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织物组织一般术语

织物组织一般术语

织物组织一般术语
织物组织一般术语

机织物一般术语和基本组织的定义

一般术语

1 机织物 woven fabric 由互相垂直的一组经纱和一组纬纱,在织机上按一定的规律交织而成的织物.

2 经纱 warp 沿织物长度方向排列的纱线.

3 纬纱 weft ; filling 沿织物宽度方向排列的纱线.

4 投纬 pick 在连续的两次打纬之间,即织造的一自循环中,将一根或多根纬纱引入织物.

5 织物正面 face 一般的指织纹明显.图案清晰的一面,对起毛等织物,指起毛绒的一面.如果织物两面没明显的区别,则可以任取一面作为织物的正面.

6 织物反面 back 与织物正面相反的一面.

7 组织点 inte rlacing 经纱与纬纱相互沉浮的交叉处.

8 织物组织 weave 机织物中经纬纱相互交织的规律.

9 完全组织 weave repeat 当织物组织达到循环时为一个完全组织.构成一个完全组织所需的最少经(纬)纱根数, 叫作完全经(纬)纱数.

10 第一要经纱 first warp thread 构成完全组织的左侧的第一根经纱.

11 第一要纬纱 first weft thread 构成完全组织的最下面的一根纬纱.

12 浮长 float 织物中一要纱线上相邻两个组织点之间的纱线长度.经一根经(纬)纱跨越的纬(经)纱根数表示.

13 接结点 stitch ; binden ; binding point 为以下目的设计的组织点:

a.加固单层组织结构中的长浮线;

b. 把表里两层组织紧密地连接在一起;

c.多层组织结构中层与层这间的连接.

14 斜纹纹路 twill line 组织纹路形成的斜线,一般用它母"S" 或者"Z" 表示斜纹组织的斜向. 注:S表示左斜纹,Z表求右斜纹.

15 意匠纸 design paper 按一定比例画有竖线和横线的方格纸,用来描绘织物组织和图案,通常纵行格子表示一根经纱, 横行格子表示一根纬纱.

16 织物截面图 weave cross-section diagram 织物经向或纬向的剖视图,从织物的侧面看一根经纱或一根纬纱的交织情况.

注:使用时,经向截面画在织物图的左侧,纬向截面画在组织图的下面,有关的经纬纱, 应有标记或数目.用经向截面的左侧和纬向截面的上面来表示织物的正面.

17 飞数 step number ;move number 在一个完全组织内相邻两根经纱(或纬纱)上,相应组织间隔的纬纱(或经纱)根数.

18 上机图 looming draft 表示织物上机织造工艺条件的图解,由织物组织图,穿筘图,穿综图,提综图四个部分按一定的位置排列而成.

19 组织图 weave diagram 在意匠纸上表示织物中经纬纱线相互交织规律的图形.经纱浮在纬纱上时,通常要在意匠纸的方格上画一个符号表示"经浮点",不画符号的空格表示"纬浮点".

20 穿综图 drafting plan 表求经纱穿入每页综片顺序的图形.

21 提综图 lifting plan 表示按照组织图及穿综图的要求所确定的综片提长顺序的图形.

22 空筘图 denting plan 表示穿入同一筘齿内的经纱根数的图形.

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缎纹组织就是原组织中最复杂得一种组织。这种组织得特点在于相邻两根经纱或纬纱上得单独组织点相距较远,并且所有得单独组织点分布有规律且不连续。这些单个组织点分布均匀,并为其两旁得另一系统纱线得浮长所遮盖,在织物表面都呈现经或纬得浮长线。因此,布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质地柔软。缎纹有经面缎纹与纬面缎纹之分。组织循环通常用枚来作单位。如组织循环数为5,则称为5枚缎,织物表面显示经纱效应称为经面缎,而显示纬纱效应,则称为纬面缎。图为5枚纬面缎纹组织,图(a)为组织图,(b)为纬向剖面图,(c)为结构图。 一、缎纹组织结构 为了达到缎纹织物得特点,缎纹组织得参数应为: 1、组织循环数R≥5(6除外); 2、单个组织点飞数S应符合下列关系:1 其次,为何S与R之间不能有公约数?因为当S与R之间有公约数时,则会发生在一个组织循环内一些纱线上有几个交织点,而另一些纱线上则完全没有交织点得现象,因此,不 能形成组织,如图所示,若R=8、Sj=2,结果第2、4、6、8根纬纱没有与经纱交织,不能形成组织。

