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历史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历史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历史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历史沿革

浅谈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历史沿革

【摘要】本文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以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划分为依据,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关键词】学生评价;制度;沿革

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发展与实践历史源远流长,较为完备的是公元606年-905年隋朝所建立的科举考试制度,不仅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和教育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同时也对世界教育测量和评价作出了无可置疑的贡献。但此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我国的教育发展道路曲折颠覆,使我国教育评价理论与实践发展几乎全部被中断,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底蕴更是十分薄弱。直到改革开放后,我国才开始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教育评价。通过对文献的分析整理,本文将以我国教育评价制度发展的历史阶段为划分依据,分析我国高等教育学生评价制度的历史发展进程。

一、学生评价制度的恢复和起步阶段(1977-198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的政策,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为评价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全国高等学校统一招生考试制度的恢复,也使得如何保障这种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客观性、公平性、科学性变得尤为迫切,社会各界对如何有效地开展对高校学生的评价日益关注。1984年我国正式加入国际教育评价协会(iea),标志着我国科学化、规范化地开展现代教育评价活动的正式开始。1985年5月,中共中央分布了《中共中央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及细则 xx中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实施方案及细则 一、指导思想 学生评价制度的改革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健康、深入发展的重要政策与制度保障。初中这生综合素质的评价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全面反映初中毕业生发展状况的手段。评价结果是衡量学生是否达到毕业标准和高中阶段学校招生的重要依据之一。初中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实现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教育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教师转变教育行为和方式,引导家长和社会逐步形成科学的学生成长发展观。 二、评价原则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一项非常严肃认真的工作,学生及其家长、社会关注程度高。评价时需坚持如下原则: 1、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原则。学生自评、互评、班级评定小组、学校评审工作委员会的评价、审定都必须以翔实的事实为依据,实事求是,客观、公道、公正,既不可捕风捉影、凭印象、凭个人好恶评价学生,也不能稀里糊涂,千人一面,没有区别,缺乏特点。经过评价培养学生尊重客观、公正诚信的品质。 2、激励为主,促进发展原则。评价的功能在于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激励进步,促进发展。对学生评价既要持严肃认真态度,一丝不苟地对待评价工作,又要用发展的眼光,宽广的胸怀对待学生,评价一个学生以看全面、看表现、看进步为主,不能以偏概全,以点带面。

3、坚持标准,顾全大局原则。评价时,必须坚持标准,为学生的成长负责,禁止一味强调局部利益、眼前利益,而随意降低或改变评价标准,改变评价方向。要客观公正,保证评价工作的公正、公开、公平。 三、组织实施 综合素质评价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了确保考核评价工作规范有序地实施,我校初中毕业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由县局领导,学校负责实施。 1、学校评价工作委员会: 组长:副校长 副组长:政教副主任 成员:各年级组长、各班主任、 田雨航(七年级学生代表) 田思雨(八年级学生代表) 张昊男(九年级学生代表) 2、班级评价小组 组长:各班班主任成员:各班科任教师 四、评价内容与标准 综合素质评价内容分为六个维度: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与这六个方面对应的评价要素及关键表现见下表: (一)评价内容(见下表) 景民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分项评定表

综合管理评定制度

综合管理评定制度 XXX发布XXX实施

前言 为规范公司设备综合管理评定,确保对各车间设备管理水平评价的有效性,,特制定本制度。本文件由设备动力部提出。 本文件由设备动力部归口。 主要起草单位:设备动力部 本文件起草人: 本文件审核人: 批准人: 本标准于XXX首次发布。

设备综合管理评定制度 1、目的 通过综合评比,对车间设备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以确保设备稳定安全运行。 2、适用范围 本制度规定了XXX有限公司设备综合管理评定的内容,适用于XXX各生产车间。 3、引用制度 《制度运行检查制度》 《现场设备标准化评比制度》 《同类设备评价制度》 《单台设备评价(专项)制度》 《设备日常巡检管理制度》 《设备综合检查管理制度》 《设备专项检查制度》 4、术语和定义 4.1 综合管理评定 综合管理评定是从基础管理、隐患排查治理管理、应急事项管理、运行管理、专项管理等多角度、全方位、深层次进行打分,从而对各单位设备管理水平进行综合评定。 5、职责 5.1 设备动力部职责 4.1.1负责本制度的起草、解释、宣贯、评比、考核,并归口管理。 4.1.2按本制度对各单位的设备管理情况进行汇总、评价,做为衡量各单位设备管理水平的主要依据和手段。 5.2 厂(中心)职责 4.2.1各厂(中心)根据本制度对本单位设备进行管理,并配合设备动力部进行综合管理评定。 4.2.2可以参照本制度,制定本单位的综合管理评定细则,自行组织、检查、衡量各车间的设备管理水平。

