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研究

周丽萍,黄建昌*

,郭春华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业与园林学院,广东广州510225)

摘要从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功能区域,讨论岭南湿地公园的多种植物配置模式。指出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

地生态系统的特点,

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模拟相同地带性乡土湿地植物群落。关键词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岭南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0)14-07639-02Study on the Plant Disposition Patterns in Wetland Park of Lingnan ZHOU Li-ping et al (College of Agriculture and Landscape Architecture ,Zhongkai University of Agriculture and Engineering ,Guangzhou ,

Guangdong 510225)

Abstract The plant disposition patterns in wetland park of Lingnan were discussed from different site conditions and functional regions.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design of the plant disposition patterns in wetland park should rely on the ecosystem ’s characteristics ,follow the ecological niche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plants and imitate the same zonality plant community.Key words Wetland park ;Plant disposition ;Pattern ;Lingnan

作者简介

周丽萍(1981-),女,广东韶关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

园林植物配置。*通讯作者。

收稿日期2010-02-20植物是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最具有生命力和代表性,最能体现地方特色的元素,因此,植物配置成为湿地公园规划设计中一项最为重要的内容。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是从植物要素特征(颜色、

大小、质地和形态等)出发,根据湿地公园的立地条件和植物的生态习性,运用一定的科学与艺术手法,构建多种植物配置模式,将其组合成适合动植物、微生物栖息的、

具有一定美感的整体植物景观画面,构建或再现湿地公园的自然景观和生态功能。笔者对广东省肇庆市星湖湿地公园、

番禹南沙湿地公园、深圳市红树林湿地公园等多个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进行了考察研究,

结果发现,不同的立地条件,不同的功能区域,其植物配置模式也有所不同,由此提出了岭南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1

深水区植物配置

对湿地公园中水深为0.9 2.5m 的水域,植物配置时要从生态学角度出发,

主要考虑湿地净化污水作用和自净能力。植物配置推荐模式为沉水植物+部分漂浮植物。如菹草、金鱼藻、苦草、黑藻、眼子菜+浮萍、槐叶苹、大薸和凤眼莲等,给游人营造神秘、深邃的气氛。2

浅水区植物配置

对湿地公园中水深为0.3 0.9m 的水域,植物配置时以叶形宽大的睡莲科、

泽泻科、天南星科的挺水和浮叶植物为主,

既可以单种群落独秀于湖面,也可以多种植物配植共生。该种配置模式以营造水生植物群落景观为主,主要考虑远观,植物配置注重整体大而连续的效果,水生植物应用主要以量取胜,

给人一种壮观的视觉感受。一般可采用睡莲群落、荇菜群落、千屈菜群落或多种水生植物群落组合式。为了形成稳定的水生生态系统,

给水生生物提供多样的栖息环境,多数选择挺水植物+浮叶植物的配置模式,可选用植物有荷花、

睡莲、萍蓬草、慈姑、泽泻、芡实、金鱼藻、黑藻、苦草和眼子菜等。湿地公园浅水区以多种水生植物交错配置,可形成层次丰富、宁静和谐的水生植物景观。3

水边植物配置

此区域为水域和陆地或沼泽地的过渡地带,水深0.3m

以下,可配置以线性叶为主的禾本科、莎草科和灯心草科等湿生高草丛和部分挺水植物。如香蒲、菖蒲、水葱、美人蕉、水鳖、莼菜、三白草、纸莎草、灯心草、花叶芦竹、菰、伞草、水生鸢尾类、

千屈菜和再力花等。利用丛植、片植和散植的配置方式,点缀于水边,具有倒影入水、疏落有致的景象,使湿地陡然增色,野趣十足。4

湿地公园沼生和湿生植物配置模式

沼泽区为湿地公园景观中最独特、最丰富的区域,也是湿地野生生物最重要的栖息地。沼泽区植被丰富,植物喜湿,

亦耐干旱,主要为沼生、湿生植物和挺水植物群落,具有多种配置模式:①单层乔木配置模式,高大的湿生乔木如池杉、

水松、落羽杉和湿地松等以树阵式排列,因其树体高,耐水湿,抗风能力强,能形成良好的湿地植物景观(图1);②片植沼生植物配置模式,如芦苇荡,成群的鸟儿飞翔于湖面,戏穿于沼生植物之间,

为湿地公园水生植物景观增添了不少野趣(图2);③乔木+沼生植物+挺水植物模式配置,乔木在配置上为自然式栽植,在下层种植花叶芦竹、再力花、香蒲、灯心草等沼生、湿生植物或挺水植物,以高低错落、层次分明的艺术手法形成良好的湿地植物景观。另外,沼泽区可以设置汀步或铺设栈道,引导游人进入深处,欣赏奇妙的沼生花卉或湿生乔木,

体会大自然的独特气息

。图1

肇庆星湖湿地公园沼泽区的树阵式配置

Fig.1

The tree array in swampy areas of Zhaoqing Xinghu wet-land park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10,38(14):7639-7640责任编辑章炼红责任校对况玲玲