再次,为什么缎纹组织循环R不能为6呢?原因为如果选1或5作飞数,则绘制出来得组织为斜纹组织;如果选2、3、4作飞数,则与6均有公约数,故缎纹组织循环不能为6。 缎纹组织也可以用分式来表示。分子表示缎纹组织一个循环得完全纱线数R,分母表示组织点得飞数S。例如,8枚3飞缎纹可写成8/3缎纹。8枚5飞缎纹可写成8/5缎纹。 二、缎纹组织图得画法 (一)飞数得确定 为了正确地构作一个规则得缎纹组织,在确定了组织循环数R后,就要选择飞数S。例如,要绘作一个8枚缎纹组织,即R=8,其飞数S得选择方法就是将完全纱线数R分为两个数之与。如8可分为1+7,2+6,3+5,4+4四组数,根据前面所述S必须为1

联合组织

第四节联合组织 联合组织是两种及两种以上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方法联合而成得组织。在织物表面上可呈现几何图形或小花纹织物。按联合方法和外观效应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条格组织、绉组织、蜂巢组织、透孔、凸条组织、网目组织以及小提花组织。 一. 条格组织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组织并排配置,使织物表面呈条纹或格子花纹的组织称为条格组织。为使条格花纹清晰,必须将组织配制得当,此外,还可以考虑使用不同的原料(包括粗细捻度、捻向、光泽等)。 条格组织可以分为纵条纹组织,横条纹组织和格子组织。 (一)纵条纹组织:在织物表面沿横向并排配置两种或两种不同组织以形成纵向条份效应的组织称为纵条纹。 1.构作原则: (1)在纵条纹交界处,为使界线清晰,其经纬组织点一般采用底片法配置。 (2)为使条纹界线清晰,每个纵条纹的经线数应为和齿穿入数的倍数。 (3)一个组织循环内,各条的经线交织数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会造成上机织造困难。 2.纵条纹组织经纬循环数的记算: (1)经线循环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内并列各条基础组织的经线数之和。 (2)纵条纹纬线循环数应为各个基础组织纬线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3.纵条纹组织上机条件 (1)穿综一般采用分区间断穿法。 (2)各条经线数应能被筘齿穿入数整除。 (3)所需纹板数等于纵条纹组织完全纬线数。 4.实例L1715:锻条纺组织图 图1 缎条纺上机图 (1)平纹起综次数多,穿入前区。(2)经密太大,用14片综,平纹4片,缎纹10片。 (3)区穿法。(4)穿入数,平纹2入,缎纹5入。 (二)横条纹组织 在织物沿纵向排列两种或几种不同组织形成横向条纹,称为横条纹组织。 横条纹纬线循环数计算为各条纹宽度与纬线密度乘积之和,按基础循环数的倍数修正。所用综片数相当于横条纹组织的完全经线数。下图2为四维呢组织图;下图3为五枚缎条纹版图(5×5)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01100420 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 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总学时:52学时 6、理论学时:44学时 7、实验学时:8学时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 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四节平均浮长

第五节织物分析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 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 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二重组织 第三节双层组织及多层组织

第四节毛巾组织 第五节起毛组织 13、执行大纲的几点说明: (1)先修课程:不要求 (2)选修教材:顾平.《织物结构与设计学》.东华大学出版社.2004年9月.

(3)主要参考书目: [1]蔡陛霞.《织物结构与设计》(第三版).中国纺织出版社.2004年9月. [2]沈兰萍.《织物组织与纺织品的快速设计》.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 [3]区秋明.《小花纹织物设计》.纺织工业出版社.1998年11月. [4]陈秋水.《织物结构与设计》.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 [5]苏州大学.《织物组织与纹织学》.纺织工业出版社.1984年5月. [6]蒋高明编.《现代经编产品设计与工艺》.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12.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以原组织为基础,改变组织参数(R、S、F等)而得到的组织。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以平纹为基础,沿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到的组织图。 一、重平组织 以平纹为基础,沿一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到的组织。 1、种类:[画示意图] (1)经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经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2)纬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纬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2、表示方法: (1)经重平:第一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第一根经纱上的纬组织点

组织图绘制: 在第一根经纱上按表达式作出,第二根经纱与第一根经纱运动规律相反。 Rj=2, Rw=分子+分母, F≦5 [练习]作出3/3经重平组织。 (2)纬重平:第一根纬纱上的经组织点/第一根纬纱上的纬组织点 组织图绘制: 在第一根纬纱上按表达式作出,第二根纬纱与第一根纬纱运动规律相反。 Rw =2, Rj =分子+分母, F≦5 [练习]作出3/3纬重平组织。 3、外观特点:[难点] (1)经重平: 织物表面呈现横凸条(可理解为较粗纬纱与较

