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患沟通与临床思维

医患沟通与临床思维

医患沟通与临床思维
医患沟通与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理论学习大纲

题型:单项选择+案例分析

一、人际沟通和医患沟通

(一)人际沟通

1.人际沟通的性质和内涵

人际沟通是人们进行信息传递、思想和情况交流,彼此取得了解、信任和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人际沟通是人间交往的起点,也是建立人际关系的基础。

2.人际沟通的类型

单项与双向沟通从信息发、收的角色是否变换来看,不变的是单项沟通,如作报告、发指示、作演讲、开医嘱等;双方不断转换角色的是双向沟通,如会谈、协商等。

上、下行和平行沟通按组织管理层次分,上行沟通是指下属的意见、信息向上级反映;下行沟通是上层领导按组织程序向下传达指示或要求等;平行沟通是指各平行部门或人员尖的信息交流。

正式沟通与非正式沟通从组织系统而言,正式沟通是通过组织结构层次之间按规定、有程序的渠道进行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如定期或不定期的会议制度、汇报制度等;非正式沟通是正式沟通渠道之外进行的信息传递或交流。如人们私下的议论等。

语词性和非语词性沟通按信息表达方式划分,语词性

沟通是与话语和文字相关的沟通;非语词性沟通是与表情态度等有观点的沟通。

3.影响人际沟通的要素

沟通双方的个人因素:生理因素如健康状况、年龄、性别等对沟通的影响;主观因素如情绪、态度等对沟通的影响;智力因素如知识水平、沟通能力等对沟通的影响;社会文化如职业、社会地位、语言风格等对沟通的影响。

沟通信息、渠道与环境的因素:如信息本身是否可靠;沟通渠道的选择是否合适;沟通环境的安放是否妥当等。

4.人际沟通的原则

态度亲切诚恳,体现出平等、诚实、宽容和守信;表达简洁明确,避免措辞不当、思维混乱、重复啰嗦等;描述客观全面,不带有成见和框框,鼓励对方全面客观叙述和描述;渠道便捷畅通,要有必要的信息沟通制度,相关人员应报积极主动的态度。

(二)医患沟通

1.医患沟通的性质和内涵

医患沟通是医务人员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信息传递、思想和情况交流,彼此取得了解、信任和建立良好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对患者的同情、怜悯和关爱之心是良好医患沟通的伦理基础,医患沟通不仅包括临床信息,还包括给病人以安慰和帮助等医学人文关怀的内容。

2.与患者沟通的常用的技巧

善于运用语词性沟通方式:选择患者能够理解的词语和词句(进食、禁食);避免不适当地使用医学术语(里急后重);恰当使用开放式(还有哪里不舒服?)或封闭式(有没有腹痛?)的问题;避免语言的暗示作用;避免重复提问;注意倾听方法的运用(听病人的要求);恰当使用鼓励性的语言;注意语速、音调和音量的控制。

分析患者语言的“表面意思”、“情感流露”和“潜在愿望”,是提高医患沟通的有效性专业化要求。(不配合的病人不能但看他的表面意思,要理解情感流露及潜在愿望)重视非语词性沟通方式的作用:在沟通信息的总效果中,语词占7%,音调占38%,面部表情和身体动作占55%。因此,应十分重视非语词沟通技巧。目光接触是非语词沟通重要的信息渠道,可以表达和传递难用语言表达的感情。医生要善于发现目光接触中所提示的信息,善于用目光接触传递对患者的关爱或询问等信息(要抬头看患者)。面部表情是人的情绪和情感的外在表现。医生要善于识别和解释病人的面部表情,善于控制自己的面部表情。掌握身体姿势、副语言和相隔距离等非语词沟通技巧在医患沟通中也十分重要。

3.与一般患者的沟通

营造宽松气氛。医生以整洁的仪表和亲切、热忱与稳重

的态度迎接病人,面带微笑招呼患者并请其坐下或握手、寒暄等,都有助于消除患者的紧张与不安。

保持注意集中。会谈的时候务必注意倾听病人的谈话,对病人诉说的内容和表达方式要保持敏锐的观察力,交谈时与病人保持目光接触,对病人的谈话要作出适当的反应。

引导谈话方向。医生要善于引导会谈的方向,在仔细倾听的基础上,提出适当的问题或适当地转换话题,控制会谈进程。

及时澄清问题。医生在会谈时要善于把握重点,深入探寻。有疑问时要及时加以澄清。

4.与特殊患者的沟通

与儿童患者的沟通:交流环境的布置、语言的选择应注意儿童生理特点,注意多使用鼓励性的语言。

与青少年患者的沟通:注意青少年自主性、独立性强的特点,采用成人对成人的言谈方式,避免长篇大论式的说教。注意保护青少年的隐私问题,采用恰当方式与其交流。

与老年患者的沟通:老年患者家庭关系、人际关系比较复杂,心理问题比较多,认知能力和感官能力下降。倾听要格外有耐心。交流的时候要注意条理化,发问和处置要简明扼要。

与问题患者沟通:对有疑病症倾向的病人,要认真排除生理方面是否有疾病,并给予适度的支持和关心;对多重抱

怨的病人,应注意其生活压力事件所导致的调适不良的结果,并多作心理疏导工作;对于充满愤怒的病人,医生应以坦诚的态度,表达积极协助的意愿,通过沟通找到压力源并加以疏解;对依赖性强的病人,医生应鼓励他们主动地解决自己的问题,并协助其利用各种有效的资源,以减少对医师的依赖程度;对于自大的病人,在沟通时,医生应避免争吵,将其自大的态度向适当的方向引导。

与预后不良或临终患者的沟通:医生要做的是,减轻患者身体的痛苦以及给予心理上的支持,找到激发病人积极振奋的精神状态是十分重要的。但医生不应给予患者不实的保证,以免患者以后因失望而更绝望。不宜抑制患者悲哀的心情,在每一个阶段都给予心理上的支撑。

5.医患沟通的管理

医患沟通管理的基本环节是:明确沟通目的,做好沟通计划、注意重点对象、分层次、多角度与患者沟通,沟通效果评价。

评估与患者沟通效果的目的,是为了了解沟通现状、减少沟通障碍、改进不良沟通,提高沟通满意度(杜绝A(不包括因疗效而产生的不满),10%B,40%C,40%D,9%E,1%F)。

沟通效果的评估医患沟通的效果可以分为六个层次。A 沟通效果很差——患者很不满意;B 沟通效果较差——患者

不满意;C 沟通效果一般——患者没有不满意;D 沟通效果较好——患者满意;E 沟通效果很好——患者很满意;F 沟通效果非常好——患者感动。

二、临床思维

(一)临床思维的一般特点

1.对象的特殊性和复杂性

临床思维的主要对象是具有社会属性的人及其疾病过程。临床思维不仅需要考虑患者的生物属性,还需要考虑患者的心理、社会属性,不仅需要从医学角度分析问题,还要从经济、伦理、法律等角度分析问题;不仅需要注意科学的、逻辑的因素,也要注意情感的、价值的因素。

2.主体性和客体性的交错和相互作用

医生是临床认识和行动的主体,在临床思维中起主导作用;病人也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不同于自然界中一般的客体。在许多情况下,病人能够有意无意地参予临床思维。作为认识客体的病人,他对病痛的感受和叙述,他对病因病程的设想等等,都可以为医生的思维提供素材、引导方向,对医生诊断的形成有一定的作用,这即是病人主体性的表现。在治疗中病人的主体性也很突出,他不仅是一个被医生治疗的对象,而且他也参予治疗自己。医生提出的治疗方案,

需要有病人的合作才能付诸实施。病人的主体性作用,对于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治疗是否有效,都会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临床上必须同时注意病人的客体性和主体性,既注意研究疾病的客观表现,又注意对病人主观能动性的调动和正确引导。

3.时问的紧迫性和资料的不完备性

临床工作有很强的时间性,特别是对急重病人,必须在很短的时间内做出决断并进行治疗。因此不可能无时间限制地观察下去,这一点同一般的科学研究大不相同。同时,这也就决定了临床判断往往要在不充分的根据上作出。疾病的发展是一个逐步暴露其特点的自然历程,而临床医生不能等待这一自然历程的充分展开——那时患者可能已经面临死亡,或是不胜痛苦。尽管临床检查手段多种多样,临床医生也不能对一个患者遍行各种检查,而只能有目的有选择地进行某些项目的检查。因此临床医生只能在很不完善或不太完善或接近完善的资料基础上作出判断和决策,这当然是临床思维带有或然性的原因之一。

4.动态性

临床思维的认识对象是活的病人,是正在不断发展变化着的疾病,这就要求医生的认识具有明显的动态性。诊断作出来了,还要不断验证,随着病程的发展,可能要改变或增加诊断。治疗进行了,还要不断观察患者的种种反应,随机

应变——注意调整治疗方案,消除副作用,增强疗效,加速患者的痊愈和康复。如果医生的思维停滞、僵化,将认识固定在疾病的某一阶段或诊断和治疗的某一公式(概念)上,则常常导致误诊,误治。所以,临床思维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一个反复观察、反复思考、反复验证的动态过程。

