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附答案)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附答案)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附答案)
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地球表面形态测试(附答案)

第二章地理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共60分。)

雅鲁藏布江大峡谷是地球上最深的峡谷。下图示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景观。据此完成下

列各题。

1.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形态是 ( )

A.槽型谷地

B.谷地宽阔

C.河床多卵石

D.岸壁较平缓

2.形成雅鲁藏布江大峡谷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 )

A. 地壳运动

B. 风化剥蚀

C. 流水侵蚀

D. 风力侵蚀

3、河谷地貌一般发育在( )

A.高原和山区

B.河流弯曲处

C.河流的下游

D.河流入海口

下图是我国南方某县境内某河流下游模截面略图,该河下游所在地区的地形以低山丘陵为

主。读图回答下面试题。

4、我国南方农村存在着较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图中各地水土流失最严重的是( )

A.甲 B.丙C.乙 D.丁

5、下列关于丙处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处地貌属于河流地貌,是河流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形成的

B.该处地貌为河漫滩平原,它是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C.该处地貌是河流沿岸理想的布局村落的场所

D.该处地貌一般分布在河流的上游

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该河段两岸依次分布着海拔不同的四个平坦面T0、

T1、T2、T3,平坦面上均堆积着河流沉积砾石。砾石的平均砾径T3>T0>T2>T1。洪水期河水

仅能淹没T0。据此完成6~8题。

6.面积仍在扩大的平坦面是( )

A.T0 B.T1 C.T2 D.T3

7.该断面河流流速最大的时期为( )

A.T3形成时期B.T2形成时期C.T1形成时期 D.T0形成时期

8.推测该河段所在区域的地壳经历了( )

A.持续下降B.持续抬升C.间歇性下降 D.间歇性抬升

沙波是河流浅水区河床中的沙粒堆积地貌,图 1 为某常见的沙波形成过程示意图。在浅

水区,水面受河床底部起伏的影响而呈波形,水流流速受上坡和下坡影响而存在差异,进

而导致沙波背水坡泥沙被侵蚀,而被侵蚀的泥沙会在下一个沙波的迎水坡堆积。据此回答

下列各题。

9.①坡是()

A. 迎水坡,流速慢

B. 迎水坡,流速快

C. 背水坡,流速快 D背水坡,流速慢

10.该沙波中以侵蚀作用为主的部位是()

A. ①坡和②坡B③坡和④.坡 C. ①坡和③坡 D.②坡和④坡

11.沙波移动方向为()

A. 维持原地

B. 往复摆动

C. 向上游移动

D. 向下游移动

下图为某河段示意图,箭头表示河流流向。读图完成12--13题

12、图中流水侵蚀作用最活跃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下列各项中,符合连线处河流断面的是

( )

河漫滩是指位于河床一侧或两侧,由河流的横向迁移和洪水的沉积作用形成,在洪水期才被河水淹没的河流滩地。下图为北半球某河流平直河段的河漫滩河床纵剖面示意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容易形成河漫滩的河段是

A.山区河流落差较大的河段 B.流量季节变化大、崎岖峡谷河段

C.平原水位季节变化小河段 D.流量季节变化大、地势平坦河段

15.图中所示河段的流向为

A.自东向西 B.自西向东 C.自南向北 D.自北向南

16.若图中河床各处岩性相同,图中流水沉积作用最明显的位置是

A.甲 B.乙C.丙 D.丁

读我国渤海某海岸地表物质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

17.该地区的地貌有

①沙丘②海蚀崖

③三角洲平原④风蚀蘑菇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8.塑造该地区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有

①风力作用②海浪侵蚀作用

③流水沉积作用④冰川作用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下图示意某河谷断面经历的一次洪水过程。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9.从该河谷断面可以看出()

A.所在区域可能存在喀斯特地貌B.岩层②比岩层①易受侵蚀

C .是长期受外力侵蚀形成的向斜谷D.宜修建水库调蓄水量

20.本次洪水过程中()

A.水位上升时,河流搬运作用减弱B.水位下降时,河流含沙量增加

C.流量增大时,河流堆积作用增强D.河流侵蚀作用使河床加宽变深

雅鲁藏布大峡谷中的丹娘沙丘,位于高原半湿润季风区。它背倚葱茏青山,面临蓝绿色的雅鲁藏布江,连绵的沙丘构成了波涛起伏的沙海。左图为丹娘沙丘附近等高线示意图,下图为丹娘沙丘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丹娘沙丘的成因主要是

A.风力堆积 B.流水堆积 C.冰川堆积 D.海浪堆积

22.该沙丘的沙源主要是

A.印度洋海滩 B.青藏高原疏松的土壤

C.附近沙洲和河漫滩 D.塔克拉玛干沙漠

23.丹娘沙丘增长速度最小的季节是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霍林河发源于大兴安岭,为山前半干旱区及部分半湿润区的平原带来了流水及泥沙。受上游修建水库和灌溉的影响,山前平原河段多年断流。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4.断流期间,山前平原上的洼地增多增大是由于

A.地面沉降B.流水侵蚀C.风力侵蚀D.冻融塌陷

25.伴随着洼地增多增大,周边地区可能出现

A.水土流失B.沼泽化C.土地沙化D.盐碱化

海岸地理学家Pilkey 说,“任何地方,哪里有挨着海岸的一小片平整陆地,适当的沙子供应,能推动沙子或底泥之类的足够海浪,造成弯曲海岸线的海平面上升,就有障壁岛的存在”。下图为障壁岛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6、最可能形成障壁岛的区域包括()