5、评比实施 5.1 评比要求 5.1.1设备动力部对各车间综合管理每月打分评比一次,并将评考核结果上报公司批准、执行。 5.1.2设备动力部根据相关制度通过综合、专项、日常检查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各单位的基础管理、运行管理、应急管理、培训等进行评比,每月汇总、分析。 5.1.3各厂(中心)及下属车间可参照本制度内容,根据自身情况开展本区域的设备管理工作。 5.3 评比内容 5.2.1设备动力部按照表1进行评比打分,单项分值扣完为止。 表1: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 …

全国高等学校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五年制)教育评估标准(试行) 二、指标内容 1.教育质量 1.1德育标准 1.1.1政治思想及理论 1.1.1.1政治思想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捌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具有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以及艰苦奋斗、务实创新

的精神和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志向,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 1.1.1.2理论知识 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及党和国家的基本路线、方针、政策。 1.1.2学风 遵守纪律,尊重师长,勤奋好学,团结协作,理论联系实际,积极进取。 1.1.3修养 具有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观念,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公德,符合《大学生行为守则》,理解城市规划师的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具有一定的人文科学素养及社会交往能力。 1.2智育标准 智育归纳为五方面:城市规划与设计;相关设计技术;相关知识;实践;外国语。共49项条款。 本标准用“了解”、“掌握”和“能力”三个词来分别确定学生在毕业前必须达到的水平: 了解——指具有一般知识: 掌握——指对该领域知识有较全面、深入的认识,能对之进行阐述、运用并发挥; 能力——指能把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1.2.1城市规划与设计 1.2.1.1城市规划基本原理 (1)掌握规划目的、任务,掌握规划必须满足城市的各项功能和居民对城市的物质与精神方面需求的原则。 (2)掌握规划必须从国情国策出发,符合城市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总体综合效益等原则。 (3)有能力在规划中应用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 1.2.1.2城市规划程序与方法 (4)有能力参与区域分析及编制城镇体系规划。 (5)掌握城市总体规划和详细规划工作各阶段重点及其城市设计的构思方法,从确定目标、提出优选方案、制定文件图纸,到审批、实施、管理各阶段的工作要求、内容及其相互关系。 1.2.1.3综合分析与组织 (6)有能力运用科学方法从事资料数据收集、分析问题、处理矛盾、进行综合决策等工作。 (7)有能力参与组织制定城市总体规划,协调各项专业规划。 (8)了解规划全过程中动员、组织公众参与的方式方法。 (9)有能力从事城市居住区、住宅小区的规划方案设计。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 一、评价的理论框架 1.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别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尊重自我评价,要把别人的不足当作检查自己的镜子,把别人的长处看做自己努力的目标。这样,互评就不仅仅是检查一个人学习情况的活动,而且是大家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的过程。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强坝小学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根据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综合素质评价方案(试行)》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及《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 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 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 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激励性原则 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使评价真正发挥促进学生发展的作用。要注重评价过程中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1、综合素质评价体现了面向全体,全面发展,因材施教的思想 “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原则。对此,我们的理解是:“面向全体”是相对与学校和教师的教育行为来讲的,指的是让每个学生学有所成、学有所得,给每个学生以均等的发展机会;“全面发展”是相对与学生来讲的,从学生的个人角度看,指学生可以从不同方面,全方位寻找自己的最近发展区,以求得自身不断发展,从学生的集体角度来看,指每个集体都得在各方面均有人才出现。综合素质评价从根本上落实了素质教育的理念,实现了从重教学到重育人的转变;从重分数到重品行的转变。明确了小学阶段学校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一个好的学习态度,形成一种好的学习品质。 2、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标是从学生出发,以学生的发展为前提,又为学生的发展而服务的原则下制订出来的 ,它随学生的发展而发展。再者,学生全程参与了评定,在评定过程民主化的同时,还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综合素质评价实现了课堂教学中主次地位的转变,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转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从以教材为本转向以学生为本。 3、体现德育为首,育人为本的思想 “素质教育的内涵概括地说就是以德育为核心,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实现学生在德、智、体、美等诸方面全面发展”,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既要具有世界眼光和国际意识,同时又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如何让道德教育潜移默化成学生完善的健康人格是全社会都要关心的课题。德育教育需要利用学科的载体,也需要课外体系的协助,如教育基地、志愿者活动、社会实践等,同时还需要家庭教育的配合,如果缺乏德育教育的系统构架,校内外教育形成反差,德育教育的成果就会被削弱。我们将德育指标渗透到各项目之中,使每个项目都有德的要求。重视学生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真正体现“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育人思想。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教育教学质量监测评价制度 为进一步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黄铎堡镇中心小学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方案》。 一、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和意义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目的:以实现在全区范围内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整体提升教学质量为目标。通过对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各相关要素进行系统、科学、有效的监控与评价,为学校实施素质教育,落实新课程标准,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供服务;为教育行政部门做出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决策提供依据。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意义: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引导学生全面、主动、和谐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增强学校自我发展的动力。 二、教学质量监测评价的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要以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律、法规和相关文件为指导,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树立“以人为本”、“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改变传统的评价中片面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的倾向,充分体现监控与评价的诊断、反馈、促进发展的功能。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提高,关注学校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监控与评价体系的正常运行,积极促进学生成长、教师进步、教学改进、学校发展,促进我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和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测评价要坚持“全面评价、全程监控、全员参与”的综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以及教师和学校的升学成绩,还要注重学生、教师综合素质的发展状况,关注影响教学质量的各个相关因素和环节,

