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会考复习提纲必修一

必修1 分子与细胞

第一章细胞的分子组成

1、(了解)蛋白质的组成元素和基本组成单位

蛋白质的组成元素:由C、H、O、N元素构成,有些含有P、S

基本单位:氨基酸。生物体中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

(理解)氨基酸的结构和种类、氨基酸形成多肽既多肽形成蛋白质的过程

氨基酸的结构特点:每种氨基酸都至少含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并且都连结在同一个碳原子上。(R 基不同,氨基酸的种类不同)

氨基酸结构通式:H

|

H2 N— C—COOH

|

R

有关计算:

形成的肽键数 = 脱去的水分子数 = 氨基酸数 - 肽链数

蛋白质相对分子量 = (氨基酸数×氨基酸的平均分子量) -(失去的水分

子数×18)

氨基酸

多肽蛋白质

脱水缩合(核糖体)空间结构(内质网)

(了解)二肽、三肽和肽链的概念

肽键: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NH-CO-

二肽:两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化合物

多肽:多个氨基酸分子脱水缩合而成的,含有多个肽键的化合物

肽链:多肽通常呈链状结构叫做肽链

(理解)蛋白质分子结构多样性的原因和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氨基酸的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和空间结构不同。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样性,决定蛋白质的功能具有多样性。

蛋白质的主要功能

(1)许多蛋白是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物质,如羽毛、肌肉、头发、蛛丝等(2)催化作用,即酶(3)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运输氧气(4)调节作用,如胰岛素,生长激素(5)免疫作用,如免疫球蛋白(抗体)

小结: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2、(了解)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基本单位

核酸由C、H、O、N、P ,5种元素构成。基本单位:核苷酸

结构:一分子磷酸、一分子五碳糖(脱氧核糖或核糖)、一分子含氮碱基(有5种)A、T、C、G、U 构成DNA的核苷酸:脱氧核苷酸(4种)构成RNA的核苷酸:核糖核苷酸(4种)

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3、(了解)糖类的组成元素、类别。(了解)糖类的作用

(1)糖类是细胞里的主要的能源物质

(2)糖类 C、H、O组成

(3)种类:(分类依据:能否水解和水解后产生的单糖数)

①单糖:葡萄糖(重要能源)、果糖、核糖和脱氧核糖(构成核酸)、半乳糖

②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乳糖(动物)

③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糖原(动物)

(4)能源物质系列:生物体的能源物质是糖类、脂类和蛋白质;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生物体内良好的储能物质是脂肪;动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糖元;植物细胞内的主要贮藏能量的物质是淀粉;生物体内的直接能源物质是ATP(A-P~P~P);(5)淀粉、糖原、纤维素的基本单位是葡萄糖。

4、(了解)脂质的组成元素和主要类别,以及脂质作用

组成元素:由C、H、O构成,有些含有N、P

分类:①脂肪:良好的储能物质;保温;缓冲和减压的作用,可以保护内脏器官。

②磷脂:构成膜(细胞膜、液泡膜、线粒体膜等)结构的重要成分

③固醇:分为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胆固醇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性激素能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及生殖细胞的形成;维生素D能有效地促进人和动物肠道对钙和磷的吸收。

5、(理解)生物大分子以碳链为骨架

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这些生物大分子又称为单体的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6、(了解)自由水、结合水的概念、作用

结合水:与细胞内其它物质结合生理功能:是细胞结构的重要组成成分

自由水:(占大多数)以游离形式存在,可以自由流动。(幼嫩植物、代谢旺盛细胞含量高)

自由水生理功能:①良好的溶剂②参与化学反应③为细胞提供液体环境④运送营养物质和代谢的废物

7、(理解)细胞内无机盐的存在形式与生理作用

(1)无机盐是以离子形式存在的

(2)无机盐的作用

a、细胞中某些复杂化合物的重要组成成分。如:Fe2+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Mg2+是叶绿素的必要

成分。

b、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如哺乳动物血钙含量低会抽搐。

c、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8、(独立操作)检测生物组织中脂质、糖类和蛋白质:实验原理、目的要求、材料用具、方法步骤、实验现象和结果、讨论

(1)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苹果和梨

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 乙液:0.05g/ml的CuSO4)

注意事项:①还原糖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

②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到待测溶液中)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50—65℃)

颜色变化:砖红色

(2)脂肪的鉴定

常用材料:花生子叶或向日葵种子

试剂: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

注意事项:

①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

②酒精的作用是:洗去浮色

③需使用显微镜观察

颜色变化:橘黄色或红色

(3)蛋白质的鉴定

常用材料:鸡蛋清,黄豆组织样液,牛奶,豆浆

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 B液:0.01g/ml的CuSO4)

注意事项:

①先加A液1ml,再加B液4滴

②鉴定前,留出一部分组织样液,以便对比

颜色变化:变成紫色

(4)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常用材料:马铃薯

试剂:碘液颜色变化:变蓝

第二章细胞的结构

1、(了解)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应用、认同)细胞学说建立的过程和意义

主要建立者:(施莱登,施旺)

主要内容:细胞是一个有机体,一切动植物都由细胞发育而来,并由细胞和细胞产物所构成;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既有它自己的生命,又对与其他细胞共同组成的整体的生命起作用;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揭示了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和细胞的统一性

2、(了解)原核细胞的基本结构及其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列举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常见实例

细胞的种类: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

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最主要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但是有拟核。只有一种细胞器--核糖体,遗传物质呈环状,如果有细胞壁他的成分是肽聚糖。而真核细胞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有各种细胞器,有染色体,如果有细胞壁其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共同点是:它们都有细胞膜和细胞质。它们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注:病毒即不是真核也不是原核生物,原生动物(草履虫、变形虫)是真核生物

3、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和功能

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

功能: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4、(了解)细胞膜的化学成分、结构特性和主要功能,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

结构特性:具有流动性

主要功能:(1)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2)控制物质进出细胞(3)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生物膜系统的概念: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生物膜的选择透性是细胞膜的功能特性;

生物膜体统的功能:

(1)细胞膜使细胞具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在物质的运输与交换及信息传递中起决定性作用。(2)增大膜的面积,供酶、核糖体等附着在上面。使各种化学反应有序进行。

