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实验报告3病毒植入和清除

实验报告3病毒植入和清除

实验报告3病毒植入和清除

实验报告2

姓名:班级:学号:

实验题目:___实验三病毒植入和查找清楚_________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掌握木马病毒的植入的基本方法;

掌握木马病毒清除的基本方法。

二、实验平台

Windows XP/2003操作系统

三、实验内容

1.网页挂马

2 .冰河植入和清除

四、实验步骤

1、网页挂马:利用了MS06-014漏洞进行挂马方法。

MS06-014漏洞是Windows的RDS.Dataspace ActiveX实现上存在漏洞,远程攻击者可能利用此漏洞在获取主机的控制。在某些情况下,MDAC所捆绑的RDS.Dataspace ActiveX控件无法确保能够进行安全的交互,导致远程代码执行漏洞,成功利用这个漏洞的攻击者可以完全控制受影响的系统。

2、浏览挂马页面,实现病毒植入

受害者虚拟计算机中,浏览器地址栏输入:http://192.168.1.11/testtrojan/ default.htm。

结果:在受害计算机的system目录被复制了一个恶意程序:WriteReg.exe 。

3、冰河病毒的植入和清除:

扫描入侵目标主机;远程连接(目标主机选window2003/2000;磁盘映射。将本地主机上的G_Server.exe拷贝到目标主机的磁盘中,并使其自动运行在监考端VPC1再次使用G_Client.exe 搜索计算机,

4、防范与清除冰河

手工删除被控端的冰河木马:删除在windows\system32目录下“kernel32.exe”和“Sysexplr.exe”

删除: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 CurrentVersion\Run下面发现有一个默认值项:@="C:\\WINDOWS\\SYSTEM32\\Kernel32.exe“

删除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services的默认键值C:\WINNT\System32\

五、实验总结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木马病毒的植入的基本方法;掌握木马病毒清除的基本方法。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冰河木马实验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冰河木马实验 网络10-2班 XXX 08103635 一、实验目的 通过学习冰河木马远程控制软件的使用,熟悉使用木马进行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在计算机A上运行冰河木马客户端,学习其常用功能; 2、在局域网内另一台计算机B上种入冰河木马(服务器),用 计算机A控制计算机B; 3、打开杀毒软件查杀冰河木马; 4、再次在B上种入冰河木马,并手动删除冰河木马,修改注 册表和文件关联。 三、实验准备 1、在两台计算机上关闭杀毒软件; 2、下载冰河木马软件; 3、阅读冰河木马的关联文件。 四、实验要求 1、合理使用冰河木马,禁止恶意入侵他人电脑和网络; 2、了解冰河木马的主要功能; 3、记录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过程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及

解决方法; 4、总结手动删除冰河木马的过程。 五、实验过程 作为一款流行的远程控制工具,在面世的初期,冰河就曾经以其简单的操作方法和强大的控制力令人胆寒,可以说达到了谈冰色变的地步。鉴于此,我们就选用冰河完成本次实验。 若要使用冰河进行攻击,则冰河的安装(是目标主机感染冰河)是首先必须要做的。 冰河控制工具中有三个文件:,,以及。 简单介绍冰河的使用。是监控端执行程序,可以用于监控远程计算机和配置服务器。是被监控端后台监控程序(运行一次即自动安装,开机自启动,可任意改名,运行时无任何提示)。运行后,该服务端程序直接进入内存,并把感染机的7626端口开放。而使用冰河客户端软件()的计算机可以对感染机进行远程控制。 冰河木马的使用: 1、自动跟踪目标机屏幕变化,同时可以完全模拟键盘及鼠标输入,即在同步被控端屏幕变化的同时,监控端的一切键盘及鼠标操作将反映在被控端屏幕(局域网适用)。 2、记录各种口令信息:包括开机口令、屏保口令、各种共享资源口令及绝大多数在对话框中出现的口令信息。 3、获取系统信息:包括计算机名、注册公司、当前用户、系统路径、操作系统版本、当前显示分辨率、物理及逻辑磁盘信息等多项系统数据。 4、限制系统功能:包括远程关机、远程重启计算机、锁定鼠标、锁定系统热键及锁定注册表等多项功能限制。 5、远程文件操作:包括创建、上传、下载、复制、伤处文件或目录、文件压缩、快速浏览文本文件、远程打开文件(正常方式、最小化、最大化、隐藏方式)等多项文件操作功能。 6、注册表操作:包括对主键的浏览、增删、复制、重命名和对键值的读写等所有注册表操作功能。