通过多因素、多方位、多指标的综合监控与评价,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不只是简单关注教学质量结果的评价,更要注重过程的监控,要抓源头、抓过程、抓动态监测、抓及时调控,把教学中的问题矫正于始发时期,坚持横向与纵向相结合,动态与静态相结合,使监控和评价更加客观、公正、全面、有效。 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系统中,学校、教师和学生既是监控评价的对象,又是监控评价的主体,在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要充分开发学生和教师主体作用和潜在能力,使每个人、每个部门,都承担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积极促进学生教师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完善。 (三)实效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要查实情,重实效,重落实。要对教学质量现状做出实事求是的评价,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有关要素进行客观、准确的分析;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监控与评价方案,通过监控与评价机制的扎实有效运行,及时发现并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真实问题,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要在保证科学性的前提下,尽可能在质量标准的制定、监控方法的采用、评价手段的使用等方面,做到简便易行,便于操作。 三、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 小学教育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价的内容有:学生成长、教师进步、学校发展三个方面。 (一)学生成长——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生综合素质和学生学业成绩两个方面。小学生综合素质评定,结合小学生特点,制定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同时,学校也要结合实际,制定学校自己的学生综合素质评定实施办法,探索性地展开工作,克服等待、观望的思想。 (二)教师进步——其主要监控点分为综合素质、履行职责、教学绩效三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三)学校发展——其主要监控评价点分为学校教学日常管理、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和质量管理四个方面。每个方面下设若干个二级目标和三级目标。。

学校规章制度之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

学校规章制度之高中学生学业评价管理办法 为更好地实施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真正有效地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国家对普通高中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构建在模块教学背景下符合国家要求、具有金中特色、开放而有活力的学业评价体系,从而更合理、更全面、更准确地评价学生的课程学习状况,特制订本管理办法,作为我校学生发展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从高中2013级开始执行。 一、关于档案成绩 学生的成绩档案记录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的各学科各模块(包括各必修模块以及学生选修的各模块)的学业成绩,包括分数、等第、学分、积点、评语等。目前,学生的档案成绩主要具有以下意义: 1、有关学生的各级各类评优均有一定的成绩要求,达不到相关成绩标准,则失去受评资格。 2、保送高校除需学科竞赛省级以上一等奖等基本资格外,课业成绩须达到“优秀”等第,推荐高校自主招生成绩达到“优秀”等第,同时,平均学分积点须达到全年级前20名。 3、累计学分达不到144个者不能毕业,学校将不给办理毕业评(经回校补考达及格标准可发给其毕业证)。没有毕业证对升学、就业、出国等会造成实质性影响。

教学处将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规定,为学生建立学业成绩档案,并在有需求时按照档案成绩记录为学生提供真实的成绩证明。因此,要求全体教师按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认真组织学生自评、学习小组学生互评等学科学习评价,如实记录学生的学生过程表现(包括出勤、课堂表现、作业等),并予公布;撰写学生学科学习评语;同时严格模块管理,给学生课程学习评价创造一个公开、公平、公正的环境。要求全体学生好好把握自己的在校学习生活,充分认识学业成绩评价的意义,以积极主动、刻苦努力的学习来提高自己的学业成绩。 二、关于课程类别 根据教学组织及评价方式的差异,学校课程分为考试课程与考核课程(含特种考核科目)。 考试课程为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等四个学习领域的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等科目。 考核课程为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等三个学习领域的信息技术、通用技术、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等科目。 特种考核科目为综合实践活动领域的研究性学习活动、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等项目,考核办法单列另定。 三、关于模块学习评价 模块是最基础的、完整的学习单元,所以学业评价以模块为主

