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温度采集器的课程设计

温度采集器的课程设计

温度采集器的课程设计
温度采集器的课程设计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说是突飞猛进,很多传统的东西都被成本更低、功能更多使用更方便的电子产品所替代,尤其是单片机等集成电路的发展使很多电子产品都能比较容易的实现数字化智能化控制。本课程设计是温度传感器采用 LM35 的环境温度简易测控系统,用于替代传统的低精度、不易读数的温度计。本系统采用三位数码显示,直观方便。显示精度为 1℃,可检测温度范围 0~150℃,完全能够满足生活以及普通生产中环境

温度的测控需求,并且拥有响应速度快、省电等优点。但是本系统采用 ADC0804单路转换,抗干扰能力稍弱。但系统预留了足够的扩展空间,并提供了简单的扩展方式供参考,实际使用中可根据需要改成多路转换,既可以增加湿度等测控对象,也能减少外界因素对系统的干扰。

1.设计内容及要求 (1)

2. 方案论证 (1)

2.1 温度传感器 (1)

2.2译码显示电路 (1)

2.2.1 显示 (1)

2.2.2 数码管驱动 (1)

2.3 AD转换器的选择 (2)

2.4 放大器的选择 (2)

3. 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2)

3.1 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2)

3.1.1 LM35温度传感器电路 (2)

3.1.2 TL082放大电路 (3)

3.1.3 NE555 (4)

3.1.4 AD转换电路 (5)

3.1.5 ROM电路 (5)

3.1.6 译码显示电路 (6)

3.2 器件选择 (6)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6)

3.2.2 AD转换的选择 (10)

3.2.3 程序存储器ROM的选择 (13)

3.2.4 数码管的选择 (14)

3.2.5 NE555 (16)

3.2.6 TL082 (18)

4. 组装、调试 (19)

4.1 软件调试 (19)

4.2 硬件调试 (19)

4.2.1 使用的主要仪器和仪表 (19)

4.2.2 调试电路的方法和技巧 (20)

4.2.3 测试的数据和波形并与计算结果比较分析 (20)

4.2.4 调试中出现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20)

5. 设计总结 (20)

5.1 设计的收获和体会 (20)

5.2 今后的改进意见 (21)

参考文献 (22)

附录 (23)

附录Ⅰ图纸 (23)

附录Ⅱ元件清单 (24)

附录III程序代码 (25)

1.设计内容及要求

设计并制作一个温度测量与显示系统,基本原理如图1-1所示。具体要求如下:

图1-1 温度采集系统框图

(1)被测温度范围0 99°C;

(2)显示测量的温度值,精度不低于1°C。

参考元器件:LM35/45,OP07/NE5532/TL082,AT28C16,CD4511。

说明:测试时验证环境温度和90°C热水的测量值。

2.方案论证

2.1 温度传感器

LM35有两种供电模式:单电源模式和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量测;两种接法的静止电流-温度关系,在静止温度中自热效应低(0.08℃),单电源模式在25℃下静止电流约50μA,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V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非常省电。由于本温度测量系统不需要测量负温度,故采用单电源模式

2.2译码显示电路

2.2.1 显示

方案一:采用7段LED数码管。LED数码管使用LED模组作为背光源,具有耗电低、配置灵活、线路简单、安装方便、耐转动、价格低廉且寿命长等优点。

方案二:采用LCD数码管。LCD数码管使用“CCFL(冷阴极荧光管)”作为背光源,CCFL 灯管的发热量大,耗电高,老化较快,LCD发光不稳定均匀、功耗大,含有害化学物质等但价格相对便宜。

LED在亮度、功耗、可视角度和刷新速率等方面,都更具优势。LED与LCD的功耗比大约为1:10,而且更高的刷新速率使得LED在视频方面有更好的性能表现,可提供宽达160°的视角,故采用方案一。

2.2.2 数码管驱动

方案一:选用CD4511译码驱动芯片。CD4511能够提供较大的上拉电流,可直接驱动数码管

方案二:利用单片机本身的上拉电阻,虽然外围电路简单,但灌电流和数码管驱动电流不

可兼得,即流过数码管电流满足要求,则灌电流会超出单片机的承受极限;灌电流在单片机允许范围内,则流过数码管电流过小。故该方案驱动能力较弱。

为使数码管足够亮,选方案一。

2.3 AD转换器的选择

方案一:DC0809是采样频率为8位的、以逐次逼近原理进行模—数转换的器件。其内部有一个8通道多路开关,它可以根据地址码锁存译码后的信号,只选通8个单断模拟输入信号中的一个进行A/D转换。ADC0808/ADC0809是单片、CMOS、逐次比较,a位模/数变换器。片内包含s位模/数变换器、通道多路转换器与微制器兼容的控制逻辑。8通道多路转换器能直接连通8个单端模拟信号中的仟何一个。由于ADC0808/ADC0809设计时考虑到若干种模/数变换技术的长处,所以该芯片非常适用于过程控制、微控制器输人通道的接口电路、智能仪器和机床控制等领域。

方案二:ADC0804是属于连续渐进式(Successive Approximation Method)的A/D转换器,这类型的A/D转换器除了转换速度快(几十至几百us)、分辨率高外,还有价钱便宜的优点,普遍被应用于微电脑的接口设计上。

ADC0804与ADC0809都是8位A/D转换器.多数功能都一样.只不过ADC0804是单路的. ADC0809是8通道多路开关8位A/D转换器.根据不本次试验,选择方案二。

2.4 放大器的选择

TL082是一通用的J-FET双运算放大器。其特点是:

a.较低的办入偏置电压和偏置电流;

b.输出设有短路保护电路;

c.输入级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

d.内建频率补偿电路;

e.较高的压摆率:16V/us(典型值);

f.最大工作电压:Vccmax=+/-18V.

故选择TL082为放大运算。

3. 单元电路设计、参数计算和器件选择

3.1 单元电路设计及参数计算

3.1.1 LM35温度传感器电路

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量测;两种接法的静止电流-温度关系,在静止温度中自热效应低(0.08℃),单电源模式在25℃下静止电流约50μA,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V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非常省电。由于本温度测量系统不需要测量负温度,故采用单电源模式,由于LM35的工作电流小于133uA,故需要在电源与LM35之间接入电阻,电阻阻值R=5/133×10uA约为43K。

故LM35电路图如下所示

图3-1 LM35电路图3.1.2 TL082放大电路

图3-2 TL082电路图

3.1.3 NE555

图3-3 N5555电路图

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又称为无稳态触发器,它没有稳定的输出状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电路处于某一暂稳态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触发翻转到另一暂稳态。两个暂稳态自行相互转换而输出一系列矩形波。多谐振荡器可用作方波发生器。

接通电源后,假定是高电平,则T截止,电容C充电。充电回路是VCC—R1—R2—C—地,按指数规律上升,当上升到时(TH、端电平大于),输出翻转为低电平。是低电平,T导通,C放电,放电回路为C—R2—T—地,按指数规律下降,当下降到时(TH、端电平小于),输出翻转为高电平,放电管T截止,电容再次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经分析可得

输出高电平时间 T=(R1+R2)Cln2

输出低电平时间T=R2Cln

振荡周期 T=(R1+2R2)Cln

输出方波的占空比

图3-3 ADC0804电路图3.1.5 ROM电路

图3-5 ROM电路图

图3-5 译码显示电路图

电路设计中数码管采用共阴极数码管,在数码管与CD4511之间加入电阻保护数码管,以防数码管被烧坏,并且确保数码管的亮度最佳。因为是共阴极数码管,所以公共端接地。

3.2 器件选择

3.2.1 温度传感器的选择

LM35是一种得到广泛使用的温度传感器。由于它采用内部补偿,所以输出可以从0℃开始。LM35有多种不同封装型式。在常温下,LM35 不需要额外的校准处理即可达到±1/4℃的准确率。其电源供应模式有单电源与正负双电源两种,其引脚如图一所示,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量测;两种接法的静止电流-温度关系,在静止温度中自热效应低(0.08℃),单电源模式在25℃下静止电流约50μA,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V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非常省电。工作电压4~30V,在上述电压范围以内,芯片从电源吸收的电流几乎是不变的(约50μA),所以芯片自身几乎没有散热的问题。这么小的电流也使得该芯片在某些应用中特别适合,比如在电池供电的场合中,输出可以由第三个引脚取出,根本无需校准。

