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古代儒_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古代儒_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古代儒_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古代儒_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8月JOURNAL OF S OUTH W EST J I A OT ONG UN I V ERSI TY

Aug .2007第8卷 第4期

(Social Sciences )

Vol .8 No .4

收稿日期: 2007203220

作者简介: 张国琼(1980-),女,四川广安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管理心理学研究。E 2mail:qi ong_zgq@https://www.doczj.com/doc/9410730757.html, 。古代儒、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张国琼,陈 果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关键词: 儒家思想;法家思想;管理心理;管理思想

摘 要: 先秦儒家“人性本善”的假设及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西方某些管理心理思想不谋而合又有些许差异,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的先秦法家“性本恶”的人性假设及其崇尚“法治”的思想与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颇有共通之处,融合了法家管理理念的儒家思想与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可谓异曲同工。通过我国古代管理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可启发我国管理者在已有的管理思想和策略中融入西方的管理心理思想,以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论。

中图分类号: C93-05;B2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9-4474(2007)04-0096-04

Co m par ison between the Thought of Anc i en t Confuc i a n is m and L ega lists

and W estern M anagem en t Psychology Thought

ZHANG Guo 2qi ong,CHEN Guo

(S chool of Public A dm in istra tion,S ichuan U n iversity,Chengdu 610064,Ch ina )

Key words :Confucianis m;legalist thought;manage ment p sychol ogy;thought of manage ment Abstract :The assump ti on of original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and the “peop le 2oriented ”concep ti on of the Confucianis m in the p re 2Q in peri od accords with and s ome what differs fr om the western manage ment p sychol ogy thought .

The assump ti on of original evil of hu man nature of the Legalists

rep resented by Han Feizi and Shang Yang and their idea of “rule by la w ”corres pond with Masl ow πs theory of hierarchy of needs .The Confucianis m with the Legalist manage ment concep ti on has si m ilarities with B lake and Mout on πs manage ment grid theory .The comparis on bet w een Chinese ancient manage ment thought and western manage ment p sychol ogy can ins p ire Chinese manage ment pers onnel t o integrate the western manage ment p sychol ogy thought int o the manage ment thought and strategy of China s o as t o f or m the manage ment theory in line with China πs s pecific situati on .

一、先秦儒家“人性本善

”的假设及

其“以人为本”的思想与西方某些管理心理思想

儒家思想被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奉为治国之道,同时孕育了这一时期的繁荣。回顾儒家思想对统治者的启示,其核心无非在于“以人为本”,即把社会的最大组成部分———个体的人作为制定、实施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我国儒家思想与西方某些强

调人性的心理学观点不谋而合而又有些许差异。

下面将儒家思想分为早期及后期两个阶段,分别与西方的某些管理心理思想相比较。

1.以孔孟为代表的早期儒家代表人物与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士对人的划分及相应的管理措施

先秦时期的儒家对作为主体的人作了三种划

分,并分别提出了相应的管理思想〔1〕

:(1)对主体个体性存在的管理。强调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以及通过学习达到这个目的的必要性。孔子

第4期张国琼古代儒、法家思想与西方管理心理思想的比较

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论语?卫灵公》),即是说人是有意志、能思想的,通过努力,客观规律可以为人所用。“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论语?述而》)等,都是强调学习可以使主体由自在的蒙昧状态走向自为的理性状态。(2)对主体社会性存在的管理。强调“忠”与“和”的思想。“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把社会化人格的塑造提到应有的地位,与后来马克思关于“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论断以及霍桑试验中的人际关系理论颇有相通之处。(3)对主体精神性存在的管理。精神性存在即意识,对主体的外在行为有决定性作用。孔子认为人的精神性存在应以诗、乐、礼、义等为主要内容:“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论语?泰伯》);并认为精神性存在独立于物质存在并高于物质存在,对主体行为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即使生存受到威胁,主体也当“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詹姆士(1842~1910)将自我划分为经验的自我(即“被动我”,指一切被知晓的关于“我”的东西)和纯粹的自我(即“主动我”,指去知晓一切的那个东西),又将经验的自我划分为物质的自我、社群的自我、精神的自我〔2〕。詹姆士对经验自我的划分与早期儒家代表人物对人的三种存在的划分相对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格恒同感〔2〕等概念,为美国心理学关于人格的讨论奠定了基础。

2.儒家后期代表人物荀子“人之性恶”的假设及其“以人为本”的管理策略与西方行为主义者后期的社会行为学习理论

相对于孔孟以“人性本善”为基础的对人的三种存在的划分,儒家后期代表人物荀子提出了“人之性恶”的假设,并以此为基础形成其管理思想。“人之性恶,其善者伪”(《荀子?性恶》)。这里的“性”指人的天赋、本质 亦即人的自然属性;“伪”指人的社会属性,指人在社会环境中所形成的行为准则。荀子认为人性本来就是恶的,但可以通过后天的教育而去恶变善,因而他主张“化性起伪”,强调后天的教育、管理对人性的改造。基于这种理论,荀子特别强调建立严明的组织秩序,明确规定人们的名份、职位、等级、地位(相当于现代管理中所说的组织的建立、群体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认可)。继孔子将人分为“君子”和“小人”之后,荀子在人才培养上提出了“士、君子、圣人”三个层次,把培养重点放在士、君子阶层(圣人标准过高,不易达到),在选拔人才时强调统一的德才标准,必须“内不可以阿弟子,外不可以隐远人,能中是者取之”(《荀子?君道》)。作为先秦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的管理思想对我国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

20世纪60年代,西方行为主义后期代表人物班图拉、罗推尔倡导了一场强调社会学习的行为革命,在前期行为主义者只强调客观行为的基础上引入了观察学习、交互决定论,内控、外控两种控制点等一系列理论,把问题的核心转移到社会环境对人性的影响以及人在环境中学习的主动性上来〔2〕,与儒家后期代表人物强调后天教育对人性的改造作用相通。其个人、环境、行为三者相互作用、相互决定的交互决定论可以说是其系统化的理论成果〔2〕。

二、以韩非子和商鞅为代表的先秦法家“性本恶”的人性假设及其崇尚法治的思想与马斯洛关于人的需要层次理论

“故人莫贵乎生,莫乐乎安”(《荀子集解?强国篇第十六》),即是说生存和安全是人生的第一需要。以荀子的该见解为基础,法家认为,“养身安乐”是管理百姓的第一要义。其代表人物韩非子说:“有欲甚则邪心胜……故曰:祸莫大于可欲。”(《韩非子集解?解老第二十》)就是说人们在过分追求满足个人需要、欲望的时候会产生邪念,有了邪念就会产生祸患,即“人性本恶”。而商鞅概括的“名利之所凑,则民道之”(《商君书?算地第六》),则是说名利所指,就是百姓乐于效力的地方,即人都是受利益驱动的,只要不过分,就没有什么善恶之辨,因而应“顺民心”,“从民欲”(《管子?牧民》),但还要求达到作为驱动力的“利”和作为约束力的“义”两者间的完美结合。人性的善恶是可以诱导的,“可以为尧、禹,可以为桀、跖……尧、禹者,非生而具者也,夫起于变故,成乎修修之为,待尽而后备者也”(《荀子集解?荣辱篇第四》),强调外界环境和学习对最终形成人性的影响。

