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生态系统与生态环境专题复习

考纲解读

1.生态系统的结构主要考查生态系统的成分和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

2.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有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信息传递。

3.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则考查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和原因,保持生态系统稳定性对于人类和其他生物生存的重要性。

4.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5.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

知识梳理

一、生态系统结构

(一)生态系统的成分包括:

1、非生物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能量(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自养型生物,主要是_____________),它是生态系统的;

3、___________(各种动物,根据食性又分为初级、次级、三级等) ;

4、____________(腐生异养型生物,包括________________等) 。

(二)食物链和食物网

完成表格:

二、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生态系统中能量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的过程。

2.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态系统所需要的能量来自__________。

3.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能量在相邻两个营养级间传递效率大约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一般不会超过__________个营养级。

三、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物质循环的概念:

1)碳循环的主要形式?

2)碳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碳返回大气的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量流动与物质循环的比较

1.物理信息: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如等。物理信息的来源可以是,也可以是。实例如下:

2.化学信息: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如,等。

3.行为信息: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某种信息。如,。

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作用一】。

【作用二】。

【作用三】。

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1.提高。

2.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 实例如

①②

五、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概念:

原因: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其调节基础是

类型:和,两者往往呈

如何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1.

2.

六:生态环境的保护

(一)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我国人口发展的现状:

2.我国人口发展的前景:

3.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①,②③

④⑤

协调人口与环境的关系

①,②③

④⑤

(二)保护我们共同的家园

1.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等。

2.生物多样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三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

3.生物多样性具有______________价值,______________价值和______________价值。4.保护生物多样性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5.温室效应是指由于大气中______________等气体的含量增加,导致太阳的______________大量透射到地面,而地面反射出来的热能却被______________等气体吸收,最终引起地球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的现象。

典型例题

例1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变式训练

1.关于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专门营腐生生活的细菌也不一定是分解者,而有可能是生产者或消费者

B.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可以供固氮微生物再利用

C.分解者分解动、植物遗体释放出来的能量,可供绿色植物同化作用再利用

D.分解者不一定都是微生物,微生物也不一定都是分解者

食物链与食物网的考查

例2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图解,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含有七条食物链,桉树、合欢树属于生产者

B.叶状虫属于初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

C.该生态系统中袋鼬所含的能量最多

D.属于第三营养级的生物有蜘蛛、蜜雀

变式训练

2.下图所示是一个陆地生态系统食物网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各项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此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有2个,是该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若丙种群数量下降20%,辛种群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在该食物网中辛占有3个营养级

D.既存在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的只发生在丁和辛、丙和乙之间

例3 .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共有三条食物链

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

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

D.若c所含能量为5.08×109kJ,d含1.3×108kJ,则 a至少约含4.5

×107 kJ

变式训练

3.在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假如猫头鹰的食物有2/5来自于兔子,2/5来自于鼠,1/5来自于蛇,那么猫头鹰若增加 20 g体重,最少需要消费植物

A.600 g

B.900 g

C.1 600 g

D.5 600 g

例4. 下图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生态系统中的三种成分。

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是指碳元素在之间不断循环的过程。

(2)X与甲中图示生物类群的能量来源不同,X代表的生物为;Y的细胞结构与丙中图示

生物不同,Y的细胞结构最主要的特点是。

(3)大气中的CO2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合成有机物;含碳有机物在甲中图示的处(在a~d中选择)可以分解为CO2。

(4)化学燃料除燃烧外,还可以通过途径产生CO2。

例5 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关系

生态系统多种多样,但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点,这可以用下图所示模型来表示。请据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由(填字母)构成生物群落。

(2)图中的各个组成成分相互联系成为一个统一的整体,具有、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这三者是生态系统的基本功能。

(3)在该生态系统中,碳元素主要通过作用进入[]中,并以形式沿着(用图中的字母和箭头写出食物链)这条食物链进行传递。

(4)在某一段时间内,假如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消费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1,分解者获得的总能量为m2,则M的能量除提供给m1、m2外,还有的去向是。若图中B2增加能量为a时,生产者需提供的能量最少为。

探究土壤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例 6.右图表示a、b、c三地区森林土壤有机物分解状况,则分解者的作用强弱是( )

A.a>b>c

B.c>b>a

C.c=b>a

D.a>c=b

变式训练

4.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

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

0.5 2 14 100

分解达95%所需时

间(年)

A.光

B.微生物

C.湿度

D.温度

5.如图是两个生态系统中腐殖质总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这两个生态系统分别是

A.A是热带草原,B是热带雨林

B.A是热带雨林,B是温带草原

C.A是冻土苔原,B是热带雨林

D.A是冻土苔原,B是温带草原

例7.光照周期可以作为外界的“线索”,对生物体内的生物钟起到

“扳机”的作用,引起一系列的生理过程。

(1)这(是、不是)生态系统中的信息;若是,属于哪一类信

息?。

(2)试举出光照周期影响生物生理活动的具体例子。

(3)生物信息的传递在下列哪种层次上进行

A.个体

B.种群

C.生态系统

D.A、B、C均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例8.如图为某一生态系统稳定性图解。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A.a为抵抗力稳定性,b为恢复力稳定性

B.a为恢复力稳定性,b为抵抗力稳定性

C.恢复力稳定性与营养结构成相反关系

D.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成相反关系

变式训练

6.关于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

B.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C.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和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有关

D.地球上全部的森林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相同

基础练习

1.(2008年上海春季,23)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通过捕食与被捕食关系构成食物链。多条食物链彼此交织成食物网。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的食物链有()

A.4条

B.5条

C.6条

D.7条

2.(2007年重庆理综,1)稻—鸭—萍共作是一种新兴的生态农业模式,

其中,水生植物红萍(满江红)适合生于荫蔽环境,可作为鸭子的饲料,鸭子能吃有害昆虫并供肥,促进水稻生长。对以此模式形成的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该生态系统的主要功能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B.鸭子既是初级消费者,又是次级消费者

C.生物群落由水稻、红萍、鸭子和有害昆虫组成

D.水稻和红萍分层分布,能提高光能利用率

3.(2007年江苏生物)农田生态系统中,假设有两条主要的食物链(如图):

如果有人大量捕捉蛙,短期内对该生态系统造成的影响是

A.有利于生态系统的平衡

B.水稻虫害严重

C.蛇的数量迅速增加

D.鼠的数量迅速增加

4.在生态系统中能将太阳能转化到生物群落中的是

A.蚯蚓

B.硅藻、

C.硝化细菌

D.酵母菌

5.(2006年天津理综,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示意图,甲~庚代表不同的生物,箭头表示能量流动的方向和物种联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此食物网中有六条食物链,丁占有四个不同的营养级

B.戊接受的太阳能是流经此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C.丙可利用的总能量小于乙和丁可利用的总能量之和

D.向此生态系统大量引入外来物种,可增强该系统的稳定性

6.科学家从野生植物中提取的青蒿素可用于临床中治疗疟疾,这一事实表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

