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试管苗生根

试管苗生根

试管苗生根
试管苗生根

试管苗生根

录入时间:2009-6-15 9:08:16 来源:百度

--------------------------------------------------------------------------------

试管苗生根

离体繁殖产生大量的芽、嫩梢、原球茎,需进一步诱导生根,才能得到完整的植株。生根属试管繁殖的第三个阶段,其后栽入土中。这是最后一道微繁工序,也是能否进行大量生产和实际应用的又一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商品化生产出售产品,取得效益的最终关节,应给予高度重视。试管繁殖往往诱导产生大量的丛生芽或丛生茎、原球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或直接栽入基质中,进一步长大成苗。试管苗的生根可分为试管内生根和试管外生根两种方式。

1、试管内生根

植物离体培养根的发生都来自不定根。根原基的形成和生长素有关,根原基的伸长和生长则可以在没有外源生长素下实现。一般从诱导至开始出现不定根时间,快的只需3d—4d,慢的则要3周—4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于根的发生规律研究的还不够,尤其是在木本植物培养中,往往芽易诱导并且生长良好,而根则难发生(例如牡丹),故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影响植物离体培养中生根的因素很多,有离体材料自身的生理生化状态,也有外部的多种因素。

(1)植物材料不同植物、不同基因型、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对分化根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生根难易还与母株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因为取材季节和所处环境条件均有影响。所以试管内若不生根,不要完全从培养中去找原因,也应在取材时考虑。不同植物生根的一般规律是: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难,成年树比幼年树难,乔木比灌木难。

(2)基本培养基大多数使用低浓度的MS培养基,其中不少使用1/2MS和1/3MS培养基。如许智宏等在无籽西瓜生根中,用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用MS、1/2MS和1/2MS无机盐加铁盐)进行生根对此,结果降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生根,而且根多而粗壮,发根也快,加铁盐则更好。水仙的小鳞茎在1/2MS培养基下才生根。矿质元素对生根的影响也有一些报道。大量元素中有人认为NH 多可能不利于发根,生根需要磷和钾元素,但不宜太多;而Ca2+多数报道有利于根的形成和生长。糖的浓度,生根培养时通常使用的是蔗糖,其浓度多数采用低浓度,一般在1%—3%。如桉树的不定枝发根最适蔗糖浓度为0.25%,马铃薯发根为1%。但也有些植物在高浓度时生根较好,李明军等(1998)在怀山药试管繁殖中发现3%—9%的蔗糖浓度均能诱导生根,但6%时根粗而发达。

(3)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培养中使用激素的情况,据报道单用一种生长素的占51.5%,生长素加激动素占20.1%。按外植体类型归类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根时,使用萘乙酸最多,浓度在0.02—6.0,以1.0—2.0为多。使用吲哚乙酸+激动素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1—4.0和0.01—1.0,而以1.0—4.0和0.01—0.02居多数。而胚轴、茎段、插枝、花梗等材料分化根时,使用吲哚丁酸居首位,浓度为0.2—10,以1.0为多。可见生根培养多数使用生长素,大都以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单独用或配合使用,或与低浓度激动素配合使用。萘乙酸与细胞分裂素配合时摩尔比在(20—30):1为好。由此可见,在不定根形成中,植物激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生长素都能促进生根。一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通常不利于发根,如与生长素配合,一般浓度宜低于生长素浓度。脱落酸(ABA)可能有助于发根。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MET)对不定根的形成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诱导生根中所使用的浓度一般为0.1—4.0(李明军,1995)。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剂预先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再接种材料使其诱导生根。近年来为促进试管苗的生根,改变了这种做法,而将需生根材料先在一定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浸泡或培养一定时间,然后转入无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中培养,能显著提高生根率。如将苹果新梢预先在吲哚乙酸溶液中浸泡1h,这样比预先加到培养基中效果要好。又如将栗的新梢基部1cm处在1.0浓度的IBA溶液中浸泡2min,然后转入1/2硝酸盐的MS培养基上,可使生根率高达90%,每茎生根数为12.3条。再如将桃新梢浸入100BA溶液中浸2h 后,再转入除去激素、蔗糖和水解乳蛋白的1/2MS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

(5)其他物质有些材料报道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有利于生根。

(6)继代培养许多作者报道,新梢生根能力随继代时间增长而生根能力增加。如杜鹃茎尖培养,随培养次数的增加,小插条生根数量逐渐增加,第四代最高,最后达百分之百的生根。

(7)光照光照强度和光照时数对发根的影响十分复杂,结果不一。一般认为发根不需要光,如胡霓云等发现,毛樱桃新梢转入1/2LS附加0.1mol/L萘乙酸培养基中经12d暗培养,比不经暗处理的发根率增加20%。据报道4个苹果品种,叶、节间、根诱导愈伤组织后,转入生根培养,加入NAA,在黑暗中培养,使茎的愈伤组织再生了不定根。另据报道苹果试管苗经8d暗处理,用1.0 IBA能促进生根,并改善根系质量。

(8)pH值试管苗的生根,也要求一定的pH值范围,一般在5.0—6.0。据报道pH值显著影响小萝卜幼苗切后侧根的形成,pH为3.8时,侧根原基为为每平方厘米60条,pH为5.8时则降为每平方厘米18条。水稻离体种子根生长,随pH值由3.3升高至5.8而加快。

(9)温度试管苗在试管内生根,或在试管外生根,都要求一定的适宜温度,一般在16℃—25℃,过高过低均不利于生根。不同植物最适生根温度不同。据报道,草莓继代培养芽的再生是32℃,生根是28℃最好,16℃时根长增加5mm—8mm,根数为5条,而28℃时根长可增加11mm,产生19条根。温度对马铃薯块茎离体培养物发根也有影响,发根最适温度高于分枝的最适温度。

2、试管外生根

有些植物种类在试管中难以生根,或有根但与茎的维管束不相通,或根与茎联系差,或有根而无根毛,或吸收功能极弱,移栽后不易成活,这就需要采用试管外生根法。

试管外生根有以下三种方法:

1、在试管内诱导根原基后再移栽朱鹿鸣等(1989)报道月季试管苗移栽时易发生机械损伤,成活率低,又不稳定。用有根原基的试管苗移栽既耐贮运,又能异地移栽,成活率还高(97%)。其方法是剪取丛生芽,转入MS+0.5BA+0.01NAA中待小芽生长,当长至3cm—4cm时,转入加有0.5NAAMS培养基中,培养7d—10d后,待嫩茎基部长出根原基后取出栽入营养钵中,5d—6d后自行生根,此根系有根毛,吸收功能好。此法不仅移栽成活率高,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还适于长距离运输。一个广口保温瓶可装1000株带有根原基的小苗,转运千里之外再进行移栽,实现苗木运输移栽的微型化。1984年他们用此法移栽50个品种月季试管苗,成活2万余株。此法简便、易行,不伤根又便于贮运。在楸树、猕猴桃、山楂等试管苗中也获得了成功。

2、在生根小室进行生根和炼苗做一个生根小室,不用琼脂和蔗糖,而用透气又保湿的基质如泥炭、蛭石、珍珠岩、苔藓等,并要人工控制温度、光照、采用人工喷雾,雾滴要细,以提高空气湿度,又不致使叶面有水滴流出。把剪下长1cm—3cm的嫩茎转入生根小室,经3周—4周培养,即可产生发育良好,具吸收功能的根。其后再栽入温室,则易成活。国外杜鹃即用此法移栽。杜鹃花的嫩枝在试管内外都能很好地生根,而一种银球花长约1cm的嫩枝,切下栽入瓶外基质,比试管内根长的更好。生根小室效果好,条件易控制,但成本高,面积小。国外有些商业性实验室用自动化湿度调节系统,旋转培养,进行生根驯化,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因费用很高已不再使用(Preece和Sutter,1991)。

