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故事创作谈之一

故事创作谈之一

故事创作谈之一
故事创作谈之一

故事创作谈之一:超常性——情节的特殊

要求

故事创作谈之一:超常性——情节的特殊要求

作者:赵和松

任何一种文艺形式都有自身的束缚。认识这种束缚不是为了被束缚,而是为了取得自由,就像单杠运动员离不开单杠的“束缚”,却又在这种束缚下表现出高超的技艺一样。

那么,新故事的自身束缚是什么呢?

简言之,是情节。

新故事,作为一种具有口头性特点的文学样式,决定它必须以情节见长。然而,叙事性文学都需要情节,如小说、戏剧、影视剧本等等。这里,需要情节和情节见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人说,故事对情节的要求是完整性、典型性、生动性、曲折性……这些都对,但,其他文学形式也有此类要求。可见,这仅仅是文学的普遍要求。我认为,故事还应有其特殊要求。故事由于流传的需要,必须给人们以深刻的、强烈的印象以利于记忆。因此,它对情节的特殊要求应该是“超常性”的。

所谓超常性,就是超越生活常规的“反常现象”。

一位小伙子,跪倒在一位讨饭老头面前,口口声声说要拜他为师,是超常性;一位看戏的观众,跌跌撞撞地冲上舞台,要戏中的巡按大人为他伸冤,这也是超常性;一位出名的歌星刚到小镇旅馆,发现小镇上的人在为她发狂,海报上写着她已在这里演了多场,这又是超常性……没有这些超常性的情节,就不会有《高徒出名师》、《晦气鬼告状》、《真假歌星》等这些故事。反之,也有一些故事,洋洋大篇,人们听不下去、看不下去,即使硬着头皮看了、听了,也产生不了印象,更说不上记忆和流传。究其原因,恐怕就是因为缺乏超常性的情节。

可见,情节的超常性就是故事的自我束缚。这种束缚,正是故事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和规律的集中表现。没有这种自我束缚,故事就不成为其“故事”。凡是优秀的故事作者,总是善于在自我束缚中获得故事生命的活力,大显身手,变出一个个花样,编出一篇篇故事。

当然,事情并没有到此为止。一只鸡三只脚,两只狗一个脑袋,这些怪诞之事,岂不都是“超常性”,都可以写成故事了吗?确实,目前出现的一些单纯追求“超常”情节而胡编乱造、漏洞百出的东西,也充斥于“故事”市场,这,并非是真正的故事。其实,故事情节的超常性,在一定意义上说,还只是一种外部形象,一种载体,它必须同内核的合理性联系在一起,即所谓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意料之外”是超常性,“情理之中”是合理性。小伙子跪倒在讨饭老头面前要我们拜他为师,这是超常性,小伙子想承包漆匠活,别人不相信他,他出于无奈,想找一个有胡子的老人当一下师傅,这又是合理性。这个合理性绝对不能缺少。没有了这个合理性,超常性就不可信。寓合理性于超常性之中,才产生了故事。

当然,这种内核的合理性并非故事独有。这里所说的,是强调超常性必须建立在合理性基础上,严格地说,故事所需要的,是合理的超常性。

当你在写故事前,首先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合理的超常性”。

故事创作谈之二:单线曲折话结构

作者:赵和松

结构是构成文艺作品形式的要素之一。

在叙事性的文艺作品中,结构主要表现在情节的组织安排上,所以常称结构为情节结构。

所以以情节见长的故事作品,结构艺术尤其重要。

我们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故事,人们看一遍,听一遍,就记得住,讲得出;而有的故事,情节也看,怎么听,就是记不住,讲不出。这当中,恐怕主要的原因是结构问题。

结构,犹如打仗之前合理地、巧妙地组织和布置兵力。火力配备得当,道路选择正确,进攻安排适时……都挥员的军事素质,也正是首先从这些方面体现出来的。

新故事作者的功力,很大一部分便体现在结构的本领上。

新故事的结构原则,应该是“单线曲折,循序渐进”。

单线,即结构上要单纯、简洁、清晰。为了人们记忆的习惯方式,新故事的结构大都是单线式的。《狗尾巴是单线式的;《晦气鬼告状》始终围绕“晦气鬼告状”,也是单线式的。单线,人们就抓住了要领;单线,人们就更加集中和强烈。一抓住“刀乡长与狗”这条线索,《狗尾巴的故事》就能讲个八九不离十;而一抓住“晦气鬼告院看河蚌”、“进城告状”、“在巡按大人面前喊冤”的情节就会自然而然地跳到你的面前。反之,如果线索多了,成断线,相互交叉和扭缠,那作为一种听觉艺术,势必会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当然,在某些作品里,有可但中心线索只能是一条。这并不违背“单线曲折”的原则,这是由故事的艺术特点所决定的。

但是,单线必须曲折,这才见作者的结构功力。毫无疑问,单线曲折要比多线曲折难得多。而恰恰是这个突破了这个“难”,就产生了好故事。如果把故事的单线比喻成一条小溪,那么这条小溪不应该是看头见尾的小溪事就是这样,没有几个跌宕,就形不成旋涡,掀不起波澜,自然就显不出风采了。还以《晦气鬼告状》为例,这绕“告状”,设置了多少曲曲折折的情节,人们正是从这些曲曲折折中,时怒、时喜、时悲、时恨,如果没有得简单而平淡无味。所以,我们所说的单线,是为了给人们清晰的感觉;曲折,是为了给人们强烈的影响。故事晰的强烈,强烈的清晰”。

与“单线曲折”紧密相关的是“循序渐进”。这也是考虑到故事这一形式的艺术特点提出的。所谓“循序渐进安排上,一般都应该按照事件发生的时间、进程依次叙述。这样做,故事有头有尾,情节发展自然,就可以达到们在结构上不是“循序渐进”,像有些小说那样时空交错,时序倒置,那么听故事的人就会晕头转向,如入云山雾悬念,增加波澜,必须采取一些倒叙、插叙或追叙的方法,怎么办呢?这里有两点必须注意:一是一篇作品中的倒叙、插叙部分一定要简洁、概括,在方法上宜用简单叙述,不宜具体描写,否则,就会使顺序发展的线索断裂使听众的情绪在打断后的衔接处发生连接困难。这样的故事,就难以记得牢,传得开了。

新故事的结构,由于受它本身“易记、易传”艺术特点的制约,较之其他文艺作品的结构过程更为艰难复杂。讲新这话一点不错。但是,好情节有时可以碰巧得到,而好结构就不会有这种运气。它必须靠孜孜不倦的学习、摸索

故事创作谈之三:展开想象的翅膀

作者:赵和松

黑格尔曾经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领是想象。”任何艺术创作都离不开想象。作者对

生活素材进行加工改造的过程,实质是一个从生活到艺术的转化过程,不经过这样一个过程,

就很难创造出真正的艺术作品。而这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作者的是想象。新故事为了能够吸

引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创作中更需要展开想象的翅膀,而且其想象的程度,往往要高

于其他文艺形式。

在故事创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作者,特别是一些初学写作的作者,

你开始一听他的构思,觉得他的点子还不错,但等到稿子写出来了,便觉得“点子”没有经

过“发酵”故事虽然也结构完整,有头有尾,但缺乏艺术感染力,让人有食之无味、弃之可

惜的感觉。这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作者缺乏艺术想象力造成的。

拙作《似梦非梦》的原始素材来源于解放初期的一张旧报纸,一篇关于破除迷信的文章里有这样几句话:“……做梦都想发财的懒汉,竟听信算命瞎子说村后的小山上埋着元宝,把小山挖得坑坑洼洼,不知内情的人还以为他在植树林……”就这样几句话,引起了我的丰富联想。试想,如果这是一位新时期的懒汉梦想发财,鬼使神差地把小山挖得坑坑洼洼,而恰巧一位官僚主义者要抓一位植树造林的典型……这样一想象,不但有了典型环境,而且包含着强烈的矛盾冲突,沿着这条线索想象下去,许多故事情节自然而然地跳了出来。以后根据那两三句话的启发写成了一个近六千字的故事,发表后引起了广泛好评。显然,没有想象就不会有这个故事。

毫无疑问,在获得创作素材之后,如果依样画葫芦,拘泥于素材,感到它已有一定的故事性,把它剪剪裁裁,补补贴贴,凑成一篇“完整”的故事,那样的作品就只有素材本身的影子,而看不出作者赋予的艺术的魅力,那肯定是不会成功的。有人说有了“点子”就有了故事,其实不然。对于故事来说,“点子”确实是重要的。但应该明白,“点子”只是“种子”。种子只有让它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生产出粮食,做出精美的食品;“点子”同样需要经过作者的想象,使其“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才能写出优秀的故事。对于一个农民来说,如果把种子当粮食吃,那肯定是没出息的;对于一个故事作者来说,把“种子”当“粮食”吃,不说没出息,也是很可惜的。我们只有把素材作为情节的核心,展开想象的翅膀,把熟悉的人物放到陌生的环境中土想象,把陌生的人物放到熟悉的环境中去想象,把相同的人物放到不同的环境中去想象,把不同的人物放到相同的环境中去想象……反反复复,不厌其烦,按照艺术规律去进行新的组合的排列,虚构出具有艺术魅力的情节,才算得上是真正的艺术创造。也只有这样,好点子才会出好故事。

当然,想象除了需要作者活跃的思维能力外,必须有生活积累作保障。拙作《似梦非梦》创作前,笔者已经积累了许多这方面生活,目睹了某些干部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了制造“政绩”, 在抓“典型”培养“万元户”中的种种不正常现象。可以说,因为脑子里储藏了足够的“炸药”,那张旧报纸就成的一根引爆炸药爆炸的“导火索”。要是脑子里没有足够的“炸药”,那根“导火索”最有力量,也只能稍纵即逝,昙花一现。显然,如果没有丰富的生活积累,不熟悉所要表现的生活,不了解所要描绘的事物,不懂得所要描写的对象,任何想象力都是无法调动起来的。如果硬着头皮去想象,也只能是胡思乱想。想象的翅膀只有在生活积累的天空中展开,我们的作者应该明白这一点。