(3)将细胞分隔成许多小区室,使各种化学反应能同时进行而不互相干扰。

5、(了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了解)生物膜组成成分的生理作用

生物膜的结构模型——流动镶嵌模型

(1)生物膜的化学成分: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还有少量的多糖。

(2)生物膜的结构

磷脂双分子层:磷脂分子的透性:头部亲水,尾部亲脂疏水。

两层磷脂分子构成生物膜中的一层单位膜。

生物膜中磷脂分子头部朝外,与水环境接触,尾部朝内,形成一个亲脂的小环境。

磷脂双分子层------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磷脂与胆固醇一起存在于脂双层内部使其既有流动

性又很坚实

露在膜表面

嵌插或贯穿

多糖:与蛋白质或磷脂结合成细胞外被

(3)生物膜中各种成分的功能

磷脂双分子层:使许多分子和离子不能随意出入细胞。

膜蛋白的作用:

a.控制某些分子、离子的出入;

b.生物催化剂;

c.细胞标志物。

8、(了解)细胞器的概念,内质网、核糖体、高尔基体、线粒体、质体、液泡和中心体等细胞器的形态和功能

(1)线粒体:真核细胞主要细胞器(动植物都有),机能旺盛的含量多。呈粒状、棒状,具有双膜结构,内膜向内突起形成“嵴”,内膜基质和基粒上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是有氧呼吸第二、三阶段的场所,生命体95%的能量来自线粒体,又叫“动力工厂”。含少量的DNA、RNA。

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为生命活动供能

(2)叶绿体:只存在于植物的绿色细胞中。扁平的椭球形或球形,双层膜结构。基 粒上有色 素,基质和基粒中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是光合作用的场所。含少量的DNA 、RNA 。

(3)内质网:单层膜折叠体,是有机物的合成“车间”, 增大膜面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初加工蛋白质。

(4)核糖体:无膜的结构,椭球形粒状小体,将氨基酸缩合成蛋白质。蛋白质的“装配机器” 将氨基酸合成蛋白质的场所

(5) 高尔基体:单膜囊状结构,动物细胞中与分泌物的形成有关(蛋白质的加工和转运); 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

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细胞膜 (合成肽链)(加工成蛋白质) (进一步加工)(囊泡与细胞膜融合,蛋白质释放)

【注意:此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植物中与有丝分裂中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6)中心体:无膜结构,由垂直的两个中心粒构成,存在于动物和低等植物中,与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7)液泡:单膜囊泡,成熟的植物有大液泡。

功能:贮藏(营养、色素等)、保持细胞形态,调节渗透吸水。 9、(理解)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细胞核的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性状的控制中心。 细胞核的形态结构:

①染色质(体):主要成分是DNA 和蛋白质,DNA 是遗传物质的载体。容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 染色体和染色质是同样物质在细胞不同时期的两种存在状态。 ②核膜: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③核仁:与某种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④核孔:实现核质之间频繁的物质交换和信息交流。是蛋白质和RNA 通过的地方 (了解)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点 高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叶绿体、液泡 动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细胞器:中心体

动植物细胞中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线粒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 10、(独立操作)正确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显微镜使用常识

(1)调亮视野的两种方法(放大光圈)、(使用凹面镜)。

(2)高倍镜:物象(大),视野(暗),看到细胞数目(少),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近)。【正是因

为距离近,所以高倍镜下不可以动粗准焦螺旋】 低倍镜:物象(小),视野(亮),看到的细胞数目(多),物镜与载玻片的距离(远)。

(3) 物镜:(有)螺纹,镜筒越(长),放大倍数越大。 目镜:(无)螺纹,镜筒越(短),放大倍数越大。 高倍镜的使用步骤:

(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 (2) 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 (3) 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 (4) 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

(了解)动、植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课本P46 图3-7)

第三章 细胞的代谢

1、 物质进出细胞的不同方式所必须具备的条件与意义

(了解)渗透作用

定义:水分子通过膜的扩散 方向:低浓度→高浓度 条件:①有半透膜存在 ②半透膜两边存在浓度差 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比较

谢废物等对细胞有害的物质。 (了解)细胞的“胞吞”、“胞吐”的过程 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

有的物质被一部分细胞膜包起来,这部分细胞膜于整个质膜脱离,裹着该物质运动到细胞的内侧或外侧。运送到细胞内侧的,成为胞吞;运送到细胞外侧的,称为胞吐。 小结: 自由扩散 被动运输 协助扩散 离子或分子

方式 主动运输

大分子或颗粒 胞吞 胞吐 红细胞吸水与失水的原因

细胞外浓度大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 )时红细胞失水,细胞皱缩 细胞外浓度小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 )时红细胞吸水,细胞涨破

细胞外浓度等于红细胞内浓度(0.9%NaCl )时红细胞既不失水也不吸水,细胞外形不变 植物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与质壁分离复原的原因 质壁分离内因:原生质层伸缩程度比细胞壁要大

质壁分离外因: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失水,质壁分离 外界溶液浓度小于细胞液浓度,细胞吸水,质壁分离复原 质壁分离的条件:活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浓度差 2、(了解)酶的概念和特性,(理解)在代谢中的作用:

定义:活细胞内产生的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

来源 功能

本质:活细胞产生的有机物,绝大多数为蛋白质,少数为RNA

高效性:酶在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方面比无机催化剂更显著,

因而催化效率更高 特性

专一性:每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作用条件温和:适宜的温度,pH ,最适温度(pH 值)下,酶活性最高, 温度和pH 偏高或偏

低,酶活性都会明显降低,甚至失活(过高、过酸、过碱)

功能:催化作用,降低化学反应所需要的活化能。 3、(了解)ATP 的结构简式、ATP 与ADP 的相互转化、ATP 形成的途径 元素组成:ATP 由C 、H 、O 、N 、P 五种元素组成

结构特点:ATP 中文名称叫三磷酸腺苷,结构简式A —P~P~P ,其中A 代表腺苷,P 代表磷酸基团,~代表高能磷酸键。水解时远离A 的磷酸键断裂

ATP 在细胞内含量很少,但在细胞内的转化速度很快。 ATP 和ADP 相互转化的过程和意义:

“能量”代表转移的能量,动物中为呼吸作用转移的能量。植物中来自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能量”代表释放的能量,用于一切生命活动 (1molATP 水解释放30.54KJ 能量)

注:在ATP 和 ADP 转化过程中物质是可逆,能量是不可逆的 (理解)ATP 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作用: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意义:能量通过ATP 分子在吸能反应和放能反应之间循环流通,ATP 是细胞里的能量流通的能量“通货”。 4、(了解、认同水平)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