图2番禹南沙湿地公园的曲水芦苇荡

Fig.2The reed marshes of Panyu Nansha wetland park

5湿地公园岸线植物配置模式

湿地公园的岸线植物不仅丰富了水面色彩,而且对水域、沼泽地和陆地的植物景观起到了自然过渡作用。岸线植物的配置要根据湿地公园驳岸的性质进行设计,而水体驳岸又以石岸和土岸居多[1]。规则式石岸线条比较生硬而枯燥,需要配置一些合适的植物种类,借其枝叶遮挡来弥补其生硬之处。如垂柳、花叶假连翘、勒杜鹃和云南黄素馨等,其细长、柔软的枝条垂至水面,将石岸盖住,枝叶临水飘拂、婀娜多姿,具有良好的视觉效果。自然式石岸一般由英石堆砌而成,其线条自然丰富,选用形态优美的植物如蜘蛛兰、美人蕉、肾蕨、龟背竹、大春羽、菖蒲和花叶艳山姜等点缀其中,有藏有露,虚实结合,使景色更富野趣,生机盎然。土岸的植物配置要结合其曲折蜿蜒的地形,以自然式的配置方式,使景观疏密有致、自然有趣。可根据土岸面积的大小进行设计。对于小面积带状土岸,可考虑用多年生花卉结合湿生植物布置花境,并利用不同种类与数量的乔灌木以丰富景观,营造乡土花境景观,充分利用花木的各种属性,展现其与所在环境主题相协调的意境美,以此强化环境主题,突出环境特征。对于大面积块状的土岸,可考虑用疏林草地的形式逐渐延伸到沼泽地中,可供配置的模式有:①乔木+灌木+台湾草,如大王椰子、假槟榔、南洋杉、散尾葵、蒲葵和台湾草等,可表现出一派南国风光;②乔木+地被+台湾草,如小叶榕、乌桕、凤凰木、木芙蓉、枫杨、杜英、蒲桃、美人蕉、文殊兰、花叶艳山姜和台湾草等,此模式既可防止水土流失,又可营造透视空间。在远离游人处的岸线植物配置中可模拟热带雨林和亚热带阔叶林植物景观,配置岭南乡土植物,以形成多树种、多色彩和多层次的空间立体效果,以及线条优美的林冠线,尽显岭南湿地公园之特色。

6湿地公园陆生植物配置模式

湿地公园陆地部分包括休息小广场、游乐区、林阴道、防护林带、科普教育馆以及服务设施绿化区等多种场所[2],因此,陆生植物景观的设计要考虑场地的需要,根据场地所要突出的观赏性或使用性或生态功能进行设计。如果需要突出观赏性,则考虑选择具有美丽的花朵、果实,树干散发芬芳的树种,这些树木形态优美或色彩丰富;如果突出使用性,则考虑选用更多能提供树阴的植物;如果突出生态功能,则考虑选用枝叶茂盛及生态效益好的植物进行配置。

6.1乔木+灌木+藤本+地被/草坪型配置模式此模式应用于空间较大的组团绿地,采用多层次的配置组成复层林,将乔木、灌木、藤本、草本和地被等多种植物所具有的不同生态效益集中布置以达到生态效果的最大化,从而形成长期稳定的群落结构。该模式利用植物的形态、季相进行植物景观的营造,错落栽植,前后搭配,形成密闭空间,适用于防护林带、服务设施绿化区和休息小广场等场所。

6.2乔木+灌木型配置模式此模式具有乔木和灌木二层结构,设计时以常绿乔木为背景,前面栽植色彩鲜艳的灌木以提高灌木的观赏效果,或通过灌木的配植更好地突出乔木的形态和姿色,使湿地公园呈现变化丰富的优美景色。该模式能形成半密闭空间,适用于服务设施绿化区和科普教育馆等场所。

6.3乔木+地被/草坪型配置模式此模式具有乔木和地被/草坪二层结构,可形成开敞空间。利用乔木和地被/草坪组成的植物群落,主要靠草坪或鲜艳的草本花卉衬托乔木的群体美或个体美,营造出空旷的植物空间景观,进而产生明朗、简单的视觉景观效果,还能形成良好的透景线。服务设施绿化区、休息小广场、游乐区和科普教育馆等均可使用该模式进行植物配植。

6.4灌木+地被/草坪型配置模式花灌木观赏特性较强,常常作为景点之重点缀使用,从而形成植物景观特色。灌木可被修剪成绿篱,还可与地被植物一起配植形成花带、花坛,以营造热烈气氛。该模式可形成半开敞空间,适用于湿地公园入口处、服务设施绿化区、科普教育馆和游乐区等场所。

总之,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模式的设计,必须依据湿地生态系统的特点,遵循湿地植物的生态位特征以及自然群落的发展规律,模拟相同地带湿地的植物群落,借鉴其自然群落的种类组成、结构特点和演替规律,构建丰富多彩的湿地植物群落结构,形成多样化的小生境,为动植物和微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繁衍场所,招引各种昆虫、鸟类和鱼类等动物前来栖息,形成完善的食物链,以保障湿地生态系统中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的持续稳定发展,最终实现湿地生物的多样性。

参考文献

[1]李尚志.水生植物造景艺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80.

[2]胡金龙.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规划与设计研究———以尚湖国家城市湿地公园为例[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7:36-37.