5.或然性

临床思维具有较大的或然性。在某种意义上,几乎可以说临床诊断都是假说,而治疗都有一定的试验性。造成诊断和治疗判断的盖然性的因素很多,有的来自逻辑本性(例如以类比推理来提出拟诊、根据归纳推理来判明疗效等等,本身就有或然性),有的来自病人的个体特异性,有的来自资料的不完备性,有的来自客观上缺乏及时的特征性很强的诊断根据和治疗措施;当然也还有医生本人知识经验不足、观察不细、测量不准、思维方法不当等等主观的因素。说临床思维有或然性,并不是否认它也有确定性(如经过肺部X线摄影、痰中找结核菌等确诊某人患肺结核,这就是确定性的判断),而是说,由于认识对象的复杂多变和时间性强等等原因,使得临床思维的推理过程中含有较多的不确定成分。而且在完成一个阶段的判断之后,进一步的临床思维仍有不确定性。

6.逻辑与非逻辑的统一

临床思维既是一个逻辑思维过程,又包含一些有时是很

重要的非逻辑的因素。临床医生如果不掌握逻辑思维规则,就不可能进行科学的推理。

临床思维的非逻辑因素至少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医生作为思维的主体方面,除了有逻辑推理之外,还有“直觉”,以及尚未或不能用明确的概念表达出来的“个体经验”等非逻辑式的成分在起作用。非逻辑因素的另一个方面,是患者作为医疗的对象,即客体方面,具有社会心理性。

7.周期短、重复多

比起其他科学研究的认识运动来,临床思维显然具有周期短、重复机会多、正误揭晓快的特点。医生能在比较短的时期内,多次从临床实践中重复从感性具体通过抽象到达思维中的“具体”这个不断深化的认识过程。并有机会用实践的结果反复检验自己的主观认识是否同客观实际相符,这对于提高临床思维能力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应当自觉地加以利用。

(二)临床思维的认识范畴

1.正常与异常

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看来,正常和异常的医学界定包括三个方面,即躯体的正常和异常、心理的正常和异常和社会适应的正常和异常。

对躯体正常和异常的认识是生物医学的主要内容。躯体正常和异常的标准有卫生统计学标准、医学价值标准和文

化价值标准。

心理的正常和异常:人的正常心理是人对环境应答的能力,表现为10个方面如适应能力、了解自己的能力;设置切合实际的生活目标的能力等等。异常心理是与某个确定的常模、文化常模或某种行为准则的偏离。判断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标准有四种,即:个人经验标准、统计学标准、医学标准和社会适应标准。

社会适应的正常或异常表现在:⑴人际关系协调/人际关系恶劣;⑵有社会责任心/无社会责任心;⑶社会角色扮演尽职/社会角色扮演失败;⑷行为合乎社会规范/行为与社会规范相背。

2.整体与局部

人的生命体是整体与局部的统一。人的生命体不论是整体还是部分,都必然包括机体在空间上的延伸和时间上的持续。人的整体是指,由人生命体内诸多在一定空间、时间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有机结合而成的动态统一体、过程集合体,即人从生到死纵横双向的历史全过程。人体的局部则是指,生命有机体在空间不同层次上的要素、部分,以及在时间上生命发展全过程中的各个时期、阶段。从空间结构上看,人体可分为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生理、心理等若干不同层次的局部,不同的局部具有不同的结构和功能;从时间结构上看,人体又可区分为婴幼儿期、青少年

期、中年期、老年期等不同发展阶段的局部,人体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不同的生理、心理特点和需求。

人生命有机体的整体与局部是对立统一的关系。整体与局部相互联系、不可分割。整体在结构上离不开局部,由局部组成,整体的性质、功能需通过各局部功能的协作才能实现。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作用。生命有机整体与各个局部之间的联系,通过皮层中枢支配下的神经、体液及经络调节系统协调统一起来,并形成动态的相互作用。整体对局部的决定作用。整体居于矛盾的主导地位,整体高于局部,对局部起着统帅、决定的作用。整体与局部之间相互渗透。二者在联系中常常可以相互转化。

3. 典型与非典型

在医学的概念中,典型与非典型具有层次性特点。一般具体化为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典型体征、非典型体征;典型疾病、非典型疾病;典型病例、非典型病例等等。

在临床实践中,人们把在一定条件下表现比较普遍,特征比较明显的症状加以集中和概括,称之为典型症状,典型症状是疾病症状一般的表现形式。人们把在一定条件下那些不具有常模表现,不反映疾病鲜明、具有代表性特征的症状可称之为非典型症状。非典型症状是疾病症状特殊的表现形式。典型疾病通常是指人们对其病因、病理、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等因素的认识比较明

确,并得到临床实践验证的一组疾病。非典型疾病的要素诸如病因、病理、传播途径、症状表现、发病机制、治疗手段以及预后等中,有一部分是人们目前认识还不明确,临床诊治困难比较大的一组疾病。典型病例与非典型病例往往和具体病人相联系,包括病因,发病机制,病理解剖,病理生理,症状体征,诊断依据和治疗方案,疗效和预后,流行病学特点如性别差异,好发年龄,地理特征等等方面,与该疾病现有医学理论的吻合度高,这样的病人称为该疾病的典型病例。狭义的典型病例也可特指:具有该疾病比较明显的几个特征的病例,是符合该疾病现有医学理论的典型病例。相应地,疾病特征与现有医学理论吻合度低的病人称为非典型病例。

典型体现疾病的共性和一般,是医学经验和医学理论的最初来源,因此,医学经验和医学理论总是首先和必须与典型相吻合相一致。非典型体现疾病的个别与特殊,因此,往往是在与原有医学经验和医学理论的比较中被发现,在与原有医学经验和医学理论的比较中而存在。

典型与非典型并非绝对对立,而是相比较而存在,并在相应的具体要素基础上划分。

典型与非典型的区分是相对的,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转化。典型病例一般指与所采用医学理论的描述吻合性好、吻合程度高的病例。典型病例、典型症状的典型性正在不断弱化。

典型症状的相对性,还表现在典型症状出现的过程性,也有产生、存在、发展、消亡的过程。

4.患者个体差异

患者个体差异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病人个体差异指病人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各种区别和差异,不一定具有临床意义,如正常的生理差异。狭义的病人个体差异一般是指有一定临床意义的各种区别和差异。

两千多年来,医学在不同层次上不断实证患者人个体差异的存在及其本质。《希波克拉底文集》中记载了当时的医学对病人个体差异的认识:病人的体质、生活习惯、年龄、人种等等因素对疾病的发展都发生作用。《黄帝内经》研究了个体在解剖、体质、耐药性、心理、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疾病的意义。

2000年人类基因组计划首次破解人类基因密码,绘制出人类约3万个基因30亿个碱基图谱。通过比较个体之间DNA“字母”即单个核苷变体之间的差异,科研人员得出人类99.9%的基因都是彼此相同的,个体的遗传差异为0.1%的结论。0.1%的差异意味每个个体身上30亿个碱基对中包含有大约300万个差异。

科学家已成功绘制基因复制过程中出现不同突变的复制变异(CNV)图,补充了先前得到的人类基因图谱。基因密码的差异不是1%,而是10%甚至12%!“复制变异”还有

不少内容有待研究,但有一点是清楚的,人类的个体差异比我们预料的更深刻更广博。

患者个体差异信息,从症状学的层面分析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1)个体在生物、生理、理化等方面的差异,主要包括年龄(大部分疾病好发于某个年龄段,不同年龄的个体差异在患病率、症状表现方面有显著差异)、性别(部分疾病有明显的性别倾向性)、人种(同种疾病在不同的人种中易感性、罹患率、感染后的反应等方面有明显的区别)、解剖、生理(如血压、肺活量、心率等的不同)、生化、免疫遗传、病史等;(2)个体在心理方面的差异,包括个性差异(部分心身疾病与不同的个性特征有关,如抑郁、固执、社交能力差等)、心理差异(心理活动是个体对客观外界的主观反映,不同个体的不同生活经历和不同的环境,使每个个体带有独特的心理特征)(3)个体在社会方面的差异,包括地区差异(每种疾病都有地区分布的特点)、职业差异(从事不同职业的个体因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的不同,在疾病种类、性质、程度等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行为差异(行为方式、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 、文化素质差异(个体的认识方式是影响个体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认知方式缺陷与许多心身疾病过程关系密切)、社会生活差异(社会事件作为应激源对不同个体差异很大,社会政治制度、经济水平、社会安定状况等,也都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个体的疾病过

程。

不论是器质性疾病还是功能性疾病,都有必要在基因水平上去探究病因。因此,在基因组学层面上分析个体差异,不仅是分子生物学的重大研究课题,也是临床决策的重要内容和发展方向。

患者个体差异具有绝对性。具体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患者个体差异是临床实践的基本问题、核心问题、是临床思维的重点问题、难点问题。患者个体差异具有普遍性。表现在诊断个体化、治疗个体化和预防个体化等方面。

