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示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示

学院:东方科技学院班级:国贸一班

姓名:曾子萱学号:200641924125课程论文题目: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和启发

课程名称:国际金融学

评阅成绩:

评阅意见:

成绩评定教师签名:

日期:年月日

国际金融监管的新趋势与启发

学生:曾子萱

东方科技学院国贸一班学号200641924125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展,国际金融的运行格局发生了庞大的变化,国际金融监管也显现了新的进展趋势。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业将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与国际金融进展的联系更加紧密。因此,我国需要借鉴国际体会,加大我国的金融监管,防范金融风险,为金融机构的经营提供良好的环境。

关键词:金融监管;全球化;功能性监管

当前金融运行格局下传统金融监管方式面临的咨询题

由于金融自由化,金融创新和全球金融一体化的进程,国际资金的结构和流向、投资品种及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科学技术和通讯的进步,为金融投资制造了更加广泛的活动空间和崭新的运行形式。同时,金融市场的波动更加频繁,杠杆投资和衍生产品的风险也大为增加,竞争压力和追求高回报使投资者和金融机构的冒险意识上升。这一切使金融系统的脆弱性和风险性日益增大。

(一)金融并购混业经营对金融监管提出了新的要求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业并购事件层出不穷,金融业的并购浪潮对传统的监管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第一,银行业的兼并加大了银行业集中程度,一方面能够提升抗风险能力,另一方面也容易因为风险治理不当而积重难返。这些超级巨型金融机构一旦显现咨询题,对整个金融机构乃至国民经济将造成灾难性的打击。这确实是所谓的“太大不倒”。其次,金融业的兼并浪潮使金融业的竞争进入垄断竞争时代,如何防止金融风险在恶性竞争中积存,爱护公平竞争秩序成为监管当局的新课题。再者,金融业的兼并逐步冲淡了银行业和证券、保险的界限,无疑加大了监管难度。

(二)金融创新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

为了躲避金融管制,规避和分散金融风险,金融机构通过各种金融创新工具和业务把风险转移给承担的一方。然而从全球或全国的角度看,金融创新仅仅是转移或分散了某种风险,并不意味着减少风险;相反,金融机构在利益机制驱动下可能会在更广的范畴内和更大的数量上承担风险,一旦潜在的风险转变为现实缺失,其破坏性远远超出传统意义上的金融风险。具体而言,以金融衍生工具为要紧代表的金融创新作为资产价格、利率、汇率及金融市场反复易变性的产物,它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资产价格和金融市场的易变性,由此产生的风险也越来越多,加大了金融监管的难度。1995年巴林银行的倒闭专门明显地显示传统监管结构和方法已不再合适。

(三)进展中国家的金融自由化削弱了金融监管的有效性

在金融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进展中国家纷纷加快了金融改革步伐,推进本币自由兑换、开放金融市场、放松外资银行进入管制和国际资本流淌管制,并在国外广泛设置分支机构。这些措施一方面使得这些国家的金融业获得了新的进展空间,另一方面,由于国际资本在各国金融市场自由流淌,各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依靠性持续增加,各种金融风险同样能够通过国际传递,对全球金融市场形成庞大的冲击。与金融自由化进程程度相比,原有监管原则关于新兴市场的监管成效是专门有限的,20世纪80年代以来,拉丁美洲、东南亚、东欧和非洲许多进展中国家和地区发生的金融危机就专门好地讲明了这一点。

(四)网络信息革命对传统监管方式提出了挑战

随着电脑、网络、电子商务等技术的迅猛进展,网络银行在各国得到迅速进展。网上银行经营成本低,同时依靠网络技术突破了传统的地理边界,能够在全球范畴内多领域、跨国界进行低成本扩张。如何对这些金融活动进行适当有效的监管,将是摆在国际金融界的一个重大课题。另外,目前在因特网上提供支付服务的大多数是一些非银行金融机构,这就要求金融监管当局必须和谐和处理好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竞争。

