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高层建筑物沉降观测技术报告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1.1工程概况: (1)

§1.2观测参考基准系统: (1)

§1.3观测点的布置 (1)

二、作业依据: (3)

三、使用仪器与精度要求: (3)

§3.1 水准标尺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3)

§3.2水准仪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3)

§3.3、沉降观测的仪器型号与观测方式 (4)

§3.4、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4)

§3.5 沉降观测测站限差及闭合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4)

四、人员组织与观测方法: (4)

§4.1 人员组织 (4)

§4.2作业流程 (4)

§4.3观测方法 (5)

五、成果的检查验收 (5)

§5.1 质量检查的情况 (5)

§5.2 内业检查 (6)

六、分析及建议 (6)

七、结论与建议 (7)

八、附件 (8)

附件1:数据成果表 (9)

附件2、沉降曲线图 (12)

附件3:资质证书 (17)

附件4:仪器检定证书 (17)

一、工程概况:

§1.1 工程概况: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沉降指建筑地基、基础及地面在荷载作用下产生的竖向移动,包括下沉和上升。建筑工程的沉降,尤其是不均匀沉降将导致建筑物的倾斜,裂缝,甚至是倒塌,危及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因此变形监测是建筑在施工和运营阶段必不可少的步骤,为了保证建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阳光名郡项目位菏泽市鄄城县建设路东段阳光嘉苑北临,为确保阳光名郡项目的正常施工和运营,鄄城县广盛房地产开发经营有限公司委托我院对其阳光名郡项目5幢高层建筑进行沉降观测。其中依据合同要求需要对小区内5栋高层进行沉降观测。

§1.2 观测参考基准系统:

按设计要求预埋设于原状土层中的三个高程基准点BM1、BM2、BM3,采用混凝土基本水准标石。此次高程控制测量采用假定高程高程系统,假定BM1高程为50.00000m, 使用精密水准测量观测方法进行作业。在每期沉降观测前对基准网按规范要求进行复测、对各基准点的稳定性进行了检验分析。

§1.3 观测点的布置

阳光名郡项目工程沉降观测点采隐蔽式观测标志,20个沉降观测点分别嵌入于预先设计的楼体承重柱体。

阳光名郡项目沉降观测点位分布图如(一)所示:

图一基准点沉降点点位分布图

二、作业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 8-2007;

§2、《工程测量规范》 GB 50026-2007;

§3、《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7-2006;

§4、《测绘技术设计规定》 CH/T 1004—2005

§5、《测绘技术总结编写规定》CH/T 1001—2005

§6、《城市测量规范》 CJJ/T8—2011

§7、《测绘成果质量检查与验收》 GB/T 24356—2009

三、使用仪器与精度要求:

我院水准测量生产投入DNA03数字水准仪1台,条码式铟瓦标尺1副。作业前按照《数字水准仪检校》及《一、二等水准测量规程》(参考件)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建筑变形测量规范》、《工程测量规范》要求,对所有投入外业生产的仪器、标尺进行了检验,检验项目符合规范、规定要求。

§3.1 水准标尺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单位检验结果

1水准标尺的检视和检校作业组合格

2水准标尺上圆水准器的检校作业组合格

3水准标尺分划面弯曲差的测定作业组合格

4 一对标尺零点不等差作业组合格

5 标尺中轴线与底面垂直性的测定作业组合格

§3.2 水准仪检验项目及检验结果

序号检验项目检验单位检验结果

1水准仪的检视作业组合格

2水准仪上概略水准器的检校作业组合格

3 水准仪i角的检校作业组合格

合格

§3.3、沉降观测的仪器型号与观测方式

级别 使用的仪器型号 标尺类型 高程控制测量及首次沉降观测

其他各次测量 二级

DNA03数字水准仪

条码式铟瓦标尺

往返测

单程测量

§3.4、水准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和视线高度(m )

等级 视线长度 前后视距差 任一站前后视距累计差 视线高度 二级

3≤L ≤50

≤3.0

≤6.0

0.3≤i ≤1.8

注:表中的视线高度为标尺下丝读数

§3.5 沉降观测测站限差及闭合差应符合表四的规定:

表四、沉降观测的限差(mm )

级别 基辅分划读数之差 基辅分划所测高差之差

观测次数

往返较差及环线闭合差

检测已测测段高差之差

二级

0.5

0.7

往返各一次

注:L 为往返测段、或环线的水准路线长度(Km );