0467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 摘要(summary):湿地是重要的生态系统,其中对于湿地公园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湿地公园作为一种特殊的公园形式,我们可以通过对其中的植物进行研究,从而更好 的进行植物的配置,在景观上达到比较好的景观效果,创造更大的景观效益。这次 我们通过对七桥翁湿地公园进行了解、分析、研究,发现湿地公园的植物在配置方 面有它自己独特的特征,与在其他设计方面有很大的区别,下面我从湿地植物的配 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方面对起进行分析。 关键词(key words):湿地公园植物规划配置特色配置方式造景效果湿地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是地球上非常有特色的一部分区域,是一种独特的生态构成形式,也是最重要的环境资源之一;有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巨大的环境调节功能与生态效益。湿地与森林、海洋被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从景观角度来看,也是非常独特与富有观赏性的。无论是天然湿地还是人工湿地,都是自然界最具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都具有组成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成分——植物。显然湿地植被是动物,特别是水禽的栖息地,是湿地生态系统的核心元素、生态学金字塔的基础、生物网和食物链中关键性的链环和物、能流入口,是生态系统形态结构的骨架,而湿地植物的季象、外貌、结构、生态、动态、类型,则以植物种类成分,及湿地植物为基础。因此,如何利用湿地植物的潜能,使其景观、生态及社会效益有机结合是植物景观配置中的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之一。 湿地公园(wetland park):是保持该湿地区域独特的近自然景观特征,维持系统内部不同动植物物种的生态平衡和种群协调发展,并在不破坏湿地生态系统的基础上建设不同类型的辅助设施,将生态保护、生态旅游和生态教育的功能有机结合,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三大特点,集湿地生态保护、生态观光休闲、生态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 1.植物规划 植物造景就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造景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为题材来创作景观的,就必须从丰富多彩的自然植物群落及其表现的形象汲取创作源泉,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的种植设计,必须遵循自然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自然植物群落的组成成分、外貌、季相,自然植物群落的结构、垂直结构与分层现象,群落中各植物种间的关系等。这些都是植物造景中栽培植物群落设计的科学性理论基础。 规划原则:在当地自然条件、自然植被、城镇绿化种类、比例、古树名木、历史资料等方面进行全面调查后,可着手进行植物规划。 具体要求就是: (1)在满足园林绿化综合功能的基础上,要兼顾各绿地类型及城市性质进行规划 (2)适地适树,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 (3)以乔木为主,结合灌木、藤本、地被、花卉,给人工栽培群落提供丰富的素材(4)快长树—慢长树,常绿树—落叶树相结合 植物的配置就是为了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景观效果,从而实现人化的生存环境,一个和谐的环境。植物的规划不仅单纯的是植物的规划与配置,更多的是和环境的融合,和周围景观的协调,和设计者思想的融合,只有这些方方面面都结合为一体才能称为具体意义上的植物设计规划。 2. 配置特色 七桥翁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特色主要体现在这几方面:

湖泊人工湿地和生态护岸设计分解

1 人工湿地设计 1.1 人工湿地介绍 1.1.1 人工湿地工作原理 人工湿地系统是在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合而成的填料床,并栽种经过选择的水生、湿生植物,组成类似于自然湿地状态的方案化的湿地系统。水体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在基质吸附、过滤,植物吸收、固定、转化、代谢及湿地微生物的分解、利用、异化等过程的综合作用下,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得以去除。湿地系统中的氮、磷不仅能通过植物和微生物作为营养吸收,而且还可以通过硝化、反硝化作用将其除去,最后湿地系统更换填料或收割栽种植物将污染物最终除去。 人工湿地系统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有机物和氮磷的去除效率高、出水水质好、运行维护方便、管理简单、投资小、运行费用低、符合自然界水质净化和水资源循环的生态学规律等。人工湿地的建立不但可以起到对湖泊水体的净化效果,同时也可加强湖泊的景观效应。人工湿地系统结果图及效果图见图1-1、图1-2。

图1-1 人工湿地结构示意图 图1-2 人工湿地效果图 1.1.2 人工湿地分类 人工湿地按污水在其中的流动方式可分为两种类型:表面流人工湿地和潜流人工湿地。两种人工湿地的工艺特性及优缺点见表5-5。表面流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的表面流动,水位较浅,多在0.1-0.6m,它与自然湿地最为接近,具有投资少、便于管理等优点。潜流式人工湿地系统中,水体在湿地床的内部流动,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填料和表层土的截留等作用,以提高其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但当有机污染负荷较重的情况下,易造成床体堵塞,且造价较高,一般为表面流湿地的4-8倍。 表1-1 两种人工湿地对比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

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以 及种植方法种植间距等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丹江口移民安置点人工湿地水生植物配置说明1配置原则: 在人工湿地的设计和构建中,湿地水生植物品种的选择应该根据具体施工条件和当地气候等综合因素考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如下: 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包括; ①抗冻、抗热能力 ②抗病虫害能力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2 配置品种及种植要求 基于上述原则,结合丹江口地区气候特点,种植水生植物品种如下:菖蒲:【拉丁学名】 Acorus calamus Linn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将收集到成熟红色的浆果清洗干净,在室内进行秋播,保持潮湿的土壤或浅水,在20℃左右的条件下,早春会陆续发芽,后进行分离培养,待苗生长健壮时,可移栽定植。

分株繁殖:在早春(清明前后)或生长期内进行用铁锨将地下茎挖出,洗干净,去除老根、茎及枯叶、茎,再用快刀将地下茎切成若干块状,每块保留3~4个新芽,进行繁殖。 在生长期进行分栽,将植株连根挖起,洗净,去掉2/3的根,再分成块状,在分株时要保持好嫩叶及芽、新生根。 种植密度:30株/㎡ 水葱【拉丁学名】Scirpus validus Vahl 种植方法: 种子繁殖:常于3~4月分在室内播种,室温控制在20~25℃,20天左右既可发芽生根。 分株繁殖:早春天气渐暖时,把越冬苗从地下挖起,抖掉部分泥土,用枝剪或将地下茎分成若干丛,每丛带5~8个茎杆。栽到花盆内,并保持盆土一定的湿度或浅水,10~20天即可发芽。如作露地栽培,每丛保持8~12个芽为宜。 种植密度:24株/㎡。 再力花【拉丁学名】Thalia dealbata 种植方法: 以根茎分株繁殖。初春,从母株上割下带1~2个芽的根茎,栽入盆内,施足底肥(以花生麸、骨粉为好),放进水池养护,待长出新株,移植于人工湿地中生长。 种植密度:10株/㎡。 梭鱼草【拉丁学名】Pontederia cordata

珠江公园背景资料

珠江公园背景资料 1、基本介绍 1.1地位 珠江公园是因临近珠江和天河区珠江新城而得名,是广川市实施“三年一中变”的成果之一,于2001年竣工正式对外开放。2001年10月1日至2002年3月17日在这里及以西67公顷的地段上举办了中国第四届园林博览会而使珠江公园声名鹊起,目前园内还保存着园博会参展的一些景点。 1.2区位分析 广州珠江公园座落在天河区珠江新城,位于花城大道和金穗路之间。所处位置正是珠江新城的心脏地带,邻近新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琶州展馆和火车东站,公园南门临近地铁5号线,交通快捷便利。 1.3交通情况 珠江公园位于市区中心腹地,交通发达 主要干道: 北面:金穗路 南面:花城大道 东面:马场路 西面:临近猎德大道 临近路线:海居路,海业路,海安路,海风路,海清路,海明路,海月路,平川路 公交线路:138路、545路、886路、886A路、40路 地铁:5号线

