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金石滩野外地质实习

报告

姓名苏承国

班级土1002

学号 201051010

指导老师杨庆

(一)简介

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辽东半岛最南端,区域范围东经121°03′~122°10′,北纬38°40′~39°10′,总面积216.42平方公里,包括金石滩、大黑山、南部海岸和旅顺口四大园区。金石滩园区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奇石林立,岩石形态千奇百怪,再现了几亿年前大自然稀有的气势磅礴的壮丽景观,也为地质考察深入了解古地理环境、地质地貌形成的年代、地质变化、地壳运动等提供了科学依据。其主要旅游观光区,是长达3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这也是中国唯一的海岸带喀斯特地貌。

图1 海蚀地貌(情人湾)

由于受到海岸带侵蚀作用,沿着海岸线许多处地方岩层清晰可见,相邻新老地层产状一致,为明显的整合接触(见图2)。同时,也有一些是假整合接触。

图2 岩层产状

(二)构造特征

在整体上说,金石滩是大型平卧褶皱的构造形态,其震旦纪的层位尤为独特,金石滩的海相沉积发育代表了我国北方沉积特点。成为多个震旦纪岩石地层单位的层型剖面,构成了贯通我国南方和北方震旦纪的桥梁纽带。

(1)断层

大连地处日本——台湾太平洋岛弧地震带的外侧,印度板块与中国北方板块覆冲带附近,由山东以北东方向延伸至俄罗斯境内的郯卢大断裂,在金州与东西向延伸的金州断裂相交的断层活动带处。由于板块活动、火山喷发、断裂挤压等作用下,使大连地区的地层岩石、

产生一些断层、断裂、褶皱等构造地质体。

图3 断层

图中所示为直立岩层,在它的西侧是图4背斜构造,两者岩层中间有明显的间断,可推断此为断层,而且断层后岩层在外力挤压下直立。

(2)褶皱

海蚀崖上见到兴民村组形成的倒转背斜与大林子组组成的向斜,倒海翻江是形容岩层因受到挤压而弯曲,形似海浪到岸边变为破浪的

形状。“倒海翻江”的褶皱构造是辽南中生代时期造山运动形成的。

图4 褶皱(背斜)

从图片中可以大体断定此为背斜构造,两翼岩层向下弯曲,新岩层包裹老岩层,由于其它原因,只剩下背斜的一翼。

(三)典型景观

金石园区海岸线上的海蚀地貌是大连滨海国家地质公园的一大特色。海蚀地貌即海水对沿岸陆地侵蚀破坏所形成的地貌。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

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海蚀柱是海岸受海浪侵蚀、崩坍而形成的与岸分离的岩柱。海岸侵蚀地貌类型。它是在海蚀洞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由于海浪的继续作用,岬角两侧的海蚀洞可以被蚀穿贯通,形成顶板呈拱形的海蚀拱桥。海蚀拱桥进一步受到海浪侵蚀,顶板的岩体坍陷,残留的岩体与海岸分隔开来后峭然挺拔于岩滩之上,即为海蚀柱。也可以由海蚀拱桥受蚀,拱顶下塌而形成海蚀柱。见图5,在海水的侵蚀作用下,岩体与海岸的水面以上部分已完全分离,但岩体与海岸的岩层颜色纹理都极为吻合,是典型的海蚀柱。

图5 海蚀柱(将军石)

金石园中还有一块极具科考价值的岩石,它就是记录着远古地震的震积岩。

图六震积石

这是一块大约2平方米左右的岩石,从它身上看不出与别的岩石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一些漂亮的花纹,就是这些花纹为地质学家研究金石滩地质变化留下了佐证。在大约6.5亿年前,由于火山爆发,水下滑坡坍塌引发地震,带来海啸,它形成了波长达几百公里的海洋巨浪,海水陡涨,骤然形成水墙,伴随隆隆巨响,瞬时侵入陆地,反复多次,把尚未固结的岩石,震的纹理紊乱,留下了我们今天看到的震积岩遗迹。

(四)地貌成因

(1)岩溶地貌

首先,金石园地区的岩石是泥灰岩,岩石里有很多节理和断层,这些是造成金石园岩溶地貌形成的先决条件。

其次是气候的因素。在第三纪时期我们辽南地区属于亚热带气候,气候比较炎热,降水较多。大量的降水使地表径流量增大,水交换条件好,水的溶蚀力就强,加快了岩石的溶解速度。但相对于更加炎热多雨的云南路南石林喀斯特地貌,这里就像一个饱经风霜的老人,形成的时间要漫长了许多。

地表水流沿灰岩坡面上的水平流动和垂直渗透,溶蚀和侵蚀出许多的凹槽,称为溶沟。溶沟宽十几厘米至几百厘米,深以米计,长度不等。而岩石上有节理的地方溶解性比较强,溶解得比较快,就形成了现在金石园内曲折的通道。经过水的垂直作用,在溶沟之间产生突出的部分,称为石芽,就是我们所看到的金石园内形态各异的岩石群了。但是由于金石园的岩石主要为泥质灰岩,灰岩的纯度不高,里面含有泥质,发育得不是很好,没有形成规模更大的石林。

金石园内大大小小的洞穴是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层面、节理或断层水平流动进行溶蚀和侵蚀而成的地下孔道。当地下水沿着可溶性岩石的较小裂缝和孔道流动时,其运动速度很慢,这时只能进行溶蚀作用。随着裂隙的不断扩大,地下水除继续进行溶蚀作用外,还产生机械侵蚀作用,使地下孔道迅速扩大为洞穴。

岩溶作用还受到地质因素的影响,构成石灰岩的矿物主要以方解石为主,方解石英文名来自拉丁语,意为“石灰”,化学成分为碳酸钙,在酸性溶液中能被溶蚀,无色或乳白色,若含有杂质能被染成多种颜色。方解石更加容易被水溶蚀,也就加速了岩溶作用。

金石园岩石表面的黄色,主要是因为岩石泥质含量高,在外面经过长时间的风化作用形成的,其实岩石里面的部分还是灰色的。在岩石上还能发现一条条镶嵌的石质白线,这是岩石化学成分中的碳酸钙被水和二氧化碳溶解成液态,填充到了岩石的缝隙之间,又经过水分蒸发,最后结晶成白色的晶体方解石。