A.间接使用价值 B.潜在使用价值

C.直接使用价值 D.科学研究价值

7.在由草、兔、狐组成的一条食物链中,兔经同化作用所获得的能量,其去向不.应该包括

A.通过兔子的呼吸作用释放的能量

B.通过兔子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

C.通过狐狸的粪便流入到分解者的体内

D.流入到狐的体内

8.一个池塘中含有生产者(浮游植物)、初级消费者(植食性鱼类)、次级消费者(肉食性鱼类)、分解者(微生物)。其中生产者固定的全部能量为a,流入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分解者的能量依次为b、c、d,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a=b+d

B.a>b+d

C.a

D.a

9.关于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依赖于水

B.需要能量驱动

C.产生温室气体

D.具有全球性

10.关于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指的物质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

B.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

C.所说的循环是指物质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反复出现、循环流动

D.物质在循环过程中不断递减

11.(2008年西城模拟)下图表示生物圈中碳元素的循环过程,下

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B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

B.③⑤⑧均属于细胞呼吸

C.A和B属于捕食关系

D.温室效应主要是由⑦过程造成的

12.关于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各级消费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间接来自生产者

B.分解者在碳循环中起重要作用

C.碳在无机环境中仅以CO2形式存在

D.碳在无机环境与生物群落间是以CO2形式进行循环的

13.(2008年四川非延考区,3)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

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

14.(2006年天津理综,3)下列有关干旱区域的生物与环境之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A.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食物链少,抵抗力稳定性强

B.干旱区域的生态系统自动调节能力弱,恢复力稳定性强

C.经干旱环境长期诱导,生物体往往发生耐旱突变

D.种群密度是限制干旱区域生物种群数量增长的关键生态因素

15.(2006年四川高考)关于热带雨林生态系统,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A.动植物种类繁多,群落结构复杂

B.高温多雨,分解者的活动旺盛

C.恢复力稳定性比草原生态系统强

D.可用样方法调查某物种的种群密度

16.生活于树木茂密的森林中的鸟类,最可能通过哪种方式传递信息

A.飞翔行为

B.声音鸣叫

C.性外激素

D.鲜艳的羽毛

17.生活在高山上的人,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比普通人多,和这一现象有关的生态因素是( )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大气

18.1998年长江流域特大洪灾,其中原因之一是( )

A.长江口热带风暴B.长江上游森林植被破坏

C.水库泄洪过快D.北方风沙使河床变浅,

19.我国保护环境最重要的举措是( )

A.绿化工程与治沙工作B.“退田还林”与“退田还湖”

C.防止环境污染与保护自然资源D.封山育林与建立自然保护区

20.某鼠种群被高速公路分隔成A、B两个种群,A区因建化工厂而环境巨变,污水横流;B 区地势较高无变化,经数十年后,种群A的进化速率很可能是( )

A.比B慢 B.比B块

C.与B相同 n开始比B慢,后来比B快

21.外来物种入侵或引种不当使原有物种的生存受到威胁,主要原因是( )

A.未认识其价值,所以人为干扰少 B.入侵地生态污染严重

C.破坏了入侵地的非生物因子 D.使入侵地食物链破坏

2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地球上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B.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C.对人类来说,生物多样性具有直接使用价值、间接使用价值和潜在使用价值

D.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在物种及生态系统两个层次上采取保护战略和措施

23.为了保护生物多样性而采取的就地保护主要是指( )

A.进行水土保持 B.建立自然保护区

C.保护生态系统 D.减少外来物种

24.(双选).下列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一种蜣螂专以大象粪为食,则该种蜣螂最多能获取大象所同化能量的0

B.当狼捕食兔子并同化为自身的有机物时,能量就从第一营养级流入第二营养级

C.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合成有机物,能量就从非生物环境流入生物群落

D.生态系统的能量是伴随物质而循环利用的

提高训练

25.下图是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各营养级的示意图。由于呼吸的消耗,上一个营养级的能量只能部分地流入下一个营养级。以下对图中“呼吸”的理解正确的是

A.指生物在呼吸等新陈代谢和各种活动中消

耗的全部能量

B.指生物进行有氧呼吸时产生的全部能量

C.

所有生产者和消费者都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

呼吸

D.分解者通过呼吸从生产者和消费者那里得到自身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

26.(2009年南京模拟)下图为生态系统中食物链所反映出的能量流动情况,图中箭头符号

为能量的流动方向,单位为 kca1/(m3·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入射的太阳能中,生产者只利用了其中的1%左右

②分解者可利用来自各营养级转移到A中的所有能量

③消费者营养级别越高,可利用的总能量越多

④当人们把生产者当作食物时,比起其他营养级,可获得更多的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27.如图是生态系统中碳循环示意图,“→”表示碳的流动方向,其中代表分解者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⑤

28.到南极考察的科学工作者,为了保护环境,除了必须把塑料以及金属类废弃物带离南极外,还必须把人的尿液、粪便等废物带离南极,这是因为南极

A.缺乏必要的生活设施

B.缺少生产者

C.没有消费者

D.分解者很少

29.(2008年上海生物,18)下图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

30.如图为物质循环简图,A为生产者,B为消费者。下列叙述错误

的是()

A.①过程是光合作用

B.⑤过程可以有分解者参与

C.⑦过程代表消费者的呼吸作用

D.本图涉及碳和水的循环

31(双选).有关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生态系统的两个主要功能,是两个独立过

B.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沿食物链进行的

C.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密切联系、相互依存

D.能量流动是伴随着物质循环而循环的

32.(双选)如图为生态系统中碳循环过程,其中甲、乙、丙、丁构成系统的生物群落,箭头表示物质循环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①过程可以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缺少类群甲则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仍能正常进行

C.类群丙的无氧呼吸是产生大气中气体X的途径之一

D.增加图中各营养级生物的种类可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33.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图所示的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这个食物网包括条食物链。

(2)狮子在这个食物网中占据哪几个营养级,狮子和野狗的关系是。

(3)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

(4)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块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能量流动效率,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万千焦。(5)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会。

34.分析下面碳循环示意图并据图回答问题:

(1)从微观上看,过程①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过程③主要是在细胞内中进行的。

(2)岩石圈中的碳以形式储存,故不直接参与碳循环。水圈中碳的存在形式是。

(3)由图中可见,碳循环带有性,属于气体型循环。

(4)碳从无机环境中进入生物群落的途径①是,除此之外,某些特殊的生态系统还可通过进入生物群落;②表示的是关系,其②内部之间还可存在关系;④表示。

(5)参与过程④的生物的新陈代谢类型是,它们与同区域中的动植物共同构成了。

(6)如果大气层中的CO2增多,则产生效应。

(7)从上图可知,减缓温室效应的关键措施是:

①;

②;

③。

(8)碳循环的进行伴随着,但由于生物体不能在代谢中利用,因而能量流动具有的特点。

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构建和谐社会,发展生态农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下图为某市一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

(1)该生态系统的设计原理是。

(2)该生态系统中农作物积累的有机物中能量的去向

(3)氮元素和碳元素都能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中不

断循环,为什么还要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呢?