3、盆插或瓶插生根法巴岩磊等(1986)为解决我国西北干旱地区杨树试管苗难以移栽问题,提出用盆插或瓶插生根法来简化生根和移栽,节省设备,降低成本,提高移栽成活率。其法是用罐头瓶或盆内装有泥炭或腐殖土与细沙,每瓶插入20株—30株无根苗,插入深度约为0.3cm—1.2cm,加入1/2MS+1.0—5.0IBA或LAA生根营养液,在一定温度、湿度及光照下培养,20d后长出新根,30d后二级根长至8cm—12cm时移栽,成活率高而稳定。甘肃农大葡萄脱毒研究组研制成功葡萄脱毒苗简易快繁技术,用废旧罐头瓶代替三角瓶,用蛭石代替琼脂,用去糖的GN营养液,瓶口用打了孔的膜包扎,当接入10株—12株二节无根小苗或一节带根小苗,半开放培养,经15d—20d培养能长4cm—5cm的健壮幼苗,即可栽入沙床。变三步炼苗为一步炼苗,大幅度降低成本,简化移栽过程,在较粗放移栽下也有较高的成活率,适用于葡萄试管苗的繁殖与移栽。

有些植物可以把试管繁殖的嫩枝当作微型插条,直接入土生根,也能成活。如Berbee等,Chalupa & McCowns,以及Amos(1981)将杨树、桦木和其他阔叶树试管繁殖的嫩梢,直接栽入泥炭和蛭石基质中,很快生根,并有很高的成活率。

英国格拉斯哥植物园全国秋海棠中心(1988),用无菌简易快繁技术对秋海棠叶进行离体繁殖获得成功,也是体外生根和驯化一步完成,还是在带菌条件下完成,认为在植物微繁殖及保存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试管苗的炼苗

炼苗 1、试管苗的生长环境 试管苗和一般的田间幼苗不同,试管苗长期生长在培养容器中,与外界环境隔离,形成了一个恒温、高温、高湿、弱光、无菌的独特生态环境。 恒温:在试管苗整个生长过程中,常采用恒温培养,即使某一阶段稍有变动,温差也是极小的。而外界环境中的温度由太阳辐射的日辐射量决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温差较大。 高湿:组织培养中培养容器内的水分移动有两条途径,一是试管苗吸收的水分,从叶面气孔蒸腾;二是培养基向外蒸发,而后又凝结进入培养基的水分。循环的结果会使培养容器内相对湿度接近于100%,远远大于培养容器外的空气湿度。 弱光:组织培养中采取人工补光,其光照强度远不及太阳光,组培苗生长较弱,移栽后经受不了太阳光的直接照射。 无菌:试管苗所在环境是无菌的。不仅培养基无菌,而且试管苗也无菌。在移栽过程中试管苗要经历由无菌向有菌的转换。 2、试管苗的特点 试管苗的根系不发达:有些不容易生根的植物有时只能形成1~2条根,而且经常没有侧根和根毛,例如:牡丹、杏、梨、苹果等往往不能形成完整的根系。有些愈伤组织上产生的根没有和维管束相连接,这种根基本上没有吸收和运输水分和无机盐的能力。 试管苗叶片幼嫩,叶片表面角质层或蜡质层不发达,因此水分蒸发快,很容易失水萎蔫。一般的叶片正面有角质层或蜡质层,背面多有茸毛,叶背面气孔有很多茸毛可以保护气孔,减少水分蒸发。而试管苗表皮基本没有茸毛,所以水分蒸发量大。试管苗的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大,容易失水。 试管苗的机械组织发育较差,茎杆嫩而不坚挺,在缺水时易萎蔫和倒伏。3、试管苗的炼苗 因为试管苗在培养瓶中与温室的条件差别很大,主要是培养瓶中的温度稳定、湿度高、光照较弱等。为了使试管苗适应移栽后的环境并进行自养,必须要有一个逐步锻炼和适应的过程,这个过程叫驯化或炼苗。炼苗的目的在于提高试管苗对外界环境条件的适应性、提高其光合作用的能力、促使试管苗健壮、最终达到提高试管苗移栽成活率的目的。 试管苗从试管内移到试管外,由异养变为自养,由无菌变为有菌,由恒温、高湿、弱光向自然变温、低湿、强光过渡,变化十分剧烈。驯化应从温度、湿度、光照及有无菌等环境要素进行,驯化开始数天内,应和培养时的环境条件相似,驯化后期,则要与移栽的条件相似,从而达到逐步适应的目的。 常规的炼苗程序:1、闭瓶强光炼苗:当生根后或根系得到基本发育后(生 根培养7~15天),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炼苗7~20天左右,遮阴度为50%~70%。2、开瓶强光炼苗:将培养容器的盖子打开,在自然光下进行开瓶炼苗3~7天,正午强光或南方光照较强的地区应该注意要采取遮阴措施,如用遮阴蓬或温室避免灼伤小苗。如果在培养容器中开盖培养不够1周,一般不会引起含蔗糖培养基的污染问题。开瓶炼苗可以分阶段进行,即首先开盖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

