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医学成像系统显示仪器评价方法的探讨

1 前言

医学图像是由各种不同的成像系统通过测量患者的生理或功能属性而产生的。这些图像根据其不同的特性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图像的尺寸、空间分辨力以及其数据深度。从不同的成像系统中得到的数据也会因其观察和理解方式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以往大部分的医学成像设备都是直接把图像记录在胶片上,然后通过观片灯来阅读图像进行临床诊断。胶片响应阐释的是人体成像部分的生理属性和图像特性之间的关系[1]。对于屏一片系统的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广大医学研究工作者已经做出了不少努力,并取得了一套比较完善的成像系统图像显示的评价体系。但是随着数字成像模式的出现逐渐产生了电子医学图像。在一些早期的应用中,这些数字图像是通过数字打印机呈现出来的。而当时所要做的主要是,校准每个图像源和打印机来控制所打印的图像外观以达到临床上能够接受的结果。

当医学显示工作站出现后,医学图像就可以在能够改变图像外观的视频显示仪器上进行观察。这些显示仪器主要是用来接收和显示从成像设备中得到的数字图像。图像的外观可以通过使用显示仪器的“亮度”和“对比度”控制来调节。但是软阅读显示广泛的应用,其图像显示的可变动性也逐渐引起了人们对医学图像外观一致性的关注[2][3][4]。软阅读和硬阅读图像的交叉使用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需要对电子医学显示器进行接收测试和质量控制[10]。

2医学成像系统显示器评价标准

2.1 SMPTE RP 133-1991

在八十年代早期,电影和电视工程师协会(Society of Motion Pict ure and Television Engineers,SMPTE)就开始为了使用者评价的需要而对显示仪器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在1986年发表了这一实践建议,对

于电视监视器和硬阅读记录照相机的医学诊断图像测试图形的规定(S pecifications for Medical Diagnostic Imaging Test Pattern for Televisio

n Monitors and Handcopy Recording Cameras,SMPTE RP 133-1991)。它描述了对于模拟或数字信号源系统的分辨力测量所需的测试图格式、尺寸和对比度。提供给使用者的是一个单一的全面的测试图,可以对开始建立和日常操作进行检查,并能对显示的焦点、亮度、对比度、空间分辨力、均匀性和软阅读显示和硬阅读胶片的线性进行调整。但是,这种推荐的准则虽然明确了测试图和测量方法,却没有给出其性能说明标准的建议值。

这个测试图的最有价值和最经常使用的一个方面是能够通过图案

中5%和95%两个小方块对显示系统进行粗略的亮度调整。应当注意的是尽管SMPTE测试图可以提供一个视觉评价图像灰度值范围的方法,但它不能保证全部的灰度值均被逐一地显现。而且,测试图不能保证在不同的显示系统中显示同一幅图像时能够获得等量的显示。

2.2 NEMA-DICOM标准(PS 3)

1984年,美国放射学院(American College of Radiology,ACR)和国际电气制造业协会(National Electrical Manufactures Association,NEMA)联合推出TDICOM标准(Digital Image Communication On Medicine,医学数字图像通讯标准)。文件“灰度显示标准函数(graysc

ale display standard function,GDSF)”说明了对于灰度图像的一个标准显示函数,其中已经把人眼系统的非线性特性考虑在内了。此标准的目的是允许使用DICOM标准传输的图像可以显示在任何一台与DICO M相容的显示仪器上并且其图像的灰度范围外观仍能保持一致。图像的外观是通过感觉的线性化来实现的,即数字值的同等变化应引起所感知的亮度的同等变化。这个标准将图像显示的最优方案与显示仪器的标准化区分开来。在图像处理中产生最优化同时通过参照表功能支持最优化在DICOM中是可能的。

为了理解这一标准应区分几个概念,像素值、灰度值、p值、数字驱动电平和监视器特性函数。在获得图像和进行完一定的校正后,将图像存于磁盘中一些数字图像基本上就是一系列的像素值(也叫灰度值),通常12-16比特每像素。当要求显示图像时,可能需使用附加的图像处理,能实现window/level调整的软、硬件,然后才能准备显示这一图像。像素依赖的数字值,即传递给显示器硬件的那部分,称为P值,是显示值。显小器的硬件(尤指显示适配器)提供了一个数字的参照表,它将P值转换为数字驱动电平(digital driving levels,DDLs)。而数字驱动电平又通过显示器硬件转换成亮度值。在从DDL、到亮度水平的转换过程中使用了数模转换器(digital to analog converter,DAC),和模拟电路。而在LCD技术下,现在可得到全数字的监视器。注意,DD L到亮度的转换,称为监视器特性函数,通常是不能调节的。DICOM 标准允许一个绘制从P值到DDL,的函数的计算。所显示的亮度水平应具有合乎需要的特性,即P值的变化将产生期望亮度的同等变化。实

际上,监视器特性函数是由初始应用在参照表上的单位转换值来决定的。这将允许DDL;的软件改造和监视器特性函数的直接测量。这一函数

被用于计算必要的LUT(look-up table)条目,即从p值到亮度的基本转换遵从DICOM标准。

值得注意的是,DICOM标准虽然规定了图像的交换和显示,但是

却将实现上述所应考虑的事留给了销售商。这样,图像的处理和标准化可能会产生于计算机中,或是存在于图形卡(或视频卡)内,又或是产生在显示器本身。

2.3 DIN V 6868-57

德国标准机构(The German Standards Institution)发布了一个接收测试标准,即X线诊断的图像质量保证以及对于图像显示仪器的接受测试。它规定了对于显示仪器接收测试的要求以及在质量控制或日常检查中

使用的结果参照值。所涵盖的显示性能的方面有:①观察条件和周围照度的影响;②灰度的再产生;③空间分辨力;④对比度分辨力;⑤线结构;⑥颜色方面;⑦伪影;⑧图像的不稳定。还规定了包括SMPTE测试图的适当的测试图像。DIN标准允许测试图应用于模拟视频图像发生器或通过一个数字文件应用于计算机。除了几何测试图,至少应有一个临床参照图用于进行对灰度值显示的视觉评价和伪影出现的检查。

