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对策建议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及对策建议

近年来,随着第三产业的迅速发展,农村大量劳动力向外输转,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缺少父母亲情关爱和教育,致使部分儿童的心理和行为出现一定的缺陷,必然会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值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由父辈、祖辈照看,或者寄宿亲戚家中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乏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二是教育上存在着“误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无法亲身照顾孩子有一种内疚感,大多采取物质补偿,偶尔打电话过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缺乏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导致一部分孩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甚至和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到一起,迷恋“网吧”、热衷“早恋”,试图从这些行为中寻找精神依托。三是环境上存在着“雷区”。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在衔接上存在“断档”,对一些环境适应力差、自制力不强的孩子来说,经受不住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诱惑,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儿童不成熟的心智,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使一些留守儿童上当受骗。

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校家双重监管模式。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双方各自管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二是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建议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力度,出台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受教育的优惠政策,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门槛”,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享受与城镇儿童同等待遇,唤起这些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适应环境的信心。三是创新管理,关注留守儿童心智健康。以家庭为主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管理机制。家庭要全力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呵护,家长要随时与学校保持沟通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教育;学校要注重从正面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和行为矫正活动,激发学习潜力,激活健康心智,增强他们生活自信心和心理承受能力;社会则要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与其他孩子一同健康成长。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版

For the things that have been done in a certain period, the general inspection of the system is also a specific general analysis to find out the shortcomings and deficiencies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 研报告正式版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正式 版 下载提示:此报告资料适用于某一时期已经做过的事情,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总检查、总评价,同时也是一次具体的总分析、总研究,找出成绩、缺点和不足,并找出可提升点和教训记录成文,为以后遇到同类事项提供借鉴的经验。文档可以直接使用,也可根据实际需要修订后使用。 一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xx区xx镇xx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从此踏上村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我来自xx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为家乡农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

守儿童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一身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xx镇xx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