18世纪中期,人们认为只有土壤中水分构建植物,未考虑空气作用

1771年,英国普利斯特利实验证实植物生长可以更新空气,未发现光的作用

1779年,荷兰英格豪斯多次实验验证,只有阳光照射下且只有绿叶才能更新空气,但 未知释放该气体的成分。 1785年,明确放出气体为O 2,吸收的是CO 2 1845年,德国梅耶发现光能转化成化学能 1864年,萨克斯证实光合作用产物除O 2外,还有淀粉

1939年,美国鲁宾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O 2来自水。

(理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概念: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CO 2和H 2O 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O 2的过程。 方程式:

CO 2 + H 2180 ??→?光能

(CH 2O )+18O 2 注意: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全部来自水。

条件:一定需要光

光反应阶段 场所:类囊体薄膜,

产物:[H]、O 2和能量

过程:(1)水的光解,水在光下分解成[H]和O 2; 2H 2O —→4[H] + O 2 (2)形成ATP :ADP+Pi+光能?→?酶

ATP 能量变化:光能变为ATP 中活跃的化学能 条件:有没有光都可以进行 场所:叶绿体基质

暗反应阶段 产物:糖类等有机物和五碳化合物 过程:(1)CO 2的固定:1分子C 5和CO 2生成2分子C 3 (2)C 3的还原:C 3在[H]和A TP 作用下,部分还原成糖 类,部分又形成C 5

能量变化:ATP 活跃的化学能转变成化合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光反应阶段与暗反应阶段既有区别又紧密联系,是缺一不可的整体,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和ATP ,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 ,没有光反应,暗反应无法进行,没有暗反应,有机物无法合成。

(理解)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速率的影响

①空气中C02浓度 ②温度高低 ③光照强度 ④光照长短 ⑤光的成分 农业生产以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

⑴、控制光照强度的强弱 ⑵、控制温度的高低 ⑶、适当的增加作物环境中二氧化碳的浓度 ⑷、延长光合作用的时间。 ⑸、增加光合作用的面积-----合理密植,间作套种。 ⑹、温室大棚用无色透明玻璃。 ⑺、温室栽培植物时,白天适当提高温度,晚上适当降温。⑻、温室栽培多施有机肥或放置干冰,提高二氧化碳浓度。

(独立操作水平)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必修一 P98) 提取色素原理:色素可以溶解在无水乙醇等有机溶剂中 SiO 2 → 使研磨更充分 CaCO 3 → 保护色素 分离色素——纸层析法

原理:色素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速度不同,从而分离色素。

(1)制备滤纸条 (2)画滤液细线 ★要求:细、直、齐重复2—3次 (3)分离色素 ★层析液不能没及滤液线

叶绿素a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体中色素

叶绿素b

ADP+Pi+能量 ATP 这个过程储存能量

ATP

ADP+Pi+能量 这个过程释放能量 光

合作用的

探究历

合作用

的过

叶绿体

(类囊体薄膜)

胡萝卜素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色素:包括叶绿素3/4 和 类胡萝卜素 1/4 色素分布图: 5、(了解)呼吸作用的概念、类型和意义,有氧呼吸、无氧呼吸的过程 和化学反应式,列举细胞呼吸原理应用的常见例子

需氧呼吸的概念:细胞在氧气的参与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把糖类等有机物彻底氧化分解,产生出二氧化碳和水,同时释放出能量,生成许多ATP 的过程。

厌氧呼吸的概念:在指在无氧条件下通过酶的催化作用,细胞把糖类等有机物不彻底氧化分解,同时释放少量能量生成少量ATP 的过程。

有氧呼吸:总反应式:C 6H 12O 6 +6H 2O +6O 2 6CO 2 +12H 2O +大量能量 需氧呼吸的实质: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形成ATP 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比较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场所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主要) 细胞质基质

产物 CO 2,H 2O ,能量

CO 2,酒精(或乳酸)、能量

反应式 C 6H 12O 6+6O 2?→?

酶6CO 2+6H 2O+能量 C 6H 12O 6?→?酶

2C 3H 6O 3+能量 C 6H 12O 6?→?

酶2C 2H 5OH+2CO 2+能量 过程

第一阶段:1分子葡萄糖分解为2分子

丙酮酸和少量[H],释放少量能量,细胞质基质

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彻底分解成CO 2

和[H],释放少量能量,线粒 体基质

第三阶段:[H]和O 2结合生成水,

大量能量,线粒体内膜

第一阶段:同有氧呼吸

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催化作用

下,分解成酒精和CO 2或 转化成乳酸

能量 大量 少量 细胞呼吸是ATP 分子高能磷酸键中能量的主要来源 呼吸作用的意义:①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②为其他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细胞呼吸:有机物在细胞内经过一系列氧化分解,生成CO 2或其他产物,释放能量并

生成ATP 过程

细胞呼吸应用: 包扎伤口,选用透气消毒纱布,抑制细菌无氧呼吸

酵母菌酿酒:选通气,后密封。先让酵母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再无氧呼吸产

生酒精

花盆经常松土:促进根部有氧呼吸,吸收无机盐等 稻田定期排水:抑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防止酒精中毒,烂根死亡 提倡慢跑:防止剧烈运动,肌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 破伤风杆菌感染伤口:须及时清洗伤口,以防无氧呼吸

第四章 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1、(了解)细胞增殖的意义,描述无丝分裂及其实例

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有丝分裂:体细胞增殖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精子,卵细胞)增殖 无丝分裂:蛙的红细胞。

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不出现染色体和纺锤丝叫做无丝分裂。 无丝分裂过程:一般是细胞核先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陷、变细,最后缢裂成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部缢裂成两部分,形成两个子细胞。如蛙的红细胞

2、(了解)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各时期的特点 定义: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结束到下次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

不同生物或同一生物不同种类的细胞,细胞周期长短不一。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过程、各时期分裂图

(理解)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异同及意义

意义: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3、(了解)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的实验方法和原理(必修一P115 —116)

第五章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了解)细胞分化的概念和原因

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原因: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2、(了解)细胞的全能性

细胞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潜能。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如植物组织培养

细胞里(细胞核)有全部遗传信息高度分化的动物细胞核具有全能性,如克隆羊

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3、(了解)衰老细胞的特征,描述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细胞凋亡指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生理过程,如蝌蚪尾消失,它对于多细胞生物体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以及抵御外界因素干扰具有非常关键作用。4、(了解)细胞癌变的原因、癌细胞的主要特征,(了解、认同水平)关注恶性肿瘤的预防

