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籍测量学总结

地籍测量学总结

地籍测量学总结
地籍测量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现代(多用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具体含义:1、地籍是由国家建立和管理

2、土地权属是地籍的核心

3、以地块为基础建立地籍

4、必须描述地块内附着物得状况

5、地籍是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土地清册)

功能:1、地理性功能(是实现地籍多用途的基础)

2、经济功能

3、产权保护功能

4、土地利用管理功能

5、决策功能

6、管理功能

类别:按用途分为税收地籍,产权地籍和多用途地籍

按特点任务分为初始地籍和日常地籍

按城乡土地不同特点分为城镇地籍和农村地籍

地籍测量

定义: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①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②地籍图测绘,测绘分幅地籍图、土地利用现状图、房产图、宗地图等。

③界线测量,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和土地权属界线的界址点坐标。

④面积测算,测量地块和宗地的面积,进行面积的平差和统计。

⑤进行土地信息的动态监测,进行地籍变更测量,包括地籍图的修测、重测、和地籍

簿册的修编,以保证地籍成果资料的先势性与正确性。

⑥根据土地管理、开发与规划的要求,进行有关的地籍测量工作。

特征:1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行政性技术行为)

2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地地理参考系统

3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4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要求

5工作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6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7从事地籍测量的工作人员应有丰富的土地管理知识

地籍调查

含义:遵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土地及其附着的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

根本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内容:1税收地籍调查土地权利状况,计算赋税的依据

2产权地籍调查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3多用途地籍调查土地及其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利用状况

不管是初始的还是日常的,地籍调查的工作内容包括:土地权属调查、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地等级调查、房产调查等

国家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

地籍测量学

主要任务是确定地块的位置、面积,保持土地利用过程中所发生的地块的分割、合并、产权转移和利用类别变化的现势性合准确性。

研究对象:土地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大小,具体指地块的空间位置及其形状、大小

研究内容:地籍测量的理论框架、地籍测绘技术体系及其标准化、土地划分技术与方法、

土地信息采集与表达的技术集成及其可视化、土地利用的动态监测技术与方法、高新测绘技术(3S)在土地管理中的应用

第二章

土地产权是土地制度的核心

土地权属主(权属主、权利人):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土地权属确认方式:

1文件确认2惯用确认3协商确认4仲裁确认

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形式:

1单位用地红线图2房地产使用证3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

6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土地划分:指为满足土地管理工作的需要所确定的地块所属地域上的空间层次。

1城镇地区XX省XX市XX区XX街道XX街坊XX宗地(地块)

2农村地区XX省XX县市XX乡(镇)XX行政村XX宗地(地块)XX图斑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

图斑:具有利用类别上的同一性的地块,称为分类地块,在土地利用现状调查中叫图斑。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土地权属界址线(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或称宗地的边界线。

界址点: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边界类型: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地块边界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土地编号

1、(P21)城镇地区土地编号:通常以行政区划得街道和宗地两级进行编号,如果街道下划分有街坊的就采用街道、街坊和宗地三级编号。一般统一自西向东从北到南从‘001’开始顺序编号‘弓’字形

2、农村地区以乡(镇)、宗地和地块三级组成按弓形顺序编号

土地权属界址调查的指界:P24理解(指界是指确认被调查宗地的界址范围及其界址点、线的具体位置。)

宗地草图是描述宗地位置、界址点、线和相邻宗地关系的实地草编记录。(不是归档材料,是绘制宗地图的依据)

第三章

土地分类体系:按统一规定原则和分类标志,将分类土地有规律分层次地排列组合在一起

三种分类体系1土地自然分类体系

2土地评价分类体系

3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全国统一定为3个一级类(农用地建设用地未利用土地)、15个二级类、71个三级类

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分概查和详查

调查的原则:以地块为单位进行调查。

调绘、补测是外业工作的核心

常见基础测绘图件类型:航片、地形图、影像平面图、其他图件

对变化了的地物和地貌进行野外修补测。当地物、地貌变化范围不大时,采用补测;当其变化范围超过三分之一以时,则需进行重测或重摄。

第四章

土地质量:土地相对于特定用途所表现(或可能表现)出的效果的优良程度。

土地性状:土地在自然、社会和经济等方面的性质与状态,是判断质量依据。

第五章

房产编号全长17位,字符型。

第1~13位为该房产/户地所属的宗地编号;

第14位为特征码,以‘0’代表房产,以‘1’代表户地;

第15、16、17三位为该房产/户地再所属地块范围内按“弓”形顺序编的房产序号/户地序号。计算建筑面积(钢尺精度1cm)

1、阳台封闭按全面积不封闭按半面积

全面积2、单层无论高度按一层计算

3、多层各层平面投影之和

4、大厅门厅不论高度按一层计算

5、电梯井烟道按自然层计算建筑面积

6、又维护结构的水箱按外围计算

夹层或半面积7、层高超过2.2m的按一层计算建筑面积,小于2.2m的不计算面积

8、凸出层面的又维护结构的按外围水平面积计算

9、用深基础做地下空间加以利用层高超2.2m按一层的一半计算

10、有柱的雨篷按柱外围的水平面积计算

11、若独立柱的雨篷按蓬顶的投影的一半计算

12、楼内有楼梯的室外楼梯按一半面积算

不计算13、检修和消防的室外怕墙体不计算建筑面积

14、层高在2.2m一下的技术层不计算建筑面积

15、层高小于2.2m的深基础架空房不计算建筑面积

第六章

地籍控制网点不但要满足测绘地籍图的要求,还要以厘米级的精度(城镇)用于土地权

属界址点坐标的测定和满足地籍变更测量的要求。

地籍控制测量分为地籍基本控制测量和地籍图根控制测量两种

高程基准:在通常的情况下,地籍测量的地籍要素是以二维坐标表示的,不必要测量高程。高程基准使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面,起算点高程为H=72.289m。1985国家高程基准,仍以黄海平均海水面为高程起算面,起算点高程为H=72.260m.