二、金融全球化背景下国际金融监管进展的新趋势

(一)金融监管目标向安全与效率并重的方向转变

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表明,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全和金融体系的本身特点,市场的运作有时也会失灵,在这一时期,金融监治理论要紧以爱护金融体系安全、补偿金融市场的不完全为要紧内容。20世纪70年代,困扰发达国家长达10年之久的“滞胀”宣告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破产,在金融监治理论方面,金融自由化理论逐步进展起来并在学术理论界和实际金融部门持续扩大其阻碍。20世纪90年代的金融危机浪潮推动了金融监治理论逐步转向如何和谐安全稳固与效率的关系咨询题,除了连续以市场的不完全性为动身点研究金融监管咨询题之外,也开始越来越注重金融业自身的专门性对金融监管的要求和阻碍。金融监治理论这种演变的结果,是安全和效率之间的新的融合与均衡。

(二)金融监管模式由分业监管向统一监管过渡

随着全球金融市场一体化趋势的加大,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水平的提升,各要紧发达国家纷纷舍弃分业经营体制转向混业经营,与此相对应的是调整了监管体制,实行统一监管。首开统一监管先河的国家是英国。1997年英国政府领先进行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将金融监管从英格兰银行分离出来,成立专门的金融服务局,实行统一的金融监管。美国通过19 99年11月颁布的《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实现了由完全分业监管向综合监管与分业监管相结合模式的转变。通过短短几年时刻,统一金融监管体制的变革浪潮就席卷全球。现在,从西方73个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来看,至少有39个国家采取不同形式的统一监管,统一监管的国家比例为53.4%。

(三)金融监管方式从单一合规性监管转向合规性监管与风险性监管并重

合规性监管是指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执行有关政策、法律、法规情形所实施的监管。合规性监管注重事后的补偿与处罚,不能起到风险推测和防范的作用,使监管者长期扮演“救火队”的角色,监管效率低下。风险性监管是指监管当局对金融机构的资本充足程度、资产质量、流淌性、盈利性和治理水平所实施的监管,以求最大限度地减少金融风险及其阻碍。风险监管较之于合规性监管的最大优点在于它侧重于对风险的事前防范,能够及时地和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管措施。国际银行监管组织相继推出了一

系列以风险监管为基础的审慎规则,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利率风险、流淌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实施全面风险治理。

(四)强调外部监管与内部操纵制度的有机统一

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操纵制度,提升自律水平,成为国际监管的一个重要趋势。国际监管领域正出现出向以市场为基础的监管转移的趋势,即一方面尽可能减少对官方监管的依靠,另一方面越来越注重建立适当的鼓舞机制,制造充分发挥自身治理和市场约束机制作用的环境。《新巴塞尔资本协议》明确指出,应更加重视银行内部治理和市场约束机制对最低资本充足率要求的补充作用,以促进更高层次的金融稳固与安全。监管当局通过审查银行内部的风险和资本治理程序,确保其建立完善的内部评估和治理系统,以此来保证资本的充足性;即使在运算最低资本充足率时,也应更加依靠银行自己对风险的评估,鼓舞银行采纳内部评级法,以便更准确地度量风险并安排相应的资本金防备风险。

(五)金融监管全球化的趋势在持续加大

随着金融业的全球化,国际金融市场上不稳固性增大,金融风险在不同国家之间相互转移、扩散的趋势持续加大,单靠一国或一家银行操纵金融风险已变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由于各国监管政策的不一致,客观上为跨国银行利用遍布全球的分支机构躲避各国监管、从事高风险甚至非法的经营活动监管的现实需求,因而得到了国际金融业专门是银行业和各国监管当局的普遍运用。制造了条件,而且,跨国银行由于在不的国家领土上进行,本国监管部门鞭长莫及,监管的有效性受到削弱。在全球性统一监管的进程中,巴塞尔委员会发挥了重要作用,该委员会颁布的一系列监管原则成为银行业国际监管的重要标准。