(2)海蚀地貌

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平面上看,岸线曲折且曲率大,岬角(突入海中的尖形陆地)与海湾相间分布;岬角向海突出,海湾深入陆地。海湾奇形怪状,数量多,但通常狭小。一般岬角处以侵蚀为主,海湾内以堆积为主。由于波浪和海流的作用,岬角处侵蚀下来的物质和海底坡上的物质被带到海湾内来堆积。基岩海岸的主要特点从垂向上看,由于陆地的山地丘陵的被海侵入,使岸边的山峦起伏,奇峰林立,怪石峥嵘,海水直逼崖壁。沧海桑田,上下千万年。千万年的风吹浪打,千万年的潮至汐退,使得基岩海岸形成极其独特的海蚀地貌。海蚀地貌的发育取决于海岸岩性和外营力

两个因素。所谓外营力是指自然侵蚀力,在海岸以波浪潮汐为最主要。正是在岁岁不止的外营力的作用下,软硬不一的岩石组成的基岩海岸便会造出许多让人惊心动魄的地貌景观。这些千奇白怪的景观

是因为山地丘陵的石质海岸面临辽阔海域,深水逼岸,是波浪长期冲刷侵蚀海岸能量集中的岸段,再加上石质海岸本身的风化作用及各部位的岩石性质、结构的不同,所以就形成各种形态的海蚀现象

(五)实习感受

通过这次工程地质实习,使我深深感受到地质学的现实意义。通过亲身勘查,让我充分的认识到大自然作用下地质地貌的丰富多彩,同时也巩固了校内所学的理论知识。这一个短短的下午,我们一直沿着海岸线行走,给人的感觉就是很累,但当我们看到沿途中的岩石以及各种地质地貌时,我们的好奇心一下子驱散了疲惫,我们都认真投入到实习当中,仔细听导游的解说,对地质学中的三大岩类有了初步整体的认识,对岩层产状有了一定的了解,同时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将军石的痴情,恐龙探海的雄伟,情人湾的诗情画意,把我们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意境中,这就是大自然的力量。唯一遗憾的就是时间太短,有些地质景观只是匆匆走过,并没有好好的研究,错失了很多学习的机会。但总之,在这次实习中,我们还是学到了很多,这将在我们的人生道路上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 实习报告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 告 Civil Engineering Geology Practice report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一、实习时间 201*年11月12日至201*年11月24日 二、实习地点 长沙市:岳麓山、猴子石大桥、南郊公园 娄底市:洛湛铁路娄邵段 冷水江市:波月洞 三、实习目的 1、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2、掌握运用罗盘仪测量岩石产状的能力 3、学会分辨常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以及常见的地质构造,理解水的地质作用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 4、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优良品质,掌握总结和编写实验

报告的能力 四、实习内容 1、矿物和岩石的分辨与鉴定 (1)矿物 鉴定时:先观察颜色 最后观察解理、断口及其它特征(2)岩石 ①岩浆岩:有明显的刺鼻气味,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等 ②沉积岩:多为层状,其结构有砾状结构、砂状结构、泥状结构和化学结构及生物化学结构 ③变质岩:构造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常见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云母、石英、长石等等 2、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

土木工程地质地质图题库网上整理

识读下图,写出此平面图中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判断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四、读图题 (若同一构造类型有若干个,那么请在图上用①、②、③、④、⑤标出,然后分别描述) 号4~① 1 答:地质构造:T褶曲属于一个褶皱构造,形成于号褶曲属倾伏3之后,J之前,1 ~5号属倾伏直立褶曲;倾斜褶曲,4是直之前,号向斜形成于J之后,K逆断层,逆掩断层,立褶曲。②之前。K 接触关系:形成于J之后,平,P2~T 整合接触:S~D,D~C~角度不整合T行不整合C~P2 ~,SK,D~K~~J,P2J,C~J,C为侵入TC、P2、DK,J~K γ与、K与γ为沉积接触。接触;J、 答:从左向右轴面分别在内,轴、“C”地层“C”、“O”面近似为两翼交角平分线从左向右依的位置,褶皱向次为近直立背斜、斜歪、倒转背斜;斜下盘上移,

断层上盘下移、正断层为 解:三个图中的粗线是断层,字母是地层代号,箭头是断层的倾向,其数字和断层面的倾角。(1)图中是横切向斜的逆断层。地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的特征,箭头指向断层面倾向(上盘),上盘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小,是由于该盘上升被剥蚀。 (2)图中是横切向斜的正断层。上盘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大,为下降盘。 (3)图中是背斜中的纵向逆断层。地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的特征,断层与地层界线同向为纵断层。箭头指向断层面倾向(上盘),上盘上升覆盖住了下盘的部)。D分地层 (.

6. Z C,早于震旦纪向斜,4.背斜,斜歪褶皱5.石炭纪整合接触2.解:1角度不整合平行不整合 3. 逆断层,晚于。

)地层1:解:(中奥陶世、晚石炭世、早二叠世、中二叠世、晚二叠世、第四纪。 接触关系:角度不整合。 (2)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背斜(褶皱隆起成山); 向斜(褶皱弯曲成 谷)。.

