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犯罪学】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犯罪社会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基础

犯罪学经历了统计犯罪学、犯罪人类学和犯罪社会学的兴衰,现代犯罪社会学是在统计犯罪学和犯罪社会学基础上的的思辨成果。

统计犯罪学顾名思义以犯罪统计为特点,具有实证主义的倾向。虽然其研究缺乏明确的理论体系,但是他们的统计分析天然地具有犯罪社会学的潜质,对后来犯罪社会学的形成和发展有着重要影响。①

犯罪人类学在此不再赘述。其使犯罪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用实证主义的研究方法开创了犯罪学研究的新阶段,同时还将犯罪研究的对象由犯罪行为转向犯罪人,②对于后来的犯罪社会学的产生和发展都具有深刻意义。

(二)产生和发展

犯罪社会学派诞生于19世纪后期,意大利犯罪学家恩里科·菲利被认为是犯罪社会学的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之一,其著作《犯罪社会学》使“犯罪社会学”的概念流传开来。③有学者将19至20世纪初的犯罪社会学划分为两个学派:法国学派(the French school)和法律—社会学派(legal-sociological school)④。法国学派以拉柯沙尼(https://www.doczj.com/doc/991655755.html,cassagne)为代表,对龙勃罗梭的犯罪人类学理论进行了批判,主要成果在于与犯罪人类学的争论;法律—社会学派以李斯特为代表,对犯罪人类学理论进行了批判地接受,采取了一种兼容并包的态度,对各个学说进行了综合研究。⑤

20世纪是西方犯罪社会学的大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犯罪社会学的研究中心由欧洲转移至了美国⑥,形成了诸多新的犯罪社会学理论。在这一时期,犯罪社会学兼收了其他社会科学的成果,对犯罪的研究也逐渐体系化和细致化。

当代犯罪社会学是对近现代犯罪社会学的批判整合,结合了社会心理学、紧张理论、文化冲突理论等等理论,更加完善。

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①吴鹏森著:《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1页。

②同上,第54页。

③吴宗宪著:《西方犯罪学》,法律出版社,2006年,第159页。

④同上,第160页。

⑤同上,第160页。

⑥吴鹏森著:《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58页。

(一)近代

以菲利、李斯特、塔尔德等的观点为代表。

1.菲利的主要观点。

菲利提出了犯罪原因的三要素理论,即犯罪是由人类学、自然的和社会的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在这三个要素中社会因素对犯罪人的影响最大。同时他认为在对待犯罪时,我们应当用三要素论替代自由意志论,用社会责任论取代个人责任论,。

菲利还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理论。当社会孕育着经济、政治、道德等等不安定的消极因素,且个人和自然的因素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一定量的犯罪就会发生。

2.李斯特的主要观点。

李斯特将导致犯罪的原因归纳为社会原因和自然原因,是二元论的观点。同时他认为社会原因是最主要的原因,一旦社会原因被消灭了,犯罪也就消失了。

3.塔尔德的主要观点。

塔尔德在批判龙勃罗梭的基础上提出了犯罪模仿论,即他认为,社会中先是由少数天才发明了犯罪,而其他人只是在对之前的犯罪进行模仿。他强调了人的行为对他人的影响。塔尔德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了三个规律:距离规律、方向规律和插入规律。距离规律即指心理距离越近越可能造成模仿且模仿更像;方向规律是指往往是地位低的人模仿地位高的人,是单向模仿的;插入规律是指当产生新的犯罪时尚的时候,新的时尚会取代旧的时尚被人们所模仿。

(二)现代

1.犯罪生态学理论。由芝加哥学派提出。

芝加哥学派形成于20世纪20年代①,以美国芝加哥大学社会学系为中心。芝加哥学派在对美国城市犯罪进行研究的过程中发现犯罪率与人种关系不大,但是与所处区域有关,因此提出同心圆理论。即以市中心为圆心向外扩散形成多个同心圆,犯罪率由内向外逐级升高。

2.社会失范理论。以美国学者默顿为代表。

默顿的失范理论又称紧张理论,认为获取财富的合法手段在不同阶层和不同地位的人中是不同的②,当处于较低阶层和地位的人无法通过社会认可的手段取得社会传统目标时,就会产生紧张情绪,使之可能采取违法或犯罪的手段达到目标。根据默顿的观点,为了缓解这种紧张情绪,人会采取以下五种方式:遵从、创新、形式主义、退却主义和造反。后四种方

①吴鹏森著:《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0页。

②张远煌,吴宗宪等著:《犯罪学专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9页。

式都可能导致违法或犯罪行为。

3.相对剥夺理论。以斯塔克为代表。

斯塔克认为,处于相对剥夺状态的人一旦认为合法手段不合适或不能克服自己的困境,就易采取包括犯罪在内的其他手段达到目的。①相对剥夺理论在解释上层阶级为什么犯罪的问题上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4.差异交往理论。以萨瑟兰为代表。

该理论认为,犯罪是在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的病态社会行为,即犯罪是学习得到的。②萨瑟兰认为,犯罪行为的概率与接触什么人、什么文化以及交往的频繁程度、时间长短、先后顺序、作用强度有关;犯罪学习的学习内容包括学习犯罪动因和学习实施犯罪的技术两方面。

5.社会控制理论。以美国学者赫希为代表。

赫希理论的核心概念是社会联系,在他的1969年出版的《少年犯罪原因》一书中,系统论述了“社会联系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任何人都是潜在的犯罪人,个人与社会的联系可以阻止个人进行违反社会准则的越轨与犯罪行为,当这种联系薄弱时,个人就会无约束地随意进行犯罪行为,因此犯罪就是个人与社会的联系薄弱或受到削弱的结果。③6.文化冲突理论。以美国学者塞林为代表。

塞林认为,在社会群体用来维护其成员的行为的各种手段中,刑法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是主流文化行为规范的表现,是受到刑法保护的统治权力在握的群体所珍视的社会价值。文化的冲突是产生犯罪的原因,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下层阶级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和移民群体文化的产物。④

(三)总结

犯罪社会学的理论虽然多样,但是一些基本观点还是相同的,这些基本观点可以概括如下:⑤

1.犯罪行为是一种社会现象,是由犯因性的社会条件造成的。

2.犯罪行为的模式与犯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种族、性别和年龄密切相关。

3.社会变迁与犯罪行为有关。

4.技术的发展及其对社会制度的影响,对犯罪的发生有重要的作用。

5.群体之间和人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对犯罪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①吴鹏森著:《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64页。

