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
机能实验设计

一、机能综合实验设计预案

(一)动脉血压的神经体液调节及药物的影响

通过观察神经、体液因素及药物等对动脉血压的作用及影响,加深理解动脉血压作为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及其相对恒定的调节原理和重要意义。学习大动物实验的基本方法和技术。动脉血压是心血管功能活动的综合指标。正常心、血管的活动在神经、体液因素的调节控制下,保持相对稳定,动脉血压相对恒定。因而通过改变神经、体液因素或施加药物,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以间接反映诸因素对心、血管功能活动的调节及影响。动脉血压的相对恒定对于保持各组织、器官正常的血液供应和物质代谢是极其重要的,动脉血压的剧烈变化会显著影响各组织、器官的正常活动。当动脉血压大大降低时,会造成组织、器官的血供严重不足,功能障碍,甚至危及生命,此时需要及时救治。

心脏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的双重支配。交感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norepinepherine,NE)与心肌细胞膜上的b1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心输出量增加,血压升高。迷走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引起心率减慢、心房肌收缩力减弱,心输出量减少,血压降低。

绝大多数血管受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神经兴奋通过其末梢释放的NE与血管平滑肌上的a受体结合,引起血管收缩,循环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反之,交感缩血管神经的紧张性降低,血管舒张,循环外周阻力减小,血压下降。

本实验通过切断、刺激支配心、血管的神经以及给药或体液因素等方法,除可直接观察心率、心脏收缩力及缩血管效应外,还可通过观察动脉血压的变化间接了解心、血管活动的变化情况。

【实验器材和药品】

1.动物家兔。

2.器材兔手术台、捕绑固定用绳、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纱布、搪瓷碗、盛毛筒、量筒、手术灯、动脉插管、股动脉插管、动脉夹、血压换能器、石蜡油、多道生理记录仪或计算机记录分析系统、心电图记录导线、双凹夹、铁支架、保护电极、电

子刺激器、2ml注射器、5ml注射器、20ml注射器、有色丝线、棉线、20%氨基甲酸乙酯、肝素(1000单位/毫升)、5%柠檬酸钠、1:1万肾上腺素、1:1万去甲肾上腺素、生理盐水、1%肝素生理盐水、0.1%多巴胺、1:10万异丙肾上腺素、2.5%妥拉唑林、0.1%普萘洛尔。

【实验步骤和方法】

1.实验装置计算机Biolap98软件系统的使用:打开计算机,显示windows桌面。点击图标“biolap98”,进入BL-310智能型生物信号显示与处理系统。点击“可进行生理、药理、毒理、病理等实验”,进入主画面。点击菜单“输入信号”栏,选择通道1

及标Ⅱ导联显示动物心电,通道2显示压力曲线;点击菜单“显示方式”栏,选择双通道显示方式。调节增益至100左右,时间常数为“DC”,滤波用“1kHz”。

如用多道生理记录仪,则打开电源后,校正两个通道的扫描电压,并调节增益至适当位置。打开记录仪,调节描笔的位置,校正描笔的摆动幅度。

电子刺激器的准备打开电源,选择“连续”刺激方式,波宽为0.5ms,电压为2~3V,频率为16Hz。将刺激电极连接于刺激器。

检查血压换能器,用石蜡油将其充满,将换能器三通管与动脉插管的导管相连,将换能器导线与计算机或多道生理记录仪相连。

2.准备动物秤重后,用20%氨基甲酸乙酯按每公斤体重1克的剂量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动物麻醉的标志为四肢松软,角膜反射消失。麻醉后用绳子将动物背位固定于手术台上,打开手术台底部的电灯保温。剪去颈部手术野的毛以便施行手术。

3.手术沿颈部正中线切开皮肤6~7厘米,用止血钳沿正中线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胸舌骨肌),暴露出气管。用两把组织钳分别夹住气管两侧的皮肤和肌肉的边缘,并将其拉向两侧,即可见到气管两侧与气管平行的左、右颈总动脉及与其相伴而行的一束神经,这束神经中包括迷走神经、交感神经和减压神经。由于神经被包绕于动脉鞘中,所以应小心分离颈动脉鞘,仔细辨认三条神经。迷走神经最粗,交感神经较细,减压神经最细且常与交感神经紧贴再一起。一般先分离颈总动脉与迷走神经,然后分离减压神经与交感神经。每条神经各分离出2~3厘米,并在各神经下穿一条不同颜色的丝线以便区别和使用。右侧颈总动脉

下穿一条线备用,左侧颈总动脉用于血压测量,在其远心端(头端)和近心端各穿一条线备用。

4.插动脉插管插管前先用肝素生理盐水注满插管,检查插管有无破裂,插管尖端是否光滑,不光滑时要用砂纸磨搽。再次钝性分离左颈总动脉,尽可能长的向头端分离,然后结扎动脉头端。用动脉夹(与动脉垂直并处于水平位置)夹住动脉的近心端,在尽可能长的靠远心端处用眼科剪将动脉剪开一斜口,约剪开管径的一半,然后将动脉插管向心脏方向插入动脉,用已穿好的线结扎紧插入动脉的插管,并将同一结扎线固定于插管壁。在插管的适当位置固定插管并使其与动脉的走向一致,以防止插管刺破动脉。

向耳缘静脉内注射肝素以抗凝,每公斤体重1000单位。注射后一分钟左右即可打开、移去动脉夹,此时即可见血液冲入动脉插管,同时在显示器上可见有压力波动图象,打开记录仪可记出压力搏动曲线。

5.心室搏动观察装置将带有小旗的针灸针于胸骨柄下缘左侧垂直刺入,直至小旗随心室搏动而摇动为止,表明针尖已刺入心室肌。

6.心电引导将心电引导线与针灸针相连接,然后将针灸针刺入动物各肢体末端并固定,在显示器上可观察到心电图象,作为心率、心律的观察指标。

【观察项目】

1.观察描记正常血压曲线从正常血压曲线上可见到三级波:一级波即心跳波,是由于心脏舒缩而引起的血压波动,与心率及其节律一致。二级波即呼吸波,是由于呼吸时肺的张缩而引起的血压波动,与呼吸周期及其节律一致。一般一个呼吸波中有3~5个心跳波。三级波,不很明显,有时可清楚看到,其原因不完全清楚,可能是由于血管运动中枢紧张性活动的周期性变化所致。三级波历时最长,有数个呼吸波组成。

2.观察心率及心室收缩强度从心电图上可准确观察和记数心率。心室收缩强度可通过观察针灸针上小旗的摆动幅度进行估计(可设一个数值为正常强度,实验时与其比较,给出大概的变化值)。

3.用动脉夹夹闭右颈总动脉15秒钟,同时观察、记录血压及心率的变化。

4.用保护电极、以适当强度和频率刺激右侧减压神经,同时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及心室收缩强度的变化。然后用两条线在减压神经中部结扎,再于两结扎间剪断。用上述同样电刺激分别刺激减压神经的中枢端和末梢端,同时观察、记录上述各指标的变化。

5.先在手术灯下观察两耳血管网的密度及血管扩张程度,再结扎右侧交感神经,并于结扎线的末梢端(近心端)剪断,稍待片刻后再观察两耳血管网的密度及血管扩张程度的变化。然后用上述电流刺激交感神经头侧端,同时观察右耳血管网的密度及血管扩张程度的变化。

6.用两条线在右侧迷走神经中部结扎,并于两结扎间剪断,用上述电流分别刺激近心端和头侧端,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及心室收缩强度的变化。

7.从耳缘静脉注入1:1万的肾上腺素0.3毫升,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及心室收缩强度的变化。待完全恢复后,静脉注射1:1万的去甲肾上腺素0.3毫升,并进行同样观察。

8.从耳缘静脉注入0.1%多巴胺0.5ml/kg,观察血压变化。待血压恢复正常后,再注入同样剂量的多巴胺,随即注入2.5%妥拉唑林0.3ml/kg,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室收缩强度的变化。

9.从耳缘静脉注入1:10万异丙肾上腺素0.5ml/kg,观察血压、心率及心室收缩强度的变化。待血压等指标恢复正常后,再注入同样剂量的异丙肾上腺素,随即注入0.1%普萘洛尔0.5ml/kg,并进行同样观察。

10.股动脉插管和放血在后肢腹股沟部切开皮肤3~5厘米,用血管钳分离皮下组织及筋膜,可看到股神经、股静脉和股动脉,股动脉的位置在中间偏后,恰被股神经和股静脉所遮盖。小心分离出股动脉约2~3厘米,穿线备用。用两个动脉夹分别夹闭末梢端和近心端,在两个动脉夹之间剪一斜口,向近心端方向插入股动脉插管,并结扎固定;插管所连导管的末端置于量杯中,为防止血液凝固,可在量杯中加入少许5%柠檬酸钠或肝素。待准备就绪,松开近心端动脉夹(不要移去)开始放血,同时密切观察血压变化,当血压降至原水平的50%上下或出现休克现象时,即停止放血,同时观察、记录血压、心率和心室收缩强度的变化。随即以较快速度从耳缘静脉输入所收集的血液,并进行同样的观察。

