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建筑构造笔记(精简要点)

建筑构造笔记(精简要点)

建筑构造笔记(精简要点)

1、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是一项技术及结构性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外围环境及环境表面安全和稳定性,以及改善建筑物的美观度、功能性和可用性。它将钢筋混凝土、木材、钢材、铝材、

砖石、顶管以及绝缘系数等材料调整使其符合不同空间当中的需求。

2、建筑构造要素:

建筑构造一般包括支撑系统、结构体系、地基、砌砖、混凝土衬垫等多种要素。支撑

系统是构筑建筑构造中最重要的结构,其支撑能力对建筑安全及牢固性至关重要。地基即

地基基础伐,通过地基支撑整个建筑物,它是建筑构造系统的基础。砌砖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可以用于建造城市和农村的墙壁和地面。混凝土衬垫是用于防水和保护建筑物的一种

材料,其卤素水性和耐腐蚀性特别强。

3、建筑构造设计:

建筑构造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尤其是屋面高度和屋架层数。屋架层数既可以改

善建筑的外观性外观,也可以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考虑到不同情况下建筑物的结构安

全和质量安全,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界定中心杆、墙板、梁、柱以及主体结构的位置、形

状等多种因素,综合确立支撑、抗力体系,从而使建筑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4、建筑钢构:

建筑钢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是用来建造桥梁、楼宇、及机电设备栋等设施

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该种材料相比于普通钢材具有良好的引伸性、抗压性和抗张性,表

面多为光滑,保持氧化被指定得更稳定,并可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5、建筑安全:

建筑安全更多的考虑安全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构造系统的稳定性。火灾可能对建筑物

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应采用耐火性更强的建筑材料和设施,同时,应当采用防盗、防尘、水位监测等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进行建筑工程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应加以考虑,

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来施工。

建筑构造复习要点

构造复习整理 一.高层建筑构造 1.高层建筑的定义﹑分类﹑主要结构体系的特点。 定义:P6,联合国教科文&我国 分类:P6-P7,4种类型分类(最后一种为P7表) 主要结构体系:P9-P17 基本体系:1.纯框架2.纯剪力墙3.筒体体系 根据建筑需要和受力重新组合:1.框支剪力墙2.框架-剪力墙3.框架-筒体4.筒中筒5.束筒 2.框支剪力墙与框架剪力墙的区别 P12-P13: 自归纳:从形式来看,框支剪力墙结构形式上下分为两部分,上部采用剪力墙结构,下部采用框架结构,有时为了缩小上下部分刚度差距而将上部结构中一部分剪力墙延伸至底部;框架剪力墙是在完整的纯框架体系的基础上增设一定数量的纵、横向剪力墙并与框架连接,剪力墙与框架均是自上而下都有。 从适用范围来看,框支剪力墙适用于底部大空间而上部小空间的建筑中如高层旅馆、高层综合楼,而框架剪力墙由于其融合了剪力墙及框架结构的优点,刚度适宜平面自由度也较高,适用于层数更高类型更多的高层建筑中。 3.筒体结构的类型及结构布置要点 P11-12,另以下整理整合了老师课件 按墙体形式分类:实腹式筒体、空腹式筒体、桁架筒 按筒体数量和布置方式:框筒、筒中筒、束筒 结构布置要点: 1.筒体结构平面以圆形、正多边形结构受力较为有利。筒体宜设计成双轴对称。 2.矩形平面时,宜尽可能接近正方形,长宽比不宜大于1.5 3.作三角形布置时,宜为正三角形,可适当截角,或设置角筒、角墙。 4. 5. 大到4.5m,且不宜大于层高,横梁高度在0.6~1.5m左右。外框筒开孔率不宜大于50%,不应大于60%,孔口尺寸不宜过于细高或过扁宽;孔口高宽比宜与层高柱跨比接近。6.筒体高宽比宜>4,不宜<3,宜用20层以上,高度>60m的建筑。内外筒间距:非抗 震≯12m;抗震≯10m(否则另设承重柱或采用预应力混凝土楼面)