R 为往返测段长度(Km );

四、人员组织与观测方法:

§4.1 人员组织

§4.2 作业流程

测区踏勘、资料收集、技术设计

I 角检验、线路布设、数据采集 本测站重新采集 精度检测 沉降点数据采集 不合格

前后视距差精度检测 累计视距差精度检测

操作规范程度检测

水准网平差

成果资料检查

技术总结、检查报告编写

检查验收、资料移交

§4.3观测方法

组成了专人作业小组,在每次施测过程中均严格按照规范执行,由专门负责仪器观测工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观测方法。往测时,奇数测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后-前-前-后;偶数站照准标尺分划的顺序为:前-后-后-前。返测时,奇、偶数测站照准标尺的顺序分别与往测偶、奇测站相同。

外业实施过程中由邹道磊进行外业观测,进行线路划定工作,栋立尺,外业观测数据的整理、存放、平差计算工作由吕航坤进行,并由靳延军进行检查,做到了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期观测任务。

沉降观测自始至终了遵循“五定”原则。沉降观测依据的基准点和被观测建(构)筑物上的沉降观测点,点位稳定;所用仪器、设备稳定;观测人员固定;观测时的环境条件基本一致;观测路线、镜位、程序和方法固定。以上措施在客观上尽量减少了观测误差的不定性,使所测的结果具有统一的趋向性,保证各次复测结果与首次观测的结果可比性更一致,从而使所观测的沉降量更真实。

五、成果的检查验收

§5.1 质量检查的情况

1)检查的内容主要为:基准点布设检查、沉降观测点布设检查、外业工作检查、内业成果检查。

2)保证使用先进的性能优良的仪器设备,所使用的测绘仪器均需在省法定单位检验使用期内,逾期的需重新检验。作业人员均为本单位合格的上岗人员。 3)质检工作贯穿于生产全过程,质量监督员履行自己的职责,认真填写检查记录,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检查工作。

4)作业单位提供资料的规格、形式、内容、表示方法等一致,并对提供的

资料进行全面的检查、复核,确保资料的统一、美观和完整。

§5.2 内业检查

§5.2.1 I角检验

水准仪i角允许误差的概念应该说有三方面的涵义,也是三种情况下的不同要求;出厂时工厂调校的允许误差、用户调校时的允许误差、测量等级或规定的允许误差。

徕卡DNA03 i角的允许误差:依据我国国家水准测量规范和工程测量规范的要求,用于一、二等水准测量的水准仪,仪器的i角不应超过15",用于三、四等水准测量的仪器,仪器的i角不应超过20"。所以,在用徕卡水准仪DNA03进行本项目观测时,仪器的i角已经调校至15"以内。

§5.2.2 平差的一般规定

每期观测结束后,依据测量误差理论和统计检验原理对获得的观测数据及时进行平差计算和处理,计算各种变形量。

变形观测数据的平差计算,符合下述规定:

1.利用稳定的基准作为起算点;

2.使用严密的平差方法和可靠的软件系统;此次平差采用同济大学研制的ADJUSTLEVEL水准网平差软件进行严密平差。

3.确保平差计算所用的观测数据、起算数据准确无误;

4.剔除含有粗差的观测数据;

每期观测结束后,均对观测资料进行整理,计算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以及本周期平均沉降量、沉降速率和累计沉降量。填写沉降量一览表,绘出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量曲线并保留存档。

六、分析及建议

自2012年5月10日至2014年05月15日对阳光名郡项目20个沉降观测点进行了十一期观测,通过对阳光名郡项目工程沉降点的观测成果数据的对比分析,得到如下结论:

建筑物沉降变化受点位误差、仪器测量误差、气象、障碍物以及周围观测环境等方面因素的影响,但主要取决于建筑物自身荷载、基础类型、当地地质条件等根据观测成果分析,阳光名郡项目各住宅楼沉降量及沉降速率情况如下各表::

楼号观测点

数(点)

观测次

数(次)

平均沉降

量(mm)

最大沉降量(mm) 最小沉降量(mm) 沉降差

(mm)

点号沉降量点号沉降量

12# 4 8 24.32 A12 26.32 C12 22.35 3.97

楼号观测点

数(点)

观测次

数(次)

平均沉降

量(mm)

最大沉降量(mm) 最小沉降量(mm) 沉降差

(mm)

点号沉降量点号沉降量

13# 4 8 24.98 D13 26.48 C13 24.11 2.37

楼号观测点

数(点)