四:见事要故事创作谈之见人

作者:赵和松

在故事作品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一种情况:有的故事事件也完整,情节也曲折,但人物形象十分模糊。故事看完了,听完了,只记住一个大概的轮廓,很难在头脑中留下一个鲜明的人物形象。

我们把这种故事称之为“见事不见人”。

塑造人物,是一切叙事性文艺作品的核心问题,新故事也是同样。“文学即人学”,一篇优秀的新故事,不仅需要情节曲折生动,而且需要人物形象鲜明而逼真。一些故事作品中所以会出现这种“见事不见人”的情况,原因固然很多,但一个主要的原因,恐怕是作者没有处理好情节与人物的关系。

我们有的作者,总认为故事靠情节取胜,只要情节生动,人物形象如何无关紧要。这样在认识上就忽视了人物在故事作品中的重要性,就必然会导致在创作中把人物和情节的关

系本末倒置,使人物成为情节的道具,召之即来,挥之即去,为什么来,为什么去,来有什么冲突,去有什么波折,都表现得模模糊糊。只见远山叠翠,不见近树繁花;只见事件罗列,不见人物活动。在热热闹闹的情节中,人物成了虚无飘渺的影子。

在故事创作中处理好情节和人物的关系,就需要强调人物在故事作品中的重要作用。毫无疑问,从吸引人的角度看,故事确实要靠情节取胜,但故事作品所具有的教育、认识作用,最终是要靠人物来完成的。忽视了情节的作用,故事就难以吸引人;而忽视了人物形象的塑造,情节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这方面,优秀的民间故事给我们留下了重要的启示。试想,要是没有梁山伯、祝英台、白蛇、许仙这些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这些优秀故事能够这样家喻户晓,代代相传吗?

其实,我们强调人物在故事作品中的重要作用,丝毫也没有轻视情节的意思。在故事作品中,人物与情节是紧密相连的。由于故事的艺术规律决定它在塑造人物形象时,艺术空间和艺术时间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某些静止的艺术手段并不适用。它的人物形象塑造必须在情节的流动过程中完成,情节对于塑造人物形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我们所说的要重视人物形象塑造,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是要重视情节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处理好人物与情节的关系,使人物与情节有机联系,浑然一体。要避免先编故事,后装人物,把人物作为情节的道具;而应该通过人物的行动去组织情节,使情节为人物服务,成为人物行动的轨迹和性格发展的历史。使故事中的每一个情节,都成为塑造人物一抹笔墨。在表现人物怎样做时,不只是简单地表现“这样做”,而要去挖掘为什么“这样做”,当中有什么外在矛盾和内心冲突,会迸发什么样的性格火花。这样,故事作品中固有的大起大落的情节,就可以出大喜大悲的人物,迸发大智大勇的性格,而不至于情节热热闹闹,人物却模模糊糊的了。

故事创作谈之五:重情节,莫轻细节

作者:赵和松

这是一个容易被人忽视的问题。

大凡搞故事创作的同志,都知道情节的重要性。他们煞费苦心,苦思冥想,有时会为构思一个好情节而寝食难安,有时又会为得到一个好情节而欣喜若狂。确实,好故事要靠好情节来保证,没有好情节就不会有好故事。

那么,有了好情节,是不是一定会有好故事了呢?我们曾看到过这样一些故事:从总体上看,情节也生动,构思也巧妙,起、承、转、合也完整,但读后却有种干巴巴的感觉,缺乏艺术感染力。整个故事,虽然起起伏伏,但只是几根骨头和筋的交叉,没有一种血肉感。

这,一个重要的原因,恐怕是由于缺乏细节造成的。

应该说,在故事创作中,重情节轻细节的情况是比较普遍地存在的。我们有的同志总认为有了情节就有了故事,对细节不很重视,有了情节动笔便写,有没有细节全然不顾。一些有情节而无细节的作品就是这样产生出来的。

窃以为,在故事创作中,重情节是应该的,而轻细节是不对的。在任何文艺作品中,优秀的细节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放射着不可磨灭的光彩。细节是作品的细胞,是故事作品中刻画人物和描写事物的重要手段。如果说在故事中反映生活和塑造人物,情节是主要的,那么细节是重要的。情节可以立起一个人的骨架,而俯在这个骨架上的血肉,必须靠细节来完成。而失去的血肉,单有一副骨架是不能称之为人物的。健康的人靠血肉丰满,同样,优秀的故事作品要靠生动的细节来丰满。好的细节,有时候可以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不仅丰满人物形象,而且起到推动情节的作用。拙作《兔毛扎成的花圈》中有个九元八角钱的细节,

说的是主人公──一位从没有见过世面的农村妇女,阴差阳错地到县里去参加了三天养兔基点户会议,当她去付住宿和吃饭的费用时,会议反而支付给她九元八角钱的误工补贴和差旅费。这使她一下子觉得这会议的神圣,领导讲的每句话的重要,回家后就把这九元八角钱放进一只绣花荷包,压在自己的枕头下面,时不时拿出来看看,作为对自己的一种鞭策和警示。后来,故事中这个九元八角钱的细节经常出现,不仅深化了主题,使人物增添了不少光彩,还有力地推动了情节。我想,如果去掉这个细节,从情节的角度看,故事还是可以顺理成章的,但整个作品必然会逊色不少,主人公的形象也不可能像现在这样生动感人。

当然一些故事作品所以有情节而无细节,还不全是作者的认识问题。有的作者说,他们也知道细节的重要,但就是找不到这种细节。这其实暴露了我们一些作者生活积累的贫乏。按照传统的说法,情节可以虚构,细节必须真实,而真实的细节不会凭空而来,它们必然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有的作者总认为有了情节就有了故事,而情节又可以虚构,这就从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少数作者在故事创作中闭门造车的倾向。所以要解决细节问题,除了认识上要重视外,还必须解决一个深入生活和积累生活的问题。

故事创作谈之六:绝处逢生见波澜

作者:赵和松

在阅读故事作品时,我们总觉得有的作品很可惜,虽然情节不错,结构也完整,但火候未到,似乎还差那么一口气,给人一种平淡无奇的感觉。究其原因,其中重要的一点恐怕是情节和人物未能推到“绝境”的缘故。

故事是情节艺术,讲究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有经验的作者在写作时,总要把情节安排得一波三折,环环紧扣,并推向“绝境”。因为在“绝境”处,矛盾冲突最激烈,人物的感情最丰富,智慧和生命力都能爆发到极致。把人物和情节推向“绝境”,给人一种“山重水复疑无路”的阅读心理,是故事作品引人入胜的关键所在。

前几年,笔者曾写过一篇故事《难唱的恋歌》。开始时情节的设计是:一位姑娘到外地去看她的未婚夫,结果接待室的同志告诉她,她未婚夫出差去了,但他的恋人也在他们单位里,可以去找她。这使这位姑娘如受雷击,愤然离开。可后来她弄清了她未婚夫所以又有了那个恋人,是因为那个女人的主动求爱,而那个女人又身患绝症,还有三个月的生命历程,不能受任何打击,他是出于人道主义才接受她的。而恰在这时候,那个患病的女人听说有姑娘去找她的恋人,怀疑其中有什么奥妙,精神受到刺激,晕倒后被送进了医院。深明大义的姑娘为了解除病姑娘的疑虑,买了鲜花和喜糖赶去医院,假说自己刚刚结婚,这次出差到此是顺便来看看老同学的……按照一般的要求看,情节到这里似乎已经可以成为一篇故事了。但我总感到还未把人物和情节推向绝境,人物的感情还没有发挥到极致,整个故事还显得一般化。于是后来又增加了这样的情节:三个月后,姑娘突然收到那位病姑娘的电报,让她速去。姑娘以为一定是病姑娘已经到了生命的尽头,便匆匆赶去。结果大出意料,到车站来接她的病姑娘活蹦乱跳,出现了生命奇迹,她说她准备结婚了,叫她来是请她当证婚人和来帮她准备结婚用品的……这样,就把人物和情节都推向了绝境,艺术感染力自然大大加强了。

我们有些作者写故事,往往不能把人物和情节推向绝境,他们设计了一个悬念后,就匆匆地作些一般性的铺排,然后便是一句“原来是……”,这样,悬念之后没有发展,没有起伏,没有高潮,只有简单铺排后的解释,故事无疑就显得一般化了。

当然,把人物和情节推向“绝境”并不是目的,目的是要“绝处逢生”。“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后面应该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样矛盾的突转和消释才会产生艺术感染力。如果不

能“逢生”而去“绝境”,那就是走进死胡同了。只有作者心里有了“逢生”的把握,才能作出“绝境”的安排。这体现的不仅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功力。

故事创作谈之七:“吸引人”与“打动人”

作者:赵和松

谁都知道,吸引人是故事的一大特点。人们评价一个故事的成功与否,也往往是以能不能吸引人为主要标准的。那么,吸引人是不是故事的全部要求呢?我认为不是,至少不全是。吸引人应该说只是故事的最基本要求,因为不吸引人就不能算是故事,故事的更高要求应该是在“吸引人”的基础上“打动人”。

如果说“吸引人”靠的是曲折生动的情节,那么“打动人”就涉及到一个“情”字,因为在文艺创作中有一句行话,叫做“无理不服人,无情不动人”嘛。

在故事中写情,并不容易。有人曾说过这样的话:“故事要骗几阵笑声,容易;要骗几滴眼泪,难!”这个“难”字,确是中的之言。

那么“难”在哪里呢?

