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针灸学名词解释总结

针灸学名词解释总结

针灸学名词解释总结
针灸学名词解释总结

针灸名词解释:

针灸第一次总结:《内经》;

第二次总结:《针灸甲乙经》;

第三次总结:《针灸大成》

(1)经络:经脉与络脉得总称,就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内外、贯穿上下得通路。

(2)十二经脉:手三阴、手三阳、足三阴、足三阳经得总称。

(3)奇经八脉:督脉、任脉、冲脉、带脉、阴阳维脉、阴阳跷脉得总称,就是八条不与十二经脉同行,别道奇行得脉.

(4)一源三岐:任督冲三脉同源起于胞中,出于会阴,分别行于人体前后正中线与腹部两侧.

(5)十二经别:十二正经离入出合得部分,就是别行深入体腔得支脉。

(6)六合:十二经别按阴阳表里关系在头顶部汇合成六组。

(7)头项寻列缺?阴经治头面部疾病?

(8)十五络脉:十二经脉与任脉、督脉各自别出一络,加上脾之大络.(肘膝关节以下)

(9)十二经别与十二络脉得联系与区别?

(10)十二经筋:十二经脉得气结、聚、散、络于筋肉关节得体系。

(11)四海:髓海、血海、气海、水谷之海得总称。

(12)经络作用: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抵御病邪反应病候、传导感应调与阴阳。

(13)穴位分类:十四经穴、经外奇穴、阿就是穴。

(14)十四经穴:有固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归属于十四经脉系统得穴。

(15)经外奇穴:有固定名称又有明确位置,但未归入或不便归入十四经脉系统得穴。

(16)阿就是穴:无固定名称、位置得压痛点或病变局部及其她反应点。

(17)骨度折量法:以体表骨节为主要标志折量全身各部得长度与宽度,定出分寸以腧穴定位得方法。

(18)中指同身寸:中指中节桡侧两端纹头之间距离为1寸。

(19)一夫法:横指同身寸,被取穴者四指并拢,以中指中节横纹为准,四指宽度作为3寸。

(20)拇指同身寸:被取穴者拇指得指间关节宽度为1寸。

(21)肺系:肺及其相连得组织器官。

(22)上骨:桡骨(23)胃口,胃上部,即贲门

(23)臑:上臂(24)客主人:胆经上关穴得别称

(24)安页:两目之间凹陷处。足跗=足背

(25)气街:指气冲部,当腹股沟股动脉搏动处。

(26)核骨:足大趾与跖骨结合之跖趾关节。

(27)腨:腓肠肌

(28)心系:心与其她脏器相连得组织

(29)目系:眼球后方连接于脑得组织

(30)掌后锐骨:豌豆骨(31)出页:眼眶下缘得骨(包括颧骨内连及上牙床得骨)

(31)膂:夹脊两旁得肌肉(33)然谷:内踝前下方隆起之大骨,即舟骨粗隆。

(34)历络三焦:自胸至腹依次联络上、中、下三焦。

(35)头角:头顶两旁隆起之处,即顶骨结节部位.

(36)吭嗓:同吭嗓,指上腭与鼻相通得部位,相当于鼻咽部。

(37)颐:下颌部

(38)阴脉之海:指任脉,任通妊,有妊养之意,任脉妊养诸阴经,总调全身阴气精血,为任脉之海.

(39)阳脉之海:指督脉,督-—总督,督脉督领诸阳经,统摄全身阳气与真元,为阳脉之海.

(40)十二经脉之海、血海:指冲脉,冲脉蓄养十二经气血。

(41)刺手:医者针刺时将针刺入穴位得手.

(42)押手:医者针刺时用于按压穴位辅助进针得手。

(43)针刺方向:针刺进针时针尖得朝向

(44)针刺角度:针刺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形成得夹角(≤90°),有直刺、平刺(皮薄肉少)、斜刺(肌肉浅薄)

(45)腧穴:就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出入得特殊部位,既就是疾病得反应点,又就是针灸临床得刺激点。

(46)得气:进行针刺时,患者所产生得酸、麻、重、胀、疼痛或触电样反应等针感,有时热痒痛,还出现沿着一定方向部位传导扩散得现象,医者刺手手下有沉紧或针体颤动等感觉。

※针刺一定深度后,施以一定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得经气感应。影响:医者定位不准,针刺角度有误,手法运用不当均可影响得气产生.患者体质虚弱经气不足也不容易得气,气候寒冷潮湿也不易得气。气候温暖天气晴朗容易得气。

(47)烧山火、透天凉得操作及应用

(48)晕针:针刺过程中患者发生得晕厥现象

(49)灸法:借灸火得热力与药物作用,对腧穴或病变部位进行烧灼、温熨,达到防治疾病得目得。

(50)直接灸:艾柱直接置于皮肤上施灸得方法,分为瘢痕灸与非瘢痕灸. (51)间接灸:用药物或其她材料将艾柱与施灸腧穴皮肤之间隔开而施灸得方法。有隔姜灸(呕吐腹痛风寒痹痛预防流感)、隔蒜灸(肺痨瘰疬肿疡初期肺结核)、隔附子饼灸(阳痿早泄宫寒不孕疮疡久溃不愈)、隔盐灸(伤寒阴证吐泻并作中风脱证)。白芥子灸——天灸喘咳、口眼喎斜、关节痹痛

(52)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与阴阳、扶正祛邪

(53)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补虚泻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54)选穴方法:远部取穴、近部取穴、辩证取穴、对症取穴

(55)配穴方法:本经配穴、表里经配穴、同名经配穴、上下配穴、前后配穴、左右配穴

(56)井穴急救、荥穴治疗热证、腧穴治疗脏病、经穴治疗经脉循行部位痛症、合穴治疗腑病.

