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练习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教案

内江八小张秀丽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内江八小张秀丽

年级:五年级下册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学生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方法的理解和掌握,并使其熟练计算长方体与正方体的体积。

2、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和习惯。

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解题的灵活性。

教学重难点: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回顾再现。

1、回顾复习

师:前两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一说这两节课中你学到了什么?

组织学生回顾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2、揭示课题

师:看来同学们对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基础知识掌握的不错。那么,今天我们就对这部分知识进行练习。(板书课题)

二、分层练习,强化提高

(一)基本练习

出示习题:

(1)组织学生理解题意。

(2)生口答。(师评价)

(二)综合练习

1、出示习题: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80dm3,这个长方体的宽是多少?

(1)组织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共同分析解题思路

(2)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并汇报

师引导:你是运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的呢?生:b=V÷ab

师:有没有与这位同学计算方法不同的吗?请你来说一说b=V÷a÷b 小结: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如果要求宽,就可以用体积÷长宽的积或者用体积÷长÷宽,所以我们要灵活地运用公式(板书:灵活地运用公式)。

2、出示习题:一个长8米的长方体,它的横截面的面积是4平方分米,体积是多少?

(1)读题,引导分析题意。

这道题要求的是什么?(长方体的体积)既然要求长方体的体积应该知道它的哪些条件呢?(长、宽、高)这道题告诉我们长方体的长宽高了吗?(没有)它只告诉了长方体的横截面的面积和长,要求长方体的体积,该怎么办呢?(抽生答:横截面的面积乘长。)这里的横截面就相当于长方体的底面,长相当于长方体的高,我们可以运用长方体的体积等于底面积乘高这个公式来计算。

你说的太好了,那大家就动手算一算吧!

(2)抽生汇报。

有没有与这位同学方法不同的吗?请你来说一说

师:通过这两位同学的汇报,你发现了什么?(生:他们选用的单位名称不一样)

师:说的多好啊!不管用哪个单位名称,在一道题中都应该统一单位名称。(板书:统一单位名称)

(三)综合练习: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在生活中的实际运用

同学们,你们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决问题,在生活中我们也要用这些知识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老师这里有一个包装盒,想用它来装一份礼物,你们可以帮帮我吗?

(1)出示习题,生齐读,猜想:能否装下?

(2)小组合作学习:

小组讨论是否能装下;计算验证;每组选派代表汇报(师巡视)……

(3)小组汇报交流

(4)师小结:通过这道题,你们发现了什么?(要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师:同学们太了不起了,既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解

决问题,又能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板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真正做到了敢想、敢做、敢说。

三、巩固运用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师讲评。

四、全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这节课同学们表现的非常棒,都能够灵活运用长方体与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去解决问题。

板书: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知识点回顾 1、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⑴长方体有6个面,都是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相对的面的面积相等;长方体有12条棱,相对的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⑵正方体有6个面,6个面的面积相等;正方体有12条棱,12条棱长度相等;正方体有8个顶点。 ⑶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它的长、宽、高。 ⑷正方体是长、宽、高都相等的长方体。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⑸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⑹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用字母表示S=2(a b+ah+bh)或长方体的表面积=长×宽×2+长×高×2+宽×高×2 用字母表示S=2a b+2ah+2bh 正方体的表面积=棱长×棱长×6 用字母表示S=6a2 ⑺解决有关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实际问题时,我们要注意有时只求长方体、正方体的4个面(如:烟囱、通风管等)或5个面。 本节内容 ⑻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⑼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常用的容积单位有升(L)、毫升(ml)。 ⑽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1立方分米=1升1立方厘米=1毫升 相邻体积单位的进率是1000。 ⑾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V=abh 长方体的长=体积÷宽÷高 ⑿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 a3 ⒀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 长方形的高=体积÷底面积 长方体的体积=横截面积×长 长方体的长=体积÷横截面积 ⒁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C=4(a+b+h)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4+宽×4+高×4 C=4a+4b+4h 长方体的高=棱长和÷4-长-宽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C=12a 正方体的棱长=棱长和÷12

(完整版)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20200921100127)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版)六年级下册第33?34页。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同学整体水平比较平均,学习气氛浓厚,大部分同学学习习惯良好,学习积极性高,能较好地完成学习任务。但不足的地方就是学习比较浮躁,两极分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不少同学在学习上好胜心强,乐于学习,有较有成效的学习方法。但也有不少同学厌倦学习,畏惧困难或是学习方法不当,或是学习习惯较差,作业不能及时上交,书写不规范,致使学习基础薄弱。 二、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发现圆锥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理解和掌 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 ?使学生会应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思维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的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目标: ?使学生在经历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使学生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解决一些实际问

