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解决老人生活困境

服务对象不同阶段有不同问题和需求。对已提供过服务的对象不能掉以轻心,觉得他们已经接受过服务,问题也得到解决,不会有再次提供服务的需要了。事实并非如此,如本案例。

一、基本资料

李继英(化名),女,81岁。

二、个案来源

社工家访时主动发现案主有服务的需求。

三、个案背景资料

服务对象于2007年10月因生活不能完全自理申请居家养老服务,目前有一位服务员为其提供居家清洁及买菜服务(一个月服务6次)。工作员于2009年7月上门家访时接触到服务对象,她表示自己于2008年申请了临时救助资金3000元做了左眼的白内障手术,右眼看东西模糊,也想做手术,但一方面担心去年申请了临时救济不知道现在还能否申请得到,另一方面怕自己做了手术住院期间没有人照顾,所以有点焦虑情绪;同时服务对象表示由于眼疾和腿疾,很少下楼,在家陪伴她的只有收音机,所以时常会觉得孤单。社工就此问题进行了近4个月的跟进,最后因案主的问题得到了解决而于2009年10月结案。2010年1月,案主再次主动向社工求助,呈现的问题有三个。一是她表示要办理遗嘱公证;二是其住房面临旧城改造的境况,案主担心自己到时候应付不了,希望社工到时候可以协助她适应新的环境;三是异地社保认证政策有些调整,需要去户籍地的社保机构重新办理手续。由于一下子出现了这么多问题,案主表示“适应不了,压力很大,有点焦虑”。同时她行动不便,身边没有亲人可以帮忙,所以向社工主动求助。

四、问题分析

(一)情绪困扰问题

认知、情绪和行为三个方面对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产生重要的影响。长期的负面情绪势必会影响到个人的身心健康。社工需要运用同感、鼓励和支持等专业技巧对其进行情绪疏导。同时每次辅导时,要运用刻度问句对服务对象的孤独和焦虑程度进行评估。此外,工作员要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解决问题的目标,并鼓励服务对象积极主动地和工作员一起去完成这些目标,以达到问题的解决。

(二)任务中心模式和精要治疗法的有效结合

任务中心模式把服务的焦点集中在为服务对象提供简要有效的服务上,希望帮助服务对象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自己所选定的明确目标;精要治疗法的精髓在于它是一个立足现在、面向未来的工作模式,在协助服务对象寻解的过程中,提供了简单而有效的方法,使案主能订立具体目标,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两种治疗模式在问题解决方面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结合起来处理服务对象面对的困难。

(三)优先排序理念在问题解决中的运用

一般来说,一个人同时面对多个事件引起的困难而不知道如何解决时,会产生焦虑情绪。而最有效的解决多个困难、缓解焦虑情绪的办法,就是按照轻重缓急对这些问题进行先后排序,较为紧急重要的、可行性高的可以优先解决,而其他相对较为次要的可以排在后面解决。

(四)支持系统的增强

社会支持系统能够起到缓冲个体压力和保护个体安全的作用。社会支持能够帮助个人融合进社会的网络之中,因而强化个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针对支持系统薄弱这一现状,与服务对象一起探讨可以动用的系统资源。服务对象表示自己在外地的外甥跟自己经常通电话,有时候也来深圳,可以考虑在住院期间由其照顾;而针对服务对象长期一人在家感觉孤独及行动不便,社工可以帮助其向区义工联申请义工进行探访、陪散步、陪诊等。

五、服务计划

(一)服务目标

1、帮助服务对象申请临时救济金,以解决手术费问题;

2、跟进服务对象住院期间受照顾问题,减轻其焦虑情绪;

3、向区义工联申请义工服务,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减轻其孤独感;

4、与深圳市公证处联系,帮助案主办理遗嘱公证事宜;

5、与街道社保局联系,帮助案主办理异地社保认证事宜;

6、向社区工作站了解旧房改造政策及具体规划,让服务对象能了解到旧房改造的具体规划,从而减轻其焦虑情绪。

7、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解决,及整个过程中的情绪疏导,服务对象的担忧、焦虑情绪得到缓解。

(二)服务策略

1、跟社区工作站工作人员取得联系,了解申请临时救济金的条件及程序。跟进服务对象临时救济金的申请,以缓解其手术费用带来的经济压力;

2、与服务对象的外甥取得联系,告知服务对象目前的身体状况及需要帮助的方面。并让其外甥能在服务对象住院时照顾她,从而减轻服务对象对生病无人照顾的担忧;

3、向区义工联申请义工定期或不定期对服务对象提供探访、陪聊、陪散步、陪诊等服务。从而增强服务对象的支持系统,从而减轻其孤独感及由于行动不便带来的困难;

4、向深圳市公证处咨询办理遗嘱公证的程序,同时和服务对象一起准备需要的材料,跟进遗嘱公证事宜的办理,并及时与服务对象沟通办理进度,让其有参与感和成就感;

5、向区社保局咨询办理异地社保认证的程序,同时和服务对象一起准备需要的材料,同时跟进事宜的办理,并与服务对象进行及时沟通;

6、向社区工作站了解旧房改造政策及具体规划,让服务对象能了解到旧房改造的具体规划。并引导服务对象想象一下,如果真的发生了拆迁的情况,自己会如何去应付。如此能增强服务对象面对问题的勇气及做到未雨绸缪。

7、对服务对象在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进行赞赏和鼓励,并引导其在以后对出现类似问题该如何解决进行探讨,以真正做到“助人自助”。

六、评估

身体方面,白内障手术取得成功,手术费得到报销;情绪方面,通过刻度问句,服务对象的焦虑程度由刚开始的9分降低为2分(10分为满分),焦虑程度大幅度减轻;行为方面,在义工的陪伴下,经常会下楼散步和买东西,失眠情况减少;问题解决方面,遗嘱公证、异地社保认证、房屋拆迁等事宜得到了解决;自我认知方面,由开始的自我否定和退缩变得坚强、自信。

七、结案

目标达成,服务对象问题解决,同意结案。

八、专业反思

1、服务对象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问题和需求。对于已经提供过服务的对象不能掉以轻心,觉得他们已经接受过服务,问题也得到解决了,应该不会有再次提供服务的需要了。事实情况并非如此,就如本案例。

2、社工的宣传可以有很多方式,但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自己作为一名社工,如何在工作中向外界展示的,这也渗透在工作的点点滴滴之中。在本案例中,社工帮服务对象办理遗嘱公证的过程中,其认真耐心的态度感染到了公证员,所以才会对社工这一职业感兴趣,并加入到了义工队伍中来。

3、“在社工这条路上坚持得越久,能看到的改变就越多”,这是我的见习督导送给我的一句话,这里也送给大家,共勉!