土木工程地质常见考点归纳

第一章 工程地质学:地质学的分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矿物: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石:矿物的天然集合体。 光泽:矿物表面反射光线的能力。 硬度:矿物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解理:矿物在外力敲打下沿一定结晶平面破裂的固有性质。 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平行定向排列。 岩层:由岩性差异形成的,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 层理: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 断口:不具有解理的矿物,在锤击后沿任意方向产生不规则断裂,断面为断口。 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密度:矿物密度取决于组成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和晶体结构的紧密程度。 岩浆岩:由岩浆冷凝固结而形成的岩石。 岩浆:主要成分硅酸盐,富含挥发性物质,在上地幔和地壳深处形成的高温高压熔融体; 侵入岩产状:岩基,岩株,岩盘和岩盆,岩床,岩墙,岩脉; 喷出岩产状:熔岩流,火山锥(岩锥),熔岩台地; 岩浆岩结构:1.全晶质结构:岩石全部由结晶矿物组成,岩浆冷凝速度慢,有充分时间形成结晶矿物,深成岩,如花岗岩;2.半晶质结构:同时存在结晶质和玻璃质的结构,喷出岩,如流纹岩;3.玻璃质结构:岩石全部由非结晶玻璃质组成,是喷出岩特有结构,如黑曜岩、浮岩; 岩浆岩构造:指岩石中矿物的空间排列和填充方式。1.块状构造(最多);2.流纹构造(多见酸性喷出岩);3.气孔状构造;4.杏仁状构造; 岩浆岩: 花岗岩:石英、正长石、斜长石,酸性深成岩; 正长岩:正长石、黑云母、辉石,中性深成岩。 闪长岩:角闪石,斜长石,中性深成岩 辉长岩:辉石、斜长石,基性深成岩,中粒全晶结构; 橄榄岩:橄榄石、辉石,超级性深成岩; 闪长玢岩:同闪长岩,中性浅成侵入岩,斑状结构,块状构造; 流纹岩:似花岗岩,具有明显流纹和气孔状构造,酸性喷出岩; 安山岩:同闪长岩,中性喷出岩; 玄武岩:同辉长岩,基性喷出岩。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总结 中南大学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班级:学号:姓名: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湖南省长沙市,娄底市实习时间:— 一、实习目的: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们对《土木工程地质》有了深刻的认识与了解,掌握了关于《土木工程地质》中的基本知识。但是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情况往往有很大的差距,为了更好地认识土木工程地质现象,加深对课程有关内容的理解,同时充分认识到土木工程地质实践对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我们在肖武权老师的带领下进行了为期两个星期的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实习的主要目的为以下几方面: 1. 结合实践,进一步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后续课程的学习 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一定的野外学习实践能力,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并用地质罗盘测量 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 3. 掌握褶皱的基本知识和判断背斜、向斜的能力,现场认识断层、滑坡、岩层, 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 参观大型博物馆,丰富知识,开拓视野 5. 在实习观测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根据土木工程地质等基本知识分析土木 工程的施工方法和原因。 6. 掌握根据现场观察所得资料和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和思考的能力,培养 严谨认真的科学研究精神,并掌握相应的学习方法。 7. 切身理解工地施工的具体情况、步骤、施工难题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二、实习安排: 三、实习内容: 1、实习动员大会: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动员大会于6月20号在南校电影院举行。学院非常重视本次实习,投入大量时间和资金。会议主要由徐林荣老师主持,他向大家系统地介绍了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教学要求、实习内容、详情安排、注意事项等。徐老师特别强调了本次实习的安全问题,人身安全是最重要的事情,因此同学们也很认真的听讲了有关需要注意的事项。 2、具体实习阶段学习使用地质罗盘仪 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岩层各产状要素的具体数值。因此,本次实习中的一个主要内容就是学会地质罗盘仪

土木工程地质习题部分答案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的一个分支,是研究与工程建筑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 一、矿物矿物是在地壳中天然形成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的自然元 素或化合物,通常是无机作用形成的均匀固体 岩石岩石是天然产出的具有一定结构构造的矿物集何体。 层理层理是指岩层中物质的成分、颗粒大小、形状和颜色在垂直方向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纹理,每一个单元层理构造代表一个沉积动态的改变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定向平行排列的构造称为片理构造 岩层岩层是沉积地层的基本单位,它是物质成分、结构、内部构造和颜色等特征上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称为岩层 岩石结构岩石结构是指岩石中矿物的结晶程度、晶粒的大小、形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二、地质构造构造运动引起地壳岩石变形和变位,这种变形、变位被保留下来 的形态被称为地质构造。 岩层产状岩层在空间分布状态的要素称岩层产状要素。一般用岩层面在空间的水平延伸方向、倾斜方向和倾斜程度进行描述。分别称为岩层 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褶曲褶皱构造中任何一个单独的弯曲称为褶曲,褶曲是组成褶皱的基本单元。 节理节理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没有明显相对位移时的断裂构造。 断层断层是指岩层受力断开后,断裂面两侧岩层沿断裂面有明显相对位移

时的断裂构造。 地层地史学中,将各个地质历史时期形成的岩石称为该时期的地层 地质图地质图是把一个地区的各种地质现象,如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等,按一定比例缩小,用规定的符号、颜色、花纹、线条表示在地形 图上的一种图件 三-河流(谷)阶地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阶地或台地。隔水层隔水层是不能透过并给出水,或透过和给出水的数量微不足道的岩层。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重力水的岩土层 残基层经淋滤作用后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质称残积层。 水的硬度地下水的硬度是指水中所含钙、镁离子的数量。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渗入地下的过程中,渗流水不仅能把地表附近细小破碎物质带走,还能把周围岩石中易溶成分溶解带走。经过渗流水的 这些物理和化学作用后,地表附近岩石逐渐失去其完整性、致密 性,残留在原地的则为未被冲走,又不易溶解的松散物质,这个 过程称淋滤作用 四、岩石吸水率是指在常压下岩石的吸水能力,以岩石所吸水分的重力与干燥岩 石重力之比的百分数表示。 弹性模量是应力与弹性应变的比值。 热胀冷缩作用岩石是热的不良导体,白天阳光强烈照射,岩石表层首先受热膨胀,内部未变热,体积不变;晚上,由于气温下降,岩石表层开始收缩,这时岩石内部可能还在升温膨胀。这种表里不一致的膨胀、收缩长期反复作用,岩石就会逐渐开裂,导致完全破坏。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复习题答案