目前,已有两种型号的LM35可以提供使用。LM35DZ输出为0℃~100℃,而LM35CZ输出可覆盖-40℃~110℃,且精度更高,两种芯片的精度都比LM35高,不过价格也稍高。

图3-1 LM35封装

规格参数

1、工作电压:直流4~30V;

2、工作电流:小于133μA

3、输出电压:+6V~-1.0V

4、输出阻抗:1mA负载时0.1Ω;

5、精度:0.5℃精度(在+25℃时);

6、漏泄电流:小于60μA;

7、比例因数:线性+10.0mV/℃;

8、非线性值:±1/4℃;

9、校准方式:直接用摄氏温度校准;

10、额定使用温度范围:-55~+150℃。

11、引脚说明:①电源负GND;②电源正VCC;③信号输出S;

传感器参数

供电电压35V到-0.2V

输出电压6V至-1.0V

输出电流10mA

指定工作温度范围

LM35A -55℃ to +150℃

LM35C, LM35CA -40℃ to +110℃

LM35D 0℃ to +100℃

表3-1 LM35电气特性表 45555特别y表

Parameter 参数Conditions

条件

LM35A LM35CA

Unit

s

(Max

.)

单位Typic

al 典

Teste

d

Limit

测试

极限

(注4)

Desig

n

Limit

设计

极限

(注5)

Typi

cal

典型

Teste

d

Limit

测试

极限

(注4)

Desig

n

Limit

设计

极限

(注5)

Accuracy 精度(注7 )TA=+25℃±0.2±0.5-

±

0.2

±0.5-℃TA=?10℃±0.3--

±

0.3

-±1.0℃TA=TMAX±0.4±1.0-

±

0.4

±1.0-℃TA=TMIN±0.4±1.0-

±

0.4

-±1.5℃

Nonlinear ity非线性(注8)TMIN≤TA≤

TMAX

±

0.18

-

±

0.35

±

0.15

-±0.3℃

Sensor Gain传感器增益(Average Slope)平均斜率TMIN≤TA≤

TMAX

+10.0+9.9,-

+10.

-+9.9

mV/

℃--+10.1---+10.1

Load Regulatio n 负载调节(注3) 0≤IL≤1mA TA=+25℃±0.4±1.0-

±

0.4

±1.0-

mV/m

A TMIN≤TA≤

TMAX

±0.5-±3.0

±

0.5

-±3.0

mV/m

A

Line Regulatio n 线路调整(注3)TA=+25℃

±

0.01

±

0.05

±

0.01

±

0.05

-mV/V 4V≤VS≤30V

±

0.02

-±0.1

±

0.02

±0.1mV/V

Quiescent Current 静态电流(注9)VS=+5V, +25℃5667-5667-μA

VS=+5V105-13191-114μA

VS=+30V,

+25℃

56.26856.268-μA VS=+30V105.513391.5-116μA

Change of Quiescent 4V≤VS≤30V,

+25℃

0.2 1.0-0.2 1.0-μA

Current

化静态电流(注3) 4V ≤VS ≤30V 0.5 - 2.0 0.5 2.0 μA

Temperatu reCoeffic ienof

Quiescent Current 静态电流/温度系数

- +0.39 - +0.5

+0.39

- +0.5

μA/℃

Minimum Temperatu re for

Rated Accuracy 最低温度 额定精度

In circuit of

Figure 1,IL=0

+1.5

- +2.0 +1.5 - +2.0 ℃

Long Term

Stability 长期稳定性

T J=TMAX,for 1000 hours ±0.08 - -

±0.08

- - ℃

该系统说采用的温度传感器是用National Semiconductor 所生产的LM35,其输出电压与摄氏温标呈线性关系,转换公式如式(1)。0℃时输出为0 V ,每升高1 ℃,输出电压增加10 mV 。LM35有多种不同封装型式。在常温下,LM35不需要额外的校准处理即可达到±1/4℃的准确率。其电源供应模式有单电源与正负双电源2种,其接脚如图2,图3所示,正负双电源的供电模式可提供负温度的量测,单电源模式在25 ℃下静止电流约50μA ,工作电压较宽,可在4~20 V 的供电电压范围内正常工作非常省电。可以提供±1/4℃的室温常用精度。Vout_LM35(T)=10×T (1)

接下来实际对LM35进行测试,测试使用单电源模式,并且将输出已非反相放大器放大10倍,以10 Hz 的频率记录放大后的电压值,得到如图4的温度时间图。

3.2.2 AD转换的选择

1、A/D转换概念:即模数转换(Analog to Digital Conversion),输入模拟量(比如电压信号),输出一个与模拟量相对应的数字量(常为二进制形式)。例如参考电压VREF 为5V,采用8位的模数转换器时,当输入电压为0V时,输出的数字量为0000 0000,当输入的电压为5V时,输出的数字量为1111 1111。当输入的电压从从0V到5V变化时,输出的数字量从0000 0000到1111 1111变化。这样每个输入电压值对应一个输出数字量,即实现了模数转换。

2、分辨率概念:分辨率是指使输出数字量变化1时的输入模拟量,也就是使输出数字量变化一个相邻数码所需输入模拟量的变化值。

分辨率与A/D转换器的位数有确定的关系,可以表示成FS / 2 n 。FS表示满量程输入值,n为A/D转换器的位数。例如,对于5V的满量程,采用4位的ADC时,分辨率为5V/16=0.3125V (也就是说当输入的电压值每增加0.3125V,输出的数字量增加1);采用8位的ADC时,分辨率为5V/256=19.5mV(也就是说当输入的电压值每增加19.5mV,则输出的数字量增加1);当采用12位的ADC时,分辨率则为5V/4096=1.22mV(也就是说当输入的电压值每增加1.22mV ,则输出的数字量增加1)。显然,位数越多,分辨率就越高。ADC0804主要技术指标如下:

(1) 高阻抗状态输出

(2) 分辨率:8 位(0~255)

(3) 存取时间:135 ms

(4) 转换时间:100 ms

(5) 总误差:-1~+1LSB

(6) 工作温度:ADC0804C为0度~70度;ADC0804L为-40 度~85 度

(7) 模拟输入电压范围:0V~5V

(8) 参考电压:2.5V

(9) 工作电压:5V

(10) 输出为三态结构

图3-7

3、 ADC0804引脚功能:

图3-8 ADC0804引脚图

CS:芯片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即=0时,该芯片才能正常工作,高电平时芯片不工作。在外接多个ADC0804芯片时,该信号可以作为选择地址使用,通过不同的地址信号使

能不同的ADC0804芯片,从而可以实现多个ADC通道的分时复用。

WR:启动ADC0804进行ADC采样,该信号低电平有效,即信号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时,触发一次ADC转换。

RD:低电平有效,即=0时,DAC0804把转换完成的数据加载到DB口,可以通过数据端

口DB0~DB7读出本次的采样结果。

VIN(+)和VIN(-):模拟电压输入端,单边输入时模拟电压输入接VIN(+)端,VIN(-)端接地。双边输入时VIN(+)、VIN(-)分别接模拟电压信号的正端和负端。当输入的模

