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2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2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2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2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课程复习思考题

一、名词和概念

1、海岸带(广义海岸带、狭义海岸带)

海岸带的范围世界各国并非一致,差距较大,一般可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1)狭义的海岸带:仅限于海岸线附近较窄的、狭长的沿岸陆地和近岸水域。

(2)广义的海岸带:它向海扩展到沿海国家海上管辖权的外界,即200海里

专属经济区的外界,向陆离海岸线已超过10千米。包括了部分风景优美的陆

地、滩涂、沼泽、湿地、河口、海湾、岛屿及大片海域。

2、海岸

海岸是把陆地与海洋分开同时又把陆地与海洋连接起来的海陆之间最亮丽的

一道风景线。但是,它不是一条海洋与陆地的固定不变的分界线,而是在潮

汐、波浪等因素作用下,每天都在发生变动的一个地带。

3、海岸线

地貌学上给海岸线更确切的定义是: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

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4、海岸带(综合)管理

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

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

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5、海岸带规划

统筹规划海岸带的开发和整治,合理利用海洋资源,海洋资源开发

和海洋环境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实现海洋资源、环境的可持

续利用和海洋事业的协调发展。

6、海岸带资源

海洋资源指的是与海水水体及海底、海面本身有着直接关系的物质

和能量滩涂养殖、港口建设、海洋旅游

7、海洋环境污染

污染物质进入海洋,超过海洋的自净能力,造成海洋环境污染

8、海洋环境容量

大小即为特定海域自净能力强弱的指标。

9、海岸侵蚀

海岸侵蚀是指在自然力(包括风、浪、流、潮)的作用下,海洋泥沙支出大于输入,沉积物净损失的过程,即海水动力的冲击造成海岸线的后退和海滩的下蚀。海岸侵蚀现象普遍存在,中国70%左右的砂质海岸线以及几乎所有开阔的淤泥质岸线均存在海岸侵蚀现象。

10、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上升由全球气候变暖、极地冰川融化、上层海水变热膨胀等原因引起

的全球性海平面上升现象。

11、赤潮

赤潮是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海水中某些浮游植物、原生动物或细菌爆发性

增殖或高度聚集而引起水体变色的一种有害生态现象。赤潮是一个历史沿用

名,它并不一定都是红色。

12、海洋功能区

根据海域的地理区位、地理条件、自然资源与环境等自然属性,并考虑海洋

开发利用现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把海域划分成具有不同类型的主

导功能,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能够发挥最佳效益及可持续利用的空

间单元,即海洋功能区。

13、海洋功能区划

按照海洋功能区的标准,将海域划分为不同类型的海洋功能区,为海洋开发、

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的基础性工作。海洋功能区划是根据海域的地理

位置、自然资源状况、自然环境条件和社会需求等因素而划分的不

同的海洋功能类型区,用来指导、约束海洋开发利用实践活动,保

证海上开发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同时,海洋功能区划又是海

洋管理的基础。

14、海洋生态系统

海洋生态系统是海洋中由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相互作用所构成的自然

系统.

15、海岸带资源开发

○1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

○2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

○3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4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

○5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16、“数字海岸”技术

“数字海岸”就是以综合利用“3S” (RS, GIS, GPS)技术为基础,通过海岸带和海岛地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对沿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进行定量分析和综合分析,是利用GIS软件强大的数据存储、分析、管理功能,通过遥感数据和常规资料相结合,实现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科学化、综合化和可视化管理。“数字海岸”技术是一门新兴的科学技术,是河口海岸管理的一场革命,相信会在不久的将来,在管理部门和科学家得到广泛的重视和应用,实现真正息义上的海岸带科学管理。

17、海岸带整治与修复

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

2、加紧海岸带立法;

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

4、建立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

5、制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

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18、海洋基本功能

是指依据海域自然属性和社会需求程度,以使海域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所确定的海洋功能。——一切开发利用活动均不能对海域的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在海域的基本功能未开发利用之前,可以在保证不对海域基本功能造成不可逆转的改变的前提下,进行其它类型的开发利用活动。

二、思考题

1、海岸带有哪些基本特征?

1、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2、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3、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2、21世纪海岸带面临什么压力?

1、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2、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3、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4、渔业资源退化

3、人类给海岸带来的威胁有哪些?

1.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

2.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3.污染日趋严重。来自江河、沿岸城镇和企业甚至旅游点的废水和垃圾不仅对海岸生态系统构成威胁,还迫使海滨浴场关闭。需要冷却装置的沿岸发电厂(包括核电厂和常规电厂)排出的水体造成热污染和放射性污染。

4、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造成什么影响?

1、海平面上升,加强了海洋动力作用,使海岸侵蚀加剧,特别是

砂质海岸受害更大。据统计,我国沿海已有70%的砂质海岸被侵蚀后退。海岸侵蚀给沿海沙滩休闲场所带来的危害日益突出,如海平面上升1米,失去的沙滩如用移沙造滩的方法恢复,则每米长的海滩需用沙5000立方米。

2、海平面上升造成第二个恶果是盐水入侵,水质恶化,地下水位

上升,生态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海平面上升直接影响沿海平原的陆地径流和地下水的水质,海水将循河流侵入内陆,使河口段水质变咸,影响城市供水和工农业用水,同时造成现有的排水系统和灌溉系统的不畅和报废。

3、海平面上升对某些海洋生物种群也造成威胁,有些生物种群有

定期溯河泅游的习性,尽管鱼类可以适应海平面上升而向更远的上游洄游,但是城市的大量排污受海水顶托,常会阻碍鱼类的正常洄游,影响种群正常生长。海平面上升将导致沿岸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

5、渔业资源退化具体表现在哪几方面?

(1)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原国,海滨湿地的面积正在逐渐缩小,这意味

着鱼虾贝藻生存繁育的环境遭受损害,东南亚和南亚国家湿地破坏的形式为砍伐红树林,从而影响了海虾的繁育。

(2)酷渔滥捕,重捕轻养。

(3)海洋污染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及破坏

6、我国的海洋功能区划体系分为几个层级?