2 规划建设 2.1 主要设计单位及人员 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 陶晓辉高级工程师广州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的副院长 2.2 设计定位 珠江公园是以绿化造景为主的生态公园,环境优美,格调幽雅。坐落于广州珠江新城中心腹地,是一个集观赏、游憩、文化、休闲于一体的高级公园。珠江公园的总面积28公顷,全园的绿化率达到了93.2%。在28公顷的公园中种植了多达1070种的植物,是广州新城重点建设的三个公园之一。 公园立意:根据立地条件,合理地堆山、拓湖、叠石等对地形的处理,营造出自然的山体和水体,力求做到“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配合丰富的植物景观形成一个自然生态,层次丰富的城市生态公园。 2.3 空间布局 珠江公园没有明显的空间轴线,主要以园中园的空间布局,以园路来连接各 个景点,园路以环形的空间序列来布局。在原有地形上挖池堆山,园内有一“快

广州珠江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方案技术标

广州珠江公园绿化养护管理服务项目 服务方案 编制单位:****** 编制时间:****** 一、投标人项目总体管理方案 项目总体管理方案包括如下内容:

<一>养护内容 <二>服务工作目标 <三>对临时性、突击性应急任务的响应 <四>服务管理 <五>对重点难点的问题 <一>养护内容 1.绿化养护:浇灌、松土及不良土壤的更换、施肥、修剪、造型、除草、 病虫害防治、补植、树木扶正、绿地保养及绿化垃圾的清运;绿化防护设施的维护及甲方安排节假日前的花卉、景点布置、检查前现场准备等的临时性、突发性的任务等。 2.植物调整:按采购人要求进行植物园区品种的优化调整种植。 3.时花摆设:按招标文件规定提供重点景点节日摆花方案、负责摆花和 养护。 4.办公室内植物养护。 5.绿化范围内的环境保洁工作。 <二>服务工作目标 严格按照《广州市公园管理条例》《广州珠江公园绿化养护规范及管理要求》及《广州市公园“红棉杯”竞赛评比标准》标准进行养护管理,落实管理质量。 1.园林植物的养护:全园植物生长健壮、旺盛,观叶植物颜色鲜艳。无 病虫害、无死树、无枯枝、无残花、无败叶、无野生藤萝缠生、无缺株、无杂草;枯危和倒伏的乔、灌木及时处理,并做好防寒工作;

2.草坪的管理:草坪要求保持青绿旺盛,边缘草要修剪整齐、草坪高度 保持在8cm以下。并及时疏草和沙滚压。草坪的覆盖度达100%以上,无黄土裸露现场边缘整齐、美观、无杂草。保持草坪青绿,绿草期每年应达330天以上,不出现枯黄现象。雨季及时排除积水,管理过程中随时细土混合沙填平局部低洼处,并补种上草种,保持草坪地形平整,无凹凸不平现象。 3.时花管理:花坛要求全年保持鲜花盛开,特别是元旦、春节、五一、 国庆这四大节日尤为重要。时花摆设的地点、规格、数量等均按公园要求选定。时花要求无病虫叶和残叶,花色鲜艳摆设要有艺术性和颜色的搭配,时花每30天更换一次,每次换时花前,必须先翻土、执平、洒放肥料或石灰杀菌消毒,然后再按要求种植摆设。 4、荫棚管理:根据气候及天气情况,做好保湿、保温、防寒等工作,并 防止积水、防病虫害、及时修剪枯叶、残花。荫棚内的荫生植物,年损耗率不超过5%。 <三>对临时性、突击性应急任务的响应 我公司承诺:若我公司有幸中标,我司将做到以下二点临时性、突击性任务。 1、发生台风抢险,要求提前做好做好应急预案,12小时内完成树苗扶正等任务。 2、遇到接待任务的参观或检查时,按照业主要求完全时花种植或摆放,以及绿化完善修复等工作。 <四>服务管理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教学提纲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 计特点

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摘要】湿地具有非常强大的生态调节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建设用地的面积不断加快,许多湿地逐渐被城市建筑所包围,面积急剧减小,破坏日益严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的保护湿地,湿地公园的建设趋势日趋明显。但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还不是十分的完善,所以急需我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本文将结合湿地公园的功能分区特点,对湿地生态核心的保护以及恢复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划,形成了不同的功能区域,营造了良好的植物空间环境。与此同时,还结合了植物所处环境的实际情况,将湿地公园划分为园林、水面、堤岸等等环境类型,对湿地公园的植物配置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从而达到最为理想的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效果。 【关键词】湿地;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设计特点 .、八、- 刖言 湿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非常丰富的生态景观会议,具有强大的生态功能以及社会效益。近几年来湿地的其他自然资源和功能也逐渐的被人们发掘出来,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以及濒危物种的保护工作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科研地位也有了显著的提高。城市湿地的功能包括为城市居民提供水源,做好防洪排涝的工作,调节城市气候,保证城市生存环境的质量,为动物提供更加多样性的栖息地,为居民提供更多的休闲娱乐的场所。所以建立湿地公园是湿地保护方法当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城市湿地是城市绿地系统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以及城市生物多样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城市湿地公园不同于其他的城市公园类型,他的独特景观能让居民感受到独特的湿地魅力。