细经纱交织)。为使横凸条效果明显,可采用较细经 纱和较粗纬纱,较大经密和较小纬密。 (2)纬重平: 织物表面呈现纵凸条(可理解为较粗经纱与较 细纬纱交织)。为使纵凸条效果明显,可采用较粗经 纱和较细纬纱,较小经密和较大纬密。 4、上机: (1)穿筘:对于纬重平,将同一纵凸条 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使筘痕产生在相邻两凸 条间,以增加凸条外观。 (2)穿综:对于经重平,若经密较大,可采用飞穿法。[练习]试画出用双龙骨制织2/2经重平织物的上机图。 5、变化重平组织:浮长线不等的重平组织。 作图方法与重平组织相同,外观呈现不同宽度的纵横凸条。[练习]作出1 2 2/2 1 2变化经重平、纬重平的组织图。

第四章联合组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组织或变化组织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联合而成,在织物表面呈现几何图案或小花纹效应。

第一节条格组织及其织物 运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并列配置,使织物表面形成条格或方格图案。 一、条纹组织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组织左右或上下并列,在织物表面呈现纵向或横向条纹。 (一)纵条纹组织: 1、定义:在织物表面左右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组织。 2、构成原理:[重点、难点] (1)各条纹交界处经、纬组织点相反,以使界线清晰。 (2)不能形成“底片法”的两种组织可在交界处增加一根另一组织或另一颜色的纱线(尽量不增加上机的复杂性)。 (3)各条纹穿筘应穿尽,即每条纹经纱数应为每筘齿穿入数的整数倍,以使条纹清晰。(4)各条纹组织的交错次数应接近,以免因织缩不同而造成织物表面松紧不一致。 若两织物的织缩相差太大,工艺上可采取以下措施: (a)采用双织轴织造。 (b)增加交错次数少的织物的经密。 (c)准备工序控制不同条纹的纱线张力。 3、Rj、Rw的计算: Rj=各条纹经纱数之和 Rw=各条纹组织纬纱循环数的最小公倍数 [例]设计以2/2↗和5/2j缎纹联合而成的纵条纹组织图。 由于两组织不能形成“底片翻转”关系,故另加两根附加线。 4、上机: (1)穿综: 采用分区穿。将交织次数多的一组经纱穿入前综。 (2)穿筘: 每筘齿穿入数为各条纹数的约数,以使筘痕留在条纹交界处。 (二)横条纹组织: 应用较少。作图方及原则同纵条纹。

二、方格组织 1、定义:由不同的组织沿纵向和横向排列,在织物表面呈现方格效应。 2、特点: (1)分界处相邻两根纱线的组织点必须相反,以使界限分明。 (2)处于对角线位置的组织相同且起始点也相同,以使图案连续。 3、基础组织起始点选择:[重点、难点] 观察相邻两根纱线上单独组织点距上下或左右边缘的距离相等。 [例]7/2w缎纹起始点的选择。(板书演示) [例]作出由7/3w缎纹和7/2j构成的方格组织。 4、上机:穿综采用分区穿,穿筘各条格穿尽。 5、应用:广泛应用于头巾、手帕、被单、桌布等织物。

第五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第五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简单组织与复杂组织的区别: 简单组织由一个系统的经纱和一个系统的纬纱交织而成,而复杂组织中至少有一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组成。

第一节重组织 重组织可增加织物的厚度,可使织物正反面有不同的颜色和组织。 一、经二重组织 1、经二重的组成: 由两组经纱与一组纬纱交织而成。 表组织——表经与纬纱交织里组织——里经与纬纱交织 反组织——里组织的反面: 2、设计经二重组织的原则:[重点、难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要求织物正反面均具有经面效应。 表组织——经面组织里组织——纬面组织 反组织——经面组织 (2)表组织的经浮长应大于里组织的经浮长,且里组织经浮长尽可能配置在表组织经浮长中间。 (3)表、里组织点排列方向相同。 (4)表、里经纱排列比m:n: m:n=1:1(表、里经纱线密度和密度接近) m:n=2:1(里经粗且差) (5)Rj、Rw计算: 3、组织图绘制:

[例]某经二重织物,表组织为3/1↗,反组织为3/1↖,m:n=1:1,试作出组织图。 Rj=8 Rw=4 [练习] 某经二重织物,表组织为5/2j,里组织为5/3w,m:n=1:1,试作出组织图。 4、上机要点: (1)穿综采用分区穿,提升次数多的表经穿在前综。 (2)穿筘:每筘齿穿入数= (m+n)的倍数,以便一组表、里经纱相互重叠。 二、纬二重组织 1、纬二重的组成: 由两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而成。 表组织——表纬与经纱交织里组织——里纬与经纱交织 反组织——里组织的反面 2、设计纬二重组织的原则:[重点、难点] (1)表、里组织的选择:要求织物正反面均具有纬面效应。 表组织——纬面组织里组织——经面组织 反组织——纬面组织