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关爱,为留守儿童撑起一片晴空 ——关于留守儿童的典型案例分析 清水县原泉小学王少华 2014年6月 一、基本情况: 马文强,一个腼腆的小男孩:课堂上从不会主动举手发言,老师提问时总是低头回答,声音小得几乎像蚊子声;课间活动时也总是默默地趴在座位上,不愿意跟同学们打交道。刚接手二(2)班的数学学科教学时,夏伟杰给我留下的就是这样的印象。渐渐地,经过仔细观察,我发现他的许多“不如人意”之处:课堂上精神恍惚,注意力很难集中,作业不能按时完成,而且马虎得很,学习成绩也很差,稍微批评几句,他就泪水涟涟……一天课间,我拿着他的满是错误的家庭作业本轻轻坐到他的身边,他像受惊的小鹿般的向旁边闪了一下,眼睛里流露出一丝莫名的担忧。我把他轻轻地搂在怀里,指着外面玩耍的小朋友:“看,他们玩得多开心!你为什么不去和他们一起玩儿呢?”听我这样一说,他没有言语,但是我分明感觉到他的身体放松了很多,并且向我身边紧挨了一些。这时,我打开他的作业本:“这么多的错误,在家时为什么不让爸爸检查一下?”“他不在家。”细弱的一声。“妈妈呢?”“她也不在家。”同样的声音,但是分明能感觉到孩子的脆弱。此时,我的心猛地一缩:难道孩子的爸妈都在外地?于是,我小心翼翼地问:“他们都去哪儿了?平时谁带你?”从孩子的断断续续的回答中,我了解到他的爸妈常年在外打工,平时跟着不识字的奶奶生活。哦,原来是个留守儿童!我羞愧于自己的粗心,但更庆幸自己的及早发现。同时,我想到了曾经教过的更多的不同时期、不同年级的孩子:一度沉迷于网吧的吴星星,爱撒谎的王婷,经常逃学的许森,懒于做作业的崔浩伟,极为自卑的吴珊珊……他们虽然性格特征千差万别,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称——“留守儿童”。 二、案例分析: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 我们应本着理性分析、着力解决的原则,来认识和化解留守儿童问题,将留守儿童问题扩大化无助于问题的解决。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农村留守儿童调查报告1 在我国农村人口大量向城市迁移过程中,由于现实问题的种种限制从而产生了这个时代特殊的留守儿童现象。中国的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社会上不断有留守儿童出走、自杀等负面新闻出现。其中,父母的缺位所导致的留守儿童人际交往不良愈来愈严重。这需要我们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来应对这一日趋严重的社会问题。为了解留守儿童的生存现状,本文选取了留守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对留守儿童人际交往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在浙江遂昌的农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通过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在生活、学习、心理等方面存在着比较突出的问题,特别是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及政府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协同合作妥善解决。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人际关系原因建议 一、前言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留在农村,而且需要其他亲人和委托人照顾的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儿童。由于留守儿童年龄小,自理能力差,缺少父母的关爱,从而引发了生活、教育、情感、心理等一系列问题,影响农村人口素质的提高。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青壮年进城务工,由于经济条件、生活环境、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原因,绝大多数外出务工人员的子女不能随父母进入城市生活,致使留守儿童的数量逐年剧增。据全国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显示,全国留守儿童数量已经达到2290.45万人,其中,农村留守儿童所占比例高达86.5%。农村留守儿童已经成为我国儿童群体特别是留守儿童群体中不可忽视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政府和社会对留守儿童的教育公平和社会福利等方面关注的力度不断加大,他们的生活条件与学习环境得到了较大改善。但由于留守儿童正处在心理发育的重要阶段,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已引起专家们的关注。只有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有较全面的了解,才能为他们的教育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麦档网文库 https://www.doczj.com/doc/991663783.html, 基层反映:留守儿童生活存在问题及建议 我县作为一个农业人口大县,由于农村大量力劳动力向外输转,导致留守儿童逐渐增多。留守儿童长期和父母不在一起生活,缺少父母亲情关爱,从而使部分儿童心理存在一定的缺陷,必然会引发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应值得社会方方面面的关注。 留守儿童生活境遇主要表现:一是监护上存在着“盲区”。一般情况下,父母外出的家庭,孩子多交由祖辈照看,他们只能满足孩子物质生活上的需求,注重安全管理,缺少精神道德上的教育引导和沟通,甚至娇生惯养,放任自流。 二是教育上存在着“误区”。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对无法亲身照顾孩子有一种负疚感,大多采取物质补偿方式,偶尔电话过问一下孩子学习情况,缺乏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导致一部分孩子好逸恶劳、不思进取,甚至和社会上有不良习气的人混到一起,迷恋“网吧”、热衷“早恋”,试图从这些行为中寻找精神依托。 三是环境上存在着“雷区”。由于学校和家庭之间对留守儿童的教育衔接上存在着“真空”地带,对一些环境适应力差、自制力弱的孩子来说,经受不住社会大环境中不良因素的诱惑,使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利用儿童不成熟的心智,采取威逼利诱的手段,使一些留守儿童上当受骗。 解决留守儿童境遇的建议: 一是健全制度,完善校家双重监管模式。建议各级政府部门积极探索管理新途径和新方法,以制度形式,明确学校、家庭双方各自管理责任,注重加强校、家双向沟通联系,并实行严格的责任追究,切实履行好留守儿童的监管责任。 二是加大投入,改善留守儿童生活环境。建议各级政府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加大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投入力度,出台有利于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地受教育的优惠政策,禁止一切影响和限制外出务工人员子女就近入学的“门槛”,免除一切不合理收费,使务工人员子女在教育上享受与城市儿童同等待遇,唤起这些儿童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适应环境的信心。 三是创新管理,关注留守儿童心智健康。以家庭为主体,建立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管理机制。家庭要全力承担教育孩子的重任,给予必要的家庭关爱和亲情呵护,家长要随时与学校保持沟通联系,掌握孩子的学习和成长情况,并及时给予必要的引导教育;学校要注重从正面教育引导,有针对性地开展有利于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教育活动,激发其学习潜力,激活其健康心智,增强他们生活自信心和心理承受力;社会则要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氛围,形成人人关爱留守儿童,保证他们与其他孩子一同健康成长。 更多好文档就上:麦档网https://www.doczj.com/doc/991663783.html, 1页--下载文档就上https://www.doczj.com/doc/991663783.html,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教育现状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 和教育现状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生活和教育现状 项 目 策 划 书 主办单位:兰州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团委 兰州大学社团联合会 承办单位:兰州大学乡村与实践调研协会 2011年9月22日 目录 一、活动背景…………………………………………第3,4页 二、活动时间 (5) 三、活动地点…………………………………………第5,6页 四、活动目的 (6) 五、活动概要 (6) 六、预期效果…………………………………………第6,7页 七、活动可行性分析 (7) 八、活动宣传方案……………………………………第7,8页