②同上,第65页。

③张远煌,吴宗宪等著:《犯罪学专题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47页。

④吴鹏森著:《犯罪社会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第70页。

⑤张远煌主编:《犯罪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66-67页。

2018年10月自考00235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18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犯罪学(一) 试卷 (课程代码00235)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 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 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 A.犯罪现象学 B.犯罪原因学 C.犯罪预防学 D.犯罪对策学 2.从知识结构上看,犯罪学是一门 A.综合性学科 B.边缘性学科 C.单一性学科 D.独立性学科 3.刑事古典学派中,提出功利主义理论的学者是 A.边沁 B.费尔巴哈 C.贝卡利亚 D.迪尔凯姆 4.犯罪学的鼻祖是 A.达尔文 B.龙勃罗梭 C.加罗法洛 D.李斯特 5.下列选项中属于菲利犯罪预防思想的是 A.社会防卫措施 B.刑罚制裁 C.报应刑论 D.制定国际法典 6.当代犯罪学研究中,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 A.心理预防 B.治安预防 C.社会预防 D.刑罚预防 7.先秦时期提出“禁奸止过,莫若重刑”观点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墨子 C.韩非 D.商鞅 8.新中国犯罪学研究起步于 A.建国初期 B.社会主义改造完成时期 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初期 9.与其他方法论的研究者相比,思辨方法论的研究者更经常采用 A.调查研究 B.实验研究 C.定量的文献研究 D.定性的文献研究

犯罪社会学考试

单选: 1犯罪人类学的代表人物及核心思想(龙勃罗梭的天生犯罪人)人的生理特征与犯罪的相关性 2犯罪社会学的起源及核心思想(菲利的犯罪社会学) 个人犯罪与自然环境和社会的相关性 3家庭与犯罪的基本类型:(家庭成员之间的相互侵害,家庭 成员对外犯罪,家庭环境引发的犯罪)4畸形家庭的类型:(婚姻关系不完整,例子:单亲家庭 亲子关系不完整,例子:孤儿家庭,隔代家庭非正常家庭,例子:再婚家庭,罪犯家庭,重婚家庭)5社区青少年的形成:无家可归者,无学可上着,无业可干 着 6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它是文化中最牢固的精神要素, 是人们在历史传统中积淀下来的判 断事物的标准。 多选: (1)标签理论的特征: (2)去标签化的几种措施:非犯罪化,转向处理,非监禁 处罚(3)学校引发犯罪的四种可能: 作为犯罪的主体,作为犯罪的侵害对象,作为犯罪 的发案场所,作为单位从事犯罪活动

(4)学校在青少年犯罪预防中所起的作用: 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1学校对青少年 犯罪具有重要影响2亚文化:学 校普遍存在不健康的小群体)教育越成功,犯罪率越低 犯罪率高,特别是青少年犯罪率高,一定是教育出 了问题 (5)社会分层与犯罪: 1 分层造成一种社会结构的不平等,使得不同的结构之 间形成一种张力2不同阶层都有可能犯罪 3不同阶层的犯罪类型有所不同 (6)流动人口犯罪的特点: 1主体特性比较明显:(青壮年为高危群体,血源性、地 域性结伙作案)2犯罪类型比较集中:犯罪类型集中于盗窃、抢劫等侵 财性案件 (7)亚文化群的主要特征:1群体共同拥有与主文化不同的 价值观和行为模式2群体对于亚文化有强烈 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8)冲突论的犯罪控制: 1普及强势利益群体的制度文化

·《文论专题》形考作业二参考答案

形成性考核作业二参考答案 1、叶燮“才胆识力”说的具体内涵是什么?其中识与严羽的识有何异同? 在叶燮的理论中,“才胆识力”是创作主体最有个性化的因素,是作家个性心理质素最完整的概括由此形成的学说堪称“心”学。所谓“才”,是指诗人主体的艺术才能和才华,具体包括诗人观察、认识客观事物的能力,以及艺术地表现“理”、“事”、“情”的能力。所谓“胆”,是指诗人敢于突破传统束缚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在创作中表现为自由创作的艺术精神。所谓“识”,是指诗人辨别事物“理、事、情”特点的辨别能力,又指对世界事物是非美丑的识别能力,更是鉴别诗歌及其艺术表现特征的能力。所谓“力”,是指诗人运用形象概括现实生活和客观事物的功力和笔力,以及独树一帜、立一家之言的气魄。它是诗人创作中不同于他人的独创性的力度。 四者之中,叶燮认为“识”处于核心和主宰的地位。四者又具有一种“交相为济”的关系,“胆”既有依赖于“识”,又能延展深化为“才”,而“才”则必须要“力”来承载,因此,没有“力”的作用,“才”是不可能充分展现出来的。总而言之,“才、胆、识、力”四者不可分割,而且相互联系,相互滋润,共同构成了创作主体的个性心理结构。诗人做诗,只有充分调动这四种心智机能,有效协作,方能写出优秀的诗篇来。 严羽的“识”是在《沧浪诗话·诗辨》中提出的。所谓“识”,就是识别诗的正路、高格、要义,以汉魏晋以及盛唐之诗为师法的典范和臻至的目标。这就需要诗人或者诗歌欣赏者具备一定的艺术鉴别能力,能“识”出诗歌艺术水准的高低,也就成为学诗者的首要条件。“识”是“入门正”和“立志高”的基本条件。 首先,学诗者需要辨别诗家各体。其次,学诗者还需识别诗中“第一义”。再次,“识”是学诗者主体修养最重要的因素,关系到其对诗歌的审美欣赏与判断能力。严羽认为,“识”包含了“入门须正”和“立志须高”,这是学诗者必须具备的真识。在严羽这里,作为审美判断能力的“识”力,其属于诗歌创作主体有别于客体的内在能动性,在内涵上被赋予了独特的诗学规定性。 2、金圣叹的人物性格理论 人物性格理论是金圣叹小说理论中最富创见的精华部分。在评点《水浒传》的过程中,金圣叹首次把“性格”作为基本概念运用于小说批评,而且还对“性格”的内涵以及在文学作品中如何塑造人物性格作了细致、精彩的阐述。 首先,成功塑造人物性格是小说创作的首要任务和取得艺术成就的根本标志。在《读第五才子书法》中他说:“别一部书,看过一遍即休,独有《水浒传》,只是看不厌,无非为他把一百八个人性格都写出来”。将一部《水浒传》与“别一部书”相比,其独“看不厌”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修订稿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 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 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 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 A.京蒂 B.施耐德 C.萨瑟兰 D.门德尔松 7、犯罪学家( D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着《犯罪学》。 A.龙勃罗梭 B.贝卡利亚 C.菲利 D.加罗法洛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A )。 A.边沁 B.霍尔巴赫 C.孔德 D.菲利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D )。 A.犯罪人类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理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 ( A )。 A.激进派犯罪学 B.芝加哥学派 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D.社会结构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 A )。 A.贝卡利亚 B.边沁 C.费尔巴哈 D.菲利 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 B )开始的。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 D.暴力犯罪 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 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 A )。 A. 社会危害性 B. 形式多样性 C. 传染性 D. 违规性 15、(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 A.犯罪条件 B.犯罪直接原因 C.犯罪根源 D.犯罪相关因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 B ) 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B.抑制犯罪动机 C.严厉打击犯罪 D.预防重新犯罪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 )

