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杭州师范大学820现代教育技术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杭州师范大学820现代教育技术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杭州师范大学820现代教育技术2021年考研专业课初试大纲

2021年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科目《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参考书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第4版),张剑平,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版

考试内容

《现代教育技术》主要考核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相关理论基础、信息化教学环境及其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开放教育资源与远程教育、教学设计、教学评价、新技术与教育变革。

试卷内容结构

试卷内容主要由两块构成:一是客观题部分,主要考查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概念和理论的了解和认识;二是主观题部分,主要考查学员对现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及运用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卷难易结构难度中等(难题20%,中等60%,易 20%)试卷题型结构试卷主要由简答题和论述题构成

试卷分值结构一、简答题(分值约占40%)

二、论述题(分值约占60%)

评分标准和要求

客观题答案须紧扣要点;主观题主要考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允许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

备注

一级学科硕士点召集人签名:(学院盖章)学院分管院长签名: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适用对象:师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和方法,提高师生教育技术能力和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和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和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和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和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化和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和应用,充分发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容 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 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 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 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 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 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 第八章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2学时) 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 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3.教学设计理论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教师教育各专业 课程类型专业课 学时数 54 学分数 3 一、编写说明 (一)本课程的性质、地位和目的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学生的必修课,是一门体现师范教育特色的课程,同时是职业师范各专业的特色课程。 “现代教育技术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制高点与突破口”,“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的影响”。《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重点研究和培养从事教师工作必须具备的现代教育观念、基于信息技术的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数字化教育资源设计开发能力、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改革教育教学的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的能力,是肩负着培养适应与引领基础教育改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全面深度融合更好地培养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人才重任的课程。 (二)本大纲制定的依据 本大纲是根据教师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所需要的现代教育技术理念、理论、技术、素养、方法和创新能力的要求,根据本课程的教学性质而制定。 (三)大纲内容选编原则与要求 1.实用性原则 2.先进性原则 3.创新、引领性原则 4.理论实践统一原则 5.全面能力培养原则

(五)考核方法与要求 本课程采用多元、立体、发展的评价方法,评价着眼于多元能力、创新创造能力、高级思维能力、举一反三融会贯通能力,解决高分低能的问题,解决浅层次学习的问题,解决简单记忆型学习的问题、解决学用分离的问题,成绩构成包括7个方面:视频学习与及时强化、实验实践练习与训练、阶段性测验、综合项目式训练、期末考试、创造分、协作合作活动贡献分。基于学习全程的记录,按“大数据”的要求累积,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的发展性评价、增量评价。 最终成绩采用新的评定规则,即愈8累积,延后定绩。即对于子考核,只有所取得分超过该子考核总分的80%,才能置入部分累积体系,以保证相关评价达到良好成绩,保证学生学得较为扎实,改变目前学生的囫囵吞枣式的学习;延后一学期给成绩,以保障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深化学习,开发成果,让成果产生价值。 视频学习与及时强化训练,共300分,具体分值规定为:分个视频3分,其中完全观看1分有2次学习情况的检测,答对1次给1分,答对2次给2分。每次问答显示15秒没有操作将自动关闭。答案自动比对。对于具体的视频可免视,但必须经过5道题测验,答对80%给2.3分,答对90%以上给2.8分。免视只出现于技术性内容,不包括1、2、5章。免视测验只出现1次,进行后自动变灰。过客无免视测验,无问题弹出,无笔记,无提问,无分值。 阶段性测验与后三章学习结束相对应,共150分。 实验、实践练习与训练共4次,共120分。 综合训练项目1个,共100分。 期末考试1次,共150分。 创造分范围是0—100分。其中的优秀创新作品必须包括网络、动画、DV、虚拟仿真中的至少两种形式。创造形式包括获奖、论文、专著、专利、项目、推广、服务。 协作、合作、活动贡献分最大值100分。 最终成绩折算,及格500分,一般600分,良好700分,优秀800分。 (六)教材 陈琳.现代教育技术(第2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网络课程大纲 一、课程性质 《现代教育技术》目前是全校师范类专业的必修课,是一门理论与应用、技术与实践结合紧密的课程,内容以介绍现代媒体技术应用、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为主,着重于对师范生的教育信息素养和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对不同的学科专业,该课程的定位和要求也有相应的变化。 《现代教育技术》是传统理论授课与网络学习相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并不全是通过网络教学完成,而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互相融合,共同完成课程的教学 二、课程目标和任务 使学习者具有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掌握教学设计的理论与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基础能力,熟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的过程,促进中小学教学改革。 课程的知识体系分为三大部分:理论与意识+技术与应用+综合与创新,理论知识部分安排在课堂教学,技能和应用创新部分安排在网络教学,学生通过网络课程平台进行自主与合作探究学习,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培养自身的教育信息素养和掌握信息时代教师必备的教育技术技能。 理论知识讲授按“理论与意识+技术与应用+综合与创新”体系划分,主要包括教育技术概述、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教师教育技术标准、信息化教学环境应用、教学资源的获取与处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这些理论知识的讲授主要通过课堂教学完成。 结合相应的理论知识和未来网络技术与移动技术的发展应用,专门设计了三大主题、14课时的网络教学和一个的扩展学习专题,三大主题具体是: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制作;信息化教学设计与评价。扩展学习专题是“新技术的教育应用”,由学习者根据学科专业和自己的学习能力自由选择是否学习。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2016版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 学时:36课时 适用对象:师范类 课程类别:公共必修课 考核要求:考查,形成性评价 使用教材:自编教材 主要参考书与文献: [1]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4.12 [2] 张建平主编,《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 黄荣怀沙景荣彭绍东,《教育技术学导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2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标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生掌握教育技术知识和提高教育技术能力的一种有效途径。是一门导入性的公共必修课。 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养。《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高等院校师范类学生的公共必修课程,其核心目标是使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与态度,掌握教育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初步具有教育技术应用与创新能力,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