1湿地公园的概述 1.1湿地 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到水生生态系统的一个过渡过程,在湿地的生态系统当中,水生植物占据着较大的优势,并且长期处于水淹没的状态。对于湿地最为广泛的概括定义为天然或者人工修筑的,具有永久性或暂时性的沼泽或者具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咸水的水体。与此同时,随着不断的变化,湿地的范围也被逐渐扩展到邻近湿地的河流和海岸、岛屿都属于湿地的范畴。 1.2湿地公园 我们并没有给予湿地公园一个明确的定论,只是将它区别与自然保护区以及一般意义的公园。湿地公园既有多样化的物种同时也具有生态旅游和教育的功能。湿地公园的占地面积也是具有一定要求的,在湿地当中无论是原有的还是进一步延伸的景观都应该以自然湿地作为基础,避免人工大规模的改造工作1.3湿地公园植物空间营造在对湿地公园进行相关的空间设计和营造之前,我们需要对湿地植物资源的现状进行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进行整体的空间规划,设定合理的设计主题,选择合适的植物,遵循和谐、统一的生长规律进行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设计,并且要体现出美学的思想,充分的展现出植物的个体美和群体美。湿地公园的植物空间建设,需要结合不同区域的特点,按照区域植物的功能进行分级的控制,选择合适的植物类型,配合周边各项主要的要素,在结合人类的审美追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景观形式。 2湿地公园建造案例 淮河两岸距南京主城区12mk"公园地处秦淮河南北长4080m,东西宽3500m, 总面积

广州城市公园常用鸭跖草科植物及其园林配置应用

广州城市公园常用鸭跖草科植物及其园林配置应用 摘要鸭跖草科植物叶片颜色丰富,观赏价值高,是一种优良的地被植物。通过对广州10个城市公园的调查研究,总结了常用的鸭跖草科植物的种类及其配置方式,并进行实例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广州城市公园常用鸭跖草科植物有3属4种,常用的配置方式有路缘配置、滨水旁配置、立面配置等5种。 关键词鸭跖草科;广州;公园;园林植物 分类号S688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6.03.019 Abstract Commelinaceae is an excellent ground cover plant which color of the leaves is rich,owing high ornamental valu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10 parks in Guangzhou,the commonly used plant species and configuration mode are provided,and the examples are cite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urvey,the commonly used plant species of Commelinaceae plant in Guangzhou city parks are 4,belonging to 3 genera. The common configurations of these plants are road edge configuration,the waterfront configuration,facade configuration and other 5 kinds. Keywords Commelinaceae ;Guangzhou ;parks ;

湿地公园植物配置文献综述

学科代码: 2120904010 学号: 082018010017 贵州师范大学求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 文献综述 国内湿地公园植物的主要配置形式 学生姓名:刘彦卿 指导教师:赵建华 专业:园林 年级:2008级 2011年1月26日

现目前,全国各地都在兴建湿地公园,单是中国建设部批准设立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就有30处之多。贵阳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申请成为西南地区首个城市湿地公园,获得国家的批准和大力支持。花溪湿地公园以花溪河为纽带,串联起十里河滩、花溪公园、洛平至平桥观光农业带三个景区。城市湿地公园的本质是在城市或城市附近利用现有或已退化的湿地,通过人工恢复或重建湿地生态系统,按照生态学的规律来改造、规划和建设,使其成为城市绿地系统的一部分,突出主题性、自然性和生态性3大特点,集生态保护、观光休闲、科普教育、湿地研究等多种功能的生态型主题公园。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湿地在城市中的表现形式,不但具有丰富的资源,而且还具有调节环境、美化景观的巨大功能和良好的生态效益。具体可以归纳为:保护生物和遗传多样性,降解污染和净化水质,减缓径流和蓄洪防旱,固定二氧化碳和调节区域气候,美化城市环境和提供休闲娱乐场所。 在建设城市湿地公园时,应根据各地区人口、资源、生态和环境的特点,以维护城市湿地系统生态平衡、保护城市湿地功能和湿地生物多样性,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为基本出发点,坚持“全面保护、生态优先合理利用、持续发展”的方针,充分发挥城市湿地在城市建设中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生态学理论在城市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可以研究分析湿地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变化,从而确定合理的景观功能分区边界和大小,提出更好的动植物保护方式。而水文生态学、湿地生态学、污染生态学等则从微观角度分析揭示湿地系统的演变方式和方向。在城市中进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是十分必要的。 湿地公园绿地植物理想选择: a.—生长表现好,如:易生长、病虫害少、易管理,管理粗放等。 b.具有一定的抗逆性,适应栽植地立地条件。 c.适应栽植地养护管理条件。 d.不宜成片栽植刺槐、黄金槐、香花槐、火炬树、侧柏等绿化先锋树种。 e.应以大规格乔木为主。重点地段及重要景观树落叶乔木规格不应低于胸径15cm、分枝点2.7m;一般地段乔木胸径不应低于10cm。

(整理)岭南地区常见的植被

================挺水植物================ 挺水型水生植物植株高大,花色艳丽,绝大多数有茎、叶之分;直立挺拔,下部或基部沉于水中,根或地茎扎入泥中生长发育,上郜植株挺出水面。 荷花 花期:6月-9月,每日晨开 暮闭 果期:9月-10月 花色:多样,粉红色最多。 品种繁多,花色各异,单瓣优 雅,复瓣华贵,水景园内必备种 类。 圆币草 花期:6~8月 花色:白色 匍匐性挺水性水生草本植 物。这种植物叶色翠绿,叶形玲 珑优雅,在温暖地区可露地盆栽, 适于水盘、水族箱水池、湿地和 室内水体绿化。 菖蒲 花期6~9月,果期8~10月。 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 可栽于浅水中,或作湿地植物。 是水景园中主要的观叶植物。分 布与我国南北各地。生于池塘、 湖泊岸边浅水区,沼泽地或泡子 中。菖蒲叶丛翠绿,端庄秀丽, 具有香气,适宜水景岸边及水体 绿化。也可盆栽观赏或作布景用。 叶、花序还可以作插花材料。可 栽于浅水中,或作湿地植物。是 水景园中主要的观叶植物。全株 芳香,可作香料或驱蚊虫。 (常说的菖蒲包括很多种类,花 色有黄有白,有蓝色紫色。)