建立在“人性本恶”基础之上的法家思想强调法治,认为真正的明君应该行法、操术(包括官吏的

79

任用、绩效的考查、生杀大权的掌握、提拔群臣中有才能的人)、乘势(威望、权势),即颁布全国上下统一的法令,用术来驾驭臣民,凭势加强君主权威,才能政治清明,国泰民安。法家用法治这个客观标准取代了儒家“礼治”的主观标准,虽然残酷,但因其公平性,即“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集解?有度第六》),而为封建统治者所推崇。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1908~1970)将人的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由低往高依次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认为需要产生动机,动机导致行为〔3〕。自此以后的西方管理者都非常重视对员工需要的研究,并从满足需要上去激励员工的行为,加强对员工的管理。我国先秦法家提出的“养身安乐”的思想无疑与马斯洛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思想不谋而合,只是限于当时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没有也不可能提出更高级的需要。“顺民心”、“从民欲”也即是满足人类需要的另一说法。只是法家所说的“法治”强调严刑峻法,从而达到国泰民安;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家更注重满足人的需要,主张通过奖励(而非惩罚)加强管理,提高效率。

三、融合了法家管理理念的儒家思想与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理论

先秦时期,百家争鸣,作为主要流派的儒家和法家是相互对立的。到了西汉,统治阶级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著名思想家董仲舒完成了儒法融合,在吸取秦朝严刑峻法以致迅速灭亡的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德刑并用、注重德教的统治原则,采用德主刑辅、礼法并用的手段,塑造了后来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管理典范。

儒法两家思想之所以能够相融合,是因为在人性假设方面,二者是具有互补性的。儒家说人“性本善”,法家说“人性本恶”,看似水火不容,实则儒家以“性善”为起点,要求克己复礼、明德求善,强调精神修炼;法家以“性恶”为起点,强调以威势禁奸,化性成善①。这好似一枚硬币的两面,也可谓殊途同归。

1945年,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经调查研究后归纳出了“抓组织”和“关心人”两大类行为模式,并设计出了领导行为四分图〔3〕。1964年,美国心理学家布莱克和莫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管理方格理论”,即以横坐标表示对生产的关心(即工作导向),以纵坐标表示对人的关心(即人际关系导向),横纵各9个小方格,按照管理者在这两方面的行为,在坐标图上找出交叉点,便是他所属的管理行为类型〔3〕。

黄光国先生指出:“儒家的‘仁、义、礼’伦理体系适用于情感性和混合性关系的范畴;法家的‘法、术、势’,适用于工具性人际关系范畴。”①从管理学上来看,儒家思想对应于两千年后管理方格理论中的人际关系导向,法家思想则对应于工作导向。后者重视外在权利因素,着重从外部强迫、控制和利用来实现管理目标;而前者重视发挥道德的约束和向善性,注重通过内省、修炼、扬善等方式来实现管理目标。二者的合流堪称珠联璧合,刚柔并济。

四、结论

儒家、法家思想与融合了法家管理理念的儒家思想,对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其思想的精华部分至今还指导着我们的管理工作。但与西方20世纪兴起的管理心理思想相比,有以下三点差异:其一,从研究对象看,我国古代思想家研究的多是对人民和国家的管理,而后者主要研究的是企业的管理,二者有相通之处,但毕竟不可等同。其二,从研究方法看,我国古代思想家是通过总结实践经验而提出管理措施,缺乏对其原因、机理的深入探讨,没有上升为系统的理论,只是一些零碎的观点;而后者则是以实验为基础,深入分析其机制,建构系统的理论体系,揭示一般规律,以指导实践。其三,从侧重点来看,我国古代思想家重视交情,主张将家庭伦理推广到社会管理方面;而后者比较忽视交情,重视物质利益以及铁一样的规章制度。我国古代思想家强调心治,重视精神激励,大力宣扬儒家思想,使“忠”、“孝”、“仁”、“义”成为大众的行为指南,产生了很强的凝聚力;而后者则强调个人奋斗,实现个人价值,缺少这种整体精神。

鉴于上述差异,我们不能机械地引进西方的管理心理思想,毕竟我们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有不同的需要和思维方式。但仅仅继承祖先的经验性理论碎片又适应不了当前复杂的环境。所以我们首

(下转116页)

〔5〕徐晓望.论科举制度与东南文化的开发〔J〕.东南学术, 1998,(6):84-90.

〔6〕鲁 迅.伪自由书?透底〔C〕∥鲁迅全集(第5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103.

〔7〕李国钧.历代教育制度考(上)〔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4:994.

〔8〕王日根.明清科举制度对民营教育的促进〔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4):101.

〔9〕杨司薇.功过自凭后人说〔J〕.西南林学院学报,2002,22

(增刊):79.

〔10〕康有为.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C〕∥中国史学会.戊戌变法(第二册).上海:神州国光社, 1953:208.

〔11〕麦嘉温.中国人生活的明和暗〔M〕.朱 涛,译.北京:时事出版社,1998:46.

〔12〕孙中山.在广东省教育会的演说〔C〕∥孙中山全集(第5卷).北京:中华书局,1985:498.

(责任编辑:刘永淑)

(上接98页)

先要在立足本国国情的基础上系统地引进西方的管理心理思想,以利于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管理理论。其次,我们最大的国情是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经济人”基础之上的,这就要求我们必须遵从市场经济的辩证法,认识到经济主体在实现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同时,也能不自觉地促进社会公共利益最大化。况且我国目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就更应该把物质激励放在重要地位,以此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诚然,精神激励也不应该偏废,应提倡树立崇高的人生观 价值观,加强全民族的精神凝聚力。总之,唯有运用综合的管理模式,才能更好地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注释:

①转引自陶新华、朱永新《论先秦法家的人性理论与领导心理思想》,见《心理学报》2002年第2期第217页。

参考文献:

〔1〕陈公水,李建伟.先秦儒家管理心理思想探微〔J〕.管子学刊,2003,(3):42-45.

〔2〕叶浩生.西方心理学的历史与体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139-140,140-141,259-279,265-268.

〔3〕苏东水.管理心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 126-128,113,261,261-264.

