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工作流审批设计软件开发

工作流审批设计软件开发

工作流审批设计软件开发
工作流审批设计软件开发

工作流审批设计软件开

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

工作流审批设计软件开发

对于企业应用系统来说,工作流可以说是其核心和灵魂,而审批流程则是比较重要的基础应用场景,一个良好的审批设计可以有效的提高公司运转效率,提升管理规范。

接下来,我们从角色、内容、流程、动作、权限、配置、效率这几个方面,了解一下审批工作流的产品设计。

一.角色

在企业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管理层级和岗位职责,不同的岗位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有所不同,在实际的工作流审批设计中,可以抽象的概括为两类:发起人和审批人。

1.发起人

发起人,很好理解,就是谁开始了这个流程,在这个步骤主要完成的是事务性、操作性的工作,同时发起人也是最关心审批进展的角色。既然关心进展,那么站在发起人的角度,在流程建立之后,还应该有相关信息的完善、审批人提醒、处理驳回修改、重新提交等功能。同时,还要兼容统一发起入口和业务场景触发,常用的审批事项要方便找到,审批管理页面有统一的汇总。

2.审批人

审批人在流程中更多担任的的决策性工作,因此内容和操作上应尽可能精简,比如只看到重要信息,避免信息杂乱影响判断,不输入或少量输入,同时也要有统一的界面审批和管理,方便追溯。

二.内容

1.提炼核心

审批事项不同,流转内容必然有所差异,这就需要设计针对核心内容,因为没有人会喜欢发起一个审批还要填写一堆资料。况且,复杂的内容在提高决策准确性和效率方面并没有什么帮助。例如一个请假审批流程,核心就是请假时间、事由和请假类型;而一个立项投决的审批,则需要重点展示立项会的表决结果,同时还需要把会议记录做为附件带上,以便在必要时可以查看,在交互上,这里同样需要注意内容的归类、收纳。

总结起来就是:内容要精炼、机器能填的不人填,能选择的不输入。

2.查看和修改

在审批的过程中,有时候需要让不同的审批人查看不同的内容,且限定有些人有修改权限而有些人只有只读权限,这些具体在后文“权限”里讲。

三.流程

1.自主选定审批人流程

这一种属于比较轻量、灵活的审批方式,当然适用性也会有一定的限制,当公司规模不大,流程尚未完全标准化的时候可以采用此模式。主要情况为发起人发起一个审批事项并提交时,需要自行选择下一个环节的审批人。而下一个环节的审批人审批通过后,可以选择继续流转到再下一个人去审批,直至结束。

2.串行流程

串行流程就是每一个审批环节的人审批通过后,才会进入到下一个环节。每个环节的驳回,可以根据业务需要,设计成驳回到发起人、驳回到上一个环节或驳回到指定环节重新审批,或兼而有之,做为选项供审批人选择。

3.并行流程

并行流程是一个审批环节需要几个人或角色审批通过才算通过,具体有以下几种:

1)任意一个人审批通过即进入下一环节

2)必须所有人审批通过才进入下一环节

第一种方式比较好理解,第二种可能容易和串行流程混淆,同样是多人审批,是一个接着一个,还是同时通过才算呢这个具体使用哪一种流程,要看审批人是不是处于同一级别,并行更类似于同级别的会签,串行则适合于有上下层级关系的情况。

并行流程的驳回就简单了很多,通常设计为一人驳回流程即被拒绝或重新发起。

4.条件触发流程

条件触发流程算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设计上来说就是流程由谁审批是根据条件来的,例如金额一万元以内支出由部门主管审批结束,一万元以上由总经理审批结束。

5.混合流程

混合流程算是比较复杂的一种,因为融合了以上几种的流程条件,比如:金额低于1万元的,由部门主管审批通过后即结束;金额在1万元到10万元的,需要先由部门主管审批,之后交由财务和副总经理审批通过后即结束;金额高于10万元的,需要由董事长和总经理一同审批通过后才结束。

四.动作

1.通过

通过动作由审批人操作,是否需要输入通过原因、通过原因是否必填需要根据实际业务情况决定。

2.驳回修改

驳回修改动作由审批人操作,和通过不同,为了让发起人知道如何修改,驳回原因一般需要设定成必填项,否则发起人或上一个审批环节的人不知道为何被驳回、以及要如何修改。

3.重新提交

重新提交由发起人操作,和驳回修改是一一对应的。设计上要注意,审批人审批重新提交的内容时,需要附带上一次驳回修改的原因。

4.取消

取消动作可选,一般针对发起人。

五.权限

权限的控制贯穿在审批流程的方方面面,上述的角色、内容、流程和动作都会涉及到权限的控制,是一个较大的工程。

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体系,包括用户、角色、目标、操作、许可权五个基本数据元素,每个角色至少具备一个权限,每个用户至少扮演一个角色,可以对完全不同的角色分配完全相同的访问权限,用户和角色是多对多的关系。

