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高考重点冲关练5-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高考重点冲关练5-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高考重点冲关练5-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2019届高考生物二轮复习-题型专练-高考重点冲关练5-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C

高考重点冲关练5

细胞分裂异常分析

【常考角度】

1.理解同源染色体异常分离产生的配子类型。(对应训练T1、T6)

2.理解纺锤体形成受阻会使染色体的数目如何发生变化。(对应训练T4)

3.分析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或分离后移向一极导致的结果。(对应训练T2、T3、T5)

4.理解XXY或XYY产生的原因。(对应训练T3)

1.(2018·柳州一模)番茄是二倍体植物(2N=24),其正常叶基因(D)与马铃薯叶基因(d)位于6号染色体。番茄变异后可出现一种三体,其6号染色体的同源染色体有三条。三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3条同源染色体中的任意2条配对联会,另1条同源染色体不能配对。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配对的同源染色体正常分离,而不能配对的1条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的任意一极。而其他,如5号染色体正常配对及分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三体番茄1个体细胞中最多含有50条染色体

B.通过显微镜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的染色体可检测出三体番茄

C.三体形成的原因可能是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

D.若将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3∶1

【解析】选D。三体番茄体细胞中含有25条染色体,在有丝分裂后期染色体数目加倍,含有50条染色体,A项正确;根尖分生区细胞具有分裂能力,可以检测出三体,B项正确;减数第一次分裂有一对同源染色体未分开或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有一对姐妹染色单体未分开,而是移向了同一极,这样形成的异常配子和正常减数分裂形成的配子结合成的受精卵,都可发育成三体,项正确;基因型为DDd的个体产生配子的比例为Dd∶D∶DD∶d=2∶2∶1∶1,与基因型为dd的个体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DDd∶dd∶Ddd∶Dd=1∶1∶2∶2,故正常叶型∶马铃薯叶型=5∶1,D项错误。

2.(2018·苏州一模)下图是基因型为aaBb的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由原始性母细胞形成该细胞的过程中,下列现象没有发生的是()

A.基因突变

B.姐妹染色单体分开

C.同源染色体中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

D.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解析】选B。该动物的基因型为aaBb,由图知,左边染色体上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为A和a,正常情况下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上的基因都为a,所以A的出现是基因突变的结果,A项正确;图中染色体的两条姐妹染色单体仍在一个着丝点上,没有分开,B项错误;基因B和b位于姐妹染色单体上,这是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C项正确。图为次级性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发生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项正确。

3.(2018·滕州二模)下列关于细胞分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一个被32P标记的含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含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32P标记的染色体个数可能是0、1、2,标记细胞数可能为2、3、4

B.在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Y的后代

C.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正常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

D.某二倍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则该细胞一定不是初级精母细胞

【解析】选B。一个被32P标记的含1对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放在含31P的培养液中经两次有丝分裂后,根据DNA 半保留复制的特点,所形成的4个细胞中,每个细胞含32P标记的染色体个数可能是0、1、2,由于有丝分裂后期,子染色体是随机移向两极的,因此标记细胞数可能为2、3、4,A项正确;在某动物精子形成过程中,若姐妹染色单体未分离,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或YY的精子,则可形成染色体组成为XXX或XYY的后代,B项错误;二倍体动物在细胞有丝分裂后期所含的染色体数目应该是4的整倍数,若细胞正常分裂后期含有10条染色体,则该细胞很可能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的后期或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C项正确;初级精母细胞只含有一条Y染色体,正常分裂中的细胞若含有两条Y染色体,原因是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染色体数目暂时加倍,时期是有丝分裂后期或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D项正确。

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后4.(2018·台州一模)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与基因型为aabbcc的豌豆杂交,产生的F

2

得到的植株是()

A.二倍体

B.三倍体

C.四倍体

D.六倍体

【解析】选C。由亲本基因型为AABBCC与aabbcc可判断,豌豆的体细胞中含有2个染色体组,用秋水仙素处理后,染色体数目加倍,得到的植株是四倍体。

5.(2018·南京二模)图1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 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染色单体和核DNA分子的含量;图3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

个。

(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可能会发生类似于图1中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的所代表的时期;图1中的细胞对应于图2中的Ⅲ时期,处于图3中的过程中(填数字序号)。

(4)图3中细胞进行①过程时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

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 b 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 b,则E、F细胞的基因型依次为。

【解析】(1)由图1知,含有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有a、b、c、e;c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不存在四分体。

(2)人的皮肤生发层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即图1中a、c细胞所示的分裂方式。

(3)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发生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对应图2中Ⅰ所代表的时期;图2中的Ⅲ时期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对应于图1中的d细胞,处于图3中的③④过程中。

(4)图3中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此时细胞中主要进行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 b 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 b,说明减数第一次分裂正常,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含有基因a的姐妹染色单体分开后移向了细胞的一极,因此产生的E、F细胞的基因型分别为AY、X b。

答案:(1)a、b、c、e0(2)a、c(3)Ⅰd③④

(4)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AY、X b

6.(2018·宜昌二模)玉米子粒的黄色(A)对白色(a)为显性,非糯性(B)对糯性(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已知基因A、a位于9号染色体上,且无正常9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现有基因型为Aa的植株甲,其细胞中9号染色体如图一所示。请回答:

(1)植株甲的变异类型属于

(2)为了确定植株甲的 A 基因是位于正常染色体上还是异常染色体上,让其进行自交产生 F 1,若 F 1 的表现型及比 例为

,则证明 A 基因位于异常染色体上。

(3)以植株甲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杂交产生的 F 1 中,发现了一株黄色子粒植株乙,其染色体 及基因组成如图二所示。该植株形成的可能原因是: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

(4)若植株乙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不考虑交叉互换),3 条 9 号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两极,并最终形成含 1

条和 2 条 9 号染色体的配子,那么以植株乙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

比例是

【解析】(1)由图一知,染色体缺失一部分,所以是染色体结构变异。

(2)若基因 A 位于异常染色体上,则植株甲产生雌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

A ∶a=1∶1,产生一种可育雄配子 a ,因此,F 1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黄色 (Aa)∶白色(aa)=1∶1。 (3)由于无正常 9 号染色体的花粉不能参与受精作用,而且图二黄色子粒植株乙 (Aaa)中只有一个 a 来自母本,

所以另外的 A 和 a 都来自父本,可见该植株的出现是由于父本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由题干信息可知该植株能形成 3 种参与受精的花粉,其基因型及比例为 Aa ∶a ∶aa=2∶2∶1,所以以植株乙

为父本,以正常的白色子粒植株(aa)为母本进行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是黄色(2Aaa)∶白色(2aa+1aaa)=2∶

3。

答案:(1)染色体结构变异(缺失)

(2)黄色∶白色=1∶1

(3)同源染色体未分离 (4)黄色∶白色=2∶3

【加固训练】(2018·德州一模)玉米高秆(A)对矮秆(a)为显性,茎秆紫色(B)对绿色(b)为显性,这两对基因分

别位于 9 号、6 号染色体上。已知 B 基因容易转移到 9 号染色体上,且这种变异不影响同源染色体正常联会及

配子的可育性,而缺失纯合子(两条同源染色体均缺失相同片段)致死。请回答:

(1)基因 B 与 b 的最本质区别是

,产生这一区别是

的结果。

(2)基因 B 表达出色素合成酶,体现了基因通过

,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将纯合的高秆紫色植株与矮秆绿色植株进行杂交,得到 F 1,F 1 表现为高秆紫色,F 1 细胞中 B 基因的位置可能 存在如下三种情况。

①若 F 1 细胞中 B 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F 1 自交,F 2 的高秆紫色植株中,杂合子占 ;若 F 1 在减数分裂

时,产生了一部分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则最可能的原因是。

②若F

1细胞中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F

1

自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

为。

(4)为了探究F

1中B基因的位置,某同学用F

1

植株与纯合矮秆绿色植株杂交。

实验结果预测:

①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

则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

②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

③若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则B基因的位置如丙图所示。

【解析】(1)基因的脱氧核苷酸顺序表示遗传信息,等位基因的根本区别是碱基排列顺序不同,这是基因突变导致的。

(2)基因B没有直接控制性状,而是表达出色素合成酶,体现了基因能够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进而控制生物性状。

(3)①F

1基因型为AaBb,自交得F

2

,F

2

中A_B_占9/16,其中AaBb占4/9,AaBB占2/9,AABb占2/9,AABB占

1/9,故杂合子(AaBb、AABb、AaBB)占8/9。F

1

进行减数分裂时,如果第一次分裂前期发生交叉互换,即基因A 和a交换,则出现AaBB型的次级精母细胞。

②据图分析知乙可产生4种数量相等的配子:ABO(O代表基因B缺失的6号染色体)、ABb、aO、ab,雌雄配子随机结合产生的后代有(见下表):

雌配子雄配子ABO ABb aO

ab

ABO ABb aO ab

AABBOO致死

AABBbO高秆紫色

AaBOO致死

AaBbO高秆紫色

AABBbO高秆紫色

AABBbb高秆紫色

AaBbO高秆紫色

AaBbb高秆紫色

AaBOO致死

AaBbO高秆紫色

aaOO致死

aabO矮秆绿色

AaBbO高秆紫色

AaBbb高秆紫色

aabO矮秆绿色

aabb矮秆绿色

因此:F

1

自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紫色∶矮秆绿色=3∶1。

(4)用F

1

植株(AaBb)与矮秆绿色植株(aabb)杂交:

①若B基因的位置如甲图所示,则F

1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aB∶ab=1∶1∶1∶1,因此甲与矮秆

绿色植株(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紫色(AaBb)∶高秆绿色(Aabb)∶矮秆紫色(aaBb)∶矮秆绿色(aabb)=1∶1∶1∶1。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B∶ABb∶a∶ab=1∶1∶1∶1,因此乙与矮秆②若B基因的位置如乙图所示,则F

1

绿色植株(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紫色(AaBb、AaBbb)∶矮秆绿色(aab、aabb)=1∶1。

产生配子的基因型及比例为:A∶Ab∶aB∶aBb=1∶1∶1∶1,因此丙与矮秆③若B基因的位置如丙图所示,则F

1

绿色植株(aabb)杂交,后代表现型及比例为:高秆绿色(Aab、Aabb)∶矮秆紫色(aaBb、aaBbb)=1∶1。

答案:(1)碱基排列顺序不同基因突变(2)控制酶的合成控制代谢过程

(3)①8/9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发生了交叉互换②高秆紫色∶矮秆绿色=3∶1

