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

心功能不全又称心力衰竭,是多种原因引起心脏泵血功能血量减退,导致心排不能满足小儿机体代谢和生长发育的需要,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瘀血为主要特征的临床综合征。小儿各年龄期均可发生,以婴幼儿最多见。多数是由于心肌病变或结构异常导致心脏负荷过重而引起,应及时处理,否则可威胁病儿生命。

[入院评估]
(一)病史询问要点
1.主要临床表现
(1)婴幼儿 哺乳时停顿,易出汗,喜倚肩入睡,体重不增,为心功能不全(代偿期)表现。在某些因素促发下,可引起急性发作,表现为突发烦躁,哭声无力、呻吟,面色苍白或紫绀,呼吸浅速,频率大于60次/min,喘鸣,可见吸气三凹征,心率在160次/min以上,出现奔马律,原有心脏杂音可减轻或消失,肝大,肋下超过3cm。短时间内肝脏进行性增大更具有临床诊断价值。

(2)年长儿 气促为左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早期为活动后气促,以后休息时也很明显。随病情进展,出现呼吸困难、喘鸣、端坐呼吸,两肺可闻及湿性哕音、哮鸣音。如不及时处理可引起急性肺水肿,表现为咳出大量粉红色泡沫痰,呼吸极度困难,紫绀,皮肤湿冷,极度烦躁,随即转入昏迷。肝大及水肿为右心功能不全的主要表现。肝大、肝区疼痛、边缘触痛,颈静脉怒张,为急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肝脏质地变硬,则为慢性右心功能不全的表现。如同时存在腹水,提示已存在心源性肝硬化。水肿以骶尾部与下肢多见,除腹水外其他如阴囊、胸腔和心包腔也可积液。

2.诱发因素 多为急性感染。

3.既往病史 包括原发心脏病的发病年龄,症状出现的时间及演变过程,辅助检查结果,药物治疗情况(如用量、起止时间)。

(二)分析门诊资料
1.心电图 可有窦性心动过速,ST段及T波改变。原发心脏疾病的心电图改变。

2.X线胸片 可表现有叶间胸膜反应,肺淤血、肺水肿,心脏扩大。

(三)继续检查项目
1.心脏超声 心肌收缩功能降低,左心室收缩分数(EF)及缩短分数(FS)下降,如为心肌病引起心力衰竭,可见全心扩大,如原发病为先天性心脏病,可见相应心血管结构畸形。

2.心电监护 包括心率、呼吸、血压和经皮氧饱和度监测。

3.血电解质检测

病情分析]
(一)基本诊断
具备以下四项应考虑心力衰竭的诊断:①呼吸频率增快,婴儿大于60次/min,幼儿大于50次/min,儿童大于40次/min;②心动过速,婴儿心率超过160次/min,幼儿超过140次/min,儿童超过120次/min;③心脏扩大;④烦躁、喂养困难、少尿、水肿、多汗、青紫、呛咳、阵发性呼吸困难(出现两项以上)。

具备以上

四项加以下一项或以上两项加以下两项可确诊心力衰竭。①肝大:婴幼儿肝肋下超过3cm,儿童超过1cm,短时间内肝脏进行性增大更有意义;②肺水肿;③奔马律。

(二)临床类型
1.急性心功能不全 ①急性左心衰竭,肺水肿;②急性右心衰竭;③急性全心衰竭。

2.慢性心功能不全 功能分级按照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不全分级标准,分为I-Ⅳ级。

(三)病因分析

小儿心功能不全的病因多见为先天性心脏病,其次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炎、心肌病及心律失常等。

[治疗计划]
(一)治疗原则

尽可能消除病因,去除诱发因素;加强心肌收缩力,减轻心脏负荷,促进心功能恢复;控制钠和水潴留;抢救危急病症(如急性肺水肿,严重心律失常)及防治各种并发症。

(二)治疗方法
1.病因治疗 根据不同的原发病,给予相应的处理。

2.一般治疗 休息、镇静,取半卧位或将枕头垫高,吸氧。水肿严重者应限制水、钠摄入,控制静脉补液量,婴儿入量60-80ml/kg.d,年长儿40-60ml/kg.d,24小时均匀给予。

3.正性肌力药物应用
(1)洋地黄类药物 地高辛最常用,用量参照下表。用法为:①快速洋地黄化:首剂以洋地黄化量的1/2加入葡萄糖溶液10-20ml,缓慢静脉注射;4-6小时后给第二剂,即洋地黄化量的1/4;再隔4-6小时再给第三剂,即洋地黄化量的1/4。②维持治疗:将每日的维持量分两次给予,12小时1次。

地高辛治疗心衰用量
足月新生儿(<2月):洋地黄化量30ug/kg,维持量8-10 ug/kg.d
早产儿:化量20-25ug/kg,维持量5ug/kg.d
婴儿(<2岁):化量40-50ug/kg,维持量8-10ug/kg.d
年长儿(>2岁):化量30-40ug/kg,维持量8-10ug/kg.d