坐标系:(1)北京坐标系、城市坐标系、任意投影带独立坐标系、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

第七章

当一个宗地的所有边长都在限差范围内才可以计算面积。

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边界线走向说明是对边界线实地走向的完整描述,是边界协议书的核心内容。

边界协议书附图是对边界线和界桩位置的图形表示,是勘界工作成果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

地籍图: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a 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b 建设密度和细部粗度

地籍图内容的基本要求:a以地籍要素为基本内容,突出表示界址点、线 ;

b有必要的数字要素; c必须表示基本的地理要素;

d地籍图图面必须主次分明、清晰易读,并便于根据多用户需要加绘专用图要素。

地籍图的基本内容:地籍要素、地物要素、数学要素

我国地籍图比例尺系列:

城镇地区地籍图的比例尺可选用1:500、1:1000、1:2000,其基本比例尺为1:1000;农村地区(含土地利用现状图和土地所有权属图)地籍图的测图比例尺可选用1:5000、1:1万、1:2.5万、1:5万,其基本比例尺为1:1万。

图幅编号按图廓角坐标公里数编号,X坐标在前,Y坐标在后,中间用短横线连接。

农村地籍图多采用:梯形分幅,图廓线为经纬线。

地籍要素:界址;地籍要素编号;土地坐落;土地权属主名称。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

特性:①它是地籍图的一种附图,是地籍资料的一部分;

②图中数据都是实量或实测得到,精度高并且可靠;

③其图形与实地有严密的数学相似关系;

④相邻宗地图可以拼接;

⑤标识符齐全,人工和计算机都可方便地对其进行管理。

作用:①宗地图是土地证上的附图,它通过具有法律手续的土地登记过程的认可,使土地所有者或使用者对土地的使用或拥有或拥有的可靠的法律保证,宗地草图都不能做到这一点。

②宗地图是处理土地权属问题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图件,比宗地草图更能说明问题。

③在变更地籍测绘中,通过对这些数据的检核与修改,可以较快地完成地块的分割与合并等工作,直观地反映宗地变更的相互关系,便于日常地籍管理。

最新地籍测量试题及答案

地籍测量试题及答案

2008-20009地籍测量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文等形式表示。 2、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3、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辩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5、共有面积------共有面积由两部分组成:即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簿册就是初始地籍。(×) 2.一栋楼房每层分别为不同的单位使用,可划为独立宗地。(×)3.华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大楼土地利用分类号属于242。(√)4.我国目前土地及其房产权属均有3种形式,即全民、集体、私有。 (×) 5.经国家国土部门批准征用的土地叫划拨用地,一般无偿使用。 (×) 6.某公司商用写字楼获取的土地使用权最高年限为70年。 (×) 7.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 关。(√) 8.目前,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 (×) 9.在天河城地段测量地籍图时应该选择小比例尺测 图。(×) 10.商品房的阳台都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 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现代)地籍测量有哪些工作内容? 答:(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及其界址点坐标 (3)测绘各种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成果检查验收 (5)地籍成果汇编 2、什么是土地权属?请说明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 答:土地权属指按土地法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 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享有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

《测量学》复习题

《测量学》复习题 一、简答题 1.经纬仪有哪些主要轴线?请画出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示意图。等高线有何特征? 2.何谓坡度?在地形图上怎样确定两点间的坡度? 3.什么是比例尺的精度? 4.表示地物的符号有哪几种?举例说明。 5.什么是等高线?等高距?等高线有哪几种? 6.一般的测图方法有哪几种? 7.简要说明水准仪测量高程、经纬仪测量角度对于本专业采集数据的过程中能起到什么作用? 8.试述切线支距法测设圆曲线的方法和步骤? 9.绘图简述复曲线的计算要点? 10.绘图简述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的操作步骤? 11.测设的基本工作有哪些? 12.投影变形一般分为哪些变形?我国采用的高程系是什么高程系?画图说明三种高程系13.等高线是如何定义的?若使地面上0.2m的水平长度能在地形图上表示出来,则选用的测图比例尺不应小于多少?选用这样的测图比例尺主要依据什么? 14.画图说明三角高程测量原理。观测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它和水准测量哪个精度更高些?15.我国三角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其中各个角度测量中都要求盘左、盘右观测,这种观测方法可消除哪些误差的影响? 16.在导线测量中,导线路线的布设种类有哪些?各个种类的定义是什么?各适用于什么地形? 17.结合本专业,谈谈GPS测量的优点。 18.我国水准测量分为一、二、三、四等,在二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1米、四等水准测量中要求前后视距离互差小于3米,为何这样要求? 19.试述高等线的性质? 20.测量上的平面直角坐标与数学上的平面直角坐标有何区别和联系? 二、计算题 1.我国某点的高斯通用坐标为X=3234567.89米,Y=38432109.87米,问:该坐标是按几度投影计算的?A点位于第几带?该带中央子午线的经度?离赤道多少米?

2010-2011学年A试题答案

(共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三.(15分) 置于空气中的凸透镜1L 和凹透镜2L 的焦距均为10cm ,2L 在1L 的右方35cm 处,在1L 左方20cm 处放一 小物,试求其像的最后位置及性质,并作出光路图。 解:由题意知,201-=s cm ,101=' f cm ,102-='f cm 由公式 ' ' 1 1 1 111s s f - =,对1L 成像,得 10 1 20 111 = -- 's 得201 ='s cm 对2L ,1s '作为物对2L 成像 ' ' 2 2 2 111s s f - =,15)2035(2-=--=s cm 10 115 112 -= -- 's 得62 -='s cm 所以像最后位于2L 左侧6cm 处。 横向放大率: 4.0)16()20() 6(20221121-=-?--?='?'==s s s s βββ 可见,成的是缩小、倒立的虚像。 利用牛顿公式计算:10111-=-=f s x cm 由牛顿公式,得:1010 10 )(2 1 2 11 =--= '-='x f x cm 25)201035()](35[1122-=-+-='+-+-=f x f x cm 425 10 2 2 2 22 =--= ' -='x f x cm 得横向放大率: 4.010 410 1021-=-- - ==))((βββ 四.(12分) 杨氏双缝实验装置中,双缝相距0.5mm 接受屏距双缝1m ,点光源距双缝30cm ,它发射λ=500nm 的单色光,试求: (1) 屏上干涉条纹的宽度; (2) 若点光源发出的光波为500±2.5nm 范围内的准单色光,求屏上能看到的干涉极大的最高级 次; (3) 若光源具有一定的宽度,屏上干涉条纹消失时,它的临界宽度是多少?