(4)沼气池中存在的生物在其细胞中都存在的细胞器有。

(5)如果要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依据生态系统中生物种群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原理,应科学增加农田中的。

(6)请你评价以上农业生态系统模式的优点:

(7)为避免环境污染,实现生态农业的纯绿色,治理害虫的最佳方法是采用。

36. 为观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设计4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各瓶内的组成和条件见下表。

生态系统组

光水草藻类浮游动物小鱼泥沙生

甲+ ++ + - +

乙- + + + - +

丙+ + + + - -

丁+ + + + + +

请回答以下问题:

(1)乙瓶中,藻类的种群密度变化趋势为,原因是

(2)丙瓶比甲瓶有较多的有机物,原因是

(3)丁瓶与甲瓶相比,氧气含量,原因是

(4)根据观测结果,得出结论:

①②

37.为验证生态系统成分的重要性和不可缺少性,某生物课外活动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如下实验设计。

(一)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1号瓶2号瓶3号瓶

号处理

1 各加入等量的水

2 不加河泥加少许河泥

3 不加金鱼藻加入等量的金鱼藻

4 加入相同状况的金鱼

5 置于相同光照下

金鱼生存时间(天) 3 11 25

(1)1、2、3号瓶相比较,相同的非生物因素有哪些?

。(2)2号与3号瓶相比较,2号瓶中金鱼存活的时间短,说明什么问题?

(3)能说明生产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不可缺少的实验是。

(4)3号瓶的金鱼最后也死亡,其原因是什么?

(二)请继续设计实验,探究阳光对生态系统的影响。

(1)方法步骤:

第一步:取同样形状、同样体积的4号锥形瓶,4号锥形瓶的设计处理应该与号锥形瓶作对照。

第二步:

第三步:观察并记录瓶中

(2)推测最可能的实验结果是什么?

答案

例1-例3 DDB 例6.A 例8.B

例4.答案(1)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

(2)化能自养细菌(或硝化细菌等)有核膜包围的细胞核

(3)c a和b (4)微生物的分解

例5:答案(1)A、B、C (2)能量流动物质循环

(3)光合 A 生产者含碳有机物 A→B1→B2→B3

(4)被生产者自身的呼吸作用消耗 25a

例7.答案(1)是物理信息(2)植物的生长和开花,动物的换毛、迁徙、繁殖、滞育和冬眠等(3)D

变式训练

1-6 DDBACD

基础训练

1-5 CCBBC 6-10 CBBCD 11-15 CCBBC 16-20 BDBCB 21-24 DDB(AC)

提高训练

25-30 ABDDAC 31。AD 32。BC

33.(1)5 (2)三、四、五捕食和竞争

(3)等于或大于热能(4)1.11

(5)0.57 2 下降

34.(1)叶绿体线粒体

(2)无机盐(碳酸盐) HCO3- (3)全球

(4)光合作用化能合成作用捕食竞争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5)异养需氧型、异养厌氧型和异养兼性厌氧型生物群落

(6)温室

(7)①保护植被,大力植树造林,提高森林覆盖率

②严格控制化学燃料的燃烧,并提高能源利用率

③开发除化学燃料以外的诸如水能、核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切实减少CO2的排放量(8)能量流动热能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35. 答案(1)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

(2)流向下一营养级、自身呼吸消耗、被分解者分解

(3)氮素不断输出该生态系统(被农作物吸收利用),农田中的氮素不足以使农作物高产,为了提高农作物产量,就得往农田中不断施加氮肥

(4)核糖体

(5)生物种类

(6)通过延长食物链,科学地利用了农业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成分(废物资源化)。能量最大限度的得到了利用,使能量朝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流动(提高能量转化效率);能够减少化肥的使用,从而减少环境污染

((7)生物防治方法

36.答案(1)下降缺乏光照情况下藻类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能生长(2)缺乏泥沙,分解者数量太少(3)减少消费者较多,消耗较多的氧气(4)①生态系统应该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以及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太阳能)②生产者、消费者以及分解者之间应保持适宜比例,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相对稳定

37.答案(一)(1)阳光、水分、空气、温度

(2)分解者是生态系统成分中不可缺少的

(3)1号和2号

(4)金鱼藻固定的太阳能不足以满足金鱼生存所需能量

(二)(1)3 对4号瓶作遮光处理金鱼生存的时间

(2)4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时间比3号锥形瓶中金鱼生存时间短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_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三地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原湿地) 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若尔盖湿地(102°29’E-102°59’E,33°25’N-34°00’N),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黄河上游。该湿地被誉为中国最美的六大湿地之首。下图为若尔盖湿地位置示意图。 (1)列举若尔盖湿地的主要补给水源。 (2)试分析若尔盖湿地形成的自然原因。 (3)说明若尔盖湿地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2.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三江源区位于省南部,河流密布、湖泊众多,是世界海拔最高、面积最大、分

布最集中的湿地。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此,素有“中华水塔”之称。建立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对中国的生态状况及国民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材料二省及周边地区略图 (1)分析三江源湿地形成的原因。 (2)简述三江源湿地的重要生态价值。 (3)为遏制三江源地区环境持续恶化的趋势,可以采取哪些具体措施? (高纬湿地) 3.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大熊森林地处加拿大西部不列颠哥伦比亚省,自西海 岸的一系列海岛到海岸山脉西侧,是世界上现存面积 最大的温带雨林。雨林中乔木高大茂密,林间生长了 大量湿生苔藓。但由于近代人类的开发,大熊森林面 积已大大缩小,2006年当地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来 保护这片温带雨林及各种珍稀野生动物。下图是不列 颠哥伦比亚省地形图。 (1)分析大熊森林成为世界现存面积最大温带雨林 的原因。

(2)分析大熊森林林间湿生苔藓广布的原因。 (3)从植被类型及地理分布角度说明温带雨林和热带雨林的差异。 (4)推测当地政府保护大熊森林可能采取的措施。 4.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泥炭是由很多年前沼泽地中的各种植物(其多数是蕨类植物)死亡后,堆积变化而成的,多分布于冷湿地区的低洼地。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极为丰富,泥炭资源的开发有近百种产品,但主要应用于制作各种泥炭肥料,应用于园艺、饲料、土壤改良剂等方面。 (1)俄罗斯西西伯利亚泥炭资源丰富的原因。 (2)泥炭是一种天然的有机肥料,但当地市场需求量

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_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题目:农村环境污染与治理措施 姓名:李博斐 学号: 学院: 专业: 2011年2月15日

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而这个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作为21世纪的主人,我们不能只是担忧与抱怨,而是要有行动,要有绿色行动。垃圾并非一无是处,废品也不是废不可用。垃圾资源化和再循环在技术上并不难,困难在于废物随手抛弃、混合堆积就成为垃圾;因此作为有教养的新世纪的文明人,我们应该参与“举手之劳”的垃圾源头分类活动,为净化我们的生存空间做一点奉献,献一片爱心。 生活垃圾是人类生活的副产品,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生活垃圾的产量正在逐步增加。一般生活垃圾可分为废纸、塑料、玻璃、金属和生物垃圾等五类。垃圾对人类生活和环境的主要危害是: 第一、占地过多。堆放在城市郊区的垃圾,侵占了大量农田。现在北京人每人平均年产垃圾440公斤,全市年产400万吨左右,相当于两个半景山。北京的垃圾堆放场地已有4500余处,占地超过1万多亩。垃圾在自然界停留的时间也很长:烟头、羊毛织物1—5年;橘子皮2年;经油漆的木板13年;尼龙织物30—40年;皮革50年;易拉罐80—100年;塑料100—200年;玻璃1000年。为此,我们既要少制造垃圾,更要注重垃圾的分类,回收利用,变废为宝。少用一次性筷子、水杯、饭盒等制品,多用可重复使用的制品,减少宝贵的森林资源消耗;少用塑料袋,改用购物布袋,减少城市“白色污染”的危害;购买无氟冰箱、空调等环保电器,保护大气臭氧层;少用高浓度洗涤剂,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污染。