【注意事项】

1. 麻醉药注射速度要缓慢,不能过量。

2. 避免损伤动、静脉,严防出血。如发现出血现象,应立即止血。

3. 每项实验必须在各观察指标处于正常水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后也必须等待各指标完全恢复后,才能开始下一项实验。

(二)犬血流动力学

血流动力学是研究有关血液流动的一些物理学问题,和一般流体力学一样主要研究压力、流阻、流量以及三者的相互关系。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方法是评价心脏泵功能及心血管药药理研究的基本手段。常用的血流动力学实验一级指标有:血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的变化速率、主动脉流量及标Ⅱ心电图等。通过学习心导管插管术及主动脉血流的测量方法,观察左室泵血功能及一些因素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实验材料】

动物:犬

试剂和药品:3%戊巴比妥钠,1%肝素生理盐水,1:10000肾上腺素溶液1:10000去甲肾上腺素溶液,纯N2气囊,心得安注射液等。

实验装置和器材:PowerLab生理数据采集与处理系统,MFV-3000电磁流量计,哺乳类动物急性手术器械一套,心导管等。

PowerLab

前置放大器

计算机及

PowerLab应用软件

手术前按下述实验装置示意图连接换能器、导线等,并按实验要求设置相应的数据采集参数及其它实验参数。

动脉血压----->血压换能----->

左室内压----->血压换能器--->

标Ⅱ心电图----------------->

主动脉流量---->电磁流量计-->

【实验方法和步骤】

1.称重,用3%戊巴比妥钠按1ml㎏麻醉,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左胸部及腹股沟处的毛。

2.正中切开颈部皮肤,分离出气管、颈总动脉,穿线,以备插气管插管、

心导管。气管插管插入后与人工呼吸机相连,以备开胸后做人工呼吸。

1. 切开一侧腹股沟处的皮肤,分离出股动脉、股静脉,穿线,以备插管测

量血压和输入液体。

4。左侧胸部第4~5肋间横向切开皮肤,分离肌肉。用开胸器撑开胸腔切口暴露心脏,开动呼吸机行正压人工呼吸。

5.纵向切开心包膜,做心包床。仔细分离升主动脉根部并放置适宜内径的探头。

6.插入心电引导电极,连接心电图导线。

【观察项目】

1.手术全部结束10~15分钟后,记录心电图、血压、左室内压、左室内压的微分和主动脉流量,做为正常对照。

2. 脉注射1:10000肾上腺素0.1ml/kg,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

3. 上腺素作用消失后,再次记录上述指标,作为下一个观察项目的前对照。

4.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腺素0.1ml/kg,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

5.重复步骤3。

6.吸入纯N2气,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待缺氧出现时停止吸入纯N2气。

7.重复步骤3。

8.静脉注射1:1000心得安,0.3ml/kg,观察上述指标的变化。

9.验观察结束后,使用PowerLab处理实验结果,整理实验数据。

【注意事项】

1.手术要仔细、柔和,尽量不要损伤小血管,若出血要迅速止血。分离大鼠股静脉时,更要细心柔和,否则静脉塌陷,难以插管。狗的皮肤易出血,可用电烧灼器止血。

2.呼吸对血压影响很大,应注意呼吸量和呼吸频率,狗呼吸频率约20~24次/分钟。

3.导管及换能器的腔体内的空气必须排尽,微小气泡的存在都将影响血压及室内压波动图。测量之前必需确定换能器的参考零点。常以大气作为参考零点。

4. 导管插入过深管口碰在左室壁上则出现低平方波或直线,应将导管退出少许。当示波器上出现动脉波形,但导管不能顺利通过主动脉瓣时,可快速抖右手所持导管并向前插,往往可获得成功。

5.探头应选择选择钩型探头。应用钩型探头时,选择直径适当的探头是用本法取得准确结果的重要条件。必须保持探头与血管紧密接触,结果才准确。故实验一般选用比血管外径小5%~10%的探头。

6.探头的浸泡:为保证探头有良好的传导性,应用前应将选好的探头浸泡在生理盐水中至少30分钟,新探头必须浸泡2小时。

(三)影响尿生成的因素及药物影响

尿生成的过程包括肾小球的滤过及肾小管的转运,凡影响上述过程的因素,均可影响尿的生成并引起尿量的改变。本实验通过以家兔为对象的急性实验、采用膀胱插管术收集并记录尿流量,从而观察在不同因素或药物的作用下尿量的变化。

1.学习膀胱插管术、尿量记录及尿糖鉴定等泌尿实验的方法。

2.进一步学习并熟悉大动物实验的基本技术和方法。

3.通过实验加深理解尿生成的机理及肾排泄功能的重要意义。

【实验材料】

1.动物兔

2.试剂和药品生理盐水、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20%葡萄糖注射液、100单位/毫升肝素生理盐水(或5%枸橼酸钠)、1/10,000去甲肾上腺素、垂体后叶素、速尿、20%甘露醇、班氏(Benedict)尿糖定性试剂。

3.装置和器材四道生理记录仪(或计算机实验系统)、血压换能器、电子刺激器、保护电极、计滴器、兔手术台和手术器械、动脉插管、膀胱漏斗、注射器(2ml 、5ml 、10ml 、20ml)及针头、培养皿、酒精灯、试管架、试管和试管夹、气管插管。

【实验方法】

1.仪器装置

(1) 按图连接仪器装置

(2) 调试四道生理记录仪及血压换能器装置

2.麻醉固定将兔称重后,自耳缘静脉注入20%氨基甲酸乙酯(5ml/kg),待动物麻醉后仰卧固定于兔手术台上,剪去颈部和下腹部手术野的毛。

3.手术

(1)在颈部正中切开皮肤6~7厘米,分离皮下组织及肌肉,暴露出气管。在气管靠头侧做倒“⊥”型切口,然后插入气管插管并固定。分离左颈总动脉和右迷走神经,在其下穿线备用。按颈动脉插管方法将充满肝素生理盐水的动脉插管插入左颈总动脉,动脉插管的另一端连接压力换能器,手术完毕后用温的(37 OC)生理盐水纱布覆盖创面。

(2)在下腹部正中线脐下方作长约3~4厘米的皮肤切口,下端直达耻骨联合。分离皮下组织并沿腹白线切开腹壁。将膀胱翻出腹外,辨认清楚输尿管,并向肾侧仔细地分离两侧输尿管2~3厘米,在其下方穿一条线,将膀胱上翻用线结扎膀胱颈部以阻断它同尿道的通路;然后在膀胱顶部选血管较少处,做一环形的荷包缝合,缝合线两端要足够长,暂不结扎;在荷包缝合的中

央剪一纵行小切口,插入膀胱漏斗,然后用荷包缝合线将切口边缘固定于膀胱漏斗的凹槽上,膀胱漏斗的另一端则用导管连接至计滴器。手术完毕用热的生理盐水纱布覆盖腹部创口。

【观察项目】

待尿流量和血压稳定后,即可进行下列各项观察。注意每项实验开始前都必须先记录一段正常尿量和血压曲线作为对照,然后进行注射或刺激,并连续观察和记录至效应明显后再等待恢复至原来水平时,才能开始下一项实验。

(1)自耳缘静脉快速注射38OC生理盐水20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2)结扎并剪断右侧迷走神经,用中等强度的电流刺激其外周段20~30秒,使血压维持在40~50mmH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3)先收集尿液2滴进行尿糖定性实验* 作为对照,然后自耳缘静脉注射20%葡萄糖溶液(1.5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再收集尿液2滴作尿糖定性实验。

(4)自耳缘静脉注射1/10,000去甲肾上素0.5ml,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5)自耳缘静脉注射速尿0.5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6)自耳缘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单位,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7)自耳缘静脉注射20%甘露醇2~3ml/kg,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8)在动物的一侧大腿的股三角区,切开皮肤,分离出一侧股动脉,并插入硬塑料管进行放血(血液收集于加有抗凝剂的量筒内),使血压降至40~50mmHg ,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然后输入所收集的血液,观察血压和尿量的变化。

【注意事项】

1.实验前应给兔子多喂青菜,或用橡皮导管向兔胃中灌入40~50ml清水,以增加其基础尿流量。

2.实验中需多次静脉注射,应注意保护兔的耳缘静脉。注射时,先从耳梢端开始,逐渐向耳根端移近;或选用小儿头皮针刺入耳缘静脉,用胶布固定,以便于多次注射使用。

3.各项实验顺序的安排是:在尿量增多的基础上进行减少尿生成的实验,在尿量少的基础上进行促进尿生成的实验。

4.尿糖定性实验在试管内盛入1ml班氏试剂,加入被检尿液2滴,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煮沸。冷却后观察试液和沉淀物的颜色,如试液由蓝色变为黄色或砖红色,表示尿糖实验阳性。

【讨论思考】

1.分析上述各实验结果的原因。

2.血压的高低与尿量之间有什么关系?

