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轮胎外观质量问题手册

轮胎外观质量问题手册

轮胎外观质量问题手册

轮胎质量问题手册

001-钢丝圈扭曲

描述:胎踵部位胎圈有一处或多处弯曲。弯曲可径向或轴向延伸至轮胎中心线。

位置:当轮胎滚动时,能够感觉到胎圈部位的凹陷或扭曲。

原因:

1、轮胎由于下列原因粘到模具或胶囊上 -轮胎/胶囊/模具的润滑喷涂

-胶囊沟

-胶囊漏气/抽真空

2、定中心装置/卸胎动作或设置

3、被拉出钩子损伤

4、胎胚胎圈变形

5、上错胎圈或模具坏

002-胎圈挤压变形

描述:发生在装胎过程中。胎圈被挤在锁模锁环和胶囊中间,经常导致长胎趾。

原因:

1、帘布反包边松弛

2、胎圈直径太小

3、胎胚变形

4、模具环座架宽度太窄

5、装胎倾斜/不正

6、装胎时胶囊高度不正确/抽真空

7、装错胎胚

8、装胎器高度设置太高 003-钢丝圈胶偏薄

描述:胎圈底部和跟部出现裂纹或胶偏薄

原因

1、内衬层/子口端点间的间隙

2、子口下端点未压实(润滑油)

3、子口边部有褶皱/过厚

4、模具脱离润滑油(硅树脂)

5、胎胚损伤

004-胎圈窄

描述:胎圈底部宽度不规则原因

1、胎胚紧绷

2、模具环底座宽度太宽

3、胶囊高度-伸长/堆积/抽真空

4、钢丝圈结构不正确

5、胎圈部位的胶料走形

6、子口包布端点太高

005-胎圈鼓泡

描述:钢丝圈上出现鼓出或凸起,通过触摸胎圈周围可以察觉到。鼓泡面积大于30 mm2

位置:胎圈周围内侧或外侧的鼓出或凸起是能够看到或触摸到的。

原因

1、反包太松散

2、杂质

3、模具环底座宽度太宽

4、冷水漏进胶囊

5、胶芯放错位置或轮廓不合适

6、扭曲,过期,喷霜或胎圈干燥

7、检查是否胶太软或未硫化

8、胶芯接头开

006-胎圈气泡

描述:在胎趾和胎跟之间有面积小于30mm2的气泡位置:以气泡,水泡或者凸起的形式出现在胎圈周围-要么出现在胎跟部位,

要么出现在胎趾部位

原因

1、内衬层/子口包布边缘出现间隙

2、子口边缘未压实

3、子口端点过高

4、子口边缘过厚

5、压合不好

6、杂质/胶部件过于潮湿

7、子口有褶皱

8、子口没上正

9、胎圈胶硫化不熟

10、模具环上的排气孔堵塞 007-胎趾撕裂

描述:通常只在胎圈内部割破或撕裂

原因

1、子口边缘未压实

2、模具环错误/损坏

3、胶囊排气不充分

4、胎胚损伤

5、脱模损伤

008-窝气

描述

1(胎圈部位窝留空气窝气沟槽位于胎趾上内侧。窝气导致胎趾变圆。胎跟较薄。胎圈底部窝气。

2(胎圈部位窝留蒸汽不规则性类似于胎圈部位的窝留空气,感觉比较柔软,呈海绵状

原因

1、内衬层厚度偏薄或不足

2、模具排气孔堵塞

3、O-形密封圈漏

4、蒸汽管漏

5(胶囊组装松或有错误 009-不规则加强层

描述:加强层定位不恰当原因:宽度/定型/贴合不正确 010-不规则的护趾胶描述:护趾胶定位太高或太低致使任胎体暴露出来。

原因:宽度/定型/贴合不正确 011-畸形胎圈

描述:胎圈部位出现各种不同程序的变形,如较小的变形,方形或平形,或者较大的圆形

原因

1. 钢丝圈结构

2. 装胎器/胶囊高度不正确

3. 装胎不正

4. 胎胚变形

5. 胎胚代码/型号错误

6. 胶囊抽真空

7. 硫化机失灵

8. 模具环

9. 定型压力和步骤

012-胎圈钢丝松散

描述:钢丝脱离钢丝圈

原因

1、包布材料/贴合

2、隔离胶

3、钢丝圈成型操作/缠绕

4、存放/处理

013-胶芯鼓泡

描述:窝气位于胎体和胶芯之间或者胶芯部件内

原因

1、对钢丝圈的粘着力

2、外形/厚度

3、胎体反包

014-胶芯接头开

描述:由于接头处缺少胶芯胶料而出现凹陷或鼓泡

原因

1、胶料的粘合性/塑性

2、工艺技术/贴合处的伸张力 015-胶芯接头宽

描述:接头处可触摸到因胶芯接头过大而出现的凸起,原因

1、工艺技术/定长裁断

2、贴合处的张力

016-加强层间距

描述:钢丝分散不规则,表现出聚集或间距过大

原因

1、钢丝弯曲分布/压延时

2、角度/设定

3、贴合时的张力

021-子口泡

描述:它的不规则性表现为会以气泡,水泡或小于30mm2的凸起出现在子口胶或子口和胎体/胶芯之间。原因

1、杂质

2、子口包布有褶皱

3、边缘太厚/松弛

4、子口压合

022- 子口鼓泡

描述:子口表面和子口下面胶部件之间窝有气体。

原因

1、杂质

2、胶料粘合力

3、子口压合

023- 不规则子口

描述

1、子口裂纹

胎圈上面,轮辋部位的出现裂纹或凸起的印痕

2、子口端点太低

子口定位太低导致胶太薄,或者子口定位在胎跟上面2mm处。

原因

1、胶部件不正确

2、贴合不正确/边部松散

3、子口压合

024-子口接头开

描述:子口接头处出现空洞或裂缝原因

1、胶料粘合力

2、长度太短

3、工艺技术/伸张力/错用 025-子口接头宽

描述:子口接头处出现凸起原因

1、定长裁断

2、工艺技术/伸张力

026-胎圈包布翘起

描述:圆周方向上出现裂纹。需要解剖轮胎合理判断

原因

1、轮廓/宽度/子口贴合/胶芯/胎侧

2、有褶皱的/胎体反包松

032-胎侧泡

描述

1、覆盖条气泡(白胎侧):轮胎胎侧贴胶条区域出现气泡

2、 BSW气泡:胎侧胶内出现小于30mm2的窝气原因

1、外形/厚度

2、杂质/湿度

3、压合

033-胎侧鼓泡

描述:胎侧表面和胎侧正下方的胶部件之间窝有气体原因

1、外形/厚度

2、杂质/湿度

3、定位/贴合/压合

4、压延机/屈挠/排气孔

034-胎侧出现裂纹

描述

1、胎侧裂纹

出现裂纹。在胎侧的任何地方,出现围绕轮胎的自始至终的几毫米不等的裂纹,。

2、 GG出现裂纹

与胎侧裂纹相同,但出现的位置在GG沟槽原因

1、外形/厚度/褶皱

2、宽度/层叠/胎侧,子口,胎面边缘

3、轮胎松散

4、排气孔堵塞

5、预硫化隔离剂

6、定型-压力/次序

7、胎胚变形

8、模具设计上存在压力不充分点 9、模具有杂质或潮湿

037-胎侧胶偏薄

描述:凹陷或不平整表面或窝气出现在胎侧的任何地方

位置

1、在胎侧的任何地方,出现凹陷或不平整表面或比较浅的裂纹

2、由于窝气,外观发亮

原因

1、外形(凹陷)