防火墙实验报告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实习)报告 实验(实习)名称防火墙实验(实习)日期2012.12.6指导教师朱节中 专业10软件工程年级大三班次2姓名蔡叶文学号 20102344042 得分 【实验名称】 防火墙实验 【实验目的】 掌握防火墙的基本配置;掌握防火墙安全策略的配置。 【背景描述】 1.用接入广域网技术(NA T),将私有地址转化为合法IP地址。解决IP地址不足的问题,有效避免来自外部网络的攻击,隐藏并保护内部网络的计算机。 2.网络地址端口转换NAPT(Network Address Port Translation)是人们比较常用的一种NA T方式。它可以将中小型的网络隐藏在一个合法的IP地址后面,将内部连接映射到外部网络中的一个单独的IP地址上,同时在该地址上加上一个由NA T设备选定的TCP端口号。 3.地址绑定:为了防止内部人员进行非法IP盗用(例如盗用权限更高人员的IP地址,以获得权限外的信息),可以将内部网络的IP地址与MAC地址绑定,盗用者即使修改了IP 地址,也因MAC地址不匹配而盗用失败,而且由于网卡MAC地址的唯一确定性,可以根据MAC地址查出使用该MAC地址的网卡,进而查出非法盗用者。报文中的源MAC地址与IP地址对如果无法与防火墙中设置的MAC地址与IP地址对匹配,将无法通过防火墙。 4.抗攻击:锐捷防火墙能抵抗以下的恶意攻击:SYN Flood攻击;ICMP Flood攻击;Ping of Death 攻击;UDP Flood 攻击;PING SWEEP攻击;TCP端口扫描;UDP端口扫描;松散源路由攻击;严格源路由攻击;WinNuke攻击;smuef攻击;无标记攻击;圣诞树攻击;TSYN&FIN攻击;无确认FIN攻击;IP安全选项攻击;IP记录路由攻击;IP流攻击;IP时间戳攻击;Land攻击;tear drop攻击。 【小组分工】 组长:IP:192.168.10.200 管理员 :IP:172.16.5.4 策略管理员+日志审计员 :IP:172.16.5.3 日志审计员 :IP:172.16.5.2 策略管理员 :IP:172.16.5.1 配置管理员 【实验设备】 PC 五台 防火墙1台(RG-Wall60 每实验台一组) 跳线一条 【实验拓扑】

蠕虫的行为特征描述和工作原理分析

蠕虫的行为特征描述和工作原理分析* 郑辉** 李冠一 涂菶生  (南开大学 20-333# ,天津,300071) E-mail: zhenghui@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 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students/doctor/spark/zhenghui.htm 摘要:本文详细讨论了计算机蠕虫和计算机病毒的异同,指出它们除了在复制和传染方面具有相似性之外,还有很多不同点,如蠕虫主要以计算机为攻击目标,病毒主 要以文件系统为攻击目标;蠕虫具有主动攻击特性,而病毒在传播时需要计算机 使用者的触发。通过详细区分它们的不同行为特征,确定了在计算机网络安全防 范体系中不同角色的责任。然后描述了蠕虫发展的历史,从中可以看到,蠕虫产 生了越来越大的危害。通过分析计算机蠕虫的工作原理、功能结构、实体组成, 提出了蠕虫的统一功能结构模型,并给出了有针对性的对计算机蠕虫攻击进行防 范的措施。最后本文分析了一些新的蠕虫技术发展趋势,指出计算机蠕虫本质上 是黑客入侵行为的自动化,更多的黑客技术将被用到蠕虫编写当中来,由此可以 看出对蠕虫攻击的防治和对抗将是长期而困难的工作。 关键词:蠕虫,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网络安全,蠕虫定义,蠕虫历史,行为特征,功能模型 一、 引言 计算机病毒给世界范围内的计算机系统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危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给人们一种误解,认为危害计算机的程序就是病毒。从而不加区分把计算机病毒(Virus)、计算机蠕虫(Worm)、木马程序(Trojan Horse)、后门程序(Backdoor)、逻辑炸弹(Logic Bomb)等等这些概念都称为计算机病毒。这种误解不仅体现在媒体的宣传中,而且体现在病毒技术研究人员的文章[1][2]中,反病毒厂商对产品的介绍说明中,甚至政府部门制定的法律法规[3]当中。这种相近概念上的误解导致不能有效的给出针对不同类型危害计算机安全的程序的有效防治措施,也为整体的计算机安全防护带来了一定困难。另外,同一程序的不同分类也不利于对其性质的进一步研究和分析。 计算机病毒和计算机蠕虫在传播、复制等特性上非常相似,尤其容易造成人们的误解。导致误解的原因有很多,一方面由于反病毒技术人员自身知识的限制,无法对这两种程序进行清楚细致的区分;另一方面虽然病毒的命名有一定的规范[4][5],但病毒编写者在为自己的程序起名字的时候并不一定遵循这个规范,利用网络功能如电子邮件进行传播的病毒常常被病毒编写者冠以蠕虫的名字,这也给人们带来一些误导。为了照顾这种病毒的命名,曾有文献试图将蠕虫细分为活动蠕虫和邮件蠕虫[6]。由于用计算机病毒这个称谓不能涵盖所有危害计算机的程序的特征,而且容易产生误导,所以有的文献采用了含义更广泛的称谓“恶意软件”(malware)[7]来统一称呼它们。从蠕虫产生开始,十几年来,很多研究人员对蠕 *高等学校博士点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课题(编号:2000005516)。 **作者简介:郑辉(1972~),男,吉林伊通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网络与信息安全。李冠一(1978~),女,辽宁鞍山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领域为模式识别,计算机视觉与图像处理等。涂奉生(1937~),江西南昌人,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CIMS, DEDS理论,制造系统及通讯理论。