色彩的对比案例分析

《色彩的对比》案例分析色彩也有对比,这是人美版四年级上册中《色彩的对比》一课,本课我采用欣赏观察的形式进行导入,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学生的主体是在教师主导的引导下来体现的。从课题不难看出,这是一节极为抽象的教学任务,要依靠学生的感觉和实际生活中的感受来判断、分析色彩的对比,对于小学四年级学生来说这是很难理解。当然,本节课教师也有更为方便的讲课方式,教师直接告诉学生那些色彩是对比色,学生记住了就行了,但是这样的教学学生只能学到死知识,如果长此以往,学生的知识会越学越死,只会学到死知识。新课标要求教师摒弃以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导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只有根据学生实际情况,能够达到培养学生的兴趣及审美能力设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才是有生命活力的课堂。课是载体-----课堂上的教学活动是通过这个载体展示出来的,过程是由一些版块组成的,那么我们就需要用一根线把它们串联起来。怎样用好这根线串,这就是我们上课的艺术!教学应是双边活动,既然是学生的美术课,当然是为了满足他们美术方面的需求,为何不予其所求,舍其多余的呢,这样学生学得开心,学生体验到了平等、民主、友情,不仅对课本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学习的乐趣和信心,这对以后的教学做到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我是这样设计这节课: 一、初步感受色彩的对比

请同学们观察教师板画的两种大小不同的花,从中感受对比的涵义,学生兴趣很高。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一下这两朵花,谁来说说谁是大的谁是小的?你谁怎么得出结论的? 生:学生进行讨论,得出结论,教师最后总结。 师:那么,颜色有没有对比呢? 生:有。 师:出示,红、绿同学们可以感受到什么。 生:强烈。 师:所以我们称它们为对比色。 二、欣赏感受色彩的对比 师:在我们学习新课以前我想请同学们欣赏一些图片,你们来说说自己特殊的感受。 生:踊跃地参加。 师:同学们的感受真特别,有自己的独特的感受,现在你们来读一读这些词语,你觉得这些词语都表示什么?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城市老年人居住方式研究 王江萍 【摘要】居住是人类生存的基本需求,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有关老年人的居住环境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本文根据社会调查所获取的资料,结合社会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对目前中国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及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理想的城市老人的居住方式。 【关键词】老年入;居住方式;养老;理想方式 完善的居住条件和令人愉悦的物质环境,对于 所有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必要的,理想的居住方式对 于任何人的生活质量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因为其 住所实际上就是其所有活动的中心,而适宜的居住 环境和居住方式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有利于老 年人保持身体健康,心情愉快,减少对政府各类援 助的需要。2000年4月我们对武汉市部分社区居 家老人和中青年人进行了老年居住问题的调查,该 调查在武汉三镇各选取一个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小 区,按随机抽取的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被访问的老 年人中60~70岁的占58.3%,70~80岁的占 28.3%,另有13.4%的老人80岁以上,居家老人 的问卷共回收187份(男性占43.3%,女性占 56.7%),中青年的问卷共回收92份,调查结果基 本真实有效。 统计结果显示,目前武汉市老年人的居住方式 以与子女同住为主占65.2%。有47.6%的老人希 望与子女共同生活,52.4%的老人希望与子女分开 居住;现与子女同住的老人有64.8%认为这种方 式很理想,而有35.2%的老人则希望能分开居住; 现与子女分开住的老人有84.6%仍愿与子女分开住,15.4%的则希望与子女同住(表1)。通过分析,我们发现中国老人“养儿防老”的观念正发生 表1老人居住方式调查结果 现在的居住人比例希望与子女比例希望独居比例方式数%同居的人数(%)的人数(%) 与子女同住12265.27964.84335.2 未与子女同住6534.81015.45584.6 合计1871008947.69852.4 252图1在宅养老独居老人对居住方式的选择 着变化,转而更注重生活质量。 调查表明,虽然有52.4%的老人理想的居住方式是独居,但大都选择住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生活,其中有82%的老人愿住在普通的住宅里,而与子女同社区近邻者居多数(图1)。这说明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居家养老仍占据重要地位。另外,在选择独居的老年群体中,不同年龄层选择独居的方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年龄越高的老人选择独居方式的越少,这是由老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及对传统居住方式的认可度决定的。当然,老人选择独居也并非完全割断与子女的联系,在空间上和心理上仍有与子女接近的愿望。 中青年人对未来老年人居住方式选择的调查结果显示,现在的青年一代(20~25岁)仅有28.5%,中年人(40~50岁)有42.8%,希望将来与子女住在一起(表2)。当他们进入老年时, 我国的各种养老机构已很完善,其中很多人会选择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城市老人养老护理的5种模式 随我国老年人口的迅速增多,许多不同模式的养老护理方式应运而生。目前我国城市老人的养老护理模式主要有:老年护理院、养老院、家庭病床、居家养老和社区照顾5种模式。1老年护理院 老年护理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集体居住,并且具有相对完整的配套服务设施机构。 但是这种养老护理方式经济费用高,无论是给老人还是其子女都带来了很大的经济负担。而且在老年护理院里老年人没有家的归属感,并且伴有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所以说老年护理院也未臝得多数老年人的青睐。 2养老院 养老院又称敬老院,是指为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的社会福利性组织。这种养老护理方式一般适于经济收入不乐观或没有任何经济来源的老年人,养老费用基本由国家承担,提供给老人基本的生活保障。 某些养老院缺乏相对完整配套的医疗服务设施,对于慢性病多发的老年群体而言,无疑是一种缺陷。所以相对于当今的现实而言,这种养老护理模式是不为提倡的。 3家庭病床 家庭病床是指医疗单位对适合在家庭条件下进行检查、治疗和护理的某些患者,在其家庭建立的病床。家庭病床特别适用于老年人,因为大部分老年人患有慢性病,需要长期的治疗与康复,而家庭病床既能解决这种需求又能解决经济费用,具有方便、经济、环境熟悉的优点。但是家庭病床增加了子女的负担,尤其是对于现代“四二一”式的家庭。对于家庭小型化的社会发展趋势而言,家庭病床模式的养老护理似乎背道而行。况且家庭病床在养老护理方面还有待于完善。 4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即以家庭养老为核心,社区养老服务为外围,养老制度为保障的居家养老体系[6]。居家养老护理模式是一种新兴的养老方式,具有经济、实用、灵活、相对专一等特征,多适于空巢老人的居家养老与护理。在这种养老护理模式中,社区可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心理咨询、医疗护理等服务,并且与老年人联系方便、及时。 在我国许多城市居家养老护理模式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例如:在宁波海曙实行的“政府购买服务”,即由当地政府出资,向非营利组织——宁波海曙区星光老年协会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社区落实居家养老人员,每天上门为辖区内600余名高龄、独居的困难老人服务[7]。这种新兴的养老护理模式,目前适于我国人口老龄与高龄化趋势,同时也被人们所青睐。 5 社区照顾 社区照顾是被西方国家广泛运用的概念。苏珊特斯特认为:最广泛的社区照顾包括室内保健、居住地保健和福利机构服务、日间照顾服务,以及有助于保证老人生活质量的社交的、休闲的和教育的设施等等。换句话说:社区照顾包括了对居家老人的所有照顾[8]。我国目前城市老人的“社区照顾”界定为:自国家宏观指导和政策扶持下,以社区为依托,为满足日常生活自理有困难的城市老人的日常生活照顾需求而提供的养老服务。 这种老年人的养老护理模式是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养老护理方式而探求的适于中国国情与老龄化现状的一种养老护理方式。具有社区照顾功能的全方位性、社区照顾资源的多元性等优势,与居家养老相比更为系统与全面,与政府的扶持功能更贴切。更为重要的一点是,它更适用于所有城市社区的老年人养老护理。