题难点: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和推导过程。 四、教具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的圆锥和圆柱共六套,沙、米,实验报告单;带有刻度的直尺,绳子等。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投影出示复习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了解学情。(二)互动新授 1、提出问题,想一想:圆锥与圆柱有哪些区别? 根据学生的各种猜想,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过那些图形的体积计算?圆锥的体积与那种图形的体积有关? 进一步观察、比较、猜测。教师举起圆柱、圆锥教具,把圆锥体套在透明的圆柱体里,让学生想想它们的体积之间会有什么关系? 2、实验探究。 (1)教师布置实验任务。 出示教材例 2. ①从准备好的圆柱、圆锥体容器中找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体容器来。 ②用装沙子的方法量一量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 布置实验要求:各组根据需要选用实验用具,小组成员分工合作,

长方体的体积公开课教学设计3.31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孟新龙 教材简析:北师大出版五年级下册第63-67页。长方体的体积是在学生已经认识和学习了长方体、正方体的基本特征,体积的概念以及体积单位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计算平面图形的面积扩展到研究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是学生空间思维发展的一次飞跃。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以后计算各种形体体积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归纳推理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活动中使学生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经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正方体学具、学习卡、课件。 课前交流: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先放松一下,一起唱一首歌(热情参与)。喜欢看《爸爸去哪儿》吗?孟老师也和你们一样,特别喜欢这个节目。这5个小朋友你最喜欢谁?(学生畅所欲言)。知道孟老师最喜欢谁吗?(神秘)他是个阳光男孩,他敢于表现、善于观察,具有很强的逻辑推理能力……没错,他就是天天,希望大家也能像天天一样:善于观察、归纳、推理。有信心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引入)师:天天跟爸爸又要去蒙古大草原录制节目啦,他们想买一个新的旅行箱,在商场看上了这款长方体的箱子,有大有小,天天说:“老爸,我有好多东西要带,买个大点的吧。”爸爸说 :“天天,我们可是要坐飞机去很远的地方哦,小箱子占的地方少,方便。”同学们,天天和爸爸的对话让联想到了什么数学知识? 生:体积和容积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实物和动手操作,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2.理解长方体各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 3.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4.渗透事物是相互联系,发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形成长方体的概念。 教学难点:建立长、正方体的空间观念。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图上这些是什么图形?学生说。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这些都是平面图形,而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体都是立体图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2.请你说说你带来的物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或正方形?(高楼、衣柜、冰箱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长方体的,魔方这种物体的形状是正方体。)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认识长方体立体图。 1.出示一个长方体。提问: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不论从哪个角度观察,最多只能同时看到3个面。 (这就是长方体的直观图,看不到的面我们用虚线表示。) 2.探究长方体的特征。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长方体。请用手摸一摸长方体是由什么围成的? 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我们把它叫做长方体的面。(板书:面) (2)请用手摸一摸两个面相交处有什么? 两个面相交的这条线,我们叫它叫做棱。(板书:棱) (3)请摸一模三条棱相交处有什么?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板书:顶点) 活动一: 知道了长方体各部分的名称,我们一起来探讨长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演示) 这些面有什么特征?(演示) (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长方体有多少条棱?(演示)长方体共有12条棱。 棱的长度有什么特点?(演示)相对的棱长度相等。 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几个顶点?(演示) 活动二: 拿出做好的长方体的框架。思考: (1)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我们把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习惯上,长方体的位置固定后,把左右方向的棱叫做长,把前后方向的棱叫做宽,和底面垂直的棱叫高。 实际上长方体的长、宽、高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一般情况把底面中较长的一条棱叫做长,较短的一条棱叫做宽,垂直于底面的棱叫做高。 (2)长方体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 12条棱可以分成4组长、宽、高。 (3)练习: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计算公式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第三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裴家营中心小学陈文辉 教学内容: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能运用公式进行计算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求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计算公式。 2、进一步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 1、计算长正方体体积的其它公式。 2、逆向思维的题可以用方程方法解。 教学难点: 几何知识与一般应用题的综合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如何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及字母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二、新授: 长方体或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怎样求呢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底面积底面积

