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第27讲 逻辑问题(二)

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第27讲 逻辑问题(二)

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第27讲 逻辑问题(二)
四年级奥数基础教程第27讲 逻辑问题(二)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本讲介绍用假设法解逻辑问题。

例1四个小朋友宝宝、星星、强强和乐乐在院子里踢足球,一阵响声,惊动了正在读书的陆老师,陆老师跑出来查看,发现一块窗户玻璃被打破了。陆老师问:“是谁打破了玻璃?”

宝宝说:“是星星无意打破的。”

星星说:“是乐乐打破的。”

乐乐说:“星星说谎。”

强强说:“反正不是我打破的。”

如果只有一个孩子说了实话,那么这个孩子是谁?是谁打破了玻璃?

分析与解:因为星星和乐乐说的正好相反,所以必是一对一错,我们可以逐一假设检验。

假设星星说得对,即玻璃窗是乐乐打破的,那么强强也说对了,这与“只有一个孩子说了实话”矛盾,所以星星说错了。

假设乐乐说对了,按题意其他孩子就都说错了。由强强说错了,推知玻璃是强强打破的。宝宝、星星确实都说错了。符合题意。

所以是强强打破了玻璃。

由例1看出,用假设法解逻辑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那么符合题意,假设成立。

例2甲、乙、丙、丁四人同时参加全国小学数学夏令营。赛前甲、乙、丙分别做了预测。

甲说:“丙第1名,我第3名。”

乙说:“我第1名,丁第4名。”

丙说:“丁第2名,我第3名。”

成绩揭晓后,发现他们每人只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分析与解:我们以“他们每人只说对了一半”作为前提,进行逻辑推理。

假设甲说的第一句话“丙第1名”是对的,第二句话“我第3名”是错的。由此推知乙说的“我第1名”是错的,“丁第4名”是对的;丙说的“丁第2名”是错的,“丙第3名”是对的。这与假设“丙第1名是对的”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

再假设甲的第二句“我第3名”是对的,那么丙说的第二句“我第3名”是错的,从而丙说的第一句话“丁第2名”是对的;由此推出乙说的“丁第4名”是错的,“我第1名”是对的。至此可以排出名次顺序:乙第1名、丁第2名、甲第3名、丙第4名。

例3甲、乙、丙、丁在谈论他们及他们的同学何伟的居住地。

甲说:“我和乙都住在北京,丙住在天津。”

乙说:“我和丁都住在上海,丙住在天津。”

丙说:“我和甲都不住在北京,何伟住在南京。”

丁说:“甲和乙都住在北京,我住在广州。”

假定他们每个人都说了两句真话,一句假话。问:不在场的何伟住在哪儿?

分析与解:因为甲、乙都说“丙住在天津,”我们可以假设这句话是假话,那么甲、乙的前两句应当都是真话,推出乙既住在北京又住在上海,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即“丙住在天津”是真话。

因为甲的前两句话中有一句假话,而甲、丁两人的前两句话相同,所以丁的第三句话“我住在广州”是真的。由此知乙的第二句话“丁住在上海”是假话,第一句“我住在上海”是真话;进而推知甲的第二句是假话,第一句“我住在北京”是真话;最后推知丙的第二句话是假话,第三句“何伟住在南京”是真话。

所以,何伟住在南京。

在解答逻辑问题时,有时需要将列表法与假设法结合起来。一般是在使用列表法中,出现不可确定的几种选择时,结合假设法,分别假设检验,以确定正确的结果。

例4一天,老师让小马虎把甲、乙、丙、丁、戊的作业本带回去,小马虎见到这五人后就一人给了一本,结果全发错了。现在知道:

(1)甲拿的不是乙的,也不是丁的;

(2)乙拿的不是丙的,也不是丁的;

(3)丙拿的不是乙的,也不是戊的;

(4)丁拿的不是丙的,也不是戊的;

(5)戊拿的不是丁的,也不是甲的。另外,没有两人相互拿错(例如甲拿乙的,乙拿甲的)。

问:丙拿的是谁的本?丙的本被谁拿走了?

分析与解:根据“全发错了”及条件(1)~(5),可以得到表1:

由表1看出,丁的本被丙拿了。此时,再继续推理分析不大好下手,我们可用假设法。由表1知,甲拿的本不是丙的就是戊的。

先假设甲拿了丙的本。于是得到表2,表2中乙拿戊的本,戊拿乙的本。两人相互拿错,不合题意。

再假设甲拿戊的本。于是可得表3,经检验,表3符合题意。

所以丙拿了丁的本,丙的本被戊拿了。

例5甲、乙、丙、丁每人只会中、英、法、日四种语言中的两种,其中有一种语言只有一人会说。他们在一起交谈可有趣啦:

(1)乙不会说英语,当甲与丙交谈时,却请他当翻译;

(2)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但他们却能相互交谈;

(3)乙、丙、丁找不到三人都会的语言;

(4)没有人同时会日、法两种语言。

请问:甲、乙、丙、丁各会哪两种语言?

分析与解:由(1)(2)(4)可得下表,其中丙不会日语是因为甲会日语,且甲与丙交谈需要翻译。由下表看出,甲会的另一种语言不是中文就是英语。

先假设甲会说中文。由(2)知,丁也会中文;由(1)知丙不会中文,再由每人会两种语言,知丙会英、法语(见左下表;由(1)(4)推知乙会中文和法语;再由(3)及每人会两种语言,推知丁会英语(见右下表)。结果符合题意。

四年级奥数教材春季优能版

目录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1) 第二讲简单推理 (6) 第三讲有趣的数字谜 (10) 第四讲消去法解题 (14) 第五讲四则运算技巧 (18) 第六讲方阵问题 .................................................................. 2错误!未定义书签。第七讲小数加减法. (26) 第八讲加法原理 (30) 第九讲乘法原理 (34) 第十讲综合练习(一) (38) 第十一讲倒推法解题.......................................................... 4错误!未定义书签。第十二讲假设法解题 (45) 第十三讲比较法解题 (48) 第十四讲盈亏问题 (51) 第十五讲巧算时间 (54) 第十六讲火车过桥问题 (57) 第十七讲流水行船问题 (61) 第十八讲归一问题 (65) 第十九讲抽屉原理 (68) 第二十讲综合练习(二) (71) 第一讲定义新运算 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理解定义的运算符号的意义。 2、能够理解新的运算不一定符合运算规律。 3、每个新定义的运算符号只能在本题中使用。 一、知识回顾 知识点1、4的5倍是(),6的2倍是(),4的 5倍加上6的2倍是() 知识点2、 4的8倍与3的5倍的差是多少? 二、例题辨析 例1、设a,b都表示数,规定a△b=3×a-2×b,求3△2,2△3? 即学即练:设a、b都表示数,规定a b=a×8-b×5.计算4 5,5 4? 例2、定义运算为a b=a×b-(a+b),①计算2 4;②求12 (2 3)? 即学即练:设m、n都表示数,规定m n=m×n+m,①计算(3 4);②求5 (3 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24