(57)子母补泻取穴法:将五输穴配属五行,并根据“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得观点,然后按“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得原则,虚证补母穴,实证泻子穴。运用时分子经子母补泻与她经子母补泻。

(58)原络配穴法:先病脏腑得原穴与后病得相表里经脉络穴配合,为原络配穴法。

(59)医者双手消毒:针刺前医者先用肥皂水将手洗净,干后再用75%得酒精棉球擦拭方可持针操作,操作时尽量避免手指直接接触针身,或用无菌干棉球作隔物保证无菌。

(60)针刺避开重要脏器,重要器官组织,某些特殊部位,乳中脐中极泉不刺,眼区穴位针刺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项部深层为延髓,脊柱深层为脊髓,均不可深刺.

(61)留针:毫针刺入穴后施行手法后,将针留于腧穴内.加强针刺作用,便于继续针刺.出针缓慢

(62)俞募配穴法:从阳引阴..脏病取背俞穴,腑病取募穴

(63)倒错现象:面瘫患者病程日久可以因瘫痪肌肉出现挛缩,口角反牵向患侧,甚则面肌痉挛.

(64)候气:将针留于腧穴内,安静较长时间留针,或施以捻转提插等催气手法等待气至。

(65)滞针: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困难而病人感觉剧痛得现象。

(66)经气:经络之气,经络运行之气与其功能活动。

(67)针刺补泻影响因素:

患者机体功能状态(患者虚弱可扶正补虚,患者虚脱可回阳固脱,若邪盛可驱邪泻实)。

腧穴作用得相对特异性(关元气海等可鼓舞正气适合补虚,人中委中等适合泄实)针具手法得因素(针具粗细,长短,刺入角度深度,行针手法).

(68)针灸治疗作用:疏通经络,调与阴阳,扶正祛邪

(69)针灸治疗原则:治神守气,补虚泄实,清热温寒,治病求本,三因制宜(70)灸法作用:温经散寒,扶阳固脱,消瘀止痛,防病保健,引热外行

(71)拔罐作用:祛风散寒,通经活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去瘀生新

(72)罐得吸附方法:火罐法(闪火法,贴棉法,投火法)、水罐法、抽气罐法。(73)拔罐操作:留罐,闪罐,走罐,刺络拔罐,留针拔罐

(74)五腧穴:十二经脉分布在肘膝关节以下得五个特定腧穴,井荥输经合。所出为井,所溜为茔,所注为输,所行为经,所入为合。

(75)原穴:脏腑原气输注,经过,留止于十二经脉四肢部得腧穴(腕踝附近) (76)郄穴: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中得阴阳翘,阴阳维脉之经气深聚部位。(肘膝关节以下)

(77)背俞穴:脏腑之气输注于背腰部得腧穴称为背俞穴。募穴: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得腧穴称为募穴.

(78)下合穴:六腑之气下合于下肢足三阳经得腧穴.

(79)八会穴: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精气汇聚得八个腧穴(分散在四肢与躯干部)脏腑气血在躯干部,筋脉骨髓在四肢.脏会章门腑会中脘气会膻中血会膈俞筋会阳陵泉脉会太渊髓会绝骨(悬钟) 骨会大杼

(80)八脉交会穴:奇经八脉与十二经脉之气相通得八个腧穴.(腕踝部上下)公孙,内关,足临泣,外关,后溪,申脉,列缺,照海。

(81)平补平泻:进针得气后均匀提插捻转后即可出针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1.肺源性呼吸困难:是指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病人自觉空气不足,呼吸费力,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和节律的改变。 2.三凹征:胸骨上凹、锁骨上凹和肋间隙。 3.咯血:指喉以下呼吸道或肺组织的出血经口咯出,可以从痰中带血到大量咯血。 4.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5.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是鼻腔、咽、喉部急性炎症的总称,是呼吸道最常见的传染病。 6.急性气管、支气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学因素刺激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 7.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极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以慢性反复发作的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为临床特征。 8.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是指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冲气和肺容积增大,或同时伴有肺泡壁破坏的病理状态,是肺气肿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9.缩唇呼吸:用鼻吸气用口呼气,呼气时口唇缩拢似吹口哨状,持续慢慢呼气,同时收缩腹部。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由于肺、胸廓或肺动脉血管慢性病变所致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使右心肥大、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11.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反应为主的气道变应性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 12.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极其周围肺组织的慢性炎症和阻塞,导致支气管管腔扩张和变形的慢性支气管化脓性疾病。临床表现为慢性咳嗽伴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 13.肺炎:指肺实质的炎症。 14.肺炎球菌肺炎:指又肺炎球菌索引起的肺实质的炎症。 15.肺炎支原体肺炎:是由肺炎支原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组织的炎症。 16.军团菌肺炎:事由革兰染色阴性嗜肺军团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 17.病毒性肺炎:是由于上呼吸道病毒感染向下蔓延,侵犯肺实质而引起的肺部炎症。 18.肺脓肿:是由于多种病原体引起的肺部化脓性感染,早期为肺组织的感染性炎症,继而坏死、液化、外周有肉芽组织包围形成脓肿。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咳大量脓臭痰。 19.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侵入人体引起的肺部慢性感染性疾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起源于支气管黏膜及腺体。 21.气胸:任何原因使空气进入胸膜腔造成胸腔积气和肺萎陷。 22.人工气胸:用人工方法将滤过的空气注入胸膜腔所引起的气胸。 23.外伤性气胸:由胸外伤等引起的气胸。 24.自发性气胸:在没有外伤或认为的因素下,因肺部疾病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自发破裂,空气进入胸膜腔所致的气胸。 25.呼吸衰竭:指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障碍,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造成机体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因而产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 26.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不伴有二氧化碳滞留或二氧化碳降低。 27.II型呼吸衰竭:即有缺氧又有二氧化碳滞留。 28.ARDS:是指病人原心肺功能正常,由于肺内、外致病因素(如严重感染、休克、创伤、大手术、DIC)而引起肺微血管和肺泡上皮损伤为主的肺部炎症综合症。 29.机械通气:是借助呼吸机建立气道口与肺炮间的压力差,给呼吸功能不全的病人以呼吸支持,即利用机械装置来代替、控制或改变自主呼吸运动的一种通气方式,30.心力衰竭(心功能不全):是指在静脉回流正常的情况下,由于原发的心脏损害导致心排血量减少,不能满足机体代谢需要的一种综合症。临床上以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及组织血液灌注量不足为主要特征。 31.急性心功能不全:指由于某种原因使心排血量在短时间内急剧下降,甚至丧失排血功能,导致组织器官供血不足和急性淤血的综合症。 32.心律失常:是指心脏冲动的频率、节律、起源部位、传导速度与激动次序的异常。 33.窦速:

内科名词解释完整版

内科学名词解释 第二篇:呼吸系统疾病 1.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临床上以进行性气流受阻为主要表现,部分有可逆性,可伴有气道高反应性。 2.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Emphysema):终末支气管远端的气 道弹性减弱,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积增大,同时伴有气道周围肺泡壁的破坏。 3.慢性肺原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ease):由于 慢性肺部疾病和胸廓疾病或肺血管病变所引起的肺循环阻力增加,肺动脉高压,进而引起右心室肥厚,扩大,甚至发生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4.支气管哮喘(Asthma):一种以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 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可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和广泛的、可逆性气道阻塞。临床上以反复发作的喘息、呼吸困难、胸闷或咳嗽为特点,常在夜间和清晨发作,症状可经治疗或自行缓解。 5.迟发相哮喘反应(Late Asthmatic Reaction,LAR):接触过敏原 3-4小时发生,历时20-24小时,嗜酸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从外周循环血液聚集到气道并活化,释放出炎性介质,包括是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白三烯和血小板活化因子等,引起气道炎症,微血管渗漏、腺体分泌增加

和气道高反应性。 6.阿司匹林过敏-哮喘-鼻息肉三联症(Aspirin Induced Asthma): 阿司匹林可使花生四烯酸代谢异常,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可诱发哮喘。常合并鼻息肉,被称为阿司匹林-哮喘-鼻息肉综合症。7.咳嗽变异性哮喘(Cough Variant Asthma):以顽固性咳嗽为唯一 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的支气管哮喘。 8.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外呼吸功能严重障碍,以致 不能进行有效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有或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障碍的临床综合征。其标准为:海平面静息状态呼吸空气的情况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60mmHg 伴有或不伴有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50mmHg。 9.呼吸泵衰竭(Respiratory Bump Failure):由于呼吸肌、胸廓、 呼吸中枢的异常引起限制性通气障碍所致的呼吸衰竭统称为呼吸泵衰竭。 10.限制性通气障碍(Restrictive Ventilatory Defect):由于 肺泡扩张受限而引起的通气功能障碍。如:肺间质纤维化,胸廓畸形。 11.肺性脑病(Pulmonary Encephalopathy):由于胸肺疾患而引 起的低氧血症伴二氧化碳潴留(II型呼吸衰竭)而出现的一些精神症状,如躁狂、昏睡、昏睡、意识丧失等称为肺性脑病。 12.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 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外科学-名词解释

等渗性缺水:又称急性缺水或混合性缺水.水和钠等比例丢失,血清钠在正常范围内,细胞外液渗透压保持正常. 低渗性缺水:又称慢性缺水或继发性缺水.水和钠同时丢失,但缺水少于缺钠,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血清钠浓度降低. 高渗性缺水:又称原发性缺水,缺水多于缺钠,血清钠大于150mmol/L,细胞外液渗透压增高。水中毒:又称稀释性低钠血症。因机体摄入水总量超过排出量,水分在体内潴留,引起血浆渗透压下降和循环血量增加。 代谢性酸中毒:指体内酸性物质积聚或产生过多,或HCO3-丢失过多。 代谢性碱中毒:体内H+丢失或HCO3-增多,引起碱中毒。 呼吸性酸中毒:是因肺部通气或换气功能减弱,致使体内产生的CO2不能充分排出,或CO2吸入过多而引起的高碳酸血症。 呼吸性碱中毒:指肺泡通气过度,体内生成的CO2排出过多,以致血中PaCO2减低,引起低碳酸血症。 休克:是机体受到强烈有害因素侵袭后出现的以有效循环血容量锐减、组织灌注不足、细胞广泛缺氧、代谢紊乱及器官功能障碍为共同特点的病理过程,是一种危急的临床综合症。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MODS):是指急性疾病过程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重要器官或系统同时或序贯发生功能障碍。既往被称为多器官功能衰竭(MOF)或多系统器官衰竭(MSOF)。急性肾衰竭:各种原因引起的肾功能损害,在短时间内(几小时或几日)出现血中氮质代谢产物积聚、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及全身并发症,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是创伤、感染等危重症时,因肺实质发生急性弥漫性损伤而导致的急性缺氧性呼吸衰竭,临床上以进行性呼吸困难和顽固性低氧血症为特征。 颅内压增高:是许多颅脑疾病所共有的综合征,是指因各种原因,如颅脑损伤、脑肿瘤、脑出血、脑积水等,使颅腔内容物体积增加或颅腔容积减少,超过颅腔可代偿的容量,导致颅内压持续高于2.0kPa,并出现头痛、呕吐和视神经乳头-水肿三大病征。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而引起的以全身代谢亢进为主要特征的疾病总称。 连枷胸:当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局部胸壁失去完整肋骨支撑而软化,出现反常呼吸运动,即吸气时软化胸壁内陷,呼气时软化胸壁外凸。胸壁软化区这种状态又称为连枷胸。 副癌综合征:是指与肺癌有关,但与肿瘤的压迫、转移以及肿瘤的治疗均无关系的一组内分泌、神经肌肉或代谢异常的综合征。 倾倒综合征:由于胃大部切除术后,失去了对胃排空的控制,导致胃排空过速所产生的一系列综合征。 门静脉高压症:门静脉血流受阻,血液瘀滞,可引起门静脉压力升高,临床上病人表现为脾大和脾功能亢进、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和呕血、腹水等,称为门静脉高压症。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指累及周围血管的炎症性、阶段性、周期性发作的慢性闭塞性疾病。好发于下肢血管。 骨筋膜室综合征: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早期征候群即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好发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腰间盘突出症:是指由于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马尾神经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阿司匹林哮喘:无论既往是否有哮喘病史,当口服阿司匹林后数分钟内或数小时内出现诱发的哮喘发作,称阿司匹林哮喘。 气道高反应性:指气管、支气管树对多种抗原或非抗原(物理或者化学的刺激)的过度反应,主要表现为支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增强、气道粘膜腺体分泌增多。 右中叶综合症:因局部支气管或者肺部炎症或者淋巴结肿大压迫右中叶支气管,使管腔狭窄,引起的中叶体积缩小,不张,慢性炎症导致的临床症状 类癌综合症:在肺部肿瘤中,可见到因分泌5-羟色胺过多而引起的哮喘样支气管痉挛,阵发性心动过速,皮肤潮红,水样腹泻等症状,以燕麦细胞癌和腺癌多见 弥漫性泛支气管炎:指两肺终末细支气管及肺呼吸性细支气管呈弥漫性慢性炎症。大环内酯类对其有效。 Pancoast综合症:Pancoast综合症指由于位于肺尖和肺上沟的肺肿瘤导致臂从神经和颈交感神经受累,临床上以Horner综合症及肩部和上肢的疼痛等为表现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指平均每晚7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次数在30次以上,或呼吸紊乱指数大于5次以上。 呼吸暂停:睡眠中口鼻气流停止超过10s 呼吸紊乱指数:平均每小时睡眠中,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大于5次 低通气:呼吸气流降低幅度超过气流的50%以上,并伴有4%以上的血氧饱和度下降。 Picknickian syn:肥胖,嗜睡,周期性呼吸三联症。 盘状肺不张:指亚段以上的肺不张,多位于膈顶上方,约2-6cm长,扁平条状阴影,外端达胸膜表面,不穿过叶间裂 干性支气管扩张:以反复咯血为主要症状,而无咳嗽,咳脓痰表现的支气管扩张 Kartagener syndrome:指具有内脏转位(右位心),支气管扩张,副鼻窦炎三联症的先天性疾病。 支气管哮喘:指由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和T细胞等多种细胞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这种炎症使易感者对各种激发因子具有气道高反应性,引起气道痉挛,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呼气性呼吸困难,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大多可自行或经治疗后缓解。