2、模具排气孔/设计

3、排气孔堵塞

4、预硫化隔离剂/润滑

5、胎体/子口/胶芯端点堆积

6、杂质

7、模具温度低

8、漏蒸汽-O形密封条,蒸汽软管

9、轮胎松弛

038-胎侧接头开

描述:通常表现为出现横穿胎侧的小孔或空洞原因

1、胎面侧缘/胎侧切割斜坡/接头

2、切割斜坡粘合/压合

3、定长裁断/贴合伸张力

4、接头处杂质

5、胎侧拉伸

039-胎侧接头偏大

描述:通常在FVM或在PCI充气时检测到。胎侧接头处可触摸到凸起。原因

1、工艺技术/定长裁断

2、贴合张力

040-胎侧偏薄

描述:通过胎侧能够看到帘线的压痕,特别是轮胎的肩部。

位置:轮胎肩部出现胎侧偏薄的状况,该部位出现帘线裸露或透过胎侧能够看见帘线。

原因

1、胶部件厚度不足

2、轮廓

3、贴合张力过大

4、可能帘布反包边拉伸

5、杂质

6、烘胎胚过度

046-胎面鼓泡、胎面侧缘鼓泡

描述

1、胎面鼓泡:在缓冲层和胎面之间出现气体或空洞,位于胎面胎肩之间

2、胎肩鼓泡:与胎面鼓泡相同,但位置是从胎肩到胎面侧缘

3、胎面侧缘鼓泡:与胎面鼓泡相同,但是位置在胎面侧缘部位。

原因

1、胎面压合( -压力- )

2、胎面外形

3、胶料粘合力(胶料-胎面基部胶胶浆)

4、胎胚变形

5、硫化机构-热板/模具温度

6、杂质-潮湿-喷霜

7、窝气

8、胎面贴合,切割斜坡或接头差

047-胎面不正

描述:表现为胎面中心线与轮胎中心线不在同一位置。

原因:1、胎面上歪

2、轮胎放的不正

3、变形/不合格的胎胚

4、中心线胶条偏离中心

5、套筒堆积 /装胎器高度

6、用错模具

7、成型鼓法兰偏离中心

048-胎面偏薄

描述:1、胎面偏薄:表现为胎面花纹条圆,位置在胎肩之间。

2、胎面肩部偏薄:与胎面偏薄相同,但出现在胎肩部位。

位置:1、胎面上磨圆的花纹条或花纹块 2、胎面接头处表面出现裂纹

原因:1、胎面轮廓

1、模具排气孔分布

2、排气孔堵塞

3、杂质

4、模具/轮胎润滑过度

5、模具清理不正确

6、定型过度

049-胎面接头开

描述:

1、胎面接头开:当揭开接头顶部时,出现穿过胎面表面的空洞型的裂缝,或者当接头在底部开裂时,内衬层内侧出现平坦的凹陷。

2、胎面侧缘接头开:在胎面接头处胶料偏薄或胎侧波动

原因:1、接头工艺技术

2、切割坡面胶浆

3、胎面不合格

4、胎面/轮胎损坏

5、杂质

051-基部胶太薄

描述:胎面花纹沟有裸露的帘线出现。原因:1、胎面外形/胎面不正确 2、模具不正确

3、成型不正确(缓冲层角度方向)

4、胎面长度/伸张力

5、胎面不正

6、胎面太短

052-胎面破边

描述:胎面部位出现撕边或开裂原因:1、花纹块,花纹条,胶囊弯曲 2、脱模装置不合理

3、模具设计不恰当

4、模具/胶囊喷雾不正确

5、传送带损坏

053-两次模制

描述:花纹块中心部位出现裂纹或胶料偏薄,通常出现在胎面的中心部分

原因:1、胎胚直径过大

3、用错胎胚

4、定型压力过大

5、胶囊损坏/错误

6、硫化机失灵

7、胎面润滑(外观类似)

054-整周的胎面侧缘有裂纹

描述:胎面侧缘部位出现整周的裂纹或凸起的压痕原因:1胎面边部边缘过厚/扭曲

2、模具润滑

3、杂质

4、外形吻合(胎面边缘/胎侧)

061-胎体鼓泡

描述:表现为胎体之间或胎体和缓冲层之间窝气原因:1、压合不正确(压力-设定) 2、反包过松

3、胎体胶料粘合力-喷霜

4、硫化不正确(时间-压力-定型-温度-泄漏)

5、杂质(潮湿,溶剂)

6、胎胚变形

7、胶太软或没硫化

8、钢丝圈尼龙包布端点破损 062-露帘线

描述:通常情况下,出现在胎圈部位或轮胎内侧。由于胶料厚度很薄,所

以能够触摸到胶料内的帘线,或内衬层上出现凹痕。

原因:1、轮胎太紧密(角度/鼓宽) 2、胎胚损伤/修补

3、内衬层太窄或太薄

4、模具不正确

5、胎体覆胶损坏

6、外形/胶部件不正确

7、杂质

063-操作工胎体接头开

描述:表现为胎体帘布上操作工接头处出现不规则的图案

原因:1、操作工接头太窄/拉伸 2、帘布编织不合格

3、接头压合不合格

4、帘布/胶料的粘合力

5、杂质

064-胎体接头过宽、帘布自身接头宽

描述:1、胎体接头过宽-----表现为帘线搭接过度 2、帘布自身接头宽---与操作工接头过宽相同,但位置在帘布自身接头处

原因:1、工艺技术/贴合伸张力

2、帘布不合格/处理

3、胶料/帘布的粘合力不足

065-帘布自身接头开

描述:与操作工接头开相同,但位于帘布自身接头位置。原因:1、接头太窄

2、粘合力不足

3、角度匹配

4、帘布编织不合格

067-胎体打滑、帘线发散或缺少

描述:1、胎体打滑-----与胎体接头开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出现在一个点上,而不是从这一端胎圈到另一端胎圈