犯罪社会学

谈在犯罪社会学中青少年犯罪 姓名:吴俊之班级:社会工作1341 学号:1320804109 正文 论文关键词:犯罪社会学青少年 概要: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青少年犯罪存在着:结伙作案多,严重犯罪多,突发性犯罪多,作案动机、目的比较单纯,手段的成年化、智能化和低龄化,及反复性强等特点。青少年犯罪有其自身、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要采取自身预防、家庭预防、学校预防、社会预防和司法预防等多种预防方法,进行综合治理,以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及其特点 (一)青少年犯罪的概念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理论界对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指从刑事法学观点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概念所下的定义。它一般是指14—25岁年龄段的人所实施的依法应当受刑事处罚的行为。它以我国开始追究刑事责任的年龄14岁为起点。广义青少年犯罪的概念,是从犯罪学的角度出发给青少年犯罪所下的

定义。有学者认为,它是指6—25岁年龄段的人实施的犯罪行为、触犯治安管理的违法行为和违反道德规范的不良行为。这种定义,是从犯罪预防的角度,将矫治的行为扩大到违法行为和不良行为(不道德行为或可能引起犯罪的行为),并将这个年龄段的下限予以降低。对这个下限存有不同意见。有学者提出,应当定在10岁比较合适。其理由在于,从实证的角度,青少年犯罪人口中一般从10—12岁开始有劣迹,13、14岁开始走向社会进行违法犯罪,14—17岁进入犯罪的第一个高峰期。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预防犯罪研究。故而指出,青少年犯罪是指10至25岁的人实施的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对此予以赞同。这一概念包括了未满18周岁的少年犯罪和已满18周岁不满25周岁的青年犯罪。前者和刑法上规定的“未成年犯罪”的范围应该是一致的,只不过“未成年犯罪”是一个准确的法律概念,而“少年犯罪”则是一个宽泛的社会学、犯罪学概念;后者的“青年犯罪”也指年轻的成年犯。 (二)青少年犯罪的特点 犯罪是一个社会不可避免的社会现象。有人类学家曾尖锐地指出:“从某种程度上说,当一个文明趋向于更高,或许还是更有价值的目标时,社会性越轨(犯罪)的可能就越大。”“任何一个国家既然以现代化为自己的社会目标,不管其社会个性如何,恐怕均不能幸免现代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我国正处在由计划经济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时期,出现犯罪的严峻态势并不奇怪。我们对待青少年犯罪亦是如此。除了前述社会大环境的负面影响外,与青少年自身

社会学复习题

第一章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复习思考题: 1、社会学这门学科是如何产生的? 2、什么是社会学的研究对象?如何正确加以把握? 3、如何理解社会学与其他社会科学的关系? 4、社会学如何为社会实践服务? 5、中国社会学与中国社会向社会主义现代化转型是何关系? 第二章社会运行的条件和机制复习思考题 1、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条件的主要含义,它与社会要素、功能主义、社会条件三种角度所作的研究的异同在哪里? 2、如何理解作为社会运行条件的社会转型效应和迟发展效应? 3、如何理解社会运行机制的主要含义和分类? 4、如何把握社会运行动力机制、整合机制、激励机制、控制机制、保障机制的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5、研究社会运行条件和机制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第三章社会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简析“社会”概念。 2、怎样理解社会的功能? 3、什么是社会运行? 4、怎样对于社会运行的状态作出评价? 5、试析血缘、地缘与业缘关系。 第四章文化与社会运行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文化? 2、文化可以区分为哪些不同的类型? 3、试比较文化中心主义与文化相对主义。 4、什么是文化震惊和文化边际? 5、怎样理解文化的社会功能? 第五章人的社会化复习思考题 1、什么是社会化?社会化概念在社会学史上前后有哪些发展? 2、社会化主要有哪些类型?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3、社会化的生物基础和社会主体各有哪些?各自的作用及特点是什么? 4、关于社会化的过程和机制,主要有哪些理论?它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5、社会化的基本内容有哪些?请简述政治社会化和道德社会化的内涵、过程和社会功能。 第六章社会角色复习思考题 1、简述什么是社会角色的理论与概念? 2、试述社会角色的类型。 3、试分析社会角色的扮演。 4、怎样运用角色距离理论? 5、如何处理社会角色失调问题? 第七章社会互动复习思考题 1、为什么说人性、自我和社会都是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 2、简述社会互动的涵义。

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题目1 1925年在北京复刊的《甲寅》,具有官方的色彩,被看作是新文化运动一只最大的“拦路虎”。主持这个刊物的是北洋政府教育总长兼司法总长() 选择一项:D A. 吴宓 B. 梅光迪 C. 林纾 D. 章士钊 题目2 1928年1月,在世界性的左翼思潮影响下,在上海的两个社团三个刊物一起,共同提倡革命文学,形成了一场无产阶级文学倡导运动。其中,这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 选择一项:C A. 觉悟社 B. 新月社 C. 太阳社 D. 春雷社 题目3 “剧联”的全称是() 选择一项:C A. 上海剧团联合会 B. 普罗戏剧联合会 C. 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D. 中国左翼剧团联盟 题目4 与鲁迅一样,曾留学日本,并“弃医从文”的另一位现代作家是() 选择一项:B A. 周作人 B. 郭沫若 C. 田汉 D. 茅盾 题目5 1924年,因好友王剑虹与瞿秋白结婚后不久病逝,丁玲受到情感创伤,离开上海到北京并结识了青年诗人() 选择一项:D A. 柔石 B. 殷夫 C. 沈从文 D. 胡也频 题目6 1945年,茅盾发表了他唯一的剧本() 选择一项:B A. 《霜叶红似二月花》 B. 《走上岗位》