内科学重点名词解释

1、猝死:指自然发生、未预料到的突然死亡,症状出现后1h死亡。 2、肝性脑病:亦称肝性昏迷,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3、肝性昏迷:称肝性脑病,是严重肝病引起的、以代谢紊乱为基础的中枢 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的综合病征,其主要临床表现是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和昏迷。 4、肝肾综合征:是慢性肝病患者出现进展性肝衰竭和门静脉高压时,以肾 功能不全、内源性血管活性物质异常和动脉循环血液动力学改变为特征的一组临床综合征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的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 碍、神经系统症状的综合症。 6、内源性铁:自身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分解释放出的被重新利用的铁。 7、甲亢症:甲亢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甲状腺激 素分泌过多所至的一组常见内分泌疾病.甲亢症状就是由甲亢引起的一系列身体反应。 8、甲亢危象:是甲亢恶化的严重表现。其临床表现凶险,常因高热、虚脱、 心力衰竭、肺水肿、水电解质代谢紊乱而死亡。 9、甲状腺危象:又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发 生原因可能与循环中的甲状腺激素水平增高有关。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患者。 10、慢粒急变:慢粒急变是指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转变为急性白血病的过 程。它是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末期最常见的表现。 11、肾病综合症:是多种肾小球疾病引起的一组症状与体征。诊断标准是: 尿蛋白超过3.4g/d;血浆白蛋白低于30g/L;水肿;血脂升高。 12、急性肾小球肾炎:常简称急性肾炎。广义上系指一组病因及发病机理不 一,但临床上表现为急性起病,以血尿、蛋白尿、水肿、高血压和肾小球滤 内粗面内网核糖颗粒所合成,胎儿出生后,血清AFP浓度下降,几个月至1年内降至正常 15、Graves病: 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甲 状腺疾病,临床上常有代谢率增加、神经兴奋性增高、心动过速、甲状腺肿大、眼大等主要表现。 16、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干细胞和/或造血微环境损伤性血液病。可能 由于:①多种病因导致造血干细胞或基质细胞损伤;②造血调控因子产生或功能异常;主要临床表现为贫血、出血及感染。一般没有淋巴结及肝脾肿大。

外科学名词解释(比较全).doc

外科学名词解释 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 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 22、 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内科学考试名词解释和大题总结