蠕虫病毒有什么危害如何杀

蠕虫病毒有什么危害如何杀 时间:2013-01-15 19:26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作者:xp系统下载点击:170次电脑的蠕虫病毒是什么,会给电脑系统造成什么危害呢?“2003蠕虫王”(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Killer2003)感染该蠕虫病毒后网络带宽被大量占用,导致网络瘫痪,该蠕虫是利用SQL SERVER 2000 的解析端口1434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对其网络进行攻击。由于“2003蠕虫王”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目前在亚洲、美洲、澳大利亚等地迅速传播,已经造成了全球性的网络灾害。由于1月25日正值周末,其造成的恶果首先表现为公用互联网络的瘫痪,预计在今后几天继续呈迅速蔓延之势。 小编建议您使用360免费杀毒进行查杀,然后再根据查杀情况进行相应措施。 蠕虫病毒传播过程 2003蠕虫病毒是一个极为罕见的具有极其短小病毒体却具有极强传播性的蠕虫病毒。该蠕虫利用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缓冲区溢出漏洞进行传播,详细传播过程如下: 该病毒入侵未受保护的机器后,取得三个Win32 API地址,GetTickCount、socket、sendto,接着病毒使用GetTickCount获得一个随机数,进入一个死循环继续传播。在该循环中蠕虫使用获得的随机数生成一个随机的ip地址,然后将自身代码发送至1434端口(Microsoft SQL Server开放端口),该蠕虫传播速度极快,其使用广播数据包方式发送自身代码,每次均攻击子网中所有255 台可能存在机器。易受攻击的机器类型为所有安装有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的NT系列服务器,包括WinNT/Win2000/WinXP等。所幸该蠕虫并未感染或者传播文件形式病毒体,纯粹在内存中进行蔓延。病毒体内存在字符串 “h.dllhel32hkernQhounthickChGet”、“Qh32.dhws2_f”、“etQhsockf”、“toQhsend”。该病毒利用的安全漏洞于2002年七月被发现并在随后的MS SQL Server2000补丁包中得到修正。 蠕虫病毒的特征 该蠕虫攻击安装有Microsoft SQL 的NT系列服务器,该病毒尝试探测被攻击机器的1434/udp端口,如果探测成功,则发送376个字节的蠕虫代码。1434/udp 端口为Microsoft SQL开放端口。该端口在未打补丁的SQL Server平台上存在缓冲区溢出漏洞,使蠕虫的后续代码能够得以机 会在被攻击机器上运行进一步传播。 该蠕虫入侵MS SQL Server系统,运行于MS SQL Server 2000主程序sqlservr.exe应用程序进程空间,而MS SQL Server 2000拥有最高级别System 权限,因而该蠕虫也获得System级别权限。受攻击系统:未安装MS SQL

招警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详解

招警考试行测言语理解练习题及详解 【例题】在西斯廷礼拜堂的天花板上,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巨匠米开朗基罗把他笔下的人物描绘得如此雄壮、有力。在意大利,每当我们看到这些魁伟强劲、丰满秀美的人体艺术作品时,就会深深地感到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勇气和力量,使我们对文艺复兴运动与现代体育的渊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这段文字是在谈文艺复兴运动与()。 A.意大利 B.现代体育 C.人体艺术 D.米开朗基罗 【例题】近日,有能源专家指出,目前全国不少城市搞“光彩工程”,在当前国内普遍缺电的形势下这是不适宜的。按照上海电力部门的测算,上海的灯光工程全部开启后,耗电量将达到20万千瓦时,占整个城市总发电量的2%,相当于三峡电厂目前对上海的供电容量。 这段文字的主旨是()。 A.搞光彩工程对国家和人民无益 B.现在不宜在各地推广光彩工程 C.上海整个城市的总发电量不高 D.上海的灯光工程耗电量惊人 【例题】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当一个人感到烦恼、苦闷、焦虑的时候,他身体的血压和氧化作用就会降低,而当他心情愉快时整个

新陈代谢就会改善。 根据这段文字我们知道()。 A.人们可以通过调节心情来调节血压 B.心情好坏与人的身体健康存在密切关系 C.血压和氧化作用降低说明该人心情不好 D.只要心情愉快就可以改善整个新陈代谢 【例题】俄罗斯防病毒软件供应商——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于6月15日宣布,一个名为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日前制造出了世界上首例可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卡斯佩尔斯基实验室说,29a小组于15日将这个名叫“卡比尔”的蠕虫病毒的代码发给了一些反病毒厂商,后者确认该病毒具备在手机之间传播的功能。 该段文字作为一则报纸上的新闻,最适合做该段文字题目的是()。 A.“卡比尔”蠕虫病毒在俄诞生 B.29a的国际病毒编写小组的新贡献 C.世界首例在手机之间传播的病毒诞生 D.反病毒厂商确认手机之间可传播病毒 【例题】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注重美与善的统一。言下之意则是中国古典美学不那么重视美与真的统一。笔者认为,中国古典美学比西方美学更看重美与真的统一。它给美既赋予善的品格,又赋予真的品格,而且真的品格大大高于善的品格。概而言之,中国古典美学在对美的认识上,是以善为灵魂而以真为境界的。

宏病毒实验报告

宏病毒实验报告 2 邹文敏 一、实验目的 通过运行计算机代码,更加深刻的理解计算机代码。对计算机代码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加深对宏病毒的感性认识,宏病毒是感染数据文件word,office 等。 二、实验内容 运行自我复制,感染word公用模板和当前文档;具有一定破坏性的宏;清除宏病毒。 三、实验步骤 实验一: 将word文档中的开发者工具打开;word 中心→信任选项→宏设计将信任选项打开