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 试管苗生根是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的重要环节。只有当组培苗有了很好的根系时才能保证移栽成活。试管苗的生根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实际生根时可以通过调节很多因素来使其容易生根。影响试管苗生根的因素主要有: (1)植物材料 各种植物种植成活的难易程度不同。同样的,不同的植物、不同的品种、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对生根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生根难易还与母株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因为取材季节和所处环境条件均有影响。 一般的,试管苗生根和扦插苗生根是一样的,即扦插生根容易的植物,试管苗生根也容易;扦插生根困难的植物,试管苗生根也困难。比如,月季等扦插生根比较容易,试管苗也比较容易。 不同植物生根的规律是:成年的比幼年的生根难,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生根难。试管苗一般都比较幼嫩,但是有些试管苗在培养瓶中生长时间长,茎木化程度比较高,这类苗不容易生根。生长旺盛幼嫩的试管苗容易诱导生根。(2)基本培养基 养和水分是植物体的一种本能。 在培养基中有高浓度的营养元素,特别是糖能满足的情况下,试管苗产生依赖性而不易生根,所以减少培养基中的营养成分和糖的含量即可刺激生根。试管苗生根大多数使用低浓度的MS培养基,其中经常使用1/2MS和1/3MS培养基。不同植物对培养基的要求也不同。在无籽西瓜生根中,降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生根,而且根多而粗壮,发根也快,加铁盐则更好。糖的浓度一般用2%,有些植物在无糖培养基上也能生根。 培养基中的其他成分也和生根有关,有机成分中的维生素B 1,维生素B 6 ,维 生素B 12 都有利于生根。培养基的pH 值对试管苗的生根也有一定的影响。因此需要求一定的 pH值范围,一般在 5.0—6.0。据报道,pH值显著影响小萝卜幼苗切后侧根的形成,pH为 3.8时,侧根原基为为每平方厘米 60条,pH为 5.8时则降为每平方厘米 18 条。水稻离体种子根生长,随 pH值由 3.3 升高至5.8而加快。 (3)植物生长调节物质 生长素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它一方面使细胞壁疏松,增加可塑性,促进了细胞的纵向伸长;另一方面生长素又促进了蛋白质等物质的合成,从而增加了原生质体的量。 生长素中主要有吲哚乙酸(IAA)、萘乙酸(NAA)和吲哚丁酸(IBA)。这三种生长素一般都能有效促进生根。但不同种类的植物对生长素的种类和浓度的要求也不同。使用不同种类的生长素,不但影响生根的数量,而且影响生根的质量。一般用IAA诱导生成的根比较细长,NAA诱导生成的根比较短粗,而IBA诱导的根则介于二者之间。生根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生长素浓度越高,根越向短粗方向发展,进一步增加生长素的浓度,超过一定极限,则引起愈伤组织化,影响根的形成和生长。 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使用方法有2种:一种是将适宜浓度的生长素预先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将无根的试管苗接种上使其诱导生根;另一种是在无菌条件下将五根苗的茎段剪下来,用一定浓度的无菌生根溶液浸泡1~2小时后,再接种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一、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 二、用品 1、材料:生根组培苗; 2、器具用品:镊子;水盆;蛭石、珍珠岩、草木灰;育苗盘;喷雾器;竹签等。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练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取出,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3~7天。 (二)基质灭菌将蛭石、珍珠岩和草木灰分别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好,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或者采用高温干热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备用。 (三)育苗盘准备取干净的育苗盘,将蛭石和珍珠岩按1:1混合,然后倒入育苗盘中,用木板刮平。将育苗盘放入1-2cm深的水槽中,使水分浸透基质,然后取出备用。(四)试管苗脱瓶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取出,放入清水盆中,小心洗去根部琼脂,然后涝出,放入干净的小盆中。 (五)移栽用竹签在基质上打孔,将小苗栽入育苗穴盘中,轻轻覆盖、压实。待整个穴盘栽满后用喷雾器喷水浇平。最后将育苗盘摆入到驯化室中,正常管理。 四、作业 记录试管苗移栽驯化步骤,统计移栽成活率。 解释: 1、闭瓶强光练苗。当生根后或根系得到基本发育后,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 2、开瓶强光练苗。将培养容器的盖子或塞打开,在自然光下进行开瓶练苗3~7天,正午强光或南方光照较强地区要注意采取措施如用阴蓬或温室避免灼伤小苗。如果在开盖容器中培养不超过1周,一般不会引起含蔗糖培养基的污染问题。开瓶炼苗可以分阶段进行,即首先松盖(或塞)一两天,然后部分开盖一两天,最后完全揭去盖。这种方法在相对湿度十分低的屋内特别有好处。培养容器的开口大小也影响开盖的速度,开口大的瓶盖应比开口小的瓶盖除去的速度慢一些。 3、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试管苗从琼脂培养基中移出时要用长镊子小心取出,彻底清洗干净根部

大樱桃组培苗炼苗技术

大樱桃组培苗炼苗技术 摘要:根据大樱桃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多年大樱桃组培试管苗炼苗的试验,总结出了大樱桃组培试管苗炼苗前后的一系列管理技术。结果表明,试管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试管苗温室驯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这3个阶段的工作非常重要。基质选用细沙与蛭石6:4混合为宜,试管苗温室训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时间以10~15d为宜,移入沙床后定期喷洒营养液和杀菌液,按照此方法进行试管苗炼苗可获得很高的成活率。 关键词:大樱桃;组培;炼苗;技术方法 试管苗的炼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中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最需要的是操心和细心,即对大棚温湿度操心,对瓶苗移栽各管理环节的细心,若稍有疏忽,则会造成大批幼苗死亡,使整个组培工作前功尽弃,造成巨大的损失。通过几年的实践,总结出了大樱桃试管苗炼苗的关键技术,从试管苗炼苗基质的选择、试管苗温室驯化生根壮苗与开瓶炼苗这3个阶段进行了详细介绍,为天水市优良大樱桃品种的工厂化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1苗床及基质的选择 1.1苗床的制作 苗床在日光温室内要做成凹畦,长6m,宽2m,畦深15~20cm为宜,将畦整平拍实后,喷洒杀虫剂500倍液,在畦内将细砂、蛭石混匀后用木板刮平,并用800倍液多菌灵液将沙床洒透,在畦上搭建小拱棚,可用扁竹或圆竹搭建,高度保持在1.50m 左右,上遮盖遮阳网。 1.2栽种试管苗的基质 栽种试管苗的基质要具备透气、保湿、容易灭菌处理、不利于杂菌滋生的特点,选用珍珠岩、炉渣、蛭石、锯末、草炭土等多种基质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最适合大樱桃组培苗生长的基质为:细沙与蛭石6:4混合,细砂为颗粒为0.10~0.20mm 的面砂。 2试管苗的移栽方法 2.1试管苗的驯化 试管苗从培养架上长好后,将试管苗小心从培养架上取下,要轻取轻放,迅速转移到日光温室中,在日光温室中将瓶苗均匀地摆在地上,温度控制在15~25℃,光照强度为3 000Lx,每天中午在瓶苗周围喷洒多次雾水,达到保湿降温的效果,移到

速生白蜡扦插育苗技术

速生白蜡扦插育苗技术 白蜡有70多种,其中绒毛白蜡生长快、树干直,受到园林工作者的青睐,被人们称为速生白蜡,其实它为山东园林部门在2002年选育的优良品种——园蜡2号,主要特点是速生。 速生白蜡的三大特点: (1)生长快,树干直径年生长量能达到2cm(普通白蜡为1—1.5cm)。 (2)树干直,树形挺拔,不会出现一般白蜡干曲头歪的现象。 (3)叶片大,叶片绿,落叶晚,比一般白蜡晚落叶一个月左右,绿色周期长。 白蜡育苗一般以嫁接为主,成苗期为两年,一年培育砧木,一年嫁接。山东济宁李元喜摸索出一套扦插育苗技术,当年扦插,当年成苗,大大缩短了育苗周期,降低了育苗成本。 1 采集种条 1.1 种条选择 必须选择当年新发枝条作为种条(当年条发芽能力强,二年条失去发芽能力);种条可选择当年生苗木的苗干,也可以从生长健壮的幼龄母树上选取一年生萌芽枝条。 1.2 种条选择时间 选择种条时间为落叶之后,发芽之前。 2 插穗处理 2.1 剪条 (1)种条采集后要及时处理,放置时间过长会导致种条失水,失去利用价值。一般在种条采集后2—3天之内集中人力剪条,处理完毕。 (2)插穗粗度为0.8—1.8cm,种条上部过细下部过粗部分不能做种条;插穗长度为12—15cm。 (3)上端剪平,下端剪成45°斜角。下端剪成斜角一是使扦插容易,二是插穗与土壤接触面积大,生根多,生长快。 (4)每截插穗上部必须留两个腋芽,腋芽上部要留出2cm左右的营养段,防止扦插后水分过快蒸发,导致腋芽枯死。 (5)剪条时要求剪口平滑,不破皮,不劈裂,不伤芽。 2.2 打捆 将剪好的插穗按粗细分级,整理打捆,上端和下端不能颠倒错放,捆绑结实,避免在运输和贮藏时松散开。 2.3 浸泡(采用复配生根剂) (1)在平地上用木条筑起一个长方形围挡,铺上塑料膜制作成一个封闭水池,将打捆好的插穗整齐摆放在池中。 (2)配制生根剂。首先将酒精倒入容器,再把生根粉倒入容器中,酒精能够快速溶解生根粉,之后加水稀释,稀释浓度按照使用说明配制,一般1g生根粉加2.5kg水,稀释成2500倍液。 (3)将稀释过的生根剂倒入水池中,浸泡插穗,浸泡深度2—3cm,浸泡时间10—15个小时。 2.4 贮藏 (1)插穗浸泡后需要及时贮藏,贮藏可以促进营养物质的转化,使插穗形成愈伤组织,扦插后能够早生根。 (2)贮藏方式采用挖窖沙藏,挖窖地点要选择在背风向阳的地点,挖窖深度一般为50—70cm,黄沙疏松透气,最适合贮藏插穗。 (3)在窖底部铺一层湿沙,厚度5cm,然后将插穗整齐放入窖中,一层码放好之后在上面铺一层沙,厚度为5cm,然后继续码放;在码放插穗时每2m2的面积插一个草把子或玉米秸秆作为透气孔,防止春天地温升高时烧条导致插穗霉烂;插穗码放好之后顶层用黄沙覆盖,厚度为15cm以上,草把子或玉米秸秆要露出地面。

