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画建筑施工图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画建筑施工图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画建筑施工图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画建筑施工图的一些心得与大家分享

现把画施工图的一些心得通过举例与大家分享,共同学习提高,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佳兆业的茗翠园三期B地块初设阶段

已经做好了方案的,对于方案来说这是一个简单的项目,欧式的立面的百米高层住宅,对于施工图学习来说,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教材,的意义在于它有资格报建,施工图的价值在于可以忽悠审查机构。图纸报建就像考试,过关未必好用,画的东西也未必真正实施。

我觉得由于第一次画扩初,问题很多的。

1.消防问题。那是一个很小的三角地,退完线实际上是小得可怜,还要符合高规关于消防扑救面道路5+6=11的退距,保证环形的消防车道,因此考虑完退线建筑的形体就形成了,非常紧的情况下做一个公寓。

2.地下室坡道。开口在三角形长边,进来就是地下室的出入口,坡道纠结了很久,好像花了很久也没人给我一个合适的解答。因为基地很紧,到底坡道是从红线放坡还是退线放坡,到底是做双坡还是单坡,是直坡还是弧形坡都不能马上有个答案。

《车库建筑设计规划》中提到:

3.2.8 汽车库库址的车辆出入口,距离城市道路的规划红线不应小于7.5m,并在距出入口边线2m处作视点的120°围至边线外7.5m以上不应有遮挡视线障碍物

《全国建筑工程技术措施规划。建筑》中提到

2.2.3地下建筑物距离用地红线不应小于地下建筑深度的0.7倍,不得小于5m.

《民用建筑设计通则》条文解释

4.2.3 因城市规划需要,各地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常在用地红线围之另行划定建筑控制线,以控制建筑物的基底不超出建筑控制线,但对突出建筑控制线的建筑突出物和附属设施各地因情况不同,要求也不相同,故不宜作统一规定,设计时应符合当地规划的要求。

所以最后是认为:坡道在不影响种植及管线布置的基础上,可超建筑红线,不能超用地红线。(在坡道要算覆盖率,好像在就没说?)

3.坡道到底是做双行还是单行?因为只能有一个出入口,相当紧。(在的情况不同,老区是可以做车库电梯,可以不设坡道)最后的是靠红线放坡,地下两层停车少于50辆,属于Ⅳ类汽车库,设一个双行坡道,往地下二层设单行车道(利用红绿灯系统控制车辆进出),地下室距红线留出倒塌距离(3-5米)。

6.0.6 汽车库、修车库的汽车疏散出口不应少于两个,但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设一个:6.0.6.1 Ⅳ类汽车库;

6.0.6.2 汽车疏散坡道为双车道的Ⅲ类地上汽车库和停车数少于100辆的地下汽车库;

6.0.6.3 Ⅱ、Ⅲ、Ⅳ类修车库。

6.0.9 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

4.设备专业的进排风口,以前没接触过。以前听到画施工图的和设备专业的同事吵架,进排风口太近会短路,穿过地下室顶板会遇梁柱、到地面会占用商铺的空间,还会影响商铺的广告位和空调机位。一般经验是地下室机房靠边放置,风井可以直接穿出地面或建筑外墙。(进风口距排风口水平距离大于6m,当处于排风口下方时,垂直距离不小于3m,当处于排风口上方时,垂直距离不小于6m。)

5.结构的配合问题。百米高楼基本都是剪力墙结构的了,必须上下对齐,不能有悬挑的部位,一悬挑必定导致结构巨大,(这楼实在太细,没画施工图,还不知道是否有超限问题)结构剪力墙大到影响开窗宽度和立面效果。初设阶段就是控制结构不影响建筑形态,不影响户型部的使用功能,确保建筑可实施的效果。要不断的去争取不断的调整,使平面更合理,各专业配合得更好。

