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_AHP模型及应用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_AHP模型及应用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_AHP模型及应用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_AHP模型及应用

2009年第4期

科技管理研究Science and Technol ogyM anage ment Research

2009No 14

收稿日期:2008-08-25,修回日期:2008-10-30

基金项目:河北省优秀专家出国基金(200350)和河北省社科基金(200607011)重点资助项目

文章编号:1000-7695(2009)03-0142-04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 C -AHP 模型及应用

张亚明,刘海鸥

(燕山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河北秦皇岛 066004)

摘要:首先分析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在深入剖析平衡计分卡(BSC )和层次分析法(AHP )的基础上,将二者优势互补,建立一种新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 -AHP 模型,从而解决平衡计分卡法应用设计中指标体系权重难以确定的问题,使平衡计分卡法对电子政务绩效的测评更加客观、准确。最后通过对某市电子政务网站的BSC -AHP 模型运用,证明该模型的可行性。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 C -AHP 模型;平衡计分卡;层次分析法中图分类号:F22419 文献标识码:A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

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学者对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是指运用一定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标准,按照一定的程序,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对电子政务一定运营期间的运营效益和运营者业绩做出客观、公正和准确的综合评判[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保证电子政务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政府效率和效益,改善政府治理水平和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和比较国内外几种有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基于BSC 和AHP 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 -AHP 模型,以期对中国电子政务评估建设有所裨益。

1 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111 国外研究综述

近年来,随着电子政务的快速发展,国外很多大型机构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了研究,其中较有影响的有爱森哲(Accenture )公司、Gartner 、T NS 公司、联合国的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与美国行政学会、美国布朗大学(B r own )、美国Ne w Jersey Ne wark 州立大学电子政务协会与韩国Sungkyunk 2wan 大学等。

世界著名的埃森哲咨询公司(Accenture )从2000年就开始用其独有的评分系统对发达国家的电子政务进行评分并发布年度报告。2003年在对22个国家级电子政府进行了量化测评采用电子政府“总体成熟度”的概念,将政府网站的绩效类同于电子政务的整体流程绩效,以此综合考察政府的网络战略和国民利用电子政务的具体状况[2]。该评估指标体系的优点是便于测评和量化分析,并且突出了电子政务服务于民的宗旨,但在运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测评针对的是网站的外在表现,而非全程的管理实际情况,因此有出现误判的可能。与Accenture 评估不同的是,Gartner 的电子政府战略评估体系并不是对世界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作横向的比较,而是对某国特定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它主要从三个方面(公民的服务水平、运行效益以及政治回报)来评估电子政务项目的有效性,每个大类又包含一系列具体参数,在确定了指标体系后,立即收集评估对象的相关数据,然后代入相应的评分规则,最后通过评分来反映评估对象的基本

面貌、素质和水平[3]。可见,Gartner 公司的评估指标还是比较量化的一套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2002年,联合国的公共经济与公共行政署(United Nati ons and D ivisi on f or Public Econom ics and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与美国行政学会(the American Society f or Public Ad m inistrati on )对联合国190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建设进行了调查研究与分析比较,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政府网站状况(W eb Presence M easure )、基础设施状况(I nfrastructure Meas 2ure )和人力资源状况(Hu man Cap ital Measure )三个方面,计算衡量了各国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电子政务指数”,并以此对133个成员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进行了评估,并且还将以上三方面指标汇总,把全球的电子政务分为四个层级:高电子政务能力(H igh E -govern ment Capacity ),中等电子政务能力(M ediu m E -govern ment Capacity ),基本电子政务能力(M ini m al E -govern ment Capacity )和缺乏电子政务能力(Deficient E -govern ment Capacity )[4]。该评估体系的优点是,所衡量的指标都能从公开出版物上找到数据,但是,该报告对于“政府网站建设现状”、“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人力资源素质”三个方面的权重分配情况以及各子方面的权重分配情况未做详细说明,也没有给出具体的计算公式,因此可操作性还有待商榷。此外,要使用这个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评估,被评估的国家必须满足以下一些条件:提供信息发布、互动性业务以及在线处理业务;在教育、医疗健康、劳动就业、社会福利与服务、金融5个关键部门建有网站并提供在线服务;使用单一的入门网站;能够实现战略计划的最低目标[5];成立了电子政务的主管机构等等,可见该指标体系对被评估对象的要求较高,因此不具有普遍意义。2001年,美国布朗大学(B r own )与世界市场研究中心(World M arkets Research Center )对19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个政府网站进行了测评。2003年9月,布朗大学公布了第三份全球电子政务测评报告,在该报告中提供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如下:(1)测评内容:在线信息、服务传递、公众接入情况;(2)具体考察特征:在线信息或刊物发布、在线数据库、音频按钮、视频按钮、支持多种语言、商业广告、保险基金、限制性区域、用户支付、残疾人接口、隐私政策、安全措施、在线服务、服务种类总量、数字签名、信用卡支付、电子邮箱地址、在线论坛、自动邮件提示更新信息、个

张亚明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AHP模型及应用

性化站点界面、P DA接入、站点英文版;(3)指标权重:各

指标采用相同权重(100分),总分为各指标积分之和。显而

易见,各指标采用相同权重明显降低了该评估指标体系的科

学性和可信度。2003年12月,美国New Jersey Ne wark州立

大学电子政务协会与韩国Sungkyunk wan大学全球电子政务政

策协会联合发布了它们对全球82个国家的84座最大城市的

电子政务测评报告,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框架主要

包含“安全/隐私、可用性、站点内容、在线服务、公众参

与”五个部分。遗憾的是,它同布朗大学(B r own)在研究

时犯了同样的错误,简单地把这五个部分的权重等同于

20%,而没有进一步地分析、归纳其权重,因此,其科学性

和有效性还有待商榷。T NS(Tayl or Nels on Sofres)公司,是

世界第四大市场信息咨询服务公司,公司主要从事社会和政

府方面的研究。T NS公司连续三年来发布了三份全球电子政

务绩效评估报告,在这三份研究报告中,提供了自己的一套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与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以问卷方式

采集原始数据,面向各国电子政务用户、网民和一般公众。

此外,其指标权重的测评结果都按照各国人口权重进行校正,

在其指标权重的确定方面做出了新的尝试。

对联合国UN、Accenture公司、美国B r own大学、T NS公

司、Ne w Jersey Ne wark大学/Sungkyunk wan大学提供的电子政

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进行比较得出表1。

表1 全球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大指标体系的比较

体系评价范围不同点共同点

UN全球全球突出测评“社会信息化水平”栏目

Accenture发达国家单列出“CR M”测评栏目

Brown全球以电子政务的“标志性特征”为基点,对政务网站进行特征分累计

T NS发达国家以“公众反馈数据”、“市场资料”为基础,以“公众需求导向”为出发点

NewJersey

Newark /Sungkyun /kwan 各国主

要城市

在电子政务“标志性特征”基点分累计的基础上,提

出电子政务评价的5分体系(安全/隐私、可用性、站

点内容、在线服务、公众参与)

1)突出信息服务和交易服务;

2)重视电子参与和在线论坛;

3)关注电子安全和隐私问题;

4)重视电子政务发展规划;

6)强调以“公众”为核心;

7)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体系;