3.尿的生成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或调节?其机制是什么?

二、机能综合实验设计实例

(一)山莨菪碱及白细胞介素-13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九九级七年制施番

前言

山莨菪碱是一种胆碱受体阻断药。由于其具有改善微循环,拮抗钙,抗毒性物质等多种对抗I/R损伤的作用。是用于实验

研究和临床治疗的一种较理想的药。有试验证明用645-2预处理大鼠肾I/R损伤模型,发现肾功能损伤指标在R4h时高于未处理组,说明整体实验动物用645-2预处理在肾I/R早期可加重肾功能障碍。另有试验发现小鼠肾I/R后,如果使IL-6的mRNA表达下调,可减轻肾损伤。因此提示654-2使IL-6含量增多可能是654-2早期导致肾损伤的因素之一。

白细胞介素13(IL-13)是一种多效性的TH2细胞因子,能抑制脂多糖(LPS)及肿瘤坏死因子(TNF)诱导单核巨噬细胞产生多种炎症介质,包括IL-1,TNF-a等。目前有实验证明白细胞介素13能够抑制肾小球膜细胞增殖及的IL-6表达。

本实验采用654-2及IL-13联合用药。以降低大鼠肾脏在缺血再灌注中肾组织的早期损伤。

材料及方法

(一)试验材料:250-300克雄性大鼠20只;IL-13(美国Biosource公司产品);山莨菪碱,PBC液;生化分析仪;SPSS 及EXCELL软件。

(二)方法:

1. 动物分组:取250-300克雄性大鼠2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5只;

2. 操作过程

2.1 手术前腹腔注射乌拉坦20%(1ml/kg)麻醉;

2.2 对照组:仅做相应假手术,即不夹闭左肾,只切除右肾。

缺血/再灌注4h组(R4h):左肾夹闭,右肾切除,夹闭1h后,松开再灌注4h,R4H+654-2组;I/R处理同上,但应在I/R 前109腹腔注射654-250 50mg/kg

R4h+654-2+IL-3组:I/R处理同上,且在I/R前10’腹腔注射654-2 50mg/kg IL-3,10ug/l

3. 测定:颈动脉断开取5ml。离心取上清液,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IL-6含量,用生化分析仪测血肌苷含量,取出

肾脏称重,计算肾系数:肾重/体重,然后纵切肾脏,取一测肾组织用PBC液冲洗,稀释,制成匀浆,离心取上清液用于测量IL-6。

4. 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spss和EXCELL软件对各组间差异进行方差分析和t 检验。

预测结果

1. 肾功能变化:再灌注4h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I/R导致了肾功能障碍

2. 血液对肾组织中IL-6含量的变化:肾组织中IL-6含量依对R4h,照组,R4h+6542+I1-13依次增加:血液中IL-6含量依对照组R4h,R4h+6542+IL-13,R4h+654-2顺序增加

3. 654-2对各指标的影响;654-2在R4h时可增加IL-6,Scr含量

4. IL-13对各指标的影响:IL-13,654-2联合用药时,血液及肾中IL-6和Scr均较654-2单独用药时低,故推测I1-13可降低IL-6的生成。从而减轻肾组织的损伤。

结果预测表:

Gp

Control

R4

R4h+654-2

R4h+654-2+IL-1

Scr(umol/L)

Renal IL-6(ug/L.G)

Blood IL-6(ug/L)

[参考文献]

[1]周代星,邓普珍,山莨菪碱对急性完全性脑缺血性/再灌注后脑组织Ca2+MPA含量,SOD活性及超微结构的影响[J]。急诊医学,1998,7(1):32~34

[2]钟林,山莨菪碱减轻所致的内皮细胞凋亡。中国病理生理杂志,2000,16(10):969-672

[3]于小领,刘风等.莨菪碱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在灌注损伤的影响[J]。中国病理学杂志,2002,18(3):315-316。

[4]Malerfyt RW figure Cah. G Moham P eterson S, et al. J IMMUNOLGY, 1993;101;637D

[5]白细胞介素13抑制肾小球细膜细胞增殖及IL-6表达[J],中国病理学杂志。2002,18(1)76-79

(二)阿司匹林(Asprin)预处理对大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苏进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99级七年制

陕西省西安710061

前言

肾缺血再灌注(ishemia-referfaoion, I-R)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理过程。近年来研究表明白细胞是构成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主要原因。I-R导致白细胞活化、化学趋化、与内皮细胞间粘附和位移。白细胞与内皮细胞间的相互作用经历“滚动”,粘附和位移几个阶段。第一步是通过I-R诱导的内皮细胞P选择素大量表达来始动,P选择素能与白细胞对应受体-P选择素糖蛋白I相结合。这种起始的低亲和力的结合导致间断性的白细胞-内皮细胞间联合,表现为白细胞的“滚动”。接下来白细胞的CD11a/CD18(白细胞功能相关性抗原1)或MaCl,与大量表达的ICAM-1的结合,导致白细胞粘附和侧向运动的停止。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PECAM-1),促进白细胞移位到组织间隙,这种粘附分子主要是在细胞间连合部大量表达。到达血管外时,血细胞释放出有毒性ROS、蛋白酶和弹力蛋白激酶、进而导致微血管通透性增加、水肿、血栓形成和实质细胞死亡。

阿司匹林(Asprin)是水杨酸的酯化物,它可以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干扰炎症介质与受体的结合,抑制白细胞粘附分子合成。I-R后释放的组胺、血小板活化因子(PAF)、白三烯B4(LTB4)、TNFα等促炎介质都参与白细胞活化。有实验证明,采用可溶性IL-1受体拮抗剂、抗TNF抗体、PAF抑制剂等均可抑制I-R损伤中白细胞的活化。近年来发现,阿司匹林可触发15-脂氧素(Lipoxins)等一系列生物活性介质的合成。脂氧素是花生四烯酸在15-脂加氧酶的作用下生成的,可拮抗白三烯等促炎介质产生的白细胞趋化、粘附和迁移作用,属于体内抗炎因子之一。在后肢缺血再灌注的小鼠模型上,新型的脂氧素类似物明显减轻粒细胞介导的血管通透性病变和其它器官的继发损伤。另外NF-KB等转录因子可调节粘附分子的合成,而阿可匹林主要药理作用即为抑制NF-KB等转录因子活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和假转录因子在动物模型上已取得成功治疗。可明显抑制粘附分子和细胞

因子表达。

本实验通过应用阿司匹林为I-R前大鼠肾脏预处理,观察阿司匹林对于大鼠肾脏I-R损伤的防护作用。

材料

1. 动物:SD大鼠(雄性,体重250~300g)20只;(动物由西安交通大学医学校区提供)

2. 器材:手术器械一套膀胱套管颈动脉插管Powerlab9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酶联免疫检测仪

3. 药品:25%乌拉坦(0.6Ml/100g)生理盐水阿司匹林

方法

1. 动物模型及分组

大鼠2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4只)

25%乌拉坦0.6Ml/100g腹腔注入麻醉,分离右侧颈动脉插管监测血压。腹正中线切开腹腔,分离双侧肾带,结扎离断右侧肾脏,膀胱瘘收集尿液。维持直肠温度在37℃±0.3℃,输入0.9%NaCl,以0.1mL·g-1·h-1的速度输入半个全血量,再以0.02mL·g-1·h-1的速率维持液路,以补充体液丢失。待有尿液产生后收集IL尿液。夹闭左侧肾动脉,缺血30min后再灌注45min。

第一组:假手术组,不夹闭左侧肾动、静脉,其余同手术前。观察75min。

第二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前20min舌静脉注入生理盐水0.1mL。

第三组:阿司匹林(小剂量)预处理组,缺血前20min舌静脉注入0.05mL/10g的阿司匹林,之后同第二组。

第四组:阿司匹林(中剂量)预处理组:缺血前20min舌静脉注入0.1mL/10g的阿司匹林,之后同第二组。

第五组:阿司匹林(大剂量)预处理组:缺血前20min舌静脉注入0.15mL/10g的阿司匹林,之后同第二组。

2. 观察指标,尿蛋白含量(UP)血尿素氮(BUN)血肌酐(SCr)

3. 数据的统计学处理,数据均用x±s表示,组间比较用成组t检验。

附表:table 1 原始数据记录

Ischemia

Reparfasion

Group

15min 30min

15min 30min 45min

UP(ug/h)