(4)①高秆紫色∶矮秆绿色∶矮秆紫色∶高秆绿色=1∶1∶1∶1

②高秆紫色∶矮秆绿色=1∶1③矮秆紫色∶高秆绿色=1∶1

高中生物 专题9——细胞分裂教案

专题9——细胞分裂 第一课时 一、教学内容: 复习细胞分裂 二、教学目标 1.细胞周期(了解)、有丝分裂(综合应用)、无丝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综合应用)2.细胞的分化、癌变与衰老(理解和掌握) 三、复习过程: 1.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含量、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假定正常体细胞的细胞核 3.细胞分化在达到最大限度。 4.细胞癌变的原因:外因1 2 3 内因 四、典型例题

[例一] 下图表示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运动,图中曲线A表示染色体的着丝点与纺锤 体相应极之间的平均距离。请推断: ①有丝分裂后期开始在() A. 5分钟 B. 10分钟 C. 0和10分钟之间 D. 十几分钟以后 ②上图曲线B代表() A. 分裂中期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B. 分裂中期中心粒之间的距离。 C. 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之间的距离。 D. 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形成的两条染色体间距离。 例题二.如图表示有丝分裂的一个细胞 周期中,细胞核中染色体和DNA含量的 变化情况。请据图回答: (1)细胞核内DNA含量加倍发生在 ______________。 (2)最易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是 _______________。 (3)代表染色体数目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__,其数目在各时期的变化规律是(用箭头和N的倍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代表DNA含量变化的图象是___________,其变化规律是(用箭头和N的倍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例三、下列关于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共同点的描述,正确的是() ①染色体复制一次②染色体和DNA均等分配③细胞质和核物质均等分配④同源染色体分开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例题四图4-14是同一种生物体内,有关细胞分裂的一组图像。 下列与此有关的几种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中心法则所表示的生命活动内容主要是在图⑤所示的时期进行的 B.可遗传的变异来源之一的基因重组的发生与图①有关而与图③无直接关系 C.在图②示细胞分裂方式,在其间期发生的基因突变传递给下一代的可能性要比图 ③所示的大得多 D.在雄性动物体内,同时具备上述5个图所示细胞分裂时期的器官是睾丸而不是肝脏 第二课时 一.选择题 1. 精原细胞的增殖方式() A. 无丝分裂 B. 有丝分裂 C. 减数分裂 D. 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2019届《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资料 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70页含解析

第一讲基因工程 [基础知识·系统化]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知识点三蛋白质工程

[基本技能·问题化] 1.据两种限制酶的作用图示填空 (1)已知限制酶Eco RⅠ和Sma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AATTC和CCC↓GGG,在图中画出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并写出末端的种类。 (2)①产生的是黏性末端;②产生的是平末端。 (3)Eco RⅠ限制酶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切割位点不同(填“相同”或“不同”),说明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2.观察下图所示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①是限制酶,②是DNA连接酶,二者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 (2)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自身DNA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3.结合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图填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是Bt毒蛋白基因,使用的载体是Ti质粒,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2)请写出两种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抗原—抗体杂交法、用棉叶饲喂棉铃虫。 4.填写蛋白质工程流程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转录,B.翻译,C.分子设计,D.氨基酸序列,E.预期功能。 考点一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命题点(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 1.(2016·全国卷Ⅲ)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 RⅠ、Bam HⅠ和 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 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 ——GAATTC————GGATCC————GATC—— ——CTTAAG————CCTAGG————CTAG—— ↑↑↑ 图(a)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 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 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 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Bam HⅠ和Sau3A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共同识别序列是 ——GATC—— ,二者切割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经Bam HⅠ酶切得到的目的基因——CTAG—— 可以与图(b)所示表达载体被Sau3AⅠ酶切后的产物连接。(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目的基因才能顺利地转录,再完成翻译过程,即顺利表达。图中甲所示的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所示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因此目的基因不能表达。(3)常见的DNA 连接酶有E·coli DNA连接酶和T4DNA连接酶,其中T4DNA连接酶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 答案:(1)Sau3AⅠ两种酶切割后产生的片段具有相同的黏性末端(2)甲和丙甲中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中目的基因插入在终止子的下游,二者的目的基因均不能被转录(3)E·coli 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T4DNA连接酶

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考生物试卷(精校版)

2017年11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 生物试卷【精校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态系统中最稳定的是 A.沙漠 B.苔原 C.草原 D.热带雨林 2.胚胎干细胞可形成神经细胞、骨骼肌细胞等多种类型的细胞,该过程属于 A.细胞分化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3.动物和植物都由真核细胞组成,他们的细胞结构十分相似。这说明生物具有 A.适应性 B.统一性 C.遗传性 D.特异性 4.下列不属于水体污染防止措施的是 A.对河道开展清淤保洁工作 B.建立污水处理厂 C.禁止工业废水超标排放 D.给汽车安装排气精华装置 5.下列关于人类遗传病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白化病属于多基因遗传病 B.遗传病在青春期的发病率最高 C.高龄生育会提高遗传病的发病风险 D.缺铁引起的贫血是可以遗传的 6.将云母片插入苗尖端及其下部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给与单侧光照射。下列不发生弯曲生长的是 7.下列物质出入细胞过程中,需消耗ATP的是 A.甘油进入人体皮肤细胞 B.葡萄糖通过易化扩散进入红细胞 C.矿质离子逆浓度梯度转运至根细胞内 D.质壁分离过程中水分子进出洋葱表皮细胞 8.下列关于细胞呼吸在生产生活中个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面团“发起”是酵母菌产生CO2所致 B.干燥和无氧的环境有利于蔬菜的长期保鲜 C.利用乳酸细菌制作酸奶过程需密闭隔绝空气 D.黑暗条件下绿豆萌发成豆芽的过程中有机物总量不断减少 9.细胞核的模式图如下,①~④表示其中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构成 B.②是形成mRNA和核糖体的场所 C.③是由四层单位膜构成的核被膜 D.④是蛋白质和DNA分子出入细胞核的通道 10.下列关于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物网中的植食动物属于不同的营养级 B.陆地生态系统中通常以捕食食物链为主 ①②③④