纺织品名词术语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纺织名词术语 (针织品部分) Textile terms and definitions (Knitgoods) UDC677.6 :001.4 GB5708-85 本标准是对一般针织产品及其性能、试验、疵点名词术语所作的规定。 1产品 1.1针织物 1.1.1纬编针织物weft-knirted fabric 用纬编针织机编织,将纱线由纬向喂入针织机的工作针上,使纱线顺序地弯曲成圈,并相互穿套而形成的圆筒形或平幅形针织物。 1.1.2经编针织物warp-knirted fabric 用经编针织机编织,采用—组或几组经向平行排列的纱线,在经编机的所有工作针上同时进行成圈而形成的平幅形或圆筒形针织物。 1.1.3单面针织物single knit,single jersey 在针织机卜以单针筒或单针床织成的针织物。 1.1.4双面针织物double knit,double jersey 双针筒或双针床针织机织成的针织物。 1.1.5纬平针织物plain knit 采用纬编平针组织编织的针织物。 1.1.6罗纹针织物rib knit 采用罗纹组织编织的针织物。 1.1.7双罗纹针织物interlock fabric 采用双罗纹组织编织的针织物。 1.1.8双反面针织物purl fabric 采用双反面组织的针织物。 1.1.9集圈针织物tuck fabric 采用集圈组织的针织物。 1.1.10起绒针织物rasied knit,knitted fleece 表面起绒,具有绒层或毛茸外观的针织物。 1.1.11长毛绒针织物high pile knitted fabric 纤维毛条或毛纱与地纱一起喂人编织成圈,表面早现较长绒毛的针织物。 1.1.12毛圈针织物terry knitted fabric 由地组织线圈和拉长的沉降弧延展线或衬垫纱线等在表面形成毛圈的针织物。 1.1.13提花针织物jacquard knitted fabric 采用提花组织织成的带有浮线的针织物。 1.1.14丝盖棉针织物 用添纱集圈等组织编织的一种两面由不同纤维的纱线构成的针织物。常以涤纶丝构成其正面,由棉纱

79种纺织面料疵点术语大汇总

79种纺织面料疵点术语大汇总 1、横裆疵(Barre) 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缺陷的特点是在织物横列或在织物横向上通常会出现一些不均匀的花纹图案。纱线不均匀、纱线张力不均匀以及纱线具有不同的染料亲和力等都可能是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坏地(Bad Place)-对于那些难以用语言来描述的织物缺陷而言,这是一个十分方便的术语。这个术语通常用来描述那些织物织造受到严重破坏的地方。 2、斜纹疵(Bias)(参考纬斜) 对梭织织物而言,这种缺陷指的是纬纱与经纱发生尺寸偏斜的地方;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织物横列与织物纵行发生尺寸偏斜的地方。 3、鸟眼花纹疵(Birdseye Defect) 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偶尔无规律出现的与织物设计相反的集圈组织。 4、弓弧(Bow) 对梭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纬纱以弧线方式位于织物的宽度方向上;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线圈横列以弧线方式位于织物的宽度方向上。 5、断头疵(Broken End) 这种缺陷指的是经纱断裂后并经过修补的地方,它的常见特点是可以看见织到织物当中的断头。 6、花纹错色疵(Broken Color Pattern) 对梭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指的是花纹的不连续性,在用织布机通丝描绘彩色图案时产生错误或者在纬纱断裂时对织布机进行维修以后对图像填充链的重新设置不正确都可能会导致这种缺陷的产生;对针织织物而言,这种情况是由梭换筒错误而产生的。

7、断纬疵(Broken pick) 这种情况指的是,由于纬纱断裂而导致在织物的部分宽度上缺少纬纱。擦伤疵(Bruise)-(参考边撑疵)-这种情况指的是:由于正在进行编织的纱线或者已经编织完毕的织物受到磨损,从而导致纤维失去方向感并导致织物外观失真。 8、斑点疵(Burl mark) 这是一种由于某些物质过量而导致的变形,这些物质包括粗纺线,废物以及正在用修补工具来去除的飘头纱。 9、吊边疵(Buttonhole selvage) 这是一种织物织边缺陷,更换纬纱之前在织布机梭子上累积起来的过度张力是造成这种缺陷的原因。这种张力往往会限制织边纬纱的正确脱落以及交错,从而产生一种类似于扣眼的瑕疵。 10、擦伤纱(Chafed Yarn) 这种缺陷指的是受到磨损的纱线,纱线受到磨损以后会使纤维失去方向感并令纱线失真。这种缺陷将会影响到纱线的可着色性,并常常会导致径向条花或纬向条痕的产生。 11、碎裂纬纱(Chopped Filling) 这种缺陷是指纬纱方向上产生的不均衡现象,其特点是存在一个明显的或整齐的图案,而该图案是由绘图辊的偏心行为所造成的。 12、破洞疵(Clip mark) 这种缺陷是指织物上未被染上色的地方,这种缺陷的产生是由于夹在织物边缘上的金属小夹子所造成的,这些小夹子是为了避免或修正织物织边在染色时翻折而使用的。 13、粗经疵(Coarse End) 这种情况指的是,有一根经纱的直径要明显大于织物正常经纱的直径。