①沙丘广布的海滩②大湖湖口

③波涛汹涌的海岸④珊瑚礁众多的远洋

A. ①③

B. ②④

C. ①②

D. ③④

27、上图所示障壁岛属于()

A. 海水侵蚀而成

B. 泥沙沉积而成

C. 珊瑚虫遗骸堆筑而成

D. 火山喷发形成

28、关于障壁岛的开发最不合理的是

()

A. 建港口

B. 发展旅游业

C. 建造海景房

D. 建海洋养殖基地

贝壳堤由死亡的贝类生物在海岸

带堆积而成,在沿海地区经常分

布着多条贝壳堤,标志着海岸线

位置的变化,下图示意渤海湾沿

岸某地区贝壳堤的分布。29、沿岸流动的海水搬运河流入海口处的泥沙,并在贝壳堤外堆积。由此()

A .形成新的贝壳堤

B .加大贝壳堤距海岸线的距离

C .形成河口三角洲

D .迫使河流改道

30、河流冲积物是该地海岸线变动的物质来源。多条贝壳堤的形成说明河流入海口()

A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小

B .位置稳定,泥沙沉积量大

C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小

D .位置多次变动,泥沙沉积量大

二、非选择题(共40分)

3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河漫滩是指河道两侧在平常时期露出水面、洪水期被淹没的地区。河道凹岸的侵蚀和凸岸的堆积往往会引起河流裁弯取直,原来弯曲的河道就废弃了,这就是河道的演变。1968年科研人员调查了美国小密苏里河河漫滩上树木年龄的分布情况,并绘制出树龄等值线分布图,见下图。

(1)图中该河流在M处的流向是-----。

(2)推测上游曲流发生裁弯取直的时间,并说明判断的依据和理由。

(3)下游的曲流也发生了裁弯取直,但是旧河道内的树龄甲处和乙处不同,请你分析原因。

(4)从图中,你还可以获取哪些有关河道演变的信息?

3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地理课题组为完成“喀斯特地貌发育机制的研究”采取以下设想:(10分)

设想一:气候是我国南北方喀斯特地貌发育差异的主导因素。

地区降水时间分布年降水量(mm)年平均气温(℃)年溶蚀率(毫米/年)广西中部相对均匀1500—2000 20—22 0.12—0.3

湖北三峡中等1000—1200 12—15 0.06

河北西北部集中400—600 6—8 0.02—0.3

(1)分别解释年降水量、年平均气温与年溶蚀率之间的内在关系。

设想二:植被、坡度对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课题组根据植被覆盖率、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相关数据画出了如下坐标图:

(2)补充坡度与地下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的关系曲线。

(3)试分析喀斯特地貌发育程度与植被覆盖率关系曲线的形成理由。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降水量大,为何地表易缺水?

(5)该类地貌在我国的典型分布地区是____,简要分析该区地形地貌特征的成因。3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月牙泉位于我国甘肃省敦煌市(下图),四周被高大的鸣沙山环绕,但千百年来“山泉共处,沙水共生”,泉水清澈见底。70年代之后,水位持续下降。为了抢救这一千古奇迹,80年代采取了从附近党河直接进行管道补水的措施;90年代又采取了渗灌补水的办法,将党河的水引入附近的土地渗入地下补给。除水位下降之外,月牙泉还面临移动沙丘的威胁。近年来,地理学者对月牙泉周围沙丘的粒度分布进行了深入研究(表1),以揭示沙丘移动规律。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

(1)根据图表,指出对月牙泉威胁较大的沙丘,并说明理由。

(2)为了合理的利用土地资源,有人建议在月牙泉周围的沙丘上广泛种植梭梭林(名贵中药苁蓉就寄生在梭梭树的根部)。你是否赞成这一做法,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31(1)自东南流向西北。

(2)依据:上游有一段陡坎内侧树龄为10-20年,可推测河流的裁弯取直至少在20年前。

理由:只有河道出露水面变成陆地后,树木才能生长,该处最老树龄为20年,说明裁弯取

直至少在20年前。

(3)甲处在乙处的下游,积水时间长。

(4)图中可获取的信息还有:河流两侧流水作用的差异、冲积平原的形成受河流两侧地形

的控制、上下游河流弯曲度的差异等。

32、(1)降水量大、分布均匀促使石灰岩受溶蚀的时间长,溶蚀率大;气温高,(化学反

应速度快,加快石灰岩的溶蚀)溶蚀率大。(2分)

(2)画图(1分)

(3)植被覆盖率高,阻止了地表径流,加快下渗量,从而促进了地下岩溶地貌的发育;同

时植物根系排放的酸性物质也有利于石灰岩的溶蚀。(2分)

(4)南方喀斯特地貌区地下多溶洞,促使地表水下渗、下漏,造成地表缺水。(2分)

(5)云贵高原(沉积形成石灰岩),经历地壳抬升,隆起为高原;后受流水侵蚀(溶蚀)

作用(3分)

