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TD-LTE技术 报告

TD-LTE技术 报告

TD-LTE技术 报告
TD-LTE技术 报告

通信新技术专题结课报告

TD-LTE技术

学院: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指导老师:

TD-LTE技术

1.TD-LTE的基本概念

TD-LTE即TD-SCDMA Long Term Evolution,宣传是指TD-SCDMA的长期演进。TD-LTE是TDD版本的LTE的技术,FDDLTE的技术是FDD版本的LTE 技术。TDD和FDD的差别就是TD采用的是不对称频率是用时间进行双工的,而FDD是采用一对频率来进行双工。TD-SCDMA是CDMA技术,TD-LTE是OFDM技术,不能对接。

LTE将大大提升用户对移动通信业务的体验,为运营商带来更大的技术优势和成本优势,大大提升了运营商的利润空间,巩固蜂窝移动技术的主导地位,有助于改善目前通信业务的IPR格局。无论是后续市场的需求还是作为未来十年一个具有较长竞争力的技术需求,TD—LTE都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关注。

2. TD-LTE的发展历史及现状

早在2004年11月份3GPP魁北克的会议上,3GPP决定开始3G系统的长期演进(Long Term Evolution)的研究项目。世界主要的运营商和设备厂家通过会议、邮件讨论等方式,开始形成对LTE系统的初步需求;

在2005年6月在法国召开的3GPP会议上,以大唐移动为龙头,联合国内厂家,提出了基于OFDM的TDD演进模式的方案,在同年11月,在汉城举行的3GPP工作组会议通过了大唐移动主导的针对TD-SCDMA后续演进的LTE TDD技术提案。

到2006年6月,LTE的可行性研究阶段基本结束,规范制定阶段开始启动。

在2007年9月,3GPP RAN37次会议上,几家国际运营商联合提出了支持TYPE2的TDD帧结构,同年11月在济州工作组会议上通过了LTE TDD融合技术提案,基于TD的帧结构统一了延续已有标准的两种TDD(TD-SCDMA LCR/HCR)模式。在RAN 38次全会上融合帧结构方案获得通过,被正式写入3GPP标准中。

2009年5月7日日本总务省发放了4个LTE牌照。日本几大移动运营商NTT Docomo、软银移动、KDDI和e-Mobile公司没有悬念地都获得了LTE牌照。日本在以无线宽带为标志的4G时代将采用业界统一的LTE标准,这将有助于LTE 的迅逐普及。

2010年5月25日,爱立信和瑞典运营商TeliaSonera在斯德哥尔摩启动全球首个LTE商用站点,标志着在实现移动数字高速公路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于5月17日在广州、深圳两地同时启动TD-LTE用户体验。

2012年8月7日,随着国内TD-LTE扩大规模试验网工作的深入,作为工信部确定的首批6个TD-LTE试点城市之一,广州移动拟在原计划建设规模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了TD-LTE试验网络的建设规模。

作为TD-SCDMA的演进技术,TD-LTE目前已经成为3GPP里面唯一的基于TDD技术的LTE标准。中国已经全面启动的TD-LTE产业与国际LTE产业基本同步,而且已被国际广泛接受。TD—LTE将为中国在引领移动通信产业的发展带来很重要的机遇。2008年3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电信研究院和中国移动牵头的TD-LTE工作组成立。一年多来,该工作组从国家发展策略、技术和产业路线的研究、加快推动标准制定等各方面大力推动TD-LTE的技术和产业化发展。2009年,TD—LTE在国际标准化、技术创新、整体测试、产业化方面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的进展。

TD-LTE一方面继承了TD-SCDMA智能天线、特殊时隙等的核心专利;另一方面,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标准组织中的实力不断增强,且参与LTE的研发工作较早,从而在一些3G时代并不占据优势的技术领域获得了新的专利。因此,总体看来,TD-LTE有望实现中国自主专利整体比重的进一步提升。现在我国自主研发TD-LTE标准的进展比较顺利。同时也得到了国际制造企业的鼎力支持,包括国内企业大唐、华为、中兴等在内的厂商等,均已投入到TD0-LTE和LTE FDD的融合研发中来。由中国移动牵头、沃达丰等运营商参加的TDD和FDD 融合的发展之路,进一步推动TD-LTE和LTE FDD的融合发展。可以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以我国为主的TD—LTE标准技术的形成,为TD-SCDMA技术的后续发展演进明确了方向。TD-LTE既继承并发展了TD-SCDMA的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又很好地与FDD LTE技术实现了协同发展,为TD-SCDMA可持续发展、我国自主创新技术走向全球市场开辟了重要空问,创造了历史机遇。TD-LTE已经成为国际产业广泛关注的TDD技术。印度、台湾、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外运营商已经与我国产业建立了TD-LTE合作,多家运营商计划在2010年启动试验网建设乃至实际网络部署。TD-LTE国际市场机遇已经显现。

3. TD-LTE的技术特征

(1)通信速率有了提高,下行峰值速率为100Mbps,上行为50Mbps。

(2)提高了频谱效率,下行链路5(bit/s)/Hz,上行链路2.5(bit/s)/Hz。

(3)简单的网络架构和软件架构,以信道共用为基础,以分组域业务为主要目标,系统在整体架构上将基于分组交换。

(4)QoS 保证,通过系统设计和严格的QoS 机制,保证实时业务(如V oIP)的服务质量。

(5)系统部署灵活,能够支持1.4~20MHz 间的多种系统带宽,不必要分组残片过滤技术可支持“paired”和“unpaired”的频谱分配,保证了将来在系统部署上的灵活性。

(6)非常低的线网络时延。子帧长度为0.5ms 和0.675ms,解决了向下兼容的问题并降低了网络时延,时延可达U-plan<5ms,C-plan<100ms。

(7)增加了小区边界比特速率,在保持目前基站位置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小区边界比特速率,OFDM 支持的单频率网络技术可提供高效率的多播服务。(8)强调向下兼容,支持已有的3G 系统和非3GPP 规范系统的协同运作,支持自组网(Self-organising Network)操作。

4. TD-LTE的关键技术

LTE的最关键技术是OFDM多址接入技术,MIMO多天线技术。通过这些新技术,大大提高了L1E系统的性能。

1.OFDM技术

TD-LTE采用OFDM技术为基础,下行采用OFDMA,而上行根据链路特点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作为多址方式。

所谓OFDM,全称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是一种多载波调制。多载波技术把数据流分解为若干子比特流,并用这些数据去调制若干个载波,此时数据传输速率较低,码元周期较长,对于信道的时延弥散性不敏感。OFDM技术原理是将高速数据流通过串并变换,分配到传输速率相对较低的若干个相互正交的子信道中进行传输,由于每个子信道中的符号周期会相对增加,因此可以减轻由无线信道的多径时延扩展所产生的时间弥散性对系统造成的影响,并且还可以在OFDM符号之间插入保护间隔,使保护间隔大于无线信道的最大时延扩展,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消除由于多径所带来的符号间干扰(ISI),而且一般都采用循环前缀作为保护间隔,从而可以避免多径所带来的信道间干扰。