运行第一个实验Visual Basic →normal →Microsoft→the document Project→microsoft word对象→the document复制如下代码:'APMP Private Sub Document_Open() On Error Resume Next Application.DisplayStatusBar = False Options.VirusProtection = False Options.SaveNormalPrompt = False '以上都是基本的自我隐藏措施 MyCode = This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Lines( 1, 20) Set Host = NormalTemplate.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If ThisDocument = NormalTemplate Then _ Set Host = ActiveDocument.VBProject.VBComponents(1).CodeModule

灰鸽子实验报告

实 验 报 告 实验名称灰鸽子木马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网络安全 院系部:信息技术系专业班级:网络101 学生姓名:学号:20100901099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目的] 1、了解灰鸽子是一个集多种控制方法于一体的木马病毒。 [内容及要求] 1、练习软件的哪些功能,自己总结 2、通过实验了解灰鸽子是一款的远程控制软件。 3、熟悉使用木马进行网络攻击的原理和方法。 [试验环境] 虚拟机下安装组建一个局域网,2台安装了win2000/win2003/XP系统的电脑,灰鸽子木马软件。 二、实验方法与步骤: (1)打开虚拟机,开启windows server 2003 A 与 windows server 2003 B ,将其网络设备器设置在同一局域网内(例vmnet2)

(2)打开灰鸽子,并查看本机IP地址: (3)点击配置服务程序,新建一个木马病毒:

密码可设置也可不设置 (3)将生产的木马病毒设法放入目标主机,并使其运行: (原始木马样子) (4)目标主机运行后,本机灰鸽子显示其登录: 我们可对目标及进行,下载上传等基本运行 (5)还可以进行更深层次的控制,例如屏幕捕捉与控制,广播,关机开机,注册表的编辑等(看红框标识处):

(6)灰鸽子木马的伪装,木马捆绑器: 现今社会杀毒软件的辨识度已然很高,而人们的警惕度也越来越 高,木马若想成功的被目标主机运行,必然要做一定的伪装

生成一个可执行文件,虽然风险乜很高,但不失为一种方法! (6)木马分离器: 三、使用心得 (1)熟悉灰鸽子之后,我们了解了木马的强大以及危害之处,如何防范木马,是当今信息社会的一种不可不重视的问题。 计算机病毒泛滥尤以木马病毒为甚。木马病毒是一种远程控制程 序,“黑客”利用计算机系统和软件的漏洞将一段程序植入远端电脑后,可以借助其配套的控制程序来远程控制中毒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网络安全实验报告 务书 一、目的与要求根据实验内容的要求和实验安排,要求学生在掌握网络信息安全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设计出相应的软件,并且熟练地运用各种网络信息安全技术和手段,发现并解决各类安全问题,维护网络及操作系统的安全。 二、主要内容实验一加密认证通信系统实现设计实现一个通信系统,双方可以通过消息和文件通信,用户可选择一种加密算法和认证算法,对消息和文件进行加密通信和完整性验证。(要实现认证和加密,工具和语言不限,可以直接调用现有模块,认证和加密不限)实验二 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利用常见的一些扫描工具可以检测本系统及其它系统是否存在漏洞等安全隐患,给出全面而完善的评估报告,帮助管理员发现存在的问题,进而采取有力措施予以弥补,从而提高系统的安全性能。实验三 网络攻防技术矛与盾的关系告诉我们,在研究网络安全技术时,只着眼于安全防范技术是远远不够的,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因此,很有必要同时研究攻击与防范技术,才能更有效地解决各种威胁。实验四 Windows系统安全配置方案作为网络节点,操作系统安全成为网络信息安全首先应予考虑的事务,然而人们往往忽视了OS的安

全性。其实,OS的安全不只体现在密码口令上,这仅仅是最基本的一个方面。除此之外,服务、端口、共享资源以及各种应用都很有可能存在着安全隐患,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设置完善的本地安全策略,并使用防病毒软件、防火墙软件甚至入侵检测软件来加强系统的安全。其中实验一要求编程实现,可直接调用相关功能函数完成。实验二至实验四可在机房的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系统上完成。 三、进度计划序号设计(实验)内容完成时间备注1接受任务,查阅文献,开始实现密码算法和认证算法第一天2完成加密认证通信系统第二至七天3上午完成综合扫描及安全评估实验,下午进行网络攻防实验第八天4上午完成网络攻防实验,下午进行系统安全配置实验第九天5撰写实验报告并验收第天 四、实验成果要求 1、要求程序能正常运行,并实现任务书要求功能。 2、完成实验报告,要求格式规范,内容具体而翔实,应体现自身所作的工作,注重对设计思路的归纳和对问题解决过程的总结。 五、考核方式平时成绩+程序验收+实验报告。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xx 年6 月13 日实验报告题目: 网络信息安全综合实验院系: 计算机系班级:

蠕虫病毒

【摘要】:凡能够引起计算机故障,破坏计算机数据的程序统称为计算机病毒。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蠕虫也是一种病毒。蠕虫病毒,作为对互联网危害严重的一种计算机程序,其破坏力和传染性不容忽视。与传统的病毒不同,蠕虫病毒以计算机为载体,以网络为攻击对象。本文主要介绍蠕虫病毒的分类、概念、特点传播途径、典型蠕虫、防范措施和发展趋势等。 【关键词】:蠕虫病毒影响防范发展