2、帘线发散或缺少-----帘线之间出现间隙,如果是缺少帘线,间隙会从一个胎圈通至另一个胎圈。

原因:1、帘线分布

2、压合帘布

3、胎胚损伤

4、胶片压延不合格

5、硫化胶囊漏

069-胎体出现折皱

描述:胎侧区域出现不规整性原因:1、反包/ 胎体定型不正确 2、帘布状态差

3、硫化机定型压力/步骤

4、胎胚损伤

5、胎胚不规则或损伤

070-帘线松动或混乱

描述:出现帘线松散或帘线分布不在正常的位置,通常出现在接头处。

原因:1、帘布/内衬层不合格 2、覆胶松散或帘线裸露

3、杂质

4、工艺技术

071-帘布不规则

描述:当没有按要求使用帘布时,出现裂纹,内衬层偏薄或后充气不正常

原因:1、帘布不符合技术标准-结构/EPI

2、识别错误

072-胎体钢丝损坏

描述:任何一胎体钢丝出现破损原因:1、钢丝不合格

2、钢丝损坏

3、钢丝准备工作不好

073-不规则处理

描述:使用不合格的经过处理的部件,表现为重量或端点的不同。原因:与不规则帘布相同,但与处理相关。

074-自身接头间距、操作工接头间距

描述:硫化之前接头开或帘线被推进,抽出或磨损超出正常,并且帘线发散或成束

原因:1、少数几块分散超过技术标准

2、帘布边缘的帘线变形/处理

3、工艺技术

076-胎体出现波纹状、胎体偏离径向

描述:胎体出现波纹状:体帘线扭转变形,出现方向不稳定的波状外观胎体偏离径向:与胎体出现波纹状相同,但是不同之处在于只在一个方向上原因:1、轮胎松散

2、模具不正确

3、成型或硫化定型错误

4、角度错误

5、压合调整

078-帘布筒上偏

描述:点出现不正常的与参考点不等距的情况,轮胎两侧相似。原因:1、定错误/功能

2、技术

079-胎体损坏

描述:以观察到的由操作引起的变形,交叉,折叠钢丝/帘线

原因:1、工艺技术

2、机器失灵

080-胎体/加强层差级

描述:体和加强层各自边缘之间的间距超出公差或平行度不正常

原因:1、设置错误

2、胶部件的宽度/粘合力

081-接头错边

描述:头处的胎体端点有错位(狗耳朵) 原因:1、胶部件宽度/角度不合格 2、工艺操作/伸张力

082-钢丝交叉/搭接

描述:观察到很多由操作引起的缺陷原因:1、锭子/压延机设置错误

2、覆胶松散

3、工艺技术

091-内衬层气泡

描述:第一层胎体和内衬层或在内衬层之间出现气泡

原因:

1、压合不合格

2、粘度过大

3、内衬层拉伸过度

4、内衬层窝气

5、皱纹或折叠

6、内衬层卷曲温度不恰当

7、鼓盖板太窄

092-内衬层裂纹

描述:

1、内衬层裂纹 :中心处或沿着内衬层的任一侧有裂纹,出现在轮胎的一整周上。

2、接头处出现裂缝:这种裂缝会沿着帘布的方向进行,出现在内衬层接头上。

原因:

1、轮胎松散

2、内衬层内侧润滑

3、定型过度

4、冷压延/破料不好

5、内衬层接头过厚/接头开

6、内衬层起皱

093-内衬层不规整

描述:

1、内衬层不规整:内衬层出现小孔或结块

2、内衬层上偏:出现胎趾过长,子口气泡,胎趾气泡

原因:

1、杂质

2、偏离中心/太窄

3、内衬层胶料不合格

4、起皱

094 胎里薄

描述:现象为露线,通常出现在轮胎里肩部

原因:

1. 帘线紧

2. 胶囊与胎胚间窝气

3. 内衬层薄

4. 内衬层胶料有变化

5. 胎面窄/重量不足

6. 胎面/缓冲层偏

7. 带束层窄

8. 胎胚错

9. 胎里胶糊过多

10. 内衬层贴合时伸张过大

095胎里打褶

描述:可以看出胎里表面有褶皱。通常是内衬层褶皱边部有裂口。

原因:

1. 料卷中内衬层打折

2. 过粘

3. 压辊设置

096 内衬层接头开

描述:现象为内衬层薄或露线,因为没有足够的内衬层胶原因:

1. 定长裁断时内衬层受到拉伸

2. 鼓旋转控制

3. 贴合张力、压合

4. 杂质

5. 内衬层胶糊过多

097内衬层接头宽

描述:现象为内衬层接头大,比施工标准宽

原因:

1. 定长裁断

2. 鼓旋转控制

3. 手工制做技巧

100内衬层分开

描述:开口延着帘线的方向,表现为内衬层裂口

原因:

1. 杂质

2. 粘合不好/压合不好

3. 帘线有质量缺陷

101胶囊扭曲

描述:现象为胎里有尖峰或波纹,帘线可能变形或暴露原因:

1. 胶囊旧或变形

2. 胶囊规格或高度不对

3. 预热程序不对

4. 润滑不足

5. 定型不够

102胶囊有缺陷

描述:现象为气密层表面数粗糙或有鼓起,通常出现在胎圈部位原因:

1. 胶囊规格有错

2. 表面磨损

3. 有损坏

4. 安装不当/预热步骤不当 103 胶囊漏

描述:胎里有海绵状斑点,有水流过的区域

原因:

1. 胶囊有孔或磨损

2. 胶囊安装松

3. 硫化过程中蒸汽泄漏

4. 夹持螺栓松动/脱落 104胶囊粘住描述:现象同内衬层胶糊过少而引起的外子口裂。

原因:

1. 内衬层润滑

2. 胶囊抽真空

3. 胶囊花纹沟

4. 上环向上动作

105硫化水胎坏

描述:

1(阀漏:同胶囊漏

2(接头/修补处漏:同阀漏,但是位于水胎的接头处或修补处

轮胎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轮胎的常见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一般质量问题的分析 1、胎冠出胶边 也称为流失胶边,是硫化时上下模合缝口不严所造成的胎面胶流出而形成的胶边,这是由于高压不稳定或掉压所引起。 2、胎冠出沟 在胎面冠部形成沟状下凹因内压过热水压力下降所造成。 3、花纹错位 上下模型花纹不能吻合,是模型安装时上下模没有对准花线或稳钉而引起。 4、花纹和模缝毛边 是由于花纹和模型间有缝隙胶料流进缝隙间而产生的。 5、花纹棱角或缺胶成圆角 主要是模型排气孔阻塞并窝藏了空气而形成花纹圆角,内压不足也会产生此类毛病。 6、胎冠侧部表面杂质或气泡 表面杂质是胎坯或模型受到污染,气泡则是半成品有空气聚集,硫化出模后空气膨胀而产生的表面气泡。 7、胎侧重皮或裂口 产生原因为胎侧部隔离剂涂擦过多过浓,半成品形状与模具不相吻合以及胶料流动过大等。 8、胎侧缺胶