建筑结构设计笔记

建筑结构设计快速入门之重点笔记 ☆ 上部结构的落脚点是基础,基础的落脚点是地基,也就是持力层。 ☆ 当我们看勘察报告时,直接看结束语和建议中的持力层土质,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和地基类型以及基础砌筑标高。 ☆ 10ka ≈1t/㎡ 1kN ≈100kg ☆ 我们一般地认为持力层土提供的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80kPa (即18t )的为好土,低于180kPa 的土可认为土质不好。 ☆ 按照地基承载力从大到小排序为:稳定岩石,碎石土>密实或中密砂>稍密实粘土>粉质粘土>回填土和淤泥质土 ☆ 回填土的承载力特征值一般为60~ 80kPa ☆ 在不危及安全的前提下,基础尽量要浅埋。因为地下部分所占的造价一般是工程总造价的30﹪~ 50﹪,这笔费用是很可观的。 ☆ 除了浅埋外,还有埋深的上限,就是基础至少不得埋在冻土深度范围内,否则基础会受到冰反复胀缩的破坏性影响。 ☆ 结合钻探点号看懂地质剖面图,并一次确定基础埋置标高。 ☆ 重点看结束语或建议中对存在饱和沙土和饱和粉土的地基,是否有液化判别。饱和软土的液化判别对地基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项技术指标,必须要明确提供,责任重大,不得含糊。 ☆ 重点看两个水位:历年来地下水的最高水位和抗浮水位。 ☆ 特别注意结束语或建议中定性的预警语句,并且必要时将其转写进基础的一般说明中。这些条款如下: 1. 本工程地下水位较高,基槽边界条件较为复杂,应妥善选择降水及基坑边坡支护方案,并在施工过程中加强观测。降水开始后须经设计人员同意后方可停止 2. 采用机械挖土时严禁扰动基地持力层土,施工时应控制机械挖土深度,保留300mm 厚土层,用人工挖至槽底标高,如有超挖现象,应保持原状,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进行处理,不得自行夯填。 3. 基槽开挖到位后应普遍钎探,并及时通知勘察及设计单位共同验槽,确认土质满足设计要求后方可进行下步施工。 4. 基槽开挖较深,施工时应注意,在降水时应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影响相邻建筑物。 5. 建议对本楼沉降变形进行长期观测(此条款多用于加层,扩建建筑物和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或者复合地基或软弱地基上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的建筑物与受到临近深基坑开挖施工影响或受到场地地下水等环境因素变化影响的建筑物,当然也包括那些需要积累建筑经验或进行设计反分析的工程) ☆ 特别注意结束语或建议中场地类别,场地类型,覆盖层厚度和地面下15m 范围内平均剪切波速。 ☆ 一般看好土下是否存在不良工程地质中的局部软弱下卧层,若果有,要根据自己所做的的基础形式验算一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要求。 ☆ 梁的高度:主梁 101L 悬挑梁 5 1L ;(梁的荷载较大时,截面高度取较大值,必要时应计算挠度及裂缝宽度,梁的设计荷载的大小,一般以均布设计荷载40kN/m 为界,可认为是属于荷载较大)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基础 (1)基础的类型 按使用的材料分为:灰土基础、砖基础、毛石基础、混凝土基础、钢筋混凝土基础。 按埋置深度可分为:浅基础、深基础。埋置深度不超过5M者称为浅基础,大于5M者称为深基础。 按受力性能可分为:刚性基础和柔性基础。 按构造形式可分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满堂基础和桩基础。 条形基础:当建筑物采用砖墙承重时,墙下基础常连续设置,形成通长的条形基础 刚性基础: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基础。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一般可用于六层及其以下的民用建筑和墙承重的轻型厂房。 柔性基础: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基础称为柔性基础。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这种基础适用于上部结构荷载比较大、地基比较柔软、用刚性基础不能满足要求的情况。 独立基础:当建筑物上部为框架结构或单独柱子时,常采用独立基础;若柱子为预制时,则采用杯形基础形式。 满堂基础:当上部结构传下的荷载很大、地基承载力很低、独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要求时,常将这个建筑物的下部做成整块钢筋混凝土基础,成为满堂基础。按构造又分为伐形基础和箱形基础两种。 伐形基础:是在地下的连片基础,适用于有地下室或地基承载力较低、上部传来的荷载较大的情况。 箱形基础:当伐形基础埋深较大,并设有地下室时,为了增加基础的刚度,将地下室的底板、顶板和墙浇制成整体箱形基础。箱形的内部空间构成地下室,具有较大的强度和刚度,多用于高层建筑。 桩基础:当建造比较大的工业与民用建筑时,若地基的软弱土层较厚,采用浅埋基础不能满足地基强度和变形要求,常桩基。桩基的作用是将荷载通过桩传给埋藏较深的坚硬土层,或通过桩周围的摩擦力传给地基。按照施工方法可分为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和灌注桩。 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这种桩在施工现场或构件场预制,用打桩机打入土中,然后再在桩顶浇注钢筋混凝土承台。其承载力大,不受地下水位变化的影响,耐久性好。但自重大,运输和吊装比较困难。打桩时震动较大,对周围房屋有一定影响。 钢筋混凝土灌注桩:分为套管成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爆扩成孔灌注桩三类。 (2)基础的埋置深度:由室外设计地面到基础底面的距离称为基础的埋建筑物基础埋置深度的因素应考虑下列几个条件: 土层构造的影响:房屋基础应设置在坚实可靠的地基上,不要设置在承载力较低、压缩性高的软弱土层上。基础埋深与土层构造有密切关系。 地下水位的影响:地下水对某些土层的承载力有很大影响。如粘性土含水量增加则强度降低;当地下水位下降,土的水量减少,则基础将下降。 冰冻线的影响:冻结土与非冻结土的分界线成为冰冻线。当建筑物基础处在冻结土层范围内时,冬季土的冻胀会把房屋向上拱起;土层解冻时,基础又下沉,使房屋处于不稳定状态。 相邻建筑物的影响:如新建房屋周围有旧建筑物时,除应根据上述条件决定基础埋深外,还应考虑新建房屋基础对旧有建筑的影响。 1、墙体 (1)墙体的分类: 按其在平面中的位置可分为内墙和外墙。凡位于房屋四周的墙称为外墙,其中位于房屋两端的墙称为山墙。凡位于房屋内部的墙称为内墙。外墙起围护作用,内墙主要分隔房间作用。另外沿建筑物短轴布置的墙称为横墙,沿建筑物长轴布置的称为纵墙。 按其受力情况可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直接承受上部传来荷载的墙称为承重墙,而不承受外荷载的墙称为非承重墙。 按其使用的材料分为:砖墙、石墙、土墙及砌块和大型板材墙等。 对墙面进行装修的墙称为混水墙;墙面只做勾缝不进行其它装饰的墙称为清水墙。 根据其构造又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复合墙。实体墙由普通黏土砖或其它实心砖砌筑而成;空体墙是由实心砖砌成中空的墙体或空心砖砌筑的墙体;复合墙是指由砖与其它材料组合成的墙体。