改革。 二、课程教学任务要求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学应达到以下基本要求: 1、了解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了解教育技术基本技能并初步掌握其一般方法; 3、初步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以及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4、初步掌握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学会基本的教学软件制作和应用技术; 5、了解教师专业化发展应具备的专业素质并初步掌握教学实施的基本技能; 6、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产生兴趣,愿意对该领域做较深入的探讨。 三、学时分配: 单元一:教育技术基本知识 6课时 第一章现代教育技术概述(2课时) 第二章教育技术基本理论(2课时) 第三章教育技术能力标准(2课时) 单元二:教育技术基本技能 16课时 第四章信息检索、加工与利用方法(2课时) 第五章常见教学媒体选择与开发方法(12课时)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基本情况与说明 (一)课程代码: (二)课程英文名称:Moden Educational Technoloy (三)课程中文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四)授课对象:全校本科生 (五)开课单位:工学院 (六)先修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心理学等。 (七)教材及参考书目 [1] 《现代教育技术学基础教程》,彭兵等编,云南大学出版社,2001年; [2] 《现代教育技术实用教程》,李玉斌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3] 《实用教育技术--面向信息化教育》,祝智庭顾小清沈书生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8年; [4]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祝智庭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 [5] 《教育技术培训教程》(教学人员版.初级),何克抗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6]《技术支持的思维建模:用于概念转变的思维工具(MODELING WITH TECHNOLOGY:MINDTOOLS FOR CONCEPTUAL CHANGE) , (美国)D·H·乔纳森著顾小清等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 (八)课程性质现代教育技术是全校本科生通识选修课。该课程主要介绍教育技术的相关概念、教学媒体环境、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制作、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知识。 (九)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信息技术及其教学应用,设计教/学资源,理解教育技术与教学、学习之间的关系,掌握信息化教学模式,学会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以改进绩效。 (十)教学基本要求本课程是理论与实践兼容,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上机实验,作业,答疑,期中考试,期末考试。教师在课堂上应对教育技术相关概念、教学设计、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内容进行必要的讲授,并详细讲授每章的重点、难点内容;讲授中应注意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有关概念、理论基础等内容的理解。本课程上机实验36学时,上机实验课中教师需对所讲内容进行释义、示范(演示)、实践、总结等教学活动,每次上机前教师预先布置实验题目,给出评价标准,严禁抄袭或拷贝他人的成果。在每次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应布置一定量的作业,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整门课程结束后,要布置综合性较强的课程设计题目,并要求学生提交课程设计报告,以进一步训练学生的对信息化教学的设计能力。 (十一)教学时数教学时数:54学时(其中,理论学时18,上机实验36)学分数:2学分(1+1)教学时数具体分配:

现代教育技术.