2020-2021版高考生物二轮复习 专题三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点10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学案

考点10 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1.关于细胞分裂与遗传规律的3点提示 (1)基因的分离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由于同源染色体的分离导致其上的等位基因发生分离。 (2)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在同源染色体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发生自由组合。 (3)有丝分裂和无丝分裂过程中不存在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 2.关于细胞分裂与生物变异的3点提示 (1)基因突变主要发生在细胞分裂的间期。 特别提醒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都可以发生基因突变,并不是只有间期才能够发生基因突变,只是在间期最容易发生基因突变。 (2)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前期是由于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交叉互换造成的,后期是由于非同源染色体之间自由组合造成的。 (3)染色体变异可以发生在细胞分裂的各个时期。 3.细胞分裂过程中形成染色体数目异常细胞的3种原因 (1)纺锤体形成受阻:低温诱导或用秋水仙素处理,使有丝分裂过程中纺锤体的形成受阻,导致体细胞内染色体数目加倍,形成多倍体细胞。 (2)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同源染色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次级精(卵)母细胞异常,进而使产生的配子全部异常。 (3)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导致产生的配子异常。4.XXY与XYY异常个体成因分析 (1)XXY成因

(2)XYY 成因:父方减Ⅱ异常,即减Ⅱ后期Y 染色体着丝点分裂后两条Y 染色体共同进入同一精细胞。 5.姐妹染色单体上出现等位基因的原因分析 (1)一定源自基因突变: ?????①体细胞中发生②发生时间在间期③亲代基因纯合?一定是基因突变 (2)一定源自交叉互换: ? ????①姐妹染色单体的其中一条有两种颜色②发生时间是MⅠ前期?一定是交叉互换 (3)无任何提示,则上述两种情况都有可能。 (4)若同源染色体同一位置或姐妹染色单体同一位置出现“不同字母”基因如A 与B(b),则可能发生了染色体结构变异(如易位等)。 题组一 辨析分裂过程中的遗传问题 1.(2018·泸州模拟)男性色盲患者体内一个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与女性色盲基因携带者体内一个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进行比较,在不考虑变异的情况下,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 A .色盲基因数目比值为1∶1 B .DNA 数目比值为2∶1 C .常染色体数目比值为2∶1 D .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 答案 D 解析 男性色盲患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2个色盲基因,而该女性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0个或2个色盲基因,A 错误;如果不考虑细胞质DNA ,男性色盲患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中有46×2=92个DNA 分子,而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有46个DNA 分子,但是考虑细胞质DNA ,比例就不确定了,B 错误;男性色盲患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有44条常染色体,而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也有44条常染色体,C 错误;男性色盲患者体内处于有丝分裂中期的细胞的染色体数为44+XY ,该女性处于减数笫二次分裂后期的细胞中染色体为44+XX ,即染色体数目比值为1∶1,D 正确。

2019年全国III卷理科综合高考真题讲解学习

2019年全国I I I卷理科综合高考真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 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2015年10月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生物试题与答案(打印版)

2015年10月浙江高考选考科目-生物试题与答案(打印版) 注意: 1.本试题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其中加试题部分为30分,用【加试题】标出。 2.考生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上。 3.选择题的答案须用2B铅笔将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要改动,须将原填涂处用橡皮擦净。 4.非选择题的答案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写在答题纸上相应区域内,答案写在本试题卷上无效。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56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属于原核生物的是 A.乳酸细菌 B.小麦 C.家兔 D.蜜蜂 2.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因素是 A.泥石流频发 B.臭氧减少 C.酸雨普降 D.大气中CO2浓度增加 3.经大量家系调查发现,外耳道多毛症只发生于男性,女性无此症。该症属于 A. X连锁遗传 B. Y连锁遗传 C.多基因遗传 D.常染色体遗传 4.某生物种群由基因型为AA, Aa, as的个体组成,基因A的频率为70% ,则基因a的频率为 A. 3 0% B. 60% C. 3 5% D. 70% 5.人类的特纳氏综合征是由于缺少一条性染色体引起的变异。该变异的类型是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数目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结构变异 6.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一片草地 B.生物圈 C一个池塘 D一片森林 7.下列关于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A.艾滋病的病原体是HIV B.艾滋病病毒可通过血液传播