细胞发生癌变的原因

(1)内因:人体细胞内有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

(2)外因:①物理致癌因子;②化学致癌因子;③病毒致癌因子。

癌细胞的主要特征

(1)能够无限增殖。(2)癌细胞的形态结构发生了变化。(3)癌细胞的表面也发生了变化。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 细胞彼此之间黏着性减小,导致在有机体内容易分散和转移。

恶性肿瘤的防治:远离致癌因子。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题(一)

高中历史会考复习测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分)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①威尼斯②佛罗伦萨③尼德兰④巴黎 .①②.③④.①③.②④ .文艺复兴时期的主要社会思潮是: .自由、和平.民主、科学 .人文主义.三权分立 .尼德兰革命的对象是: .西班牙的统治.英国的统治 .法国的统治.当地封建贵族的统治 .不属于法国殖民地的是: .新法兰西.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本地治理 .在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后起主导作用的是: .雅各宾派.吉伦特派.君主立宪派.热月党人 .在《法兰西第一帝国极盛时期的欧洲》图中,同法国结盟的国家是:.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英国 .美洲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海地.美国.尼德兰.墨西哥 .西欧城乡资本主义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生产力的进步.社会分工扩大 .经济结构变化.商品经济发展 .与天文学革命无关的是: .开普勒.马丁·路德.哥白尼.伽利略 .欧洲最早的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在: .、世纪.、世纪 .、世纪.、世纪 .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是:

.反映封建主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农民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资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反映无产阶级要求的思想文化运动 .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资产阶级革命发生在: .英国.法国.尼德兰.意大利 .纽约的前身是: .路易斯安娜.新尼德兰.新法兰西.弗吉尼亚 .推翻了法国波旁王朝的是哪次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日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起义 .巴黎人民年月底至月起义 .里昂工人起义 .成为资本主义社会法律规范的是: .《权利法案》.《民法典》、《商法典》、《刑法典》 .《人权宣言》.《美国年宪法》 .拉美第一个独立国家是: .美国.海地.墨西哥.阿根廷 .图中的人物是: .富兰克林.杰弗逊.罗伯斯庇尔.卢梭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处死的国王是: .路易十四.路易十六.查理一世.查理二世 .新航路开辟的根本原因是: .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对货币需求增加 .上层阶级对黄金的追求.奥斯曼帝国控制东西商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于: .年.年.年.年 .不属于-世纪俄国、法国、普鲁士改革共同点的是: .改革自上而下.目的是富国强兵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例题和答案

高中物理必修一常考题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纸带问题 3、追及与相遇问题 4、水滴下落问题(自由落体) 二、力 1、滑动摩擦力的判断 2、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 3、动态和极值问题 三、; 四、牛顿定律 1、力、速度、加速度的关系; 2、整体法与隔离法 3、瞬时加速度问题 4、绳活结问题 5、超重失重 6、临界、极值问题 7、与牛顿定律结合的追及问题 8、传送带问题 9、牛二的推广 10、? 11、板块问题 12、竖直弹簧模型

一、直线运动 1、xt图像与vt图像 2014生全国(2) 14.甲乙两汽车在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在t=0到t=t1的时间内,它们的v-t图像如图所示。 在这段时间内 A.汽车甲的平均速度比乙大 B.汽车乙的平均速度等于 22 1v v ` C.甲乙两汽车的位移相同 D.汽车甲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减小,汽车乙的加速度大小逐渐增大 2016全国(1) 21.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同向行驶,其v-t图像如图所示。已知两车在t=3s时并排行驶,则 A.在t=1s时,甲车在乙车后 B.在t=0时,甲车在乙车前 C.两车另一次并排行驶的时刻是t=2s , D.甲、乙两车两次并排行驶的位置之间沿公路方向的距离 为40m 2、纸带问题 【2012年广州调研】34.(18分)(1) 用如图a所示的装置“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①下列物理量需要测量的是__________、通过计算得到的是_____________(填写代号)A.重锤质量B.重力加速度 C.重锤下落的高度 D.与下落高度对应的重锤的瞬时速度②设重锤质量为m、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重力加速度为g.图b是实验得到的一条纸带,A、B、C、D、E为相邻的连续点.根据测得的s1、s2、s3、s4写出重物由B点到D点势能减少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动能增量的表达式__________.由于重锤下落时要克服阻力做功,所以该实验的动能增量总是__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重力势能的减小量

高一历史知识点复习

必修一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主要观点解读 (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①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宗法制和分封制都具有牢固的血缘关系和浓厚的专制色彩。 ②“秦——清”时期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专制主义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都空前加强。 (2)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①1840--1900年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史实充分反映了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 ②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地位: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百多年来 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复兴的转折点。 (3)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 ①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和局限性。 作用: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农民运动和最后一次自发而单纯的农民运动,有力地打击了清王朝的封建统治。 局限性: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代,农民阶级已经无法完成新的历史任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 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虽然未能改变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却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为即将兴起的历史变革准备了前提。 ③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既是此前一系列民主革命运动的自然延伸和必然结 果,也是迈进民主革命新阶段的第一步。 ④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中国一百多年的屈辱和分裂的历史从此结束,同时 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具有世界性的意义。 (4)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 ①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内容包括: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 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②“文化大革命”的经验教训:必须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完善国家的 宪法和法律制度,深入持久地进行民主法制教育。 ③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步 入了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的健康发展轨道。 ④实行“一国两制”、实现祖国统一对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5)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①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本质:反对侵略,维护国家独立。促进人类和平。 ②中关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的意义:对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作用奠定了基础, 对国际格局的变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6)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①雅典民主政治的价值和意义在于为后世提供了一个最值得参照的政体形式,为人 类文明中的政治组织形式的完善提供了一条可供选择的道路。 ②罗马法为后世人们理解法律对社会生活的意义提供了重要启示,法律成为人类政 治活动和政治文明中的基本要件。 (7)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①英国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保留了君主.但由议会掌握国家权力。 ②德国、日本君主立宪制的特点:采取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形式,但国家的真正权力掌握在国王手中。 ③法国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由于封建势力和资产阶级势力同样强大,同 样不肯妥协,导致国家政体频繁变更,社会长期动荡。 ④美国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特点:三权分立制度开创了世界的先河,有力地维护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 (8)从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①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为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②巴黎公社的革命实践,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学说。 ③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世界的局面,在世界上第一次建立起 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 ④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建立,是20世纪中国的一次伟大的历史性巨变。 (9)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①美苏争霸造成了世界局势动荡不安,严重影响了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②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世界格局明显由两极化走向多极化,国际关系民主化的趋势日益明显。 ③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向明显增强,世界形势呈现出复杂性、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 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 目的:巩固国家政权 内容:①分封对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贵族,②受封者义务——服从周王的命令、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③受封者权利——职位世袭、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作用:①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管辖。②扩大了统治区域,开发了边远地区;③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但诸侯国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埋下分裂割据的隐患。 二、宗法制 定义:宗法制是依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统治的一种社会制度。 特点:嫡长子继承制 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分封制和宗法制是西周政治制度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 影响:宗法制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以宗法制为核心,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总结》的内容,具体内容: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 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 历史的安徽高中会考的其中一门科目。关于高中历史的知识点总结有哪些?接下来我为你整理了安徽高中会考历史知识点的总结,一起来看看吧。 (一) 太平天国运动:1851年初,洪秀全在广西桂平县金田村宣布起义,建号"太平天国"。9月,永安建制,初步建立政权。1853年占领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国都。1853年冬,太平天国颁布《天朝田亩制度》作为建国纲领。进步性:反映了农民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强烈愿望,局限性:体现了平均主义思想,只是空想,根本无法实现。1859年冬,干王洪仁玕提出具有鲜明资本主义色彩的治国方案《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提出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但迫于形势未能实行。1864年,天京的陷落,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 辛亥革命: 1905年,中国同盟会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是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政治纲领,并将其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