海洋功能区划从管理上分为国家级、省级、市(地区) 级和县(市)级共 4个层次。

考虑市(地区)级和县(市)级区划在形式和编制技术上具有相似性,因此技术通常又被分为3级,即国家级、省级

和市县级区划。

7、按我国的分类体系,海洋功能区分为哪几种类型?

8、海岸地貌类型有几类?

a)海岸侵蚀地貌

海岸带的侵蚀地貌包括:

1.海蚀崖

2.海蚀穴与海蚀洞

3.海事拱桥

4.海蚀柱

5.海蚀台与海蚀阶地

b)海岸堆积地貌

形成的主要地貌包括:

1.水下堆积阶地

2.海滩与滨岸堤

3.水下沙坝

4.离岸堤与泻湖

9、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调整海岸带的开发、利用和治理过程中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各种

关系、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地区之间的关系、地区间和地区各部门之

间的各种关系。

(1)制定并实施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区划和规划;

(2)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的组织体制,贯彻海岸带统一管

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体制;

(3)研究并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布局,科学控制区域生产配置,形成

合理的开发利用秩序;

(4)制定并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

(5)建设海岸带的监测、监视系统和公共、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

(6)协调、组织重大的海岸带项目;

(7)控制入海陆源物质和海上污染源的污染损害,保护区域生态环

境;组织对已遭受破坏的海岸带的生态修复工程。监督管理海洋自

然保护区和特别保护区,以及海洋自然保留地;

(8)组织海岸带的灾减、防灾工作;

(9)建设海岸带的地理信息系统和管理决策系统;

(10)组织海岸带开发、保护的国内外交流与合作、人员培训和群众

性的宣传教育等。

10、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和核心目的是什么?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

是发挥海岸带资源的多种功能及其综合效益,确保海岸带资源开发和保护之间的平衡发展,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以获取最大

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生态效益。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强调发展

.2 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 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4 追求生态效益

.5 合理的管理模式

11、如何实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准则是:对资源的获取、提取或利用不能超过在同一

时期内可能产生或者再生的数量。重要的是要了解沿海环境退化所能接

受的限度和沿海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极限。确定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和生

态系统的管理,使其永远保持在最低限度以上。

12、怎样做好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加强污染控制,禁止向海洋倾倒有害废弃

2、加紧海岸带立法,制定相应的海洋环境保护法律和法规,约束

和规范海洋开发者的行为

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

4、建立审批制度和许可证制度;

5、制定海岸带总体规划和功能区划;

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7、加快沿海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对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进行综合

处理,达标排放

8、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对特定区域进行环境保护

9、加强环境保护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海洋环境保护意识

13、谈谈你对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认识?

我国海岸带规划与管理的当务之急是要与国际接轨,适当借鉴国外

的成功经验,改进其不合理之处,逐渐摸索出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综

合性海岸带规划与管理之路。主要可从以下四点来进行:

(1)做到同一等级不同经济部门间的水平整合,通过对海岸带进行

功能分区等手段,充分发挥旅游、渔业、规划等部门的管理职能,

加强合作与协调,实现经济、社会、生态三者效益的最优化。

(2)做到不同级别的部门(从国家级到地方级部门)之间的垂直整

合,使上下级管理互不矛盾、协调一致,邻里之间互不争夺、共同

优化。

(3)做到各地区海岸线的空间要素与相邻岸线间的横向协调,保持

应有的关联性与过渡性,可以从宏观到微观进行规划研究,

编制一套国家甚至全世界范围内的区域性宏观体系规划,然后逐步

具体到局部地段甚至个体空间要素的方案设计,

并坚持重点区域与一般区域相结合。

(4)强调各地区海岸线形象与所在城市整体形象的一致性,注意各

空间要素之间的纵向关联性,塑造富有个性的海滨城市景观。

海岸带开发利用方式

○1以港口城市群为中心,建设沿海城市体系;

○2建设海水增养殖业为主,海洋捕捞为辅的海洋水产带;

○3积极发展临海工业,建设沿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带;

○4开发滨海旅游资源,积极促进沿海旅游带的形成;

○5发挥沿海开放地带的优势,发展外向型经济。

14、请结合一个案例(海岸带综合开发、滨海城市建设、港口建设、临海工业园区建设、海岸带岛屿开发、滨海旅游资源开发、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利用与保护等),说明开展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的重要要性、涉及到的主要内容和工作程序?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国外海岸带综合管理经验借鉴 海岸带地区一直都是全球人口密度最高,发展最快速的地区。随着近年人口的激增和城市的扩张,对滨海地区的资源、环境和生态都产生了巨大压力。基于海岸带和岸线资源在生态方面的脆弱性和在经济方面的战略价值,自 1970年代以来,国际上逐渐发展和成熟了海岸带综合管理( Inter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ICZM )的理论与方法体系。 一般说来,相比岸线地区,海岸带的概念要更为宽泛而且广博, 但是海岸带与岸线地区在资源特性方面是共同的,只不过在空间尺度上有所差异。国内外先进城市的岸线管理与利用也都是在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工作框架下进行的。因此,分析解读海岸带综合管理的理念与要求,对探讨岸线资源的合理利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管理目标 行动计划 机会+高层次决策+准备+行动 海岸带管理问题:1、资源耗费2、生态退化3、使用者间矛盾冲突4、供需不平衡管理投入: 1、资源禀赋 2、生态环境 3、生产活动 4、社会需求法规条例规则教育 监测/评价/反馈 图6:海岸带综合管理的过程与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是通过多种学科手段对海岸带自然、人文、经济资源制定计划、进行统筹开发保护的管理模式,同时也是为实现可持续地开发、利用和保护滨海地区及其资源所进行的持续的、交互式的、多方参与的、动态的决策管理过 程,其基本目标是追求开发滨海资源产生的最大利益, 减少人类活动与滨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之间的矛盾,并保持各种开发活动与造成的环境影响之间的平衡。其具体管理模式见图。