6.管线综合的考虑。管线往地下室旁边走要留足地方,化粪池的位置是不能紧靠地下室的,必须留出一定的距离。坡道放坡有可能影响到周边的管线布置,必须考虑。

7.消防疏散。第5.3.1条公共建筑和通廊式居住建筑安全出口的数目不应少于两个,高层住宅超过18层都要求设两部疏散楼梯,高规6.1.5条,高层建筑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两个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5米。要求有一台消防电梯,消防电梯机房与非消防电梯必须在顶层用防火墙分隔,防火门直接开向室外。本项目有袋形走道的住宅走廊要控制在20米以

还有一个就是开门的问题,是很容易忽略的,如果房间超面积就要开大雨1米的门了。

5.3.1.1一个房间的面积不超过60m2,且人数不超过50人时,可设一个门;位于走道尽端的房间(托儿所、幼儿园除外)由最远一点到房门口的直线距离不超过14m,且人数不超过80人时,也可设一个向外开启的门,但门的净宽不应小于1.40m。

当然还有好多细枝末节的问题,但项目做完扩初就没了,所以后期也没得办法继续。虽然商业社会的分工很明确,每个人要有为社会所用的特长就可以参与社会竞争,我觉得还是想多了解一些实实在在建成的方法,而不是仅仅停留于方案图纸

二、南航职工集资居住区初设阶段

1.十八层及以下住宅的疏散问题。

由于机场航空限高,房屋的顶标高都在13-14层左右,都只设了有一部电梯和一部楼梯疏散。规规定:九层及九层以下、建筑面积不超过500 m2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均不大于15 m的多层及18层以下每层不超过8户、建筑面积不超过650 m2且任一套房的户门至安全出口的距离均不超过10 m的高层塔式住宅可设一个楼梯,其他应设置两个疏散楼梯;19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置两个疏散楼梯,一般可设置为剪刀楼梯。

2.窗间墙窗槛墙的规定。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45-95(2005年版)

6.1.1.2 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每个单元设有一座通向屋顶的疏散楼梯,单元之间的楼梯通过屋顶连通,单元与单元之间设有防火墙,户门为甲级防火门,窗间墙宽度、窗槛墙高度大于1.2m且为不燃烧体墙的单元式住宅。。。。。

5.2.2 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00m;当水平间距小于2.00m时,应设置固定乙级防火门、窗。

建筑设计防火规GB 50016--2006

7.1.3。。。紧靠防火墙两侧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2m;。。。

7.1.4 建筑物的防火墙不宜设置在转角处。如设置在转角附近,转角两侧墙上的门、窗洞口之间最近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m。

住宅建筑规GB 50386—2005

9.4.1 住宅建筑上下相邻套房开口部位间应设置高度不低于0.8m的窗槛墙或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1.00h的不燃性实体挑檐,其出挑宽度不应小于O.5m,长度不应小于开口宽度。

9.4.2 楼梯间窗口与套房窗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间距不应小于1.0m。

3.防火门的标注。

管井为丙级防火门,前室为乙级防火门,防火分区是甲级防火门(部分设备房甲级)。防火门不用画门窗表,而数数业是一件相当烦人的事情

4.剪力墙调整方法。

住宅的剪力墙真是他嘛的简单的东西,结构专业的夜图省事,经常布置的很不合理,导致下层商铺没法使用,建筑师必须要一点结构方面的知识,否则没办法和他们周旋。

5.绘图方法有收获

a.参照编辑和绑定的方法。

b.PLT打印和布局出图。

c.转换打印模式。

d.图纸协同与图层匹配。

6. 面积计算的要点

面积分摊的计算是个比较大的难点,目前对于会所等公建配套的分摊感觉还是有很多问题,到目前为止我还是不清楚(到底商住楼是如何分摊的,下面的楼梯到底算谁的,有没有系数)。

三.地华星雨华府洋房地库

项目是去年年底投接手五合国际的方案的,通过短时间的方案报建后马上进入施工图,我觉得对于公建来说,住宅施工图应该会简单很多,只是需要大量的重复性劳动,就是为什么住宅会这么熬人,算面积算指标需要仔细,画平立剖也基本上都是套路画法,地下室比较大比较复杂,基本上也都是简单量上的递增,画住宅施工图其实就是大量的体力活组成的,目前还真未发现有什么办法缓解这种工作强度。