莎草科莎草属又叫做“水竹” 多年生草本,根状茎粗壮。高80-120厘米,叶聚生于茎顶,扩散成伞状,喜水湿环境,适合种在溪流湿地上。独特的伞状叶形为水景园带来特别的意境。观其形态,花很小。春夏秋以水养为好。广州很多地方都有,比如华南植物园,珠江公园。 水生美人蕉 美人蕉科美人蕉科 温带地区花期4~10月 花色:黄色、红色或粉红色系南美引进品种,叶片大,阔椭圆形,叶色为黄绿相间的花叶及紫色叶。是大型的水生花卉。 黄花鸢尾 花期5-6月,果期7-8月 可布置于园林中的池畔河边的水湿处或浅水区,既可观叶,亦可观花,是观赏价值很高的水生植物。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汇总

人工湿地的植物种植和后期维护管理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因此,科学的选择和配置水生植物对人工湿地系统和景观的营建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水生植物概述 水生植物是指生长在水体、沼泽地的植物,包括草本和木本植物。目前国内通用的分类方法是把水生植物分为 4 类: (1)挺水植物。挺水植物是指茎叶挺出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荷花、千屈菜、菖蒲、香蒲、黄菖蒲、燕子花、慈姑、芦苇、灯心草、蒲苇等。 (2)浮叶植物。浮叶植物是指叶片浮在水面的水生植物,常见的有凤眼莲、王莲、睡莲、萍蓬草、芡实等。 (3)漂浮植物。漂浮植物的根不生于泥中,植株部分漂浮于水面之上,部分悬浮于水里,如满江红、水鳖、浮萍等。 (4)沉水植物。沉水植物的整个植株全部没于水中,或仅有少许叶尖或花露于水面,如金鱼藻、菹草、苦草、黑藻等。 二、水生植物在人工湿地中的作用 1)水生植物的景观功能水生植物能够给人一种清新、舒畅的感觉,它不仅可以观色、闻香、还能赏姿,并欣赏映照在水中的倒影,令人浮想联翩。荷叶青翠而洁净,叶型如伞,大而美观。荷花淡雅清香,气质高贵。菖蒲是常绿水生观叶植物,与碎石相配以增加景观效果。芦苇丛植于水边,微风轻拂,哗哗作响,体现了动和静集合。 (2)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在人工湿地中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主要体现在对水质的净化功能上: ①直吸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和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 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 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水生植物除了可以改善水质外,还具有维护物种多样性,改善气候、净化空气、改善土壤等生态功能。 三、人工湿地植物的选用原则 (1)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2)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3)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 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物。 (4)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5)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所选植物根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转载▼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充分发挥各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 2.1 水边与驳岸的植物配置 水体边缘是水面和堤岸的分界线,水体边缘的植物配置既能对水面起到装饰作用,又能实现从水面到堤岸的自然过渡,尤其在自然水体景观中应用较多,所以水边植物配置应讲究艺术构图。在构图上,注意应用探向水面的枝、干,尤其是似倒未倒的水边大乔木,以起到增加水面层次和富有野趣的作用。水边的植物配植,主要是通过植物的色彩、线条以及姿态来组景和造景的。我国园林中自古水边主张植以垂柳,造成柔条拂水,同时在水边种植落羽松、池松、水杉及具有下垂气根的小叶榕等,均能起到线条构图的作用。但水边植物配植切忌等距种植及整形式或修剪,以免失去画意。 2.2 水面植物的配置 水面全部栽满植物的,多适用小水池,或大水池中较独立的一个局部,在南方的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随着环境保护的迅速发展,人们对湿地功能也有了广泛的认识。湿地作为"地球之肾",担负着对地球自然水体的净化 和处理功能。由于城市中天然湿地的逐渐减少和消亡,因此人工湿地以其独到的优越性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发展。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净化处理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人工湿地填料上种植特定的湿 地植物,从而建立起一个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当污水通过湿地系统时,其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被系统吸收或分解,而使水质得到净化。 人工湿地系统水质净化的关键在于工艺的选择和对植物的选择及应用配置。如何选择和搭配适宜的湿地植物, 并且将其应用于不同类型的湿地系统中成了我们在营建人工湿地前必须思考的问题。 1.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植物的选用原则 1.1 植物在具有良好的生态适应能力和生态营建功能; 管理简单、方便是人工湿地生态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特点之一。若能筛选出净化能力强、抗逆性相仿,而生长量较小的植物,将会减少管理上尤其是对植物体后处理上的许多麻烦。一般应选用当地或本地区天然湿地中存在的植物。 1.2 植物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旺盛的生长势; ①抗冻、抗热能力 由于污水处理系统是全年连续运行的,故要求水生植物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基本正常生长,而那些对自然条件适应性较差或不能适应的植物都将直接影响净化效果。 ②抗病虫害能力 污水生态处理系统中的植物易滋生病虫害,抗病虫害能力直接关系到植物自身的生长与生存,也直接影响其在处理系统中的净化效果。 ③对周围环境的适应能力 由于人工湿地中的植物根系要长期浸泡在水中和接触浓度较高且变化较大的污 染物,因此所选用的水生植物除了耐污能力要强外,对当地的气候条件、土壤条件 和周围的动植物环境都要有很好的适应能力。 1.3 所引种的植物必须具有较强的耐污染能力; 水生植物对污水中的BOD5、COD、TN、TP主要是靠附着生长在根区表面及 附近的微生物去除的,因此应选择根系比较发达,对污水承受能力强的水生植 物。 1.4 植物的年生长期长,最好是冬季半枯萎或常绿植物; 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中常会出现因冬季植物枯萎死亡或生长休眠而导致功能下降的现象,因此,应着重选用常绿冬季生长旺盛的水生植物类型。 1.5 所选择的植物将不对当地的生态环境构成隐患或威胁,具有生态安全性; 1.6 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文化价值、景观效益和综合利用价值。 若所处理的污水不含有毒、有害成分,其综合利用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①作饲料,一般选择粗蛋白的含量>20%(干重)的 水生植物;②作肥料,应考虑植物体含肥料有效成分较高,易分解;③生产沼气, 应考虑发酵、产气植物的碳氮比,一般选用植物体的碳氮比为25~30.5/1;④工 业或手工业原料,如芦苇可以用来造纸,水葱、灯心草、香蒲、莞草等都是编 制草席的原料。 由于城镇污水的处理系统一般都靠近城郊,同时面积较大,故美化景观也是必须 考虑的。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很多人工湿地的工艺设计者和建设者考虑得最多 的是植物的独有性和观赏价值等表在因素,没有考虑到栽种该植物后的植株生