C.艾滋病患者晚期免疫功能增强 D.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 8.下列不属于人体细胞外液成分的是 A.水 B.红细胞 C.钠离子 D.氧气 9.下列激素中含碘的是 A.生长激素 B.雄激素 C.甲状腺激素 D.雌激素 10.受精卵经多次分裂产生形态、结构和功能不同的后代细胞,发生这种差异的过程称为 A.细胞分化 B.细胞癌变 C.细胞衰老 D.细胞凋亡 11.所有生物都用一套基本相同的遗传密码,这一事实说明生物具有 A.统一性 B.多样性 C.变异性 D.特异性 12.用不透光罩子罩住玉米幼苗尖端,然后给予单侧光照,如图所示。一段时间后,幼苗将 A.向光弯曲生长 B.背光弯曲生长 C.向上直立生长 D.停止生长 13.下列属于诱变育种的是 A.用y射线处理釉稻种子,培育出早熟的新品种 B.将抗虫基因转人普通棉的体细胞中,培育出抗虫棉 C.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草墓幼苗,培育出多倍体草墓 D.将抗病黄果肉番茄与感病红果肉番茄杂交,培育出新品种 14.下列关于种群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年龄结构不影响种群密度 B.不同种群的种群密度没有差异 C.性比率的改变不影响种群密度 D.出生率减去死亡率等于自然增长率 15.下列关于真核细胞中①~④结构与功能的叙述,正确的是 A.①是合成磷脂和氧化酒精的场所 B.②是分拣和转运蛋白质的场所 C.③是利用光能合成淀粉的场所 D.④是贮存和复制遗传物质的场所

2019届高考生物复习三维设计选修3 现代生物科技专题

第一讲基因工程 [基础知识·系统化] 知识点一基因工程的基本工具 知识点二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程序 知识点三蛋白质工程

[基本技能·问题化] 1.据两种限制酶的作用图示填空 (1)已知限制酶Eco RⅠ和SmaⅠ识别的碱基序列和酶切位点分别为G↓AATTC和CCC↓GGG,在图中画出两种限制酶切割DNA后产生的末端并写出末端的种类。 (2)①产生的是黏性末端;②产生的是平末端。 (3)Eco RⅠ限制酶和SmaⅠ限制酶识别的碱基序列不同,切割位点不同(填“相同”或“不同”),说明限制酶具有专一性。 2.观察下图所示过程,回答相关问题 (1)①是限制酶,②是DNA连接酶,二者的作用部位都是磷酸二酯键。 (2)限制酶不切割自身DNA的原因:自身DNA不存在该酶的识别序列或识别序列已经被修饰。 3.结合抗虫棉的培育过程图填空 (1)从图中可以看出,目的基因是Bt毒蛋白基因,使用的载体是Ti质粒,将目的基因表达载体导入受体细胞的方法是农杆菌转化法。 (2)请写出两种检测目的基因是否表达的方法:抗原—抗体杂交法、用棉叶饲喂棉铃虫。 4.填写蛋白质工程流程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

A.转录,B.翻译,C.分子设计,D.氨基酸序列,E.预期功能。 考点一基因工程的操作工具 命题点(一)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DNA连接酶的作用 1.(2016·全国卷Ⅲ)图(a)中的三个DNA片段上依次表示出了Eco RⅠ、Bam HⅠ和 Sau3AⅠ三种限制性内切酶的识别序列与切割位点,图(b)为某种表达载体的示意图(载体上的Eco RⅠ、Sau3AⅠ的切点是唯一的)。 ↓↓↓ ——GAATTC————GGATCC————GATC—— ——CTTAAG————CCTAGG————CTAG—— ↑↑↑ 图(a) 根据基因工程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经Bam HⅠ酶切后得到的目的基因可以与上述表达载体被________酶切后的产物连 接,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某人利用图(b)所示的表达载体获得了甲、乙、丙三种含有目的基因的重组子,如 图(c)所示。这三种重组子中,不能在宿主细胞中表达目的基因产物的有________,不能表达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DNA连接酶是将两个DNA片段连接起来的酶,常见的有________________和 ________________,其中既能连接黏性末端又能连接平末端的是______________。 解析:(1)由题图可知,Bam HⅠ和Sau3AⅠ两种限制性内切酶的共同识别序列是 ——GATC—— ,二者切割可以形成相同的黏性末端,因此经Bam HⅠ酶切得到的目的基因——CTAG—— 可以与图(b)所示表达载体被Sau3AⅠ酶切后的产物连接。(2)在基因表达载体中,启动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首端,终止子应位于目的基因的尾端,这样目的基因才能顺利地转录,再完成翻译过程,即顺利表达。图中甲所示的目的基因插入在启动子的上游,丙所示目的基因插

2017年浙江小高考生物试题

2017年4月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选考科目考试 生物试题 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6 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 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下列生物中含有叶绿体的是() A.菠菜B.大肠杆菌C.酵母菌D.蝴蝶 【答案】A 【考点】细胞器 【解析】叶绿体只有绿色植物才有,故选A. 2.冬候鸟秋天飞到南方越冬,使群落的组成发生了变化。这体现了群落的() A.时间结构B.水平结构C.向光弯曲生长D.分层现象 【答案】A 【考点】群落结构 【解析】时间结构主要有日周期性变化和季节变化两种,候鸟南飞而导致不同时间段群落中物种种类差异,属于时间结构,故选A. 3.豌豆种子的黄色(Y)和绿色(y)、圆粒(R)和皱粒(r)是两对相对性状。下列基因型中属 于纯合子的是() A.YyRr B.YYRr C.YYRR D.YyRR 【答案】C 【考点】基因型 【解析】纯合子一定要所有的等位基因全部纯合才可以称为为纯合子,故选C 4.哺乳动物血液中某种离子含量过低会导致肌肉发生抽搐。该离子是() A.Fe2+ B.Ca2+ C.Cl- D.I- 【答案】B 【考点】无机盐 【解析】Ca+过少会引起抽搐,过多肌无力,故选B. 5.在婴幼儿时期分泌不足引起侏儒症的激素是() A.雌激素B.生长激素C.雄激素D.甲状腺激素 【答案】B 【考点】动物激素的作用 【解析】雌激素及雄激素均厲于性激素,幼年缺生长激素会得侏儒症,幼年缺少甲状腺激素会得呆小症, 故选B. 6.及DNA 分子相比,RNA 分子特有的碱基是() A.鸟嘌呤(G)B.胞嘧啶(C)C.尿嘧啶(U)D.腺嘌呤(A) 【答案】C 【考点】核酸碱基 【解析】DNA 有A、T、C、G 四种碱基,RNA 有A、U、C、G 四种碱基故选C. 7.研究人员用X 射线处理野生型青霉菌,选育出了高产青霉菌新菌株。这种育种方法属于() A.杂交育种B.单倍体育种C.诱变育种D.多倍体育中 【答案】C 【考点】育种 【解析】诱变育种是利用物理、化学因素诱导生物发生变异,并从变异后代中选育新品种的过程,故选C. 8.下列关于人类及环境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酸雨会破坏水体的生态平衡