1.操作和许可权内容,可区分为功能权限和数据权限

2.什么人可以发起什么审批,由功能权限控制

3.什么人/角色在整个审批流程中可见什么数据,由数据权限控制

4.什么人/角色可以审批什么环节,由独立的审批配置控制

六.配置和扩展性

审批工作流的配置灵活度和开发复杂度成反比,具体要灵活到什么程度,需要由业务需求决定。一般针对公司开发的中后台系统,灵活性相对较少,而面向多个公司的商业化的系统,则灵活性要求大大提高。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审批流程的类型可修改

2)具体的审批环节可增删改

3)各个环节审批人/角色可配置

4)审批相关的权限可变更

七.效率

工作流的核心目标是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如果线上审批流程效率还不如原来的纸质操作,那这个流程的设计就是失败的,也失去了意义。因此,在完成整个审批流程的设计之后,我们还需要花大精力对流程的效率进行审视和优化。可以参考以下经验:

1)审批的操作尽可能精简,且操作含义明确

2)只要求输入必要的表单

3)待审批事项及时通知到审批人

4)审批进展及时通知发起人

5)发起人可选择主动催促审批人

6)做好下一步操作的引导

总结

审批流程是中后台工作流的基础应用,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把握的核心要点是“提高效率,规范管理”,在设计过程中要时时回头审视,以免脱离了这个最重要的目标。

Learun敏捷开发框架,基于的强大工作流引擎,集合众多行业客户经验,具有多用途、可视化、灵活性等特点,可快速开发

OA/CRM/ERP/HRM/MIS/BI/移动app/电商后台等众多企业应用软件,真正做到一套框架在手,多种系统满足,充分解决了了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需求。

工作流引擎讲解

什么是工作流引擎,工作流引擎有什么作用,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在这里我们主要研究它的好处,你想要理解它的好处,就得知道不使用它会带来什么样的坏处。 现在我们来讲工作流,什么是工作流?所谓的工作流就是通常所说的业务流程,那么所谓的业务流程换句话来讲就是多个人在一起去完成一件事情。这就可以称之为工作流。流程的本质就是一个参与者参与到一个过程里面来 那么现在我们就想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工作流管理系统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我们就从这个角度出发来了解JBPM 工作流引擎 下面我们就来看关于为什么需要工作流管理系统,以及它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实际上它带来的好处就是使某些容易变化的东西抽象出去,我们能够通过某种方式改变它,然后你就可以对你的某些核心部分不需要做什么变动 现在就通过一个小例子来讲这个工作流引擎到底是一个什么东西 举个请假流程的例子 一个请假的过程 重点讲解UML 里面的内容,确定UML 里面流程图的讲解顺序 请假流程 现在只看左边的内容,右边的后面再讲,我是方便讲解就将这点东西放到这个空白的地方 一个简单的流程图Main 模拟出请假的过程

对提交请假单进行分析 用一个用户来表示普通用户和审批者,只不过他们的权限不同,他们都能够登录到这个系统 现在我们来看用户和请假单,分析他们之间的关系,用户和请假单之间的联系有请假,用户填了一个请假单就创建了一个请假单对象,他们之该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某一个用户可以请多次假 对吧(其实一般是一个请假单对应一个请假者,这个需求就应该得到客户的确定,客户说了算)那么用户和这个请假单之间还有没有其他联系? 接下来是提交请假单。我首先将请假单提交给张三,那么张三就能够看到这个请假单,如果用户将请假单提交给张三,那么就可以在张三和请假单之间建立一个待审关系 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对多的关系,因为张三可以同时审核几个请假单,就是这意思,一个请假单等待的用户是一个,从现在的需求来看。那么两者之间还有另外一个联系那就是已审,一个用户可以审批过多个请假单,请假单也可以被多个用户审批 比如张三审批以后交给李四审批,李四审批以后交给王五审批,其实这个已审就是记录审批信息的,比如审批时间,审批意见,把它放在审批关联里边 这个就是一个基本的概念,了解这个概念之后我们就考虑它的设计,JBPM 实际上就是协助我们把这个请假单从一个用户手上转递到另一个用户手上。当把这个模型分析清楚了我们就要去实现它。 这里重点分析提交,怎样去提交,在SSH 架构体下,提交请假单这个业务逻辑,你可能就需要这样一个业务逻辑类,里边可能有这么一个方法专门来进行提交操作的,那么这个方法怎样设计,以及这个方法怎样去实现。了解这点你就可以了解JBPM 干什么的,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 (用自己的话说明一下提交请假单的过程 <读一下那段伪代码>) 在这个过程里边写这些代码是比较麻烦的,现在还只是一个固定的流程,假设我现在在这里边变化一下 那么整个方案都要变动。 我现在希望有一个会签的功能 比如我现在要将这个这样的功能,把这个请假单同时提交给多个审批者审批。 那这个时候你就不能够在请假单中间增加一个外键, 把它整成审批者什么的,