33、

(1)A沙丘。理由:A沙丘南坡沙粒的粗砂和中沙比例较大,而北坡细沙比例较大(或答

“A沙丘由南到北沙粒的粒径由粗到细”),说明月牙泉南侧盛行偏南风,在偏南风的作

用下,A沙丘向北移动明显,对月牙泉的威胁较大;而B沙丘南坡和北坡的粗砂比例比东

坡大,细沙比例比东坡小,说明月牙泉北侧盛行偏西风,B沙丘向东移动明显,对月牙泉的

威胁较小。

(2)赞成。理由:苁蓉是名贵中药,可带动医药产业发展,增加经济收入;梭梭林可防风

固沙,阻止沙丘移动,保护月牙泉。

不赞成。理由:该地降水少,沙丘特别干燥,梭梭林不易成活;过度依赖灌溉,水资源的

消耗过多,会导致月牙泉的地下水补给量减少。

1 2 3 4 5 6 7 8 9 10

C C A C B C A

D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B A

D B C C A A D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A C

B

C C C B A B D

湘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第二章《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 一、单选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3.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4.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独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边滩的平面形状B.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C.深槽的垂直深度D.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6.河床中的微地貌 A.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 A.①B.② C.③D.④ 8.该地貌景观所受的外力作用是() A.流水沉积作用B.冰川侵蚀作用 C.海水的侵蚀作用D.风力的堆积作用 河流下切侵蚀,原来的河谷底部超出一般洪水位之上,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上,这种地形称为河流阶地。下图为黄河某段河流阶地分布示意图。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123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卷班级: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成绩:_______ 一、我会填:每空1分,共19分 1、地球的各种力量包括()和()都会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 2、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气温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5、土地坡度的大小、()、()都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二、判断。每题2分,共30分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11、地球表面的变化有时是迅速激烈的,有时是缓慢的。() 12、河流会侵蚀河床和两岸,并带走泥土,在水流比较缓慢的地方,这些泥土又会沉积下来。() 13、河流上游一般是鹅卵石。() 14、冰川、风、海浪的侵蚀,形成各种各样的地形。() 15、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我们应想办法减少对土地的侵蚀。() 三、选择。每题2分,共24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地势特点为:() A、东高西低 B、西高东低 C、中间高,东西面低 2、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是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 A、沉积 B、风化 C、侵蚀 3、沉积实验中,我发现() A、细沙和黏土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C、重的颗粒先沉积 4、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的条件。()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5、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其中不属于的结构名称为() A、地壳 B、地幔 C、地心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 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 质 构 造 及 苴 丿、 对 地 貌 影 响 类型 判断依据 对地貌影响 实例 形态 岩层顺序 地形 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3. 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 ?内力作用所致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 1?3题 1. 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 .背斜 C 2. 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向斜 D .断层 B .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D ?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C ?岩浆活动所致 D ?外力作用 从甲列丁岩魁从港馳斷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 —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採地区地険构适胡面示竄as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__________ 。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 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 。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___________ 。 ③处的地形属_______ 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__________ (多项选择)A.渭河谷地 B .长江三峡 C .汾河谷地 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__________ 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______________ 石灰石砂岩花倒坯等窩维地扁界掩 1)② 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后易受侵蚀中间地层老,两侧地层新块状 (2)绘图:在地垒一侧箭头向上画,地堑一侧箭头向下画。(3)AC (4)① 该处为向斜

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教科版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每空1分共30分) 1. 在中国地形图上,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海洋)多,(陆地)少。 3. 地震和火山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其中地震多发生在 (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5.土壤中的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 沙砾)、( 沙)、(粉沙)、(黏土)、,它们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6. 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等物质的混合物。 7(雨点降落到地面)是土壤被侵蚀的开始。 8.雨水降落地面带走了一部分(土壤微粒)就是(侵蚀)。 9(流水)、(风)、(冰川)、(海浪)等都对土地有侵蚀和沉积作用。 二、判断(每空2分,共20分) 1.高原无平地,平原无起伏。(×) 2.大陆板块很稳定,不会移动。(×) 3.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表变化都是很猛烈的。(×) 4.植物的根系也可以碎裂岩石。(√) 5.动植物完全依赖土壤生存,却不曾为土地做过什么。(×)

6.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是沉积的结果。(×) 7.侵蚀和沉积是流水特有的搬运土地的现象。(×) 8.在多暴雨的山区,山脚下是不适合修建房屋的。(√) 9.土壤在水中是按颗粒大小分层沉积的。(√) 10.土壤源于岩石,岩石的颗粒就是土壤。(×) 三、选择(每空3分共15分) 1.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B. )代表海洋。 A.绿色 B.蓝色 C.黄色 2.每年喜马拉雅山的抬升是(.C ) A.猛烈的 B. 不存在的 C.缓慢的 3.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B. ) A.沙 B. 黏土 C. 粉沙 4.在一条大河的中游堆积了很多的(.C ) A.大石头 B.细沙 C.鹅卵石 5.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的关系是( B. ) A.同在中国 B.黄河携带的黄土沉积到华北平原 C.长江携 带的黄土沉积形成华北平原 四、简答(每小题6分共18分) 1.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谈一谈你的看法。 土壤为动植物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来源。 2.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土地被侵蚀的程度?