传统色彩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传统色彩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 众所周知,民族的才是国际的,色彩中的传统是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关于色彩元素的经验和规律,单把传统元素照搬照抄地应用到现代设计中是不能产生丝毫时尚感的。而传统色彩的解构使我们不仅可以向传统学习,更可以从传统色彩中寻找到灵感,给我们现在的设计找到一种民族化的表达方式。 传统色彩在现代生活中主要有以下应用: 一、在服饰中的应用 在韩服中,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中可以发掘传统色彩与现代设计的继承关系,有助于现代艺术设计的创新。色彩的力量在韩国设计中得到了印证和广泛应用。其对色彩的把握——立足传统,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使其在近现代崛起。 现代韩服的色彩来自于对韩国传统服饰色彩的解构。解构色彩就是从选定的色彩对象中抽取原色并将原色所形成的原格局打散、重组,经增减整合后再创作。从操作角度说,解构色彩就是对原来的整体色调、面积、形状进行重新组合和设计,抽取原作中典型的色彩个体或部件特征,按照一定的意图在新的画面上进行具有形式美的概括、归纳和重构,将原有的视觉样式纳入预想的设计轨道,重新组合出带有明显设计倾向的崭新形式。 其一,韩服的色彩偏爱与格调。韩国喜爱用红色、青色、黄色,青色并且把他们作为一种高贵色被广泛地用于其宫廷服和日常韩服中。 其二,韩服中的高纯度色彩。高纯度色在韩服中比比皆是,这种高纯度色有时甚至是自然色的直接应用。色彩心理学研究表明,纯度高的色彩能够使人产生更强的视觉印象和心理反应,比饱和度低的颜色更具有跳跃感。韩国人对色彩是敏感的,对饱和度的把握令人折服。 其三,韩服中的对比色。强烈对比产生的醒目与活跃的背后并不是不可调和的艳俗之感,在韩服中白色、黑色、金色的恰当运用很好地调和了对比色,即使等面积对比色经过穿插与调和看起来也是和谐悦目的。 其四,韩服中的色彩过渡。以过渡形式让色彩减弱对比,使得整体中的元素不再突兀。 其五,韩服中的带状色彩。带状色彩在韩服中起着分割和调和的作用,避免了大面积同种色彩的单调,使视觉形象中出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协调效果。这些带状色彩的划分是规整的,为韩服增添了优雅与宁静的气质。 其六,韩服中的金色。金色在调和对比色中具有分割的作用。 二、在广告设计中的应用 ①《2007艳遇中国》广告传统色彩设计应用 这幅广告,运用传统的中国红和浓郁乡土气息的民间花贡布图案,色彩的红绿对比极为强力,与法国巴黎的凯旋门构成中法文化对比和谐的独特情意。将古老的中国传统色彩文化和浪漫的法兰西文化形成一个完美的结合点。是一件较为成功的传统色彩现代应用的作品。 ②《贝克啤酒》广告传统色彩设计应用 〈贝克啤酒〉广告,采用中国传统的布告形式作为啤酒广告的表现主题,红色的“禁酒令”、黑色的“广告内容”与陈旧的黄纸色形成简约而又强烈的色彩对比,使啤酒品尝者在畅饮“贝克啤酒”的同时,感受中国酒文化的内涵。 三、在海报、招贴画设计中的应用 比如:电影海报《赤壁》传统色彩设计应用 由吴宇森导演执导的古代大片《赤壁》的电影海报的色彩设计也是非常成功的。八个主要人物的色彩设计都具有非常振撼的视觉形象。海报的背景色彩与八位主角的服饰色彩相互衬托,将观众的视线焦点带回到古代东汉时期三国纷争的年代。整个海报的色彩设计充满了传统色彩的基本元素,又使观众感受到一部运用现代电影技术的宏伟场面和观赏性极强的电影大片。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