目录 第一章蠕虫病毒概述 (1) 1.1 蠕虫病毒的概念 (1) 1.2 蠕虫病毒的成因 (1) 1.3 蠕虫病毒的特性 (1) 第二章蠕虫病毒分析 (2) 2.1 蠕虫病毒分类分析 (2) 2.1.1主机蠕虫 (2) 2.1.2 网络蠕虫 (2) 2.2 蠕虫病毒传播途径 (2) 2.3 典型蠕虫病毒 (3) 2.3.1 熊猫烧香病毒的概念 (3) 2.3.2 熊猫烧香病毒的危害 (3) 2.3.3熊猫烧香病毒的现象 (3) 第三章蠕虫病毒的防范 (5) 3.1 怎样防范蠕虫病毒 (5) 3.2 蠕虫病毒的解决方案(例:熊猫烧香病毒) (6) 第四章蠕虫病毒发展趋势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蠕虫病毒概述 1.1 蠕虫病毒的概念 1.2 蠕虫病毒的成因 利用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的漏洞主动进行攻击此类病毒主要是“红色代码”和“尼姆亚”,以及依然肆虐的“求职信”等。由于IE浏览器的漏洞(IFRAMEEXECCOMMAND),使得感染了“尼姆亚”病毒的邮件在不去手工打开附件的情况下病毒就能激活,而此前即便是很多防病毒专家也一直认为,带有病毒附件的邮件,只要不去打开附件,病毒不会有危害。“红色代码”是利用了微软IIS服务器软件的漏洞(idq.dll远程缓存区溢出)来传播,SQL蠕虫王病毒则是利用了微软的数据库系统的一个漏洞进行大肆攻击。 1.3 蠕虫病毒的特性 蠕虫和传统病毒都具有传染性和复制功能,这两个主要特性上的一致,导致人们在二者之间非常难区分。尤其是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传统病毒采取了部分蠕虫的技术,而具有破坏性的蠕虫也采取了部分传统病毒的技术,从而更加剧了这种情况。表1-2给出了传统病毒和蠕虫病毒的一些差别。

实验报告

组网配置实验报告 参赛队名:西南交通大学1队完成时间:17:30 1.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模拟校园网络内部的具体功能和三层结构: a.模拟网络的3层结构如下: 核心层——负责进行数据的快速转发。 汇聚层——负责汇集分散的接入点,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流量控制和用户管理功能。 接入层——负责提供各种类型用户的接入,在有需要时提供用户流量控制功能。 路由采用RG-R1700,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具有1个网络/语音模块插槽,支持种类丰富、功能齐全、高密度的网络/语音模块,可实现更多的组合应用。采用64位的微处理器技术,CPU为Motorola PowerPC 8248,主频高达到266MHz,固化两个10/100M快速以太口,2个高速同步口;提供丰富的网络安全特性,支持哑终端接入服务器功能;提供完备的冗余备份解决方案,支持VoIP特性、IP 组播协议,支持IPv4/IPv6,有丰富的QoS特性。 核心层采用RG-S3760-24,硬件支持IPv4/IPv6双协议栈多层线速交换和功能特性,为IPv6网络之间的通信提供了丰富的Tunnel技术,并提供了丰富而完善的路由协议,内在的安全防御机制和用户管理能力,更可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控制非法用户接入和使用网络,保证合法用户合理化使用网络资源,充分保障网络安全、网络合理化使用和运营;提供了多种形式的管理工具如SNMP、Telnet、Web和Console口等。 汇聚层采用RG-S3550-24,硬件支持多层交换,提供二到七层的智能的流分类和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以及组播管理特性,支持完善的路由协议,并可以根据网络实际使用环境,实施灵活多样的安全控制策略,可有效防止和控制病毒传播和网络攻击,控制非法用户使用网络,保证合法用户合理使用网络资源,充分保障网络安全和网络合理化使用和运营。可通过SNMP、Telnet、Web和Console 口等多种方式提供丰富的管理。 接入层采用STAR-S2126G,是一款高性能、高安全、可堆叠的网管型以太网交换机。基于高背板的全线速设计,提供智能流分类和完善的服务质量(QoS)以及组播管理特性,使其在企业级网络多种应用中,实施灵活多样的ACL访问控制和安全防范;同时,配合灵活的堆叠功能,使得本地高密度端口可随时被智能集中管理,方便较大规模网络用户在接入层的数据集中管理;另外,针对不同的管理手段,分别提供了SNMP、Telnet、Web和Console口等多种管理方式。

第一组COM病毒实验报告

COM病毒实验报告 我们小组已经成功的实现了COM病毒感染实验。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由于是初次配置Dos环境,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也花了很多时间去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在此写出我们整个配置过程的主要步骤及其遇到的问题。 一.配置MS-Dos 1. 新建一个虚拟机 2. 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一个镜像 DOS71_1.IMG (在安装时设备里面没有floppy时只需add一下就好,选择物理软盘驱动器) 3.此时MS-DOS虚拟机处于半安装状态,然后开始命令配置 先创建一个文件夹tmp md tmp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关机 shutdown -s 4.用虚拟机的软驱载入安装程序的第二个镜像 DOS71_2.IMG 复制软盘A的文件到C copy A:\ C:\tmp 5.开始配置 先进入到tmp文件夹下 运行setup.bat (在此运行过程中,出现死机,原因不明,最后通过重启解决此问题) 6. 然后一路next和ok完成配置 二.安装MASM611 1.下载MASM611(里面包括5个DISK) 2.在虚拟机里面通过映射到磁盘(我们所做实验为Z盘),在映射过程中,特别注意把只读属性去掉,然后把下载的MASM611拷贝到此磁盘 3.打开MS-DOS系统,进入到MASM611下的DISK1文件目录下 4.开始安装 运行命令 setup.exe 5.在安装过程中,特别注意在第二次选项时应选择MS-DOS/Microsoft