对于多址技术,LTE规定了下行采用正交频分多址(OFDMA)。OFDMA中一个传输符号包括M个正交的子载波,实际传输中,这M个正交的子载波是以并行方式进行传输的,真正体现了多载波的概念。上行采用单载波频分多址(SC-FDMA)。而对于SC-FDMA系统,其也使用M个不同的正交子载波,但这些子载波在传输中是以串行方式进行的,正是基于这种方式,传输过程中才降低

了信号波形幅度上大的波动,避免带外辐射,降低了峰平功率比(PAPR)。根据LTE系统上下行传输方式的特点,无论是下行OFDMA还是上行SC-FDMA都保证了使用不同频谱资源用户间的正交性。LTE系统频域资源的分配以正交子载波组(RB)为基本单位的,一个R由25个相互正交的子载波组成。由于可采用不同的映射方式,子载波可以来自整个频带,也可以取自部分连续的子载波。

OFDM作为下一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有以下优点:

(1)频谱利用率高。由于子载波间频谱相互重叠,充分利用了频带,从而提高了频谱利用率。

(2)抗多径干扰与频率选择性衰落能力强,有利于移动接收。由于OFDM系统把数据分散到许多个子载波上,大大降低了各子载波的符号速率,使每个码元占用频带远小于信道相关带宽,每个子信道呈平坦衰落,从而减弱了多径传播的影响。

(3)接收机复杂度低,采用简单的信道均衡技术就可以满足系统性能要求。

(4)采用动态子载波分配技术使系统达到最大的比特率。通过选取各子信道,每个符号的比特数以及分配给各子信道的功率使总比特功率最大。

(5)基于离散傅里叶变换(DFT)的OFDM有快速算法,OFDM采用IFFT和FFT来实现调制和解调,易于DSP实现。

2.MIMO方案

MIMO是无线TD-LTE系统的一项关键技术,根据天线部署形态和实际应用情况可采用发射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三种实现方案。例如,对于大间距非相关天线阵列可采用空间复用方案同时传输多个数据流,实现很高的数据速率;对于小间距相关天线阵列,可采用波束赋形技术,将天线波束指向用户,减少用户间干扰。

MIMO全称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即多输入多输出技术。MIMO 系统利用多个天线同时发送和接收信号,任意一根发射天线和任意一根接收天线间形成一个SISO信道,通常假设所有这些SISO信道间互不相关。按照发射端和接收端不同的天线配置,多天线系统可分为三类系统:单输入多输出系统(SIMO)、多输入单输出系统(MISO)和多输入多输出系统(MIMO)。MIMO系统是一种将信号在空间域处理与时间域处理相结合的技术方案,空间域的处理实际上是利用了多径传播环境中的散射所产生的不同子信号流的非相关性而在接收端对不同的信号流进行分离。MIMO技术的机理是信号通过发射端和接收端的多个天线传送和接收,从而改善每个用户得到的服务质量(误比特率或数据速率)。通常多径传播被视为有害因素,然而MIMO技术的关键就是能够将传统通信系统中存在的多径传播因素变成对用户通信性能有利的增强因素。它有效的利用了随

机衰落和可能存在的多径传播来成倍地提高业务传输速率。MIMO技术最大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将信道视为若干并行的子信道,在不需要额外带宽的情况下实现近距离的频谱资源重复利用,理论上可以极大的扩展频带利用率,提高无线传输速率,同时还增强了通信系统的抗干扰、抗衰落性能,可以同时获得编码增益和分集增益。

LTE系统将采用可以适应宏小区、微小区和热点等各种环境的MIMO技术。基本的MIMO模型是下行,上行天线阵列,同时也正在考虑更多的天线配置(如4×4)。目前正在考虑的方法包括空间复用(SM)、空分多址(SDMA)、预编码(Precoding)、自适应波束形成(Adaptive Beamforming)、智能天线以及开环分集主要用于控制信令的传输,包括空时分组码(STBC)和循环位移分集(CSD)等。

5. TD-LTE的技术优势与挑战

与WiMAX相同,LTE无线侧最重要的两个关键技术是OFDMA和MIMO,前者解决了传统抗多径技术如均衡等应用在更高宽带的单载波系统上复杂度过高难以实现的问题,而后者则是为了成倍提升系统的空间吞吐速率进一步改善频谱效率,两者结合之后则大幅降低MIMO技术的实现复杂度,使其大规模应用成为可能。就这一点来说,LTE及WiMAX技术相对现有的其它无线技术具有优势是毋庸置疑的。

从标准来看,LTE由3GPP提出,而标准制定本就是3GPP的强项,虽然标准提出的时间和进展相对要晚一些,但在可靠性、全面性、完善性上应该会超越IEEE主导的WiMAX标准,而且也更能满足电信级运营的需求。TD-LTE 标准选择尽量向LTE FDD靠拢,可以充分借助3GPP组织的力量,加速TD-LTE 标准推出的进程,并且使标准更加严谨。

再从实现角度考虑,由于标准尚不稳定更新较频繁,无论是3G、WiMAX 还是LTE的系统基带设计更多都是通过FPGA+DSP的软件无线电方式来实现,以便未来进行版本升级。由于OFDMA技术基带处理和CDMA有较大差异,特别是可以降低对FPGA的依赖,相对3G系统来说,设备基带实现的集成度有所提高,成本和功耗反而有所下降,这也使得LTE系统在设备实现上存在一定的优势。另外TD-LTE定位为TD- SCDMA的演进,也就意味着可以共用TD-SCDMA的频段,使创新的无线通信技术通常都要面临的使用频段不确定因素得以消除,制造商开发产品也有明确的方向。

总结来看,LTE时代的到来,需要破解网络、终端等难题,但这并不是LTE

演进道路上的最大难题。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电信设备商、运营商、内容服务商要如何在LTE产业链上分工,这将是LTE发展面临的最大考验。简单来说,不同于2G、3G时代,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是LTE未来最大的挑战。作为一个独立的网络体系,LTE能否创新商业模式,改变3G时代的窘境,决定着LTE的发展高度。