拟电压信号存在“零点漂移电压”时,可在VIN(-)接一等值的零点补偿电压,变换时将

自动从VIN(+)中减去这一电压。

VREF/2:参考电压接入引脚,该引脚可外接电压也可悬空,若外接电压,则ADC的参

考电压为该外界电压的两倍,如不外接,则V

与Vcc共用电源电压,此时ADC的参考电

REF

压即为电源电压Vcc的值。

CLK IN和CLK R:外接RC振荡电路产生模数转换器所需的时钟信号,时钟频率CLK = 1/1.1RC,一般要求频率范围100KHz~1460KHz。

AGND和DGND:分别接模拟地和数字地。

INTR:转换结束输出信号,低电平有效,当一次A/D转换完成后,将引起=0,实际应

用时,该引脚应与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输入引脚相连(如51单片机的,脚),当产生信

号有效时,还需等待=0才能正确读出A/D转换结果,若ADC0804单独使用,则可以将引脚

悬空。

DB0~DB7:输出A/D转换后的8位二进制结果。

补充说明:ADC0804片内有时钟电路,只要在外部“CLK IN(引脚4)”和“CLKR(引脚

≈1/1.1RC。19)”两端外接一对电阻电容即可产生A/D转换所要求的时钟,其振荡频率为f

CLK

≈640KHz,转换速度为100μs。若采用外部其典型应用参数为:R=10KΩ,C=150PF,f

CLK

可从CLK IN 端送入,此时不接R、C。允许的时钟频率范围为100KHz~时钟,则外部f

CLK

1460KHz。

4、ADC0804工作过程

图3-9ADC0804的工作时序图(Timing Diagrams)

由图可见,实现一次ADC转换主要包含下面三个过程:

1.启动转换:由图6中的上部“FIGURE 10A”可知,在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将引脚先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经过至少tW(WR)I 延时后,再将引脚拉成高电平,即启动了一次AD转换。

注:ADC0804使用手册中给出了要正常启动AD转换的低电平保持时间tW(WR)I的最小值为100ns,即拉低后延时大于100ns即可以,具体做法可通过插入NOP指令或者调用delay()延时函数实现,不用太精确,只要估计插入的延时大于100ns即可。

2.延时等待转换结束:依然由图6中的上部“FIGURE 10A”可知,由拉低信号启动AD采样后,经过1到8个Tclk+INTERNAL Tc延时后,AD转换结束,因此,启动转换后必须加入一个延时以等待AD采样结束。

注:手册中给出了内部转换时间“INTERNAL Tc”的时间范围为62~73个始终周期,因此延时等待时间应该至少为8+73=81个时钟周期。比如,若R为150K, C为150pF,则时钟频率为Fclk=1/1.1RC=606KHz,此时钟周期约为Tclk=1/Fclk=1.65us。所以该步骤至少应延时81*Tclk=133.65us. 具体做法可通过插入NOP指令或者调用delay()延时函数

实现,不用太精确,只要估计插入的延时大于133.65us 即可。

3.读取转换结果:由图3-8的下部“FIGURE 10B ”可知,采样转换完毕后,在信号为低的前提下,将脚由高电平拉成低电平后,经过tACC 的延时即可从DB 脚读出有效的采样结果。

注:手册中给出了tACC 的典型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35ns 和200ns ,因此将引脚拉低后,等待大于200ns 后即可从DB 读出有效的转换结果。具体做法可通过插入NOP 指令或者调用delay()延时函数实现,不用太精确,只要估计插入的延时大于200ns 即可。 对采样值进行运算变换,换算出实际的滑动变阻器输入电压值。

对采样值进行运算变换,换算出实际的滑动变阻器输入电压值。 对于任何一个A/D 采样器而言,其转换公式如上:

Vout :输入ADC 的模拟电压值。

Dsample :ADC 转换后的二进制值。本试验的ADC0804为八位。

max D :ADC 能够表示的刻度总数。ADC0804为八位ADC,因此8max 2256D == Vref :ADC 参考电压值,本试验ADC0804的Vref 被设置为5V

因此,对于本试验,转换公式为:

(

)5256Dsample

Vout V =?

3.2.3 程序存储器ROM 的选择

2KB 的EEPROM ,存储器,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表格数据。

图3-10 A T28C16引脚图

Intel AT28C16的容量为2KB ,是24引脚双列直插式芯片,最大读出时间为250ns ,单一

+5V 电源供电,其引脚信号如图3-11所示。

A11~A0(address inputs ):地址线,可寻址4KB 的存储空间,输入,与系统地址总线相连。

D7~D0(data bus ):数据线,8位,双向,编程时做数据输入线,读出时做数据输出线,

与系统数据总线相连。

/VPP(output enable/programming voltage):当该引脚是低电平时,为读出允许信输入,与统读信号相连;当该引脚是高电平时,为编程电压输入端,+12.5V。(chip enable):片选信号,输入,低电平有效,与地址译码器输出相连。

VCC:+5V电源。

GND:信号地。

AT28C16的操作方式:有读出、待用、编程、编程禁止、输出禁止和Intel 标识符六种操作方式

①读出:将芯片内指定单元的内容输出。此时和为低电平,VCC接+5V,数据线处于输出状态。

②待用:此时为高电平,数据线呈现高阻状态,2732A处于待用状态,且不受的影响。在待用方式下,工作电流从125mA降到35mA。

③编程:将信息写入芯片内。此时,/VPP接+21V的编程电压,输入宽度为50ms 的低电平编程脉冲信号,将数据线上的数据写入指定的存储单元。编程之后应检查编程的正确性,当/VPP和都为低电平时,可对编程进行检查。

④编程禁止:当/VPP引脚接+21V电压,为高电平时,处于不能进行编程方式,数据输出为高阻状态。

⑤ Intel标识符:当A9引脚为高电平,和引脚为低电平时,处于Intel标识符方式,可从数据线上读出制造厂和器件类型的编码

3.2.4 数码管的选择

CD4511是一个用于驱动共阴极 LED (数码管)显示器的 BCD 码—七段码译码器,特点:具有BCD转换、消隐和锁存控制、七段译码及驱动功能的CMOS电路能提供较大的拉电流。可直接驱动LED显示器。CD4511 是一片 CMOS BCD—锁存/7 段译码/驱动器,引脚排列如图 2 所示。其中a b c d 为 BCD 码输入,a为最低位。LT为灯测试端,加高电平时,显示器正常显示,加低电平时,显示器一直显示数码“8”,各笔段都被点亮,以检查显示器是否有故障。BI为消隐功能端,低电平时使所有笔段均消隐,正常显示时, B1端应加高电平。另外 CD4511有拒绝伪码的特点,当输入数据越过十进制数9(1001)时,显示字形也自行消隐。LE是锁存控制端,高电平时锁存,低电平时传输数据。a~g是 7 段输出,可驱动共阴LED数码管。另外,CD4511显示数“6”时,a段消隐;显示数“9”时,d段消隐,所以显示6、9这两个数时,字形不太美观图3是 CD4511和CD4518配合而成一位计数显示电路,若要多位计数,只需将计数器级联,每级输出接一只 CD4511 和 LED 数码管即可。所谓共阴 LED 数码管是指 7 段 LED 的阴极是连在一起的,在应用中应接地。限流电阻要根据电源电压来选取,电源电压5V时可使用300Ω的限流电阻。

用CD4511实现LED与单片机的并行接口方法如下图:

图3-11

图3-12 CD4511 引脚图

BI:4脚是消隐输入控制端,当BI=0 时,不管其它输入端状态如何,七段数码管均处于熄灭(消隐)状态,不显示数字。

LT:3脚是测试输入端,当BI=1,LT=0 时,译码输出全为1,不管输入DCBA 状态如何,七段均发亮,显示“8”。它主要用来检测数码管是否损坏。

LE:锁定控制端,当LE=0时,允许译码输出。 LE=1时译码器是锁定保持状态,译码器输出被保持在LE=0时的数值。

A1、A2、A3、A4、为8421BCD码输入端。

a、b、c、d、e、f、g:为译码输出端,输出为高电平1有效。 CD4511的内部有上拉电阻,在输入端与数码管笔段端接上限流电阻就可工作。

3.2.5 NE555

555 定时器是一种模拟和数字功能相结合的中规模集成器件。555 定时器成本低,性能可靠,只需要外接几个电阻、电容,就可以实现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等脉冲产生与变换电路。555 定时器成本低,性能可靠,只需要外接几个电阻、电容,就可以实现多谐振荡器、单稳态触发器及施密特触发器等脉冲产生与变换电路。它也常作为定时器广泛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电子测量及自动控制等方面。555 定时器的内部电路框图和外引脚排列图分别如图 2.9.1 和图 2.9.2 所示。它内部包括两个电压比较器,三个等值串联电阻,一个 RS 触发器,一个放电管 T 及功率输出级。它提供两个基准电压VCC /3 和 2VCC /3555 定时器的功能主要由两个比较器决定。两个比较器的输出电压控制 RS 触发器和放电管的状态。在电源与地之间加上电压,当 5 脚悬空时,则电压比较器 C1 的同相输入端的电压为 2VCC /3,C2 的反相输入端的电压为VCC /3。若触发输入端 TR 的电压小于VCC /3,则比较器 C2 的输出为 0,可使 RS 触发器置 1,使输出端 OUT=1。如果阈值输入端 TH 的电压大于 2VCC/3,同时 TR 端的电压大于VCC /3,则 C1 的输出为 0,C2 的输出为 1,可将 RS 触发器置 0,使输出为 0 电平。

引脚功能

1脚:外接电源负端VSS或接地,一般情况下接地。

8脚:外接电源VCC,双极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是4.5 ~ 16V,CMOS型时基电路VCC的范围为3 ~ 18V。一般用5V。

3脚:输出端Vo

2脚:低触发端

6脚:TH高触发端

4脚:是直接清零端。当此端接低电平,则时基电路不工作,此时不论TR、TH处于何电平,时基电路输出为“0”,该端不用时应接高电平。

5脚:VC为控制电压端。若此端外接电压,则可改变内部两个比较器的基准电压,当该端不用时,应将该端串入一只0.01μF电容接地,以防引入干扰。

7脚:放电端。该端与放电管集电极相连,用做定时器时电容的放电。

在1脚接地,5脚未外接电压,两个比较器A1、A2基准电压分别为的情况下,555时基电路的功能表如表3-2示。

表3-2 555定时器的功能表

清零端高触发端TH 低触发端Q 放电管T 功能

0 导通直接清零

××

1 0 1 x 保持上一状态保持上一状态1 1 0 1 截止置1

1 0 0 1 截止置1

1 1 1 0 导通清零

应用介绍

(1)构成施密特触发器,用于TTL系统的接口,整形电路或脉冲鉴幅等;

(2)构成多谐振荡器,组成信号产生电路;如下图,振荡周期: T=0.7(R1+2R2)C

图3-13

(3)构成单稳态触发器,用于定时延时整形及一些定时开关中。

555应用电路采用这3种方式中的1种或多种组合起来可以组成各种实用的电子电路,如

定时器、分频器、脉冲信号发生器、元件参数和电路检测电路、玩具游戏机电路、音响告

警电路、电源交换电路、频率变换电路、自动控制电路等。

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又称为无稳态触发器,它没有稳定的输出状态,只有两个暂稳态。在电路处于

某一暂稳态后,经过一段时间可以自行触发翻转到另一暂稳态。两个暂稳态自行相互转换

而输出一系列矩形波。多谐振荡器可用作方波发生器。

图3-14

接通电源后,假定是高电平,则T截止,电容C充电。充电回路是VCC—R1—R2—C—地,按指数规律上升,当上升到时(TH、端电平大于),输出翻转为低电平。是低电平,T导通,C放电,放电回路为C—R2—T—地,按指数规律下降,当下降到时(TH、端电平小于),输出翻转为高电平,放电管T截止,电容再次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经分析可得

输出高电平时间T=(R1+R2)Cln2

输出低电平时间T=R2Cln

振荡周期T=(R1+2R2)Cln

输出方波的占空比

3.2.6 TL082

TL082是一通用的J-FET双运算放大器。其特点是:

g.较低的办入偏置电压和偏置电流;

h.输出设有短路保护电路;

i.输入级具有较高的输入阻抗;

j.内建频率补偿电路;

k.较高的压摆率:16V/us(典型值);

l.最大工作电压:Vccmax=+/-18V.

图3-16 TL082引脚图

嵌入式课程设计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1)

@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 课程设计 —基于ARM9的温度传感器· 学号:01** 班级:**************1班 姓名:李* 指导教师:邱* 、

课程设计任务书 班级: ************* 姓名: ***** 设计周数: 1 学分: 2 指导教师: 邱选兵 $ 设计题目: 基于ARM9的温度传感器 设计目的及要求: 目的: 1.熟悉手工焊锡的常用工具的使用及其维护与修理。 2.基本掌握手工电烙铁的焊接技术,能够独立的完成简单电子产品的安装与焊 接。熟悉电子产品的安装工艺的生产流程。 3.熟悉印制电路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熟悉手工制作印制电板的工艺流程,能 够根据电路原理图,元器件实物设计并制作印制电路板。 4.* 5.熟悉常用电子器件的类别、型号、规格、性能及其使用范围,能查阅有关的 电子器件图书。 6.能够正确识别和选用常用的电子器件,并且能够熟练使用普通万用表和数字 万用表。 7.掌握和运用单片机的基本内部结构、功能部件、接口技术以及应用技术。 8.各种外围器件和传感器的应用; 9.了解电子产品的焊接、调试与维修方法。 要求: 1.学生都掌握、单片机的内部结构、功能部件,接口技术等技能; 2.根据题目进行调研,确定实施方案,购买元件,并绘制原理图,焊接电路板, 调试程序; 3.} 4.焊接和写汇编程序及调试,提交课程设计系统(包括硬件和软件);. 5.完成课程设计报告 设计内容和方法:使用温度传感器PT1000,直接感应外部的温度变化。使用恒流源电路,保证通过PT1000的电流相等,根据PT1000的工作原理与对应关系,得到温度与电阻的关系,将得到的电压放大20倍。结合ARM9与LCD,将得到的

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单片机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三) 题目: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的设计 一、课程设计任务 传统的温度传感器,如热电偶温度传感器,具有精度高,测量范围大,响应快等优点。但由于其输出的是模拟量,而现在的智能仪表需要使用数字量,有些时候还要将测量结果以数字量输入计算机,由于要将模拟量转换为数字量,其实现环节就变得非常复杂。硬件上需要模拟开关、恒流源、D/A转换器,放大器等,结构庞大,安装困难,造价昂贵。新兴的IC温度传感器如DS18B20,由于可以直接输出温度转换后的数字量,可以在保证测量精度的情况下,大大简化系统软硬件设计。这种传感器的测温范围有一定限制(大多在-50℃~120℃),多适用于环境温度的测量。DS18B20可以在一根数据线上挂接多个传感器,只需要三根线就可以实现远距离多点温度测量。 本课题要求设计一基于DS18B20的温度采集显示系统,该系统要求包含温度采集模块、温度显示模块(可用数码管或液晶显示)和键盘输入模块及报警模块。所设计的系统可以从键盘输入设定温度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温度时,进行报警,同时能实时显示温度值。 二、课程设计目的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使学生掌握:1)单总线温度传感器DS18B20与单片机的接口及DS18B20的编程;2)矩阵式键盘的设计与编程;3)经单片机为核心的系统的实际调试技巧。从而提高学生对微机实时控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能力。 三、课程设计要求 1、要求可以从键盘上接收温度设定值,当所采集的温度高于设定值时,进行报警(可以是声音报警,也可是光报警) 2、能实时显示温度值,若用Proteus做要求保留一位小数; 四、课程设计内容 1、人机“界面”设计; 2、单片机端口及外设的设计; 3、硬件电路原理图、软件清单。 五、课程设计报告要求 报告中提供如下内容: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

