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价值维度的视角分析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价值维度的视角分析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价值维度的视角分析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价值维度的视角分析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从价值维度的视角分析电影《刮痧》反映的中西文化价值观

的差异

摘要: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

能否成功实现跨文化交际具有重要的意义。电影《刮痧》是

部集中体现中西文化价值观差异的经典之作。通过从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提出的五大价值取向维度对电影中体现的中西方文化价值的差异进行解读,可以加深中西方的相互

理解,从而有助于跨文化交际的成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电影《刮痧》价值取向理论

在当今这个全球化趋势日益加剧的世界里,具有不同文

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跨文化交际日益频繁。跨文化交际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到个人前途发展,而且关系到国际关系的和谐发展。然而,在跨文化交际的过程中,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往往会因为文化价值观上的差异而导致文化冲突。电影

《刮痧》以中医传统疗法刮痧为线索,讲述了一个华人家庭

在美国由于中西文化冲突而陷入种种困境,最后又因为文化

上的交流和理解而冲出困境的故事。电影中的主人公陷入困

境和冲出困境的关键点在于是否能够理解文化冲突背后的

文化价值观的差异。本文旨在从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提出

的五大文化价值观取向维度浅析电影《刮痧》所反映出的中

西文化价值观的差异。

、克拉克洪和斯多特贝克的价值取向理论战后,美国人类学

家佛萝伦丝?克拉克洪与弗雷德?斯

多特贝克在哈佛大学和洛克菲勒基金会的支持下对美国德克萨斯州的五个不同的文化社区展开一项大规模的研究。

1961 年,克拉克洪根据该项目的研究成果在《价值取向的变奏》一书中正式提出了价值取向理论。价值取向是指“复杂但确定的模式化原则,与解决普通的人类问题相联系,对人

类行为和思想起着指示与导向作用”[1]。该理论认为,任何

社会和个体都会面临五大维度上的价值取向,即人性取向、人与自然的关系取向、人与人的关系取向、时间取向和活动取向。但是每个社会和个体在这五大维度上价值取向的偏好有所不同。因此,各个维度上的不同价值取向构成了文化价值观的差异。五大维度上的不同价值取向可以总结如下:

1.人性取向:人性本恶(Evil)、人性本善(Good)或善

恶兼而有之( Mixed);

2.时间取向:过去(Past),现在(Present)或将来(Future);

3.人与自然的关系取

向:服从自然( Submissive)、征服

自然(Mastery )、或与自然和谐共处(Harmonious);

4.人与人取向:个体主义的( Individualistic )、附属的

Collateral )或等级的( Hierarchical);

5.人类活动取向:存在(being )、成为(being-in-

becoming ) 或做(doing )。

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和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在以上五大

维度的价值取向上都有所不同。电影《刮痧》中的诸多情节都体现了中西方在五大价值取向维度上的差异。

二、电影中反映的中西方在五大价值取向维度上的差异电影

《刮痧》是中国内地著名导演郑晓龙的代表作之一。

影片的主人公徐大同在美奋斗八年之后事业有成家庭美满。

他将北京的老父亲接到美国同住。一天,五岁的儿子丹尼斯闹肚子,他的爷爷用了中国代际相传的传统中医疗法刮痧给丹尼斯治病。美国医院的医护人员偶然发现了丹尼斯背后的痧印而怀疑其父母有虐待孩子的嫌疑。面对着对刮痧一无所知的美国律师和法官,许大同有口难辩。法庭宣布剥夺了他对儿子的监护权,美满家庭瞬间变得支离破碎。最后,许大同的上司兼好友昆兰亲自到唐人街体验了一次刮痧疗法,才最终促使种种冲突化解,大同一家重新团聚。这个华人家庭在美国所遭遇的文化冲突因刮痧事件而最终爆发并显现出来。影片中展现出的文化冲突从本质上而言可以用克拉克洪的价值取向理论予以解析。

一)人性价值取向

西方的法治思想和中方的德治(人治)精神上的文化冲

突可以在影片中略窥一斑。在决定是否剥夺许大同对儿子监护权的重要法庭上,大同慷慨陈词动情演说,法官都几乎为

之动容。但是,一旦出现不利于大同的重要证据时,法官最终还是以证据为依据做出裁决。然而许大同却在聘请律师时毫无犹豫地选择了自己的上司兼好友昆兰作为自己的辩护律师。虽然昆兰的法律专业领域和他的案子并不契合,但是他依然执意做出了这样的选择。因为他相信自己的好友出于情面一定会坚定地站在自己这一边。然而,昆兰却因为坚守事实而无意间做出了对大同不利的证词。这些细节都反映出西方偏重法理的法治思想和中方偏重人情的德治(人治)精神。而西方的法治思想和中方的人治精神的根源在于中西方不同的人性价值取向。性恶论的主流思想是西方法治思想的思想基础而性善论的主导观念则是我国德治(人治)精神的思想源泉[2] 。西方系统法治理论的奠基人亚里士多德认为,

人在达到完美境界时,是最优秀的动物,然而一旦离开了法律和正义,他就是最恶劣的动物” [3] 。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的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说:“一般而言,人都是忘恩负义、诈伪轻浮、怯懦、贪婪的。当你成功时,他的一切都属于你,他的血肉、他们的财产、他们的生命、他们的子

