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语文 第四专题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苏教版必修1

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洪翔中学高中语文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教

案苏教版必修1

[美]奥尔多·利奥波德

一教学目标:

1 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2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三教学时数:

一课时

1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2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3重点字词:

(一)嗥叫(háo)驯服(xǜn) 蔑视(mia) 迸发(bang) 湍急(tuān) 艾蒿(ài hāo) 疲惫(bai) 饿殍(piǎo) 蜿蜒(wān yán) 毛骨悚然(sǒng)

(二) 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阙。

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饿殍:饿死的人。

无动于衷:心里一点不受感动;一点也不动心。“衷”也做“中”。

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4文章结构:

1)狼的嗥叫及其含义: A狼的嗥叫,引起下文。

B狼的嗥叫的含义(深层含义只有山能客观听取)。

2)作者认识的由来: A一只狼的死去 [发现狼——打死狼——狼眼中垂死时的绿光给予的启示]。

B 众多狼的死去——鹿数目增加以致饿死。

3)作者更深层的思考: A破坏的草原很难复原。

B牧牛人杀死狼也不是好事。

C太多的安全似乎产生的仅仅是长远的危险。

5写作特点:

文章文笔简洁洗练,从中可以体验到哲人的深刻,又可以领略到诗人的激情和想像。这一切,构成了文章显明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科学的事实和诗的描述合拍合辙,让读者首先沉浸在一种诗的氛围之中,然后开始评论和思考。最后,回归于心灵的顿悟和思想的升华。

课文导语: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6课文讲解:

——阅读——并——思考——

⑴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4—6自然段

⑵自然界如果失去了狼会怎样?

7—9自然段

⑶为什么说狼的嗥叫只有大山明白?

1—3自然段

(4)结合全文,你从中得到哪些启示?

⑴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从前认为自然界是被人类明智而高效的利用的,是应为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善,这种“善”即是认为狼是坏的捕食者,吃掉了对人们有用的鹿,该杀。

用文中的话说:“在那些年代里,我们还从未听说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那种事。”“当时我很年轻,而且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期。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后来作者还是这样认为吗?他的想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转变的呢?是不是一个人闷在家冥思苦想得出的结论?(不是)那作者的想法、观点是什么时候转变的呢?(“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再具体点,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看到这垂死时的绿光时,我感到,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

“这种观点”是什么观点?(从前的观点)

“新的东西”又是什么?(新的观念,对狼的负罪感。)

我们憎恶狼,是因为它伤过过人类,我们对此总是念念不忘,但我们反过来想想,我们人类伤了多少只狼呢,却不曾有人提起。我们总讲人类有情,有怜悯心怀,讲求“道德伦理”,但当十余种狼在地球上永远的消失,当T型台上的裘皮大衣满世界的招摇时,我们还有何面目向大自然说人类敬天惜物?我们跟纳粹点的人皮灯又有什么两样呢?物极必反,人类终究会为这一切付出高昂的代价的。

(2)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

那我们就来看看,人类大肆捕杀狼,狼在地球上消失,等待人类的将是什么结局?“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的样子,看见南面的山坡由于新出现的弯弯曲曲的鹿径而变的皱皱巴巴。我看见所有可吃的灌木和树苗都被吃掉,先变成无用的东西,然后则死去。我看见每一棵可吃的、失去了叶子的树只有鞍角那么高。这样一座山看起来就好象什么人给了上帝一把大剪刀,并禁止了所