计算机控制课程设计 报告 设计题目: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年级专业:09级测控技术与仪器 化工、机械、食品等领域。温度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遇到的过程控制,有些工艺过程对其温度的控制效果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因而设计一种较为理想的温度控制系统是非常有价值的。本设计就是利用单片机来控制高温加热炉的温度,传统的以普通双向晶闸管(SCR)控制的高温电加热炉采用移相触发电路改变晶闸管导通角的大小来调节输出功率,达到自动控制电加热炉温度的目的。这种移相方式输出一种非正弦波,实践表明这种控制方式产

生相当大的中频干扰,并通过电网传输,给电力系统造成“公害”。采用固态继电器控温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固态继电器,其波形为完整的正弦波,是一种稳定、可靠、较先进的控制方法。为了降低成本和保证较高的控温精度,采用普通的ADC0809芯片和具有零点迁移、冷端补偿功能的温度变送器桥路,使实际测温范围缩小。 1.1电阻炉组成及其加热方式 电阻炉是工业炉的一种,是利用电流通过电热体元件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加热或者熔化元件或物料的热加工设备。电阻炉由炉体、电气控制系统和辅助系统组成,炉体由炉壳、加热器、炉衬(包括隔热屏)等部件组成。由于炉子的种类不同,因而所使用的燃料和加

热方法也不同;由于工艺不同,所要求的温度高低不同,因而所采用的测温元件和测温方法也不同;产品工艺不同,对控温精度要求不同,因而控制系统的组成也不相同。电气控制系统包括主机与外围电路、仪表显示等。辅助系统通常指传动系统、真空系统、冷却系统等,因炉种的不同而各异。电阻炉的类型根据其热量产生的方式不同,可分为间接加热式和直接加热式两大类。间接加热式电阻炉,就是在炉子内部有专用的电阻材料制作的加热元件, (4)电阻炉温度按预定的规律变化,超调量应尽可能小,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5)具有温度、曲线自动显示和打印功能,显示精度为±1℃; (6)具有报警、参数设定、温度曲线修改设置等功能。

STM32-内部温度传感器-串口显示-完整程序

STM32F103 内部温度传感器用串口传递到PC上显示 程序如下: #include "stm32f10x.h" #include "stm32_eval.h" #include "stm32f10x_conf.h" #include #define DR_ADDRESS ((uint32_t)0x4001244C) //ADC1 DR寄存器基地址 USART_InitTypeDef USART_InitStructure; //串口初始化结构体声明ADC_InitTypeDef ADC_InitStructure; //ADC初始化结构体声明DMA_InitTypeDef DMA_InitStructure; //DMA初始化结构体声明__IO uint16_t ADCConvertedValue; // 在内存中声明一个可读可写变量用来存放AD的转换结果,低12 位有效 void ADC_GPIO_Configuration(void); static void Delay_ARMJISHU(__IO uint32_t nCount) { for (; nCount != 0; nCount--);} int main(void) { u16 ADCConvertedValueLocal;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981701182.html,ART_BaudRate = 115200;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981701182.html,ART_WordLength = USART_WordLength_8b;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981701182.html,ART_StopBits = USART_StopBits_1;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981701182.html,ART_Parity = USART_Parity_No;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981701182.html,ART_HardwareFlowControl = USART_HardwareFlowControl_None; USART_https://www.doczj.com/doc/981701182.html,ART_Mode = USART_Mode_Rx | USART_Mode_Tx; STM_EV AL_COMInit(COM1, &USART_InitStructure); /* Enable DMA1 clock */ RCC_AHBPeriphClockCmd(RCC_AHBPeriph_DMA1, ENABLE); DMA_DeInit(DMA1_Channel1); //开启DMA1的第一通道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BaseAddr = DR_ADDRESS; 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BaseAddr=(uint32_t)&ADCConve rtedValue; DMA_InitStructure.DMA_DIR = DMA_DIR_PeripheralSRC; //DMA的转换模式为SRC模式,由外设搬移到内存 DMA_InitStructure.DMA_BufferSize = 1; //DMA缓存大小,1个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Inc = DMA_PeripheralInc_Disable; //接收一次数据后,设备地址禁止后移DMA_InitStructure.DMA_MemoryInc = DMA_MemoryInc_Disable; //关闭接收一次数据后,目标内存地址后移 DMA_InitStructure.DMA_PeripheralDataSize = DMA_PeripheralDataSize_HalfWord; //定义外设数据宽度为16位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气化 年级: 13-2 学院:机电院 { 姓名:崔海艳 学号:35 … ^ -- 目录

1 引言 (3) 2 设计要求 (3) 3 工作原理 (3) 4 方案设计 (4) … 5 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6) 微控制器模块 (6) 温度采集模块 (7) 报警模块 (9) 温度显示模块 (9) 其它外围电路 (10) 6 电源模块 (12) 7 程序设计 (13) — 流程图 (13) 程序分析 (16) 8. 实例测试 (18)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

。 1 引言 传感器是一种有趣的且值得研究的装置,它能通过测量外界的物理量,化学量或生物量来捕捉知识和信息,并能将被测量的非电学量转换成电学量。在生活中它为我们提供了很多方便,在传感器产品中,温度传感器是最主要的需求产品,它被应用在多个方面。总而言之,传感器的出现改变了我们的生活,生活因使用传感器也变得多姿多彩。 温度控制系统广泛应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如家电、汽车、材料、电力电子等,常用的控制电路根据应用场合和所要求的性能指标有所不同,在工业企业中,如何提高温度控制对象的运行性能一直以来都是控制人员和现场技术人员努力解决的问题。这类控制对象惯性大,滞后现象严重,存在很多不确定的因素,难以建立精确的数学模型,从而导致控制系统性能不佳,甚至出现控制不稳定、失控现象。传统的继电器调温电路简单实用,但由于继电器动作频繁,可能会因触点不良而影响正常工作。控制领域还大量采用传统的PID控制方式,但PID控制对象的模型难以建立,并且当扰动因素不明确时,参数调整不便仍是普遍存在的问题。而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因其内部集成了A/D转换器,使得电路结构更加简单,而且减少了温度测量转换时的精度损失,使得测量温度更加精确。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只用一个引脚即可与单片机进行通信,大大减少了接线的麻烦,使得单片机更加具有扩展性。由于DS18B20芯片的小型化,更加可以通过单跳数据线就可以和主电路连接,故可以把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做成探头,探入到狭小的地方,增加了实用性。更能串接多个数字温度传感器DS18B20进行范围的温度检测 2 设计要求