1、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基本指导思想是() 1. 以教师为中心、依靠技术、应用现代手段 2. 媒体开发、技术支持、资金支持 3. 以学习者为中心、依靠资源、应用系统方法 4. 利用视听媒体、掌握信息技术、综合教学理论 2、下列有关教学设计的说法,正确的是() 1. 教学设计的环节就是教案的编写过程。 2. 教学设计是一个线性的过程。 3. 教学设计是以系统观、系统理论为指导的。 4. 教学设计就是教师对自己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 3、对于小学5、6年级的学生,以下最不可能属于他们特征的是() 1. 学生自我控制能力不强,需要老师、家长对其进行引导。 2. 学生探究知识的热情度非常高。

3. 学生能够对社会存在、公正、真理及道德等抽象的社会问题进行比较准确的分析。 4. 学生能够借助具体事物作出一定程度的推理,开始用抽象的规则来思考问题。 4、人类信息传播的经验告诉我们,如果看不到具体事物时,为了保证传播效果,最理想的传播媒介是() 1. 口头语言 2. 视觉图像 3. 计算机语言 4. 文字 5、扫描仪通常配有“OCR软件”,它主要用于()之间的转换。 1. D. 视频到声音 2. 声音到文字 3. 图片到文字 4. 文字到图片 6、某堂课教学完毕后,有很多同学提出自己有些地方不是很明白,因此想下载你制作的教学课件,你认为下列哪个方法最为便捷、可行()

1. 老师将自己的课件上传到学校的FTP上,让需要课件的同学自己去下载。 2. 老师让想要的同学给他打电话,告诉老师邮箱,之后老师给他发邮件。 3. 老师将课件刻成光盘发给每位同学。 4. 让同学自己拿U盘到老师家中拷贝。 7、从评价的功能上区分,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可分为() 1. 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2. 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3. 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4. 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8、WAV音频文件的缺点是() 1. 采样频率过低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带参考答案)word.doc

《现代教育技术》复习提纲 2016年12月20日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1.概念:什么是教育技术(教育技术1994定义)P3 AECT 94定义:“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 2.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哪些基本要素(从教师、环境、 资源、设计、过程等方面加以理解)P9 学校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教育信息化程度,必须具备如下基本要素: (1)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师资队伍; (2)环境——建设多媒体和网络化的信息化教学环境; (3)资源——建设多媒体与网络教学资源库并使之能高度共享; (4)设计——对多媒体与网路教学资源和教学应用过程的策划; (5)过程——把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应用于课程教学过程,通过实践探索并构建新的教学模式。 3.根据刘雍潜提出的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教师能力应包含哪些方面的能力(从学 科教学能力、教学设计能力、资源应用能力三方面进行理解)P11 刘雍潜根据TPACK模型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教师能力结构,包括以下三个部分: (1)学科教学能力学科教学能力是指教师的专业功底和与教学基本环节相对应 的教学能力,有“教学法—内容知识”(PCK)形成。具体包括:①……⑥。(P11 第5—9行) (2)教学设计能力教学设计能力由“技术—教学法知识”(TPK)形成。(P11,第 13—14行) (3)资源应用能力资源应用能力是指教师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应用能力,由“技术 —内容知识”(TCK)形成,资源应用能力进一步发展则形成资源开发能力。…… 包括:①教学资源的收集与鉴别;②教学资源的加工与处理;③教学资源的设计 与开发。(P11,倒6—3行) 4.根据我国教育部2014年5月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 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主要包括哪两方面的能力(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和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P13 包括两方面的能力: (1)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讲解、启发、示范、指导、练习与反馈等教学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的能力 主要关注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学生开展交流合作、探究建构、自主学习与个性化发展等学习活动所应具有的能力。 该标准根据我国中小学校信息技术硬件设施条件的不同,师生信息技术应用情境的差异,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和专业发展中应用信息技术提出了基本要求和发展性 要求。(P13,倒5—3行) 5.《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应用信息技术转换学习方式方面,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授课专业: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学时:34 学分:2 开课学期:2014~2015学年第2学期 适用对象:师范生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就是普通高校师范类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通过对《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师范生能够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基本理论与方法,提高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与水平,促进教师专业专业能力的发展,达到《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对教师的基本要求,在日后的教学工作中成功地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设计者、组织者、促进者与帮助者,真正提高教学质量,能够担负起未来教育改革的重任。 本课程将重点介绍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信息化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内容,使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提升师范生的综合素质。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根据“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要求,转变与更新教育教学概念,课程的结构与内容应充分体现现代性、先进性与超前性。 2.以教学活动的优化作为本门课程的出发点与归宿,重点培养提高学习者的教学设计能力,教学实践能力与教学评价能力,使教学活动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与现代化。 3.从教学实际出发,重点突出现代教学媒体的选择与应用,充分发 挥现有教学媒体的效益,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有效整合。