DIN V 6868-57被称为成像仪器与显示仪器的联合评价标准。这个标准定义了三种显示仪器的应用目录:A是数字x线摄影图像,B为所有类型的图像,C是电脑文字/图形或控制用监视器。根据这些仪器的使用意图,包括观察的环境条件,这个建议标准提供了对于每种情况的质

量控制或持久性检查。

2.4 ISO 9241和13406系列

ISO标准,ISO 9241一3:1992 Ergonomic requirementsfor office work with visual display terminals(VDTs)一Part 3 Visual display re quirements(ISO 9241一3)。针对视频显示终端的设计和评价建立了图像质量要求。这一标准提供了测试方法和对于几何线性的一致要求,正交性,最小显示亮度,最小对比度。软、硬图像之间的亮度比,闪光,亮度的空间均匀性,暂时的不稳定(闪烁),空间的不稳定(图像的抖动),以及屏幕图像的颜色。

IS09241标准没有标明平板显示器的相关性能测试。此类测试是在其新标准中专门提出的,1S0 13406 -2。这一新标准涵盖的主要显示条目为显示亮度,对比度,反射,颜色,亮度均匀性,字形分析,像素缺陷和图像的抖动。

2.5 VESA平板显示器侧量标准

1998年,视频电子标准协会(The Video Electronics Standards As sociation,VESA)发布了平板显示器测量标准的第10版(FPDM )。这个文件的目的是规定可复制的,清晰的和有意义的电子显示度量衡。FPDM标准并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需遵守的标准,而是一个确认显示器是否与遵守标准相一致的程序手册。

通过一些列举着基本测量的短小部分,FPDM标准的格式提供了较容易的测试步骤。每一部分都包括一个描述,建立协议,测量步骤的描述,分析,报告和评论。其中在FPDM标准中描述的测量可以分为以下

目录:全屏的中心测量;细节;分辨力和伪影;正方形图形测量;短暂的性能;均匀性;观察视角性能;反射;电子性能;以及机械和物理特性。现行的版本将重点放在了发射或传导性彩色显示器上,即办公用和笔记本电脑用的显示器。在全部程序后,紧接着是一套研究方法介绍,包括测试图发生器,光测量仪器,对于空间,时间和颜色问题的诊断,排列探测器的测量,错误分析以及粗略的环境测试。在VESA FPDM

版本1.0发布之后,由于对全部种类显示器的度量衡的需求,显示计量委员会(The Display Metrology Committee,DMC)提供了针对其它显示领域的FPDM标准的概念。2001年,FPDM版本2.0出版了,它包括了对CRT显示器以及投影显;:器的测量。FPDM和DMC都是致力于显示测量方法的细节,但不提供关于性能标准,遵守标准或人机工程需要的建议。

2.6 AAPM的显示性能评价标准

2002年,美国医学物理学家协会第18工作组(American Associat ion of Physicists in Medicine Task Group18,AAPM TG18)首次提出了关于医学成像系统显示性能测试的指导标准。这一测试方法是为了方便临床诊断图像的应用,并涵盖了显小器性能各个方面,且针对医用显示设备,相对易于操作的一种方法。

这一标准包括对显示器特性的描述和对其一般特性(几何失真、亮度响应、环境照度、噪声、分辩力、模糊眩光等)的量化评价方法。同时,还给出了针对不同测试方法的不同的测试图。在这一标准中还详细的说明了测试显示器性能的方法,即分为视觉评价方法,量化评价方法

以及高等评价方法。前两种评价方法适合用于临床显示系统。标准不仅给出了测试的方法,还针对不同用途的临床显示系统给出了各自不同的性能测试标准,包括基本接受标准和质量控制的标准,以方便临床应用。

3 小结

全球医学界在21世纪最具深远意义的重大变革是医用影像无片化的普遍开展[5]。由于PACS系统在国内外发展迅速,其系统的质量控制问题已经引起了各方的广泛关注[2][6][7][8][10]。对医学成像系统显示器性能的各个因素进行系统的评价,将对今后PACS系统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9]。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考核试题库_川大

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复习提纲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放射性核素 凡原子核内质子数、中子数和能量状态均相同的一类原子,称为一种核素。按其能量状态,分为稳定性核素和放射性核素。放射性核素指能自发的发生核内成分或能态的改变而转变为另一种核素,同时释放出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射线,即能进行放射性核衰变的核素。 2、同位素 具有相同质子数,不同中子数的同一化学元素的多种原子,在周期表上占有同一位置,其化学行为几乎相同,但原子质量或质量数不同,其质谱行为、放射性转变和物理性质不同。 3、天然放射性本底 天然放射性本底是指在辐射测量中,被测源之外的其它天然辐射源,包括宇宙射线和来自天然放射性核素如钾-40、碳-14、镭-226、钍-232及衰变产物等所产生的总辐射水平。 4、甲状腺冷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减低或缺损,表明结节组织分化不良,无功能或功能低下,常见于甲状腺囊肿、钙化、纤维化、出血、甲状腺癌等,此类结节恶变率较高。 5、甲状腺热结节 甲状腺结节与邻近正常甲状腺组织相比放射性增高,表明结节组织功能亢进,常见于功能自主性甲状腺腺瘤。 6、利尿肾图 应用利尿剂通过利尿作用得到的肾图称利尿肾图。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尿路梗阻和非梗阻性尿路扩张,非梗阻性尿路扩张患者利尿肾图表现为C段曲线迅速下降,机械性梗阻患者利尿肾图与与常规肾图无显著变化。 7、三时相骨显像 显像仪置低能通用型准直器,成人静脉“弹丸式”注射99TC-MDP15-25mci,即刻开始显像采集,首先以1帧/1-3秒速度采集60s,获得动脉灌注像即“血流相”