观测次

数(次)

平均沉降

量(mm)

最大沉降量(mm) 最小沉降量(mm) 沉降差

(mm)

点号沉降量点号沉降量

14# 4 8 24.94 A14 32.72 C14 20.5 12.23

楼号观测点

数(点)

观测次

数(次)

平均沉降

量(mm)

最大沉降量(mm) 最小沉降量(mm) 沉降差

(mm)

点号沉降量点号沉降量

15# 4 8 31.03 D15 35.99 B15 26.43 9.56

楼号观测点

数(点)

观测次

数(次)

平均沉降

量(mm)

最大沉降量(mm) 最小沉降量(mm) 沉降差

(mm)

点号沉降量点号沉降量

16# 4 8 26.21 C16 27.6 B16 23.72 3.88 在最后一个沉降观测时间间隔内(2013年09月26日至2014年05月15日),

建筑物各观测点沉降速率情况见下:

12#楼最大沉降速率为A12沉降点(0.023mm/d),最小沉降速率为C12沉降

点(0.015 mm/d),平均速率为0.019 mm/d。

13#楼最大沉降速率为D13沉降点(-0.023mm/d),最小沉降速率为C13沉

降点(0.018 mm/d),平均速率为0.020 mm/d。

14#楼最大沉降速率为A14沉降点(0.036mm/d),最小沉降速率为C14沉降

点(0.019 mm/d),平均速率为0.026 mm/d。

15#楼最大沉降速率为D15沉降点(0.031mm/d),最小沉降速率为B15沉降

点(0.015 mm/d),平均速率为0.022 mm/d。

16#楼最大沉降速率为C16沉降点(0.026mm/d),最小沉降速率为B16沉降

点(-0.018 mm/d),平均速率为0.023 mm/d。

七、结论与建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 规范要求: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度小于“ 0.01-0.04mm/天,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本项目从2013年09月26日至2014年05月15日最后一个观测周期内12#、13#、14#、15#、16#楼的沉降速率,均在0.04mm/d之内。可认为楼体整体沉降已进入稳定阶段。

八、附件

1、数据成果表

2、沉降曲线图

3、资质证书

4、仪器检定证书

附件1:数据成果表

表一阳光名郡项目项目沉降观测高程成果表(m)

楼号点名/日

首期二期三期四期五期六期七期八期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12# A12 50.47897 50.47946 50.47677 50.47484 50.47158 50.45999 50.4543 50.45265 B12 50.45934 50.4593 50.4563 50.45455 -- -- -- --

C12 50.53937 50.53943 50.53697 50.53519 50.53202 50.52288 50.51808 50.51702 D12 50.53380 50.53399 50.53177 50.52981 50.5268 50.51622 50.51089 50.50951

13# A13 50.51333 50.51423 50.51182 50.51004 50.50706 50.496 50.49038 50.48897 B13 50.52656 50.52684 50.52437 50.52278 -- -- -- --

C13 50.51937 50.51942 50.51677 50.51463 50.51136 50.50163 50.49653 50.49526 D13 50.51951 50.51972 50.51705 50.51476 50.51123 50.50029 50.49467 50.49303

14# A14 50.49573 50.49558 50.49212 50.48992 50.48626 50.47251 50.46558 50.463 B14 50.50150 50.50144 50.49775 50.49565 -- -- -- --

C14 50.55716 -- -- 50.55135 50.5481 50.53755 50.5322 50.53085 D14 50.56382 -- -- 50.55986 50.55679 50.5455 50.53984 50.53826

15# A15 50.52202 50.52022 50.51752 50.51572 50.51219 50.49922 50.49283 50.49136 B15 50.74548 50.74511 50.74249 50.74089 50.73751 50.72592 50.72008 50.71905 C15 50.50783 50.50722 50.50334 50.50093 -- -- -- --

D15 50.52750 50.52624 50.52227 50.51954 50.5153 50.50071 50.49369 50.49151

16# A16 50.51385 -- -- -- -- -- -- --

B16 50.52210 50.52238 50.52053 50.51918 50.51601 50.50492 50.49967 50.49838 C16 50.51461 50.51473 50.51229 50.51048 50.50695 50.49493 50.48884 50.48701 D16 50.51918 50.51889 50.51662 50.51481 50.5118 50.49963 50.49356 50.49187