亦称为明疤,模型积水未吹干或模温过高升温过快等均会引起此类毛病。 9、胎圈凹凸不平 由于水胎牙子凹凸不平或包布不平所引起。 10、胎圈包布打褶翘起或破损 由于胎坯包布松散没有整修就进模硫化或出模不当刮坏所致。 11、胎圈出边 产生原因与上一条相似,如果水胎牙子老化变宽也能造成这些毛病。 12、胎圈宽窄不一 主要是半成品不按施工标准操作所致,如果布筒长度不足,成型第一个布筒时没有用成型棒致成型鼓张口处伸张过大,帘布宽度局部变窄造成局部材料不足,又如水胎或胶囊定型定歪也会产生这种毛病。 13、胎圈成圆形 主要发生在以水胎定型硫化的外胎上,是由于水胎进出水嘴子漏水或牙子部漏水所致。橡胶技术网 14、第一层帘线裂缝 因胎里隔离剂带水分或水胎沾有水分油污等,硫化时这些水分在压力作用下把胎里油皮胶挤破把帘线挤疏成裂缝状,严重的第二层帘线也受影响。 15、第一层帘线弯曲 也叫帘线打弯,主要是帘线伸张不足造成,如施工设计不当或成型鼓宽度过宽,如用错成型鼓等均能引起该毛病。 16、胎里帘线凹凸不平

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中几个质量问题及解决措施_百度文库.

半钢子午线轮胎生产中几个质量问题 及解决措施 黄舸舸 X 光透视下便会 被发现 , 其带束层宽度明显小于正常宽度 , 且带束层钢丝排列疏密不均 , 并线严重。用手摸胎里可明显感到胎里起拱 , 断面解剖如图 1所示。从图 1可以看出 , 带束层钢丝呈波浪状 , 且常伴有胎圈钢丝上抽现象 。 图 1胎里不平断面形状 作者简介黄舸舸 , 男 ,27岁。助理工程师。 1993年毕业于武汉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主要从事轮胎结构设计工作。 111原因分析

经分析认为 , 出现胎里不平的主要原因是二段胎坯直径过大。由于目前我们仍采用两半 模硫化 , 因此若二段胎坯直径大大超过了模型花纹沟直径 , 那么硫化时 , 在合模压力的作用下 , 胎坯两个肩部的胶料就被挤向胎面中部 , 致使胎里中部呈圆拱形。在此情况下 , 带束层也会被严重弯曲 , 呈波浪状。充气压力过大或法兰盘间距过小都会引起胎坯外径过大。另外 , 胎面胶定长不当以及硫化时硫化定型压力过大也会造成胎坯外径过大。 112防范及解决措施 要防止出现胎里不平现象 , 就必须严格控制二段胎坯外径 , 以使其不能超过模型花纹沟沟底直径。在具体操作中可采取如下措施 : (1 针对不同配方胎面胶半成品的抗拉强度 , 准确设计胎面胶定长尺寸。 (2 严格控制二段成型工艺 , 充气压力不能过大 , 法兰盘间距的调整应以控制二段胎坯外径为原则。 (3 合理选择硫化定型高度 , 硫化定型压力也必须保证在工艺要求范围内。 2裂口 一段时间里我厂生产的小规格轿车轮胎出 (贵州轮胎股份有限公司 , 贵阳 550008 摘要分析了半钢子午线轮胎在生产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和防范措施。对生产中出现的胎里不平、裂口、胎侧露线 (起棱和胎侧凹凸不平等问题 , 应采取加强工艺管理 , 合理选择工艺参数 , 调整好设备状况等解决措施 , 并在结构设计和配方设计上加以调整。 关键词半钢子午线轮胎 , 二次法 , 质量问题 我公司于 1993年建成年产 6万套的半钢

轮胎外观质量问题手册

轮胎外观质量问题手册 轮胎质量问题手册 001-钢丝圈扭曲 描述:胎踵部位胎圈有一处或多处弯曲。弯曲可径向或轴向延伸至轮胎中心线。 位置:当轮胎滚动时,能够感觉到胎圈部位的凹陷或扭曲。 原因: 1、轮胎由于下列原因粘到模具或胶囊上 -轮胎/胶囊/模具的润滑喷涂 -胶囊沟 -胶囊漏气/抽真空 2、定中心装置/卸胎动作或设置 3、被拉出钩子损伤 4、胎胚胎圈变形 5、上错胎圈或模具坏 002-胎圈挤压变形 描述:发生在装胎过程中。胎圈被挤在锁模锁环和胶囊中间,经常导致长胎趾。 原因: 1、帘布反包边松弛 2、胎圈直径太小 3、胎胚变形 4、模具环座架宽度太窄 5、装胎倾斜/不正 6、装胎时胶囊高度不正确/抽真空 7、装错胎胚

8、装胎器高度设置太高 003-钢丝圈胶偏薄 描述:胎圈底部和跟部出现裂纹或胶偏薄 原因 1、内衬层/子口端点间的间隙 2、子口下端点未压实(润滑油) 3、子口边部有褶皱/过厚 4、模具脱离润滑油(硅树脂) 5、胎胚损伤 004-胎圈窄 描述:胎圈底部宽度不规则原因 1、胎胚紧绷 2、模具环底座宽度太宽 3、胶囊高度-伸长/堆积/抽真空 4、钢丝圈结构不正确 5、胎圈部位的胶料走形 6、子口包布端点太高 005-胎圈鼓泡 描述:钢丝圈上出现鼓出或凸起,通过触摸胎圈周围可以察觉到。鼓泡面积大于30 mm2 位置:胎圈周围内侧或外侧的鼓出或凸起是能够看到或触摸到的。 原因 1、反包太松散 2、杂质 3、模具环底座宽度太宽 4、冷水漏进胶囊 5、胶芯放错位置或轮廓不合适 6、扭曲,过期,喷霜或胎圈干燥 7、检查是否胶太软或未硫化 8、胶芯接头开