DSP技术与算法实现学习报告

DSP技术与算法实现学习报告 一.课程认识 作为一个通信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学习了数字信号处理的一些基本理论知识,带着进一步学习DSP技术以及将其理论转化为实际工程实现的学习目的,选择了《DSP技术与算法实现》这门课程。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我在原有的一些DSP基础理论上,进一步学习到了其一些实现方法,系统地了解到各自DSP芯片的硬件结构和指令系统,受益匪浅。 本门课程将数字信号处理的理论与实现方法有机的结合起来,在简明扼要地介绍数字信号处理理论和方法的基本要点的基础上,概述DSP的最新进展,并以目前国际国内都使用得最为广泛的德克萨斯仪器公式(TI,Texas Instruments)的TMS320、C54xx系列DSP为代表,围绕“DSP实现”这个重点,着重从硬件结构特点,软件指令应用和开发工具掌握出发,讲解DSP应用的基础知识,讨论各种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的实现方法及实践中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在此基础上实现诸如FIR、IIR、FFT等基本数字信号处理算法等等。 1.TI的DSP体系 TI公司主要推出三大DSP系列芯片,即TMS320VC2000,TMS320VC5000,TMS320VC6000系列。 TMS320VC200系列主要应用于控制领域。它集成了Flash存储器、高速A/D转换器、可靠的CAN模块及数字马达控制等外围模块,适用于三相电动机、变频器等高速实时的工控产品等数字化控制化领域。 TMS320VC5000系列主要适用于通信领域,它是16为定点DSP芯片,主要应用在IP 电话机和IP电话网、数字式助听器、便携式音频/视频产品、手机和移动电话基站、调制调解器、数字无线电等领域。它主要分为C54和C55系列DSP。课程着重讲述了C54系列的主要特性,它采用改进哈弗结构,具有一个程序存储器总线和三个数据存储器总线,17×17-bit乘法器、一个供非流水的MAC(乘法/累加)使用的专用加法器,一个比较、选择、存储单元(Viterbi加速器),配备了双操作码指令集。 TMS320VC6000系列主要应用于数字通信和音频/视频领域。它是采用超长指令字结构设计的高性能芯片,其速度可以达到几十亿MIPS浮点运算,属于高端产品应用范围。

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

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

江西TD-LTE干扰分析进展及排除思路 目录 一、背景 (3)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3) 三、干扰分类 (5) 3.1阻塞干扰 (5) 3.2杂散干扰 (9) 3.3GSM900二次谐波/互调干扰 (12) 3.4系统自身器件干扰 (14) 3.5外部干扰 (16) 四、排查方法 (17) 4.1资源准备 (17) 4.2数据采集 (18) 4.3制作RB干扰曲线分布图 (18) 4.4现场排查方法 (19) 五、江西LTE现网情况 (20) 5.1各地市干扰统计情况 (20) 5.2各地市干扰分布情况 (20) 六、新余现场干扰排查整治 (22) 6.1干扰样本站点信息 (23) 6.2样本站点案例 (24) 七、九江FDD干扰专题 (37) 7.1九江现网情况 (37) 7.2干扰样本点信息 (38) 7.3受干扰站点与电信FDD站点分布情况 (39) 7.4九江彭泽县FDD干扰排查 (39) 7.5抽样排查处理 (40) 7.6电信FDD干扰解决建议 (46) 八、后续计划 (46)

一、背景 ●使用频率:工信部批准电信和联通混合组网试点开展,随着1875~1880MHz保护带推移至1880~1885MHz,不排除电信不加滤波器提前使用1880频段; ●设备能力:我司早期采购设备抗阻塞能力不满足559号文要求导致TDS升级TDD的部分双模站点现网使用存在阻塞干扰; ●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问题导致各制式/系统间隔离度不够带来的干扰。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TD-LTE频 段容易受到的干扰

液相色谱仪验证报告

Agilent1200液相色谱仪A验证报告文件编码:REC-JYYQ-B001-01-00

目录 1.概述 2.验证目的 3.验证依据及验证范围 4.验证工作小组 5.验证方案审批 5.1验证方案起草 5.2验证方案会签 5.3验证方案批准 5.4验证方案实施 6.验证内容 6.1安装确认 6.1.1 文件资料 6.1.2售后服务 6.1.3 消耗性备品备件 6.1.4安装检查 6.1.5安装确认结论及批准 6.2 运行确认 6.2.1 灵敏度及稳定性测试 6.2.2运行确认结论及批准 6.3性能确认 6.3.1 系统适用性试验: 6.3.2定量重复性试验 6.3.3性能确认结论及批准 7.验证结论 8.最终批准

1.概述 液相色谱仪为安捷伦科技有限公司生产(检测器为紫外检测器,色谱柱有C18柱,可以进行含量、有关物质和聚合物的定量或定性分析。我司在购买前对该产品的性能、价格、外观和售后服务进行了广泛地调查研究,在同类产品中价格适中、性能稳定、美观且售后服务好。 2、验证目的 为了确保使用该仪器检测数据真实可靠,也为了确认该仪器的各项指标能达到该仪器所设计的性能指标,对该仪器进行验证。 2.验证依据及适用范围 参照国家技术监督局“实验室液相色谱仪检定规程”及中国药典2008版附录V D液相色谱法起草本验证方案。本验证方案适用于实验室液相色谱仪的验证。 4.验证工作小组 成立由组成的验证工作小组,担任验证工作小组组长。 5.验证方案审批 6.验证内容 6.1安装确认 6.1.1 文件资料

检查人日期 检查人日期 检查人日期6.1.4安装检查 对照使用说明书要求安装,确认环境、电源等符合要求。 检查人日期6.1.5安装确认结论及批准 6.2 运行确认(见计量局计量证书) 证书号: 运行确认结论及批准:

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深圳市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项目名称: 申请单位: 项目负责人:联系电话:电话手机 电子邮箱:传真:

深圳市技术研究开发计划——技术攻关申请书 可行性研究报告提纲 可行性研究报告为Word格式(可插入图片或公式),由标准封面和具体内容组成。报告各页面距要求设置为2.5厘米,行间距、字间距、字体大小可参考本提纲。具体内容要求翔实清晰、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并按以下提纲撰写。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和意义 阐述项目所面向的我市经济、社会和科技发展等有效需求,项目的先进性、重要性、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在行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预期实现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技术发展趋势及国内外发展现状 阐述项目相关技术的发展趋势、国内外研究开发、产业化状况、我市相关行业与国内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以及知识产权、市场需求情况等。 三、项目主要研究内容 阐述项目涉及的技术领域、工艺范畴,拟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拟采用的技术原理、技术方法、技术路线以及工艺流程,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涉及的相关知识产权等。 四、项目预期目标 阐述在技术进步、工艺创新方面可实现的预期成果,形成的产业前景,培养的技术人才,以及对解决产业发展问题的预期贡献,须有二年期内的可考核技术指标和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五、项目实施方案 阐述实现预期目标所需的组织管理方式、技术实施步骤、科技资源综合利用、成果产业化策略、研发资金的筹集与投入、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的对策措施以及特殊行业的许可报批等。 六、项目计划进度 在项目执行期内,每一阶段应达到的具体目标,包括时间进度指标、技术指标、资金使用计划、产业化情况等。每一阶段目标应是比较详细的、可进行考核的定性定量描述。(每半年为一个阶段) 七、现有工作基础和条件 1.申请单位在相关技术领域的已有研发基础、主要研究成果。 2.项目实施具备的支撑条件,包括研发资金、实验平台、大型仪器设备以及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等研究基地在项目中所起的作用等。 3.申请单位近三年承担的国家、省、市相关科技计划项目的完成情况。 4.与其它企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合作情况(若有) 。 八、研发团队 1.研发团队的规模和结构,包括年龄、专业、职称等情况,团队规模要适度。 2.项目核心研发人员情况,包括工作简历、主要学术业绩,近年来主持的各类国家、省、市科技计划项目,与申请项目相关的代表性论文、获得国家、省市科技奖励以及发明专利等。