地球表面及变化知识点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复习资料 1.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湖泊、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2.陆地上的地形主要有高原、山地、盆地、湖泊、峡谷、平原、丘陵等。 3.峰峦高耸,地势崎岖的是山地;海拔不高,山顶浑圆的是丘陵;低平而宽广的是平原;海拔较高、地面开阔或有丘陵起伏的是高原;周围有山地、高原环绕,中间地势较低的是盆地;深度大于宽度,谷坡陡峻的是峡谷。 4.我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地势西高东低)。地形图上,常常用不同的颜色表示不同海拔高度的地形,绿色往往表示的是平原,蓝色表示的是海洋或湖泊。 5.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6.地球从内到外可以分成地核、地幔、地壳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7.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如地震、火山;有时出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如喜马拉雅山的隆起。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现在的大陆板块。大陆板块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 9.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10.风化作用会改变地球上的地形地貌,但这种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的。 11.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12.根据颗粒大小把土壤的微粒分:沙砾、沙、粉沙、黏土,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3.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14.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能使土壤变得肥沃,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5.生物的生存离不开土壤,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有人说: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16.把土壤放入水中,发现水中有气泡,说明土壤中含有空气;把土壤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土壤上有“白汽”冒出,说明土壤中含有水分;把沉积物的上层抹在手上,感觉很细腻,那是黏土。 17.雨水和径流(沿着地表流走的雨水叫径流)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18.影响侵蚀的因素:土地的坡度大小、土地上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19.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来说,重的颗粒先沉积,轻的颗粒后沉积。 20.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的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土壤流失,而沉积却填平了一些低洼的地方,因此在大江大河的下游和入海口往往是平原。侵蚀和沉积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21.在河流对土地的侵蚀和沉积过程中,上游河床往往布满了大石头,中游河床堆积了很多的鹅卵石,下游河床堆满细沙。 22.自然力如流水、风、冰川、海浪、重力等都会对土地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 23.防止和减少灾害发生采取的措施:植树造林、兴修水利、修筑水坝、修梯田、封山育林、加强灾害预警预报…… 24、谈谈你对“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的理解 答: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体。土壤为他们提供了食物和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材料来源。而所有生活在土壤中的生物的残体和排泄物都能使土壤的腐殖质更丰富。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地球的表面形态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考点要求:褶皱、断层的特点、成因及其地表形态 知识回顾: 1、地质构造的概念: 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影响类型判断依据对地貌影响实例形态岩层顺序地形成因 褶 皱 断 层 地垒 地堑 3.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活动的影响: 考题探究: 右图为某地某水平面的岩层分布图,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丁处的地质构造为 A.褶皱 B.背斜 C.向斜 D.断层 2.关于图中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处为良好的储油构造 B.甲处有利于储存地下水 C.修一条南北向隧道选址丁处 D.图中岩层为岩浆岩 3.若该地地表甲为谷地,丁为山岭,其成因是 A.地壳运动所致 B.内力作用所致 C.岩浆活动所致 D.外力作用

4.读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1—10岩层年龄由老到新)。假如你是一位地质工程师,请对下列问题作一简要分析。 ⑴若在该地区发现了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则可能分布于__地;若要开采地下水,则应在__地。 ⑵如果在这里修建一条东西向的地下遂道,应该选择甲地还是乙地? 5.读“某地区地质构造剖面示意图”,并回答问题。 (1)图中①②③④四处,在地质构造上属于背斜的是。在野外考察中,有时会见到背斜成谷现象,其原因是。根据地层的相互关系确定背斜的方法是。 ③处的地形属山地。 (2)请在图中地垒两侧断层的细短线上标注4个箭头,表示岩层错动的方向。 (3)下列地理事物与图中④处的地质构造在形成原因上相似的是(多项选择) A.渭河谷地 B.长江三峡 C.汾河谷地D.雅鲁藏布江大峡谷 (4)图中c地层为含水层,a、b、d各地层为隔水层,因此在处(填数码)打井较有可能获得丰富的地下水。判断依据是 6.根据等高线数值判断,图中的地形是五种基本类型中的,判断理由是 根据岩层露头的新老关系判断,图上的地质构造是,判断理由是 此处地形的形成原因是

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题

小学科学五上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练习题 一、填空题。 1.火山和地震是由于地球内部的()造成的。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压力越来越()。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断地运动,驱动地球的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 3.外力的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 4.水流动时能携带土壤微粒跟着一起运动,当水流静止下来时,携带的物质也会沉积下来。一般说来,()的颗粒先沉积,()的颗粒后沉积。 5.()和()会把地表的泥土带走,使土地受到侵蚀。 6.我们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 7.岩石在()()()()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风化现象。 8.许多科学家认为,组成地球外壳的岩石圈原来是一个整体,后来地球内部运动的力量使它分裂成几块,形成了现在的()。就像漂浮在煮沸的热粥上的柚皮块,这些()相互碰撞、分离、平移,从而导致地表的巨大变化。如形成山脉、高原、裂谷和海沟等。还会引发火山爆发、地震、海啸等。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类,最大的土壤颗粒是()(小石子),其次是(),接着是比沙还小的(),最小的土壤微粒是()。这些统称为岩石的微粒。 10.土壤中还有()和()。()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它们都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二、判断题。 1.侵蚀在不断地改变地表的地形地貌,也会使土地流失,但是不会影响我们的生产生活。() 2.河流的侵蚀和沉积作用,形成了许多相同的地形地貌。()3.各种自然力量在重塑地表形态的过程中,不会影响人类的生产生活。() 4.人类自身的活动也在改变着地表的形态,我们要尽量减少土地遭受侵蚀。() 5.在各种力量塑造和改变着地表地形地貌的过程中,有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害。() 6.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这种变化有时表现出来是很猛烈的,可以是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的改变,就像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 7.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有时也表现为极其缓慢的变化,就像地震、火山。() 8.地球表面的很多变化都是在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篇

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案8 篇 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3、了解家乡的地形。 我们的家乡是什么地形呢?它有什么特点呢?