像山那样思考公开课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 一、导语 生活中常常会有一些细小的事件或者现象会在某种特定的情况下引发我们进行一场深入的追问。比如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篇文章,其实就是由一声夜里回荡在山崖间的狼嗥引发的思考。 那么,是一声怎样的狼嗥能引发作者洋洋洒洒上千言的思索呢?早上已经要求大家预习过课文,现在,请同学说明,这声狼嗥具有怎样的特点。 二、研习课文 1、思考:狼嗥具有怎样的特点?(提请学生回答) 明确: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是蔑视情感的迸发。 嗯,在文章的第一节,作者就已经对这声狼嗥作了详细描写。这声狼嗥听起来是如此的与众不同,可以说是一种饱含情感的嗥叫。那么,这声嗥叫引起了哪些事物的注意呢?对这些事物而言,这声狼嗥分别意味着什么? 2、思考:这声嗥叫引起了哪些事物的注意?对这些事物而言,这声狼嗥分别意味着什么? 明确:鹿——死亡的警告 松林——混战与流血的预言 郊狼——得到残羹剩饭的允诺明显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 牧牛人——账户透支的威胁 猎人——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 山——“客观地聆听”深刻的,客观的,长久的 那么,山对这声狼嗥的反应和其他事物对这声狼嗥的反应是一样的吗? 明确:不一样,对其他事物来说,这声狼嗥是一种明确而迫近的希望和恐惧。但对山来说,却有着更深刻,更客观,更长久的含义。 那这个含义到目前为止我们知道是什么吗? 明确:不知道。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卖了个关子,设了个局,他在引导我们跟着他的思路继续思考。不仅如此,为了强调这一信息,作者在后文还用相关语句做了呼应,请大家快速浏览第三节文字,找出呼应语句。 明确:只有不堪造就的新手才感觉不到狼是否存在,认识不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 到目前为止,我们现在还不知道这个秘密是什么,那作者知道吗?他感觉到了狼的存在,认识到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了吗? 明确:认识到了。 3、思考:作者是否从一开始就知道的呢?“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经历了怎样一个变化过程? 明确:不是一开始就知道的。“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是自我看见一只狼死去的那一天开始的”。 在此之前,对待狼这种动物,我的观念是怎样的? 明确:“在那个年代里,没有人会放过打死一只狼的机会。 当时我很年轻,正是不动扳机就感到手痒的时候。 那时,我总是认为,狼越少,鹿就越多,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是猎人的天堂。” 那么,之后呢?作者的观点是如何转变的?哪一刻,哪一场景触动了作者的心灵? 明确:“闪烁着的,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 “在这双眼睛里,有某种对我来说是新的东西”(这一句与前文哪些地方是一致的?山对狼的秘密和狼嗥中隐藏的深刻含义。)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像山那样思考》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意。 2、品味诗意和富有思辨色彩的句子,揣摩作者对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观点的独特表达。 教学重点: 1、理清文脉和情感。 2、品味富有诗意与哲理的语句。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方法及设想: 学生感知文本,进行评点和交流;教师点拨引领学生把握行文思路,深入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引出中心)。 必修一最后一个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分为三个板块。第一板块“谛听天籁”,是要我们欣赏自然之美;第二板块“感悟自然”,是要我们从自然风物中感怀人生;第三板块“湖山沉思”,是思考探索人与自然该如何相处。三个板块,理解上逐层加深。今天我们学习美国生态学家奥尔多·利奥波德的随笔《像山那样思考》。 (师)法国思想家帕斯卡尔说:人是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就是说,人之于万物的高贵之处在于能思考。而利奥波德却说“像山那样思考”,山会思考,运用了拟人手法,更新颖、诗意,设置了悬念。这个短语还有祈使意味,可在短语前加主语:“我们”或“人类”,即“我们(要)像山那样思考”。要重读的是哪个词? (生)“山”。(齐读“像山那样思考”,重读“山”字) (师)我们就来看“山”和“我们(人类)”分别是如何思考人与自然相处的问题。 二、研习课文,整体把握思路: (一)、速读文章,抓中心问题:人与山思考的差异。 师:现实中的什么现象,使作者倡导要“像山那样思考”?(即缘由) 生:缘于生态遭到破坏,人们对狼的猎杀。 师:人们及年轻时的作者,对狼的认识是怎样的?用文中句子回答。 生:“我总是认为,狼越多,鹿就越少,因此,没有狼的地方就意味着猎人的天堂。” 师:猎杀狼的原因是什么? 生:为了猎捕更多的鹿,获得更多的个人利益。 师:对,在人们看来,狼是残忍的,对人类是无用的,所以捕杀狼。这种看法“山”赞同吗?划出有关的句子品读。 生:不赞同。第六段“无论是狼,或是山,都不会同意这种观点”;第二段“只有山长久地存在着,从而能够客观地去聆听狼的嗥叫”;第三节“山对狼怀有一种秘密”......山并不认为“狼越多,鹿就越少”,狼并非毫无价值。山对狼的思考,作者是从描写狼的嗥叫入笔的。 (二)、具体研习课文,探究山的思考。 1、探究“山”与“人类”对狼的思考的差异。 (1)、范读第一节。狼嗥有何特点?含有怎样的情感? 可概括为“狼嗥图”,参照课本图片,想象:在陡峭荒凉的山崖上,群山静默,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发出的沙沙轻响,突然一声狼嗥打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

社团活动总结

社团活动总结 一、前言 二、本学期实际活动情况: 1、社团成立筹备阶段主要开展纳新,人员调配,宣传社团理念 宗旨,社团相关文件起草。此工作一直持续到9月28日。初步告一 段落。 2、社团活动方案的确定,主要规划今后社团活动内容和方向, 确定本 学期举办大型民族文艺晚会“我与家乡共发展之民族汇”主要具体工作详见下文。 3、小试牛刀,首次举办“我与家乡共发展之民族汇”宣传春晖 社之宗旨,播撒春晖情。 4、前期准备:我社全体成员于11月1日晚上18点于一食以特 别的方 式:竹竿舞和民族工艺品展示相结合,对晚会做前期宣传。取得了很好效果。于11月2日上午四食堂附近以同样地方式宣传.自此 晚会前期宣传活动结束。 5、晚会控场情况:会场布置全部完成后;1、音响等各种所需设备均达到直接可用状态;2、各部门负责人员全部到达指定位置;3、演员到场、服装准备完毕、化妆完毕,主持人准备完毕;4、已到场 演员的PPT、道具等节目所需物品检查完毕;5、播放春晖社普通宣传;6、礼仪迎宾,嘉宾签到会场秩序和引导观众.18:00到18:20:全体成员进入紧急状态18:20到18:30循环播放春晖社宣传片18:30到20:00表演期间各成员不分彼此,全力以赴,注意突发情况、及时解决、全程沟通。