洋房地下室

1.洋房地下室车库配给问题。

洋房的每户一个停车位,全部在前期都要计算好,而且还要根据楼层区分摆放位置,每栋楼的车位不可以摆放到其他地方,因为地产公司是降地下室车位和住宅捆绑销售的,所以地下室的大小分配和停车数是甲方的硬性规定。

所以,楼栋的地下室是很有限的,出了车库的空间还要做设备房、风机房、空调机房等等。按经验看是4+1比较富余,而5+1相对紧,要合理调配。另外车库还要留出一些访客的车位,保证实际使用的方便性。洋房和别墅地库的不同点在于别墅独门独户,上下都是自己的,而洋房里面却是人工划分,特别要注意结构导致分隔不均的问题

2.洋房户地下室与车库的高差处理。

规规定住宅超过三米的标高要计算层数,而地下车库的标高是-5.700,户的标高为2.800,所以车库、楼梯间与住宅有高差。收到影响的部位:地面庭院部分的覆土高度,下沉庭院的如果有附属用房的话,也要考虑结构板的高差问题,结构底板应尽量规则。下沉庭院的覆土400左右,地下室顶板覆土1.2-1.5米(由于是北方要考虑冻土的厚度,可能会适当偏高),由于建筑空间的变化,肯定会出现顶板覆土不均匀的情况,必须考虑预埋管线的走向,防止北方冰冻影响。

3.洋房地库的防火分区的划分方式。

洋房的地下室和高层不一样的地方,在于洋房有地下居住空间和庭院,而高层没有。所以高层的地下室相对比较整齐,防火分区也比较简单。洋房地库的防火分区必须除去住宅地下室,住宅的电梯交通核也不能计入地下,保证地下车库和住宅的防火分区完全分开,防火分区之间应用甲级防火门分开,保证加喷淋小于4000平米。注意地下室的疏散半径为60米,可能有局部不够的必须增设疏散梯。

另外,防火分区还影响风机房的设置,每个防火分区要保证一进两排,位置要结合车位不知考虑。

4.洋房地库与结构配合的问题。

结构问题无非是顶板和低板的降板、设缝、开洞、梁高,以及与各专业管线综合的问题。由于我们的地库比较高,层高4.2米,基本都可以满足了。对结构板是相当麻烦的事情,由于洋房地下室顶板开洞太多,其实乱的很。a.要看开洞部位,有楼梯和口部(进排风口)穿过顶板的位置;b.结构降板位置(主要是套厨房卫生间);c.集水坑的位置,避开地下室的承台设置(对结构承台图)。d.坡道进入地下室的部分应设伸缩缝,使坡道与地库的结构板分开(结合坡道的排水沟设计),车道出口应大于2.2米,车道护栏要防攀爬。

5.地库与水、暖、电专业的问题。

a.水专业:集水坑、泵房、报警阀室,以及管线高度。只要有可能进水的地方就要考虑排水,本项目地库不考虑排水沟,只考虑集水坑。要抓紧时间要对方提条件。

b.暖通专业:进排风机房的大小,进排风洞口的大小,出地面排风井必须在2米以上开口,进风井可稍低一些,风口大可以降低噪声。设计上主要是了解土建风管的转换方法,上下风口转化不至于影响地面的建筑使用。

c.电气专业:主要是选设备,定负荷的问题,好像出了套图之外配合还真是不多……

6 消防距离的问题

a 沿街建筑超过80米设人行通道,沿街建筑超过150米设消防通道,建筑总长度尝过220米设消防通道

b 洋房和别墅区之间设了车道,原来没注明是消防车道,审查中要求注明。消防车道间距不宜大于160米(一对边满足即可,但另一对边不宜过长)。多层建筑一端或两端(建筑物较长时)有消防车到达即可(按消防车道80米控制围)。

