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9年政治理论练习题-完整版

2019年政治理论练习题-完整版

注:本练习题仅为教材中的重点内容,请在此基础上全面复习。

政治理论

一、概念题

1.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基本要

求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个人收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P171)

2.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

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P85)

3.独立自主:是指国家的主权是独立的,不允许任何外来的干涉与侵

犯,每个国家都有权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独立地、自主地处理本国对内对外的一切事务。独立自主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正确处理国共关系的原则,是毛泽东哲学思想的重要内容和活的灵魂之一。

4.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

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要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特别是推动科技创新、发展实体经济、保障和改善人民生活的政策措施,来解决我国经济供给侧存在的问题。(P178)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中国共产党人提出的适用于处理同一切国家

关系的崭新的国际关系准则。包括: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P95)

6.民主集中制: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

主,是高度民主和高度集中的统一,是正确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处理党内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具体制度,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组织

原则。(P83)

7.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

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即从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21世纪中叶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的整个历史阶段。党的十三大系统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新鲜经验的总结和概括。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二是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处于初级阶段,即不发达阶段。(P128)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

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P130)

9.社会主义的本质: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P142)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富强、民主、文明、

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P191)

11.实事求是:指从实际对象出发,探求事物的内部联系及其发展

的规律性,认识事物的本质。通常指按照事物的实际情况办事。“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P97)

12.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实行工业国有化,剥夺剥夺者。(2)

从粮食垄断、禁止私人买卖粮食到余粮征集制,国家以低价购买农民的“余粮”,以保证城市居民和红军有饭吃。(3)限制市场和私人贸易,实行商业国有化。(4)推行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缩小社会成员之间的生活差距。(5)实行劳动义务制和劳动军事化,贯

彻不劳动者不得食的原则。(P53)

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

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P112)

1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P124)

二、辨析题

1.“发展才是硬道理”,这里所说的“发展”是指经济发展。

错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发展才是硬道理"说明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是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主要矛盾进行科学分析所得出的最重要的结论,是解决当代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我们的各项工作都应当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因为生产力是社会进步的最终决定力量。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根本的决定性因素。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需要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与发展,同

样需要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2.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配方式。

正确。按劳分配是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适应的分方式。按劳分配的基本要求是,以劳动为尺度进行个人收入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按劳分配的主体地位是通过两个层次体现出来的:一是在全社会范围的收入分配中,按劳分配占最大比重,起主导作用;二是在公有制经济范围内劳动者的总收入中,按劳分配收入是最主要的

收入来源。

实行按劳分配,是由社会主义社会的客观经济条件决定的,是坚持社会主义的重要内容,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

3.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正确。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

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思想,从根本上解除了传统思想认识的束缚,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基本理论依据,明确了前进方向。(P166)

4.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根本条件。

正确。按照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共产主义社会是以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基础和前提的。邓小平同志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明确提出:"共产主义是没有人剥削人的制度,产品极大丰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按需分配,没有极大丰富的物质条件是不可能的。要实现共产主义,一定要完成社会主义阶段的任务。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在发展生产力的基础上体现出优于资本主义,为实现共产主义创造物质基础。”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极大地丰富了,才能为彻底消灭阶级、消灭城乡差别、

消灭自发分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差别创造条件。(P149)

5.经济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

错误。思想政治工作是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思想政治工作既包括党内的思想教育,也包括党对群众的思想教育,本质上是群众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命线。重视思想政治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P85)

6.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

正确。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人民是依法治国的主体和力量源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坚持法治建设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以保障人民根本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P244)

7.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错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能简单的等同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来说,它们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统一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的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中那些反映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制度要求、体现社会主义发展趋势的核心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总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只具有确定性。

错误。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唯物主义。同时,对于实践标准又必须作辩证的理解,即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是绝对的、确定的,又是相对的、不确定的。坚持实践标准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就是在真理标准问题上坚持了辩证法。

9.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的。

正确。社会主义本质强调,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终要达到的目标。社会主义就是要使全社会的成员过富裕幸福的生活,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P143)

10.围绕党的中心任务进行思想政治工作。

正确。思想政治工作是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进行,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道去做。首先,思想政治工作之所以要结合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一道来做,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性质和任务决定的。其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决定的。再次,这是由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决定的。(P87)

11.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改变了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

错误。尽管我国经济社会发生了巨大变化,但从根本上说,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没有变。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仍需付出长期的艰苦努力。(P128-129)

12.先进文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保证。

正确。第一,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思想保证。第二,先进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第三,先进文化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P190)

13.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只能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

错误。一个国家的革命和建设主要是依靠本国人民的力量,要把立足点放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以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为辅。一个国家革命的发生、发展和胜利,主要取决于内因,取决于本国的客观条件和革命政党、革命人民的主观努力,而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期,我党坚持依靠自己的努力,主张自力更生,最终实现了革命的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同样独立自主地搞建设,在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路线指引下,建立了一个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尔后的进一步现代化莫定了基础。

毛泽东在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时,也十分注意争取尽可能多的国际援助,认为国际援助是中国抗日战争和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一个