也许“难”就难在故事这种艺术形式的特点上。故事是情节艺术,它的一切都被情节牢牢牵扯着。而故事的情节必须不停地发展着、流动着。流动的情节一般情况下只能粗线条地勾勒人物,不允许静止地去抒海阔天空的“情”。这无疑是故事创作中“出情”的一种限制。但是“限制”决不等于已失去了“自由”。歌德说过:“在限制中才显出能手,只有法则给我们自由。”艺术自由恰恰是从艺术限制中求得的,就像篮球场上的自由离不开篮球规则的限制,足球场上的自由离不开足球规则的限制,关键在于如何掌握这个限制中的规律。故事创作的特殊性告诉我们,在故事中写情绝不能离开情节要素,应该把文学的要求与故事的艺术规律结合起来选择和处理情节,使这种情节有“情”有“节”,既“节”中有“情”,又“情”中显“节”。

所谓“节中有情”,就是要敢于在情节中写情。写情的前提是写人。少数故事作品轻视人物塑造,“出情”就无从谈起了。只有在故事作品中重视塑造人物,“出情”才有了基础。在故事中写人,应该写他们的喜怒哀乐,生离死别,因为那里面既有大起大落的情节,又有大喜大悲的感情。有人说,越让你的人物受委屈,就越能打动人。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样,我们就要敢于把你的人物“逼上绝境”,因为绝境中的人物感情最丰富。可是仅仅做到这一点是不够的,因为“受委屈”的情一般只能引人“同情”。而要“动情”,还必须让你的人物“绝处逢生”,在绝境中迸发出心灵火花来。这样才能在“引人入胜”中“动人心弦”。同时,在故事中写情也要突破某种人为的限制,弄清楚“引人入胜”与“动人心弦”之间的关系。笔者创作的《兔毛扎成的花圈》中,主人公有段话共有三、四百字,如果讲的话,要讲一分多钟,作为故事,应该说是很忌讳的。我也曾担心这段话会不会减缓情节的发展,影响故事的吸引力。有人也建议我作些压缩。我也明白,如果仅为交待情节,这段话几乎可以删去一大半,但如果要出情,就必须这样一层一层地讲下去。只有说到这个程度上,人心才能颤动,情感才会到达顶峰。故事发表和讲出后,恰恰人们在这段话面前屏声静息,很多人还流出了眼泪,取得了较好的艺术效果。这次实践使我得到了一个启发:在故事中,“吸引人”的地方不一定“打动人”,而“打动人”的地方必定“吸引人”。追求“打动人”绝不会影响“吸引人”,反而会更加吸引人。

所谓“情中有节”,就是我们在写情中确实不能忘记情节的发展,而应该在情感的渲染中推动情节的不断发展。如果单纯地为情而写情,不考虑故事的艺术规律,就有可能出现“情

中无节”的情况。这样情节停顿时间过长,就势必会影响故事“吸引人”的特点。这就要求我

们在每一次情感渲染中孕育好质的飞跃,这种质的飞跃不仅能使情感进一步加强,而且能使

情节异峰突起。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认真把握住故事创作的艺术规律,这种“情中有节”的

目的是完全可以达到的。

事创作谈之八:描写故的叙述性与叙述的描写性

作者:赵和松

一个故事,情节有了,人物有了,构思成熟了,接下来就是如何写的问题了。怎样把故事写得情节紧凑,固然很多,但如何运用好描写与叙述的技巧,是重要的一环。

描写与叙述是文学创作中最常用的两种艺术手段,故事创作中也是如此。但就像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有自述,也是有其自身特点的。

这特点就是:描写的叙述性与叙述的描写性。

描写是塑造形象、刻画人物最基本的艺术手段。一些老文学家曾这样告诫文学青年:“少用叙述,多用描写我们有的同志认为故事以叙述为主,描写无关紧要,这种说法无疑是错误的。对故事中一些扣人心弦的矛盾冲突生动形象的描写是必不可少的。没有这种描写,读者和听众就会感到不满足,就难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受,就难去了这些,故事的文学价值无疑会大大降低。但故事中的描写确实与叙述密切相关,叙述几乎遍及作品的各个部体描写时,也带有一定的叙述成分,所以应该把握描写的叙述性。因为故事是情节艺术,叙述起着主导作用。故不能像小说那样可以停下情节来作细致的静态描写。描写的叙述性就是说在描写中要考虑叙述这个基础,使这种中、简练,具有流动性特点,情节线始终不断,并向纵向推进。这样,这种描写给人的感受就可以既强烈又清晰性,纵向推进不快,横向铺排过宽,一味不分轻重缓急地过细描写,就有可能埋没故事情节,影响故事可读能讲对于叙述,有的作者认为它不过是对客观事物的概括说明,对人物、事件的粗略介绍,随便写下来就是了。的。故事中好的叙述应该具有描写性。特别是有时候要交待的内容较多,一般性的叙述会显得枯燥和冗长。拙作关系的叙述,时间跨度大,人物涉及多,而它不是故事的主导部分,只能靠叙述来完成。这时候就必须考虑叙述了几个主人公在儿子墓前的几个镜头。这种带有描写性的叙述,既有叙述的特点,简洁、明了、概括;又有描写场戏”仍不失为是一种“戏”,而且与描写部分衔接自然,较少斧凿痕迹。

纵上所述,描写的叙述性就是要使描写具有流动性特点;叙述的描写性就是要使叙述具有形象性成分。

另外,在故事创作中运用好描写和叙述的艺术手段,还要注意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做到该描写的地方写和叙述简繁得当,疏密相济。有的作者作品写成后,往往还要看上两遍,看看有没有该叙述的地方描写了,该行认真的修改。这样认真把握描写和叙述的关系,使之浓淡相宜,张驰有度,对于提高故事作品的质量,无疑是

故事创作谈之九:“微观感受”与“宏观把握”

作者:赵和松

上面好几个地方提到,故事创作离不开生活。诸如想象的翅膀要在生活的天空中展开,

优秀的细节必然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等等。这一节,就专门来谈一点关于故事作者的

生活观问题。

平时同一些故事作者谈起生活问题,发现很多人总局限于到生活中去发现新奇的“点

子”,他们认为有了“点子”就有了故事,到生活中去的目的当然是为了获取“点子”,事实上,

他们也确实靠“点子”写出了一些故事。然而我总认为:“点子”对于故事创作确实是重要的,

但要真正创作出高质量的新故事来,这种仅仅着眼于猎取“点子”式的生活态度是不可取的。

而应该对生活既有“微观感受”,又能“宏观把握”。

毫无疑问,在故事创作中,对生活的微观感受是很重要的。故事作品是靠引人入胜的情节和生动感人的人物形象来反映生活的。诚然情节可以虚构,但如果没有感人的形象、逼真的场面、丰富的细节、生动的语言,干巴巴的情节是很难构成优秀故事的。而这一些只能来源于丰富多彩的生活,来源于作者对生活的“微观感受”。没有这种真切的“微观感受”,作者就只能靠“点子”编故事。这样的故事,有情节而无细节,有“点子”而无情感,见事不见人、见人不见性格的现象就难以避免了。

应该说,大部份故事作者对生活的“微观感受”还是比较重视的。而对生活的“宏观把握”,就显得有些欠缺了。

所谓“宏观把握”,就是要求我们在一个更宏大的生活面上把握生活的流向,认识生活的真谛,发掘生活的内涵。一个作者,如果缺乏宏观上的生活积累和认识,要写出优秀作品来几乎是不可能的。一些人一直反映故事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比较简单化,缺乏份量感,应该说这是事实。而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就是由于我们一些作者对生活的“宏观把握”不够造成的。胸中没有大海,笔下的小溪就显不出风采。文学作品中的人物,总是与时代、社会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们的思想、情绪、志趣、爱好,无不与时代和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道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深刻地揭示出这一点,正是文学的一种功能。失去这一些,人物形象就必然缺乏份量感。而要使你的人物具有丰富的时代内容和鲜明的性格特征,光熟悉生活的一枝一叶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宏观上的生活积累和认识。对生活的“微观感受”有可能使你的人物“活生生”,但如果缺乏对生活的“宏观把握”,你的人物就绝对难以“沉甸甸”。而缺乏了“沉甸甸”的份量,你的人物纵然“活生生”,也不能说是完全成功的。

由此可见,一位优秀的故事作者,必须对生活既有“微观感受”,又有“宏观把握”。我们应该明白:如果说要使故事作品中的人物有以一当十的份量,那么作者在生活积累上必须以十当一。因为没有“十”的积累,就不会有“一”的凸现;没有“十”的积累,要塑造出沉甸甸的人物形象,便是一句空话。

故事创作谈之十:坚持故事性,加强文学性

作者:赵和松

长期来,有个问题在故事界一直争论不休。

即:新故事要不要加强文学性?

一种意见说:新故事要发展,要提高,必须加强它的文学性。

一种意见说:新故事不能加强文学性;加强了文学性,必然会淡化故事性,最后会导致新故事的消亡。

这不仅仅是理论问题,也是创作问题,有必要作点探讨。

我认为,新故事必须加强文学性;加强文学性,并不会淡化故事性。用故事性来对抗文学性,必然会阻碍新故事的发展和提高。

什么是故事性?简言之,故事性就是情节性和口头性的结合。一些人在故事创作中所以会这样惧怕文学性,椐说是因为担心文学性会损害故事的口头性。他们认为故事性就是口头性,而文学性的加强,必然会淡化口头性,而失去了口头性,还有什么故事性可言呢?