所以长正方体的体积也可以这样来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 =sh 三、巩固练习: 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24平方厘米,高是5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V=sh 24×5=120(立方厘米) 2、一根长方体木料,长5厘米,横截面的面积是平方厘米。这根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理解横截面积的含义,体会长方体不同放置,说法各不相同。 出示另一种计算方法:长方体体积=横截面积×长 3、家具厂订购500根方木,每根方木横截面的面积是24平方分米,长3米。这根木料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理解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要一致。但不可能相同。 5、练一练:用方程法。 (1)、一块长方体的木板,体积是90立方分米。这块木板的长是60分米,宽是3分米。这块木板的厚度是多少分米 (2)、一根长方体水泥柱,体积是1立方米,高是4米,它的底面积是多少(选择方法解答) 1、学校要修长50米,宽42米,的长方形操场。先铺10厘米的三合土,再铺5厘米的煤渣。需要三合土和煤渣各多少立方米 2、有一块棱长是1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宽和高都是5厘米的长方体钢材,求长方体钢材的长。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人教版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中《圆锥的体积》第一课时。 【指导思想】: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教学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主动去从事观察、猜想、实验、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从而使学生形成自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因此,在设计本节课时,我力求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环境,通过学生猜想、观察、操作、实验、证明等数学活动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使学生能够从情境中发现数学问题,学生会产生探究问题的需要,然后再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和归纳公式,体验过程,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着在教师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合作探究的理念,本课以学生认识发展规律为主线,以引导猜想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得出结论为基点,通过实际应用训练使学生在“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中理解运用知识。 在教学策略上,本节课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学生在猜想释疑、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中,自觉探究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并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解决问题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探究知识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材分析】: 从教材的编写可以看出,教材加强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加强了在操作中对空间与图形问题的思考,使学生在经历观察、联想、猜测、操作实验、推理等过程中理解和掌握圆锥的体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就本节课的设计而言,本课“圆锥的体积”是九年义务教育新课标第十二册第二单元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圆柱体积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首先悬疑激趣,再通过多媒体认识、理解圆锥体的特征。然后进行分组操作,为了实验的准确性,通过用空心圆锥向空心圆柱的容器里倒沙的实验得到圆锥的体积公式。进而培养学生的主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教案3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第三课时 一 教学内容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二) 教材第35页内容 二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理解底面积,占地面积,横截面积的含义。 2.能力目标:知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如何计算它们的体积。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数学爱生活的观念。 三 重点难点 掌握已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底面积,计算它们的体积的方法,是重点。利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难点。 四 教具准备 橡皮泥做的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是什么? 2.计算下列图形的体积。(单位:厘米) (二)探究新知 1.底面积的含义:长方体和正方体,底面的面积叫做底面积。如下图 2.(1)长方体的底面积是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 长方体的底面积=长×宽 (2)正方体的底面什么形状?怎么计算它的面积? 正方体的底面积=棱长×棱长 3.观察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 长×宽×高;正方体的体积= 棱长×棱长×棱长 由上面可知,已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可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可以统一成: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4.字母公式:v=sh (底面积用s 表示,高用h 表示) 小结:在实际生活和生产中,如果已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底面积,可以用这个公式来6 6 底面积 底面积

计算它们的体积。 (三)知识拓展 1.理解横截面的含义。 (1)用电脑演示:横截物体时就出现横截面。 实践感知:把橡皮泥做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模型用刀横切,用手摸摸横截面。 2.理解占地面积 (1)演示: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模型放在桌子上,用粉笔画出它们的底面与桌面的接触面。 (2)小结:把物体放在地上或桌上,与地面或桌面接触的面,就是物体的占地面积。 3.练习:35页做一做 (四)作业 教材16页“练习七”的第“9、10、11、12、13”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目标 (一)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 (二)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抽象概括的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二)认识立体图形,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 教具:长方体框架、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墨水瓶盒等,课件 学具:长方体和正方体纸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准备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以前学过什么图形?谁来说说 (学生说) 不错,那谁来说以说它们当中哪些图形是平面图形?哪些是立体图形?(边叙述,边出示幻灯片) 今天我们就来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中的两个——长方体和正方体 (板书: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新授 1、老师今天带来了长方体(展示长方体)和正方体(展示正方体)。 2、还记得我们以前认识图形的一些方法吗?谁愿意来给老师说说? (学生说: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数一数……) 我们今天进一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老师要看一下你们都用了哪些方法?

现在请仔细观察你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想一想,它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我请。。。。。。 (学生说) 3、说的真好,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是由面、棱、顶点三个部分组成的,那谁来指指长方体的面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谁来指指长方体的棱是哪一个部分? (请一个学生上台来说) 拿出你们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摸摸看。 那长方体或正方体的顶点又是指哪一个部分?请同桌互相指指看看。 (同桌互相指顶点) (课件出示) 数学上我们把长方体或正方体平平的部分叫做面,把两个面相交的线段叫做棱,我们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今天我们就从面、棱、顶点三个方面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首先研究长方体,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讨论要求。 (学生读要求) 现在每排的4个同学为一个小组,分组讨论,并将讨论的结果填写在老师发放的表格中。(教师板书) 好、停,哪个组派一名同学来汇报长方体的特点。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汇报的真棒!你们同意他们小组的讨论结果吗?同意的请举手。看来其他小组也和他们的讨论结果一样。(不同意的小组请把你们的讨论结果跟大家汇报一下) 六个面。 你怎么知道是六个面,用的什么方法?