系统分析师辅导: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系统分析师辅导: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设计 摘要: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但工作流技术目前还不够完善。作者在深入研究了工作流管理联盟提供的工作流管理系统模型和各大主流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础上设计了一套功能全面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本文主要从该体系结构的三个层次深入介绍了该系统结构。 关键词:工作流管理系统、业务操作系统、软件体系结构、业务建模 1、引言 在一个组织内部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信息。在组织之间也同样存在着两种信息:一种是数据信息,另一种是业务往来信息。如果这两种信息用计算机系统来管理,前一种属于组织内部的信息系统,后一种属于B2B电子商务系统。目前对数据信息的计算机管理系统(即:数据库管理系统)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熟。对业务过程的计算机管理系统由于比较复杂,可变因素较多,难度大,因此发展还不成熟。工作流技术作为现代组织实现过程管理与过程控制的一项关键技术,为组织的业务处理过程提供了一个从模型建立、管理到运行、分析的完整框架。同时,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 ,WFMS)通过一套集成化、可互操作的软件工具为这个框架提供了全过程的支持。Thomas Koulopoulos曾预言:工作流管理系统将最终成为覆盖于各类台式机与网络操作系统(如:Windows,Unix,Windows NT)之上的业务操作系统BOS(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它将带来操作系统的一次革命。但是目前工作流技术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都还不够完善,要实现Thomas Koulopoulos的预言可能还需有一段路要走。本文主要介绍了由作者独立设计一套工作流管理系统体系结构,以供工作流技术爱好者参考。 2、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 顾名思义,工作流就是工作任务在多个人或单位之间的流转。在计算机网络环境下,这种流转实际上表现为信息或数据在多个人之间的传送。工作流管理联盟( 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 ,WfMC)对工作流的定义是:“业务过程的部分或全部在计算机应用环境下的自动化”。她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使在多个参与者之间按照某种预定义规则传递的文档、信息或任务的过程自动进行,从而实现某个预期的业务目标,或者是促使此目标的实现”。 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是通过管理一序列的工作活动以及相关人员、资源、信息技术资料来提供业务处理程序上的自动控制。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定义、管理和执行工作流程。在工作流管理系统中计算机运用程序的执行顺序是由工作流逻辑的计算机描述来驱动的。她的主要目标是对业务过程中各步骤(或称活动、环节)发生的先后次序,以及同各个步骤相关的人力、资源、信息资料的调用等进行管理,从而实现业务过程的自动化。当然这种管理可能会在不同的信息及通信环境下实现,所涉及的范围可以小至一个只有几人的工作组,也可以大到政府、企业组织各个机构之间。工作流管理系统将人员、组织结构、设备资源、信息源(如数据库、文件系统、电子邮件、计算机辅助设计工具等)整和成一个整体。这样,工作流管理系统就成为了一个理想的用来收容业务逻辑的业务知识仓库,并给予业务逻辑一个易操作易控制的界面。 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最大优点就是实现具体应用逻辑和过程逻辑的分离,实现在不修改具体功能的情况下,通过修改业务流程模板来改变系统的功能,完成对组织生产经营过程的部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 业务过程描述: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

业务模型描述:

系统组成: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 系统功能划分: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

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 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

打开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 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 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删除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模型被删除。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流程模型。 3.系统删除选中的流程模型。 导入导出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导入的文件或导出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导出成文件或模型文件被导入到设计系统成为流程模型。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可被导入文件列表或设计工具中的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将被导入的流程文件或选择将被导出的流程模型。 3.系统把导入文件生成流程模型或把导出流程模型生成流程文件。 流程发布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设计完成并可供发布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发布并可通过客户工具执行。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发布的包或流程。 3.用户选择发布的运行服务器。 4.用户形成发布版本。

OA办公系统工作流设计文档

OA办公系统 (工作流部分) 概要设计说明书 第1版 目录 1、概述 1.1 工作流设计目标 通过OA系统提供的JBPM4引擎设计流程,实现流程的跳转,表单的设计以及表单和流程的关联。 1.2 文档的作用 本文档基于广州宏天软件有限公司开发的OA办公系统的工作流模块设计的.仅限于流程的简单开发,开发人员快速入门. 2、流程设计 2.1售前流程 2。2 采购流程 2.3 维保流程 2.4 故障处理流程 1.1 概述 主要是流程图,表单的设计以及流程图和表单关联的设计.以一个售前的流程例子介绍他们公用的部分的开发设计。

2.1。1售前流程图设计 由此页面进入“在线流程设计". 下面的页面就是OA系统提供编辑流程图的页面,可以把所需要的流程通过此工具画出来 在这里简单介绍下几个节点的作用 (1)开始节点开始:这是一个流程的起点,一个流程可以没有结束节点但是一定要有节点。 (2)任务节点:这是一个需要人参与的节点,需要人去提交数据。

(3)决策节点:这是一个特殊的节点,它不需要人参与,但是需要一些人定义的条件来决定其下一步条到哪一个分支。 (4)同步节点:这个节点是当2个分支需要同时执行时所用到的节点。(注:此节点通常和下面的合并节点成对使用,这样可以保证一个分支结束流程不会结束,等另外的分支都结束后流程才会结束) (5)合并节点:此节点是2个分支需要合并的时候的节点.其使用方法参照同步。 (6)此节点不是必须的,但是基本上都是需要这个节点的.他代表了一个流程的结束。 (7)流程节点的连接.当鼠标移到一个节点上时会有4个红点在四周,拖动一个红点到另一个节点的红点就可以连接2个节点。注意一个节点的到另一节点的线上的名字不能重复,因为流程引擎是通过流程线上的名字来跳转的,同样任何2个节点的名字也不能相同,否则会有冲突。流程就不能发布。 发布流程:再设计页面的右边会有一栏流程的详细信息如下图:

工作流引擎技术

1.1 工作流引擎技术 工作流概念的提出是人们注意到了隐藏在业务处理的过程控制的共性,并从业务处理操作中分离出过程逻辑单独加以研究,从而可以实现过程优化配置和重组。但是,多年来,不同的研究者和产品供应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下面分别从工作流定义及工作流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并分析工作流应用中所遇到的多种模式,提出了工作流参考引擎、处理模型、体系结构等。 1.1.1工作流定义 WfMC给出的工作流的定义[21]: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 工作流是指业务领域的流程,它描述了业务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业务过程则是对工作流的抽象,通过对业务过程中各要素的描述形成过程定义。过程定义是过程自动化的基础数据,它通过工作流引擎进行管理。 下面将对工作流引擎技术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其定义。这些概念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过程、过程定义、活动、自动活动、人工活动、实例、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工作流参与者、工作项、工作项列表等。 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定义、创建和管理工作流的执行,并且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之上。工作流引擎能够解释过程定义、实现与工作流参与者的交互并且调用各种外部IT工具和应用。 2.业务过程 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程序或活动的集合,这些程序或活动共同实现一个业务或决策目标。通常地,业务过程存在于一个定义了职能角色和业务关系的组织结构中。 3.过程定义 过程定义是对业务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形式支持诸如建模、通过工作六管理系统执行等操作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定义有活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这些活动和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并且还包含过程开始和结束条件和各活动的详细信息,如活动参与者、相关应用和数据等。 4.活动 活动是对一份工作的描述,它是过程中的一个逻辑步聚。一个活动可以是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系统框架设计开发

基于工作流引擎的系统框架设计开发 ——工作流引擎子系统 摘要 工作流就是一系列相互衔接、自动进行的业务活动或任务。工作流引擎是工作流管理系统的核心,它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技术的支持去定义、执行和管理工作流,协调工作流执行过程中工作之间以及群体成员之间的信息交互。 论文主要讲述了工作流引擎的基本功能及设计方法,介绍工作流引擎的基本原理,具体分析了工作流引擎所包含的内容,详细介绍了相关的信息模型和控制模型。系统采用关系结构的理念来设计工作流引擎,给出了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和Microsoft SQL Server2000实现系统的方法。论文中利用本工作流引擎构建系统能适应大多数业务流程的扭转,大大缩短常见信息系统的项目开发周期,提高效率。 关键词:工作流引擎;关键业务;关系

The design of information system frame based on workflow engine ---- The subsystem of workflow engine Abstract Workflow is a series of interlocking, automatic business activities or tasks. Workflow engine is the work flow management system in the core, and its main function is to define, implement and manage work flow through the suppor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as well as co-ordinate work flow process of working implementation and groups of inform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interaction. The thesis has mainly described basic functions and design of the workflow engine, introduced the basic theories, and specifically analyzed the content included in the work flow and the details of the relevant information model and control model. The idea of relation structure has been used to design this system and the method to achieve the system function with 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5 and Microsoft SQL Server2000 has been given out. Constructing system with the workflow engine can adapt to the majority of the business process reversing that significantly reduce the development cycle of the comm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mprove efficiency. Key words:Workflow engine; Critical business; Relationship

BPM工作流平台设计

工作流系统设计手册 一、引言 工作流管理是目前被业界广泛应用并迅速发展的技术,它的主要功能是使业务处理过程自动化,协调人和各种应用程序的工作。工作流管理系统(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简称:WfMS)以企业业务过程为核心,结合了计算机支持协同工作以及企业信息系统的相关技术,立足于过程自动化,着眼于整体效率的提高。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特别是Internet 和Intranet的迅速普及,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应用范围已不仅仅限于传统办公环境(如保险、银行、法律、行政管理等)和工业制造中,而且逐渐扩展到企业应用环境中。 1993年成立的工作流管理联盟(Workflow Management Coalition,简称:WfMC)给出了一系列工作流的规范。其主要概念有: 工作流 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它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与执行。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模型,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 工作流管理系统

它是一个软件系统,完成工作流的定义和管理,并按照在计算机中预先定义好的工作流逻辑推进工作流实例的执行。并监控其工作状态。工作流管理系统可称为企业的业务操作系统。(Business Operating System,简称:BOS) 工作流系统参考模型 有关工作流管理联盟更详细的规范请参见https://www.doczj.com/doc/986784167.html, 二、JU工作流管理系统 根据国际工作流管理联盟的标准模型,实现了过程定义工具、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机)、工作流管理工具以及工作流客户应用(人工动作)和供工作流执行服务(工作流机)直接调用的应用(自动化动作)。 人工动作必须与表单绑定。表单提供了人机交互的工作界面,而表单的后面是标准通用的关系型