九、活动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8) 十、经费预算…………………………………………第9,10页 十一、负责人联系方式及活动人员名单 (11) 一、活动背景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而作为西部劳务输出大省,2009年甘肃省劳务输转人数超过500万人次,随着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甘肃省农村留守儿童不断增加,这些留守儿童在教育、心理、健康、人身安全等方面存在突出问题。据统计,甘肃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中南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课程社会实践作业 题目: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学院:经济学院 专业:金融工程 学生姓名:陈田 学号: 任课教师:苏咏喜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报告 摘要: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农村大批劳动力外出务 工,在给农民创造增收致富机会的同时,在广大农村也随之产生了一个特殊的未成 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儿童问题如今已经成为了一个社会性问题。我们中南民族大学经济学院2013年学生干部暑期三下乡活动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在荆州市监利县棋盘村进行了实地的调查和走访。在当地村委会的帮助下,我们的队员深入当地小学和村民家中,与他们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对他们的家庭教育问题有了较为清楚的了解,本文通过分析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需求,为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的解决提出合理建议,以期为我们国家未来的发展和建设尽棉薄之力。 正文:“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其中80%左右是农民工)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具体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据国家统计局估计,目前全国15岁以下的留守儿童人数约有1000万人左右,而且种种迹象表明,这个数字也大有逐年增加之势。(《经济参考报》,1月8日)另外网上多个材料中的数据估计万之多。如果以农民工的规模概算,恐怕这两个数字均属于较保守的数字。留守儿童的生存与教育状况,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这一社会问题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学者、舆论界与社会的高度关注。如何解决或缓解这一问题,首先应该了解产生留守儿童问题的根源。留守儿童是农民工的未成年子女。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的一部分,或者说,留守儿童问题是农民工问题派生出来的一个问题。留守儿童问题的产生,是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个环节存在缺陷所导致的。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调查报告 吴学能,学号: 调查对象:留守儿童 调查地点:黎平县胜利村十组 调查时间:2013.7.21 至8.1 调查背景 我国先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存在的城乡经济发展不平衡,今年人民网报道显示,中国城乡居民之间收入差距十分悬殊,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介绍,2012 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565元,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917元,比例约为3比1。由于受到经济条件不同的影响,导致很多农民外出打工,以提高自己的经济收入,改善自己的生存、生活条件。以追求经济为目的农民工,经济水平和消费能力根本不可能承担的其大城市里孩子读书的诸多现实问题,如高昂的住房、教育、生活等费用问题,再加上农民工一般文化素质不高,从而导致工作不稳定,经常处于流转状态,不说他们无法照顾孩子,就是孩子们需要的最起码的稳定都是冋题。因此,在这种无可奈何的情况下,本身就是为 了谋求更好的经济

条件,而来到城市谋生的他们,不可能再用高昂的经济代价,将孩子带在城市上学, 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农村,由长辈或其他人照看,最终形成了父母双方或一方与孩子两地分隔的局面,孩子单独留在农村生活、接受教育,留守儿童由此产生。 问题分析 通过进行走访调查,得出问题并进行分析。留守儿童长期与父母分离,当他们出现心理困惑、遭遇学习困境、面临生活困难时,几乎得到远在几百里甚至几千里之外父母的帮助。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困难,这些都非常值得关注。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大规模人口流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将转移到城市就业,留守儿童的群体规模也会随之继续扩大。如今的城市建设离不开辛勤工作的农民工,在工地,一个个农民工的背后,几乎都有一个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他们为了增加收入不 得不离开家乡外出谋生,对孩子的 “舍弃”更多的是无奈地选择。长期 的亲情缺失,代管不力, 系列留守综 合征:厌学、性格孤僻、合作意识差等 问题。在大多数的农村留守儿童中, 绝大部分是由爷爷奶奶等亲人照看, 由于年龄较大,又大部分属于二十世 纪五六十年代遗留下来的文盲,平时 只能勉强照顾孩子的起居,通过了解, 留守儿童厌学、弃学现象普遍,近一 “留守孩”出现一

对农村留守妇女与留守儿童生存现状的调研报告

透视“留守” --XXX市农村留守妇女、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我市位于川东地区,是四川省农业大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市也逐渐成为劳务输出大市。全市总人口657.5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32万人。截止2009年底,全市共有农村劳动力280.4万人,共输转农村富余劳动力178万人,占全省劳务输出总人数的8.5%,占农村劳动力的63.5%,其中:省内转移40万人,省外输出138万人,转移男劳动力98万人,女劳动力88万人。在农村劳动力大量输转过程中,农村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凸显。留守妇女是指丈夫在外务工,留守家中,肩负起家庭全部的生活、生产劳动和抚养子女、赡养老人等责任的农村已婚妇女。留守儿童则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的18岁以下农村儿童,他们往往生活在由父母一方抚养的“单亲家庭”里,或由祖父母、亲戚朋友代为抚养,有的孩子甚至独自留在家中。2010年4-7月,市妇联在全市县、乡、村妇联组织的协作下,深入到7个县(市、区),对农村留守妇女及留守