面对海岸带资源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综合”是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精髓 所在,其“综合”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不同经济部门的综合、不同级别部门的综合、不同管理内容的综合、不同管理手段的综合等等。结合到具体的空间管理上,主要表现为岸线资源开发管理在横向上的协调,以及其与陆域、海域空间要素在纵向上的关联与统一。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原则,见表5。 表5:海岸带综合管理的主要原则 内容原则要点 (1)经济水产养殖业具有发展潜力且有利于环境; 不依赖水运方式或生产流程中不需要大量用水的制造业应该选址于内 陆; 旅游业的增长应该满足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土地利用必须选址于滨海地区的功能对其土地具有优先使用权; 改善公众到达滨海地区的可达性。 (3)环境妥善保护海域及陆地的环境敏感地区,使生态价值最大化; 降低自然灾害诱发灾害性破坏和损失的机率; 在可以采用非结构性防护措施的地方避免建造滨海防护工程,如防浪 堤; 保护滨海地区的自然景色以及周围社区的特色; 治理排入海域的城市污水,并且排污口的位置必须远离旅游区和居住 区; 完善并巩固燃油、液化气的输送及储存设施,以减少因为燃油溢出或泄 露而造成的环境污染。 (4)科研教育定期监测土地利用和环境的变化,及时发现不断恶化的环境问题; 对公众进行滨海地区环境价值的教育; 滨海及海洋科学的研究机构应该沿海岸线选址,以利于加强对滨海资源 的认识。 1.1划定专门的岸线管理区域 划定专门的岸线控制区域,明确管理对象,是对岸线地区进行综合管理的首要前提。国内外诸多地区和城市,在划定岸线控制区时,都考虑了沿岸线向海、 向陆拓展一定的区域,并尽量纳入重要的海陆资源、生态敏感区和战略性海岸发展地带,将其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资源加以管理。在具体划定方式上,又大致可以分为三种。

XXXX年山东省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76页)

2013年山东省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

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促进烟台市经济社会发展,科学合理地进行城市建设,编制《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2013-2020)》(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1990年); (2)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令第146号); (3)《山东省城镇体系规划(2000-2010年)》; (4)《山东半岛城市群总体规划》(2008年); (5)《山东省海岸带规划》(2010年); (6)《烟台市城市总体规划(1993-2010年)》; (7)国家、省、市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第3条指导思想与规划原则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五个统筹”的基本原则,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市,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烟台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第4条规划重点 (1)科学合理地确定城市发展目标和发展战略。 (2)科学合理地调整市域城镇体系结构,统筹城乡健康发展。 (3)调整、优化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培育区域性中心城市。 (4)明确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和布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5)做好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和综合防灾规划。 (6)统筹规划社会服务设施,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7)发展高效便捷的城市交通体系。 (8)塑造城市特色。 第5条城市规划区 烟台城市规划区的范围为:烟台市五区(芝罘区、莱山区、牟平区、福山区、开发区)的全部行政区划范围和桃村镇,总面积约为3002平方 公里。 第6条规划期限 本规划的期限为2013-2020年,其中,近期为2013-2015年,远期为2016-2020年,远景为2020年以后。

第7条强制性内容 文本中黑体字加下划线的内容为强制性内容。 第1章城市发展目标与战略 第8条城市发展目标 大力推进全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把烟台建设成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的区域性中心城市、港口城 市和富有历史、人文、山海特色的滨海旅游城市。 到2013年,烟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预计全市生产总值达到5771亿元左右,年均增长13%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8834美元左右,综 合经济实力显著提升,经济增长方式明显转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城镇化水平达到60%,社会事业协调发展,和谐社会初见成效。 到2020年全市生产总值力争达到10000亿元,年均增长9%左右,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万美元左右,城镇化水平达到70%。全市社会、 经济等各项主要指标达到现代化水平。 第9条城市总体发展战略 (1)港口带动战略:建设大型港口,发展临港产业,积极承接外来产业辐射,带动城市和区域发展。 (2)集聚发展战略:突出北部滨海城市带建设,为承接外来产业辐射、打造山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提供一体化的空间保障。 (3)中心强化战略:促进烟台制造业集群化、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强化烟台中心城市的产业带动能力和中心服务职能。 第10条经济发展战略 (1)努力培育支柱产业簇群,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建立以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结构,强化中心城市的功能。 (2)积极接受外来产业转移,主动融入全球经济。 (3)统筹城乡经济与产业,推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4)加强教育,提高劳动力素质,为未来经济发展做好人才储备。第11条社会发展战略 (1)积极应对老龄化、新一轮婚育高峰和外来人口增加等人口结构性变化,规划相应的城市服务设施和居住生活社区,完善社区服务体系,