第一组1

2

3

4

第二组1

2

3

4

第三组1

2

3

4

第四组1

2

3

4

第五组1

2

3

4

BUN

第一组

1

2

3

4

第二组

1

2

3

4

第三组

1

2

3

4

第四组

机能实验设计

基础医学机能实验设计 班级:临床1202 姓名:汪茜 学号:2 题目:卡托普利、硝苯地平和硝普钠对血压的影响 (一)材料与方法 1、实验对象及分组 (1)实验对象的种类:家兔8只。 (2)家兔的条件:家兔体重2.0~3.0kg,体重不应相差10%,雌雄各半,健康状况良好。 健康标准:1、一般状况:发育良好,反应灵活,食欲尚佳 2、皮毛与爪趾:被毛浓密而有光泽,紧贴体表。 爪趾无溃疡、结痂。 3、头部:眼睛明亮而灵活,眼结膜无充血,眼鼻部 无过多分泌物,呼吸均匀,无鼻翼扇动。 4、腹部与外生殖器:腹部无膨胀,肛门周围毛色洁 净,无损伤、脓痂与分泌物。 (二)实验器材与药品 BL-410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哺乳类动物手术器械一套、听诊器、兔固定台、玻璃分针、注射器(5ml、2ml、1ml)、针头、头皮针、有色丝线、缚腿带、纱布、压力转化器、气管插管、动脉插管、动脉夹、保护电极、婴儿秤。20%氨基甲酸乙酯溶液(乌拉坦溶液)、0.08%

卡托普利(2.10 ml/kg) 、0.004%硝苯地平(0.84 ml/kg) 、0.002%硝普钠(0.54 ml/kg)、0.5%肝素生理盐水、生理盐水。 (三)实验步骤 1、麻醉固定:选取合适家兔后,称重,用20%氨基甲酸乙酯溶 液5ml/kg,从耳缘静脉缓慢注入(用头皮针),麻醉后仰卧固定于手术台上。可保留耳缘静脉以待给药。麻醉过程中若发现药量不够可适当增加麻醉药量(不宜超过原量的10%) 2、气管插管:剪去兔子颈部手术部位被毛,在甲状软骨至胸骨上 凹作一切口,用止血钳分离肌肉至暴露气管,并穿一根浸过生理盐水的丝线备用。于甲状软骨下1~2cm处的两个软骨环之间,用手术剪将气管横向切开,再想头端作一纵向切口,使呈’’⊥’’型,将口径适当的气管插管由切口向肺段插入气管腔内,用备用线结扎,再在插管的侧管上打结固定,以防插管滑出。3、颈总动脉分离与插管:在气管左侧,分离两条肌肉之间的结缔 组织,找到呈粉红色较粗大的血管,用手触之有搏动感,即为颈总动脉。用拇指和示指抓住颈皮和颈肌,以中指顶起外翻,另一手持玻璃分针,顺血管走行方向分离出颈总动脉。用长大约1.5cm,内径约为0.1~0.2的塑料管插入(管头为斜面),另一头连接的换能器腔中应充满肝素抗凝剂。游离的颈总动脉段应有两根备用线,一根结扎动脉远心端,用动脉夹夹住近心端,另一根线打一活结于动脉夹与远心端结扎线之间。用眼科剪在动脉靠远心端结扎线处剪一“V”形切口,插入导管。插

机能学实验设计

机能学实验设计 ——探究纳豆激酶是否有降血压作用 专业:医学检验与技术 年级及班级:14级本科一班 学号:1415030104 姓名:李天佑 组数:1班2组 日期:2015年12月12日

【立题依据】 1、研究背景: 纳豆源于中国。纳豆类似中国的发酵豆、怪味豆。古书(和汉三才图会)记载有:“纳豆自中国秦汉以来开始制作。”纳豆初始于中国的豆豉。据《食品文化·新鲜市场》(石毛直道著,第101页)一书介绍,两种纳豆都与中国有缘。特别是咸纳豆,大约在奈良、平安时代由禅僧传入日本。日本也曾称纳豆为“豉”,平城京出土的木简中也有“豉”宇。与现代中国人食用的豆豉相同。由于豆豉在僧家寺院的纳所制造后放入瓮或桶中贮藏,所以日本人称其为“唐纳豆”或“咸纳豆”。纳豆激酶(nattokinase简称NK)是一种枯草杆菌蛋白激酶,是在纳豆发酵过程中由纳豆枯草杆菌(Bacillus subtilislnatto)产生的一种丝氨酸蛋白酶。近年来,关于纳豆降血压的相关广告在国内十分盛行,但真正的有科学依据关于报道还未出现,日本生物科学研究所与韩国首尔延世大学研究院心脑血管疾病中心共同研究关于纳豆激酶对高血压的效果。该研究报告的结论是:“总之,纳豆激酶会导致收缩压和舒张压下降。这个结果表明增加纳豆激酶的摄入,可能对于预防和治疗高血压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中国高血压病人的增多,有相关报道中国高血压患者达2亿人,每年新增加1000万人!市面上的降血压药物在降低血压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副作用,因此寻找一种食物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预防控制血压及有益于健康是广大人民普遍的需求。 2、研究目的: 本实验旨在探讨纳豆激酶是否有降低血压的功效,如果有,那对于病情不同程度的病人效果又是否有不同。 【研究内容与方法】 研究方法:本实验将先从小鼠入手,观察是否有降血压作用,如有作用再推广及人类,探究其对对于病情不同患者的作用效果。即实验二是在实验一的基础上进行的。 研究内容: 实验一: 1、实验对象与分组: 大鼠9只、体重100克左右、雄性、健康状况良好。 按血压、体重随机分成3组,设正常组(A组),高血压组(B组),高血压纳豆激酶组(C组)。 2、实验器材和药品: 大鼠、台秤、音频震荡器、扬声器、血压换能器、20%氨基甲酸乙酯、生理盐水。 3、高血压大鼠造模: 采用大鼠,4月龄,放入隔音室内笼养,噪音刺激可由电铃或扬声器发出,发音器是一个音频振荡器,连接一个20W高音扬声器。噪音刺激应经常在700~1000周/秒中变换,噪音刺激每30秒一次,亦可每隔1分钟刺激30秒。可随时变换毋须恒定,但噪音干扰须日夜不止,连续数月。噪音刺激连续3个月后血压普遍升高,大灰鼠正常平均收缩压为113±8mmHg,此时可升高到130~140mmHg,有40%动物收缩压可高达160mmHg。 4、实验步骤: 大鼠进入实验室先喂养1-2天,然后选血压在130—140的小鼠进行实验,AB组

医学机能学实验设计书2011

实验设计书 研究题目:洋地黄的急性中毒及解救。 实验目的 1、观察洋地黄中毒引发的心律失常的临床表现。 2、观察镁离子在解救洋地黄中毒引发的严重心律失常中的作用。 理论依据: 洋地黄对心脏的作用比较广泛, 对心肌的收缩力、自律性、应激性、电活动等均有影响, 且本品对心脏不同组织和部位有不同的作用, 有时甚至有相反的作用。洋地黄对心脏某些组织和部位的作用随洋地黄浓度的不同而发生变异。在浦肯氏纤维内低浓度时可无影响, 高浓度或中毒浓度则加速浦肯氏纤维舒张期自律性去极化速率, 导致自律性增高产生新的起搏点。在心肌内治疗量的浓度使心肌传导加快, 高浓度时使心肌传导进行性延长, 高浓度时还可使心肌自律性增加。由于在心肌内传导抑制和自律性加强, 从而引起异位激动的折返, 而产生室性心动过速或其它室性异位节律。中毒量的洋地黄可抑制心肌细胞膜上钠-钾-三磷酸腺苷的功能。钠-钾泵功能低下, 心肌复极时细胞内流至细胞外的钾不能正常返回细胞内, 导致“细胞内失钾” , 从而使心肌细胞静息电位降低或不能维持静息电位, 使后电位振荡形成或后电位振荡幅度增大, 引起低极起搏点活跃而产生异位节律。洋地黄治疗安全范围小,一般治疗量一接近中毒量60%,而且生物利用度及对其敏感性的个体差异大,故易发生中毒反应。 对洋地黄中毒的抢救,应立即静脉注射氯化钾或苯妥因钠。临床用药时避免合用拟肾上腺素药、排钾利尿药等。血钾过低、高血钙患者禁用或慎用。本实验以注射过量的洋地黄使家兔产生急性毒性,观察氯化钾和硫酸镁对中毒家兔的保护作用。 研究现状: 心脏反应是洋地黄最严重、最危险的不良反应。表现为室性早搏型心律失常,