儿童的生存现状进行了调研,调查采取统计调查、乡村干部教师座谈、调查对象访谈和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 一、现状 根据我市基层妇联组织摸底调查数据显示,我市有45岁以下的留守妇女约41万人,占同年龄段农村已婚妇女总数的33.7%,其中,30岁以下的留守妇女12.2万人,占留守妇女总数的29.7%。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高中及以上文化仅占19.8%。丈夫省外务工的29.4万人,占71.7%。我市有18周岁以下儿童约134.5万人,其中,留守儿童有44.6万人,占儿童总数的33.2%,双亲外出的儿童22.7万人,占留守儿童总数的50.9%。在双亲外出的留守儿童中,随祖辈生活的13.9万人,寄宿学校的5万余人,托亲友照顾的3.4万人,其余为自己独立生活、无人监护的。留守儿童主要分布在交通相对闭塞、农村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万源、开江、宣汉、渠县四个县留守儿童占18岁以下青少年总数比例均在30%以上,万源市高达37%,而经济较为发达、城郊结合区域分布较广的达县、通川和大竹三个县(区)的比例则相对较低,通川区留守儿童所占比例不到10%。 (一)留守妇女的基本特点 务工收入仍是留守妇女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有65.6%的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以务工收入为主,有20.7%的留守妇女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 走访调查活动报告 一、调查背景 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需要留守在家乡,并需要其他亲人照顾的年龄在十六岁以下的孩子。留守儿童问题就是农民工问题的伴生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城市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人口进城务工的现象越来越明显。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2000多万留守儿童,其中14 岁以下占86.5%,江西约有一万,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所谓心理健康是指在知,情,意,行方面的健康状态,主要包括发育正常的智力,稳定而快乐的情绪,高尚的情感,坚强的意志,良好的性格及和谐的人际关系等。心理健康是衡量一个人是否真正健康的重要内容。留守儿童这一新的群体的出现带来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即农民工子女的心理健康问题。孤僻、失落、自卑、冷漠、多疑、脆弱、焦虑、极端、狭隘、冲动。这些字眼被用到他们身上。他们在生存发展中面临着教育、生活、心理等诸多突出问题。因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应当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二、调查地点及调查对象 本次的调查地点为江西省南昌市扬子洲镇。镇雄经济比较落后,以农村人口为主,村民大多以种地为生,大多数青壮年外出打工,孩子与老人留在家中。又由于村民观念落后、信息闭塞、条件艰苦等原因,当地的教育水平也较落后。大多数学生完成初中学业就和家长一起外出打工,导致升学率较低。学生学习缺乏动力和积极性,很多家长对教育不够重视,教育体制改革进行地不大乐观。我们此行调查的对象,年龄在7~18岁,这些孩子正处于儿童期或青春期发育阶段,正是情感、品德、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留守儿童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使他们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得不到满足,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他们往往具有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如孤独、自闭、意志薄弱、人格扭曲等,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他们自身的发展,并且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构成重大影响。 三、调查问卷内容 问卷共涉及六个方面的内容(后面数字为题号): 人际关系1,6,14,23,30(5) 心态2,4,7,19,22,28,29(7) 自我意识15,18,25,37,38(5) 控制力3,5,24,26,27,31,32(7) 身体状况16,17,20,21,34,35,36(7) 家庭关系8,9,10,11,12,13,33(7) 问卷共发放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87份。 (注:调查问卷附于后) 四、研究方法与调查样本选择 (一)研究方法