必要条件,认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打开对外工作的新局面,挫败各类封锁、孤立中国的政策。(P109)

14.政策策略来源于实践,因此不需要到实践中去检验。

错误。毛泽东认为,实践是检验政策策略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同时他还认为,政策策略作为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归根结底是由生产力决定并为发展生产力服务的。因此,是否有利与生产力的发展,是检验一切政策策略好坏和作用大小的根本标准。(P90)

15.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正确。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事业中的领导地位,是由党的阶级性决定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也是党的先进性决定的。它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党的这种先进性,决定了它是全国各族人民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又是经过长期斗争考验形成的。(P78)

三、简答题

1.“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P214-215)

答:“一国两制”的基本内容是在祖国统一的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同时台湾、香港、澳门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长期不变。具体包括:一是一个国家。强调“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二是两制并存。三是和平统一,但不承诺放弃武力。四是高度自治。

2.简述列宁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P54-55)

答:一、建设社会主义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二、要把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摆在首位

三、应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存在,利用和发展商品、货币和市场

四、利用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

五、及时地把改革提到日程上来

3.简述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P48-49)

答: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建党理论同俄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阐述了新型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理论和原则,形成了列宁主义的建党学说。

(1)党是以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无产阶级先锋队组织。

(2)党是一个有组织的高度集中的整体。

(3)党内实行民主集中制原则。

(4)党是无产者的阶级联合的最高组织。

4.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P127-128)

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理论基础。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始终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为总依据,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这个最大的国情和最大的实际,由此来思考和解决当代中国的一切问题。

(1)我国仍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科学把握我国发展的新的阶段性特征。

(3)始终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5.毛泽东对思想政治工作重要性的阐述。(P86)

答: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保证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的正确方向;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经济工作和其他工作提供精神动力;思想政治工作有助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保障经济建设和其他工作顺利进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提高人的思想政治水平,防止和克服各种资产阶级思想对革命队伍的侵蚀;思想政治工作能够帮助人民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6.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P244)

答:(1)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2)坚持人民主体地位。

(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社会主义法律的基本属性。

(4)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5)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7.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P244)

答: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8.如何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P113-114)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人间正道,只有这条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对此,我们必须要倍加珍惜、充满自信、坚定不移。

第一,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头脑清醒,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第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

第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必须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

9.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P185)

答:第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清除原有政治体制弊病的需要。

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深化的需要。

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是适应人民群众政治参与积极性不断提高的需要。

10.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P88)

答:思想政治工作包括: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形势、任务的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艰苦创业精神的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马克思主义唯物论、无神论和科学精神教育。

11.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P61)

答:新民主主义革命“新”在何处呢?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作了比较全面的回答。

第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

第二,革命领导权不同,不再由资产阶级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领导。

第三,革命的前途不同,它不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统一战线的专政,并最终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上述区分中,革命领导权是区别新旧民主革命的主要标志。由于革命领导权不同,就导致了指导思想、革命力量、发展前途等方面的不同。

12.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遵循和重点。(P250)

答: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必须以党章为根本遵循,坚持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组织路线、群众路线,着力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战斗性,着力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着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着力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党的团结统一、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努力在全党形成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重点是各级领导机关和领导

干部,关键是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委员会、中央政治局、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高级干部特别是中央领导层组成人员必须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

13.运用唯物辩证法应当注意的原则。(P44)

答:第一,坚持考察的客观性,客观地运用概念的灵活性。概念的灵活性,是由客观事物物本身的灵活性决定的。客观地运用它,就是唯物辩证法,而主观地运用它,就是折衷主义和诡辩论。

第二、坚持联系的全面性,把握事物全部关系的总和。正确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就要把握事物的全部关系的总和,防止抓住个别事例以偏概全,以个别现象歪曲事物的本质。

第三,坚持两点论基础上的重点论,把握事物联系中主要和次要、主流和支流之间的区别。世界上的各种事物甚至同一事物的不同方面所处的地位及其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只有抓住起决定作用的主要因素,才能把握事物的主流和本质。

第四,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正确处理运动和静止的辨证关系。诡辩论割裂绝对性与相对性的统一,认为既然一切事物都处在永恒运动变化之中,都是相对的,那么就没有什么稳定性和绝对性可言,犯了把相对绝对化的相对主义错误。对客观辩证法而言,必须坚持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

14.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P187)

答:第一,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

第二,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

第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

第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第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

四、论述题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牢固树立的发展理念。(P247)

答:"十三五”时期,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战略机遇期内涵发生深刻变化,我国发展既面临许多有利条件,也面临不少风险挑战。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

第一,坚持创新发展。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创新,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让创新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把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

第二,坚持协调发展。必须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正确处理发展中的重大关系,重点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促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增强国家硬实力的同时注重提升国家软实力,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增强发展协调性,必须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加强薄弱领域中增强发展后劲。

第三,坚持绿色发展。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第四,坚持开放发展。必须顺应我国经济深度融入世界经济的趋势,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我国在全球经济治里中的制度