五年级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试卷

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测试题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等第________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5 分)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 2、地球的表面是(岩石)和(土壤)。 3、由于受(大气)、(水)、(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4、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土壤的成分中,(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6、将烧热的岩石立即放入冷水中,反复几次,岩石可能会(风化)。 7、风化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 8、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 9、下雨是一种经常发生的(天气)现象。 10、(黏土)和(细沙)容易被雨水冲走,是因为它们比较轻。 11、由于流水对土地的侵蚀作用,地表会形成许多(溪流)和(沟壑),它们汇集在一起又会成为大的河流。 12、在进行沉积实验时,我们发现了(重)的物体先沉积。 13、(风化)作用和(生物)作用形成了地球上不同的地形地貌。 14、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土地(侵蚀)。 二、选择题(每空1分共15分) 1、新疆的吐鲁番是个( C )。 A、高山 B、平原 C、盆地 2、地势低平而宽广是( B )地形特点。A、山地 B、平原 C、盆地 D、高原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 A ),压力越来越(C)。 A、高 B、低 C、大 4、地壳主要是由(A )构成的。 A、岩石 B、水 C、空气 D、二氧化碳 5、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 B )。 A、侵蚀 B、风化 C、沉积 6、根据颗粒的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从小到大分为( C )。 A、沙粉沙沙砾黏土 B、沙砾沙粉沙黏土 C、黏土粉沙沙沙砾 7、( C ),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8、由于河流的沉积作用,地势平坦的平原一般在大河的( C )流域形成。 A、上游 B、中游 C、下游 9、深圳地形主要以坡度较缓的低矮山岳为主,这种地形属于什么地形?( C )。 A、平原 B、盆地 C、丘陵 10、我们的土壤妈妈的作者是( B )。 A、牛顿 B、高士其 C、赫歇耳 1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 B)多高山,(A)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 C )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2.2地球的表面形态教案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两课时)三维目标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风、流水、 冰川、海浪等外力因素,识别地质构造和常见的地貌。 通过对当地典型地貌的实地考察学习和探究,掌握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方法,提高自激发学生学习地理、探究自然的兴趣和热情;通过与他人合作交流,养成良好的合作能 教学重点1. 2. 教学难点 教具准备 课时安排2 第1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播放录像(丰富的地表形态: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平坦的太湖平原、富饶的四川盆 生 师很好。地表形态真是丰富多彩。那么这些地形是怎样形成的?它们是永恒不变的吗? 板 第二节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推进新课 师首先请同学们看一段录像,并思考“地表形态是永恒不变的还是不断变化的?” 媒体显示: 生 师 板书: 一、不断变化的地表形态 主备人李红英 审核人高文玲

师 地质作用分类能量来源表现形式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高低起伏,形成高山和盆地 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能量来源:地球内部热能、太阳能。表现形式: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风 生 师同学们填得很好。现在我们知道了导致地表形态变化的力量按其能量来源可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我们所见到的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是内力和外力两种作用长期共同作用的结果。 生 师对。内力作用让地表变得高低不平,是地表形态的主力塑造者,那么它是怎样塑造 板 二、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师 大家看到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和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在几千万年前还是一片汪洋大海,是地壳的运动引导了地表形态的变化。那么是什么力量促使其运动的呢?近几十年来对大地构 板书: (一)板块运动与宏观地形 投影: 大家看图,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的岩石圈并不是完整的一块,而是被断裂带(如 生 师 生1. 2. 师同学们的速记效果不错,说明找到了规律。另外,从图中还可看到符号“→︱←”“←︱→”,这是板块的运动方向,说明板块处于相对的运动状态。板块运动是内力作用的重要表现之一。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 51.“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有哪些教学内容? 答:第1课“地球表面的地形”;第2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第3课“坚硬的岩石会改变模样吗”;第4课“土壤中有什么”中第5课“雨水对上地的侵蚀”;第6课“什么样的土 地容易被侵蚀”;第7课“河流对上地的作用”;第8课“减少对土地的侵蚀”中“资料库”。 52.本单元的编排依据课标中的哪些内容? 答:课程标准中“地球与宇宙”中的“地球的概貌”和“地表的变化”。 5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结构是什么? 答:本单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地球表面是怎样的(地形)”;第二部分“地形变化和原因”。 54.“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需要帮助学生形成哪些科学概念? 答:(1)知道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并知道这些地形的大致特点。(2)认识到地球内部的运动和外力作用的影响是形成和重塑地球表面多种地形的原因。3)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的。有的变化是在缓慢的过程中进行,有的改变却是一个比较迅猛的过程。(4)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使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5)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会使岩石最终变成土壤。(6)土壤包含岩石风

化而成的大小不同颗粒(小石于、沙、漏土)、腐殖质、水和空气等。()土壤和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资源。(8)流水、风力、海浪、冰川等都会对地表产生侵蚀和沉积作用,并形成不同的地形地貌。(9)上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l0)人类活动也会改变地表形态,这种改变有时会加剧自然灾害的影响。 55.“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在科学探究方面有哪些教学目标? 答:(1)用一定的词汇简单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2)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山脉、高原、平原、盆地、河流、海洋等地形。(3)通过阅读资料,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火山和地震的成因,以及风力、海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和沉积作用。(4)按要求进行实验操作,通过实验观察探究雨水对土地的侵蚀,河流对土地的影响,以及土壤的成分。(5)对控制变量的对比实验有较好的把握,能设计模拟实验,探究降雨量的大小、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等会影响士壤被侵蚀的程度。(6)用文字、图画、符号记录实验结果,用口头和书面语言描述实验中的现象。(7)对自然现象和实验结果做出自己的解释,在小组内交流结果和想法。 56.“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有哪些教学目标?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地形习题精选二十

2019-2020学年度教科版小学五年级上册科学地球表面及其变化1、地球表面的 地形习题精选二十 第1题【单选题】 被称为“世界屋脊”的是( )。 A、黄土高原 B、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通过观察世界地形图可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地形是东高西低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我国地形多样,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是( )。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择题。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大部分是海洋,陆地面积较小 B、地球E的陆地被海洋包围着 C、中国的地势是“东高西低” ( )是由山岭、山间谷地与山间盆地构成的区域,一般多呈脉状分布。 A、平原 B、高原 C、山地 从地形图上看,我国的地势( )。 A、西低东高 B、西高东低 C、东西差别不大 地形图上的蓝色通常表示( )。 A、海洋 B、高原 C、平原