(三)临床思维的一般方法

1. 建立拟诊

临床医生在各种检查,如问诊、体格检查、化验和各种特殊检查的基础上提出一个或几个“初步诊断”,即拟诊。严格来讲,拟诊属于一种假定性判断,从方法论的角度可以视之为假说。

从逻辑分析的角度可将拟诊的依据分为必要征、充足征、可能征、否定征四类。

第一,必要征。必要征对于诊断某种疾病来说是无之必不然,有之未必然的症征,又称恒见征。即要诊断该病,此征是不可缺少的,缺其诊断则不能成立第二,充分征。充分征对于诊断某种疾病来说是无之未必不然,有之必然的症征。即要诊断该病,有此征就可以“一锤定音”,确定诊

断。第三,可能征。可能征是常见于或可见于或偶见于某病的症征,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情况,也是临床诊断复杂性和概然性的一个重要来源。第四,否定征。否定征是决不会出现于某病的症征,若此征出现则可“一票否定”排除该病的可能。鉴于以上的分析,拟诊依据的逻辑评价公式可以表述为:

*充分征∧必要征∧否定征───确定诊断

*可能征∧必要征∧否定征───可能诊断

*否定征∧必要征───除外诊断

在拟诊思维过程中,寻找充分征和否定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前者“一锤定音”用以确定诊断,后者“一票否决”用以排除拟诊。

2.病因探究

简单枚举法。由某类事物中已观察到的对象都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有此属性的方法,是简单枚举法。简单枚举法的可靠性取决于所枚举的某类事物中事例的数量,且无相反事实。枚举的数量越少,就越容易犯“以偏概全”或“轻率概括”的错误。

穆勒五法包括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

剩余法。已知被研究的某一复杂现象是由复杂原因引起的,如果把各个可能起作用的因素一一加以排除,剩下的可

能因素就是该现象的原因。剩余法的临床运用称之为“排除法”或“除外诊断法”。排除法不是直接寻找所要肯定的某一疾病的因果联系,而是根据现有诊断资料的存在和缺失,通过否定其它疾病与现有诊断资料之间的因果联系,而间接地肯定某一疾病的存在。

简单枚举法和穆勒五法都属于不完全归纳法。不完全归纳的方法是通过个性来认识共性的。但是,不完全归纳方法又无法穷尽所有的对象,所以结论并不总是必然的。

3.误诊分析

误诊的主观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种:

主观性思维。诊断是医生对疾病的认识过程。临床医生通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和全面的体格检查充分的占有资料,是形成正确诊断的前提和保证。感性材料收集得不全面,不详细,医生就无法在此基础上形成正确的诊断。临床上往往有这种情况,有的医生仅凭病人的某一症状就先入为主地断定为某种疾病,既不作全面体检,也不详细询问病史或作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就想当然的下诊断和处方治疗,以至造成误诊。还有一种关于医生的诊断性思维是先入为主,主要是指医生不从病人的客观实际出发,而是从自己头脑里固有的框框出发,从成见出发,对客观事实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甚至凭自己头脑里早已形成的先入之见,对客观事实进行随心所欲的取舍。

静止性思维。疾病都是一个发展变化的病理过程,因而,作为对于疾病认识的临床诊断也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要把握具体病例的矛盾特殊性和病程的演变规律,往往只有在疾病的运动中才能实现。有些疾病的特征病象并不表现在整个病程,只是在其发展的某一阶段才出现,或者在疾病发展的一定阶段才表现出来;有些疾病之间的相互区别,只有当疾病演进到一定程度时才能看得出来;有些疾病过程中出现的假象,只有反映疾病本质的主要征象出现时才能识别清楚。因此,临床医生应该在疾病发展的过程中始终对疾病进行动态观察,随时注意病情的变化,不断的对照、检查、修正自己原来的诊断,以逐步取得对疾病本质的认识,最后确定诊断。但有的医生,面对复杂多变的病情却思维僵化,停滞不前。常常有这样的情况,当原有的诊断不符合病情的新发展时,有的医生不能随变化了的情况改变自己的看法,而是固守原有结论,抱住初诊不放,这样势必导致误诊。

片面性思维。人体是一个复杂的多层次的系统整体,任何一种疾病,都在不同程度或层次上涉及整体,是一个复杂的病理变化过程,它是通过形形色色的症状、体征表现出来的,完全局限于某一系统或器官的疾病是比较少见的。在临床诊断中,医生只有对这些复杂的症状、体征进行认真的、全面的分析,才有可能揭示出疾病的本质,做出正确的诊断,如果把疾病的某一表现夸大,以点代面、不及其余,轻率的

肯定或否定都会导致误诊。由于专业分工的需要的限制,临床各科的医生都各自都有收集和评价临床资料的特点,都有确定诊断和处理病人的习惯,但若对分科思维的局限性认识不足,则往往会把思维局限在所熟悉的部分疾病中,不自觉地设法以自己熟悉的病种对病人作出自圆其说的解释,就难免出现误诊。片面思维导致误诊还表现在偏信单项检查结果,由于现代检查手段日趋先进,医生往往可以直接得到有关疾病的某种现成的答案,然而辅助检查不能离开其他临床资料的支持,它只能反映局部的、一时的、某一层次的变化,只根据单项检查所提供的数据或图象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疾病的存在,往往会循其谬误导致错误结论。

表面性思维。临床认识的任务在于透过疾病现象抓住疾病本质。但是,疾病现象是外在的,可见的,直观的,而疾病本质则是要靠抽象思维来把握的,有相当的难度。临床医生的认识如果停留在病象表面,不做深入的研究,就容易被现象所蒙蔽,则难免发生误诊和漏诊。例如急性心肌梗塞,由于引起血液循环的障碍,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消化系统的功能,致使某些心肌梗塞的病人常常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系统的症状,从而掩盖了心肌梗塞本身的症状,给临床诊断造成困难。

习惯性思维。医生在临床工作中,长期接触或处理某些疾病,会形成一定的经验思维模式,心理学上称为思维定势。

思维定势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相似情景的反复呈现和我们用同一思路给以成功的处理。这种定势的形成使医生每遇到病人时只准备将其诊断为很小范围内的某个疾病,这种心理准备和思维倾向阻碍了医生思维的开拓,往往造成对一些病症的视而不见。医生的思维定势的形成还有一种近因作用,所谓近因作用指刚刚发生的事件,这些事件有足够的强度和新异性,这就是说,有时候医生好象忘记了长期经验而误诊的一个原因。近因定势在临床上表现突出的一点是因袭前诊:可以是门诊医生的诊断对住院医生诊断的影响,也可以是学术权威的诊断对一般医生诊断的影响。这种定势对医生下一步思维的影响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进行的,无形中规定了医生的思维方向。对于前人做出的“诊断”,后来经治的医生不假思索习惯于照着葫芦画瓢,致使诊断一误再误,得不到纠正。

减少和避免误诊:深入病房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首要前提;广积知识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基本途径;善于思考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关键手段;从善如流是减少和避免误诊的重要条件。

4.治疗的决策

深究决策依据。决策的失误是根本的失误。治疗决策事关生命安全,不可不慎。最大的谨慎是对依据的深究:治疗决策的是依据是什么?是主观意见?是个人经验?是否经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练习题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 一、A1 1、下列情况不易导致医患交往障碍的是 A、医生对病人的病痛缺乏应有的同情和责任感 B、以对方能否带来物质利益而确定关系的好坏 C、病人情绪不稳,容易激惹,反应敏感 D、病人过分挑剔或过分冷淡 E、医生耐心解释病情 2、医患交往障碍在医生方面的原因可能是 A、医疗技术不过硬 B、只看病不看人 C、以科研价值衡量病人 D、以物质利益确定医患关系 E、以上都是 3、医学模式的转变,医患关系应特别注重哪种水平上的交往 A、技术水平 B、非技术水平 C、言语水平 D、非言语水平 E、以上都是 4、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不包括 A、提高病人依从性 B、有利于医患关系模式转变为共同参与型 C、造就良好的心理气氛 D、提高病人的社交能力 E、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手段 5、提高病人依从性的方法不包括 A、及时纠正病人的不良行为 B、纠正病人对检查和治疗措施的错误认识 C、建立融洽的医患关系 D、提高病人对医嘱的理解和记忆程度 E、教会病人自我监测 6、医师的临床知识和技能×病人的依从性,等于 A、治疗效果 B、技术交往 C、非技术交往 D、言语交往 E、非言语交往