毫无疑问,新故事是应该讲口头性的。但是,文学性绝不是口头性的反动,人为地把它们对立起来是形而上学的。这些年来,新故事创作在结构、叙述、语言等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系列口头流传的艺术处理手法,并且把口头流传的主要因素放在“情节的传奇性”上,

这是不无道理的。只要掌握了这一关键,把文学性建立在这一基础上,那就不怕会淡化口头性。我们有的同志总爱狭隘片面地来理解口头性和文学性,一讲口头性,就只能是“脑子记,心里想,嘴上讲”,甚至连语言表达也只能是一字不漏地“背语录”,而一讲“文学性”,又似乎只是“一轮如火的夕阳染红了天际,天空了云彩似千万匹骏马……”之类,而很少去研究、探讨如何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其实,我们这里所讲的文学性,只能是符合新故事创作规律的文学性,而不是意识流之类的文学性。新故事的文学性是建立在故事性的基础上的,而且绝不仅仅只是文字语言问题,它还关系到情节结构、人物塑造、主题挖掘等诸多问题。我们不但要让大家“爱读”,还要使人们有读后一吐为快的激动,即“可读能讲”。只要我们抓住了故事性这一轴心,再讲文学性,就不可能滑入单纯的书面文学上去。

针对当前的一些新故事作品,我认为所谓的加强文学性,恐怕主要要解决的是三个方面的问题。简言之,即:人、情、理。

关于“人”与“情”,本文的第四部分《见事要见人》和第七部分《吸引人和打动人》已有专门的论述,“文学即人学”和“无情不动人”是众所周知的道理,不再复述了。这里只说一个“理”字。

这个“理”,包含着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立意这个“理”,二是情节的合理性这个“理”。就目前看,不少故事作品的立意过于陈旧和浅显。有人说这是新故事的主题特点,而我认为恰恰是它的主题弱点。不少故事作品所以文学性不足,就是因为立意过于浅显,缺乏内涵和回味,缺乏耐人咀嚼的弦外之音。如果我们的新故事还停留在“用一个复杂的故事说明一个简单的道理”这种理论指导上,那随着群众欣赏水平的提高,是会越来越脱离群众的。我认为,新故事应该去接触重大题材,反映社会矛盾,挖掘深刻主题。其他文艺形式可以反映的生活,它同样可以反映。如果认为它只是一种“琐事文学”,反映不了深刻主题,那么,它的题材面会越来越窄,嚼过的甘蔗渣会经常有人去重嚼。这样的情况在目前的故事创作是屡见不鲜的。除了立意外,情节上的不合理、不可信也会影响其文学性的。今天的新故事与传统的民间故事相比较,在艺术处理上有一个显著的不同点,就是新故事中的幻想成分减弱了,现实感增强了。而我们有的新故事,情节的现实感不强,编造的痕迹过重,有的甚至漏洞百出。文艺作品,唯有真实才能打动人,情节上缺乏可信性,给人以编造的感觉,那还会有什么艺术力量呢?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杭州市出现的新故事《晦气鬼告状》、《狗尾巴的故事》、《兔毛扎成的花圈》,至今还被人津津乐道,其原因就是结构严谨,情节曲折,形象鲜明,语言生动,是故事性和文学性结合得较好的作品。故事界有少数同志把故事的趣味性仅仅理解为“笑”,以博得笑声为根本目的。这样的故事,缺乏精心的艺术构思,有的在情节上不堪推敲,有的只是另碎的小噱头的随意拼凑。这种故事,在社会传闻与文学作品之间,似乎离前者更近些。有人把能否流传作为故事好坏的唯一标准,我觉得对此需要分析。因为社会新闻也是可以流传的。新故事的流传,不能只满足于稍纵即逝的横向流传,而应该追求经久不息的纵向流传。这种流传不是新闻的传,而是文学的传。而我们在很长的时间里,只注意了故事的横向流传,而忽视了它的纵向流传,以至影响了对它的文学性的重视。

提出在新故事创作中注意“人、情、理”,丝毫也不忽视情节的主导作用。这是新故事的轴心,我们的“人、情、理”都要通过这个轴心体现出来。只要这样,故事的文学性加强后,故事性是不会减弱的。如果离开了故事性,单纯地去追求“人、情、理”,而把意识流之类也弄进新故事来,那就不是新故事所要的文学性了。

总之,加强文学性,是新故事发展到今天必然要面临的一个课题。也是每一个故事作者应该正视的一个课题。

最经典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最经典成语故事大全精选 最经典成语故事大全精选:庸人自扰 唐睿(ruì)宗时,有个叫陆象先的人。他为人宽容,才学很高, 办事干练,素有威名。有一年,陆象先出任益州剑南道按察使。到 任后,对百姓十分宽厚仁慈。即使对于犯罪的人,也不轻易动刑, 而是讲道理以德服人。他的助手司马韦劝他说:你应该用严厉的刑 罚建立自己的威望。 不然,这里的百姓就会轻慢你,就没有人怕你了!陆象先听了, 摇摇头说:老百姓的事情在于道德教化和治理,只要社会安定,百 姓安居乐业,他们便会服从你,谁说只有用严刑才能树立自己的威 望呢?又有一次,一个小吏犯了错,陆象先只是批评了他一顿,劝他 以后不要重犯。而一个属下认为处理太轻,应该用棍子重重责打那 个小吏一顿。陆象先严肃地对他说:人情都是相通的。我责备了他,他难道会不理解我的话吗?他是你的手下,他犯了罪你也有责任,如 果一定要用刑的话,是不是应该先从你开始呀?这么一来,那个属下 不敢说话了,满脸羞惭地退了下去。 后来人们就用庸人自扰泛指本来没有问题而自己瞎着急或自找麻烦。 枚乘清醒地看到刘濞阴谋反叛的祸害,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行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臣的话,一切 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一定要照自己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比叠鸡 蛋还要危险,比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能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比翻一下手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比泰山还稳固。” 汉景帝听信谗言,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示歉意。这时,枚乘又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大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吴楚叛军。楚王刘戊自杀,吴王刘 濞逃到东越被杀,其余五个王也落得自杀或被杀。这场叛乱只有三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 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已经成为幼儿教育关注的热点,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是重点任务之一。下面是徐诶啦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的教育故事案例分析一要卖票的 一次由师幼互动生成的游戏主题 鲁迅幼儿园陈宝英 一、背景 《纲要》指出: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应为幼儿提供人际间互相交往和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小班孩子由于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年龄小,生活经验不是很丰富,因此,在自由活动中很容易引起纠纷而向老师告状。作为老师该如何处理这类事件,挖掘日常生活中不同活动内容和方式的教育价值,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活动,是引起我们教师该思考的一个问题。本案例中的丁丁就是这样一位刚上幼儿园不久的小班小朋友,天真稚嫩、活泼可爱。在一次自由活动中,他自发建构起一个要卖票的的游戏情节,主动向同伴开启共同游戏的互动行为。由于老师的适时介入和给予的积极响应,使丁丁的游戏主题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二、案例描述

(一) 刚吃完点心,喝过豆浆,孩子们按照惯例把自己的小茶杯放回杯架中,然后走出教师,向教室外的小阳台走去。忽然,丁丁一下子走到了通往小阳台的路口,用两手拦住路口不让小朋友们过去,并说:要卖票的、要卖票的。后面出来的小朋友一个个被他拦住过不去了,就纷纷跑来告状说:老师,丁丁把我们拦住,我们过不去了。听了孩子们的告状,看着孩子们僵持的情景,老师连忙走到丁丁面前,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钱来说:售票员,给我买一张票,我想上公园游玩。丁丁高兴地让老师通过了,老师趁机对丁丁说了声:售票员,你还没给我票呢。丁丁楞了下,也连忙把手往口袋里一掏,说了声给你票。老师和丁丁双手一击,就顺利的通过了路口,来到了小阳台上。后面的小朋友们看了,也纷纷效仿起老师的样子,假装从口袋里拿出钱来向丁丁买票,丁丁呢,也假装着从口袋里掏出票子给小朋友,并和小朋友双手一击,愉快的让小朋友们通过,让他们到小阳台上去玩。 (二) 从那以后,在课余时,孩子们会经常聚在一起,玩起要卖票的游戏,一次,在玩大型玩具时,在台阶旁,在滑梯下面的小房间里,丁丁和其他孩子们又自发的玩起了买票卖票的游戏,之间几个孩子像模像样地站在路口或小房间的门口,伸手让通过的小朋友卖票而其余的孩子呢,则兴趣盎然的伸手掏钱,买票通过,玩得不亦乐乎 三、分析 丁丁由于年龄较小,在活动中,他常常不被其他的小朋友所注意。

软文的写作技巧

软文写作的技巧 软文标题的写作手法: 1.宣事式标题:是如实地将广告正文的要点简要地摆明,使人一目了然,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形式。 2.新闻式标题:是直接了当地告之消费者新近发生的某些事实。多用于介绍新上市产品或生产企业的新措施,目的在于引起大众关心而转读正文。它也是宣事式的一种。 3.诉求式标题:是用劝勉、叮咛、希望等口气写标题,意欲催促消费者采取相应的行动。在写作这类标题时要绝对谨慎,否则,易引起反感。 4.颂扬式标题:是用正面的方法,积极地称赞广告商品的优点。此类广告标题容易使人产生良好印象,但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切忌夸大,否则,易召人反感。 5.号召式标题:是用带有鼓动性的词句作标题,号召人们从速作出购买决定。此类标题多用于鼓吹时尚流行的或即时性的广告,文字要有力量,能起暗示作用,且易于记忆,使消费者易于接受广告宣传的鼓动,产生购买行为。在文学修辞上,文字应力求婉转,以回避一般人都不愿受他人支配的心理特点。心理的问题,我接下来会具体说。 6.提问式标题: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关注,从而促使消费者发生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产生共鸣,留下印象。 7.悬念式广告标题:是用令人感兴趣而一时又难以作出答复的话作为标题,使读者由于惊讶、猜想而读正文。此类标题应具趣味性、启发性和制造悬念的特点,并能引发正文作答 8. 对比式标题:是通过对同类商品的对比,突出本产品的独到之处,使消费者加深对产品的认识。但有关广告条例规定,不能直接指对方名作对比,所以,对比时采用泛比为宜。 9.寓意式标题,主要是利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使标题增加新意,加深人们的印象。这种标题形式上处处为消费者着想,容易引起消费者好感。 广告标题要增强广告的宣传效果,就必须兼顾读者的利益,使读者产生好奇心或给读者增加知识,使广告标题更具力量。此外,在拟定广告标题时,还应注意以下要点: 1.主题鲜明-标题是广告内容的高度概括,要使人们看到标题就能理解广告的信息内容是什么,因此,广告标题必须结合主题且要鲜明,而不能故作离奇之笔,与广告内容毫无关联。如果是无关联的,那样你一定要力求有新意,叫人记住。 2.简明扼要-从记忆规律来看,广告标题以7—12字之间为宜,虽不能作硬性规定,但还是要坚持简洁明快的原则。 3.内容具体-广告标题的内容应是具体实在的而不能含糊其词或过于抽象,以免被人忽视,