地籍测量学习题

地籍测量学习题 第一章 1、现代地籍的含义是什么 答: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5、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答:地籍调查的目的: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 — 地籍调查的内容: 1.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权属状况和计算赋税的依据 2.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 要素 3.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 1.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包括权利人状况,权源,权利性质,权利限制等。 2.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包括地理位置,权属界址等。 3.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数量,包括土地面积,建筑占地面积,总建筑面积建筑等。 4.土地及其附着物的质量,包括土地等级,基准地价,建筑物的结构和层次, 各种房地产价格等。 5.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利用状况,包括土地类型,容积率,建筑密度,建筑间距, 各类别面积比例。 地籍调查的原则: 1.| 2.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3.实事求是的原则。 4.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 5.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1.以地块为单位进行地籍调查。 2.调查前应收集有关测绘,地政,房地产产权产籍,规划,建筑物报建等资料。 3.应采用空间上全覆盖的调查方法,调查区域的每一块土地,每一个宗地的情 况都要调查清楚,包括道路,桥梁,河流,水面,山地,农田等。 4.地籍调查结果要做到图形,数据,簿册之间具有清晰的一一对应关系 6、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 ^ 答: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量土地及其附着物得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具体内容有: (1)地籍控制测量,测量地籍基本控制点和地籍图根控制点。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地登记 2、边界系统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 3、宗地图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地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4、数字地籍测量 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工具,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软硬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管理的测绘方法。 5、土地等级评价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6、多用途地籍 多用途地籍,亦称现代地籍,是税收地籍和产权地籍的进一步发展,其目的不仅是为课税或保护产权服务,更重要的是为土地利用、保护和科学管理土地提供基础资料。 7、宗地 宗地是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 8、变更地籍测量 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 9、地籍图 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称地籍图。 10、数字地籍测量 11、勘界测量 勘界测绘即勘定行政区域界线的测绘工作。 12、权属主 所谓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或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3、飞地 飞地是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14、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依据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 15、界址鉴定 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

地籍测量学试卷答案

变更地籍测量:是指在完成初始地籍调查与测量之后,为适应日常地籍工作的需要,为保持地籍资料的现势性而进行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调查工作程序:(1)申请变更登记 (2)发送变更地籍调查通知书 (3)实地调查并测量权属宗地(4)修测地籍图 (5)用解析法计算或从图上量算权属变更面积 (6)申报批注 (7)填写土地证 初始地籍:是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管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的调查后,最初建立的地籍图册。 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方法(1)单位用地红线图 (2)地产使用证 (3)土地使用合同书和协议书(4)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5)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 (6)城市住宅地产的确权 初始土地登记的程序土地登记申请,审查,地籍调查,审核批准,注册登记、颁发证书 参考椭球:通常我们选择一个非常接近于大地体,又能用数学公式表达的旋转椭球来代替大地体 参心坐标系:以参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 产权地籍:地籍不但为征税服务,还承担了产权保护的功能测量学-是研究地球的形状、大小和地表面上各种物体的几何形状及其空间位置的科学。 地心坐标系:以总地球椭球为基准的坐标系。 大地水准面和大地体:由于潮汐作用,海水面时高时低,取平均海水面代表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我们把平均海水面称作大地水准面 大地坐标系(地理坐标系):在球面上,地面点的位置通常用经、纬度表示,某点的经、纬度称为该点的地理坐标。 地物------ 地面上固定性的物体称为地物,分为自然地物和人工地物两类。 地块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位 地籍:记载有关土地状况的薄册(含图件),也可形象地将地籍喻之为土地的户籍,是土地诸要素的隶属关系综合成统一体的总称。 地籍区:行政辖区内,以乡、街道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区。 地籍子区:在地籍区内,以行政村、居委会或街坊界线为基础结合明显线性地物划分地籍子区。 地籍调查:是政府为取得土地权属和利用状况等基本地籍资料而组织的一项系统性社会调查工作。 地籍总调查:在一定时间内,对辖区内或者特定区域内土地进行的全面地籍调查。日常地籍调查因宗地设立、灭失、界址调整及其他地籍信息的变更而开展的地籍调查。 地籍测量:在土地权属调查的基础上,借助仪器,测量宗地的权属界线、界址位置、形状等,计算面积,绘制地籍图和宗地图,为土地登记提供依据。 地籍控制测量是根据界址点和地籍图的精度要求,视测区范围大小、测区内已有控制点的数量和等级等情况,按照测量的基本原则和精度要求,进行技术设计、选点、埋石、观测和数据处理等测量工作。 地籍管理:国家或地方政府为了掌管土地权属,行使国家土地所有权管理,掌握土地信息,保护土地所有者、使用者的合法权益,仲裁土地纠纷,研究有关土地政策而采取的行政、法律、经济和技术的综合措施体系。 地籍图—按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采用专用符号,突出表现地籍要素的地图。

地籍测量复习题

《地籍测量学》复习题A 一、解释名词 1、 任意中央子午线 2、 勘界测绘 3、 宗地图 4、 变更地籍测量 5、 地块 7、直线定线 8、地籍控制测量 9、土地坐落 10、放样 二、填空题 1、利用全站仪进行数据采集需先设置 、再设置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2、地籍信息回答土地及其附着物 、 、 、 、 、 等基本问题。 3、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是使用 和 来表示。 4、解析法面积量算常用的方法为 、 和 三种。 5、影像融合有 、 和 三种主要方法。 6、地籍图比例尺选取主要考虑 、 、 、 等因素 。 三、 简答题