轮胎设计手册

轮胎设计手册 部门:底盘部件工程室 编写: 校对: 审核: 版本:第一版 发布时间:2014.10.25

前言 本手册包含了轮胎的定义、分类、设计原则、试验内容、失效模式、常见问题等内容,适用于车用轮胎。

目录 1.轮胎的基本定义 (4) 1.1胎面部 (4) 1.2内衬层 (4) 1.3胎圈 (4) 1.4缓冲层 (4) 1.5侧壁 (4) 1.6帘布层 (4) 1.7钢丝帘布 (4) 1.8轮胎帘线 (4) 2.轮胎的种类及技术特点 (5) 2.1按汽车种类: (5) 2.2按轮胎用途: (5) 2.3按轮胎大小: (5) 2.4按轮胎花纹: (5) 2.5按轮胎结构: (5) 3 整车开发各个阶段的设计要求 (6) 3.1 可行性分析阶段 (6) 3.2 概念确认阶段 (6) 3.3 产品设计及验证 (6) 3.4 工装开发及生产准备阶段 (6) 4 试验标准 (6) 4.1轮胎外观要求 (6) 4.2外缘尺寸 (6) 4.3轮胎强度要求 (6) 4.4轮胎耐久性要求 (6) 4.5 低气压性能试验 (6) 4.6轮胎高速性能要求 (7) 4.7轮胎脱圈阻力要求 (7) 4.8轮胎均匀性要求 (7) 4.9 轮胎平衡性要求 (7) 4.10轮胎胎面磨损标记 (8) 4.11 滚动阻力 (8) 5 失效模式及设计校核 (8) 6 常见故障分析及排除 (10) 6.1胎面故障 (10) 6.2胎唇故障 (10) 6.3轮胎爆胎 (10) 6.4胎侧故障 (10) 6.5内部故障 (11)

1.轮胎的基本定义 汽车轮胎是一个旋转部件,但并不是由均质材料制成的,而是由多种不同的物质、不同的橡胶组合物和各种连接物通过帘布或钢丝使轮胎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而制成的,这种结构将使轮胎变得更加牢固耐用。轮胎必须有一定的承载能力,以便能支撑起汽车本身的重量;能承受侧向力,以便汽车能够转弯;能把发动机输出的动力转变成驱动力来克服行驶阻力,以确保汽车能够行驶。轮胎必须有一定的弹性和缓冲性能,能通过合适的转向传动机构反映出路面的实际情况。轮胎必须有很好的滚动性能,有很小的滚动阻力和很小的噪声。在寿命周期中轮胎必须能保持很好的尺寸稳定性、安全性和耐用性,也就是说有很好的结构稳定性。轮胎能够紧紧地附着在轮辋上,不允许有跳动,以防止漏气。并不是所有的轮胎特性之间都不存在冲突,减弱某些特性是为了轮胎的发展,其决策权由汽车生产商来决定,轮胎生产商必须满足汽车生产商在技术上提出的要求。 1.1胎面部 轮胎与地面直接接触的部位;因道路狀況的不同以及不同需求选定不同形狀的花纹;它具有保护胎体的作用,也是轮胎被使用最多損耗最大的部位;它可以提供驱动、牵引、制动、排水防滑、減振、转向等功能。胎面包含了中央部位及胎肩部位。 1.2内衬层 轮胎的内衬层是由人造纤维和碘.异丁烯橡胶组成的,内衬层的功能是代替传统的内胎来密封内部空气,防止泄漏。 1.3胎圈 胎圈必须保证轮胎牢固地安装在轮辋上,胎圈一般是由外包橡胶的钢丝组成的。 1.4缓冲层 由合成橡胶制成的缓冲层使轮胎更具有弹性和舒适性,另外,缓冲层还应考虑到转向性能和行驶稳定性,为此加强型的轮胎加入了尼龙的成分。 1.5侧壁 轮胎侧壁是由天然橡胶或合成橡胶组成的,起到保护帘布层、防止其受到伤害的作用,并能防止轮胎受到大气环境的影响。 1.6帘布层 由聚酯纤维或人造丝组成的帘布层的主要作用是将轮胎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以便能承受轮胎内部的压力。 1.7钢丝帘布 钢丝帘布是由钢丝和橡胶粘接而成的,能提高汽车行驶的稳定性,减小运行阻力,提高行驶性能。由尼龙制成的帘布能提高汽车的最高行驶速度。 钢丝帘布由20多种不同的橡胶混合物粘接制造而成。除了弯曲成型和粘-弹特性外,橡胶还要有足够的支撑强度,这与炭黑、炭与增塑剂的混合比以及硫化措施有关。 帘布也叫钢丝帘布层,至少有两层相铰的钢丝以增加其强度,它们的表面都镀有一层黄铜。在胎面的下边也有钢丝,它们被尼龙丝所包裹。帘布钢丝的方向和行驶方向并不一致,而是有一个夹角,旁边的帘布层不是折叠在一起就是被切割开,以形成完整的轮胎。 1.8轮胎帘线 轮胎的骨架(轮胎帘线)是一层或多层径向的人造纤维或人造丝。轮胎的胎侧用于保护骨架,防止骨架受到损伤(例如当轮胎碾过路边的碎石时)。同时它还影响到汽车的行驶性和舒适性,它的性能取决于材料性质和几何尺寸。轮胎基部位于轮胎中部的上方,它对转向性能和舒适性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翻新轮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翻新轮胎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问题描述: 翻新轮胎是指将旧轮胎经过修补、翻新等工艺处理后再次使用。然而,在使用 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一些常见的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轮胎的性能和安全性。以下是翻新轮胎存在的问题: 1. 轮胎外观问题:翻新轮胎表面可能存在划痕、凹陷、气泡等问题,这些问题 可能会导致轮胎表面结构不均匀,进而影响轮胎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2. 胎面磨损不均匀:由于翻新轮胎的胎面经过修补,可能会导致胎面的磨损不 均匀。这会导致轮胎在行驶过程中产生不规则的磨损,进而影响车辆的操控性和行驶稳定性。 3. 胎壁脱落:在翻新过程中,如果没有正确处理轮胎的胎壁,可能会导致胎壁 脱落的问题。胎壁脱落会减弱轮胎的结构强度,增加爆胎的风险。 4. 胎侧开裂:翻新轮胎的胎侧可能会出现开裂的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翻新过程 中使用的材料或工艺不当导致的。胎侧开裂会降低轮胎的承载能力和抗损伤能力。 5. 胎纹深度不足:翻新轮胎的胎纹深度可能不符合标准要求,这会影响轮胎的 排水性能和抓地力,增加行驶时打滑的风险。 6. 胎面与胎体粘合问题:在翻新过程中,如果未能确保胎面与胎体的良好粘合,可能会导致胎面脱落的问题。胎面脱落会降低轮胎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能。 二、整改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整改措施,以确保翻新轮胎的质量 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整改措施:

1. 严格控制翻新工艺:制定严格的翻新工艺标准,确保每个环节都按照标准进 行操作。包括修补、胎面磨光、胎纹加工、胎面与胎体粘合等环节,都需要按照标准操作,确保轮胎的质量。 2. 使用高质量的翻新材料:选择符合标准要求的翻新材料,包括修补材料、磨 光材料、粘合剂等。确保材料的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以提高轮胎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3. 强化质量检测:建立完善的翻新轮胎质量检测体系,包括原材料的检测、工 艺过程的检测以及最终产品的检测等。通过严格的质量检测,及时发现和排除问题,确保翻新轮胎的质量。 4. 加强员工培训:对从事翻新轮胎工作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对翻新工艺和 质量要求的理解和掌握。通过培训,提高员工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意识,减少人为因素对轮胎质量的影响。 5. 完善售后服务:建立健全的售后服务体系,为客户提供及时的技术支持和问 题解决方案。对于出现质量问题的翻新轮胎,及时进行退换货或补偿,保护客户的权益。 6. 加强监督和管理:建立严格的翻新轮胎监督和管理机制,加强对翻新企业的 监督和管理。对于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企业,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确保市场上的翻新轮胎质量可控。 通过以上整改措施的实施,我们可以有效解决翻新轮胎存在的问题,并提高轮 胎的质量和安全性能。同时,我们也需要不断进行技术创新和质量改进,以适应市场的需求和提高用户的满意度。

轮胎维修手册

轮胎维修手册 在汽车行驶过程中,轮胎是最容易受损的部件之一。因此,了解轮胎维修是每个驾驶员都应该具备的技能。本手册将为您提供关于轮胎维修的详细指南,以便您在需要时能够迅速应对问题。 1. 轮胎检查 在开始维修之前,您应该先对轮胎进行检查,以确保您了解问题的性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轮胎问题以及如何进行检查的指导: 1.1 轮胎磨损 检查轮胎磨损的最简单方法是使用硬币。将硬币插入轮胎纹理中,如果纹理的深度减少到硬币的下边缘,则表示轮胎需要更换。此外,还应该检查轮胎表面是否出现凹陷或裂纹。 1.2 轮胎气压 轮胎气压的不足或过多都会对行驶安全产生影响。使用合适的气压计来检查轮胎气压,并确保与制造商建议的数值相匹配。 1.3 轮胎平衡 不平衡的轮胎会导致车辆抖动或震动。您可以通过让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平衡来解决这个问题。在此之前,您可以通过观察轮胎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磨损迹象来初步判断是否需要进行平衡操作。 2. 轮胎修补

一旦确定轮胎需要修补,您可以根据以下步骤进行操作: 2.1 准备工具和材料 在开始修补之前,您需要准备一些必要的工具和材料,包括修补胶片、胶水、温水等。确保这些材料都是高质量的,以确保修复的效果。 2.2 清洁受损处 使用清洁剂和温水清洁轮胎上的受损处,以去除灰尘和其他污垢。 确保轮胎表面干燥后,才能进行修补操作。 2.3 进行修补 将修补胶片固定在受损处,并使用胶水将其牢固粘贴在轮胎上。确 保修补胶片完全贴合,并使用压力工具将其压实。等待胶水完全干燥后,您可以继续使用轮胎。 3. 轮胎更换 有些情况下,轮胎的损坏可能无法修复,这时必须进行更换。以下 是一些更换轮胎时的注意事项: 3.1 选择适合的轮胎 确保选择与原轮胎尺寸和规格相匹配的新轮胎。了解您的车辆所需 的轮胎类型和尺寸,并在购买时咨询专业人员的建议。 3.2 更换操作

轮胎质检报告检验报告

引言概述: 轮胎是汽车行驶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一个部件,不仅承受着沉重的车辆负荷,还要面对各种路面条件的挑战,因此轮胎的质量对行车安全和性能有着重要影响。本文将对轮胎的质检报告进行详细阐述,包括轮胎的外观检查、尺寸测量、物理性能测试、使用寿命评估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内容。 正文内容: 1.外观检查: 1.1轮胎表面:使用肉眼或显微镜仔细观察轮胎表面,检查有无可见的裂纹、凹陷、气泡等缺陷。 1.2胎面花纹:检查轮胎胎面花纹的深度和均匀性,确定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1.3胎壁:检查轮胎胎壁的光滑度和无明显受损的情况,确保轮胎壁的完整性。 2.尺寸测量: 2.1轮胎直径:使用专用测量工具对轮胎直径进行测量,确保符合设计尺寸范围。 2.2轮胎宽度:测量轮胎最宽处的宽度,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2.3轮胎胎压:使用胎压测量仪器测量轮胎的胎压,确保胎压在安全范围内。 3.物理性能测试: 3.1裂纹抵抗能力:使用拉伸试验机对轮胎进行拉伸测试,评估轮胎在高负荷下的抗裂纹能力。 3.2疲劳寿命:进行轮胎的循环负载试验,评估轮胎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的疲劳寿命。 3.3轮胎硬度:使用硬度测试仪对轮胎进行硬度测试,评估轮胎材料的硬度指标是否符合要求。 4.使用寿命评估: 4.1耐磨性测试:使用磨损试验机对轮胎进行磨损测试,评估轮胎在不同路面条件下的耐磨性。 4.2耐高温性能:进行高温试验,评估轮胎在高温环境下的变形和热老化情况。 4.3耐低温性能:进行低温试验,评估轮胎在低温环境下的弹性和耐寒性能。 5.质量控制: 5.1轮胎制造工艺控制:对轮胎制造过程中的关键步骤进行严格控制,确保质量稳定。

新轮胎的检验标准

新轮胎的检验标准因国家和地区而异。在中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机动车安全技术检验项目及方法》规定,注册登记和在用机动车的安全检验时,乘用车、挂车轮胎胎冠上花纹深度应大于或等于1.6毫米。此外,轮胎花纹检查也是重要的一环,新轮胎的凹槽约为8毫米,当磨损至3-4毫米时,轮胎性能将开始下降,制动、抓地力等能力将开始下降。使用限制为1.6毫米,如果接近这个标准,一定要更换轮胎。 新轮胎的检验标准是确保车辆行驶安全的重要环节。在购买新轮胎时,消费者需要了解相关的检验标准,以便选择符合要求的优质产品。以下是关于新轮胎检验标准的详细介绍: 1. 外观检查 首先,消费者需要对新轮胎进行外观检查。这包括观察轮胎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损伤、磨损或裂缝。同时,还要检查轮胎上的生产日期和批次号,以确保购买到的产品是新鲜的。此外,还需要检查轮胎的花纹深度,因为花纹深度直接影响到轮胎的抓地力和排水性能。 2. 尺寸检查 新轮胎的尺寸必须与车辆原装轮胎相匹配。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车辆说明书或者咨询专业人士来了解所需轮胎的尺寸。在购买时,务必核对轮胎上的尺寸标识,确保所购产品与车辆要求相符。 3. 负荷指数和速度等级 新轮胎的负荷指数和速度等级是衡量轮胎性能的重要指标。负荷指数表示轮胎所能承受的最大载重,速度等级则表示轮胎所能承受的最高速度。消费者在购买新轮胎时,需要根据车辆的实际使用情况选择合适的负荷指数和速度等级。一般来说,负荷指数和速度等级越高,轮胎的性能越好,但价格也相对较高。 4. 耐磨性能