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报告

鞋店进销存管理系统 一.项目背景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 它已经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工具。早在1954年,银行、大公司和大企业纷纷采用计算机进行账户和账目管理、生产管理、库存管理、销售管理、统计报表等。从数据的收集、存储、整理到检索统计,应用的范围日益扩大,使计算机的应用很快超过科学计算,成为最大的计算机应用领域。 鞋店管理的特点是信息处理量比较大,所存的鞋种类多,而且由于进货单、销售单、需求单等单据发行量特别大,关联信息多,查询和统计的方式各不相同等原因,因此在管理上实现起来有一定困难。在管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信息的重复传递,单据报表种类繁多,各个部门管理规格不统一等问题。 在本系统的设计过程中,为了克服这些困难,满足计算机管理的需要,我们采取了下面的一些原则: 1、统一各种原始单据的格式,统一账目和报表的格式。 2、删除不必要的管理冗余,实现管理规范化、科学化。 3、程序代码标准化,软件统一化,确保软件的可维护性和实用性。 4、界面尽量简单化,做到实用,方便,尽量满足书店中不同层次员工 的需要。 二.定义 “鞋店进销存管理系统”为用户提供添加、修改、查询、退货操作等服务。用户在登陆界面输入用户名,密码后系统核对正确进入系统内部。系统就要求用户选择事务类型(添加、修改、查询、退货等),直至用户选择退出应用服务,询问用户是否退出应用服务,如果用户选择结束,系统重回登陆界面。用户进入添加界面后,首先可以输入的数字必须大于等于100),否则系统显示输入有误。用户点击确认后,由系统查询,判断该取值是否超出库存量,如果没有,则系统会显示确认界面,用户单点击“确认”后,系统自动生成账单,并在后台进行工作,系统进行清

Workflow Design 工作流设计

Toward Workflow Block Activity Patterns for Reuse in Workflow Design Lucinéia Heloisa Thom and Cirano Iochpe Federal University of Rio Grande do Sul, Brazil; Vinícius Amaral and Daniel Viero, iProcess, Brazil 1.I NTRODUCTION Research on both business process modeling and implementation issues re-lated to workflow technology have quickly increased over the last years. The most significant initiatives are in the field of standardization [1], [2], [4], specification [5] and workflow definition languages [6], [7], [3]. However, since it is a relatively new and still evolving technology, workflow design pre-sents some challenges, especially with respect to techniques that can en-force correctness as well as efficiency during both the requirements analysis and the modeling phase of the workflow project. Within this context, research on workflow patterns has attracted increasing attention mainly because of the advantages of reusing patterns [8], [9]. The most extensively studied are in the field of control/data flow patterns [10], [11] as well as resource and application–oriented patterns (12). Such pat-terns are being used not only in business/workflow process modeling but also in critical evaluations of workflow languages and workflow tools (13). However, a lot less research can be found relating workflow design to a set of recurrent business process “pieces” or “parts” that must be atomically exe-cuted by the workflow process (e.g., an activity request execution and a noti-fication activity). Although one can precisely characterize the semantics of such business process “pieces” [14], [15], [16] and they have to be recur-rently re-designed in practically every workflow modeling process, there is no known research relating these business process structures to workflow pat-terns. 1.1 Approach Our approach applies the concept of block activity to well-known business processes. An activity set is a self-contained set of activities and transitions [7]. Transitions in the set should refer only to activities in the same set and there should be no transitions into or out of the set. Activity sets can be modeled as block activities. The block execution starts at the first activity in the set and executes the next activities by following the partial order im-posed upon them by the transitions until an exit activity is reached. Work-flow execution then returns to the next activity following the block. In this paper, we apply the block activity concept in order to represent a set of business (sub-)process types (e.g., logistic, financial, information and de-cision) that we call “workflow block activity patterns”. These patterns are re-lated to a set of specific atomic structures that are frequently found in busi-ness processes and have already been identified in the literature [14], [15],

工作流技术方案

工作流技术方案

目录 1概述3 1.1工作流现状 (3) 1.2建设原则 (3) 1.3建设目标 (3) 1 (4) 2总体设计方案4 2 (4) 2.1业务架构设计 (4) 2.1.1业务功能设计 4 2.1.2业务模型设计 5 2.2总体架构设计 (6) 2.2.1工作流总体结构图 6 2.3技术架构设计 (7) 2.3.1展现层 7 2.3.2控制层 7 2.3.3业务逻辑层 7 2.3.4数据持久层 8 2.3.5缓存 8 3应用系统设计8 3 (8) 3.1流程定义 (8) 3.2流程管理和监控 (8) 3.3工作流引擎 (8) 3.4工作项列表 (9) 1 (9) 1.1 (9) 1.2 (9) 1.3 (9) 1 (9) 1.1 (9) 1.2 (9) 1.3 (9)