1、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2、测定土地权属界址点的方法。 3、变更地籍调查与测量前,主要应准备哪些资料? 4、现状地物调绘有哪些基本要求? 5、如何进行双层埋石? 6、土地性状调查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7、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是什么? 8、布设平面控制网主要原因是什么? 四、论述题 现对泰安城区(200km 2)进行城镇初始地籍测量,你认为应准备哪些测绘仪器?首级控制网是什么?1:500比例尺地籍图多少幅?基本控制点有多少个?最后应提交成果资料有哪些? 《地籍测量学》复习题B 一、选择题 1、任意中央子午线 2、水平角 3、确权 4、地籍图 5、偶然误差 6、宗地 7、直线定线 8、解析地籍测量 9、土地坐落 10、放样 二、填空题

1、利用全站议进行数据采集需先设置 、再设置 然后进行数据采集。 2、布设平面控制网的原则是 、 、 、 。 3、地面点的地理坐标是使用 和 来表示。 4、界址点测站测定的方法为 、 和 三种。 5、全站议数据传输时需设置 、 和 三个参数。 6、水准仪的使用包括水准仪的 、 、 、 、 、 。 三、简答题 b) 三角测量的优缺点是什么? c) 为什么要布设平面控制网? d) 全站议快速安置方式是什么? e) 简述闭合导线内业计算的步骤。 f) 如何进行双层埋石? g) 地籍测量的内容是什么? h) 简述经纬仪的基本操作步骤? h )面积量算的方法有哪些? 四、论述题 现对泰安城区进行城镇初始地籍测量,你认为应准备哪些测绘仪器?首级控制网是什么?技术设计书包括哪些内容?最后应提交成果资料有哪些?

测量选择题部分答案(10班同学自己找的)

题型如下: 一,判断题:1×4=4分。工程测量 二、选择题:1×20=20分。工程测量8分+地籍测量学12分 三、简答题:共3题,16分。来自地籍测量学教材。 四、看图题:10分。 五、计算题:共50分,每小题10分。主要来自于实践计算。其中有一题是误差的计算。以下为部分复习参考。 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合题意) 1.测量学的任务是()。 A.高程测量 B.角度测量 C.距离测量D.测定和测设 2.用望远镜瞄准目标时产生视差的原因是()。 A.仪器校正不完善B.目标像与十字丝板平面未重合 C.十字丝分划板位置不正确 3.地面点沿铅垂线到大地水准面的距离称为该点的()。 A.相对高程B.绝对高程 C.高差 4.在土木工程测量中,地面点的空间三维位置一般用()来表示。 A.地理坐标 B.平面直角坐标和高差 C.平面直角坐标和高程 5.在距离测量中,衡量精度的指标是用()。 A.绝对误差B.相对误差 C.闭合差 6.在水准测量中,若后视点A 的读数大,前视点B 的读数小,则有( )。 A.A 点比B 点低 B.A点比B 点高 C.A 点与B 点可能同高 D.A、B 点的高低取决于仪器高度 7.表示直线方向的坐标方位角的取值范围为( )。 A.0°~270°B.-90°~90°C.0°~360° D.-180°~180° 8.坐标方位角是以()的北端为标准方向,顺时针量至某直线的水平夹角。 A.真子午线方向 B.磁子午线方向C.坐标纵轴方向 9.在水准测量中,转点的作用是传递()。 A.方向B.高程 C.距离 10.竖直角是()。 A观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B在同一竖直面内,观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C在同一水平面内,观测视线与水平线的夹角 11.下列各种比例尺的地形图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A.1:2000 B.1:500 C.1:10000 D.1:5000 12.距离测量的计算成果是求出两点间的()。 A.斜线距离B.水平距离 C.垂直距离

地籍测量试卷(C卷)答案

测绘工程03级《地籍测量学》试卷(c卷) 班级: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 1、宗地 凡被权属界址线所封闭的地块成为一宗地 2、图斑 凡被境界、土地土地权属界、线状地物、地类界等分割而成的封闭地块为一个图斑 3、土地所有权 制受到国家法律承认与保护的对土地占有、支配的权利,并包括与土地相连的生产物、建筑物的占有、支配和使用的权利 4、土地使用权 是根据法律或合同规定所产生的对土地的权利 5、丘 指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相当于地基调查时的宗地。 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40分) 1、简述地籍管理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是国家为取得有关资料和全面研究土地的权属、自然和经济状况,而采取的以土地调查(权属调查和地籍测量)、土地登记、土地统 计和土地评价为主要内容的国家措施。 任务:(1)确认土地数量、质量、权属、等土地基本状况和采集、管理、应用土地基础信息 (2)保护土地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3)为土地利用和管理服务 (4)为国家的生产和建设服务 2、变更地籍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为了维持初始地籍调查资料的准确性和权属历史状况在法律关系上的连续性,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任务:根据土地变更登记申请的变更项目进行变更权属调查和变更地籍测量工作。