《土木工程地质》课程复习题 绪论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地质学 2、工程地质条件 答: 1.工程地质学工程地质学是研究与人类工程建筑等活动有关的地质问题的学科。地质学的一个分支。工程地质学的研究目的在于查明建设地区或建筑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分析、预测和评价可能存在和发生的工程地质问题及其对建筑物和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危害,提出防治不良地质现象的措施,为保证工程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建筑物的正确设计、顺利施工和正常使用,提供可靠的地质科学依据。 2.工程地质条件包括地形地貌条件、岩土类型及其工程地质性质、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不良物理地质现象及天然建筑材料等六个条件。 二、简答题 1、工程地质条件的要素是什么? 答:地质因素包括岩土类型及其工程性质、地质结构、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动力地质作用和天然建筑材料等方面。 第一章地质作用 一、名词解释 1、河流阶地; 2、风化壳; 3、风化作用; 4、变质作用; 5、地质作用; 6、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 8、内力地质作用; 9、外力地质作用;10、地壳运动。 答:1. 河谷内河流侵蚀或沉积作用形成的阶梯状地形称为阶地或台地。 2.地壳表层岩石风化的结果,除一部分溶解物质流失以外,其碎屑残余物质和新生成的化学残余物质大都残留在原来岩石的表层。这个由风化残余物质组成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或者说已风化了的地表岩石的表层部分,就称为风化壳或风化带。 3.地表表层的岩石在阳光、风、电、大气降水、气温变化等外营力作用下及生物活动等因素的影响下,会引起岩石矿物成分以及结构构造的变化,是岩石逐渐发生破坏的过程称为风化作用。 4. 地球内力引起岩石产生结构、构造以及矿物成分改变而形成新岩石的过程称为变质作用,在变质作用下形成的岩石称为变质岩。 5.地质作用是由自然力引起地球(最主要是地幔和岩石圈)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和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作用。 6.当岩浆产生后,在通过地幔和/或地壳上升到地表或近地表的途中,发生各种变化的复杂过程称为岩浆作用。 7.地震作用是指地震引起的作用于建筑物上的动荷载。水工建筑物的地震作用主要包括地震惯性力和地震动水压力,其次为地震动土压力。 8.内力地质作用指以地球内能为能源并主要发生在地球内部的地质作用,包括岩浆作用,地壳运动,地震,变质作用。能促使整个地壳物质成分、地壳内部结构、地表形态发生变化的地质作用称为内力地质作用。 9.外力地质作用指以太阳能以及日月引力能为能源并通过大气,水,生物等因素引起的地

华中科技大学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时间: 学院名称: 专业名称: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实习地点:

一、引言 1、通过本次实习,了解该地区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和岩层的性质; 2、掌握工程地质的基础知识,学会观察野外地质现象,了解有关地质的一些常见问题,达到具备分析一般工程地质问题的能力的目的;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方法,以及用地质罗盘实地测量岩层的产状(走向、倾向、倾角),现场认识断层、背斜、向斜等地质现象; 4、将理论和实际联系到一起,丰富和巩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 二、实习地点介绍 南望山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北 区和西区之间,南望山海拔139.5米.主 要位于中国地质大学北区地段,是武汉地 区较高的山脉之一,和华中科技大学喻家 山一样已经有数亿年的历史,属于大别山 系的余脉。早在古生代,武汉地区发生过 多次海陆交替,那时海水曾侵入武汉的地壳表层。到了侏罗--三叠纪时期,长江中下游和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又发生了一次较大的地壳运动——燕山运动,才进而把这些地层掀起为山。 三、实习内容 1、三峡岩芯 刚进入中国地质大学西区,就看到摆 放在图书馆前的几个巨大的石柱,经老师 介绍,才知道这是在修建三峡大坝时的钻 孔岩芯,最大直径达0.9米,地质人员可 以直接进入钻孔内查勘土层、岩层。石柱

为较完整的花岗岩,虽然有一些节理,但可能是在取样过程中,岩石受到外力造成的。 据此可以初步推测三峡大坝下的岩层较为完整,而且工程性质较好,不过具体情况要以地质人员在孔内观察的结果为准。对于修建三峡大坝这样的重大工程来说,地质勘探是极其重要的,只有良好的岩基才能承受三峡大坝这样的庞然大物。 2、地大隧道 地大隧道位于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校 内,南望山下,连接地大西区与北区。地大 隧道是中国地质大学的标志性建筑,隧道为 直线型,全长333米,净空高4.5米,洞宽 6米。该隧道投资600多万元,于2003年6 月动工,并于当年完工。 可以明显的发现,地大隧道口一头为圆形,另一头却是方形,这样的设计是因为工 程上的需要。西区在山体下面,整个隧道修 建成拱形能够承受更大的压力;而在北区山 体已经没有了,剩下的部分为明洞部分,上 面是一条国家规划中的公路。再挖这条隧道 的时候需要明挖,这条公路刚好经过隧道, 修建成方形不影响路基,所以在北区就采用 了方形的入口。 3、褶皱 组成地壳的岩层,受构造应力的强烈作用,使岩层形成一系列波状弯曲而未丧失其连续性的构造,称为褶皱构造。褶皱构造是岩层产生的塑性变形,是地壳表层广泛发育的基本构造之一。形成褶皱的变形面绝大多数是层理面;变质岩的劈理、片理或片麻理以及岩浆岩的原生流面等也可成为褶皱面;有时岩层和岩体中的节理面、断层面或不整合面,受力后也可能变形而形成褶皱。 褶皱构造中的一个弯曲,称为褶曲。褶曲的基本形态有背斜和向斜。背斜岩层向上隆起,它的岩层以褶曲轴为中心向两翼倾斜,核部岩层年代较老,两翼岩层年代较新。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杨柳桥—石经寺公路工程地质勘查实习报告 一、概况 本次实习线路沿着模拟公路杨柳桥—石经寺公路。线路起点杨柳桥,终点石经村的石经寺,全长12.665公里。途经:大雄殿、杨柳桥、飞龙桥、狮子山、张家院、陈家梨儿园、张家湾、山泉乡、打儿堰、柳沟铺、垭级口、大田村等。经过的桥梁隧道有:杨柳桥大桥、山泉隧道、大田村1号大桥、大田村2号大桥、石经寺大桥。 二、自然地理情况 测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区内主要山脉为龙泉山,龙泉山山脉系四川盆地西部成都平原和川中丘陵的地理界线,是岷江与沱江的分水岭。在四川盆地内部,山脉形成一条高高的、狭长的隆起,其西面是成都平原,东面是川中丘陵。龙泉山呈一条形山脉,高程480~981.3m,由北东-南西纵贯境内,为本区最高地形。丘陵与平原分别依伏于两侧,地形起伏大,相对高差50~150m,自然坡度30°~50°,山势险峻,多处悬崖峭壁,冲沟多呈“V”字型,纵向沟谷与山脉走向近于平行,形如梳状,坡面植被发育.有乡间小道相通,交通方便。 龙泉山是成都市的花木、水果生产基地,也是我国三大水蜜桃生产基地之一,因此有“花果山”的美名,现为成都市级风景名胜区。龙泉山景区南北长18千米,东西宽13千米,面积230多平方千米,成渝高速公路隧道横穿中部而过。龙泉山林木面积约有50平方千米,水果有水蜜桃、梨、苹果、枇杷、葡萄等400多个品种,其中水蜜桃以个大皮薄、色鲜汁多闻名于世。新引进的巨峰葡萄、洞庭枇杷、大田李子等在省内外享有盛名。每年春天桃花和梨花盛开时,整个龙泉山一片锦绣,是成都人踏青旅游的好去处。景区内