肝硬化腹水:治疗原则:1基本治疗:休息、限水、限盐、加强营养;2控制水、摄入;3利尿;4排放腹水,输注白蛋白;5自身浮水浓缩回输;6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7腹腔-颈内静脉分流术。 肺性脑病及治疗原则:由慢性肺、胸膜疾病所致的呼吸衰竭,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综合症。治疗:1抗感染,2通畅呼吸道,清除分泌物、扩张支气管3给氧,持续低流量吸氧。 肺结核分类及化疗原则:原发性肺结核、继发性肺结核、血行播散型肺结核、结核性胸膜炎、其它肺外结核、菌阴肺结核。化疗原则: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 风湿热Jones氏诊断标准:1主要表现:心脏炎;多关节炎;舞蹈病;环形红斑;皮下结节。2次要表现:关节痛;发热;血沉加快; C反应蛋白增高或CRP增高;心电图上P—R间期延长。3链球菌感染证据:咽培养链球菌阳性、Anovo升高、近期患过猩红热。 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断要点:1典型的临床表现:梗塞先兆,疼痛程度较重,持续时间久,伴随症状及全身症状等;2特征性心电图改变,坏死型Q波,ST弓背抬高,T波倒置;3血清酶的升高,肌红蛋白增高;4年老病人发生原因不明的休克、心衰。严重的心律失常或较重持续性胸闷或上腹痛,应考虑本病的可能性,应进行相关检查。 高血压危象表现:头痛头昏,恶心呕吐,心动过速,面色苍白,肢冷多汗,胸前疼痛。高血压脑病鉴别要点:脑病患者还有神志模糊,意识障碍,昏迷抽搐。 缺铁性贫血的实验检查项目及需鉴别的疾病:项目:1血象:小细胞低色素性,2骨髓象:增生活跃,以红系增生为主,有核老浆幼现象,3铁代谢:血清铁下降,总铁结合力上升,铁蛋白下降,3红细胞内卟啉代谢增高。鉴别:1地中海贫血,2慢性感染性贫血,3铁粒红性贫血。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治疗原则:1补液,恢复细胞内、外容量;2小剂量胰岛素持续静滴;3补钾,防治血钾;4血PH低于7.1时纠正酸中毒;5抗感染;6防治并发症。 急性白血病的治疗:1一般治疗:紧急处理高白细胞血症,防治感染,成分输血支持,防治尿酸性肾病,维持营养;2抗白血病治疗:诱导缓解治疗,缓解后治疗。3诱导分化;4骨髓移植;5免疫治疗;6造血因子;7中枢神经系统的白血病防治。 溃疡性结肠炎与结肠克罗恩(Crohn病)病的鉴别:1症状:溃疡性结肠炎是脓血便多见,结肠克罗恩病是有腹泻但脓血便少见;2病变分布:溃疡性结肠炎是病变连续,结肠克罗恩病是呈节段性;3直肠受累:溃疡性结肠炎是绝大多数受累,结肠克罗恩病少见;4末段回肠受累:溃疡性结肠炎罕见,结肠克罗恩病多见;5肠腔狭窄:溃疡性结肠炎少见、中心性,结肠克罗恩病多见、偏心性;6瘘管形成:疡性结肠炎罕见,结肠克罗恩病多见;7内镜表现:溃疡性结肠炎是溃疡浅,粘膜弥漫性充血水肿、颗粒状,脆性增加;结肠克罗恩病是纵行溃疡,伴周围粘膜正常或鹅卵石样改变;8活检特征:溃疡性结肠炎是固有膜全层弥漫性炎症、隐窝脓肿、隐窝结构明显异常、杯状细胞减少;结肠克罗恩病是裂隙状溃疡、上皮样肉芽肿、粘膜下层淋巴细胞聚集、局部炎症。 折返激动形成条件:从某处发出的激动遇一条径路的单向阻滞区,改循另一条传导缓慢的径路折回原处,其时已脱离不应期的单向阻滞区再次被激动形成反复或回头搏动,连续发出折返搏

最全内科学名词解释

内科学名词解释 第一篇:呼吸系统疾病 1、小叶性肺炎:是指病原菌通过支气 管侵入,引起细支气管,终末细支 气管和肺泡的炎症,本病常继发于 其他疾病,多累及肺的下叶,一般 无实变体征,常见的病原体有葡萄 球菌,肺炎球菌,病毒及病毒支原 体等。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指在医院 外罹患的感染性炎症,包括具有明 确潜伏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 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医院获得性肺炎(HAP):指患者入 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 于入院48小时后在医院内发生的 炎症。 4、肺脓肿:是肺组织坏死形成的脓腔。 临床特征为高热,咳嗽和咳大量脓 臭痰。胸片X显示一个或多个含气 液平空洞。5、肺炎:是指终末气道,肺泡和肺间 质的炎症,可由病原微生物,理化 因素,免疫损伤,过敏及药物所致。 6、支气管哮喘:是指有多种细胞如嗜 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细胞、 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 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7、气道高反应性:是指气道对各种刺 激因子出现过强或过早的收缩反 应。 8、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几乎在 吸入变应原的同时立即发生反应, 15—30分钟达高峰,2小时后逐渐 恢复正常。 9、迟发型哮喘反应:是指哮喘在吸入 变应原后6小时左右发生的反应, 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天。而且临床 症状严重,常呈持续性哮喘表现, 肺功能损害严重而持久。 10、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支气管壁的 慢性、非特异性炎症。如患者每年 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连续2

年或更长,并可除外其他已知原因 的慢性咳嗽,可以诊为慢性支气管 炎。 11、阻塞性肺气肿:则指肺部终末细 支气管远端气腔出现异常持久的扩 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 坏而无明显的肺纤维化。 12、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 一种气流受限而又不完全可逆为特 征的疾病。这种气流受限常呈渐进 性,并伴有肺部对有害尘粒或气体 呈非正常的炎症反应。 13、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是由于终末 细支气管或一级呼吸性细支气管炎 症导致官腔狭窄,其远端的二级呼 吸性细支气管呈囊状扩张,且扩张 的呼吸性细支气管位于二级小叶的 中央区的肺气肿。 14、小叶中央型肺气肿:指直径小于 2mm的气道。 15、原发综合症:肺部的原发病灶、 淋巴管炎及局部淋巴结炎,统称为 原发综合征 16、科赫现象:初次感染与再次感染 机体对结核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 出不同的现象,称为科赫现象。17、中心型肺癌:系指发生于支气 管、叶支气管及肺段支气管的肺癌,以鳞癌和未分化癌居多。 18、周围型肺癌:又称肺野型,系指 发生于肺段以下支气管直到细小支 气管的肺癌。 19、所谓霍纳氏综合症:指的是植物 神经主要是颈部交感神经节的损伤 等引起的特征性的一群眼部症状。 颈部交感神经径路的任何一段受损 都可发生本病。 20、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 是最常见的肺部原发性恶性肿瘤。 21、上腔静脉阻塞综合征:是由于上 腔静脉被附近肿大的转移性淋巴结 压迫或右上肺的原发性肺癌侵犯, 以及腔静脉内癌栓阻塞静脉回流引 起。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构, 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 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创 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13、肺炎:是指肺实质(包括终末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 及肺泡和肺间质)的炎症。由多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或物理、化学、过敏性因素引起。 14、社区获得性肺炎:是指在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 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内科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