3、简述权属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按照土地所有人和使用人(法人、自然人)的神情,对宗地的土地位置、权属性质、宗地界址、用途以及土地使用者和所有者的名称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核实、丈量、记录,并经土地使用者(或所有者)认定,为地籍测量提供正确的校核和丈量数据及资料,为土地登记、权属审核发证提供具有法律效力的调查文书凭据 4、简述土地的利用现状调查的概念、目的和任务。 概念及目的:在全国范围内,为查清土地的利用现状而进行的全面的土地资源普查,也是国家重要的国情、国力调查,为建立土地登记制度服务的任务:份先查清各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及分布,土地的权属状况及利用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按行政辖区逐级汇总出各乡、县、地、省和全国的 土地总面积及土地分类面积。 5、地籍调查与地籍测量有何区别? (1)地基调查:获得土地管理所需的城镇土地状况的各种信息资料,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和农村集镇、村庄地基调查,其主要内容为逐级查清各级行政区内的土地权属界线及其土地总面积,它一般包括总地全书状况调查、界址点认定调查、土地使用状况调查和地籍测量等内容,对已经发生变化的地基资料和宗地状况应及时更新 (2)地籍测量是调查和测定土地(宗地或地块)及其附着物的界线、位置、面积、质量、权属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及其几何形状的测绘工作。内容包括:地籍控制测量、界址点等地籍要素的测量、绘制地籍图以及面积量算与统计,最后经检查验收、存档 四、什么叫土地的“三大界线”?在实地上“三大界线”如何确认?哪些界线以自然属性为主?哪些界线以社会属性为主?遥感只适用于什么属性的边界调查?(10分)土地的“三大界线”:行政、地类、权属。 地类界线可根据国家地类表来确定,行政界线可根据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图来确定,权属界线可根据土地权属界线图来确定。 地类界线以自然属性为主,行政界线和权属界线以社会属性为主,遥感只适用于社会属性。 五、在确定权属有争议的边界的界址点时,应当如何处理边界的纠纷或争端?(10分) 对有争议的界址,调查现场不能处理时,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三条规定处理,即: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政府处理。 全民所有制单位建、集体所有制单位建、全民所有制单位和集体所有制单位之间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 个人之间、个人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之间的土地使用权争议,由乡级人民政府和县级人民政府处理 当事人对有关人民政府处理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处理决定通知之日起三日之内,向人民法院起诉。

测量学练习题

一、判断题 1.地面上AB两点间绝对高程之差与相对高程之差是相同的。 ( ) 2.在测量工作中采用的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规定南北方向为X轴,东西方向为Y轴,象限按反时针方向编号。 ( ) 3.地形图的比例尺小,表示地物、地貌愈简略。 ( ) 4.某钢尺经检定,其实际长度比名义长度长0.01m,现用此钢尺丈量10个尺段距离,如不考虑其他因素,丈量结果将必比实际距离长了0.1m。 ( ) 5.一条直线的正反坐标方位角永远相差180°,这是因为作为坐标方位角的标准方向线是始终平行的() 6. 如果考虑到磁偏角的影响,正反方位角之差不等于180°。 7.水准仪的水准管轴应平行于视准轴,是水准仪各轴线间应满足的主条件。( ) 8. 当经纬仪各轴间具有正确的几何关系时,观测同一竖直面内不同高度目标时,水平度盘的读数是一样的。( ) 9. 地面上一点到两目标的方向线间所夹的水平角,就是过该两方向线所作两竖直面间的两面角。( ) 10.在地形图上按一定方向绘制纵断面图时,其高程比例尺和水平距离比例尺一般应相同。 ( ) 11.同一条等高线上的高程不一定相同() 三、选择题 1.大地水准面可定义为( ) (a)处处与重力方向相垂直的曲面 (b)通过静止的平均海水面的曲面 (c)把水准面延伸包围整个地球的曲面 (d)地球大地的水准面 2.如果A、B两点的高差h AB为正,则说明( ) (a)A点比B点高 (b)B点比A点高 (c) h AB的符号不取决于A、B两点的高程,而取决首次假定 3.大地体指的是( ) (a)由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b)地球椭球体; (c)由大地水准面所包围的形体。 4.所谓大比例尺,即: ( ) (a)比例尺分母大,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b)比例尺分母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小 (c)比例尺分毋小,在图上表示地面图形会较大。 5.斜坡上丈量距离要加倾斜改正,其改正数符号A( ) (a)恒为负 (b)恒为正 (c)上坡为正,下坡为负 (d)根据高差符号来决定 6.由于直线定线不准确,造成丈量偏离直线方向,其结果使距离A( ) (a)偏大 (b)偏小 (c)无一定的规律 (d)忽大忽小相互抵消结果无影响 7.某钢尺名义长30m,经检定实际长度为29.995m,用此钢尺丈量10段,其结果是A( ) A使距离长了0.05m B使距离短了0.05m C使距离长了0.5m D使距离短了0.5m 8.子午线收敛角的定义为( ) (a)过地面点真子午线方向与磁子午线方向之夹角