7、应提倡的医患关系模式是 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根据具体情况确定 E、以上都不是 8、医患沟通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A、平等的原则 B、共同参与和知情同意的原则 C、诚信和公正的原则 D、保密的原则 E、救治原则 9、对于切除阑尾的术后患者,应采取哪种医患模式 A、被动-主动型 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E、合作-指导型 10、长期慢性患者,应采取哪种医患关系模式 A、被动-主动型 B、主动-被动型 C、指导-合作型 D、共同参与型 E、合作-指导型 二、A2 1、一位女医生声调柔和,目光亲切,讲话面带微笑,她在下列哪方面做得好 A、言语沟通 B、非言语沟通 C、言语沟通和非言语沟通 D、目光沟通 E、以上都不是 三、B 1、A.主动被动型 B.指导合作型 C.共同参与型 D.患者至上型 E.互惠型 <1> 、昏迷入院的病人抢救时医患关系模式为 A B C D E <2> 、经抢救意识逐渐恢复,此时的医患关系模式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章节检验题与答案解析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一张章节测试题目 1【单选题】以下哪个要素不是市场经济中医方的要素?() A、医生 B、医药 C、医言 D、医规 我的答案:E 2【单选题】医学思维,就是医务人员围绕生命、疾病与()的多个系统知识与信息群,进行有目标的联系和理性认识的活动。 A、健康 B、治疗 C、医学行为 D、诊断 我的答案:A 3【单选题】张孝骞院士曾说:“诊断还不只是医生本身的问题,还要借助于病人的()。” A、主诉 B、检查 C、疾病表现 D、协作 我的答案:D 4【单选题】患方就医思维有着明显的特征,即自我型、情感性和()。 A、权衡性 B、激进性 C、客观性D盲目性 我的答案:A 5【单选题】应用电子病历的医疗机构须按照其医疗机构相关管理规定如实修改电子文档,以维护( )。 A、医方权益 B、医患双方权益 C、患方权益D医护权益 我的答案:B 6【判断题】在市场经济中,“医”的含义包括医生、医术、医药、医德、医院(法人)、医利、医规。 我的答案:√

7【判断题】医学思维表现为高度系统化、专业化、趋利化、信息化、知识化、社会化及人性化的神经元功能活动的综合理性认识过程。 我的答案:× 8【判断题】吴阶平院士认为,做一名优秀的医生需要具备三点: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精准的服务。 我的答案:× 9【判断题】广义的临床思维,特指医生诊断和治疗患者疾病的思维方式,是以患者病史、体检及实验检查等信息,同时结合医学知识及医生临床经验为主要依据,进行归纳和演绎的推理判断,确定出诊断结论和治疗方案的思维过程。 我的答案:× 10【判断题】病历书写是医务人员通过体格检查、实验室及器械检查、诊断、治疗、护理等医疗活动获得有关资料,并进行归纳、分析、整理形成医疗工作记录的行为。 我的答案:X 第二章急诊室的沟通

医患沟通(案例分析)习题含答案要点

医患(案例分析) 基础部分 1、一中年男患者,因“消化性溃疡伴上消化道出血(出血量较大)”首次入院治疗,因对病情转归及恢复时间没底,又因手头工作紧,家里小孩将迎接中考,故心情较抑郁。作为管床医生,你将如何与之做好沟通? 答题要点: 住院初沟通:仪表端庄、神态自信、目光亲切;称呼得体,自我介绍后耐心、详细地询问病史及社会心理史;问诊、查体结束后,简介之后需进行的诊疗流程、注意事项、与相关医护的联系方式等。 治疗中沟通:据病情、检查结果、经济状况等制定相宜治疗方案,与患者及时沟通,使其了解治疗各阶段,既做好心理准备,也利于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同时注意加快病人社会心理的康复。 出院沟通:可从康复处方、诊疗效果反馈、医疗服务等方面进行。 随访:增加医患沟通的外延,可主要通过电话、书信交流。 2、有一位外地农民来医院就诊,女性,不识字。腹部剧烈疼痛半天,在挂号窗口前不知挂哪科的号。请问如何引导病人挂号、就诊? 答案要点:导医可上前询问,是上腹痛还是下腹痛,有无恶心呕吐,有无腹泻等症状,如有以上症状可以挂内科,如以上症状不明显可以挂外科,因为是女性,还可以挂妇科。应将病人送到诊室。 3、在医患日常的交流中,患者提出了医疗以外的如法律方面的较专业的问题,作为临床住院医师的你一时无法回答,请问应如何应对? 答案要点:谦虚、实事求是、不回避自己的不足;鼓励、加强学习、与患者共同学习;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广博知识,提高患者对自己的信任。 4、某外地农村患者至一大医院,进入门诊大厅,不知该往哪边走,你是医院的导医人员,请与他沟通使之顺利就医。 答案要点:亲切礼貌、平易近人,称呼得体;耐心询问以前病情,介绍医院诊疗情况;引导患者至正确的诊室就诊,鼓励患者、家常话。 5、医院推行“病人选医生”制度,你作为医务处领导,请简要分析该制度存在的问题。 答案要点:选择的盲目性;忽视了医疗工作的特殊性;择医重心的不平衡。 6、一位51岁的女性患者,因慢性腹泻反复发作6-7年又发3周,伴暗红色稀便、腹痛入院。初步诊断:慢性结肠炎、肠克隆氏病?入院后病人焦虑、常发脾气,睡眠差,食欲一般。在入院的第8天中午用餐时,发现食堂提供的菜中有一小虫子,此时菜已吃了一大半。患者随即大声叫喊,在工作人员赶到后提出妥善处理建议时,患者剧烈呕吐,之后发热一天(T37.5℃)。如果你是当事医务人员,该如何与患者沟通,并妥善处理此争议事件。 答案要点:正视患者反映意见,重视患者感受。对工作中的失误诚恳表示歉意。马上请主管床位医生到位,作必要检查妥善处理病情,争取患者配合和谅解。 7、在母婴病区,一位刚生产二天的产妇,从护士手中接过刚常规洗完的婴儿,给宝宝喂奶中,发觉婴儿食欲不好,精神差。即请新生儿科会诊,收住新生儿病房,经摄X片等检查,诊断:新生儿肺炎。产妇及家属认定是护士给婴儿洗澡受凉所致。要求医院保证患儿健康痊愈,并承担医疗费用。 如果你是当事医务人员,该如何与患者沟通,并妥善处理此争议事件。 答案要点:重视家属意见书,肯定意见中的合理部分,实事求事分析患儿情况,让家长了解新生儿洗澡环境和流程。 伦理 [案例一]

医患沟通于医患关系的重要性教学文案

医患沟通于医患关系 的重要性

医患沟通于医患关系的重要性 姓名:莫旭学号:2013190619 班级:临二摘要:目前,医患关系的紧张化问题已迫在眉睫,医生在老百姓的眼中已不在是白衣天使,更多的被冠以“受贿、不负责”的字眼。针对医院以及医务人员遭受暴力攻击愈演愈烈, 医生被患者及其家属殴打侮辱致伤致残致死屡见不鲜。人们对于医生已经失去了原有的信任,取而代之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停滞不前。如何增强病人对医生的认同感,如何使医生得到患者的认可。这其中沟通必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俗话说“沟通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石”,为改善医患关系,真正体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我将分析医患矛盾产生的原因和社会因素,以论述加强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手段之一。关键词:医患关系,沟通作用一医患关系产生的原因 据中国医师协会最近一次《医患关系调研报告》显示,全国平均每家医院发生医疗纠纷66起;发生患者打砸医院事件5.42起,打伤医师5人;单起医疗纠纷最高赔付额达300万元,平均每起赔付额为10.81万元。如此惊人的数据背后掩藏着怎样的秘密,医疗事业的矛头指向医生时,很多老百姓却忽略了病患的过错。我认为矛盾化的医患关系与医生和病人的都密切相关。 1患方因素 消费者维权意识高涨——据中国社会调查所连续4年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武汉、广州等地对近6000名居民的调查表明,中国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正在增强。在遇到权益受损时,有94%的消费者表示会主动采取各种行动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顾客是上帝”这句商业活动中的口号,被有些患者简单地套用过来,认为医疗活动中也应“患者是上帝”。①

健康意识加强——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和家人的健康状况,对疾病的预防和早期诊治都更加重视,由此对疾病的治疗效果预期更高。实际上就医疗工作而言,仍有许多疾病目前是无法根治的,每一个患者身体和心理的个体差异,也必然影响每次治疗的效果。 2医方因素 医护人员收入偏低——众所周知,医务人员所从事的职业具有特殊性、科学性强、风险高的特点, 医生的时间付出多, 责任大, 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 然而收入分配公平问题、医疗技术纳入分配的主要参数等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使医务人员尤其是临床医生的收入相对低廉, 导致心理失衡。医生收入长期低迷,无法体现工作价值,这也是现在一部分医生收红包回扣的原因之一,同时也造成医生在大众心目中唯利是图的偏见。 其次医生工作量大,以广州某综合三甲医院门诊为例,一位医生一个上午要诊治30~40位病人,平均每位病人的诊治时间只有五、六分钟。世界卫生组织一位顾问曾做过一项调查: 当病人诉说症状时, 平均19 s就被医生打断了;在如此繁重的工作下,医生往往疲于应付,无暇回答患者方面提出的疑问和必要说明,这也是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潜在矛盾。②二医患沟通是改善医患关系的重要方法 1医患沟通的内容 医疗、护理、急救、门诊、后勤等各个部门在医患沟通过程中,医护人员主要应向病人及家属介绍所患疾病的诊断情况、主要治疗手段、重要检查目的及结果,病情的转归及其预后,某些治疗可能引起的严重后果、药物不良反应、手术方式、手术的并发症及防范措施,医药费用清单等内容。并听取病人及其家属的意见和建议,回答其所要了解的问题。③ 2医患沟通七艺术