4.使学生能利用至少一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制作课件,了解课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5.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检索、获取、处理。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技术支持下的教育(2学时) 第二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3学时) 第三章教学媒体理论(2学时) 第四章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6学时) 第五章教学设计理论(6学时) 第六章信息化教学设计(5学时) 第七章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5学时) 第八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2学时) 第九章教育信息资源的获取与管理(1学时) 第十章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2学时) 四、教学重点、难点 1.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基础 2.多媒体素材的采集与处理 3.教学设计理论 4.信息化教学设计 5.多媒体教学课件的设计与应用 6.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7.信息化教学系统及应用 五、教学时数分配 教学时数34学时,其中理论讲授22学时,实验实训12学时。(具体安排见附表) 六、教学方式 以教师讲授与实验演示、学生实验实训相结合的方式为主,以学

现代教育技术》

需要把一幅照片输入计算机用于制作课件,需要的设备是(B )。 a打印机b扫描仪c绘图仪d识别仪1.2 5 VCD图像的水平分辨率是(B ) a240线b288线c350线d500线1.3 5 利用计算机浏览信息时,可以实现任意页面之间的跳转,这种技术最恰当的说法是( C) a多媒体技术b网络技术c超文本技术d链接技术1.4 5 ( A)理论在教学中具体应用,进而形成了以学习者为中心的个别化学习思想与方法。 a程序教学b视听教学c分支教学d系统化教学1.5 5 人类社会传递信息的主要工具是(A ) a人的声音与语言b自然声c人工声d音响效果1.6 5 国际互联网的简称是(C ) aLANbWANcInternetdMAN1.7 5 人们观看照片的眼动研究表明大多数人倾向于首先看照片的(C )a中间b右下角c左上角d左边1.8 5 个别化教学系统的设计、课程大纲的设计或专业计划的开发,这些设计过程的模式是(A ) a以系统为中心b以课堂为中心c以产品为中心d以评价为中心1.9 5 有研究表明,(D )学习风格的学生在完成需要做整体性解释的学习任务时,成绩要好些。

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反思型d冲动型1.10 5 使用教学媒体可以使人们的学习跨越距离的限制,这突出体现了 教学媒体的(B )。 a固定性b扩散性c组合性d能动性1.11 5 计算机辅助教学课件的辅导型模式中,计算机扮演了(B ) a学生的角色b教师的角色c出题者的角色d学生家长的角色1.12 5 “通过学习让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能够主动进行垃圾 分类”是属于哪种学习结果?(D ) a言语信息b智慧技能c动作技能d态度1.13 5 为促进检索与归纳的内部过程,使学生牢固掌握所学内容,培养 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解决新问题的能力,就需要(C ) a“提供学习指导”b“提供反馈”c“增强记忆与促进迁移”d“刺激对先前学习的回忆”1.14 5 ( A)是人类交际活动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种传播媒体。 a语言b文字c广播d网络1.15 5 两人或两人以上面对面或利用电话、信件进行交流的媒体是指(D )a印刷媒体b非印刷媒体c人际交流媒体d大众传播媒体1.16 5 用来描述计算机存储量的最小单位是(A ) abytebKbcbitdMb1.17 5 局域网覆盖的地理范围是(A ) a几公里b几十公里c几百到几千公里d几千到几万公里1.18 5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概况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 课程类别:师范类公共基础课程 先修课程: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心理学 二、课程教学目标与要求 [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21世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理解常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系统的基本特性并会应用;具备开发多媒体课件、利用Internet教育资源开展教学的初步能力;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 [课程要求]: 在阐述现代教育教学基本理论、教学媒体基本原理的同时,根据不同专业领域学生的特点,选择和组织不同侧重面的教学内容,解决相关领域中教育技术应用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在进行理论教学的同时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与训练,培养学生具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复合型能力和素养。 三. 教学基本内容 第1 章现代教育技术理论 1.1 教育技术概论 1.1.1 教育技术 1.1.2 教育技术学 1.2 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 1.2.1 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名词演变 1.2.2 我国的电化教育 1.2.3 教育技术在教育中的意义和作用 1.3 CAI 学习理论和教学模式 1.3.1 CAI 学习理论 1.3.2 教学模式 第2 章现代教学媒体 2.1 现代教学媒体概述 2.1.1 教学媒体与学习资源的涵义 2.1.2 教学媒体的作用 2.1.3 教学媒体的选择 2.1.5 教学媒体的分类 2.2 视觉媒体与教学 2.2.1 几种常用的视觉媒体 2.2.2视觉媒体教学 2.3 听觉媒体与教学 2.3.1 几种常用的听觉媒体 2.3.2 听觉媒体教学 2.4 视听媒体与教学 2.4.1 几种主要的视听媒体 2.4.2 视听媒体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教案设计