土木工程地质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指导书 中北大学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1、实习目的 土木工程地质野外实习属教学实习性质,是工程地质教学的三个环节:理论课、室内实验课和野外实习课中的重要一环,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和土木工程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等);了解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此外,走出校门在野外或土木工程现场进行实习,还可以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质和磨练意志,并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2、实习要求 为了保证野外土木工程地质实习的顺利进行,并取得良好实习效果,对学生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1)排除干扰,专心听讲。当指导老师在实习现场(特别在工地上、途径城镇区或公路旁)讲解时,学生要克服外界干扰,集中精神,用心听讲,明确各地质点的主要观察内容和要求。 (2)做到“五勤”。即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索。在各个实习点,应有重点地详细观察与描述,能把课本知识与现场实际联系起来,做好文字记录与地质描述,并注意收集和积累第一手资料,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野外工作。 (3)熟练操作地质罗盘。了解地质罗盘的结构原理,掌握其使用方法,能运用地质罗盘测量地质界面的产状要素,在实习中反复操作和使用,达到运用自如,并把它作为技能要求,列入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4)勤于思考,积极参加现场讨论。 (5)每天结束实习后,要及时整理野外纪录。野外纪录是学生编写实习报告的重要依据,其完整程度和充实与否,直接影响实习报告的编写和报告质量的高低,学生实习纪录可随时让教师抽查,该项也是本实习考核的一项内容。 (6)实习结束时,每人应按时递交一份自编的实习报告(报告书编写要求见实习报告的要求),实习报告作为学生实习的业务总结,也是教师评定实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习题(3)

工程地质试题库 (参考书目:李隽蓬等,《土木工程地质》(第二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Ⅰ.名词解释(37道)(红字为参考答案,除注明外,下同) 工程地质学p1 一、矿物和岩石 矿物p4 岩石p4 层理p14 片理p20 岩层p14 岩石结构 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p52 岩层产状p59 褶曲p62 节理p65 断层p67 地层p54 地质图p74 三、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谷)阶地p88 隔水层含水层残积层p82 水的硬度p95 淋滤作用p82 隔水层:不能透水(或透水性很弱)且不能给重力水的岩土层。 含水层:能透水且含有重力水的岩土层。 四、岩石工程性质 岩石吸水率p23 弹性模量p28 热胀冷缩作用p29 风化程度黄土p36 软土p43 风化程度: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五、岩体稳定性分析 岩体p134 结构面p134 结构体p135 天然应力p137 岩体结构p135 岩体稳定性 岩体稳定性:在天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保持不破坏、不变形的状态。六、不良地质 滑坡主裂缝p110 稀性泥石流岩堆p116 岩溶p122 落石p115 岩溶水p105 稀性泥石流:指密度小于1800kg/m3,流体粘度小于0.3Pa.s,体积浓度小于50%的泥石流。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 矿物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解理是指( ).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方解石有(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二) 岩浆岩 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长石 B.角闪石, 斜长石 C.辉石, 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闪长岩是一种(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5.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三) 沉积岩 1.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 A.压固脱水作用 B.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 D.成岩作用 2.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 A.巨厚层 B.厚层 C.中厚层 D.薄层 3.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 A.结构特征 B.构造特征 C.矿物成份 D.胶结物成份 4.泥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是(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现场实际,再回归到理论上来,培养 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现场判断、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矿物和岩石的形成过程、结构、产状等,掌握野外判断能力,初步建立对某一 种岩石的工程地质评价。 3.参观工地,了解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和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培养学生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优良品质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二、实习日程安排: 1、2020.08.31星期一上午,在Xx学院报告厅进行地质实习启动仪式。 2、2020.09.01星期二上午,到中国科学院Xx地球化学研究所,参观矿物、岩石标本及同位素年代重点实验室参观。 3、2020.09.02星期三上午,前往Xx海岸酒店工地,学习工程地质条件对基坑设计与施工的影响;前往Xx学习地质灾害与边坡工程的治理。 4、2020.09.03星期四上午,前往Xx实地学习认识坡积土、残积土、花岗岩、剪节理、张节理、岩脉,风化地貌、球状风化等地质现象。 1 由于是同组合作,所以在实习程中团队精神就尤为重要,首先要拟订准确的计划, 分工明确,在测量过程中我们不但要做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考虑同组人的工作,尽量要为 别人带来便利。小组成员的合作很重要,实习小组的气氛很大程度上影响实验的进度。 5、2020.09.04星期五上午,在Xx课室进行实习总结,并学习阅读勘察报告的相关内容,练习沙土液化的计算和等效剪切波速的计算。 三、实习的内容 第一天 8.31 关键词:地学文化、人文素质 上午在Xx学院报告厅,首先是宿老师介绍了这次实习的主要内容,强调了在实习的 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尤其是安全问题。接着张院长为我们的实习致开幕词。最后胡红 拴研究员做了题为《地学文化的研究和传播方式》演讲。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Ⅰ..地基的不均匀沉降?处理措施?????清理松散层,做一个整体底板,扩散基底压力,防止不均匀沉降 Ⅱ.坝肩和坝基的渗漏?处理措施?????水平方向可用黏土经压实等处理后做隔水层;竖直方向可向下打钻机,再向钻孔内灌浆来堵洞,以防止渗漏。 Ⅲ——铺一层水泥砂浆和插上一些排水管,但似乎还是让人有些担忧。我们知道由于岩浆喷出地表后,迅速结晶,以致其形成的岩石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并且排列有序,在此就可以用肉眼看到。该岩体结构是整体块状结构,强度较高,并且风化程度低,属于微风化程度,故此边坡稳定性相对较高,但由于该坡的结构面倾向和坡面倾向相同,且倾角小于坡面倾角,导致该坡存在潜在滑动问题。在这里我们测量了一组岩石的倾向、走向和倾角:65°,155°,35°。在地质灾害危险点,我们看到了一个路堑式边坡,该坡的结构体为散体状、碎裂状,风化程度高,属于强风化,稳定性较差。因此,该边坡防护采取就地取材,用片石做成坡角挡墙,坡面铺上一层水泥砂浆,插上一些排水管,但是山体的另一面则没有做任何防护,真为山下的居民担忧。我们还看到了由岩石和土构成的坡,该坡的表层是沉积土。由于该坡的地质构造产生的结构面倾角小而且与边坡平行,加上岩体属于全风化、强风化程度,导致