Windows,否则无法使用link链接命令 6.其它一律按默认值点击确定,安装成功 三.实验过程 1.在使用MASM611前,应在MASM611目录下进行路径的配置(这点要特别注意) 路径配置命令 set PATH=C:\DOS71;..;C:\MASM611\BIN; 2.编译链接test文件(test文件是正常文件),在此实验中,链接后需要把test.exe改为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文件 编译test文件时出错 unmatched block nesting:main(解决方法:在test 文件中加入一句与main匹配的代码main endp) 3.运行test文件(命令为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运行成功,显示字符串:This a simple com program for a test 4.编译链接virus文件(virus文件为病毒),此时virus.exe文件已经生成 编译virus文件时出错 invalid character in file(解决方法:在相应的出错处加上分号;) 6.新建一个文件del.txt 命令 echo aaa >del.txt 7.查看MASM611下的文件目录,此时可以看到del.txt文件 8.运行virus.exe,成功后出现字符串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但在运行该命令时,系统有时会死机,原因不明,最后解决方法,强制关掉MS-DOS系统后重新启动) 9.然后运行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此时运行结果为 You are infected by a simple com virus 以及相关的乱码等等 10.此时在MASM611目录下查找刚刚新建的文件del.txt,可以发现del.txt不 见了,并且https://www.doczj.com/doc/983129234.html,文件变大 11.实验结束,病毒virus文件成功感染test文件

冰河木马 病毒 入侵与防范 详细实验报告 图文教程

目录 简介 (1) 工作原理 (1) 步骤流程 (5) 功能 (18) 清除方法 (19) 结论 (20)

简介 冰河木马开发于1999年,在设计之初,开发者的本意是编写一个功能强大的远程控制软件。但一经推出,就依靠其强大的功能成为了黑客们发动入侵的工具,并结束了国外木马一统天下的局面,成为国产木马的标志和代名词。 在2006年之前,冰河在国内一直是不可动摇的领军木马,在国内没用过冰河的人等于没用过木马,由此可见冰河木马在国内的影响力之巨大。目的:远程访问、控制。选择:可人为制造受害者和寻找"养马场",选择前者的基本上可省略扫描的步骤。 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冰河是最有名的木马了,就连刚接触电脑的用户也听说过它。虽然许多杀毒软件可以查杀它,但国内仍有几十万中冰河的电脑存在!作为木马,冰河创造了最多人使用、最多人中弹的奇迹!现在网上又出现了许多的冰河变种程序,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其标准版,掌握了如何清除标准版,再来对付变种冰河就很容易了。 冰河的服务器端程序为G-server.exe,客户端程序为G-client.exe,默认连接端口为7626。一旦运行G-server,那么该程序就会在C:/Windows/system目录下生成Kernel32.exe和sysexplr.exe,并删除自身。Kernel32.exe在系统启动时自动加载运行,sysexplr.exe和TXT文件关联。即使你删除了Kernel32.exe,但只要你打开TXT 文件,sysexplr.exe就会被激活,它将再次生成Kernel32.exe,于是冰河又回来了!这就是冰河屡删不止的原因。 工作原理 冰河木马是用C++Builder写的,为了便于大家理解,我将用相对比较简单的VB来说明它,其中涉及到一些WinSock编程和Windows API的知识,如果你不是很了解的话,请去查阅相关的资料。 一、基础篇(揭开木马的神秘面纱) 无论大家把木马看得多神秘,也无论木马能实现多么强大的功能,木马,其实质只是一个网络客户/服务程序。那么,就让我们从网络客户/服务程序的编写开始。 1.基本概念: 网络客户/服务模式的原理是一台主机提供服务(服务器),另一台主机接受服务(客户机)。作为服务器的主机一般会打开一个默认的端口并进行监听(Listen), 如果有客户机向服务器的这一端口提出连接请求(Connect Request), 服务器上的相应程序就会自动运行,来应答客户机的请求,这个程序我们称为守护进程(UNIX的术语,不过已经被移植到了MS系统上)。对于冰河,被控制端就成为一台服务器,控制端则是一台客户机, G_server.exe是守护进程, G_client是客户端应用程序。(这一点经常有人混淆,而且往往会给自己种了木马!)

网络攻防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目的】(简要描述实验目的) 采用免杀、混淆等技术的恶意代码有可能突破安全软件的防护而运行在目标主机中。即使用户感受到系统出现异常,但是仅仅通过杀毒软件等也无法检测与根除恶意代码,此时需要用户凭借其它系统工具和对操作系统的了解对恶意代码手工查杀。本实验假设在已经确定木马进程的前提下,要求学生借助进程检测和注册表检测等系统工具,终止木马进程运行,消除木马程序造成的影响,从而实现手工查杀恶意代码的过程。 【实验结果及分析】(需要有结果截图) 一、恶意代码手工查杀实验 1、虚拟机快照 为防止虚拟机破坏后无法恢复,应先将干净的虚拟机进行快照设置。点击菜单“虚拟机”“快照”“拍摄快照”,创建一个干净的虚拟机快照。 2.创建被感染的系统环境 由于恶意代码采用了免杀技术,因此能够成功绕过防病毒等安全软件检测,等用户感到系统异常时,通常恶意代码已经在主机系统内加载运行。为了尽量模拟一个逼真的用户环境,我们在搭建好的虚拟机中运行木马宿主程序 “radar0.exe”。运行完后,可以看见,“radar0.exe”自动删除。