三、对我国金融监管的启发

(一)进一步完善金融监管法律体系

金融监管法规为依据,并严格依法监管。第一,按照我国金融进展的实际情形并借鉴国际体会加快一些重要金融法律法规的制定,如《金融机构破产法》、《金融控股公司法》等。第二,调整修改现有的法律法规,

如《商业银行法》、《中国人民银行法》、《证券法》等,以适应当前我国金融业进展的需要。第三,制定有关法律的实施细则,严格金融执法,建立有效的市场惩戒机制。

(二)逐步建立一个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

完整、有效的监管体系应该包括监管当局的监管、行业组织自律、金融机构内控和社会监督,我国应该从这四个方面完善金融监管体系。

金融监管体制逐步向功能型监管转变

作为监管体系主体的监管机构,应该是组织结构设置合理,职责分明。面对金融自由化的浪潮和我国金融业混业经营的大趋势,现存的机构性监管已不适应,应逐步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金融监管体制,实现功能性金融监管。所谓功能性金融监管是指依据金融体系的差不多功能而设计的监管,在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内,由专业分工的治理专家和相应的治理程序对金融机构的不同业务实行监管。

健全金融机构的内部操纵制度

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监管作用

行业自律机制能够制造一种爱护同业有序竞争、防范金融风险、爱护同业成员利益的秩序和氛围。通过建立金融业行业自律组织,督促金融机构认真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和谐金融同业之间的竞争关系,防止恶性竞争,确保金融业的健康连续进展。在国家宏观金融监管确立的条件下,提升金融机构自律治理水平,加大金融业同业公会或协会自律性组织建设,是构建我国金融监管体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

改善信息披露制度,强化社会监督

信息披露制度通过要求金融机构定期对其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对风险治理等有关政策的公示,使得金融监管当局处于更加有利的地位,对金融风险进行有效治理。另一方面信息披露强制公示整体经营状况,弱化内部人操纵,构成了有效的社会监督机制,从而降低监管成本,提升监管效率。改善信息披露制度,一是要加大信息披露制度建设,对信息披露的内容、程序、质量标准用法律的形式加以规范;二是完善金融机构的信息库和指标体系;三是加大信用评级机构和金融咨询机构的建设,充分利用外

部审计力量,提升金融运行的透亮度。(三)实施以风险为本的连续性监管

金融监管机构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监管重点,要实现监管目标,必须实施连续性监管。从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到市场退出,对其经营活动实施全方位和规范化的连续性监管。连续监管是按照金融机构的资产规模、业务特性和风险程度等因素,确定不同的监管周期以及一个监管周期中各个时期的监管安排,按照监管打算逐步实施监管。在事前监管方面,包括金融机构市场准入,保证金融机构的数量、结构、规模和分布符合国家经济、金融进展规划和市场需要。在经营监管方面,应包括现场和非现场稽核,建立并完善一个以现场检查和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风险识不和评估系统,并将评估结果作为确定咨询题机构重点监管对象的依据,以防范风险为基础,形成一个高效完备的金融监管信息系统和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在事后危机处理方面,要完善对危机金融机构的处理手段。建立稳妥透亮的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包括存款补偿机制、收购兼并机制和资产保全处置机制。

(四)加大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

加入WTO后,我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持续加深,为有效地防范和操纵金融风险,必须与各国金融监管当局开展有效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建立定期的磋商和交流制度,加大对金融机构的跨境监管,这既包括外资金融机构在我国的分支机构,也包括我国在外国设置的分支机构。同时,还应该主动参与国际性和区域性金融监管组织,如巴塞尔委员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活动,主动参与有关国际监管规则的制订,以便更好地爱护我国金融业的整体利益。

参考文献

[1]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2]唐旭。金融理论前沿课题[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李早航。现代金融监管[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9.

[4]李德。经济全球化中的银行监管研究[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 002.

[5]白钦先,朱孟楠。金融监管的国际和谐与合作[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