该坡具有较严重的失稳问题,因此其采取路堑式边坡加固方式,用铆钉、抗滑桩和挡墙做防护,这也是在高速公路上常见的防护方式。在其公路的剖面上我们看到了具有一层一层堆积现象的层理层面构造的沉积岩,这也是本次实习唯一一处岩石类别为沉积岩的观察点,该岩为碎屑岩中的细砂岩、混砂岩,有明显的褶皱现象,较为完整,而且是倾斜背斜褶皱构造。这是我 物理化学环境的改变,处在高温、高压及其他化学因素作用下,使原来岩石的成分、结构和构造发生一系列变化所形成的新的岩石。根据变质作用的地质成因和变质作用因素,将变质作用分为: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混合岩化作用和动力变质作用。变质岩的结构可分为:变余结构(残余结构);变晶结构;碎裂结构。岩石经变质作用后常形成一些新的构造特征,这是区别于其他两类岩石的特有标志,是变质岩的作重要特征之一。原岩变质后仍残留有原岩的部分构造特征者叫变余构造。通过变质作用形成的新的构造叫变成构造:a)板状构造岩石具有平行、较密集而平坦的破裂面劈埋面,沿此面岩石易于分裂成板体,原岩基本未重结晶,仅有少量绢云母或绿泥石。b)千枚状结构岩石常呈薄板状,其中各组分基本已重结晶并呈定向排列,但结晶程度较低而使得肉眼尚不能分辨矿物,仅在岩石的自然破裂面上见有强烈的丝绢光泽,系由绢云母、绿泥石小鳞片造成。常具挠具和小皱纹。才c)片状构在定向盈利的长期作用下,岩石中所含大量的片状、柱状矿物如云母、角闪石等,都呈平行定向排列,岩石中各组分全部重结晶,而且肉眼

土木工程地质地质图题库(网上整理)

四、读图题识读下图,写出此平面图中的地质构造类型及其形成时代,并判断各地层间的接触关系。 (若同一构造类型有若干个,那么 请在图上用①、②、③、④、⑤标 出,然后分别描述) 答:地质构造:①1~4号 褶曲属于一个褶皱构造,形成于T 之后,J之前,1 ~3号褶曲属倾伏倾斜褶曲,4号属倾伏直立褶曲;5号向斜形成于J之后,K之前,是直立褶曲。②逆断层,逆掩断层,形成于J之后,K之前。接触关系:整合接触:S~D,D~C,P2~T 平行不整合C~P2 角度不整合T~J,P2~J,C~J,C~K,D~K,S~K,J~K γ与D、C、P2、T为侵入接触;J、K与γ为沉积接触。 答:从左向右轴面分别在 “C”、“O”、“C”地层内,轴 面近似为两翼交角平分线 的位置,褶皱从左向右依 次为近直立背斜、斜歪向斜、倒转背斜; 断层上盘下移、下盘上移,为正断层 解:三个图中的粗线是断层,字母是地层 代号,箭头是断层的倾向,其数字和断层

面的倾角。 (1)图中是横切向斜的逆断层。地层中间新、两翼老是向斜的特征,箭头指向断层面倾向(上盘),上盘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小,是由于该盘上升被剥蚀。 (2)图中是横切向斜的正断层。上盘核部地层出露宽度大,为下降盘。 (3)图中是背斜中的纵向逆断层。地层中间老、两翼新是背斜的特征,断层与地层界线同向为纵断层。箭头指向断层面倾向(上盘),上盘上升覆盖住了下盘的部分地层(D)。 解:1角度不整合2.平行不整合3.整合接触4.背斜,向斜,斜歪褶皱5.石炭纪C,早于震旦纪Z 6.逆断层,晚于。

解:(1)地层: 中奥陶世、晚石 炭世、早二叠世、 中二叠世、晚二 叠世、第四纪。 接触关系:角度 不整合。 (2)正断层(上盘相对下降,下盘相对上升);背斜(褶皱隆起成山); 向斜(褶皱弯曲成谷)。

土木工程地质复习题附答案

?单项选择题(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矿物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 解理是指().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 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 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 方解石有() A.三组完全解理 B. 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 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 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二)岩浆岩 1. 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 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A.石英,长石 B.角闪石,斜长石 C.辉石,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3. 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 闪长岩是一种()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D.超基性岩 5. 玄武岩是属于()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 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 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三)沉积岩 1. 将松散沉积颗粒连结起来固结成岩的过程叫做() A.压固脱水作用 B.胶结作用 C.重结晶作用 D.成岩作用 2. 岩层厚度为0.1-0.5m时叫做() A.巨厚层 B.厚层 C.中厚层 D.薄层 3. 沉积岩分类的关键因素是() A.结构特征 B.构造特征 C.矿物成份 D.胶结物成份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A、概况: 本次实习是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到校外的施工现场进行了见识实习,观察地质对土木工程及建筑物的影响,以及观察地质问题涉及的边坡,基坑,特殊土,桩基工程等,旨在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主要方式是认识实习,我在老师的指导下,认真完成了实习工作。作为一个土木工程的女生,我深深认识到自己同男生相比实践方面的不足。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一定加强学习。这次实习之后我的总结如下: B、实习目的与要求: 1. 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现场实际,验证和拓宽视野,培 养和实际工作能力。 2. 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 3. 了解三大岩石的形成过程,产生时代、结构、产状、形成原因及现象等。 4. 了解地质对土木工程的影响以及防治地质问题的重要性。 5. 熟悉边坡防护、基坑开挖、放坡,特殊土、基坑工程等的基本形式。6.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 集体观念,掌握施工现场及野外的操作技能和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 此次实习与我们所学专业的相关联系。 C、实习内容: 根据教学安排,我们土木工程专业来到了校外到庐山进行地质实习,