小学数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本教程共30讲 页码问题 顾名思义,页码问题与图书的页码有密切联系。事实上,页码问题就是根据书的页码而编制出来的一类应用题。 编一本书的页码,一共需要多少个数码呢?反过来,知道编一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数量,求这本书的页数。这是页码问题中的两个基本内容。 为了顺利地解答页码问题,我们先看一下“数”与“组成它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一位数共有9个,组成所有的一位数需要9个数码;两位数共有90个,组成所有的两位数需要2×90=180(个)数码;三位数共有900个,组成所有的三位数需要3×900=2700(个)数码……为了清楚起见,我们将n位数的个数、组成所有n位数需要的数码个数、组成所有不大于n位的数需要的数码个数之间的关系列表如下: 由上表看出,如果一本书不足100页,那么排这本书的页码所需的数码个数不会超过189个;如果某本书排的页码用了10000个数码,因为 2889<10000<38889,所以这本书肯定是上千页。 下面,我们看几道例题。 例1一本书共204页,需多少个数码编页码? 分析与解:1~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一位数,共需数码 1×9=9(个); 10~99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两位数,共需数码

2×90=180(个); 100~204页每页上的页码是三位数,共需数码 (204-100+1)×3=105×3=315(个)。 综上所述,这本书共需数码 9+180+315=504(个)。 例2一本小说的页码,在排版时必须用2211个数码。问:这本书共有多少页? 分析:因为189<2211<2889,所以这本书有几百页。由前面的分析知道,这本书在排三位数的页码时用了数码(2211-189)个,所以三位数的页数有 (2211-189)÷3=674(页)。 因为不到三位的页数有99页,所以这本书共有 99+674=773(页)。 解:99+(2211——189)÷3=773(页)。 答:这本书共有773页。 例3一本书的页码从1至62、即共有62页。在把这本书的各页的页码累加起来时,有一个页码被错误地多加了一次。结果,得到的和数为2000。问:这个被多加了一次的页码是几? 分析与解:因为这本书的页码从1至62,所以这本书的全书页码之和为 1+2+…+61+62 =62×(62+1)÷2 =31×63 =1953。 由于多加了一个页码之后,所得到的和数为2000,所以2000减去1953就是多加了一次的那个页码,是 2000——1953=47。

小学三年级奥数逻辑推理专题训练

三年级奥数逻辑推理专题训练: 1、在三只盒子里,一只装有两个黑球,一只装有两个白球,还有一只装有黑球和白球各一个.现在三只盒子上的标签全贴错了.你能否仅从一只盒子里拿出一个球来,就确定这三只盒子里各装的是什么球? 2.甲、乙、丙、丁4位同学的运动衫上印有不同的号码.赵说:“甲是2号,乙是3号.”钱说:“丙是4号,乙是2号.”孙说:“丁是2号,丙是3号.”李说:“丁是l号,乙是3号.”又知道赵、钱、孙、李每人都只说对了一半.那么丙的号码是几号? 3.某校数学竞赛,A,B,C,D,E,F,G,H这8位同学获得前8名.老师让他们猜一下谁是第一名.A说:“或者F是第一名,或者H是第一名.”B说:“我是第一名.”C说:“G是第一名.”D说:“B不是第一名.”E说:“A说得不对.”F说:“我不 是第一名,H也不是第一名.”G说:“C不是第一名.”H说:“我同意A的意见.”老师指出:8个人中有3人猜对了.那么第一名是谁? 4.某参观团根据下列条件从A,B,C,D,E这5个地方中选定参观地点:①若去A 地,则也必须去B地;②B,C两地中至多去一地;③D,E两地中至少去一地;④C,D两地都去或者都不去;⑤若去E地,一定要去A,D两地.那么参观团所去的地点是哪些? 5.房间里有12个人,其中有些人总说假话,其余的人说真话.其中一个人说:“这里没有一个老实人.”第二个人说:“这里至多有一个老实人.”第三个人说:“这里至多有两个老实人.”如此往下,至第十二个人说:“这里至多有11个老实人.”问房间里究 竟有多少个老实人?

6.甲、乙、丙、丁约定上午10时在公园门口集合.见面后,甲说:“我提前了6分钟,乙是正点到的.” 乙说:“我提前了4分钟,丙比我晚到2分钟.”丙说:“我提前了3分钟,丁提前了2分钟.”丁说:“我还以为我迟到了1分钟呢,其实我到后1分钟才听到收音机报北京时间10时整.” 请根据以上谈话分析,这4个人中,谁的表最快,快多少分钟? 7.甲、乙、丙、丁4个同学同在一间教室里,他们当中一个人在做数学题,一个人在念英语,一个人在看小说,一个人在写信.已知: ①甲不在念英语,也不在看小说; ②如果甲不在做数学题,那么丁不在念英语; ③有人说乙在做数学题,或在念英语,但事实并非如此; ④丁如果不在做数学题,那么一定在看小说,这种说法是不对的; ⑤丙既不是在看小说,也不在念英语. 那么在写信的是谁? 8.在国际饭店的宴会桌旁,甲、乙、丙、丁4位朋友进行有趣的交谈,他们分别用了汉语、英语、法语、日语4种语言.并且还知道: ①甲、乙、丙各会两种语言,丁只会一种语言; ②有一种语言4人中有3人都会; ③甲会日语,丁不会日语,乙不会英语; ④甲与丙、丙与丁不能直接交谈,乙与丙可以直接交谈; ⑤没有人既会日语,又会法语.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 16乘除法的巧算