新轮胎的耐磨性能直接影响到使用寿命。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轮胎上的耐磨指数来判断其耐磨性能。耐磨指数越高,轮胎的使用寿命越长。此外,还可以通过查看轮胎的生产厂家和品牌来了解其产品质量和口碑。 5. 舒适性能 新轮胎的舒适性能对于提高驾驶体验至关重要。消费者可以通过试驾或者查阅相关评测来了解不同品牌和型号轮胎的舒适性能。一般来说,高品质轮胎在行驶过程中能够有效降低噪音、减少震动,提高驾驶舒适度。 6. 安全性能 新轮胎的安全性能是最重要的检验标准。消费者需要关注轮胎的抓地力、制动性能、操控稳定性等方面的表现。此外,还要关注轮胎在湿滑路面、雨雪天气等特殊环境下的行驶性能。在购买新轮胎时,可以选择具有较高安全性能的产品,以确保行车安全。 7. 环保性能 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轮胎的环保性能。新轮胎在生产过程中应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如降低能耗、减少废弃物排放等。消费者在购买新轮胎时,可以关注产品的环保认证标志,如绿色轮胎标签等。 总之,新轮胎的检验标准涉及多个方面,消费者在购买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选择符合自身需求和预算的优质产品。同时,定期对车辆进行保养和检查,确保轮胎处于良好的使用状态,有助于提高行车安全和驾驶体验。

轮胎质量方案

轮胎质量方案 概述 本文档介绍了一个完整的轮胎质量方案,主要包括质量控制的流程、测试方法 和各个环节的关键点。通过实施这个质量方案,旨在提高轮胎的质量和可靠性,满足客户对安全和性能的需求。 质量控制流程 原材料检验 合格的原材料对于轮胎的质量至关重要。原材料检验应包括外观、尺寸、性能 等多个方面。以下是原材料检验的步骤: 1.外观检验:检查原材料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变形或污染。 2.尺寸检验:检查原材料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性能测试:根据轮胎制造的要求,对原材料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例 如抗拉强度测试、韧性测试等。 半成品检验 半成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的中间产品。半成品检验的目的是确保在下一步生产 之前,半成品符合要求。以下是半成品检验的流程: 1.外观检查:检查半成品的外观是否有明显的缺陷、变形或污染。 2.尺寸检查:检查半成品的尺寸是否符合要求。 3.性能测试:根据轮胎制造的要求,对半成品进行相应的性能测试,例 如抗压力测试、耐磨度测试等。 成品检验 成品检验是指对生产完成的轮胎进行最终的质量检查。以下是成品检验的步骤: 1.外观检查:检查轮胎的外观是否完整、没有明显的缺陷。 2.尺寸检查:测量轮胎的尺寸,确保与设计要求相符。 3.平衡测试:使用专业设备对轮胎进行平衡测试,以确保轮胎在高速行 驶时不会产生震动。 4.与规范比较:将成品与相关规范进行比较,确保所有质量要求都得到 满足。

质量测试方法 外观检查 外观检查是一项基础的质量测试方法,用于检查轮胎的外部表面是否有任何缺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外观检查项目: •表面平整度:检查轮胎表面是否平整,有无凸起或凹陷。 •疲劳裂纹: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疲劳裂纹,特别是轮胎胎面、胎侧等部位。 •异物: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钉子、石头或其他异物。 尺寸检查 尺寸检查用于验证轮胎的尺寸是否与设计要求一致。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尺寸检查项目: •外径:测量轮胎的外径,确保符合制造规范。 •胎厚:测量轮胎胎面的厚度,确保符合制造规范。 •胎宽:测量轮胎胎面的宽度,确保符合制造规范。 性能测试 性能测试用于评估轮胎在实际使用中的性能表现。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性能测试项目: •抗拉强度测试:用专业设备测试轮胎在拉伸状态下的抗拉强度。 •耐磨度测试:使用特定的测试设备对轮胎进行耐磨度测试,模拟轮胎在实际使用中的磨损情况。 •耐刺穿测试:使用专用设备对轮胎进行刺穿测试,检查其抵抗外部尖锐物体的能力。 关键点 在整个轮胎质量方案中,有一些关键点需要特别注意: 1.标准与规范:确保所有的质量检验和测试都符合相关标准与规范,以 保证质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设备与工具:使用合适的设备和工具进行质量检验和测试,确保测试 结果的准确性。 3.培训与培养:对参与质量控制流程的人员进行培训和培养,提高其对 质量要求的认知和技能水平。 4.持续改进:不断改进质量方案,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反馈进行调整和 优化。

轮胎外观缺陷

11 轮胎外观缺陷 11. 1 硫化裂口cure cracking 外胎内外表面以及内胎、垫带的表面浅而短的局部裂开现象。 11.2 缺胶shortage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胶量不足而出现的凹陷现象。 11.3 重皮repeat skin 外胎、内胎、垫带的表面胶层局部出现重叠分层的现象。 11.4 海绵状spongy 外胎、内胎、垫带的内部由于掉压或欠硫而产生的微小气孔群。 11.5 气泡blister 外胎、内胎、垫带的内部产生的局部鼓泡的现象。 11.6 出沟channeling 外胎、内胎、垫带的表面出现不应有的局部沟痕。 11.7 表面不平surface roughness 外胎、内胎、垫带的表面局部粗糙和出现不应有的凹凸痕迹。

11.8 接头裂开。open splice 外胎各部位接头处以及内胎、垫带的接头裂开的现象。 11.9 接头起棱splice ridge 外胎、内胎、垫带各部位的接头处凸起的现象。 11. 10 模缝错位step 外胎、内胎、垫带模型结合处错位,出现高低不平的台阶。GB/T 6326-2005 11. 11 杂物foreign. matter 外胎、内胎、垫带内部夹杂有非设计制造该部件用原材料的外来杂质. 11.12 表面损伤surface damage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的机械损伤或其他损伤‘ 11.13 胶边flashing 胎面花纹或模缝处流滋的橡胶。 11.14 花坟错位pattern dislocation