最新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学生素质发展状况评价,在小学教育评价中处于核心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适应新课改要求,必须改革现有的评价体系,现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指导思想及目标 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素质教育的决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神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决定》精神为指南,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为教育方针,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导向功能,通过评价来达到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激励和发展学生潜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全面性原则也是整体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估,不仅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且要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和和谐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发展潜能,关注终结性评价,而且关注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评价,关注学习态度、情感体验以及心理素质等方面的发展。 2、发展性原则:发展性原则,是指小学生素质发展评估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在同一阶段层面,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评估要注意这些发展变化。评估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独特性,为不同的学生提供相对的鼓励性评价,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多元性原则:多元性原则,是指小学生评价主体与评价方法应该是多元的,既有形成性评价,又有终结性评价;既有定量评价,更注重定性评价;既有课内评价,又有课外评价。有教师、家长、学生多个评价主体共同参与评价活动,为学生提供多渠道获得反馈信息的机会,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合力。

4、过程性原则:过程性原则,是指评价不仅注重结果,更注重过程。在评价过程中通过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反馈、自我教育,及时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以便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在操作过程中,坚持周评、月评、学期总评的连续评价方法,形成一个动态的评价过程。 5、科学性原则:建立符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内容与评价标准,探索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严格评价程序,开发简便易行的评价工具,科学客观地评价学生素质。 6民主性原则要加强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的对话与交流,开展有效的自评、互评、教师评价;要及时沟通,增进了解,努力营造良好的民主氛围,做到公平、公正、公开。 三、评价内容及依据 1、主要内容: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主要内容包括道德品质、公民素养、学习能力、交流与合作、运动与健康、审美与表现等六个方面。主要评价内容和评价标准见表一。 2、信息来源: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基于学校每学年对学生发展状况详实的记录与评价。包括日常表现、关键性材料、学生特长表现记录等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材料。评价时,所依据的材料必须客观、原始、真实,能充分证实该学生在评价项目中所达到的程度与发展的状况。 3、关键材料:能够表明学生多方面发展状况的材料,具有高度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对于表明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状况有较高的参考价值。主要包括:①关键考试的成绩:一般指期末考试或统考成绩,能表明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质量;②关键的表现性作业:指学生在真实背景下所完成的任务,如探究报告、小论文写作、网页制作、实验操作、小科技发明等,主要表明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探究能力及创新能力;③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社

综合素质评价细则

综合素质评价细则Revised on November 25, 2020

学生综合素质考核评价细则 一、学习方面 (一)上课要求 1、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敢于向老师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2、学习具有主动性,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活动,不做旁观者,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 3、按时到校,有事向老师请假并说明原因。 4、带好每天的学习用品,包括课本、文具等。 一周之内从未举手的同学减5分,违反以上规定者根据情节轻重减分1--3分。 (二)作业要求 1、作业应该做到整洁,书写工整,规范自己的字体,做到横平竖直。 2、作业应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不按时交作业或不带作业的同学每次扣1分,作业得5个“优”的可以换一面小红旗,得一面小红旗加1分;不合格的根据情况重做或改正错处,直到合格为止。 3、每天至少读20分钟的书,并摘抄优美句词。每个月评一次“读书之星”,被评为“读书之星”的加2分;一周背诵一首古诗,由家长签字监督,古诗作为内容,不能按要求完成者减1分。 4、老师布置的口头作业及查资料的作业也在考核范围之内。 (三)参加实践活动要求 1、积极参加各学科组织的实践活动、竞赛活动、活动。在校级组织的竞赛及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的每人次加5分,二等奖的每人次加4分,三等奖的每人次加3分。被学校选中的征文每人次加3分。在班级里被选中的、小报、等作品,每人次加1分。在刊物上发表,每篇加10分。 2、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能力,开阔自己的视野,增长自己的知识。

3、鼓励根据各学科的学科特点进行发明创作,根据实际情况加分。 二、纪律方面 (一)课堂纪律 1、预备铃响之后,必须马上在座位上端正做好,等待老师上课,不许大声喧哗,更不许在座位间跑动,违者减1分。 2、不做与课堂学习无关的事情,不影响他人学习,尊重老师的劳动。 3、对回答问题出现错误的同学不嬉笑、不嘲讽,违者减1分。 (二)课间纪律 1、下课铃响之后,不允许在教室内嬉笑打闹,不允许大声喧哗,提倡去室外活动。违者减1分。 2、在楼道内要按右侧通行,不停留、不喧哗、不追逐;见到老师要让老师先行;绝不允许在楼道内进行体育活动。违者视情节轻重减1—3分。 3、课间活动不做危险游戏,不妨碍他人的正常活动。违者视情节轻重减1—3分。 (三)间操、放学 1、周一升旗时一律穿校服;按升旗仪式要求行注目礼。 2、做操要规范、用力,不敷衍、不应付。 3、站队整齐迅速,听从体育委员的指挥,走路步伐坚定有力,保持队形整齐。 4、放学一律要站好队走出校门,一直到公园门口方可解散,中途不得私自离开队伍,值日生值完日后也要站队离开。 违反以上规定者根据情节轻重减分1--3分。 (四)校外纪律 1、爱护公共设施,保护社区环境,不践踏草坪,不折损树木。 2、遵守公共秩序,注意防火、防盗,注意保护人身安全。