然后以1帧/分或300-500k/帧采集1-5帧,获得血池相,2-6小时后采集静态显像,为“延迟相”,通常称为三时相骨显像。 8、左心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占心室舒张末期容积量的百分比。 9、交叉性小脑失联络 脑梗死时,梗死区同侧或对侧的局部脑组织呈现低血流灌注,而此类低血流灌注并非是由于脑的器质性病变所引起,而是一种血管神经反应。最常见到的是“交叉性小脑失联络”(CCD),即:运动皮质的脑卒中将干扰皮质脑桥小脑束的传导,引起病变对侧小脑半球的血流与放射性代谢的减低。 10、肺灌注显像 经肺静脉注射大于毛细血管直径的放射性颗粒后,这些颗粒与肺动脉血混合均匀并随机地一过性嵌顿在毛细血管或肺小动脉内,其在肺内的分布与局部血流量成正比,通过体外测定肺内放射性分布并进行肺显像即可反映局部肺血流灌注情况,故称肺灌注显像。 11、骨显像的“过度曝光征” 即超级骨显像,是显像剂异常浓聚的特殊表现,显像剂在中轴骨和附肢骨近端呈均匀,对称性异常浓聚,或广泛异常浓聚,组织本地很低,骨骼影像异常清晰,肾脏和膀胱影像常缺失,常见于以成骨为主的肿瘤广泛性骨转移,甲旁亢等患者,产生的机制可能为疾病引起的全身骨骼广泛性反应性成骨,引入体内的显像剂多为代谢旺盛的骨骼摄取,很少经泌尿系统排泄。 12、放射化学纯度 放射性标记化合物的放射性活度占该样品的总放射性活度的百分比。 放化纯度(%)=标记物的放射性活度/样品总的放射性活度x100% 13、肝血池显像中的过度填充 肝血池显像平衡相病变部位放射性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有时可近于心血池,这种现象称“过度填充”,常见于肝血管瘤,可显示放射性明显高于周围正常肝组织的血管瘤体影像。 14、放射免疫分析中的非特异结合率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总结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总结 医疗设备是指单独或者组合使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材料或者其他物品,也包括所需要的软件。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即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医疗设备维 修工作总结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总结(一) xx年已经过去,迎来了崭新的xx年,回顾今年,在领导的支持和自己的努力下,本着“巩固优势,稳步发展”的原则,一年来做了以下几点工作: 在这一年,我严格遵守医院和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一切服从院上和科室的安排,积极参加院上和科室举行的集体活动,努力完成院上和科室布置的工作内容。对各科 室的器械维修,我基本上做到随叫随到,认真维修,对于不能维修的工作,及时上报 科室。 在工作中我坚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水平、工作能力,扩大自己知识面,参加一切可以参加的与工作医学有关的考试,同时也学习电脑知识,并结合着自己的 实际工作,认真学习机械电子维修知识,虚心向身边同志请教,通过看、听、想,做 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合格的药学和医疗器械维修工作人员。同 时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医学法律法规、规章制度,做一名懂法守法的药学工作人员。 但是在工作中也存在很多不足,主要表现在平时工作懒散,对各科室的维修工作 有时出现推脱现象,对一些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很认真的完成。对院上和科室布置得 学习有时不能坚持到底,有半途而废的现象。有时对院上和科室的一些工作制度不能 坚持到底,不按程序办事,有个人主义思想的存在。工作中的优点,改掉自己工作中 的不良现象,紧密团结在院、科两级领导的周围,团结同志,做好自己份内的工作, 同时加强政治、业务和工作能力学习,认真完成院上和科室布置的学习内容,使自己 工作能力和业务知识面有很好的提高。 医疗设备维修工作总结(二) 随着医学水平的发展,现代医疗更多的依赖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医疗器械维修工 程师隶属于各医疗设备公司或者各大医院器械科,主要负责各种医疗仪器、器械的现 场安装、调试及维系服务等工作,保证临床工作正常运转职业概述

仪器分析习题(附答案)

1.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特点是(D ) A. 分析速度快但重现性低,样品用量少但选择性不高 B. 灵敏度高但重现性低,选择性高但样品用量大 C.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准确度高 D. 分析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 2. 仪器分析法的主要不足是(B ) A. 样品用量大 B. 相对误差大 C. 选择性差 D.重现性低 3. 下列方法不属于光分析法的是( D ) A. 原子吸收分析法 B. 原子发射分析法 C. 核磁共振分析法 D. 质谱分析法 4. 不属于电分析法的是( D ) A. 伏安分析法 B. 电位分析法 C. 永停滴定法 D. 毛细管电泳分析法 5. Ag-AgCl参比电极的电极电位取决于电极内部溶液中的( B )。 A. Ag+活度 B. C1-活度 C. AgCl活度 D.Ag+和C1-活度之和 6. 玻璃电极使用前,需要( C )。 A. 在酸性溶液中浸泡1 h B. 在碱性溶液中浸泡1 h C. 在水溶液中浸泡24 h D. 测量的pH不同,浸泡溶液不同 7. 根据氟离子选择电极的膜电位和内参比电极来分析,其电极的内充液中一定含有( A )。 A. 一定浓度的F-和Cl- B. 一定浓度的H+ C. 一定浓度的F-和H+ D. 一定浓度的Cl-和H+ 8. 测量pH时,需要用标准pH溶液定位,这是为了( D )。 A. 避免产生酸差 B. 避免产生碱差 C. 消除温度的影响 D. 消除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的影响 9. 玻璃电极不包括( C )。 A. Ag-AgCl内参比电极 B. 一定浓度的HCl溶液 C. 饱和KCl溶液 D. 玻璃膜 10. 测量溶液pH通常所使用的两支电极为( A )。 A. 玻璃电极和饱和甘汞电极 B. 玻璃电极和Ag-AgCl电极 C. 玻璃电极和标准甘汞电极 D. 饱和甘汞电极和Ag-AgCl电极 11. 液接电位的产生是由于( B )。 A. 两种溶液接触前带有电荷 B. 两种溶液中离子扩散速度不同所产生的 C. 电极电位对溶液作用的结果 D. 溶液表面张力不同所致 12. 离子选择性电极多用于测定低价离子,这是由于( A )。 A. 高价离子测定带来的测定误差较大 B.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容易制造 C. 目前不能生产高价离子选择性电极 D. 低价离子选择性电极的选择性好 13. 电位滴定中,通常采用( C )方法来确定滴定终点体积。 A. 标准曲线法 B. 指示剂法 C. 二阶微商法 D. 标准加入法 14. 离子选择电极的电极选择性系数可以用来估计( B )。 A. 电极的检测极限 B. 共存离子的干扰 C. 二者均有 D. 电极的响应时间 15. 用电位滴定法测定水样中的C1-浓度时,可以选用的指示电极为( C )。 A. Pt电极 B. Au电极 C. Ag电极 D. Zn电极 16.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13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B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7. 用pH玻璃电极测定pH为0.5的试液,pH的测定值与实际值的关系为( A )。 A. 测定值大于实际值 B. 测定值小于实际值 C. 二者相等 D. 不确定 18. 用pH玻璃电极为指示电极,以0.2000 mol/L NaOH溶液滴定0.02000 m/learning/CourseImports/yycj/cr325/Data/FONT>苯甲酸溶液。从滴定曲线上求得终点时pH = 8.22,二分之一终点时溶液的pH = 4.18,则苯甲酸的Ka为( B )。 A. 6.0×10-9 B. 6.6××10-5 C. 6.6××10-9 D. 数据少无法确定 19. 当金属插人其金属盐溶液时,金属表面和溶液界面间会形成双电层,所以产生了电位差。此电位差为( B )。 A. 液接电位 B. 电极电位 C. 电动势 D. 膜电位 20. 测定溶液pH时,用标准缓冲溶液进行校正的主要目的是消除( C )。 A.不对称电位B.液接电位 C.不对称电位和液接电位D.温度 21. 用离子选择性电极标准加入法进行定量分析时,对加入标准溶液的要求为( A )。