建筑构造笔记(精简要点)

建筑构造笔记(精简要点) 1、建筑构造: 建筑构造是一项技术及结构性应用,可以提高建筑物外围环境及环境表面安全和稳定性,以及改善建筑物的美观度、功能性和可用性。它将钢筋混凝土、木材、钢材、铝材、 砖石、顶管以及绝缘系数等材料调整使其符合不同空间当中的需求。 2、建筑构造要素: 建筑构造一般包括支撑系统、结构体系、地基、砌砖、混凝土衬垫等多种要素。支撑 系统是构筑建筑构造中最重要的结构,其支撑能力对建筑安全及牢固性至关重要。地基即 地基基础伐,通过地基支撑整个建筑物,它是建筑构造系统的基础。砌砖是一种常见的材料,可以用于建造城市和农村的墙壁和地面。混凝土衬垫是用于防水和保护建筑物的一种 材料,其卤素水性和耐腐蚀性特别强。 3、建筑构造设计: 建筑构造设计需要考虑到许多因素,尤其是屋面高度和屋架层数。屋架层数既可以改 善建筑的外观性外观,也可以提高建筑的空间利用率。考虑到不同情况下建筑物的结构安 全和质量安全,建筑设计师应该通过界定中心杆、墙板、梁、柱以及主体结构的位置、形 状等多种因素,综合确立支撑、抗力体系,从而使建筑物具有更高的稳定性与耐久性。 4、建筑钢构: 建筑钢构是一种重要的建筑结构材料,是用来建造桥梁、楼宇、及机电设备栋等设施 的重要结构组成部分。该种材料相比于普通钢材具有良好的引伸性、抗压性和抗张性,表 面多为光滑,保持氧化被指定得更稳定,并可以抵御恶劣的气候条件,具有更长的使用寿命。 5、建筑安全: 建筑安全更多的考虑安全材料的使用以及建筑构造系统的稳定性。火灾可能对建筑物 造成严重的损坏,因此应采用耐火性更强的建筑材料和设施,同时,应当采用防盗、防尘、水位监测等措施确保建筑物的安全性。在进行建筑工程过程中,施工人员也应加以考虑, 应当按照安全技术规范来施工。

建筑构造复习笔记

建筑构造 1,绪论 1,1 建筑的构造组成 建筑的物质实体一般由承重结构、围护结构、饰面装修及附属部件组合构成。 承重结构可分为基础、承重墙体(柱、梁)、楼板、屋面板等。 围护结构可分为外围护墙、内墙(框架填充墙、轻质墙)等。 基础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的作用是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地基必须坚固、稳定而可靠。 建筑构件与建筑配件: 建筑构件主要指墙、柱、梁、楼板、屋架等承重结构;建筑配件指屋面、地面、墙面、门窗、栏杆、花格、细部装修等。 1,2 建筑的类型 按建筑的使用功能分:居住建筑、公共建筑。 按建筑的层数分:1、低层建筑:一般指1~3层的建筑。 2、多层建筑:一般指高度在24m以下的3~9层的建筑。在住宅建筑中,又将7~9层定为中高层住宅建筑。 3、高层建筑:10层及10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24m的其他非单层民用建筑均为高层建筑。 按建筑的耐久年限分:一级:耐久年限为100年; 二级:耐久年限为50年; 三级:耐久年限为25年; 四级:耐久年限为5年。 1,3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则 1、坚固实用; 2、技术适宜; 3、经济合理; 4、美观大方。 1,4 建筑模数协调 基本模数: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M,1M=100mm。

导出模数:导数模数分为扩大模数和分模数。 扩大模数:指基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3、6、12、15、30、60M共六个,其相应的尺寸分别为300、600、1200、1500、3000、6000mm作为建筑参数。 分模数:指整数除基本模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M/10、M/5、M/2共三个,其相应的尺寸为10、20、50mm。 定位轴线在模数化网格中,确定主要结构位置关系的线,如确定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 标志尺寸与构造尺寸的关系: 标志尺寸:标志尺寸应符合模数数列的规定,用以标注建筑定位轴线、定位线之间的距离(如开间或柱距、进深或跨度、层高等),以及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设备等界限之间的尺寸。 构造尺寸:构造尺寸是指建筑构配件、建筑组合件、建筑制品等的设计尺寸。 2,1 墙体类型及设计要求 1,1 墙体类型 墙体按所处位置可以分为外墙和内墙。 墙按结构竖向的受力情况分为承重墙和非承重墙两种。 墙体按构造方式可以分为实体墙、空体墙和组合墙三种。 按施工方法可分为块材墙、板筑墙及板材墙三种。 1,2墙体的设计要求 结构布置指梁、板、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砖混结构建筑的结构布置方案,通常有横墙承重、纵墙承重、纵横墙双向承重、局部框架承重几种方式。 横墙承重方案是将楼板两端搁置在横墙上,纵墙只承担自身的重量。 纵墙承重方案是将纵墙作为承重墙搁置楼板,而横墙为自承重墙。 墙体承载力和稳定性: 承载力是指墙体承受荷载的能力。 墙体的稳定性。墙体的高厚比是保证墙体稳定的重要措施。高厚比越大,构件越细长,其稳定性越差。 多层砖房总高(m)和层数限制 6 7 最小墙厚 抗震设防烈度 240mm 高度(m)层数高度(m) 层数 24 8 21 7