(责任编辑:刘永淑)

东财《中西方管理思想与文化》单元作业二答案

东财《中西方管理思想与文化》在线作业二(随机)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孔子虽保留天命信仰,但不言天命,重生不问死,极力使自然人化,创立了以()为重心的思想体系。 A.爱民 B.勤政 C.忠恕 D.伦理政治 答案:D 2.在现代时期,西方文明是指()或北大西洋文明。 A.欧洲文明 B.澳大利亚文明 C.美洲文明 D.欧美文明 答案:D 3.过程论、()、整体论和道德论是易学思维的基本特征,也是易经管理的基本原则。 A.理性论 B.思想论 C.人性论 D.关系论 答案:D 4.()最早将道家思想概括和总结为一种管理文化。 A.司马迁 B.老子 C.艾博契特 D.孟子 答案:A 5.()是企业基业长青之道。 A.“因物与合” B.“为而不争” C.“顺时变化” D.“内圣外王” 答案:D 6.罗马著名学者()在他的名著《博物志》中记载了中国丝绸运销罗马的情形:“…后织成锦绣文绮,贩运至罗马,富豪贵族之妇女,裁成衣服,光辉夺目…”“丝绸之路”的名称,就是由此得来的。 A.普鲁塔克 B.普林尼

C.费正清 D.马可波罗 答案:B 7.()发扬了天人和谐统一的思想,提出“扣其两端用其中”、“过犹不及”的中庸观。 A.董仲舒 B.孔子 C.老子 D.孟子 答案:B 8.周易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全都是为人设计的,始终都在讲人的问题,人是该书的起点和终点,因此,在思维方式上把人放在()之中来论证人的主体性问题,强调人的道德责任和义务。 A.理性关系 B.道德关系 C.人性关系 D.伦理关系 答案:D 9.西汉思想家( )以儒家为主导,以阴阳五行为框架,融道、法、名等各家,提出了更加系统、更加完备的整体模式。 A.张衡 B.司马迁 C.董仲舒 D.班固 答案:C 10.从哲学的()的角度看,哲学把已经达到的知识,作为一种极限,设置为前提进行再追问,所以哲学的批判本质上是一种前提性批判。 A.批判性 B.前瞻性 C.致极性 D.反思性 答案:C 二、多选题(共5 道试题,共40 分) 11.()三种核心价值就都被涵盖在民主总体目标之下。 A.平等 B.契约 C.自由 D.富强 E.民主 答案:ABC

《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

《管理心理学》课后练习题 第一章管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意义和方法 一、名词解释: 1.管理: 2.管理心理学: 3.观察法: 4.问卷法: 5.访谈法: 6.案例研究法: 7.自然实验(现场实验): 8.实验室实验: 二、填空题 1.国内外的管理心理学体系一般由()、()和()三大块组成。 2.管理心理学是介于()和()之间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3.管理学是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学科。 4.()是研究和探索人们的行为规律的一门学科。 5.普通心理学是研究()及其规律的学科。 6.()是管理心理学的基础。 7.社会心理学是研究在()影响下,个体或若干个体()和()的科学。 8.人类学不仅研究人类群体的演化过程,也研究不同群体之间的()。 9.管理心理学实验的成功,关键在于()的精细、巧妙和正确。 10.观察从时间上分有()和()。 三、简答题 1.研究管理心理学有什么意义? 2.管理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 3.管理心理学的测验研究方法中常用的是哪些测量及其特点?

第二章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 一、选择题 1.在中国管理心理思想的滥觞阶段,《尚书》中提出的()对领导者在德、才、能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的要求。 A. 九德 B. 佶屈聱牙 C. 在明仁君治民之道 D. 在明贤臣事君之道 2.诸子百家中,具有系统性而又对后代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有()三家。 A.老子、庄子、列子 B.儒、道、法 C.儒、墨、法 D.兵、医、杂 3.中国古代管理文化高度重视()在管理中的作用。 A.德 B. 才 C. 人 D. 术 4.“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明确的把()看做最高的道德规范。 A. 以人为本 B. 以德为先 C. 以民为本 D.中庸之道 5.“道常无为而无不为”就管理者来说“无为”指()。 A.无所作为 B. 服从客观规律 C. 保持行为 D.无所求 6.论语中说“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强调管理的()。 A.以理服人 B.礼乐之道 C.以和为贵 D.制度传承 7.“夫圣贤之所美,莫美乎聪明。聪明之所贵,莫贵乎知人。”强调管理中()重要性。 A. 知人 B.聪明 C.贤能 D.业绩 8. “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强调管理中()。 A.人心叵测 B.知人之难 C.凡人之险 D.人心险恶 9.中国古代甄选人员时十分重视()。 A.人的才能 B.人在顺境中的表现 C.人在逆境中的表现 D.多方面的考察一个人 10.中国古代很早就指出“人材不同,能各有异”的观点,强调人员任用时的()。 A.能与任宜 B.人材不同 C.能力有差别 D.对能人的选拔 二、简答题 1.“中庸之道”蕴含了哪些观点? 2.“无为而治”在管理实践中有哪些作用? 3.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体现的人员激励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异同 根据我们的所学知识可以发现,中国和西方的早期管理实践中大国的形成都是管理思想萌芽的开始,例如在秦国和古罗马帝国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就给我们留下了有关管理国家、巩固政权、统帅军队、组织战争、治理经济、发展生产等方面极其丰富的经验和理论。 但由于文化背景和历史具体发展的不同,中西管理思想在管理价值观和管理哲学及其由此所决定的管理方法论和手段上都有着明显的差异。 具体来说,我们中华民族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与文化,我国古代的管理思想也同样是博大精深的,其中也包括许多宝贵的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综观中国古代诸家的管理思想及理论不外乎是儒、墨、法、农、道之说的反映和体现。中国管理思想的起源和农业密不可分,随着社会发展,特别是在以农业为基础的畜牧业、手工业等社会分工之后,中国早期的管理活动和行为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古代出现了许许多多的思想家,有着极为丰富的管理思想,其中,老子、孔子、商鞅、孟子、孙子、管子的管理思想最具有代表性。中国传统的管理思想主要侧重于顺道、重人、人和、守信、利器、求实、对策、节俭和法治。这些管理思想和管理经验经过五千年的积累与提炼,至今仍在国家和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是在封建的农业社会的土壤中生长起来的,它也有不可避免的缺陷:一是缺乏与近代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有机联系,二是缺乏与市场经济的紧密联系。同时,它自身也没有形成系统的科学形态。 相比较之下,西方管理思想则是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及科学技术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经历了科学管理运动之后所产生的各种管理理

论,更是直接为现代市场经济服务的,因而形成了它自身的优点。这主要是:善于运用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在试验和逻辑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严格的控制和严密的管理,注意引进竞争机制,提高整个管理活动的效率,不断根据管理实践的结果来变革管理模式和创新管理理论,重视发挥个人的能力和专长,充分利用法律和契约在管理中的作用等。当然西方的管理思想也是有一定弊端的。 中西管理思想各具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而且优劣共生、利弊相通。值得注意的是,这种长处和短处,在中西管理思想中往往具有对应和互补的关系。因此,中西管理思想的交流、移植和融合,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改造和重建,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趋势。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及启示