(完整版)50个成语故事大全

50个成语故事大全 1、专心致志 古时候有个围棋高手,名叫秋,人们称他弈秋。他有两个徒弟,其中一个专心好学,棋艺提高很快;另一个虽然也天天听课,但很不专心。他看着老师,心里却想着天上有没有大雁飞来,老师的话一句也没听进去,棋艺自然也没有丝毫提高。 注释致:尽,极。志:志趣,心意。提示:指用心专一,注意力不分散。 2、哄堂大笑 宋朝时候,有个叫冯相的官员。有一天,他穿着一双新靴子走进办公的衙门。 一个同僚问他:“您买这双新靴子花了多少钱?” 他抬起一只脚说:“九百。” 那个同僚惊奇地说:“怎么我这双靴子花了一千八百呢?” 冯相又抬起另一只脚说:“这只也是九百。”满屋的人都大笑起来。 提示:形容屋子里的人同时都大笑起来。 3、双管齐下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璪,他擅长画山水、松石,

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张璪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张璪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注释管:指笔。提示:比喻两件事情同时进行。 4、栩栩如生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做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十分振奋,封他为阳陵君,采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注释栩栩:活泼生动的样子。 提示:形容文学、艺术作品对人和其他生物的形象,表现得非常逼真,好像活的一样。 5、胸有成竹 宋朝有个著名的画家叫文与可,特别擅长画竹子,他画的

作文指导:“学写故事梗概”教案

学写故事梗概 ——七年级(上)第八单元写作指导课【教学目标】 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习写故事梗概的方法。 2.保持故事基本内容和主旨,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 【教学重点】 1、在整体把握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学会抓住故事主要情节进行概括。 2.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连缀成文,结构完整。 【教学难点】 能用简洁、连贯的语言组织成文,思路清晰,结构完整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二、谈话交流,明确要求 请同学们想想写故事梗概要达到什么要求? 交流明确: (1).不改变原文的主要内容、中心思想。 (2).语句简洁、通顺、连贯。 三、交流小结,积累方法 1、请同学们仔细阅读《孟姜女》这一故事,以小组合作交流概括出故事的梗概,并归纳出各自的方法。每组派一位代表口述故事梗概,并且介绍概括的方法。 2、小组讨论交流,总结方法 第一步:读。精读课文了解内容,明确作者的写作意图。 第二步:抽。删减次要的人物、次要的事件,去掉具体描写的部分,以及说明、交代等地方,抽取出原文主要的人物所经历的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第三步:连。将抽取出来的部分连接起来。 第四步:理。将连接好的语句梳理通顺:删去重复的文字,做好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衔接,使它成为一段通顺的话。 四、运用方法,书面表达 1.我们学习了写故事梗概的方法,现在就请大家用今天所学到的方法写一写《孟姜女》的故事梗概(200字左右)。 2.学生交流,教师点评(点评中要关注故事的主要内容、主题和语言)。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阅读民间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写200字左右的故事梗概。 附:板书设计 学写故事梗概 要求:方法:读 不改变主要内容、中心思想抽 语言简洁、通顺、连贯连 理

优秀教育案例: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优秀教育案例: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优秀教育案例:十大经典教育故事 一.无声的教育:老禅师的育人技巧相传古代有位老禅师,一日晚在禅院里散步,看见院墙边有一张椅子,他立即明白了有位出家人违反寺规翻墙出去了。老禅师也不声张,静静地走到墙边,移开椅子,就地蹲下。不到半个时辰,果真听到墙外一阵响动。少顷,一位小和尚翻墙而入,黑暗中踩着老禅师的背脊跳进了院子。当他双脚着地时,才发觉刚才自己踏上的不是椅子,而是自己的师傅。小和尚顿时惊慌失措,张口结舌,只得站在原地,等待师傅的责备和处罚。出乎小和尚意料的是,师傅并没有厉声责备他,只是以很平静的语调说:“夜深天凉,快去多穿一件衣服。” 二.人格的力量:张伯苓先生以身作则戒烟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1919年之后相继创办南开大学、南开女中、

南开小学。他十分注意对学生进行文明礼貌教育,并且身体力行,为人师表。一次,他发现有个学生手指被烟熏黄了,便严肃地劝告那个学生:“烟对身体有害,要戒掉它。”没想到那个学生有点不服气,俏皮地说:“那您吸烟就对身体没有害处吗?”张伯苓对于学生的责难,歉意地笑了笑,立即唤工友将自己所有的吕宋烟全部取来,当众销毁,还折断了自己用了多年的心爱的烟袋杆,诚恳地说:“从此以后,我与诸同学共同戒烟。”果然,打那以后,他再也不吸烟了。 三.一句话改变学生命运:皮尔·保罗校长“妙手回春” “我一看你修长的小拇指就知道,将来你一定会是纽约州的州长”,一句普通的话,改变了一个学生的人生。此话出自美国纽约大沙头诺必塔小学校长皮尔保罗之口,话语中的“你”是指当时一名调皮捣蛋的学生罗杰罗尔斯。小罗尔斯出生于美国纽约声名狼藉的大沙头贫民窟,这里环境肮脏、充满暴力,是偷渡者和流浪汗的聚集地。因

软文撰写的一些禁忌

软文撰写的一些禁忌 1、忌知己不知彼 通常软文写作者会对所要宣讲的产品做深入系统的研究,这样做的确是写出有血有肉,生动传神的好软文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往往忽视了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对市场情况的调查研究。应把握市场热点,抓住目标受众对产品最关注的是什么,易于接受的传播方式是什么等问题。否则,即便你妙笔生花,若不能迎合消费者也不会有理想的市场回报。比如,某手机卖场要为一款女士专用手机做软文宣传,他们对该款手机深入了解研究后发现该款手机具备很多新功能及高端的配置,于是软文撰写内容便围绕这些新功能、高配置进行诉求,该文对手机的新功能高配置与同档机型进行优势对比,写的十分到位,可刊发后市场反映平平,问题就出在该文操刀者对目标市场了解的不够——女性消费者对手机强大的功能并不十分感兴趣,而更在意手机的款式是否漂亮、新潮、小巧等。后经过调整,从新撰写的软文传播定位在“小资的化装包”(该款手机具备屏幕+镜子功能),不求所有人都来购买,因为这样可能所有人都不会来购买。定位人群特征是:中等收入,年轻且追求流行、时尚的小资一族,软文重点描述该机型时尚高雅的造型设计与小资一族内在气质的和谐搭配及女性补妆时可做镜子使用的功能。软文刊出后市场反映强烈,同样的费用,效果却截然不同。 2、忌软文写作忽视标题: 软文的标题是整篇软文的重中之重,大家看报纸都是先看每段内容的标题,感兴趣后在接着阅读。一般读者决定是否看某一个内容70%是由大标题和副标题决定的。标题是整篇软文的点精之笔,所以,要在标题上下足工夫。 3、忌软文写作拖泥带水: 读者看软文广告通常没什么耐心,如果不能在几行字之内抓住读者的视线,后面的内容即使再精彩也毫无意义,避免像写流水帐一样,要精练语言,前后呼应,使一篇软文浑然一体。 4、忌软文传播无战略规划: 传播目的要十分明确,是要配合硬广进行延伸传播还是要塑造品牌或是要新闻造势等。确定了目的便可根据目的制定传播计划:前期什么内容、中期什么内容、后期什么内容,而随着市场变化,方案和内容还会做相应调整,且不可一篇软文打天下或韩信乱点兵。 5、忌篇幅过长过多 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让读者习惯了快餐式的阅读,看到大篇幅的文字就头疼,即使阅读也很难读完整篇内容,更何况是让其读广告了。增加了版面费用,效果却反而不好。软文要短小精悍,言简意赅,让读者很快就能了解整个内容。当然,如药品等行业有其传播的特殊性,篇幅可能较长,但笔者觉得,还是尽可能简短的好,如果是很长的软文就要把整篇内容进行合理的划分,象写作一样——启、承、转、合,环环紧扣,条理清晰,每句话不可过长,尽可能用短句(每句话10字以内最佳)这样易读易记,自然容易产生阅读兴趣。努力做到读者读你的软文是读这份报刊中最容易阅读的文章。 软文撰写技巧

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导读:本文三年级经典成语故事大全,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四分五裂】 战国时,七国之中秦国最为强大。其他六国想联合起来共同与秦国抗衡。秦王的策略是各个击破,就派张仪去分化六国。张仪对魏王说:“魏国无法与接壤的五国都相处得一样好,搞不好就会四面受敌,国家四分五裂,不如与秦国修好。”魏王被说服了,与秦国结了盟。 [提示]形容不完整或不团结。 【一鸣惊人】 春秋时,楚庄王当国君的前三年,只知享乐,不管国事。申无畏出了个谜语让他猜:“有只大鸟,三年不飞也不叫,这是什么鸟?”楚庄王笑着说:“这只鸟,要么不飞不鸣,要飞就直冲云霄,一叫就让人震惊。”从此,他励精图治,成为霸主。 [提示]比喻一个平时默默无闻的人突然做出惊人的成绩。 【一日千里】 北宋年间,洛阳镇守钱惟演在城里修了一座驿舍,特请本城文豪谢希深、尹师鲁和后起之秀欧阳修,各做一篇文章。尹的文章用字最少,而且洗练生动。欧阳修暗暗称赞,当晚便去向他虚心请教。事后又把自己的文章重新改了一遍。尹师鲁看后,感慨地说:“欧阳修进步真快,简直像一日前进一千里一样。”

[提示]原来形容马跑得很快。现在形容进步快或发展迅速。 【对症下药】 三国时有个名医华佗给两个发烧头疼的人看病,用了不同的药。两人觉得奇怪,为什么同样的症状,却用药不同?华佗对他们说:“你的病是由内部伤食而引起的,他的病则是外感风寒受了凉而引起的。”服药后,他俩的病果然很快便好了。 [注释]症:病症 [提示]比喻针对具体情况采取有关措施。也作“对症用药”。 【风吹草动】 春秋时,楚国的伍子胥被楚平王追杀,他逃到昭关。由于楚军在关口盘查很严,他出不了关。因为着急和忧愁,一夜之间他的须发全都变白了。凭着相貌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他混出了昭关。逃亡的路上,他经常在芦苇和草丛里穿行,由于精神高度紧张,稍有风吹草动,他就赶紧躲起来。 [提示]比喻一点点动静或轻微的动荡。