核医学试题和答案(备考必备)

影像核医学总论 自测题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仪器分析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 1. 什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四个阶段?” 分析化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为:(1)经验分析化学阶段:分析化学在19世纪末以前,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任务的完成主要凭借的是经验。(2)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所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主要是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即所谓化学分析法。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比色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这是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的主要特征。(3)现代分析化学阶段:以仪器分析为主,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带来的微电子学,集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4)分析科学阶段: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化学组份(包括无机和有机组份)。 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溶液化学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反应平衡)理论的建立,为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经典分析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实现了从“手艺”到“科学”的飞跃,这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大变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许多新技术(如X射线、原子光谱、极谱、红外光谱、放射性等)的广泛应用,使分析化学家拥有了一系列以测量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分析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也大大加快。(3)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改善,客观上对分析化学提出了许多空前的要求,同时又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了许多空前的可能性。分析化学逐渐突破原有的框框,开始介入形态、能态、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等的测量。 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分析的方法不同: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 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的特点:1.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 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2. 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4.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 仪器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三、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 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

医学成像系统精彩试题库A

医学成像系统试题库(A ) 试卷(一) 一.填空 1.磁共振的频率ω= 。 2.在磁共振中,若质子的能级差B 2E μ=?,B 为外加磁场。质子产生共振的条件 ,共振频率 。 3.在磁共振中用部分饱和序列采集MRI 信号,图像的灰度值主要由 决定,对 的变化不敏感。1T 的组织图像要比1T 的组织显得亮。 4.在B 超成像中对组织器官的轮廓显示主要取决于 回波,反映组织特征的图像由 回波决定。 A .反射 B. 衍射 C. 散射 D. 透射 5.B 超设备中的DSC (数字扫描变换器)在图像后处理的主要功能有:1. 2. 3. 4. 5. 6.在B 超成像中显示图像的数据插补方案有: 。 7 . 核 医 学 成 像 的 辐 射 检 测 器 有 哪 几 类 。 8.可以完成对正电子探测成像的设备有: 成像设备,双探头 成像设备, 成像设备,与CT 相结合的 成像设备。

9.γ照相机准直器的类型有。 二.简答题 1.画出超声换能器基本结构的示意图,并作简单说明。 2.超声探头晶片D=10mm,频率f=1.25MHz , λ=1.22mm ,定量求出超声场轴线上的声压分布情况并画图,说明远场和近场的特点以及远场扩散角是多少? 3.在磁共振成像中,用二维付里叶法对16个层面进行检查时,如果脉冲周期的重复时间为1.5S,图象平均次数为2,整个图像数据采集时间为多少(假设图象像素矩阵为128×128)。 4.磁共振信号的采集脉冲有哪几种?并说明激励脉冲信号的组成。 5.画出双探头的SPECT符合检测成像设备中的符合检测电路的基本结构、并说明基本工作原理。 6.画出γ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图以及简单说明信号流程。 7.画出PACS的基本工作框图,并对其做简要说明。 三.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X-CT成像、核医学成像、超声成像、磁共振成像的各自特点及共性。2.画出超声彩色血流图(CFM)的原理框图,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3.B超设备中声束的扫描方式有哪几种?请说明各种扫描方式的基本特点。4.在磁共振成像中利用付里叶变换法成像,请说明其成像原理(包括磁梯度场的选取、相位编码、频率编码,和最后的成像)。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

影像核医学参考试题(A)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放射性药物进行体内诊断和治疗的共同特点是: 较短 A. T 1/2 B.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 C. 能量较低 D.γ射线 E. 能量较高 2.不适合用于体内核素诊断的放射性药物是: 较短 A. T 1/2 B. 只发射γ射线 C. 能量较低 D. 高选择性浓集在靶器官或组织 E.发射β射线 3.既能进行心肌显像又能进行肿瘤和炎症显像的放射性核素是: A. 201Tl(铊); B. 99Tc m (锝) ; (碘); D. 67Ga(镓); (碘) 4.能发射正电子的放射性核素是: A. 111In(铟); B. 125I(碘); C. 131I(碘)

D. 3H(氢); E. 18F(氟); 5.治疗多发骨转移癌的放射性核素是: A.125I(碘); B.(钐); C. C. 18F(氟); D. D. 3H(氢); E. E. 123I(碘) 6.一般认为,核素骨显像较X线检查提前多久发现肿瘤骨转移(C) A. 0.5~1个月; B .2个月; C. 3~6个月; D. 7~9个月; E. 12个月 7.超级影像表现不正确的是: A. 全身骨骼显影普遍增强 B.肾脏显影清晰 C. 恶性肿瘤广泛弥漫骨转移 D. 可见于甲状旁腺功能亢进 E.组织学本底低 8.对暂时性脑缺血(TIA)的早期诊断,那种检查项目更灵敏: A. 脑CT检查 B. 脑MRI检查