最新tdlte干扰分析、排查及解决措施(1001)经典资料

江西TD-LTE干扰分析进展及排除思路 目录 一、背景 (2)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2) 三、干扰分类 (3) 3.1阻塞干扰 (3) 3.2杂散干扰 (5) 3.3GSM900二次谐波/互调干扰 (6) 3.4系统自身器件干扰 (8) 3.5外部干扰 (9) 四、排查方法 (9) 4.1资源准备 (9) 4.2数据采集 (10) 4.3制作RB干扰曲线分布图 (10) 4.4现场排查方法 (10) 五、江西LTE现网情况 (11) 5.1各地市干扰统计情况 (11) 5.2各地市干扰分布情况 (11) 六、新余现场干扰排查整治 (13) 6.1干扰样本站点信息 (14) 6.2样本站点案例 (14) 七、九江FDD干扰专题 (24) 7.1九江现网情况 (24) 7.2干扰样本点信息 (25) 7.3受干扰站点与电信FDD站点分布情况 (26) 7.4九江彭泽县FDD干扰排查 (26) 7.5抽样排查处理 (27) 7.6电信FDD干扰解决建议 (32) 八、后续计划 (33)

一、背景 ●使用频率:工信部批准电信和联通混合组网试点开展,随着1875~1880MHz保护带 推移至1880~1885MHz,不排除电信不加滤波器提前使用1880频段; ●设备能力:我司早期采购设备抗阻塞能力不满足559号文要求导致TDS升级TDD的 部分双模站点现网使用存在阻塞干扰; ●工程施工:现场施工问题导致各制式/系统间隔离度不够带来的干扰。 二、TDD-LTE系统间干扰情况

上行干扰影响 干扰对TD-LTE上行性能影响如下表: 三、干扰分类 根据射频特性和频谱关系分析出F 频段TD-LTE 基站会受到电信与联通FDD-LTE、DCS1800、GSM900 和PHS基站的干扰,按照干扰类型又分为阻塞干扰、杂散干扰、谐波/互调干扰等。 注:F 频段TD-LTE 终端也会对DCS1800 终端造成干扰。经分析由于DCS 终端抗阻塞能力较强且终端间相对位置随机性较大,因此干扰强度不高。 3.1 阻塞干扰(注:全频段干扰) 由于TD-LTE 基站接收滤波器的非理想性,在接收有用信号的同时,还将接收到来自邻频的1800-1880MHz 频段基站的发射信号,造成TD-LTE 基站接收机灵敏度损失,严重时甚至将无法工作,称为阻塞干扰。 DCS1800、友商FDD-LTE均工作在以上频段中,可能F 频段TD-LTE 基站的抗阻塞能力不足时,将产生严重的阻塞干扰。 (注: 阻塞干扰:问题出在我们接收机滤波器性能不好,没有滤除掉带外强干扰信号,导致接收机性能下降,出现阻塞干扰 杂散干扰:问题出在对方发射机滤波器性能上,干扰信号落到我们接收机频带内,造成杂散干扰) 阻塞干扰示意图

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研制技术总结报告》。篇一:产品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产品研制技术总结报告 一、产品研制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造船技术的不断升级,造船吨位的不断加大,国内外造船模式趋向于大分段建造方式,主要目的是为了缩短船坞(船台)的使用周期,提高船坞(船台)的利用率,即分段在船体车间预制,通过平移设备(如重型平板车等),将经过涂装处理后的分段移至船坞(船台)侧的分段堆场,然后再用起重设备将预制分段吊运至船坞(船台)中,进行船体总装焊接。 在我国的造船厂中,船坞(船台)侧配置的起重设备常见的是门座起重机和三百吨级造船门式起重机。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对船舶工业支持力度的不断加强,大力推动船舶产业的快速发展,所建船舶的吨位不断增大,而作为提高造船效率的重要设备——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的需求将迅速增长。我公司研制的 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是一种大起重量、大跨度、多功能、高效率的门式起重机械。它专用于船坞或船台进行大型船体分段运输、对接及翻身作业。 大型造船门式起重机大多钢结构较大,制造投资高,国内外具备生产条件的企业不多,目前单台建造费用已超过千万元。因此,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合理结

构设计、有限元分析,在主梁设计上采用先进的变截面结构,在材料选取上采用高强度结构钢板为结构件材料,在提高产品性能的同时,有效的减轻整机自重,节约耗材、降低能耗、节省成本。其次,运用先进的基于数字化的协同制造技术及专有的制作工艺,范文写作大大缩短了产品的制作周期,提高企业资金的回报效率,同时也带动了下游产业链的运作速度。 再次,于智能化控制技术及安全性能方面,本项目产品在对已有的3项自主知识产权成果转化的同时,在上纠偏系统、起升辅助装置、防倾覆检测技术、故障报警及事故事后分析处理等技术上改进创新,正在组织申报专利5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因此,本项目ME600T造船门式起重机的研发,在推动造船业发展的同时,推动自身的发展。 二、产品的知识产权及研发资金投入情况: 1、产品知识产权状况 2、项目经费及来源情况(经费单位:万元) 三、产品研制的技术路线及实施方案: 1、技术路线: (1)对产品整机的结构优化设计,将有限元分析方法和结构优化方法相结合,以轻量化、动特性为主要目标对主梁、刚性腿、柔腿等大型结构件进行结构修正和优化设计,根据优化分析结果,改进产品结构,对改进后的产品结构进行动力学分析,并与国内外同类产品结构

LTE干扰处理

LTE干扰处理_ 王楠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 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高效液相验证报告

编号:EV- 高效液相色谱仪 验证报告 XXXX药业有限公司

目录 1.引言 2.安装验证 3.操作验证 3.1 试验项目及限度 3.2 实验方法 3.2.1流量控制阀 3.2.2GM-150混合器 3.2.3柱温箱 3.2.4 UV检测器准确度 3.2.5 UV检测器基线噪音 4.性能验证 5.验证报告结果分析、评价及结论 6.验证结论批准