珠江公园植物名录

园林树木种类的识别(珠江公园) 一、目的和意义 通过对公园园林树木的识别,巩固对园林树木分类、形态、生态特性的认识,掌握重要科属的分类特征。 二、实验内容 分班进行珠江公园园区内所有的园林树木的分类、形态、生态习性、应用等的介绍,学生记笔记、拍照,按科属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 三、方法和步骤 1. 教师进行现场讲解,学生记笔记。 2. 查阅文献和资料,对笔记进行补充,按表1要求对观察结果进行整理(同科的植物放在一起)。 3. 根据同科几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对照参考教材及植物志等文献归纳1-3个科的分类特征。 四、结果与分析

1. 珠江公园的园林树木主要分布在哪些科? 答:木兰科,棕榈科,豆科 2. 珠江公园的园林树木的配置是否符合其自身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的需求? 答:园内种植了大量的乡土树种,所以对本地的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等比较适应,而对于引进的外来树种在养护与适合引种的情况下,对温度、光照、水分、土壤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3、根据同科几种植物的形态特征,对照参考教材及植物志等文献归纳1-3个科的分类特征。 答:木兰科特征:落叶或常绿的乔木或灌木。树皮、叶、花有香气。单叶互生,托叶大,脱落后留存枝上有环状托叶痕,花大,单生枝顶或叶腋,两性,萼片和花瓣很相似分化不明显(统称花被),排列成数轮,分离,花托柱状;雄蕊、雌蕊均为多数,分离,螺旋状排列。果实为聚合果,背缝开裂,稀为翅果或浆果。种子胚小,胚乳丰富。 天南星科特征:单子叶植物纲槟榔亚纲的1科,草本,稀为攀缘灌木或附生藤本。叶基生或茎生,有时花后出现,叶柄基部常为鞘状,叶片全缘时多为箭形、戟形,或掌状、鸟足状、羽状、放射状分裂。花小,常极臭,排列为肉穗花序;花序外面有佛焰苞包围。花两性或单性。花单性时雌雄同株(同花序)或异株。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与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2010-04-13 13:32:08) 转载▼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 杂谈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 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the office on December 22, 2012

园林常用水生植物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组图) (2010-04-13 13:32:08) 标签: 水生湿地植物作为营造水景的重要要素,它的应用一直备受业内人士的关注。本文从植物的构建模式、优化配置、群丛模式、与水体关系角度分析了水生湿地植物,并且结合武汉市三大公园中的实际应用进行了对比分析。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垂直空间配置:指水生植物群落的垂直空间配置由水深决定,不同的水生植物群落对水深有不同的要求。群落配置从湖岸向湖心,随水深的不同分别选用不同的水生植物,即湿生植物群落,挺水植物群落,浮水植物群落,沉水植物群落。这些群落分别占据不同的空间生态位,能适应不同水深处的光照条件,能保持相对稳定。 2、水景中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 水生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主要分为水边的植物配置、驳岸的植物配置、水面的植物配置、堤、岛的植物配置等。配置时要考虑到物种搭配和生态功能,做到观赏功能和水体处理功能统一协调。物种搭配应主次分明,高低错落,符合各水生植物对生态位的要求,同时能

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讲解

水生湿地植物的配置及应用 一、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1生态水景的构建模式 (1)生态自然型 其景观自然形成,。各群落分布自然合理,少有人工干涉,如:洪湖的荷花,白洋淀的芦苇。 (2)生态观赏型 其景观由人按生态原理并结合原地形地貌设计而成,各群落分布建植由人工而成,群落以观赏为主。同时运用各种手法使风景优美,使之成为旅游景点,如:杭州的西溪湿地、金银湖湿地公园等。 1.2水生植物的群落模式: (1)物种多样化模式:陆生、湿生、挺水、浮水、沉水植物依序构成生态水景的组成部分,并逐步形成一个有机和谐统一的组合体,各组成部分比例协调,景观层次和色彩丰富,如:解放公园。 (2)优势种主导模式:优势种在水景中起主导作用,是景观的主体部分,也是景观的特色部分,其他物种为伴生物种。如大片的荷花形成的景观,点缀有香蒲、茭草和水葱。如杭州西湖曲院风荷的荷花。 (3)水质净化型模式:此类景观以大量的沉水植物和浮水植物为主,水域内点缀少量其它水生植物,主要以保持水质良好,水体透明为主。如:和平公园的人工湖,其中种植的大量菹草和黄花鸢尾。 植物群落的优化配置模式:通达人为设计将欲种植的水生湿地植物群落,根据环境条件和群落特性按一定比例在空间分布,时间分布方面进行安排。使其高效运行达到净化水质,并形成优美的景观效果和可持续利用的生态系统。群落配置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水平空间配置指水域平面上配置不同的植物群落。所配置的植物群落可分为生态型植物群落和观赏性植物群落,生态型植物群落以水体污染的治理,污水的净化,促进生态系统的建立和完善为主要目标,注重群落的生态效应,其建群种要求耐污,去污能力强,生长快,繁殖能力强,生态效益好的物种,如芦苇。观赏性植物群落要求株型美观,有花有色,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易形成区域内观赏特色。如:荷花和睡莲。