内科学复习资料一、名解 呼吸系统 1.医院获得性肺炎(HAP ):是指患者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潜伏期,而于入院48小时后 在医院(包括老年护理院、康复院)内发生的肺炎。 2.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是指医院外罹患的感染性肺实质炎症,包括具有明确潜伏期的病原体感染而在入院后平均潜伏期内发病的肺炎。 3.原发综合征:指原发灶、引流淋巴管炎、肿大的肺门淋巴结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4.Koch 现象:机体对结核菌再感染与初感染所表现出不同反应的现象,称为Koch 现象。 5.肺性脑病:由于呼吸功能衰竭所致缺氧、二氧化碳储留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系统的综合征。但必须除外脑动脉硬化、严重电解质紊乱、单纯性的碱中毒、感染中毒性脑病。 6.LTOT :即长期家庭氧疗。对COPD 慢性呼吸衰竭者可提高生活质量和生存率。目的是使 患者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达到P a O2大于或等于60mmHg和或S a O2升至90%以上。 7.肺心病:是指由支气管-肺组织、胸廓或血管病变致肺血管阻力增加,产生肺动脉高压,继而右心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疾病。分为急性和慢性。 8.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是一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疾病,气流受阻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但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 9.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 ):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诊断依据: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每年发病持续 3 个月,并连续2 年或2 年以上, 并排除其他慢性气管疾病。 10.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是由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或(和)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11.呼吸道高反应性(AHR ):指气道对各种刺激因子出现的过强或过早的敏感性增高反应称为AHR ,其气道炎症是其产生吸道高反应性的基础。 12.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这种慢性 炎症导致气道高反应性相关,为可逆性气流受限。 13肺血栓栓塞症(PTE):是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的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为其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 14.肺栓塞(PE):是以各种栓子阻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症的总称。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讲课稿

内科学复习名词解释汇总(完美打印版)

1、呼吸膜:呼吸膜指肺泡与血液间气体分子交换所通过的结 构,又称为气-血屏障,依次由下列结构组成:①肺泡表面的液体层;②Ⅰ型肺泡上皮细胞及其基膜;③薄层结缔组织;④毛细血管基膜与内皮。 2、肺牵张反射:由肺扩张或肺缩小引起的吸气抑制或兴奋的反 射为黑-伯反射(Hering-Breuer reflex)或称肺牵张反射。它有两种成分:肺扩张反射和肺缩小反射。 3、氧离曲线:氧离曲线或氧合血红蛋白解离曲线是表示PO2与 Hb氧结合量或Hb氧饱和度关系的曲线。该曲线即表示不同PO2时,O2与Hb的结合情况。曲线呈“S”形,因Hb变构效应所致。曲线的“S”形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4、肺性脑病:是由于慢性肺胸疾患伴有呼吸衰竭,出现低氧血 症、高碳酸血症而引起的精神障碍、神经症状的一组综合 征。 5、慢性支气管炎: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 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上以咳嗽、咳痰或伴有喘息及反复发作的慢性过程为特征。 6、阻塞性肺气肿:阻塞性肺气肿(obstructive pulmonary emphysema,简称肺气肿)是由于吸烟、感染、大气污染等有害因素的刺激,引起终末细支气管远端(呼吸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和肺泡)的气道弹性减退、过度膨胀、充气和肺容量增大,并伴有气道壁的破坏。 7、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慢性肺源性心脏病(chronic pulmonary heart discase)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2

起肺组织结构和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扩张、肥大,伴或不伴右心衰竭的心脏病。 8、支气管哮喘:是气道的一种慢性变态反应性炎症性疾病。它 是由肥大细胞、嗜酸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炎症细胞介导的气道炎症。它的存在引起气道高反应性(AHR)和广泛的、可逆性气流阻塞。 9、呼吸衰竭:是各种原因引起的肺通气和(或)换气功能严重障 碍,以致在静息状态下亦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导致缺氧伴(或不伴)二氧化碳潴留,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和代谢紊乱的临床综合征。 10、Ⅰ型呼吸衰竭:缺氧而无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降低或正常)。见于换气功能障碍(通气/血流比例失 调、弥散功能损害和肺动静脉样分流)的病例,如ARDS 等。 11、Ⅱ型呼吸衰竭:缺O2伴CO2潴留(PaO2<60 mmHg, PaCO2>50 mmHg),系肺泡通气不足所致。单纯通气不足,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是平行的,若伴换气功能损害,则缺O2更为严重。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2、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ARDS是在严重感染、 创伤、休克等打击后出现的以肺实质细胞损伤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临床特点:严重低氧血症、呼吸频速、X线胸片示双肺斑片状阴影。病理生理特点:肺内分流增加、肺顺应性下降。病理特点: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和肺泡上皮细胞损伤导致的广泛肺水肿、微小肺不张等。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3