地形图上,常常用深浅不同的( )表示丘陵。 A、红色 B、绿色 C、黄色 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 )发生变化的。 A、不断 B、从不 C、有时 【答案】: 【解析】: 第5题【判断题】 我国的地形以平原为主。(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6题【判断题】

云贵高原是世界最高的地方,号称“世界屋脊” 。(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7题【判断题】 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变化。( ) A、正确 B、错误 【答案】: 【解析】: 第8题【填空题】 我国地形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是______。【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读图题。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测试题及答案

一. 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填在题后答题栏内每小题1分, 共18分) 1.下列关于地球形状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天圆地方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 C.地球是正圆形的 D.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2、本初子午线是( ) A.东西两半球的分界 B.东经与西经的分界 C.计算纬度的起始线 D.欧亚两洲的分界 3.甲、乙两地同在30°N纬线上,甲地的经度是20°E,乙地的经度是20°W,则甲地在乙地() A.正南 B.正北C.正东 D.正西 4.下列地点中, 位于“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有极昼极夜”现象的是( ) A B C D 5.一个人要想在最短时间内跨越所有的经线,他应选择的地点是() A.0°纬线上 B.0°经线上 C.北纬80°D.南极点 6、下面四幅图中, 地球自转方向正确的是( ) A. B. C. D. 7.仔细观察,你发现地球仪上没有表示出来的事物是()A.赤道B.地球公转轴 C.极点D.经线和纬线

8.读图,判断图中A地在B地的方向是 A. 正南方向 B. 西北方向 C. 正北方向 D. 东南方向 9、关于我国首都北京(40°N 116°E)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位于北半球,中纬度 B.位于东半球,高纬度 C.位于西半球,中纬度 D.位于南半球,高纬度 10、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沿任何一条经线北行,均能回到原地 B.通过地球表面任何一点都只有一条经线 C.全球所有的经线都不等长 D.除赤道和极点以外,相同纬度的纬线都有两条 11、地球的公转产生了( ) A.四季的变化 B.昼夜长短 C.昼夜更替 D.昼夜 12、甲地位于98°E,31°N;乙地位于88°W,28°S。甲地在乙地的( ) A、西北方向 B、东北方向 C、东南方向 D、西南方向 13、若要使房子周围的门窗都朝南,房子只能建在() A. 赤道上 B. 北极点上 C. 南极点上 D. 本初子午线上 14、给朋友发电子邮件,顺便问他们当地当天昼夜长短情况,结果甲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6小时,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长4小时,丙朋友说他那里昼比夜短10小时。据此回答甲、乙、丙朋友所处的纬度,从低向高依次是 A.甲、乙、丙 B.乙、丙、甲 C.乙、甲、丙 D.丙、甲、乙15.在同纬度的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偏西的地点( ) A.先看到日出B.后看到日出 C.时刻晚D.时刻相同 16.当北半球大部分地区正午太阳升得最高,白昼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的一天是() A.3月21日前后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D.12月22日前后 17.下列节日中,恩施的昼长比夜长短的是()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4)

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 1、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内。火山活动与()和()运动有关。 2、由于受()、()、()或()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3、土壤是()、()、()、()、()和()等物质的混合物。 4、土壤的成分中,()和()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 二、判断 1、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2、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3、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4、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5、从地形图上我们知道,地球上陆地多,海洋少。() 6、山上的岩石布满了裂缝,是它受到风化作用的结果。() 7、雨水对土壤的侵蚀是从雨水在地面上流动时开始的。() 8、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9、微风的力量很小,对土地没有侵蚀作用。() 10、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三、选择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多高山,()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 2、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风化 B、沉积 C、侵蚀

3、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4、岩石受到风化作用和生物的作用最终会变成() A、土壤 B、腐殖质 5、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 A、重的颗粒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6、(),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四、实验探究 1、你是怎样验证“温度对岩石有破坏作用”这个猜想的?请你简单地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你是怎样通过实验知道土壤中有空气的?请简单地写出实验方法和实验现象。 五、回答问题 1、请你用简单的图示表示岩石风化过程。 2、请你制定一份土地的坡度对侵蚀的影响的实验方案,注意写明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

章节测试题 1.【答题】()的地形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A. 平原 B. 高原 C. 盆地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各个地形地貌的特点。 【解答】盆地的地貌特色是地形四周的高度比较高,中间部分比较低。选C。 2.【答题】()改变了地球的地形地貌,形成了许多美丽的景观。 A. 火山和地震 B. 雨水的侵蚀 C. 岩石的风化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风化的知识点。 【解答】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岩石的风化形成了众多美丽的奇观,改变了众多地形地貌。选C。 3.【答题】地形图上以深浅不同的()代表海洋。 A. 绿色 B. 蓝色 C. 黄色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图上不同颜色所代表的地形地貌。 【解答】地图上蓝色的部分代表海洋。选B。

4.【答题】我国的地形特点是()。 A. 地势东高西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 B.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高原,西部多平原 C. 地势西高东低,东部多平原,西部多高原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我国地形地貌的特点。 【解答】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选C。 5.【答题】土壤颗粒中肉眼看不清的是()。 A. 沙 B. 黏土 C. 粉沙 【答案】B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土壤的类型。 【解答】土壤是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和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其中黏土是用肉眼无法看到的。选B。 6.【答题】由于流水对土地有()作用,地表便形成了许多溪流和沟壑。 A. 风化 B. 沉积 C. 侵蚀 【答案】C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影响土地被侵蚀程度的因素有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等。