最新成语故事集锦

最新成语故事集锦 一鸣惊人 战国时期,齐威王继承王位已有三年了,但是他整天饮酒作乐,不理朝政。 大臣淳chún于髡想了个激励齐威王的办法。他说:“大王,臣听说齐国有一只大鸟,三年来不飞也不叫……”他故意停顿一下,试探地问:“大王明白这是一只什么鸟?”齐 威王明白淳于髡在暗喻自己,不由得大笑起来。笑过一阵后,他才说:“此鸟不飞则已, 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从那以后,齐威王就到各地去视察。看到称职的大夫,就给予奖励;发现一个破坏生 产的大夫,就扔进油锅处死。之后,他又严格整顿军队,打败了入侵的魏国军队。齐威王“一鸣惊人”,使各国君主都感到震惊。 成语“一鸣惊人”比喻平时默默无闻,突然干出一番惊人的事业来。 按兵不动 春秋末期,诸侯争霸,弱肉强食,位于晋国东部的一个弱小国家——卫国,长期以来 受着强大晋国的压迫,苦不堪言。这个时候卫国的国君——卫灵公,毅然投靠了与晋国同 样强大的齐国,缔约结盟。 这种做法令当时晋国的执政卿赵鞅十分恼怒,集结大军准备讨伐卫国,大军出发前, 赵鞅先派大夫史默出使卫国,暗中调查卫国内部的状况,并约好在一个月后回来报告,但是,一个月,两个月很快过去了,史默仍旧没有消息,赵鞅不明白究竟出了什么意外状况,晋国内部也开始议论纷纷,史默已经被卫国杀害,不可能再回来了。况且卫国只但是是一 个弱小的国家,不如干脆出兵,一举击破,赵鞅否定了这种说法,他认为卫国之所以敢背 叛晋国投靠齐国,必须已经做好了十分充分的准备,贸然进攻,会使晋国损失巨大,所以 在史默控听消息回来之前,决不能草率采取行动。就这样等了半年之久,史默最后回来了。赵鞅问他:“为什么耽搁这么长的时间呢。 史默答道,经过六个月的观察,卫灵公很有才干,国内贤臣很多,人民拥戴,举国上 下团结一心。如果我们要依靠武力使卫国屈服,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的。经过这半年来, 还是寻找不到卫国的弱点,所以我只好回来了。 赵鞅听后,同意史默的看法,暂时打消了攻打卫国的念头,按兵不动,等待时机。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很能谈论用兵之道,连赵奢也难 不住他,日子长了,赵括便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及得上自己。

第四讲 故事写作方法

第一讲故事的特点及写法 有人说:“小说是写的,故事是编的”,的确,故事是靠编出来的,动笔写之前,首先必须编好一个故事。 那什么是故事呢?拿我们故事家通俗的语言来说,“故事就是事故”、“故事是故意弄点事出来”、故事是“一件事、三二个人、转几个弯”。 故事写作讲究要有个好的故事核,也许还会有人问“什么故事核呢?”故事核是故事中的核心情节或细节,是整个故事的闪光所在。举例来说:前些年,河南文友金一在《故事会》发了篇小故事,叫做《太阳从西面升起》,故事讲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姑娘画了一幅画,参加全省少儿美术比赛,那画画得很好,但最终却因犯了个常识上的错误,小姑娘因把初升的太阳画到了西边而落选。老师不解地去问小姑娘,你怎么会将太阳画到西边的呢?小姑娘哭着说:我就是要让太阳从西边升起……,原来,她爸爸和妈妈吵架了,爸爸出走了,临走时说,要我重回这个家,除非让太阳从西边升起。所以小姑娘就天天盼望西天出太阳了……。在这个故事中,太阳画到了西边的细节便是整个故事的故事核。没这个故事核,整个故事也就不成立了。 写故事对语言的要求与其它文学样式不同。故事要用叙述的语言,比较接近口语的通俗性文字。初学者可尝试用“讲”的办法来适应故事的语言。比如说:形容早晨天刚亮,文学作者会写成“东方刚刚露出一丝晨曦”,可你想一下,谁平时说话时会这么说?要用平时说话的语气,那马上就会变成“天刚刚有了点亮光”或“天刚亮”了。这便是故事语言了。还有,不少初学者写故事时对话极多,这是故事的大忌。这时也该想想你平时和别人讲故事时是怎么讲的?你如果老是“张三说”“李四说”的,有人听你讲才怪。只要你懂得和掌握了用讲述的语气来写故事,那么你写出来的东西起码在叙述方式上过关了。 故事的标题也是十分重要的,它讲究有故事性,有一种吸引力和冲击力。比如上面举例的《太阳从西面升起》,人们一听题目,便迫切希望知道内容。而一些平庸的标题往往会使人不屑一顾。 在故事的题材上,讲究的是一个“新”字,要写新鲜的东西,“人多的地方不要去”,与众不同的东西往往容易成功。 第二讲我写故事的一点体会 故事是“编”出来的。当然,这个“编”,不是凭空瞎编,而是在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后,加以提炼。故事的写法,可以简要地概括为这样几句话:三两个人物,在两三个不同的场合,围绕一个中心情节(故事核),展开两三次的矛盾冲突,最后使矛盾得到解决。《太阳从西边升起》的写法,就是这个套路。还有,故事是讲出来的,既然是“讲”,那就必须

法律案例分析的小故事

故事一 昨天早晨8点多;张女士刚起床,就听见我们院里一片嘈杂:原来是他们院子一个老爷子由于年岁已高,反应稍慢,骑自行车压了别人的一条小狗,牵狗人不依不饶;非得逼老爷子赔偿。其实也没有大问题,就是稍稍碰了那条畜生一下!张女士看到这种情况就穿衣下了楼,问清了压狗的时间后;对那人说:“第一;我们需要你出示合法的养犬证、第二;您遛狗的时间不对,辽宁省有关法律规定是晚7点以后至第二天早7点之前!第三;您应该庆幸的是您的狗没有把老爷子晃摔了,否则后果您自己合计吧!”听了张女士的话,牵狗人也自觉理亏,搭讪了几句就走了! 从这个故事可以看出:多掌握点儿法律常识;确实可以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目的! 故事二 王先生在外地工作,离家较远,平时回家较少,大多是通过电话与家里联系。有一天,他正在单位上班,父亲打来电话说:“昨天我和你二叔因为自留山的划分问题吵了一架,吵得很凶,你二叔说准备找人揍我。”过了几天,父亲又来电话:“自留山的事没有摆平,新问题又来了。”王先生一听心里直打鼓,连问咋回事,父亲说:“我和你二叔因堂屋问题又吵架了,我准备揍你二叔,到时候万一把他弄得哪儿不合适,就算坐班房我也豁出去了。”他还问王先生把人打伤要判几年刑。 王先生赶紧说:“你这次无论如何也得听我的,不能急。”父亲说:“你快讲,废话少说。”王先生告诉他,打人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打伤了还得承担损害赔偿责任,兄弟之间的事还是和解为好。自留山和堂屋都属《民法通则》调整的范畴,但里面还涉及到《继承法》的有关法条,一时半会儿在电话里很难说清楚,于是,王先生就把有关《民法通则》和《继承法》的法律知识及解决中需要的相关证据给父亲寄了回去,希望他和二叔能通过法律途径解决纠纷。

软文写作方法技巧

软文写作技巧 第一个方面什么才是软文 软文就是广告,这话在老谢看来是有问题的。它具有广告的功能,但是它不能当成软文来写。软文是一种商家对客户的一种沟通方式。如果你真的把客户的心思搞透了,知道了他们需要的什么,想得到的什么,你就能写好软文,从而达到卖货的目的,如果这是产品软文推广。 如果是网站,那样就可以从:流量,PR,SEO等方面有所提高,就是利用软文,在一起,进行群体发送,就形成了BLOG推广,它绝对不是一段文章加个链接就了事的,如果这样简单,那老谢就不用花这样长时间去研究了。 软文就一种沟通的方式,也就是说,是消费者与商家起到一种沟通的效果,下面我介绍以下软文写作方面的一些技巧。 第二方面软文标题的写法 一个好的标题,往往影响着你的软文是不是吸引人,你的软文是不是可以被人们我记住,你的软文是不是可以流传的很广,标题在这里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怎么样才可以写出个非常好的标题。 第一、标题不能太大太空,题目写的太大了,你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的主要中心内容。你写不好,写不具体,看上去会有些空。所以,老谢觉得文章的标题一定要小而精。 第二、标题要顺口。这对你的软文是不是可以流传的开来是个很大的原因。最好做到押韵,这样更容易记忆。有利于进行很好的传播。 第三、标题要有新意,这讲了很多了,新是一定要的,但是也不能太新了,看了半天看不懂的标题也不行,最好是一眼看去不是很明白,仔细一看,如果有原来是这样的感觉,那就非常的不错了。 第四、标题最好不要出现标点,吗,,啊,呀等词。标题的表达形式有多种,是写作技巧的变化运用,其目的是使广告的标题"醒目",吸引消费者的注意,诱发读正文的兴趣。 第五、软文标题最好有你产品的KERWORD,这样有利SEO。 下面我举几个软文标题的例子 1. 宣事式标题:是如实地将广告正文的要点简要地摆明,使人一目了然,这是目前采用较多的形式。 2. 新闻式标题:是直接了当地告之消费者新近发生的某些事实。多用于介绍新上市产品或生产企业的新措施,目的在于引起大众关心而转读正文。它也是宣事式的一种。 3. 诉求式标题:是用劝勉、叮咛、希望等口气写标题,意欲催促消费者采取相应的行动。在写作这类标题时要绝对谨慎,否则,易引起反感。 4. 颂扬式标题:是用正面的方法,积极地称赞广告商品的优点。此类广告标题容易使人产生良好印象,但必须以事实为根据,切忌夸大,否则,易召人反感。 5. 号召式标题:是用带有鼓动性的词句作标题,号召人们从速作出购买决定。此类标题多用于鼓吹时尚流行的或即时性的广告,文字要有力量,能起暗示作用,且易于记忆,使消费者易于接受广告宣传的鼓动,产生购买行为。在文学修辞上,文字应力求婉转,以回避一般人都不愿受他人支配的心理特点。心理的问题,我接下来会具体说。 6. 提问式标题:是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关注,从而促使消费者发生兴趣,启发他们的思考,产生共鸣,留下印象。 7. 悬念式广告标题:是用令人感兴趣而一时又难以作出答复的话作为标题,使读者由于惊讶、猜想而读正文。此类标题应具趣味性、启发性和制造悬念的特点,并能引发正文作答 8. 对比式标题:是通过对同类商品的对比,突出本产品的独到之处,使消费者加深对产品的认识。但有关广告条例规定,不能直接指对方名作对比,所以,对比时采用泛比为宜。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接龙 成语典故