仪器名称:实验室用高效液相色谱仪 生产厂家及型号:Waters in USA,1525泵、1500series柱温箱、2487检测器 设备登记号:HY-017 1.引言 为确保仪器在使用中符合原设计的要求,并达到原拟订的目的,产生可信赖的量测结果,对仪器进行安装验证(IQ)、操作验证(OQ)、及性能验证(PQ)。 当仪器首次安装调试、经过一定周期(一年)或者变更位置时进行该验证。 2.安装验证 2.1参加人员: 2.2检查清单: 联系人: 单位: 地址: 电话: 传真: 2.4结论:所有物品应与检查清单相符,实验室水、电、气设计安装合理,实验室通风系统运行良好则符合仪器安装要求。 3 操作验证 确认仪器在操作极限内能正常运转,由装机工程师及操作者共同完成。每过一个周期要对该项进行例行验证。若仪器有移动、维修、更换主组件或增加新配件时必须对仪器部分OQ非例行性验证。 3.1试验项目与限度(表2) 3.2试验方法

3.2.1流量控制阀 ①方法:泵流量设为1ml/min,将5ml 的容量瓶接在泵出口处,在溶剂流入容量瓶的同时计时, 至5ml 标线时停止计时,计下测量时间。间隔约10min 再测量一次。重复测三次以 上, 求平均值 (n t t n i i ∑== 1 ) 计算出时间测量最小值及最d 大值与平均值的相对偏差S RMAX 、S RMIN 。 %100?-= t t t S R 3.2.2 GM-150混合器: 方法:设定流动相A 和B 比例为1:1,流速为1.0ml/ min 。取两个10ml 量筒,分别装入流 动相A 、B ,开始运行,同时计时。5ml 时记录消耗流动相A 、B 体积,重复三次。 ②结论:实际偏差在限度以内则符合要求。 3.2.3柱温箱 方法:温度计为37℃,将一经校正的温度计放入柱温箱,每30min 读取温度计及标准面板显示温度一次,共读5次。 结论:温度计示数偏差应小于1℃,符合规定。工作面板示数波动应小于0.5℃。精密 度符合要求。 3.2 .4 UV 检测器波长准确性 ①方法:已知苯在233.9nm 、238.9nm 、243.3nm 、248.5nm 、254.5nm 、260.6nm 有特征吸收,故配置100mg/ml 苯的乙醇溶液运行“Sample scan ”程序。 ②结论:波长误差均应小于3nm ,符合规定。 3.2.5 UV 检测器基线噪音: ① 方法:双波长基线噪音测定:以水和甲醇先后冲洗系统0.5h ,然后由流动相的检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科技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城关区科技项目验收附件三 城关区科技计划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编号: 起止时间: 承担单位(盖章): 项目负责人: 填报日期: 目录 一、项目概况 1 1、项目提出的背景 2、项目基本情况概述 二、项目项目主要技术及基本原理 三、技术特点及技术路线 1、技术特点及创新点 2、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 3、技术路线 四、项目取得的技术成果

五、项目的适用范围 六、项目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2 3 篇二: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 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管理中心 20XX年3月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技术总结报告 江苏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是由江苏现代农业示园区 建设管理中心承担建设的,项目建设期为3年,20XX年1月至 20XX年12月。项目是在国务院《关于支持继续办好江苏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若干政策的批复》的大背景下进行建设的,项目的总体规划、布局、实施,依据《江苏江苏农业科技园区总体规划》进行部署、安排。 项目实施三年来,通过建设现代农业创新园、思想汇报专题 国际科技合作园、农业企业孵化园、标准化生产示范园、农产品 加工园和物流园等八个园,园区建设规模由原来计划的8.5万亩,扩展至现在的XXX万亩。园区坚持“科技先导、市场导向、机制 创新、统筹发展、多元投入、生态循环”的原则,遵循“以人为本、城乡统筹、持续发展”的理念,按照“标准化、工业化、信

息化、国际化”的思路,建设以杨扶公路为主轴,以现代农业创 新园、国际科技合作园、现代农业企业孵化园、种苗产业园、标 准化生产示范园、科技探索园、农产品加工园和现代物流园等8 个功能园为支撑,园区推行“产、学、研一体化,生产与推广一 体化的模式,先后引进、示范农业新品种17大类4500余个、新技术15项,初步形成设施蔬菜、良种苗木、小麦良种繁育、畜牧养 殖等八类产业。通过“龙头企业(协会)+科技人员+基地+农户”的示范推广模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的应用普及,带动区内外相 关产 业的快速发展和农民收入水平的大幅提高。成为示范带动中 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实现现代化的国际知名、国内一流的现代 农业示范园区。 一、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二、项目建设示范推广的主要模式 在项目建设发展过程中,我们探索建立了“政府推动下、以 农业大学为依托、以基层农技力量为骨干”的农业科技推广新模式,在10多个省区发展示范推广基地XXX个、农业专家大院XXX 个,建立示范点和试验基地1200多个。通过这种模式,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作用,大力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共引进、推广国内外良种1700多个,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1000多项,受益农民5000多万,每年实现科技推广效益高达60多亿元,对我

关于LTE干扰处理

关于LTE干扰处理 一、TD-L TE干扰概述 1.TD-LTE频段分析 目前TD-LTE主要使用三个频段,F、D、E。

2.TD-LTE内外干扰分析 1)内部干扰 ?交叉时隙干扰:上下行时隙干扰 ?远距离同频干扰:站A和站B间距>GP传播距离 ?GPS失步:失步基站与周围基站上下行收发不一致,相互干扰?小区间同频干扰:同PCI同mod3 ?设备故障:RRU故障;天馈故障 2)外部干扰 ?同频干扰:杂散干扰,互调干扰,谐波干扰 ?异频干扰:阻塞干扰

3)干扰表现 上行底噪≥=105db ping包延时大于正常小区,或无法ping成功KPI:切换、接通、掉线 4)外部干扰分频段分析

①F频点干扰状况 ?DCS1800阻塞干扰:16~30dB底噪抬升,UL吞吐量损失严重,甚至无法建立连 接 ?DCS1800杂散干扰:5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约10% ?DCS1800互调干扰:8~16dB的底噪抬升, UL吞吐量损失超过30% ?GSM900谐波干扰:约5dB的底噪抬升 ?PHS杂散:一般情况下轻微干扰,严重时TD-S或TD-L无法建立连接

②E频段干扰状况 ?E频段和Wifi相隔30MHz,比较近,且Wifi不遵循3GPP协议,射频指标比较差?普通室分系统下,80dB的合路器基本可以消除干扰,两者频率越远,受到的影响 越小。 ?外挂情况下,空间隔离需1m以上 ③D频段干扰状况 ?从频谱状况来说,存有各运营商TD-LTE间的干扰、与雷达间、射频天文、北斗、 Wifi以及MMDS、Wimax间的干扰 ?MMDS和WiMAX对D频段的同频干扰,可使底噪抬升20dB以上,严重时更会 导致TD-LTE业务无法建立连接