学校评估制度

2012-2013学年度 小学教育教学综合评估办法 一、评估内容: 德(5%)能(5%)勤(10%)、绩(80%) 二、评估办法 1、小学各年级依据县或中心监测评估。 2、德、能、勤每学期各小学检查与中心检查结果结合(A30%、B50%、C20%)评估,各学校向中心提供检查登记名册,学校盖章,本人签名。 3、教学评估分两个系列:1—2系列,3—6系列教师排队。 三、计算方法: 1、专任教师德、能、勤、绩加调控分计算(各类活动获奖调控分最高限计3分,即第五款1—2项。) 2、质检年级中心将根据教学的变化情况按照县的系列方法对教师进行系列评估。非质检年级中心将根据所有质检年级的学生在县考试中的合格率、优良率的平均数确定合格率、优良率。 3、学校领导系列评估:主任、校长按学校所有教师优秀、合格、平均分评估折合计分,任课的校长、主任再按任课评估分数就高不就低。 4、各学校班级学生数以县入学籍人数为准,计算成绩时不再去掉10%。 四、评估标准 I、德(40分) 1、恶语侮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且有其它教师、学生本人、学生家长到校反映,并认定为事实的,一次扣0.5分,情节严重扣除5分,直至行政处罚。 2、有“黄、赌”等或其它违法行为,并被相关机关处理者,德项不得分。 3、不安心工作,不断要求变换岗位,从事或变相搞第二职业者,扣5分。 4、严禁在校上课期间(含午间休息)到商业娱乐场所娱乐,发现或是被人举报并认定为事实一次扣1分。 5、监考失职、纵容舞弊等行为按情节轻重一次扣除0.5至5分。 6、校园内违反校规公开吵架一次扣2分。 7、未经学校允许,乱收费一次扣5分。 8、违反上级规定,向学生强行推销各类教辅材料,一次扣10分。 9、学年内受上级各类处分者的直接责任人一次扣5分。 10、有违上述九条任何一条,在当年度取消师德标兵评选资格。 II、能(40分) 1、能正常履行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职责,身体力行,在学生中起表率作用计5分; 2、在学年结束完成所负责各项工作计5分;在上级各项检查中查出失职一项扣2分;重大活动中末能按要求完成任务者,一次扣1分;其它一般性工作未完成视情节在0.5至1分中扣除,扣完为止。 3、“五个一”执行情况(20分) 每学年一堂公开课,完成计5分;每学期一篇教学论文和三千字教学笔记,完成计5分,少一篇扣1分;每个月至少听四节课计5分;每半个月至少写一篇教学反思,完成计5分,少一节(篇)扣0.5分。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