经典成语故事大全成语典故 有志者事竟成 东汉初期,地方豪强张步占领着青州十三地,刘秀的大将耿龠自告奋勇要去平定张步。耿龠真扑张步的巢穴凤县,张步调集二十万军队准备决一死战。在激战中,耿龠腿部中了一箭,他咬咬牙,挥刀砍断了箭杆,然后他冲入敌阵,继续与敌人拼杀。第二天,部将陈俊建议休战,耿龠不听,他激励将士再战。经过一天的激战,终于把张步的军队杀败了。刘秀前来慰问,他说:“耿将军,你胜利了。真的是有志者,事竟成啊!”有志者事竟成这个成语说明一个人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和决心,最后一定能取得成功。 半途而废 战国时代,有个叫乐羊的人到别国去寻师求学。一年后,他兴冲冲地回家了。妻子正在织布,她问:“你的学业完成了?”“还没有,我很想念你,特意回家来看看你。”妻子马上拿起剪刀,把机上的丝线剪断了。“好好地一匹布,干嘛要把它剪断?”“布是一丝一丝的累积成的,把它从中剪断,前面的功夫就白费了。你在外面求学,若是半途而废,不是一样的道理吗?”乐羊恍然大悟,告别妻子,马上就走。乐羊这一去,直到七年后才回来这个故事载于《后汉书·列女传》,告诉后人,做事必须有始有终,成语半途而废,由此而来。安步当车 战国时,齐国有个文人叫颜斶,他有官不做,偏偏跑到深山去隐居。在山里,他吟诗作画,下棋操琴,日子过得很悠闲。有一天,齐国国王派人找他到宫里去。国王见了他便喝到:“喂,走上来!”“你找我,应该你过来。”齐国国王见他这样嘴硬,十分生气。边上的大臣劝颜斶赶快走上去,大臣说:“国王是一国之君,你得听他的。”他说:“照你这样说,我走上去,不是巴结他吗?”国王大怒:“是国王高贵,还是你高贵?”“当然,我比你国王高贵。”“好,你举个例子听听,说不出我就杀了你。”颜斶讲了一个故事:一次,秦兵去攻打齐国,大队

人物故事类文章写作技巧

人物故事类文章写作技巧 “形式最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 这节课开始进入写作课的第四部分,一共五节,每一节讲一种经典文体的写作技巧。这节课讲人物故事类文章的写作技巧。 人们爱听故事,这几乎是天生的。人对故事敏感到什么程度呢? 即便在一个嘈杂无比的餐厅吃饭,我们只要听到旁边桌子上的客人说,“昨天晚上下班,我去地下停车场取车时,发现车窗全被砸碎了,地上还有个。。。”我们的耳朵就不由自主的竖起来了,因为你知道接下来要有一个故事。而如果他说的是,“今年,我们公司的规模扩大了三倍”,你根本就听不见。 因此,听故事比讲道理,更符合我们大脑的进化,更容易满足我们的认知和情感体验。自然而然,人物故事写作也成了我们最常见的写作类型。 如何写好一个人物故事? 1、围绕一个困境 2、提炼一个主题 3、不断制造麻烦 4、人物要有个性 5、故事要有细节 一、围绕一个困境 按照美国作家杰里.克里弗的分析,形式最纯粹的故事仅仅包括三个要素:冲突、行动、结局。比如说,有个人遇到了一个难题,这就是冲突;他必须努力奋斗,这是行动;最后他成功了,或者是失败了,这是结局。 罗密欧爱上了朱丽叶,可是两个人的家庭是世仇,这是冲突;他们偷偷结了婚,然后准备私奔,这是行动;过程中两个人都以为对方已经死去,所以两人分别自杀了,这就是结局。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故事的东西,都是由这三个基本要素构成的。 台湾小说家许荣哲也提出过一个经典的故事框架,分为7个环节:目标、阻碍、行动、结果、意外、转折、结局。 按照许荣哲的说法,任何人只要回答7个问题,就能在3分钟内构思一个故事: 1、主人公的目标是什么? 2、实现目标的阻碍是什么? 3、为了实现目标他如何努力? 4、结果如何?

微商史上最全软文标题写作套路

都说看一个人漂不漂亮,要看她的脸,而看一个人的脸,最重要的是看她的眼睛。一篇软文好看不好看,首先我们看的就是标题,标题有没有吸引力,能不能抓住读者的眼球至关重要,特别是网络上的软文,没有吸引力的标题就没有点击率。所以从软文写作来看,软文标题怎么写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1丶以“利”诱人 与其他类型文章不同,软文一般都是商家发布宣传产品丶品牌的文章,所以一定要以“利”诱人,在标题中就直接指明你的利益点! 经典软文标题: 《小站长年收入10万不是梦——我的奋斗历程》(XX网站培训软文标题) 《留下你的10块钱,也留下你的痔疮》(XX医疗软文标题) 《注册XX网站会员,即送100元现金券》(XX网上商城软文标题) 2丶以“新”馋人 人们总是对新鲜的人,新鲜的事物感兴趣,这是人之常理,把握住这个特征,制造出具有新闻价值的软文,往往会引发巨大的轰动,特别是在网络传播的时候,可以获得更多的转载,

这里新闻标题常用的词语包括:惊现丶首度丶首次丶领先丶创新丶终于丶风生水起丶暗流涌动! 经典软文标题: 《记者观察:网上项目外包风生水起》(本文作者为某威客网撰写的软文标题) 《我市惊现“日光盘”》(XX楼盘撰写的软文标题) 《苹果AIR创丶新丶薄(世上最薄的笔记本电脑)》(苹果软文标题) 《终于,多功能车开始用安全诠释豪华》(XX轿车软文标题) 3丶以“情”动人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物,亲情丶友情丶爱情,在这个世界上我们被“情”所包围着!所以借助这个特性,在软文标题抓住一个“情”字,用“情”来感动读者,写此标题的时候作者一定要投入自己的感情! 经典软文标题: 《19年的等待,一份让她泪流满面的礼物》(XX礼品软文标题) 《为了这个网站,我和女朋友分手了》(XX网站软文标题) 《老公,烟戒不了,洗洗肺吧”》(XX保健品软文标题)

成语故事大全

成语故事大全.txt当你以为自己一无所有时,你至少还有时间,时间能抚平一切创伤,所以请不要流泪。能满足的期待,才值得期待;能实现的期望,才有价值。保持青春的秘诀,是有一颗不安分的心。不是生活决定何种品位,而是品位决定何种生活。成语故事大全 南柯一梦 隋末唐初的时候,有个叫淳于尊的人,家住在广陵。他家的院中有一棵根深叶茂的大槐树,盛夏之夜,月明星稀,树影婆婆,晚风习习,是一个乘凉的好地方。 淳于尊过生日的那天,亲友都来祝寿,他一时高兴.多贪了几杯。夜晚,亲友散尽,他一个人带着几分酒意坐在槐树下歇凉,醉眼膝俄,不觉沉沉睡去。 梦中,他到了大槐安国,正赶上京城会试,他报名入场,三场结束,诗文写得十分顺手,发榜时,他高中了第一名。紧接着殿试,皇帝着浮于弊生得一表人才,举止惆院,亲笔点为头名状元,并把公主许配给他为妻,状元公成了驸马郎,一时成了京城的美谈。 婚后,夫妻感情十分美满。淳于尊被皇帝派往南河郡任太守,一呆就是20年。淳于尊在太守任内经常巡行各县,使属下各县的县令不敢胡作非为,很受当地百姓的称赞。皇帝几次想把淳于尊调回京城升迁,当地百姓听说淳于太守离任,纷纷拦住马头,进行挽留。淳于尊为百姓的爱戴所感动,只好留下来,并上表向皇帝说明情况。皇帝欣赏淳于尊的政绩,赏给他不少金银珠宝,以示奖励。有一年,敌兵入侵,大槐安国的将军率军迎敌,几次都被敌兵打得溃不成军。败报传到京城,皇帝震动,急忙召集文武群臣商议对策。大臣们听说前线军事屡屡失利,敌兵逼近京城,凶猛异常,一个个吓得面如土色,你看我,我看你,都束手无策。 皇帝看了大臣的样子,非常生气地说:“你们平田养尊处优,享尽荣华,朝中一旦有事,你们都成了没嘴的葫芦,胆小怯阵,一句话都不说,要你们何用?” 宰相立刻向皇帝推荐淳于尊。皇帝立即下令,让淳于尊统率全国精锐与敌军决战。 淳于尊接到圣旨,不敢耽搁,立即统兵出征。可怜他对兵法一无所知,与敌兵刚一接触,立刻一败涂地,手下兵马被杀得丢盔解甲,东逃西散,淳于尊差点被俘。皇帝震怒,把淳于尊撤掉职务,遣送回家。淳于尊气得大叫一声,从梦中惊醒,但见月上枝头,繁星闪烁。此时他才知道,所谓南河郡,不过是槐树最南边的一枝树干而已。 后生可畏 【读音】 hòu shēng kě wai 【解释】后生:青年人,后辈;畏:敬畏,佩服。指青年人势必超过前辈,令人敬畏。【出处】《论语·子罕》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也!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近义词】少年老成、长江后浪推前浪 【反义词】少不更事、乳臭未干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分句;含褒义,称赞年轻人 故事: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有一年他在浙江任职,正好逢上省城举行科举考试。他目睹了这场考试,从官府到考生都花费了许多钱财,并且免不了有