实验 试管苗移栽

实验五试管苗移栽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试管苗移栽的目的,掌握其原理及操作流程; 2. 熟悉试管苗移栽后的管理方法,能够进行正确的植株管理。 二、实验原理: 试管苗是在无菌、恒温、适宜光照和相对湿度近100%的优越环境条件下形成的,并一直培养在富有营养成份与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内,因此在生理、形态等方面都与自然条件生长的正常小苗有着很大的差异,存在一定的脆弱性,在移栽过程中很容易死亡,造成极大的经济损失。 从叶片上看,试管苗叶片表面的角质层不发达或没有,叶片通常没有表皮毛,或仅有较少的表皮毛,叶片上甚至出现了大量的水孔,且气孔的数量、大小也往往超过普通苗。由此可知,试管苗更适合于在高湿的环境中生长,当将它们移栽到试管外正常的环境中时,试管苗失水率很高,非常容易死亡。因此,为了要改善试管苗的上述不良生理、形态特点,则必须要经过与外界相适应的驯化处理,常采取的措施为:对外界要增加湿度、减弱光照;对试管内要通透气体、增施二氧化碳肥料、逐步降低空气湿度等。 此外,当试管苗移出培养容器后,首先遇到的是环境条件的急剧变化,同时,试管苗也需由异养转为自养。因此,在移栽过程中必须创造一定的环境条件,使试管苗逐渐过渡,以利于根系的发育及植株的成活。 另外,因为试管苗在无菌的环境中生长形成,对外界细菌、真菌的抵御能力极差,为了提高其成活率,需对栽培驯化基质进行灭菌,在培养基质中可掺入 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200~500倍液进行灭菌处理。 总体而言,试管苗在移栽过程中经历了由无菌到有菌、由恒温到变温、由弱光到强光、由高湿到低湿、由自养到异养的急剧变化,因此必须通过炼苗,例如通过灭菌、降温、增光、控水、减肥等措施,使它们逐渐地适应外界环境,从而使生理、形态、组织上发生相应的变化,使之更适合于自然环境,也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试管苗顺利地移栽成功。 试管苗是否能够移栽成功,除要求试管苗生长健壮,既有发育完整良好的根系、其根的维管束又与茎相连之外,移栽后的养护管理也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试管苗移栽后的养护管理主要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防止菌类滋生、保持一定的光、温条

试管苗生根

试管苗生根 录入时间:2009-6-15 9:08:16 来源:百度 -------------------------------------------------------------------------------- 试管苗生根 离体繁殖产生大量的芽、嫩梢、原球茎,需进一步诱导生根,才能得到完整的植株。生根属试管繁殖的第三个阶段,其后栽入土中。这是最后一道微繁工序,也是能否进行大量生产和实际应用的又一重要问题,同时也是商品化生产出售产品,取得效益的最终关节,应给予高度重视。试管繁殖往往诱导产生大量的丛生芽或丛生茎、原球茎,再转入生根培养基中生根或直接栽入基质中,进一步长大成苗。试管苗的生根可分为试管内生根和试管外生根两种方式。 1、试管内生根 植物离体培养根的发生都来自不定根。根原基的形成和生长素有关,根原基的伸长和生长则可以在没有外源生长素下实现。一般从诱导至开始出现不定根时间,快的只需3d—4d,慢的则要3周—4周。植物组织培养中,关于根的发生规律研究的还不够,尤其是在木本植物培养中,往往芽易诱导并且生长良好,而根则难发生(例如牡丹),故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影响植物离体培养中生根的因素很多,有离体材料自身的生理生化状态,也有外部的多种因素。 (1)植物材料不同植物、不同基因型、同一植株不同部位和不同年龄对分化根都有决定性的影响。生根难易还与母株所处的生理状态有关,因为取材季节和所处环境条件均有影响。所以试管内若不生根,不要完全从培养中去找原因,也应在取材时考虑。不同植物生根的一般规律是:木本植物比草本植物难,成年树比幼年树难,乔木比灌木难。 (2)基本培养基大多数使用低浓度的MS培养基,其中不少使用1/2MS和1/3MS培养基。如许智宏等在无籽西瓜生根中,用不同浓度的MS培养基(用MS、1/2MS和1/2MS无机盐加铁盐)进行生根对此,结果降低无机盐浓度,有利于生根,而且根多而粗壮,发根也快,加铁盐则更好。水仙的小鳞茎在1/2MS培养基下才生根。矿质元素对生根的影响也有一些报道。大量元素中有人认为NH 多可能不利于发根,生根需要磷和钾元素,但不宜太多;而Ca2+多数报道有利于根的形成和生长。糖的浓度,生根培养时通常使用的是蔗糖,其浓度多数采用低浓度,一般在1%—3%。如桉树的不定枝发根最适蔗糖浓度为0.25%,马铃薯发根为1%。但也有些植物在高浓度时生根较好,李明军等(1998)在怀山药试管繁殖中发现3%—9%的蔗糖浓度均能诱导生根,但6%时根粗而发达。 (3)植物生长调节剂生根培养中使用激素的情况,据报道单用一种生长素的占51.5%,生长素加激动素占20.1%。按外植体类型归类统计,愈伤组织分化根时,使用萘乙酸最多,浓度在0.02—6.0,以1.0—2.0为多。使用吲哚乙酸+激动素的浓度范围分别为0.1—4.0和0.01—1.0,而以1.0—4.0和0.01—0.02居多数。而胚轴、茎段、插枝、花梗等材料分化根时,使用吲哚丁酸居首位,浓度为0.2—10,以1.0为多。可见生根培养多数使用生长素,大都以吲哚丁酸、吲哚乙酸、萘乙酸单独用或配合使用,或与低浓度激动素配合使用。萘乙酸与细胞分裂素配合时摩尔比在(20—30):1为好。由此可见,在不定根形成中,植物激动起着决定性作用,生长素都能促进生根。一般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通常不利于发根,如与生长素配合,一般浓度宜低于生长素浓度。脱落酸(ABA)可能有助于发根。植物生长延缓剂如多效唑(MET)对不定根的形成也有良好的作用,在诱导生根中所使用的浓度一般为0.1—4.0(李明军,1995)。 (4)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使用方法通常的使用方法是将植物生长调节剂剂预先加入到培养基中,然后再接种材料使其诱导生根。近年来为促进试管苗的生根,改变了这种做法,而将需生根材料先在一定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中浸泡或培养一定时间,然后转入无植物生长调节剂培养基中培养,能显著提高生根率。如将苹果新梢预先在吲哚乙酸溶液中浸泡1h,这样比预先加到培养基中效果要好。又如将栗的新梢基部1cm处在1.0浓度的IBA溶液中浸泡2min,然后转入1/2硝酸盐的MS培养基上,可使生根率高达90%,每茎生根数为12.3条。再如将桃新梢浸入100BA溶液中浸2h 后,再转入除去激素、蔗糖和水解乳蛋白的1/2MS培养基上,可诱导生根。 (5)其他物质有些材料报道培养基中加入一些其他物质,有利于生根。 (6)继代培养许多作者报道,新梢生根能力随继代时间增长而生根能力增加。如杜鹃茎尖培养,随培养次数的增加,小插条生根数量逐渐增加,第四代最高,最后达百分之百的生根。