宁波大学考核答题纸 (20 12—20 13学年第二学期) 课号:017K06AA1 课程名称:西方管理思想史改卷教师: 学号:123010047 姓名:何佳丽得分: 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及启示 何佳丽 (宁波大学商学院,宁波315211) 摘要:管理思想一个企业的灵魂,随着管理实践而发展。管理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科学研究领域,管理实践和管理思想却早已在人们的生活中存在。伴随着人类生产方式的进步而发展,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在西方还是在中国,在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过程中,圣贤和时代精英们各抒其才,都形成了各具时代特色的管理思想。正是因为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为我们现代管理思想的不断丰富和发展提供了取之不竭的营养。 关键词:管理思想;差异;启示 一、引言 东西方的文化不同,其管理思想也存在着差异:东方管理学是由苏东水教授创立的,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他的精髓所在,其融合了中国古代的各学派的思想,尤其是儒家学派的思想,符合了现代科学发展观的管理思想;而西方管理学则是由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以及权变管理思想等建立起来的现代管理学思想,重点在于提高生产率,根据市场以及宏观大环境创造更高的利润。 二、东方的管理思想 东方管理文化是以中华民族优秀管理文化为主要内容,既包括着《易经》,儒家,道家,墨家,法家和兵家等传统优秀管理文化,同时也吸收了佛家管理文化中的合理成分,可谓是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髓深刻。主要表现在:强调以人为管理的中心的人本思想、强调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是中庸、形成以家为生活及日常活动的中的关系导向、在战略思想上善于运用计谋为交往中心。 (一)儒家的管理思想 儒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治人”。他有两种人性假设,即是善与恶的两种假设。儒家思想对与组织有着独特的见解,提出了整体大于部分之和,侧重于组织的影响力,其管理的本质是一种以道德为引导, 借助相应的礼节来加以规范的行为,即是行“中庸之道”、“为政以德,道之以德,齐之以理”。儒家的管理思想在于

论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9410730757.html, 论法家管理思想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作者:方钊 来源:《人力资源管理》2010年第11期 法家管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众多管理思想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它是先秦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形成于战国时期,衰落于西汉,因其强调“法治”,故自西汉以后被称为“法家”。历经2500余年,法家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世之人,并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其他流派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时至今日,对我们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仍然 产生着极其有益的的帮助。 首先我们还是了解一下法家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吧。 先秦法家的治道思想是以法家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知识论为基石,这四论构成了法 家管理思想的哲学观;法家治道以道为本,以国之治强为目标,以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 以术为操控方法,法、势、术亦相结合、三者互补,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即:道---管理本质观,治强---管理目标观,法---管理行为观,势---管理组织观,术---管理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治道模式。法家治道的管理内涵是:具备把握管理对象客观化基础和执掌事物规则,来实施组织目标。 下面,我们以扬子空调有限公司为例,从企业目标、组织架构、管理模式等方面,来详细阐述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积极影响。 扬子空调有限公司自2001年1月改制以来,一直将“成为业界最有价值和最受尊敬的企业之一”作为组织的远景目标,同时,每一个战略年度,公司都会制定出一个详细的年度经营目标,目标涵盖销售收入指标、产量指标、产品研发指标、工程设计指标、成本控制指标、利润指标、员工收入指标、文化建设指标等各个方面。正如法家所言:治强才是管理的目标,企业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强大,这只是企业的短期目标,只有强大、更强大才能逐步实现组织的远期目标。 扬子空调有限公司成立之初,采取的是直线式管理模式,其最大的好处是决策层能够亲自掌控企业运行的每一个环节,没有过多的中间管理环节,减少多余的层级,快速反应、高效运行,这在企业初期取得了良好的管理效果。但随着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公司所要经营的业务范围越来 越宽泛,原有的组织架构就无法满足管理的需求,于是从2005年起,企业大胆尝试对组织架构进 行改革,从原来的直线式管理模式变革为事业部制管理模式,成立了5个事业部,在所有事业部之上,成立一个纯粹的职能管理机构---扬子空调总公司,对全公司的人、财、物进行统一管理和分配。事业部制的建立,从根本上形成了公司内部的市场化运作机制,划小了核算单元,真正做到了通过组织的分工与协同实现经营的灵活性和有效性,并最终促成总体管理目标的达成,为企业的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中西方管理学差异 管理思想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渊源于古希腊文化传统的西方管理思想,它在近代资本主义的条件下演变为具有一定科学形态的管理理论,对现代人类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渊源于中华文化传统的中国管理思想,它具有鲜明的东方文化色彩。但由于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中国管理思想在近代没有能够与产业革命及资本主义企业经营相结合,以至今天一般人认为科学管理的观念和方法都来自西方。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由于日本及“亚洲四小龙”经济的飞速发展,才使人们的眼光重新从西方转向东方,开始研究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在当代社会中的重大意义。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区别。 说起中西方的文化差异,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比较。 (一)对事物的评价方面中国偏重社会,以人为本,从人出发,将自然对象人格化、人际化、伦理化、社会化,注重于强调“天人合一”表现为政治伦理思想的兴盛。西方偏重自然,将人物化,早期西方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以管物的方式管人,将人际关系自然化,强调人是自然的一个部分,表现为自然科学的发达。 (二)对效用的评价方中国重整体、群众意识,政治伦理表现为集权至上,个人的忍让、服从和牺牲,自我意识淡薄。西方重个人,强调自我,伦理上表现为自私、竞争、进取心和强烈的自我意识。 (三)在对利益的态度方面中国重视轻功,整体的伦理标准代替了利益欲望,祖宗与宗族的教训礼法,比任何实际利益都重要。西方则把欲望看做是人的自然本质与合理要求,把它看作是推动历史的动力,从而将功利作为评价历史的标准。 (四)在认识论的理解方面中国重直觉,重内省,重先验理性。西方重实验,重事实,重逻辑理性。 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导致了管理思想上的差异。 西方重唯理、思辩,中方重经验、直觉。希腊哲学是西方哲学的源头,古希腊对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们关心世界本源、主客体关系、事物如何发展变化等。虽然他们在简单仪器下的观察和实践缺乏逻辑连贯性,理性的方式并不系统,但人们的这种直接观察总是弥漫着理性思维的色彩,抽象思辩是西方思维的特征。而作为东方民族典型代表的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则以直觉和经验为特征。 中国古代科学和哲学的各种范畴是靠向内思维得到的,是将各种经验现象酝酿体会、豁然贯通而提出的概念的。这些概念的理解与西方向外思维逻辑演绎所得到的不同,理解只能意会而难以言传,如对中医医理和气功的理解,又如对一幅书法作品、一幅国画的欣赏,只能向内领会,才能领略作者的神韵的起伏。 西方的细节分析与中方的整体综合西方文化结构以细节分析居优,东方文化结构则以整体综合见长。 中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别,又导致中西方管理学体系出现了明显的差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起。 (一)对管理核心的认识上 中国:重视人的力量,认为人是管理的核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中,民本