C. 《清明前后》 D. 《第一阶段的故事》 题目7 从1931年起,巴金历时十年,完成了由《家》《春》《秋》三部连续的长篇小说组成的近百万字的()三部曲。 选择一项:B A. 《爱情》 B. 《激流》 C. 《生活》 D. 《人间》 题目8 曹禺在某种程度上受到美国剧作家奥尼尔的《琼斯皇》的影响,呈现出表现主义戏剧的特色的剧作是() 选择一项:D A. 《雷雨》 B. 《日出》 C. 《蜕变》 D. 《原野》 题目9 《骆驼祥子》中,作为祥子命运的补充的人物,除了小马儿和他的祖父、二强子外,还有()选择一项:A A. 小福子 B. 阮明 C. 刘四爷 D. 虎妞 题目10 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 选择一项:D A. 《柏子》 B. 《萧萧》 C. 《丈夫》 D. 《蜜柑》 题目11 1919年初由北京大学学生团体新潮社创办的《新潮》杂志,形成了一个“《新潮》作家群”,其主要作者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BD A. 冰心 B. 俞平伯 C. 鲁迅 D. 叶圣陶 题目12 京派是活跃在北方京津地区的一股强大的文学势力,其成员主要有()等。 选择一项或多项:ACD A. 京津高等学府里的师生,如朱光潜、李健吾、林徽因、冯至、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

1月全国自考犯罪学(一)试题及答案解析

全国2018年1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选项是有关犯罪学学科性质的几种学术观点,其中多数人所赞同的并为教材所认可的观点是( ) A.法学观点 B.生物学观点 C.社会学观点 D.多学科交叉的(独立的)综合性观点 2.古典犯罪学派最负盛名的代表人物是( ) A.康德 B.黑格尔 C.贝卡利亚 D.边沁 3.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同一行为是否为犯罪行为可以有不同的认定,表明犯罪具有( ) A.社会性的属性 B.阶级性的属性 C.相对性的属性 D.随意性的属性 4.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地域分布出现了向( ) A.西南倾斜现象 B.东北倾斜现象 C.西北倾斜现象 D.东南倾斜现象 5.心理分析法主要用于( ) A.研究犯罪动态 B.研究犯罪工具 C.研究犯罪构成 D.解释犯罪原因 6.经济转型过程中犯罪的增长,意味着经济对犯罪的作用一般是( ) A.直接的 B.事先的 C.被动的 D.间接的 7.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导致了个体犯罪欲念的( ) A.缓解 B.分化 C.扩张 D.收缩 8.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相关因素的是( ) A.气压 B.空间 C.工具 D.引起犯罪的现象 1

9.被害的受容性是指( ) A.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顺应状态 B.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加害者的诱导或容易成为加害者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征 C.被害人由于自身刺激的行为而招致犯罪人对其实施犯罪行为的驱动性 D.被害人在遭受侵害时的一种反抗状态 10.短期犯罪预测的预测时段一般是指( ) A.1—2年 B.3—4年 C.4—5年 D.5年以上 11.教育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系中的( ) A.临时性措施 B.战术性措施 C.战略性措施 D.被动性措施 12.人民调解委员会任期为( ) A.二年 B.三年 C.四年 D.五年 13.保罗·费尔巴哈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犯罪预防理论是( ) A.社区参与论 B.环境预防论 C.心理强制论 D.被害预防论 14.在下列方法中属于收集犯罪资料常用方法的是( ) A.问卷法 B.比较法 C.统计法 D.分析法 15.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经济学理论 B.犯罪心理学理论 C.犯罪生物学理论 D.犯罪社会学理论 16.在我国犯罪数量统计一般( ) A.以实际发生案件数为主 B.以警方统计为主 C.以检察院统计为主 D.以法院最终判决数为主 17.已经发生并被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举报了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 ) A.犯罪率 B.相对暗数 C.绝对暗数 D.明数 18.新中国社会治安最好的时期是( ) A.1950—1955年 B.1956—1965年 C.1966—1976年 D.改革开放之后 2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学的影响(小论文)

社会学理论对犯罪社会学的影响 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科学,其研究目的是探讨社会现象、社会关系、社会生活和社会问题等课题。犯罪社会学所研究的犯罪问题是社会学所研究的诸多问题之一。 社会冲突理论是犯罪社会学所应用的社会学理论之一,也是社会学的理论假设之一。冲突理论是西方社会学一个重要的理论派别,它对犯罪社会学的发展必然要产生各种影响。冲突论源于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学说。在冲突论看来,社会中不同阶级之间,总是充满着矛盾与冲突,占统治地位的权力集团总是要强制推行自己的价值观念,维护其既得利益。犯罪的关键并不在于他们实施了某种犯罪行为,而在于它处于某种社会“冲突过程”之中,因而被人为地认定为犯罪者。 在此,笔者浅议社会冲突理论中的阶级冲突论、文化冲突论以及女权主义犯罪学。 1.阶级冲突论 阶级冲突论又叫“激进犯罪社会学”、“新犯罪社会学”或“批判犯罪社会学”。它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反帝运动、反战运动、民权运动、学生运动等。这是一种主张纷繁驳杂的犯罪社会学新思潮,其理论主要来源于马克思和“西方马克思主义”以及其他一些激进的社会变革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激进犯罪社会学的基本框架才被提出。 阶级冲突论的基本理论假设是,社会冲突在本质上并不是多元化的群体冲突,而是统治阶级同那些成为刑事司法目标的穷人之间的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这个学说的核心内容是对分层社会的透视,他们认为,不管穷人是否比其他阶层成员更好地遵守法律,在分层社会中,他们都会毫无例外地受到频繁的逮捕等严厉的法律处置,他们都可以在任何情况下被认为是犯罪者,即使他们实际上并未实施犯罪。他们也不断扩张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概念界限,把那些潜在地威胁其利益的人也纳入其中。同时,下层社会对剥夺他们参与机会的社会制度,自然要产生深刻的敌意。在阶级冲突论看来,犯罪是一个“合理”的行为。犯罪人的犯罪是一种被迫的行为,因为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状况使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平等。 阶级冲突论竭力缩小解释违法犯罪行为的重要性,其理论核心就是把国家和法律描绘成统治阶级控制穷人行为的工具,犯罪则直接反映阶级冲突和阶级斗争,是犯罪者用以适应或抵制剥削阶级社会中制度强加于下层社会的条件和手段,是挫折和生存竞争的结果。 2.文化冲突论 文化冲突论是在20世纪30年代后半期形成的犯罪社会学的社会冲突论理论。文化冲突论认为,产生犯罪的原因是文化的冲突,犯罪则是与主流文化相冲突的下层阶级群体、少数民族群体和移民群体文化的产物。 塞林在其著作《文化冲突与犯罪》一书中认为,社会存在着两种文化冲突。一种是原发性文化冲突,一般指的是不同民族之间固有的文化观念、价值尺度和行为习俗在规范意义上的剧烈冲突。这种冲突强烈地作用于持有相反文化特征的行为人,如东西方民族之间的文化,处于这种文化冲突之中的人,就有可能因此而直接影响自己的行为规范意识。另一种是继发性文化冲突,继发性文化冲突也可以称之为第二次文化冲突。它的表现体现在第二代移民身上,它既可以表现为第二代移民坚持固有文化与所在国文化再次发生冲突,也可以表现为被所在国文