内科护理学重点名词解释

精品文档 1.肺性脑病:呼吸衰竭时,由于机体严重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形成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严重障碍,临床上出现一系列精神神经症状。轻度二氧化碳潴留表现为兴奋症状,如多汗、烦躁、白天嗜睡、夜间失眠,二氧化碳潴留加重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表现为神志淡漠、肌肉震颤、间歇抽搐、昏睡、昏迷等二氧化碳麻醉现象,成为肺性脑病。 2.呼吸衰竭:病人主观感觉空气不足或呼吸费力,客观上表现为呼吸运动用力,严重时可出现张口呼吸,鼻翼扇动、端坐呼吸以及发绀、辅助呼吸机参与呼吸运动,并伴有呼吸频率、深度与节律的异常。 3.肾盂肾炎:是由细菌引起的肾盂肾盏和肾实质的感染性炎症,为尿路感染中重要临床类型。 4.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在胃、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因溃疡的形成与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关,故称为消化性溃疡。 5.上消化道出血:上消化道大出血是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上端空肠及胰、胆病变引起的出血。 6.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智利是短暂并经常反复发作的脑局部供血障碍,导致供血区局限性神经功能缺失症状。每次发作持续数分钟至30分钟,不超过30分钟即可完全恢复。 7.癫痫持续状态:是指一次癫痫发作持续30分钟以上或连续多次频繁发作,间歇意识始终不清。常伴有高热、脱水、酸中毒,不及时中止发作,可因呼吸、循环、脑功能衰竭而死亡。 8.ITP:ITP即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亦称自体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为自发性皮肤、黏膜及内脏出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可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使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最常见的一种。 9.蝶形红斑:80%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有皮肤损害,长于皮肤暴露部位出现对称性皮疹。典型者从鼻梁向两侧面颊部展开呈蝶形红斑,为鲜红色或紫红色,呈不规则水肿性红斑。10.原发性高血压:是指病因未明,以动脉血压增高为特征,后期可伴有血管、心脏、脑和肾脏等脏器损害的全身性疾病。 11.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作用使肺、支气管分泌物排出体外,又称重力引流。 12.肾性骨病:慢性肾功能衰竭导致的骨代谢病。表现为钙磷代谢障碍,酸碱平衡失调,骨骼畸形并可引起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骨骼方面表现为骨质疏松、骨软化、纤维囊性骨炎、骨硬化及转移性钙化。 13.无症状性菌尿:又称隐匿性细菌尿,是一种隐匿性尿路感染,即指患者有真性细菌尿而无任何尿路感染的临床症状。 14.肝硬化:是因一种或多种病因长期或反复作用于肝脏,而造成的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为广泛的纤维化,假小叶,再生结节形成为特征的一种慢性疾病。 15.HP:是一种螺旋形,微厌氧,对生长条件要求十分苛刻的一种革兰氏阴性杆菌,称幽门螺旋杆菌。 16.脑栓塞:由于各种栓子沿血液循环进入脑动脉,造成血流中断而引起相应供血区的脑功能障碍。 17.脑膜白血病:是指白血病细胞浸润至脑膜或中枢神经系统时所出现的脑膜炎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症状,如头痛头晕重者有呕吐、颈项强直,甚至抽搐、昏迷,但不发热。脑脊液压力增高,颅神经受损,可出现视力障碍及面神经麻痹等。 18.晨僵:病变的关节在夜间或夜间静止不动后出现较长时间的僵硬,如胶粘着的感觉。 19.心肌梗死:是指因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的缺血导致心肌坏死。 20风湿性心脏病:简称风心病,是指由于风湿热活动,累及心脏瓣膜而造成的心脏瓣膜病变。表现为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中有一个或几个瓣膜狭窄和(或)关闭不全。 .

《外科学》名词解释及重点

外科各论名词解释及重点(推荐版)1、腹外疝:由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连同腹膜壁层,经腹壁薄弱点或空隙,向体表突出所致。 2、直疝三角:外侧边是腹壁下动脉,内侧边为腹直肌外侧缘,底边为腹股沟韧带。 3、早期胃癌:胃癌仅限于粘膜或粘膜下层者,无论病灶大小或有无淋巴结转移,均为~。 4小胃癌:癌灶直径在10mm以下的早期胃癌。5、微小胃癌:癌灶直径在5mm以下的早期胃癌。 5、一点癌:癌灶直径在1mm以下的早期胃癌。 6、麦氏点:沿盲肠的三条结肠带向顶端追踪可寻到阑尾基底部。其体表投影约在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称为~。 7、肝蒂:包含有门静脉、肝动脉、淋巴管、淋巴结和神经。 8、第一肝门:门静脉、肝动脉和肝总管在肝脏面横沟各自分出左、右干进入肝实质内,称为~。 9、Glisson纤维鞘:门静脉、肝动脉和肝胆管的管道分布大体上相一致,且被其共同包裹,称为~。 10、第二肝门:三条主要的肝静脉在肝后上方的静脉窝进入下腔静脉,称~。 11、第三肝门:肝的小部分血液经数支肝短静脉流入肝后方的下腔静脉,称~。 12、胆囊三角(Calot三角):胆囊管、肝总管、肝下缘所构成的三角区。 13、Mirizzi综合征:是特殊类型的胆囊结石,形成的解剖因素是胆囊管与肝总管伴行过长或者胆囊管与胆总管 汇合位置过低,持续嵌顿于胆囊颈部的和较大的胆囊管结石压迫肝总管,引起肝总管狭窄;反复的炎症发作更导致胆囊肝总管瘘管,胆囊管消失、结石部分或全部堵塞肝总管。临床特点是反复发作胆囊炎及胆管炎,明显的梗阻性黄疸。胆道影像学检查可见胆囊或增大、肝总管扩张、胆总管正常。 14、Charcot三联征:见于肝外胆管结石,为腹痛、寒战高热、黄疸。 15、Reynolds五联征:见于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腹痛、寒战高热、黄疸、休克、神经中枢系统受抑制。16、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的急腹症。按病理分类可分为水肿性和出血坏死性。 17、解剖复位:骨折段通过复位,恢复了正常的解剖关系,对位(两骨折端的接触面)和对线(两骨折段在纵轴上的关系)完全良好时,称~。 18、功能复位:经复位后,两骨折段虽未恢复至正常的解剖关系,但在骨折愈合后对肢体功能无明显影响者,称~。 19、ICP:是指颅腔内容物对颅腔所产身的压力,正常成人为70-200mmh2o 20、肾自截:肾结核时,由于输尿管完全闭塞,含菌尿液不能排入膀胱,膀胱的结合炎症好转或痊愈,尿液检查菌体阴性。 21、张力性气胸:又称高压性气胸,气胸裂口与胸膜腔形成活瓣,气体只能进入胸腔不能排除,随着气体的增多,患肺健肺均受压,形成严重的呼吸循环衰竭。22、Colles骨折:桡骨远端骨折,伴尺骨小头脱位,骨折远端向背侧尺侧移位,近侧向掌侧移位,形成典型的银叉枪刺样畸形。 23、桔皮样改变:乳腺癌晚期,淋巴液潴留,致乳房肿胀,使皮肤毛囊呈现小凹。 24、Dugas征阳性:肩关节脱位,搭上卡不上,卡上搭不上。 25、尿潴留:膀胱内充满尿液,但不能排出。 26、颅内压增高:ICP持续超过200mmh2o 27、脑疝:是ICP增高的严重后果,是由于颅内压力增高超过了脑部的自身代偿能力,脑组织从压力高处向压力低处移位,压迫脑干、血管和脑神经,引起脑干损害及脑脊液循环通道受租而产生的一系列严重变化。 28、颅骨骨折:指颅骨受暴力作用所致颅骨结构的改变。 29、脑损伤:是指脑膜、脑组织、脑血管及脑神经的损伤。 30、原发性脑损伤:是指在受伤当时,暴力作用于头部立即发生的脑损伤。 31、继发性脑损伤:是指受伤一定时间后出现的脑受损病变。 32、创伤性窒息:当胸腹部受到猛烈的挤压或爆炸产生的高压气浪冲击时,致使胸腹腔压力急剧升高,上腔静脉压力随之上升,引起脑、头面部和上胸部毛细血管破裂,表现为弥散性点状出血。 33、中间清醒期“脑外伤后原发性昏迷和继发性昏迷之间的时间。 34、颅内肿瘤:指颅内占位性的新生物。 35、脑脓肿:化脓性细菌侵入脑组织引起化脓性炎症并形成局限性脓肿。 36、颅内动脉瘤:是指颅内动脉管壁上的异常膨出部分。 37、脑积水:是指脑脊液循环受租、吸收障碍或分泌过多,使大量的脑脊液积聚于脑室系统或蛛网膜下腔,导致脑室或蛛网膜下腔扩大,形成头颅扩大、颅内压增高和脑功能障碍。 38、甲状腺亢进: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的引起的内分泌疾病。 39、连枷胸:相邻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时,伤部肋骨的前后端失去支持,该处胸壁软化,发生浮动,这类胸廓称为。 40、反常呼吸运动:连枷胸时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表现为吸气时软化的胸壁内陷,不随其余胸廓向外扩展,呼气时则相反。 41、纵隔扑动:胸壁软化时由于两侧胸膜腔压力不平衡时出现,引起体内缺氧和二氧化碳滞留,影响静脉血回流,严重时发生呼吸和循环功能障碍。 42、气胸:胸膜腔内积气。 43、血胸:胸膜腔积血。 44、血气胸:血胸和气胸同时存在。 45、胸腹联合伤:下胸、上腹部开放性或闭合性损伤造成膈肌破裂,同时伴有胸、腹腔脏器损伤。 46、胸腔闭式引流:胸膜腔内插入引流管,管的下方置于引流瓶水中,利用水的作用,维持引流单一方向,避免逆流,以重建胸膜腔付压。 47、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的癌。