机能实验设计——胃酸分泌的调节

胃酸分泌的调节 摘要:目的以胃酸的测量,观察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胃酸分泌的调节作用。方法采用外科手术给动物安置插管收集胃液测酸碱度,通过其变化规律,分析各种因素对胃酸分泌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途径。 当空腹时,胃酸分泌很少,每小时约几毫升,几乎是非酸性的。当进食时和进食后,胃酸分泌增多,胃液中主要成分是盐酸(胃酸)和胃蛋白酶,进行胃酸测量,可以了解胃的消化腺的分泌情况。在正常生理情况下,胃酸的分泌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神经和体液多种因素中促进分泌的因素与抑制分泌的因素之间协同作用的结果。 胃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共同支配。交感神经的作用是抑制胃的兴奋,减少胃酸的分泌,抑制胃的运动。副交感神经对胃的运动和胃酸的分泌起兴奋作用。交感神经来自腹腔神经节,去甲肾上腺素是支配胃的交感神经节后纤维释放的神经递质。乙酰胆碱是支配胃的迷走神经节后纤维的神经递质,可直接作用于壁细胞上的M3受体,引起胃酸的分泌,还可以促进释放组胺和促胃液素间接增加胃酸的分泌。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都是通过与其特异性受体结合而进行胃酸分泌调节的,通过阻断受体,观察胃液分泌的变化。 一、器材与药品 D-95微机化实验教学系统,兔手术台,哺乳动物手术器械,PH感受器,生理盐水,阿托品,酚妥拉明,20%乌拉坦 二、实验对象 兔 三、步骤与方法 1、麻醉与固定。20%乌拉坦,耳缘静脉注射,取兔仰卧固定。 2、手术:腹部剪毛,迅速剖开腹腔找到胃,以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为起点穿线结扎,分离支配胃的神经——腹腔神经节,迷走神经。分离后分别在各神经节下方穿不同颜色的线以备用。将食管剪开一个小口,将酸碱感受器插入到胃中测量胃酸分泌液的PH。 3、向胃中滴加少许阿托品,观察PH的变化。 4、待胃中的酸碱度恢复正常后,向胃中滴加少许酚妥拉明,观察此时PH的变化。 5、待恢复正常后,刺激腹腔神经节,观察此时PH的变化。 6、待恢复正常后,刺激迷走神经节,观察此时PH的变化。 7、待恢复正常后,切断腹腔神经节和迷走神经节,注入食物,观察此时PH的变化。 四、预期结果与分析 1、滴加阿托品:M受体阻断,乙酰胆碱不能与壁细胞撒谎能够的M3受体特异性结合,胃酸分泌抑制,PH值升高。 2、滴加酚妥拉明:α受体阻断,去甲肾上腺素不能与α受体特异性结合,促进胃液分泌,PH值降低。 3、刺激腹腔神经节:交感神经兴奋→抑制胃的兴奋,抑制胃液分泌,PH值升高。 4、刺激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兴奋→使胃兴奋,促进胃液分泌,PH值降低。 5、切断腹腔神经节与迷走神经节:以食物刺激,胃酸较未切断前分泌减少,PH值升高。 五、问题及解释 1、为什么胃溃疡的病人会切除支配胃的神经? 2、结合实验分析胃药的成分应该怎样最有效果? 六、参考文献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 饮食控制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Nm23-H1基因对宫颈癌转移的影响雄性素对大鼠心肌却血型损伤的保护作用比较不同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抗肿瘤效果一氧化氮对肿瘤的作用芹菜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盐是天然的抗抑郁剂(探究实验)绿茶对家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咖啡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氨基比林咖啡因片(脑清片)致死性研究及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配比优化芦荟与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性探究银杏叶对高血压左心肥厚逆转作用氨茶碱对小鼠心肺复苏的作用注射用碟脉酮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血红素加氧酶 1 对哮喘的抗炎作用新型利尿药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探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大蒜素对小鼠结肠癌抗肿瘤作用茶多酚对心律失常的作用口服异丙酚与部分常用麻醉药效果比较的研究高盐饮食对家兔血压和心肝肾组织中自由基的影响实验

u型高血压时交感神经活性及其相应受体敏感性的变化 艾叶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白术对在体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不同比例的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抢救效果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大蒜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毒蕈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急性右心衰竭与ANP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决明子对家兔的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促进作用的定性研究 硫化氢和胃肠道疾病硫化氢对胃肠道的扩张及其机制的简单探讨 迷迭香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纳洛酮对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生姜汁的降血糖作用生姜油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生姜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研究酸樱桃提取物软膏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探究腺苷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保护作用桃仁对未孕大鼠子宫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小鼠中毒性休克模型及其救治药物 血管紧张素n对不同年龄大鼠心脏al肾上腺素受体介导正性变力效应的影响 乙醇联合安定对血压、心率和微循环的影响 丹参、川芎、穿山甲的活血性气作用比较应激性因素致大鼠胃溃疡作用及药物预防不同的送服溶液对药物吸收的影响天麻素对血压影响途径的研究抗生素联合用药的优势褪黑素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影响花椒毒酚不同给药途径镇痛作用的比较研究白萝卜提取物(MIGB对小肠平滑肌运动的影响绿豆球蛋白对血浆胆固醇的影响苦瓜提取物的降血糖作用阿嗪米特对血铅浓度的影响1, 2-二甲基-3-羟基4吡啶酮(DHPO对铅中毒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多巴胺在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中疗效评价甘油溶血实验鸡蛋对大鼠胃溃疡的预防作用及其机制探讨失血性休克腹腔复苏最佳给药浓度的研究甜菊苷的降压作用 实验性铅中毒对子代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山莨菪碱及IL-13 预处理对肾脏缺血/ 再灌注的影响硝酸异山梨酯对急性右心功能衰竭的治疗作用缩宫素对离体子宫平滑肌的兴奋作用主、被动吸烟的危害有机磷及解毒剂对蟾蜍离体坐骨神经腓肠肌肌标本的作用失血性休克的生理指标观察利尿药对家兔尿量的影响布鲁卡因、利多卡因对BaCI2 致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的比较理化因素对红细胞脆性的影响精神性灼口综合征的临床心理治疗海水浸泡对创伤性脑水肿影响的实验研究缺铁对大鼠胃排空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新斯的明对箭毒和琥珀胆碱肌松作用的影响清开灵注射液防治酒精中毒性肝损伤碘化钾预防孢子丝菌病的实验研究冷热环境中蟾蜍肠系膜微循环血流速度改变兔肾内是否存在乙酰胆碱能舒血管纤维灭滴灵、乙醇对甲醇中毒的解救对比一种联合药膏治疗烧伤的疗效判断巧克力的镇咳作用烟碱对家兔血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Functional Science 课程编号:23029110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课程负责人:李瑞峰开放实验项目数:12项 大纲主撰人:李瑞峰王立祥潘芳大纲审核人:胡维诚张岫美刘传勇陈哲宇于晓徐红岩王越 高建新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8 实验学时:7学时/次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分:3.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药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口腔、预防、护理医学五年制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主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生物学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对人体或动物的生理活动、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正常活动、异常变化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学会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科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获取医学及生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启发科研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从中熟悉所需仪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和创造性设计报告和研究论文,并积极参加病理讨论和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活动。 四、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医学院必修考试课。 1.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成绩70% 2.实验设计报告、讲评操作和研究论文:30%(根据学生专业与学制而定)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医学机能学实验》课程实验教学大纲

《医学机能学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医学机能学实验英文名称:Experiments of Medical Functional Science 课程编号:23029110 实验课性质:独立设课 一、学时、学分 课程总学时:108 实验学时:7学时/次 课程总学分:3.5 实验学分:3.5 二、适用专业及年级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及药学七年制;临床医学五年制和口腔、预防、护理医学五年制 三、实验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机能学实验课程是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融合了生理学、病理生理学、药理学主干学科的理论知识与实验,结合医学心理学、医学神经生物学而形成的一门综合性、研究性的实验课程。该课程主要对人体或动物的生理活动、致病因子和药物引起机体功能的变化进行实验观察,探讨各种正常活动、异常变化以及药物与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通过学习可使学生初步掌握基础医学机能学科实验研究的基本技术,验证和巩固基本理论;学会计算机生物信号处理系统等实验仪器的使用;提高科学地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和获取医学及生物科学知识的科学方法;培养严肃的科学态度,启发科研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精神等。 在本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结合相关理论知识,深刻理解实验原理及方案,按照实验操作规程,完成所规定的实验项目,从中熟悉所需仪器的应用和注意事项,并提交合格的实验报告和创造性设计报告和研究论文,并积极参加病理讨论和观看多媒体课件等教学活动。 四、考核方式 该课程是医学院必修考试课。 1.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占总成绩70% 2.实验设计报告、讲评操作和研究论文:30%(根据学生专业与学制而定) 五、实验教科书、参考书 1.实验指导教材: 主编:胡维诚 书名:医学机能学实验 出版地: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机能学实验报告

机能学实验报告 实验一、小肠平滑肌生理特性的观察与分析 一、实验目的—— 1.观察温度、乙酰胆碱、肾上腺素等药物对离体家兔小肠平滑肌的作用; 2.观察消化道平滑肌的一般生理特性及分析理化环境改变对其舒缩活动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 消化道平滑肌和骨骼肌、心肌一样,也具有兴奋性、传导性和收缩性,有些也具有自律性。相比之下消化道平滑肌的兴奋性低,收缩慢,伸展性大,具有紧张性收缩,对化学物质、温度变化