8)基本上都按五个层次描述

政务服务的深度。

112 国内研究综述

国内对电子政务评估体系的研究分为评估指标的研究和评估方法的研究两大类。评估指标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高校的专家学者中进行,其评估指标具有如下特征:一是层次性,都是设立少数的几个一级指标,多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三级指标形式;二对网站、网络的评估;三对投入产出的效益评估。评估方法方面的研究主要是在非线性评估和模糊评估为主[6]。主要的研究成果有:张成福和唐钧提出的从产出、结果、影响等三个层次分析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杨云飞、白华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大板块三级指标体系”,刘腾红、刘荣辉、赵鹏研究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系统评价方法”等。

学者张成福、唐钧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产出(Out put)层次、结果(Outco me)层次和影响(I m2 pact)层次。他们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上升到实质分析的高度,从而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应当从三个层次进行更为深入的探讨。他们还认为完善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该综合“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也要打破“G DP崇拜”,不能片面应用“产出”层次的指标来衡量整体的社会效应。

学者杨云飞、白华庆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五大板块(集中、安全、管理、服务、决策)三级指标体系”,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顶端为政务基本架构;中间为信息技术与政务的有机结合;底层为众多的标志性特征”。其中,一级指标采用复数规则合成,二级指标按照AHP法则确定加权权重,三级指标按照标志性特征数量累计得分,由此得到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的指标结构总表。而且,杨云飞、白庆华认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得到的是一些定量化分数,这些分数必须转化成定性化描述,才有实际参考意义。该评估体系具有系统完整、内容丰富和简洁明了的特点,不仅为电子政务提供了清晰的总体框架,而且析出了崭新的性能特征———方向倾角;在测评国家电子政务得分方面,该体系采用“点面”结合的方法,把各省会城市的“点”得分,与各省市G DP和城市化率的“面”得分进行折合,从而得到比较客观的反映一国(地区)电子政务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7]。因此,相对于目前全球其他各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而言,该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具有更全面、更系统、更优秀的特征。

学者刘腾红、刘荣辉等提出从服务和应用的角度出发,从电子政务的对象和职能方面把评估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内部主要是各级政府之间、政府的各部门之间以及各公务员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的决策和管理职能;外部主要是政府与企业、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互动,承担政府对外服务和监管职能。根据电子政务的服务对象和职能,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划分为内部和外部两大指标体系、6个子系统。

虽然国内很多研究机构和学者都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还没有一种方法能将指标的代表性和全面性完美地结合起来,以准确达到指标的有效性。如前所述的学者刘腾红在对其提出的内部和外部指标体系进行分析时,通过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系数,采用近似匹配法评价电子政务系统,采用专家评审法、网上调查法、用户调查法作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的数据采集方法,对模拟的三个网站进行了评估,初步验证了该评估方法的实用性,但是没有将财务测评指标和业务测评指标结合在一起进行绩效评估;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研究部的于施洋建议把广泛应用于企业的绩效管理工具%%平衡记分卡作为构建新的评估体系的有效工具[8]。平衡记分卡的精髓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价值取向之间有着内在切合性,根据电子政务绩效战略目标对平衡记分卡进行修正和整合,可以为构建科学合理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提供框架支撑;但是他在指标权重大小的研究方面还存在欠缺,因此其指标的有效性和准确性还有待提高。结合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析法来建构指标体系不失为一种好的绩效评估方法,加拿大的Kishot Vaidya等人曾采用该方法对其政府的电子采购进行了绩效评估,他们给出了影响电子采购绩效的因素(金钱、顾客或供应商的满意、系统之间的互操作和整合、变革管理、业务过程的质量和透明性、管理信息),最后针对每个因素对绩效产生的影响进行了评估,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9]。但是,他们只对电子政府采购绩效做了评估,因此还不能说是全面意义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2 BSC-AHP模型的构建

上述分析可见,定性与定量手段相结合是电子政务绩效

341

张亚明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 -AHP 模型及应用

评估最理想的评估方式。本文尝试结合平衡计分卡和层次分

析法来建构指标体系,即利用平衡计分卡构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指标体系,在充分考虑财务测评指标的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构造判断矩阵,对各级层次指标进行权重计算,确定各指标因素相对于总指标的相对权重,以减少指标的随机性和不确定性,从而保证评估结果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平衡计分卡(Balanced Scorecard,简称BSC )是一种目标制定和绩效评估的方法,

它将组织战略目标逐层分解转化为财务、客户、内部流程、学习与成长四个方面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该方法克服了传统绩效评估的不足,将财务测评指标和业务测评指标结合在一起使用,能够同时从几个角度对绩效进行快速而全面的考察[10]。但是在运用平衡记分卡的过程中,该方法没有给出计算各指标相对权重的方法。因此,有必要结合一种可以判断这些指标相对权重的方法以弥补其不足。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 ierarchy Pr ocess,简称AHP )是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AHP 将所研究的问题按其性质,把各种选择指标、方案进行分类,并划分为若干层次,使问题转化为各指标方案相对重要的排序问题,通过构造判断矩阵,计算出某一层次因子相对于上一层次各个因素的单排序结构和相对于上一层次的总排序权重,得到最底层(方案层)(总目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以此为决策选择提供依据。它不仅简化了系统分析与计算工作,而且有助于决策者保持其思维过程和决策原则的一致性,因而是一种理想的决策方法。由此可见,AHP 的层次结构模型非常适合多层次、多指标的平衡计分卡的评价体系。它能够改进专家群决策中定性分析无法排序和不能量化的缺陷,不仅可以降低工作难度,提高指标权重的精确度和科学性,而且通过采取对判断矩阵进行一致性检验等措施,有利于提高权重确定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使绩效测评更加准确。因此,结合BSC 和AHP 优势可以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 C -AHP 模型,具体步骤如下:

(1)选取评估样本,并按照平衡计分卡的财务、内部流程、客户、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对其编制各级评估指标。

笔者根据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现状,在经过经验选择、专家访谈、问卷调查基础上,提出了一个可以借鉴的、指标更具代表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按照财务、内部流程、客户、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编制了平衡计分卡指标体系,如图1:

图1 电子政务绩效指标的层次结构

(2)构造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判断矩阵表示针对上

一层因素而言,本层次与之有关的各因素之间的相对重要性。假定A 层次中因素Ak 与下一层中因素B 1,B 2,……B n 有联系,则可构造如下的判断矩阵,如图表2所示:

表2 准则层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

Ak B 1B 2……B n N W B 1b 11b 12……b 1n N 1W 1B 2

b 21

b 22

……b 2n

N 2

W 2

……

……

……

…………

……

……

B n

b n1

b n2

……

b nn

N n

W n

上表中,bij 是相对于Ak 而言,B i 和B j 的相对重要性的数值,通常bij 表示取1,2,3,……9及其倒数。其含义及描述见表3:

表3 AHP 标度及其含义

相对重要程度

定义解释

1同等重要目标i 和j 同样重要3略微重要目标i 和j 略微重要5相当重要目标i 和j 重要7明显重要目标i 和j 明显重要9

绝对重要

目标i 和j 绝对重要

2、4、6、8介于相邻的两种重要程度之间

用方根法计算准则层各个维度相对于目标层的相对权重:

根据公式N i =

n

∏n

j =1

b ij 分别计算判断矩阵每行所有元素的

几何平均值N 1、N 2、N 3……;再根据公式∑n i =1

N i 计算得出

W 1、W 2、W 3……;然后通过公式C I =(λmax -n )/(n -1)和公式CR =C I/R 计算出矩阵的一致性指标。为了检验判断矩阵是否具有满意的一致性,需要将C I 与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 进行比较。R I 的取值见下表4:

表4 平均随机一致性指标R I

N 12345678910R I

0100

0100

0158

0190

1112

1124

1132

1141

1145

1149

当随机一致性比率C =C I/R I <0时,则认为判断矩阵的一致性可以接受,权重向量W 可以接受。若一致性满足要求,则停止计算,否则需重新调整判断矩阵的取值。

(3)按照上述步骤计算“财务维度各指标的权重”(二级指标包括网络建设投入、系统维护投入和电子政务机会成本),分别计算出其W 1、W 2、W 3和该矩阵的C I,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4)按照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内部流程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二级指标包括政务公开、网上办公度、网上采购率和内部信息公开)、“顾客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二级指标包括在线服务、效率提高程度、公开透明度及公众满意度)和“学习与成长维度各指标的权重判断矩阵”(二级指标包括网络安全、技术标准及业务信息化程度)中的各个指标权重,分别记为W 4、W 5、W 6、W 7;W 8、W 9、W 10、W 11;W 12、W 13、W 14,并进行一致性检验。

(5)若每个指标的评估结果为:R 1、R 2、R 3、R 4、R 5、R 6、R 7、R 8、R 9、R 10、R 11、R 12、R 13、R 14,则财务维度的最终评估值为:U 1=(R 1,R 2,R 3,R 4)×(W 1,W 2,

W 3,W 4)T

;内部流程维度最终评估值:U 2=(R 4,R 5,R 6,

R 7)×(W 4,W 5,W 6,W 7)T

;顾客维度评估值:U 3=

4

41

张亚明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BSC-AHP模型及应用

(R

8

,R9,R10,R11)×(W8,W9,W10,W11)T;学习与成

长最终评估值:U

1

=(R12,R13,R14)×(W12,W13,

W14)T。最终计算出绩效的总评估值:U1=(R1,R2,R3,

R4)×(W1,W2,W3,W4)T。

(6)根据上步骤的计算结果,分析选定样本的财务、内

部流程、客户、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的各项得分及总得分,

得出结论。

3 BSC-AHP模型的应用实例

为了验证上述评估模型的有效性,笔者选取了某市电子

政务网作为样本,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估。评估采用百分制,

得分设为五个档次,60以下为不合格。

通过对该市电子政务网实际情况的调研,并在广泛研究

相关文献和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笔者对各指标相对重要

性作出判断矩阵,计算出其特征向量和最大特征根,然后进

行了一致性检验并修正了其中的不符合项,最后得出该市电

子政务网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得分,结果如表5:

表5 该市电子政务网平衡计分卡各项指标得分

模块指标权重得分总得分综合得分

财务绩效

内部流程绩效

客户绩效

学习与成长绩效

网络建设投入010********

系统维护投入010*******

电子政务机会成本010*******

政务公开010*******

网上办公度0110171126

网上采购率010*******

内部信息公布010*******

在线服务010*******

效率提高程度010*******

公开透明度010*******

公众满意度010*******

网络安全010*******

技术标准010*******

业务信息化程度010*******

61121

241556

121975

171284

701936

上述计算表明,该市电子政务绩效平衡计分卡的总得分为701936,其电子政务建设总体情况处于一般水平。进一步分析可知,该市电子政务建设在政务公开化和信息化方面做得较好,也较注重自身业务的提高和内部流程的改进,但在公众满意度方面较差,这说明该市的电子政务为公众服务的意识还比较薄弱,还没有走出为政府服务的误区。此外,该市的财务绩效较低,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由此可见,该市应把其以后电子政务建设的侧重点放在改进客户绩效和财务绩效方面,注重顾客满意度和投入产出比的提高,从而更好的为社会公众服务。

综上所述,本文将BSC法与AHP法相结合,针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这一热点问题构建了BSC-AHP模型,并以某市电子政务网站为例进行了有效验证。相比其他模型,BSC-AHP模型更能准确地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评估,根据评价结果,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从而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和导向,为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进而促进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良性发展。

参考文献:

[1]互联网实验室1中国电子政务效果评测研究报告[R].2002:9

-101

[2]Accenture1E-Government Leadershi p Rhet oric vs Reality-Cl osing

the Gap[Z],htt p://www1accenture1com,Ap ril20011 [3]Gartner Cor porati on1The Gartner Frame work for e-government Strat2

egy A ssess ment1Strategy Analysis Report12002:51

[4]United Nati ons1World public sect or report2003:e-government at

the cr ossr oad12003:12-141

[5]张小明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标准化研究(一)[J].术

语标准化与信息技术,2005(2):441

[6]张新香1基于三角模糊数的中部地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1[J]

情报杂志,2008(6):91-921

[7]杨云飞,白庆华1电子政务评价指标体系[J].计算机应用与软

件,2004(8):61-631

[8]于施洋,杨道玲1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再认识:国内视角

[J].电子政务,2007(7):191

[9]王立华,覃正,韩刚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J].情

报学报,2005(10):6071

[10]K AP LAN R S,NORT ON D P1The Balanced Scorecard:Measures

that drive Perf or mance[J].Harvard Business Revie w,2006:71-

791

作者简介:张亚明(1962-),男,山东莱州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刘海鸥(1981-),男,山东济南人,行政管理硕士研究生。

(本文责编:熊 俊)

541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网站(精)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与政府网站 本章将对开展本次以政府网站为切入点的全市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进行理论上的探讨。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1.电子政务的概念 《中国电子政务》中对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利用现代网络通信与计算机技术,将政府管理和服务职能进行精简、优化、整合、重组后,在互联网络上实现,以打破时间、空间以及条块分割的制约,从而加强对政府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管,提高政府的运作效率,并为企业和公众提供高效、优质、廉洁的一体化管理和服务。 《电子政务基础与应用》中对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指政府机构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需要,自觉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将政务处理与政府服务的各项职能通过网络来实现有机地集成,并通过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持续不断地优化与创新,以实现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精简政府管理机构、降低政府管理成本、改进政府服务水平等目标。 《十六大报告辅导读本》对“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主要是指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和其他相关技术构造更加适合时代要求的政府结构和运行方式。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政务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共享,提高行政效率和决策水平,改善公共服务质量和增加服务内容,增加办事执法的透明度,加强政府有效监管,建立政府与人民直接沟通的渠道,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 赛迪顾问(本报告)对“电子政务”的定义。“电子政务”是各级政务部门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展办公决策、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政务活动,提高工作效率、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渐进动态过程。电子政务的主体是政务,信息技术是手段。满足政务活动需求和服务社会公众是推行电子政务的原动力,也是促进电子政务创新发展的源动力。 2.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概念 电子政务的核心在于“政务”,意在通过电子化手段实现和增强政务功能,因此电子政务建设绩效的核心也在于电子化环境下政务的绩效实现情况(主要指电子化手段对政务绩效的增量情况)。因此,为便于理解电子政务建设绩效评估的含义,我们首先参考政务绩效评估的含义。 通常认为,政务绩效评估(government performance measurement,又称政府绩效评估)即是对政府活动中的“三E”进行评估,“三E”意指经济(economy)、效率(efficiency)、效果(effectiveness)。其中,经济指用最小的成本获得给定的资源,用于衡量公共服务的总成本是否降至最低;效率指投入与产出之比,指公共服务中的“成本-效益”关系;效果是对公共部门产出的价值衡量,描述产出向结果的转换。 西方学者对政务绩效评估曾有过不同定义,如认为“绩效评估是一个适用于为评价政府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分析