孙,一切都贡献给你。但是,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就倒圈的代表是性善论的信仰者。民间通俗文化第一文本《三字经》的首句训言便是“人之初,性本善” 。儒家文化也认为人人皆可成尧舜[5] ,人自身具有自我觉悟、自我行善的可能性,人的行为可以通过教化与感化矫正。这种乐观性的人性论价值取向,使中方文化重视劝善激励机制而疏于防恶约束机制,重视德治(人治)而甚于法治[6] 。影片中大同在法庭

戈相向,落井下石” [4] 。与之相反的是,中国作为儒家文化

的动情陈词和重视情面都体现出他倾向于通过以德感人而不是以理服人来赢得官司。然而,他对中西方在人性价值取向上的差异认识不清致使他败诉并陷入困境。

二)时间价值取向

霍尔认为美国社会是“将来型”时间观念占主导的社会[7]。“将来型”取向的社会认为变化是有益的和必要的,过去的是很容易过时的,很容易被抛弃的[1] 。在影片中,美国

人对“美国梦” 的追求就体现了他们“将来型” 的时间观念。

与之相反,中国则倾向于“过去型” 的时间观念。“过去型

的社会重视传统文化,重视年龄和经验,崇拜祖先,喜欢引

经据典,喜欢依据过往的经验指导当前的事情[1] 。影片中的爷爷集中体现了中方“过去型”的时间价值取向。爷爷喜欢引经据典,运用古语来教育自己的儿孙。例如,“当面教子,背后教妻”“打是亲骂是爱,不打不骂不成材”等。同时,

爷爷用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传统中医疗法给孙子治病,也体的价值取向

现了“过去型”的时间观念。三)人与自然关系

中医传统医疗方法“刮痧”是将矛盾推向高

潮的导火索,也集中体现了中西方在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取

向上的差异。许大同在法庭上试图向美国的法官和庭审人员 解释刮痧:“刮痧是一种传统的医疗手段,可以治疗各种疾 病。几千年来中医认为人有七经八脉,就像无数小溪流向江 河,江河又奔向大海。人的身体就像非常复杂但看不见的生 命网络, 如同计算机网络一样。 人的气发自丹田又回到丹田, 也是同样的道理。 ”对面这一番关于“气”和“经”的陈辞,

美国法官和庭审人员无一不感到困惑,直呼“请用我们能听

度解释清楚的,因为中西医代表着中西方在人与自然的关系 化赖以生成的理论基础 [8] 。“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人是 自然界的一部分,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有普遍规律,人要

服从普遍规律;人生的理想状态是天人调谐 [9] 。 养生的理念强调顺乎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以护养调摄,顺应自

然的规律,追求人体生命与自然万物整体和谐的状态 [8] 。这 些都反映了中国文化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取向。而 与之相反,西医则体现了西方人征服和控制自然世界的基本 价值观念。《圣经 ?创世记》中记载,上帝说: “我要照我的 形象,按着我的样式造人,叫他们管理海里的鱼、空中的鸟 和地上的爬虫牲畜。 ”人被看作是万物的主人,可以用理性 和意志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在西方人的世界观里,人类是世 界的中心 [10] 。人和自然是分离的, 没有必然的联系。 因此,

得懂的语言来解释” 。但事实上, 中医是很难用从西医的角

上两种截然不同的价值取向。

天人合一”的思想是中医文

中医治疗和

西医在治病时主要以人作为研究对象,着眼于人体各个部分的病变,并不是从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性的思维去寻求治病的方法。电影中的美国法官和庭审人员由于无法理解这种基于“天人合一”的思想而建立的中医文化而导致跨文化沟通的失败。

四)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

影片中,许大同和美国律师对中国四大名著《西游记》

中的经典人物的不同解读反映了中西方在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上的差异。在大同的眼中,“孙悟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英雄,是个善良有正义感的英雄,代表着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和道德规范” 。然而在美国反方律师则对孙悟空这只“猴子”的道德和价值观表示怀疑:“这只猴子受托管理九千年

熟的桃园,却把桃园占为己有。当别人制止他时,他竟然毁坏了全部的桃树。一个神仙炼出了长生不老药丸。孙悟空不但吃光了全部的药丸,还掀翻了炼丹炉,砸烂了别人的车

间。这么一只顽劣粗鲁的中国猴子,却被当成道德与价值的取向,注重集体意识,认为当个人利益与群体利益发生冲突

榜样!”在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上,中国人倾向于附属性

时,个人应当牺牲自己的利益来保全群体的利益[1] 。在中国民间文化中,孙悟空大闹天宫,代表着百姓对强权的集体反抗意识;西天取经路上,孙悟空不顾自身安危降妖除魔,力保取经团体能顺利完成任务,是机智和勇敢的化身。对孙悟空的推崇和赞扬与中国文化中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一脉相承。而美国人在处理人与人关系的价值取向上则倾向于个人主义的取向,认为个人是独一无二的独立个体,个人的目标与目的优于群体的目标与目的[1] 。个人的财产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在这一种价值取向的影响之下,美国律师对西游记中描写的孙悟空肆意毁坏他人私人物品的做法感到难以理解和容忍。他刻意把西游记的这一段描写摘录出来在法庭上宣读,说明这些细节是容易引起美国人共鸣的地方。大同看到自己崇拜的英雄被他人解读成一个粗鲁暴力的形象,顿时在法庭上怒不可遏。这样的表现正好印证了反方怀疑其有虐童的嫌疑。如果大同能够理解中西方对孙悟空的不同解读,认识到这背后潜藏的价值观上的差异,或许就能更加理智地做出反应。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