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缎纹组织是原组织中最复杂的一种组织。这种组织的特点在于相邻两根经纱或纬纱上的单独组织点相距较远,并且所有的单独组织点分布有规律且不连续。这些单个组织点分布均匀,并为其两旁的另一系统纱线的浮长所遮盖,在织物表面都呈现经或纬的浮长线。因此,布面平滑匀整,富有光泽,质地柔软。缎纹有经面缎纹与纬面缎纹之分。组织循环通常用枚来作单位。如组织循环数为5,则称为5枚缎,织物表面显示经纱效应称为经面缎,而显示纬纱效应,则称为纬面缎。图为5枚纬面缎纹组织,图(a)为组织图,(b)为纬向剖面图,(c)为结构图。 一、缎纹组织结构 为了达到缎纹织物的特点,缎纹组织的参数应为: 1、组织循环数R≥5(6除外); 2、单个组织点飞数S应符合下列关系:1 其次,为何S与R之间不能有公约数?因为当S与R之间有公约数时,则会发生在一个组织循环一些纱线上有几个交织点,而另一些纱线上则完全没有交织点的现象,因此,不能形成组织,如图所示,若R=8、Sj=2,结果第2、4、6、8根纬纱没有与经纱交织,不能形成组织。

再次,为什么缎纹组织循环R不能为6呢?原因为如果选1或5作飞数,则绘制出来的组织为斜纹组织;如果选2、3、4作飞数,则与6均有公约数,故缎纹组织循环不能为6。 缎纹组织也可以用分式来表示。分子表示缎纹组织一个循环的完全纱线数R,分母表示组织点的飞数S。例如,8枚3飞缎纹可写成8/3缎纹。8枚5飞缎纹可写成8/5缎纹。 二、缎纹组织图的画法 (一)飞数的确定 为了正确地构作一个规则的缎纹组织,在确定了组织循环数R后,就要选择飞数S。例如,要绘作一个8枚缎纹组织,即R=8,其飞数S的选择方法是将完全纱线数R分为两个数之和。如8可分为1+7,2+6,3+5,4+4四组数,根据前面所述S必须为1

(组织设计)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以原组织为基础,改变组织参数(R、S、F等)而得到的组织。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以平纹为基础,沿一个方向或两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到的组织图。 一、重平组织 以平纹为基础,沿一个方向延长组织点而得到的组织。 1、种类:[画示意图] (1)经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经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2)纬重平组织:以平纹为基础,沿纬纱方向延长组织点。 2、表示方法: (1)经重平:第一根经纱上的经组织点/第一根经纱上的纬组织点组织图绘制: 在第一根经纱上按表达式作出,第二根经纱与第一根经纱运动规律相反。 Rj=2, Rw=分子+分母, F≦5 [练习]作出3/3经重平组织。 (2)纬重平:第一根纬纱上的经组织点/第一根纬纱上的纬组织点组织图绘制: 在第一根纬纱上按表达式作出,第二根纬纱与第一根纬纱运动规律相反。 Rw =2, Rj =分子+分母, F≦5 [练习]作出3/3纬重平组织。 3、外观特点:[难点] (1)经重平: 织物表面呈现横凸条(可理解为较粗纬纱与较细经纱交织)。为使横凸条效果明显,可采用较细经纱和较粗纬纱,较大经密和较小纬密。 (2)纬重平: 织物表面呈现纵凸条(可理解为较粗经纱与较细纬纱交织)。为使纵凸条效果明显,可采用较粗经纱和较细纬纱,较小经密和较大纬密。 4、上机:

(1)穿筘:对于纬重平,将同一纵凸条的经纱穿入同一筘齿,使筘痕产生在相邻两凸条间,以增加凸条外观。 (2)穿综:对于经重平,若经密较大,可采用飞穿法。 [练习]试画出用双龙骨制织2/2经重平织物的上机图。 5、变化重平组织:浮长线不等的重平组织。 作图方法与重平组织相同,外观呈现不同宽度的纵横凸条。 [练习]作出1 2 2/2 1 2变化经重平、纬重平的组织图。 6、典型的重平组织织物: (1)麻纱织物:1/2变化纬重平,1/3变化纬重平。 (2)毛巾织物的地组织:2/2经重平,2/1变化经重平。 (3)边组织:2/2经重平,2/2纬重平。 二、方平组织[重点、难点] 1、形成:以平纹为基础,沿经、纬两个方向同时延长组织点。 2、表示方法:[每根纱线上的经组织点/每根纱线上的纬组织点]方平 Rj=Rw=分子+分母≧4 3、组织图绘制:以3/3方平为例 (1)在第一根经纱上按表达式作出; (2)在第一根纬纱上按表达式作出; (3)第一根纬纱上为经组织点的各根经纱运动规律同第一根经纱; (4)第一根纬纱上为纬组织点的各根经纱运动规律同第一根经纱相反。 [练习]作出4/4方平、2 1/1 3变化方平、1 2 1/2 2 1变化方平的组织图。4、外观特点: 方平织物表面呈现小方块效应,变化方平织物表面呈现大小不等的隐格效应。 2/2方平组织常用于各种织物的边组织。 三、布边组织 1、作用: (1)有利于织造。(如布身为五枚缎纹时,不加布边不能织造。)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 纲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织物组织与结构》教学大纲 1、课程代码:01100420 2、课程中文名称:织物组织与结构 3、课程英文名称:fabric weaves and structures 4、课程适用层次:本科 5、总学时:52学时 6、理论学时:44学时 7、实验学时:8学时 8、学分:3学分 9、教学目的与要求 本课程是纺织工程专业及相关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全面掌握织物组织结构方面的知识,了解织物外观与织物有关性能的关系,具有一定的识别、分析织物样品的能力,同时具有设计与制织机织物织物小样的能力。 10、课程简介 本课程主要介绍了机织物上机图、各类织物组织与结构的特征及其在常见织物中的应用,同时对织物分析的方法及内容作了简单的介绍。 11、教学大纲 第一章织物的基本知识及上机图 本章有两个要点,即织物的基本知识和上机图。 第一节织物的基本知识 主要介绍织物及织物结构的概念、织物的分类、织物的量度及织物的发展动向。 第二节上机图 本节内容主要有上机图及其相关概念。包括组织图、穿综图、穿筘图、纹板图等。 第二章织物基本组织及织物 本章主要介绍三原组织及其织物方面的知识。包括三原组织的定义、作图方法、上机要点、组织应用等。同时还介绍平均浮长的概念。最后介绍织物分析的方法及步骤。 第一节平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三节缎纹组织及其织物 第四节平均浮长

第五节织物分析 第三章变化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平纹、斜纹及缎纹组织的变化组织的定义、特点、组织作图法和上机要点;组织的应用范围即对应织物品种。另外介绍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的方法及其要点。 第一节平纹变化组织 包括经重平、纬重平和方平组织及其织物。 第二节斜纹变化组织 包括加强斜纹、复合斜纹、角度斜纹、曲线斜纹、山形斜纹、破斜纹、菱形斜纹、锯齿形斜纹、芦席斜纹。 第三节缎纹变化组织 包括加强缎纹斜纹、变则缎纹和重缎纹。 第四节简单组织织物小样的设计与试织 第四章联合组织及其织物 本节主要介绍几类具有一定外观特征的联合组织的特征、作图方法、上机要点及其应用。 第一节条格组织 第二节绉组织 第三节透空组织 第四节蜂巢组织 第五节凸条组织 第六节网目组织 第七节平纹地小提花组织 第八节色纱与组织的配合 第五章织物几何结构的概念 主要介绍织物几何结构相、织物紧度的概念以及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一节织物几何结构概述 第二节织物紧度与织物几何结构相的关系 第六章复杂组织及其织物 主要介绍复杂组织的定义、分类和部分有特色的复杂组织的构图、设计要点。 第一节复杂组织的概念及分类 第二节二重组织