建筑构造下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下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学是建筑工程专业课程中重要的一门课程,这门课程涵盖了建筑构造的基本概念、原理、理论和应用等方面。建筑构造课程以培养学生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实施的能力为目标,旨在使学生掌握建筑构造的基本知识,了解建筑结构及其安全、耐用等方面的问题,以及了解各种材料和构件的使用与组合。本文将对建筑构造学常见的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建筑结构体系 建筑结构体系是指建筑物中的梁、柱、墙和板等构件所组成的结构体系。常见的建筑结构体系有框架结构、砖混结构、桥梁结构等。框架结构是由框架和耐震筋构成的体系,适用于高层建筑;砖混结构是由砖墙和混凝土构件构成的体系,适用于中高层建筑;桥梁结构是由桥面、桥墩和桥台构成的体系,适用于桥梁。 二、建筑材料 建筑材料是用于建筑工程中的材料,主要包括木材、混凝土、砖石、玻璃、石膏等。建筑材料的特性和特点也是建筑构造中的重要内容,学生需要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和使用。 三、建筑构件 建筑构件是建筑物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各种梁、柱、墙、板等。不同材料的构件具有不同的特性和特点,导致应用

范围也不同。建筑构件的选择和使用也是建筑构造中的重要环节之一。 四、建筑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设计是建筑工程施工中的主要环节之一,它包括建筑结构方案、建筑材料选择、建筑构件选择和建筑制造技术等方面。建筑结构设计需要考虑建筑的安全、稳定性、经济性和美学等方面的问题。 五、建筑实施 建筑实施主要指建筑工程的实际实施过程,包括施工方案制定、施工材料采购、施工队伍组建和施工现场监测等。建筑实施需要考虑工期、质量和安全等因素,使建筑工程顺利完成。 总之,建筑构造学是建筑工程重要的专业课程,学生需要掌握建筑结构体系、建筑材料、建筑构件、建筑结构设计和建筑实施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建筑构造过程中,学生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积累实践经验,提高自身能力,从而为未来的建筑工程实践奠定坚实的基础。

建筑构造笔记

建筑构造笔记 第一张:绪论 建筑构造:建筑构造是研究建筑的构造组成及各沟槽部分的组后原理与构造方法的学科 建筑组成:一般由基础、墙体、楼地层、楼梯、层顶、门窗 基础:埋入土中的建筑物承重构件 墙体:建筑物中垂直方向的承重构件及围护构件 楼地层:建筑物楼房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 楼梯:建筑物中的垂直交通构件 屋顶:建筑物顶部的承重及围护构件 窗:建筑物中通风和采光的构件 门“建筑物中的供人们内外交通的联系构件 第一节建筑构造类型 按受力方式分类:混合结构、框架结构、空间结构 按材料分类: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 第二节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荷载的影响 荷载:作用在建筑物上的外力结构:支撑建筑物荷载的骨架 二、自然条件的影响:日照、风、雨、雪、霜 三、人为等因素的影响:机械振动、化学腐蚀、战争、爆炸、水灾、噪声、鼠、蚁 第四节:建筑物构造设计的原则 a坚固实用b技术适宜c经济合理d美观大方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 第一节:概论 地基:受建筑荷载作用而产生应力的土层 基础:埋入土中的建筑构件 地基与基础与荷载的关系:F≥N÷S;F:地耐力与土质有关;N:建筑物总荷载;S:基础的底面积