海岸带规划与管理

海洋法:关于各种海域的法律地位和调整各国在各海域从事各种活动中相互之间的关系的原则、规则和制度的总称。是国际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岸带的综合管理:通过规划和项目开发,面向未来的资源分析,应用可持续发展概念等检验每一个发展阶段,试图避免对沿海区域资源的破坏 内海:指一国领土基线以内的海域。包括港口、海湾和海峡以及领海基线与海岸之间的水域等。 领海:在沿海国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处于国家主权下一定宽度的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是指群水域以外邻接的处于国家主权下一定宽度的海域。 毗连区:沿海国在其领海之外与其领海相毗连的海域 专属经济区: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创设的一个新的海域制度,指沿海国在其领海以外邻接邻海的一个区域公海:《海洋法公约》规定:不包括国家的专属经济区,领海、内水和群岛国的群岛水域在内的全部海域; 与传统定义相比,公海的范围明显缩小了。 国际海底区域:简称区域,是指任何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底、洋底及其领土 海岸带: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是每天潮汐潮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及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21世纪海岸带的压力:1.人口增长与城市化2.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3.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4.渔业资源退化 海岸带的治理和保护措施:1.开展海洋调查和监控2.加紧海岸带立法3.建立组织管理机构和协调体制4.建立审批和许可证制度5.调整产业结构和制定发展规划6.加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 便利国际交通原则在海洋法公约中的体现: 内海海域中的港口—国家开放港口平等对所有国家的商船开放 领海—无害通过权海峡制度—适用于国际航行的海峡制度群岛水域制度—群岛水域的无害通过权和群岛海道通过权专属经济区制度—航行、飞越自由公海制度—航行、飞越自由 海洋法的基本原则:指那些被各国公认和接受的、具有普通约束力、适用于海洋法各个领域、构成海洋法基础并具有强行性的法律原则。内容:1、便利国际交通原则2.公平利用海洋及其资源原则3.海洋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和保护原则 海洋环境保护的基本原则:(一)国家主权原则:1.国家对本国海洋资源享有永久主权2.尊重他国主权,不损害他国海洋环境(二)可持续发展原则:1.代际公平 2.代内公平 3.可持续利用 4.海洋环境与经济,社会一体化。(三)合理分担责任原则:1.污染者负担责任 2.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四)和平,公正,及时解决争端原则:1.和平解决争端 2.公正解决争端 3.及时解决争端(五)国际合作原则:1全人类总体利益 2.共享共管全球公共海洋资源 3.紧急情况下进行通知和援助。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基本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以获取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环境效益。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内容1.强调发展 2.资源可持续利用 3.海岸带的环境保护 4.追求生态效益 5.合理的管理模式 海岸带综合管理基本任务:1.制定并实施海岸带开发与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功能区划和规划;2.建立海岸带综合管理和协调监督的组织体制,形成海岸带统一管理和分部门分级管理相结合的机制;3.研究并提出海岸带开发利用布局,科学控制区域生产配置,形成合理的开发利用秩序;4.制定并实施海岸带综合管理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与规范;5.建设海岸带资源环境的监测.监视系统和公共、公益服务的基础设施;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组织减灾防灾活动;6.控制海岸带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保护区域的生态环境,整治和恢复受污染损害的生态系统,维护受保护的区域;7.组织与海岸带相关的国内外合作与交流;广泛开展公众教育,提高公众的海洋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法规类别】海洋资源 【发文字号】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 【发布部门】海南省人大(含常委会) 【发布日期】2013.03.30 【实施日期】2013.05.01 【时效性】已被修改 【效力级别】经济特区法规 【修改依据】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的决定(2016)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 (第1号)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已由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于2013年3月30日通过,现予公布,自2013年5月1日起施行。 海南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2013年3月30日 海南经济特区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规定

(2013年3月30日海南省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 第一条为加强海岸带的综合管理,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海岸带,保障海岸带的可持续利用,根据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经济特区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凡在本经济特区海岸带范围内从事保护治理、开发利用及其他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本规定所称海岸带,是指海洋与陆地交汇地带,包括海岸线向陆地侧延伸的滨海陆地与向海洋侧延伸的近岸海域。 海岸带的具体界线范围由省人民政府依据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的实际,结合地形地貌具体划定,并向社会公布。 第四条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应当遵循陆海统筹、科学规划、生态优先、合理开发、综合管理、协调发展的原则。 第五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和组织、协调,建立健全海岸带保护与开发管理工作机制。 省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发展与改革、规划、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海洋、渔业、建设、旅游、交通运输、水务、林业、农业等有关主管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协同做好海岸带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的管理工作。 第六条省人民政府和沿海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海岸带的保护治理与开发利用纳入本行政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第七条省人民政府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本级人民政府发展与改革、国土

海南省总体规划(-2030)纲要doc资料

海南省总体规划纲要 (2015-2030) 一、目标愿景 战略目标:将生态与发展作为“出发点”和“归属点”,突出海南“生态、经济特区、国际旅游岛”三大优势,把握“一带一路、消费时代、创新发展”三大机遇,确定战略总目标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旅游岛。2030年,国际旅游岛发展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范例。 战略定位:本次规划战略定位可概括为:“一点、两区、三地”。“一点”即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支点;“两区”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全国改革创新试验区;“三地”即世界一流的海岛海洋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国家热带特色产业基地、南海资源开发服务及海上救援基地。 二、总体布局 根据全省“一点两区三地”的战略定位,结合海南岛屿省特征、生态环境承载能力和现状发展基础,按照“严守生态底线、优化经济布局、促进陆海统筹”的空间发展思路,统一筹划海南本岛和南海海域两大系统的环境保护、资源利用、设施保障、功能布局、经济发展,在构建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保护好海南绿水青山、碧海蓝天的基础上,调整优化全省开发建设空间,合理配置资源,促进海南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2030年,海南岛陆域

空间中,一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1535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33.6%;二级生态功能区面积15984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46.4%;开发功能区面积3699平方公里,占全岛陆域面积的10.8%。 表:海南岛各类功能区汇总表 空间类型 2020年2030年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各功能区面积 指标(平方公 里) 占全省陆域空 间比例 一级生态功 能区 1153533.6%1153533.6% 二级生态功 能区 1598446.4%1598446.4% 开发功能区357110.4%369910.8% 其他用地33099.6%31819.2% 陆域合计34399100.0%34399100.0% 注:一级生态功能区。即生态红线区,指严格进行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和刚性约束的区域。二级生态功能区。指进行生态指标管控的区域,既是农、林业的生产空间,也是重要生态空间。 三、生态保护格局 基于山形水系框架,以中部山区为核心,以重要湖库为节点,以自然山脊及河流为廊道,以生态岸段和海域为支撑,构建全域生态保育体系,总体形成“生态绿心+生态廊道+生态岸段+生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