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细胞分裂

高考生物知识点之细胞分裂 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有丝分裂 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 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2、分裂期 (1)前期 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同时,核仁解体,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 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 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 (4)末期 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 二、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分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此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故名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2016年高考试题(生物)浙江卷解析版

2016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生物试题 1. 当人体血糖浓度偏高时,质膜中的某种葡萄糖载体可将葡萄糖转运至肝细胞内, 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该载体在血糖浓度偏低时的转运需要消耗ATP B. 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升高不断增大 C. 转运方向不是由该载体决定的 D. 胰岛素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答案】C 【解祈】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葡萄糠的运输方向是从高浓度到低浓度且需要载体蛋白,所以运输方式为易化扩散,易化扩散不需要消耗能量,止错误』因运输需要载体所以转运速率随血糖浓度増大不断増大,但因载体数量有限又会达到最大速率,B错误;铐运方向是由胞内外的葡萄糖浓度决定,C正确;腫岛素的作用是促进细胞摄取、利用和贮存葡萄稱,D错误° 【考点定位】物质运输和血糖调节 【名师点睛】本题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具有一定的难度。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明确几种 运输方式的比较,比如有载体的运输具有最大运输速率、运输方向在运输方式上判断的作用等。 2. 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外施赤霉素和脱落酸对贮藏期马铃薯块茎发芽影响的实验,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述正确的 是 A. 为使马铃薯块茎提早发芽,可以外施脱落酸血糖浓度偏低时则转运方向相

B. 为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时间,可以外施赤霉素 C. 外施赤霉素后,马铃薯块茎从开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更短 D. 对照组马铃薯块茎中赤霉素含量与脱落酸含量的比值,第5周时大于实验开始时 【答案】D 【解析】根据團可见脱落酸具有抑制马铃蕃块茎发芽的作用,A错误;延长马铃薯块茎的贮藏的同时需要抑制马铃鑒的发芽」所汰应外施脱落酸,B错误;据團可见外施赤嘗素和不厳激素组」2铃慕块茎从幵始发芽到最大发芽率所需的时间相同,c错误;第5周后对照组的发芽率升葛,所法第5周后2铃墓块茎内赤星素含量升高,脱落釀含量下降,D正确。 【考点定位】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植物激素调节生命活动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图形分析 等能力。据图分析可知经过一定时间后赤霉素有促进发芽的作用,脱落酸有抑制发芽的作用,因此推断发芽的过 程是赤霉素和脱落酸在马铃薯块茎内含量变化引起的。 3. 下列关于高等动物细胞增殖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都进行1次染色质DNA的复制 B. 细胞周期的G2期已经形成了1对中心体,在有丝分裂前期形成纺锤体 C. 染色体数为2n=24的性原细胞进行减数分裂,中期II染色体数和染色体DNA分子数分別为12和24 D. 若在G期某染色质的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该细胞有丝分裂产生的2个子细胞均含有该异常DNA 【答案】D 【解析】有丝分裂前的间期和减数分裂前期,DNA都只复制一次,A正确;动物细胞在G2期已经能观察到1对中 心体,前期彼此分离散发纺锤丝构成纺锤体,B正确;体细胞染色体数为24则减数第二次分裂的中期染色体数 为12条,DNA有24个,C正确;G期DNA已经复制好,一条染色质上有2个DNA分子,如果其上1个DNA分子发生片段缺失,则有丝分裂形成的2个子细胞只有一个细胞含有异常DNA D错误。 【考点定位】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等知识点,意在考查考生基本概念理解、逻辑分析能力。本题难 度稍小,主要是要求学生明确减数分裂和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以及有丝分裂的特点,此外还要结合 生物的变异等知识去分析试题。 4. 下列关于无机盐和其他化合物对人体与动物机能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摄入过多过咸食物后,会引起细胞内液的量增加 B. 骨骼肌纤维内乳酸积累过多,会引起细胞体积增大 C. 发生局部炎症反应时的肿胀,是由于组织中的NO浓度增加所致