1概述 1.1工作流现状 工作流是实现企业业务过程建模、业务过程仿真、业务过程管理与集成,从而实现最终业务过程自动化化的核心技术。 传统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缺乏柔性,不能及时响应变化和相互之间缺乏互操作的缺点不能满足这种复杂业务流程管理的需要。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工作流管理平台的实现方案,以便更好地对企业业务流程实行管理。 1.2建设原则 工作流管理平台的设计主要遵循实用性、稳定性、高效性、灵活性等原则: (1)稳定性原则:需要采用成熟的技术模型、稳定的软硬件产品、软件开发平台和工具。 (2)安全性原则:提供完整备份机制,提供安全的数据访问机制。 (3)友好性原则:考虑到平台将针对各个层面的用户群体,使用者的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所以需求平台提供的界面简便友好、操作方便。 (4)扩展性原则:系统设计应具有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升级能力,可以根据新的业务拓展,方便地追加新的模块,也可以根据运营的状况,自由地追加硬件,以实现对系统有效的负载均衡。 (5)快速开发原则:提供封装的开发构件,提供基本的系统管理模块,提供简洁的开发模板,能够满足各类业务需求的快速开发。 1.3建设目标 根据上述原则,工作流管理平台建设的主要建设目标为: (1)实现基于Jbpm的流程引擎的二次开发。 (2)实现图形化的流程定义工具和流程管理监控工具。 (3)实现工作项列表(包括待办事宜、已办事宜、历史事宜)的统一管理界面。 (4)实现在流程生命周期中应用系统对流程触发的动作的相关服务接口:工作流定义相关服务、工作流引擎相关服务、工作项列表相关服

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崔永圣 2003-5-12 华特软件 摘要:Internet/Intranet应用的普及和Web技术的发展,为Web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实现提供了一个理想的平台,而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服务为异地办公及跨企业的合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采用Web技术已成为新一代工作流管理系统的主要特征。本文研究开发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原型将Web技术 与XML相结合,给出了基于xml的过程定义语言与工作流执行机的设计与实现方法。 关键词:工作流、工作流管理系统、XML,集成、工作流执行机 Abstract:The rapid growth of Internet/Intranet usage and development of Web technologies,provides a ideal platform to construct a Web_based workflow management.And the Web_based workflow management service provides condition for distributed working and inter-enterprise corporatin ,and it has become the characteristic of the next-generation workflow management.The WFMS prototype which this paper researched on combines the Web technologies and XML ,and provides a method of designing and implementing xml_based process definition language and workflow engine. keywords:Workflow ,workflow management systems ,XML,Integration、Workflow Engine 1、引言 工作流的概念起源于生产制造业与办公自动化领域。工作流是一类能够完全或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工作流的目的是通过将工作分解成定义良好的任务、角色,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这些任务并对它们进行监控,达到提高办事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实现现代企业经营过程重组(BRP)、经营过程自动化。 根据工作流系统所采用的任务项传递机制的不同,工作流管理系统主要有三种方式:(1)、基于文件的工作流管理系统——以共享文件的方式来完成任务。这种类型的产品是产生最早、发展最成熟、最具多样性的,通常包含有Client/Server模式的图像、文档与数据库管理系统。(2)、基于消息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通过用户的电子邮件系统来传递文档信息。这种产品都实现了一种或多种电子邮件系统的集成。(3)基于Web的工作流管理系统——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Internet应用的不断普

工作流引擎技术

1.1工作流引擎技术 工作流概念的提出是人们注意到了隐藏在业务处理的过程控制的共性,并从业务处理操作中分离出过程逻辑单独加以研究,从而可以实现过程优化配置和重组。但是,多年来,不同的研究者和产品供应商从不同的角度给出了工作流的定义。下面分别从工作流定义及工作流相关术语进行解释,并分析工作流应用中所遇到的多种模式,提出了工作流参考引擎、处理模型、体系结构等。 1.1.1工作流定义 WfMC给出的工作流的定义[21]:工作流(Workflow)是一类能够完全或者部分自动执行的经营过程,根据一系列过程规则,文档、信息或任务能够在不同的执行者之间传递、执行。 工作流是指业务领域的流程,它描述了业务过程中的各个要素以及要素之间的关系。 业务过程则是对工作流的抽象,通过对业务过程中各要素的描述形成过程定义。过程定义是过程自动化的基础数据,它通过工作流引擎进行管理。 下面将对工作流引擎技术中涉及到的一些基本概念给出其定义。这些概念包括:工作流引擎、业务过程、过程定义、活动、自动活动、人工活动、实例、过程实例、活动实例、工作流参与者、工作项、工作项列表等。 1.工作流引擎 工作流引擎是一个软件系统,它定义、创建和管理工作流的执行,并且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之上。工作流引擎能够解释过程定义、实现与工作流参与者的交互并且调用各种外部IT工具和应用。 2.业务过程 一个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程序或活动的集合,这些程序或活动共同实现一个业务或决策目标。通常地,业务过程存在于一个定义了职能角色和业务关系的组织结构中。 3.过程定义 过程定义是对业务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形式支持诸如建模、通过工作六管理系统执行等操作的自动化处理。过程定义有活动和它们之间的关系组成,这些活动和关系形成了一个网状结构,并且还包含过程开始和结束条件和各活动的详细信息,如活动参与者、相关应用和数据等。 4.活动 活动是对一份工作的描述,它是过程中的一个逻辑步聚。一个活动可以是

OA流程引擎总体设计方案(含初步表说明)