C. 核素脑血流灌注显像检查 D. 脑多普勒B超检查 E.脑X线显像 9.癫痫患者发作期的脑血流灌注显像显示的放射性分布影像特点是: A. 普遍增强 B. 普遍减少 C. 局灶性增强 D. 局灶性减少 E.增强和减低并存 10.恶性脑肿瘤的脑代谢显像影像主要表现为: A. 普遍放射性增强 B. 普遍放射性减低 C. 局灶性放射性增强 D. 局灶性放射性减低 E. 增强和减低并存 11.哪项不是常用脑血流灌注显像剂99TC m-ECD和99TC m -HMPAO的特点(D) A. 电中性; B. 脂溶性; C. 小分子量; D. 不能通过完整的血脑屏障 E. 进入脑细胞的量与rCBF有关 12.若在肺灌注显像中出现形态较规则的放射性分布减低或缺损区,而在肺通气显像上 无异常表现(即两种中肺显像“不匹配”),多提示:

医疗个人工作总结

个人工作总结 自从成为一名医生后,自从开始我的医学学习后,我就没有后悔过,做一名救死扶伤的医生是需要医德和医术的双重结合的,我一直在不断地进步中,希望自己能够在不断的竞争和不断的生活中取得进步。 一年的时间很快过去了,在一年里,我在院领导及同事们的关心与帮助下圆满的完成了各项工作,在思想觉悟方面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本年度的工作总结主要有以下几项: 1、工作质量成绩、效益和贡献。在开展工作之前做好个人工作计划,有主次的先后及时的完成各项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工作效率高,同时在工作中学习了很多东西,也锻炼了自己,经过不懈的努力,使工作水平有了进步,开创了工作的新局面,为医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2、思想政治表现、品德素质修养及职业道德。能够认真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搜集整理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临床服务理念,发扬救死扶伤的革命人道主义精神,立足本职岗位,踏踏实实做好医疗服务工作。 3、专业知识、工作能力和具体工作。能严格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严谨,视病人为上帝,始终把他们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能及时准确的完成病历、病程录的书写,对一些常见疾病能独立诊断、治疗。较好的完成了自己的本职工作。遇到问题能在查阅相关书籍仍不能解决的情况下,虚心的向上级医生请教,自觉的做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结合,从而提高了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工作态度和勤奋敬业方面。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能够正确认真的对待每一项工作,工作投入,热心为大家服务,认真遵守劳动纪律,保证按时出勤,有效利用工作时间,坚守岗位,需要加班完成工作按时加班加点,保证工作能按时完成。 总结一年的工作,尽管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成绩,但在一些方面还存在着不足。比如有创造性的工作思路还不是很多,个别工作做的还不够完善,这有待于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在新的一年里,我将认真学习各项政策规章制度,努力使思想觉悟和工作效率全面进入一个新水平,为医院的发展做出更大更多的贡献。 医生的天职就是治病,这些基本工作我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进步,虽然质变还是没有发生,不过相信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我就会迎来自己的质变和升华。我在不断的提升我的思想素质和工作能力,我相信只要我做到了这一切,我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未来! 2017年12月30日(学习的目的是增长知识,提高能力,相信一分耕耘一分收

仪器分析练习题及答案

第2章气相色谱分析 一.选择题 1.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性分析的参数是( A ) A 保留值 B 峰面积 C 分离度 D 半峰宽 2. 在气相色谱分析中, 用于定量分析的参数是( D ) A 保留时间 B 保留体积 C 半峰宽 D 峰面积 3. 使用热导池检测器时, 应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 其效果最好?( A ) A H2 B He C Ar D N2 4. 热导池检测器是一种( A ) A 浓度型检测器 B 质量型检测器 C 只对含碳、氢的有机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D 只对含硫、磷化合物有响应的检测器 5. 使用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选用下列哪种气体作载气最合适?( D ) A H2 B He C Ar D N2 6、色谱法分离混合物的可能性决定于试样混合物在固定相中( D )的差别。 A. 沸点差, B. 温度差, C. 吸光度, D. 分配系数。 7、选择固定液时,一般根据( C )原则。 A. 沸点高低, B. 熔点高低, C. 相似相溶, D. 化学稳定性。 8、相对保留值是指某组分2与某组分1的(A )。 A. 调整保留值之比, B. 死时间之比, C. 保留时间之比, D. 保留体积之比。 9、气相色谱定量分析时( B )要求进样量特别准确。 A.内标法; B.外标法; C.面积归一法。 10、理论塔板数反映了( D )。 A.分离度; B. 分配系数;C.保留值;D.柱的效能。 11、下列气相色谱仪的检测器中,属于质量型检测器的是( B ) A.热导池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B.火焰光度和氢焰离子化检测器; C.热导池和电子捕获检测器;D.火焰光度和电子捕获检测器。 12、在气-液色谱中,为了改变色谱柱的选择性,主要可进行如下哪种(些)操作?(D ) A. 改变固定相的种类 B. 改变载气的种类和流速 C. 改变色谱柱的柱温 D. (A)、(B)和(C) 13、进行色谱分析时,进样时间过长会导致半峰宽( B )。 A. 没有变化, B. 变宽, C. 变窄, D. 不成线性 14、在气液色谱中,色谱柱的使用上限温度取决于( D ) A.样品中沸点最高组分的沸点, B.样品中各组分沸点的平均值。 C.固定液的沸点。 D.固定液的最高使用温度 15、分配系数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 D ) A.与温度有关; B.与柱压有关; C.与气、液相体积有关; D.与组分、固定液的热力学性质有关。

仪器分析习题及答案

1.就是否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简述原因。 答:不能。因为玻璃电极的内阻(50MΩ~500MΩ)很高,若采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其电位,会引起较大的测量误差。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时,若检流计的灵敏度为10-9A(测量中有10-9A电流通过),玻璃电极的内阻108Ω,当这微小电流流经电极时,由于电压降所引起的电动势测量误差可 达:△E=IV=10-9×108=0、1V,它相当于1、7个pH单位的误差。因此不能用普通电位计或伏特计测量参比电极与pH玻璃电极所组成电池的电动势。 2.已知=0、10,若试样溶液中F-浓度为1、 0×10-2mol/L时,允许测定误差为5%,问溶液允许的最大pH(以浓度代替活度计算)为多少? 解:离子电极选择性误差用下式表示与计算:

即: -离子选择电极插入50、00ml某高氯酸盐待测溶液,与饱与甘汞电极(为3.将一支ClO 4

负极)组成电池。25℃时测得电动势为358、7mV,加入1、00ml NaClO 标准溶液(0、 4 -浓度。 0500mol/L)后,电动势变成346、1mV。求待测溶液中ClO 4 解: -为阴离子,但该离子选择电极为电池的正极,因此S为负值。注意:此题中虽然ClO 4 4、用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有什么优点?需注意什么问题?使用TISAB有何作用? 答:离子选择电极校正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的优点就是适用于大批量的样品分析。定量分析中应注意实验条件的一致,特别就是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离子强度须保持一致。使用TISAB的作用为: ①保持待测液与标准溶液系列的总离子强度及活度系数恒定;② 维持溶液在适宜的pH范围内,满足离子电极的要求;③掩蔽干扰离子。 5、某pH值的标度每改变一个pH单位,相当于电位的改变为60mV,用响应斜率为53mV/pH的玻璃电极来测定pH为5、00的溶液,分别用pH2、00及pH4、00的标准缓冲溶液来标定,测定结果的绝对误差各为多少?由此,可得出什么结论? 解:用pH2、00标准缓冲溶液标定时: ΔE =53×(5、00-2、00)=159(mV) 实际测到的pH为: 2、00+2、65=4、65pH

几种常用的医学超声设备

A型超声诊断仪(amplitude) A型显示是一种最基本的显示方式,示波管上的横坐标表示超声波的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纵坐标则表示回波脉冲的幅度(amplitude),故称为A型。 用A型诊断仪可以测量人体内各器官的位置、尺寸和组织的声学特性,并用于疾病诊断。 M型超声诊断仪(motion) 它在A型超声诊断仪基础上发展来的一种最基本的超声诊断设备。 显像管上的亮度表示回波幅度,由A型回波幅度加到显像管Z轴亮度调制极上所控制;其纵轴表示超声脉冲的传播时间,即探测深度;显像管水平偏转板加一慢时间扫描电压。这样在做人体探查时,就构成一幅各回波目标的活动曲线图。 其在检查心脏时具有一系列优点,如对心血管各个部分大小、厚度、瓣膜运动的测量,以及研究心脏的各部分运动与心电图、心音图及脉搏之间的关系等,所以也称超声心动仪。 此外它还可以研究其他各运动界面的情况,并通过与慢时间扫描同步移动探头,做一些简单的人体断层图。 B型超声诊断仪(brightness) 其也称B型超声切面显像仪。它用回波脉冲的幅度调制显示器亮度,而显示器的横轴和纵轴则与声速扫描的位置一一对应,从而形成一幅亮度调制的超声切面图像。 D型超声多普勒诊断仪 它利用超声波传播过程中与应用目标之间的相对运动所产生的多普勒效应来探测运动目标,主要包括多普勒血流测量和血流成像两种。 目前的彩色血流成像(color flow imaging CFI)则是在实时B型超声图像中,以伪彩色表示心脏或血管中的血液流动。它是利用多次脉冲回波相关处理技术来取得血流运动信息,故常称为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color Doppler flow imaging, CDFI)。 经颅多普勒(transcranial Doppler,TCD)诊断仪应用低频多普勒超声,通过颞部、枕部、框部及颈部等透声窗,可以显示颅内脑动脉的血流动力学状况。 C型和F型超声成像设备 它是在B型超声诊断仪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主要用来获取与声束方向垂直或呈一定夹角的平面和曲线上的回波信息并成像。透射式C型成像类似普通X射线成像,反映了声束路径上所有组织总的超声特性,可分别利用总的超声衰减和传播时间进行C型成像。C型和F型扫描成像能提供一些B型超声成像不能获得的信息。 超声外科设备 超声外科学是继超声治疗和诊断之后出现的一个医用超声领域。它用较强的超声波粉碎眼部、肾部的病变组织并排出,如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等,以达到实施超声外科手术的目的。其优点是降低患者痛苦,缩短手术时间。 超声治疗设备 它主要利用组织吸收超声波能量等特性,即温热效应、机械效应和化学效应,达到治疗目的,目前超声加温治疗癌症是一个重要课题,利用环形相控换能器可方便的使声束聚焦于病变部位,使病变部位温度升高。相对于电磁波而言,超声治疗设备的声束方向与聚焦位置及声功率分布模式更便于控制。

仪器分析思考题(附答案)概要

《仪器分析》思考题 第一章绪论 1.经典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方法有何不同? 经典分析方法:是利用化学反应及其计量关系,由某已知量求待测物量, 一般用于常量分析,为化学分析法。 仪器分析方法:是利用精密仪器测量物质的某些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以确定其化学组成、含量及化学结构的一类分析方法,用于微量或痕量分析,又称为物理或物理化学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是仪器分析方法的基础,仪器分析方法离不开必要的化学分析步骤,二者相辅相成。 2.灵敏度和检测限有何联系? 灵敏度(sensitivity ,用S表示)是指改变单位待测物质的浓度或质量时引起该方法 检测器响应信号(吸光度、电极电位或峰面积等)的变化程度. 检出限(detection limit ,用□表示),又称为检测下限,是指能以适当的置信概率 检出待测物质的最低浓度或最小质量。检出限既与检测器对待测物质的响应信号有关,又与空白值的波动程度有关。 检测限与灵敏度从不同侧面衡量了分析方法的检测能力,但它们并无直接的联系, 灵敏度不考虑噪声的影响,而检出限与信噪比有关,有着明确的统计意义。似乎灵 敏度越高,检出限就越低,但往往并非如此,因为灵敏度越高,噪声就越大,而检出限决定于信噪比。 3.简述三种定量分析方法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一、工作曲线法(标准曲线法、外标法) 特点:直观、准确、可部分扣除偶然误差。需要标准对照和扣空白试用范围:试样的浓度或含量范围应在工作曲线的线性范围内,绘制工作曲线的条件应与试样的条件尽量保持一致。 二、标准加入法(添加法、增量法) 特点:由于测定中非待测组分组成变化不大,可消除基体效应带来的影