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关于如何处理好医患关系 这些年,医患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有的造成不良后果和影响。这可能直接导致患者及其亲属,甚至社会对医院、医务人员的不信任,也使得医务人员工作时缩手缩脚、谨小慎微,正常医疗工作的秩序和医疗服务受到影响。医疗纠纷增多,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固然有医务人员的医疗技术、工作责任心和服务态度问题,但大多数还是医患之间、医院与社会之间缺乏沟通交流造成的。我认为,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如何,不能说是保证医疗质量的决定因素,但至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如果患者对医院,对医务人员充分信任,医务人员的信心则会增加,医疗服务的基础便牢靠了。如果医务人员把患者当作亲人一般看待,他会是尽心尽力地调动、借助、利用一切医疗服务资源,来弥补医疗技术和设备设施条件的不足,从而达到最佳的诊疗效果。 保持良好医患关系的主体是医院和医生,而不是患者及其亲属。我经常听某些医务人员讲,“某某患者要求高、难满足、难对付”。发生一些不愉快的问题,他们总是把责任往患者身上推。当然,也不能排除极个别人有这种现象,但绝大部分的问题主要还是在医院和医务人员身上。患者到医院来看病,至少是信任你,希望你给他解除病痛,这是起码的。能来,就是对你的一种认可,关键是看你有没有诚心、耐心和包容心。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我认为首先要强化沟通的意识,要把与患者沟通交流、保持良好的医患关系作为医院和医务人员的责任。我们

要求,每一个医务人员不但要有优良的医疗护理技术,还要擅于与患者沟通交流,把能不能、擅不擅于沟通交流作为诊疗工作的重要内容和评价医务人员能力水平的重要依据。第二要规范沟通的内容与要求。要建立规范的医患沟通的程序、形式和内容。患者从挂号、就诊、检查、治疗、住院到出院要建立一套规范的交流沟通流程,规定沟通的内容和方法,规定必须交流和交代的事项,注意交流的方式与程度。第三要注意沟通的艺术。与患者沟通是一门学问,俗话说“一句话让人笑,一句话让人跳”,其中蕴含很多技巧。因此,医院每年都要进行这方面的培训和考核,建立和推广沟通示范,让大家学榜样。第四要建立监督落实机制。医院要成立医学伦理委员会、医德医风办公室,每月或不定期进行问卷调查、座谈了解和专项检查,及时发现服务方面的倾向性问题,进行服务质量评价。对发生问题的,一经查实,严惩不贷。第五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语言、环境、医务人员的动作、服务态度都是沟通交流的重要方式。我们的新医疗大楼还在建设中,硬件条件在南京不算最好,但我们要把环境布置得最好,把服务工作做得最到位。近几年我们对医院内部环境进行了改造,降低了服务台的高度,拉近了服务距离,将医务人员服装、床上用品用小碎花装点,保持病房和医疗场所明亮整洁,这一系列人文化的布置营造了家一样的感觉。医务人员从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规范起,注重每一个细节,护士人员见长辈都叫爷爷奶奶、叔叔阿姨。第六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主观能动性。现在的医务人员压力很大,要关心他们的生活,解决他们的困难,多鼓励多表扬,多交流多沟通,该替他

医患沟通案例解析

附:医患沟通案例解析 1.患者概要 患儿小玉,女孩,5岁,独生女。父亲为出租车司机,母亲为理发师,由于孩子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看病花了很多钱,原本不富裕的家庭经济更加拮据。 2.诊疗概况 小玉是个可爱的女孩,4岁那年不幸得了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L3型),当时住院五个月,经化疗后诱导缓解。最近一次大剂量MTX、阿糖胞苷化疗后外周血象一直很低,WBC:1500×109/L,遂做骨髓穿刺,骨髓涂片检查提示白血病复发。本次入院将再进行诱导化疗。 3.患者及家属心理和表现 入院时,家长及患儿存在以下几种心理:①家长不相信也不愿意相信小玉的白血病复发。因为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意味着预后不好,生存的机会大大降低。小玉能不能活下去?一想到这个问题小玉父母就痛苦万分。②化疗药物价格昂贵,如果并发感染使用抗生素又要化掉很多钱,还有营养费又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上次住院时已把家里的大部分积蓄都花完了,而且小玉住院期间妈妈得天天陪着照顾,不能上班,家里的收入将明显减少。家庭经济拮据,家长心理压力很大。 ③小玉虽然只有5岁,虽然她不懂白血病复发真正的概念,但她不愿意再住院化疗,因为小玉知道这次住院后又要一个星期做一次腰穿,会很痛,天天得扎静脉针,不能到外面去玩,还有那好不容易留起来的短发,化疗后又要一把一把地落掉,变成难看的小光头。 4.沟通过程与成效 小玉心事重重地住进医院病房后,病区主任马上亲自查房,制定了详尽的化疗方案,临走前轻轻拍拍小玉的头:“小玉最勇敢、最听医生的话,打针吃药都不怕!”然后把小玉父母俩单独请到主任办公室谈话,明确告之小玉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复发,并详细介绍今后的化疗方案、可能出现的并发症以及预后等。面对满脸愁容的小玉父母,主任鼓励道:“白血病复发患者虽然预后较差,但也有存活治好的希望!尽管根据目前的医疗水平,全面治愈复发白血病的难度较大,但在临床实践中也有不少白血病复发患儿成功战胜病魔的例子。他们有着顽强的毅力,与医护人员积极配合,最终将病魔降服。你们家属如有什么想法的话,可及时与我们医生和护士交流。”主任一席话,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大大增强了小玉父母救孩子的决心和信心。 第二次化疗开始后,病房的医生、护士们每天都到床前,握着小玉的手,用亲切的话语对她说:“小玉,你一定会好起来的!”每天安排经验丰富的医生查房,由操作熟练的护士打静脉针,做治疗和护理。小玉最怕做腰穿,每次做腰穿前,医生都会耐心地给小玉讲清什么时候做腰穿、为什么一定要做腰穿,并夸小玉勇敢,鼓励小玉坚持到底,就是胜利,并安排有经验医生做腰穿。小玉是个懂道理、好强的孩子,知道做腰穿可以让白血病早点好,每次做腰穿时尽管很疼,但小玉都能配合医生顺利完成。一天,小玉化疗后吃不下饭,妈妈怎么哄她也不愿意吃东西。护士阿姨坐在小玉身边,轻声说道:“小玉乖,不吃东西病怎么会好呢?来,

浅谈临床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浅谈临床工作中的沟通技巧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认为人是生理、心理、社会统一的人,对于病人来说,不仅得到生理上的康复,而且需要得到心理上的抚慰。所以,护士需在工作中运用沟通技巧与病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全面了解患者,收集信息,为促进患者的身心健康提供最佳的护理。下面谈两点沟通的主要技巧: 1 建立信任感 在建立信任感的过程中,我们往往更注重自己的优点,而忽视自己的缺点。因此,我们常常同与自己的沟通风格相近的人相处得较好。那么,我们在与不同性格得病人接触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信任得四大要素:开放、宽容、诚实、可靠。而四大要素在不同沟通风格得人中表现不同,不同性格的人表现处不同的特质,如:外向谦和的人表现出更多得宽容,内向支配的人更多得表现出诚实。如果病人的行动能表明他(她)在这四个方面的某些需求的话,我们就可以通过行动将这些需求与建立信任感联系起来,就可以去满足这些具体的需求,这样一来,我们在与病人交往时都会变得更有成效。 2 设身处地 设身处地是指一个人能伴随另一个人走进他(她)地内心世界而又保持一定地距离,对别人地需要做出准确地反应,却不被这些需要左右。因此,在工作中避免循规蹈矩地对病人分类,并做出否定地评价,也就是说,往往我们凭借第一印象就把人划归于某一类,比如:我们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新人院的病人,表现的非常急躁,语言过激,我们就认为对方是个暴躁的人,无法沟通,而避免与对方接触,通过整个疾病的护理过程,我们了解到病人非常善解人意,入院时出现的状况也许是因为就诊过程中,某个环节引发了病人的不良情绪。所以,一个能做到设身处地的人要具备以下情感:首先,一个能设身处地的人对别人的情感有敏锐、准确地理解力,(2)设身处地意为理解引发情感地情境,弥尔顿·梅洛夫说过:要关心别人,我必须能够理解他,并好像我就在他内心深处一样理解他的世界。 (3)能设身处地的人与别人交流会令对方感受到认可和理解。所以,作为一个医务人员要做到不受别人的痛苦所扰,同时,又能做到设身处地的能力,能够设身处地的人往往是善于积极倾听的人。我们不仅要倾听病人在说什么,而且要对病人在诉说时的情感做出反应,这种反应应从我们的身体语言中清楚的表现出来,对方会从中感受到关切及相互间的信任。所以,在临床工作中要成为一个积极的倾听者,要专心注意说话的人和他们所说的话,思考话中的意味,体会话中的情感。不要表面装出感兴趣、总想立即发表意见、打断对方而自己长篇大论,品头论足或开玩笑。 影响沟通的因素还有很多方面,以上罗列的两点是我认为能有效帮助我们与病人建立和谐护患关系的有力武器。上消化道出血的护理 马永芬