6、晚会结束:物归原主,全体社员收集会场垃圾,核对物品!回收处理! 三、活动结果及意义: 四、感悟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细节决定成败”是我一直对我社成员一直灌输的思想。以人为本严格要求自己,把大家团结一致,努力向前。是春晖人始终铭记:饮水思源、反哺故土,宣传家乡和民族文化的宗旨。 一、在社团成立和招新方面 20xx年学院11月,我们进行了第一届的社员招收工作。进程中我们发现,前来应招者在能力类型方面有很大的差别,而尚不够完善的招新制度一度使现场发生混乱。于此,在下届招新的工作中还需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例如,事先印制应招不同部门的报表,在基本的问答检测外,给各人充分展现自我特长的空间(如擅长绘画的可以在报表背面作画)。 二、制定社团章程、成立职能部门 “通信人之家”作为通信学院创社最早的社团,吸引了各类兴趣及能力领域有较大差别的学生加入。为了使每一个社员都能参加社员的日常运作,并在一次次组织活动中得到能力的锻炼,可将社内现有人员按特性不同部门,设立每一部门的负责人,一来可以减轻社长的工作压力,也有助于社团更好地组织活动.本学期已经尝试将人员分成策划部,秘书部,组织部,宣传部和外联部。 三、举办活动方面 二零XX年十二月,社团开展了读书征文比赛活动,我们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畅谈自己的观点,撰写读书心得。活动中同学们能够积极踊跃的参加到比赛中来,但也显露出来我们工作中的一些小问题。比如,活动的前期宣传不够到位,使得部分有意向参加比赛的同学失去了一次宝贵的机会。还有在比赛的组织过程

像山那样思考导学案附答案

青州三中高一语文导学案编号:028 教学课题课型主备教师把关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班级 《像山那样思考》 新授王丽凤王丽凤2009、11 学习目标(1)了解生态平衡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意义,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2)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理解重点语句的涵义。 (3)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学习重点难点了解生态平衡知识,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生存环境的意义。 一、课前预习 1、作者简介: 最近30年,在美国,有一本书表达了一种几乎是不朽的关于人和土地的生态及其伦理观,唤醒了人们的环保意识,这就是“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的《沙乡年鉴》。 1887年利奥波德出生于美国密西西比河畔的一个小镇,受喜欢打猎的父亲的影响,童年时就培养了对大自然的兴趣。1935年4月,利奥波德在威斯康星河畔购买了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沙乡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我的妻子、三个儿子,还有两个女儿都各以他们自己的方式,在我们自己的土地上通过野生生物的耕耘管理而发现了某一种或另一种深刻的满足感”。利奥波德把他在沙乡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一书。此书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美国版本的销售量已超过了100万册。《像山那样思考》就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奥尔多·利奥波德,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他的土地伦理概念成为几个全国性环境保护组织和政府机构行动宗旨的基础。他对人类发出过这样的警告:“征服者最终都将祸及自身。” 2、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二、自主学习 1、给划线字注音 嗥叫()兆头()迸发()蜿蜒() 驯服()蔑视()挑战()湍急()教学设计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像山那样思考》

长春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像山那样思考》 教学目标: 1.了解利奥波德及他的“土地道德”。 2.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3.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4.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的思想内容,理清文章脉络 2.把握文章的主旨,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明确“像山那样思考”的意义。 教学难点: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加强学生生态保护意识。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观看图片,体会人类对自然的破坏。

二、作者介绍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著名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理论家,长:期从事林学和野生动物管理研究,被称为美国野生动物保护之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了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l949年出版的《沙乡年鉴》是其最重要的著作。书中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三、朗读课文 1.自读课文,查找生词。 2.借助工具书,理顺词义。 积累词语: ①拾遗:①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如夜不闭户,道不拾遗。②补充旁人所遗漏的事物,如拾遗补缺。 ②蜿蜒:①蛇类爬行的样子。②(山脉、河流、道路等)弯弯曲曲地延伸。 ③蠕动:像蚯蚓爬行的样子。 ④饿殍:饿死:的人。文中指饿死的鹿。 ⑤无动于衷:心里一点儿不受感动;一点儿也不动心。 ⑥毛骨悚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 3.自由朗读,熟悉课文。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知识讲解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 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 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