2019三维设计高考生物一轮复习: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 免疫调节含解析

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九)免疫调节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皮肤、黏膜和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B.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 D.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免疫缺陷病 解析:选C 皮肤、黏膜是保卫人体的第一道防线,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是保卫人体的第二道防线。吞噬细胞摄取和处理病原体并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属于特异性免疫。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后使靶细胞裂解死亡属于细胞免疫。人体免疫系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是自身免疫病。 2.(2017·鹰潭二模)下列有关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说法正确的是( ) A.效应T细胞是通过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进而裂解靶细胞的,所以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坏死 B.被蛇咬伤要迅速注入抗蛇毒血清,其中的有效成分在免疫学上称为抗原 C.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自身免疫病 D.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 解析:选D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靶细胞裂解属于细胞凋亡;被蛇咬伤后注入的抗蛇毒血清是抗体,不是抗原;已免疫的机体再次接触青霉素后会发生过敏反应;吞噬细胞吞噬病原体的过程,可以发生在非特异性免疫中,也可以发生在特异性免疫中。 3.下列关于免疫失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敏是由过敏原刺激机体使浆细胞产生组织胺而引起的一系列反应 B.艾滋病、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等都属于免疫缺陷病 C.因为过敏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所以不危及生命 D.艾滋病患者最终常常死于复合感染或者肿瘤 解析:选D 浆细胞产生的物质是抗体,组织胺不是由浆细胞产生的;类风湿性关节炎、风湿性心脏病属于自身免疫病;剧烈的过敏反应也会危及生命。 4.(2018·佛山质检)柯萨奇病毒常引起儿童手足口病和其他并发症,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T细胞经病毒刺激后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 B.入侵的病毒与抗体结合失去致病能力,被T细胞吞噬清除 C.初次接种柯萨奇病毒疫苗后,人体可产生效应T细胞和抗体

2020年-浙江卷高考生物试题及答案

202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浙江卷) 生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 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1.氟利昂大量逸散到大气层中会直接导致() A.臭氧层破坏 B.酸雨形成 C.水体污染 D.温室效应 2.下列关于生物体中有机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淀粉的结构单元是蔗糖 B.胆固醇是人体所需的物质 C.蛋白质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贮能物质 D.人细胞中储存遗传信息的物质是RNA 3.某DNA片段的结构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①表示胞嘧啶 B.②表示腺嘌呤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氢键 4.溶酶体是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的细胞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尔基体断裂后的囊泡结构可形成溶酶体 B.中性粒细胞吞入的细菌可被溶酶体中的多种酶降解 C.溶酶体是由脂双层构成的内、外两层膜包被的小泡

D.大量碱性物质进入溶酶体可使溶酶体中酶的活性发生改变 5.对人群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性疾病的重要措施。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接种破伤风疫苗比注射抗破伤风血清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D.感染过新型冠状病毒且已完全恢复者的血清可用于治疗新冠肺炎患者 6.下列关于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的厌氧呼吸产生的A TP比需氧呼吸的多 B.细胞的厌氧呼吸在细胞溶胶和线粒体嵴上进行 C.细胞的需氧呼吸与厌氧呼吸过程中都会产生丙酮酸 D.若适当提高苹果果实贮藏环境中的O2浓度会增加酒精的生成量 7.下列与细胞生命活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癌细胞表面粘连蛋白增加,使其容易在组织间自由转移 B.高等动物衰老细胞的线粒体体积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呼吸变慢 C.高等植物胚胎发育过程中,胚柄的退化是通过编程性细胞死亡实现的 D.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多种类型的细胞,这些细胞中mRNA的种类和数量相同 8.高等动物胚胎干细胞分裂过程中,发生在同一时期的是() A.核糖体的增生和环沟的形成 B.染色体的出现和纺锤体的出现 C.染色单体的形成和着丝粒的分裂 D.中心体的复制和染色体组数的加倍 9.人体甲状腺分泌和调节示意图如下,其中TR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SH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表示促进作用,“-”表示抑制作用。据图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高考生物考前3个月专题复习 专题3 细胞的生命历程 考点11 理清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考点11 理清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联系 题组细胞分裂与遗传变异的关系 1.(2015·海南,29)回答下列关于遗传和变异的问题: (1)高等动物在产生精子或卵细胞的过程中,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会发生________,同源染色体内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会发生________,这两种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基因重组,从而产生基因型组成不同的配子。 (2)假设某物种的染色体数目为2n,在其减数分裂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细胞,甲、乙2个模式图仅表示出了Aa、Bb基因所在的常染色体,那么,图甲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图乙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或“精细胞”)。 答案(1)自由组合交叉互换(2)初级精母细胞精细胞 解析(1)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随着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也自由组合;另外一种基因重组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期,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叉互换。(2)如图所示,图甲细胞中含有同源染色体,并且每条染色体上有姐妹染色单体,所以为初级精母细胞;图乙细胞中无同源染色体,并且姐妹染色单体已经分开,已分别进入不同的配子中,所以为精细胞。 2.(地方卷重组)判断与填充: (1)如图为某种果蝇的染色体组成示意图。该果蝇由于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未正常分离,而产生一个不含性染色体的AA型配子。则Ⅱ号染色体一定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性染色体可能在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未分离(2011·山东,8改编)( √)

2020年高考生物专题测试 细胞分裂及变异 (含答案)