的三民主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武昌起义首役成功。 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同年春,孙中山领导的临时政府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辛亥革命意义: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局限性: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证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五四运动: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成为五四运动的直接导火线。1919年5月4日,五四运动爆发。运动分为前后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地点北京,运动主力为学生;从6月5日起转入第二阶段,地点上海,主力转为工人。五四运动的影响: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运动的性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共的成立:1921年7月23日,中共一大在上海秘密举行,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1922年7月,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第一次国共合作:1924年1月,孙中山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一大,将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事实上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新三民主义成为国共合作的基础,国共第一次合作形成。

新课标人教版高中高一物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归纳

物理(必修一)——知识考点 考点一:时刻与时间间隔的关系 时间间隔能展示运动的一个过程,时刻只能显示运动的一个瞬间。对一些关于时间间隔和时刻的表述,能够正确理解。如: 第4s末、4s时、第5s初……均为时刻;4s内、第4s、第2s至第4s内……均为时间间隔。 区别:时刻在时间轴上表示一点,时间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一段。 考点二:路程与位移的关系 位移表示位置变化,用由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表示,是矢量。路程是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只有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 ..。 ..等于路程。一般情况下,路程≥位移的大小

考点五: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由于图象能直观地表示出物理过程和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解题的过程中被广泛应用。在运动学中,经常用到的有x -t 图象和v —t 图象。 1. 理解图象的含义: (1)x -t 图象是描述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v —t 图象是描述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规律 2. 明确图象斜率的含义: (1) x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速度 (2) v —t 图象中,图线的斜率表示加速度 考点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公式和推理 1. 基本公式: (1) 速度—时间关系式:at v v +=0 (2) 位移—时间关系式:202 1at t v x + = (3) 位移—速度关系式:ax v v 22 02=- 三个公式中的物理量只要知道任意三个,就可求出其余两个。 利用公式解题时注意:x 、v 、a 为矢量及正、负号所代表的是方向的不同。 解题时要有正方向的规定。 2. 常用推论: (1) 平均速度公式:()v v v += 02 1 (2) 一段时间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v v v v t += =02 2 1 (3) 一段位移的中间位置的瞬时速度:2 2 202 v v v x += (4) 任意两个连续相等的时间间隔(T )内位移之差为常数(逐差相等): ()2aT n m x x x n m -=-=? 考点二:对运动图象的理解及应用 1. 研究运动图象: (1) 从图象识别物体的运动性质 (2) 能认识图象的截距(即图象与纵轴或横轴的交点坐标)的意义 (3) 能认识图象的斜率(即图象与横轴夹角的正切值)的意义 (4) 能认识图象与坐标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 (5) 能说明图象上任一点的物理意义

人教物理必修一考试试题

人教物理必修一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题3分,共24分。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 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将正确的选项填在答题卡上。) 1.三个共点力F1、F2、F3的合力为0,其中两个共点力的大小分别是F1=8 N,F2=4 N,则F3的大小不可能是 A. 8 N B. 6 N C. 4 N D. 2 N 2.下列的计时数据,指时间间隔的是() A.学校每天7:30准时上课 B.每节课45 min C.数学考试9:40结束 D.周末文艺晚会18:40开始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两物体只要接触就一定有弹力存在 C.两接触面间有摩擦力存在,则一定有弹力存在,且两者方向相互垂直D.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其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做直线运动时,其位移的大小和路程一定相等 B.质点做曲线运动时,某段时间内位移的大小一定小于路程 C.两个位移相同的质点,它们所通过的路程一定相等 D.两个质点通过相同的路程,它们的位移大小一定相等 5如图所示,恒力F大小与物体重力相等,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面做匀速运动,恒力F的方向与水平成 角,那么物体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 1 / 8

2 / 8 A .cos θ B .ctg θ C .cos 1sin θ θ+ D .tg θ 6.一辆汽车以速度v 行驶了32的路程,接着以20 km/h 的速度跑完了余下的 路程,若全程的平均速度是28 km/h ,则v 是( ) A .24 km/h B .35 km/h C .36 km/h D .48 km/h 7.某物体沿平直轨道以2m/s 2的加速度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测得物体的 速度大小为4m/s ,则在此后的2s 内,物体的位移大小可能为①4m ②12m ③8m ④ 0m 以上答案可能正确的是(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8.如图所示,质量101=m kg 和302=m kg 的两物体,叠放在动摩擦因数为0.50的粗糙水平地面上,一处于水平位置的轻弹簧,劲度系数为250N/m ,一端固定于墙壁,另一端与质量为m 1的物体相连,弹簧处于自然状态,现用一水平 推力F 作用于质量为m 2的物体上,使它缓慢地向墙壁一侧移动,当移动0.40m 时,两物体间开始相对滑动,这时水平推力F 的大小为( ) A .100N B .300N C .200N D .250N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在每一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二个是正确的。多选、错选不得分,选对但不全的的得2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栏中) 9.如图所示,A 与B 相对静止,共同沿斜面匀速下滑,则( ) A . A 、 B 间无摩擦力 B . B 受到的滑动摩擦力为(m A +m B )gsin θ C .A 、B 有静摩擦力作用 α A B v

历史会考知识点大全

2018年历史会考复习提纲(人民版必修一) 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一、分封制和宗法制 1、西周分封制--地方管理制度 ⑴含义:封邦建国-- ⑵对象:①同姓王族②异姓功臣③先代王族之后 ⑶权利:诸侯在封国内享有世袭统治权(用人权,行政权,财政权,军事权) ⑷义务: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⑸作用:①积极:有利于稳定当时的政治秩序 ②消极:后来诸侯国中出现了强国兼并弱国的形势,使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 2、宗法制 ⑴含义: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维护政治联系的制度 ⑵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核心内容) ⑶宗法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1、秦的统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 2、皇帝制度的创立 3、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 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调动,不得世袭 4、如何评价秦朝中央集权制度?