本文依据衡量指标的不同,将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证券投资基金绩效评估模型分为五大类,并评述了这五大类模型的运用方式、作用和区别,以及这些模型运用的相关检验,最后进行了简要的评论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证券投资基金绩效的评估主要是针对一只基金的实际运作成果进行评价。在绩效评估中,主要包括:(1)对基金的整体收益进行评估,判断其是否超过市场平均收益;(2)超过市场平均收益的部分中有多少可归结为基金经理的投资才能;(3)采用什幺因素或指标对基金绩效进行评估,并判断不同因素或指标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影响;(4)选择什幺类型的评估模型,评估模型的选择应根据一国的基金市场状况等因素而确定。根据以上内容及不同管理风格的基金,评估基金绩效的因素或指标主要分为两类:对于采用消极管理风格的基金,主要是评估其在证券市场的一般收益水平和风险水平;对于采用积极管理风格的基金,除了以上两个指标外,还包括基金经理的选股能力、市场运作中的时间选择(或定时)能力以及基金组合的分散化程度等指标。这些指标分别衡量了基金经理预测市场的发展趋势、识别证券价格是否被低估或高估及控制风险的能力。本文的分析是根据积极管理风格基金类型来进行的。 一、理论模型分析 (一)Markowits均值一方差模型 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及其它风险资产投资首先需要解决的是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这两个核心问题。如何测定组合投资的预期收益与预期风险、如何以这两项指标进行资产分配,是市场投资者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Markowits(1952、1958)的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依据以下4个假设:1.投资者在考虑每一次投资选择时,其依据是某一持仓时间内的证券收益的概率分布。2.投资者是根据证券的预期收益率估测证券组合的风险。3.投资者的投资决定仅仅是依据证券的预期收益和预期风险。4.在一定的风险水平上,投资者希望收益最大,相应的是在一定的收益水平上,投资者希望风险最小。 根据以上假设,Markowits确立了证券组合预期收益、风险的计算方法和有效边界理论,建立了资产优化配置的均值一方差模型,该模型运用于基金整体绩效的评估,可表达为: 目标函数: 限制条件:(不允许卖空) 式中Rp为基金组合收益,Ri为i基金(或第i只股票)的收益,Xi和Xj为基金i、j的投资比例,δ2(Rp)为组合投资方差(组合总风险),Cov(Ri—Rj)为两个基金之间的协方差。该模型为现代证券投资理论奠定了基础。该模型表明,在限制条件下求解Xi基金收益率使组合风险δ2(Rp)最小,可通过拉格朗日目标函数求得。其经济学意义在于,投资者可以预先确定一个期望收益,通过模型可以确定投资者在每个投资项目(如某只基金或股票)上的投资比例,使其总投资风险最小。不同的期望收益就有不同的最小方差组合,这就构成了最小方差集合。 (二)单因素整体绩效评估模型

电子政务形考作业附答案

《2012电子政务形考作业1》答案 2012年05月15日 一、填空题 1、计算机;网络;通信 2、人类思维能力;信息 3、软;硬件 4、标准管理;共享;业务协同 5、政务;技术 6、非垄断性 7、人治;法治 8、公众服务 9、效率政府;效能政府 10、电子服务; 二、名词解释 1、电子政务:是指运用计算机、网络和通信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精简、高效、廉洁、公平的政府运作模式,以便全方位地向社会提供优质、规范、透明、符合国际水准的管理与服务。 2、电子政府:是指利用网络技术构建一个区别于传统的

实体政府机构的网上“虚拟政府”,通过网络方式,政府为民众提供打破时空界限和部门界限的高效服务。 3、办公自动化:主要是指利用现代化的办公设备、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来代替办公人员的手工业务,从而大幅度地提高办公效率。 4、G to C:是指政府通过网络系统为公民提供各种服务。 5、G to B:是指政府与企业、商务机构间的,以政府输出服务为核心内容的电子政务应用模式。 6、电子政务的创新理念:是指在构建和组织电子政务运行过程中,我们要与时俱进,全面进行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7、政府管理环境:是指政府部门开展行政管理工作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的总称。这里所指的政府管理环境是指硬环境和软环境。 三、简答题 1、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及构成 答:(一)基本模式有四种:(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2)G2C(政府对社会公众)模式;(3)G2G(政府对政府)模式;(4)G2E(政府内部)模式。 (二)构成分别是: (1)G2B(政府对企业)模式的构成: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税务;电子证照办理;信息咨询服务;中小企业电子服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设计 何凤秋 为了切实加强政府部门信息化建设,全面提升信息化水平,将信息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政府行政管理工作中,通过信息化手段,优化政府管理工作的核心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加快政府协同事务处理响应,实现信息高度共享,更好发挥政府的管理、协调与服务职能,促进政府规范、高效、廉洁行政,创新政府的管理与服务,提高政府行政能力,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将会很好促进此项工作高绩效进行。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从多角度对政府的电子政务建设状况进行评估,评估内容可包括信息系统运行、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整合、平台建设、业务协同和信息共享、政务信息系统应用等。还包括从电子政务的发展环境到投资建设,从规划、设计、实施到维护的全过程的一切投入和产出的评估,期望以最低的成本获取最大的效益,促使政府根据社会公众需求提供公共信息和公共服务。同时根据社会公众对电子政务的满意程度来评估电子政务绩效,从而使电子政务为社会公众服务、具有更高效率、更好服务品质和更低行政成本的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基于此,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一、明确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目标 要按照政府的行政理念、价值追求和职能责任,国家信息化建设的基本方针和电子政务建设的主要目标,以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信息化的要求,根据政府电子政务发展状况,针对某地区信息化的特点来确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使政府在弥合“数字鸿沟”和消除“信息孤岛”的变革努力中不断地完善电子政务,引领电子政务建设的正确方向,确保电子政务的有序发展,以保持电子政务持久的生命力并符合公众要求与期望。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设计思路 为规范某一地区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树立政府良好形象,有针对性地解决重点问题,如部门之间标准不统一、发展不平衡、信息资源缺乏有效整合、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等问题,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建立起常效机制。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应遵循以下思路进行设计: (一)规范电子政务建设 以制度机制来规范和引导电子政务建设,把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结果与政府部门业绩挂钩,发挥绩效评估的正面导向作用;以评估结果为政府宏观决策、电子政务发展规划制定、电子政务投资规模确定和电子政务项目可行性论证等提供决策支持;为电子政务项目结项提供验收工具和标准依据,从而帮助政府更好地控制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重视和提高电子政务建设的实效,以避免重复建设,盲目投资和缺乏效益,保证信息化战略目标的实现和电子政务建设预期目标的达成。 (二)构建多元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式 在进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应采用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和先进的评估方法,把专项评估和整体评估结合起来,把日常监测和集中评估结合起来,把事前评估、事中评估和事后评估结合起来,把内网评估和外网评估结合起来,把定性评估和定量评估结合起来,使用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多种评估方法,使评估过程透明公正,评估程序民主有序,评估结果全面有效。(三)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建立科学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指标体系并标准化,以方便使用统一的标准来进行规范化操作。 三、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中应解决的重点问题 要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促进电子政务建设中重点问题的解决。如通过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引入绩效管理,强调政府电子政务的统一规划(目标制定)、制定若干标准、规范管理(过程和结果监控)。很多电子政务的核心问题都要通过电子政务标准化和规范化来解决。