地理22《地球表面形态》教案(湘教版)

第二章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节地球表面形态 一、课程标准 ●结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1)标准解读 本条“标准”关注的对象是自然环境的组成要素之一——地貌,要求的重点是地貌的变化及其原因。关于地表形态要注意有不同的概念解释。 对于地表形态,通常有两种理解。其一是从宏观形态上理解的地形,如高原、盆地等,是内力和外力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二是从微观成因上理解的地貌,如流水地貌、风沙地貌等,主要是由外力作用形成的。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将地形和地貌合为地貌(也称地形)。 地表形态的变化,可从三个层面加以说明。第一是全球大地构造,以解释全球海陆、高大山系、大裂谷等的分布和变化。一般通过板块构造学说等全球构造理论加以说明。第二是区域大地构造,侧重于内力作用形成的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以解释地表高低不平的原因。一般通过褶皱、断层及其与地表形态的关系加以说明。第三是在大地构造基础上进一步形成的地表形态(即传统意义上的地貌),以说明地表形态的再变化。一般主要通过流水、风、冰川等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表形态加以说明。 从本条“标准”的要求来看,重在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分析,以使学生从两方面认识地表形态。一方面以运动、变化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地表形态一直处于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另一方面以综合的观点看待地表形态,即内力作用造就了地表形态的骨架(形成高山、盆地等大地形),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骨架作再塑造(把高山削低,把盆地填平);我们所见到的地表形态是内、外力长期共同作用的产物。同时学会分析常见地表形态及其变化的主要原因(内力或外力)。基于这样的要求,教学时没有必要将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地貌或各种类型的地貌作全面系统的介绍,而应举例(即“标准”要求的“结合实例”)加以分析。 (2)教学重点 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外内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高中地理:《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地球的表面形态》测试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 牡蛎生长在气温适宜、清澈小河入海的河口海岸潮间带区域,牡蛎礁是由牡蛎不断附着在蛎壳上、长时期稳定堆积而成。下图示意渤海湾沿岸某地区牡蛎礁分布(左图)及某礁体局部剖面(右图),礁体Ⅰ-Ⅵ由老到新。 完成下面小题。 1.在牡蛎礁从Ⅰ到Ⅵ的形成时期,该区域( ) A.海岸线持续性向海洋推进B.海平面间歇下降 C.河流入海口泥沙含量稳定D.地壳持续性下沉 2.礁体顶部泥沙沉积层形成的主要沙源及外力作用分别是( ) A.海底淤泥海水搬运、沉积B.海底淤泥风力搬运、沉积 C.河流泥沙流水搬运、沉积D.河流泥沙风力搬运、沉积 下面的左图示意世界某区域,右图示意左图中甲地区及其周边地区的地质剖面,甲地河谷剖面的形成主要与地转偏向力的作用有关,读下图回答下面各题。 3.关于左图中河流和湖泊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位于南半球,湖泊起到削减洪峰的作用B.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淡水湖 C.位于南半球,湖泊是河流的水源补给地D.位于北半球,湖泊一定是内流湖 4.右图中岩石形成时间的先后顺序为 A.岩浆岩Ⅱ、岩浆岩Ⅰ、沉积岩ⅡB.岩浆岩Ⅰ、岩浆岩Ⅱ、沉积岩Ⅱ C.沉积岩Ⅱ、岩浆岩Ⅱ、岩浆岩ⅠD.岩浆岩Ⅱ、沉积岩Ⅱ、岩浆岩Ⅰ 河床地貌指河床在流水作用下形成各种地表形态,包括河型、河床侵独地貌和河床堆积地貌。下图示意顺直微弯型河床平面形态。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该河流向为自西向东,河床平面形态中可作为判断依据的是 A.边滩的平面形状B.深槽和边滩的相对位置 C.深槽的垂直深度D.浅滩和深槽的相对位置 6.河床中的微地貌 A.深槽的深浅取决于流水搬运和沉积作用 B.边滩的形态取决于流水侵蚀和沉积作用 C.浅滩面积的大小只受河流流速的影响 D.深槽、浅滩、边滩的位置由河流流向决定 珠峰对于登山爱好者来说,具有无限的魅力。中国登山队多次顺利登顶珠峰,为中国人赢得了荣誉。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当登顶珠峰时,最可能看到的地貌景观是

3--地球表面及其变化资料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表面的地形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地形包括高原、高山、盆地、湖泊、峡谷、平原等。 地球表面有河流、海洋、山脉、高原等多种多样的地形地貌,地球表面是高低起伏、崎岖不平的。 过程与方法: 观察描述常见地形的特点。 会看简单的地形图,能在地形图上指认如高原、平原、谷地、山脉、河流、海洋等的地形。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对地球表面地形研究的兴趣,能自觉关注和收集相关的信息。 【教学重点】知道典型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难点】从地形图中发现整个地球地表地形地貌的分布和特点,知道并描述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教学准备】 分组器材:学生事先准备一些自己去过的地方的风景照片,有条件的学校为每组学生准备一份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 教师演示:一些典型的地形地貌的图片或课件,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家乡地形图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引入 1、教师用课件展示自己到外地旅游的照片,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从照片上,你可以感受到那里的地形吗?你能说说它的地形特点吗?学生回答,教师适当纠正并补充介绍地形特点。 2、你去过什么地方呢?能不能拿出照片来介绍一下呢?你可以说说那里的地名,有什么特点,地形是怎样的。 二、我们看到过的地形 1、学生初步交流展示。 要求:出示照片,向大家介绍该地方,注意说清楚地形地貌的类型,能简单描述其特点。 2、教师补充介绍。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补充介绍,结合学生照片上的地形,出示相关图片和课件,介绍各种地形地貌的特点。 平原: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丘陵: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 高原:面积很大,地形开阔,周围以明显的陡坡为界; 山地: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 盆地:四周地势较高,中间低平; ……