注:二期三期沉降观测时,C14 D14 沉降点被掩埋,最后四期B12 B13 B14 C15 A16沉降点被破坏,A16沉降点被完全破坏。

9

表二阳光名郡项目项目沉降观测沉降量成果表(mm)

楼号点名/日

沉降量2-1 沉降量3-2 沉降量4-3 沉降量5-4 沉降量6-5

沉降量

7-6

沉降量

8-7 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12# A12 0.00 0.49 -2.69 -1.93 -3.26 -11.59 -5.69 -1.65 B12 0.00 -0.04 -3 -1.75 -- -- -- --

C12 0.00 0.06 -2.46 -1.78 -3.17 -9.14 -4.8 -1.06 D12 0.00 0.19 -2.22 -1.96 -3.01 -10.58 -5.33 -1.38

13# A13 0.00 0.9 -2.41 -1.78 -2.98 -11.06 -5.62 -1.41 B13 0.00 0.28 -2.47 -1.59 -- -- -- --

C13 0.00 0.05 -2.65 -2.14 -3.27 -9.73 -5.1 -1.27 D13 0.00 0.21 -2.67 -2.29 -3.53 -10.94 -5.62 -1.64

14# A14 0.00 -0.15 -3.46 -2.2 -3.66 -13.75 -6.93 -2.58 B14 0.00 -0.06 -3.69 -2.1 -- -- -- --

C14 0.00 -- -- -- -3.25 -10.55 -5.35 -1.35 D14 0.00 -- -- -- -3.07 -11.29 -5.66 -1.58

15# A15 0.00 -1.8 -2.7 -1.8 -3.53 -12.97 -6.39 -1.47 B15 0.00 -0.37 -2.62 -1.6 -3.38 -11.59 -5.84 -1.03 C15 0.00 -0.61 -3.88 -2.41 -- -- -- --

D15 0.00 -1.26 -3.97 -2.73 -4.24 -14.59 -7.02 -2.18

16# A16 0.00 -- -- -- -- -- -- --

B16 0.00 0.28 -1.85 -1.35 -3.17 -11.09 -5.25 -1.29 C16 0.00 0.12 -2.44 -1.81 -3.53 -12.02 -6.09 -1.83 D16 0.00 -0.29 -2.27 -1.81 -3.01 -12.17 -6.07 -1.69

10

表三阳光名郡项目项目沉降观测沉降速率成果表(mm/d)

楼号点名/日

沉降量2-1 沉降量3-2 沉降量4-3 沉降量5-4 沉降量6-5 沉降量7-6

沉降量

8-7 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12# A12 0.00 0.010 -0.117 -0.043 -0.038 -0.069 -0.089 -0.023 B12 0.00 -0.001 -0.130 -0.039 -- -- -- --

C12 0.00 0.001 -0.107 -0.040 -0.037 -0.054 -0.075 -0.015 D12 0.00 0.004 -0.097 -0.044 -0.035 -0.063 -0.083 -0.019

13# A13 0.00 0.019 -0.105 -0.040 -0.035 -0.066 -0.088 -0.020 B13 0.00 0.006 -0.107 -0.035 -- -- -- --

C13 0.00 0.001 -0.115 -0.048 -0.038 -0.058 -0.080 -0.018 D13 0.00 0.004 -0.116 -0.051 -0.041 -0.065 -0.088 -0.023

14# A14 0.00 -0.003 -0.150 -0.049 -0.043 -0.082 -0.108 -0.036 B14 0.00 -0.001 -0.160 -0.047 -- -- -- --

C14 0.00 -- -- -- -0.038 -0.063 -0.084 -0.019

D14 0.00 -- -- -- -0.036 -0.067 -0.088 -0.022

15# A15 0.00 -0.038 -0.117 -0.040 -0.041 -0.077 -0.100 -0.021 B15 0.00 -0.008 -0.114 -0.036 -0.039 -0.069 -0.091 -0.015 C15 0.00 -0.013 -0.169 -0.054 -- -- -- --

D15 0.00 -0.027 -0.173 -0.061 -0.049 -0.087 -0.110 -0.031

16# A16 0.00 -- -- -- -- -- -- --

B16 0.00 0.006 -0.080 -0.030 -0.037 -0.066 -0.082 -0.018 C16 0.00 0.003 -0.106 -0.040 -0.041 -0.072 -0.095 -0.026 D16 0.00 -0.006 -0.099 -0.040 -0.035 -0.072 -0.095 -0.024

