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规范干部交流问题的研究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1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规范干部交流问题的研究

干部交流是指根据工作需要和干部个人愿望,通过调任、转任、轮换、挂职锻炼等形式变换干部工作岗位,从而产生、变更或消灭干部职务关系或工作关系的一种管理活动与过程。近年来,各地按照中央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要求,积极探索推进干部交流的制度措施,干部交流工作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阶段性成果。但与构建领导科学发展的坚强领导集体新的目标要求相比,目前的干部交流制度设计和配套措施还显得不够健全完善,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队伍生机与活力的有效迸发。如何理性地把握和分析这些问题及其根源,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加以改进和完善,使干部交流走上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是当前推进干部工作科学发展的一项十分紧迫的现实任务。

一、干部交流的意义和作用

有计划地组织干部交流,是我党干部选拔任用的光荣传统,是培养锻炼干部,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措施之一。早在1962年,邓小平同志就强调指出:"干部交流是干部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2006年8月,中央专门印发了《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近年来,各地各单位高度重视干部交流工作,干部交流已成为锻炼干部、优化结构、反腐倡廉的一项重要举措,成为干部队伍建设中的一出"重头戏"。从实践上看,加强干部交流工作,具有多方面的重大意义。

1、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执行。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实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全局观念,克服狭隘的地方主义、地区封锁主义和官僚主义,排除各种人情干扰,保证党和国家的政令畅通;有利于克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对中央的方针政策阳奉阴违,对自己有利的执行,没有利的拒不执行或不完全执行的不良现象;有利于打破干部管理上的"单位所有"、"部门所有"的体制,促进干部资源在各单位之间的合理配置,增强领导班子的执政力和执行力,发挥班子的整体效益和战斗力,保证党的线路、方针、政策得到全面的贯彻执行。

2、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历练本领,提高素质。一个干部的成长,需要多方锻炼。特别是领导干部,主管多项工作,担负重要责任,应当具有全面的素质。干部交流是多岗位培养锻炼干部、造就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一个干部长期在一个单位、一个岗位工作,有情况熟悉、办事顺手的一面,但也有实践范围窄、接触问题少,经验积累、能力锻炼欠缺等问题,容易墨守陈规,产生惰性和官僚主义。实行干部交流制度,让干部在更广阔的范围、在不同的环境和岗位上经受锻炼,就可以较快地弥补由于阅历单纯、缺乏不同环境和多种岗位锻炼带

来的视野不宽、经验不足、组织领导能力不强的缺陷,使之尽快地积累经验,增长才干。多岗位的培养锻炼,还有利于激发干部的内在动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自身潜力,从更高层面上提高综合素质。

3、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干部改进作风,预防腐败。中国的封建社会存在了几千年,一些封建思想的余毒至今仍根深蒂固。领导干部在一个地方呆长了,就难以摆脱长期积累下来的人情网、关系网、裙带风的干扰和影响,束缚手脚。同时,还可能对一些问题和现象熟视无睹,习以为常,不关心群众疾苦,不注意密切联系群众。实行干部交流,可以克服经验主义和工作惰性,促使干部振奋精神,转变作风,开拓创新。可以消除客观环境对用权行为的负面影响,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使他们摆脱人情、关系的干扰,为他们放开手脚、大胆工作提供良好的环境。可以促使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克服官僚主义,营造良好风气。一些被交流的干部感同身受地说:"人地两疏,和大家无亲无故;从未共事过,与大家无恨无怨,只身一人,无牵无挂,所以工作一定会无恃无畏。"

4、加强干部交流,有利于完善和优化领导班子结构。集体领导是我们党和政府的一项基本的组织原则。领导班子的状况如何,决定了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事业是否兴旺发达。干部交流,是优化干部队伍配置,增加班子整体效能,保证人适其事、事得其人、人岗相适的重要手段。根据领导班子成员的年龄结构、气质和知识结构及工作能力,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挑选交流干部,一方面,可以弥补领导班子专业、年龄、能力和气质结构存在的不足,从各方面完善领导班子的结构,提升整体功能,增强战斗力;另一方面,领导干部交流能够带来新思路、新方法,给领导班子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防止思想僵化,从总体上提高班子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二、干部交流面临的困境与原因