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的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的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的名为沙乡的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的恢复生态平衡的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的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优秀中学生个人总结(多篇)

优秀中学生个人总结 半个学期过去了,使同学们感受良多,现在我总结如下: 在学习上,同学们深知学习的重要性。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知识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同学们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首先,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纪律方面,基本可以做到:尊重教师,同学之间可以真诚相待;能遵守学校各项纪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社会公德;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举止文明;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不乱扔废弃物。 第二篇:优秀中学生学期末自我总结 一个学期已经在不平凡之中悄然渡过,回顾这一个学期的全面工作。即有欣慰,又有遗憾;即有成绩,又有不足;即有劳累,又有闲意;可谓如同饱尝了百味豆一般。难得说清楚其中的滋味和味道,现把其能言表的作自我总结一下,与其共勉。 本学期开始,我校便确定下这学期的整体工作方法。 即围绕一个中心(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 第1 页共22 页

突出二个重点(执行教师安全岗位责任制,中层以上领导岗位责任制)。 突出三个建设(校园校舍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教师队伍建设)。 强化四项活动(少先队活动、师德强化活动、教师基本功活动、教学质量监测活动)。 执行五项制度(安全工作日检查、周总结、月汇报制度、中层以上领导听、评课制度工作痕迹管理制度、个人学习和汇报相结合制度、学生质量评价分析制度、校财会报批公开制度) 历经半个学期的努力,学校整体工作有了新的突破,社会影响力有了很大的提高。特别是完善的教师值日岗位责任制的有效执行,大大提高了学校工作安全性,得到家长的一致好评,教学质量稳中有升,各种活动开展的扎实有效。 一、加强制度建设,完善制约机制,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安全工作制度的制定、教师岗位责任制的完善、教师学习制度、汇报制度,使各项工作能够有序开展,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制度保证。 二、细化检查内容,强化执行力度,确保检查结果真实有效。 针对本学期各项计划的项目,我们有针对性地细化了检查内容,使检查时即能做到摸得着、看得到,又能精确评价阶段性工作质量。至目前,对教师备课、作业本检查和单元测试监督已达四次,每次均能达到精细效果。在总结时又能查摆到存在的问题,科学地提出整改措施,为下一次的复查提供了理论依据。本学期工作的程序是计划、方案、检查、总结,系列化,力求真实、有效。日安排、周重点、月总结,重点工作汇报的有机结合促进了工作质量的提高。经过半个学期的实践,大大加强了学校的管理效率,下半个学期,乃至于本年度,将完善这个管理机制和方法。 三、重视质量建设,寻求提高办法,确保教学质量稳中有升。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课题:像山那样思考 奥尔多·利奥波德 【教学目标】 1、理解文意,理清文章脉络。 2、体会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3、确立正确的生态观,增强我们的忧患意识,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 4、通过讨论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的过程,教会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1.理清人与自然的生态伦理关系。 2.理清文章脉络和情感。 3. 通过讨论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的过程,教会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的方法。 【教学课时】三课时 【教学方法】 1.导读法 2.讨论法3.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狼嗥的含义,初步感知课文 一、导入课文:《像山那样思考》 二、作者简介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 (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伦理学家。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乡年鉴》出版。本书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的思考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初步感知文本、研习文本 (一)测读课文

(二)字词检测 嗥叫()驯服()蔑视( ) 迸发( ) 湍急( ) 艾蒿( ) 疲惫( ) 饿殍( ) 蜿蜒( ) 毛骨悚然( ) (三)思考问题: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 【明确】: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在一个漆黑的夜晚,群山寂静,只能隐隐听到风过树林,叶子的沙沙声,突然一声狼嗥撕破了这份宁静,嗥叫声从一个山崖传向另一个山崖,回荡在山谷中。 2、听到这野狼的嚎叫,你会有怎样的反应?(害怕、恐怖) 3、谈谈你对狼的认知。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比一比,看谁说得多。 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声名狼藉 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引狼入室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烟四起 问: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贬义。 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 4、其实,狼是这样一种动物:卧薪尝胆、自知之明………(课件) 狼亦如此,人何以堪? 5、这一声狼嗥有什么样的特点?这些特点有何深意? “深沉的”、“骄傲的”、“不驯服的”、“对抗性的”、“悲鸣”、“蔑视” 【明确】 骄傲——骄傲自己懂得自然规律,是生态中的重要一员,是不可或缺的。 不驯服、对抗性的、蔑视——反对猎杀动物,掠夺自然。 悲鸣——对自己生命权利被剥夺的悲鸣,对人类无知的悲鸣。 这声嗥叫惊心动魄,既是狼痛苦的哀号,更是它用来反抗的号角,同时也像是对人类的警醒。 6、齐读第一段,用心去理解狼的这声嗥叫。 7、面对这声嚎叫,其他的事物有什么反应? 【明确】: 对于鹿,(它是死亡的警告);对于松林,(它是半夜里在雪地上混战和流血的预言)一场撕杀即将上演;对于郊狼,(它是即将来临的拾遗的允诺)是彻底地清扫战场,绝不浪费;对牧牛人,是银行里赤字的坏兆头;对于猎人,(是狼牙抵制弹丸的挑战)打狼。 鹿:死亡的警告