湿地公园选用植物名录

湿地公园选用植物名录 常绿乔木: 细叶云杉(青杄)毛枝云杉(白杄)雪松华山松油松黑皮油松白皮松日本黑松侧柏刺柏龙柏蜀柏 铅笔柏 共计13种 常绿灌木: 砂地柏金叶桧小龙柏丝兰凤尾兰大叶黄杨小叶黄杨卫矛 共计:8种 落叶乔木: 银杏新疆杨毛白杨(雄)加杨垂柳金丝垂柳馒头柳核桃板栗朴树榆树金叶榆大叶垂楡杜仲构树 桑树龙爪桑柘树白玉兰二乔玉兰广玉兰法桐英桐鹅掌楸(马褂木)山楂杜梨樱花日本晚樱樱桃合欢皂荚刺槐红花洋槐国槐金枝槐金叶槐龙爪槐蝴蝶槐臭椿千头椿红叶椿苦楝香椿火炬树 栾树黄山栾文冠果五角枫三角枫元宝枫枣树拐枣青桐桂香柳柿树君迁子绒毛白蜡程蜡一号紫色秋天梓树 共计60种

落叶灌木: 太平花大花溲疏香茶藨子珍珠绣线菊金焰绣线菊 金山绣线菊风箱果珍珠梅东北珍珠梅多花蔷薇白玉堂平枝栒子水栒子贴梗海棠八棱海棠西府海棠红宝石海棠芭蕾舞美人海棠梨花海棠凯尔斯海棠木瓜 杏树美人梅白碧桃红碧桃紫叶桃山桃京桃照手桃紫叶李紫荆黄栌美国红栌柽柳石榴花石榴 黄刺玫棣棠紫叶矮樱重瓣榆叶梅榆叶梅紫穗槐花木蓝木槿大叶醉鱼草海州常山金叶莸丛生紫薇独干紫薇红瑞木连翘金叶连翘暴马丁香紫丁香白丁香金叶接骨木猥实天目琼花锦带花金银木紫珠 紫叶小檗日本小檗水蜡金叶女贞金叶槐(矮接)金枝槐(矮接)金叶榆(矮接) 共计68种 藤本植物: 紫藤常春藤美国凌霄金银花五叶地锦爬山虎 共计6种

骨干树种: 常绿乔木:油松白皮松蜀柏刺柏龙柏(5种) 常绿灌木:砂地柏大叶黄杨小龙柏(3种) 落叶乔木:银杏毛白杨(雄)垂柳金叶榆金叶槐合欢刺槐国槐臭椿火炬树栾树绒毛白蜡桑树梓树(14种) 落叶灌木:珍珠梅珍珠绣线菊金叶女贞西府海棠白碧桃红碧桃紫叶李黄栌美国红栌黄刺玫棣棠紫叶矮樱榆叶梅连翘大叶醉鱼草金叶莸红瑞木紫丁香白丁香锦带花金银木(21种)

植物配置案例分析

园林植物与植物造景 院别: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环境设计 姓名: 学号:

前言:植物配置是运用艺术效法把各种植物的所有要素组合起来,以美的形式使园林植物的形象美和基本特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创造出美的环境。以自然美为基础,结合社会生活,按照美的规律进行植物景观创作。 节点一: 1:黑松2:女贞球3红叶石楠4沿阶草节点一植物艺术配置的原则: 多样统一的原则:在色彩线条形成风格,等方面都有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或一致性,给人以统一的感觉。 对比与调和原则:体量上的对比与调和在各种植物中,有的体量上的很大差别。可取得不同的景观效果。运用色彩的调和,则可获得

宁静稳定与舒适优美的环境。红叶石楠中的“万绿丛中一点红”的对比手法来创造点景。 韵律与调和原则:植物种类并不多,按高矮错落做不规则的重复。其中高矮、色彩、景象交叉变化之中,如同一曲交响乐的演奏,韵律无穷。植物群落由疏变密,由高到低,都是取渐变形式,由此获得调和的整体效果。 主体与从成的原则:乔木是主体,灌木草本是从属的。 均衡与稳定的原则:植物不可能是绝对对称均衡的,但仍然要获得总体景观上的均衡。这包括各种植物或其他构成要素,在体型,数目,色彩,质地,线条等各方面能体现出量的感觉,要从各方面权衡,以求景观效果的均衡。在立面上看,这处节点上部量大而下部量小,被认为是稳定的。 分割空间原则:乔木、灌木球使得空间分割开来,成为一个半封闭性空间。使得空间层次分明。 节点二:

1:石楠2女贞球3沿阶草4月季节点二的植物配置源于景观美化设计上的需要,整体上布局安排景观线,景观点,这些视角需要软化,这些地方需要增加色彩或层次的变化(即采用了月季)成为“万绿从中一点红”。同时也是景观布局过渡需要。在这处节点,可观型、观花。旁边是休憩坐椅,在休憩时可闻到花香,看到植物的曲线美,也为一处美丽的植物景观节点。 在这处植物配置中,遵循统一、调和均衡、韵律等基本美学原则。 对比变化,在长长的路上,乔木与灌木配合,灌木与灌木配合,使得空间多变,而不产生乏味之感。同时起了分割和引导的作用,通过成丛的灌木组合,分割出空间营造出来深邃的空间层次。 在其旁边,是一览无余的水库,通过渗透与流通,灌木低于视线,使空间前后景观互相渗透。植物有其亦曲亦直的线条和丰富多变的造型,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这些灌木能够营造灵活多变的空间,达到空间的渗透与流通。 总结:在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