美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评估机制 (资料来源:高等教育评估与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交流研讨会交流材料)美国的高等教育质量评估涵盖多个方面,形成了具有特色的评估机制。其中主要的是院校认证和专业认证,为促进美国高等院校或专业的发展起到了保证和监督作用。众多认证机构大多经过民间的高等教育认证委员会和官方的联邦教育部认可。各州政府也对公立的和私立的高等学校实施质量评估,但常和认证合并进行,以免重复。还有一种评估就是排行榜,通常由新闻媒体、出版机构主办。 美国的高等教育没有明文规定的国家质量标准,而只有质量评估,对高等学校办学或专业质量进行鉴定。广义地讲,质量评估可包括外部评估和内部评估。顾名思义,外部评估指的是高等学校外的机构对学校或专业的评估,而内部评估则指高等学校内部的自我评估。外部评估的作用是:促进高等学校向公众负责,使学校接受外部标准,提高教育质量;向高等学校颁证,授权其颁发学位和证书;使学校或专业可能获取公共基金;使教育消费者得到更多信息。外部评估主要包括如下内容:学校或专业的认证,联邦政府的数据收集,州政府对高等学校的教育绩效评估,州政府向高等学校颁发许可的评估,以及大学捧行榜等。内部评估主要包括任期和提升评估、同行专家组科研评估、学生评估和专业评估等,是美国校园文化的传统组成部分。内部评估比外部评估更直接地与学校规划、优先设置新专业、资源分配等挂钩。 一、非官方认证、认证机构及其认可 1.非官方认证 非官方认证(accreditation)是由非政府的同行专家组对院校和专业所进行的评估,是一项重要的外部质量评估。其作用主要是:(1)保证,即确保院校和专业的质量;(2)改进,在达到基本水准后,进一步提高院校和专业质量;(3)论证,公开证实院校或专业充分满足接受公共基金的条件,达到获得许可证的法定要求,并部分地满足学分转移的基本条件等。质量标准的主要依据是院校或专业自定的使命和认证机构的鉴定准则。鉴定周期有3年或5年的,也有10年的,但要求递交期中专题报告。鉴定结论是综合专家组的取证、审查和判断而得出的。认证的一般步骤是:(1)合格性预审,即院校在申请认证前必须已经获得州颁发豹许可证,并确实以教育为其主要任务;(2)自评:(3)现场访问;(4)专家组书面鉴定报告;(5)认证结论;(6)监督。其形式有年度报告、期中评估、重大变化报告等。 2.认证机构 认证机构可分为地区性认证机构、全国性认证机构和专门职业性认证机构三种。 (1)地区性认证机构(regional accreditor)。全美划分为新英格兰、中部各州、中北部、南部、西部、西北部等6个地区,分设6个地区院校协会及其下属的8个认证委员会,负责对全国所有有学位授予权的高等学校实施院校认证(institutional accreditation)。此外,纽约州评议员委员会是惟一得到联邦教育部认可的州认证机构,有权在本州实施院校认证。地区认证机构共计认证3000所学校,按人头计在校生1373万人。其中中北部院校委员会认证的学校最多,共960所;涉及学生数也最多,共460万人。划分地区的做法,有利于保持地区特色,但也造成了地域的局限。因而,各地区认证机构历来在跨地区院校认证等方面保持协作。例如,8个地区认证委员会都要求学校是有学位授予权的,是自治的,其师资是具有适当的资质的;同时还要求本科教育计划是条理分明、循序渐进的,含有与学校使命相称的普通教育(general education)分支。近年来这种协作更因远程教育和教育国际化程度的提高而更趋密切,成立了地区认证委员会联合体,拟订各地区共同合格准则。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1.doc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1 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管理制度 新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作了全面而精要的论述,明确指出:“评价的目的是全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学业评价应纳入新课程评价的范畴,是一种发展性评价,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持续发展和终生发展。 一、评价的理论框架 1.评价内容多维化 评价应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三个维度来确立内容体系,而且应侧重后面两个维度。 (1)关注知识与技能。学习首先要获取一些基础性的知识和基本的技能,该认识的要清晰认识,该记住的要牢牢记住,该理解的要深刻理解,该运用的要能熟练运用。对知识技能,不仅要吸收,而且要内化,要使新旧知识技能融合起来,建构起新的知识技能体系。这个体系中各种要素组合有序,便于检索,便于提取,召之即来,来之能用,用得灵活,用得恰当。 (2)关注过程与方法。对学生的数学习,不仅要看结果,更应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和掌握数学方法的情况。评价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主动积极地投入学习活动之中,勤于实践,大胆探索,乐于动脑、动口、动手,不断地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评价还应有利于激励学生与同伴合作求知,既能无保留