北师大版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在学生了解了圆锥的特征,掌握了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重视类比,转化思想的渗透,直观引导学生经历“猜测、类比、观察、实验、探究、推理、总结”的探索过程,理解掌握求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这样不仅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还能培养学生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学情分析: 学生已学习了圆柱的体积计算,在教学中采用放手让学生操作、小组合作探讨的形式,让学生在研讨中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并运用学过的圆柱知识迁移到圆锥,得出结论。所以对于新的知识教学,他们一定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应放手让学生经历探索的过程,在观察、操作、推理、归纳、总结过程中掌握知识、发展空间观念,从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圆锥的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求圆锥的体积,并且能运用这一知识解决生活中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直觉猜想——试验探索——合作交流——得出结论——实践运用”探索过程,获得圆锥体积的推导过程和学习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知精神,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能积极参与数学活动,自觉养成与人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探索圆锥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圆锥的体积。

教学难点: 探索圆锥体积方法和推导过程。 教法学法: 试验探究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具: 1、多媒体课件。 2、等底等高的空心圆锥与圆柱,大小不一的圆锥、圆柱,沙子。 教学过程: 一、铺垫孕伏 1、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 2、求下列各圆柱的体积。 (1)底面积是5平方厘米,高是6厘米。 (2)底面半径4分米,高是10分米。 (3)底面直径2米,高是3米。 3、出示圆锥体的图形,学生指图说出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万物复苏的季节来了,老师家备了一堆沙子,准备把家里的墙面重新装修一遍。可是老师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大家和我一起解决好吗?(出示沙堆图片)这堆沙子的底面半径是2米,高是1.5米,瓦匠告诉我要用6立方米的沙子,我不知道我备的这些沙子够不够?你们说怎么计算这堆沙子的体积呢?今天我们就共同来研究一下求圆锥体积的方法。(板书圆锥的体积) 三、类比猜想 1、大胆猜想,计算圆锥体积 (1)引导学生从已知圆柱体积“底面积×高”猜想圆锥体积。 (2)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圆锥体积小,公式不合适。(出示课件:演示把圆柱削成圆锥),如果我们知道圆柱体积,猜想圆锥体积是它的几分之一? (3)说说猜想的依据。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及反思 昌江六小李芝霞 一、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并通过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抽象概括、归纳推理的能力。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兴趣,学会与人合作。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长方体的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体积的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计算机体积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数体积单位。 师:是的,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那么它的体积就是多少,我们再一起来复习一下这种方法(出示正方体教具)这是一个体积为1 cm3 的正方体,如果用4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4cm3 师:你是怎么算的?

生:只要计算它含有几个1 cm3 的体积单位这个长方体含有4个1 cm3体积单位,因此它的体积是4 cm3 师: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各是多少? 生:长:4cm,宽:1cm,高:1cm(板书:把数据填入表格) (二)探索新知 1、探索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 ①探索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师:说得真好,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种方法有很大的局限性,比如要计算电冰箱、电视包装箱等比较大的物体时,这种方法显然就行不通了,那有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首先我们先来研究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 师:还是刚才这个长方体,如果在它的右侧再加上一个1 cm3正方体(操作:加上一个正方体)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长、宽、高各是多少? 生:5 cm3,长:5cm,宽:1cm,高:1cm(板书:把数据填入表格) 师: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一组数据,想一想长方体的体积与什么有关系? 生:与长方体的长有关系。 师:观察得真仔细,长方体的体积除了与长有关系外,还和什么有关系?请同学们小组合作,用学具盒里的小正方体自己探索,请小组长做好记录。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开始操作、计算、记录、讨论) 师:哪个小组愿意先汇报你们的研究成果? (小组汇报) 师;通过刚才的探索,我们知道长方体的体积和长、宽、高都有关系,那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些数据,小组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②归纳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

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复习三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一、基本公式: 正方体表面积 = 棱长×棱长×6= 一个面的面积×6 正方体体积 = 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表面积 = (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 = 长×宽×高 正方体、长方体都有12条棱、6个面。 正方体的棱长和=棱长×12 长方体的棱长和=(长+宽+高)×4 二、认识表面积和体积 做一个长12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至少需要铁丝多少厘米?在这个框架外糊一层纸,至少需多少平方厘米的纸,这个纸盒占空间多少立方厘米? 三、典型习题 1、用铁丝焊成图形/绣花边棱长 例题:用一根铁丝刚好焊成一个棱长8厘米的正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根铁丝焊成一个长10厘米,宽7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它的高应该是多少厘米? 2、占地面积即底面的面积 例题:有一个长20米,宽15米,深5米的长方体游泳池,该游泳池占地面积有多大? 3、贴瓷砖/给墙壁粉刷面积,要注意是几个面,是否要减门窗等 例题:天天游泳池,长25米,宽10米,深1.6米,在游泳池的四周和池底砌瓷砖,如果瓷砖的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那么至少需要这种瓷砖多少块?