11

附件2、沉降曲线图 12#

A12沉降曲线图

50.435

50.44050.44550.45050.45550.46050.46550.47050.47550.48050.485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B12沉降曲线图

50.452

50.45350.45450.45550.45650.45750.458

50.45950.46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观测时间

高程(米)

C12沉降曲线图

50.505

50.51050.51550.52050.52550.53050.535

50.54050.545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D12沉降曲线图

50.495

50.50050.50550.51050.51550.52050.52550.53050.53550.54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A13沉降曲线图

50.475

50.48050.48550.49050.49550.50050.505

50.51050.51550.52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B13沉降曲线图

50.520

50.52150.52250.52350.52450.52550.526

50.52750.528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观测时间

高程(米)

C13沉降曲线图

50.480

50.48550.49050.49550.50050.50550.510

50.51550.52050.525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D13沉降曲线图

50.475

50.48050.48550.49050.49550.50050.50550.510

50.51550.52050.525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A14沉降曲线图

50.440

50.45050.46050.47050.48050.490

50.50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B14沉降曲线图

50.492

50.49450.49650.49850.500

50.502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观测时间

高程(米)

C14沉降曲线图

50.510

50.52050.53050.54050.550

50.5602012-5-10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D14沉降曲线图

50.520

50.53050.54050.55050.560

50.5702012-5-10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A15沉降曲线图

50.470

50.48050.49050.50050.51050.520

50.53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B15沉降曲线图

50.700

50.71050.72050.73050.740

50.75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C15沉降曲线图

50.496

50.50050.50450.508

50.512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观测时间

高程(米)

D15沉降曲线图

50.460

50.48050.50050.52050.54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B16沉降曲线图

50.480

50.49050.50050.51050.520

50.53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C16沉降曲线图

50.470

50.48050.49050.50050.510

50.52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D16沉降曲线图

50.460

50.48050.50050.520

50.5402012-5-10

2012-6-26

2012-7-19

2012-9-2

2012-11-27

2013-5-14

2013-7-17

2013-9-26

观测时间

高程(米)

附件3:资质证书

附件4:仪器检定证书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

沉降观测实习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毕业实习报告学生姓名:包韬昌 学号: 专业:工程测量与监理 指导教师:王建强 实习时间: 实习地点: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 东华理工大学高职院 目录 3 3

4 5 7 8 9 5 7 8 绪论 工程建筑物的变形观测是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兴建了大量、复杂和精密的工程建筑物,为使这此工程建筑物安全、可靠地运行,为民造福而兴起的。近20年来,高层建筑如春笋般兴建。在这些建筑物及其设备运营的过程中,都会产生形边。这种形变超过一定限度,就会影响建筑物的正常使用,严重时还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与运营期间,必须对它们进行监视观测。了解建筑物变形的成因非常重要。 建筑物变形的客观原因主要有:建筑物的自重、使用中的动荷载、振动或风力等因素引起的附加荷载,建筑物的结构形式,地下水位的升降和它对基础的侵蚀作用,地基土在荷载与地下水位变化影响,产生的各种工程地质形象,温度的变化,建筑物附近新工程对地基的扰动等。 建筑物变形的主观原因主要有:地质勘探不充分与结果不准确,设计错误,施工质量差,施工方法不当等。

一.实习名称:沉降观测实习 二.实习目的及要求: 实习是工程测量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除实验课堂理论外,还巩固和深化课堂所学知识的环节,更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训练严格的科学态度和作风的手段。通过控制网的建立、数字化成图软件的应用。可以增强测绘地面点的概念,提高解决工程中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为今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三.实习时间: 2012年11月至2013年3月 四.实习单位: 江西煤田地质局测绘大队 五.实习内容: 主要做过地形测量,土方测量,工程放样,水管长度测量,沉降控制点布设以及沉降观测。 建筑物地基和基础变形观测 (1) 基坑回弹观测在基坑开挖前、中、后期,测出事先埋设在基底面上的观测点,由于基坑开挖引起的高程变化。开挖前和开挖后两次的高程差为基坑的总回弹量。 (2) 地基分层沉降观测测出埋设在不同土层上的观测点因荷载增加而引起的高程变化,以求得各土层的沉降量和受压层的最大深度。 (3) 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测出建筑物或基础上的观测点,因时间推移或因地基发生变化所引起的高程差异,比较不同周期的观测值即得沉降量。