炼苗

炼苗 信息来源:中国花木网日期:2009-9-22 蚊净香草“炼苗”应注意什么 来源:中国花卉报胡一民2004-8-7 河北省晋州市游英存读者来信问:我培育了一批蚊净香草组培苗,但经移植盆栽后,出现叶片发黄、干枯等不正常现象。请问其组培苗炼苗应注意什么? 答:我没有做过蚊净香草组培苗的专门炼苗工作,但结合本人过去进行过“香叶天竺葵”的组培苗炼苗实践,谈谈应注意的一些事项,供你参考。 一是组培生根苗移栽前,应先去瓶塞,在室内炼苗3天至4天,然后再将其移栽到合适的基质中,并注意保湿。 二是试管苗出瓶时,要仔细清洗去附着于其根部的培养基,使其尽量少受伤,

伤口过多或根部受伤过多,易造成苗株染病死亡。 三是栽培基质要进行严格的消毒,通常用粗粒蛭石与沙以3∶1的比例混合,也可用淋去碱性的砻糠灰与沙以3∶1的比例混合,先用耐高温的塑料袋包装混合基质,再置于高压锅内进行杀菌消毒,也可将栽培基质拌湿装袋后置于微波炉中进行简易消毒。 四是栽后管理要精细,试管苗的原生环境为无菌、有营养供应、光照适宜、温度适中、相对湿度达100%的特殊环境,一旦出瓶种植,环境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失去了适宜的温度、湿度和营养支持,环境中更是杂菌丛生,稍有疏忽均有可能造成小苗死亡,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调整: 1.环境温度适宜,并略偏低,可控制在20℃至25℃之间,夏季温度过高,当气温达32℃以上时,即便是成品大苗,也常因进入半休眠状态而停止生长。 2.初始湿度要高,以后逐渐降低。刚种植完成的小苗,用600倍的百菌清、多菌灵、托布津、代森锌等喷雾或作定根水浇灌,然后盖好玻璃或薄膜保湿,1周至2周后再缓缓揭去玻璃或薄膜,增加喷雾次数,提高环境湿度,使小苗逐渐适应比较干燥的空气环境。 3.保持栽培基质排水透气性良好,其栽培基质除要求进行高温或微波消毒外,不能过干或过湿,以维持湿润状态为宜,含水量约为15 %至18%。 4.严格控制杂菌危害,移栽后及时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 0倍液喷洒叶片,浇灌根部,防止菌类乘移栽之机危害枝叶或根部,以后每半月喷洒一次枝叶。 5.逐渐增加光照,刚移栽的小苗应放在遮光60%至70%的场所, 2周后再移放到遮光50%的荫棚下。 6.适当给予补充施肥,2周后可浇施0.1%的尿素或0.1%的磷酸二氢钾溶液,交替进行,也可用1/2 MS大量元素的水溶液作追肥,有利于其生长。 炼苗 炼苗是在保护地育苗的情况下,采取放风、降温、适当控水等措施对幼苗强行锻炼的过程,使其定植后能够迅速适应露地的不良环境条件,缩短缓苗时间,增强对低温、大风等的抵抗能力。 炼苗在定植前5---7天进行,且不可时间过长。炼苗的主要方法有:停止加温,放风降温,将玻璃温室的放风口全部打开,塑料温室拱棚的上下放风口揭开。定植前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组培苗的炼苗方法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试管苗的炼苗和移栽 一、目的要求 熟练掌握组培苗移栽驯化技术。 二、用品 1、材料:生根组培苗; 2、器具用品:镊子;水盆;蛭石、珍珠岩、草木灰;育苗盘;喷雾器;竹签等。 三、方法与步骤 (一)练苗将生根的组培苗从培养室取出,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然后打开瓶口,再放置3~7天。 (二)基质灭菌将蛭石、珍珠岩和草木灰分别用聚丙烯塑料袋装好,在高压灭菌锅中灭菌20分钟,或者采用高温干热灭菌法灭菌,灭菌后冷却备用。 (三)育苗盘准备取干净的育苗盘,将蛭石和珍珠岩按1:1混合,然后倒入育苗盘中,用木板刮平。将育苗盘放入1-2cm深的水槽中,使水分浸透基质,然后取出备用。 (四)试管苗脱瓶用镊子将试管苗轻轻取出,放入清水盆中,小心洗去根部琼脂,然后涝出,放入干净的小盆中。 (五)移栽用竹签在基质上打孔,将小苗栽入育苗穴盘中,轻轻覆盖、压实。待整个穴盘栽满后用喷雾器喷水浇平。最后将育苗盘摆入到驯化室中,正常管理。 四、作业 记录试管苗移栽驯化步骤,统计移栽成活率。 解释: 1、闭瓶强光练苗。当生根后或根系得到基本发育后,将培养瓶移到室外遮阴蓬或温室中进行强光闭瓶练苗5~20天左右,遮阴度宜为50%~70%。 2、开瓶强光练苗。将培养容器的盖子或塞打开,在自然光下进行开瓶练苗3~7天,正午强光或南方光照较强地区要注意采取措施如用阴蓬或温室避免灼伤小苗。如果在开盖容器中培养不超过1周,一般不会引起含蔗糖培养基的污染问题。开瓶炼苗可以分阶段进行,即首先松盖(或塞)一两天,然后部分开盖一两天,最后完全揭去盖。这种方法在相对湿度十分低的屋内特别有好处。培养容器的开口大小也影响开盖的速度,开口大的瓶盖应比开口小的瓶盖除去的速度慢一些。 3、试管苗的移栽。试管苗移栽是组织培养过程的重要环节,这个工作环节做不好,就会造成前功尽弃。试管苗从琼脂培养基中移出时要用长镊子小心取出,彻底清洗干净根部(因为残留的蔗糖和营养会成为潜在的致病微生物的生长培养基,洗不净容易引起移栽苗烂根死亡),并且避免损坏根系。之后直接移栽或使用0.1%~0.3%的高锰酸钾或多菌灵等杀菌剂溶液中清洗,然后用清水清洗后移入苗床或盆钵,也可用水清洗后用多菌灵溶液浸泡10~30分钟后移栽,栽后淋足定