中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探析 方 云 毛 伟 高 荣 1 苏普玉 1 (安徽医科大学2007级妇幼卫生专业,安徽合肥230032) 〔关键词〕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中国〔中图分类号〕R5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202(2012)04-0881-03;doi :10.3969/j.issn.1005- 9202.2012.04.108基金项目:安徽省教育厅教学研究项目(No.20100344)1 安徽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儿少卫生与妇幼保健学系 通讯作者:苏普玉(1980-),男,讲师,在读博士,主要从事公共卫生学研 究。 第一作者:方 云(1989-),女,在读本科,主要从事妇幼专业研究。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必然趋势,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数量也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是个农业大国,至2009年,中国老龄化率已达到11.6%,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1.53亿,其中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比例接近70%,我国目前农村人口老龄化程度与速度均高于城市 〔1〕 。因此,在新形势下探讨我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模式具有 重要的现实意义。1 我国农村老年人养老模式的现状 自1978年以来,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农村养老模式亦在随之转型,历史上自然经济状况下以土地为核心的家庭养老模式受到冲击,广大农村地区显现出多种养老模式并存的景象,也出现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如社区养老、养老保险、以房养老等。每种养老模式各有其优劣势,影响农民选择不同养老模式的原因也不尽相同。现今,中国两代人分居现象较为普遍,一些老年人的养老观念也在发生改变,虽然仍趋向 于家庭养老,但已开始接受一些新型养老模式。不同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此外,由于政治、经济、文化不同,使得城乡、国内外的养老模式具有较大差异。一些新型的养老模式在农村也面临着一定挑战,同样也蕴有巨大的机遇。良好的养老模式对老年人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的老年人有更好的生活状态,而那些未婚的和那些被报道有巨大家庭冲突的老年人则生活状态较差。1.1我国农村现有几种养老模式的利弊1.1.1 家庭式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中国最古老的养老方 式,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子女、配偶或其他直系亲属为老年人提供经济、生活和精神照顾,以保障的老年人基本生活。家庭养老体现了代际间经济上和生活上的互惠互助。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农村大部分青壮年劳动力向城市迁移,老年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作用越来越小,使得老年人在家庭中的优势地位逐渐丧失;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村空巢老人逐渐增多,老人寂寞的问题也日益突出。1.1.2 机构式养老模式 老年公寓虽然较大,设施和服务均 较齐全,便于同龄娱乐、医疗照顾以及专项服务,但前期资金投入高,直接导致收费较高,超过了一般农村老年人承受标准,并且减弱了老年人与家庭成员间的情感联系,造成了部分子女弘扬美德的感情剥离,增加了疾病的传播风险。其他如养老院 、

城老人的居住安排与养老模式的变迁

城市老人的居住安排与养老模式的变迁 ――以煙台市芝罘区文化苑社区为例 林明鲜刘永策赵瑞芳 【摘要】本研究利用林明鲜等人于2005年对中国城市烟台的调查数据,对烟台城市老人的居住安排与养老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在烟台绝大多数老人喜好与子女分住,实际上也选择了分住,其主要原因有以下3点:绝大多数老人比较健康,有自己的私房和退休金;传统的“同住规范”逐渐被削弱,开始出现“分住规范”;为了避免代际间冲突和选择自由的生活环境老人选择分住。在养老模式方面,从“同住型养老”模式向“分住型养老”模式转变,但这并不意味着代际关系的削弱。虽然绝大多数老人与自己的子女分住,但他们之间用“见面”或“打电话”方式与子女进行频繁交往。结论:在烟台,儒家传统孝道并不体现在子女与老人的居住安排上,而体现在子女和老人的交往方式和交往频度上。 【关键词】:居住安排养老模式分住型养老 基金项目:本文是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项目“城乡老年人孤独现象的社会学研究”(批准号06BSZ010:)的研究成果之一 儒家的孝道之一表现为成年子女通过与父母同住的方式来照顾已年迈的父母,并从经济上、生活上、精神上给予父母关怀和照顾。然而,在我国,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进程,以往与父母同住并照顾老人正向多样化的居住方式转变。在我国居住方式发生变化的新的条件下,研究老年人的居住方式和养老模式,对政府的相应决策及家庭和社会如何更好地支持老人具有重要意义。 图1 老年人的同分住功能和逆功能 注1:○表示“大”,o表示“中”,°表示“小”。 注:森岡清美·望月嵩合著,1999,《新しい家族社会学》,培風館,pp141。 探讨同分住的问题时我们应该考虑何时、和谁,为何同住的问题。当今社会正处于变迁,观念转变的时期,我们应该研究,老人在健康、有退休金、有私房的条件下,是否希望与子女分住;在经济困难,身体不能自理,需要有人照顾时,或者老伴去世后是否希望与子女同住的问题(徐炳淑,1991)。同时,还应该深入探讨哪些因素正影响着老人的居住安排,养老模式。