四年级奥数第十六讲乘除法巧算 【知识点与基本方法】 乘除法中的简便运算,要熟练地运用乘法的运算定律与除法的运算运算性质,实际进行乘法除法以及乘除法混合运算时可以利用以下性质进行巧算: ①乘法交换律:a×b =b×a ②乘法结合律:a×b×c= a×(b×c) ③乘法分配律:(a+ b)×c= a×c+ b×c ④除法的性质:a÷b÷c= a÷c÷b= a÷(b×c) ⑤商不变的性质:a÷b=(a×c)÷(b×c) 利用乘法除法的这些性质,先凑整的整十、整百、整千…使计算更简便。在乘法中出现0,运算就会比较简单。2×5=10;25×4=100;125×8=1000;125×4=500;625×8=5000 【例题精选】 例1.(1)25×4×64×125;(2)56×165÷7÷11。 (1)25×4×64×125 分析:在计算乘除法时,我们通常可以运用2×5、4×25、8×125来进行巧算 解:原式=25×5×2×4×8×125=(25×4)×(5×2)×(8×125)=100×10×1000=1000000 (2)56×165÷7÷11 分析:运用除法的性质,带着符号“搬家” =(56÷7)÷(165÷11)=8×15=120 课堂练习题: (1)25×96×125;(2)77777×99999÷11111÷11111 例2.(1)218×730+7820×73 ;(2)4000÷125÷8 解:(1)分析:运用积不变的规律求解 218×730+7820×73=218×730+782×10×73=218×730+782×730=(218+782)×730=1000×730=730000 (2)4000÷125÷8 解:可以运用除法的性质:a÷b÷c= a÷c÷b= a÷(b×c)化简 =4000÷(125×8)=4000÷1000=4 课堂练习题: (1)60000÷125÷2÷5÷8 ;(2)375×480-2750×48;(3)99999×7+11111×37 例3.不用计算,请判别下面哪道题题得数大。 452×458 453×457 解:观察题之后453=452+1 458=457+1,接着我们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判断 452×458 453×457 =452×(457+1) =(452+1)×457 =452×457+452 =452×457+457 452×458 < 453×457 课堂练习题: 不用计算结果,比较积的大小关系:A=54321×12345 B=54322×12344 例4.巧算各题(1)76×99;(2)126×72 解:(1)76×99=76×(100-1)=76×100-76×1=7600-76=7524 (2)999×7学生完成 (2)126×72 这个题刚一看的时候好像不知从哪里入手,数字没有什么规律,但我们学过125是一个常见的可以进行巧算的数原式=(125+1)×72=125×72+1×72=125×8×9+72=1000×9+72=9000+72=9072

(完整word版)六年级奥数逻辑推理1答案

第三十一周逻辑推理(一) 例题1: 星期一早晨,王老师走进教室,发现教室里的坏桌凳都修好了。传达室人员告诉他:这是班里四个住校学生中的一个做的好事。于是,王老师把许兵、李平、刘成、张明这四个住校学生找来了解。 (1)许兵说:桌凳不是我修的。 (2)李平说:桌凳是张明修的。 (3)刘成说:桌凳是李平修的。 (4)张明说:我没有修过桌凳。 后经了解,四人中只有一个人说的是真话。请问:桌凳是谁修的? 练习1: 1、小华、小红、小明三人中,有一人在数学竞赛中得了奖。老师问他们谁是获奖者,小华说是小红,小红说不是我,小明也说不是我。如果他们当中只有一人说了真话。那么,谁是获奖者? 2、一位警察,抓获4个盗窃嫌疑犯A、B、C、D,他们的供词如下: A说:“不是我偷的”。 B说:“是A偷的”。 C说:“不是我”。 D说:“是B偷的”。 他们4人中只有一人说的是真话。你知道谁是小偷吗? 3、有500人聚会,其中至少有一人说假话,这500人里任意两个人总有一个说真话。说真话的有多少人?说假话的有多少人?

虹桥小学举行科技知识竞赛,同学们对一贯刻苦学习、爱好读书的四名学生的成绩作了如下估计: (1)丙得第一,乙得第二。 (2)丙得第二,丁得第三。 (3)甲得第二,丁得死四。 比赛结果一公布,果然是这四名学生获得前4名。但以上三种估计,每一种只对了一半错了一半。请问他们各得第几名? 练习2: 1、甲、乙、丙、丁同时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赛后,他们四人预测名词的谈话如下: 甲:“丙得第一,我第三”。 乙:“我第一,丁第四”。 丙:“丁第二,我第三”。 丁:没有说话。 最后公布结果时,发现甲、乙丙三人的预测都只对了一半。请你说出这次竞赛中甲、乙、丙、丁四人的名次。 2、某小学最近举行一次田径运动会,人们对一贯刻苦锻炼的5名学生的短跑成绩作了如下的估计: A说:“第二名是D,第三名是B”。 B说:“第二名是C,第四名是E”。 C说:“第一名是E,第五名是A”。 D说:“第三名是C,第四名是A”。 E说:“第二名是B,第五名是D”。 这5位同学每人说对了一半,请你猜一猜5位同学的名次。 3、某次考试考完后,A,B,C,D四个同学猜测他们的考试成绩。 A说:“我肯定考得最好”。 B说:“我不会是最差的”。 C说:“我没有A考得好,但也不是最差的”。 D说:“可能我考得最差”。 成绩一公布,只有一个人说错了,请你按照考试分数由高到低排出他们的顺序。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05枚举法解题(3页)

【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大凡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枚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便当,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无限种情况,一一枚举各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称枚举法为举例子。枚举法是一种多见的数学方法,当然枚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简易遗漏掉一些情况,所以应用枚举法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尤其严重。 【例题精选】 例1.用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例外的数字?分别是哪几个数? 分析:根据百位上数字的例外,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第1类:百位上的数字为1,有123,132; 第2类:百位上的数字为2,有213,231; 第3类:百位上的数字为3,有312,321。 所以可以组成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三位数。 课堂练习题: 用0、6、7、8、9这五个数字组成各个数位上数字不相同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例2.小明有面值为5角、8角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例外的邮资(寄信时,所需邮票的钱数)分析:我们可根据小明寄信时所用邮票枚数的多少,把它们分成四类——一枚、二枚、三枚、四枚。 一枚:5角 二枚:10角,13角 三枚:18角,21角

四枚:26角 课堂练习题: 10元钱买6角邮票和8角邮票共14张,问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例3.用一台天平和重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再用其他物体当砝码),当砝码只能放在一个盘内时,可称出例外的重量有多少种? 分析:共有三个重量各不相同的砝码,可以取出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来称例外的重量,一一列举这三种情况。 1个:1克,3克,9克 2个:4克,10克,12克 3个:13克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砝码可以放天平的两边,又能称出多少例外的重量? 例4.课外小组组织30人做游戏,按1-30号排队报数。第一次报数后,单号全部站出来;以后每次余下的人中第一个人开始站出来,隔一人站出来一人。到第几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了?最后站出来的人应是第几号? 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先用排列法把题中的条件、问题排列出来,再用枚举法完成题目的要求。 例5.用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且长和宽部不相等),围成的最大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各种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都是48÷2=24(厘米)。两数的和一定,当两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越大,当两数相等的时候,乘积最大。 小学四年级奥数-思维训练题-智力竞赛题-练习题-竞赛试卷-测试题 携带要求不开箱。营业员有多少种发货方法?