梧 州 学 院 教 师 教 案 ( 2014 ~ 2015 学年第 2 学期) 课程名称: 现代教育技术 英文名称: Modern education technology 课程编号: (2014-2015-2)-BJ 0701103-03004 课程类别: 学科基础课 学分: 2 总 学 时: 34 理论学时: 22 实验学时: 12 授课班级: 13学前教育专科班、13学前教育专科2班、13学前教育专科3班 使用教材: 《现代教育技术》,刘俊强,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任课教师: 韦德华 职称: 实验师、助研 所在单位: 梧州学院 院系(部处) 师范学院 教 务 处 制 教案填写说明 教案按每一大节课进行编写,其进度应与授课计划相同。教案可以是打印稿也可以是手写稿。有关部分填写要求如下: 1、课程类别(封面):包括公共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方向课、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课、专业任选课、公选课。 2、课堂教学目的及要求:本大节课(本次课)的教学目的及要求。 3、课堂教学重点及难点: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确定课堂教学知识信息的重点、难点。

4、教学过程:这是整个教案的主体部分,既体现出教学活动的逻辑程序,又要划分出若干环节或步骤,并考虑到它们的时间分配、具体方法的应用,相互间的衔接、过渡,以及教学过程与板书的协调等等,充分反映教师教学设计思想,体现教师的教学经验和风格。 5、教学方法及手段:指举例讲解、多媒体讲解、模型讲解、实物讲解、挂图讲解、音像讲解等。 6、课后作业与思考题:指本大节课(本次课)结束后需要布置的作业与思考题。 7、课后小结:课后自我总结分析是对课程教学中教学环节的设计、教学重点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应用、师生双边活动的设计及教学效果等情况的总结与分析,为以后的教学提供经验与参考。 第 1 周 2 学时/周,计划授课2学时 教师教案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总学时: 72学时学分: 3 学分 实验学时:36学时 学期学时学分分配情况: 第五学期:36+36学时,3 学分; 开课专业:XXXX 一、课程性质与任务 《现代教育技术》是XXX专业的专业必修课,属专业非主干课程。教育技术是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术能力与素养。开设《现代教育技术》的核心目标是使每位学生具备良好的教育技术意识和态度,能运用教育技术的相关理论指导教与学的实践,掌握教学设计的方法并进行教学过程的设计、实施和评价,熟悉各种常用教学设施的操作、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从而能够运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认识现代教育技术在21世纪教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与基本理论;理解常规教学媒体、多媒体教学系统、微格教学设施的基本特性并会应用;掌握教学设计的基本方法;具有将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运用于教育教学改革的意识与能力。 二、预修课程 教育学、心理学、计算机基础 三、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2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习者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知道教育技术名词的演变过程;了解教育技术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对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产生兴趣,愿意对该领域作较为深入的探讨。 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趋势; 2、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教学重点、难点: 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 第一节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教育技术的定义 1、教育技术的AECT'94定义 2、教育技术的内涵 3、教育技术的其它描述 4、教育技术、教学技术与电化教育 二、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 三、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1、美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2、我国国家教师教育技术标准 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技术与教师信息素养 2、理解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重点、难点: 教育技术的定义、研究内容与任务 第二节教育技术的发展与趋势(1学时) 教学内容: 一、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1、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与名词演变 2、我国教育技术的起步与发展 二、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1、教育技术作为交叉学科的特点将日益突出 2、教育技术将日益重视实践性和支持性研究 3、教育技术将日益关注技术环境下的学习心理研究 4、教育技术的手段将日益网络化、智能化、虚拟化 教学要求: 1、了解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 2、了解教育技术的发展趋势 第二章学与教的理论(2学时) 教学内容: 本章主要让学习者了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知道各种学习理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理解各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指导下的基本教学原则和规律;能够根据不同的教学实际应用相应的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 教学要求: 1、了解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的基本内容; 2、了解各种学习理论的特点和适用范围;