对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模式问题的几点思考

对我国老年人养老服务模式问题的几点思考 发表时间:2011-08-24T11:40:23.390Z 来源:《魅力中国》2011年7月上供稿作者:赵盛娟 [导读] 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赵盛娟 (白山市退休干部管理服务站吉林白山 134300)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7-0000-01 摘要:依托社区构筑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是城区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适应老人及其家庭需求的客观要求,是社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老年人;养老模式;服务 一、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0%以上,人口年龄结构开始进入老龄化阶段。今后一个时期,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身体的衰老,对养老服务的需求增大。开展社区养老服务,是适应人口老龄化发展的客观要求。 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享受舒适安全、高质量的社区服务,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国家对养老事业提出韵新的要求。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应该包括衣食住行、医疗保健、学习教育、健身娱乐、心理疏导、法律咨询、生活援助、参与社会等职能,而不是单一的养老。要满足和改善老年人对物质生活的特殊要求,更要不断满足和丰富老年人对精神文化生活的特殊需要。 二、近年来,我国关于社区养老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上海、青岛、北京等地在社区养老服务和管理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和借鉴。 我国养老服务从总体上看还处在起步阶段,虽然部分城市在开展老年人养老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社区老年服务设施少,规模小,档次低,功能单一,与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不相适应。老年社会保障制度不够完善,老年精神文化生活不够丰富,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社会养老保障发展机制尚待建立和完善。其主要表现: 1、宣传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必要的舆论氛围。致使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养老的积极性不够,参与率不高,社区养老事业处于自发的、无序的发展状态。 2、养老社会化程度不够,投资主体单一,资金投入不足。社区老年福利设施由国家、集体包办,有些地方福利机构的服务对象仍以传统的社会救助对象为主。开辟国家、集体、社会组织和个人等筹资渠道,以多种所有制形式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业还很不够。 3、养老服务管理和服务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据有关部门统计,我国老年服务设施缺口达50%以上,老年人床位数仅占老年人口的千分之七,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需要。由于设施少,档次低,不少老人难以人院。而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由于老年福利设施管理不善,缺乏协调,各自为政,造成本来就比较有限的服务资源又大量闲置、浪费。 4、养老工作运行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目前虽然建立了管理体系,成立了各部门参与的工作领导机构,但各部门往往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很难形成合力。 5、专业人才缺少。目前,社区养老福利机构管理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很难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社会养老需求,影响了服务项目和内容的扩展以及服务质量的提高。 三、我国把开展社区养老服务作为贯彻落实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举措来抓,把它作为造福于民的事业来办。就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建议如下: 1、政府重视,摆上位置。 在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网络建设中,各级组织要发挥主导作用,从宏观规划、管理到舆论宣传、政策制定和资金投入上给予大力支持。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老年人口增长速度的加快不断加大对这一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制度化的财力投入机制。 2、构造社会广泛参与机制。 鼓励和引导国家、集体、民营、个人等多种所有制的投入。注重通过合资、合作等形式,引进外资发展养老事业,兴办不同经济成分和不同服务层次的经济实体。加快建立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原有的社区养老服务机构要实行实体化管理,建立市场化运行机制,改革内部管理、用工和分配制度,全面对社会开放,发挥示范作用;新办的各类养老服务机构或设施,要按照市场配置资源、价值规律调节、公平竞争、优胜劣汰等市场经济法则运作。政府办的养老服务机构也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 3、准确定位养老模式。 从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出发,结合我国传统的养老方式,我们认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我国社区养老服务模式应以居家养老照料服务为主(即以上门服务照料为主),社区养老机构(如敬老院、老年护理院、托老所等)照料服务为辅。以此为基础,形成层次不同、内容有别、形式多样、因人而需的照料服务体系。 居家养老服务,是指老年人在家中得到社区养老机构提供的养老相关服务。它与福利机构养老方式相比,具有灵活廉价的优点。它适用于包括高龄老人、非自理老人在内的绝大部分老年人的照料服务,一般由老人自费购买服务,对特困群体由个人申请、居委会评定、政府出资提供购买服务。居家养老服务模式目前在我国大中城市已推广试行,成为各级政府解决老年人照顾问题的首要途径。 4、推动养老服务的设施建设。 为加速社会福利社会化进程,缓解人口老龄化压力,各级部门和社会各级组织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以街道和社区居委会为重点,建设一批示范性的老年福利服务设施和活动场所,把推动社区为老服务事业紧密结合起来。 5、建立专业的服务队伍。 建立人才培训基地和管理人员的定期培训制度。各市、区可与属地大专院校、卫生院校联合协作,对现有社区老年管理与服务人员进行有计划的培训。要逐步推行培训上岗、竞争上岗制度,发挥激励机制,做到人尽其才。 要广开门路,在提高现有干部素质的同时,大力引进人才,通过公开招考、招聘和定向培养,吸收一批学历较高、年轻优秀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同时,注重吸收有一定技能和业务素质的下岗职工到社区为老服务岗位上来。 重视整合和充分利用现有社区叭力资源,大力发展社区志愿者队伍。努力造就一支由党员、干部、学生等组成的专、兼职人员和志愿者相结合的社区养老服务队伍。

《老年护理》第6章 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试题及答案

《老年护理》第6章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老年人易得糖尿病的原因是由于哪项对葡萄糖的敏感性降低造成的( A ) A.胰岛素及胰岛B-细胞 B.胰岛素及β细胞 C.胸腺素及淋巴细胞 D.高血糖素及胰岛素 E.脂肪及胰岛素 2、老年人易出现负氮平衡,故蛋白质的摄入应该是( B) A.优质足量 B.优质少量 C.以动物蛋白为主 D.以植物蛋白为主 E.多样化 3、亚洲人正常BMI为( D ) A.15~18.5 B.23.5~25.5 C.26.5~28.5 D. 28.5~30.5 E.18.5~22.9 4、60岁以上老年人中发生便秘的比例为(C ) A. 30~50% B. 18~30% C. 28~50% D. 30~60% E. 60~65% 5、为减少老年人肛门疾病,温开水坐浴的温度为( C ) A. 20~30℃ B. 35~40℃ C. 30~35℃ D. 35~40℃ E. 45~50℃ 6、老年人运动后最宜心率为( D ) A.150-年龄 B.130-年龄 C.150-年龄 D.170-年龄 E.180-年龄 7、刘某某,男性,62岁,其运动后的最佳心率是( A ) A.108次/分 B.120次/分 C.130次/分 D.140次/分

8、案例:张三,男,68岁,每天晚上十点钟上床睡觉,凌晨五点醒后再也睡不着,老人常常抱怨睡眠不好。请问张三每天需要睡眠的时间为( C ) A.4小时 B.5小时 C.6小时 D.7小时 E.8小时 9、案例2:王大娘,71岁,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每次超过10秒,暂停发作超过30次以上有时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超过10次以上。 导致王大娘以上情况的原因是( A ) A.SAS B.PAS C.PCI D.SARS E.COPD 10、案例2:王大娘,71岁,每晚7小时睡眠过程中,鼻或口腔气流暂停每次超过10秒,暂停发作超过30次以上有时每小时睡眠呼吸暂停超过10次以上。 该病多发于( C ) A.儿童 B.男性 C.老年人男性 D.女性 E.老年女性 11、案例:李大爷,74岁,最近常出现软弱、头晕现象,朋友也觉得他最近性格有点异常,口腔黏膜干燥,测量血压正常,尿量正常,无明显的口渴和多饮行为。 该患者的诊断为(B ) A. 抑郁症前期 B.脱水 C.营养缺乏 D.心肌缺血 E.脑缺血 12、案例:李大爷,74岁,最近常出现软弱、头晕现象,朋友也觉得他最近性格有点异常,口腔黏膜干燥,测量血压正常,尿量正常,无明显的口渴和多饮行为。 估计该患者的脱水量约为体重的( E ) A.6% B.5% C.4% D.3% E.2% 13、老年人蛋白质供给能量应占总热量( A) A.15% B.20% C.20~30% D.50%