建筑构造形考任务2参考答案

形考任务2 一、判断题(正确的请画“√”;错误的请画“×”;每题2分,共50分) 1.楼板层可将使用荷载连同其自重有效地传递给其他的支撑构件,即墙或柱,再由墙或柱传递给基础。(√ ) 2.木楼板耐火性、耐久性、隔声能力好,但为节约木材,目前已很少采用。(× ) 3.双层钢衬板组合楼板通常是由两层截面相同的压型钢板组合而成,也可由一层压型钢板和一层平钢板组成。(√ ) 4.当长边与短边之比不大于2时,楼板在两个方向都挠曲,即荷载沿两个方向传递,称为单向板。( × ) 5.当房间的跨度较大时,若仍采用板式楼板,会因板跨较大而降低板厚。( × ) 6.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楼板是先将楼板中的部分构件预制,现场安装后,再浇筑混凝土面层而形成的整体楼板。(√ ) 7.为有效防止室受潮,避免地面结构层受潮而破坏,需对地层做必要的防潮处理。(√ ) 8.地层与土层直接接触,土壤中的水分因毛细现象作用上升引起地面受潮,但通常不影响室卫生和使用。( × ) 9.当室空气相对湿度较大时,由于地表温度较低会在地面产生结露现象,引起地面受潮。( √ ) 10.架空式地坪是将底层地坪架空,使地坪不接触土壤,形成通风间层,以改变地面的温度状况,同时带走地下潮气。(√ ) 11.为使楼地面排水畅通,需将楼地面设置一定的坡度,且坡度越大越好。(× ) 12.雨篷位于建筑物出入口上方,用于遮挡雨水,保护外门不受侵害,但不具有装饰作用。(× ) 13.阳台的平面尺寸宜与相连的房间开间或进深尺寸进行统一布置。(√ ) 14.为防止阳台上的雨水等流入室,阳台的地面应较室地面高。(× ) 15.为保证抹灰牢固、平整、颜色均匀和面层不开裂脱落,施工时须分层操作,且每层抹得越厚越好。( ×) 16.人造石材墙面可与天然石材媲美,但造价要高于天然石材墙面。( × )

犯罪学考试题答案

精品文档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近代世界上最有影响的第一部刑法典即1810年《法国刑法典》以(A )为理论基础。 A.犯罪古典学派 B.犯罪人类学派 C.犯罪社会学派 D.犯罪心理学派 2、首先应用科学的实证方法研究犯罪的是(C )。 A.边沁 B.贝卡利亚 C.龙勃罗梭 D.菲利 3、将自然犯罪的原因归结为心理或道德异常的犯罪学家是( C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边沁 4、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在其代表作(B )中提出了“接触理论”。 A.《文化冲突与犯罪》 B.《犯罪学原理》 C.《少年犯罪的原因》 D.《命定的犯罪》 5、恢复性司法对现代刑事司法制度的简明概括是﹙ A ﹚。 A.有害的正义 B.无害的正义 C.普世的正义 D.绝对的正义 6、将犯罪人和被害人二者视为“刑事伙伴”或“犯罪搭档”的犯罪学家是( D 。)D.门德尔松萨瑟兰 B.施耐德 C.京蒂 A. )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犯罪学》。7、犯罪学家( D D.加罗法洛C. B.贝卡利亚菲利A.龙勃罗梭 A )。8、功利主义的创始人( D.菲利B.霍尔巴赫 C.孔德 A.边沁 D )。9、当代犯罪学研究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犯罪心理学理论犯罪人类学理论 B.A. 犯罪社会学理论 D.C.犯罪生理学理论。)10、应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当代西方犯罪问题的犯罪学派是(A B.芝加哥学派 A.激进派犯罪学 社会结构理论学派D.C.社会生态学理论学派 )。11、被尊称为近代刑法之父的是(A D.菲利C.费尔巴哈 A.贝卡利亚 B.边沁 )开始的。12、新中国的犯罪学是从研究(B D.暴力犯罪 A.黑社会犯罪 B.青少年犯罪 C.反革命罪13、李斯特的犯罪原因观被后人称为( A )A. “犯罪原因二元论” B. “犯罪原因三元论”C. “犯罪原因四元论” D. “犯罪原因多元论” A )。14、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违规性 D. C. 传染性形式多样性A. 社会危害性 B. )在犯罪发生中起决定作用,是犯罪发生的必然因素。B 15、( D.犯罪相关因素C.犯罪根源 B.A.犯罪条件犯罪直接原因 )16、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道防线是(B B.抑制犯罪动机A.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预防重新犯罪 D C.严厉打击犯罪)B 17、强调刑罚的个别化的犯罪学派是( B.实证犯罪学派A.古典犯罪学派 D .社会犯罪学派C.当代犯罪学派 )、一般认为,犯罪人初犯年龄与再犯之间的关系是(18 D AB.初犯年龄越大再犯可能性越大.初犯年龄与再犯可能性无关. 精品文档 C.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小D.初犯年龄越小再犯可能性越大