二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我们在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 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由他们照管孩子的一切,当然其中还存在家中无人看管的现象。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 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这些人群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得种一大家人的田地、喂养猪牛等,他们天天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了。他们仅仅对孩子煮煮饭、洗洗衣而已,特别到了农忙季节,连吃饭都顾不上,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许多孩子还承担起家里全部家务事,有时,连几岁地孩子也得下地干活儿。至于如何教育孩子,对于“听话”的孩子很满意,不听话的孩子只是说说而已。关心学习更无从谈起。对于孩子心里想的什么?需要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一概不知或是根本没想到要关心。其实,这一现象在留守儿童家庭里普遍存在。他们的父母忙于挣钱,自己和祖父母忙于农活、家务,对自己的教育、成长都无人关心,使自己本应得到温暖、关爱的童年变为“早熟的大人”。 (2)隔代教育,只顾“给”的溺爱型。 很多留守儿童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不在家,由公公婆婆看着。由于代沟所致,爷爷奶奶更心痛孩子,在家里各方面都给予“关爱”,常常是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宁愿自己吃苦受 累,不吃不喝,也要让孩子玩好、吃好,对于生活细节不予指导或误导。出现了问题往往是包庇、怂恿,严重的说说而已。这样,孩子养成了娇气、任性,习惯以自我为中心,缺乏互助互爱体验,怕困难、怕挫折。于是孩子受家里人的宠爱,家庭教育的艰巨性由此加大。宠 坏的孩子越来越不“听话”,经常对人无礼貌,喜欢惹是生非,学习懒散……。 (3)寄居他家,无法管的放纵型。 农村留守儿童中,有一部分孩子是被父母寄养在亲戚家或朋友中的。被寄居的孩子总有一种寄人篱下的感觉,因为他们毕竟不是和自己的亲人一起生活起居。他们中有一些人总 感觉在亲戚家里毕竟没有在自己家里那样自由,束手束脚的,看起来胆小怕事,很本份,但一旦离开了亲戚,就像老鼠离开了猫,他们就无法无天了。也有一些孩子胆子很大,亲戚根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的现状及解决措施》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农村产业的改革,农村中越来越多的剩余劳 动力转移到城市成为了外出务工者,而他们的子女在农村也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由于父母常年在外,造成了留守儿童的亲情和必要教育的缺失,从而使得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沉重的社会问题,急需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不仅关系到留守儿童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关系到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所以,本文就留守儿童问题产生的原因分析得出其解决措施,以促进农村广大儿童的健康成长,进而推动我国农村经济的发展。 关键字:农村 ; 留守儿童; 外出务工者;父母; 教育 前言:随着农村产业的调整,外出务工者的人数不断增长,而这些家庭的孩子 无法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么寄居于亲戚朋友家里,要么与年老的祖辈生活。因此,在社会中又形成了一群新的特殊弱势群体——留守儿童。据2000年五普资料显示,我国农村留守儿童近2000万人。有专家推算和保守估计,近年14岁以下的留守儿童至少在4390万以上。在一些农村劳动力输出大省(如四川、江西等),留守儿童在当地儿童总数中所占比例高达18%到22%之间。由此可见,留守儿童是在国家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产生的一个巨大的社会群体,如今,留守儿童问题已经成为了一个沉重的社会问题。一、留守儿童问题的背景 随着我国改革开发带来的经济高速发展,大部分的农村青年人跟着进城的潮流来到了城市,然而,因为各种原因他们只能让未成年的孩子呆在家里,成了一群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据调查显示,父母双方都外出流动,儿童不能与父母在一起

留守儿童现状分析

关爱留守儿童中的现状分析及具体措施我们学校地处农村,服务人群多是靠种地为生的农民,现在,光靠种地收入,难以养家活口,于是青壮年农民大多离开农村走入城市去打工,有的是父母双方同时外出,有的是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由于经济原因,无法把子女呆在身边,就有的交给爷爷奶奶,有的交给外公外婆,有的托付给亲戚朋友,有的独自在家无人监护,父母外出打工后,与留守儿童聚少离多,沟通少,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些留守儿童全面健康发展就受到.不良影响,隔代教育又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结果导致这些留守儿童内心封闭、情感冷漠、自卑懦弱、行为孤僻、缺乏爱心和交流的主动性、脾气暴躁、冲动易怒等心理健康、性格等方面的偏差,学习受到影响。为此我校对留守儿童现象的现状进行分析,找出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 在我国,留守儿童数量日益增多,而且其现状令人担忧。首先留守儿童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而且其委托监护不足,此外社会方面也监护不力,造成留守儿童各个方面问题突出。 首先,留守儿童缺乏或缺失父母监护已成为必然趋势。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人口的56%,随着我国近几年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在农村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其中的已婚人员由于户籍制度、教育制度、经济水平及工作强度等因素将自己的未成年子女留在原籍地,使其成为留守儿童。