性话语权,构建广泛的利益共同体。开创对外开放新局面,必须丰富对外开放内涵,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协同推进战略互信、经贸合作、人文交流,努力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

第五,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2.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立足点和战略部署。(P241-242)

答: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要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立足于我国长期处于社会主初级阶段这个最

大实际,坚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这个重大战略判断,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挥经济体制改革牵引作用,推动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系统部署。

第一,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第二,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第三,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第四,推进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创新社会治理体制。

第五,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第六,加理和改善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

3.如何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P235-238)

答: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就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

验,在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建设、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建设、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建设上不断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1)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思想理论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提高全党思想政治水平。

(2)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党员队伍建设和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

(3)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直接关系到党的形象,关系到人心向背,关系党和国家的生死存亡,必须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以及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等优良作风。

(4)加强党的制度建设。当前,加强党的制度建设的重点是坚持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发展党内民主建设,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坚决克服违反民主集中制原则的个人独断专行和软弱涣散现象。

(5)加强党的反腐倡廉建设。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设廉洁政治,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4.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P228-229)

答:历经革命、建设、改革,我们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在历史发展的新时期,世情、国情、党情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我们党面临着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面临着精神懈怠的危险、

能力不足的危险、脱离群众的危险、消极腐败的危险。因此,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强有力保证。

第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第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深刻反映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以及世界上其他执政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5.试述新形势下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P251)

答:第一,坚定理想信念。

第二,坚持党的基本路线。

第三,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

第四,严明党的纪律。

第五,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第六,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

第七,发扬党内民主和保障党员权利。

第八,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

第九,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

第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

第十一,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第十二,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

6.试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P179)

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根据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客观需要,通过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民主和推进法治的实践活动和历史进程。

其基本点主要有:一是关于国家政权性质的思想。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

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二是关于政治发展道路的思想。中国的政治发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决不能放弃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要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出发,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

三是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中国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是中国民主制度的基本架构,集中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

四是关于社会主义法治的思想。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民主是法治的基础和前提,法治是民主的体现和保障。必须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五是关于政治体制改革的思想。政治体制改革是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必然要求。要适立经济基础深刻变化和人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的客观要求,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着重加强制度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六是关于尊重和保障人权的思想。尊重和保障人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实现人权的根本途径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国始终高度重视人权问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内容十分丰富,还包括多党合作思想、维护国家政治稳定思想、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思想、“一国两制”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的思想、阶级阶层思想、民族宗教思想等。

7.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和目标。(P186)

答: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有明确的政治方向和长远目标,又有阶段性的使命和任务。

第一,政治体制改革的根本方向和长远目标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从1980年开始,我们党始终明确地把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作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总体方向、长远目标。

第二、深化政治体制改革,需要根据时代特点和群众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阶段性目标。1986年,邓小平同志具体阐述了改革的近期目标。“第一个目标是始终保持党和国家的活力”,"第二个目标是克服官僚主义,提高工作效率”,"第三个目标是调动基层和工人农民、知识分子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我们党确定了改革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的近期目标。

第三,深化政治体制改革,要进一步具体化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具体而言,20世纪80年代的主要任务是实行党政分开、进一步下放权力、改革政府工作机构、改革干部人事制度、建立社会协商对话制度、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若干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90年代的主要任务是行政管理体制和机构改革、转变职能、理顺关系、精兵简政、提高效率;新世纪的主要任务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政治制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司法体制改革,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维护社会稳定等重大任务。

8.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P146)

答:2014年9月5日,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个崭新论断: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特征。这一命题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最新发展。

第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的最根本保证,离开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就是一句空话。人民民主的实现,必须靠科学理论的指导、正确步骤的制定,只有党的领导才能为人民当家作主的实现创造雄厚的基础。

第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的最重要的核心力量,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生产力就不会得到

充分的解放与发展。离开了党的领导,就会犯颠覆性错误,生产力的发展就会遭受破坏。

第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最强有力的基石,离开了党的领导,共同富裕就是海市蜃楼。为了实现共同富裕,我们党作了艰苦努力,始终强调政府承担的促进共同富裕的责任,并以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动力推动共同富裕的实现。

第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和谐这一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最切实的引导者,离开了党的领导,社会和谐就是空中楼阁。中国共产党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引领者,在促进社会和谐的发展过程中发挥极为重要的作用。

9.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力量。(P226)

答: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

第一,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不愧为领导中国人民不断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的核心力量。

第二,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由党的五大优势决定的。在长期奋斗中,我们党形成并发挥了五大优势。一是理论优势。二是政治优势。三是组织优势。四是制度优势。五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这五大优势决定着我们党成为了坚强的领导核心。

第三,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现实的需要。在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发展中国家,要使全国人民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团结奋进,实现理想,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党的性质和纲领。

第一,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一是指党的阶级性。二是指党的先进性。

第二,中国共产党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第三,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四,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

3.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

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实现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的强有力保证。

第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重要保证。

第二,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既深刻反映了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对党的建设的新要求,也是我们党以及世界上其他执政党成败兴衰的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

第三,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由我们党的性质所决定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