初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初中语文《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⑴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⑵学习选取个性化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预习要求】1、利用工具书自查生字词注音及重点词语释义。2、划出不理解的句子。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看到的画面上是什么动物啊?(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吗?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感情色彩上)贬义。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二、作者简介 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研习课文 1、讨论文章结构明确:第一部分(1-3)借助一声狼嗥而引起的反应,将深刻的生态伦理表达出来。第二部分(4-9)讲述狼被猎杀的命运以及狼被消灭以后留下的生态恶果。第三部分⑽启示人们在追求物质文明的同时,应该像山那样思考,要有生态意识。 2、阅读并思考:⑴作者对狼的看法发生了怎样的转变?“自那以后,我亲眼看见一个州接一个州地消灭了它们所有的狼。我看见过许多刚刚失去了狼的山。 ⑵自然界失去了狼会怎样?(生物链:狼少——鹿多——草光——食草动物的灭亡——山秃)于是,大自然会报复人类;于是,“……有了尘暴,河水把未来冲刷到大海去。”这句话什么意思?人类将不再有未来!由学生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句子,互相讨论。 四、总结课文

像山那样思考优秀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 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 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 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名为沙乡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恢复生态平衡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中狼嗥的含义。2、感悟文章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教学重点: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教学难点:“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教学过程:一、导入二、词语积累嗥叫驯服残羹聆听悚然湍急蠕动饿殍艾蒿二、文本研习1、快速地阅读全文。思考: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5、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1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 下面我们就把文章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遍,结合作者的人生经

初中优秀学生干部事迹

初中优秀学生干部事迹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初中优秀学生干部事迹》的内容,具体内容:初中学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非常重要,优秀学生干部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篇一我是一名在幸福和幸运中逐渐成长的孩... 初中学校学生干部的培养非常重要,优秀学生干部所具备的能力和素质对于各项工作的开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整理的范文,欢迎阅读! 篇一 我是一名在幸福和幸运中逐渐成长的孩子,在我的成长过程中,更多的享受到了父母,老师的关爱,从我懂事时起,我的爸爸妈妈就用自己的言行对我进行有益的启发和教育:要尊重老师,尊重长辈,善待我人;做事要勤奋,养成勤俭节约,艰苦朴素,吃苦耐劳的习惯;做人要堂堂正正,要诚实守信,要乐于助人;上学后,老师们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对每位学生关爱有加的崇高境界,更给了我很多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言传身教,老师门良好的感染和熏陶,在我幼小的心灵中种在了一颗颗健康向上的种子,使我一天天茁壮成长起来。我叫xxx,现在在xxx中学高二(8)班学习,任泗洪中学第二十一届学生会主席兼高二年级学生会主席和高二(8)班班长,是一名德才兼备,品学兼优的优秀中学生。 小学毕业时,我已经抱回家许多证书和奖状:优秀学干优秀少先队员 三好学生等。 2007年9月,xxx同学以优异的成绩升入xxx中学。07年

10月被年级领导任命为年级学生会主席,08年11月被学校任命为泗洪中学第二十一届学生会主席兼高二年级学生会主席。将近两年的高中生活与学习中,练就了我不服输的精神,我用辛勤的汗水和不懈的努力,创造了一项项优异的成绩,并且有着很强的组织和领导能力,为学校的师生们所称道,在学生中起到了楷模和表率作用。 在家里,我是一个体贴父母,热爱学习的孩子。我父亲在外地打工,只有过年才能回家,我的母亲既要照顾年仅3岁的弟弟又要承担所有家务。我总是很体贴母亲,母亲做家务时我会主动配合打下手。由于我住过3年的校,所以有着较强的生活自理能力。我不仅如此,还经常帮助邻居家做一些活,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在知识的海洋里,我是一个贪婪的索求者。我不但努力学习教科书上的知识,课余时间还有广泛的兴趣爱好,如朗诵,演讲等。在此基础上,我读书还有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爱思考,爱问问题,甚至有时把老师问得哑口无言。正是因为这种勤奋刻苦,孜孜不倦,善思好问的精神,使我不但具备了广博的知识基础,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在学校的各种考试中,我的成绩始终名列前茅,成为了高二学生中顶呱呱的人物。作为一名中学生,我具有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不服输精神。我一向偏爱理科,语文基础比较差,在语文老师的知道和帮助下,我养成了坚持记笔记的习惯,在我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知识点,多而不乱。我还坚持不懈的总结学习和生活经验,不断自我蒺藜并自我反省,思想修养和写作技能都有了较大飞跃。经过努力,我的语文单科成绩一直在奥赛班居优。我的这种不服腧精神,这种坚韧不拨毅力,对不少同学起到了感染和