地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又能虚心地听取别人的意见。评价要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活动中自觉体验,积累学习经验,掌握数学方法。不仅要掌握获取数学知识技能的方法,更要掌握发现新知识的方法,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评价应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其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其自信心,使他们全身心投入学习活动。主要看其是否积极开动脑筋思考问题,是否乐于与人合作交流,是否勤于实践,勇于创新。要特别重视思维过程的科学性、条理、广阔性和创造性。评价还应鼓励学生敢于并善于鉴别真伪和优劣,善于根据事物本身的特点和自己的实际情况选用最合适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够突破思维定势,做到不盲从,不因循守旧。 2.评价主体多元化 评价不能由教师一手包揽,而应由教师、学生、家长和社区有关人员构成综合主体,而以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为主。 (1)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具有权威性,一定要做到公平、公正、客观、准确,不能带有主观好恶的色彩,更不能有情绪化的成分。应尽可能全面一些,三个维度不可或缺。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的学习过程,宜作纵向比较而不作横向比较,善于发现闪光点,肯定每一点哪怕是极其微小进步。应以肯定优点为主,指出不足应从鼓励的角度使用语言。 (2)学生评价。自评要强调容观性,实事求是,既不能缩小,更要防止夸大其词,言过其实。鼓励学生在自评过程中自我反思,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互评要在自评的基础上进行,充分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及实施办法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一、学生素质评价的意义: 素质教育强调积极创造条件让所有受教育者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在其已有的发展水平基础上和可能的发展潜力上,全面、主动、和谐地发展。教育评价在实践中对教育活动具有指挥定向功能,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体系中十分重要的内容,某种意义上更为直接地左右学校的办学方向。社会对学生评价以分数为单一标准的局面还未完全打破,家长对学生考试分数“分分计较”的现象还时时存在,迫使学校和教师追求学生的高分数、好名次,而忽视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和非智力因素、个性特长方面素质的培养,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评价体系有利于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和心理压力,缓解教师、学生和家长对考试分数的过分竞争,为学生发展全面素质创设条件。 二、评价内容: 1、评价科目:道德认识与日常行为规范、语文、数学、常识、体育、音乐等学科。 2、评价方式:实行“学科等级+个性特长+激励评语”的三维方式全面评价学生,强调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突出情感、意志能力的培养和文明言行的形成。等级是指学科学习成绩达到的程度,特长是指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评语指学生的操行评语。 三、评价原则: 1、科学性原则。遵循教学规律,改革单纯以分数来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偏颇做法,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实际评价学生的学习质量。 2、差异性原则。在承认学生身体心理、家庭影响、个性特征、智力发展等诸方面存在实际差异的基础上尊重不同学生的特长,从而提供适当的时间和条件,促进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较好解决传统教学同类化、统一化的问题。 3、整体性原则。改革传统评价中内容片面、方式方法单一的缺陷,改革只看分数的弊端,突出学生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的发展,用“等级+特长+评语”的方法,从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整体评价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情况,解决只重智育而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身心素质发展不全的问题。 4、期望性原则。充分体现教师对学生学业成绩和特长发展成功的期望,使教师有信心,学生有希望。教师的评语要注满“师情”,透出一个“爱”字,点燃学生的希望之光,重视“鼓励”的教育功能。 5、模糊性原则。运用模糊控制理论,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评价学生的素质发展情况。文化课考试,量化学生的学习成绩,改较精确的百分制为较模糊的等级制,对学生思想品德表现及兴趣、意志、个性、态度和习惯等智力因素不易量化的项目,一律采用操行评语定性评价。 四、评价方法与步骤: (一)操作方法: 1、评价的时间。等级评价和特长评价以平时考查与期末考核相结合评定,评语以平时记载与期末记评为主要依据。 2、评价的手段。“等级、特长、评语”三类评价做到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行为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在哪些方面做得较好,需要发扬,哪些方面比较薄弱,有待提高,指导学生今后的学习。总结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区分等级,指明努力方向的目的。 3、评价的方法: A、等级评价: (1)报告单中取消百分制,对学习成绩、操行等级(道德认识、行为、情感、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评价均采用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种。 (2)改革考试方法,实行笔试、口试、操作试与闭卷、半开卷和开卷相结合法。 (3)考试的组织实行一学期二次即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试卷上必须写明等级,教师把学生考试成绩按一定的量化标准规定等级。

综合评价与改进制度

XXXXXXXXXX公司 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综合评价与改进制度 为公司安全生产工作不断上新的台阶,安全标准化登记的不断提升,公司特制定本制度,由公司安技部具体负责实施。 本公司每年至少一次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 自评总结,验证各项安全生产制度措施的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检查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评定人员由各部门负责人组成,发现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措施不适宜的条款、不能充分反映公司实际情况和不能有效防止安全生产事故发生时应及时进行修订;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不能完成的部门、科室和个人要查明原因,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处罚并适当调整指标。 公司总经理对绩效评定工作全面负责,评定工作应形成正式文件,并将结果向公司所属部门、科室和从业人员通报,作为年度考评的重要依据。发生死亡事故后应立即重新进行评定,检查标准化体系的缺陷,提出改进措施。通过评估与

分析,发现安全管理过程中的责任履行、系统运行、检查监控、隐患整改、考评考核等方面错在的问题,由安技部或安全生产领导小组讨论提出纠正、预防的管理方案,并纳入下一周期的安全工作实施计划中来。 应用《道路旅客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表》进行评估,明确安全目标、管理机构和人员、安全责任体系、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投入、装备设施、科技创新与信息化、队伍建设、作业管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防控、隐患排查与治理、职业健康、安全文化、应急救援、事故报告调查处理、绩效考评与持续改进等十六个项目。 每年至少一次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评定报告向公司所 有的部门、科室和从业人员通报。形成奖勤懒罚,人人争先的安全生产氛围。 XXXXXXXXXXXXXXX公司 XXXX年XX月XX日