不同基质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炼苗成活率的影响

不同基质对脱毒马铃薯试管苗 炼苗成活率的影响 1前言 重庆地区高温高湿及多雾的特殊气候对脱毒马铃薯原原种的生产有较大的障碍,提高炼苗成活率又是其中首要的难题。本试验通过对炼苗基质的对比研究,为提高炼苗成活率找到了价廉易行的基质,为脱毒薯原原种的规模化生产提供了前期的条件保证。 2材料与方法 2.1 供试材料 马铃薯脱毒试管苗为本校组培中心生产的脱毒米拉,珍珠岩、蛙石均为本地产保温材料 ,河沙为嘉陵江岸边河沙,吸沙船采集的河中心河沙。 2.2场地选择 (1)日光塑料薄膜大棚温室内进行,日温为 15-20℃ ,相对湿度 95%, (2)基质准备:共设4小区 ,各小区面积为11m2各小区基质排列如表1。 表1 小区基质排列及预处理 小区基质名称面积(m2)厚度(cm)基质处理对照(CK) 1 珍珠岩 11 1 2 高压灭菌喷清水 2 草炭+蛭石(1:2,V/V) 11 12 高压灭菌喷清水 3 岸边河沙 11 12 M 喷清水 4 中心河沙 11 12 M 喷清水 M:基质表面处理,可杀得1000倍液+立枯净800倍液+广枯灵500

倍液混合喷雾,以湿润表面为宜。 (3)试管苗处理:试管苗在大量繁殖的过程中,由于母本基础苗的差异,培养出的试管生产苗总存在差异,为了便于栽植和管理,需按苗高度进行分级栽植。 表2 试管苗分级(cm,条) 级别高度茎粗度根数 A >8 >0.08 >4 B 6~8 0.08~0.07 3~4 C 4~6 0.06~0.07 2~3 D 2~4 0.06~0.07 2~3 E 1~2 0.05~0.06 1~2 (4)基质水分管理:由于春季降雨频繁空气湿度大,因此基质的水分管理尤为重要。特别是在苗栽植前基质的水分管理,稍多就会造成幼嫩试管苗腐烂,过干易造成缺水干涸死苗。各基质的外观判断标准为:珍珠岩,用嘴轻轻吹动栽培床表面,基质以珍珠岩不飞散为宜;河沙和蛙石则以床表面基质微发白为宜。 (5)苗栽植:按条沟状栽植株距可尽量密以苗不重叠为宜,行距为4cm深度A~D级苗以地上部露出1.5~2cm为宜,尽量深植,E级须注意充分固定苗根部,茎尖露出基质即可。(6)苗管理:栽植后立即喷雾可杀得1500倍+广枯灵100倍十立枯净1200倍混合液,重点喷洒苗根颈部,之后每5d 用此液重喷一次。夜间用塑料薄膜覆盖 2~3d。早上8~9时敞开,日温超过28 ℃且有太阳直射情况下必须覆盖遮阳网,降雨时须覆盖薄膜,严禁雨水浸入,栽植4d后用MS微量液+尿素0.2%+磷酸二氢钾0.05%混合液喷施,同时设置喷雾清水为对照。

速生白蜡行道树的栽植与管理

速生白蜡行道树的栽植与管理 发表时间:2019-01-11T15:20:10.463Z 来源:《新材料·新装饰》2018年7月上作者:李季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城镇绿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速生白蜡以其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干形通直,根系发达,生长迅速 中国电建市政集团路桥公司天津 300384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认识的不断提升,城镇绿化的步伐也在不断加快。速生白蜡以其枝叶繁茂,树形优美,干形通直,根系发达,生长迅速,适应性强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城镇景观绿化。在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一标景观绿化项目中,速生白蜡作为行道树所选树种已基本完成种植和前期管理工作。 关键词:白蜡特性环境越冬种植管理 一、速生白蜡主要特性及生长适应环境 速生白蜡(拉丁文名Fraxinus Chinensis Roxb),属于双子叶植物纲,木犀科白蜡属植物,由白蜡树选育而出,落叶高大乔木,树高15米以上,胸径可达40厘米以上;成龄树冠为卵圆形,主干及主枝树支成黄褐色,1-2年生小枝比较光滑且无毛,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对生5-9枚,常为7枚,椭圆形至椭圆状卵形,长3-10厘米,宽1-4.5厘米,光端及基部渐狭;缘具锯齿至圆齿状锯齿,叶面上面无毛,下面沿主侧脉具疏柔毛,近无柄或具短柄。圆锥形花序顶生及腋生,长8-15厘米,无花瓣;翅果基部窄,内具种子1-2粒,花期3-5月,果10月底成熟。 二、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生态环境 该项目所在地位处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和中原区交界处,属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性气候带。年平均降雨量611.9毫米,年平均气温14.4℃,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7.9℃,年无霜期220天。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最大风力可达7-8级。土壤为冲击而成的沙壤质土壤,土壤PH值一般在7-8之间,土壤湿度一般在70%左右,有机质含量在5.5g/Kg左右。非常适合速生白蜡的生长发育。 项目位于贾鲁河上游,原为宽10米左右的小河沟,其水源为尖岗水库泄水及雨水。为提高贾鲁河的生态功能,项目建设将贾鲁河拓宽为最宽处200米左右,最窄处100米左右的生态河道,在河道上设置有拦水坝、闸及桥梁,靠河岸两侧为宽5米的游路,游路外侧为宽窄不等的绿化带,在一些陡峭的地段设置有生态框格,以达到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护坡的双重功能。速生白蜡行道树就种植在河两岸游路的两侧。 三、速生白蜡行道树的种植与管理 3.1速生白蜡行道树的种植 3.1.1、苗木选择 根据设计要求,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标两岸游路外的行道树选择产于山东省济宁市胸径为15厘米的速生白蜡,这里是全国速生白蜡苗木培育的主产区,与项目所在地处于同一纬度,距离在300公里左右,气候环境基本相同,有利于苗木快速适应环境,也便于运输,确保苗木及时起运和种植。所选苗木为5年以上实生苗,胸径15厘米,分支点距地面2.8-3.2米,冠幅3.5米以上,苗木高度在7米以上。所选苗木冠形、树高基本一致,有利于形成好的景观效果。 3.1.2、树穴定点与挖掘 贾鲁河综合治理工程项目一标游路行道树按照一路两侧株距5米定植,种植穴中心距路沿石距离75厘米。采用机械挖坑,种植穴直径1.3-1.5米,深0.9-1.1米,受前期游路施工影响,在挖坑时需将坑内石块、防尘网、砖渣等全部清出,部分树穴由于铺设游路时石灰土没清理干净,我们采取了挖2米左右大坑进行处理,并运土回填,以保证树木有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 3.1.3、定植穴的土壤处理 项目区所在地为沙质土壤,多为耕作层一下生土,土壤有机质含量低,土壤肥力严重不足。因此,在种植前对土壤进行处理,每穴施草炭灰15公斤左右,有机肥1-3公斤,硫酸亚铁1公斤,将这些肥料充分拌匀后施入坑底,上面覆盖10厘米左右的土壤,这样一来能有效地增加肥力,改良土壤的酸碱度,二来不至于使所施肥料直接接触到苗木根系,以避免影响根系生长。 3.2速生白蜡行道树的栽植后管理 3.2.1、支撑树干 由于速生白蜡树高体大,如不及时进行树干支撑,受风力或浇水影响,很容易出现新植树木倒伏现象,影响根系生长和成活。我们在对速生白蜡行道树进行支撑时,因地而异,分别采用三柱支架固定或四柱支架固定方法,将新植树木牢固支撑,支撑点统一在树干2.2米左右的高处,用木棍和铁丝捆扎成三角形或井字形(或采用3-4个木支撑杯),下部用三根(或四根)木杆斜向支撑并保持一定角度,以确保苗木稳定。 3.2.2、行道树的修剪 作为速生白蜡行道树,保持整齐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在修剪过程中我们根据速生白蜡的生理特性和行道树景观特点要求,采用栽后修剪的方法以保持冠形圆满、整齐一致,用高空作业车将有丰富修剪经验的修剪工举起,地面留1-2人进行观察,以确保树形及景观效果。修剪时先修剪枯死枝、病虫害枝、细弱枝、机械损伤枝,然后在地面人员的指挥下,采取短截(分轻短截和重短截)、剪稍、疏枝等方法清除内膛枝、重叠枝,原则是在保证景观效果的前提下尽可能少留不必要的枝条,以有利于成活。修剪时剪口尽可能保持平滑无劈裂,并与枝干平齐,不留橛。短截时,剪口位于留芽位置上方0.5-1厘米处,保证剪口的方向就是未来新枝伸展的方向。修剪后涂抹愈伤膏对剪口和伤口进行处理,以确保剪口和伤口及时愈合。修剪后的枝条及时运出场外进行处理,以减少病虫害的传播与蔓延。 3.2.3、速生白蜡行道树栽植后的水肥管理 一是地面部分保湿。用市场上专售的保湿棉对树干进行包裹,考虑到速生白蜡抗寒性较强,所以我们只对树干进行包裹处理,不仅可以避免强光直射和冷热风吹袭,减少树干的水分蒸发,还可以在冬季保温,春夏季保水,使树干经常保持湿润,同时还可以调解树干温度,减少高温和低温对树干的伤害。二是及时浇水。栽后当天必须保证苗木见水,第一次浇水一定要大水浇透。我们一般采用在水管前端绑一截60厘米长的硬质塑料管的办法,浇水时可下伸至树坑底部,确保能够浇透浇匀。第二次浇水一般在浇后一周至10天进行,同样要浇