3.木马进程的定位 用户对系统的熟悉程度决定了发现系统异常继而查找恶意代码的早晚。在本例中,明显可以感受到系统运行速度变慢,打开任务管理器,可以观察到有一个“陌生”的进程(非系统进程或安装软件进程)“wdfmgr.exe”占用CPU比率很高。 为了确定该进程为木马进程,可以通过查找该进程的静态属性如创建时间、

开发公司、大小等,以及通过对该进程强制终止是否重启等现象综合判断。在本例中,“Wdfmgr.exe”为木马radar.exe运行后新派生的木马进程。 4.记录程序行为 打开工具“ProcMon.exe”,为其新增过滤规则“Process Name”“is”“wdfmgr.exe”,然后开始监控。点击“Add”将过滤规则加入,可以看到ProcMon开始监控“wdfmgr.exe”进程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有时为了保证观察到的行为完备性,会先启动ProcMon工具,然后再启动被监控进程。 为了分别观察该进程对文件系统和注册表的操作,点击菜单 “Tools”“File Summary”,观察对文件系统的修改。

w32.downadup.b蠕虫病毒详解及清除攻略

w32.downadup.b蠕虫病毒详解及清除攻略 最近经常到几个工厂走动,发现有的局域网都感染受了W32.Downadup.B蠕虫病毒。杀毒软件可以查杀,但是都不彻底,一边清除,一边又继续生成,让人不胜其烦。发这篇日志,就是让今后遇到该问题的朋友能够舒心点。 W32.Downadup.B可利用Microsoft Windows服务器服务RPC的远程代码执行漏洞进行传播,也可利用弱密码保护的网络共享进行感染。W32.Downadup.B会在硬盘上新建autorun.inf 文件,若用户进入硬盘空间,恶意代码便会自动运行。同时,它还会监控是否有其他可移动存储设备连接到已感染病毒的计算机上。一旦连接,此蠕虫病毒会在这个新硬盘空间建立一个autorun.inf文件。此外,W32.Downadup.B还会监测计算机发出的DNS请求中是否有某些特定字符串,并以“超时,访问不成功”的方式阻止计算机访问某些网站(如安全更新网站)。这意味着受感染的计算机可能无法安装补丁或更新杀毒软件,从而无法清除病毒威胁。 W32.Downadup.B病毒介绍 Worm:W32/Downadup.AL [F-Secure], Win32/Conficker.B [Computer Associates], W32/Confick-D [Sophos], WORM_DOWNAD.AD [Trend], Net-Worm.Win32.Kido.ih [Kaspersky] 蠕虫 Windows 2000, Windows 95, Windows 98, Windows Me, Windows NT, Windows Server 2003, Windows Vista, Windows XP W32.Downadup.B是蠕虫病毒,通过攻击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Service RPC Handling 远程编码执行漏洞 (BID 31874) 进行传播。它还尝试传播到弱密码保护的网络共享,并阻止访问与安全相关的网站。W32.Downadup.B病毒会修改 tcpip.sys 文件。 一旦执行,蠕虫会检查下列注册表项是否存在,如果不存在将创建这些注册表项: *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lets\"dl" = "0" *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lets\"dl" = "0" * 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lets\"ds" = "0" *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Applets\"ds" = "0" 然后,它会将其自身复制为下列文件中的一个或多个: * %ProgramFiles%\Internet Explorer\[RANDOM FILE NAME].dll * %ProgramFiles%\Movie Maker\[RANDOM FILE NAME].dll * %System%\[RANDOM FILE NAME].dll * %Temp%\[RANDOM FILE NAME].dll *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ll Users\Application Data \[RANDOM FILE NAME].dll 它创建具有下列特征的新服务: 服务名称:[PATH TO WORM] 显示名称:[WORM GENERATED SERVICE NAME] 启动类型:自动 接下来通过创建下列的注册表项注册为服务: *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ORM GENERATED SERVICE NAME]\Parameters\"ServiceDll" = "[PATH TO WORM]" *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WORM GENERATED SERVICE NAME]\"ImagePath" = %SystemRoot%\system32\svchost.exe -k netsvcs

渗透SCADA工控系统过程解析

渗透SCADA工控系统过程解析 背景资料 Stuxnet蠕虫病毒(超级工厂病毒)是世界上首个专门针对工业控制系统编写的破坏性病毒,能够利用对windows系统和西门子SIMATIC WinCC系统的7个漏洞进行攻击。特别是针对西门子公司的SIMATIC WinCC 监控与数据采集 (SCADA) 系统进行攻击,由于该系统在我国的多个重要行业应用广泛,被用来进行钢铁、电力、能源、化工等重要行业的人机交互与监控。传播途径:该病毒主要通过U盘和局域网进行传播。历史“贡献”:曾造成伊朗核电站推迟发电。 2010-09-25,进入中国。 一直以来,2010年发生的Stuxnet案件被安全专家认为是一场有目的性的网络战争,攻击者使用一个精心设计的恶意软件打击在伊朗核工厂内SCADA系统。 尽管在多数情况下,SCADA工控系统扮演着相当重要的角色,但是在黑客眼中他们并不安全。 渗透过程 下面这个SCADA系统是我在互联网上找到的:iLON100 echelon SCADA system. 要进行目标识别,各研究必须被限制在一个特定的IP范围内,在此范围内进行扫描;要辨识出该范围,黑客需要一个ISP实例;