医患关系演讲稿:加强医患沟通,创造和谐医院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志们: 我是来自××的××,我演讲的题目是《加强医患沟通,创造和谐医院》! 当今社会,人们离不开医院,医院也离不开人民,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化和我国卫生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人民的生活水平、文化素质不断提高,人们的维权意识不断加强增强,患者想要得到的医疗信息越来越多,医疗纠纷也随之越来越多。因此,加强医患之间的沟通,既能提高患者对疾病诊疗全过程及其风险性的认识,减少医患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同时,又能增强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和法律意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使患者及其近亲属学习到更多的健康卫生知识,增进医患互信、科学的战胜疾病。 医患沟通是什么?让我们先来了解什么是医患关系,医患关系就是医生与患者的合作关系,共同面对的是疾病这一敌人。医患沟通就是缓和这一关系的良药,试想一下,如果医患之间不能良好沟通,就无以发现善于伪装的疾病真相。如果没有良好的沟通,就无从建立信任。没有信任,一切矛盾由此而产生,病也就无从可治。医患沟通需要多看,多问,多关心,态度和蔼,语气温柔。在医疗服务中,“看一看”确实是重要的,因为当医师注视着病人时,你的眼神就会向病人传递着你的同情、温馨和关爱。医师对病人的同情和关爱,根本不用喋喋不休的唠叨,一个微笑、一个眼神,爱意就被传递,沟通得以完成。在与患者沟通的过程中,很轻易的就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况,如年龄、性别、有无既往史、用药否及用何种药物,检测前患者状态、检验目的等。从而确信检验结果与临床症状是否吻合,用以了解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钟南山院士说,在中华医学会处理的医患纠纷和医疗事故中,半数以上是因为医患之间缺乏沟通引起的。没有沟通、不会沟通、沟通不恰当都在不同程度上加剧了医患之间的紧张对立情绪。他认为,一名优秀的医生除了有责任感、具有对病人的关爱之心外,更重要的是学会与人沟通。善待病人一个重要原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凡事要站在病人的角度来考虑,那你就会赢得病人的爱戴。 在疾病面前,生命无贵贱之分,更没有身份的区别,神圣而崇高的白衣天使,永远把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放在第一位,只有无条件的爱,才是真正的善待。从善待病人中给予医务人员自身心灵的回报。对待病人,不管他是谁,熟悉与不熟悉,是官是民,都要秉持同样的礼节和敬意,就像你期望从别人那里得到尊重一样。善意地帮助病人,正确处理医患双方关系,从而分享病人治愈康复后的快乐,在事业中求得发展,在工作寻找到乐趣,慷慨付出,不求回报,必然会得到病人的爱戴。 同志们,你快乐,我也快乐,大家都快乐;你安康,我安康,大家都安康,让我们医患双方以积极的心态、平和的心情,共同构建无限美好的和谐社会。

《医患沟通》期末复习

第一节 医患关系紧张产生原因: 医疗体制不完善; 患者维权意识增强; 媒体推波助澜; 医患缺乏有效沟通。 国内医患沟通现状:医患关系物化导致医患“失语”;诚信危机造成医患“失信”;人文关怀缺乏致使“失情”;缺乏沟通训练常致医患“失言”。 医患沟通(n):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各种有特征的全方位信息的多途径交流,科学地指引诊疗医患的伤病,使医患双方形成共识并建立信任合作关系,达到维护人类健康、促进医学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目的。 医患沟通重要性: 1.推进现代医学模式; 2.提高临床诊疗水平; 3.构建融洽医患关系; 4.妥善解决医疗纠纷。 医患沟通学研究内容:地位与作用、状况及成因、一般规律、分科规律。 医疗纠纷(n):指医患双方对医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在分歧,引起争议并按法定程序解决的事件。 (一)纠纷原因分类: 1.医源性纠纷:医疗有过失、服务欠缺; 2.非医源性 (二)损害结果的性质分类: 医疗事故(n):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疗卫生管理法律、行政法规、部门规章和诊疗护理规范、常规,过失造成患者人身损害的事故。 医患沟通障碍分类: (一)按程度与后果: 1.医患误解(患者小范围内背后议论) 2.医患分歧(科室病区内解决) 3.医患矛盾(身心损害,强烈不满) 4.医患纠纷(损害医院声誉) 5.医患冲突. (二)按医疗过程: 1.诊断失察 2.治疗失误 3.知情缺失(n):指医护人员在医疗全过程中,忽视患者及家属的知情权、未告知全面或及时告知患者病情、治疗方案、风险程度、预后情况及医疗费用等患者及家属特别关注的信息,而实施医方单独制定的诊疗措施。 4.服务欠缺 5.处理不良 (三)按责任人员: 1.医生:占所有医患分歧或矛盾的一半.主要表现在:诊断失察、治疗失误及知情缺失。 2.护士:多见于治疗失误和服务欠缺。 3.医技人员:知情缺失(空腹抽血)和服务欠缺。 4.管理人员:服务欠缺和处理不良。 5.后勤:服务欠缺 6.患者:自身和社会因素。 第二节 患者及家属的需要: 生命安全的需要、特别生理需要、伤病相关信息需要、关爱和归属需

医患沟通

第一章 第一节 1.医患沟通的内涵 答:狭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在日常诊疗过程中,与患者及家属就诊疗、服务、健康及心理和社会等相关因素,主要以医疗服务的方式进行沟通交流。它构成了单纯医学科技与医疗综合服务实践中的基础环节,发生在所有医疗机构每次医疗服务中,是医患沟通活动的主要构成。 广义的医患沟通,是指医学和医疗卫生行业人员,主要围绕医疗卫生和健康服务的法律法规、政策制度、伦理道德、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医学人才标准和方案等方面,以非诊疗服务的各种方式与社会各界进行的沟通交流,如制定新的医疗卫生政策、修订医疗技术与服务规范和标准、公开处理个案、健康教育等。 2.医患沟通为什么成为医疗行业和社会的热点问题 答:医务人员仅专注疾病的行医方式已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求,人民群众在呼唤人文关怀,患者和社会在渴望与医务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以获取医学人文精神甘露。医患双方站在各自立场,从各自利益处罚,提出了融洽医患关系的许多观点和建议,双方都有着迫切的沟通愿望和需要,然而由于视角不同,利益不同,医患双方不易达成共识。 3.医患沟通对和谐社会有什么价值 答: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医患沟通;探索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路径;现代医学自身发展有其内在要求;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 4.医患沟通理念的内容有哪些 答:(1)医患沟通是现代医学实践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是医疗卫生服务重要的过程环节,是医学与人文融合的平台。 (2)近些年来我国医患关系不和谐的直接原因,是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而根本原因是医患双方对于自我身心全面认识的不足,导致医疗保障、法律法规、人文环境及医院管理建设的欠缺。(3)医务工作者应以人为本,践行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职业宗旨,努力担当社会责任,发挥医疗行业的主导作用,全面开展医患沟通,善意化解医患纠纷,全面实施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以医患沟通为桥梁重建医患信任合作关系。(4)医患沟通,本质上是人与人的沟通,是医患对自身的认知与觉醒:医患一体-人人皆患者,人人皆医者:医者维护人的生命健康:患者是医学和医者最好助手,是医者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所在。 (5)医患沟通是生物医学与多门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而成的实践与学问,是科技、伦理、心理及法规等联合应用的艺术:医患沟通有一定的技巧性,但不可单纯定性为技巧,需要从思想观念知识结构、机制制度及法规上整体构建与实施。 5.医患沟通的宗旨是什么 答:旨在树立医务卫生工作者的现代人文精神,与时俱进的升华医德水平、强化心理素质、文化素养、法制观念、管理能力,掌握医患建立共识并分享利益的客观规律和应用技能,实施医学模式的渐变与转型。同时医患沟通也旨在充实患者和社会人群的基本医学知识和健康意识,义不容辞的承担起医务工作者促进大众身心健康和社会文明进步的责任,其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将随着医患沟通新的实践与研究而日趋重要。 第二节 1.医患沟通仅仅研究患者吗

[计划]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计划]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 目录 第一节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第二节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 第一节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 【大纲解读】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临床思维的特点、原则和医学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常见技巧方法,培养学员结合诊断学横向思维和内外科学纵向思维的立体交叉思维,提高在医疗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掌握:医师临床思维定义、内容、特点和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常用技巧。 (2)熟悉:医师临床思维形成的过程。 (3)了解:临床思维培训的历史和意义。 【课程内容】 思维是人脑对事物的本质和事物间规律性联系的概括和间接反映,包括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通常意义上的思维专指逻辑思维。临床思维是临床医生在诊疗过程中的必备思维,是指临床医生根据患者情况,将所具备的理论联系实际并进行正确决策的能力。临床思维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医务人员在临床实践中通过不断积累、训练而形成的。 一、临床思维教与学的现状 20世纪中期,思维训练作为一种头脑智能开发和训练的技术,逐渐被研究、承认并形成了不同的思维训练流派。临床思维训练,因其复杂性和特殊性,仅在近