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

前言 温度是一种最基本的环境参数,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经常要检测温度。传统的方式是采用热电偶或热电阻,但是由于模拟温度传感器输出为模拟信号,必须经过AD 转换环节获得数字信号后才能与单片机等微处理器接口,使得硬件电路结构复杂,制作成本较高。近年来,美国DALLAS公司生产的DSI18B20为代表的新型单总线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以其突出优点广泛使用于仓储管理、工农业生产制造、气象观测、科学研究以及日常生活中。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温度传感器的种类日益繁多,数字温度传感器更因适用于各种微处理器接口组成的自动温度控制系统具有可以克服模拟传感器与微处理器接口时需要信号调理电路和A/D转换器的弊端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电子测温计、医疗仪器等各种温度控制系统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数字温度传感器有DS1820、MAX6575、DS1722、MAX6635等. 智能温度传感器(亦称数字温度传感器)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问世的。它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自动测试技术(ATE_)的结晶.目前,国际上已开发出多种智能温度传感器系列产品。智能温度传感器内部包含温度传感器、A/D传感器、信号处理器、存储器(或寄存器)和接口电路.有的产品还带多路选择器、中央控制器(CPU)、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智能温度传感器能输出温度数据及相关的温度控制量,适配各种微控制器(MCU),并且可通过软件来实现测试功能,即智能化取决于软件的开发水平。 为了准确获取现场的温度和方便现场控制,本系统采用了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进行设计,利用LED数码管显示温度,利用DS18B20检测当前的温度值,通过和设定的参数进行比较,若实测温度高于设定温度,则通过555定时器产生频率可变的报警信号,若实测温度低于设定温度,则加热电路自动启动,到达设定温度后停止。在软件部分,主要是设计系统的控制流程和实现过程,以及各个芯片的底层驱动设计已达到所要求的功能。在近端与远端通信过程中,采用串行MAX232标准,实现PC机与单片机间的数据传输。

单片机课程设计(温度控制器)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 内容摘要:该温度报警系统以AT89C51单片机为核心控制芯片,实现温度检测报警功能的方案。该系统能实时采集周围的温度信息,程序内部设定有报警上下限,根据应用环境不同可设定不同的报警上下限。该系统实现了对温度的自动监测和自动调温功能。 关键词:AT89C51ADC0808 温度检测报警自动调温 Abstract:The temperature alarm system AT89C51 control chip, realize temperature detection alarm function scheme. The system can collect real-time temperature information around that internal procedures set alarm equipp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application environment can be set different alarm upper. The system realizes the automatic monitoring of temperature. The instrument can achieve the automatic thermostat function. Keywords:AT89C51 ADC0808Temperature detectingalarmautomatic thermostat 引言:本课题是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控制器设计,经过对对相关书籍资料的查阅确定应用单片机为主控模块通过外围设备来实现对温度的控制。实现高低温报警、指示和低温自加热功能(加热功能未在仿真中体现)。 1.设计方案及原理 1.1设计任务 基于单片机设计温度检测报警,可以实时采集周围的温度信息进行显示,并且可以根据应用环境不同设定不同的报警上下限。 1.2设计要求 (1)实时温度检测。 (2)具有温度报警功能。 (3)可以设报警置温度上下限。 (4)低于下限时启动加热装置。 1.3总体设计方案及论证

课程设计(论文)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数字温度监测装置设计

课程设计说明书 基于MCS-51系列单片机的 数字温度监测装置设计 学生班级: 学生姓名: 起止日期: 指导教师:

目录 一、引言 4 1. 本次课程设计的重要意义4 2. 温度传感器的发展4 二、设计内容及性能指标 5 三、系统方案总体概述 5 四、系统主要器件选择 6 (一)单片机的选择 6 1.主要性能参数6 2.功能特性概述7 3.引脚功能说明8 4.端口引脚第二功能9(二)温度传感器的选择10 1.总述10 2.温度传感器的选择11 2.1 DS18B20简介11 2.2 DS18B20内部结构11 2.3 DS18B20测温原理15 五、系统整体设计 17(一)系统硬件电路设计17 1.硬件电路设计总体概述17 2.CPU机器基本外围电路设计18 2.1单片机电路18 2.2晶振控制电路18 2.3 继电器电路19 2.4 锁存器74LS373引脚功能及工作原理19 2.4.1 74LS373引脚功能20 2.4.2 74LS373工作原理20 2.4.3 Intel2764引脚功能23 3.前向通道设计23 3.1温度检测电路23 3.2电源输入部分电路24 4.后向通道设计及人机通道设计25 4.1 后向通道设计25 4.1.1 LED显示电路25 4.1.1.1 LED显示器的结构25 4.1.1.2 LED显示器的工作原理26 4.1.1.3 LED 显示设计方案27 4.2键盘27 4.3温度报警电路28 4.4复位电路28

5.抗干扰措施29 5.1干扰产生的后果29 5.2抗干扰设计的基本原则30 5.3硬件抗干扰设计31 5.4软件的抗干扰设计32(二)系统软件设计33 1.概述33 2.主程序模块33 3. 部分程序清单34 3.1 温度传感器的驱动程序34 3.2 LED共阳极显示子程序36 六、附录 36 七、致谢 37 参考文献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目录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及电路说明 (3) 1.1课程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3) 1.2课程设计电路说明 (4) 第二章课程设计及结果分析 (6) 2.1课程设计思想 (6) 2.2课程设计问题及解决办法 (6) 2.3调试结果分析 (7) 第三章课程设计方案特点及体会 (8) 3.1 课程设计方案特点 (8) 3.2 课程设计心得体会 (9) 参考文献 (9) 附录 (9)

第一章课程设计要求及电路说明 1.1课程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温度控制器的设计 设计要求与技术指标: 1、设计要求 (1)设计一个温度控制器电路; (2)根据性能指标,计算元件参数,选好元件,设计电路并画出电路图; (3)撰写设计报告。 2、技术指标 温度测量范围0—99℃,精度误差为0.1℃;LED数码管直读显示;温度报警指示灯。

1.2课程设计电路说明 1.2.1系统单元电路组成 温度计电路设计总体设计方框图如图1所示,控制器采用单片机AT89S51,温度传感器采用DS18B20,用3位LED数码管以串口传送数据实现温度显示。 1.2.2设计电路说明 主控制器:CPU是整个控制部分的核心,由STC89C52芯片连同附加电路构成的单片机最小系统作为数据处理及控制模块. 显示电路:显示电路采用4个共阳LED数码管,用于显示温度计的数值。报警电路:报警电路由蜂鸣器和三极管组成,当测量温度超过设计的温度时,该电路就会发出报警。 温度传感器:主要由DS18B20芯片组成,用于温度的采集。 时钟振荡:时钟振荡电路由晶振和电容组成,为STC89C52芯片提供稳定的时钟频率。

第二章课程设计及结果分析 2.1课程设计 2.1.1设计方案论证与比较 显示电路方案 方案一:采用数码管动态显示 使用一个七段LED数码管,采用动态显示的方法来显示各项指标,此方法价格成本低,而且自己也比较熟悉,实验室也常备有此元件。 方案二:采用LCD液晶显示 采用1602 LCD液晶显示,此方案显示内容相对丰富,且布线较为简单。 综合上述原因,采用方案一,使用数码管作为显示电路。 测温电路方案 方案一:采用模拟温度传感器测温 由于本设计是测温电路,可以使用热敏电阻之类的器件利用其感温效应,在将随被测温度变化的电压或电流采集过来,进行A/D转换后,就可以用单片机进行数据的处理,在显示电路上,就可以将被测温度显示出来,这种设计需要用到A/D转换电路,感温电路比较麻烦。 方案二:采用数字温度传感器 经过查询相关的资料,发现在单片机电路设计中,大多数都是使用传感器,所以可以采用一只温度传感器DS18B20,此传感器,可以很容易直接读取被测温度值,进行转换,就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综合考虑,很容易看出,采用方案二,电路比较简单,软件设计也比较简单,故采用了方案二。 2.1.2设计总体方案 根据上述方案比较,结合题目要可以将系统分为主控模块,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和报警模块,其框图如下: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 专业:电气化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13-2 学院:机电院 姓名:崔海艳 ______________ 学号:8021209235 目录 1弓I言................................................................... ..3

2设计要求................................................................. ..3 3工作原理................................................................. ..3 4 方案设计 ................................................................ ..4 5单元电路的设计和元器件的选择.............................................. ..6 5.1微控制器模块........................................................... .6 5.2温度采集模块...................................................... .. (7) 5.3报警模块.......................................................... .. (9) 5.4 温度显示模块..................................................... .. (9) 5.5其它外围电路........................................................ (10) 6 电源模块 (12) 7程序设计 (13) 7.1流程图............................................................... (13) 7.2程序分析............................................................. ..16 8.实例测试 (18) 总结.................................................................... ..18 参考文献................................................................ ..19