(2)环核苷酸依赖正性肌力药 ①异丙肾上腺素:适用于需要降低心脏后负荷,或有肺动脉高压以及需要增加周围血管灌注的心功能不全。用法:0.01-0.05ug/kg.min,静脉滴注。②多巴胺:适用于需要扩张肾动脉以及伴有心动过速或心律失常的心功能不全。用法:2-20ug/kg.min,静脉滴注。③多巴酚丁胺:适用于伴有低心排出量和舒张期充盈压力增高的心功能不全,由于它对肾血管作用少,通常与小剂量的多巴胺(少于5ug/kg.min)合用,用法:2-15ug/kg.min,静脉滴注。④氨利酮(氨力农):急性期短期使用可有明显血液动力学效应,长期使用疗效不肯定,且有加重心肌损害的作用,不宜作为一线药物使用。剂量为初次0.75mg/kg,以后维持量为5-10ug/kg.min,静脉滴注,可根据临床反应调节速度,总剂量低于lOmg/kg.d。氨利酮可扩张血管,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血压变化,并补充血容量。

4.利尿剂的应用
①氯噻嗪:10-15mg/kg.次,

口服,12小时1次;②氢氯噻嗪:0.5-img/kg.次,口服,12小时1次;③呋塞米:1-2mg/kg.次,静脉注射、肌内注射或口服,12小时1次;④氨苯蝶啶:2mg/kg.次,口服,12小时1次。

5.扩血管药物的应用
硝酸甘油:0.5-3ug/kg.min,最大10ug/kg.min,静脉滴注
硝普钠:0.5-8ug/kg.min,最大10ug/kg.min,静脉滴注
肼苯哒嗪:0.1-0.5ug/kg.次,最大0.25-0.75ug/kg.次,口服
哌唑嗪:初剂5ug/kg,可增至25ug/kg.次,口服,6-8小时1次
酚妥拉明:0.1-0.3mg/kg.次,静脉注射;2.5-15ug/kg.min,静脉滴注

6.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卡托普利(开搏通)常用于小儿扩张型心肌病、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的心力衰竭、高血压。用法:0.1-0.5mg/kg.次,口服,6-8小时1次。首次用药后应注意观察血压。年长儿首次剂量6.25mg,此后12.5mg/次,口服,12小时1次。

7.急性肺水肿处理
(1)镇静 烦躁不安者应立即肌内注射吗啡0.1-0.2mg/kg或哌替啶(杜冷丁)1mg/kg,婴儿可用苯巴比妥钠5mg/kg,肌内注射。

(2)取坐位,双腿下垂,以减少回心血量。

(3)吸氧 咳大量泡沫痰的病儿可在通氧的水封瓶中加入50%-70%乙醇,每间隔15-30min给病人吸通过乙醇的氧气10分钟,可促使肺泡内泡沫破裂,改善气体交换。严重病例动脉血氧分压降低者,可采用正压机械通气。

(4)强心 静脉注射快速洋地黄制剂及其他正性肌力药物,如多巴酚丁胺、多巴胺。

(5)利尿 给予速效利尿剂,如呋塞米,lmg/kg.次,静脉注射。

(6)扩血管 危急期可给予血管扩张剂酚妥拉明,1-5ug/kg.min静脉滴注,根据血压监测剂量可增至40ug/kg.min。病情改善后可给予卡托普利口服。

(7)糖皮质激素 可降低毛细血管壁通透性,解除支气管痉挛,从而改善通气。

[病程观察]
1.症状缓解 可见病儿转向安静入睡,呼吸困难缓解,肺部湿罗音减少或消失,哮鸣音消失,肝脏缩小,尿量增多。可继续给予吸氧,维持强心、利尿治疗。

2.经对症处理症状改善不明显或进行性加重,可能原因有:①病情过于严重或凶险,原发心脏疾病已处于终末期,现有治疗手段已无法逆转其病情进展;②酸碱平衡失调,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和(或)呼吸性酸中毒,应积极纠酸,必要时给予机械通气;③心律失常未得到控制;④出现并发症,如肾功能衰竭等,应积极采取腹膜透析等治疗;⑤治疗药物的剂量不足,可加用1次血管扩张剂,如酚妥拉明静脉注射,加大多巴胺剂量,重复使用利尿剂;⑥合并感染未得到控制,如仍存在高热,应积极退热处理,可应用退热药物结合物理降温。

[住院小结]
(一)确定诊断
明确了心功能不全

的诊断后,还应根据病儿年龄、病史、体检及辅助检查,明确病因,确定原发心脏病的诊断。

(二)预后评估
功能不全控制后,预后主要取决于原发心脏病变。如扩张型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5年存活率仅为50%左右;如为先天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控制后,应积极争取早日手术根治。

(三)出院医嘱
改善心功能的药物均改为口服制剂。地高辛以维持量口服,利尿剂可选用氨苯喋啶加氢氯噻嗪,扩血管药物可选用卡托普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