《犯罪社会学》练习题答案

华中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犯罪社会学》练习题库答案 一、填空题 1、辩证的观点;系统的观点 2、计划阶段;实施阶段;分析、总结阶段(顺序不能改变) 3、调查法;观察法 4、格老秀斯;洛克;斯宾诺莎;霍布士;孟德斯鸠;卢梭;潘恩(任填三项) 5、芝加哥学派 6、严景耀 7、犯罪事实;犯罪情况 8、犯罪状态;犯罪规律 9、功利取向型犯罪;价值取向型犯罪;情感冲动型犯罪;传统习俗型犯罪 10、暴力犯罪;环境犯罪;高科技犯罪;公害犯罪 11、犯罪的心理原因;犯罪的社会原因 12、矛盾冲突论;综合动因论 13、唯一性;有限性 14、推动作用;暗示作用 15、过分溺爱;简单粗暴 16、制度层;意识层 17、累积性;融合性 18、新文化和旧文化的冲突;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冲突 19、时代性;民族性;群体性 20、松散式结构;集团式组织结构 21、盗码并机;电信欺骗犯罪 22、通讯领域的计算机犯罪;反政府的计算机犯罪;商业领域的计算机犯罪;计算机虚拟犯罪 23、犯罪形式多样化;犯罪结果多元化 24、主体系统;规范系统;手段系统 25、物质资源;关系资源 26、名誉惩罚;人身惩罚 27、罪刑对等原则;刑罚效力原则 28、及时性;彻底性 29、社会规范 30、社会公众的意见和态度 二、名词解释 1、犯罪社会学: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的相互关系就是犯罪社会学的研究对象。 2、刑法学:刑法学是一门规范性法律科学,它以成文法为根本,对犯罪现象进行规范性研究,注重研究犯罪的法律特征以及犯罪与刑罚之间的关系。刑罚学的任务是提出准确的惩治犯罪的原则。 3、越轨行为:所谓越轨行为,顾名思义,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做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等。

犯罪学考试题参考答案

2015-2016学年第2学期 犯罪学试题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答案具体见教材 二、判断题 1、对 2、对 3、错 4、错 5、对 三、简答题 1、简述恢复性司法的基本模式 (一)被害人与犯罪人调解模式;(二)小组会议模式;(三)圆桌会议模式 2、简述被害人与犯罪人的基本互动模式 (一)可利用的被害人模式 在此互动关系中,犯罪人觉得被害人具有某些可予“利用”的特征,或者,被害人是在自己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实施了某些令犯罪人感到系属诱惑的行为。 (二)冲突模式 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因某种社会性联系而形成了相当长时期的社会互动关系,并在社会互动过程中常常互换角色,即出现被害人易位现象。互动的结果使得双方既是加害者又是被害人,而共同构成一个不断冲突着并发展到一方最终被害为止的社会互动过程。 (三)被害人催化模式 被害人因实施了某种行为而促使、诱引、暗示或激惹犯罪人实施了针对自己的犯罪行为,犯罪行为不过是对于被害人“催化”、“刺激”或“推动”行为的一种还击或过当反应,其发生恰好是被害人的此类行为在当时的条件下合乎规律的结果。 被害人的“催化”行为包括诱引、暗示、挑衅、激惹甚或加害对方等足以刺激对方不适当地采用侵害行为作为反应的行为。 比如:伤害案件中,被害人“首先挑起争端并诉诸暴力”而招致对方的伤害;性侵害案件中,“被害人的性诱惑”,即被害人针对具体对象或泛对象进行性诱惑,从而招致被诱惑者的性攻击。 (四)斯德哥尔摩模式 1973年斯德哥尔摩发生的一起银行抢劫案中,两名恐怖分子将部分银行职员扣押在金库内,人质中的一名女性竟与一名恐怖主义分子产生了爱情。这种被害人与加害者之间彼此产生赞赏、喜爱的情感并结成融洽、友好关系的情况,被称为“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症状” A:被害人与加害人之间由开始的敌对、冲突转为积极地结成联盟,即以“打”起始而以“交”告终; B:被害人对当局和法律抱持怀疑与敌视态度,回忆自己的被害过程时,被害人更多想起的是加害人的友好行为而不是其暴行。 四、论述题 1、试论述古典犯罪学派和实证犯罪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其学术思想 古典犯罪学派是在18世纪资产阶级启蒙运动的产物,是在资产阶级的领导地位不断得到加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一学派的观点正是资产阶级这种政治地位的反映和表现。这一学派的哲学基础是功利主义和唯意志论。同时,法国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特别是自然法学派和社会契约论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推动了古典社会学派的理论观点。古典犯罪学派的代表人物是贝卡里亚、边沁和费尔巴哈。

全国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犯罪学试题

全国201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犯罪学(一)试题 课程代码:00235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研究犯罪现象的产生及发展变化规律,探求犯罪原因及防控对策的科学称为( ) A.刑事侦查学 B.刑法学 C.犯罪学 D.罪犯矫正学 2.研究犯罪人的犯罪生涯或预测犯罪人未来行为方向或研究、预测特定罪犯矫正效果的方法是(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个案调查 3.依龙勃罗梭的观点,社会防卫的前提是( ) A.消除犯罪条件 B.鉴别犯罪人 C.消除贫困 D.严密立法 4.在当代犯罪学的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理论是( ) A.犯罪环境学 B.犯罪经济学 C.犯罪心理学 D.犯罪社会学 5.菲利认为,犯罪饱和法则的主要表现之一是( ) A.犯罪数量的周期性变动 B.犯罪危害的周期性变动 C.犯罪结构的周期性变动 D.犯罪性质的周期性变动 6.把犯罪分为“自然犯罪”和“法定犯罪”的实证学派学者是( ) A.龙勃罗梭 B.菲利 C.加罗法洛 D.胡顿 7.根据事先设计好的问题而非依据主题灵活设问的访谈被称为( ) A.直接访谈 B.间接访谈 C.结构式访谈 D.非结构性访谈 8.马克思主义理论认为,犯罪产生的根源是( ) A.财产矛盾