及牵张刺激较敏感等特性。小肠离体后,置于适宜的溶液中,观察其收缩活动及环境变化的影响,观察分析上述生理特性。 三、实验材料--- 1、实验动物:家兔 2、器械、药品:电热恒温水浴锅、浴槽、张力换能器(量程为25g以下)、BL-410生物记录系统、L型通气管、道氏袋、注射器、培养皿、温度计、烧杯、螺丝夹、三维调节器、台氏液、0.01%去甲肾上腺素、0.01%乙酰胆碱、1mol/L NaOH溶液、lmol/L HCl 溶液、2%CaCI2溶液。 四、实验方法和步骤 1、标本制备流程: ①击昏家兔: 用木槌猛击兔头枕部,使其昏迷。 ②剖开腹腔快速取出肠管: 立即剖开腹腔,找出胃幽门与十二指肠交界处,快速取长20~30cm的肠管,先将与该肠管相连的肠系膜沿肠缘剪去,置于供氧台氏液中轻轻漂洗,把肠内容物基本洗净。 ③制作离体肠标本: 将肠管分成数段,每段长2-3cm,两端各系一条

线,保存于供氧的38C左右的台氏液中 2、仪器安装与调试实验安装(如图): 恒温水浴锅控制加热,恒温工作点定在38C。 将充满氧气的道氏袋与通气钩相连接,将肠段一端系在通气管钩上,另一端与张力换能器相连。控制通气量,使氧气从通气管前端呈单个而不是成串逸出。 仪器调试:BL-410系统的使用,选择“实验项目”中的“消化实验”选中“消化道平滑肌生理特性”。相关参数设置的参考值:时间常数t -DC 高频滤波 F —30Hz,显速—4.00s/div,增益—100g。用鼠标左键单击工具条上的“开始” 按钮,调节参数至波形幅度、密度适当,待收缩曲线稳定后,单击记录按钮。 观察项目现象及解释 1.待标本稳定后,记录小肠平滑肌收缩的对照曲线。 2?乙酰胆碱的作用用滴管吸入0.01%乙酰胆碱向灌流浴槽内滴1~2滴。观察到明显效应后,立即从排水管放出浴槽内含乙酰胆碱的台氏液,加入新鲜温台氏液,由此反复3次,以洗涤或稀释残留的乙酰胆碱,使之达到无效浓度,待小肠运动恢复后进行

医学机能实验设计

医 学 机 能 学 实 验 设 计 报 告 姓名:孙亚东 班级:11级精神医学2班 学号:1112220211

一、实验名称:茶叶中的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 二、选题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探究茶叶主要成分咖啡碱是否能够兴奋中枢神经系统,以及兴奋中枢神经系统效果表现。 2.研究意义 利用咖啡碱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作用,人服用小剂量(50~200mg)即可增强大脑皮质的兴奋过程,从而振奋精神、增进思维、提高效率。研究咖啡碱可以用于对抗中枢抑制状态,如严重传染病、镇静催眠药过量引起的昏睡及呼吸循环抑制等,可肌内注射苯甲酸钠咖啡因。此外,临床上利用咖啡碱的作用还可配伍麦角胺治疗偏头痛;配伍解热镇痛药治疗一般性头痛。此时,它由于收缩脑血管,减少脑血管搏动的幅度而加强以上药物止头痛的作用。人还可以通过饮茶使睡意消失,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 三、咖啡碱的提取 提取咖啡碱有很多方法,包括水提法、升华法、醇提法等方法。四、实验对象 性别相同、体型相当的小鼠10只 五、实验步骤 1.将小鼠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5只,甲组小鼠为实验组,分别对小鼠编号1—5。乙组小鼠作为对照,分别编号1—5。 2.甲组小鼠按1到5号分别灌胃0.5mg/kg、1mg/kg、2mg/kg、5mg/kg、

10mg/kg 的咖啡碱,记录给药时间。 3.乙组小鼠按1到5号分别灌胃0.5mg/kg 、1mg/kg 、2mg/kg 、5mg/kg 、10mg/kg 的生理盐水。记录给药时间。 六、实验观察项目 1.两组小鼠分别记录给药后10min 、30min 、60min 、90min 、120min 、150min 时的小鼠走动次数和举前肢次数,比较小鼠动物行为学指标差异。 2.实验记录列表如下: 七、实验结果初步探究 1.咖啡碱对大脑皮层有兴奋作用,可使人疲劳减轻,精神振奋,思维敏捷,工作效率提高,因此咖啡和茶叶早就成为世界性的兴奋性饮料成分。在动物实验,咖啡碱可引起觉醒型脑电波,损伤其间脑与中脑后,此作用仍存在,这提示作用部位在大脑皮层。较大剂量时则要直 编号 给药浓度 给药后10min 给药后30min 给药后60min 给药后90min 给药后120min 给药后 150min 1 0.5mg/kg 2 1mg/kg 3 2mg/kg 4 5mg/kg 5 10mg/kg

机能实验设计 -

机能实验设计 - 机能实验设计 课题名称:咖啡因对青蛙骨骼肌收缩的影响选题目的和意义 1、实验目的 本实验的目的为探究咖啡因任氏液对青蛙骨骼肌收缩的影响。 2、临床应用 咖啡碱是茶叶、咖啡豆、可可、可拉果等植物中的主要生物碱,化学名为1,3,7-三甲基黄嘌呤,分子式为C8H10O2N4。咖啡碱是重要的医药原料,对人体机体的作用非常复杂。咖啡碱能刺激神经系统,提高大脑记忆和识别能力,促进胰岛素分泌和降低Ⅱ型糖尿病风险,能刺激呼吸系统,可用于治疗早产婴儿呼吸暂停,具有抗癌效果,同时也会引起高血压和心率不齐导致钙流失和骨质疏松以及流产[1]等不良反应 3、研究意义 李淑翠等[2]报道咖啡因能提高小鼠运动耐力,使运动后小鼠肝糖原储备增加,血乳酸和血尿素氮水平降低,并抑制运动引起的脂质过氧化反应,表明咖啡因具有抗运动性疲劳作用;而运动依靠骨骼肌的收缩,肌肉收缩乏力时表现出运动疲劳。本次实验拟观察咖啡碱处理后,蟾蜍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不同的刺激形式下,对肌肉收缩性的影响,进一步深入探讨咖啡因在缓解运动疲劳,提高运动耐受力作用

的具体机制。实验动物 青蛙实验材料 1、器械:手术器械一套 2、仪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张力换能器、刺激电极、肌动器等 3、药品:任氏液、咖啡因原液1支,1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10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 4、其他:烧杯、棉线、纱布、培养皿、吸管等。实验步骤与方法 1、手术操作:制备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2、试剂配制:制备10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制备1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 3、实验准备:制备标本,先在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然后再将实验组的标本分别在1000μg/ml 咖啡因任氏液与100μg/ml咖啡因任氏液中浸泡10分钟;对照组浸泡在任氏液中10分钟,进行两组对照实验。 4、仪器装置:准备好生物机能实验系统及张力换能器。 5、观察与记录:观察青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在不同浸泡环境下,其收缩性的影响,记录并对比阈刺激与最大刺激收缩曲线的幅度的百分比。 给肌肉的负荷增加2g后,测量肌肉收缩的阈刺激与最大刺激收缩曲线的收缩幅度,并计算它们增加的比例。 再给肌肉不完全强直收缩,重复3次后,再次测量阈刺激与最大刺激收缩曲线收缩的幅度,并计算它们增加的比

机能学实验设计格式和范例

机能学实验设计大纲 实验名称:外源性PS和内源性PS在肺水肿疗效 中的比较 课题来源:自选 设计班级:2006级临床医学本科1班 设计人员:林静 设计日期:2006年10月8日 指导老师:张晓 成都医学院实验技术教研室 2009年制

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验动物设计,实验专业设计,实验统计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可行性分析,预期结果,实验设计工作时间安排)。 (一)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目标: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实验性肺 水肿治疗作用上所存在的区别,从而探讨外源性PS能否在肺水肿的防治中作为一 种较为理想的内源性PS不足的替代药物。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模型的制备。对试验性肺水肿的模型进行分组与实验结果分析。 (二)实验设计 1、实验动物设计 我们选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有以下几点理由: 1)、家兔易得到,容易饲养,在科研工作中被广泛利用。 2)、家兔肺相对较大,易于得到样品,能在称重过程中减少实验误差。 2、实验专业设计 选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对实验性肺水肿治疗作用,观察兔子死亡时间(min),肺系数(g/kg),肺湿/干重比(g/g),血管外肺水(g)等实验指标。 3、实验统计设计 实验统计设计中应始终贯彻随机、对照、重复三大原则。 (1)随机:选正常成年健康重相近的家兔80只,将80只家兔按体重由小变大编号后,从随机数字表中查取随机数字,依次抄录于家兔编号下。具体方法:动物编号为1—80号,随机数字从11行第一个数字开始接着抄写80个,按照能被4除的规律:不余到A组,余1到B1组,余2到B2组,余3到B3组,每组20只。 (2)对照:本组实验做了空白对照和实验对照,在前面的专业设计里已经提及。 (3)重复:本实验采用的是每实验小组有20只家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4)统计数据收集:本实验搜集计量资料,初步确定对各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分为实验值和基础值比较。 表1 实验数据收集记录表 编号肺系数(g/kg) 肺湿/干重比(g/ g) 血管外肺水(g) 兔子死亡时间 (min) A B1B2B3A B1B2B3A B1B2B3A B1B2B3