测量学试卷05答案fs

△△△△△△△△△△△△△△△△△△△△△△△△△△△△△△△△△△△△△△△△△△△△△△△△△△△△△△△△△△△△△△△△△△△△△△△△△△△△△△△△△△△△△△△△△△△△△△△△△△△△△△△△△△△△△△△△△△△△△△△ △△△△△△△△△△△△△△△△△△△△△△△△△△△△△△△△△△△△△△△△△△△△△△△△△△△△△△△△△△△△△△△△△△△△△△ ┋ ┋ ┋ ┋ ┋ ┋ ┋ ┋ ┋ ┋ 装 ┋ ︵┋ 装┋ ┋ 订┋ ┋ 线┋ ┋ 内┋ ┋ 不┋ 订 要┋ ┋ 答┋ ┋ 题┋ ︶┋ ┋ ┋ ┋ ┋ ┋ 线 ┋ ┋ ┋ ┋ ┋ ┋ ┋ ┋ 黑龙江农垦林业职业技术学院 测量学理论知识试卷V答案(200 ) 一、填空(每空1分,共计20分) 1.测量工作的基本原则是先控制后碎部. 2.测量的三要素是指 测角、测边、测高差. 3.地面点的空间位置是由坐标和高程决定的. 4. 地面上点的标志常用的有木桩和混凝土桩等. 5.水平角的角值范围是 0°-360°. 6.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 相对误差来衡量的. 7.平板仪的安置包括对中、整平和定向三项工作。 8.地形图的分幅方法有两类,一种是梯形分幅 另一种是正方形分幅。 9.在测量工作中,常用方位角和象限角来表示直线的方向。 10.地物在地形图上的表示方法分为比例符号、半比例符号、非比例符号 .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计10分) 1.附合导线:从一个已知点出发,经过几个转折点后,最后附合到另一个已知点上的 导线。 2.地形图:在图上不仅表示出地物的平面位置,同时还把地貌用规定的符号表示出来, 这种图称为地形图。 3.等高线:是地面上高程相等的点连续而成的闭合曲线。 4.高差:两个地面点之间的高程差称为高差。 5.竖直角:在同一竖直面内,倾斜视线与水平线之间的夹角,称为竖直角。 三.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计10分) 1.平板仪的精确安置是按照对中,整平,定向的次序进行的. (√) 2.水准仪目镜螺旋的作用是调节焦距. (×) 3.经纬仪是测量方位角的主要仪器. (×) 4.测量工作中采用的平面直角坐标系与数学上平面直角坐标系完全一致(×) 5.视线水平时计算距离的公式是:D=1/2Kl·sinα(×) 6.同一直线的正反方位角角值相差180°。 (√) 7.根据观测误差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 8.地面上A、B两点间的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 9.视线倾斜时计算距离的公式是:D=Kl (×) 10.根据观测误差的性质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 (√) 四、单项选择(每小题1分,共计20分) 1.经纬仪的结构是由( C )构成的。 A.远镜、罗盘、水准器和球臼。 B.望远镜、水准器、基座。 C.照准部、水平度盘、基座。 D.望远镜、图板、基座。 2.水准测量中,测站校核的方法有( A )。 A.双仪高法. B.测回法. C.方向观测法.。 3.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是( A )。 A.安置仪器、粗略整平、照准水准尺、精平与读数. B.对中、整平、瞄准、读数. C.对中、整平、定向. 4.视线倾斜时计算高差的公式是( A ). A. h=1/2Kl·sin2α+i-v. B.h=1/2Kl·sin2α. C.h=KL·sinα. 5.用钢尺丈量两点间的水平距离的公式是( A ). A.D=nl+q. B.D=kl. C.D=nl. 6.测量的基本工作包括(A )。 A.测角、测边、测高差. B.导线测量. C.距离测量. 7.经纬仪的粗略整平是通过调节( B )来实现的. A.微倾螺旋. B.脚螺旋. C.对光螺旋. D.测微轮. 8.从基本方向的北端起,顺时针方向到某一直线的水平夹角,称为该直线的(A) A.方位角B。象限角C。水平角 9.下列丈量工具中哪一种精度最高( A ). A.钢尺. B.皮尺. C.百米绳. 10.下列比例尺数据中哪一个比例尺最大( B ). A。1:1000. B.1:500. C.1:2000. 11.平板仪的对点精度一般规定为( A ). A.0.05×Mmm. B.3mm. C.10mm. 12.距离丈量的精度是用( B )来衡量的. B.对误差. B.相对误差. 13.等高距是指相邻两等高线之间的( B ). A.水平距离. B.高差. C.坡度.

青海大学地籍测量学试卷答案

青海大学测绘工程专业试卷A答案 课程名称:地籍测量任课教师:宁黎平 考试时间:120分钟试卷类别: A 专业:测量班级: 学生姓名:学号: 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计15分) 1、现代地籍: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并用包括数据、表册、文字和图等各种形式表示出来的土地信息系统。 2、地籍调查:国家采用科学方法,依照有关法定程序,通过权属调查和地基测量,查清每一宗土地的位置、权属、界线、数量和用途等基本情况,以图、簿示之,在此基础上进行土地登记。 3、宗地: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共有面积:各产权主共同占有或共同使用的建筑面积。 5、地籍测量: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主要是测定每块土地的位置、面积大小,查清其类型、利用状况,记录其价值和权属,据此建立土地档案或地籍信息系统,供实施土地管理工作和合理使用土地时参考。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计30分) 1、地籍调查的基本单元是宗地,房产调查的基本单元是丘。 2、初始地籍调查时, 调查人员应将每一宗地勾绘到工作用图上, 并对街道或地籍街坊按从西往东,自北向南顺序统一预编宗地号。 3、宗地内部与界址边不相邻的地物点,不论采用何种方法勘丈,其点位中误差不得大于图上±0.5 毫米。 4、住宅用地的土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是 70 年。

5、地籍测量是服务于土地管理、房产管理与开发的一种专业测量工作,是测量技术与土地法学的综合应用。 6、地籍细部测量是在权属调查和地籍控制测量的基础上进行的地籍测量工作。 7、地籍的核心是土地权属,地籍按地籍工作的目标和发展阶段分为产权地籍、税收地籍、多用途地籍。 8、一个地块只属于一个产权单元的称为独立宗,一个地块属于几个产权单元时称为组合宗。 9、宗地图的编绘中界址点用 1.0 mm直径的圆圈表示,界址线粗 0.3 mm 表示。 10、选择地籍图比例尺的依据是:繁华程度和土地价值、建设密度和细部要求、测量方法。 11、土地面积量算的过程一般为三级量算两级控制。 12、20—3宗地与30宗地合并,则编号为 20-4 。 13、分户图采用的比例尺一般为 1:200 。 14、土地面积量算的总原则是符合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的原则。 15、共有面积的分摊原则为:按文件或协议分摊、按比例分摊、按功能分摊。 16、变更界址测量包括更改界址和不更改界址两种测量。在工作程序上可分两步进行,一是界址点、线的检查;二是进行变更测量。 三、问答题(共计35分) 1、简述地籍测量的特点。(8分) 答:①地籍测量是一项基础性的具有政府行为的测绘工作,是政府行使土地行政管理职能时具有法律意义的行政性技术行为; ②地籍测量为土地管理提供了精确、可靠的地理参考系统; ③地籍测量是在地籍调查的基础上进行的; ④地籍测量具有勘验取证的法律特征; ⑤地籍测量的技术标准必须符合土地法律的要求; ⑥地籍测量工作具有非常强的现势性; ⑦地籍测量技术和方法是对当今测绘技术和方法的应用集成; ⑧从事地籍测量的技术人员,不但要具备丰富的测绘知识,还应具有不动产法律知 识和地籍管理方面的知识。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①“是谁的”②“在哪里”③“有多少”④“在什么时候”⑤“为什么”⑥“怎么样” 2.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内容:①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 ②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③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原则:①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4.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哪几种?如何确认土地权属? 确认方式有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四种 如何确认:①农村地区(含城市郊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但形式复杂,而且往往用地手续不齐全,因此,应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铁路、公路、军队、风景名胜区和水利设施等用地,其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各管理部门②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单位用地红线图;房地产使用证;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5.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的原则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种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6.简述土地权属界址、边界系统和边界类型 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有的界址线和明显地物重合,但要注意实际界址线可能是它们的中线、内边线或外边线。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是确定界址点坐标值的位置依据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普通边界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为的边界要素,至今我国的行政边界大多属于此类。法律边界指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形式给予承认 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的方法,形成了三种边界,即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和地块边界 7.什么是飞地、间隙地和争议地?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8.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的原则 9.试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①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②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③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④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⑤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的数据 内容:①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②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③编制土地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④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地籍测量试题及答案