第二节:地基 一、天然地基:由岩石风化破碎成松散颗粒的土层或者呈连续整体状的岩层,强度越高, 稳定性越好的土才说最好的地基 二、人工地基: 1、压实法:夯实法、重锤夯实法、机械碾压法;只能脱稿土的稳定性,不能提高土的承载 能力 2、换土法:沙垫层、沙石垫层;只能提高土的稳定性,不能提高土的承载能力 3、桩基:端承桩、摩擦桩;可以提高承载力,不能提高稳定性 第三节:基础 1、基础的埋置深度:室外设计地面至基础地面的垂直距离为基础的埋置深度H 2、深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大于或等于4m为深基础 3、浅基础:基础的埋置深度小于4m为浅基础 三、影响基础的埋置深度的因素 1、地基土层构造的因素 2、地下水位的影响 3、冰冻深度的影响 4、相邻建筑物基础的影响 三、基础的类型 1、按材料及受力特点分类:A、钢性基础:受钢性角限制的基础为钢性基础 B、非钢性基础:不受钢性角限制的基础 2、按构造形式分类:A条形基础(混合结构)B单独基础(排架结构)C井格基础(框架结构)D片筏基础即满堂基础(框架结构)E 箱型基础(高层建筑) 第四节:地下室的构造组成 一、地下室的构造组成:地下室一般由墙身、底板、顶板、门窗、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是指建筑物的结构体系和构造方式,包括梁、柱、墙、板、框架等结构构件的类型、布置和配合规律,以及材料、连接 方式、受力原理等构造技术问题。在建筑设计中,构造是建筑体 系的基础,也是建筑形式和风格的表现手段之一。本文将从材料、结构、连接、防火等方面进行建筑构造知识点的总结。 一、材料 1.砖: 砖是建筑中广泛使用的实心材料。砖的种类主要有红砖、轻质砖、空心砖、加气混凝土砖等。不同种类的砖在强度、材质、保 温及隔音等方面存在差异。 2.石: 石材是一种坚硬、耐风吹、耐水浸、寿命长的材料。常见的石 材有花岗岩、大理石、石膏、石英砂岩等。石材有着不同的质量 级别,因此在选用石材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3.钢材: 钢材是由铁和其他元素经过淬火处理后制成的材料。钢材具有高强度、韧性、耐磨性和耐腐蚀性,经常用于支撑和连接建筑结构。 4.混凝土: 混凝土是由水泥、沙子、碎石等原材料混合而成,是建筑中常见的一种材料。混凝土具有压力强度高、施工便捷等特点,常用于建筑结构的板、柱、墙等构件。 5.玻璃: 玻璃是透明的无机非晶体材料,常见的玻璃有透明玻璃、有色玻璃和钢化玻璃等。玻璃透光性好,且隔音、防火等性质较好,因此在建筑中应用广泛。 二、结构

1.梁结构: 梁是一种纵向支撑结构,是建筑中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重要构件。常见的梁有钢梁、混凝土梁等。梁的选用需要考虑强度、刚度、经济性等因素。 2.柱结构: 柱是一种垂直支撑结构,是建筑中起支撑和承重作用的重要构件。常见的柱有钢柱、混凝土柱等。柱的选用需要考虑强度、高度和位置等因素。 3.板结构: 板是横平竖直平面结构,是建筑中起承重、遮盖和隔离作用的重要构件。常见的板有混凝土板、钢板等。板的选用需要考虑强度、刚度、经济性等因素。 4.框架结构: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知识点总结 建筑构造是建筑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涉及到建筑的结构、材料、力学、施工工 艺等多个方面知识。在建筑设计和施工过程中,建筑构造的选择和设计决定了建筑的稳定性、耐久性和美观性。因此,建筑构造知识点的掌握对于建筑师、结构工程师和施工人员 来说都至关重要。 一、结构体系 1. 结构体系的分类 建筑的结构体系可以分为框架结构、框承结构、框剪结构、板壳结构、索结构等多种类型。不同的结构体系适用于不同的建筑类型和用途,如平房、高层建筑、体育馆、桥梁等。 2. 结构体系的选择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地理位置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体系。 这需要考虑结构体系的稳定性、刚度、变形和振动等方面的影响,以及与其他建筑系统的 协调。 3. 结构体系的设计原理 结构体系的设计需要遵循一定的原理,如力的平衡原理、变形补偿原理、强度和刚度的优 化原理等。这些原理是建筑设计中的基础知识,对于保障建筑的结构安全和使用性能非常 重要。 二、结构材料 1. 结构材料的分类 建筑结构材料主要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玻璃钢结构、复合材料等多种类型。不 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力学性能、耐久性和成本特点。 2. 结构材料的选择 在建筑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建筑的功能、形式、所在地的气候等因素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这需要考虑材料的强度、刚度、耐久性、施工性能和美观性等方面的影响。 3. 结构材料的性能特点 不同的结构材料具有不同的性能特点,如混凝土具有高强度和耐久性、钢结构具有高强度 和可塑性、木结构具有轻质和美观等特点。了解这些性能特点有助于针对不同的建筑需求 选择合适的结构材料。 三、结构设计