三.地华星雨华府会所施工图

我历来觉得施工图不是什么很难的东西,但是这一次我认输了,这次历时半年的施工图画图和修改的过程让人感觉到什么才是设计的人间地狱,我又想起了刚毕业那一段时间也是同样的情况,我果断选择做方案,因为形体和意义才是真正值得我们追求的东西。毕竟我们学习了那么多建筑的知识,不管有没有用,但我也不至于沦为靠卖苦力混饭吃的程度,今年这样的事情发生了,哈哈,我只是想重温一下建筑师的基本功,重温一下中建这种扁平化的高强度训练。

扪心自问一下自己到底认真去做了没有?施工图就是认真二字,反正来不得半点虚假,每一笔都是人命关天的事情。我觉得自己是不够认真的,一开始就把这些当做简单的事情在混,思想上把方案看得太重,施工图看得过轻,所以后面出现的很多问题当然必须自己去承担咯。

首先从做事情上总结几点:

1.拿到一个项目的施工图,必须做一个前期的知识强化(方案也一样,不过方案是发散性的,而施工图强调收敛性的归纳),比如看相关的规、看相关的项目、看相关的、看相关的工艺,询问一些相关的人,积累一些相关经验,对项目的难度和可能出现的问题做到心中有数。

2.做施工图是一个巨细的庞杂的过程,涉及很多方面,一般人不可能不出一点纰漏。所以做人要尽量低调、踏实,过程严谨反复求证,注意检查,善于发现问题。要从根本上杜绝问题的发生我觉得有三个步骤:

A.时间节点前必须打校对图,并一定要首先花时间自己校对,每次画错的必须做笔记;

B.加快建筑专业的画图进度,多讨论多问各专业,避免走错方向,同时要为建筑改图争取时间。

C.时间进度控制问题,避免长时间大量加班而产生不良情绪影响工作,多跟项目组同事交流吃饭。

3.施工图设计包括的大量画图的过程,其实就是一种知识体系积累管理的过程,每画完一个项目你就要成为这个领域的专家,所以要注意过程中知识储备和总结,避免第二次犯同类的错误。

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是很不容易的,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在本来相当繁忙的工作之余还要拿出时间做整理做总结几乎是很难的事情,下面来看看图纸的问题:

1. 楼梯问题

关于会所的楼梯出现严重问题,结构配合人员也是敷衍了事,最后导致楼梯在送审几次皆未通过,一方面,是由于经验不足规不理解;另一方面,初期由于没有初步设计导致很多结构和各专业问题没有得到充分的解决,短时间出了基础图导致建筑和楼梯的改换受到极大的限制。当然我必须承担所有责任,因为我经验不足,但是我画的图可是各大老总都看过的哟……

在设计通则中说明:楼梯梯段宽度在防火规中是以每股人流为0.55m计,并规定按两股人流最小宽度不应小于1.10m,这对疏散楼梯是适用的,而对平时用作交通的楼梯不完全适用,尤其是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如商场、剧场、体育馆等)主要楼梯应考虑多股人流通行,使垂直交通不造成拥挤和阻塞现象。如此,人流宽度按0.55m计算是最小值,实际上人体在行进中有一定摆幅和相互间空隙,因此本条规定每股人流为

0.55m+(0~0.15)m,0~0.15m即为人流众多时的附加值,单人行走楼梯梯段宽度还需要适当加大。

《商店建筑设计规》第3.1.6条营业部分的公用楼梯,坡道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室楼梯的每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40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6m,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8m;

此会所由于以后要改为餐饮(中餐厅),所以等同于商业计算疏散宽度,楼梯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心之间的水平距离,由于国标扶手大样基本在80以上,加上一侧墙面的抹灰

20,包扶手的楼梯宽度要做到1500才够。同时,还要考虑楼梯梁的位置和大小,不能因此而损失了楼梯的有效宽度。(图中1号楼梯出现300的梁,而2号楼梯全部要求控制在200的梁,确保疏散宽度)

(三)、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量加宽。

(四)、每个梯段的踏步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五)、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应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注:梯段净高为自踏步前缘(包括最低和最高一级踏步前缘以外0.30m围)量至上方突出物下缘间的垂直高度。

(六)、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七)、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