地籍测量学考试试卷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2分,共10分) 1、现代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据、表册和图文等形式表示。 2、使用面积------指住宅各层平面中直接供住户生活使用的净面积之和。 3、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段,它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辩认出确定的利用类别、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4、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是确定宗地地理位置的依据,是量算宗地面积的基础数据。 5、共有面积------共有面积由两部分组成:即应分摊的共有面积和不应分摊的共有积。 二、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历史上的第一本地籍簿册就是初始地籍。(×) 2.一栋楼房每层分别为不同的单位使用,可划为独立宗地。(×)3.华南农业大学第三教学大楼土地利用分类号属于242。(√)4.我国目前土地及其房产权属均有3种形式,即全民、集体、私有。(×) 5.经国家国土部门批准征用的土地叫划拨用地,一般无偿使用。(×)

6.某公司商用写字楼获取的土地使用权最高年限为70年。(×)7.地籍图根控制点的精度与地籍图的比例尺无 关。(√) 8.目前,1980年西安坐标系和WGS-84坐标系均为参心坐标系。(×)9.在天河城地段测量地籍图时应该选择小比例尺测 图。(×) 10.商品房的阳台都按水平投影的一半计算建筑面 积。(×)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现代)地籍测量有哪些工作内容? 答:(1)进行地籍控制测量 (2)测定行政区划界线、土地权属界线及其界址点坐标 (3)测绘各种地籍图,测算地块和宗地的面积 (4)成果检查验收 (5)地籍成果汇编 2、什么是土地权属?请说明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答:土地权属指按土地法所规定的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 土地使用权与土地所有权的区别: 土地使用权是土地使用者依法对土地享有利用和取得收益的权利。土地的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在法律上的表现,具体是指土地所有者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对土地拥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理的权利。 3、在地籍图上,地籍要素包括哪些内容?

地籍测量复习题[1]

《地籍测量》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5分。) 土地权属:是指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归属。 房屋权属: 土地使用权:是指土地使用者根据法律、文件、合同的规定,对国家或集体所有的土地享有的占用、使用、收益及处分的权利。 土地所有权:是土地所有制的法律表现,是土地所有权人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土地的权利。 宗地:是指由权属界线封闭的独立权属地块。 宗地图:是以宗地为单位编绘的地籍图。它是在地籍测绘工作的后阶段,当对界址点坐标进行检核后,确认准确无误,并且在其他的地籍资料也正确收集完毕的情况下,依照一定的比例尺制作成的反映宗地实际位置和有关情况的一种图件。 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 丘:是指地表上一块有界空间的地块。 房屋建筑面积:是指房屋外墙(柱)勒脚以上各层的外围水平投影面积,包括阳台、挑廊、地下室、室外楼楼梯等,且具有上盖、结构牢固、层高难度2.2m以上(指建筑层高,含2.2m,以下同)的永久性建筑。 使用面积:是指房屋户内全部可供使用的空间面积,按房屋的内墙面水平投影计算。包括直接为办公、生产、经营或生活使用的面积和辅助用房如厨房、厕所或卫生间以及壁柜、户内过道、户内楼梯、阳台、地下室、附层(夹层)、2.2m以上(指建筑层高,含2.2m,以下同)的阁(暗)楼等面积。 用地面积: 共有面积: 分摊面积: 现代(多用途)地籍:(以下简称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管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图、数、表等形式表示。 初始地籍:是指在某一时期内,对其行政辖区内全部土地进行全面调查后,建立的新的土地清册(不是指历史上的第一本簿册)。 日常地籍:是针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的变化,以初始地籍为基础进行修正、补充和更新的地籍。 地籍测量: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其基本内容是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地籍图:是按照特定的投影方法、比例关系和专用符号把地籍要素及其有关的地物和地貌测绘在平面图纸上的图形。 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二、填空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地籍测量的定义、目的和任务。 定义:地籍调查是遵照国家的法律规定,采取行政、法律手段,采用科学方法,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位置、权属、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基本情况进行的调查,是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的技术性工作。 目的:为了搞好土地管理,必须掌握土地的最新信息。一是土地的全属状况及其空间分布;二是土地的数量及其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权属单位间的分配状况,三是土地的质量及使用状况。 根本目的是为维护土地制度,保护土地产权,制定土地政策和合理利用土地等提供基础资料2.地籍测量的特征 3.地籍图集包括哪三种图。