青岛市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及经营模式定位研究

青岛市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及经营模式定位研究 如何解决青岛市老年人的养老问题一直是所有市民关心的问题,通过调查分析,对青岛市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及经营模式进行了定位研究。研究从养老机构的选址、居住条件、娱乐设施、服务项目和服务人员这几个角度深入探讨了养老机构服务内容的定位,从经营模式和定价这两个方面进深入探讨了养老机构经营方式的定位。 机构养老服务内容定位经营模式定位 1养老机构服务内容的定位 养老机构的服务内容包括方方面面,养老机构的选址、服务项目、服务人员、娱乐设施等都关系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晚年生活的舒适度,决定着老年人是否会选择机构养老的方式安度晚年,具体分析如下: 1.1 养老机构选址 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考虑交通便利与否以及绿化环境这两个因素的老年人是最多的,养老机构的选址直接关系到这两项,因此选择一个合适的地方是十分重要的。老年人更需要家庭的温暖,即使住进养老机构也希望子女可以经常去看他们,因此基本上可以完全自理的老人他们希望可以住在方便子女看望、出门购物、进行娱乐活动的

市区。而那些性格喜静或者已经半失能、失能的老年人,他们希望可以住在绿化好,空气清新,环境幽静的郊区。因此,养老机构在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市区和郊区开设两个 分机构,让老人根据自己意愿选择。 同时,近几年有一种新兴的趋势,就是在旅游度假区开设养老机构。我们青岛市是一个旅游业很发达的城市,到2013年末,青岛旅游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由“十一五”末期的3.6%提高到了4.3%。因此养老机构可以考虑建在风景很美有山有水的崂山附近,也可以考虑建在海边,让老人体会“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意境。 1.2 养老机构居住条件及娱乐设施建设 除了养老机构的外部环境,其内部环境也非常重要。从调查中发现老年人最需要的是安静整洁的环境,其次是医疗设施齐备和护理服务到位,再次是与人沟通方便的环境,最后是宽敞的活动场所。很多老年人怕吵闹,所以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除此之外,整洁的环境有利于人的心情,也不利于病菌的滋生。医疗设施是必不可少的,可以治疗生病的老人。养老机构同时应该为老人提供便于沟通的环境和举行文娱活动的场所。 根据调查显示对于老年人来说公园散步和读书看报是 两个最喜爱的娱乐活动,除此之外,旅游、聊天、上网也是他们的爱好。因此,养老机构应该在室外修建小公园、小广

色彩在生活中的运用

那么,如何规划设计城市的色彩呢?这里,首先需要澄清一个概念。 提及城市色彩,很多人会产生错觉,认为色彩就是五颜六色,就是红黄蓝绿紫,城市 色彩,就是用各种“最美”的颜色装饰建筑、装扮城市。实际上,色彩本身是没有美丑之分的,所谓色彩美,完全美在色彩与色彩、色彩与环境的搭配上。人们视觉认为最美的色彩,如果出现的地方的不对,或搭配的比例不协调,便可能是最丑的色彩。譬如绿色,作为植 物生命的体现,它永远是城市中最美的色彩,无论建筑物色彩怎样混乱,只要被绿色植被 遮掩,就会化丑为美。但如果整座城市被涂上绿色,却可能使人产生阴森、恐怖的联想, 这是色彩心理学规律使然。譬如大红大绿是色彩运用中的大忌,但“万绿丛中一点红”,却 是美的图画。再譬如,“五色令人目盲”,色彩杂乱容易产生视觉污染;但如果色彩过于单调,呆板,同样会使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正像绘画中色彩运用没有一定之规一样,城 市色彩运用也没有刻板章法。这里,我只能阐述几条基本原则: 1、突出城市中自然美、人类美原则 人类的色彩美感来自其“自然向人生成”历史进程中,来自大自然对人的陶冶。对人类 来说,自然的原生色总是易于接受的,甚至是最美的。因此,城市的色彩永远不能与大自 然争美,而要尽量保护突出自然色,特别是树木、草地、河流、大海、甚至岩石的自然色。青岛新修的滨海步行道,用黄褐色原木架构,既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又使其溶于海滨景 色之中,便是非常成功的案例。青岛香港路和东海路人行道上,保留了许多天然礁石,构 成了城市中一道独特的风景,这也是值得肯定的明智之举。青岛老城在规划时,所有通向 海的道路都敞开着,既向自然借景,又将海的色彩融入城市,而东部新区,许多通海的道 路被堵死了,城市便缺少了一块最美的色彩,这是令人遗憾的。 西方先哲说,最美的猴子对人类来说也是丑的,人总是以人为第一审美对象。因此, 在城市色彩设计中,要尽量使大面积的色彩不张扬、不艳丽,以突出人的美。巴黎街头最 美的风景就是时装女郎了,而巴黎的地面、墙壁都是素雅的灰色、米色,这便突出了流动 人群的色彩美。而我们许多城市的商业街,往往从脚底到头顶,到处都是争奇斗艳的色彩:脚下是艳丽的红地砖,头上是飘动的彩旗;商店外墙,则是大幅商品招贴画;人行道旁, 还矗立着灯箱广告;行走其间,人的色彩、人的美,几乎被淹没了。这只能令人感叹,我 们太不懂得尊重和突出人的美了。 2、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原则 城市色彩一旦由历史积淀形成,便成为城市文化的载体,并在不断诉说着城市的历史 文化意味。因此,历史文化名城、古城,为了延续城市的文脉,城市应尽量保持其传统色调,以显示其历史文化的真实性。如果城市原有风貌已被破坏,起码在历史建筑、文化古 迹周边的建筑,其色调必须与古建筑色调相统一。法兰克福的旧城在二战中被严重破坏,