高一语文必修1课前预习:4.6《像山那样思考》学案 苏教版

《像山那样思考》课前预习学案 一、预习目标 1.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 2.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预习内容 (一)字词掌握 嗥叫饿殍艾蒿柏湍急毛骨悚然 毛骨悚然:释义 饿殍: (二)引导学生列举一些含有“狼”字的词语并概括其共性 明确:狼子野心狼心狗肺狼狈为奸中山狼…… 都属贬义词 (三)描述画面 要求:观察要细致(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的一只狼?它在干什么?) (四)图中的这只狼显然在引颈长嗥,要求学生给狼的叫声前加些定语 三、提出疑惑 作者如何认识狼? 课内探究学案 一、学习目标 1.培养学生通过抓关键句来解读文本的能力。 2.提升学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培养学生平等地看待自然万物,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二、学习过程 探究一、1.如何理解狼的嗥叫是“不驯服的、对抗性的”“蔑视情感的迸发”?

提示:可结合狼的遭遇去思考 2. 思考:为什么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对一般读者而言,这是一种全新的说法,仅看第一节是很难弄明白的,我们不妨带着这个疑问,继续向下阅读 探究二、研读第2、3节 这一声狼的嗥叫,引起了哪些对象的注意?这些对象可分为几类?其区别在哪? 探究三、对狼的认识经过了这么几个阶段 (一)觉得狼是有害的,欲除之而后快 (二)对其产生同情怜悯之心 (三)认识到其有重要的生态意义 (四)认识到应与其平等相处 探究四、重点讨论以下几个问题: ①我们现在从事的一切其目的是什么?如何看待这一目的? ②如何理解梭罗的名言“这个世界的启示在荒野”?到了这一步作者又是 怎样认识狼的呢?

③解决研读第一节时留下的疑问: 狼的嗥叫隐藏着什么样的内涵?如何理解文章一开始说狼的嗥叫是“深沉的、骄傲的”? 三、当堂检测 1.我们应如何像大山一样去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 2.本文是从什么角度去表现人类如何与自然相处这样一个重大主题的?给我们写作以什么启示? 3.通过我们先前的反复朗读,我们能否感觉到这篇文章在语言文字上有何特色呢?比如同样是介绍自然的,介绍生态伦理观念的,它与我们的地理课本的语言,与我们的一些生物学理论,在文字表达上有何区别呢? 课后练习与提高 如果你是一名环保志愿者,请写一段宣传文字!

江苏省泗洪中学—高一数学导学案:函数的模型及其应用2

3.4.2 函数的模型及其应用(2) 学习目标 1.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情境建立数学模型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数学地分析问 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预习案: 1.直角梯形OABC中,AB∥OC,AB=1,OC=BC=2,直线l:x=t截此梯形所得位于l左方 图形的面积为S,则函数S=f(t)的大致图象为 2.一种专门占据内存的计算机病毒开始时占据内存2KB,工作时3分钟自身复制一次(即复制 后所占内存是原来的2倍),那么,开机后分钟该病毒占据64MB(1MB10 2 KB). 二课堂案 例1今年5月,荔枝上市.由历年的市场行情得知, 从5月10日起的60天内,荔枝的市场售价与上市时间的 关系大致可用如图所示的折线ABCD表示(市场售价的单位 为元/500g).请写出市场售价S(t)(元)与上市时间t(天)的 函数关系式,并求出6月20日当天的荔枝市场售价. 例2物体在常温下的温度变化可以用牛顿冷却规律来描述:设物体的初始温度为T0,经 过一定时间t后的温度是T ,则T-T a=(T0-T a)·(0.5)t/h其中T a表示环境温度,h称为半衰期. 现有一杯用880C热水冲的速溶咖啡,放在24℃的房间中,如果咖啡降到40℃需要20min,那 么降到35℃时,需要多长时间(结果精确到0.1). A B C D O 5 7 10 10 40 60 t(天 S(元) x t O A B C y l t S A 1 2 1 3 C t t S 1 2 1 3 D t S 1 2 1 3 B S 1 2 2 3

例3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火箭的最大速度(/)v m s 单位:和燃料的质量 ()M kg 单位:、火箭(除燃料外)的质量的函数表达式为2000ln(1)M v m =+ .当燃料质量是火箭质量的多少倍时,火箭的最大速度可以达到12/km s ? 三 巩固案 1.向高为H 的水瓶中注水,注满为止.如果注水量V 与水深h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水瓶的形状可能是 2.根据市场调查,某商品在最近40天内的价格f (t )与时间t 满足: f (t )=1 11(020) 241(2040) t t t N t t t N ?+<∈???-+∈?≤,≤≤,,销售量g (t )与时间t 满足:g (t )=14333t -+ (0≤t ≤40,t N),则这种商品日销售金额的最大值为 . 四 归纳总结 利用图、表建模;分段建模;指、对数函数模型. 五 学习反思 h V H C D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 教学目标: 、理解文中狼嗥的含义。 2、感悟的诗意美和思辨色彩。 3、提高对大自然美景的哲理感悟力。 4、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教学重点: 理解由狼嗥引出的哲理思考,提高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教学难点: “像山那样思考”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词语积累 嗥叫 驯服 残羹 聆听 悚然