此次实习通过校外实习,进一步加固和加深课堂里学过的理论知识, 培养出用工程地质观点分析实际问题和观察能力。具体内容如下: 一、岩石主要有三种类型:沉积岩、变质岩和岩浆岩 岩浆岩岩浆在地下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叫岩浆岩,也称火成岩。岩浆来源于地幔或地壳物质熔融部分。 沉积岩在地表环境下,由流水、风、冰川等介质,将风化作用 产物搬运到江河湖海中沉积,经过压实及一系列物理的或化学变化而形成的岩石叫沉积岩。沉积岩的基本特征是层状构造。常见的有水平岩层、倾斜岩层和褶皱岩层。 变质岩变质岩是原岩在基本保持固态情况下,通过变质作用完成的。变质作用产生的地质背景不同,不同类型的变质作用,形成不同类型的变质岩。 由于地域限制,我们只观察了上图所示的变质岩,我深深了解到地质作用对成岩作用的影响。 2、边坡护坡工程

青岛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地质试题库.

Ⅰ.名词解释(37道) 工程地质学 一、矿物和岩石 矿物岩石层理片理岩层岩石结构 片理:岩石中矿物呈平行定向排列。 岩层:由岩性差异形成的,与相邻层不同的沉积层。 岩石结构:岩石颗粒形态特征及其相互关系。 二、地质构造 地质构造岩层产状褶曲节理断层地层地质图 三、水的地质作用 河流(谷)阶地隔水层含水层残积层水的硬度淋滤作用潜水承压水 淋滤作用:大气降水带走地表细粒物质和可溶成分,使地表岩石逐渐失去完整性,在原地残留下不易带走的难溶松散物质的作用。 残积层:淋滤作用下留在原地的松散破碎物。 四、岩石工程性质 岩石吸水率弹性模量热胀冷缩作用风化程度黄土软土风化作用 风化程度:岩石风化后工程性质改变的程度。 风化作用:在温度变化,气体,水及生物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促使地壳表层的岩石在原地发生破碎,分解的一种破坏作用。 五、岩体稳定性分析 岩体稳定性岩体结构面结构体天然应力岩体结构 岩体稳定性:在天然或人类活动作用下,保持不破坏、不变形的状态。 六、不良地质 岩堆滑坡主裂缝稀性泥石流岩堆岩溶落石岩溶水 岩堆:陡坡上的松散岩块在重力作用下崩落在坡脚形成的堆积体。 Ⅱ.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中选最佳答案,将其代码填在括号中)(135道) 一、矿物和岩石 (一) 矿物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解理是指( ).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方解石有(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二) 岩浆岩 1.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2.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长石 B.角闪石, 斜长石 C.辉石, 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3.辉长岩的常见结构是( ) A.辉绿结构 B.全晶质中粒结构 C.斑状结构 D.隐晶质结构 4.闪长岩是一种(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5.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6.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7.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工程地质期末考试复习题

Ⅰ.名词解释 岩石结构,岩石构造,节理,断层,风化程度,黄土,软土,岩体结构,滑坡,滑坡主裂缝, Ⅱ.单项选择题 一、矿物和岩石 1.方解石的晶体形态是( ) A.短柱状 B.板状 C.立方体 D.菱面体 2.条痕是指矿物的( ) A.固有颜色 B.粉末的颜色 C. 杂质的颜色 D.表面氧化物的颜色 3.肉红色是( ) 的固有颜色. A.石英 B.滑石 C.方解石 D.正长石 4.解理是指( ). A.岩石受力后形成的平行破裂面 B.岩石中不规则的裂隙 C.矿物受力后沿不规则方向裂开的性质 D.矿物受力后沿一定方向平行裂开的性质 5.方解石有( ) A.三组完全解理 B.二组中等解理 C.二组极完全解理 D.三组中等解理 6.断口是矿物受锤击后沿( )方向产生的断裂. A.不规则方向 B.平行所有晶面方向 C.平行某一晶面方向 D.锤击方向 7.在下列矿物中,硬度最高的是( ). A.石英 B.长石 C.滑石 D.方解石 8.流纹岩的常见构造是( ) A.致密块状 B.气孔状 C.流纹状 D.杏仁状 9.花岗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长石 B.角闪石, 斜长石 C.辉石, 斜长石 D.黑云母,长石 10.闪长岩是一种( ) A.酸性岩 B.中性岩C .基性岩 D.超基性岩 11.玄武岩是属于( ) A.浅成岩 B.深成岩 C.喷出岩 D.火山碎屑岩 12.侵入地壳深处的酸性岩浆冷凝后形成( ) A.流纹岩 B.花岗岩 C.辉绿岩 D.闪长岩 13.喷出地表的中性岩浆冷却后形成( ). A.玄武岩 B.流纹岩 C.安山岩 D.闪长玢岩 14.泥岩与页岩的主要区别是( ). A.矿物成份 B.结构 C.构造 D.胶结物 15.在胶结物中,强度最大的是( ) A.铁质 B.硅质 C.泥质 D.碳质 16.钙质石英砂岩的结构是( ) A.砾状结构 B.泥质结构 C.化学结构 D.砂状结构 17.石灰岩的主要矿物成分是( ) A.石英 B.长石 C .方解石 D.白云石 18.变质作用因素主要是指( ). A.高温,高压和化学活泼性流体 B.上覆岩体重力下的压固脱水作用 C.高温下的矿物重结晶作用 D.构造应力将岩石挤压破碎的作用 18.板岩,千枚岩,片岩,片麻岩的共同特征是( ) A.有粒状矿物 B.矿物靠胶结物联结 C.有片理构造 D.颗粒排列各向均一 19.大理岩是由( )变质而成的岩石. A.石灰岩 B.石英砂岩 C.泥岩 D.花岗岩 20.条带状,眼球状构造是( )的构造特征. A.片岩 B.片麻岩 C.混合岩 D.层理砂岩 21.岩层产状是指( ).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_1