第二,大多数进城务工人员选择委托监护的办法对孩子进行监护。父母外出务工时,一般将孩子委托长辈或亲属、朋友监护。从而形成单亲监护、隔代监护、上代监护及同辈监护三种监护类型。这些人往往对孩子骄纵和溺爱,并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此外,祖父母、外祖父母受自身教育知识水平所限,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是文盲,既使有心辅导留守儿童的学习,事实上也无力辅导。 由上述两点原因导致留守儿童在生活、心理和学习方面出现了不少问题。生活方面,由于委托监护不力,留守儿童的人生安全受到威胁,留守儿童被狗咬伤、烧伤、发生车祸的事件时有发生。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心理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大部分父母和自己的孩子一年只有几天相处的时间,有的甚至几年才能见到一次,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缺乏父母双亲正常关爱的状态,在日常生活中缺少倾诉对象,时常会感受到人间的冷漠,孤独感十分强烈,造成儿童心理出现障碍扭曲,或者由于过度溺爱放纵,重养轻教,导致孩子无故旷课、夜不归宿、接触社会不良分子等。学习方面,由于委托监护的不足,有的有抚养意愿却没能力,有的精力有限,还有的甚至都没有监护意愿。造成留守儿童在学习方面无人辅导帮助,据调查发现,留守子女缺少家庭教育,其成绩却不容乐观。根据我们走访调查,我校116名学生中有留守学生9人,学习成绩较好、品行较端正的只有2人,占留守学生的22%,学习成绩和品行一般的有3人,占33%,成绩较差和有劣迹的4人,占44%。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我国现阶段留守儿童的现状存在着诸多问题。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关于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现状的调查报告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务工,一大批未成年的孩子被留在家里,于是在农村出现了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一留守儿童,且这个群体的人数正在不断扩大。由于正常家庭教育的缺失,留守儿童身心发展尤其是成绩、品德和心理健康成长方面存在的问题正日益凸显,成为一种比较普遍的社会现象。 一、基本情况 1、留守儿童的数量和比例:这些留守儿童全是父母双方均外出 务工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在校学生,年龄阶段分别在6—15岁。几乎全部的留守儿童都希望能和他们的父母一起生活。2、留守儿童学习情况:从留守儿童的学习兴趣,自我认知的学习成绩和作业完成度三方面来看他们的学习基本情况。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对学习抱有一定的兴趣,他们选择继续升学。在对自己学习成绩水平的认知方面,留守儿童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处于优良的占58.6%,处于中等的占30%认为自己的学习成绩较差的占 11.4%。对作业完成情况的调查显示,所有的留守儿童都认为自己能够独立完成家庭作业。3、留守 儿童生活情况:几乎所有的留守儿童都属于隔代监护。在生活满意度的上,大部分的留守儿童生活满意度较高。4、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情况:有很大一部分留守儿童每天都在思念他们的父母,他们认为和 父母在一起是最开心的时候,这表明了孩子当前严重的“亲情饥渴”。在父母外出打工期间,有69%勺留守儿童觉得自己孤单寂寞,有19% 的人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有12%勺人觉得没有变化。在被问及“父母外出打工,对你各方面的不利影响如何”时,有41.8%的留守儿童认为没影响,39%勺人认为

影响很小,仅有19.2%的人认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 二、存在问题 通过和一些与孩子们的交流,我了解到各级政府在关心留守儿童方面作出了许多的努力,每年积极组织的帮扶活动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留守儿童在读书和生活方面遇到的部分难题。很多孩子都表示他们珍惜现在的生活,会努力学习,尽自己最大的力量来回报社会的关心。但是也同时发现,父母外出打工对留守儿童的成长还是产生许多负面的影响。它们主要表现在:1、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呈两极分化:留守儿童中学习成绩优良的和学习成绩中等或较差的呈对半比例分布。在与孩子们的交谈中我们发现到,由于隔代带养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文化程度偏低,加之隔代之间的溺爱,对孩子的学习很少过问,更没有能力辅导孩子的功课,他们对留守儿童大多重养轻教,仅满足于生活需要,至于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则被忽视。一些留守儿童虽然表示他们愿意继续升学,但同时也觉得学习是一种负担,他们没有明确的奋斗目标。对于学习他们大都表现出缺乏热情和进取心,自觉性不强,作业不能按时完成,应付了事,一旦在某个学习环节跟不上,往往破罐子破摔,导致学习成绩较差。这些情况无疑使学校的教育处于了一种事半功倍的尴尬境地,影响了班级、学校的教学质量。2、缺乏完整的家庭教育导致的性格发展问题:义务教育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的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等方面有着自己的理解与认识,与此相关的也带来了一些烦恼和冲突。他们需要有倾诉的渠道,也需要有人告诉他们怎样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家人在这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但由于父母在外,留在家的其他亲属及他们情绪情感的变化,使得留守儿童缺少起码的与父母交流的机会,这种情况长期积累,对于儿童性格发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1543-54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完 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2020年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 调查报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3799-14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告(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中国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状态调查报 告(完整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XX年5月,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组织实施了“全国农村留守儿童状况调查”,调查在河南省、安徽省、湖南省、江西省、重庆市、贵州省等6个劳务输出大省(市)的12个县(市、区)进行,共调查四至九年级农村留守儿童4533人(占61.7%)、非留守儿童2731人(占37.2%)、教师687人、校长42人。 本次调查发现,留守儿童总体上形成了比较积极的价值观,对未来充满希望,向往城市生活,家庭关系良好。有92.1%的留守儿童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91.9%对自己生活在中国感到满意;有82.4%的留守儿童对未来充满希望,77.7%希望以后在城市生活;有90.2%的留守儿童与母亲关系很好,89.4%与父亲关