山东省2020年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考试 地理试题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2B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题所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某中学地理研学小组到华北某地进行研学。该地正在打造“太阳山”工程——建设大型山坡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下图示意该地等高线分布。据此完成1-3题。 1.研学小组发现大面积集中式光伏发电站主要分布在( ) A.甲 B.乙 C.丙 D.丁 2.图中桥梁与山峰的高差可能是( ) A.510米 B.540米 C.570米 D.590米 3.学生通过研学得知( ) A.目测山峰海拔约915米 B.甲地坡面径流流向东南 C.甲地可观测到丁地植被 D.桥梁是观赏瀑布的最佳地点 人口负担系数是指非劳动年龄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根据该系数可将人口发展阶段分为“人口红利期”“盈亏平衡期”“人口负债期”。下图为1950—2050年法国、日本和中国人口负担系数统计及预测图。据此完成4-5题。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日本人口红利期最短 B.中国人目前人口红利较为丰厚 C.人口负债因老龄化所致 D.法国人口负担系数变化最大 5.在我国人口红利将要消失的背景下,不合理的措施为( ) A.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医疗保险体系 B.优化产业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C.推动户籍制度改革,减少人口流动 D.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劳动生产率 蜃景是一种气象景观,是在水面或陆面上空的稳定大气层中,由于垂直方向上空气密度显著差异形成的一种幻景。当底层空气密度高,而上层密度低时,在实际景物上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影像,此即“上蜃景”当底层空气密度低,而上层密度高时,在实际景物下方的远处出现它的倒影,此即“下蜃景”。遇到大风吹来时蜃景瞬间消失。据此完成6-7题。 6.最易出现“上蜃景”的时间段及地点是( ) A.夏季海洋 B.夏季沙漠 C.夏季柏油路面 D.冬季暖流海面 7.大风吹来时蜃景消失是因为大风( ) A.带来大雾影响视线 B.扰乱稳定的大气层结 C.导致水平方向热量差异 D.导致垂直方向对流显著 气候是控制某一植被类型形成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我国西北地区黑河上游野牛沟流域高海拔地区发育有典型的高寒草甸植被。下图示意野牛沟流域不同海拔高寒草甸月初地上生物量状况。据此完成8-9题。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学院:轻化与环境工程学院 班级:环工11-1 姓名:王报英 学号:201105021017

青岛市海岸带环境管理调查报告 摘要 海岸带是海陆交替的过度带,其生态系统具有明显的脆弱性,比较容易受到认为的影响。人类作为海岸带“社会生态系统”的活动主体,在开发利用海岸带的同时,必然会对海岸带的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的东南部,面向南海水域,海域广阔,海岸带资源丰富,海洋产业发展迅速。但随着沿海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海洋经济的迅速发展以及沿岸不合理的开发利用,海岸带所面临的压力愈来愈大。 良好的海岸带环境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海岸带在国家经济和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使得海岸带环境管理变得至关重要。研究海岸带环境管理模式的目的在于提出与所采用的目标和制度相协调的海岸带环境管理措施。 一、引言 海洋是地球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成分,在维护自然生态平衡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海岸带是大陆和海洋之间的一个重要交界面,是地球表面最活跃的地区,也是资源与环境条件最为优越的自然区域,是保证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当今世界正面临着人口、资源、环境三大问题。随着人口的急剧膨胀、能源消耗的日益增多和环境污染的加剧,陆地生存空间受到越来越大的威胁,人类开始将目光转向海洋,开发利用海洋的浪潮持续高涨,海岸带地区已成为沿海各国经济发展的中心区域,所面临的生态压力也逐步增大,亟待加以有效调控,实现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青岛海滨地域介绍 青岛海滨风景区位于青岛市区南部沿海一线,东西长约25公里,南北宽约3公里。陆地包括青岛山、信号山、观象山、太平山、八关山、小鱼山及南侧区域。海域则有团岛湾、青岛湾、汇泉湾、太平湾、浮山湾等海域及所含岛、

海岸带管理

绪论 1.海岸线:海水向陆达到的极限位置的连线,即海岸线的向陆一侧是永久性陆地。 2.全球海岸线总长约44万km。我国有大陆岸线1.8万km,岛屿岸线4万km。 3.海岸带:海岸带则是指现代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的地带。也就是每天受潮汐涨落海水影响的潮间带(海涂)及其两侧一定范围的陆地和浅海的海陆过渡地带。 4.海岸带基本特征:①海岸带是资源最丰富的地带; ②海岸带是区位优势最明显的地带; ③海岸带是生态脆弱、灾害较多的地带。 5.21世纪海岸带压力:①人口增长与城市化; ②海平面上升与海岸侵蚀; ③淡水资源紧缺与水环境恶化; ④渔业资源退化。 6.当前人类给海岸带带来的威胁至少表现在: ①过度的捕捞使沿岸的生物种类和生产力下降,以致在不少地方不得不颁布“禁渔期”的法律; ②围垦使大量海滨湿地减少,既破坏了海鸟的栖息地,某些物种的繁殖场所又减少了对近岸初级产品的供给; ③污染日趋严重。 7.海岸带综合管理:它是高层次的管理,通过战略、区划、规划、立法、执法和行政监督等政府职能行为,对海岸带的空间、资源、生态环境及其开发利用的协调和监督管理,以便达到海岸带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8.海岸带管理核心目的:实现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 9.海岸带管理概念的兴起:海岸带管理的概念是由美国于1972年建立的。当时美国国会通过了《海岸带管理法》。 第二章海岸带分区 1.海岸带分类: ①根据海岸动态可分为堆积海岸和侵蚀性海岸; ②根据地质构造划分为上升海岸和下降海岸; ③根据海岸组成物质的性质,可把海岸分为基岩海岸、砂砾质海岸、平原海岸、红树林海岸和珊瑚礁海岸等。 2.潮间带分区:随着潮汐周期的变化和水位的升降,可以将潮间带分为高潮滩(大潮高潮位一小潮高潮位)、中潮滩(小潮高潮位一小潮低潮位)和低潮滩(小潮低潮位一大潮低潮位)三个亚区。 3.海岸带管理范围(我国):从我国国情出发,我们认为海岸带管理的陆域范围应该是开发利用规划和决策的一级行政单位,即沿海县(县级市)、省(市)直属区和独立开发区的行政边界,海域管理范围以领海基线以外12海里为宜。 第三章海洋资源 1.海洋资源的类型:海洋水及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矿产资源、海洋动力资源、海洋空间资源。 2.海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海洋空间资源包括海上、海中、海底。 利用方式:海洋运输空间、生活和生产空间、储藏和倾废空间、海底军事基地。 3.沿海资源过度开发带来的问题: ①人口迅速向沿海地区迁移; ②大片耕地及滨海湿地丧失;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退线退距