第二、污染空气。垃圾是一种成份复杂的混合物。在运输和露天堆放过程中,有机物分解产生恶臭,并向大气释放出大量的氨、硫化物等污染物,其中含有机挥发气体达100多种,这些释放物中含有许多致癌、致畸物。塑料膜、纸屑和粉尘则随风飞扬形成“白色污染”。 第三、污染水体。垃圾中的有害成份易经雨水冲入地面水体,在垃圾堆放或填坑过程中还会产生大量的酸性和碱性有机污染物,同时将垃圾中的重金属溶解出来。垃圾污染源产生的渗出液经土壤渗透会进入地下水体;垃圾直接弃入河流、湖泊或海洋,则会引起更严重的污染。您看:颐和园、北海水面上漂着的塑料瓶和饭盒,香山、八大处林间山路上散落着和树枝上挂着的塑料袋、面包纸等,一些游客只图自己方便,造成旅游环境污染。如果动物误食了白色垃圾不仅会伤及健康,甚至会导致死亡。 第四、土壤渣土化。垃圾直接施用于农田,或仅经简易处理后用于农田会破坏土壤的团粒结构、理化性质和保水、保肥能力。特别是塑料袋、塑料布,如果埋在农田内,庄稼的根就不能生长,农田就会减产,可供人们食用的粮食就会减少。 第五、火灾隐患。垃圾中含有大量可燃物,在天然堆放过程中会产生甲烷等可燃气,遇明火或自燃易引起火灾。随着城市垃圾中有机质含量的提高和由露天分散堆放变为集中堆存,而在长期堆存中只采用简单覆盖致使垃圾产生沼气的危害日益突出,垃圾爆炸事故不断发生,造成重大损失。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2020届高三地理主干知识专题训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 一、单项选择题 甘肃省民勤县地处河西走廊东北部,石羊河流经民勤盆地(下图)。新中国成立以来其上游地区修建了许多水库,几乎拦截了全部河水。随着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地下水位急剧下降,导致胡杨、沙林等植被大面积死亡。肆虐的风沙,荒废的田园,让民勤人深刻地意识到,“决不能富一阵子,后悔一辈子”。据此回答1~2题。 1.民勤县出现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 ①水资源短缺②土地荒漠化③旱涝灾害④水土流失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2.民勤绿洲面临消失的人为原因是( ) ①过度用水②乱砍滥伐③过度放牧④上游拦截河水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①② 1.D 2.C【解析】第1题,民勤县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所以主要的环境问题是水资源短缺、土地荒漠化;因降水少,几乎没有涝灾,水土流失现象很少。第2题,读材料可知:人口增长、耕地扩大,民勤县地表水骤减,使绿洲消失;上游地区修建许多水库,几乎拦截全部河水,下游缺水,绿洲消失。 我国资源型城市中,20%处于成长期,68%处于成熟期,12%处于衰落期。内蒙古包头白云鄂博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稀土矿,下图为该区域简图,读图,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包头建设国家稀土新材料产业基地的分析,正确的是( ) A.科技实力不强,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 B.扩大稀土产量,增加出口量 C.黄河含沙量大,工业水源水质差 D.靠近黄河、铁路,水陆交通便利 4.下列有关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措施,不可行的是( ) A.延长产业链,加强产业技术改造和产品的升级 B.资源型城市的发展都面临成长——成熟——衰落的过程,发展第三产业是唯一出路C.完善基础设施,关闭整合亏损严重且又存在安全隐患的中小企业 D.对废矿业复垦,有针对性地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旅游业等 3.A 4.B【解析】第3题,包头位于内陆地区,经济欠发达,科技力量薄弱,因而需要引进人才和技术;矿产资源属于非可再生资源,需要合理开采,进行深加工,而不是盲目扩大产量;该段黄河还未流经黄土高原,河水含沙量较小;黄河通航能力差,水运不便。第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高考地理微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案例(附:经典案例及解析) 某区域生态问题、原因分析和应对措施 (1)综合分析某生态问题的成因 针对上述每一问题,要综合分析其成因,一般应按以下思路展开:

成因当然,分析原因并不需对每一方面均展开说明,应有针对性对上述与某生态问题有关方面进行分析说明,如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自然条件包括:由高原山地向平原过渡、坡度较陡;降水集中于夏季,多暴雨形成,冲刷力强;植被稀疏,覆盖率低;土质由粉砂颗粒组成,疏松且垂直节理发育。人为原因包括:对植被的破坏尤其是对森林的砍伐;不合理的耕作制度,如轮荒等;露天开矿的采矿方式。 (2)针对成因,提出应对措施

要做好这一步,关键在于加强针对性,针对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总结出应对措施,即包括对自然条件的改造和对人类活动的规划、管理,总之具体问题应具体对待。 【经典案例】 1.(2020·云南省模拟)宁夏中卫沙坡头地处腾格里沙漠南缘,过去这里受流沙侵袭,黄沙蔽日,包兰铁路也常被风沙掩盖,造成交通中断。近年来,