2020年高考专题-细胞细胞分裂及其变异 一、选择题 1.如图表示人的细胞周期中周期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细胞分裂间期包括DNA复制前期、DNA复制期和DNA 复制后期,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周期蛋白A的主要作用是调控DNA分子复制 B.细胞周期蛋白在分裂间期结束时基本都被降解,在下一 个细胞周期会重新合成 C.细胞周期蛋白可参与中心体的构成 D.细胞周期蛋白的合成只与原癌基因有关 2.细胞分裂间期依次划分为G1、S和G2期。研究者将处于 不同时期的细胞进行融合,实验结果如图所示。其中灰色 的部分是细胞核,黑点代表中心体。下列推断不合理的是() A.引发中心体复制的物质持续存在到G2期 B.中心体和DNA复制可能同时进行 C.S期细胞中存在使G1期细胞核进入S期的物质 D.中心体的复制始于G1期,在G2期复制完毕 3.下面是动物细胞有丝分裂不同时期染色体(a)数目、核 DNA分子(b)数目的柱形统计图。下列对该图的分析正 确的是() A.①时期染色体还未复制,核DNA已完成了复制 B.③时期核膜、核仁重建,细胞中部出现细胞板 C.①→②表示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目加倍,但核DNA分子数目 不变 D.②→③表示同源染色体相互分离,染色体和核DNA分子数目也 随之减半 4.如图是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不同时期染色体和DNA变化曲线图及细胞分裂图像,下列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A.图乙含有两个染色体组 B.图乙所示细胞对应图甲中DE段 C.图甲中实线表示染色体的数量变化 D.DNA分子和染色体数目的加倍均发生在AB段时期 5.图a、b、c、d分别是一些生物细胞某个分裂时期的示意 图,下列有关描述正确的是() A.a图表示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 B.b图表示人的红细胞分裂的某个阶段 C.c图细胞可能来自d图所示细胞 D.d图细胞中含有8条染色体 6.用高倍显微镜观察洋葱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下列叙述正确 的是() A.处于分裂间期和中期的细胞数目大致相等 B.视野中不同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可能不相等 C.观察处于分裂中期的细胞,可清晰看到赤道板和染色体 D.细胞是独立分裂的,因此可选一个细胞持续观察它的整个分裂过程 7.图甲为一个精原细胞中两对等位基因和染色体的关系示意图,图乙为减数分裂产生的四种配子示意图(不考虑基因突变)。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若未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①②两个精子 B.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精原细胞只产生③④两种精子 C.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精原细胞产生①②③④四种精子 D.若发生交叉互换,则该生物体产生的精子中,③④类型的

(完整word版)2019年全国III卷理科综合高考真题

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Li 7 C 12 N 14 O 16 Na 23 S 32 Cl 35.5 Ar 40 Fe 56 I 127 一、选择题:本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7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 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三者都存在于蓝藻中 B.三者都含有DNA C.三者都是ATP合成的场所 D.三者的膜结构中都含有蛋白质 2.下列与真核生物细胞核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中的染色质存在于细胞核中 B.细胞核是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场所 C.细胞核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D.细胞核内遗传物质的合成需要能量 3.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 D.用酒精擦拭皮肤 4.若将n粒玉米种子置于黑暗中使其萌发,得到n株黄化苗。那么,与萌发前的这n粒干种子相比,这些黄化苗的有机物总量和呼吸强度表现为 A.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增强 B.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增强

C.有机物总量减少,呼吸强度减弱 D.有机物总量增加,呼吸强度减弱 5.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6.假设在特定环境中,某种动物基因型为BB和Bb的受精卵均可发育成个体,基因型为bb的受精卵全部死亡。现有基因型均为Bb的该动物1 000对(每对含有1个父本和1个母本),在这种环境中,若每对亲本只形成一个受精卵,则理论上该群体的子一代中BB、Bb、bb个体的数目依次为 A.250、500、0 B.250、500、250 C.500、250、0 D.750、250、0 7.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高纯硅可用于制作光感电池 B.铝合金大量用于高铁建设 C.活性炭具有除异味和杀菌作用 D.碘酒可用于皮肤外用消毒 8.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可能共平面的是 A.甲苯B.乙烷C.丙炔D.1,3?丁二烯 9.X、Y、Z均为短周期主族元素,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0,X与Z同族,Y最外层电子数等于X次外层电子数,且Y原子半径大于Z。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熔点:X的氧化物比Y的氧化物高 B.热稳定性:X的氢化物大于Z的氢化物 C.X与Z可形成离子化合物ZX D.Y的单质与Z的单质均能溶于浓硝酸 10.离子交换法净化水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附详细解析

2015年浙江省高考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满分36分) 1.(6分)(2015?浙江)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 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 C.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 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 2.(6分)(2015?浙江)下列有关细胞周期和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同生物的细胞大小和数目不同,但细胞周期长短相同 B.同一生物各种组织的细胞周期长短相同,但G1、S、G2和M期长短不同 C.若在G2期加入DNA合成抑制剂,则有丝分裂前期每个染色体仍含有2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与母细胞的相同 D.减数分裂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每个染色体含有4条染色单体,子细胞染色体数目为母细胞的一半 3.(6分)(2015?浙江)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4.(6分)(2015?浙江)血液中K + 溶度急性降低到一定程度会导致膝反射减弱,下列解释 合理的是() A.伸肌细胞膜的动作电位不能传播到肌纤维内部 + B.传出神经元去极化时膜对K 的通透性增大 C.兴奋在传入神经元传导过程中逐渐减弱 D.可兴奋细胞静息膜电位的绝对值增大 5.(6分)(2015?浙江)在沙漠的一个灌木群落中,某种基于种子繁殖的灌木,其分布型随着生长进程会发生改变.幼小和小灌木呈集群分布,中灌木呈随机分布,大灌木呈均匀分布.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