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

传统管理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古典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 其代表作——《国富论》,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重大的影响,主要观点如下: ①提出了“经济人”的假设; ②提出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③强调了劳动分工对提高劳动生产力的重要性。 ⑵“人事管理之父”——罗伯特·欧文 ⑶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查尔斯·巴贝奇 2、科学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科学管理之父”泰罗及主要观点 ①科学管理的根本目的是谋求最高工作效率。 ②主张一切问题实行科学化。 ③提出了管理职能和作用职能的分离。 根据以上观点,泰勒提出了科学管理的四原则: ①对工人工作的每一个要素开发出科学方法,用以代替老的经验方法 ②科学地挑选工人,并对他们进行培训、教育和使之成长。而在过去,则是由工人自己挑选工作,并尽自己的可能进行自我培训。 ③与工人们衷心地合作,以保证一切工作都按已形成的科学原则去办。 ④管理当局与工人在工作和职责的划分上几乎是相等的,管理当局把自己比工人更胜任的各种工作都承揽过来,而在过去,几乎所有的工作和大部分责任都推到了工人们头上。 ⑵“经营管理学之父”法约尔及观点 法约尔于1916年发表了《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一书,提出了适用于一切组织的管理五大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和有效管理的14条原则。 ⑶“古典组织理论之父”马克斯·韦伯 3、行为科学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梅约及其人群关系理论 通过霍桑实验,梅约得出了如下结论:行为和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的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这些结论导致在组织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新的重视,同时也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 ⑵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人的需要,按其发生的顺序,分为5个层次:生理、安全、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这五个层次的需要是逐级上升的,只有较低层次的需要得到满足后,较高层次的需要才会产生。 ⑶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 影响员工积极性的因素有两类:一是“保健因素”,主要包括金钱、地位、安全、工作环境、人际关系等,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安抚工人的情绪,对激励不大起作用。第二类是“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的成就感,事业上的发展等,这类因素的满足能直接提高劳动效率。 ⑷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⑸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 ⑹布莱克和莫顿的“管理方格图” 4、现代管理思想阶段的主要代表人物及贡献 ⑴西蒙的决策管理思想 作为决策管理学派的创始人,西蒙认为,管理的实质是决策,组织是由作为决策者的个人所组成的系统,组织的决策是组织成员及其群体参与的结果。其贡献主要体现在: ①突出了决策在管理中的作用。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对中西方管理思想差异的分析 摘要:随着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日趋一体化,跨文化管理亦日益成为中国理论界和企业界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因此,探究导致东西方企业管理差异的文化原因,有利于人们深入认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企业管理特征,从而更好地迎接世界性的跨文化管理的挑战。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and world economy globalization,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has also become Chinese theoretical circles and enterprises must face an important issue. Therefore, research led to the East-West cultural differences cause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is helpful for people to understand the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 of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features, so as to better meet the world's cross-cultural management challenge. 关键词:中西方管理思想;管理思想;差异 Key words: Chinese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management idea; difference 管理是文化的结晶,特定的管理思想是寓于特定的文化传统中,并受特定的文化传统支配 和影响,从而带有特定文化传统的特征和烙印。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差异,可以看出中西方管 理思想的区别。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传统管理思想源远流长,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诸如“按等级观念行事”及“和为贵”的思想使中国企业管理者不善于对下级授权,中国企业拥有较大权力的人往往具有某种特权,下属对上级有强烈的依附心理。“仁义治天下”“、克己复礼”,中国企业管理者十分注重感情投资与道德教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他们强调身体力行、以身作则,等等。中国管理文化萌芽于中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其优点就在于强调和谐、稳定与团体意识,这对于避免组织内部的矛盾冲突,更好地优化资源配置具有重大的作用。然而,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的管理更多地体现为人治而非法治,所以在具体规章制度的执行过

法家管理思想的文献综述

法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的文献综述1.前言 法家管理思想是我国古代众多管理思想里非常有代表性的一支。它是先秦 的一个重要学派,其先驱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管仲、子产,形成于战国时期,衰落于西汉,因其强调“法治”,故自西汉以后被称为“法家”。历经2500余年,法家的管理思想至今仍在影响着后世之人,并和我国古代管理思想的其他 流派之间取长补短、相互交融。时至今日,对我们的现代企业的管理工作仍然 产生着极其有益的的帮助。首先我们还是了解一下法家管理思想的具体内容吧。先秦法家的治道思想是以法家价值论、人性论、历史论、知识论为基石,这四 论构成了法家管理思想的哲学观;法家治道以道为本,以国之治强为目标,以 法为行为标准,以势为运行力量,以术为操控方法,法、势、术亦相结合、三 者互补,构成了法家思想的管理观,即:道---管理本质观,治强---管理目标观,法---管理行为观,势---管理组织观,术---管理控制观,以此构建了管理型法家治道模式。法家治道的管理内涵是:具备把握管理对象客观化基础和执 掌事物规则,来实施组织目标。 从法家思想的源流出发,探讨其重要代表人物的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 和借鉴,同时对其历史局限亦作出大胆扬弃,以进一步辩识法家思想的合理内涵,为现代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因此,今天我们追源溯流, 寻找法家思想的智慧滥觞并探索它在现代管理中的运用和借鉴,同时,对法家思 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历史局限作出大胆扬弃,借古鉴今,显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法家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研究进展情况 2.1现代常用的法家管理思想理论 一、法家没有久远的谱系,法家的法律思想也难以在战国前找到其理论的前身。这种在战国时期盛极一时的思想体系不是春秋或春秋以前已经存在的某种学说的发展的结果,而是伴随着中国法的成文化,在制定法律、使用法律的摸索中,在对成文法及其应用的讨论中产生的。战国前的中国法制没有进入成文法时代。不仅“禹刑”、“汤刑”、“九刑”不能证明夏、商、西周的法已经成文化,《吕刑》不是周代成文法,而且郑国“铸刑书”、晋国“铸刑鼎” 也没有从根本上把周天下的法制从非成文法改变为成文法。春秋时期的私有化运动,春秋 战国时期社会结构、政治结构等的变化,推动中国法走向成文化。法家的法律 思想是在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制定、实施成文法的实践中与成文法一起走来的。儒家、法家等称号是汉代人在总结先秦学术时加给其前人的“谥号”,并非先 秦时期本来就形成了界限分明的“百家”。按照司马谈等人设定的法家标准,结合今人对法家的认识,可以在春秋时期找到若干法家先驱。除管仲、子产之外,范宣子、邓析、赵鞅、越王勾践等都各有与法家法律思想接近的政治或法制实践,或者发表过与法家类似的言论。