当地采用“麦草方格”治沙法(也称草方格沙障法),通过轧制1米×1米的麦草方格,在格子中间种植沙生植物来固定流动的沙丘,植被覆盖率由过去不足1%上升到42.4%,在铁路线两侧形成了“绿带”,基本上控制了沙害侵袭。原来人工固沙1.2亩/天,现机械铺设草方格达48亩/天。这种治沙方式已推广到世界许多国家。左图为中卫沙坡头自然保护区景观分布示意图,右图为草方格沙障景观。 (1)试说明草方格沙障的治沙原理。 (2)分析在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的生态效益。 (3)根据图文资料说出草方格沙障法应优先治理的地区。 【解析】 第(1)题,草方格沙障是一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的治沙方法,用麦草、稻草、芦苇等材料在沙漠中扎成方格形状,草方格沙障可以增大地表粗糙度,削弱经地面层风速,减弱风的输沙能力,沙障阻止流沙的移动,可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第(2)题,草方格沙障中种植固沙植物主要是一些耐旱植物,这类植物根系发达,有效固沙,减少沙丘移动,同时增加植被覆盖率,截留水分,植物固沙,增强蓄水能力,削减地表风力,减轻风力的侵蚀和搬运作用,利于有机质积累,改善植物生长条件,以达到长久固沙的作用。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高一地理必修(3)复习资料 第二单元: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1、荒漠化的基本概念:①发生地区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②实质是土地退化;③形成是气候变异等自然因素与人类过度的经济活动相互作用的产物;④主要变现为耕地退化、林地退化、草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理解) 2、我国西北地区范围:①地形区划分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②行政区划分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③气候划分非季风区年降水量在400mm以下的我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了解) 3整体性和本地区生态环境的脆弱性):(记忆)地形地貌:东部为高原,西部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沙漠和戈壁 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类型),降水少,气候干旱,气温的年、日较差大 水文:河流欠发育,多内流河、内流湖 生物:植被以草原和荒漠为主。(以贺兰山为界;200mm年降水量线) 土壤;土壤发育差,质地疏松,水分含量少,含沙质沉积物质多 干旱是本区最大的自然特征,成因:①深居内陆,远离海洋;②地形(山脉、高原)阻挡4、★西北地区荒漠化成因:(重点记忆) ——气候干旱少雨 ——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的主要自然因素 ②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主要表现为过度樵采(薪柴、药材、发菜等—干旱的绿洲边缘)、过度放牧(超载、掘井等—半干旱的草原牧区)、过度开垦(半干旱的旱作农垦区)、水资源利用不当、工矿交通建设中不注意环保。 5、古代荒漠化的原因是:对河流上游地区的过度开垦、战争、瘟疫;清代的原因是:“移民实边、开放蒙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原因是:人口压力所迫和管理失误,荒漠化仍在蔓延的地区是旱作地区、草原牧区(了解) 6、次生盐渍化形成原因: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不合理的灌溉)②干旱气候条件下蒸发旺盛,盐分极易在地表聚集(记忆) 7(重点记忆) ⑴内容:预防 ..具有潜在荒漠化危险的土地;扭转 ..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恢复 ..已⑵原则:维护生态平衡与提高经济效益相结合,治山、治水,治碱(盐碱)、治沙相结合的原则,在现有的经济技术条件下,以防为主,保护并有计划地恢复荒漠植被。(恢复自然⑶措施:①合理利用水资源;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⑤控制人口增长。成功的治理措施:生物固沙、沙地飞播造林种草、小流域综合治理等;沙坡头为了保护包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诸暨市阮市镇中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报告 口号: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所在班级 705班 成员金刘超 实践时间

调查时间:调查地点:杨梅桥公路、牛尖山、大嘴巴快餐店、雄风超市杨梅桥店、好又多超市杨 梅桥店、杨梅桥0428垃圾站、杨梅桥环卫处及杨梅桥所有大型工厂 调查目的: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 调查对象:工厂老板、快餐店老板、超市老板、环卫工人、社会群众和司机 调查计划:1、观察家乡现在的生态环境(城区垃圾处理情况、河流流量、河水污染、 土地植被、耕地利用等),特别是厂矿企业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可采集相关照片) 2、走访家乡的老一辈人,了解家乡以前的景象。 调查方法:实地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谈调查法、文献调查法 调查人:金刘超 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调查问卷 705班金刘超 尊敬的叔叔阿姨们: 你们好!我是诸暨市阮市镇中805班的学生,我想对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的相关问题展开调查。我们希望通过这一调查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状况,使社会群众了解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相关问题,问卷共有16个问题。请认真阅读和回答每个问题,并选择对应选项(在题前填上选项,如选A填A)或填写相关内容。请根据实际情况回答每一个问题,谢谢你的理解和合作! 1.你家办厂吗() A办 B没办 如果办了,排放过工业废气和废水吗() A排放过 B没排放过 2.你家的生活垃圾倒在哪里() A 指定垃圾站 B随便乱扔 3.你开车吗() A开 B不开 C偶尔开 4.你干过污染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5.你干过保护环境的事吗() A干过 B没干过 6.如果有环保活动你愿意参加吗() A非常愿意 B愿意,但要视情况而定 C不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资料

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哲学思考 十九世纪的马克思恩格斯,他们生活的时代没有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加之他们面临着无产阶级解放的繁重历史任务,使他们没有可能对环境问题进行专门系统的研究。可是,将分散于众多著作之中有关环境问题的论述集中表述后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是系统的、全面的,是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我们认真研究这些理论,用发展的眼光继承,不拘泥于马克思、恩格斯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对某些具体问题提出看法和结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环境思想的基本原理,那么就可以发现,他们的环境思想对今天的环境问题和环境保护实践,仍然是完全适用的。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来思考和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将会使我们从理论和原理上理解并做好环境保护,从而从根本上维护生态平衡,构建和谐的人与自然的关系。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是辩证统一的。环境保护是过程,生态平衡是结果,二者是因果关系。只有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才能达到生态平衡的目标,反之,没有环境保护就必然破坏生态平衡。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环境保护与生态平衡的论断 概括起来,马克思主义的环境思想,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敲响环境问题的警钟 马克思和恩格斯很早就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给自然界造 成的不良影响,在环境问题尚未充分显现,人们普遍对环境问题缺乏认识的时候,就极其敏锐地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对于当时城市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诸如空气污染、水污染、垃圾问题、住宅问题、以及各工种工人劳动环境给健康带来的危害等。 针对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快速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界取得一定成果,雄心勃勃地准备夺取更大战果的时候,恩格斯及时地向人们发出了警告,“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线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线和第三线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它常常把第一个结果重新消除。” 恩格斯通过对当时已经出现的环境问题的分析指出,只看到“在取得劳动的最近的、最直接的有益效果”却“忽视”了“那些只是在以后才显现出来的,由于逐渐的重复和积累才发生作用的进一步结果。”因此,要正确处理人和自然的关系,人类的活动就必须尊重自然规律,不能超出自然环境允许的

2020高考地理微专题突破专题过关检测:(十八)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专题过关检测(十八)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一、选择题 鄂尔多斯高原处在草原与荒漠的过渡地带,高原上有许多绿色斑驳的小沙堆,让原本平坦的荒漠逐渐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油蒿和羊柴为鄂尔多斯毛乌素沙地的共生优势物种,某研究小组将玻璃房中的油蒿和羊柴混合种植在花盆中,根据当地的降雨量变化,设置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低水和高水分别相当于当地的低降雨量和高降雨量,得出了油蒿和羊柴生物量的相对竞争系数(下图所示),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据此完成1~3题。 1.鄂尔多斯高原上荒漠“波澜起伏”的原因是() A.高原高低起伏,地表不平 B.风力侵蚀作用形成连绵的洼地 C.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 D.人类过度放牧,破坏地表 2.据材料可知() A.羊柴竞争力始终比油蒿强 B.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C.中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D.高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强 3.实验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A.避开天然降水B.减弱气温变化 C.防止风沙掩埋D.控制光照强度 解析:1.C 2.B 3.A第1题,由材料中“原本平坦的荒漠”排除A项;由“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排除B项;由“荒漠变得波澜起伏、充满生机”可推知生态环境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排除D项;由材料可推知“绿色斑驳的小沙堆”是固沙植被令风沙减速后沉积的结果。答案选C。第2题,据图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的竞争系数较低,由材料“系数越低,竞争力越强”可知,低水条件下,羊柴竞争力较强。答案选B。第3题,人为设置