机能实验复习试题(含参考答案)

《机能实验学》习题一 一.填空题: 1. 家兔重 2.4千克,耳缘静脉注射1%盐酸吗啡15mg/kg,应注 ( )毫升。 2. 肺水肿家兔肺的特点是( )、 ( )、( ),兔的特点 ( )、 ( )、 ( )。 3. 将沾有利多卡因的小滤纸贴附神经干上,利多卡因通过 ( ) 作用使动作电位 ( ) 。 4.家兔静脉麻醉最常用药物( ),浓度及给药量分别为( ) 、( )。 5. 小鼠缺氧实验中复制低张性缺氧动物模型时,在广口瓶中加入钠石灰的作用是( ),复制血液性缺氧动物模型的方法有 ( )和( )。 6. 常用的两栖类动物的生理代溶液是( ) ,其主要成份为( ) 、( ) 、 ( ) 和 ( )。其所含阳离子有维持细胞的和 ( ) 的功能;阴离子有维持细胞的 ( ) 的功能。 7. 在心电图描记中,P波反映 ( )、QRS波群反映( ) 、T波反映 ( )、PR间期反 映 ( ) 、ST段反映( ) 、QT间期反映 ( ) 。 8. 在血管插管试验中肝素化的目的是( ),插管后进行的三步结扎法是指第一步结扎 ( ),第二步结扎 ( ),第三步 ( ) 。 9. 运动对血压的影响是使( ) 升高,主要原因是( )。 10. 在抗B血清上滴加受试者血液,数分钟后出现凝集,抗A血清未发生凝集,受试者的血型为( ) 型。 11. 失血性休克的治疗原则( )、 ( ) 、( )。 12. 急性失血尿量减少是因为 ( )。 二.问答题:

1. 为什么神经干动作电位波形随着刺激强度而增加,达到一定幅度就不再增加?这是 否与单根纤维动作电位“全”或“无”相矛盾,为什么? 2. 下述因素对尿量有何影响?分析其影响机制。 1)静注垂体后叶素 2)静注大量生理盐水 3)静注速尿 4)静注20%葡萄糖 3. 离体蛙心实验中,试分析下列实验因素对蛙心的影响及影响机理 1)0.65Nacl 2ml 2)2%CaCl2 1-2滴 3)1%KCl 1-2滴 4. 试述下列各实验的结果,并分析结果产生的机理 1)心血管活动的神经体液调节实验中,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2)尿生成试验中,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 5. 你的血型是何型,可给哪些血型的人输血,又可接受哪些血型的血,是大量还是少量,为什么? 三、实验设计题: 未知溶液X对蟾蜍心脏活动的影响 一、填空题: 1、3.6ml 2、呼吸浅快,口唇粘膜青紫,肺内哮鸣音,大量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样痰,表面饱满光滑, 红白相间,切面有白色或粉红色泡沫流出,有握雪感 3、阻断Na+通道,传导受阻 4、乌拉坦,20% ,5ml/kg 5、吸收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中毒;亚硝酸钠中毒 6、任氏液,Nacl,Cacl2,Kcl,NaHCO3,兴奋性,收缩性,酸碱平衡 7、两心房去极化过程,两心室去极化过程,心室复极化过程,兴奋由心房传导至心室 的时间,心室各部分心肌细胞均处于动作电位平台期,从心室开始去极化到完全复极 化所经历的时间 8、抗凝,防止血液堵塞管口,远心端结扎,近心端结扎,远心端和近心端对扎 9、收缩压,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活动增加 10、B型 11、扩容,纠酸,解痉 12、血容量减少 二、问答题: 1、(1)给予刺激达到个别细胞阈强度,则个别细胞产生动作电位,随着刺激强度增加,产生动作电位的细胞数量增加,波形增大,当所有细胞都兴奋产生动作电位后,波形就不在增大。 (2)不矛盾。因为神经干是由许多单一神经纤维组成的,每个神经纤维的兴奋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大全

医学机能学实验---学生创新性实验设计题目汇编饮食控制对A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Nm23-H1基因对宫颈癌转移的影响 雄性素对大鼠心肌却血型损伤的保护作用 比较不同血管生成抑制剂对抗肿瘤效果 一氧化氮对肿瘤的作用 芹菜提取物对肾性高血压大鼠血管重构的影响 盐是天然的抗抑郁剂(探究实验) 绿茶对家兔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的保护和治疗作用 咖啡对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 氨基比林咖啡因片(脑清片)致死性研究及对其有效成分进行配比优化 芦荟与治疗高血压的相关性探究 银杏叶对高血压左心肥厚逆转作用 氨茶碱对小鼠心肺复苏的作用 注射用碟脉酮对垂体后叶素诱发大鼠心肌缺血的影响 血红素加氧酶1对哮喘的抗炎作用 新型利尿药托拉塞米的利尿作用 探究阿司匹林对高血压的治疗作用 大蒜素对小鼠结肠癌抗肿瘤作用 茶多酚对心律失常的作用 口服异丙酚与部分常用麻醉药效果比较的研究

高盐饮食对家兔血压和心肝肾组织中自由基的影响实验 Ⅱ型高血压时交感神经活性及其相应受体敏感性的变化 艾叶油对离体豚鼠气管平滑肌的影响 白术对在体小鼠胃肠运动的作用及其机制的探讨 不同比例的高渗盐溶液对失血性休克家兔的抢救效果 丹参注射液、参麦注射液和大蒜素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的对比实验 毒蕈碱对离体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急性右心衰竭与ANP在急性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 决明子对家兔的降血脂作用的研究 咖啡因对大鼠工作记忆促进作用的定性研究 硫化氢和胃肠道疾病——硫化氢对胃肠道的扩张及其机制的简单探讨 迷迭香对小鼠脑缺血再灌注的影响 纳洛酮对家兔失血性休克血压的影响 生姜汁的降血糖作用 生姜油对病毒性肝炎小鼠肝损伤的预防作用研究 生姜油对豚鼠气管平滑肌的作用研究 酸樱桃提取物软膏剂镇痛抗炎作用的初步研究 探究腺苷在大鼠心肌缺血后适应中的保护作用

机能实验报告.doc

机能实验报告 Ach对离体家兔小肠运动作用 摘要 目的:观察乙酰胆碱对离体家兔小肠肠肌的影响和机制。方法:将离体小肠固定在离体小肠灌流装置里,在保证各影响因素不相互干扰的情况下,分别给予家兔离体肠肌标本生理盐水(Nacl)、Ach、阿托品、阿托品+乙酰胆碱刺激,完成每次刺激并出现明显现象后用38℃的台氏液冲洗肠肌标本,观察其收缩活动的特点并记录。结果:结果显示当滴加生理盐水(Nacl)刺激离体肠肌时,张力曲线没什么变化;当用乙酰胆碱刺激离体肠肌时,张力曲线则明显上升,且频率加快;当滴加阿托品刺激时,张力曲线明显下降,且频率减慢;当滴加乙酰胆碱加上阿托品刺激时,张力曲线变化较不规则。结论:乙酰胆碱(Ach)对离体家兔肠肌有增强其运动的作用,且作用于M受体。中文关键词:离体家兔小肠肠肌;乙酰胆碱;张力曲线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acetylcholine on the influence and mechanism of intestinal muscle of rabbit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Methods: in vitro small intestine in vitro intestinal perfusion device fixed, in guarante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each influence factor does not interfere with each other, in vitro intestinal muscle specimens were given the rabbit saline (Nacl), Ach, atropine, atropine + acetylcholine stimulation, complete with 38 ℃ after each

机能学创新性实验设计报告书

机能实验学实验设计报告 实验名称:人指甲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药用价值 实验设计人: 专业: 年级班级: 联系电话: 指导教师: 2017 年11 月15日 1

实验内容: 一、立题理论依据及研究现状。 理论依据:根据《草医草药简便验方汇编》中所述,人指甲(煅存性),冰片少许,共研细粉。用时先将耳道洁净,后吹药粉。可治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在某一偏方中也有说将人指甲烤干后磨粉,然后掺入一定比例的白矾。用时将耳道洁净,后吹药粉。 从以上依据可知,人指甲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其科学性有待考察。 研究现状: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王冰和许珉在国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中表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与细菌生物膜密切相关。他们认为低毒力的细菌或病毒感染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致病因素,而细菌生物膜的形成和发展包括调节膜的形成、细菌可逆性附着、细菌繁殖、细菌播散5个过程,可通过屏障作用、生物膜特殊的微环境、耐药表型的表达对抗机体免疫、密度感应系统等多种方式导致抗生素耐药,从而导致慢性感染迁延不愈或反复性发作。通过对患者的分泌液进行培养,发现最主要的致病菌为金葡萄菌和铜绿假单胞菌。故针对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治疗方面提出假设:通过抑制细菌的黏附,破坏保护性基质、脂质体包裹抗生素穿透生物膜的目的,从而对慢性感染的治疗提供新的突破。 二、主要研究内容及实验过程。 1、实验对象、性别、规格、数量 健康豚鼠70只,雌雄不拘,体重250-300g。所选豚鼠均为耳廓反应灵敏,电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完整,光锥清晰,排除外耳道、鼓膜、中耳等感染。 2、仪器与药品 仪器:笼子、电耳镜、试管、注射器、生化培养箱、方形滤纸 试剂:铜绿假单胞菌落、3%戊巴比妥钠溶液、生理盐水、人指甲粉末、白矾粉末、冰片粉末、氧氟沙星洗耳液 3、实验步骤 (1)将豚鼠分为七组,分别进行编号(1-7)放置于鼠笼中。 (2)制备豚鼠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模型。取真空保藏铜绿假单胞菌菌种活化24h后,取一个单菌落于盛5mlMH肉汤培养液的试管中,35℃静止培养12h左