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2009.No2021 决策管理 Policy & Management 摘要:在分析各省市科技项目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参考项目成功的影响因素,并广泛征求专家意见形成评估指标体系,为科技项目的绩效评估提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 一、前言 科技项目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组织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主要手段,是引导、支持全社会加强技术创新,推动科技进步的一项重要的科技管理工作。作为计划载体的具体项目,其评估工作,不仅为科技决策提供参考意见,更为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和社会全面进步提供强大动力。在当今世界科技、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我国科技事业高速发展,探究科技计划项目的评估问题具有了重要而深刻的现实意义。 评估指标是评价系统总体目标的具体标志。要对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进行评估,必须确定对各个组成要素和各种影响因素进行衡量的统一尺度,即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是评估科技项目绩效的基础和依据,它通过一系列科学、完整、系统的指标衡量项目的进展实施情况,能有效地进行过程监控, 科技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研究 对评估结果的可靠性、有效性有很大影响,是整个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工作的核心。 二、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评估指标体系,直接关系到评估结果的客观、公正、准确、有效,在构建科技计划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系统性原则。评估指标体系应从系统的角度,全面、综合地反映被评估对象的整体情况,抓住主要信息,从直接效果和间接效果两方面给予反映,保证综合评估的全面性与可信度。 (二)客观性原则。评估指标要尽可能地避免主观因素的加入,指标含义应尽量明确,注意确定人选指标的权威性、普适性和代表性。 (三)时效性原则。时代飞速发展,人们的价值观也在变化,评估指标体系要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变化作出相应调整,避免因不合事宜导致的决策失误。 (四)同质性原则。评估指标的因素与评估要点要同评估对象的特征相一致,保证可行性与评估效度。 (五)独立性原则。指标之间应尽可能地避免显见的包含关 ◇ 曾令果 徐 辉 对计算机、网络和社会经济有深刻的认识,而且又具备项目管理能力;企业电子商务综合管理人员,主要从事企业电子商务整体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等工作。 由以上可知,当前电子商务行业对人才有不同层面的要求。 三、搞好电子商务人才定位,是形成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 目前,不少学校对电子商务人才定位不明确,认识不够,课程开设没有紧跟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专业课程设置只是经济与计算机专业知识的一个简单堆积。学生的实习大都在虚拟环境中操作,根本不能切实感受现实中电子商务的应用。导致学习电子商务的毕业生的困扰很大,学校的学生不知道自己今后的就业方向,更不知道毕业以后应该具备什么能力和证书,怎样才能让自己更有就业竞争力。该怎样有机地把电子商务课程组织好?学校该如何做好与社会的对接?是当前电子商务教育行业应该反思的一个问题。 学校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构建,关键是要对电子商务行业要求的人才定位进行充分地摸底,了解电子商务人才岗位需求状况,利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设计理念和方法:重视知识和技能的建构能力,强调创新在职业能力构成要素中的作用,需要特殊的课程和知识平台;要适应本地区经济发展需要和满足教育者发展需要作为中职教育课程改革要考虑的重要目标;实现学校企业双赢,积极开展校企合作作为中职教育缩短学生在学校所学和企业的实际应用能力差距的一个重要途径;教学方法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实行项目教学是专业教学的主体;为适应教学双经历教师培训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从学校培养电子商务实战型人才,把做传统贸易的业务人员培养成网络贸易高手,成为众多国内企业的呼唤。阿里学院打造的《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证书》,让持证者迅速了解阿里巴巴这个全球最大网上贸易市场,熟练操作阿里巴巴旗下各网络贸易平 台。阿里巴巴电子商务认证凭借阿里巴巴集团的多年电子商务服务经验,人才定位准确,具有极强的适用性和有效价值,该认证一经推出,即受到企业和学校欢迎。据了解,一些高校和阿里学院结盟,共同培养电子商务人才,原先就业难的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许多班学生还未毕业即被用人企业抢购一空。学校对于电子商务人才的培养,可考虑与阿里巴巴结盟,借其优势推动学校电子商务专业的发展。 总之,中国的电子商务水平,尤其是企业信息化水平还很初级,传统企业的电子商务意识更是薄弱,所以对人才的要求层次各异。大企业走在前列,依然是以专业人才为需求主体,而广大的中小企业虽急招网络营销人才,但对懂技术并且对网络营销工具和方法有广泛认识的人才更是求贤若渴。所以不论是大中专院校还是培训机构,只要把握好企业需求,把握好不同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层次区别,制定合适的培养模式,中国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之路就会越走越宽。 参考资料:[1]《电子商务如火如荼 人才培养要层次化》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 2007-2-12 作者:叶凡 [2]《电子商务发展“十一五”规划》亮点透析》 国家发展改革委讯2007-06-25 [3]《2007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规模有望达1.7万亿元》解放日报2007-04-02 [4]《六成以上中小企业有需求 电子商务人才急缺》深圳新闻网2007-03-12 梁硕芳 [5]《“北方论坛”即将召开 共话现代商务人才培养》赛迪网2007-11-29 作者:忘川 [6]《电子商务“人才荒”缺口200万》www.echr.com.cn2007-6-27 (作者单位:重庆商务职业学院) 专家论坛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综述 摘要:全球范围内电子政务的不断推进,使得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越发受到重视。针对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进行综述,对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简单总结、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旨在为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综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1 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情况 1.1 各种机构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国内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面主要是通过建立网络化政府绩效

评价管理体系,使各种政务活动及官员行为置于全社会的评价、监督和考核之中。目前许多公司、大学、网络、实验室都有一定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政府网站和电子政务战略方面的研究。目前国内有突出研究成果的机构主要是:国家信息产业部信息化推进公司、中国城市电子政务发展研究课题组、赛迪顾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大学经济研究中心、北京时代计世资讯有限公司、广州时代财富科技公司等等。对机构方面的研究和实践成果有待专家、学者去考证、评估,本文将着重介绍相关专家学者的研究,所以在此就不详细叙述了。 1.2 国内专家学者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近年来,随着我国电子政务的不断发展,许多专家、学者根据电子政务自身的特点,基于不同视角,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理论、指标体系、评估方法等方面也做了大量的研究,主要研究情况如下: 1.2.1 基于多种视角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一个涉及到许多领域的体系,因此,对其研究也存在许多不同的视角。从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相关者分析出发,能够对整个项目进行全面评估。有学者就基于相关者的角度,提出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360度全面绩效评估体系。另外,也有一些研究者基于语言属性的视角,运用模糊综合评估方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借鉴多属性群决策领域的语言属性理论,将定性指标转换为数值型结论,建立基于语言属性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型并定义了电子政务成熟度。基于证据推理对电子绩效评估进行研究是一个较为创新的视角,有研究者就利用改进的证据推理方法把低层次指标属性集成到高层