五年级上册科学单元试题-第3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教科版(含答案)

第三单元学习达标测试卷附参考答案 (总分:100分建议时间:40分钟)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31分) 1、地球的地表形态可以分为(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 2、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可以使地球的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 火山)和( 地震)。 3、地球的内部可以分成( 地壳)、( 地幔)、( 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 地壳)内。火山活动与( 地幔)和( 地壳)有关。 4、土壤是( 沙)、( 小石子)、( 黏土)、( 腐殖质)、( 水)和( 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为生物提供了( 食物)和( 生存空间),也为人类提供了衣食住行的( 材料来源)。 5、( 流水)、( 风)、( 冰川)、( 波浪)、和( 重力)等都会侵蚀土地,(侵蚀)使某些地方的土壤流失,改变了( 地形地貌),同时对人类的( 生产生活)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为了保护自己的家园,人们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 1、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2、地球表面的地形在不断地变化。(√)

3、动物和植物的根能松动土壤,为空气和水营造空间。(×) 4、地球内部运动使地表形态发生变化,这些变化表现出来都是很猛烈的。(×) 5、为了保护我们家园,应想办法尽可能地减少侵蚀。(√) 三、选择题。(每空2分,共10分) 1、从地形图上可以知道,我国( B )多高山,(A)多平原。 A、东部 B、西部 2、许多科学家认为,大陆板块之间的(B)会形成断裂谷。 A、碰撞 B、相互拉张 3、(C),就会使土地被侵蚀越厉害。 A、坡度大,有植物覆盖,降雨量小 B、坡度小,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C、坡度大,无植物覆盖,降雨量大 4、在做沉积实验时,我发现(A) A、重的颗粒先沉积 B、轻的颗粒先沉积 四、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0分) 1、风化: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 2、侵蚀:雨点降落时的力可以打散并溅起土壤的微粒,雨水在地面流动时,携走了这些微粒,一部分土壤便带走了,这就是侵蚀。

五年级上册科学复习资料第三单元 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教科版

第三单元地球表面及其变化 1、.地球上海洋多,陆地少。地图上蓝色表示海洋,绿色表示平原。 2、中国的西部多高山,东部多平原。西藏属于高原,新疆吐鲁番是个盆地。地形指:地球表面的形态。包括:高原、高山、山地、丘陵、盆地、沙漠、峡谷、平原、海洋、湖泊、河流等。从地图上我们知道哪些信息? 3.盆地特点:四周地势较高,中间较低;山地特点:地势较高,蜿蜒起伏,层峦叠嶂;丘陵特点:高低起伏,坡度较缓,由连绵不断的低矮山丘组成;高原特点:面积广大,地形开阔,周边以明显的陡坡为界;平原:地貌宽广平坦,起伏很小。 4.地球内部可以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部分。绝大部分地震发生在地壳内。火山活动与地幔和地壳运动有关。 5.在地球的深部,越往下去,温度越来越高,压力越来越大。地球的深部物质就像一锅煮熟的粥,在不停地运动,驱动着地球表层运动,造成地球表层的变化。地球表层不断变化,有时猛烈,如地震、火山。有时很缓慢,如流水、风、冰川。地震和火山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 52.使地球局部表面在瞬间发生较大改变的是:地震和火山;使地球表面发生极其缓慢的变化的是:流水、风、冰川、海浪等自然力的作用。我们在短时间内难以觉察。如“喜马拉雅山”。 6.由于受水、大气、气温或动植物的作用,岩石破碎,这种现象叫风化。风化作用缓慢地改变地球的地形地貌。岩石变化由四个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 7、.岩石变化的原因:冷和热的作用;流水的作用;植物的作用;动物的活动。河道中的卵石变圆,主要是上游的高山在长期风化作用下,产生了许多裂缝,甚至崩塌,碎石在被搬运过程中,受到流水的冲击和相互摩擦,逐渐失去棱角的结果。 8.1963年,冰岛以南大西洋中,一昼夜升起了一座岛屿苏尔特塞岛,为冰岛共和国增加一块新土地。.2019年4月2日所罗门群岛发生里氏8级地震,将一座名为拉农加的岛屿拔高了3米。 9、.根据颗粒大小可以把土壤的微粒分为沙砾、沙、粉沙和粘土。土壤中还有腐殖质和盐分,是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腐殖质是动植物腐烂时产生的黑色物质,盐分是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土壤成分:沙、小石子、黏土、腐殖质、矿物质、水、空气等物质的混合物。土壤是地球上最有价值的资源。 土壤颗粒:从大到小依次是沙砾、沙、粉沙、黏土。(水中分层现象从下到上依次是:沙砾、沙、粉沙、黏土)土壤的分层:从上到下,枯枝落叶层、有腐殖质的表土层、亚土层、岩石碎屑。在每立方米的土壤中,生活着几十亿个生物。 10、土地坡度的大小、有无植物覆盖、降雨量的大小会影响土壤被侵蚀的程度。. 11、自然界中每时每刻都有侵蚀和沉积现象发生。侵蚀使得一些地面突起的地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