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结构

我国能源背景一(能源现状

总体来看,我国的能源现状不容乐观,存在着许多不合理因素。

1.是能源以煤炭为主,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很低。中国探明的煤炭资源占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和核能等一次能源总量的90%以上,煤炭在中国能源生产与消费中占支配地位,严重污染环境。

2.能源消费总量不断增长,能源利用效率较低。随着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中国的能源消费呈持续上升趋势。

3.能源消费以国内供应为主,环境污染状况加剧,优质能源供应不足。经济发展主要建立在国产能源生产与供应基础之上,能源技术装备也主要依靠国内供应。二(能源结构

其基本特点可概括为六个字:“富煤、贫油、少气”。

三(能源挑战

1.能源供需矛盾极为尖锐;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能源供应不足成为制约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从1992年开始,中国能源生产的增长幅度小于能源消费的增长幅度,能源生产与消费总量缺口逐渐拉大,能源消费与供应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

2.能源发展需求与我国能源资源储量的人均拥有量不足之间的矛盾;虽然中国能源总量生产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中国人均能源探明储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33%。中国能源资源总体分布不均匀。煤炭资源主要赋

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

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3.以煤炭为主的能源结构不合理,大量燃煤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还产生严重的温室气体问题。我国现在仍然是以煤为主。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以煤为主的能源消费大国。在中国现有的能源消费结构中,煤占三分之二。并且在未来的几十年中煤仍会占能源消费的大部。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工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远离负荷中心,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4. 我国的能源对外依存度过大,储备体制不健全。由于中国原油产量的增长大大低于石油消费量的增长,造成石油能源供应短缺、进口依存度飙升。目前中国原油进口的60%以上来自于局势动荡的中东和北非,中国进口石油主要采取海上集中运输,原油运输约4/5通过马六甲海峡,形成了制约中国能源安全的“马六甲困局”。同时,我国的石油战略储备还刚刚起步,石油储备体制很不完善。

5. 我国能源管理机构分分合合、不断调整。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能源相关的管理、开发和研究职能,分散在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和电监会等部门,权限不明、职责不清。由于缺乏有效的能源安全管理体制,一方面难以出台统一协调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即使出台宏观能源政策,也无专门机构贯彻实施,更无法实现长远的政策目标,暴露了能源安全的制度性危机。另外,能源市场的垄断行为不可忽视。目前,中国能源改革与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行业内的垄断经营和区域市场分割等违反市场规律的行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