四年级奥数教程数码问题

数码问题 1.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2倍,如果这个数加上4,所得的两位数的两个数字就相同.求这个两位数, 2.一个四位数各个数位上的数字都增加5,得到一个新四位数,新四位数比原四位数的4倍还多5.那么原四位数是多少? 3.一个两位数,个位数字是十位数字的3倍,如果这个数加上7,则两个数字就相同.求这个两位数. 4.几百年前,哥伦布发现了美洲新大陆,那年年份的四个数字各不相同,它们的和等于16.如果十位数字加1后的十位数字恰好等于个位数字的5倍,那么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是在公元年.

5.一个数减去120,小芳计算时错把百位数与个位数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117.正确的得数是多少? 6.5个连续自然数之和为105,求这5个自然数. 7.一个数加上132,小田计算时,错把这个数的百位与个位数字互换了,结果得486.正确的和应是多少? 8.有两个数:515、53,将第一个数减去11,第二个数加上11,这算一次操作,那么操作次后,第一个数和第二个数相等.

9.一本辞典其有500页,编印页码1,2,3,4,…,499.500.问:数字1在页码中共出现了多少次? 10.在小于30的质数中,加3以后是4的倍数的是几?(第九届“希望杯’’初赛第3题) 11.一本故事书共188页,给这本书编上页码需要多少个数码? 12.一个两位数,其两个数字之和是9,两个数字之差是1,且个位数字小于十位数字.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13.一个两位数,十位数字是个位数字的3倍,如果这个数减去7,则两个数字就相同.这个两位数是多少?

14.一个数减去1 23,小张计算时错把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互换了,结果得114.正确得数是多少? 15.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数字是个位上数字的2倍,如果把个位上数字与十位上的数字对调,那么,所得的两位数比原来的两位数小36.原来的两位数是多少? 16.4个连续奇数的和是152,求这4个连续奇数各是多少?一个两位数,其数字和是10,如果此数加上36,则两个数字的位置交换.求原来的两位数. 17.5个连续自然数的和是100,求这5个数的数字之和是多少?

小学奥数 逻辑推理 题集含答案

小学奥数逻辑推理题集含答案 一、填空题 1. 甲、乙、丙三人进行跑步比赛.A、B、C三人对比赛结果进行预测.A说:“甲肯定是第一名.”B说:“甲不是最后一名.”C说:“甲肯定不是第一名.”其中只有一人对比赛结果的预测是对的.预测对的是 . 2. A、B、C、D、E和F六人一圆桌坐下. B是坐在A右边的第二人. C是坐在F右边的第二人. D坐在E的正对面,还有F和E不相邻. 那么,坐在A和B之间的是 . 3. 甲、乙、丙、丁与小明五位同学进入象棋决赛.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每胜一盘得2分,和一盘得1分,输一盘得0分.到现在为止,甲赛了4盘,共得了2分;乙赛了3盘,得了4分;丙赛了2盘,得了1分;丁赛了1盘,得了2分.那么小明现在已赛了盘,得了分. 4. 曹、钱、刘、洪四个人出差,住在同一个招待所.一天下午,他们分别要找一个单位去办事.甲单位星期一不接待,乙单位星期二不接待,丙单位星期四不接待,丁单位只在星期一、三、五接待,星期日四个单位都不接待. 曹:“两天前,我去误了一次,今天再去一次,还可以与老洪同走一条路.” 钱:“今天我一定得去,要不明天人家就不接待了.” 刘:“这星期的前几天和今天我去都能办事.” 洪:“我今天和明天去,对方都接待.” 那么,这一天是星期 ,刘要去单位,钱要去单位,曹要去单位,洪要去单位. 5. 四位外国朋友住在十八层高的饭店里,他们分别来自埃及、法国、朝鲜和墨西哥. (1)A住的层数比C住的层数高,但比D住的层数低; (2)B住的层数比朝鲜人住的层数低; (3)D住的层数恰好是法国人住的层数的5倍; (4)如果埃及人住的层数增加2层,他与朝鲜人相隔的层数,恰好和他与墨 西哥人相隔的层数一样; (5)埃及人住的层数是法国人和朝鲜人住的层数的和. 根据上述情况,请你确定A是人,住在层;B是人,住在层;C是人,住在层;D是人,住在层. 6. 小赵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张说:“它是84261.”小王说:“它是26048.”小李说:“它是49280.”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字.现在你们每人都猜对了位置不相邻的两个数字.”这个电话号码是 . 7. 小赵的电话号码是一个五位数,它由五个不同的数字组成.小王说:“它是93715.”小张说:“它是79538.”小李说:“它是15239.”小赵说:“谁说的某一位上的数字与我的电话号码上的同一位数字相同,就算谁猜对了这个数字.现在你们三人猜对的数字个数都一样,并且电话号码上的每一个数字都有人猜对.而每个人猜对的数字的数位都不相邻”.这个电话号码是 .