沉降观测报告材料(实用模板)

沉降观测报告模板 一.工程概况: 简述工程规模,结构形式,地基,高度,建筑面积,抗震烈度,抗震设防等级,设计的沉降观测要求,观测点建立时间,观测周期,观测等级等。 二. 沉降观测采用的规及标准 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 2.《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GB/12897-2006;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 50007-2002) 4.《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5《工程测量规》GB/50026-2007 6《建筑变形测量规程》GB/8-2007 7.本工程《技术设计书》; 三. 沉降观测依据及要求 依据工程设计图纸要求及沉降观测施工规、规程做观测详细说明。 四. 观测目的及要求: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构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

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五. 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设置 1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埋设沉降观测水准基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JGJ/T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基准点的个数,可根据工程规模的大小合理布设。本建筑共埋设4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m,也可采用施工区域国家高程系统,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绝对高程值。基准点的建立必须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经过闭合、平差计算而来,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要求。 2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设置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点上。每个建筑物或构筑物在施工平面图上,都合理设置沉降观测点的位置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 昔阳县鑫昌建筑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二〇一九年一月四日

目录 1、工程概况 2、观测依据 3、观测设备及仪器 4、观测时间与次数 5、建筑物施工阶段沉降观测人员 6、结论与建议 7、建筑物沉降观测原始记录 8、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表 9、建筑物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10、沉降展开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成果报告 1、工程概况 受甲方委托,我公司对山西昔阳阳煤职工住宅小区1#住宅楼进行施工期间的沉降观测。 2、建筑物沉降观测依据 2.1《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 G J8-2016) 2.2沉降观测方案 3、观测设备及仪器 观测仪器精度是满足沉降观测成果的重要条件,为了保证沉降观测成果,必须使用符合精度要求的仪器。本次观测采用D S Z2精密自动安平水准仪、F S1光学平板测微器、N3铟刚水准标尺,精度要求可以达到0.1m m/k m。 4、观测时间与次数 观测时间和次数,根据工程性质、工程进度、地基土质情况及基础荷重情况等决定,“规范”规定如下: 4.1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物可在±0.00完成2~3天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完成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于加荷情况而定,普通宿舍楼每层观测一次,民用高层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施工过程中如暂时停工,在停工时及重新开工时应各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4.2建筑物使用阶段的观测次数,应视地基土类型和沉降速度大小而定。一般情况下,可在第一年观测3~4次,第二年观测2~3次,第三年后每年一次,直至稳定为止。观测期限一般不少于如下规定:砂土地基2年,膨胀土地基3年,粘土地基5年,软土地基10年。建筑沉降是否进入稳定阶段,应由沉降量与时间关系曲线判定。当最后100d的沉降速率小于0.01~0.04m m/d 时可认为已进入稳定阶段。具体取值宜根据各地区地基土的压缩性能确定。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要求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 9.8.1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记录的基本要求和内容应符合下列要求: ? 1 高耸构筑物、高层建筑、大型公共建筑、重要工业厂房及在软弱地基上建造的建筑物,采用 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处理或基础托换的新建或改建建(构)筑物,现行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7规定应进行变形观测的建筑物,以及设计有要求的建筑物,均应进行沉降观测,并应按单位工程提供沉降观测记录; ? 2 沉降观测的每一个区域,必须有足够的水准点,不得少于3个;水准点布设应坚固稳定,应 设置在基岩上或设在压缩性较低的土层上,应避开沉降和振动影响的范围,与被观测的建筑物和构筑物的距离宜为30m~50m;水准点埋设必须在基坑施工前15d完成,水准点应定期核对; ? 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符合下列规定: 1)应能够反映建筑物、构筑物变形特征和变形明显的部位; 2)标志应稳固、明显,结构合理,不应影响建(构)筑物的美观和使用; 3)点位应避开障碍物,且应便于观测和长期保存。 ? 4 沉降观测点应按设计图纸埋设,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观测点的数量不宜少于6个点,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隔10m~15m或每隔2~3根柱子处; 2)变形缝和防震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及纵横墙的交接处; 3)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4)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罐等高耸构筑物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个点。 ? 5 沉降观测测量仪器应在检定有效期内使用,观察时应使用固定的测量工具和测量人员,观测 前应严格校验仪器,每次观测均须采用环形闭合法或往返闭合法进行检查,同一观测点的两次观测之差不得大于1mm,采用二等水准测量应符合±0.5mm的要求; ? 6 测量精度宜采用二等水准测量;视线长度宜为20m~30m,视线高度不宜低于0.3m,前后视 距应基本相等;前后视观测应使用同一水准尺,前视各点观测完毕后,应回视后视点,最后应闭合于水准点上; ?7 沉降观测周期和时间应根据设计要求、工程进度、基础荷载的增加以及意外情况等因素而定, 第一次观测应在观测点安设稳固后及时进行,且应符合下列规定: 1)建筑物主体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完工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 2)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1~2层观测一次;工业建