胶囊工艺验证验证报告

1.目的: 通过对验证数据的计算、分析,以技术报告的形式对验证结果进行汇总,并根据验证的最终结果作出结论。 2.描述: 工艺验证是按照已批准的生产工艺规程及各种操作规程,在特定的监控条件下进行的连续三批的试生产,以期从过程参数及产品特性方面进一步证实生产工艺能平稳地、连续地进行,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可靠性。 本次验证是按照批准的验证方案进行实施的。由生产管理部严格按照日升月恒牌百馨胶囊生产工艺验证方案来验证生产工艺规程及各种操作规程,以连续生产三批日升月恒牌百馨胶囊进行生产工艺验证,通过对提取、喷雾干燥、充填、内包等进行验证,并对检测结果进行总结,以期证明该工艺符合设计要求。 3.范围: 适用于日升月恒牌百馨胶囊的生产工艺验证。 4.验证组织机构与职责 4.1 验证工作小组 验证工作小组由总经理为验证总负责人,生产管理部经理为小组组长,质量管理部、生产管理部相关人员为小组组员,组织、参与工艺验证的具体实施。 4.2小组成员及职责

5.验证方案实施情况 验证工作小组严格按已批准的方案中所规定的内容对日升月恒牌百馨胶囊生产工艺进行验证。由生产管理部蔡红军下达生产指令,组织生产;质量管理部陈娟娟组织质量检验人员对生产过程进行监控、取样分析,并由蔡红军汇总验证资料,出具正式验证报告。具体时间如下: 第一批生产:年月日生产批号: 第二批生产:年月日生产批号: 第三批生产:年月日生产批号: 6.验证测试及其结果: 6.1 原料验证 6.1.1 验证方法:检查原料的产地、质量是否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有 关规定,供应商是否符合相关的资质规定。 6.1.2可接受标准:原料的产地、质量符合《中国药典》(2015版)的有关规定。 6.1.3 验证结果:将验证结果填入原料验证记录表 原料验证记录表

LTE干扰

TD-LTE系统干扰分析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DivisionDuplexing,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 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 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 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1.1.同频组网 1.1.1. 小区内干扰 由于OFDM的各子信道之间是正交的,这种特点决定了小区内干扰可以通过正交性加以克服。如果由于载波频率和相位的偏移等因素造成子信道间的干扰,可以在物理层通过采用先进的无线信号处理算法使这种干扰降到最低。因此,一般认为OFDMA系统中的小区内干扰很小。 1.1. 2. 小区间干扰 对于小区间的同频干扰,可以采用干扰抑制技术,主要包括干扰随机化、干扰消除和干扰协调。干扰随机化和干扰消除是一种被动的干扰抑制技术,对网络的载干比并无影响。 干扰随机化通过比如加扰、交织,跳频、扩频、动态调度等方式,使系统在时间和频率两个维度的干

项目实施技术报告

项目实施技术报告 一、项目软件开发技术选型 1、技术选型 本次开发我们从Web技术、数据库系统、设计模式、应用发布中间件等四个方面进行了技术选型。 1)、Web技术选型 我们采用目前最流行的J2EE技术进行开发,采用J2EE是因为J2EE兼容性好,能保证针对 J2EE 平台编写的应用程序和组件的可移植性。J2EE 技术使得可以容易地连接已经拥有的应用程序和系统,并将这些能力带到了 Web,这样可以简化连接。此外,我们采用B/S 结构开发,实现客户端零维护,只需要浏览器(IE)就可以访问系统、投资成本低、开发速度快、易于维护等特点。 2)、设计模式选型 为实现系统的健壮性、易维护性、易扩展性,系统的设计采取了MVC设计模式的JSP MODEL2规范进行开发。它强制性的使应用程序的输入、处理和输出分开。MVC让我们能为我们的应用程序处理很多不同的视图。 3)、数据库技术选型 在本次开发中,我们采用了MYSQL数据库、达梦数据库和Oracle数据库。科技计划管理系统和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系统使用MYSQL数据库,MYSQL数据库支持多个平台之间的互联互访、高效的并发控制机制、有效的查询优化策略、灵活的系统配置、支持各种故障恢复并提供多种备份和还原方式,具有高可靠性和易用性。电子政务外网前置机系统采用达梦数据库,达梦数据库最大的特点是对数据的高安全性,并且应省电子政务办的要求,统一使用达梦数据库。湖北省科技成果管理系统采用的是Oracle数据库。 4)、应用发布中间件选型 我们采用比较流行的Tomcat应用发布系统。Tomcat是一个开放源代码、运行servlet 和JSP Web应用软件的基于Java的Web应用软件容器。我们采用Tomcat是因为它运行时占用的系统资源小,扩展性好,支持负载平衡与邮件服务等开发应用系统常用的功能。由于目前应用的资源、并发等都不大,所以Tomcat完全可以胜任,如以后应用量激增时,我们将改用Websphere或weblogic应用发布系统。

LL语法分析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实验报告文档Word版

LL(1)语法分析设计原理与实现技术 实验报告

变更说明

一、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在于在教师的引导下以问题回朔与思维启发的方式,使学生在不断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编译程序设计和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技术,启迪学生的抽象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专业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 [实验项目] 实现LL(1)分析中控制程序(表驱动程序);完成以下描述算术表达式的LL(1)文法的LL(1)分析程序。 G[E]: E→TE′ E′→ATE′|ε T→FT′ T′→MFT′|ε F→ (E)|i A→+|- M→*|/ [实验说明] 终结符号i 为用户定义的简单变量,即标识符的定义。 [设计要求] (1)输入串应是词法分析的输出二元式序列,即某算术表达式“实验项目一”的输出结果。输出为输入串是否为该文法定义的算术表达式的判断结果; (2)LL(1)分析过程应能发现输入串出错; (3)设计两个测试用例(尽可能完备,正确和出错),并给出测试结果。 三、实验环境: 操作系统:Windows 7 软件:VC++6.0 四、程序功能描述: ●提供了文件输入方式,且输入的内容为二元式序列; ●能够对输入的字符串做出正确的LL(1)分析判断,并给出判断结果,判断结 果输出到文件,并显示在屏幕; ●能发现输入串中的错误,包含非法字符,输入不匹配等; ●能够处理一些可预见性的错误,如文件不存在,输入非法等。

五、数据结构设计: 全局: 局部(main()中): 六、程序结构描述: 设计方法: 本程序采用从文件读取的输入方式,输入的内容需为二元式序列,然后按照LL(1)分析的方法对输入的字符串进行分析判断,并输出判断结果,程序通过对输入串的检查能够发现输入串中的错误。程序规定的单词符号及其种别码见下表: 单词符号种别码单词符号种别码 (1*5 )2/6 +3i7 -4#8