管理学 西方管理学发展史

浅谈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通过长期总结管理经验,人们对早期管理活动加以探索研究,形成了简单的管理思想。没有管理思想,人类的管理活动就会毫无章法,甚至失败。管理思想对管理活动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就是西方管理思想。 纵观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史,我认为这就是一个从“资本”到“人本”的过程。西方管理思想最初注重“生产硬件”,通过改变工作方法、工作报酬等方面提高生产效率,认为人就是“经济人”。而20世纪50年代之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关注管理活动的主体-----人。研究人员开始关注人的需求、人的情感对工作效率的影响。提出“社会人”理论。这种转变,不仅与管理思想本身向着更高层次发展有关,与时代、科技的转变也密切相关。 18世纪60年代,以英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大量工厂开始兴起,这不仅需要大量劳动力与管理者,也为管理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形成早期管理思想。最早对管理思想进行系统论述的就是英国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斯密提出劳动分工与劳动价值论。在她出版的《国富论》一书中,她认为劳动价值就是工资与利润的源泉,而生产分工可以提高劳动效率,创造劳动价值。而在此经济行为中,人追求的完全就是私人利益,即“经济人”。 斯密之后,英国人查理巴贝奇对报酬制度进行了研究。她

认为分工可以减少工资支付,从而提出“边际熟练”原则。此外,巴贝奇提出工人收入应由固定工资、利润与奖励三部分组成,按生产效率不同分配工资。 以上管理思想的诞生,与当时工厂制度的发展与社会对管理方法的需求密切相关,可以说就是为了适应工业时代而产生的。这些思想比较零散,无法构成体系或学说,但奠定了管理理论的基本模式。 19世纪末20世纪初,“古典管理理论”开始形成。此时的企业经过两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规模,垄断资本主义开始出现,管理职能与资本所有权相分离。市场不再就是“一座城的市场”,而就是一个国家的市场,甚至出现了国际市场。市场的扩大带来了更激烈的竞争,旧的管理思想不再适用,这迫使管理思想发生转变。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管理思想发展迅速,形成了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的创始人就是美国的弗雷德里克泰罗。在《科学管理原理》一书中,泰罗强调科学管理的最终目的就是追求最高工作效率,为达到这个目的,就要用科学的手段使一切科学化、制度化。对此,泰罗提出了以下管理制度:在工资制度上实行差别计件制;对工人进行科学培训、选择与提高;制定科学的工艺规程,以文件形式固定以推广;管理与劳动分离。 然而,泰罗制有其局限性。她仅仅研究了如何发展生产力,并未涉及组织结构等方面。法国亨利法约尔,提出有关企业

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

东西方管理思想差异 植物保护学院 郑沛才 3115102011 摘要:由于东、西方文化的差异,自然导致了东、西方管理思想的差异。东、西方管理思想各具特色, 这与其哲学背景的不同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哲学的发展也影响着管理思想的发展, 从东、西方管理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及其发展的比较分析中考察其各自的特点及二者融合发展的趋势, 并借此找出对我国管理思想和实践有所启发之处。 关键词: 管理思想; 哲学思想; 东西方文化 The difference of eastern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oughts Abstract:Due to the eastand the western cultural differences, naturally leads to the east and western management thinking differencesManagement thoughts of the east andwest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with their different philosophy background. Besides, the development of philosophy is also influencing the de -velopment of the thought of management. This article makes comparative analysis in the philosophy thoughtcontained in the east and west management thoughts anddevelopment to probe into the trend of mergence anddevelopment of each characteristic, and find out something inspiring to our country to some extent in the management thought and practice. Key words: thought of management; philosophy background; the Orient and the Occident culture 管理,这个世界不变的主题。从古至今, 人们对管理思想的研究逐渐深化, 各种著作都以各自的特色介绍着管理思想的精华, 东方、西方各自的特色论述备至。随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 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往来、贸易合作和交流日益频繁。在国际竞争激烈的大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法家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影响 文/蔡钰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法家管理思想,其包含的法治精神和强调规章制度、奖惩相结合等手段,在今天企业文化的建设中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企业文化的建设包含多方面内容,它的建设过程是持久而漫长的。但是一旦形成鲜明的企业文化,将使企业在竞争和发展中脱颖而出。因此,企业文化的建设在今天竞争激烈、同质化严重的形势下显得尤为重要。同时,大多数中小型企业想要突破发展的瓶颈,法家管理思想尤其具有实用性和有效性。 一、法家思想的具体内容 尽管法家管理思想服务的对象是专制皇权,但在今天仍有宝贵的借鉴意义,尤其是揭示出来的法治管理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方法。 (一)倡法制: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 1.势是胜众之资。要推行法治,统治者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权势。韩非认为,君失去权势,如虎失去爪牙,无力控制百兽。势位、威严、力量三者是法家权势思想的核心内容,其中势位是前提,威严是条件,力量是手段。 2.法治是治世之宝。法治主要是指以法律制度作为治国的依据。法家主张,以法为本,以法为教。 二、法家管理思想的现实作用 (一)针对企业精神文化 1.法治是治世之宝:法治理念而不是人治理念 韩非子所提倡的法治思想,强调的是法治,去除多余的人治。在当今中国,不管是国企还是私企,都有一个相同之处,那就是管理者本身将自己的领导权威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可撼动,企业中无人质疑或者不敢质疑领导者的决策,这些问题都加大了企业经营的风险性。在紧张急迫的情况下,集权是合理有效的,但对于多变的环境,人治很难让企业获得良好的发展,脱颖而出。中国企业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重要因素是人治色彩浓厚,所以企业发展当务之急是建立一套科学的决策机制,在企业管理上实行法治,将是中国企业面临的巨大挑战。尤其是在企业发展不成熟阶段。 2.罚赏要相结合:有效的激励-惩戒机制 严厉的惩戒机制,树立起员工对企业的敬畏尊敬之心,以此确保企业制度的执行和高效运行。目前企业激励制度实施的效果并不明显,有效的激励机制,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制度,能够让员工快乐地工作,从而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按质按量地完成工作,提高员工执行力,最终提高员工的归属感。 (二)针对企业制度文化 1.以法治国:法治理念与完善的管理机制 经验管理阶段的企业,往往无法实现系统全面的规范机制和程序。因此要运用法治的思想突破经验管理,过渡到科学管理。韩非的法治强调的是规章制度和管理机制,将其运用到解决问题上,将企业的规章制度运用到企业的计划、生产、组织、销售中去,建立成熟的、完善的、可操作性强的管理机制,才能解决企业管理混乱、运行无序的问题,特别是在企业建设初期。同时在管理机制的设计和运行上,法家诸子还倡导法治的“公平、公开、公正”的执行,“不别亲疏,不殊贵贱”。这一点在现代企业文化上,也尤为重要。如果企业的管理者任人唯亲,或者有所偏袒,这是对企业的管理制度的破坏极大。在家族式企业中任人唯亲体现得很明显,这也限制了企业进一步发展。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外国早期管理思想 一、亚当·斯密(1723-1790),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最早对经济管理思想进行论述的学者,对以后的管理理论有着重大影响。其主要观点是: ?劳动是国民财富的源泉。 ?强调了劳动分工对劳动生产力提高的重要性。有利点:分工使生产者的技能得到发展;节约了由工作变化而损失的时间;能使专 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 ?提出了“经济人”的观点。 二、罗伯特·欧文(1771——1858),英国著名的空想社会主义者。 他认为,工厂是由员工组成的,把他们有效地组织起来,相互合作,就能产生最大效果。他开始了一种新的实验,大力减轻劳动强度,改善劳动条件,为职工提供较多的福利设施。因欧文是人事管理的创始人,被后人称为“人事管理之父”。 三、查尔斯·巴贝奇(1792——1871),科学管理思想的先驱者,提出了劳动分工,主张通过科学研究来提高动力、材料的使用效率和工人的工作效率,采用利润分配制以谋求劳资之间的调和。 一、古典管理理论 科学管理理论 泰罗的贡献 其他人的贡献 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 韦伯 巴纳德 一、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 1)泰罗其人 2)科学管理的实质 “双方(企业管理当局和工人)都必须不再把盈利的分割作为头等重 要的事,而一齐把注意力转向盈余的扩大。” “双方都必须认识到,至关重要的是,在所有同企业中所做工作有关 的一切事务中,用科学的精确调查和知识来代替原有的个人判断和 意见(不论是工人的或老板的)。” 2.其他的贡献 1)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 (1)通过拍摄相片来记录工人的操作动作 (2)分析哪些动作是合理的、应该保留的,哪些工作是多余的、可以省掉的,哪些动作需要加快速度,哪些动作应该改变次序 (3)制订标准的操作程序。 1)甘特 甘特图 计件奖励工资制 二、组织管理理论 1.法约尔的组织管理理论 法约尔其人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趋势