西医内科学题库之名词解释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慢支急性发作期是指在1周内出现脓性或粘液脓性痰,痰量明显增加,或伴有发热等炎症表现,或“咳”、“痰”、“喘”等症状任何一项明显加剧。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肺部疾病。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是导致COPD最常见的原因。 肺性脑病:肺性脑病是由慢性肺、胸廓疾病伴有呼吸功能衰竭,出现缺氧、二氧化碳潴留而引起精神障碍和神经症状的一个综合征。 咳嗽变异性哮喘:非典型性哮喘发作可以发作性胸闷或顽固性咳嗽为唯一的临床表现,无喘息症状者又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 Ⅱ型呼吸衰竭:呼吸衰竭由于通气功能障碍所致,动脉血压分压小于60mmHg同时伴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大于50mmHg。 原发综合征:原发综合征:初次感染而发病的肺结核,肺部的原发病灶与随后引起的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炎,统称为原发综合征。 干酪样坏死:由于结核菌数量过多和毒力较强,机体发生强烈的变态反应,在渗出或增殖病变的基础上,发生组织凝固性坏死,坏死物呈浅黄色块状物,类脂质含量多,状似干酪,故名干酪样坏死。 上腔静脉压迫综合征:指肿瘤侵犯纵隔,压迫阻滞上腔静脉回流,而引起头、颈、前胸部及上肢等部位水肿淤血的一系列征象。 气胸:气胸是指由于胸膜破裂,气体进入胸膜腔,导致胸腔积气,出现骤然胸痛及呼吸困难的一种疾病。 张力性气胸:张力性气胸是指破裂口呈单向活瓣作用,致使胸内压急骤升高,从而挤压肺脏,将纵隔推向健侧,出现心肺功能障碍,临床须紧急抢救的一类气胸。 心源性哮喘:即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为左心功能衰竭的临床表现,患者表现为熟睡后突然憋醒,可伴阵咳,呼吸急促,咯泡沫样痰或呈哮喘状态。 ABC三部曲:初级心肺复苏包括畅通气道、人工呼吸、人工胸外按压,简称为ABC三部曲。脑复苏:心脏骤停时,脑组织是最不耐受缺氧的组织,故复苏中需注意防治缺氧性脑损害,也称脑复苏。 风湿热:风湿热是一种与A族乙型溶血型链球菌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病变为全身性结缔组织非细菌性炎症,以心脏、关节和皮肤受累最为显著。 舞蹈症:风湿热累及神经系统的表现,特点为:精神异常激动、面部表情怪异、四肢不自主运动如舞蹈状、肌力减退、共济失调。 风心联合瓣膜病变:风心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瓣膜受损害,常见的是二狭合并主闭。 恶性高血压:起病急,多见于中青年;血压升高显著,舒张压≥130mmHg;主要表现为视网膜和肾脏病变。视网膜:视力减退,视网膜出血、渗出,视神经乳头水肿;肾脏:蛋白尿(24小时大于3g)、血尿、管型尿。预后差:病情进展迅速,可因肾衰、脑血管病、心衰死亡。高血压脑病:表现为血压突然升高,尤其是舒张压;患者有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可发生昏迷、偏瘫、失语等;机制为血压突然升高后,脑血管调节失衡,引起脑水肿和颅内高压。 急性冠脉综合征:是一组综合病征,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提示不稳定冠脉粥样斑块活动,引起冠脉不完全或完全性阻塞。 多发性溃疡:胃或十二指肠发生两处或以上的溃疡称为多发性溃疡。 复合性溃疡:指胃和十二指肠同时存在溃疡,DU常多于GU发生,男性多见,幽门狭窄和出血的发生率较高。 球后溃疡:是指发生于十二指肠球部以下的溃疡,多位于十二指肠乳头的近端,X线及胃镜检查易漏诊。夜间痛及背部放射痛更常见,易并发出血,内科治疗效果差。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