(八)、踏步应采取防滑措施。

2. 防火分区

会所地下室的面积是超1000平米了的,而且减去游泳池的面积依然超1000(还不明确是否可以减去淋浴室的面积),所以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两个楼梯,各区一个,防火分区用防火墙分开且设防火门连通。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

4.1.2 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除本规另有规定者外,不应大于500m2。当设置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一倍;局部设置时,增加的面积可按该局部面积的一倍计算。

3. 疏散宽度

4. 厨房设计

审查中厨房出现严重问题,餐厨比悬殊,餐厅比厨房要大出几百个平米,而且施工图已经出了N遍,N多人看过的情况之下,我起初也只是当做撒谎能够也建筑,而没有当餐饮建筑来做,严重的忽略了,施工图已出,任何修改都是大改。唯一取巧的办法就是将中餐厅改为咖啡厅或者茶室,此类不需要厨房,从而压缩餐厅的面积。

第3.1.3条100座及100座以上餐馆、食堂中的餐厅与厨房(包括辅助部分)的面积比(餐厨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餐馆的餐厨比宜为1∶1.1;食堂餐厨比宜为1∶1;

二、餐厨比可根据饮食建筑的级别、规模、经营品种、原料贮存、加工方式、燃料及各地区特点等不同情况适当调整。

第3.3.1条餐馆与食堂的厨房可根据经营性质、协作组合关系等实际需要选择设置下列各部分:

一、主食加工间——包括主食制作间和主食热加工间;

二、副食加工间——包括粗加工间、细加工间、烹调热加工间、冷荤加工间及风味餐馆的特殊加工间;

三、备餐间——包括主食备餐、副食备餐、冷荤拼配及小卖部等。冷荤拼配间与小卖部均应单独设置;

四、食具洗涤消毒间与食具存放间。食具洗涤消毒间应单独设置;

5. 幕墙设计

这是一个极其简单而变态的会所设计,我做设计以来未曾见过之简单,还几个小区都套用同一个设计。但就是这样一个玩意却把我画死去了,画到要辞职。这是为何啊,是谁掌握了不同级别的软件还是有小人得志,这建筑的幕墙也不晓得能做不能做,我觉得做出来的效果实在难以控制……。但必须搞清楚的是我们中建的宗旨是帮助甲方通过报建,早日卖钱,而不是想做出什么建筑上好东西,如果这点都没有想清楚那你就应该直接下课。

1.幕墙的支撑结构是选择刚框架还是混凝土跳梁框架?的是选择跳梁框架,而我们选择了钢框架,上下都是通空的,估计实际的效果实在好不起来&……最后为了这个复杂的玩意还着实花费了很多时间。

2.幕墙的材料其实现在都还未定下来,我图上是写镀膜玻璃和30%穿孔率的彩铝钢板,而对于室的采光率和通风率都是有问题的,这个东西的造价绝对低不了,比的印花玻璃贵的太多……

3.一层和部分二层的纯玻璃幕墙与墙面的交接处,我专门做了挑板线脚作为每层幕墙的收头,但幕墙与建筑墙面的交接还是很有问题,从二层幕墙看出去是双层幕墙,全身金属框架,估计很难看的。另外,由于开窗率要达到15%以上(不计开门的大小),玻璃幕墙要安排很多悬窗,较高处还必须考虑机械开启。

4.幕墙开门,由于是北方地区,要设门斗。因为建筑面积比较小,我考虑设计旋转门,并在旋转门旁边设1500宽的疏散门,保证防风、疏散、无障碍要求。

6. 无障碍设计

原来简单的认为小建筑除了坡道外不会有太多的,但这毕竟是公建,千万不可忽视,全是强条啊!

1 . 乘轮椅者开启的推拉门和平开门,在门把手一侧的墙面应留有不小于0.5 m 的墙面宽度 (图7.4.1-1);

7.8.3 公共浴室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应符合表7.8.3的规定(图7.8.3-1, 图7.8.3-2) 表7.8.3 公共浴室无障碍设施与设计要求

2. 无障碍淋浴房活活把人整死,哪有这么大的淋浴,超出我的常识了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