4 例题:一个带盖的长方体木箱,体积是0.576立方米,它的长是12分米,宽是8分米,做这样一个木箱至少要用木板多少平方米? 5、一物体放置入令一盛水容器体积不变,上升水的体积即该物体的体积 例题:有一个底面积是300平方厘米、高10厘米的长方体,里面盛有5厘米深的水。现在把一块石头浸没到水里,水面上升2厘米。这块石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6、铁块熔铸成另一图形前后体积不变 例题:有一块棱长是80厘米的正方体的铁块,现在要把它溶铸成一个横截面积是20平方厘米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长是多少厘米? 7、切锯后截面积截a次,增加2a个截面,成为a+1段 例题:把长1.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3段,表面积增加48平方分米,原来木料的体积是多少? 解题的方法:1、判断是求体积、表面积、棱长、还是单个面的面积? 2、根据单位来帮助判断是面积还是体积,还是棱长;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圆锥的体积》教学设计

第3单元圆柱与圆锥 2.圆锥 第2课时圆锥的体积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使学生自主探索出圆锥体积和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初步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2、能熟练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并能解决实际生活中有关圆锥体积计算的简单问题。 3、借助已有的生活和学习经验,在小组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主探索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圆锥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难点:熟练运用圆锥体积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圆锥有什么特征?(使学生进一步熟悉圆锥的特征:底面、侧面、高和顶点) 2、圆柱体积的计算公式是什么? 指名学生回答,并板书公式:“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 二、新知探究 1、教学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 (1)回忆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使学生明确求圆柱的体积是通过切拼成长方体来求得的。 (2)圆锥的体积该怎样求呢?能不能也通过已学过的图形来求呢?(指出:我们可以通过实验的方法,得到计算圆锥体积的公式)(3)拿出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通过演示,使学生发现“这个圆锥和圆柱是等底等高的,下面我们通过实验,看看它们之间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4)先在圆锥里装满水,然后倒入圆柱。让学生注意观察,倒几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教师让学生注意,记录几次,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倒3次正好把圆柱装满。) (5)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圆锥的体积是和它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的三分之一。) 板书:圆锥的体积=31×圆柱的体积=3 1×底面积×高, 字母公式:V =31Sh 2、教学练习六第3题 (1)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已知圆锥的底面积和高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对照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代入数据,然后让学生自己进行计算,做完后集体订正。 3、巩固练习:完成练习六第4题。 4、教学例3。 (1)出示题目:已知近似于圆锥形的沙堆的底面直径和高,求这堆沙堆的体积。 (2)要求沙堆的体积需要已知哪些条件?(由于这堆沙堆近似圆锥形,所以可利用圆锥的体积公式来求,需先已知沙堆的底面积和高) (3)题目的条件中不知道圆锥的底面积,应该怎么办?(先算出沙堆的底面半径,再利用圆的面积公式算出麦堆的底面积,然后根据圆锥的体积公式求出沙堆的体积) (4)分析完后,指定两名学生板演,其余学生将计算步骤写在教科书第34页上。做完后集体订正。(注意学生最后得数的取舍方法是否正确)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7题。 学生先独立判断这三句话是否正确,然后全班核对评讲。 2、做练习六的第8题。 (1)引导学生思考回答以下问题: ①这道题已知什么?求什么? ②求圆锥的体积必须知道什么? ③求出这堆煤的体积后,应该怎样计算这堆煤的重量? (2)让学生做在练习本上,教师巡视,做完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的第6题。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教学设计 一、概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41~42页。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小学数学几何知识的基本内容之一,也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数学知识。因此要求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 二、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大家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的体积。 四、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五、教学资源: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 2、各种长方体、正方体的实物 3、计算机多媒体系统(包括投影系统) 4、多媒体演示课件

六、教学设计过程: 一、导入: 1、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体积的知识,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已经掌握了一种计算体积的方法,是什么方法? 生:数体积单位。 师:(出示正方体教具)这是一个体积为1 cm3 的正方体,3个这样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它的体积是多少? 生:3cm3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一个物体含有几个体积单位,那么它的体积就是多少,但是在实际生活中,有许多物体是没法这样数的,如:冰箱,电视机等,怎样计算它的体积呢?他们的体积会和什么有关系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长方体和正方体 的体积。(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索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1、长方体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现在请大家一起看大屏幕: 观察下面各图,想一想。(出示课件) 1)看这个长方体,宽和高不变,长变短,体积有什么变化?长变长呢?宽和高相等的时候,哪个体积大?(越长,体积越大)2)接着看这个长方体,长和高相等,那个体积大?(越宽,体积越大)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案