故事创作方法故事高手谈故事核绝对值得借鉴

枯木老妖老师谈故事核 枯木老妖老师是知名的故事作者兼《百花悬念故事》编辑 今天我们来讲故事核的寻找和包装。 首先,什么样的素材才可以称得上是好的故事核呢?其实,所有的素材都可以是好的故事核,比如,你身边的一草一木,一人一景,你都可以包装成一个精美的故事。因为故事作品,原本就是源于生活的。但是,如何包装这些故事核,就是一门技巧了。 这些故事核必须被包装的与众不同,必须是大家意料之外的。如:故事核是个猴子,那么这个猴子绝对不能是山林或者动物园里普通的猴子。猴子必须写成会杂耍的猴子,会跳舞的猴子,会杀人的猴子……甚至是孙悟空!如此一来,猴子便千变万化了,一个猴子的故事核便能够写出上百篇好故事呢!同样,你身边的小草,石头,小人物,都可以是故事核下面,我来出题大家来共同参与。 枯木老妖:--小草,用草当故事核,构思故事。五分钟时间 幽幽谷:草会哭 香草山:神仙草 梦琪:拟人化,把它写成一个人 雨雪霏霏:绛珠还泪 眨眼妖缘:草坪上的露珠在他的眼里是血滴 香草山:妖草 水妖:药草 我想成为妖:一棵害怕下雨的小草,但是却是长在水里的呢 桃之夭夭:致幻草 江湖小凤凰:吃人的草 分外妖娆:能穿洋过海的草 江湖小凤凰:耳朵眼里的草 龙鳞妖甲:毒,情,财 风过了无痕:烟草 南充蓬妖:绝情草 眨眼妖缘:头顶上的草 西然:有一棵爱做梦的小草,每天都梦想着变成一颗大树 杨梅果:会跳舞的草 茅屋绿眼鬼:小草是战猴脱落的汗毛^_^ 分外妖娆:投胎草

风过了无痕:一种可制成迷烟的草在战场上发挥作用 龙鳞妖甲:人的灵魂草 爱写作的人:能当暗器的草 碌碌有为:我写过一个复仇的草,但失败了 分外妖娆:落魂草 眨眼妖缘:断肠草美人落泪草 雨雪霏霏:为人报仇的草 枯木老妖:-大家说了很多的草,都是非常对的,其实,很多作者写过草了,灵芝草,幻草,有一点,大家发现没有,你们笔下的草都是非常特殊的。也就是说,一定要让平常的故事核,充满传奇色彩 下面呢,我贴一个样文,是写草的,大家可以看看,我如果去写的草 投胎草 吴军辉 一 苏鲁克一生下来就是个奴隶,因为他的父母都是约翰逊庄园里的奴隶。苏鲁克十几岁开始,就跟随父亲在庄园主约翰逊的酿酒坊做酿酒工。 那天,约翰逊的女儿珍妮小姐骑马从苏鲁克身边经过,珍妮小姐看着跪在地上的苏鲁克忍不住笑着说了句:“你可真是一匹健壮的小马驹。”苏鲁克听到珍妮小姐的话,忍不住抬起头来。顿时,苏鲁克被珍妮小姐的美貌惊呆了。 珍妮小姐已经骑马走出去很远,苏鲁克还呆呆地跪在地上。苏鲁克的父亲拍了一下苏鲁克的肩膀让他站起来。苏鲁克竟然魂不守舍地说:“如果珍妮小姐能够成为我的妻子,那该有多好。”父亲被苏鲁克的话吓坏了,这话如果让打手们和约翰逊听到,他们肯定会割下苏鲁克的舌头。父亲把苏鲁克拽到一个偏僻的角落,把他狠狠地踢打了一顿。父亲要让苏鲁克记住,奴隶爱上主子是罪恶和危险的,即便是偷偷的爱也不行。 尽管苏鲁克被父亲痛揍了一顿,可是他的心里依旧无法忘记美丽的珍妮小姐。珍妮小姐每过几天就会从酿酒坊前经过,带着牛肉和葡萄酒到西边的山里去。苏鲁克虽然不敢正眼偷看珍妮小姐,但是每次看着珍妮小姐远去的背影,苏鲁克都会开心地笑出声来。 约翰逊的酿酒坊里除了奴隶也有一些他属地里的自由民,那些自由民白天在酿酒坊里工作,晚上就会回到自己的家中。丹尼就是一个为约翰逊干活的自由民。丹尼也是酿酒坊里最有见识的人,每到大家吃饭休息的时候,他就会把外面发生的一些趣事讲给大家听,这也是酿酒坊那些奴隶们每天里最快乐的时间。 这天休息的时候,苏鲁克看四周没有人注意,他缠住丹尼问道:“丹尼大叔,你能告诉我怎样才能选择来世么?”丹尼问苏鲁克为什么要选择来世?苏鲁克说:“我来世如果能投胎到富人家里,就能娶漂亮的珍妮小姐做妻子。”丹尼听完苏鲁克的话大吃一惊,赶忙堵住了苏鲁克的嘴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中国经典的民间故事集锦 从前有个青年,姓天名台,母子二人靠打柴生活。 这天,天台正在山上打柴,忽然天气大变,下起大雨。 天台见无法回家,急得团团转,不由地把斧子往地上一摔,只听“哗啦”一声,闪开一个山门,门里走出一个道姑,道姑说:“你这 人毫无道理,为何敲俺的门?” 天台一愣,忙上前施礼,说:“对不起,我是无意的,不知您在 这里。” 道姑说:“我看你是个诚实孝顺的人,我有一件宝贝,叫如意百 宝图,你拿去吧。同时,你说长,它就长,你坐在上边,说到哪里去,它就带你哪里去,到地方他就会自动停下,你说落,它就落,你说缩,它就缩小,你就可收起来了。” 天台接过图,正在道谢,一眨眼,道姑不见了,山门也关上了。 天台想,我正想回家,不如试上一拭。他取出如意图,说声长, 宝图就长成像芦席那么大了。他往中间一坐说:“我要回家。”宝图 就自动升起,将天台连同柴草驮到了天台家门口。天台说声“落”, 就落在了地上,天台说“缩”,宝图就缩小了,天台就收藏起来,去 见母亲。 母亲正挂心儿子,见儿子回来了,又带回一件宝贝,非常欢喜。 自此以后,天台打柴就不费力了,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半年以后,天台想:人家都说帝王皇宫好,我何不去看看,开开 眼界。当夜静以后,天台取出如意百宝图,说声“到皇宫”,宝图便 飞起,将他带进了皇宫御花园。

天台放了宝图,天已黎明,他欣赏了各种花草,游览了假山真水。正向前走着,迎面来了一位宫女,这宫女不由地起了爱慕的心,彼此 通了姓名,叙说起身世,二人情投意合。 宫女说:“我整天在宫中,非常厌烦,讨厌宫廷生活,愿随郎君 到乡下去。” 天台说:“你现在跟我走吧!” 宫女说:“现在这样走不行,无论走到哪里皇上都能找到,定会 出祸来。” 宫女取出自己的画像交给天台,说:“这是皇上画的宫女图,皇 上要封我为贵妃,现在离册封还有十天时间,你回去快想办法来救我。” 天台坐了宝图回家以后,让母亲想办法,母亲也干着急,正焦心,想起道姑来。 对!道姑能赠宝图,定有办法救宫女,天台来到山上,用斧子敲 开山门,见了道姑说明来意,道姑说:“好办,你跟我去。” 天台随道姑来到京城以外,道姑让天台在城外等着,独自进了金 銮殿,把皇上的御印盗了出来,见了天台,对天台说,这是皇上的御印,皇上丢了御印,一定很着急,你把它放到附近井里,等张出皇榜 以后,你揭榜献了御印,就可向皇上要宫女了。”说完,道姑就不见了。 皇上丢了御印,焦急万分,张出榜示,言明谁找到御印,高官任坐,俊马任骑,要什么给什么。 天台上前揭下皇榜,看榜官带着天台来到八宝金銮殿,皇上说:“你能找到御印吗?” 天台说:“能”。天台带着人来到城南门外的井边,说就在井里,皇上即令人打捞,找到了御印。

成语故事最短

成语故事最短 导读:成语故事是我国几千年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看看下面的成语故事大全吧! 成语故事大全最短 1.疑邻盗斧 从前有个乡下人,丢了一把斧子。他以为是邻居家的儿子偷去了,于是处处注意那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越看越觉得那人像是盗斧的贼。后来,丢斧子的人找到了斧子,原来是前几天他上山砍柴时,一时疏忽失落在山谷里。找到斧子后,他又碰见了邻居的儿子,再留心看看他,怎么也不像贼了。 疑邻盗斧:不注重事实根据,对人、对事胡乱猜疑。 2.揠苗助长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3.不可救药

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周厉王对凡伯十分厌烦,从此,奸臣出入宫廷,不把凡伯放在眼里。凡伯十分愤慨,写了一首诗,后来收入《诗经》。诗中抨击奸臣说:“作恶多端,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病重到不能用药救活。后比喻事物坏到无法挽救的地步。 4.乘风破浪 古代南北朝的时候,宋国有位将军姓宗名悫,他从小就很勇敢,也很有抱负。有一天,宗悫的叔父问他有什么志向,宗悫回答道:“愿乘长风,破万里浪。”意思是:我一定要突破一切障碍,勇往直前,干一番事业。宗悫经过勤学苦练,努力奋斗,终于成为一位能征善战的将军。 后来,人们就用“乘风破浪”来形容不怕困难,奋勇前进的精神 5.一衣带水 南北朝的时候,北方的北周和南方的陈国以长江为界。 北周的宰相杨坚,废了周静帝,自己当皇帝,建立了隋朝。 他决心要灭掉陈国,曾说:“我是全国老百姓的父母,难道能因为有一条像衣带那样窄的长江隔着,就看着南方百姓受苦而不拯救他们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