①对秦朝的影响:一方面有利于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及形成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另一方面,秦朝依靠皇帝的专制权威,加强对人民的压榨,造成阶级矛盾迅速激化。 ②对后世的影响: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得到加强和完善。 必修一调整“1(3)了解察举制、科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的基本内容”为“1(3)了解汉代察举制、隋唐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基本内容与作用”。(两汉) “察举制” 内容:由地方官吏察访合适人才向中央推荐予以任用。 特征:A以品德、才能为标准。 B封闭,以官举士,民意无从体现。作用:为汉王朝选拔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人才,一定程度上清明了吏治,有利汉代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四、隋唐:科举制 1、特征:考试成绩为选官标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 2、作用:①打破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抑制了门阀地主 ②扩大了官吏来源,使庶族地主知识分子也能通过科举参与政权 ③把读书、考试、做官联系在一起,提高官员的文化素质 ④把选人、用人权从地方集中到中央,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局稳定 ⑤是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入仕途径实行开放,允许一定程度的竟争,从而更为公平、合理。 五、隋唐:三省六部制

高中历史会考知识点总结(精简版)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1宗法制和分封制2郡县制·古代中央集权 制度的形成:①皇帝制度的创立:秦王嬴政以皇帝作为自己的名号,总揽全国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首创了皇位世袭、皇权至 上的皇帝制度。②秦代中央设置三个最高官职:丞相,帮助皇帝处 理全国的政事;御史大夫,执掌奏章,下达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太尉,负责全国军事。③郡县制建立: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除 分封制,实行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有利于封建经济文 化的发展,对祖国疆域的初步奠定、巩固国家统一。·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 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负责执行政令,并下设吏、户、礼、 兵、刑、工六部。·明朝的内阁:通过废除丞相制度和创设内阁,君主专制达到了新的高度。·清朝的军机处: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 到了顶峰。·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极大地妨碍了社会的进步,自 此,中国社会的发展开始大大落后于西方。·鸦片战争(1840~1842):1842年8月,中英签订《南京条约》,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侵入北京,洗劫焚烧了圆明园。1860年清政府被迫签订《北京条约》。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影响: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了。·八国 联军侵华(1900~1901):1900年6月,八国联军借口镇压义和团 运动,发动侵华战争。1901年9月,清政府与侵略者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影响: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辛亥革命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五四运动历史意义:是一次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12月,周恩来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它的提出标志着新中国外交的成熟,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日内瓦会议:1954年4月在瑞士的日内瓦举行会议,这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重要国际会议,周恩来为首的中国代表团展开了积极的外交活动。·万隆会议:1955年4月,亚非29个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尼的万隆举行国际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西方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会议期间,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1971年10月,联合国第26届大会上,中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华,在上海签订了《中美联合公报》。1978年底,中美两国发表《中美建交公报》·1979年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1972年秋,田中角荣首相访华。·1973年,中日建交。新时期的外交成就:1985年,邓小平明确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代世界两大主题。这一论断成为新时期中国对外方针的出发点。由中国领导创立的“上海合作组织”于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对加强中国与俄罗斯及中亚各国的政治和经济合作,起到重要作用。·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主要内容:在雅典城邦,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首席将军——执掌军政大权。·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作用:①罗马法的制定和实施是为了维系和稳定帝国统治; ②罗马法内容丰富,体系完善,是欧洲历史上最早的一套系统比较 完备的法律体系;③是影响广泛而深远的古代法律体系,它的很多原则和制度对近代欧美资产阶级产生了重要影响。·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权利法案》,标志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美国总统共和制:美国1787年宪法:根据美国宪法,联邦政府分为行政、立法、司法三个相对独立的部门。国家立法权归于国会;行政权归于总统;最高司法机关是联邦法院,并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政府各部门的权力是彼此制约和平衡的。美国1787年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1871年3月28日成立的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历史意义:①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②它成功的将社会主义理论变成实践;③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鼓舞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独立运动。·两极世界的形成:杜鲁门主义:标志“冷战”的开始,是“冷战”在政治领域的表现。马歇尔计划:“冷战”在经济领域的表现。北约和华约:北约和华约的建立,标志了以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的形成。世界格局呈现出“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发展。·古代中国农业:主要的耕作方式是铁犁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古代中国商业唐代长安城内有坊、市之分。唐代后期,城市坊和市的界限逐渐被打破。到宋代,店铺已可随处开设。元朝大都是政治文化中心,也是繁华的商业大都会。明清时期,在全国各地,涌现了许多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叫做商帮。重农抑商的影响: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强化了自然经济。“海禁”与闭关锁国的影响:①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②使中国与世隔绝,未能及时学习西方先进的科技 以发展生产力,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背景:①自然经济的解体;②外商企业的刺激;③洋务运动的诱导。短暂春天:民国初期,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华民国,为我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投资近代工业的热情。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民族工商业,出现了一个短暂的天。曲折发展:从1927~1936年,民族工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抗日战争爆发后,国统区实施战时体制,强化对经济的全面统治。造成官僚资本的膨胀,民族资本的萎缩。民族工业的萎缩:1946年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此后,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排挤了国货;官僚资本大肆进行经济垄断,残酷挤压民族企业;国民政府的苛捐杂税不断增加,民族工业陷入绝境。·三大改造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党在探索中国的社会主义道路过程中的一次严重失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历史意义:①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也是共和国历史的一次伟大转折;②成为我国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起点,开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起点。·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首先在农村开展,随后全国普遍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980年,创办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1984年,沿海开放城市,从北到南共14个城市(大连、上海、广州)1985年,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1990年,开发开放上海浦东。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共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共十五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新航路开辟过程:1487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到达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1492年,哥伦布率领船队横渡大西洋,终于到达美洲。 1497年,葡萄牙航海家达?伽马到达了印度。1519——1522年,麦哲伦率领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意义:①结束了世界各地相互孤立的状态,世界开始连成一体,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②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英国: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走上殖民扩张之路。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60年代,英国的棉纺织业,被称为“蒸汽时代”。第一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资产阶级依靠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世界范围内拓展市场,抢占原料,以及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变,到19世纪中后期,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形成了。第二次工业革命:1870年以后,科学研究的成果被应用于工业生产,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垄断组织开始出现。第二次工业革命对世界市场的影响:生产力的发展,新型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出现,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国际分工日益明显,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罗斯福新政背景:美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胡佛反危机措施的失败。主要内容:①整顿银行与金融业,克服金融危机; ②调整农业政策,恢复农业生产;③复兴工业,保护工人权利;④ 实施社会救济与公共工程,建立社会保障体系。特点: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对经济进行全面的干预。·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与教训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主要内容:①实行余粮收集制; ②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③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实物配给制;④实 行普遍劳动义务制。2新经济政策的背景:对继续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时间:1921年。内容:①以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允许私人投资中小企业,实行国家资本主义;③恢复自由贸易, 废除实物配给制;④实行按劳分配制。作用:促进经济恢复,巩固工农联盟政权;是一条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3“斯大林模式”表现:政治上,高度集权,干部终身制,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盛行;经济上,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优先发展重工业,以牺牲农民利益为代价。·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1“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1944年,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布雷顿森林协定》,此协定规定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2《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创立于1947年,1948年正式实施。该协定的宗旨是降低关税,减少贸易壁垒,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是世界贸易组织的前身。 3欧洲联盟成立:1967年,西欧六国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 1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会考模拟试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青海省会考模拟试卷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54分) 一、本题共15小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 ....选项是符合题意的。(每小题3分,共45分)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速度B.时间C.功率D.质量 2.在物理学史上,首次提出万有引力定律的科学家是 A.焦耳B.牛顿C.欧姆D.爱因斯坦 3.F1、F2是两个互相垂直的共点力,其中F1=4 N,F2=3 N.这两个力合力的大小为A.2 N B.3 N C.5 N D.15 N 4.同学们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通过实验探究,得到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与弹簧伸长量的关系.下列说法中能反映正确探究结果的是 A.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正比 B.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成反比 C.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平方成正比 D.弹簧的弹力与弹簧的伸长量的平方成反比 5.下列运动中,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的是 A.匀速直线运动B.匀速圆周运动C.自由落体运动D.平抛运动 6.一石块从楼顶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取g = 10 m/s2.石块在下落过程中,第2 s末的速度大小为