通过分析服务器响应,我们发现有些响应包头中包含WindRiver-WebServer,并且在 WWW-Authentication使用Basic realm-”i.LON”,我们从而选择这些目标。 选中的目标运行echelon Smart server 2.0,这个版本服务器包含一系列0day漏洞并且在一段时间以前刚刚公布了一个。

在一些研究之后,黑客发现了WindRiver防火墙源代码WindRiver firewalls,地址为WindRiver-Firewall-Source. 接下来攻击者就需要对最终目标执行exploit 在公开的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SCADA中许多设备admin控制台被攻击者控制

防病毒实验报告_王宝

防病毒实验报告 姓名:王宝 学号:08103663 班级:信安10-1班 指导教师:朱长征 2013.7

实验一PE结构分析及DOS病毒感染与清除 一、实验目的 1.熟悉PE文件结构 2.掌握DOS系统下.EXE文件病毒感染与清除方法 二、实验要求 1.实验之前认真准备,编写好源程序。 2.实验中认真调试程序,对运行结果进行分析,注意程序的正确性和健壮性的验证。 3.不断积累程序的调试方法。 三、实验内容 1)手工或编程从user32.dll中获得MessageBoxA的函数地址;1、打开lordPE软件,查找user32.dll,找到如下图: 图 1

2、右击点载入到PE文件编辑器 3、点击目录,查看目录表信息 4、用软件给出的文件位置计算器就可以得到MessageBoxA的一些信息如下:

如此就可以得到MessageBoxA的VA。又因为,文件中的地址与内存中表示不同,它是用偏移量(File offset)来表示的。在SoftICE和W32Dasm下显示的地址值是内存地址(memory offset),或称之为虚拟地址(Virual Address,VA)。而十六进制工具里,如:Hiew、Hex Workshop等显示的地址就是文件地址,称之为偏移量(File offset) 或物理地址(RAW offset)。所以偏移地址就是物理地址。这样就得到了MessageBoxA的地址了。

2)查阅资料,结合第2章内容,根据PE结构编写一个小的工具软件,或者用PE Explorer、PEditor、Stud_PE等工具软件查看、分析PE 文件格式。针对PE文件格式,请思考:Win32病毒感染PE文件,须对该文件作哪些修改; PE的总体结构如下表所示: DOS MZ header部分是DOS时代遗留的产物,是PE文件的一个遗传基因,一个Win32程序如果在DOS下也是可以执行,只是提示:“This

木马攻防感想

木马攻防的感想 前言 木马技术是最常见的网络攻击手段之一,它对网络环境中计算机信息资源造成了很大的危害。文中介绍了木马程序的概念、基本原理和分类,针对常见的木马攻击方式提出了一些防范措施。 木马的危害,在于它能够远程控制你的电脑。当你成为“肉鸡”的时候,别人(控制端)就可以进入你的电脑,偷看你的文件、*密码、甚至用你的QQ发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给你的好友,木马大量出现,在于它有着直接的商业利益。一旦你的网上银行密码被盗,哭都来不及了。正因为如此,现在木马越繁殖越多,大有“野火烧不尽”之势。木马与病毒相互配合、相得益彰,危害越来越大。 【关键词】:木马程序、攻击手段、防范技术、木马的危害

一、木马概述 1.木马的定义及特征 1.1木马的定义 在古罗马的战争中,古罗马人利用一只巨大的木马,麻痹敌人,赢得了战役的胜利,成为一段历史佳话。而在当今的网络世界里,也有这样一种被称做木马的程序,它为自己带上伪装的面具,悄悄地潜入用户的系统,进行着不可告人的行动。 有关木马的定义有很多种,作者认为,木马是一种在远程计算机之间建立起连接,使远程计算机能够通过网络控制本地计算机的程序,它的运行遵照TCP/IP协议,由于它像间谍一样潜入用户的电脑,为其他人的攻击打开后门,与战争中的“木马”战术十分相似,因而得名木马程序。 木马程序一般由两部分组成的,分别是Server(服务)端程序和Client(客户)端程序。其中Server 端程序安装在被控制计算机上,Client端程序安装在控制计算机上,Server端程序和Client端程序建立起连接就可以实现对远程计算机的控制了。 首先,服务器端程序获得本地计算机的最高操作权限,当本地计算机连入网络后,客户端程序可以与服务器端程序直接建立起连接,并可以向服务器端程序发送各种基本的操作请求,并由服务器端程序完成这些请求,也就实现了对本地计算机的控制。 因为木马发挥作用必须要求服务器端程序和客户端程序同时存在,所以必须要求本地机器感染服务器端程序,服务器端程序是可执行程序,可以直接传播,也可以隐含在其他的可执行程序中传播,但木马本身不具备繁殖性和自动感染的功能。 1.2木马的特征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世界上有上千种木马程序。虽然这些程序使用不同的程序设计语言进行编制,在不同的环境下运行,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但是它们有着许多共同的特征。 (1)隐蔽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