C.社会分工 D.私有制 9.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统计规律的是( ) A.恒比定律 B.差别规律 C.漏斗效应 D.反射效应 10.反映犯罪现象的影响和传播规律的是( ) A.起伏律 B.消长律 C.辐射律 D.因果律 11.我国青少年犯罪占全部犯罪的70%-80%的时期是( ) A.50年代初期 B.60年代中后期 C.80年代初期 D.2000年以后 12.暴力犯罪的情感特征一般是( ) A.冲动性 B.冷静性 C.有同情心 D.好奇性 13.影响犯罪行为方式是隐蔽还是公开的是( ) A.犯罪行为的动力机制 B.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 C.犯罪行为的抑制机制 D.犯罪行为的评估机制 14.社会学家和犯罪学家多用亚文化理论解释( ) A.男性犯罪的成因 B.女性犯罪的成因 C.青少年犯罪的成因 D.老年人犯罪的成因 15.犯罪动机是( ) A.犯罪的直接原因 B.犯罪的条件 C.犯罪的相关因素 D.犯罪的根源 16.下列诸项中,属于犯罪直接原因的是( ) A.犯罪意识 B.犯罪工具 C.犯罪时间 D.犯罪对象 17.下列诸项中,不属于犯罪社会原因的是( )

形考任务2答案(供参考)

电大儿童家庭教育指导形考任务2答案 1【简答题】.简述0-3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2【简答题】.0-3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3【简答题】.如何在智力启蒙和语言培养方面对0-3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4【简答题】.简述3-6儿童身心发展的家庭教育目标和任务。 5【简答题】.3-6岁儿童身体发展的家庭教a育指导包括哪些方面? 6【简答题】.如何在社会性发展和美的熏陶方面对3-6岁儿童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7【简答题】.简述特殊儿童家庭教育的目的与任务。 8【简答题】.如何判定超常儿童?对他们怎样进行家庭教育指导? 9【简答题】.智力落后儿童可以划分为几个等级?对智力落后儿童进行家庭教育要关注哪些内容? 10【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如何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 要求(1)简述对0-3岁儿童的情意萌发进行指导的具体内容; (2)就某一方面联系实际提出你的看法或建议,否则扣4分。 11【论述题】.结合实际论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要求:(1)简述阅读对3-6岁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以及进行家庭阅读活动指导的方法; (2)结合实际阐述你对3-6岁儿童进行阅读活动的看法,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或建议,否则扣4分。 12【案例分析题】. 2岁多的苗苗是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就是太挑食,不爱吃蔬菜。爸爸妈妈经常哄她吃、喂她吃,有时也强迫她吃,可是不管用。为了这件事情,家人没少为她着急。再这样下去怎么行呢?妈妈下决心一定要把女儿的这个“毛病”扳过来。妈妈看到苗苗特别喜欢小白兔,于是将计就计,把《龟兔赛跑》的故事搬到了餐桌上,和苗苗玩儿起了“争当小白兔”的游戏。妈妈对苗苗说:“知道为什么小白兔

犯罪社会学试题

犯罪社会学 一、名词解释 ①犯罪社会学: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犯罪现象与人类社会相互关系的一门社会学分支学科。 ②犯罪饱和法则: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中提出的。犯罪的原因可以分为个人的、地理的和社会的三个方面。当社会孕育的这些犯罪原因达到一定量的时候,也就会发生一定量的犯罪,既不多也不少。 ③越轨行为:指社会成员(包括社会个体、社会群体和社会组织)偏离或违反现存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又叫违规行为、偏离行为、异常行为等。 ④功能性犯罪:相对于刑法学的犯罪概念而言的,从社会危害性的角度即功能的角度延 伸出的对犯罪行为的界定。 ⑤准犯罪:指那些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由于行为主体的特殊性而被刑罚规定不应当受到刑罚处罚或未被发定位犯罪的社会行为。 ⑥待“罪化”犯罪行为:指虽有严重社会危害,但刑法尚未将其定为犯罪而又有必要进严厉禁止的社会行为。国家运用刑罚手段将这些行为贴上犯罪的标签,严厉禁止,就完成了社会行为的“罪化”过程。 ⑦犯罪现象:一定时空中表现出来的各种犯罪事实和犯罪人情况的总和。包括犯罪状态、特点和规律三个层次。 ⑧犯罪问题:指一个国家、地区的犯罪现象已经严重威胁社会正常秩序,影响相当多的成员,社会秩序就得不保障。当一个国家的犯罪现象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严重障碍时,才能称为“犯罪社会问题”。 ⑨犯罪原因:指决定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的因素,对犯罪产生、存在和变化有影响的因素被称为犯罪条件。 ⑩犯罪元原因结构:即犯罪原因的组合形式,指社会环境各种致罪因素中各要素相对稳 定的联系方式。 ⒒本能异化论:从人性角度探讨犯罪本源的一种理论,认为犯罪的本源取决于人 类依从本能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的历史性冲突,即犯罪源于人的生物本能与社 会理性的冲突之中。 ⒓犯罪根源:指犯罪行为中具有普遍性,在犯罪历史上具有初始性、在犯罪原因中具有本源性的致罪因素。 ⒔个人生活环境:与个人生活直接联系并对其产生直接影响的各种社会关系和社 会生活条件。 ⒕工作单位:人们工作的各种社会组织。 ⒖邻里:左邻右舍,因居住地彼此靠近而形成的社会群体。 ⒗政治腐败:国家公职人员滥用公共权力,是国家政治体系在国家权力运用中所表 现出来的体制弊端和功能缺陷。 ⒘政治动乱: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社会政治秩序混乱,社会主流文化解体,控制机制失灵,生活秩序紊乱。 ⒙失业:能够并且愿意接受工作的适龄劳动人口得不到工作的现象,是社会劳动力过剩的一