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教学管理评价制度 (3) 第一章总则 (3) 第二章教学过程常规管理制度 (3) 一、教学流程管理实施细则 (4) 二、教师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8) 三、加强教学管理的若干试行办法 (9) 减负增效实施办法 (13) 期中期末考试的命题要求 (16) 第二课堂活动管理细则 (17) 第三章考核评价制度 (19) (一)教师评价 (19) 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19) 教师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 (20) 学生对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细则 (22) 家长评价课堂教学细则 (23) 教学质量考核评估条例 (24) 教师综合教学质量百分制考核细则 (25) 监考事故处罚条例 (27) (二)学生评价 (29) 关于免考制度的实施意见 (29) 六年级等级加评语的评价 (30) 六年级分层测试评价细则 (33) 优秀初中毕业生推荐工作实施细则 (35) 同济初级中学推优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填写说明暨实施细则 (36) 同济初级中学奖学金评比发放细则 (38) 三、教研组队伍制度建设 (41) 教研组建设要求及教研组长职责 (41) 备课组建设要求及备课组长职责 (41) 优秀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考评标准 (42) 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工作考核细则 (43) 备课组备课要求 (46) 四、教学管理创新制度 (47) 同济初级中学教学质量监控保障体系 (47) 创建学习型教研组条例 (50) 导师制———开展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办法 (55) 帮助学习困难生进步的教学管理细则 (56) 建立健全课堂教学诊断指导小组制度 (58) 关于加强校本课程及探究型课程管理的办法 (60) 五、附表 (64)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管理机制和保障制度为使综合素质评价工作能够真正得到贯彻实施,发挥其评价功能,真正体现评价结果的公开、公正、公平,确保诚信度,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建立起与之相配套的支撑保障本系。 一、完善机构建设,形成组织保障机制 1、成立学校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霍六荣、郭纪辰。 主要职责: ①组织培训和宣传工作; ②负责领导和管理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 ③负责制订《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相关制度和具体操作程序; ④组织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及时对评价实施的过程、效果进行监控,表彰先进,惩戒违规违纪人员; ⑤审定评价结果,受理咨询、申诉和复议申请。 2、成立综合素质评价办公室(实施小组) 组成人员:袁明芹、李爱果。 主要职责:①负责实施《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②学生成长记录袋的完善与管理;③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相关信息的采集输入、输出、公示工作; ④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表册的印制发放;⑤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的档案管理;⑥初步审订评价结果,协调评价过程的相关工作。 具体分工: 赵慧如:具体组织实施、检查指导评价工作。 丁江立、李钧:负责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班主任评价手册中的监督管理、培训指导、检查评比、总结反馈,并对下步工作提出改进意见。 栾英慧:负责评价相关信息的采集输入、输出、公示、评价表册的印制发放工作;负责班主任教师评价工作的日抽查、周反馈、参与月检查和学期评比工作;负责评价工作的档案管理。 3、成立年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年级主任、各班班主任

主要职责:①做好学校《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和相关制度的宣传工作;②根据学校统一安排以班级为单位成立班级评价小组并组织各项目的评价实施;③监督和指导各班综合素质评价工作;④检查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⑤审定上报综合素质评价结果和相关材料。 4、成立班级评价工作领导小组 组成人员: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课教师、家长代表、班干部代表、学生代表。 主要职责:①按照学校的要求对学生及家长进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宣传和培训;②组织学生开展自评和互评、指导家长评价和社区评价③按照评价程序完成各项工作,指导本班学生做好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建立《成长记录袋》并妥善保管;④负责对班级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定;⑤接待家长来访和咨询。 二、完善制度建设,形成管理保障机制 1、建立培训制度 (1)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省厅文件、《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方案》,吃透精神、领会实质,使教师对评价工作的各个环节和细节把握清晰、明了,同时也要加强职业道德培训,使每个教师都要真正树立起对评价工作的责任心,真正意识到做好评价工作是对学生终生负责,才能保证做好评价工作。 (2)要利用多种形式,向家长、向学生、向社会宣传国家课程改革的有关政策和新的课程理念,印发学校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向学生、家长、社区人士和实践基地宣传解读,使其熟悉并掌握各项评价体系的操作规程。 (3)学校要按照工作安排采取措施,保证每位参与综合素质评价的人员得到及时有效的培训,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综合评价能力,以确保评价结果的权威性与可信度。 2、建立公示制度 (1)学校在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确定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细则,并把评价的内容、方法、程序、等级界定和结果使用进行公示,通过学生家长会、致家长一封信、媒体等形式,向家长做出明确说明,征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与支持。 (2)学校各评价领导小组的组成办法及组成人员名单,学校要进行公示,以便学生、家长以及社会进行监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