美国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探析

……………………………………………………………………………………………………………………………………………………… 与深化。在互动的初始阶段,档案机构人员和利用者有时不能正确认识对方或只了解基本信息,比如在互识阶段,彼此不喜欢,导致互动向消极方向发展。其表现为在服务活动中,双方或一方不愿意交流和沟通,有的利用者甚至一句话不说,甚至很多利用者在喜欢的工作人员不值班的时候就不去借用信息资源。在互知阶段对于最初形成的错误认识或不适宜的互动模式,有经验的档案机构人员和利用者在互动活动中发现问题,并进行有意识的调整和修正,促使双方间的认识和互动逐步趋于积极,并形成稳定的积极互动模式。积极互动模式表现为乐于与对方交流沟通,例如,在多位档案机构人员同时在场的情况下,利用者乐于与之进行积极进行交流。 3.互动阶段:互动模式的定型。在互动模式基本成型后,双方会以这一模式继续相互影响,在连续、相似的互动经历中,彼此的行为和互动方式不断地重复着,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形成习惯性的连续影响,促使双方的互动模式成为习惯化。“互动”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档案信息资源的利用率,使利用者的需求得到最大的满足,同时使档案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技能得到提升。网络环境下,档案信息资源的丰富,档案机构与利用者之间的互动也在变化着,利用者的需求也日益提高,因此,有必要了解利用者的差异,进行个性化,使每位利用者都能体验到卓有成效的服务。互动服务模式要求把培植利用者的主体意识作为服务的基本价值取向,要求尽可能地充分调动利用者利用档案机构信息资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利用者利用信息资源的欲望。在服务活动中,每个人都是主体,应把服务活动相关的参与者、交往者的主动性、自主性作为相互对话、相互理解和相互沟通的前提条件,进行交流、对话、沟通和理解,实现长期协调、双向交流、相互促进。因此档案机构应提供多种服务方式、采用讨论与对话的形式,了解利用者的差异心理。采用E-mail方式、电话方式、建立档案网站、网上留言、博客等方式加强与利用者之间的互动。如建立档案信息反馈系统,即利用者利用档案信息后反馈其效果,其反馈内容包括档案本身所能满足需求的程度,也包括档案机构人员的整个服务过程。 四、互动模式的评价 多数档案机构和利用者在档案利用活动中轻视情感的投入,互动模式秉承追求个性的服务理念,使不同性格、性别、年龄、文化层次、爱好的利用者都能获得与其特点相适应的利用机会,即在互动中实施差异性原则。 在互动产生之初可能会有积极性和消极性的互动之分,积极的互动主要表现在档案机构人员与利用者之间友好、亲近、互相尊重和彼此欣赏,有利于提高档案机构的服务水平。而消极的互动则主要表现为档案机构人员和利用者之间相互抵触,从而阻碍档案机构互动服务的展开。在此互动模式中,消极的互动是不可避免的,但档案机构还是占主体地位。 是否机构与机构之间,利用者与利用者之间的互动也如此呢?在档案机构服务工作中,个体间的互动模式仍然受一个馆或一个具体服务部门整体互动氛围的影响。在个别档案馆服务过程中,既存在档案机构与个别利用者的互动,也存在着档案机构之间的互动,这也值得我们去探讨,但笔者认为整体的互动模式不偏于文中所提出的。参考文献 []项锦君.图书馆互动服务模式探析[J].重庆图书研究.2010,1(11). [2]伍利,刘学文.论图书馆信息交流障碍[J].四川图书馆学报.2000(3). [3]石珂.从档案利用看档案部门与用户的两级互动[J].档案管理 .2003(3).外国档案WAIGUODANG'AN 12 兰台世界2012·1月中旬

电子政务终极整理讲解学习

电子政务终极整理

思考题: 1、传统的政务流程有哪些缺陷?电子政务能够在哪些方面弥补这些缺陷?答:传统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政府机构职能为中心,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通过政府部门办理相关事务。业务流程复杂,审批环节众多,议事程续漫长,效率低下,严重影响政府形象,也为腐败行为留下了空间。电子政务的处理方式是以公众为中心,政府以“向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政府管理与服务”作为出发点,帮助企业、社会组织和公众办理各种经济与社会事务。传统政务主要采用粗放型的管理模式,遵循边际成本递增的规律,即管理的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的服务范围越大,相应的单位管理成本就越高。实施了电子政务的政府则遵循了边际成本递减规律,即随着政务服务量的增加,投入的信息化建设成本可以在更广的用户范围内加以均摊,因此单位管理成本下降。3、你认为我国目前电子政务的建设处于哪个阶段?为什么?答: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过程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①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起步阶段:政府办公自动化②.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基础工程建设阶段:政府上网工程③.我国全面构建电子政务阶段:实施电子政务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具有战略性、长期性、整体性的特点。总体来说,目前全球电子政务尚处于发展的早期阶段,我国在电子政务建设过程中出现了许多成功的例子,取得了一定的效益或效果,但远远没有满足需求,远远没有发挥信息与通信技术潜能,整体效益仍较差,整体上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很大的差距,仍远远没有满足现实存在的需求。4、简述电子政务的基本模式和功能。答:模式:根据用户的不同,可将电子政务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政府对公务员的电子政务(G to E),政府间的电子政务(G to G),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G to B),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G to C).功能: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 与实现 SANY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SANYUA16H-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 摘要 电子政务的管理系统是以电子网站为平台,以共享、简化、便捷、高效为核心,以政务信息流、工作流为整体结构的政务专网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对电子网站建设和政府政务信息管理进行需求分析,对系统进行了总体规划和功能划分,以及对系统的功能和结构框架进行设计,最后介绍了系统功能的实现,以及系统实现采用的关键技术等。本系统的使用将为政府内部专网办公提供方便高效的管理平台。 【关键词】电子政务网站建设管理系统 1引言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运用计算机、网络和计算机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政府政务信息流程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分隔的限制,建成一个共享、简化、便捷、高效的政府内部政务运作模式。通过构建web网站系统,帮助政府机关更高效办公,节省政府的办公经费。 2系统分析 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我们团队采取https://www.doczj.com/doc/9914553602.html,技术,利用vs2013开发平台,设计开发电子政务管理系统,是一种简

化、便捷、高效的政务专网管理系统。这个系统是为了帮助政府部门制定自己政务信息流以及工作流的网上办公室,而且对政府办公部门进行统一管理,对政务公文、政务报表以及审批流程实现电子化,减少政府办公经费投入以及节省人力资源。该系统是适用于各级政府内部专网办公的综合性网站。 2.1动态管理网站 在我们系统中,管理员可以动态添加、修改和删除用户,并为用户分配权限、区域以及职务,这样可以做到对政务部门机构进行模拟,完善政府政务的信息流和工作流,并且给网站的开发人员和维护人员带来便捷。 当用户想利用系统建立自己所管理的地区时,只要填写地区信息,并且对地区的可见性进行选择,就实现地区的动态添加。 用户可以在自己的工作台动态添加自己地区的组织机构。 2.2网站功能模块