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与 人类的管理活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形成了丰富的管理思想。西方管理思想是人类管理思想不断发展的结晶,在管理思想史上 具有重要的地位。考察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历程,有利于我们从中正确地吸收和消化西方先进的管理思想,实现我国管理科学的 跨越式发展。 1传统管理阶段 人类最早的管理活动是从原始家庭组织开始的,随着人类实践活动的不断扩展,社会组织结构也从简单到复杂不断发展,管理活动也随之扩展到社会各个领域。18世纪60年,以英国为 代表的西方国家开始了第一次产业革命,人们开始把科学思想运 用到管理过程中,出现了一批卓有贡献的思想家、经济学家和管理学家,进入了传统管理阶段,其代表人物有亚当斯密、查尔 斯巴贝奇和罗伯特欧文等。 (1)亚当斯密的劳动分工观点和经济人观点。斯密在17 7 6年发表《国富论》,认为劳动分工能带来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并提出了经济人观点,认为人们在经济行为中追求的完全是私人利益。 (2)查尔斯巴贝奇的作业研究和报酬制度。巴贝奇183 2年发表《论机器与制造业的经济》,认为要提高工作效率,必须仔细研究工作方法,同时还提出了一种工资加利润的分配制度,为现代劳动工资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做出了重要贡献。

(3)罗伯特欧文的人事管理。欧文提出要缩短工人的劳动 时间、提高工资、改善住房,并在自己的企业进行改革试验证明:重视人的作用、尊重人的地位可以使工厂获得更大利润。 在传统管理阶段,管理基本上处于积累经验阶段,为后来泰勒等人创立科学管理体系打下基础,开始从经验管理向科学管理的过渡。 2古典管理理论阶段 古典管理理论产生于19世纪末至20世纪20年代,该学派把管理分为三个主要职能———计划、组织、控制。古典管理理论主要包括科学管理理论和古典组织理论。 2.1 科学管理理论 这个管理学派认为可以从“科学”的观点去分析所干的工作和对劳动进行监督,通过客观事实分析并利用从经验中得到的数据应能找到进行工作的最好办法。 (1)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泰勒1911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奠定了科学管理理论的基石。其理论主要包括以下6 个方面:确定合理的工作标准;工作方法标准化;合理配备工人;差别计件工资制;实行职能工长制;例外管理。 (2)莉莲吉尔布雷思和弗兰克吉尔布雷思简化工作的原则。吉尔布雷思夫妇在动作研究和劳动简化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并总结出了劳动中许多特征不同的分动作,提高了劳动效率。 3) 甘特工作计划的原则。甘特的贡献主要有:甘特图表、任务 奖金制度、非金钱因素论。甘特还认为,提高效率的最重要源泉是管理人员的工作方法而不是劳动者。

管理心理学结课论文

《管理心理学》结课论文 姓名:李灵慧 班级:农林二班 学号:20124042226

摘要 管理活动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一种,它又是人类一切有组织的协作活动不可缺少的,是一切社会生产所必需的。个体的自我活动离不开管理,群众组织的活动更离不开管理。管理心理学的改造、建构和创新,最根本的要求是中国化,在体系和内容上都要符合中国国情,都要有益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关键词:管理心理,理论开拓,文明建设 目录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3) 1.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3) 1.2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开拓 (3) 1.3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3) 二、中国古代管理心理思想的内容与体系 (4) 2.1目标管理的心理思想 (4) 2.2人力管理的心理思想 (4) 2.21人员甄选的心理思想 (4) 2.22人员任用的心理思想 (5) 2.23人员激励的心理思想 (5) 2.24环境管理的心理思想 (5) 2.25时间管理的心理思想 (5)