纺织行业标准用语疵点定义

2.定义: 2.1疵点defects 纺织品上呈现的削弱其质量性能及影响外观的缺陷。 2.2纱疵Yarn defects 纱线上存在的疵点。 2.3织疵woven defects 在织造过程中产生的织物疵点。 2.4经向疵点 warp direction defect 由经纱形成或在织物经向上呈现的疵点。 2.5纬向疵点 weft direction defects 由纬线形成或在织物纬向上呈现的疵点。 2.6边部疵点 selvedge defects 在布边或距布边一定距离内呈现的疵点。 同义词:边疵,布边疵点 2.7整修疵点repaired defects 对织物上疵点经整修后留下痕迹形成的疵点。 2.8染整疵点defects due to dyeing, printing or finishing 染色、印花、整理工艺过程中产生的疵点。 2.9局部性疵点local defects 在织物上所占部位较小或仅在一处,易于计量其尺寸数量的疵点。 2.10散布性疵点spread defects 在织物上分散面积较大,不易计量其尺寸、数量的疵点。 2.11破损性疵点damaging defects 织物经纬纱断裂,组织受到破坏的疵点。 2.12线状(疵点)line 织物上呈现的粗细如线条状的疵点。 2.13条状(疵点)streak 织物上呈现有一定宽度的条、块状疵点。 2.14严重疵点serious defects 在性质程度上对织物外观质量有较大影响的疵点。 3.由纱疵形成的织物疵点 3.1粗节slub 牵伸不良的纱织入,致织物上呈现一根中部较粗、两端呈锥形的纱线,其中部直径数倍于邻近正常纱线。连续的粗节纱片段称为竹节。 同义词:枣核纱 3.2偏细纱fine yarn, thin pick, thin end 织物上一根或数根纱线的细度明显小于邻近纱线。 同义词:细径,细纬 3.3扭结纱cockled yarn 牵伸过程中意外夹入一些纤维或形成扭结或卷曲等原因,使织物上呈现有可拉伸的小粗节纱段3.4裂纱split yarn 纱线受磨损或张力过大,使一根纱线的一部分(如长丝中的一根单丝,双股线中的一股)断裂,织物上呈现一根纱线部分偏细。 同义词:单头 3.5毛丝broken filaments 络筒或织造过程中长丝的单根丝断裂,织物局部或散布性地呈现纤维端突出或茸毛状外观。 3.6亮丝bright yarn 纺丝过程加工不良,如消光剂分布不匀等原因,织物上一根纱线的光泽比邻近的纱线亮。 3.7结头不良ending mark 结头不合规格的纱织入,织物单根经纱或纬纱上有尘污、油污等污迹。 3.8污渍纱soiled yarn

专业术语

增白: WHITE/SNOW WHITE 特黑: BLACK/JET BLACK 奶白: IVORY/ECRU/OFF WHITE/CREAM 大红: RED 紫红: BORDEAUX/WINE 紫色: BURGUNDY/PLUM/VIOLET/PURPLE 绿色: GREEN 灰色: GREY 玉色: OYSTER/PEACH 黄色: YELLOW 卡其: KAHKI 雪青: LILAC 古铜色: BROWN 梅红: FUSCHIA 墨绿: CHARCOAL 豆绿: OLIVE 藏青: NAVY/BLUE 天蓝:SKY BLUE 粉红: PINK 米色: BEIGE 橘黄: ORANGE 驼色: CAMEL 产品包装方面 卷杆: RILLING/WINDING 散装: LOOSE PACKING 编织袋: WEAVING BAG 纸箱: CARTON 木箱: WODEN CASE 中性包装: NEUTRAL PACKING 单幅卷杆: ROLLED ON TUBES IN OPEN WIDTH 双幅卷杆: DOUBLE FOLDED ON ROLLS 双幅折板: DOUBLE FOLDED ON BOARD 腰封: PAPER TAPES 纸管: TUBE 吊牌: LABLE/HANG TAG 唛头: SHIPPING MARK 船样: SHIPPING SAMPLE 塑料袋: POLY BAG 匹长: ROLL LENGTH 拼匹: ROLL WITH SEWING/ROLL WITH JOIN 拼箱: LCL 整箱: FCL 出口包装: EXPORT PACKING 产品检验及标准方面 质量标准: QUALITY STANDARD (OEKO-TEX STANDARD 100、ISO9002、SGS、ITS、AATCC、M&S) 客检: CUSTOMER INSPECTION 台板检验:TABLE INSPECTION 经向检验: LAMP INSPECTION 色牢度: COLOR FASTNESS 皂洗色牢度: WASHING COLOR FASTNESS 摩擦色牢度:RUBBING/CRICKING COLOR FASTNESS 光照色牢度: LIGHT COLOR FASTNESS 汗渍色牢度:PERSPIRATION COLOR FASTNESS 水渍色牢度: WATER COLOR FASTNESS 氯漂白色牢度:CHLORINE BLEACH COLOR FASTNESS 尺寸稳定性: DIMENSIONAL STABILITY 外观持久性:APPEARANCE RETENTION 拉伸强度: TENSILE STRENGTH 撕破强度: TEAR STRENGTH 接缝滑裂: SEAM SLIPPAGE 抗起毛起球性: PILLING RESISTANCE 耐磨性: ABRASION RESISTANCE 拒水性: WATER REPELLENCY 抗水性: WATER RESISTANCE 织物密度: THREAD PER INCH/STICH DENSITY 纱支: YARN COUNT 克重: WEIGHT 疵点: DEFECT/FAULT 经柳: STREAKY WARP 断经: BROKEN END 急经: RIGHT END 粗纬:COARSE PICKS 粗经: COARSE END 断纬: BROKEN PICKS 纬斜: SKEWING/SLOPE 横档: FILLING BAR 污迹: STAIN/DIRT 异型丝: GOAT/FOREING YARN 破洞: HOLE 色花: SHADE VARIATION/COLOR DIFFERENCE/COLOR DIVIATION 色柳: COLOR STRIPE 渗色: COLOR BLEEDING 褪色: COLOR FADING/DISCOLOR 擦伤: SCRATCH/BARASION/WINCH MARK 松板印: MOIRE EFFECTS 折痕: CREASE MARK