AO流程引擎总体设计方案 一、名词。 流程表:每设置一个新的流程时,都会设置流程相关的字段信息。设置后生成一张流程表。每按此流程进行一个办事流程时即是此表的一条记录(实例)。 流转单:即处理流程中的各个环节,如科员填表申报环节、科长审批环节等。每个流转单所需要的字段是从流程表中选出的字段。每个流转单实例即是根据选择的字段从流程表的实例记录中进行显示或操作。 二、流程设置 2.1 流程表设置 在设置流程时,根据其下流转单的情况设置好所要的所有字段信息。设置好后生成一张数据库表。并把流程名称,流程表名等信息记录到一个流程记录表里(这张表只用来记录流程表及流程对应的流程表名)。默认存在的字段应该有:流程实例名(如:2011年3月消防器材发放管理工作),流程状态,父流程表名,父流程实例id,父流程关联流转单编号,开始时间,结束时间等。 2.2流转单设置。 2.2.1流转单基础信息设置。 设置流转单名称,即流程在此环节时的名称(如科长审批); 设置流转单编号,编号应该是唯一性的; 设置流转单类型:一般流转单或子流程流转单或起始流转单; 2.2.2选择表单字段。 字段从流程表中字段进行选择。选择每个字段后, 要设置此字段的配置属性:是否只读、是否隐藏; 要设置此字段的验证属性:是否必填、验证方法(email验证、长度验证等); 要设置此字段对应的控件:HTML控件:文本框、文本域、密码框、下拉框、多选框、单选框、上传框。及对应的默认数据和备选数据。动态控件:如部门下拉框等。及对应默认数据。 要设置此字段的控件样式:高宽等。 根据字段的名称流程表名等信息对此字段设置一个字符串标识。 在设置字段过程中如果觉得字段不够,应该有操作可以再添加流程表字段。 2.2.3设置流转单显示模板。

工作流分析及设计

工作流系统需求分析及设计 业务过程描述: 工作流是一种反映业务流程的计算机化的、实现经营过程集成与经营过程自动化而建立的可由工作流管理系统执行的业务模型。工作流起源于生产组织和办公自动化领域,其目的是将现有工作分解,按照一定的规则和过程来执行并监控,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下图是用户使用工作流系统的业务过程:

业务模型描述:

系统组成: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客户端、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和工作流运行服务四个部分组成,下图是系统构件图: 系统功能划分: 工作流管理系统是指运行在一个或多个工作流引擎的软件上用于定义、实现和管理工作流运行的一套软件,从用户建模的过程来看在建立阶段功能主要是工作流过程和相关活动的定义和建模,在运行阶段包括运行流程的监控、管理以及执行过程中的人机交互等。 工作流管理系统由流程定制工具、流程监控与管理、工作流运行服务和客户端交互四个部分组成,整个系统的使用者可以分为四种:系统管理员、流程设计人员、流程管理人员、普通用户。 下图是整个工作流管理系统的顶层用例:

第一部分流程定制工具 本部分主要完成企业信息流中业务过程的图形化建模,定制工具提供丰富的图形化元素、简单易懂的建模方法以及完善的模型管理方式。 流程定制用例图:

打开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流程定制工具已经打开。 后置条件:被选择的流程模型中的内容被展开。 步骤序列: 1.打开流程模型列表或新建流程模型文件。 2.选择流程模型文件名称。 3.展开流程模型中的设计内容。 保存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某个流程模型已经被打开,并且被修改。 后置条件:修改过的流程模型存到了物理文件中。 步骤序列: 1.保存流程模型到物理文件中。 删除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删除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选中的流程模型被删除。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想要删除的流程模型。 3.系统删除选中的流程模型。 导入导出流程模型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可被导入的文件或导出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导出成文件或模型文件被导入到设计系统成为流程模型。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可被导入文件列表或设计工具中的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将被导入的流程文件或选择将被导出的流程模型。 3.系统把导入文件生成流程模型或把导出流程模型生成流程文件。 流程发布 参与者:流程设计者。 前置条件:拥有设计完成并可供发布的流程模型。 后置条件:流程模型被发布并可通过客户工具执行。 步骤序列: 1.用户打开流程模型列表。 2.用户选择发布的包或流程。 3.用户选择发布的运行服务器。 4.用户形成发布版本。

景观设计工作流程

景观设计工作流程 项目前期 一、设计委托阶段 1.客户与公司达成初步设计意向,设计总监接受任务,收集项目背景资料并分析设计任务。 2.向甲方提供项目建议书(公司简介、案例展示,项目建议)。 3.促成甲方项目设计委托,达成委托意向。 4.确认项目主设计师 二、项目准备性分析(实地调研、收集资料,含影像资料、市场分析、项目定位) 1.基地现状分析 2.景观资源分析 3.交通区域分析 4.当地历史、人文景观分析 5.规划与建筑设计理念分析 6.项目市场定位分析 7.设计条件及客户要求的合理性分析 三、与客户进行第一次沟通,了解项目概况阶段 1.建设规模 2.投资规模 3.技术经济指标 4.设计周期 5.可持续发展 6.收集项目“红线图”,确认项目面积 7.提炼整理甲方的要求,植物品种和功能设施上的要求等 四、确定项目设计小组及人员分工,提供项目工作时间安排表(附合同后) 五、客户与公司签订设计合同,并支付设计费用的定金 概念方案阶段 六、概念设计阶段 1.从分析与定位得出概念主题 2.对客户项目进行投资经济分析 3.景观设计风格的确定 4.详细的设计分析过程 5.彩色总平面图及设计说明书 6.设计内容示意图 7.提供项目设计比较方案 8.选定方案硬质景观主材和软质景观苗木 9.商务着手整理收集项目资料