沉降观测报告(施工单位版)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 沉 降 观 测 报 告 中建五局建设有限公司

1、工程概况 河北衡水建设工程位于六盘水市钟山区月照乡。本次沉降观测建筑为生活工艺用房,层高为9层。按有关规范规定,建筑物施工期间应进行沉降观测,观测等级为二级。 此次观测建筑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工作自2016年3月23日开始观测,目前主体工程已竣工,累计观测10次。应委托方要求,提供沉降观测竣工报告。 2、沉降观测目的及要求 建筑物沉降是建筑整体结构共同作用的结果。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运营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如果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在建筑物的施工和运营期间,都必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 建筑沉降观测能测定建筑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率,并根据需要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等数据。 3、沉降观测依据 本次测量主要依据以下规范及设计要求 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2、《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物沉降观测方法》DJG32/J 18-2006 5、《住宅工程质量通病控制标准》DGJ32/J16-2005 4、观测点布置 4.1、基准点布置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基本控制点,所埋基准点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进行建立。本建筑共埋设3个基准点,高程系统采用假定高程BM1=1962.6m,并定期检验基准点的稳定性。至提交报告时基准点稳定可靠,符合规范要求。 4.2、沉降观测点布置 依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 8-2007中的规定,沉降观测点的布置以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地基变形特征并结合地质情况及建筑物结构特点进行,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力位置。点位埋设的高度应有利于观测,且不影响施工的原则,并有利于长期保存。针对本工程,共布置观测点8个,变形观测点均设在建筑主要受

沉降观测成果报告9# -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 梅家塘小区9#楼 沉降观测工作报告 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工程名称: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梅家塘小区委托单位: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 设计单位:湖北天一建筑设计有限公司 检测单位: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 批准/审定: 审核: 校核: 编写: 主要观测人员:

目录 一.工程概况 (4) 二.观测目的 (4) 三.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4) 四.观测仪器及设备 (5) 五.观测依据 (5) 六.基准点及观测点布置 (5) 七.建筑物沉降稳定标准 (5) 八.观测成果 (6) 九.结论 (6) 附后: 1. 基准点、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图 2. 沉降观测成果表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 梅家塘小区9#楼 沉 降 观 测 工 作 报 告 一.工程概况 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河西工业园梅家塘小区工程位于蕲春县河西工业园,本工程地上总建筑面积98936㎡,规划净用地面积77975㎡,主要结构形式采用框架及框架剪力墙。其中9号楼建筑层数17F 。 受蕲春县李时珍医药工业园区管委会委托,由湖北省地质勘察基础工程有限公司完成本工程各楼沉降变形观测工作。 二.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以及建成使用后很长一段时间,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变形在一定的限度之内属正常现象,但一旦超过某一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的安全。因此,为了解施工及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须对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测量其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为建筑物的安全使用提供参考依据。 三.沉降观测的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 8-2007)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级别的选定原则,确定本工程各栋建筑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5mm ,观测指标及技术要求如下: ① 往返较差 、附和或环线闭合差:n b a h 0.1≤∑-∑=?,n 表示测站数; ② 前后视距 :≤50m ; ③ 前后视距差 :≤2.0m ;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目录 文字部分 一、概述 (1) 二、观测目的 (1)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1) 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1) 4.1、基准点的布设 (1)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2) 五、沉降观测 (2) 5.1、仪器与观测 (2) 5.2、观测级别及精度 (2) 5.3、水准线路的观测限差 (3) 5.4、观测时间 (3) 六、沉降数据统计分析 (3) 6.1、沉降量及倾斜度分析 (3) 6.2、时间-荷载-沉降关系分析 (4) 七、沉降数据评价 (4) 八、结束语 (5) 图表部分

一、概述 受委托,我公司对位于榆林市高新产业园区高新第六小学一号楼进行了沉降监测工作,该楼长73.8m宽17.6m,地上十层,地下一层, 框架剪力墙结构、片筏基础,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 二、观测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2006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 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4.1、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