最新四年级奥数教程(完美修复版本)

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第2讲速算与巧算(二) 第3讲高斯求和 第4讲 4,8,9整除的数的特征 第5讲弃九法 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 第7讲找规律(一) 第8讲找规律(二) 第9讲数字谜(一) 第10讲数字谜(二) 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总问题 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 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 第16讲数阵图(一) 第17讲数阵图(二) 第18讲数阵图(三) 第19将乘法原理 第20讲加法原理(一) 第21讲加法原理(二) 第22讲还原问题(一) 第23讲还原问题(二) 第24讲页码问题 第25讲智取火柴 第26讲逻辑问题(一) 第27讲逻辑问题(二) 第28讲最不利原则 第29讲抽屉原理(一) 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 维训练,既能提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 速算法。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86,78,77,83,91,74,92,69,84,75。 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 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直接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相加既繁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现,这些数 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数作“基准”,比如以“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6,-2,-3,3,11,-6,12,-11,4,-5,其中“-”号表示这个数比80小。于是得到 总和=80×10+(6-2-3+3+11- =800+9=809。 实际计算时只需口算,将这些数与80的差逐一累加。为了清楚起见,将这一过程表示如下:

(完整word版)四年级奥数教材

第一课时等量代换 第一站:倒酒 例1:群宴时,曹丞相让曹冲给大家倒酒。于是,曹冲就把720毫升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小杯和大杯各可以装多少毫升酒 思路点拨:一个大杯的容量可以换成3个小杯,“把720毫升酒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就可以替换成“把720毫升酒倒入()个小杯”。 尝试解答: 第二站:奖赏 例2:曹操为了把宴会搞得更加隆重,他对每个大臣都进行了赏赐。他给每个文官奖励4只羊,每个武官奖励2头猪。如果6只同样的小猪和18只同样的小羊总共价值648文钱,且2只小猪和三只小羊的价钱相等。问:每只小猪和每只小羊各是多少文钱 思路点拨:已知2只小猪和3只小羊的价钱相等,如果把小猪替换成小羊,那么6只小猪的价钱= 只小羊的价钱。 尝试解答: 第三站:取剑 例3:宴会结束后,曹操把曹冲带到一个藏宝室。曹操对曹冲说:“这里有很多宝剑和宝刀,你可以任选一样,但得回答我的一个问题。”曹冲说:“没问题!”

思路点拨:把两组条件进行比较,可以发现,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两银子,是因为第一组比第二组多了把宝剑的价钱。 尝试解答: 大胆闯关 1、曹冲把40个同样质量的苹果和5个同样质量的西瓜一起称了一下,一共重12千克,并且每个西瓜的质量是每个苹果质量的8倍。问每个苹果和每个西瓜各重多少克 2、一个大臣先取出5个同样质量的橙子和6个同样质量的梨子,一共重3120克;又取出5个同样质量的橙子和9个同样质量的梨子,一共重4080克。你知道每个橙子和每个梨子的质量分别是多少克吗

3、曹冲用大小两种车运石头,大车运了9次,小车运了10次,一共运了132吨,大车3次运的石头等于小车4次运的石头。大、小车的载重量各是多少吨 4、小强在3个同样的大盒和5个同样的小盒里装满乒乓球,正好是98个。每个大盒比小盒多装6个,每个大盒和小盒各装多少个 5、同学们去公园划船,如果租6条大船和4条小船可坐52人,如果租4条大船和4条小船则可坐40人,那么每条大船坐多少人

四年级奥数(40讲)《举一反三》第39讲 盈亏问题

第39讲盈亏问题 一、专题简析: 在日常生活中常有这样的问题:一定数量的物品分给一定数量的人,每人多一些,物品就不够;每人少一些,物品就有余。盈亏问题就是在已知盈亏的情况下来确定物品总数和参加分配的人数。 解答盈亏问题的关键是弄清盈、亏与两次分得差的关系。 盈亏问题的数量关系是: (1)(盈+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盈-小盈)÷两次分配差=份数 (大亏-小亏)÷两次分配差=份数 (2)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盈=总数量 每次分得的数量×份数-亏=总数量 例1:一个植树小组植树。如果每人栽5棵,还剩14棵;如果每人栽7棵,就缺4棵。这个植树小组有多少人?一共有多少棵树? 练习一 1、幼儿园把一些积木分给小朋友,如果每人分2个,则剩下20个;如果每人分3个,则差40个。幼儿园有多少个小朋友?一共有多少个积木?

2、某校安排宿舍,如果每间6人,则16人没有床位;如果每间8人,则多出10个床位。问宿舍多少间?学生多少人? 例2:学校将一批铅笔奖给三好学生。如果每人奖9支,则缺45支;如果每人奖7支,则缺7支。三好学生有多少人?铅笔有多少支? 练习二 1、将月季花插入一些花瓶中。如果每瓶插8朵,则缺少15朵;如果每瓶改为插6朵,则缺少1朵。求花瓶的只数和月季花的朵数。 2、王老师给美术兴趣小组的同学分发图画纸。如果每人发5张,则少32张;如果每人发3张,则少2张。美术兴趣小组有多少名同学?王老师一共有多少张图画纸?

例3:有一些少先队员到山上去种一批树。如果每人种16棵,还有24棵没种;如果每人种19棵,还有6棵没有种。问有多少名少先队员?有多少棵树? 练习三 1、小虎在敌人窗外听里边在分子弹:一人说每人背45发还多260发;另一人说每人背50发还多200发。有多少敌人?多少发子弹? 2、杨老师将一叠练习本分给第一小组的同学。如果每人分7本,还多7本;如果每人分8本则正好分完。请算一算,第一小组有几个学生?这叠练习本一共有多少本?

六年级奥数讲义第32讲逻辑推理(二)