湍急 蠕动 饿殍 艾蒿 二、文本研习 、快速地阅读全文。 思考: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2、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有哪些事物?他们的反应又是怎样的? 3、除了这些事物,还有什么也有感受?是怎样的感受呢? ——还有“这座山”,它的反应则是“深刻的”长久的“客观的”。 、面对这声狼嗥留意的还有谁呢? ——是“我”对这声狼嗥的理解,是“我自己对这一点的认识”。 6、“我”对这声狼嗥的认识,从文中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那么一开始“我”是怎样的呢? ——先是和芸芸众生一样,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肆意猎杀与破坏。 7、是什么使他的认识发生了转变?

——后来看到一只垂死时的老狼眼中的绿光时,作者有所启发,有所意识,有所察觉。 8、让我们齐读第六段,看看作者是如何把这种感性认识、一时触动表述出来的。 ——作者通过一段猎杀狼的亲身经历,写出自己的触动。 9、有同学感受到了作者的感受,你是从哪些词句中捕捉到的? ——写狼“喜气洋洋地摇着尾巴”嬉戏”,与狼令人难受的、垂死时的绿光形成对比,反衬人的冷酷。 ——“一只小狼正拖着一条腿”,让人顿生怜悯之心。 ——“无动于衷”的岩石不如说是在指责人的无动于衷。 0、作者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又是如何上升为理性认识的? ——山失去了狼,鹿因数目过多而死去。 1、有了触动以后,作者又从草原和高山植被的破坏和退化中,进一步得到验证:此时作者意识到要保护环境。作者的认识从肆意猎杀与破坏,发展到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应该说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一定程度上缓和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剑拔弩张的矛盾关系,但人类的印迹似乎还很重。这里保护环境归根结底还是为人类服务的。人类仍然处于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凌驾于自然万物之上。那么作者的最终认识是不是就仅限于此呢?下面我们就把的最后一段一起来读一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完整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像山那样思考》教案【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了解生物知识,培养学生建立起和谐的人与自然关系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重点】1、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 2、领会本文所阐述的道理对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的意义。 【教学难点】 1、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2、学习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今年美国好莱坞有一部大片——《阿凡达》,影片展示了未来世界,由于地球资 源日益枯竭,人类为了掠夺新的资源,启动阿凡达计划,攻击潘多拉星球的故 事。《阿凡达》虽然只是一部科幻电影,但却给观众引出了人自然科学的话题。

长久以来,人类一直将自己看作是地球的霸主,大自然的主人。由于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无节制地开采,滥捕、滥杀、滥伐,使许多的物种濒临灭绝,严重地破坏了生态的平衡。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和越来越严重的能源危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 那么,究竟人类应该站在什么角度去思考应该如何去思考我们来听听美国的奥尔多?利奥波德在半个世纪前给出我们的答案——像山那样思考。 二、简介作者: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被称为是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 奥尔多.利奥波德从小就对大自然有着浓厚兴趣,他在近50岁时,购买了美国威斯康星河畔一个被人类榨取殆尽而遗弃名为沙乡农场,从此开始了在沙乡长达13年恢复生态平衡探索,直到去世。他把自己观察与思考结晶成了《沙乡年鉴》。 《沙乡年鉴》与《瓦尔登湖》并誉为自然人文写作的典范,入选纽约公共图书馆“世纪之书”人文类十大必读好书。它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其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乡年鉴》(《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三、自读课文,自主探究: 体会奥尔多·.利奥波德优美的文笔和深邃的思想,注意文中的生字词,并思考问题:文章的题目是“像上那样思考”,像山那样思考是一种怎样的思考呢是谁要像山那样思考那为什么要像山那样思考 1、字词: 嗥叫(háo)