新产品验证试验报告样本

可靠性实验报告 Reliability Test Report 报告名称:XXXXXX验证试验报告 报告编号:XXXXXXXX 发出日期:Jan.13.2013 封 面 产品验证试验报告 TO: XXX CC: XXX 拟制: XXX 审核: XXX

报告编号:QA1301001 完成日期:Jan.15.2009 页码:1of 14样品数量: 10PCS 委托日期: Dec.25.2009 目录 1.0实验目的 (2) 2.0实验设备 (2) 3.0样品名称、编号及来源 (2) 4.0试验方法/环境与步骤要求 (2) 4.1实验室环境测试: (2) 4.2试验流程: (3) 4.3预处理: (3) 4.4初始测试项目及数据: (3) 4.5关键器件温升试验: (7) 4.6低温贮存与工作试验: (7) 4.7高温贮存与工作试验: (9) 4.8恒定湿热试验: (9) 4.9模拟故障测试试验: (10) 4.10最后测试: (11) 5.0实验结果判定 (14) 6.0附件 (14)

报告编号:QA1301001 完成日期:Jan.15.2009 页码:2of 14样品数量: 10PCS 委托日期: Dec.25.2009 1.0实验目的 新产品可靠性验证试验。 2.0实验设备 序号 设备名称 设备型号 设备编号 1 高压仪 TOS8870A FE-0011 2 三用表 34410A FE-0399 3 AC SOURCE Chroma 6520 FE-0400 4 电子负载 Chroma 6214 FZ-0010 5 功率测试仪 AN2102W FC11098 6 可程式恒温恒湿仪 TH-225D 060420A 7 数字示波器 DOS6032A FE-0398A 8 温度测试仪 DR130 FZ-0009 9 调压仪 TDGC2 \ 10 振动试验台 DZD-450A \ 11 跌落测试台 \ \ 3.0样品名称、编号及来源 3.1样品型号/名称:FP09M038 3.2FEREX P/N #: 3.3样品编号: No.1 ~ No.10 3.4试验样品来源:R&D 4.0试验方法/环境与步骤要求 4.1实验室环境测试:

agv控制技术报告完整版

自动导引车(A G V)系统 技 术 工 作 报 告 1.国内外发展情况 先进制造技术、工厂物流自动化是目前国内外极受重视的新技术应用领域。柔性加工、柔性装配、仓储物流自动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动导引车(Automated Guided Vehicle)则是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设备和系统技术。在世界范围内,随着市场需求的增长,近几年有了很大发展。AGV技术的发展,进一步促成了先进的柔性生产线、自动化物流系统的实现。国外发达国家中日本、德国、美国、瑞典、意大利AGV产品种类齐全,技术先进,处于领先地位。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多年来,从基础

技术研究开始,已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GV及其系统技术,获得多项专利。 在先进的加工制造生产线上使用柔性加工系统(FMS)技术,在装配(例如汽车及其部件)生产线上使用柔性装配系统(FAS)技术,在仓库存取输送线上使用自动化柔性物流系统技术, 可以增加制造生产线和物流系统的柔性, 提高生产效率, 适应生产多品种产品的市场需求, 提高企业的组织和设备重组能力和对市场作出敏捷反应的能力。 目前,由于国内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其对配套生产厂家的产品质量及产量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装配制造业。基于这种情况对柔性装配系统的需求正在不断提高。 2.技术原理 2.1 AGVS系统构成 AGV 法为AGV自动补充能量。AGV的充电过程是在控制台的监控下自动进行的。 ●周边输送系统 周边输送系统主要是AGV的自动上下货位置,这些设备在与AGV进行交接货物 时,在系统监控下实现动作的互锁和协调。

●AGV控制台 控制台是AGV系统的调度管理中心,负责与监控计算机交换信息,生成AGV的运行任务,解决多AGV之间的避碰问题。同时将AGV系统的状态反馈给中心控制管理系统。 ●通讯系统 通讯系统由AGV控制台和各AGV之间组成无线局域网(此通讯系统频率不需向无委会申报,覆盖范围不大于500米)。AGV与控制台之间采用无线局域网进行信息交换。通过多个无线接入点的组合,覆盖AGV运行的区域,使AGV在跨越不同的区域时实现自动漫游,实现无缝连接。

产品包装验证报告.doc

文件编号: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报告 拟制日期年月日 审核日期年月日 批准日期年月日 版号生效日期年月日 有限公司

产品包装材料验证报告 一、总则 1 包装材料的要求 依据:YY/T0681.1、YY/T0313 、YZB/国《体》产品注册标准。 用作制造XXXX的包装材料原料是原始材料,应有原料的来源,明确其历史和可追溯性,并受到控制,以确保成品始终能满足要求。 2 包装材料的设计必须在满足原定用途的条件下,既能够确保内包装材料的符合性,又把对使用者或患者的安全造成危害的可能性降低到最小程度。 2.1 包装材料与XXXX的相容性(即包装与医疗器材相互无不良影响):主要考虑的有:包装材料的安全性毒性的要求,拟包装的医疗器械的大小和形状,对物理和其它防护的要求,医疗器械对特殊危险例如辐射、湿气、机械性撞击,静电放射的敏感性。 2.2 包装材料与标识方式的相容性:标识方法必须对包装材料与采用的灭菌过程的相容性无不良影响,印刷或书写所采用的油墨不会转移到XXXX产品上,也不会和包装材料起反应而影响包装材料的效用,也不会变色而使标识变的模糊不清,对固定在包装材料表面的标识,其附着方式必须能耐受灭菌过程的使用及制造厂规定的贮存和运输条件。 3 包装材料能够提供对物理、化学和微生物的防护。 3.1包装材料在使用场所与使用者撕开包装取出使用时的要求相容性(例如无菌的开封)。

3.2 在使用条件下,在灭菌前、中、后,包装材料不可释放已知是有毒的,其数量足以对健康危害的物质。 3.3无菌状态的保持:(即从其产品灭菌后,成为无菌之时起,直至规定的失效日期或使用时止),包装完整性及包装材料的微生物阻隔特性。 3.4 材料的毒性检测。

FDD-LTE单验以及报告流程

FDD站单验测试步骤 一、室外单站验证测试前准备事项: 1、出发前,联系后台查询一下站点是否有告警。 2、到达站后,联系后台。 3、寻找好点RSRP为-80以内,SINR为25以上;在找不到好点的情况下,可以用 中点代替。中点RSRP为-90以内,SINR为15以上(中点达标:上传25M,下 载45M) 4、测试必备设备(车辆、测试电脑、终端、硬(软)狗、GPS) 二、室外单站验证测试步骤: 1、打开probe测试软件→连接设备,如下图 导入工参表点击图标(crtl+E)→ 在弹出的对话框system中选LTE,选LTE工参表 单击→,单击→选LTE