第三十二周逻辑推理(二) 专题简析: 解数学题,从已知条件到未知的结果需要推理,也需要计算,通常是计算与推理交替进行,而且这种推理不仅是单纯的逻辑推理,而是综合运用了数学知识和专门的生活常识相结合来运用。这种综合推理的问题形式多样、妙趣横生,也是小学数学竞赛中比较流行的题型。 解答综合推理问题,要恰当地选择一个或几个条件作为突破口。统称从已知条件出发可以推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结论,而又一时难以肯定或否定其中任何一个时,这就要善于运用排除法、反证法逐一试验。 当感到题中条件不够时,要注意生活常识、数的性质、数量关系和数学规律等方面寻找隐蔽条件。 例题1: 小华和甲、乙、丙、丁四个同学参加象棋比赛。每两人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小华已经比赛了4盘。甲赛了3盘,乙赛了2盘,丁赛了1盘。丙赛了几盘? 这道题可以利用画图的方法进行推理,如图32-1所示,用5个点分别表示小华、甲、乙、丙、丁。如果两人之间已经进行了比赛,就在表示两人的点之间连一条线。现在小华赛4盘,所以小华应与其余4个点都连线…… 甲赛了3盘。由于丁只赛了一盘,所以甲与丁之间没有比赛。那么,就连接甲、乙和甲、丙。这时,乙已有了两条线,与题中乙赛2盘相结合,就不再连了。所以,从图32-1中可以看出,丙与小华、甲各赛一盘。即丙赛了两盘。 练习1: 1、A,B,C,D,E五位同学一起比赛象棋,每两人都要比赛一盘。到现在为止,A 已经比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1盘。E赛了几盘? 2、A先生和A太太以及三对夫妻举行了一次家庭晚会。规定每两人最多握手一次,但不和自己的妻子握手。握手完毕后,A先生问了每个人(包括他妻子)握手几次?令他惊讶的是每人答复的数字各不相同。那么,A太太握了几次手? 3、五位同学一起打乒乓球,两人之间最多只能打一盘。打完后,甲说:“我打了四盘”。乙说:“我打了一盘”。丙说:“我打了三盘”。丁说:“我打了四盘”。戊说:“我打了三盘”。 你能肯定其中有人说错了吗?为什么? 例题2: 图32-2是同一个标有1,2,3,4,5,6的小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图中正方体三个朝左的一面的数字之积是多少? 用排除法排除不符合条件的情形,最后剩下的情况就是所要的结果。 由(1)、(2)两个图可以看出,1的对面不可能为4,6,2,3,所以1的对面必为5;由(2)、(3)两个图形可以看出,3的对面不可能为1,2,4,5,所以3的对面必为6。由此可知,4的对面必定为2。上面正方体三个朝左一面的数字依次为2,5,6。所以它们的积为2×5×6=60。 练习2: 1、图32-3是同一个标有1,2,3,4,5,6的小正方体的三种不同的摆法。图中正方体三个朝左的一面的数字之和是多少? 2、将红、黄、蓝、白、黑、绿六种颜色分别涂在正方体各面上(每一面只涂一种颜色)。现有涂色方式完全一样的相同的四块小正方体,把它们拼成长方体(如图32-4所示),每个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05枚举法解题

最新小学四年级奥数练习题第五讲 枚举法解应用题 【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一般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枚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种情况,一一枚举各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称枚举法为举例子。枚举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当然枚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容易遗漏掉一些情况,所以应用枚举法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尤其重要。 【例题精选】 例1.用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字?分别是哪几个数? 分析:根据百位上数字的不同,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三类: 第1类:百位上的数字为1,有123,132; 第2类:百位上的数字为2,有213,231; 第3类:百位上的数字为3,有312,321。 所以可以组成123,132,213,231,312,321,共6个三位数。 课堂练习题: 用0、6、7、8、9这五个数字组成各个数位上数字不相同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例2.小明有面值为5角、8角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不同的邮资(寄信时,所需邮票的钱数) 分析:我们可根据小明寄信时所用邮票枚数的多少,把它们分成四类——一枚、二枚、三枚、四枚。 一枚:5角 二枚:10角,13角 三枚:18角,21角 四枚:26角 课堂练习题: 10元钱买6角邮票和8角邮票共14张,问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例3.用一台天平和重1克、3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再用其他物体当砝码),当砝码只能放在一个盘内时,可称出不同的重量有多少种? 分析:共有三个重量各不相同的砝码,可以取出其中的一个、两个或三个来称不同的重量,一一列举这三种情况。1个:1克,3克,9克 2个:4克,10克,12克 3个:13克 同学们可以思考一下:如果砝码可以放天平的两边,又能称出多少不同的重量? 例4.课外小组组织30人做游戏,按1-30号排队报数。第一次报数后,单号全部站出来;以后每次余下的人中第一个人开始站出来,隔一人站出来一人。到第几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了?最后站出来的人应是第几号? 分析:根据题目的特点,先用排列法把题中的条件、问题排列出来,再用枚举法完成题目的要求。 例5.用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且长和宽部不相等),围成的最大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分析:各种长方形的长和宽之和都是48÷2=24(厘米)。两数的和一定,当两数越接近,它们的乘积越大,当两数相等的时候,乘积最大。

三年级奥数-逻辑推理

1. 掌握逻辑推理的解题思路与基本方法:列表、假设、对比分析法等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掌握解不同题型的突破口. 3. 能够利用所学的数论等知识解复杂的逻辑推理题 逻辑推理作为数学思维中重要的一部分,经常出现在各种数学竞赛中,除此以外,逻辑推理还经常作为专项的内容出现在各类选拔考试,甚至是面向成年人的考试当中。对于学生学习数学来说,逻辑推理既有趣又可以开发智力,学生自主学习研究性比较高。本讲我们主要从各个角度总结逻辑推理的解题方法。 一列表推理法 逻辑推理问题的显著特点是层次多,条件纵横交错.如何从较繁杂的信息中选准突破口,层层剖析,一步步向结论靠近,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此在推理过程中,我们也常常采用列表的方式,把错综复杂的约束条件用符号和图形表示出来,这样可以借助几何直观,把令人眼花缭乱的条件变得一目了然,答案也就容易找到了. 二、假设推理 用假设法解逻辑推理问题,就是根据题目的几种可能情况,逐一假设.如果推出矛盾,那么假设不成立;如果推不出矛盾,而是符合题意,那么假设成立. 解题突破口:找题目所给的矛盾点进行假设 模块一、列表推理法 【例 1】 刘刚、马辉、李强三个男孩各有一个妹妹,六个人进行乒乓球混合双打比赛.事先规定:兄妹 二人不许搭伴.第一盘:刘刚和小丽对李强和小英;第二盘:李强和小红对刘刚和马辉的妹妹.问:三个男孩的妹妹分别是谁? 【解析】 因为兄妹二人不许搭伴,所以题目条件表明:刘刚与小丽、李强与小英、李强与小红都不是兄妹.由 第二盘看出,小红不是马辉的妹妹.将这些关系画在左下表中,由左下表可得右下表. 李强 马辉刘刚小丽 小红 小英 × × ×× 李强 马辉刘刚小丽 小红 小英× √ × ××××√√ 刘刚与小红、马辉与小英、李强与小丽分别是兄妹. 【巩固】 王文、张贝、李丽分别是跳伞、田径、游泳运动员,现在知道:⑴张贝从未上过天;⑵跳伞运动 员已得过两块金牌;⑶李丽还未得过第一名,她与田径运动员同年出生.请根据上述情况判断王文、张贝、李丽各是什么运动员? 【解析】 为了能清楚地找到所给条件之间的关系,我们不妨运用列表法,列出下表,在表中“√”表示是,“×” 知识精讲 教学目标 第十一讲:逻辑推理