第七讲-电子政务评估

第七章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作为信息技术的产物,被各国家政府认为是“信息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核心工程,成为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的必然方案,但是,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效率、高风险、营运时间长以及投资完全不可逆等特点。鉴于这些特点, 我国许多机构和专家学者都展开了对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本文主要目的就是在探究国 内关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我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 不足之处,为我国电子政务绩效的评估工作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 第一节电子政务评估概述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概念、产生原因及作用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概念 是指由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依据大量的客观事实和数据,按照专门的规范、程序,遵循统一的标准和特定的指标体系,通过定量定性对比分析,运用科学的方法,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投入和产效(产出和效益)所做出的客观、公正和准确的评判。 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产生原因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学关注投入和产出,成本和效益。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估算到电子政务的投入,但是对其产出和取得的效益往往无法估量。电子政务绩 效评估可以量化这种产出和成效,给出投入产出比,同时成本控制本身是绩效的组成部分。同时,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他们与社会上其它职务的人员一样关注私人利益。合理设置电子政务绩效目标并配合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可以使政府官员产生内在的改善激励,深层次地解决一些现实问题。 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来看,不可衡量,则无法管理”的理念决定了电子政务绩 效管理的必然性。 从实证学的角度,根据美国The Stan dish Group的调查,2000年美国的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所有IT项目,仅28%成功,另外23%被取消,其余的49%部分合格。联合国在2003年对全球电子政务的调研也表明,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失败的概率高达60%-80%。 3?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作用 首先,电子政务绩效目标体系是一套实施电子政务的指导纲要,它可以消除决 策者许多模糊的、错误的观念,加强其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力;其次,明确的绩效目标约束将成为优化政务流程的原动力,从而有效推动相关的制度建 设,以结果为本优化政务流程;再次,明确的电子政务绩效目标可以增强成本意识,保护既有投资。 二?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分类与要素 1?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分类 以评估主体及评估目的为划分,政府绩效评估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以加强内部管理、内部控制为宗旨的内评估,大体上类似于企业的内部审计。如企业内部的会计制度、绩效评估制度等。 另一类是以外部监督、外部评价为宗旨的外评估,例如社会上大量存在的、形形色色的各国比较或企业排行榜之类。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_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

《探索》2004年第2期 ?政治学研究? 收稿日期:2004-02-15 作者简介:1.张成福(1963-),陕西眉县人,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 政府管理与改革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2.唐钧(1978-),男,江苏江阴人,中国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研究所博士生。 一、国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模式研究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伴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的萌芽和发展,全球电子政务建设逐步兴起,至今已成为政府改革用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之必选方案。从公共管理的视角,“不可衡量,则无法管理”的理念决定了电子政务绩效管理的必然性。从西方国家的实践来看,在政府的责任和绩效日趋公开的情况下,电子政务项目由于财政的约束硬化和公民知情权的声张,失败的成本不仅是项目的终止,还包括公民的信任与支持的流失。因此,西方国家成功的电子政务建设无一不十分重视绩效评估,一方面作为项目全程管理的手段,另一方面作为获取公民支持的依据。 在当前开展电子政务研究的国际机构中,OECD 、I BM 、世界市场研究中心与布郎大学、爱森哲(Accenture )、联合国与美国行政学会、哈佛大学国际发展中心(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 p m ent at H arvard Universit y )、INSEAD 等机构的研究很具 代表性。这些国际机构从多个方面,提出了不同层次、不同视角的评估指标。根据目前国内外的具体做法,引用上述机构 的实践成果和研究思路,我们概括出五种“理想类型”的绩效评估模式。 模式一: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最终表现,很大程度上代表着政府为公民提供的接触面。如果把电子政务的中间流程假设为难以测评的“黑箱”,那么可以从易于量化的“结果”着手进行考核,并将此项考核拟似为整个流程的绩效。这是目前一些国际机构进行此类电子政务评估时运用的原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一般又分为两类常用的方法:一是罗列出各项指标,进行细化测评;二是以若干关键性的指标为纲,进行重点测评。 1.分类测评各项指标的方法 此类研究以世界市场研究中心(W orld M arkets Research Center )与布郎大学(Brown Universit y )为代表。其在2001年对196个国家和地区的2288个政府网站进行了测评。在整体评 估时,主要针对联系信息、出版物、数据库、门户网站和网上公共服务的数量五个方面;并具体细化为22个指标:电话联系信息、联系地址、出版物、数据库、联系其它网站的链接、音频剪辑、视频剪辑、外语版面、无广告、不需使用费用、残疾人通道、有保密政策和安全政策、索引、网上公共服务、门户网 摘要:国际上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逐步形成几种共性的模式,我国的相关工作也逐步跟进。本文把电子政务的绩效划分为“产出”、“结果”和“影响”三个层次;提倡应用综合模式,突破“产出”层次。我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应突出“重在政务”和“政务为民”的战略选择;同时紧密结合电子政务建设和行政改革的进程,做好战略规划。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评估模式中图分类号:D0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194(2004)02-0036-05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研究与中国战略 张成福 1 ,唐钧 2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北京100872)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

CPA评论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比较与实质分析 张成福唐钧 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随着信息通讯技术在经济、管理、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电子政务逐步成为政府改革用以提高效率、提升效能之必选方案。在此过程中,鉴于电子政务的风险,绩效评估也日益受到重视。 根据The Standish Group的调查,美国2000 年的政府和工业部门的所有IT项目,仅28%成功,另外23%被取消,其余的49%部分合格。[1]为此,OECD在2001年3月就专门指出要防范电子政务的“潜在威胁”。联合国在2003年“处于十字路口的电子政务”的报告中,就直接把电子政务划分为三类:第一类,浪费的电子政务,即“有投入, 无产出”;第二类,无目标的电子政务,即“有产出, 无效益”;第三类,有意义的电子政务,即“有产出, 有效益”。其对全球电子政务的调研表明,经济处于发展中的国家,电子政务项目失败的概率达60%~80%之高。[2] 因此,结合“不可衡量,则无法管理”的公共 管理理念,政府责任和绩效的日趋公开,财政的约束硬化,公民知情权的声张等多方面的因素,决定了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必然性。 而换个角度,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作为项目 全流程管理的科学手段,作为引领电子政务建设导向的指南,也将提升政务产出的质量,获取公众更多的支持和信任。 一、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模式 目前国际上开展电子政务研究的机构中,许 多都在从事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工作。根据其研究思路或方法的差异,再结合实际的情况,我们大致将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总结和划分为五种模式。需要说明两点:其一是有些模式从严格意义上并未实施,仅是思路;其二是有些机构在不同的环境下采用的是不同的模式,在此作为某一种模式的案例或引证是出于科研的需要,采用的是“理想类型”的研究方法。 模式一:聚焦政府网站的绩效 政府网站作为电子政务的最终表现,很大程 度上是G2C(政府对公民)的触点。如果把电子 政务的中间流程假设为难以测评的“黑箱”,那么 可以从易于量化的“产出”(Output)着手进行考核,并将此项考核拟似为整个流程的绩效。这是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 刘洋辰 西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重庆 400715 摘要:本文首先对国内外有关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主流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成果,指出了中国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中的薄弱之处,为中国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参考;最后给出了基于目标分解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模式,从而对电子政务绩效进行科学、合理和客观的评估。 关键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目标分解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research Liu Yangchen Southw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Chongqing 400715, China Abstract: In this paper, firs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electronic 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he mainstream of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summarized; Relative to foreign countries, and points out the research achievements of Chinese in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in studies of the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a weak spot for Chines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performance appraisal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further improvement of; Finally given based on the decomposition of the target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evaluation model, thereby e-government performance of scientific, rational and objective evaluation. Key words: The electronic government affairs; Performance evaluation; Target decomposition 随着电子政务的全球化推进,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研究也引起了政府的高度重视,许多研究机构、咨询公司和学者对其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和实践。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根本目的就是及时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为电子政务的发展提供信息源泉和导向。与一般的建设项目相比,电子政务具有高投资、高收益、高风险、运营周期长以及投资不完全可逆的特点,这更加突显了对其进行绩效评估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1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研究依据 1.1 从经济学的角度,任何投入都要关注其产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政府官员也是经济人,他们与社会中其它职务的人员一样关注私人利益。合理设置电子政务绩效目标并配合相应的考核管理制度,可以使政府官员产生内在的改善激励,在深层次上解决一些现实问题。首先,电子政务绩效目标体系是一套实施电子政务的指导纲要,它可以消除决策者许多模糊的、错误的观念,加强其在电子政务实施过程中的领导力;其次,明确的绩效目标约束将成为优化政务流程的原动力,从而有效推动相关的制度建设,以结果为本优化政务流程;再次,明确的电子政务绩效目标可以增强成本意识,保护既有投资。在现实中我们很容易估算出电子政务的投入,但是对其产出和取得的效益往往无法估量。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可以量化这种产出和成效,给出投入产出比;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