养老商业模式 全球最全的养老模式

国内外20种养老模式 中国老龄化到来时刻,你准备好将来如何养老吗?哪种养老方式最适合中国?如何有效的整合资要源把中国养老和谐有序发展?等等一系列问题需要解决,多少种养老模式可以选择呢?这是目前中国比较合适的20种养老模式: 1、机构养老 包括养老院、养老公寓等多种情形。喜欢过群体生活的老年人,尤其是孤寡老人居住于养老院,或组建大型的老年社区,组织大量的老年人自愿前来入住,社区内为老年人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专门化服务,机构养老将是未来养老的一大主体方式。 适合人群:喜欢热闹的单身老人。 2、居家养老 居家养老是指老年人按照我国民族生活习惯,选择居住在家庭中,而不是入住在养老机构内,安度晚年生活的传统养老方式。 适合人群:由于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更多的中国老人还是选择在家颐养天年,特别是高龄老人和对到养老院和护理院养老都存在着一定的偏见或顾虑的老人。 3、居家式社区养老 老年人在家庭居住与社会化上门服务相结合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确保老人、子女、养老服务人员、政府各取所需,促使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居家养老弥补了家庭养老的不足,是目前政府大力倡导的一种新型养老模式。 适合人群:子女工作太忙照顾不到,又不想离开家的空巢老人。 4、乡村养老 乡村的空气新鲜,生态环境优越,生活成本低廉,吸引了众多的退休老人前来养老。有的城市老人本来家乡就在农村,退休后是叶落归根;有的老人是收入低,居住城市感觉生活成本昂贵,故希望在农村养老可生活得轻松些;有的老人喜欢贴近大自然,终日种草养花,爬山嬉水,整日与大自然做伴也是人生一大乐趣,所以催生乡村养老这一养老模式。来源:中国敬老院网 适合人群:“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人们耳熟能详的口头禅。一些老年人虽入晚境,但生命的韧度不减,常想换个地方换个活法。无疑,乡村养老的多种新型模式,对这样的老年人诱惑多多。 5、以房养老

色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色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单位:淮安市繁荣小学邮编:223001 姓名:王洋 一、色彩学概述 色彩学就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因形、色为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大要素,故色彩学为美术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课题。它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 色彩学的研究在19世纪才开始,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与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了 科学依据。 二、色彩构成的色彩象征 红——象征血、夕阳、火、热情、危险 橙——象征晚霞、秋叶、温情、积极 黄——象征黄金、黄菊、注意、光明 绿——象征草木、安全、与平、理想、希望 蓝——象征海洋、蓝天、沈静、忧郁、理性 紫——象征高贵、神秘、优雅 白——象征纯洁、素、神圣

黑——象征夜、死亡、邪恶、严肃 三、色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色彩本身并没什么情感含义。彩色情感这些联想,就是人们主观的生理因素与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就是说,客观世界的物体总就是以一定形与色被人们所感知的,人们在与色彩的反复接触之后,便在大脑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形成了概念。但就是色彩的情感不就是绝对的,它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以及个人的社会低位、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对色彩的偏爱等等的不一样,对色彩的情感联想就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色彩联想就是相对的。应该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客观世界中色彩的情感,创作出富有情感内涵的优秀的彩色作品。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简单阐述下色彩在其中的应用。 (一)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贯穿服装设计、企业生产、营销的所有环节,就是迅速提升品牌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服装色彩具有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它不仅能区别穿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职业,而且也表示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 (1)色彩在服装品牌设计上的运用:服装色彩就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城市养老模式研究及对策建议

大城市养老模式研究及对策建议 截至2015年年底,京都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15万,占总人口的23.4%。到2050年,户籍老年人将超过630万,每3人中就有1名老年人,进一步迈入超老龄化社会,且这种人口结构和社会形态将持续数十年之久。京都作为首都,不同层次的养老需求多样化发展,但养老服务的供给方面却呈现总量不足、结构单一的情况,供需失衡较为突出。同时,由于土地、房屋、人力成本较高,发展“保本微利”的养老事业尚存在诸多问题,急需设计合理的养老模式,并为多元化、多样性、品牌化养老服务和机构提供金融支持,将养老行业培育成为商业可持续的领域,保障其长期稳定的发展。 一、养老服务机构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居家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 一是社区养老机构缺乏场地,市中心房屋出租成本较高。老旧小区缺乏场地,亟须政府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新建小区规定配套养老用房,但缺乏与运营团队对接。同时,社区服务的能力及辐射程度欠缺,尚不能提供满足老年人需求的送餐、助医、日托等服务。

二是养老机构性质导致融资渠道受限。社区养老的投资主体体量较小,多为轻资产运营公司,由于缺乏信用和担保并且投资回报周期较长,导致融资渠道单一。 三是缺乏与政府的合作机制。目前,政策倡导“银、政、企”合作,将养老服务纳入财政预算,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充分整合社区资源,提供一揽子的融资融智支持,但该模式涉及包括民政、财政、规划、发改、卫生等多部门的协调,尚需政府转变观念、建立机制。 (二)机构养老存在的问题 1.养老服务机构市场存在问题 机构数量不足。目前京都市政府公办养老机构服务覆盖面、基础设施、人员素质和服务质量普遍不能满足需求。 区域分布不均。集中在市区的养老机构数量较少,床位紧缺,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 服务水平有待提升。很多养老机构尚不能满足不同身体状况(自理、半自理、失能)的老年人需求。 养老机构市场定位尚需明确。目前,为保证稳定收益,已建成的养老机构收纳对象以中高层次收入的老年人为主,入门费用较高。但是,针对普通工薪人群,面向社会大众的养老机构,还存在较大缺口。 2.养老服务机构建设运营面临问题 一是养老企业的性质对未来发展产生制约。养老企业的

色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色彩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单位:市繁荣小学邮编:223001 :王洋 一、色彩学概述 色彩学是研究色彩产生、接受及其应用规律的科学。因形、色为物象与美术形象的两大要素,故色彩学为美术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课题。它以光学为基础,并涉及心理物理学、生理学、心理学、美学与艺术理论等学科。 色彩学的研究在19世纪才开始,它以光学的发展为基础,牛顿的日光—棱镜折射实验和开普勒奠定的近代实验光学为色彩学提供了科学依据。 二、色彩构成的色彩象征 红——象征血、夕阳、火、热情、危险 橙——象征晚霞、秋叶、温情、积极 黄——象征黄金、黄菊、注意、光明 绿——象征草木、安全、和平、理想、希望 蓝——象征海洋、、静、忧郁、理性 紫——象征高贵、神秘、优雅 白——象征纯洁、素、神圣