10年来逐渐被关注和重视。目前,临床医生的临床思维训练多以自行摸索模仿或师带徒的方式进行,存在诸多教和学的误区。 误区一:临床思维是抽象的,因此也是不能进行训练。 多个研究证实,“思维可以像肌肉一样通过后天的训练强化”。思维训练技术的核心是思维方法的传授和训练。目前世界上著名的思维训练方法有爱德华?德?波诺的“六顶思考帽”和托尼?布赞的“思维导图”。临床思维作为思维的一种,同样可以经科学训练而强化。 误区二:临床思维训练就是病例分析。 以病例为载体进行思考是临床思维训练的重要方式之一,但病例应当是一个经过适当加工并带有问题的模拟病例,而不是一个临床上随手取来的“原生态”病例,后者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学习者的疑惑。 误区三:临床思维训练就是讲透流程图。 现代医学随着研究的深入,不同疾病的指南不断产生,催生了不同疾病的流程图,也导致许多医生错误地认为依据不同的流程图思考问题就是正确的临床思维。不能否认,流程图为医生的正确思维提供方向,但它不是一个思维训练工具,它提供的只是单个疾病或症状的片面思路,且不是所有的地区适用,因此也不是真正的临床思维训练。 要纠正教师和学生的上述误区,关键在于带教师资能真正正确理解临床思维训练的内涵。 二、临床思维训练必要性 科学的临床思维是医务人员进行临床工作的基础。我国著名的血液内科专家邓家栋多年前就认识到:“能不能成为好的临床医生、成为出色的专家,关键在于有没有科学的临床思维方式”。临床思维训练能让医生掌握科学规范的思维方式,提高疾病诊断处理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能最大程度的减少患者的误诊和不必要检查,

医患沟通试题及答案1)

《医患沟通学》试题及答案 1.近年来医患关系紧张的直接原因是 A A经济发展转轨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 B医患双方自身全面认知的不足 C医学事业的进步与发展D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 2.患方的权利不包括 C A享有合理限度的医疗自由 B知情权和同意 C在医方告知的情况下,患者对自己的诊疗选择作出决定 D隐私权 3.沟通的策略错误的是 B A讲究礼貌言行 B借鉴师生关系 C赏识患者转归 D给予美好期望 4.不是健康俱乐部的特征的是 B A服务公益性 B对象专一性 C对象普遍性 D活动经常性 5.肾脏病人常具有的身心特点是 D A抵触B焦虑 C多疑 D恐惧 6.医方需要患者的主要 信息有() D A经济能力 B教育背景 C新人配合 D预后转归 7.肿瘤疾病的特征不正 确的是 D A恶性肿瘤分布面广,危害 性大 B恶性肿瘤为广谱性疾病, 多学科参与 C恶性肿瘤治疗效果不确 定,治疗费用高昂 D治疗方法复杂,有统一的 治疗规范 8.当代社会心理学研究 大致包括的问题中错误的 是 D A大社会群体中的社会心 理现象 B个体社会心理的研究 C社会心理学的实际应用 D群体外部的动态 9.志愿者服务弘扬的是 ()精神 A A奉献、友爱、互助、团结 B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C奉献、友爱、互助、创新 D无私、友爱、互助、团结 10.不属于精神分裂病人 的特点的是 D A不愿住院接受治疗 B对治疗极度不合作 C易发生意外 D无睡眠障碍 11.不属于重建医患关系 原则的选项是 A A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经济 社会可持续发展 B确立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 长的健康需求原则 C努力创新、完善医患关系 原则 D利于现代医学健康发展 原则 12.“花了这么多钱,一点 问题都没查出来,真不值”, 面对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 合理解决 A A任何时候都应根据适应 症选择检查,并让患者知情 B应根据患者的需要来选择 C应告诉患者每种检查的局 限性 D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 择必要的 13.不是患者及家属需 要 C A特别尊重需要 B高质量生存需要 C关爱和归属需要 D合理支出需要 14.关于沟通的作用错误 的是 B

从医患关系角度,论述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中的必要性

从医患关系角度,论述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中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 患者的维权意识有了显著的增强, 医患关系紧张, 医疗纠纷增加,是当前医疗服务中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据医疗投诉资料分析显示:80 %医疗纠纷与医患沟通不到位有关, 只有不到20 %的案例与医疗技术有关。由此可见, 医患之间加强交流与沟通是非常必要的。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1989 年世界医学教育联合会著名的《福岗宣言》指出:“所有医生必须学会交流和处理人际关系的技能”。医患之间的良好沟通,可以顺利得到准确的第一手病史资料,全面认识疾病的发生发展,做出准确的诊断和治疗,这是世界医学高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进行医疗实践、保证医疗质量的前提。随着社会飞跃发展,医学模式已转化为“生物—社会—心理”模式,人们的文化素质增强,法制意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也越来越强。患者已经从被动的接受治疗者变成日益主动参与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他们要求得到更为方便、及时和满意的医疗服务,医患关系由传统的单向模式向共同参与型发展。面对新型的医患关系,缺乏技巧的医患沟通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 从医患关系角度看,加强医患沟通在临床实践上的的必要性主要有以下几点: 1.加强医患沟通可以拉近医患双方的距离。医务人员应承担和履行自己的义务,对患者的诊疗过程必须做出解释说明,即履行告知的义务。同样,患者也应主动地配合医务人员积极完成整个诊疗过程,双方共同营造出一种和谐的关系与良好的氛围,做到相互理解,相互信任。良好的沟通和交流是保证医患双方履行各自义务的基础条件之一,也是保证如实地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前提。 2.加强医患沟通是顺应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现代医学模式已从以医疗为中心转变为以患者为中心,是一种新型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医患关系大多都是以“相互参与型”的形式出现的,这种新型的医患关系形式很好地将医者与患者置于平等的地位。成功的双向交流沟通,通常会得到患者对医者的信任以及对诊疗的主动配合,进而取得最佳的临床效果。

医患关系沟通选择题及答案

第二学期选修课《医患沟通学》考查复习题及答案 《医患沟通学》考查试题共出50题,每题2分,网络答题,近2天出通知(通过学习委员QQ群) 选择题及答案:(共141题) 1、建立医患沟通学的是由于A、B、C、E。 A、现代社会迫切需要医患沟通 B、开辟研究医患关系并解决医患矛盾的学术新园地 C、现代医学自身发展有其内在要求 D、提高教师的人文素养 E、培养适合现代医学模式的人才 2、医患矛盾的直接原因是经济发展转轨和社会转型造成的利益格局调整以及新旧观念的碰撞,而根本原因则是医患对C 。 A.医方的思想观念和职业行为形成以“利”为主导的医患观念。 B.而患者和社会仍坚守着以“义”为主导的医患理念。 C.人自身全面认知的不足 D.新闻媒体的不实报道 E.法制的不建全 3、实现现代医学模式,需要有 E 、 B 、 C 、 D 的医学卫生人才。

A、临床经验 B、现代思维 C、现代知识 D、现代技能 E、现代观念 4、医患沟通学主要是以医学和多门社会学科及相关边缘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为指导,研究现代医学与现代医患关系的客观实际和变化规律,医患沟通学的研究内容有 A、B、D、 A、医患沟通学的基础理论 B、医患沟通学基本的原理 C、医患沟通的规律 D、医患沟通学的分类(科)原则和方法 E、医患沟通的经验 5、医患沟通是医学结合多门人文社会学科而成的综合学问,是科学、伦理、情感及法规等合成应用的艺术,医患沟通有一定的技巧性。医患沟通是多学科的综合学问,是处理好医患关系的关键。医患沟通必须从 A、B、C、D 、上整体构建。 A、思想观念、 B、知识结构、 C、机制制度 D、法规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

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 1、强化政府职能 医务人员要依法执业,规范执业行为,以科学的方法来检查、诊断和治疗疾病;患者对医生不要持怀疑态度,因为世界上绝没有一个 医生想故意“医死或医坏”患者,那对他自己名誉也无益。相当一 部分患者的死亡、残废和功能障碍,是由于不可预料的或不可避免 的并发症所致,属于意外情况,患者应接受事实,不要动辄闹到医 院或责难医生,这样使得医生胆子越来越小,为自我保护检查越来 越细,既不利于医学的发展,也加重患者的治疗费用。 3、医院如何与媒体打交道 遇到纠纷时,医院对媒体如果一味采取回避的态度,会被认为有难以启齿的原因,引起猜疑,而应把为什么发生问题的原因给媒体 一个合理的解释。新闻媒体对医疗纠纷与冲突要进行客观的报道与 评论,成为沟通医务人员和患者心灵的一座桥梁。 4、畅通医患沟通渠道 虽然造成医患关系紧张的因素很多,需要从体制上加以统筹解决,但医院不能坐等靠,而应主动有所作为。毕竟患者前来医院是为了 看病,不是为了扯皮闹事,而医疗消费不是患者的自主消费,是医 生的指导消费,患者相对处于弱势。 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在医疗活动过程中,主动发现可能出现问题的苗头,把这类家属作为沟通的重点对象,与家属预约后根据 其具体要求有针对性地沟通,例如在晨间交班中,除交接医疗工作外,还要把当天值班中发现的家属不满意的苗头作为常规内容进行 交班,使下一班医护人员有的放矢地做好沟通工作。