了低水、中水和高水三个水分处理组合,来观测不同水分条件下,油蒿和羊柴的竞争强度,故在玻璃房内进行的主要原因是避开天然降水对实验的干扰。答案选A。 (2019·三明模拟)谷坊指山区沟道内拦截泥沙的小坝,是在易受 侵蚀的沟道中,为了固定沟床而修筑的土、石建筑物。据此结合图, 完成4~5题。 4.谷坊的修建可使() ①河流含沙量减少②沟道下蚀作用增强③下游山洪危害减轻④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增加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5.修建谷坊的地区() A.气候干旱,沙漠广布B.地形平坦,人口稠密 C.地形封闭,排水不畅D.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 解析:4.B 5.D第4题,谷坊的修建,拦截泥沙,使河流含沙量减少,同时也可以降低流速,下蚀作用减弱,下游山洪危害减轻,对沟道出口地区的土壤肥力影响不大,①③正确,②④错误。故选B。第5题,沟道内需要拦截泥沙,河流流量较大,降水较多,气候湿润,不存在沙漠,A错误;修建谷坊的地区主要是在山区沟道内,地势起伏大,水流速度快易侵蚀的地区,B、C错误;因地处河谷地区,气温高,蒸发量普遍高于降水量,D 正确。 (2019·郑州模拟)位于东南亚赤道地区的苏门答腊岛分布有大面积泥炭沼泽森林,由于土壤长期浸水,落叶和朽木无法完全分解,逐渐形成厚厚的泥炭层。近年来,当地居民抽干泥炭沼泽,焚烧林地,以便扩大油棕的种植面积。但在增加棕榈油(用于食品、饲料加工)产量的同时,也增加了全球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下图分别为泥炭沼泽森林和油棕林景观图。据此完成6~8题。 6.苏门答腊岛沿海地区泥炭沼泽森林被开发成油棕林的有利自然条件是() A.气候温和湿润B.地形平坦开阔 C.土壤水分充足D.泥炭土层深厚 7.泥炭沼泽森林转变为油棕林将增加当地的() A.年均降水量B.太阳辐射量 C.地表下渗量D.气温日较差

(完整版)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第二章区域生态环境建设复习题 读我国荒漠化土地分布图,回答1~2题。 1.②③④三个地区生态环境问题的共同特点是() A.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 B.过度放牧,土壤侵蚀严重 C.过度樵采,土壤侵蚀严重 D.多雨,土壤侵蚀严重 2.下列关于我国荒漠化地区的叙述,错误的是() A.荒漠化土地多分布在生态环境脆弱区 B.荒漠化地区气候干旱少雨 C.西南地区多喀斯特地貌,易发生石漠化现象 D.荒漠化土地的形成原因包括自然和人为两方面 答案1.A 2.B第1题,②③④分别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东丘陵、江南丘陵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土壤侵蚀严重。第2题,②④地区气候湿润多雨。 读我国某时段雾霾分布图,完成8~9题。

8.雾霾的分布特征为() A.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 B.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经济带 C.西部地区无重霾分布 D.地势越低,雾霾越严重 9.重霾天,人们期盼冷空气来临,是因为() A.降温能消霾 B.大风能消霾 C.高压能消霾 D.干冷能消霾 答案8.A9.B第8题,根据我国的区域划分可知,我国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的东南部为东部季风区,图中的重霾和轻霾区都位于东部季风区;中部和西部地区也有重霾;由图可知,雾霾的分布并非地势越低越严重。第9题,重霾天主要是由大气污染物不能及时扩散而形成的;冷空气来临时会带来大风,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有利于雾霾的消散。 北半球季风气候区内某湖泊与其外流河干流存在“吞吐”关系。下表为该湖泊水位和TSS(TSS 为总悬浮质,是指在水流中悬浮运动的泥沙量)通量随季节变化统计表,流入为正、流出为负。读表回答10~11题。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水位(m) 42.1 41.9 41.7 41.5 41 42.1 45 46 44 42.9 42.5 42.2 TSS(106kg) - 200 - 150 - 100 - 60 - 40 200 1 300 2 350 820 - 300 - 360 - 310 ★★10.下列对该湖泊TSS通量变化产生的影响叙述错误的一组是() ①湖畔土壤肥力下降②湖泊航运条件变差③湖泊湿地生物多样性减少④湖泊调蓄功能不断改善 ⑤湖泊周围局地气候有所改善 A.①②④ B.①④⑤

环境学复习试题及答案范文

一 、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2. 水环境容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 4. 清洁生产 5. 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 主要污染物?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3. 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4. 简述我国目前环境保护基本政策体系。 5. 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哪些? 6. 中国环境管理的八项制度 三、论述题 1. 论述实现清洁生产的途径。 2.简述生物多样性的意义、生物多样性锐减的原因和危害, 及其防防治对策。 一、名词解释 1. 生态平衡 生态系统中,通过生物链和其它自然因素来维系的一种平衡状态。也就是说系统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能较长期地保持稳定的平衡状态。 2. 水环境容量 一定水体所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被称为水环境容量,即某水域所能承担外加的某种污染物的最大允许负荷量。 3. 污染集中控制制度:污染集中控制是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为保护环境所建立的集中治理设施和采用的管理措施,是强化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

4. 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关于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创新性的思维方式。清洁生产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的整体预防环境战略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轻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对于产品:清洁生产意味着减少和降低产品从原材料使用到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 对于生产过程:清洁生产意味着节约原材料和能源,取消使用有毒原材料,在生产过程排放废物之前降减废物的数量和毒性。 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 5. 二次污染物:从污染源排出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发生了一系列的化学变化或光化学反应,形成了与原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称为二次污染物。 二、简答题 1. 着名的“八大公害事件”是什么?指出每一公害事件的主要污染物? (1)富山事件(骨痛病):镉污染; (2)米糠事件:多氯联苯污染; (3)四日事件(哮喘病):SO2、煤尘、重金属、粉尘污染; (4)水俣事件:甲基汞污染; (5)伦敦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6)多诺拉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7)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污染; (8)马斯河谷烟雾事件:烟尘及SO2污染 2. 根据处理目的划分,固体废物处理方法有哪些?请分别列举几种典型的方法。 预处理: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和干燥 资源化处理:热化学处理-焚烧、热解、湿式氧化 生物处理-堆肥、厌氧消化处理 最终处置技术:海洋处置-海洋倾倒、远洋焚烧 陆地处置-土地耕作处置、深井灌注处置、土地填埋处置 3.海洋污染有哪些特点? (1)污染源广 (2)持续性强 (3)扩散范围大 (4)控制复杂

专题十四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试题部分)

专题十四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考情探究】 课标解读考情分析备考指导内容解读 荒漠化与 水土流失 的防治 以某区域为例, 分析该区域存 在的环境与发 展问题,诸如水 土流失、荒漠化 等发生的原因, 森林、湿地等开 发利用存在的 问题,了解其危 害和综合治理、 保护的措施考查形式: 选择题与综合题并重。 考查内容: 水土流失、荒漠化的治理,森林、湿地 的开发与保护。 考查频率: 近五年课标卷考查5次,考查频率高。 考查能力: 考查获取信息、运用知识分析、解决实 际问题的能力。 考查素养: 侧重考查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 调观等核心素养 备考中应强化对 基础知识、基本能 力的学习与掌握, 通过典型题目加 强获取信息、分析 问题能力的训练。 能够通过图文资 料说明某区域环 境问题产生的原 因,并提出针对性 的治理措施 森林、湿地的开发与保护