→分别单击, 三个图标显示如下图: 导入Mapinfo Tab地图。测试可以开始了 2、PING 在开始→运行输入cmd→cd\→回车,如下图:

输入命令“ping 127.1.1.1 -n 100 >M_XXXXX(站名)-S1-PCI50-PING-1.txt”其中“数字50为该扇区PCI,“M_XXXXX”为站名,测试时根据所测站点进行修改“,然后回车出现如下图(范例) 开始PING后记录LOG,PING结束后停止记录LOG(LOG命名方式:Probe_20130516171626-M_XXXXX-S1-PCI50-PING-1),每个扇区PING做2次,第二次PING 命名为:“M_XXXXXXX-S1-PCI50-PING-2.txt”。 3、上传(UL)灌包 在命令中输入“iperf -c https://www.doczj.com/doc/9910354955.html, -u -b 50m -i 1 -t 9999 -P 2 -l 1000”。→ENTER

搬运机器人技术报告

2015中国工程机器人大赛暨国际公开赛(RoboWork) 机器人搬运工程(此处填写所参加赛事项目名称) 技术报告 参赛学校: 队伍名称: 参赛队员: 带队教师:(附联系方式) 二〇一五年七月

第一章前言 机器人竞赛是一项体育与高科技结合的对抗项目,涉及机械电子、智能控制、计算机技术、人工智能等多种学科和研究领域,是培养信息、自动化科技人才,展示高科技成果,促进实用化和产业化的新途径。各类机器人大赛的举办,对于普及机器人科学技术,促进人工智能与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都将产生重要推动作用。 江苏省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每两年举行一次。继 2004 年举办以来,经过近四年的努力和各方面的大力支持,江苏省的大学生机器人水平已走在全国前列,在中国机器人大赛、CCTV 杯电视机器人大赛、亚太机器人挑战赛、ROBOTCUP 足球世界杯的国内外机器人大赛中屡创佳绩。 第一章方案论证 根据设计要求,本系统主要由控制器模块、稳压电源模块、寻迹传感器模块、直流电机及其驱动模块、电压比较模块等模块构成。为较好的实现各模块的功能,我们分别设计了几种方案并分别进行了论 1.1 车体 方案 1:购买玩具电动车。购买的玩具电动车具有组装完整的车架车轮、电机及其驱动电路。但是一般的说来,玩具电动车具有如下缺点:首先,这种玩具电动车由于装配紧凑,使得各种所需传感器的安装十分不方便。其次,这种电动车一般都是前轮转向后轮驱动,不能方便迅速的实现原地保持坐标转 90 度甚至180 度的弯角。再次,玩具电动车的电机多为玩具直流电机,力矩小,空载转速快,负载性能差,不易调速。因此我们放弃了此方案。 方案2:自己制作电动车。首先确定车的模型。我们有过两种想法:一、车子做成四轮的:中间装同轴电机的两个轮子作为驱动;二、车子做成三轮的,后面两轮驱动,前面装万向轮。经过讨论,我们最终确定第一种想法。考虑到小车必须能够前进、倒退、停止,并能灵活转向,中间装同轴电机的两个轮子作为驱动。一个电机控制一边的轮子,一个正转,一个反转,这样实现转弯。为了能控制车轮的转速,可以采取PWM 调速法,即由单片机输出一系列频率固定的方波,再通过功率放大来驱动电机,在单片机中编程改变输出方波的占空比就可以改变加到电机上的平均电压,从而可以改变电机的转速。左右轮两个电机转速的配合就可以实现小车的前进、倒退、转弯等功能。在安装时我们保证两个驱动电机同轴。这种结构使得小车在前进时比较平稳,可以避免出现后轮过低而使左右两驱动轮驱动力不够的情况。 对于车架材料的选择,我们经过比较选择了铝板。用有铝板的车架比塑料车架更加牢固,比铁制小车更轻便,美观。 综上考虑,我们选择了方案2。 1.1传感器的安装 1.1.1 循迹原理 第一种是采用光敏三极管。即利用经高亮的LED灯发射出来的光在不同颜色的物体表面具有不同的反射性质的特点,在小车行驶过程中不断地向地面发射白光,当白光遇到白色纸时发生漫反射,反射光被装在小车上的光敏三极管接收;如果遇到绿线则红外光被吸收,小车上的光敏三极管接收不到反射光。单片机就是否收到反射回来的反射光为依据来确定白线的位置和小车的行走路线。 第二种是采用摄像头。通过摄像头采集数据,再将数据送入单片机处理。容易看出,处理摄像头采集回来的数据比较复杂,速度慢而且占用较大的CPU 资

tdlte系统干扰解决方案

烽火科技TD-LTE系统干扰分析 烽火科技李翔周勇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出现以及移动通信理念的变革,为了把握新一轮的技术浪潮,保持在移动通信领域的领导地位,2004年底3GPP启动了关于3G演进,即LTE的研究与标准化工作。随着LTE R8、R9标准的冻结,LTE正日益成为业界的热点。 LTE系统同时定义了频分双工(Frequency Division Duplexing, FDD) 和时分双工(Time Division Duplexing, TDD) 两种方式,但由于无线技术的差异、使用频段的不同以及各个厂家的利益等因素,LTE FDD支持阵营更加强大,标准化与产业发展都领先于LTE TDD。2007年11月,3GPP RAN1会议通过了27家公司联署的LTE TDD融合帧结构的建议,统一了LTE TDD的两种帧结构。融合后的LTE TDD帧结构是以TD-SCDMA的帧结构为基础的,这就为TD-SCDMA成功演进到LTE乃至4G标准奠定了基础。 在工信部TD-LTE工作组的领导下,规范制定、MTNet测试和6城市试验网正在紧张有序地进行。随着技术标准不断完善、产业链不断成熟、系统能力不断提高,TD-LTE将很快进入商用时代。 众所周知,干扰是影响网络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对通话质量、掉话、切换、拥塞以及网络的覆盖、容量等均有显著影响。如何降低或消除干扰是TD-LTE网络性能能否充分发挥的重要环节,同时也是网络规划、优化的重要任务之一。 TD-LTE组网干扰分内部干扰和外部干扰,内部干扰包括同频组网干扰和异频干扰,外部干扰又包括系统间干扰及其它随机干扰。本文将重点分析系统内的同频和异频干扰,以及系统间与TD-SCDMA的干扰。 1.系统内干扰 TD-LTE的组网包括同频和异频两种方式,对于同频组网,整个系统覆盖范围内的所有小区可以使用相同的频带为本小区内的用户提供服务,因此频谱效率高。但是对各子信道之间的正交性有严格的要求,否则会导致干扰。对于异频组网,由于频率的不同产生了一定的隔离度,但是仍然需要进行合理的频率规划,确保网络干扰最小,同时由于受限于频带资源,所以存在着干扰控制与频带使用的平衡问题。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