响 试用范围:适用于待测组分浓度不为零,仪器输出信号与待测组分浓度符合线性关系的情况 三、内标法 特点:可扣除样品处理过程中的误差 试用范围:内标物与待测组分的物理及化学性质相近、浓度相近,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响应相近,内标物既不干扰待测组分,又不被其他杂质干扰 第二章光谱分析法导论 1.常用的光谱分析法有哪些? 分子光谱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红外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 分子磷光光谱法 原子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原子发射光谱法原子荧光光谱法 射线荧光光谱法 2.简述狭缝的选择原则 狭缝越大,光强度越大,信噪比越好,读数越稳定, 但如果邻近有干扰线通过时会 降低灵敏度,标准曲线弯曲。 狭缝越小,光强度越弱,信噪比越差,读数不稳定, 但光的单色性好,测试的灵敏 度较高。 狭缝的选择原则:有保证只有分析线通过的前提下, 尽可能选择较宽的狭缝以保证 较好的信噪比和读数稳定性。 第三章紫外一可见分光光度法 1.极性溶剂为什么会使n n*跃迁的吸收峰长移,却使n n*跃迁的吸收峰短移?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介绍

医学影像技术 专业简介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我院的重点专业之一,该专业具有一支成熟稳重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教学和管理团队。经过近几年不断地探索和努力,已经成为办学特色鲜明,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模式和教学手段先进,师资力量雄厚,办学条件优良,教学质量高,社会声誉好的特色专业。 该专业共招收届学生,累计两千余人,近三年来,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以上,专升本及从医从教人数均超过年级毕业人数的%,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良好。 随着医疗科技的进步和行业的进一步规范化,社会对医学影像技术人才的需求将不断加大,我院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也将面临良好的发展前景。 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一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体魄健全、心理健康,在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知识基础上,系统地掌握医学影像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独立的实践操作能力及一定发展潜力的“一专多能”高端技能型医学影像技术及相关岗位群需要的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该专业具有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高效精干、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及学历结构逐步优化。现有专兼职教师人。其中双师型教师人,高级职称教师人,专业带头人人,骨干教师人,院级教学名师人。完成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立项课题项,省级科研基金立项课题项,院级精品课程门,参编教材部,校内自编教材部,发表论文余篇,正在申报省级科学研究课题项。 实训基地 拥有校内实训室个,校外三甲以上实训基地余家,具备优秀的实训、实习带教老师和先进的MRI机、CT机、X线机和超声诊断仪器等,能够满足学生见习、毕业实习要求,从而保证了实践教学质量。 课程设置 职业基础学习领域:医学影像解剖学、生理学、病理学、医学影像成像原理、医学影像电子学基础、放射物理与防护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复习试题(含答案)

影像核医学与分子影像试题及答案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B-射线 D.X 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6.有关PET的描述下面哪一项不正确 A.PET是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仪的英文缩写 B.它是核医学显像最先进的仪器设备 C.临床上主要用于肿瘤显像 D.显像原理是核素发射的正电子与体内负电子作用后产生湮灭辐射发出一对能量相等方向相反的511 keV γ光子经符合探测技术而被多排探测器探测到,数据经计算机处理和图像重建后获得不同断面的断层影像 E.常用放射性核素99Tc m及其标记化合物作为正电子药物 7.在SPECT脏器显像中,最理想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 A.131 I B.67 Ga C.99 Tc m D.125 I E.123 I 8.有关高能准直成像不正确的是 A.探测正电子湮灭辐射时产生的两个511 keV γ光子中的一个

医疗器械年中工作总结

加强学习提升自我 时光如流水一般,一转眼半年的工作已成过去式,回首过去,看着自己从一个懵懂的大学生转变为一个职场新人,结束了自己的学生时代,进入了职场生涯的初级阶段,心中充满了喜悦与忧患,喜悦的是自己通过了重重考验顺利进入了XX公司,而XXX又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发展平台。忧患的是自己清楚的认识到职场如战场这个清晰的概念,因为在职场中会有很多深坑,一不小心就会陷进去无法自拔,所以在职场中必须小心翼翼的走好每一步。但是幸运的是我们公司的文化让我摆脱了职场的险恶,让我可以好好修炼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能力。 现在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总结这半年工作中的所感所悟。 一、思想上,完成了自己从大学生到职场人的转变,通过不断学习企业文化让 我认识到了用心打造人类健康与我实际工作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在上半年的工作中是自己的思想境界得到了一定的提升,具体的认识有以下几点。 1,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刚下市场部的时候,当了解到我们真正的工作的时候,自己在心态这一块很放不开,对工作模式很不理解,这也是导致我单独上点连续三周XX的根本原因,原因在于自己没有认识到我们工作的目的和意义,没有对企业文化有深刻的认识,对工作的基本模式没有领悟透彻所产生的结果,就像我的经理说的,积极的心态决定积极的结果,消极的心态决定消极的结果,在之后的工作中自己慢慢的意识到心态的重要性,才让自己从失败的阴影里面走出来。所以说心态对于我们做销售工作而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只有积极的心态我们才不会面对失败而感到沮丧,反而会更加的坚定成功的信念。 2,注重细节,我们都知道细节决定成败,做销售工作同样也是一样,因为随着客户的知识面不断的增长,对一些常见医疗器械的了解,这就不得不让我们在销售过程中要做细致,就拿我自己的一个经历来说,就在我们第二个市场部的最后一XX,我上的是法院,前期工作一直都做的比较好,但是到了订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教学大纲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教学大纲(供医学影像学专业用) 山东万杰医学院 2010年12月1日