织物疵点检测

DEFECT DETECTION IN REPETITIVE FABRIC PATTERNS R.Perez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alencia Ferrandiz y Carbonell no.2 Alcoy,Spain. email:ruperez@disca.upv.es J.Silvestre Computer Engineering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Valencia email:jsilves@disca.upv.es J.Munoz Instituto Tecnologico Textil Emilio Sala no.1 Alcoy,Spain email:jmunoz@aitex.es ABSTRACT In this paper a automated analysis system for defect de-tection in the print process of?ocked fabrics with repet-itive patterns is presented.This process represents a less computationally complex method than the detection of any type of pattern in the print process.For this reason,this problem can be solved using a personal computer(PC)in-specting100%of the production that ful?ll the require-ments of repetitive patterns.This system will be extremely useful for companies which produce repetitive pattern tex-tiles in large quantities.The implementation of a prototype system,based on the Fast Fourier Transform,will be de-scribed. KEY WORDS Textile Inspection,Fast Fourier Transform 1Introduction In spite of the advantages that computer vision provides to the fabric inspection process,in the production stage as well as?nal inspection,this technology has had little impact on the textile sector when considering developed systems,research articles and research institute projects. Meier[1]points out that although no electronic system is equal to the human eye,there are disadvantages.These include concentration,reproducibility of the process,es-pecially with the entire width of the fabric,speed and spe-cial functions:analyzing the size,form,con?guration,con-trast and relevancy of the defect to the?nality of the prod-uct.However,the textile industry employs computer vision very little because: ?Visual inspection of irregularities is complex due to the fact that the product is sometimes irregular by na-ture.The textile process can vary signi?cantly and it can still be considered correct. ?Fabric materials are?exible and can easily be dis-torted,which makes it dif?cult to use standard meth-ods for automated inspection. ?The economic cost it is possibly greater in this sec-tor than in others,because of the size of the area to be inspected and the resolution required to detect the defects.For these reasons,the development of systems governed by these restrictions,capable of detecting errors visible to the human eye,are quite expensive.Nevertheless,there have been serious attempts by researchers to introduce these techniques in the textile sector.For example,in regular texture fabrics analysis,Shin[2]develops an algorithm for defect detection and classi?cation based on energy mea-sures and the adaptive mask theorem.Although this needs the design of a classi?er using test data,it is not a gener-ally accepted method(Campbell[3-6])due to the impos-sibility of obtaining representative defect data with all er-ror characteristics.Cohen[7]develops a system based on a Gaussian Markov Random Field(GMRF)model of the correct textile texture,using non-overlapped windows to extract the GMRF parameters and compare it using a clas-si?er,with the corre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abric texture to determine the correctness of the window.Other work on texture defect detection can be seen in papers by Camp-bell[3-6]and Balakrishnan[8],based on Fourier Trans-form and where they also offer an interesting description of the fabric problems,Hoffer[9]uses an Optic Fourier Trans-form(OFT),Lewis[10],develops a Fourier based method using multiresolution decomposition by wavelets,and Es-cofet[11]uses the Fourier Angular Spectra Correlation to detect global defects and Gabor Filters to detect local de-fects.This paper is organized as follow:In section2we explain the problems and their particularities,in section3 we present the developed algorithm and in section4the results and the conclusions are shown. 2Problem description In the textile industry,the print process is the way in which a particular substance,usually dye,is impregnated on to a fabric in some areas using a perforated cylinder with holes positioned to give the desired design.A cylinder is used for each colour in the process.The most common problem in this process is the obstruction of the cylinder holes by dust, solidi?cation of the dye,etc.so that the resulting design is faulty.In the?ocked fabrics industry,it is normal proce-dure to use this process to make?ocked drawings on fabric bases.The colour of the fabric bases is usually the same as the?ock to be printed,as well as the adhesive used to?x the?ock to the weave.Therefore,although this process of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