黑——象征夜、死亡、邪恶、严肃 三、色彩学在生活中的应用 色彩本身并没什么情感含义。彩感这些联想,是人们主观的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作用的结果。也就是说,客观世界的物体总是以一定形和色被人们所感知的,人们在与色彩的反复接触之后,便在大脑中留下了一定的印象,形成了概念。但是色彩的情感不是绝对的,它要受到许多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国家,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信仰,以及个人的社会低位、性别、年龄、文化修养、文化程度、对色彩的偏爱等等的不一样,对色彩的情感联想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色彩联想是相对的。应该用心灵去体验,去感受客观世界中色彩的情感,创作出富有情感涵的优秀的彩色作品。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色彩,简单阐述下色彩在其中的应用。 (一)色彩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 色彩贯穿服装设计、企业生产、营销的所有环节,是迅速提升品牌价值最有效的方法。服装色彩具有实用性与装饰性;同时还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它不仅能区别穿着者的年龄、性别、性格及职业,而且也表示了穿着者的社会地位。 (1)色彩在服装品牌设计上的运用:服装色彩是服装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护理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年龄的划分有两个标准,在发达国家将65岁以上的人群定义为老年人。而在发展中国家(特别是亚太地区)则将60岁以上人群称为老年人。 人口老龄化是世界人口发展的普遍趋势,是科学与经济不断进步的标志。世界各国的平均寿命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世纪许多国家的平均寿命只有40岁左右,20世纪末则达到60至70岁,一些国家已经超过80岁。2002年世界平均寿命为66.7岁,日本平均寿命接近82岁,至今保持着世界第一长寿国的地位。 我国1999年进入了老龄社会,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占全球老年人口总量的1/5。 老年期不同于人生的其他阶段,此期个体因老化而是健康受损和患各种慢性疾病的比例较高。对老年人我们不仅要重视其生理状况,而且应看重老年人的生活功能方面是否健康。所以,老年人日常生活护理应强调帮助老年人在疾病和功能障碍的状况下恢复基本的生活功能,使其适应日常生活,或在健康状态下独立方便地生活。 第一节日常生活护理的注意事项 一、对老年人主动性的关注:老年人由于疾病治疗或卧床不起而无法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时,需要我们提供部分协助或完全性护理。老年人由于疾病及衰老的原因,往往会对护理人员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甚至有些老年人只是为了得到他人的关注和爱护而要求护理。因此,在拟定护理计划前要对老年人进行全面评估,在生活功能方面,既要注意其丧失的功能,还应该看到残存的功能;在心理方面,要通过观察、交谈等途径了解其是否存在过度的依赖思想和其他心理问题如抑郁、孤独等。护理人员要明确包揽一切的做法有害无益,应鼓励老年人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的作用,使其基本的日常生活能够自理,而不依赖他人,同时提供一些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总之,既要满足老年人的生理需要,还要充分调动老年人的主动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残存功能,尽量让其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参与家庭和社会生活,满足其精神需要。 二、对老年人安全的保护 (一)、针对相关心理进行护理:一般有两种心理状态可能会危及老年人的安全,一是不服老,二是不愿麻烦他人。尤其是个人生活上的小事,愿意自己动手,如有的老年人明知不能独自上厕所,但却不要别人帮助,结果难以走回自己的房间;有的老年人想自己倒水,但提起暖瓶后,就没有力量将瓶里的水倒进杯子。对此要多做健康指导,使老年人了解自身的健康状况和能力。另外护理人员要熟悉老年人的生活规律和习惯,及时给予指导和帮助,使其生活自如。 (二)、其他防护措施: 1、放坠床意识障碍的老年人应加床档;睡眠中翻身幅度较大或身材高大的老年人, 应在床旁用椅子护挡;如果发现老年人靠近床边缘时,要及时护挡,必要时把老年人推向床中央,以防坠床摔伤。 2、防止交叉感染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对疾病的抵抗力弱,应注意预防感染。所以不宜多会客,病人之间尽量避免互相走访。尤其患呼吸道感染或发热的老年人更不应串门。三、对老年人个别性的保护 (一)、对个别性的关怀 个别性是指每个人所具有的生活行为和社会关系,以及与经历有关的自我意识。 个体由于有着自己独特的社会经历和生活史,其思维方式和价值观也不尽相同。人们常能从自己的个别性中发现价值。尤其是老年人有丰富的社会经验,为社会贡献了毕生精力,为家庭做了很大贡献,从生活经历而来的自我意识很强,如果受到侵害,其尊严将被损伤。

城市养老模式中社区养老方式的概述

2010年08月(总第166期 今日南国 THE SOUTH OF CHINA TODAY NO.08,2010 (Cumulatively,NO.166 一、导论 根据全国老龄委公布的《我国城市居民养老服务研究》报告,目前我国城市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的比例已经达到49.7%,与2000年相比提高了7.7个百分点。大中城市的老年人空巢家庭(包括独居比例更高,达到56.1%,其中独居老年人占12.1%,与配偶同住的占44%。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住房条件的改善,以及独生子女的父母开始进入老年期,空巢现象更加普遍,空巢期也将明显延长。与发达国家独居于夫妇空巢户高达70% ̄80%的比例相比,我国老年人空巢比例持续增加的趋势不可逆转。如何进行养老的问题成为重中之重。政府制定了“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依托,机构集中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服务政策,确立了以“居家和社区养老”为主的养老模式。 二、我国当前的养老模式及其不足 (一家庭养老保障功能弱化 家庭养老是指以家庭为单位,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由家庭或家族成员对上一辈老年人提供衣、食、住、行等一系列生活安排的养老方式,主要是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精神上慰籍三个方面。家庭养老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然而这一模式也面临着解体的危险。近年来,我国的家庭规模、结构和功能都发生了变化。家庭规 模趋向于小型化、核心化的“丁克家庭”也越来越多。根据历次人口 普查显示,2000年我国的家庭规模为

344人,比1990年减少了52人,比1982 四二二”家 年减少了97人,“四二一”,“ 庭将逐渐成为主流,家庭养老功能不断 受到冲击和削弱。 (二机构养老存在缺陷 老年人入住养老院,集中供养、集中 居住、日常生活有人料理,养老机构提供多方面的养老服务,然而这是一种高成 本的养老模式。老年人们需要亲情交流、更需要精神慰藉,这些都是养老机构无 法提供的。随着经济体制的变革,养老机构面临的养老压力越来越大,大部分养老院是在比较早的时期建立起来的,其服务设施和服务水平很难适应现代化的 需求,养老院的设备条件普遍较差,设施简陋,缺乏无障碍设施,服务人员专业化水平不高,老年工作专业人员极其缺乏, 管理模式滞后,无法与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管理接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