地籍测量学期末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例如1 1、土地登记:土地登记是国家依据法定程序将土地权属关系、用途、面积、使用条件、等级、价值等情况记录于专门的薄册,以确定土地权属,加强政府对土地的有效管理,保护土地权利人对土地合法权益的一项法律制度。 2、边界系统: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 3、宗地图:宗地图是指一宗土地的地籍图 4、土地等级评价:又叫土地分等定级,是指在特定的目的下,对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进行综合鉴定并使鉴定结果等级化的工作 5.多用途地籍:是指由国家监督的,以土地权属为核心,以地块为基础的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现状等土地基本信息的集合,用数,图,表等形式表示。 6.宗地: 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即同一土地权利相连成片的用地范围。7.变更地籍测量: 是指在变更地籍调查中为确定依法变更后的土地权属界址,宗地形状,座落,面积及其使用情况而进行的测绘工作。 8.地籍图:地籍图是反映土地位置、宗地形状、面积、权属界线、相邻宗地位置关系及地上附着物情况的基础地籍图件。 9.数字地籍测量:数字地籍测量是数字测绘技术在地籍测量中的应用。数字地籍测量是以计算机为核心,在外连输入输出设备及硬、软件的支持下,对各种地籍信息数据进行采集、输入、成图、绘图、输出、管理的测绘方法。 10、勘界测绘:勘定行政区域界限的测绘工作。 11、权属主:土地权属主简称权属主,也可以称作权利人,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12、飞地: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13、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是利用土地的用途,经营特点,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对土地进行的一种分类。 14、界址鉴定:依据地籍资料(原地籍图或界址点坐标成果),实地鉴定土地界址是否正确的测量作业 二、判断:例如 1.国家的出现是地籍产生的基本原因(T ) 2.土地权属主是指具有土地所有权的单位和土地使用权的单位或个人( T )3.宗地的权属边界必须是封闭的(F ) 4.我国规定住宅用地使用权出让的最高年限为60年(F ) 5.1984年国务院部署土地利用详查是以乡为单位进行的(F ) 6.当墙为公有墙时,权属界线在墙的中线(F ) 7.自然层数等于或大于2的建筑物,一定有共有面积(T ) 8.1980年北京坐标系和1954年北京坐标系没啥根本的区别( F ) 9.我国农村居民地地籍图和农村地籍图均按经纬度分幅编号( F ) 10.土地面积量算一般按两级控制、三级量算进行(T ) 11.地形图是基础用图,地籍图是专门用图(T ) 12.房屋的假层其高度大于2.2米(T )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教学提纲

地籍测量学课后题

1.地籍信息回答了土地及其附着物的哪六个基本问题? ①“是谁的”②“在哪里”③“有多少”④“在什么时候”⑤“为什么”⑥“怎么样” 2.地籍调查的目的、内容和原则是什么? 目的:珍惜并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 内容:①税收地籍调查的内容:一是土地权利状况,即纳税人情况,包括姓名或单位名称、地址等;二是计算赋税的依据,即需要纳税的土地类型、土地面积和土地等级等。 ②产权地籍调查的内容:以土地权属调查为核心内容,同时调查土地利用状况和其他要素。 ③多用途地籍调查的内容: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 原则:①符合国家土地、房地产和城市规划等有关法律的原则; ②实事求是的原则;③符合地籍管理的原则;④符合多用途的原则 3.地籍测量的含义和内容是什么? 含义:是为获取和表达地籍信息所进行的测绘工作。 内容:测定土地及其附着物的权属、位置、数量、质量和利用状况等 4.土地权属的确认方式有哪几种?如何确认土地权属? 确认方式有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四种 如何确认:①农村地区(含城市郊区)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不但形式复杂,而且往往用地手续不齐全,因此,应将文件确认、惯用确认、协商确认和仲裁确认结合起来确认农村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铁路、公路、军队、风景名胜区和水利设施等用地,其所有权属国家,使用权归各管理部门②城市土地使用权的确认:单位用地红线图;房地产使用证;土地使用合同书、协议书、换地书等;征(拨)地批准书和合同书;有偿使用合同书(协议书)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书;城市住宅用地确权的文件 5.简述地块和宗地的概念及其划分的原则 地块:是可辨认出同类属性的最小土地单元。特征:在空间上具有连续性;空间位置是固定的,边界是相对明确的;“同类属性既可以是某一种属性,也可以是某一类属性的集合 宗地:指权利上具有同一性的地块。根据地块的含义,宗地具有固定的位置和明确的权利边界,并可同时辨认出确定的权利、利用、质量和时态等土地基本要素 6.简述土地权属界址、边界系统和边界类型 土地权属界址:包括界址线、界址点和界标。界址线是指相邻宗地之间的分界线,有的界址线和明显地物重合,但要注意实际界址线可能是它们的中线、内边线或外边线。界址点是指界址线或边界线的空间或属性的转折点。界标是指在界址点上设置的标志,是确定界址点坐标值的位置依据 边界系统:就是人们或政府管理机构通常以某种方式所承认的界线存在形式。一般由普通边界和法律边界组成。普通边界主要依靠自然的或人为的边界要素,至今我国的行政边界大多属于此类。法律边界指对人造的或自然的边界要素进行精确的测量,获取测量数据,通过法律形式给予承认 边界类型:根据土地划分的方法,形成了三种边界,即行政边界、宗地边界和地块边界 7.什么是飞地、间隙地和争议地? 飞地:指镶嵌在另一个土地所有权地块之中的土地所有权地块 间隙地:指无土地使用权属主的空置土地 争议地:有争议的地块,即两个或两个以上土地权属主都不能提供有效的确权文件,却同时提出拥有所有权或使用权的地块 8.试述我国现行土地分类的原则 9.试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的目的和内容 目的:①为制定国民经济计划和有关政策服务;②为农业生产提供依据;③为建立土地登记和土地统计制度服务;④为全面管理土地服务;⑤为土地利用动态监测提供最新的数据 内容:①查清辖区内每一块土地利用类型及分布,量算地类面积;②按土地权属单位及行政辖区范围汇总面积和各地类面积;③编制土地分幅土地权属界线图和县、乡、村土地利用现状图;④调查、总结、分析土地利用的经验和教训,提出合理利用土地的建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