青岛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 第一篇总则 为加强和规范青岛市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管理,保证城市规划的实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以及国家、省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规定,按照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青岛市的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青岛市城市规划编制分为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三个阶段,其内容及深度要求按《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实施细则》及《村镇规划编制办法》执行。 本规定是《青岛市城市规划条例》的配套文件,编制和实施城市规划,必须执行本规定,本规定实施以前制定的有关规定如与本规定不一致,按本规定执行。 第二篇城市用地规划管理 第一章城市用地的适建与相容范围 2.1.1 青岛市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采用《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J-137-90。 2.1.2 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应当按照批准的详细规划实施;对尚无批准的详细规划的地区,应根据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确定建设适建性,并符合《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见附表一)的规定;未列入《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的,应根据建设项目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基础设施等条件,核定适建范围。 2.1.3 各类建设用地的划分和使用性质应遵循土地使用相容性的原则,符合经批准的详细规划的规定。 2.1.4 建设用地的相容性一般分为相容性和可相容性两种情况;相容性为用地性质用途可直接由规划编制与审批部门确定;可相容性是与原用地性质用途的相容,须经法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的。 2.1.5 需改变规划用地性质或超出《城市建设用地适建范围》规定的,按规定程序和审批权限办理。 第二章建筑容量控制指标 2.2.1 建筑工程的建筑容量控制指标应根据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做出控制性详细规划确定,一般按表的规定执行。 建筑容积率、建筑密度控制指标表表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生态保护和修复规划 海岸带区域涉及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11个省(区、市)的近岸近海区,涵盖黄渤海、东海和南海等重要海洋生态系统,含辽东湾、黄河口及邻近海域、北黄海、苏北沿海、长江口—杭州湾、浙中南、台湾海峡、珠江口及邻近海域、北部湾、环海南岛、西沙、南沙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本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人口最密集的区域,是实施海洋强国战略的主要区域,也是保护沿海地区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 一、自然生态状况 本区域是陆地、海洋的交互作用地带,纵贯热带、亚热带、温带三个气候带,季风特征显著,海水表层水温年均11—27℃,沿海潮汐类型和潮流状况复杂。区域内大陆岸线长度1.8万公里,分布1500余个大小河口、200余个海湾,滨海湿地面积约为580万公顷。本区拥有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盐沼、海岛、海湾、河口、上升流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系统。区域内海洋物种和生物多样性丰富,记录海洋生物约28000多种,约占全球海洋物种总数的13%,是我国乃至

全球海洋生物重要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及洄游通道,是重要的候鸟迁徙路线区域。 二、主要生态问题 本区域受全球气候变化、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利用等影响,局部海域典型海洋生态系统显著退化,部分近岸海域生态功能受损、生物多样性降低、生态系统脆弱,风暴潮、赤潮、绿潮等海洋灾害多发频发。具体表现为,17%以上的岸段遭受侵蚀,约42%的海岸带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局部地区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滨海湿地等生态系统退化问题较为严重,调节和防灾减灾功能无法充分发挥;珍稀濒危物种栖息地遭到破坏,有害生物危害严重,生物多样性损失加剧。 三、主攻方向 以海岸带生态系统结构恢复和服务功能提升为导向,立足辽东湾等12个重点海洋生态区和海南岛中部山区热带雨林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保护自然岸线,严格控制过度捕捞等人为威胁,重点推动入海河口、海湾、滨海湿地与红树林、珊瑚礁、海草床等多种典型海洋生态类型的系统保护和修复,综合开展岸线岸滩修复、生境保护修复、外来入侵物种防治、生态灾害防治、海堤生态化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和海洋保护地建设,改善近岸海域生态质量,恢复退化的典型生境,加强候鸟迁徙路径栖息地保护,促进海洋生物资

青岛

第一章青岛的自然环境 1.1基本情况 青岛建置于1891年,昔称胶澳。现辖七区五市,总面积10654平方公里,其中市区(市南、市北、四方、李沧、唠山、城阳、黄岛等七区)面积1159平方公里,所辖胶州、即墨、平度、胶南、莱西等五市为9495平方公里。2007年底,全市常住人口为838.6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35.91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63.9%;乡村人口为302.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6. 1%。 青岛作为副省级计划单列市,是山东半岛发展的经济龙头。2008年,全市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实现生产总值4436.18亿元,增长率为13.2%,占全省总量的14.3%。全市工业经济增长较快,2008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62亿元,增长12.1%,家电电子、汽车机车、造修船、海洋工程、石油化工等制造业集群初具规模。 在区域发展方面,青岛市提出“依托主城、拥湾发展、组团布局、轴线辐射”的城市发展战略思路和构筑“一主三辅多组团”现代化城市框架构想。根据规划,青岛市区不再布局工业项目,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城阳、黄岛两区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融合;即墨、胶州、胶南、平度和莱西五市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着力构建区域特色鲜明、产业集聚度高的县域服务业体系。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逐步形成了港口、开放、品牌、旅游、海洋科技、奥运城市的特色,经济总量进入国内大中城市前10位。 1.2地理位置与交通条件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位于119°30′—120°00′E、35°35′—37°09′N之间,市区将胶州湾环抱其中且依水而长,即墨、胶州和胶南三市濒临海岸,平度和莱西两市处于内地。海岸带大陆陆域总面积5965.46k㎡,其中,市区面积为 110 k㎡,,所辖胶州、即墨、胶南三市面积为4863.4k㎡。大陆岸线长730.64km,占山东省岸线的1/4强,岸线资源非常丰富。 青岛港与130多个国家和地区、450多个港口有贸易往来。开辟集装箱班轮航线几十条,并有国际游轮不定期来港。水路距上海港404海里,天津港460海里,广州港1169海里、香港1160海里、釜山495海里、新加坡2413海里;距北美、西欧、澳大利亚等港口超过5000海里。公路有济青高速、青银高速、