一、管理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1管理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是与现代生产力,生产技术相联系的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分不开的,是管理实践发展的内在要求。 管理心理学的产生是心理学运用于资本主义企业管理实践的结果,在资本主义初期,当破产的农民进城谋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卖给资本家以后,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心理状态会发生巨大变化。在大机器生产为资本家创造的巨大利润面前,资本家得意忘形。他们加大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最大限度地榨取着工人的剩余价值。工人劳动情绪相当低落,并逐步引发对抗,后来,资本家不得不注意到一些学者对工人的心理及其行为问题研究,开始逐步改变策略,有限度地满足了工人某些生活和心理的需要,这样,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冷冰冰的劳资关系,使得资本家的大机器得以继续运转。这一变化为管理心理学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现实的需要——现实的社会需要正是一门学科产生和发展的坚实基础。 1.2管理心理学的理论开拓 工业心理学虽然把心理学引入了工业生产,对促进管理心理学的形成起了推动作用,但由于当时这项研究活动只是从个人的心理出发,而没有注意到工作的社会环境、人际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相互关系,以及组织机构本身所具有的社会性,直到1924—1932年,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梅奥等人,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的霍桑工厂进行了一系列有名的实验,把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人类学等学科结合起来,对企业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进行了综合探索,实验与分析,从中总结出一套“人际关系”的理论,才为管理心理学定了实验的理论基础。在“人际关系”理论之后,对管理心理学的形成影响最大的是马斯洛创建的需要层次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为了西方管理心理学的重要基础理论。从此,研究如何适应和转变工人的心理,激励工人的干劲的问题。 1.3管理心理学的发展 美国是管理心理学的诞生地,目前,仍然是管理心理学研究最发达的国家。在美国,当心理学被引入到工业领域,而形成一门独立学科之时,被称为“管理心理学”。管理心理学的体系不断完善。 在我国,管理心理学的研究长期是个空白,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现代管理科学开始传入我国,管理心理学很快就引起各方面人士的关注,不少理论、教育工作者和企业管理者结合国情进行了研究。一些企业运用管理心理学的知识改进管理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今天,建立我国的社会主义管理心理学体系,正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光荣历史使命。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经过广大管理干部和科学工作者的不懈的努力,一定会逐步建立起具体中国特色的管理心理学理论体系,为提高领导者的管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西方管理思想史》读后感 郭咸纲教授所著《西方管理思想史》是一部对西方管理思想的演变和发展的研究中的经典著作。全书共分六篇,从早期的管理思想开始,经过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现代管理理论,一直到当代管理思想,对西方管理思想从产生、发展到繁荣的整个过程做了一个科学的梳理和分析。书中也提到了管理理论发展的线索和研究方法,并对管理理论的发展前景和领域作了分析与展望。 学了几年的管理,越来越发现管理学的复杂性和系统性。自从有了人类,有了人类组织,管理便出现了。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管理的实践一直渗透到我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但是直到近代,也就是一百多年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才出现,管理学才作为一门学科正式产生。当然,这是有着其显著的社会经济背景,如十九世纪中叶以后现代公司制度在美国的确立,企业的规模、数量不断扩大等等。 西方管理理论自产生以后,便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发展。社会经济组织的的演变与管理思想和理论的发展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也就是说,经济组织的演变为管理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而管理研究的进展又为新型组织的巩固提供了支持和保证。这种相互促进的关系是管理思想和理论演进与发展的根本动力。 由于企业或行政等组织的经营实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导致从实践中得出管理理论也呈现出多样性、复杂性甚至繁杂性。所以在管理理论中没有那一个理论一手遮天、独霸天下,它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繁荣景象。甚至一度出现管理学的“丛林”现象。管理学的理论流派多彩纷呈,理论也各不相同。管理学从产生到现在有代表性的理论不下几十种,在加上一些不入主流的,就更是不胜枚举了。导致对管理作一概念上的界定都无法产生一致的定义。比如法约尔认为管理就是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西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等等,但我仍然比较推崇孔茨的定义:管理就是在正式的组织化群体中通过别人做事情的艺术,也是创造一种环境使这种组织化的群体里的人们以个体或协作的方式实现群体目标的艺术,同时也是排除绩效障碍的艺术以及在有效地达成目标的过程中保证最优效率的艺术。 尽管管理思想源远流长、繁杂多样,我们仍然可以抽丝剥茧,探寻管理思想的发展脉络。 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极大的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企业竞争日益激烈。同时,股份制的企业制度促成了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导致职业经理人阶层的出现。面对日益激烈的竞争压力企业家们开始把注意力从技术转移到管理上来。“管理运动”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有代表性的就是1910年福特发明流水线的批量生产方式;斯隆创立广泛适应的事业部制;特别是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走向成熟并普遍推广,使管理理论成为一门科学,成为管理学产生的标志。 按照时间顺序,下面出场的是吉尔布雷斯夫妇的动作研究。动作研究的目的是制定出合理的动作模式,采用合理的工作方法,改善工具和环境,以提高生产效率。接下来

法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蕴

法家管理思想的现代意 (摘要)在春秋战国时期,王权衰落,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新旧势力斗争非常激烈,社会动荡不安。为求富国福民,新兴地主阶级通过变法相继走上历史舞台,提出以法治国的主张。 到了战国末年,法家思想占了优势,法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则应首推韩非子,他的言论突出法家的进步思想。他综合了前期的法家思想,在当时的乱世中,融汇并发展了道家、荀况以及商鞅、管仲等人的思想,创造出一套独树一帜的法家理论,建立了“法”、“术”、“势” 想结合的法治理论。 【关键词】法家,韩非子,管理思想; 在那个年代,诸侯割据,战火不断。一种旧的体制已经运行到了尽头,一群有识之士在为即将到来的新时代勾画着宏伟蓝图。但在诸侯的战场和朝堂上,法家成为了最后的赢家。法家的的特点是主张用客观的、具体的、铁定的法律,通过铁面无私的奖惩制度,进一步强化司法的威严和检查的力量,确保每个人在各自的工作位置都必须达到最高和最大限度的工作效率,同时对没有达到甚至是消极怠工、腐败浪费等现象进行最严厉的惩罚。所以,秦始皇统一中国时法家是有相当地位的,“用儒家的心肠,法家的手段”来进行管理被认为是管理的最优状态。探讨中国式企业管理之道,是当前管理学界的一个重要课题。发源于西方的管理科学,只有与中国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成为在中国企业管理实践中行之有效的理论指导。被誉为“霸者之道”的法家管理思想具有许多闪烁着智慧之光的宝贵见解,对现代企业管理具有独特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法家管理以“法”即管理制度为核心,注重“法”、“势”、“术”即管理制度、管理权威与管理技巧的完美结合。法家明确赞同“法治”而反对“人治”,主张时时事事都必须严格遵循既定的法令、规则,而绝对不能只依赖管理者的主观判断或个人好恶。法家相信,如果坚守法制,哪怕是平庸普通的人也能成功地进行管理;但若抛开法制,才能超卓的人也必然会面临失败。法家还看到,“徒法不足以自行”,仅有管理制度,没有强力、灵活的推行措施,也不行。所以,管理权威和管理技巧也是必须的。法家通常较少理会人的道德修养和社会伦理准则,往往有“为达目的不择手段”之嫌,但其管理技巧却比其他各家都要丰富。在组织机构的建立、职位的设置、人员的选拔、授权、监督、考查等方面,法家提供了中国古代管理从理论走向实践的极佳范例。以下我主要介绍的是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管理思想对现代企业的影响。 在汉武帝独尊儒术后,法家已从历史舞台上消失。但是,在管理领域中尤其在国家管理的领域中,韩非的管理思想并未退出历史舞台,仍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韩非管理思想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中的作用,功不可没。 赏誉同轨刑之烦也,名之缪也;赏誉不当则民疑,民之重名与其赏也均。赏者有诽谤,不足以劝;罚者有誉焉,不足以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