机能学实验设计格式和范例

机能学实验设计 实验名称:外源性PS和内源性PS在肺水肿疗效 中的比较 课题来源: 设计班级: 设计人员: 设计日期: 指导老师:

二、实验设计方案(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实验动物设计,实验专业设计,实验统计设计,实验方法设计,可行性分析,预期结果,实验设计工作时间安排)。 (一)实验设计目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设计目标:探讨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对实验性肺 水肿治疗作用上所存在的区别,从而探讨外源性PS能否在肺水肿的防治中作为一 种较为理想的内源性PS不足的替代药物。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实验模型的制备。对试验性肺水肿的模型进行分组与实验结果分析。 (二)实验设计 1、实验动物设计 我们选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有以下几点理由: 1)、家兔易得到,容易饲养,在科研工作中被广泛利用。 2)、家兔肺相对较大,易于得到样品,能在称重过程中减少实验误差。 2、实验专业设计 选用家兔作为实验动物,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和内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观察对实验性肺水肿治疗作用,观察兔子死亡时间(min),肺系数(g/kg),肺湿/干重比(g/g),血管外肺水(g)等实验指标。 3、实验统计设计 实验统计设计中应始终贯彻随机、对照、重复三大原则。 (1)随机:选正常成年健康重相近的家兔80只,将80只家兔按体重由小变大编号后,从随机数字表中查取随机数字,依次抄录于家兔编号下。具体方法:动物编号为1—80号,随机数字从11行第一个数字开始接着抄写80个,按照能被4除的规律:不余到A组,余1到B1组,余2到B2组,余3到B3组,每组20只。 (2)对照:本组实验做了空白对照和实验对照,在前面的专业设计里已经提及。 (3)重复:本实验采用的是每实验小组有20只家兔,具有一定的重复性。 (4)统计数据收集:本实验搜集计量资料,初步确定对各组实验数据的比较分为实验值和基础值比较。 表1 实验数据收集记录表 编号肺系数(g/kg) 肺湿/干重比(g/ g) 血管外肺水(g) 兔子死亡时间 (min) A B1B2B3A B1B2B3A B1B2B3A B1B2B3

医学机能学实验

医学机能学实验 1.支配心脏的神经有哪些?各有何作用? 心脏受心交感神经和心迷走神经双重支配。 心交感神经的作用:心交感神经支配窦房结、房室交界、房室束、心房肌、心室肌,兴奋时,产生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增快,心缩力增强,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加快) 心迷走神经的作用:心迷走神经支配窦房结、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及其分支,少数支配心室肌,兴奋时,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心率减慢,心缩力减弱,房室交界兴奋传导减慢) 2.血管受哪些神经支配?各有何作用? 支配血管的神经主要有交感缩血管神经,分布在除毛细血管前括约肌以外的全身各处的血管平滑肌上,其作用是使血管收缩,外周阻力增大。 交感舒血管神经支配骨骼肌血管,与运动时骨骼肌血流调节和防御反应有关。 副交感舒血管神经只分布于少数器官,如脑、唾液腺、胃肠道腺体及外生殖器的血管,使血管扩张,仅具调节局部血流的作用。 3.手术中出血如何处理? 1)组织渗血可用温热生理盐水纱布压迫止血。 2)较大血管出血必须要用止血钳夹住出血点及其周围少许组织,结扎止血。 4.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血压的变化情况及为什么? 血压升高。机制如下:夹闭一侧颈总动脉后,同侧颈动脉窦血流量减少,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发放冲动减少,窦神经传入冲动减少,导致: 1)心迷走中枢抑制,迷走神经传出冲动减少,对心脏的抑制作用减小,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 2)心交感中枢兴奋,心交感神经传出冲动增多,心跳加快加强,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升高。3)缩血管中枢兴奋,缩血管交感神经纤维传出冲动增多,引起小动脉收缩,外周阻力增大,血压升高;小静脉收缩,回心血量增多,心输出量增多,血压增高。 5.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血压如何变化及为什么? 由于电刺激迷走神经外周端,其中的副交感纤维兴奋,末梢释放乙酰胆碱,作用于节后神经元,使之兴奋并释放乙酰胆碱。乙酰胆碱与心肌细胞膜上的M受体结合,M受体激活后转而激活G蛋白,G蛋白一方面调制K+通道,增强K+外流,使心肌细胞膜处于超极化状态,抑制细胞的活动;另一方面可抑制腺苷酸环化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内cAMP的浓度,调制钙通道,使钙通道关闭,产生负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使血压下降。 6.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对心血管的作用有何不同? 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是通过与相应的受体结合而实现的。去甲肾上腺素主要激活a受体;肾上腺素既能激活a受体,又能激活β受体,但对a受体的作用不如去甲肾上腺素强。 1)对心脏的作用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都能激活心肌细胞膜上的β受体,引起正性变时、变力、变传导作用。在完整机体内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后,由于血压明显升高,可通过压力感受器反射使心率减慢,掩盖了去甲肾上腺素对心脏的直接作用。 2)对血管的作用由于去甲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a受体,而大多数血管平滑肌上的肾上腺素受体为a受体,因此,去甲肾上腺素能使大多数血管发生强烈收缩,导致血压急剧升高。对以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收缩;对以β受体占优势的血管,肾上腺素使之舒张。因此,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是调节全身器官的血液分配。静脉注射肾上腺素,开始肾上腺素浓度较高,对心脏和a受体占优势的血管发生作用,使血压升高;随着血中肾上腺素逐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实验设计的原理

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实验设计的原理机能学实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 生理教研室白瑞樱 xx-10-29 新乡医学院实验课教案首页 课程名称:机能实验学授课教师姓名及职称:白瑞樱助教 新乡医学院生理学与神经生物学教研室 xx.10.29 机能学实验设计与方法 【实验目的】 1.学习实验设计相关的理论知识,初步掌握实验设计的原理及要素。

2.根据已有的理论知识,完成实验设计,分辨出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 【实验原理】 (一)实验设计的基本程序 立题、设计、预备和正式实验、实验的收集、、统计分析、和撰写等方面。 立题要注意科学性、先进性、可行性和实用性。 (二)实验设计的三项基本原则 1.对照原则:(1)阴性对照:1)空白对照; 2)实验对照; 3)安慰剂对照。 (2)阳性对照

(3)自身对照 (4)相互对照 2.重复原则: 3.随机原则:(1)完全随机 (2)均衡随机 (三)实验设计的三大要素 1.明确实验目的 2.确定实验方法和指标强调客观性、特异性、重现性和灵敏性 3.选取实验样本要注意选择接近于人类而又经济的动物,动物年龄、体重、性别最好一致,并且实验样本要根据实验目的、方法和指标而定。 (四)三种药物乙酰胆碱、新斯的明和毛果芸香碱的药理学特性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 Ach):是胆碱能神经递质,化学性质不

稳定,遇水易分解。由于作用十分广泛,且在体内为胆碱酯酶迅速破坏,故除作为药理学研究的工具药外,无临床实用价值。 1.M样作用静脉注射小剂量Ach即能激动M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胆碱能神经节后纤维相似的作用,引起心率减慢、血管舒张、血压下降,支气管和胃肠道平滑肌兴奋,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以及腺体分泌增加等。舒张血管可能是激动血管内皮细胞的M受体使内皮细胞释放依赖性舒张因子所致。 2.N样作用剂量稍大时,Ach也能激动N胆碱受体,产生与兴奋全部植物神经节和神经相似的作用。还能兴奋肾上腺髓质的嗜铬组织(此组织在胚胎发育中与交感神经节的相同,受交感神经节前纤维支配),使之释放肾上腺素。许多器官是由胆碱能和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双重支配的,通常是其中一种占优势。例如,在胃肠道、膀胱平滑肌和腺体是以胆碱能神经占优势,而心肌收缩和小血管方面则以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占优势。故在大剂量Ach作用下,全部神经节(具N1胆碱受体)兴奋的结果是胃肠道、膀胱等器官的平滑肌兴奋, 腺体分泌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强,小血管收缩,血压升高。Ach 还激动运动神经终板上的N2胆碱受体,表现为骨骼肌兴奋。过大剂量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