教材分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实验版数学第十册的内容。教材以学生常见的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彩图为切入点,语言表述不多,给教师留下了充分的创造性地利用教材的机会。教学中可采用观察彩图和实物、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发展空间观念,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教材还注重了知识的整体性,把长方体和正方体放在同一节中呈现,有利于对学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培养。 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经验,这些感性经验是他们进一步学习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过程正是让学生的感性经验上升到理性经验的过程,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在这一过程中,能使学生体会到认识事物和归纳事物特征的方法,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认识世界。 设计理念: 1、为学生创造一种宽松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学习。 2、以活动为主,把学生“学数学”变成为“做数学”,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 3、注重学生的内心体验。“体验”是学生内心知识的形成过程,它是课堂的灵魂,是教学的手段也是教学目的之一。 4、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教师是“主导者”为“引导者”。 教学目标: 1、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基本特征,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价值。 3、通过观察、操作、合作交流,增强对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对知识进行内化。 4、培养探索精神、合作意识,并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一兜实物和模型。学生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形的实物及萝卜、小刀。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 师:同学们走在街上,一眼就能认出自己的朋友,这是因为你的朋友有他自己的特征。比如说:我,细高个儿,戴着金丝眼镜,有两颗虎牙,30岁左右。你能不能也给我介绍一位朋友,他与别人不同,可以是你的同学、老师、你不说他的名字,我们也能听出来。 生:他,胖胖的,肩宽腰圆,小眼睛,走起路来一晃一晃的…… 生:…… 师:同学们描述得还真不错,抓住了人的不同特点。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两位新朋友——长方体和正方体。(板书课题) 【通过师生对话,可拉近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创设宽松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心理安全的状态下进入学习活动。先以“我”为例来介绍一个人的特点,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到要介绍一个人,就要抓住他的特点,而抓住事物的特点,正是本节课要学习的关键。】 二、教学过程 ㈠自学教材,初步感知 师: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点呢?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把课本中的内容采用你自已喜欢的方式读一遍,看能不能找到答案。我提个要求:读完后,你要说说,你了解到了哪些知识?会产生什么疑问?有什么想法?(学生自由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并不陌生,理解课本文中的内容对我们这里五年级的学生来说不成问题,因此我对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一开始就把学生推到了主体地位,同时也很好地运用了教材。让学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体现了对学生个性的尊重。】 师:你们可以先自己想一想,也可以两人或四人交流一下,课本中讲到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学生有的在想,有的在讨论。) 师:同学们通过看书知道了什么?可以随便说,有什么疑问也可以提。(学生自由发言)

长方体和正方体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计算公式大全 周长: 长方形周长公式=(长+宽)X2 正方形周长公式=边长X4 直径=半径×2 半径=直径÷2 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或=圆周率×半径×2 面积: 长方形面积=长X宽 正方形面积公式=边长X边长 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 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 梯形的面积=(上底+下底)×高÷2 圆的面积=圆周率×半径×半径 容积:容器若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 表面积:长方体或正方体六个面的总面积。 正方体的表面积:S=6a×a(棱长×棱长×6) 正方体体积公式:V=a×a×a(棱长×棱长×棱长) 长方体的表面积:S=2×(ab+bc+ac)((长×宽+长×高+宽×高)×2)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X宽X高 长方体棱长总和公式:(长+宽+高)X4 正方体体积:Va×b×c(长×宽×高) 正方体棱长总:棱长X12 圆柱体的侧面积=底面圆的周长×高 圆柱体表面积=上下底面面积+侧面积,[或S=2π*r*r+2π*r*h(2×π×半径×半径+2×π×半径×高)] 圆柱体的体积=底面积×高,[或V=π *r*r*h(π×半径×半径×高)] 圆锥体积:V=S底×h÷3(底面积×高÷3)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X棱长X棱长 通用体积公式:底面积X高 截面积X长

表面积的变化要会人折。 长方体或正方体被锯开后,一次会增加两个面;反之,两个相同,体或长方体拼在一起,一次 会减少两个面。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相同点和不同点要牢记。 平面图形 名称符号周长C和面积S 正方形 a—边长 C=4a S=a2 长方形 a和b-边长 C=2(a+b) S=ab 三角形 a,b,c-三边长 h-a边上的高 s-周长的一半 A,B,C-内角 其中s=(a+b+c)/2 S=ah/2 =ab/2·sinC =[s(s-a)(s-b)(s-c)]1/2 =a2sinBsinC/(2sinA) 四边形 d,D-对角线长 α-对角线夹角 S=dD/2·sinα 平行四边形 a,b-边长 h-a边的高 α-两边夹角 S=ah =absinα 菱形 a-边长 α-夹角 D-长对角线长 d-短对角线长 S=Dd/2 =a2sinα 梯形 a和b-上、下底长 h-高 m-中位线长 S=(a+b)h/2