建筑结构笔记

建筑结构笔记 建筑结构笔记可以涵盖许多方面,具体内容可以根据个人需求和兴趣来定制。以下是一个建筑结构笔记的示例,涵盖了基础概念、主要类型、设计要素和相关术语: 一、基础概念 1.建筑结构:建筑结构是建筑物中用于支撑和传递荷载的部分。它可以是实体结构(如墙、柱、梁等)或空间结构(如网架、悬索等)。 2.建筑结构设计:建筑结构设计是根据建筑物的功能、用途、环境和使用要求,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制定合理的建筑结构方案、构造措施和施工方法的过程。 二、主要类型 1.木结构:木结构是指以木材为主要受力材料的结构。它包括原木结构和组合木结构。 2.砌体结构:砌体结构是指以砖、石、砌块等为主要受力材料的结构。它包括实心砌体结构和空心砌体结构。 3.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是指以混凝土为主要受力材料,并加入钢筋等钢材以提高结构强度和刚度的结构。它包括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等。 4.钢结构:钢结构是指以钢材为主要受力材料的结构。它包括焊接结构和连接结构等。 5.空间结构:空间结构是指三维空间中跨越空间的立体结构。它包括网架结构、悬索结构和薄膜结构等。 三、设计要素 1.安全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保证结构的安全性,包括抵抗地震、风载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以及承受使用荷载的能力。 2.经济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经济性,即在满足安全性和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 3.适用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满足使用要求,包括空间需求、使用功能和舒适度等。 4.耐久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耐久性,即结构的寿命和使用年限。 5.环保性:建筑结构设计必须考虑环保性,即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如减少能源消耗、降低噪声和减少污染物排放等。 四、相关术语 1.承载能力:指结构承受使用荷载和自然灾害的能力,包括承载力和稳定性。 2.跨度:指结构中相邻两个支点之间的距离。 3.刚度: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抵抗变形的能力。 4.挠度:指结构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产生的弯曲变形程度。 5.抗震设计:指针对地震灾害进行的结构设计,以提高结构的抗震能力。

建筑构造重点笔记

建筑构造重点笔记 简答题 1建筑三要素:①建筑功能是人们对建筑的具体要求,它体现了建筑物的目的 性。是建筑的最基本要求,是决定建筑性质、类型的主要因素②建筑技术是指建造 房屋的手段,是建筑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包括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建筑施工设备等 方面的内容。建筑技术是建筑功能实施的保证条件③建筑形象是建筑物内外感官的 具体体现,是建筑功能、建筑技术、自然条件和社会文化等诸多因素的综合艺术效果。这三要素相互制约、互不可分。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①外力作用影响:包括构件自重和建筑物在使用过程 中发生的人流、设备、风、雪、地震力等作用。外力的大小对结构形式、建筑材料 和构件断面尺寸、形状影响很大,是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②自然因素的影响:指建 筑物在使用周期内受到风雪霜冻地下水、日照等自然因素和气候条件的影响,它是 影响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建筑构件使用寿命的重要因素。③使用因素的影响:指人们 在使用过程中对建筑物的影响,如化学腐蚀、火灾、机械振动、噪音、虫害等。要 采取防御措施。 2建筑模数协调标准:为了使建筑品、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实现工业化大规模 生产,使不同材料、不同形式和不同制造方法的建筑构配件和组合件有较大的通用 性和互换性,提高建筑标准化和工业化水平,协调建筑设计、施工和构件之间的的尺 度关系,应选定标准尺寸单位即模数。建筑模数的协调统一有利于加快建设速度,提 高施工质量和效率,降低建筑构价。 3建筑构造设计的原则:①必须满足使用功能要求,由于建筑物所处的环境和 使用性质不同,对建筑构造设计的要求也有不同,在构造设计师要综合专业技术知识, 优化设计,选择经济合理的构造措施满足建筑使用功能要求。②必须保证结构 安全:建筑构件除满足荷载大小、建筑结构强度要求外,对栏杆、扶手顶棚等的装饰

建筑构造上册知识点整理

阅读笔记 构造知识点: 1. 建筑的物质实体根据其所处部位和功能的不同,分为了:根底、墙和柱、楼盖层和地坪层、饰面装修、楼梯和电梯、屋盖、门窗等. 2. 地基不是建筑物的组成构件. 3. 刚性根底:是指抗压强度较高,而抗弯和抗拉强度较低的材料建造的根底,所用材料有混凝土、砖、毛石、灰土、三合土等. 4. 柔性根底:用抗拉和抗弯强度都很高的材料建造的根底称为了柔性根底.一般用钢筋混凝土制作. 5. 一栋民用建筑通常由结构支撑系统、围护分割系统、相关的设备系统以及辅助系统共同组成. 6. 结构支撑系统起到建筑骨架的作用,一般是由根底、粱、柱、承重墙体、楼板、屋盖组成. 7. 围护分割系统起到围合和分割空间的作用,一班是由外围护墙、内分隔墙、门窗等组成. 8. 设备系统是建筑正常使用的保证,包含强弱电、给排水、暖通、空调等. 9. 根底是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它能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递给地基. 10. 室外的设计地面到根底底面的距离称为了根底埋深. 11. 墙是建筑物的承重构件和围护构件,柱和粱是框架或排架结构的主要承重构件,必须具有足够的足够的强度和刚度. 12. 楼板既是承重构件,乂是分割楼层空间的围护构件.楼板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和刚度. 13. 地坪层是底层空间和地基的分割构件,应具有承载力和刚度,并需均匀传力与防潮. 14. 建筑的类型在宏观上分为了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和农业建筑. 按使用功能分类: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按建筑层数分类:低层建筑、多层建筑、高层建筑. 按设计使用年限分类:一类建筑5、二类建筑25、三类建筑50、四类建筑 100