《医学影像成像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总学时:108 讲课学时:86 实验学时:22 其他学时:0 学分:6 适用专业:医学影像学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医学物理学、模拟电子、数字电子 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本门课程是综合理、工学的理论和技术,并将其应用于医学影像成像领域的一门综合性、边缘性学科,是医学影像学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程之一。 本课程的目的是研究医学影像领域的各种医学成像设备的理论基础、成像过程、影像处理技术和影像的质量评价的理论和方法,要求学生了解和熟悉医学影像成像的手段和方法,并熟练掌握模拟X线成像、数字X线成像、CT成像、MR成像、US成像、核医学成像的原理和理论,熟悉获得质量高的影像照片的成像条件和方法,掌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的参数、理论与方法。 二、教学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正确认识和掌握医学影像设备成像的基本理论、成像过程、影像处理和影像质量评价的知识和体系,正确把握医学影像领域的主要设备的应用和临床实践的密切关系,使医学影像学专业的学生能较全面、完整和系统的获得有关医学影像设备的成像知识,为以

后学习其它专业课打下必需的基础。 三、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尤其注意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传统教学手段相结合,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教学资源,增加图片与视频,加强学生的感性认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重视实验教学,积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四、正文 第一章概论 [目的要求] 1、熟悉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 2、掌握医学影像成像的基本条件和医学成像系统的评价; 3、了解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前景。 [教学内容] 第一节医学成像技术的分类 一、X线成像 了解X线成像的历史、物理原理以及成像系统。 二、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 了解CT的历史、物理原理以及优势和劣势。 三、磁共振成像 了解MRI的历史、物理原理以及优势和劣势。 四、超声成像 了解超声的物理原理和发展趋势。 五、放射性核素成像 了解放射性核素的物理原理。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影像核医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核医学 6.阳性显像 2.临床核医学 7.单光子显像 3.放射性药物 8.分子影像学 4.放射化学纯度 9.放射性核素治疗 5.平面显像 10.放射性核素发生器 三、填空 1.核医学在内容上分为和两部分。 2.诊断核医学包括以和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和以为主要内容的诊断法。 3.放射性药物包括放射性药物和放射性药物。 4.99Yc m核性能优良,为发射体,能量为,物理半衰期为。 5.临床应用的放射性核素可通过、、和 获得。

6.核医学显像仪器主要包括、、和。 7.放射性核素或其标记化合物能够选择性聚集在特定脏器、组织或受检病变部位中主要机制有:、、、、和等。 8.根据显像的部位、影像的采集及显示时间、方式、核射线的种类,放射性核素显像可分为:、、、、、、和。 9.放射性核素治疗具有、、、 等优点,已成为治疗疾病的一种有效法方法。 10.放射性核素治疗常用的方法有:、 , 、等。 11.医学中常用的核素发生器有:和等。 12.分子影像能从分子水平上揭示人体的、、 及变化,实现了在分子水平上对人体内部生理或病理过程进行无创、实时的,富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四、选择题 (一)A型题 1.放射性核素治疗主要是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正电子

2.放射性核素显像最主要利用哪种射线 A.α射线 B.γ射线 C.射线 D.X射线 E.俄歇电子 3.以下哪一项不是放射性核素显像的特点 A.较高特异性的功能显像 B.动态定量显示脏器、组织和病变的血流和功能信息 C.提供脏器病变的代谢信息 D.精确显示脏器、组织、病变和细微结构 E.本显像为无创性检查 4.下面哪一项描述是正确的 A. γ闪烁探测器由锗酸铋(BGO)晶体、光电倍增管和前置放大器组成 B. γ照相机不可进行动态和全身显像 C.SPECT是我国三级甲等医院必配的设备 D.PET仪器性能不如SPECT E.液体闪烁计数器主要测量发射γ射线的放射性核素 5.指出下面不正确的描述 A.Roentgen发现X射线 B.Becqueral发现铀盐的放射性 C.Curie夫妇成功提取放射性钋和镭 D.Joliot和Curie 首次成功获得人工放射性核素 E.Yalow和Berson开创了化学发光体外分析技术

超声仪器结构、原理,超声伪像分析及超声医学术语-陈吉东

超声仪器基本构成及使用、超声常见伪像 四川省人民医院超声科陈吉东 超声是超过正常人耳能听到的声波,频率在20 000赫兹(Hertz,Hz)以上。超声检查是利用超声的物理特性和人体器官组织声学性质上的差异,以波形、曲线或图像的形式显示和记录,借以进行疾病诊断的检查方法。40年代初就已探索利用超声检查人体,50年代已研究、使用超声使器官构成超声层面图像,70年代初又发展了实时超声技术,可观察心脏及胎儿活动。超声诊断由于设备不似CT或MRI设备那样昂贵,可获得器官的任意断面图像,还可观察运动器官的活动情况,成像快,诊断及时,无痛苦与危险,属于非损伤性检查,因之,在临床上应用已普及,是医学影像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足之处在于图像的对比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不如CT和MRI高。 第一章超声诊断仪的基本原理及新技术的应用 1、超声医学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 纵观超声诊断技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由“点”(A 型超声)、“线”(M 型超声) 、“面”(二维超声) 、“体”(三维超声) 的发展过程; 也是一个由一维阵向二维阵朝三维阵的发展过程; 静态成像向实时动态成像的发展过程; 由单参量诊断向多参量诊断技术的发展过程;从单一器官到全身的发展过程。 2、医用超声诊断仪的原理及种类 1)超声诊断仪的组成 超声诊断设备类型较多, 但其基本的组成相类似,他们主要有7 部分组成:控制电路、换能器(探头)、发射/ 接收电路、信号处理电路、图像处理、图像输出(显示、存储、打印、记录及图文传输)和电源。 2)换能器的结构和种类 超声换能器(探头)的作用是将超声发射到人体后再接收人体中的超声回波信号。换能器的结构是由主体、壳体和导线3部分组成,其中压电材料(晶片)是主体的核心。从单晶片(例如A 型和M 型超声诊断探头) 、多晶片发展到数十个、数百个甚至千个以上的晶片, 同时由若干个晶片并联起来组成的探头阵元数也在不断扩展。目前,换能器的主要发展趋势是多阵元(高密度) 、高频、宽带和专用。为了借助声像图指导穿剌,还有穿剌式探头。 探头性能分3.0、3.5、5.8MHz等。兆赫越大,其通透性能越小。根据检查部位选用合适的探头。例如眼的扫描用8MHz探头,而盆腔扫描,则选用3.0MHz探头。一个超声设备可配备几个不同性能的探头备选用。 显示器用阴极射线管,记录可用多帧照相机和录像机等。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