七、与客户进行第二次沟通(概念性方案的沟通,确定设计的整体方案) 1.方案PPT演示讲解 2.提供甲方投资经济分析建议,与甲方确定明确的投资强度 3.明确项目设计面积 4.设计师详细记录甲方提出的要求和意见 5.商务进行会议记录,并整理成为会议纪要,由主设计师修改签字认可后,次日发送给相关项目人员 6.提交设计成果并确认,商务协调项目合同履约情况 方案阶段 八、方案设计阶段 1.对甲方提出的方案意见及建议进行修改完善,并深化 2.据草图绘制彩色总平面图(注明各功能空间及景点名称,并标注剖面位置) 3.彩色鸟瞰图 4.景观区示意图,并附文字说明 5.总体景观设计分析图: (1)硬质景观平面 (2)软质景观(水景、灌木、草皮)平面图 (3)主干乔木配置图 (4)交通流线及消防分析图 (5)运动、活动(老人、儿童)场地、泳池及健身动线分析图 (6)轴线及景观焦点 6.主要景点的立剖面图以及整个地块的纵断面和横断面图 7.画出重要景点的透视效果图 8.设计说明:基地概况、设计内容、设计原则、景观分析【景观设计轴线及焦点景观、视觉走廊、动线系统(人车分流、消防通道处理)、景观设计分区】 9.采购部门提供方案硬质景观选定的主材列表、本地属性、表现情况及价格 苗木基地提供方案软质景观选定的苗木列表、本地属性、表现情况及价格 10.设计部门提供小品、活动区域及构筑等立面参考建议图片及估价 11.设计部门综合硬软景造价及可调控的小品、活动区域及构筑等立面造价形成方案基础设计造价 九、与客户进行第三次沟通 1.方案PPT演示讲解 2.确认硬软景主材苗木的选定 3.提供给甲方方案基础设计造价,为平衡实现景观表现效果,针对小品、活动区域及构筑立面等部分与甲方进行确认,实现项目造价成本控制。 4.明确项目设计面积 5.商务进行会议记录,并整理成为会议纪要,由主设计师修改签字认可后,次日发送给相关项目人员 6. 提交设计成果并确认,商务协调项目合同履约情况

技术方案大纲.doc

XX系统技术方案第一章总述1.1 项目背景 1.2 现状及需求分析 1.2.1 系统现状及分析 1.2.2 系统建设新需求 1.3 建设目标 1.3.1 总体目标 1.3.2 具体目标 1.4 建设原则 1.5 建设范围 1.6 设计依据第二章系统总体架构设计 2.1 总体设计思路 2.1.1 适应现代化管理的需求 2.1.2 满足业务提醒发展的需求 2.1.3 符合信息化建设发展的趋势 2.2 业务架构设计 2.2.1 业务处理系统构建 2.2.2 决策支持系统构建 2.3 应用功能架构设计 2.3.1 层面结果设计 2.3.2 功能目标框架

2.4 应用功能架构的主要优势 2.5 应用功能架构解决的问题 2.5.1 管理统一性与灵活性问题 2.5.2 大容量、大并发量的处理性能问题 2.5.3 系统可靠性的要求与保障措施第三章应用软件技术方案 3.1 设计原则和方法 3.1.1 系统设计原则 3.1.2 构件化设计思想 3.2 应用系统总体设计 3.2.1 应用体系结构设计 3.2.2 系统对象模型设计 3.3 功能体系设计 3.3.1 功能结构 3.3.2 模块关系 3.3.3 功能描述 3.4 技术系统设计 3.4.1 工作流技术体系 3.4.2 数据仓库技术 3.4.3 信息集成技术 3.4.4 企业门户技术 3.5 关键业务模型设计

3.5.1 电价模型 3.5.2 账务处理模型 3.5.3 计量管理模型 3.5.4 权限管理模型 3.5.5 预测模型 3.5.6 分析模型第四章信息集成技术方案 4.1 信息集成需求 4.2 信息集成平台架构 4.3 与相关业务系统的数据集成 4.3.1 与客服系统的数据交换 4.3.2 与负荷管理系统的数据交换 4.3.3 与银行系统的数据交换 4.3.4 与配电 GIS系统的数据交换 4.3.5 与财务系统的数据交换 4.3.6 与生产管理系统数据交换 4.4 与相关业务系统的业务流程集成 4.4.1 业务处理流程 4.4.2 业务查询流程 4.4.3 客户通知流程 4.4.4 计量故障处理流程 4.5 与相关业务系统的信息门户整合第五章系统软硬件配置方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