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_

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Ⅰ) 闫 莹 邢光敏 赵艳珍 李豫红 (河北农业大学海洋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3) 摘 要 秦皇岛沿海不仅具有良好的港址资源,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为了发展秦皇岛海洋经济,介绍了秦皇岛海岸带的基本情况,提出了秦皇岛海岸带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性,总结了影响海岸带景观规划的因素,对秦皇岛海岸带进行了景观分区规划设计。 关键词 秦皇岛 海岸带 景观 规划 设计 秦皇岛是世界闻名的旅游圣地,有20多个旅游景区、100多个景点,有120km以上的海岸线,资源优势雄厚,不仅具有良好的港址资源,也具有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和海洋矿产资源,具有发展海洋经济的明显优势。合理的景观规划可引导秦皇岛城市海岸带开发利用趋于合理,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使城市更加健康地可持续发展。 1 海岸带的概念 海岸带是海陆之间的过渡地带,又可称为海陆交界带或水陆交界带,它以海岸线为基线,向海陆两侧扩展,具有一定的宽度。 秦皇岛南起滦河口,北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大石岭乡小老岭村北,最长127km;东起山海关孟姜镇顺山店村,西至青龙满族自治县凉水河乡杏岭村西,宽110km。海岸线长126.4km,0~25 m等深海域面积2629.4km2。 2 海岸带景观规划的重要性 2.1 有利于打造秦皇岛城市景观品牌 景观规划建立在旅游者需求的基础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对于具有先天优势的滨海旅游城市,通过对景观的规划使其在空间拓展、结构优化、旅游形象、管理方面进一步提高与深化。 秦皇岛有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历史名胜古迹,良好的景观规划可以提升城市形象,打造独特的景观品牌。海岸带是城市独特的开放空间,一直是城市空间中的特殊类型,其优美的滨海边际线、天际轮廓线成为城市特色的构成元素,是一个城市总体形象的轮廓,对于整个城市景观有着先导性的作用,易使旅游者形成对这座城市空间形象的记忆。对秦皇岛海岸带景观的规划设计,有益于打造秦皇岛城市景观品牌,提升秦皇岛在全国旅游城市中的影响力。 2.2 有利于传播城市独特的地域文化 秦皇岛地理位置特殊,历史文化深厚,自然与人文景观众多。发挥地域文化的特点是城市富有特色、个性、内涵的关键所在。对于没有滨海的城市而言,这是一种难以仿效的、历史性的集合,即使是滨海城市之间,由于文化特色的不同也存在很大的差异性,致使城市整体形式上表现出各自强烈的个性。 异质性是景观生态学的重要概念,是指在一个景观区域中,景观元素类型、组合及属性在空间或时间上的变异程度,是景观区别于其他生命层次的最显著特征。 滨海城市的历史与文化是标识城市特色中最重要性因素,因此海岸带景观是城市最突出而其他城市不可替代的个性标志。增加景观的异质性,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可以提炼为“锦上添花,差异取胜,梦想成真”。 2.3 有利于优化人居环境 海岸带旅游功能的提升,首先需要营造优美和谐的滨海空间与景观环境,良好的景观环境不仅能带给人们良好的物质形态的环境,更重要的是还能带来生活品位的提升,体现着对人的关怀,好的环境形态对塑造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灌输城市理念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海岸带景观规划使旅游功能进一步提升,能够使景观区集聚人 - 53 -

海岸带管理

第章海岸带管 第九章:海岸带管理 Marine Management 海洋管理学

第一节海岸带管理概述 海岸线海岸带 一、海岸线与海岸带 (一)海岸线 地理学所指的海岸线是指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 地理学所指的海岸线是指陆地与海洋相互交汇的地带 也是位于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相互影响的叠合地带规划学科里的海岸线概念不同于地理学科的海岸线概念带。规划学科里的海岸线概念不同于地理学科的海岸线概念,它是一个空间概念,包括一定范围的水域和陆域,是水域和陆域的结合地带。但目前海岸线尚无统一的界定标准。我国学者张谦益认为,海岸线的陆域界限一般以滨海大道为界,海域界限一般以低潮线向外平均伸展500m等距线为界。

(二)海岸带 海岸带的地理区域包括近海水域、潮间带和潮上带的沿岸陆地部分。 学者陈述彭则将海岸带定义为:以海岸为基线向两侧扩散而且辐射的地带。他认为海岸带向陆还应包括古海岸即海相与陆相相互沉积所达到的范围,以及现代三角洲河流的潮汐顶托点;海岸带向海应包括海洋岛屿、人工岛屿,以及岸外辐射沙洲。 外辐射沙洲

本课程认为:海岸带是海洋与陆地的过渡地带。它包括三个部分:沿着海岸线的陆地、海潮出没的滩地以及陆地 向海面以下延伸的部分。海岸带的上界划在海浪作用可达到 的地方,下界定在海水深度相当于当地经常作用的波浪长度的地方下界定在海水深度相当于当地经常作用的波浪长度 1/3或1/2的地方。具体表达为:

陆域一般自海岸线向陆延伸10千米,有的省、自治区和 直辖市根据海岸带的实际情况可适当延伸;海域一般自海岸 线向海扩张至10-15米等深线;河口地区向陆自潮界区,向 海至淡水舌锋缘。 我国海岸带位于世界上最大的大陆和太平洋交汇的过渡 地带,呈s形。它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地带呈形它北起辽宁的鸭绿江口南至广西的北仑河 口,海岸线长达18000千米。划入海岸带范围的有11个省、 市、自治区,197个县、区,陆上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加市自治区个县区陆上面积277万平方千米加上0-15米水深海域面积,我国海岸带总面积达35万平方千米。

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精品文档,放心下载,放心阅读 家详解新版城市规划: 城市性质: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和滨海度假旅游城市,国际性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划区范围:陆海总计6143平方公里(含陆域4360平方公里,海域1783平方公里)。 人口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人口规模610万人。 用地规模:规划2020年中心城区城市建设用地面积为660平方公里,人均建设用地面积108平方米。精品文档,超值下载 城市开发边界:控制范围为810平方公里,东至崂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边界,北至墨水河、胶济铁路、桃源河生态控制区边界,西至五龙河生态控制区边界和小珠山国家森林公园保护区边界,南至滨海岸线;胶州湾内区域以胶州湾保护控制线为界。 今年1月,国务院批复了《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城市总体规划的地位类似于“城市宪法”,是城市未来一段时期内发展的总纲。城市规划专家表示,新版总规立足青岛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对照国家战略对城市的发展要求,在认真梳理全域资源禀赋基础上,对城市未来发展空间进行了规划设计,随着新版《总体规划》批复和实施,青岛的发展目标与规模、市域空间布局结构、产业发展方向、综合交通体系等方面都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优化,对建设宜居幸福的现代化国际城市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坚持传承创新理念 青岛有着深厚的城市规划传统,自1891年建置以来,在城市规划的引领下,从最初的小渔村、军事要塞,逐渐演变成独具特色的海滨城市。青岛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潘丽珍认为,新版总规坚持传承、创新的规划理念,坚持主城空间结构及发展方向的历史连续性,落实“全域统筹、三城联动、轴带展开、生态间隔、组团发展”的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表现了充实、完善、丰富的发展过程。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发展机制_张灵杰