交换对象沟通:在医生与患者家属沟通困难时,另换一位医生或主任与患方沟通;当医生不能与某位患者家属沟通时,换一位知识层面高一点的患者家属沟通,让这位家属去说服其他家属。 集体沟通:对患有同种疾病较多的患者,医院可召集家属,以举办培训班的形式进行沟通,讲解疾病的起因、治疗及预防知识。这种沟通,不但节约时间,还可促进患者间的相互理解,使患者成为义务宣传员,减少医务人员的工作压力。

临床思维与人际沟通期末考试题

急诊服务过程中,医方需注意做到() A有责任意识,积极施救,但是,谨慎起见,不需迅速给出疾病判断B患者可能存在多种疾病问题,各专业科室负责,急诊医生不要过多关注其他专科问题 C讲究沟通艺术,注重人文关怀 D抢救紧迫,急救记录可以第二日记录 2 “花了这么多钱,一点问题都没查出来,真不值”面对患者的问题,如何应对() A任何时候都要根据适应症选择检查,并让患者知情 B根据患者需要进行检查 C告知患者每一种检查的局限性 D根据患者的经济情况,选择必要的 3 急诊工作特点不包括() A奏紧张和有序 B诊疗随机,诊疗无规律 C技术专业和全面 D矛盾突出和尖锐 4A 5B

7A 8 与老年患者及家属沟通注意事项不包括() A积极进行针对患方的医学与健康教育 B第一时间告知患者疾病诊疗方案 C适度告知患方治疗中风险 D努力引导患方配合治疗 9B 10C 判断 1X 2X 3为进行良好的诊疗,在体格检查中,患方需全力配合医方检查,医方无义务针对体格检查中患方产生的疑问进行解释 4医疗服务应以满足患者需求或患者问题为导向,要站在患方角度给予相应医疗措施和必要沟通 5面对患者及家属过激言行,医生应表示理解患方,不说争锋相对语言,但适时可以偏袒医护人员。 6病历书写的内容,是医务人员可能发生的医疗服务行为信息,是临床思维的行为结果。 7X

8急诊患者大多数是危重患者,救治工作必须争分夺秒,这就使得急诊工作需要紧急处理患者突发状况,与家属沟通可稍滞后。 9医生给老年人问诊时,应该注意常见疾病的典型症状,不必关注其症状与衰老的生理表现的区别。 10各类治疗知情同意书已经明确写明了治疗风险,医方仅需简单介绍风险即可,患方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即表示患方了解风险并同意治疗,治疗一切后果均由患方承担。

临床工作中的护患沟通技巧20104191698727

临床工作中的护患沟通技巧 沟通是人类相互理解的桥梁,在临床工作中护士从患者一入院接受护理人员的治疗、护理开始,就与患者之间形成了护患关系,在护患沟通中处于主导地位。有效的护患沟通必须从提高护理人员自身理素质入手,培养其积极向上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掌握并恰当运用语言和非语言护患沟通技巧,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同时体现了护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使病人处于接受治疗和护理的最佳心理状态,也可以使护士感受到患者的理解和尊重,从而提高工作效率,使患者早日康复。 一、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建立有效护患沟通的首要条件 作为一名护理人员,必须热爱护理专业,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及为人类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正确认识自身在医疗活动中的地位及价值。自尊、自爱、自信、自强,不断学习护理新技术、新业务、新知识。运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熟练的服务技巧真诚为患者服务。通过努力改变护士在患者心目中只会简单的“打针”“、发药”的“小护士”形象,为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护患沟通中的语言性沟通技巧 护患沟通中语言性沟通占35%,语言是护士与患者进行沟通的重要工具。良好的语言沟通技巧,应注意以下几点: 1.使用通俗易懂,简单明了的语言介绍及讲解 新病人入院进入一个陌生环境后,希望被认识、被理解和被尊重,护理人员应以热情的态度、亲切温和,语速适中的语言接待病人.进行自我介绍并做好宣教工作,包括医院环境、有关的规章制度、病区环境、病区工作人员的简要情况,尽快消除陌生给病人带来的心理压力。给病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避免使用过于专业化术语和医用缩略语.病人住院期间要多深入病房,做好健康宣教工作,包括疾病的发病原因及预后、治疗、护理措施、饮食、功能锻炼方法、各种检验、检查的目的及注意事项等,要鼓励病人提出问题,并做出承诺。通过讲解,使病人理解后能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有效的讲解对于成功的护理是十分重要的。注意,做治疗时不说话,对病人就是一种压力,因此做治疗、处置时,必须做好解释工作,主动与病人交谈,以分散病人注意力,减轻不适感,以赢得病人的信任。2.尊重病人并使用礼貌性语言 护士使用尊重患者人格的礼貌性语言是同患者交谈的最基本态度。比如,在给患者做治疗时,要称呼患者姓名,不能以床号代替,并且做好解释工作,请病人配合。这样可以缩短彼此间的距离,使患者感到受尊重,从而积极配合治疗。对于违反住院规章制度的病人,如在病区吸烟、打牌、大声喧哗的病人,要有礼貌地向病人讲明有关规章制度,果断予以制止。如果简单地采用粗暴方法加以制止,会使病人产生逆反心理。 3.掌握适当语气。做到严肃性与亲切性相统一 护士与病人交谈时,要注意掌握适当的语气,将对病人的爱心、同情心和真诚相助的情感融化在言语中,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术语。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谈及不同的情况,如“您晚上睡得好吗?”“您觉得好点儿了吗?”让病人感到温暖亲切。对言行不轨、无理取闹的病人,应严肃对待。加以劝阻,以保持护理工作的严肃性和维护护士自身的尊严。但不可以训斥病人,使病人产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教学内容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医患关系与沟通技巧 职业理念 ?也就是社会角色转换的建立,每个人都必须进入社会所要求的职业中去,这是每个人所 具备生存的条件,我必须从事一份工作,而工作的要求是认真和完美,不管是否自己喜欢;同时你必须了解你所从事的职业的特点以及该职业要求所具备的条件。 当有了这种职业理念时,你才能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才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所成就 医学心理学认为患者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的人,而不当有了这种职业理念时,你才能做好自己的每一份工作,形成良好的工作习惯,也才会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有所成就单纯是发生某系统、某组织或某细胞的疾病的自然人。 ?这就揭示了疾病诊治护理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人际关系问题,既医患关系问题。 ?随着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发展,医患关系与医患沟通技巧已经成为现代医学中的 一个很重要的课题。 第一节医患关系概述 ?什么是医患关系? ?是指医生与患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交往过程。这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是 以医疗为中心,以维护患者健康为目的。 ?医患交往过程实质上是医生以自己的专业和技能帮助患者摆脱疾病、预防疾病,保持 健康;医患关系还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的人际关系,一切医疗过程和医患交往过程都要作用于患者,并以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为目的。 ?一、重要意义

?医患关系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质量,所有的医疗工作都要通过医患关系来实现。 ?良好的关系是顺利开展医疗活动的保证,否则,医生将无法得到正确的信息提供,如精 确的病历资料来源、诊断治疗方案,医疗活动也必须通过患者的积极配合方能进行。 ?良好的医疗关系可以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和情绪反应,减轻或消除疾病对患者造成的心理 压力,减轻痛苦,使其变被动配合为主动参与,使医疗活动充满生气和人情味,医生可以得到患者充分的信任和更多的心理需要满足。 ?在医患关系这种特定的环境中和特定状态下的人际关系本身就具有治疗意义。 ?二、医患关系的特点 ?1、有明确的目的性 ?为直接满足患者需求存在。医疗工作既有诊治的责任,又有专业与法律的责任。 ?我们运用沟通技巧、心理学知识及个人品质帮助患者,并与患者共同努力,使之产生积 极参与的心理模式。 ? 2、以患者为中心 ?患者的利益是医患关系的核心。我们在接诊过程中,要为患者着想,理解患者的内心痛 苦,产生共鸣,经常换位思考。 ?允许他们保留个人习惯,尊重他们的个性和个人隐私。 ?3、以相互信任为基础 ?医护真诚的态度、过硬的业务能力是形成信任感的重要因素,信任关系是医疗行为实施 的必要前提。 ?4、治疗互动 ?医患关系是一种治疗性的互动关系,医疗工作人员有责任掌握治疗性互动的主动权,引 导患者参与治疗康复计划。以同盟者的形象出现在患者面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