胎面花纹位移,偏离设计位置的现象。 11.15 硫化脱层vulcanization separation 硫化过程中,轮胎外胎各布层、胶层或部件之间的枯合面局部脱开的现象。 11.16 杂物印痕stamping of foreign matter 外胎、内胎、垫带表面杂物压痕。 11. 17 胎冠帘布胶边crown cord flashing 带有帘布的胎冠胶边。 11.18 硫化崩花vulcanization chunking 硫化过程中,轮胎胎面花纹块(条)崩裂或掉块的现象。 11.19 花纹棱角呈圆形rounded pattern 轮胎胎面花纹块(条)的棱角不饱满,呈圆角的现象。 11.20 模口错位mold edge misalignment 胎冠中心线两侧的胎面胶表面高低不平的现象。 11.21 胎里凹凸不平roughness on tyre cavity

轮胎花纹检验报告

轮胎花纹检验报告 背景介绍 轮胎作为汽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安全性能和性能表现对驾驶安全和操控性有着重要影响。花纹是轮胎外部表面的纹路,它的设计和质量直接关系到轮胎的抓地力、排水性能和操控稳定性。因此,对轮胎花纹进行检验是确保轮胎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步骤。 检验目的 轮胎花纹检验旨在评估轮胎花纹的质量和设计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以保证轮胎的安全性能和性能表现。 检验步骤 第一步:准备工作 1.确保检验设备正常工作,并进行必要的校准。 2.准备待检测的轮胎样本,确保样本能够代表批量生产的轮胎。 第二步:外观检验 1.检查轮胎表面是否有明显的破损、裂纹等缺陷。 2.观察轮胎花纹的整体形态,检查是否存在设计不合理或者不规范的情 况。 第三步:花纹深度测量 1.使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对轮胎花纹的深度进行测量。 2.测量多个不同位置的花纹深度,并计算平均值。 第四步:花纹规则性检验 1.通过目测或者使用专业的检测设备,检查轮胎花纹的规则性。 2.检查花纹线条的整齐度、对称性以及是否存在明显的缺陷。 第五步:花纹间距测量 1.测量轮胎花纹线条之间的间距。 2.检查间距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评估其对轮胎性能的影响。 第六步:排水性能测试 1.使用合适的设备和方法,对轮胎进行排水性能测试。 2.评估轮胎排水性能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第七步:数据分析与评估 1.将检测得到的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 2.根据相关标准和要求,对轮胎花纹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 第八步:撰写报告 1.撰写轮胎花纹检验报告,包括检验目的、检验步骤、数据分析和评估 结果。 2.报告中应包含轮胎样本的信息、检验设备的信息以及评估结果的详细 说明。 结论 通过对轮胎花纹的检验,我们可以评估轮胎的质量和性能表现。这些检验结果将为轮胎制造商和消费者提供指导,确保轮胎的安全性能和性能表现符合相关标准要求。同时,轮胎花纹检验也是保障驾驶安全的重要环节。

比尔威轮胎==成品外胎外观检验基准

成品外胎外观检验基准 一、BA失肉局部不平 1. 内力部位 A缺胶未露出帘纱。(良品)(研磨后判良品) B TL品缺胶露出帘纱在压补范围内(待修品) 2. 胎唇部位(胎趾至轮耦线间) A宽2.0mm以内不超过圆。(良品)(补胶研磨后判良品) B宽2.0mm以内不超过圆。(待修品) 3. 胎侧,胎肩处 A深1.0mm以内。(良品)(研磨后判良品) B xxl.lmm以上。(待修品) 4. 胎冠部位 A花纹圆角或局部失肉深1.0mm以内。(良品)(研磨后判良品) B失肉深1.5mm以上,不超过三处。(良品)(研磨后判良品) 二、FM异物不良 1. 表面处,去掉异物后,依失肉不良处理及判定。(B品或C品) 2. 胶间或胶与帘布间,去掉异物后,依气泡不良处理及判定。(B品或C 3. 异物损伤胎体帘布。(B品或C品) 三、BT气泡不良 1. 胶料间或胶料与帘布间:

A气泡在压补面积内。(待修品) B超出压补面积。(B品或C品) 2. 帘布间气泡: A大小在5.0mm以内个数在5个以内。(补胶研磨后判良品) B大小在5.1mm-10.0mm个数在3个以内。(待修品) 3. 胎唇处胶料间及胶料与帘布间 A大小在5.00mm以内个数在6个以内。(良品) B大小在5.00mm以上个数在6个以上。(待修品) 四、WM入模错误 1. 生胎与模具规格不相符。(B品或C品) 五、OS接头不良 1. 胎侧,胎面,内面胶接头处 A胎侧,胎面,内面胶接头出现开裂、失肉或龟裂,依龟裂不良、失肉不良判定及处理B内面胶接头过大突出高度大于2.? mm (B品) 六、MB嵌模不符 1. 胎唇部位: A胎唇环溢胶(胎边)厚度1.0mm以内(良品)(去掉边胶后判良品) B胎唇环溢胶(胎边)厚度1.1mm以上(B品) 2. 胎侧与胎冠模具结合处,溢胶(胎边)厚度1.0mm以内(良品)(去掉边胶后判良品) 3. 胎冠部位合模处断差0.8mm以内(良品)(去掉边胶后判良品)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我们使用汽车时,轮胎和轮辋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因为它们直接影响着车的牵引和行驶能力。因此,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发布了一本标准手册,为我们提供了有关汽车轮胎和轮辋的重要信息。 第一步骤:介绍手册的制定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是由欧盟国家轮胎和轮辋制造商共同制定的。手册列出了有关汽车轮胎和轮辋的技术要求、材料、测试方法等内容,并规定了一些标准术语。这些标准术语涵盖了许多重要的概念,包括轮胎裂纹、轮胎磨损、轮胎腐蚀、轮辋尺寸和形状等。 第二步骤:介绍手册的内容 手册最重要的部分是有关轮胎和轮辋的详细规定,这些规定是基于欧盟国家对轮胎和轮辋的法规和标准要求制定的。其中,轮胎的规定包括轮胎尺寸、轮胎负载指数、轮胎耐久度、轮胎标示等,而轮辋的规定包括轮辋尺寸、轮辋材料、轮辋制造质量等。 手册对于轮胎和轮辋的质量控制也有详细的规定,包括检测材料的硬度、尺寸、形状等,并规定了检测方法。此外,手册还介绍了有关轮胎和轮辋的试验和认证,以确保其安全和性能。 第三步骤:介绍手册的意义 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为汽车制造商、轮胎和轮辋制造商以及消费者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帮助他们选择和生产出更高质量、更安全的汽车轮胎和轮辋。手册还为相关行业提供了一个标准化的框架,使得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制造商和轮胎制造商都可以使用相同的技术规则。 最后,欧洲轮胎轮辋技术组织标准手册不仅是一个重要的技术参考资料,同时它还为保障驾驶者的行车安全提供了保障。大家在使用和说服别人选择汽车轮胎和轮辋时,建议大家基于手册中的规章制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