工程地质实习报告 实习目的与任务: 按照学校的安排我们在本学期学习了《土木工程地质》,紧接着我们就进行了地质野外实习的过程。我们进行这次实习的目的在与:巩固和加深在课堂学的理论知识,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教学效果;了解岩层产状及其形成过程和发展情况,分析沿途所见的岩石的性质以及该地区的地质发展演变简史;学会野外观察地质现象和分析评价工程地质问题的初步能力。通过实习,掌握工程地质的基本知识,了解常见的工程地质问题。为学习后续课程、从事专业工作、扩大知识面和进行科学研究打下必要的基础。 实习时间:2009年6月24日至6月26日 实习地点: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 天津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位于天津市北部蓟县山区,属燕山山脉中段南翼,沿津(天)围(场)公路东侧(蓟县段)呈南北走向,毗邻八仙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公园东面与河北省遵化市的清东陵隔山相望,黄崖关长城犹如一条巨龙横卧于剖面之上;南面是渔阳古城,县城东侧的翠屏湖是天津市最大的淡水湖和重要的水资源基地;北面是河北省兴隆县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西面有京东第一山、全国十五大名山之一的盘山国家风景名胜区。居京(北)、津(天)、唐(山)三市腹心地带,素有京、津、唐金三角之称. 古老的地质构造奠定了现代地貌发育的基本框架和发展方向。地势北高

南低,地质公园北端与兴隆县交界处的九山顶,海拔1078.5米,是天津市的最高峰。而座落在地质公园南端的府君山,海拔只有350米,海拔高度相差728.5米。保护区的地貌类型主要有中山、低山、丘陵、宽谷、盆地和坎谷等构成。中、低山主要分布在长城沿线及其以北地区的石英岩分布区,山高、坡陡,气势磅礴。丘陵主要分布在县城以北的石灰岩、白云岩、砂页岩分布区,海拔一般在300、500米。山体浑圆,坡度缓,土层较厚。是我国惟一记录有中上元古界地球演化地质历史的国家地质公园。其范围北起九山顶,南至府君山;东至八仙山,西至盘山,分为7个景区: 1、中上元古界地质自然保护区;2、八仙山石英岩峰林峡谷景区;3、盘山花岗岩地貌景区;4、九龙山碳酸盐岩峰丛景区;5、黄崖关断崖地貌景区;6、九山顶石英砂岩峰林景区;7、府君山地质构造遗迹景区。总面积342.05平方公里,规划面积240.6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53.6平方公里,北纬4000~4015,东经11715~11735。处于京、津、唐交会地带,交通发达、地理位置优越。 实习对象:河北工业大学交通工程专业07级全体学生(刘焱) 实习活动:(如下) 6月24日早上我们从西生活区坐大巴一路奔波来到蓟县国家地质公园,下车后,我们稍作整顿,然后老师开始介绍地质情况,我们的地址野外实习考察也就开始了。 1. 矿物、岩石的认识和地质构造的认识实习 首先讲的是沉积岩。 沉积岩是在地表环境中,先前存在的化石(岩浆岩、变质岩和早已形成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格式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地质实习报告格式 一、实习时间 201*年11月12日至201*年11月24日 二、实习地点 xx:xx、猴子xxxx、xx公园 xx:xx铁路xxxx xx:xx 三、实习目的 ⑴稳固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实际操作和工作能力 ⑵掌握运用xx测量岩石产状的能力 ⑶学会分辩常见的造岩矿物和岩石,以及常见的地质构造,理解水的地质作用和不良地质现象的防治 ⑷培养吃苦耐劳、团队协作等优良品质,掌握总结归纳和编写实验汇报的能力 四、实习内容 ⑴矿物和岩石的分辩与鉴定 (1)矿物 鉴定时:先观察颜色 最后观察解理、断口及其它特征(2)岩石 ①岩浆岩:有明显的刺鼻气味,主要造岩矿物有石英、长石、角闪石、辉石等 ②堆积岩:多为层状,其构造有砾状构造、砂状构造、泥状构造和化

学构造及生物化学构造 ③变质岩:构造有板状构造、千枚状构造、片状构造、片麻状构造和块状构造,常见矿物成分有粘土矿物、云母、石英、长石等等⑵地质罗盘仪的使用地质罗盘仪是进行野外地质工作必不可少的一种工具。借助它可以定出方向,观察点的所在位置,测出任何一个观察面的空间位置(如岩层层面、褶皱轴面、断层面、节理面……等构造面的空间位置),以及测定火成岩的各种构造要素,矿体的产状等。 所谓产状,即岩层在空间分布状态的要素,包括岩层的走向、倾向和倾角。 (1)岩层走向的测定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交线的方向也就是岩层任一高度上水平线的延伸方向。测量时将罗盘长边与层面紧贴,然后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的水泡居中,读出指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之走向。因为走向是代表一条直线的方向,它可以两边延伸,指南针或指北针所读数正是该直线之两端延伸方向,如NE30°与SW210°均可代表该岩层之走向。(2)岩层倾向的测定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倾斜方向线在水平面上的投影,恒与岩层走向垂直。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或接物觇板指向倾斜方向,罗盘南端紧靠着层面并转动罗盘,使底盘水准器水泡居中,读指北针所指刻度即为岩层的倾向。假若在岩层顶面上进行测量有因难,也可以在岩层底面上测量仍用对物觇板指向岩层倾斜方向,罗盘北端紧靠底面,读指北针即可,假若测量底面时读指北针受障碍时,则用罗盘南端紧靠 岩层底面,读指南针亦可。 (3)岩层倾角的测定 岩层倾角是岩层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夹角,即真倾角,它是沿着岩层的真倾斜方向测量得到的,沿其它方向所测得的倾角是视倾角。视倾角恒小于真倾角,也就是说岩层层面上的真倾斜线与水平面的夹角为真倾角,层面上视倾斜线与水平面之夹角为视倾角。野外分辩层面之真倾斜方向甚为重要它恒与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