系很好,大多数留守儿童仍将母亲视为最重要的支持来源。 调查研究中发现了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并对此提出对策建议。现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九个突出问题 (一)留守儿童的意外伤害凸显 在家庭生活中,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差别最突出的是意外伤害。在过去一年中,有49.2%的留守儿童遭遇过意外伤害,比非留守儿童高7.9个百分点,遭遇割伤、烧伤烫伤、被猫狗抓伤咬伤、坠落摔伤和蛇虫咬伤、车祸、溺水、触电、中毒、火灾、自然灾害等各种意外伤害的留守儿童比例都高于非留守儿童,其中前四项分别高5.3、1.6、3.9和3.1个百分点。意外伤害的发生源于留守儿童安全防范意识和知识的缺乏,但更多的是父母及监护人履责不到位。 (二)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兴趣不足 1.留守儿童学习成绩较差 有20.4%的留守儿童自评学习成绩偏下,82.1%的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查论文

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调研分析 【摘要】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留守儿童是儿童中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关爱留守学生,解除外出务工人员的后顾之忧,共同构筑起面向“留守儿童”的一套完备的社会化服务体系,营造一个关爱“留守儿童”的社会环境,对于家庭、学校和政府来说,是义不容辞的责任。为此,我开展此次以“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为主题的调研。 【关键字】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心理情况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在这次暑期社会调查活动中,我选择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这一主题。我希望采用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调查等多种方式,尽可能多的对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进行了解弊端和探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与建议。同时,我希望通过我自己的努力,在留守儿童和社会之间搭起一座桥梁,让他们看到社会温暖的一面,给他们一个倾吐自己心的机会。再有,我也希望这一突出问题能引起全社会的关注,通过此次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一个需要被关注的特殊儿童群体,使人们认识到关注和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生活状况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最后,我希望能够召集更多有爱心的人加入到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队伍中去,而这也是我这次活动最重要的目的。 二、调查时间 时间:2018年5月26号至2018年6月5号。 三、调查围

平邑县保太镇家庙村及邻村儿童 四、调查方式 本次调查由问卷调研和走访调研组成:问卷调研是以纸质问卷的方式,由当地留守儿童完成;走访调研是通过走访的方式,实际考察留守儿童家庭和周边环境完成。发放75份,最终有效问卷68份。 五、调查容 平邑县保太镇家庙村留守儿童的生活的方式和容进行调查。 (一)、问卷版块设计 本次调查问卷共27题,分为两大板块: 1、第一板块:个人情况(1-10题)。包括家庭成员,父母和留守儿童本身的基本情况等等。 2、第二板块:心理情况(11-16题)。包括留守儿童的心理倾诉对象,其他人对留守儿童的关爱,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变化等等。 3、第三板块:学习情况(17-23题)。包括学习成绩,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二)、调研对象 本次调研对象为位于平邑县保太镇家庙村的学生们和周边农村家庭住户。(三)、统计方法 本次调研采取数量关系分析方法和逻辑分析方法。 六、调查状况及分析 (一)个人情况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 1、本次调查中16.46%为独生子女,83.54%为非独生子女。家里孩子众多也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面临的问题 留守儿童问题是当今社会存在的一个普遍和焦点问题,应该得到全社会的共同关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首先,监护不力,九年义务教育难以保证。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现象。留守儿童学习成绩及初中教育的在学率都低于正常家庭儿童,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的研究显示,进入初中阶段以后,留守儿童在校率大幅度下降,14周岁留守儿童的在校率仅为88%。 其次,缺乏抚慰,身心健康令人担忧。据西部某劳务输出大省在一县域内的调查显示:70%的父母年均回家不足3次,有的甚至几年才回家1次;近30%的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通信频率月均不足1次。由于父母长期外出,留守儿童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遇到心理问题得不到正常疏导,极大地影响了其身心健康形成人格扭曲的隐患,导致一部分儿童行为习惯较差,并且极易产生心理失衡、道德失范、行为失控甚至犯罪的倾向。南方沿海某省一项调查显示,19.6%的留守儿童觉得自己不如人,11.4%觉得自己受歧视,9.5%有过被遗弃的感觉。北方某省的一项调查显示,在青少年犯罪中留守儿童所占比例已高达20%。 疏于照顾,人生安全不容忽视。监护责任不落实,监护人缺乏防范意识,儿童防护能力弱,农村留守儿童容易受到意外伤害,甚至成为不法分子侵害的对象。公安部门统计数据显示,被拐卖儿童群体中,第一位是流动儿童,第二位是留守儿童。女孩受到性侵害又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帮助,极易酿成严重后果。 缺少关怀,各种问题接踵而至。一、心理问题。心理问题是农村留守儿童最值得关注的问题。长期的单亲监护或隔代监护,甚至是他人监护、无人监护,使留守儿童无法象其他孩子那样得到父母的关爱,家长也不能随时了解、把握孩子的心理、思想变化。这种亲情的缺失使孩子变得孤僻、抑郁,甚至有一种被遗弃的感觉,严重地影响到了孩子心理的健康发展。这些心理方面的问题,直接影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片叶子只属于一个季节, 年轻的莘莘学子拥有绚丽的青春 年华。今年八月我被分到区镇村担任村主任助理一职, 从此踏上 村 官之路,任重道远。 农村广阔天地大有作为。 我来自农村,大学毕业后再次回归 家乡农村。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挥洒汗水,奉献青春, 农 村发展贡献自己的一己绵薄之力,深感荣焉。 驻村以后,可能与我是师范生的缘故, 我对本村的留守儿童 问题十分关注。工作后积极调研,掌握分析情况,建立留守儿童 档案。同时,积极参与本镇 08届优秀大学生村官贾苑同志创办 的留守儿童服务中心的关爱活动, 现在在中心担任留守儿童的语 文与数学的教辅工作。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国家的未来,所以我觉得关爱留守儿童 是一件十分值得去做的事情。 虽然日复一日,牺牲了自己的业余 时间和假期,但是每次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时天真的笑容, 作我会一直坚持下去的。 镇村留守儿童生存现状调研报告 所谓“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流动到其他地区, 孩子留在户籍所在地并因此不能和父母双方共同生活在一起的 为家乡 的疲倦随即消失,再苦再累也无怨无悔。 我想关爱留守儿童的工