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及移栽技术研究

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及移栽技术研究 曹善东 (临沂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山东临沂276005) 摘要 对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移栽技术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培养瓶的开口方法、组培苗的根部冲洗、组培苗定植移栽的密度和方法,以及栽培棚室的温度、湿度等,均能影响草莓脱毒试管苗的成活及生长状况。通过试验,总结出一套适宜于草莓脱毒试管苗炼苗移栽的技术和方法。 关键词 草莓;脱毒苗;炼苗;移栽 中图分类号 S31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01-0017-02 Study o n Do mestica tion a nd T ranspla ntatio n of Straw berry V irus-free Plantlets C AO Sha n-do ng (Dep artment of Biology,Li nyi Teachers University,Lin yi,S han dong276005) Abstract Domestication and tran splantation tec hnol ogy and other factors th at affected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 stra wberry virus-free pl an tlets were stud-ied in this e xperi ment.The result s howed that all these factors cou ld affect survival rate and growth of strawb erry viru s-free plan tlets.These factors includ e opening m eth od of cultivation bottles,s will of plantlets roots,trans plan tation density and m eth od of plantlets,te mperature and hu midity of shed and other factors.Op ti mal en viron mental condi tions and a full set of good techn ology for su rvive an d growth of s trawberry viru s-free plantlets were fou nd i n this exp er-i ment. Key w ords Strawberry;Vi rus-free plantlets;Domestication;Tran splantation 利用组培快繁技术对草莓脱毒苗进行快速繁殖,可实现 草莓脱毒苗的工厂化育苗和草莓新品种的迅速推广。但在 植物组培过程中,试管苗移栽成活率太低,造成生产成本的 大幅度上升和整个生产的失败。为此,笔者对草莓脱毒试管 苗进行了炼苗移栽技术研究,找到了影响脱毒试管苗的炼苗 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因素,总结出一套适宜于草莓脱毒试管苗 炼苗移栽的技术和方法。 1 材料及方法 1.1 材料 草莓脱毒苗是从山东农科院引进的丰香品种组培试管苗。 1.2 方法 脱毒苗经过初代培养、继代组织培养,形成丛芽,选择继代培养中形成的大芽苗,分切后移入生根培养基中,用纸和聚丙烯膜封口。 生根培养基的基本培养基为MS培养基,在生根培养基中恒温培养20d。所得到的生根组培苗,根的长势良好,数量较多,不出现老化现象,这样的生根苗作为炼苗移栽试验研究用苗。 2 结果与分析 2.1 草莓脱毒组培苗炼苗技术 2.1.1 初步锻炼。首先将培养瓶上的扎口绳或皮筋松开,只去掉外层的聚丙烯膜,保留内层的白纸,不要将瓶口包扎物全部去掉,因为此时的草莓组培苗茎叶等组织器官表面还没有长出角质层,若暴露于空气中,极易因失水导致死亡。角质层的生长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组培苗初步接触空气,可诱导植株长出角质层。 2~3d后移去瓶口包扎物,让组培苗充分接触空气,再过2~3d后,组培苗对外界环境已逐渐适应,且培养基已开始长出菌类,此时进行组培苗出瓶炼苗移栽。 2.1.2 出瓶冲洗。小心地用镊子(最好用竹木镊子,或在镊子尖部套上橡胶管)夹持组培苗,将苗从瓶中移出,用流水慢慢冲净植株根部的培养基,注意切勿伤及根部的根毛,更不 作者简介 曹善东(1964-),男,山东日照人,副教授,从事生物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收稿日期 2005-09-08能用手搓动根部。培养基一定要用流水冲洗干净,否则,易引起根部生菌感染,影响脱毒苗的成活率。 2.1.3 移栽。小心地将洗净的脱毒苗移栽到事先准备好的苗床上,苗床最好用蛭石和珍珠岩混合体系作为基质进行无土栽培,如果一定要用土壤,应事先将土壤充分彻底消毒,以保证脱毒苗的脱毒优势,不至于再度感染病毒。移栽时做到 浅不露根,深不埋心 。对于栽植过深、没有露出心部的草莓苗,要及时进行补救(图1、2)。 图1 草莓的定植深度(左:太浅;中:适中;右:太深) 图2 刚出瓶炼苗的丰香组织脱毒苗 将组培苗栽植于网室内,网室用防虫网进行遮盖,预防蚜虫叮咬幼苗传播病毒。栽好的草莓组培苗,要及时浇足水,并用塑料膜进行覆盖,使棚内的相对湿度保持在80%左右。如果天气干旱,可以用喷雾器进行喷雾加湿,以保证草莓组培苗栽植前期棚内维持较高的相对湿度。 在整个炼苗过程中,应加强炼苗期的管理: 保证棚室内相对湿度在炼苗前期保持80%以上,温度高或棚室内相对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 hui Agri.S ci.2006,34(1):17-18 责任编辑 罗芸 责任校对 罗芸

白蜡苗木的修剪整形技术

白蜡苗木的修剪整形技术 白蜡喜温暖湿润气候.喜光.对土壤要求不严,黄壤、黄棕壤等土壤上均能生长。 白蜡苗木的修剪整形技术如下所述: 高干自然式狭长倒卵形:白蜡干性较弱,层次也不明显,但萌芽力及萌蘖力较强,耐修剪。苗期注意培养通直树干,选留好辅养枝。主干高度可定为3米左右,在主干上选择生长健壮、方向合适、角度适宜、位置理想的3~5个枝条作主枝培养,以下的萌芽全部抹除。冬季中短截主枝,培养2~3个侧枝。新栽的白蜡树,在前2~3年内应采取冬季修剪和夏季修剪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大主枝,尽快扩大树冠。冬季修剪,对主枝进行短截。粗壮的主枝要适当留长些,细弱的主枝要留短一些。再剪除轮生枝、丛生枝、细弱枝、病虫枝、过密枝、干枯枝等。经过4~5年的修剪,主干已相当高大粗壮时,即可停止修剪,让其自然生长。 自然式圆头形一般于早春对植株进行截干,根据需要不同,定干高度在1.0~2.0米。进入生长季节后,植株会从截干处萌生出2~4个主枝,主枝长至10~15cm以上时,对主枝实施摘心,待主枝分生出侧枝后,培养2~3个侧枝,冬季对侧枝再行短截(根据树形的不同要求,应注意修剪强度的差别),这样经过3~4次修剪,植株的树形就接近了圆头形。 人工式球形:选树干挺直的2~3年生、胸径3~4cm的生长状态良好的白蜡苗。于早春对植株进行截干,根据需要不同,定