《电子政务》复习资料1 一、单选题 1. 下列哪项不是政府流程再造的目标?() A. 流程便捷化 B. 行为规范化 C. 过程人性化 D. 规则法律化 2. 从流程的分类来看,主要为了解决“做什么”的问题的流程是()。 A. 战略流程 B. 操作流程 C. 保障流程 D. 组织内流程 3. 信息化是指以信息为主要资源、以()为支撑、以信息处理为主要生产方式的过程。 A. 计算机技术 B. 通信技术 C. 信息技术 D. 网络技术 4. ()是CSCW的基本任务,它要求CSCW应用系统为各协作成员提供方便、可靠的信息采集、访问、修改和删除机制。 A. 多媒体群组通信 B. 个体活动管理 C. 群体协作管理 D. 信息共享 5. 实施电子政务的政务外网必须与互联网实现()。

A. 物理隔离 B. 逻辑隔离 C. 直接连接 D. 不连接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2、组织虚拟是一种规模较小,但能发挥主要职能、难于确定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请比较组织虚拟状态下的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差别。 3、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特点。 4、简述政务微博应如何管理。 三、论述题 1、分析电子政务发展的难点和制约因素,并论述未来电子政务的发展趋势。

答案1 一、单选题 1-5 DACDB 二、简答题 1、简述电子政务的内涵。 借助现代信息技术、通信与网络技术,同时要有信息基础设施和软件技术的支撑; 电子政务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处理的是与行政管理有关的公共事务; 要对政务的组织架构、运行方式、行政流程进行重组和再造,使其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更高效地运行。 2、组织虚拟式一种规模较小,但能发挥主要职能、难于确定边界的、虚实结合的新型政府组织形式。请比较组织虚拟状态下的政府与传统政府的差别。 3、政府业务流程再造的内涵及特点。 政府业务流程再造(Government Process Reengineering,简称GPR)是指政府以提高服务质量和自身工作效率为目标,对组织内部及组织之间的流程进行重新设计和组织,并优化人力和设备资源的过程。 (1)是对传统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式的改革与创新 (2)体现了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核心理念 (3)是多向互动的系统工程 政府流程再造的特性 (1)再造主体和目标的公共性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 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指以根据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的指标体系为基础,按照一定的程序,运用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对一定期间电子政务建设过程表现及成效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综合评判。 世界银行首席信息专家罗伯特?舒瓦尔曾估算,发展中国家的电子政务项目大约有35%完全失败,50%部分失败,只有15%的项目取得成功。近年来,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累计已经投入了大量资金,非常有必要开展绩效评估。 联合国用政府准备度(Readiness)和公众参与度来评估世界各国的电子政务发展水平。其中政府准备度是指世界各国政府在公共服务传送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意愿和能力,用于监测向更高级电子政务和电子化参与服务传送发展过程中的新进展。公众参与度是指一个国家为了通过电子政务使他的公民参与公共政策制定所提供的信息和服务的质量和有用性。 美国联邦组织架构(Federal Enterprise Architecture,FEA)包含一个绩效参考模型。该模型由输入、输出、结果3个部分组成,由测量域、测量类、测量组和测量指标4个层次构成。输入包括人力资本、技术和其他固定资产,输出包括一系列过程和活动,结果包括任务和业务结果以及客户结果。加拿大政府则选取了便利性、可访问性、可信程度、服务成熟度、用户接受度、服务转型、用户满意度、安全性、个人隐私保护、效益/回报、创新11个指标来评估该国的电子政务绩效水平。 2004年3月,IBM公司的政府事务中心主任Genie N. L. Stowers发布了一份题为研究报告——《电子政府能力测算》(Measuring the Performance of E-Government)。该报告提出了两种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方法。一种是评估输入、输出和成果,一种是评估活动、服务质量和效率。美国纽约州立大学阿尔巴尼分校政府技术中心则从公共价值的角度探讨了政府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资-回报问题,给出了业务参考模型,分析了价值影响类型。 在国内,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侧重在政府网站,评估指标体系各不相同。例如,中国软件评测中心从政府信息公开、在线办事、公众参与和网站设计4个方面进行评估,计世资讯从网站内容服务、网站功能服务、网站建设质量3个方面进行评估,吉林省政府从网站内容、网站设计、网站技术、网站管理、安全保障5个方面进行评估,淮南市政府从用户满意度、政务信息公开、政府公共服务、社会公众参与、网站建设管理5个方面进行评估。 把政府网站评估等同于电子政务绩效评估,这是不合理的,因为政府网站只是电子政务建设的一个方面而已。目前,国内政府网站很少做到前后台一体,网站可以做得很漂亮,但与后台业务系统没有连接,无法真实反映电子政务水平。搞政府网站评比、排名,容易误导电子政务建设,滋生“表面工程”。 我们不能笼统地谈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因为评估对象范围不同。例如,电子政务项目绩效评估、部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地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是完全不同的,分别属于微观、中观、宏观层次,不能混为一谈。而且,同样是电子政务项目绩效评估,项目不同,评估指标体系也应不同。例如,有的电子政务项目是建设政府网站,有的电子政务项目是建设视频监控系统,有的电子政务项目是建设社保数据库,有的电子政务项目是建设政府内网。不同的项目类型,建设内容、系统功能等差异很大,用同一套评估指标体系去评他们的绩效,显然是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