A .5 m/s B .10 m/s C .20 m/s D .30 m/s 7.下列所述的实例中,机械能守恒的是 A .木箱沿斜面匀速向下滑行的过程 B .人乘电梯加速上升的过程 C .小钢球在空中做平抛运动的过程 D .跳伞运动员在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 8.一个质点沿直线运动,其速度图象如图2所示.则质点 A .在0 ~ 10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在0 ~ 10 s 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C .在10 s ~ 40 s 内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D .在10 s ~ 40 s 内保持静止 9.真空中有两个静止的点电荷,若保持它们之间的距离不变,而把它们的电荷量都变为原来的3倍,则两电荷间的库仑力将变为原来的 A .3倍 B .6倍 C .9倍 D .12倍 10.在图3所示的四幅图中,正确标明了带正电粒子所受洛伦兹力F 方向的是 11.面积是S 的矩形导线框,放在磁感应强度为B 的匀强磁场中,当线框平面与磁场方向垂直时,穿过导线框 所围面积的磁通量为 A .0 B .BS C .S B D .B S 12.如图4所示,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0.2 T ,通电直导线与磁场方向垂直,导线长度L =0.2 m ,导线中电流I =1 A .该导线所受安培力的大小F 为 A .0.01 N B .0.02 N C .0.03 N D .0.04 N 13.一个电热水壶的铭牌上所列的主要技术参数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提供的数据,计算出此电热水壶在额定 电压下工作时,通过电热水壶的电流约为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精心整理 高二历史会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篇一】 一、国共的十年对峙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北。 1937年卢沟桥事变标志着全国抗日战争开始。面对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威胁,国共两党停止内战,组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国民政府在正面战场组织了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多次重大战役。 彭德怀指挥的百团大战,是抗日战争中,中*队主动出击日军的一次大规模战役。 ; ( 家政治制度起源于夏朝。 2.原始社会后期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周朝在政治上实行分封制。西周宗法制的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是互为表里,相辅相成。

4.柳宗元的《封建论》说“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文中的“封建”的含义是分封制。 5.保证了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也有利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的是宗法制。 最* 劳动。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是形成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体系。 13.牛耕是我国农业技术耕作方式的一次革命。 14.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使用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耕作方式是垄作法。

15.古代中国手工业的三种主要经营形态分别是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营手工业。 16.明清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的丝织业中心。 17.“商人”最早出自于商朝。 阶级矛盾:土地兼并、赋税沉重,连年战争、自然灾害-----农民起义 *:宋辽、宋夏战事不断 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2.积贫积弱局面的形成 积弱-----军队战斗力弱 原因:皇帝集军权、更戍法 积贫-----国家财政负担沉重入不敷出 (失败原因 和。 2、强兵之法(整军) 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军器监 作用:北宋国力增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

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_整理版

物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运动学的基本概念 1、参考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是相对于参考系在而言的。 通常以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①定义: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是科学的抽象。 ②物体可看做质点的条件:研究物体的运动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可以 忽略。且物体能否看成质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③物体可被看做质点的几种情况: (1)平动的物体通常可视为质点. (2)有转动但相对平动而言可以忽略时,也可以把物体视为质点. (3)同一物体,有时可看成质点,有时不能.当物体本身的大小对所研究问题的影响不能 忽略时,不能把物体看做质点,反之,则可以. [关键一点] (1)质点并不是质量很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时间和时刻: 时刻是指某一瞬间,用时间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它与状态量相对应;时间是指起始时刻到终止时刻之间的间隔,用时间轴上的一段线段来表示,它与过程量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位移用来描述质点位置的变化,是质点的由初位置指向末位置的有向线段,是矢量; 路程是质点运动轨迹的长度,是标量。 5、速度: 用来描述质点运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是矢量。 (1)平均速度:是位移与通过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其定义式为v x t ? = ? ,方向与位 移的方向相同。平均速度对变速运动只能作粗略的描述。 (2)瞬时速度:是质点在某一时刻或通过某一位置的速度,瞬时速度简称速度,它可以精确变速运动。瞬时速度的大小简称速率,它是一个标量。 6、加速度:用量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其定义式为 v a t ? = ? 。 加速度是矢量,其方向与速度的变化量方向相同(注意与速度的方向没有关系),大小由两个因素决定。 补充:速度与加速度的关系 1、速度与加速度没有必然的关系,即: ⑴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也大;⑵加速度大,速度不一定也大; ⑶速度为零,加速度不一定也为零;⑷加速度为零,速度不一定也为零。 2、当加速度a与速度V方向的关系确定时,则有: ⑴若a 与V方向相同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增大。 ⑵若a 与V方向相反时,不管a如何变化,V都减小。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及其应用:

高中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试题(有答案)

长沙市一中2015—2016学年度上学期学段(期末)考试 高一级物理科试卷 第一卷(选择题共40分) 一、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有的小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或不答的得0分。 1.一质点在x轴上运动,各个时刻和位置坐标如下表,则此质点开始运动后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第2s内的位移为-9m B.前2s内的位移为4m C.最后3s内的位移为5m D.前5s内的路程为31m 2.关于速度和加速度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速度变化得越多,加速度就越大 B.速度变化得越快,加速度就越大 C.加速度的方向保持不变,速度方向可能会改变 D.加速度大小不断变小,速度大小可能会增加 3.图1为甲、乙两质点的速度--时间图象,对于甲、乙两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质点甲向选定的正方向运动,质点乙与甲的运 动方向相反 B.质点甲、乙的速度相同 C.在相同时间内,质点甲、乙的位移相同 D.不管质点甲、乙是否从同一地点开始运动,它 们之间的距离一定越来越大 高一级物理科试题第1页(共7页) 4.如下图2所示,细线悬挂的物体重力均为G,对A、B两弹簧秤的示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0 B.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0 C.A的示数为0,B的示数为G D.A的示数为G,B的示数为G 图2 5.为了行车方便与安全,高大的桥要造很长的引桥,其主要目的是()A.减小过桥车辆受到的摩擦力 B.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 C.减小过桥车辆对引桥面的压力 D.减小过桥车辆的重力平行于引桥面向下的分力 6.某时刻,质量为2.0kg的物体甲受到的合外力为8.0N,速度为10.0m/s, 质量为5.0kg 的物体乙受到的合外力为4.0N,速度为10.0m/s,则() A.甲和乙的惯性一样大 B.甲的惯性比乙的大 C.甲的惯性比乙的小 D.无法判定哪个物体的惯性大 7.物体静止在一固定的斜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斜面的压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对斜面的摩擦力和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所受重力和斜面对物体的作用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物体所受重力可以分解为沿斜面的力和对斜面的压力 t/s 2 1 -1 -2 B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 高一历史必修一期末知识点整理(人民版) 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 (一)古代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点: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和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 (二)分封制 1、分封制的目的:为了进行有效地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 2、分封制的主要内容: ①分封:周王把王畿以外的地区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②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 ③诸侯在自己的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卿大夫再对士实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主要特点:层层分封、等级森严。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一)秦朝建立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1,秦始皇首创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这是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重要特征。

①秦王嬴政,把三皇和五帝的名称合为“皇帝”,自称“始皇帝”。从此“皇帝”成为中国古代最高统治者的称谓,为历代封建王朝所沿用。 ②秦始皇统治时期,全国的政治、经济、军事等一切大权,都由皇帝总揽。 ③中央和地方的主要官员也都由皇帝任免。 ④军队的调动以虎符为凭据,虎符由皇帝控制、发给。 (2)秦始皇建立了一套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政权组织。 ①在中央,设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三个最高官职。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是负责管理全国军务。丞相之下还有诸卿,分管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3)全面推行郡县制。 秦在全国范围内推行郡县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作用: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 2.影响: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二)发展科举制: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考试题(含答案)

高一物理必修一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A 类题《满分60分,时间40分钟,g 均取10m/s 2》姓名 座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我们所学过的物理量:速度、加速度、位移、路程都是矢量 B.物体从静止开始的下落运动叫自由落体运动 C.通常所说的压力、支持力和绳的拉力都是弹力 D.任何有规则形状的物体,它的重心一定与它的几何中心重合,且也一定在物体内 2.如上图所示,地面上有一个物体重为30N ,物体由于摩擦向右做减速运动,若物体与地面间 的动摩擦因素为0.1,则物体在运动中加速度的大小为( ) A.0.1m /s 2 B.1m /s 2 C.3m /s 2 D.10m /s 2 3.下列关于惯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的物体越难让它停止运动,故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B.静止的物体惯性最大 C.不受外力作用的物体才有惯性 D.行驶车辆突然转弯时,乘客向外倾倒是由于惯性造成的 4.某同学为了测出井口到井里水面的深度,让一个小石块从井口落下,经过2s 后听到石块落到 水面的声音,则井口到水面的深度大约为(不考虑声音传播所用的时间)( ) A.10m B.20m C.30m D.40m 5.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三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6N 、3N 和8N ,其合力最小值为( ) A.1N B.3N C.13N D.0 6.如图所示,物体静止于水平桌面上,则( ) A.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就是物体的重力,这两个力是同一种力 D.物体对桌面的压力和桌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的力 7.力F 1单独作用于一物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1=2m/s 2,力F 2单独作用于同一物 体时,使物体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 2=4m/s 2。当F 1和F 2共同作用于该物体时,物体具有的加速度大小不可能...是( ) A .2m/s 2 B .4m/s 2 C .6m/s 2 D .8m/s 2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小球,小球被竖直挡板挡住,则球对 挡板的压力为( ) A.mgco s θ B. mgtan θ C. mg/cos θ D. mg 9.如图所示,质量为50kg 的某同学站在升降机中的磅秤上,某一时刻该同学发现磅秤的示数为 40kg ,则在该时刻升降机可能是以下列哪种方式运动?( ) A.匀速上升 B.加速上升 C.减速上升 D.减速下降 10.如图所示为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图象,其末速度为v ,在时间t 内,物体的平 均速度- v 和加速度a 是( ) A.20v v v +>-,a 随t 减小 B.20v v v +=-,a 恒定 C.2 v v v +<-,a 随t 减小D.无法确定 二、计算题(共40分) 11.(10分)如图所示,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在F =60N 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由静止开始 v t v v 0 t v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