近年来,各地把干部交流工作作为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重要内容,紧紧围绕激发干部队伍活力、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目标,加大干部交流力度。2006年中央下发《党政领导干部交流工作规定》以来,我省也不断加强干部交流力度,先后将78名市州和企事业单位的地厅级干部,交流到省直厅局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将33名省直部门的地厅级干部选派到市州担任领导职务,对18名市州党政班子成员进行跨地区交流,对128名省直部门领导班子成员进行跨部门交流。2008年,新提拔地厅级领导干部交流任职94名,交流面达到45%;对88名任职时间较长的地厅级干部进行了平职交流。在市县集中换届中,重点对党政正职、

重要单位、关键岗位及在同一地区和单位任职时间较长的领导干部进行交流,市州党政班子异地交流干部114人,平均交流面48%以上,县市区党政班子异地交流干部311人,交流面达到27%。全省市县纪委书记、组织部长和公、检、法主要负责同志,基本上都实行了异地交流任职。各市县和省直部门也把从事人、财、物管理,证、照、牌核发,项目、经费、配额审批的职位作为重点,有计划地进行了轮岗交流。通过这样的交流,有效发挥了培养锻炼干部、整合优化班子结构、防止减少腐败现象等方面的积极功效。但是,我们也要看到,由于思想认识、地域差异、政策短板、体制障碍等方面的限制,客观上给干部交流工作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困惑和难以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干部交流工作的有效开展。

1、思想认识还不够到位。主要表现在"三个障碍"上:一是领导的认识障碍。有的思想不重视,抱"无所谓"的态度,认为干部交流不交流无关大局;有的本位主义和排外思想严重,不愿意交流优秀、年轻、有潜力、用得顺手的干部,怕影响本单位、本部门的工作;有的心胸狭窄,把政绩平平、难以胜任或"看不顺眼"的干部推荐出来交流,想"甩包袱";有的怕工作难度大,怕得罪人,拉不下"面子";也有的怕交流进来的干部占了位置,影响本单位、本部门干部的提拔使用。这些做法违背了干部交流的初衷,也给干部交流工作涂上了一层消极的色调。尤其是个别"歪嘴领导"念歪经,把"干部交流"作为"运作官",具体表现为"四重四不重"问题,即:重上不重下,重官不重事,重局部不重全局,重职务不重职责。二是被交流干部的思想障碍。有的认为经济发展、区域位置不同的地方以及效益条件不同的部门单位,其工作环境、收入水平不尽相同,干部交流,特别是好到差、近到远、城到乡的"逆向交流",影响了自己的切身利益;有的担心自己交流后,面对的是一个全新的岗位环境,人际关系不熟悉,工作毫无基础,许多东西需要重新开始,对自己能不能适应和胜任信心不足;有的干部,特别是那些对政策缺乏足够的了解,对组织缺乏足够的信任,认为自己交流后,今后的发展世事难料,个人的前途未卜,等等。干部对待交流的这些思想阻力,使他们对干部交流工作热情不高,参与不够,从而也直接影响了干部交流工作的顺利进行。三是社会偏见的障碍。从社会公众角度来看,有的人误认为干部是犯了错误、能力水平低,或在原单位"混"不下去了才被交流的,特别是一些从机关到基层、从"热点"岗位到"冷门"岗位、从比较"安逸"的部门到矛盾复杂、困难重重部门接受锻炼的干部,往往被怀疑是被组织"发配"的,从而影响了干部交流的积极性。这种社会偏见客观上增加了干部交流工作的阻力。

2、交流跨度还不够宽泛。突出体现在"五难"上:一是不同身份性质的干部交流难。干部身份界限和单位性质一直是制约干部交流的一大壁垒,特别是《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