【真题探秘】 基础篇固本夯基 【基础集训】 知识1荒漠化的防治 2018年6月17日是第24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中国向荒漠化“宣战”近40年来,采取了三北防护林建设、风沙源治理、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下面不属于防治荒漠化内容的是() A.预防潜在荒漠化的威胁 B.扭转正在发展中的荒漠化土地的退化 C.重点治理已遭沙丘入侵的地段

D.恢复荒漠化土地的生产力 答案 C 2.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成因来看,任何有效的防治荒漠化的战略和对策都应以() A.生态效益为核心 B.消除贫困为核心 C.社会效益为核心 D.政治效益为核心 答案 B 3.下面属于防沙工程措施的是() A.育草封沙 B.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 C.建立农田防护林网 D.设置沙障工程 答案 D 知识2水土流失的防治 水土流失是形成黄土高原千沟万壑自然景观的主要原因,黄土高原地区每年流失的土壤约16亿吨。据此回答下面两题。 1.造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是() ①黄土土质疏松②轮荒制度 ③黄土高原地质灾害频繁④过度樵采,破坏植被

(全国通用)2020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提分教程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专题检测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云南昆明摸底)乌鲁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湖水相对较深。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据此完成1~3题。 1.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 A.雨水B.冰川融水 C.地下水D.季节性积雪融水 答案 D 解析乌鲁米耶湖位于伊朗西北部,受海洋湿润气流影响小,降水少,A项错误;该湖泊流域内春季气温相对较低,冰川融水少,但春季会有季节性积雪融化,B项错误,D项正确;当地气候干旱,地下水埋藏深,春季湖水水位高于地下水位,地下水不可能补给湖泊,C项错误。 2.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植被破坏,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答案 B 解析降水变率增大,对该湖泊补给的总水量影响不大,A项错误;全球变暖,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B项正确;根据题干“自然原因”可直接排除C、D两项。 3.伊朗政府计划拯救乌鲁米耶湖,可行的措施有( ) ①湖区发展渔业生产②湖区实施人工降雨③增加高山冰雪融水④发展节水农业⑤跨流域调水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④⑤ D.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乌鲁米耶湖面积缩小的主要原因是补给水源不足,可行的措施应该包括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实施人工降雨和跨流域调水属于开源措施,发展节水农业属于节流措施,②④⑤正确;发展渔业生产既不属于开源措施也不属于节流措施,①错误;乌鲁米耶湖流域内高山冰雪融水有限,难以增加,③错误。 (2019·湖北联考)土地荒漠化是气候变化和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等因素,使干旱、半干旱和有旱灾发生的半湿润地区的土地发生退化的现象。土地退化的强度可以通过植被指数来衡量,植被减少或增加的趋势是土地退化处于加剧或改善过程的反映。下图是我国不同地区土地退化情况示意图。据此完成4~5题。 4.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干湿状况B.温度 C.地形D.土地生产力 答案 A 解析从图上可以看出,植被覆盖度和土地生产力从湿润区向极端干旱区降低,由此可见影响土地退化的主要自然因素是干湿状况。 5.下列地区中土地退化强度最大的是( ) A.极端干旱区B.干旱区 C.半湿润区D.湿润区 答案 C 解析据图中初始基准面和终极基准面的差异判断土地退化强度即可,二者相差越大土地退化强度越大,由图可知半湿润区二者差异最大。 (2019·四川自贡一诊)重庆某大学的“沙变土”技术,是在沙子中掺入植物纤维黏合剂和水,搅拌后让沙子具有类似土壤的功能。该项技术已在乌兰布和沙漠东部推广运用,3 000亩试验地农作物长势喜人。下图为该试验地位置示意图。读图,完成6~8题。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知识点汇总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第三册[人教版] 2.1 荒漠化的防治 ——以我国西北地区为例 一、荒漠化 1.土地退化 2.荒漠化 ⑴概念:指发生在干旱、半干旱地区........及一些半湿润地区.....的这种土地退化....。 荒漠化不是简单的荒漠扩张的过程,而是很多块分散的土地逐渐退化,并最终连接在一起,形成如同荒漠般的景观。 ⑵主要表现: 耕地退化、草地退化、林地退化而引起的土地沙漠化、石质荒漠化和次生盐渍化化。 二、干旱为主的自然特征 1.范围 地形区范围: 大兴安岭以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古长城以北 行政区划范围: 包括新、宁、甘(北部)、内蒙古(大部) 2.地貌特点: 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和中部(内蒙古境内)是辽阔坦荡的高原;西部(新疆境 内)是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 3.最为显著的自然特征——干旱 ⑴干旱成因:深居内陆,高原山地阻隔 ⑵景观特色——以草原、荒漠为主 土 地缺少了水分和养分 植物就无法正常生长 在没有了植被 保护的情况下 裸露的地面极易遭受风沙侵蚀和水土流失 使土壤中水分和养分进一步流失 继续发展 土地生产力长期丧失,形成如同荒漠般般的景观,即发生土地退化 东 西

新疆的塔里木盆地贺兰山以西贺 兰 山内蒙古高原东部 年降水量不足50毫米200毫米以下200毫米以上 干旱程度极端干旱区干旱区半干旱的草原地带自然景观沙漠和戈壁(只在—些高耸的山地迎风坡,降 水稍多,山顶冰雪覆盖。山地降水和冰雪融水 成为绿洲农牧业生产的主要水源。) 草原 三、荒漠化形成的自然因素——为荒漠化创造条件 ①基本条件——气候干旱少雨 ②物质条件——地面疏松,为沙质沉积物 ③动力条件——大风日数多且集中 ④气候异常可以使脆弱的生态环境失衡,是导致荒漠化荒谟化进程。 多雨年有利于抑制风沙活动;少雨年,加剧荒漠化进程 ........................。 四、荒漠化形成的人为因素——加剧荒漠化进程 1.形成荒漠化的人为原因: ⑴来自于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 ⑵由于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使用和不合理利用。 2.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因素的主要表现 (图2,5) 人为因素破坏原因与典型地区主要危害 过度樵采①能源缺乏地区把樵采天然植被作为解决燃料问题的主要手段(如鄂尔多斯沙区、内蒙古东部的库仑 旗等地)②一些农牧民为了增加收入,无计划、无 节制地在草原地区采挖药材、发菜等固沙、防止风沙前移和抑制地表起沙的植被遭破坏 过度放牧为求得短期的经济利益,牧民尽可能多地放牧牲畜。 半干旱的草原牧区、干旱的绿洲边缘加速了草原退化和沙化进程 过度开垦在干旱、半干旱沙质土壤地区,特别是沙区边缘从 事农业生产,特别在缺少防护林保护的沙质土壤区 使沙化土地连片发展 3.次生盐渍化形成: ①由于耕作技术落后,灌溉措施不当 降水递减,干旱程度增强,土地的自然产出和载畜量减少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篇

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5篇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那环境污染调查报告有哪些呢?以下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环境污染调查报告的全部内容了,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2019年精选环境污染调查报告范文(一) 就最近这几年来看,随着各地区的经济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也成为了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是为了社会更好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