小学六年级数学:圆锥的体积教案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圆锥的体积教案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Conical volume lesson plan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圆锥的体积教案 目标定位: a教学 1. 使学生理解、掌握圆锥体积计算公式,能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 2. 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推理的能力。 b教学 1. 合理、有效、有序地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感悟、推理出圆锥体积计算公式,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2. 会运用公式计算圆锥的体积,能解决现实生活中类似或相关的问题。 3. 在活动中使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归纳、推理等能力得到发展,合作意识、协作精神得以增强,空间观念得到强化。 [ (一)、复习引入、铺垫孕伏

a教学提问 1. 我们已经学过哪些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 2. 我们是用怎样的方法推导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 3. 用字母公式表示圆柱的体积。 4. 说一说圆锥体的各部分名称及其特征 板书课题:圆锥的体积 b教学创设情境,引发兴趣及思考 1. 我们认识了圆锥,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圆锥的各部分及其特征。什么是圆锥的高?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 2. 如果要把一根底面直径8厘米、高20厘米的圆柱形木料,加工成底面直径是12厘米、高10厘米的圆锥,大家想一想,该怎么办?(多媒体课件演示圆柱形木料旋转切削转化为圆锥的过程,并将圆柱与圆锥重叠,突出“等底等高”)师提问:①制成的圆锥的底面积与截取圆柱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制成的圆锥的高与截取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 ②大家可以试着猜想、估计一下,制成的圆锥的体积与截取圆柱的体积有什么关系? 同学们的猜想、估计对不对呢?我们一起来研究“圆锥的体积”。(板书课题) 考! (二)、实验操作、合作交流、自主探究

长方体体积教案

长方体的体积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公式,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猜想——验证”的过程,形成发现、创新的过程。从而获取数学活动经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活动中使学生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正确运用体积公式计算长、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难点: 理解长、正方体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感受新知。 (出示课件)《乌鸦喝水》课件,生观看后,师问:为什么这样做乌鸦就能喝到水?生1:因为它放了一些石子后,水升上去了。生2:因为石子占了瓶子里的空间。师:不错,因为石子占了瓶子里的空间。石子所占空间的大小就是这些石子的体积,任何物体都是有体积的,那么长方体的体积怎样来计算呢?从而出示课题:长方体的体积。 二、自主探究,推导公式。 1、比一比,提出猜想,猜长方体的体积和谁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通过三组图片的观察,使学生发现与长方体的长、宽、高有关系,长、宽相等时,越高,体积就越大,长、高相等时,越宽体积就越大,宽、高相等时,越长体积就越大。通过观察发现了长、宽、高发生变化后,体积也发生了变化,这就说明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有着一定的关系,那么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2、摆一摆,用12个棱长1厘米的立方体摆成形状不同的长方体,探究长方体的体积与长、宽、高到底有怎样的关系? (1)小组合作利用学具摆一摆并完成表格。

学生利用手中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摆4个不同的长方体,并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2)演示,观察数据发现长、宽、高与体积的关系 (3)再次操作,验证规律是否正确并总结出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体积。 师说长是3厘米,宽是2厘米,高是1厘米的长方体学生动手操作。 (4)总结公式长方体体积=长×宽×高 V= a× b× c 或V= a b c 小结:要想求长方体体积必须得知道什么? 如果给你长、宽、高,你能求出它的体积吗? 3、小练习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4厘米,高3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2)一个正方体,棱长6分米,体积是多少? 4、通过小练笔引出正方体。引导,这是一个什么图形,正方体的体积如何来求呢?你能根据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关系求出它的体积吗?并指名汇报。 (1)演示。 (2)得出公式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 a× a 或 V= a3 (3)引导对a3 的认识。a3读作a的立方,表示3个a相乘 (4)要求正方体的体积得知道什么?(棱长) 让学生根据公式求棱长是6厘米的正方体体积。 三、反馈练习,巩固新知。 我们通过操作,比较、类推等方法找到了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方法,下面,喜羊羊就要来考考大家,你们都准备好了吗?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教学设计(精品课)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内容】 小学数学义务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P10的例1、例2,完成随后的“练一练”。 【教材简析】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第一课,在学生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立体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系统地研究它们的几何特征还是第一次。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几何图形,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是学生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同时也是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体积计算以及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数学活动,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长方体的长、宽、高。 2.在探索长方体和正方体特征的过程中进一步积累探索图形经验,发展学生初步的空间观念其数学思考。 3.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宽、高的价值,形成长方体、正方体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确定研究视角 1.引入:出示长方体直观图,并在长方体上剥离一个长方形。 2.谈话:比较长方体和长方形有什么不同? 3.过渡:研究长方形时我们研究了它的边和角,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长方体的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 引出:面、棱、顶点