管理学基础 形考任务二答案资料参考答案

管理学基础(专)形考任务二答案 单项选择(每小题2 分,共30 分) 题目1 战略管理是以组织全局为管理对象来确定组织发展的远景和总体目标,规定组织总的行动纲领。这就是战略管理的()特征。 选择一项: a. 全局性 b. 客观性 c. 纲领性 d. 长远性 正确答案是:全局性 题目2 战略只是规定了发展方向、目标和基本措施,为了使其得以顺利执行,必须(),以明确每一阶段的任务。 选择一项: a. 进行方案分解 b. 进行结构调整 c. 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d. 进行目标分解 正确答案是:编制具体的行动计划 题目3 就组织的发展战略形式而言,可口可乐公司采用的是()。 选择一项: a. 稳定型发展战略 b. 一体化发展战略 c. 密集型发展战略 d. 多元化发展战略 正确答案是:密集型发展战略 题目4 海尔公司原来以生产冰箱为主,后来又引进空调生产线,这是()的发展战略。 选择一项: a. 一元化 b. 关联多元化 c. 无关联多元化 d. 复合多元化 正确答案是:关联多元化 题目5

经常重复发生,能按已规定的程序、处理方法和标准进行的简单化决策,属于()。 选择一项: a. 日常管理决策 b. 确定型决策 c. 风险型决策 d. 程序化决策 正确答案是:程序化决策 题目6 ()决策方法也叫思维共振法、畅谈会法。 选择一项: a. 莱普勒斯法 b. 哥顿法 c. 头脑风暴法 d. 决策树法 正确答案是:头脑风暴法 题目7 某公司的固定成本为300 万元,单位可变成本为40 元,产品单位售价为55 元,那么,当该企业的产量达到20 万件时,其总成本为()万元。 选择一项: a. 1010 b. 110 c. 11000 d. 1100 正确答案是:1100 题目8 某企业拟开发新产品,有三种设计方案可供选择,各种方案在各种市场状态下 选择一项: a. 甲 b. 丙 c. 乙 d. 甲和乙 正确答案是:丙

菲利犯罪社会学刑事政策思想

刑事政策期末论文 恩里科?菲利的刑事政策思想 ——《犯罪社会学》简要评述 姓名:吕贝莉 学号:0907005 年级:2009级院系:法学院 专业:法学 指导教师:李荣 2011年12月25日

恩里科?菲利的刑事政策思想 ——《犯罪社会学》简要评述 摘要:恩里科?菲利在《犯罪社会学》中队犯罪学诸多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尤其是在犯罪原因、犯罪对策的实证分析和研究上具有鲜明特色。这对于我们研究学习刑法、刑事政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菲利;实证;犯罪社会学 从贝卡利亚到黑格尔,他们的刑法方法论都是古典哲学在法学上的应用,他们的理论抽象掉了犯罪与刑罚的个性,得出了刑法学的一般理论,但对于现实具体的问题,却找不到解决的方法。直至19世纪出现实证主义刑法学,抛弃了形而上学的逻辑推理,运用生物学、社会学和其它学科,论证和解释犯罪现象,为刑法学的建设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刑法实证学派的代表人物有龙勃罗梭、菲利、加罗法洛。其中菲利出版的《犯罪社会学》,为西方犯罪社会学理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在“犯罪社会学”这一概念下,将刑事科学组合成一个体系,对犯罪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构建了自己的犯罪学思想体系。 一、犯罪原因的实证分析 在实证哲学思想的指导下,菲利在对犯罪人类学资料和犯罪统计学资料进行实证分析之后,得出了犯罪三元论基础,并又在此进一步提出了“犯罪饱和法则”,以解释社会犯罪现象。 (一)否认“意志自由论” 菲利对自由意志的否定,是从将犯罪学所经历的道路与精神病学所经历的历史进行类比开始的,他用现代实证研究方法证明出人的任何行为均系人格与人所处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经过大量的实证,最终他在《犯罪社会学》中提出:“自由意志只是一种幻想而已,人实际上不存在这种意志自由。自由意志的幻想来自我们的内在意识,它的产生完全是由于我们不认识在做出决定时反映在我们心理上的各种动机以及各种内部和外部的条件。随着科学的发展,这种原因逐渐地被揭示,意志自由的幻想必会随之而消失。” (二)犯罪原因三元论 菲利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无论哪种犯罪,从最轻微到最残忍的,都不外乎是犯罪者的生理状态,其所处的自然条件和其出生、生活或工作于其中的社会环境三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犯罪行为的发生,是由个人、自然和社会三个方面的原因引起的,即犯罪原因三元论。 按照菲利的观点,个人因素不仅是指犯罪人生理及心理方面的个性特征,而且包括个人情况,如种族、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等社会生物学状况。同时,个人因素必须与其他因素结合,相互作用,才可能导致犯罪的发生。自然因素是指生活的自然环境,它虽不能直接产生犯罪,却可以影响社会状况,如贫富、道德状态等,也是同犯罪密切相关的。社会因素则是指任何足以使人类生活不诚实、不完满的社会条件。这三者的结合,促使了犯罪的产

中国社会学史中国社会学史考试卷模拟考试题.docx

《中国社会学史》 考试时间:120分钟 考试总分:100分 遵守考场纪律,维护知识尊严,杜绝违纪行为,确保考试结果公正。 1、《当代中国社会学》一书的作者是?()( ) A.费孝通 B.吴文藻 C.李达 D.孙本文 2、对建国前中国早期社会学作系统总结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郑杭生、李迎生的《中国社会学史新编》 3、下列哪本著作是孙本文先生于建国前出版的有关中国社会学史的著作?()( ) A.《社会学原理》 B.《社会学发凡》 C.《当代中国社会学》 D.《社会学ABC 》 4、中国社会学恢复重建以来的第一部专史是?()( )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姓名:___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密----------------------------------封 ----------------------------------------------线---------------------- ---

5、社会学界于下列哪一年出版了两部中国社会学史同名专著?()() A.1984年 B.1987年 C.1998年 D.1990年 6、将中国社会学史划分为“发轫期、萌芽期、幼苗期、成长期与改革期”的是下列哪位学者?()() A.李剑华 B.蔡毓骢 C.杨堃 D.韩明谟 7、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完成的中国社会学史著作是?()() A.杨雅彬的《中国社会学史》 B.韩明谟的《中国社会学史》 C.孙本文的《当代中国社会学》 D.张琢的《现代中国社会学》(1979-1989) 8、群学”概念来源于我国古代哪一位思想家?()() A.庄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9、国人始用“社会学”正式译名翻译出版的第一部外国社会学著作是?()() A.斯宾塞的《社会学原理》 B.岸本能武太的《社会学》 C.季廷史的《社会学提纲》 D.有贺长雄的《族制进化论》 10、西方社会学著作直接传入中国的开端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