现代教育技术考试大纲设计详细版

第一章绪论 1.现代教育技术就是运用技术手段(特别是信息技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以 提高教学效率与效益。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技术主要包含三个方面:现代媒体技术、现代媒传技术、教学系统设计技术。(P2) 2.现代教育技术的目标是实现教育教学过程的最优化。最优化不是理想化,而 是在现有条件下有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取得最大的效果。(P3) 3.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起步于20世纪20年代(p3) 4.教育技术是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 和实践。(p3) 5.1922年,金陵大学农学院借助幻灯、投影推广植棉技术,是我国高校电化教 育的开始。(P4) 6.电化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开设电化教育课程;二是 开展电化教育活动。(p4) 7.1993年,我国将“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专业;1998年,我国 把现代教育技术确立为现代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P5) 8.教育信息化从技术层面看,具有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化的特征, 从教育层面看,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与协作性的特征。各种特征的具体含义。(P5-6) “数字化”——使教育信息技术系统的设备简单、性能可靠和标准统一。 “网络化”——使信息资源可共享、活动时空少限制、人际合作易实现。 “智能化”——使系统能够做到教学行为人性化、人机交互自然化、繁杂任务代理化。

“多媒化”——使信息表征多元化、复杂现象虚拟化。 “开放性”——使教育社会化、终生化、自主化。 “共享性”——使丰富的教育资源能为全体学习者共享。 “交互性”——能实现人-机之间的双向沟通和人-人之间的远距离交互学习,促进教师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学习者、学习者与其他人之间的多向交流。 “协作性”——为教育者提供了更多的人-人、人-机协作来完成任务的机会。 9.信息网络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教育信息化的物质基础和 先决条件;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和直接目的;信息技术是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柱,是教育信息信息化的驱动力。( p6) 10.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论基础: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传播理论。其中对现代教 育技术影响较大的学习理论主要有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P9) 11.人类从事的绝大多数是有意义的行为都是操作性反应。(P9) 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要观点。(P10) ①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②知识是个人经验的合理化,而不是说明世界的真理; ③知识的建构并不是任意的和随心所欲的; ④学习者的建构是多元化的。 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包括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个要素(P11) 14.现代教育技术的基本理论主要有现代教学媒体理论和现代教学设计理论 (P13) 15.媒体一词的概念和含义及媒体中的硬件和软件主要包含的东西(P13-14)

整理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1]

现代教育技术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技术在研究、设计学习过程时,着重利用了学习理论、教学理论和(A ) A.系统方法 B.直观方法 C.科学抽象方法 D.理想化方法 2.下列各物体中,不属于教育传播媒体的是( C ) A.习题集 B.录像带 C.教室环境 D.教科书 3.在WINDOWS操作系统中,有两个对系统资源进行管理的程序组,它们是“资源管理器”和( C )A“回收站”B“剪贴板” C“我的电脑” D“我的文档” 4.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B A CPU能直接读取硬盘上的数据 B CUP能直接存取内存储器中的数据 C CPU有存储器和控制器组成 D CPU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 5.在Prowerpoint中的哪种视图方式下,可以将所有制作的演示幻灯片以页的形式显示( D )A)普通视图B)大纲视图 C)web视图D)幻灯片浏览视图 6.下列哪个不是INTERNET上的安全标准C A. S-HTTP B. SSL C. HTML D. SEL 7.计算机病毒最其本的特征是:A A. 自我复制 B. 破坏磁盘中的文件 C. 引起用户注意 D. 减缓CPU运行速度 8.在E-Mail系统中常常遇到的“邮件炸弹”的是:B A、一种炸弹 B、一种病素 C、一种软件名 D、一个邮件 9.INTERNET上的声音、图象、动画等多媒体信息,在计算机中的存储方式是:( A ) A. 模拟信号编码 B. 二进制编码 C. 音频信号编码 D. 视频信号编号