15. 构件的耐火极限是指在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建筑构件、配件或结构从受到火的作用时起,到失去稳定性、完整性或隔热性时止的这段时间. 16. 耐火稳定性: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构件在一定时间内抗坍塌的水平. 17. 耐火完整性: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能在一定时间内预防火焰或热气穿透或在背火面出现火焰的水平. 18. 耐火隔热性:标准耐火实验条件下,建筑分隔构件一面受火,能在一定时间内使其背火面温度不超过规定值的水平. 19. 构件的燃烧性能分为了:不燃烧体、燃烧体、难燃烧体. 20.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环境的影响、使用者需求、建筑技术条件、建筑经济因素. 21. 建筑构造的设计原那么:巩固实用、技术适宜、经济合理、美观大方. 22. 根本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根本尺寸单位,数值规定为了100mm符号为了M 23. 扩大模数,是根本模数的整数倍,扩大模数的基数为了3、6、12、15、30、60, 共6个,作为了建筑参数. 24. 分模数,指根本模数除以整数的数值,分模数的基数为了M/10、M/5、M/2共3 个. 25. 墙体类型的分类方式及类别: 1、按墙所处位置及方向:外墙、内墙;纵墙、横墙.(长纵短横). 2、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 3、按构造方式:实体墙、空体墙、组合墙. 4、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筑墙、板材墙. 26. 砖混结构的几种布置方案:横墙承重体系、纵墙承重体系、双向承重体系、局部框架承重体系. 27. 横墙承重体系:适合于横墙较多且间距较小的住宅、宿舍、旅馆等,空间刚度大,结构整体性好. 28. 纵墙承重体系:适合于空间较大的办公室、商店、教学楼等,房屋刚度较差. 29. 双向承重体系:适合于开问进深改变较多的建筑,建筑组合灵活,空间刚度较好. 30. 局部框架系统:当建筑需要大空间时,采用局部框架四周承重的方式, 整体

房屋建筑构造知识点整理笔记

第啷分民用建筑构造 第1章概述 1・建筑三要素:建筑功能、建筑技术、建筑形象: 建筑功能一主导作用: 建筑技术一对功能具有约束和促进作用: ■ 建筑形歛一功能和技术在形式类方面的反应: 2•建筑方针:“适用、安全、经济.美观" 3.建筑物分类 按使用功能分类: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园林建筑: 居住建筑和公共建筑 按承重结构所用材料分类:木结构、混合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其他类型结构: 按建筑层数分类:住宅建筑1〜3低层建筑:4〜6多层建筑:7〜9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高层建筑: 按建筑总高度分类:公共建筑总商度24m以下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24m为高层建筑:建筑物总高度 超过100“时,无论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翅筑: 按建筑物规模和数量分类:大量性建筑.大型性建筑: C 4•建筑标准化包括:建筑设计的标准化利建筑标准设计: 5•几种尺寸: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实际尺寸: OiMBaHMM 标,忐尺寸一标注建筑物定位轴线之间的距离以及建筑制品.建筑物构配件.有关设备位置界限之间的尺寸:构造尺寸一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的设计尺寸;(一般构造尺寸+缝隙尺寸二掠志尺寸) 实际尺寸一建筑制品.建筑构配件等生产制作后的实际尺寸: 6•定位线:确定建筑物主要结构构件位置及其标志尺寸的基准线.也是施工放线依据:

用于平而称平面定位线:用于竖而称竖向定位线: 设横向定位轴线(阿拉伯数字从左向右编写)和纵向定位轴线(拉丁字母从下向上編写): 7•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寸爪位.作为建筑空间、构配件、建筑制品以及有关设备等尺寸相互间协调的基础和增值单位: 模数:基本模数和导出模数: 基木模数:是模数协调中选用的基木尺寸"I位.其数值规定为100mm.符号为即lM=100mm: 导出模数:扩大模数(基本模数的整数倍)和分模数(基本模数的分值); 8•建筑物标高:建筑物在竖向对结构构件的定位,用标商标注: 绝对标烏.相对标敞建筑标商与结构标麻 9.建筑构配的竖向定位线包括:室内地坪、楼地面.屋面及门窗洞口的定位线: 10•建筑节能要点:(1)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朝向: (2)选择有利于节能的建筑平面和体型: (3)改董外围护构件的保温性能,并尽虽避免热桥: (4)改善门窗设计: (5)重视日照调节与自然通风; (6)采暖系统的节能: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重点笔记)培训资料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重点笔记)培训资料 建筑构造复习资料(重 点笔记) 1. 房屋构造组成:基础、墙、楼板和地面层、楼梯、屋顶、门窗。 2. 建筑层数分类: 住宅建筑层数分类:1-3为低层、4-6为多层、10层以上为高层。 公共建筑层数分类: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不包括高度超过24M的单层建筑,此高度为我国消防补救之极限高度。 超高层建筑层数分类:超过100M。 3. 按房屋承重结构的材料可分为5类:木结构、砖石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混合结构。 4. 建筑耐火等级:一级的耐火性能好,四级最差。 5.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外界作用力、气候条件、人为因素。 6. 建筑模数协调中,规定了那几种尺寸?及相互关系如何? 建筑模数规定了标志尺寸、构造尺寸和实际尺寸。一般情况下,标志尺寸减去缝隙为构造尺寸。实际尺寸与构造尺寸间的差数应符合建筑公差规定。 7. 定位轴线----确定开间和柱距、进深或跨度的线称为定位轴线,定位线用于确定模数化构件尺寸。一般砖混结构建筑是连续的模数化网格,常采用单轴线定位法。单轴线定位法应按模数化空间网格设置,定位轴线与主网格线重合,平面网格采用3M,竖向网格采用1M。 8. 墙体类型按受力情况分类:承重墙、非承重墙。 墙体类型按施工方法分类:块材墙、板材墙。 9. 结构布置是指:梁、板、墙、柱等结构构件在房屋中的总体布局,其分类:横墙承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半框架承重方案。 10. 标准砖尺寸:240x115x53,长、宽、厚之比:4:2:1。 烧结普通砖、非烧结硅酸盐砖和承重粘土空心砖的强度的等级分6级:MU30、MU25、MU20、