苏教版语文高一-高中语文4.8像山那样思考学案教师版22

像山那样思考 选题、编写:陈飞试做、校对:孙磊审阅:卞建容班级姓名学号 一、学习目标 1、通过阅读,体味此篇文章诗意的语言。 2、通过研习,把握作者的生态伦理观念,加强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二、背景材料 1. 作者介绍: “近代环保之父”——奥尔多?利奥波德(1887—1948)美国作家,生态学家,土地伦理学家。这位被称为美国环境伦理的播种者,一生共出版三部书和五百多篇文章。1949年,《沙郡岁月》出版,是其最重要的著作。 《沙郡岁月》记录了作者对自然界中各种生命之间彼此折射辉映的亲知和体悟。文笔优美,思想深邃。被誉为“绿色圣经”。 《像山那样思考》是《沙郡岁月》中收录的一则随笔。 2.背景介绍: 工业革命的发展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丰富的物质生活,但人们却忽视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人类生存的环境,过高的物质追求,不断的向大自然索取,以及错误的生态观念,使我们的地球已变的满目疮痍。森林植被骤减,水土流失严重,工业三废的污染,滥捕滥杀滥伐,这一切做法严重的破坏了生态平衡,地球面临荒原化的危险。 三、预习练习 给下列字词注音并解释。 嗥(áo)叫:号叫,大声叫。 拾遗(yí):拾取旁人遗失的东西,据为己有。 毛骨悚(sǒng)然:形容很害怕的样子。悚,害怕。 不堪(kān )教育:堪,可,能。如:堪当重任。 辨:湍(tuān)急:水势急。 揣(chuǎi)测:猜测,推测。

辨:饿殍( piǎo ):饿死的人。 俘( fú)虏:打仗时捉住的敌人 四、质疑探讨 1.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是什么引发此种思考的呢?即引发此种思考的缘起、缘由。 是缘于人们对狼群的猎杀,缘于那一声“深沉的、骄傲的嗥叫”。 2.文章开篇就是对这声狼嗥的特写,请体会作者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感? ——这声嗥叫是狼对人类捕杀狼的强烈抗议和不满,从“不驯服的“对抗性的”可以看出来。 ——这里表达了狼对险恶环境的不屈服,叫出了它们抗争的决心,所以是。不驯服的”,含着“蔑视”。 ——这是对死去的同伴的哀悼,所以是“悲哀”的。 ——这声狼嗥饱含着希望与人类和平共处的“深沉的”呼唤。 5.文章末节在引出梭罗的名言后,又提到“大概,这也是狼的嗥叫中隐藏的内涵”,这就与首节前后呼应,也回到了我们开始留下的问题了。我们再来把第一小节齐读一遍,这节其实也是此文的文眼。通过文章的讲解,现在我们再回过头来领会一下这声狼嗥中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涵义? ——狼嗥是在警告人们不要破坏生态环境,否则必将自食其果。 ——狼嗥告诫人们:狼也是生态链中重要的一员,是自然界中不可或缺的。 ——狼嗥是呼唤人与万物之间的平等相处、和谐相处。 6.文章题为“像山那样思考”,那么它与我们的这一专题“人与自然”(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只有“像山那样思考”,才能冲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发现自然规律,尊重自然规律,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这是目的与途径的关系,前者是后者的途径。后者是前者的目的。“像山那样思

(完整版)职高高一像山那样思考教案.doc

像山那样思考目标理解 ? ? 通过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脉络,培养学生认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通过体味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思考,引导学生树立热爱自然,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 通过讨论理解含义丰富的语句的过程,教会学生根据语境揣摩语句含义的方法。 ? 通过学习作者选取个性化的角度表现哲理的写法,培养学生构思、立意的写作能力。 教学建议 建议一:采用情境导入,指导阅读法、比较阅读法 *教学过程建议 1.本文可从多角度设计情境导入,如: (1)从狼的角度来导入。①(出示狼的图片)你能说出有关这个动物的成语 吗?比有比,看谁说得多。 豺狼成性豺狼当道豺狼虎豹狼子野心狼心狗肺 鬼哭狼嚎虎狼之势虎穴狼巢引狼入室狼吞虎咽 狼狈不堪如狼似虎狼狈为奸狼心狗肺狼烟四起 ②问:这些词最大的共同点是什么? (感情色彩上)贬义。 即使我们提到的“与狼共舞”这个源自美国经典电影的讲述人与狼和谐关系的词语,传到中国便成了“与邪恶的人或事物接触”的意思。狼,成了“邪恶的化身”,但鲜为人知的是,我们如果再不留意,就将与狼诀别了,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篇散文《像山那样思考》。 (2)由人对自然的破坏而受到自然惩罚的事实引入,提出问题“人与自然应该怎样 和谐相处?” 比如由“怒江建坝” “三峡大坝”等人类对自然的干扰破坏现象入题。理解成语“休戚 相关”“唇亡齿寒”的涵义,领悟人与自然“不可或缺”“息息相通”的关系。 (3)用大量具有浓厚表现力、视觉冲击力的图片、录像等导入引起学生的思考。图 片要多样,有美丽的大自然,有被人类破坏的自然,正反对比,触目惊心。 2.通过比较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体味文中作者对人与自然关系的生态伦理的思考。 *示例: 一、导入 二、学生阅读文本,研习文本,实现多重对话: 1.学生阅读文本,按问题做点评注 问题例举:本文体现了作者的哪些思想?在字里行间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把 你的感触与理解写在你有所体会的语句边上。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