10.通常所说的现代教学媒体是指( D ) A.黑板,教科书,图片等 B.教室,校园,周围社区等 C.班风,校规,校纪等 D.投影,录像,录音,电子计算机等 11.银幕上投影的图像画面出现 "上窄下宽"的几何失真,这是由于( B )造成的。 A.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前倾斜 B.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后倾斜 C.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左倾斜 D.张挂的银幕没有向右倾斜 12.录像机放像时不能正常放像,指示窗口出现"d"指示,则表示录像机(C ) A.有机械或电路故障 B.录像带坏 C.处于自动保护磁头状态 D.太热 13.CAI的课件是属于( A ) A.CBE软件 B.系统软件 C.游戏软件 D.课本 14."发现学习法"就是要求学生在学科的学习中( D ) A.自己发现规律 B.有所创造发明 C.独立学习,独立解决问题,并作出发现 D.培养学习和探究的态度,推测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15.不属于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内容的选项是( A) A终结性测验分析 B 学习需要分析 C学习者分析 D 学习内容分析 16.不属于学习者分析的内容是( D) A学习者分析 B 学习风格 C年龄特征 D信息加工分析 17.下面提供的关于教学设计构成的四个基本因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A学生、目标、策略、评价 B 教学媒体、学习需要分析、形成性分析、学习目标 C 测验、调查、教学形式、教学媒体 D 评价、决策、规划、教学内容 18.学生的特征分析应该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B )。 A学生的年龄、学历、初始能力 B 学习的一般特征、初始能力、学习风格 C 学习风格、初始能力、学习兴趣 D 学生的社会环境、初始能力、一般特征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 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9111001) 本大纲由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教育技术教研室讨论修订,教育技术与信息中心审定,教务处审核批准。 一课程说明 课程类别:公共课

课程性质:必修 学时学分:54学时(理论教学18学时,实践训练36学时) 3 学分 适用专业:师范类各专业 课程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为师范类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面向全校师范类专业学生开设。这门课程主要培养学生面向二十一世纪基础教育对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需要,力求通俗易懂,突出实用性和实效性,针对性和简明性。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有全面的了解,并能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灵活运用,以达到提高自身教育技术素养和综合能力的目的。 1、了解教育技术发展的基本历史过程,理解与教育技术相关的概念和基本理论,正确掌握教育技术的本质与内涵,初步形成在教学中应用教育技术的自觉意识和基本能力; 2、了解各种教学媒体的基本原理、特点,掌握教学媒体教学系统在教学中的使用方法; 3、理解教学设计的基本原理,更新教育思想观念,基本具有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结合学科专业特点进行教学系统设计、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件制作并应用到实际教学过程中的能力; 4、理解教学评价的目的与意义,初步具有教学评价的能力; 5、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整合的目的,初步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进行有效整合的方法。 本门课程与其它课程关系: 教育技术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为了学好《现代教育技术》课程,需要一定的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础,同时要求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应用基础和较好的信息素养。因此,应与教学计划中其它相关课程相互配合,特别是应以心理学、教育学、学科教学论、计算机文化基础等课程作为先导课程。 二教学内容

2019海南师范大学现代教育技术-复试题型和大纲

附件6: 海南师范大学2019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复试)考试大纲 科目名称: C语言程序设计 适用专业:教育硕士(现代教育技术)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一)试卷分数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二)考试形式 考试形式为闭卷、笔试。 1、答案请按题号顺序全部写在答题纸上,试卷或其它地方答题无效。 2、考试结束,将试题连同答题纸一起交给监考老师后,方可离开考场。 (三)试卷题型结构 1、填空共10题(共计20分) 2、判断共10题(共计10分) 3、单选共10题(共计20分) 4、程序填空共2题(共计20分) 5、程序设计共3题(共计30分) 二、考查目标 全日制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C程序设计,主要考查学生掌握结构化程序设计的方法,以及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进一步考查学生应用程序开发能力。 三、考查范围 第1章程序设计和C语言 1.1什么是计算机程序 1.2什么是计算机语言 1.3C语言的发展及其特点 1.4最简单的C语言程序 1.5运行C程序的步骤与方法

1.6程序设计的任务 第2章算法——程序的灵魂 2.1程序=算法数据结构 2.2什么是算法 2.3简单的算法举例 2.4算法的特性 2.5怎样表示一个算法 2.6结构化程序设计方法 第3章最简单的C程序设计——顺序程序设计 3.1顺序程序设计举例 3.2数据的表现形式及其运算 3.3运算符和表达式 3.4 C语句 3.5数据的输入输出 第4章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4.1选择结构和条件判断 4.2用if语句实现选择结构 4.3关系运算符和关系表达式 4.4逻辑运算符和逻辑表达式 4.5条件运算符和条件表达式 4.6选择结构的嵌套 4.7用switch语句实现多分支选择结构 4.8选择结构程序综合举例 第5章循环结构程序设计 5.1为什么需要循环控制 5.2用while语句实现循环 5.3用do…while语句实现循环 5.4用for 语句实现循环 5.5循环的嵌套 5.6几种循环的比较 5.7改变循环执行的状态 5.8循环程序举例 第6章利用数组处理批量数据 6.1怎样定义和引用一维数组 6.1.1怎样定义一维数组 6.2怎样定义和引用二维数组 6.3字符数组 第7章用函数实现模块化程序设计 7.1为什么要用函数 7.2怎样定义函数 7.3调用函数 7.4对被调用函数的声明和函数原型 7.5函数的嵌套调用 7.6函数的递归调用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复习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复习大纲 部门: xxx 时间: xxx 制作人: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修改