介绍: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设计意图:本课是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起始课,研究方法的迁移和积累至关重要,通过唤醒学生研究二维平面图形的研究经验,引导学生自主确定三维立体图形的研究视角。】 二、探索长方体的特征 1.发现长方体“面”的特征 (1)借助长方体物品,你能发现长方体面有什么特征?你是怎么发现的?(四人小组交流) (2)集体汇报。 (3)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测量、推理等方法,知道了长方体有6个面,6个面都是长方形,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特殊情况,相对的两个面为正方形时,其余的4个面是完全相同的长方形。 2.发现长方体“棱”和“顶点”的特征 (1)同桌两人合作搭一个长方体框架,边操作边思考: ①支架点需要几个?为什么? ②小棒选几种?每种几根?为什么? (2)集体汇报:搭成功的小组介绍成功经验,没搭成功的说说失败的原因,在搭的过程中感悟到了长方体棱有什么特征? (3)小结:通过搭一搭,我们知道了长方体共有12条棱,将12条棱按相对位置进行分类,可分成3组,每组的4条棱长度相等;长方体有8个顶点。 【设计意图:通过创设观察、操作、推理等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在活动中感悟、发现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3.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①出示长方体直观图,想象看不见的三条棱在哪儿? ②想一想,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想象出长方体原来的样子?追问:这三条棱有什么特点? ③相机教学:长方体相较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变化长方体摆放方向,请学生指长方体的长、宽、高。 ④变化长、宽、高,感受长方体大小的变化。 【设计意图:长、宽、高的认识不能只是停留在字面的机械记忆,通过想象至少保留几条棱还能确定原来长方体的样子和变化长方体的长、宽、高,帮助学生体会长方体长、宽、高的价值,即长、宽、高决定了长方体的形状和大小。】

长方体体积计算练习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习题 1. 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木料锯成1米长的两段,表面积增加了2平方分米,求这根木料原来的体积。 2. 一个长方体和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之和相等,已知长方体长、宽、高分别是6分米、4分米、2分米,求正方体体积。 3. 一段钢材长15分米,横截面面积是1.2平方分米。如果把它煅烧成一横截面面积是0.1平方分米的钢筋,求这根钢筋的长。 4. 将表面积分别为216平方厘米和384平方厘米的两个正方体铁块熔成一个长方体,已知这个长方体的长是13厘米,宽7厘米,求它的高。 5. 把8块棱长是1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熔成一个大正方体,这个大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 6. 有一块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铁块,现把它煅造成一根长方体,这长方体的截面是一个长4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求它的长。 7. 一个长方体的体积是48立方厘米,并且长、宽、高是三个连续的偶数。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8. 把棱长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的三个正方体的面胶合在一起(两个正方体胶合时,较小正方体的一个面必须全部胶合在较大正方体的面上),所得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最大是多少? 9. 大正方体的棱长是小正方体棱长的2倍,大正方体的体积比小正方体的体积多21立方厘米,小正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0. 长方体的表面积是52平方米,底面积是12平方米,宽是3米,求长方体的高。 11. 一个长40厘米、截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如长增加5厘米,表面积增加80平方厘米,求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 12. 有一个长方体,它的前面和上面的面积和是110平方厘米,且长、宽、高都是不同的质数,那么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 13. 一个底面是正方形的长方体,把它的侧面展开后,正好是一个边长是8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立方厘米,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14. 一个长方体水池的长为10分米,宽5分米,高8分米,当这个长方体第二次出现正方形的面时水的体积是多少? 15. 用一段铁丝,正好做一个长7厘米、宽6厘米、高5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用这段铁丝改做成一个正方体框架,这个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16. 在一个长8分米,宽和高都是5分米的长方体的容器里装了一些水,水面高2分米,如果将这个容器竖起来,水面高多少分米? 17. 有一个长方体容器,长30厘米、宽20厘米、高10厘米,里面的水深6厘米。如果把这个容器盖紧,再朝左竖起来,里面的水深应该是多少厘米? 18. 一个长方体的底面是边长7厘米的正方形,它的侧面积是560平方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 19. 一根长3米的长方体木块,截成4段后,表面积增加了0.48平方米,原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20. 一个正方体的高增加2厘米后,表面积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分别是多少? 21. 将表面积为54平方厘米,96平方厘米,150平方厘米的三个铁质正方体熔成一个大正方体,求这个大正方体的体积。 22. 把一个底面为正方形且边长是3分米,高5分米的长方体石料加工成最大的正方体,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