建筑构造上知识点总结

第1章 绪论 建筑物按使用功能分类 1)居住建筑:住宅、宿舍、公寓等。 2)公共建筑:教育建筑、托幼建筑、医疗建筑、观演建筑、体育建筑、办公建筑、商业建筑 3)工业建筑 4)农业建筑 建筑物主要组成部分 1)基础 建筑底部与地基接触的承重构件。 作用:把建筑上部的荷载传给地基。 必须坚固稳定可靠。 2)墙或柱 ① 支承荷载及自重;② 分隔空间(墙体); ③ 围合与保护(墙体)。 1.承重:承受建筑物由屋顶或楼板层等水平构件传来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基础; 2.围护:外墙起着抵御自然界各种因素对室内的侵袭的作用; 3.分隔:内墙起着分隔房间、创造室内舒适环境的作用。 设计要求:根据墙体功能的不同,分别具有足够的强度、稳定性、保温、隔热、隔声、防 水、防火等能力,并具有一定的耐久性和经济性。 3)楼盖层和地平层 楼板层和地坪(楼地层)是楼房建筑中水平方向的承重构件和分隔构件。 作用: 1.承重:承受楼板层本身自重及外加荷载(家具、设备、人体的荷载),并将这些荷载传给墙(或柱); 2.分隔楼层:按房间层高将整栋建筑物沿水平方向分为若干层; 3.对墙身起着水平支撑的作用。 设计要求: 1.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隔声能力; 2.具有防潮、防水、防火能力。 地坪是建筑底层房间与下部土层相接触的部分,它承担着底层房间的地面荷载。由于地坪下面往往是夯实的土壤,所以强度要求比楼板低。不同地坪,要求具有耐磨、防潮、防水和保温等不同的性能。 ① 提供使用者在建筑物中活动的各种平面; ② 将荷载传递到支承它们的垂直构件上去。 ③ 包括:楼板,梁,设备管道,顶棚 4)饰面装修 作用:美化建筑表面、保护结构构件、改善建筑物理性能。 应满足美观、坚固、热工、声学、光学、卫生等要求。 建 筑构造 基附属部件组承重墙楼梯,电梯,自动扶梯,门窗,遮阳,阳台 内外墙楼地面 屋顶 内外围护

自考08984房屋建筑工程概论《房屋建筑构造》笔记小抄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章概述第一部分民用建筑构造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地基与基础 第三章墙体 第四章楼地面第五章楼梯和电梯 第六章窗和门 第七章阳台和雨棚 第八章屋顶 第二部分工业建筑构造 第九章工业建筑概述 第十章单层厂房的主要结构构件 第十一章单层厂房的围护构件 第十二章轻钢结构厂房 第一章概述 知识目标 1.熟练掌握民用建筑的组成及各部分名称 2.掌握建筑物的分类及等级 3.掌握建筑平面及竖向定位的知识 4.了解建筑的构成要素和我国的建筑方针 5.了解建筑标准化和统一模数制的意义 第一节建筑的构成要素和我国的建筑方针 一、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二、建筑方针 第二节建筑物的分类 一、按建筑物的使用功能分类

二、按主要承重结构所用的材料分类 三、按建筑物的层数或总高度分类 1.住宅建筑1~3层的为低层建筑,4~6层的为多层建筑,7~9 层的为中高层建筑,10层及以上的为高层建筑。 2.公共建筑建筑物总高度在24m以下者为非高层建筑,总高度超过24m者为高层建筑(不包括高度超过24m 的单层主体建筑)。 3.建筑物总高度超过100m时,不论其是住宅还是公共建筑均为超高层建筑。 四、按建筑物的规模和数量分类 第三节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我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规定,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和层数可分为单、多层民用建筑和高层民用建筑。 高层民用建筑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和楼层的建筑面积可分为一类和二类。 民用建筑耐火等级应根据其建筑高度、使用功能、重要性和火灾扑救难度等确定,可分为一、二、三、四级。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不应低于规范规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地下或半地下建筑(室)和一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一级。 2)单、多层重要公共建筑和二类高层建筑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 3)建筑高度大于100m的民用建筑,其楼板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2.00h。 4)一、二级耐火等级建筑的上人平屋顶,其屋面板的耐火极限分别不应低于1.50h和1.00h。 燃烧性能指组成建筑物的主要构件在明火或高温作用下燃烧与否,以及燃烧的难易。建筑构件按燃烧性能分为三类,即不燃性、难燃性和可燃性。 耐火极限指建筑构件从受到火的作用起,到失去支持能力或完整性被破坏或失去隔火作用为止的这段时间,用h表示。 表1-2 不同耐火等级建筑相应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单位:h)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