奥数 逻辑推理问题

学习好资料 欢迎下载 例、已知某月中,星期二的天数比星期一的天数多,而星期三的天数比星期四的天数多,那么这个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练习:某年二月,星期日的天数最多,那么这个月最后一天是星期几? 练习:一个正方体,六个面分别写上A 、B 、C 、D 、E 、F ,你能根据这个正方体不同的摆法,求出相对的两个面的字母是什么吗? 奥数模块——逻辑推理

练习:已知甲、乙、丙三人中,只有一人会开汽车。甲说:“我会开汽车。”乙说:“我不会开。”丙说:“甲不会开汽车。”如果三人中只有一人讲的是真话,那么谁会开汽车? 例:甲、乙、丙、丁四个人同时参加数学竞赛。最后:甲说:“丙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乙说:“我是第一名,丁是第四名。”丙说:“丁是第一名,我是第三名。”丁没有说话。成绩揭晓时,大家发现甲、乙、丙三个人各说对了一半。你能说出他们的名次吗? 练习:甲、乙、丙、丁四个人进行游泳比赛,赛前名次众说不一。有的说:“甲是第二名,丁是第三名。”有的说:“甲是第一名,丁是第二名。”有的说:“丙是第二名,丁是第四名。”实际上,上面三种说法各说对了一半。甲、乙、丙、丁各是第几名?

例:A、B、C、D与小强五个同学一起参加象棋比赛,每两人都赛一盘,比赛一段时间后统计:A赛了4盘,B赛了3盘,C赛了2盘,D赛了一盘。问小强已经赛了几盘? 练习:上海、辽宁、北京、山东四个足球队进行循环赛,到现在为止,上海队赛了3场,辽宁队赛了2场,山东队赛了1场。问北京队赛了几场?

例:张、王、李三个工人,在甲、乙丙三个工厂里分别当车工、钳工和电工。 ①张不在甲厂,②王不在乙厂,③在甲厂的不是钳工,④在乙厂的是车工,⑤王不是电工。这三个人分别在哪个工厂?干什么工作? 练习:某大学宿舍里A,B,C,D,E,F,G七位同学,其中两位来自哈尔滨,两位来自海南,两位来自天津,一位来自广州,还知道: (1)D,E来自同一地方;(2)B,G,F不是北方人;(3)C没去过哈尔滨。那么,A 来自什么地方?

四年级奥数教程第8讲:用假设法解应用题

第8讲用假设法解应用题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思路是: 兔数 = (实际脚数 - 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 - 每只鸡脚数) 二、讲授新课 例1 笼子里有鸡和兔共30只,总共有70条腿,问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分析如果假设全是鸡,则30只鸡的腿数应为 2×30 = 60(条),比题目中的条件少了 70 - 60 = 10(条),因为每只鸡比兔少2条腿,所以,少了10条腿就说明有 10÷2 = 5(只)兔,也可以假设全是兔,首先推算出鸡的只数。 解法一假设笼中全是鸡,则兔的只数为 (70 - 2×30)÷(4 - 2)= 5(只) 鸡的只数为 30 - 5 = 25(只) 解法二假设笼中全是兔,则30只兔的脚数应为4×30 = 120(条),比题中的条件多了 120 - 70 = 50(条),因为每只兔比鸡多2条腿,所以,多了50条腿就说明有 50÷2 = 25(只)鸡。 鸡(4×30 - 70)÷2 = 25(只) 兔 30 - 25 = 5(只) 答这个笼子里装有25只鸡,5只兔。 例2 四年级2班有学生52人,到公园去划船共租用11条船,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刚好坐满,求租用的大船、小船各是多少只? 分析假设租用的全是大船,因为每条大船坐6人,那么11条船共坐66人,与班级原有人数进行比较,多出了14人,变化的原因是每条小船只做了4人,现在假设做了6人,每条小船多坐了2人,很显然,小船数就是14÷2 = 7(条),最后求出大船数。 解小船数为 (6×11 - 52)÷(6 - 4)= 14÷2 = 7(条) 大船数为 11 - 7 = 4(条)

四年级奥数教程答案

四年级奥数教程答案 【篇一:四年级奥数教程】 >例1 四年级一班第一小组有10名同学,某次数学测验的成绩(分数)如下: 解:选基准数为450,则 - 1 - 累计差=12+30-7-30+23-21+18-11+25+11=50, 答:平均每块麦田的产量为455千克。 求一位数的平方,在乘法口诀的小学奥数基础教程(四年级)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86,78,77,83,91,74,92,第2讲 速算与巧算(二) 69,84,75。 第3讲高斯求和求这10名同学的总分。第4讲 4,8,9整除的 数的特征分析与解:通常的做法是将这10个数第5讲弃九法直接 相加,但这些数杂乱无章,直接第6讲数的整除性(二)相加既繁 且易错。观察这些数不难发第7讲找规律(一)第8讲找规律(二)第9讲数字谜(一)第10讲数字谜(二)第11讲归一问题与归 总问题第12讲年龄问题 第13讲鸡兔同笼问题与假设法第14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一) 第15讲盈亏问题与比较法(二)第16讲数阵图(一)第17讲 数阵图(二)第18讲数阵图(三)第19将乘法原理第20讲加 法原理(一)第21讲加法原理(二)第22讲还原问题(一)第23讲还原问题(二)第24讲页码问题第25讲智取火柴第26讲 逻辑问题(一)第27讲逻辑问题(二)第28讲最不利原则第29讲抽屉原理(一)第30讲抽屉原理(二) 第1讲速算与巧算(一) 计算是数学的基础,小学生要学好数学,必须具有过硬的计算本领。准确、快速的计算能力既是一种技巧,也是一种思维训练,既能提 高计算效率、节省计算时间,更可以锻炼记忆力,提高分析、判断 能力,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我们在三年级已经讲过一些四则运算的速算与巧算的方法,本讲和 下一讲主要介绍加法的基准数法和乘法的补同与同补速算法。 现,这些数虽然大小不等,但相差不大。我们可以选择一个适当的 数作“基准”,比如以“ 80”作基准,这10个数与80的差如下:

23五年级奥数题:逻辑推理

最新小学五年级奥数练习题逻辑推理 一、填空题 1. 从前一个国家里住着两种居民,一个叫宝宝族,他们永远说真 话;另一个叫毛毛族,他们永远说假话.一个外地人来到这个国家,碰见三 位居民,他问第一个人:“请问,你是哪个民族的人?” “匹兹乌图”.那个人回答. 外地人听不懂,就问其他两个人:“他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二个人回答:“他说他是宝宝族的.” 第三个人回答:“他说他是毛毛族的.” 那么,第一个人是族,第二个人是族,第三个人是 族. 2. 有四个人各说了一句话. 第一个人说:“我是说实话的人.” 第二个人说:“我们四个人都是说谎话的人.” 第三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只有一个人是说谎话的人.” 第四个人说:“我们四个人只有两个人是说谎话的人.” 请你确定第一个人说话,第二个人说话,第三个人说___ 话,第四个人说话. 3. 某地质学院的三名学生对一种矿石进行分析. 甲判断:不是铁,不是铜. 乙判断:不是铁,而是锡. 丙判断:不是锡,而是铁. 经化验证明,有一个人判断完全正确,有一人只说对了一半,而另一 人则完全说误了. 那么,三人中是对的, 是错的, 只对了一半. 4. 甲、乙、丙、丁四人参加一次数学竞赛.赛后,他们四个人预测 名次的谈话如下:甲:“丙第一名,我第三名.”乙:“我第一名,丁第四 名.”丙:“丁第二名,我第三名.”丁没说话. 最后公布结果时,发现他们预测都只对了一半.请你说出这次竞赛 的甲、乙、丙、丁四人的名次. 甲是第名,乙是第名,丙是第名,丁是第名. 5. 王春、陈则、殷华当中有一人做了件坏事,李老师在了解情况 中,他们三人分别说了下面几句话: 陈:“我没做这件事.殷华也没做这件事.” 王:“我没做这件事.陈刚也没做这件事.” 殷:“我没做这件事.也不知道谁做了这件事.” 当老师追问时,得知他们都讲了一句真话,一句假话,则做坏事的人 是 . 6. 三个班的代表队进行N(N 2)次篮班比赛,每次第一名得a分, 第二名得b分,第三名得c分(a、b、c为整数,且a>b>c>0).现已知这N 次比赛中一班共得20分,二班共得10分,三班共得9分,且最后一次 二班得了a分,那么第一次得了b分的是班.

四年级奥数教程及训练枚举法解题

四年级奥数第五讲 枚举法解应用题 【知识要点和基本方法】 一般地,根据问题要求,一一枚举问题的解答,或者为了解决问题的方便,把问题分为不重复、不遗漏的有限种情况,一一枚举各种情况,并加以解决,最终达到解决整个问题的目的,这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枚举法,我们也可以通俗地称枚举法为举例子。枚举法是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当然枚举法也存在一些问题,那就是容易遗漏掉一些情况,所以应用枚举法的时候选择什么样的标准尤其重要。 【例题精选】 例1.用数字1,2,3可以组成多少个不同的数字?分别是哪几个数? 练习题: 用0、6、7、8、9这五个数字组成各个数位上数字不相同的两位数共有多少个? 例2.小明有面值为5角、8角的邮票各两枚。他用这些邮票能付多少种不同的邮资(寄信时,所需邮票的钱数) 课堂练习题: 10元钱买6角邮票和8角邮票共14张,问两种邮票各多少张? 例3.用一台天平和重3克、 6克、9克的砝码各一个(不再用其他物体当砝码),当砝码只能放在一个盘内时,可称出不同的重量有多少种?

例4.课外小组组织120人做游戏,按1-120号排队报数。第一次报数后,单号全部站出来;以后每次余下的人中第一个人开始站出来,隔一人站出来一人。到第几次这些人全部站出来了?最后站出来的人应是第几号? 例5.用长48厘米的铁丝围成各种长方形(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且长和宽部不相等),围成的最大一个长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例6.商店出售饼干,现存10箱5千克重的,4箱2千克重的,8箱1千克重的。一顾客要买12千克饼干,为了便于携带要求不开箱。营业员有多少种发货方法?

【课后练习题】 1.从甲地到乙地有2条路可走,由乙地到丙地有3条路可走,那么由甲地经乙地到丙地共有几条路可走? 2.有4个小足球队参加“希望杯”足球比赛,每两个队都必须比赛一场,共比赛多少场?如果进行淘汰赛,最后决出冠军共需多少场比赛? 3.甲、乙、丙、丁站成一排照相,但甲必须站在两头,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排法? 4.从3、6、7、8四张数字卡片中,任取3张,排成三位数,能排成多少个不同的三位数?最大的三位数是多少?最小的三位数是多少? 5.从两张5元币、五张2元币、十张1元币中,拿出10元钱买钢笔,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拿法? 6.用1、0、3、5这四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四位数? 7.有7张卡片上写着数字2、3、4、5、6、7、8,从中抽出两张,组成的所有的两位数是奇数的个数是多少? 8.两人见面要握一次手,照这样规定,6人见面共握多少次手? 9.有红、黄、蓝色的小旗各1面,从中选出1面、2面或3面升上旗杆,作出各种不同的信号,一共可以作几种不同的信号? 10.已知三位数的各位数字之和等于8,那么这样的三位数共有多少个? 11.有四张8角邮票与三张1元邮票,用这些邮票中的一张或若干张能得出多少种不同的邮资? 12.已知三个自然数的积等于12,这三个自然数分别是多少? 13.现有1克、2克、3克重的天平砝码,要用10个砝码称出重20克的物体。 (1)在取出的砝码中,1克重的有3个,那么3克重的砝码应有多少个? (2)如果任一种砝码至少取一个,那么除情况(1)外,取出的砝码还有哪几种情况? 14.某食堂的菜单如下: 汤类:A. 鸡蛋汤;B. 三鲜汤。菜类:C. 炒肉丝;D. 红烧猪肉;E. 炒青菜。饮料类:(1)高橙;(2)健力宝;(3)葡萄酒。 每顿饭若只能各类选一种,试问: (1)可以有多少种不同的选购方法?(2)请写出这些选购菜单。 15.5个茶杯的价钱分别是8角、6角、5角、4角和3角,3个茶盘的价格分别是9角、7角和2角,如果一个茶杯配一个茶盘,一共可以配成多少种不同价格的茶具?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