儿童。据统计,村共有 39名留守儿童,约占全村儿童的 由于这些孩子长期与父母分隔两地, 父母很少有机会对孩子的日 常生活问题、学习教育问题和心理健康问题进行沟通, 也不能对 孩子身上存在的错误及时进行指出批评教育纠。 也就是说,在某 种 程度上父母监护职责的缺失会极其容易导致留守儿童们在日 稳定。 通过这次调研活动,使我对我们村留守儿童有了更加深入的 了解,也想通过这次调研能使更多的人了解我村的留守儿童, 时希望有更多 的人来关注留守儿童,给他们更多的关怀和帮助, 使他们在缺少家庭关爱的 时候, 同样能够感觉到社会大家庭的温 暖。 、我村留守儿童的生活及学习状况 (一)、留守儿童在生活、教育上的问题 从调查的儿童中来看,由于临时监护人的年纪一般比较大, 缺少精力和耐心管教孩子加上他们还要忙于地里的农活, 顾孩子们。大部分孩子没有形成良好的生活、 学习习惯,主要表 现在对学校作业的态度和生活起居安排上。占 44.1%的孩子对待 学校作业的态度是草草应付得过且过,有 46.7%的孩子看电视没 12% 常生活行为的失范,甚至引起违法犯罪行为, 影响社会的安全和 无暇照 有节制。另外,在调研中我发现一个令人心忧的现象, 部分留守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乐平浯口小学李安安我在农村学校执教已有四个年头了,特别让我关注就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留守儿童是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特殊产物。伴随着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业化、城镇化不断加快,成千上万的青壮年劳动力由农村涌入城市。外出打工的农民一般都是青壮年劳动力,而他们的子女这个时候正好处于小学或初中阶段,于是就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儿童”。所谓“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离开家乡外出务工(多为进城务工),而其仍留在户籍所在地的农村儿童。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者与上辈亲人,以及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正是因为这样,使这些“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方面都存在很大的问题。如何解决留守儿童学习、心理、性格以及人身安全等方面的问题意义重大。 一、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存在的问题 (1)学习成绩?? 据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居上等和中上等的低于非留守儿 童?5.6%;再对留守儿童在父母外出务工前后的成绩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留守儿童现在的成绩和父母外出务工以前相比,上等和中上等的人数下降 了?11.9%。由此可见,父母的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确实存在明显的影响,很多孩子的成绩在父母外出后都出现了下降。? (2)家庭教育? 由于不能生活在一起,父母平时缺乏与子女沟通和对其必要的教育,既造成了亲情淡漠,又使孩子缺乏安全感、归属感,这样留守儿童就会比普通儿童更易不守规矩,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另一状况就是我们所说的隔代抚养,而隔代抚养最大的问题就是偏于溺爱,以生活照顾为主,知识、精力上基本无法代替父母履行品德培养、学习辅导、督促孩子学习的义务,即使父母有一方在家,特别是母亲,由于既要照顾老人,又要操持整个家庭生活,对于留守儿童的文化和道德教育的力度就被大大削弱。?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解决方法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