专业课程设计温度的采集与控制(软件)2

专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课程设计名称:专业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题目:温度的采集与控制(2)学院名称:信息工程学院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班级: 学号:姓名: 评分:教师: 20 年月日

专业课程设计任务书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分散1周第17 周- 19 周集中

摘要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温度测量控制系统在工业、农业及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它对人们的生活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温度采集控制系统的设计与研究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次设计的目的在于学习基于51单片机的温度采集控制系统设计的基本流程。本设计采用单片机作为数据处理与控制单元,为了进行数据处理,单片机控制数字温度传感器,把温度信号通过单总线从温度传感器传递到单片机上。单片机数据处理之后,发出控制信息改变报警和控制执行模块的状态,同时将当前温度信息发送到LED进行显示。本系统可以实现温度信号采集与显示,通过进行温度数据的运算处理,发出控制信号达到控制蜂鸣器和继电器的目的。 关键词:温度温度采集温度控制

目录 第一章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 (1) 1.1 设计要求 (1) 1.2 系统组成 (1) 1.3 工作原理 (1) 第二章硬件电路设计 (2) 2.1 温度转换电路 (2) 2.2 A/D转换电路 (2) 2.3 控制电路 (3) 2.4 单片机最小系统 (3) 第三章软件设计 (5) 3.1 主程序流程图 (5) 3.2 7279初始化程序INIT7279 (6) 3.3 发送字节程序STFS (7) 3.4 延时程序 (9) 3.5 中断程序 (10) 3.6 AD采样程序 (12) 3.7 数值转换程序 (13) 3.8 7279送显程序 (14) 第四章实验、调试和测试结果分析 (16) 4.1 主要仪器和工具 (16) 4.2 调试过程及测试结果 (16) 结论 (18) 参考文献 (19) 附录 (20)

武汉理工大学模电课设温度控制系统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张亚男专业班级:通信1104班 指导教师:李政颖 工作单位:信息工程学院 题目: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初始条件:TEC半导体制冷器、UA741 运算放大器、LM339N电压比较器、稳压管、LM35温度传感器、继电器 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 一、设计任务:利用温度传感器件、集成运算放大器和Tec(Thermoelectric Cooler, 即半导体致冷器)等设计一个温度控制器。 二、设计要求:(1)控制密闭容器内空气温度 (2)控制容器容积>5cm*5cm*5cm (3)测温和控温范围0℃~室温 (4)控温精度±1℃ 三、发挥部分:测温和控温范围:0℃~(室温+10℃) 时间安排:19周准备课设所需资料,弄清各元件的原理并设计电路。 20周在仿真软件multisim上画出电路图并进行仿真。 21周周五前进行电路的焊接与调试,周五答辩。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 系主任(或责任教师)签名:年月日

温度控制系统的设计 1.温度控制系统原理电路的设计 (3) 1.1 温度控制系统工作原理总述 (3) 1.2 方案设计 (3) 2.单元电路设计 (4) 2.1 温度信号的采集与转化单元——温度传感器 (4) 2.2 电压信号的处理单元——运算放大器 (5) 2.3 电压值表征温度单元——万用表 (7) 2.4 电压控制单元——迟滞比较器 (8) 2.5 驱动单元——继电器 (10) 2.6 TEC装置 (11) 2.7 整体电路图 (12) 3.电路仿真 (12) 3.1 multisim仿真 (12) 3.2 仿真分析 (14) 4.实物焊接 (15) 5.总结及体会 (16) 6.元件清单 (18) 7.参考文献 (19)

温度传感器课程设计报告1

温度传感器的特性及应用设计 集成温度传感器是将作为感温器件的晶体管及其外围电路集成在同一芯片上的集成化温度传感器。这类传感器已在科研,工业和家用电器等方面、广泛用于温度的精确测量和控制。 1、目的要求 1.测量温度传感器的伏安特性及温度特性,了解其应用。 2.利用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设计制作测量范围20℃~100℃的数字显示测温装置。 3.对设计的测温装置进行定标和标定实验,并测定其温度特性。 4.写出完整的设计实验报告。 2、仪器装置 AD590集成温度传感器、变阻器、导线、数字电压表、数显温度加热设备等。 3、实验原理 AD590 R=1KΩ E=(0-30V)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㈠测量伏安特性――确定其工作电压范围 ⒈按图摆好仪器,并用回路法连接好线路。 ⒉注意,温度传感器内阻比较大,大约为20MΩ左右,电源电 压E基本上都加在了温度传感器两端,即U=E。选择R4=1KΩ,温度传感器的输出电流I=V/R4=V(mV)/1KΩ=│V│(μA)。

⒊在0~100℃的范围内加温,选择0.0 、10.0、20.0……90.0、100.0℃,分别测量在0.0、1.0、2.0……25.0、30.0V时的输出电流大小。填入数据表格。 ⒋根据数据,描绘V~I特性曲线。可以看到从3V到30V,基本是一条水平线,说明在此范围内,温度传感器都能够正常工作。 ⒌根据V~I特性曲线,确定工作电压范围。一般确定在5V~25V为额定工作电压范围。 ㈡测量温度特性――确定其工作温度范围 ⒈按图连接好线路。选择工作电压为10V,输出电流为I=V/R4=V(mV)/1KΩ=│V│(μA)。 ⒉升温测量:在0~100℃的范围内加热,选择0.0 、10.0、 20.0……90.0、100.0℃时,分别同时测量输出电流大小。将数据填入数据表格。 注意:一定要温度稳定时再读输出电流值大小。由于温度传感器的灵敏度很高,大约为k=1μA/℃,所以,温度的改变量基本等于输出电流的改变量。因此,其温度特性曲线是一条斜率为k=1的直线。 ⒊根据数据,描绘I~T温度特性曲线。 ⒋根据I~T温度特性曲线,求出曲线斜率及灵敏度。 ⒌根据I~T温度特性曲线,在线性区域内确定其工作温度范围。 ㈢实验数据: ⒈温度特性

基于单片机的数字温度计设计课程设计

摘要 温度的检测与控制是工业生产过程中比较典型的应用。本设计以AT89C52单片机为核心,采用DS18B20温度传感器检测温度,由温度采集、温度显示,温度报警等功能模块组成。基于题目基本要求,本系统对温度采集和温度显示系统行了重点设计。本系统大部分功能能由软件实现,吸收了硬件软件化的思想。实际操作时,各功能在开发板上也能完美实现。本系统实现了要求的基本功能,其余发挥部分也能实现。 关键字:AT89C52单片机、DS18B20温度传感器、数码管显示、温度采集

目录 一.绪论 .............................................................................................................