干高度在1.0~2.0米,生长季节植株从截干处萌生出2~4个主枝,主枝长至10~15cm以上时,对主枝实施短截,待主枝分生出侧枝后,对侧枝再行短截(根据树形的不同要求,应注意修剪强度的差别),这样经过3~4次修剪,植株的树形就接近了球形。秋季落叶后,根据每个树形的具体情况,再进行1~2次的细部修剪(包括对内膛枝和重叠枝的修剪),一般即可成形。修剪好的白蜡树枝条茂密、错落有致,犹如一个个刻意雕琢的灯笼。 人工式丛生形:选1~2年生长状态良好的白蜡苗。于早春对植株从基部截干,生长季节植株从根部萌生出多个主干,培养一定高度的主干后,分主枝,实施短截。待主枝分生出侧枝后,对侧枝再行短截成丛生状。

组培实验五 驯化移栽

实验六组培苗的驯化、移栽 一、实验目的 熟练掌握驯化的各个技术环节,包括试管苗的取出、清洗、扦插、驯化观察等等。 二、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太子参生根的试管苗; 三、实验场所: 实验场所:组培实验室和驯化室(阳台)。 四、实验与步骤。 1、移栽前练苗移栽前将培养物不开口移到自然光照下锻练2-3天,然后开口练苗1-2天。 2、移栽: (1) 营养钵制作:取一次性塑料杯,在杯子侧面下部打3个孔,按100%腐殖土、100%黄泥土、黄泥土和腐殖土各50%装满,装后浇透水,准备扦插幼苗。 (2) 用镊子轻轻取出组培幼苗,轻轻洗掉根部粘附的培养基,切忌揉伤,取细竹签在营养钵上插一小孔,将幼苗扦插进去,用手轻压根部周转基质,将所有营养钵栽好后,并排摆好,轻浇薄水。 注意:幼苗较嫩,防止弄伤。栽前基质要浇透水。栽后移入高湿度的环境中,保证空间湿度达90%以上。 3、管理: 1) 保持小苗的水分供需平衡。 用塑料薄膜支起小拱棚保湿,初期要喷雾处理,保持拱棚薄膜上有水珠出现,但要注意通风防止滋生杂菌,可逐渐减少湿度加大通风,以后逐渐揭去棚膜,并给予水分控制,促进小苗根系生长。 营养钵的培养基质要浇透水,所放置的床面也要浇湿,?搭设小拱棚,并且初期要常喷雾处理,?保持拱棚薄膜上有水珠出现。后期减少喷水次数,将拱棚两端打开通风,?使小苗适应湿度较小的条件。约15天以后揭去拱棚的薄膜,并逐渐减少浇水,促进小苗长得粗壮。 2)防止菌类滋生。对基质进行灭菌。对幼苗喷洒杀菌剂,使用多菌灵、托布津,每7-10天一次。在移苗时尽量少伤苗。 3)喷水施肥:喷水时可加入0.1%的尿素,或用1/2MS大量元素的水溶液。 4)温、光条件:冬春季地温较低时,可用塑料薄膜覆盖或电热线来加温。夏季可在小拱棚上加盖遮阳网或报纸等,后期当小植株有了新的生长时,逐渐加强光照,至直接利用自然光照。 5)保持基质适当的通气性,要选择适当的颗粒状基质,保证良好的通气作用。管理过程中不要浇水过多,过多的水应能迅速沥除,以利根系呼吸。 (五)思考与作业 1.驯化的原理是什么?主要驯化哪几个因子? 2.在具体驯化时是如何操作的?

种植白蜡的方法.doc

种植白蜡的方法 种植白蜡首先将种子直接点到育苗地,等到小苗生长到一定规格后,按照每个一株或一行进行移栽或者直接销售,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希望对您有用。 (1)育苗地选择选择土层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沙壤土为育苗圃地。 (2)整地、作床和施肥要深翻土地,细致作床。每亩施足有机肥料3000kg。 (3)种子催芽和播种白蜡树种子具长期休眠的特性,为提高场圃发芽率和苗木质量,春播育苗时,催芽是不可缺的。以低温层积催芽效果为好,即在入冬前,选排水良好处挖lm深的坑,坑底铺5——10cm湿沙,把种子和沙按1:3拌好后,放入坑内,厚达40cm以上,再盖篙杆20cm,寒冬来临时覆土堆雪,经过80天以上,次年春待种子1/3裂嘴便可播种。但秋播种子不必处理,采种后10-11月播种。播后灌水,次年春发芽早,出苗齐。播种量5—— 6kgo 育苗方式采用低床或高垄,条播,苗床育苗行距20一25 cm,垄作每垄播两行,行距12一15cm,播幅3一6cm,覆土厚度2一3cmo 苗期管理当幼苗展开2-3对真叶时开始间苗,在幼苗展开6对真叶时定苗。苗床育苗每平方米留苗50-75株(2万一3万株/亩);垄作每米留 18-25株(1。5万一2。3万株/亩)。幼苗期追肥1一2次,用速效氮肥,幼苗展开2对真叶时追第一次;定苗后追第二次。速生期用速效氮肥追肥2次。

氮肥的停止期不要晚于8月上旬。全年灌水8——10次,幼苗期前期应小水浸灌,以防冲坏幼苗,速生期灌溉的深度比幼苗期深,灌溉量多,间隔时间可适当延长。硬化期停止任何能促进生长的措施。 1年生播种苗高15cm以上,地径0。4cm以上可以出圃造林。起苗日期要与造林日期相配合;起苗深度25 ——- 30cm;起苗时土壤湿度以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5%左右为最理想;为防止苗根干燥,要边起边拣,边假植;剪去过长的主根和侧根及劈裂的部分。 白蜡种植技术 选地整地: 种植白蜡树选择土壤疏松肥沃,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播种前细致整地,做到平、松、匀、细。如沙土地、粘土地则采取有效的土壤改良措施,如多施有机肥料,大量混沙或客土,改善土的理化性状。 每667平方米施入2—3kg的5%的辛硫磷颗粒剂,将药加入细土掺匀,撒入圃地,然后翻耕,消灭地下害虫。每667平方米施入15—20kg的硫酸亚铁,混入20倍细土,均匀撒入苗床,防治苗木立枯病。 播种育苗: 春播宜早,一般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播种。开沟条播,每667平方米用种量3—4kg,深度为4cm,深度要均匀,应随开沟,随播种,随覆土,覆土厚度2—3cm。为使土种密接,覆土后需要进行镇压。 扦插育苗: 春季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扦插前细致整地,施足基肥,使土壤疏松,水分充足。从生长迅速,无病虫害的健壮幼龄母树上选取1年生萌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