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

年三年高考真题精编专题区域生态环境建设

【2015年高考题】 (2015?山东卷)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带生态环境脆弱,在其附近的绿洲区过量开采地下水会使交错带生态环境退化,形成“生态裂谷”。图为“生态裂谷”分布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5、“生态裂谷”形成过程中,附近的交错带() A、自然植被改善 B、风力侵蚀减弱 C、地下水流向绿洲区 D、流动沙丘转为固定沙丘 6、“生态裂谷”出现后,为了绿洲区的可持续发展,应该() A、在荒漠区植树造林 B、在交错带发展灌溉农业 C、在绿洲区禁止开采地下水 D、在流域内合理分配水资源 【答案】5、C 6、D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及形成原因,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2015?天津卷)艾比湖是准噶尔盆地最大的咸水湖,湖水较浅。湖中有鱼类、芦苇等动植物资源,芦苇对海水有净化作用。近几十年,艾比湖流域新增了大量耕地、灌渠,湖面缩小了1/2,芦苇大量枯萎,读材料回答8-9题。

8.结合材料信息推测,艾比湖面积的缩小会使() A.湖水的含盐量减小 B.湖中鱼类密度增大 C.湖泊自净能力减弱 D.湖水蒸发总量增大 9.为防止艾比湖继续萎缩,在该湖流域应采取的措施是() A.修建水库,调节径流 B.退耕还林,保护水源 C.退耕还湖,水产养殖 D.种植芦苇,改善水质 【答案】8.C 9.B 【考点定位】本题结合西部内陆湖面积缩小,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 (2015?上海卷)(十四)黄土地貌一种独特的地貌形态,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着巨大的影响。读图文资料,回答问题。(18分) 材料一、黄土峁、黄土梁和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的基本地貌形态。、 材料二、随着时间的推移、黄土高原的地表越来越破碎,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越来越严重,为减少这种影响,需要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 31、分别写出甲、乙、丙图所示黄土地貌的名称。从自然地理的角度阐述黄土高原基本地貌形态的演变过 程。(8分) 32、阐述黄土地貌的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4分) 33、为减缓黄土地貌演变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人们动用了推土机等大型机械,实施土地平整工程。简要分析这一措施的有利作用及产生的不利影响。(6分) 【答案】 31、名称:甲为黄土塬、乙为黄土梁、丙为黄土峁。(2分) 演变过程:由于黄土结构疏松,加之黄土高原地处东部季风区,降雨主要集中在7、8、9月,多暴雨,易于形成冲沟,原始地表被破坏,形成黄土塬(2分);黄土塬在持久的流水作用下,原有的及新形成的冲沟进一步发展、深切、变宽,顶部面积减小,变为长条形的黄土梁(2分);黄土梁被后来形成的沟壑横向切

鲁科教版高中地理学科学案三章生态环境保护第1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18

第一节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的意义。 ●课标解读 1.结合具体的案例学会辨别、认识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 2.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新课导入建议 结合澳大利亚畜牧业发展中牛粪给当地生态系统造成灾害的事中引入新课——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教学流程设计

课标解读重点难点 1.了解种群、生物群落、生态系统、生态平衡、 受损生态系统的含义。 2.理解生态系统的组成、生态系统的特征。 3.认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的动态平衡过程以及 受损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 4.了解研究生态平衡的意义。 生态系统的组成、特征及受损 生态系统的形成过程。(重难 点) 生态系统的组成 1.种群:同一物种在一定空间内集合在一起,形成种群。 2.生物群落:在一个区域内所有不同的生物种群生活在一起,就构成了生物群落。 3.生态系统 ?? ? ? ? ??概念:生物群落及其环境的统一整体就 是生态系统 组成 ?? ? ??生产者各种绿色植物 消费者各种动物 分解者各种微生物 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分、 温度等

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什么?它是哪些事物的总和? 【提示】 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是地球上全部生物和它们生存环境的总称。 生态平衡 1.概念:在一个正常的生态系统中, 它的结构和功能,包括生物的种类、各种群的数量和比例以及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都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持续性的动态平衡叫作生态平衡。 2.特征? ???? 生物的组成和数量的比例相对稳定 能量和物质的输入与输出保持平衡食物链结构复杂,相互交叉形成食物网 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之间有完好的营养 关系 2.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例说明生态系统为什么具有自动调节能力?什么样的生态系统调 节能力最强?为什么生态系统会遭到破坏? 【提示】 生态系统内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的任何变化,都是对系统发出的信号。例如,森林生态系统中食叶昆虫数量增多导致林木受害,这种信号传递给食虫鸟类,促使其大量繁殖,捕食昆虫,从而使昆虫数量得到控制,于是,森林生态系统平衡逐步得到恢复。 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复杂、越多样化,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越强。 因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作用是有限的,超过这个限度就会引起生态失衡,乃至生态系统的破坏。 受损生态系统 1.健康的生态系统处于一种动态平衡状态。 2.破坏生态系统的因素??? ?? 自然因素 人为因素 3.受损生态系统的表现???? ? 原有的动态平衡被打破系统的结构、功能发生障碍 形成波动性破坏或恶性循环 3.森林破坏以后会引起哪些连锁反应?森林破坏以后可能产生哪些具体后果?

2020届《提分教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九 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专题九区域生态环境建设与可持续发展 构建网络整体认知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认识荒漠化与水土流失[考情报告]荒漠化与水土流失的形成原因、主要危害和治理措施是高考的必考点。多以区域图、具体案例为依托,通过图文材料呈现生态环境问题,侧重考查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侧重考查考生的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和区域认知。以综合题考查为主。 (2019·江苏高考)下图为黄河干流主要水文站分布和年输沙量比较图。读图回答(1)~(2)题。

(1)与多年平均输沙量相比,1987~2015年潼关站输沙量急剧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其以上流域() ①引水灌溉,减少泥沙下泄②削山平地,减小坡面径流 ③保持水土,减少泥沙流失④气候变暖,降低暴雨强度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2)2016年以后,黄河下游输沙量较中游明显减少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地形起伏B.流域面积 C.兴修水库D.水土保持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B(2)C 1.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水土流失问题 (1)水土流失的一般原因

2.结合区域认知,运用综合思维,落实人地协调观,系统认识荒漠化问题 (1)荒漠化在我国的分布 ①土地荒漠化——“三北”地区(西北、华北北部、东北西部)。 ②石质荒漠化——西南喀斯特地区。 ③次生盐渍化——华北半湿润地区、西北干旱灌溉地区。 (2)土地荒漠化的原因 ②人为原因 a.根本原因:一是人口激增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二是人类活动不当,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的过度利用和不合理利用。 b.直接原因:过度樵采;过度开垦;过度放牧;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等。 (3)防治措施 合理利用水资源在农作区改善耕作和灌溉技术,推广节水农业,避免土壤盐碱化;在牧区减少水井数量;在干旱内陆地区合理分配河流上、中、下游水资源 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在绿洲外围沙漠边缘,封沙育草、营造乔灌木结合的防沙林带;在绿洲内部建立农田防护林网;在缺乏水源的地区设置沙障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