二.设计目的..................................................................................................... 三.设计要求..................................................................................................... 四.设计思路..................................................................................................... 五.系统的硬件构成及功能................................................................. 5.1主控制器............................................................................................... 5.2显示电路............................................................................................... 5.3温度传感器.......................................................................................... 六.系统整体硬件电路................................................................................. 七.系统程序设计 .......................................................................................... 八.测量及其结果分析 ................................................................................... 九.设计心得体会............................................................................................ 十.参考文献..................................................................................................... 附录1 源程序 附录2 元件清单及PCB图 一.绪论

简单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报告(2010 —2011 年度第2学期) 题目:基于DS18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 院系: 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老师: 2011年5 月22 日

目录 1设计要求…………………………………………………………………………2设计的作用、目的………………………………………………………………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3.2单元电路设计与分析……………………………………………………… 3.3电路的安装与调试…………………………………………………………4心得体会及建议………………………………………………………………… 4.1心得体会…………………………………………………………………… 4.2建议…………………………………………………………………………5附录………………………………………………………………………………6参考文献…………………………………………………………………………

基于DS12B20的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设计报告 1设计要求 运用DS12B20温度测量芯片实现一个多点温度测量系统,要求如下: (1).测量点为两点。 (2).测量的温度为-40~+40°C (3).温度测量的精度为±0.5°C (4).测量系统的响应时间要小于1S。 (5).温度数据的传输方式采用串行数据传送的方式。 2 设计的作用、目的 通过本设计可以进一步了解熟悉单片机的控制原理以及外设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方法,尤其是串行通信方法以及单片机与外设间的接口问题。 本设计旨在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系统开发能力,增长学生动手实践经验,激起学生学以致用的兴趣。 3设计的具体实现 3.1系统概述 本系统分为温度采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控制模块和显示模块。温度采集模块由DS18B20温度测量芯片构成,它负责测量温度后将温度量转化为数字信号,传输到数据处理模块;核心处理模块由AT89S52单片机组成,它负责与温度采集模块进行数据通信、对数据进行操作处理已经对各种外设的响应与控制;控制模块由几个按键组成,实现对测量点的选择以及电路复位的操作;显示模块由一块四位的八段译码显示管和驱动芯片组成,它的作用是显示测量的温度值。 系统模块组成图: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课程设计报告书

热交换器温度控制系统 一.控制系统组成 由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1可以看出系统包括换热器、热水炉、控制冷流体的多级离心泵,变频器、涡轮流量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设备。 图1换热器出口温度控制系统流程图 控制过程特点:换热器温度控制系统是由温度变送器、调节器、执行器和被控对象(出口温度)组成闭合回路。被调参数(换热器出口温度)经检验元件测量并由温度变送器转换处理获得测量信号c,测量值c与给定值r的差值e送入调节器,调节器对偏差信号e进行运算处理后输出控制作用u。 二、设计控制系统选取方案 根据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可以将其分为简单控制系统和复杂控制系统。其中在换热器上常用的复杂控制系统又包括串级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对于控制系统的选取,应当根据具体的控制对象、控制要求,经济指标等诸多因素,选用合适的控制系统。以下是通过对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的分析,确定合适的控制系统。

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如图2所示,冷流体和热流体分别通过换热器的壳程和管程,通过热传导,从而使热流体的出口温度降低。热流体加热炉加热到某温度,通过循环泵流经换热器的管程,出口温度稳定在设定值附近。冷流体通过多级离心泵流经换热器的壳程,与热流体交换热后流回蓄电池,循环使用。在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进口处均设置一个调节阀,可以调节冷热流体的大小。在冷流体出口设置一个电功调节阀,可以根据输入信号自动调节冷流体流量的大小。多级离心泵的转速由便频器来控制。 换热器过程控制系统执行器的选择考虑到电动调节阀控制具有传递滞后大,反应迟缓等缺点,根具离心泵模型得到通过控制离心泵转速调节流量具有反应灵敏,滞后小等特点,而离心泵转速是通过变频器调节的,因此,本系统中采用变频器作为执行器。 图2换热器的温度控制系统工艺流程图 引起换热器出口温度变化的扰动因素有很多,简要概括起来主要有: (1)热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热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换热器入口阀门的开度和循环泵压头的影响。热流体的温度主要受到加热炉加热温度和管路散热的影响。 (2 )冷流体的流量和温度的扰动。冷流体的流量主要受到离心泵的压头、转速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程设计

基于单片机的温度采集系统设计课 程设计 摘要 单片机己在各行业得到广泛应用,为适应更多的应用领域,厂家釆取了在一块单片机芯片上集成多种功能部件和大容量存储器的方法。因而,整个应用系统不需要扩展,而体积变小、可靠性增高,使单片机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单片机系统。 第一章单片机概述 单片机是单片微型计算机的简称,有时称为微控制器,是将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单元集成在一个芯片中而构成的器件。由于单片机在一个芯片上集成诸多功能,因此就单项功能而言,通常都没有普通计算机强大,如计算机速度不够快、字长较短、外部可扩展接口的数量少且规模小等。但是,单片机具有体积小、价格便宜和技术成熟等优点,是各种电子产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早期的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31,因为简单可靠而性能不错获得了很大的好评。此后在803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单片机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

高了数百倍。目前,高端的32位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⑷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单片机比专用处理器更适合应用于嵌入式系统,因此它得到了最多的应用。事实上单片机是世界上数量最多的计算机。现代人类生活中所用的几乎每件电 子和机械产品中都会集成有单片机。手机、电话、计算器、家用电器、电子玩具、掌上电脑以及鼠标等电脑配件中都配有-2部单片机。而个人电脑中也会有为数不少的单片机在工作。汽至上一般配备40多部单片机,复杂的工业控制系统上甚至可能有数百台单片机在同时工作!单片机的数量不仅远超过PC机和其他计算的总和,甚至比人类的数量还要多。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相当于一个微型的计算机,和计算机相比,单片机只缺少了I/O设备。概括的讲:一块芯片就成了一台计算机。它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为学习、应用和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同时,学习使用单片机是了解计算机原理与结构的最佳选择。 单片机内部也用和电脑功能类似的模块,比如CPU,内存,并行总线,还有和硬盘作用相同的竝蛊件,不同的是它的这些部件性能都相对我们的家用电脑弱很多,不过价钱也是低的,一般不超过10元即可……用它来做一些控制电器一类不是很复杂的工作足矣了。我们现在用的全自动滚筒洗衣机、排烟罩、VCD等等的家电里面都可以看到它的身影!……它主要是作为控制部分的核心部件。 它是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的(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温度监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 温度监控系统课程设计报告 1 设计背景 设计目的及意义 随着现代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作为各种信息的感知、采集、转换、传输相处理的功能器件,温度传感器的作用日益突出,成为自动检测、自动控制系统和计量测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技术工具,其应用已遍及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本设计就是为了满足人们在生活生产中对温度测量系统方面的需求。 (1)在学习了课程后,为了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培养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 (2)通过实验提高对单片机的认识,提高软件调试能力。 (3)进一步熟悉和掌握单片机的结构及工作原理,通过课程设计,掌握以单片机核心的电路设计的基本方法和技术。 (4)通过实际程序设计和调试,逐步掌握模块化程序设计方法和调试技术。( (5)熟悉温度控制的工作原理,选择合适的元件,绘制系统电路原理图,运用单片机原理及其应用,进行软硬件系统的设计和调试,加深对单片机的了解和运用,进而提高自己的应用知识能力、设计能力和调试能力。 总体设计思路 本设计以单片机为基础,温度监控系统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系统分析过程 (1)根据系统的目标,明确所采用温度监控系统的目的和任务。 (2)确定系统所在的工作环境。 (3)根据系统的工作要求,确定系统的基本功能和方案。 系统设计内容 : (1)构思设计温度监控系统的工作流程。 (2)对要求设计的系统进行功能需求分析,考虑多种设计方案,比较各方案的特点,并确定合理可行的方案,并设计相应的功能结构。

(3)根据系统的控制要求,选择合适型号的芯片及元器件。 (4) 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控制程序。 (5) 电路板及其结构的设计。 (6) 进行系统的调试,完成最终的设计。 2 总体设计方案设计 系统框图 % 本设计为无线电控制电路,系统框图如下所示: ¥ " 图1-1 系统框图 系统功能 此设计以单片机为核心的温度监控系统,其功能是:平常状态下可以做温度计使用。当温度超过预设温度时二极管会闪烁报警,当温度降下时二极管则停止闪烁。 电路设计及功能如下所述: 本设计大体可分为三个部分,即温度采集,数码显示,报警电路。温度采集部分利用DS18B20进行温度采集,感知温度,后数码显示出温度,若温度超过了预设温度报警电路则启亮发光二极管,闪烁。整体电路图如下所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