第19卷 第2期海洋环境科学V ol.19,N o.2 2000年5月MA RINE ENVIRONM ENTAL SCIENCE M ay,2000 海岸带综合管理的区域性特征及其发展机制 张灵杰 (浙江省玉环县海洋管理局,浙江 玉环 317600) 摘 要:在综述国内外海岸带综合管理(ICZM)进展的基础上,以人地关系地域系统为理论基础,论述了ICZM 的区域性特征。从地理学看,海岸带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有着明确的边界范围,具有可度量性。从管 理学看,其管理模式的多样性反映了区域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的差异性,是人地关系双向运动平衡协调的结 果。从社会学看,其战略实施先在地方级别上应用,在获得足够的经验或成熟之后,再推广到地区级、省级和国 家级的计划中去的空间扩散过程。探讨了建立ICZM制度是行业管理不可调和的产物,制度创新是保证,技术 进步是动力,文化转型是目标,ICZM最终成为沿海地区政府的主要职能的发展机制。最后对其在我国海洋事 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评估。 关键词:海岸带综合管理;人地关系;区域性特征;发展机制 中图分类号:X22;X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6336(2000)02-0063-06 Reg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 mechanisms of 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 ZHANG Ling-jie (Yuhuan Oceanic Administration,Zhejiang Yuhuan 317600,China) Abstract:The article deals w ith the devel opment of ICZM at home and abroad,and ICZM,based on the theory of relationship be-tw een the human and the earth.The coastal zone is a complex open system,and has a clear-cut boundary range and can be measur-able in geography.The divers ity of management model s gives the reflection of difference of regional nature condition and s ocial con-dition,and is the concerted results of tw o-way movement balance of relationship betw een human and the earth in the management. In the sociology,the stratigical measures are applied at l ocal level at first,and extended gradually into the programs of the regional, p rovincial and state level after getting sufficien t experiences,or after being matured.The facts that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ICZM regime is a process of gradual concerted action of sector management,blaz ing new trail s in regime is the guarantee action of success, technical progress is the motive force,the cultural creative patterns are the goals and are summarized in the article.ICZM w ill be the devel opment mechanisms of the primary governmental functions in the coastal region.Final ly,the evaluation on the position and role of ICZM in the marine affairs in devel opment of our country was made. Key words:integrated coastal zone management;relationship betw een human and earth;regional characteristics;development mechanisms 海岸带综合管理(integ rated coastal zoon management,ICZM)是海洋或海岸管理的发展,美国是最早提出这一概念的国家。J.M 阿姆斯特朗和P.C赖纳[1]早在30年代,就曾提出对伸到大陆架外部边缘的海洋空间和海洋资源区域,采用这种综合管理方法。认为是把某一特定空间内的资源、海况以及人类活动加以统筹考虑。这种管理方法可以看作是特殊区域管理的一种发展,即提出把整个海洋或其中的某一重要部分作为一个需要予以关注的特别区域。ICZM作为一种正式的政府活动是随着美国国会颁布《海岸带管理法》而首先于1972年在美国开始实施的。70年代后,许多发达国家的海岸带地区都出现了人口压 收稿日期:1999-10-12,修改稿收到日期:1999-11-29 作者简介:张灵杰(1965-),男,浙江玉环县人,助理研究员。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山东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要点 为适应我省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形势,推动村镇体系协调布局,规范全省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相关法律法规的指导下,根据建设部《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以及其他技术规范,制定本要点。 全省的县、县级市、城市具有村镇部分的区,可参考本要点编制村镇体系规划。 村镇体系规划应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等法律法规、国家和山东省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县域村镇体系规划编制暂行办法》等技术规范、市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上位城镇体系规划、上位总体规划进行编制,与相关规划有机衔接。 一、规划内容 (一)县域村镇体系发展条件评价 1、区位分析。重点分析县域地理位置、辖区面积、中心城镇与周边城镇的空间关系,铁路、高速公路及其他主要公路等对外交通条件。 2、自然条件分析。分析县域气象条件、水文条件、地形地貌条件等自然条件。 3、社会经济基础。分析县域历史沿革、经济发展、人口发展、现状土地利用、社会架构等。 4、村镇体系布局现状。根据村镇体系现状,总结村镇体系在规模、职能、空间分布和内部关系上的基本特点。 5、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基本情况。分析县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现状。 6、综合评价。根据发展条件分析,总结县域村镇体系发展的优劣势。

(二)规划信息整合 1、上位规划。总结上位规划对本区和村镇发展的要求。 2、相关规划。总结已有相关规划的建设要点和协调任务。 3、下位规划。收集整理已编制和已批复的乡镇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工业区和开发区规划、风景名胜区规划、各类保护区规划等下位规划,查找规划存在的问题,明确整合内容。 (三)县域城乡统筹的目标定位和发展战略 1、发展目标。提出县域城乡统筹发展的近远期目标体系。 2、总体定位。明确全县发展定位。 3、发展战略。提出为实现发展目标需采取的发展战略。 (四)县域产业发展空间布局 1、产业发展现状分析。概括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特征,总结产业发展的成绩和不足。 2、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提出县域产业发展的总体构思。 3、重点产业规划。对县域的优势产业和战略产业进行规划指引。 4、产业空间布局。划分经济区,提出县域产业布局的总体形态和发展要点。 (五)城乡人口空间布局 1、县域城乡人口分布现状。总结人口及其城乡分布的现状特征。 2、县域人口规模预测。一般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预测县域人口近远期规模,提出综合方案。 3、县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应通过多种不同方法确定县域城镇化水平的近远期预测值。 4、人口和城镇人口空间分配。根据对区域发展形势的客观判断,对人口和城镇人口的空间分布进行规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