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复习大纲 教育技术是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条件发展到一定水平的产物,也是人们的现代教育意识达到一定水准、教育改革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客观要求。教育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源于教育理论的发展和应用<特别是学习理论和相应衍生的教学理论)、信息技术对人体能力的扩展“延伸”和系统理论方法在教育中的引进。教育技术学的发展历史上最重要的三个主干分别是:视听教学传播及媒体资源的应用、程序教学及个别化教学和系统方法的教育应用。教育技术学是建立在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系统科学方法和教育传播理论的基础上的一门学科。从表面看它是新的教学手段的应用,实际上它是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发展的必然过程,是教育与技术结合的产物,是日新月异的,是与时俱进的,是永葆青春的一门学科。 我们的授课内容和考核内容涵盖以下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教育技术概述 1、掌握AECT1994以及2005教育技术定义,并能加以分析 思考题: 1、 1994年教育<教学)技术定义中的包括了哪五个领域? 2.、2005年教育技术定义中的包括了哪几个领域? 3、结合定义的发展,浅谈教育技术的未来。 4、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环境有何区别,请加以说明。 第二部分学习理论

1、掌握学习理论及其代表人物,能对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建构主义以及人本主义的基本观点做出解释和对比分析各学习理论内容的异同。Xl3V9MvSEp 2、掌握多元智能理论,及其相关内容。 3、了解教学理论与教育技术的关系,以及各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如布鲁姆、罗杰斯、加涅、奥苏贝尔等的理论的基本内容 Xl3V9MvSEp 思考题: 1、教育技术的四个理论基础分别是什么; 2、简述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与特点; 3、简述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与特点; 4、简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与特点; 5、简述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内容与特点; 6、简述多元智能理论八个范畴及其相关内容; 第三部分教学理论 1、掌握教学设计的含义及其设计过程,掌握学习者特征分析相关内容; 2、掌握教学策略及其三个分类:组织策略、授递策略以及开发管理策略相关内容; 3、了解教学资源媒体及其相关概念;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现代教育技术/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课程代码:1020005006 学分/总学时:2/54 开课对象:师范生 一、课程的性质、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普通高校师范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课,是培养未来教师必须掌握的专业能力基础课程,具有理论与实践结合、注重实践能力培养的特点。 教学目标如下: ①能够理解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理论,具备较强的信息化教学设计能力。形成一种将教育技术应用于教学设计、教学资源、教学活动、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意识与态度;能够形成一种不断学习技术与方法、促进专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意识与态度; ②能够有效利用教育技术,积极学习应用教育技术所必须的信息技术知识与技能、教学设计方法、资源选择与开发的技术与方法、教学应用的模式与结构、教学评价的技术与方法、教学科研的方法等教育技术基本知识与技能; ③能够进行日常教学环境的设计与管理、教学活动的设计与管理、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与管理、教学评价活动的设计与实施、教学科研活动的开展,以及与同事、家长、学生、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就教学、科研、管理等各个方面开展的合作与交流; ④能够从社会责任角度促进学生在利用技术、资源方面能够全面、公平、健康、安全、规范地成长。 二、学习本课程学生应掌握的前设课程知识 计算机和多媒体课件制作技术基础。

四、课程内容和基本要求 第一单元教育技术概念(4学时) [学习内容] 模块一认识教育技术 活动一感受教育技术 活动二理解教育技术概念 模块二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活动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活动二教育技术与教师专业发展 [学习要求] 1.体会教育技术支持教学与学习的有效性。 2.理解教育技术的概念。 3.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和信息化的教师专业发展的特点。 第二单元授导型教学的设计(16课时) [学习内容] 模块一认识授导型教学设计 活动1感受授导型教学设计 活动2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 模块二授导型教学设计 活动1学习需要分析 活动2学习者特征分析 活动3教学目标的编写 活动4教学内容分析 活动5教学方法选择 活动6教学策略的选择 活动7教学媒体选择 活动8教学评价的设计 活动9编制、评价与教案设计 模块三教学资源获取、处理与应用 活动1 数字图像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活动2 数字音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活动3 动画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活动4 视频资源的获取、处理与应用 模块四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 [学习要求] 1.能够阐述教学设计、授导型教学设计的概念,理解授导型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