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GX1,GX2。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其高程系统为独立高程,其中GX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GX1高程值是以GX2为基准,用高精度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8个观测点,其编号为1、2、3、4、5、6、7、8、详见附录2(基准点及观测点示意图)。 五、沉降观测 5.1、仪器与观测 仪器采用日本拓普康AT-G2型自动安平水准仪和测微仪,其精度为: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0.40mm/Km,同时配合水准测量专用的精密铟钢尺施测。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等精度观测,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5.2、观测级别及精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第3.0.4条及表3.0.4规定,当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时,对应的变形测量级别为二级,观测精度指标即测站高差中误差为±0.50mm,并以其二倍中误差作为极限误差。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息烽开鳞城三期 D 区高层塔楼 及裙房部份工程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方案 编制:审核: 审批意见: 批准: 编制日期: 贵州开磷建设有限公司

一、工程概况 (一)本工程为息烽开鳞城三期D区高程住宅局部,为大底盘上起十四个单元塔楼。建筑面积为258762.5㎡,其中(计容建筑面积为225323.7平方米),地下室建筑面积为33426.7㎡,住宅部分建筑面积为201916.3㎡。该工程设计单位: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二)本工程地下一层,塔楼部分住宅分别为:D5、D9、D10栋(一单元:–1+1+27层,二单–1+2+25层),D6、D7、D8栋(–1+1+26层),D11(–1+1+16层),D12栋(–1+1+27层),D13、D14(–1+1+26层)、地下一层为停车场、设备用房、人防等;D5、D9 、D10栋下部为二层商铺,D13、D14栋下部为一层商铺,D5~D14栋上部住宅,共计1388户。 二、编制依据 (一)《工程测量规》(GB 50026—93); (二)《建筑工程施工测量规程》(DBJ 01-21-95); (三)《建筑安装工程资料管理规程》(DBJ 01-51-2003); (四)《建设工程监理规程》(DBJ 01-41-2002); (五)《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 GB 12897—91; (六)设计图纸。 根据以上规、规程关于混凝土结构的工程设计施工验收对施工精度的有关要求,本着“技术先进,确保质量”的原则,制定本施工测量方案,确保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测量任务。 三、测量准备 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核,测量仪器的检定与校核,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 1.检查各专业图的平面位置标高是否有矛盾,预留洞口是否有冲突,发现问题及时向有关人员反映,以便及时纠正。 2.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 3.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总工程师组织进行技术交底。 4.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部结构特征确定轴线控制网形式。 四、场区平面控制网的测设 (一)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及要求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

沉降观测阶段报告一、工程概况 受横山县教育局委托,由我公司对其正在建设的横山县职教中心实训综合楼主体进行沉降观测。本工程为6层全框架结构,占地面积800多平方米,共埋设12个观测点。本次总结时间自2015年09月27日起至2016年04月01日止,观测时间共计187天。目前建筑物主体保持正常,现将历次观测情况进行阶段总结。 二、作业依据: 1. 行标《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2.国标《工程测量规范》(GB 50026-2007); 3.国标《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12897-91); 4.甲方有关技术要求; 三、观测内容: 1.该建筑区域布设3个水准基准点; 2.该建筑布设12个沉降观测点. 四、沉降观测的实施 采用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以基准点A1标高为起算点,经过其它2个基准点作闭合水准测量。得出其它基准点的高程。并且对这3个基准点进行定期观测监控。 本楼的沉降观测每次从基准点A2出发,经过12个沉降观测点再闭合

至A2点(即每次沉降观测用同一个基准点起算)。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进行作业,一测站的观测次序为“后、前、前、后”。外业观测仪器采用中纬电子水准仪(ZDL700)配合铟钢水准尺进行观测(每公里往返测高差中误差不大于0.3MM),该仪器能实现自动观测、记录、储存及平差。 每次外业结束后,将水准仪中数据传输到微机上,采用威远图公司的建筑物沉降分析系统ST4.31版软件进行沉降分析和成果输出。 后附以下成果: 1.沉降观测记录表; 2.T-S(时间、沉降量)曲线图; 3.T-V(时间、沉降速率)曲线图; 4.等沉降曲线图; 5.沉降观测点及基准点布置示意图; 6.变形分析结论。 五、结论 本工程沉降观测自2015年09月27日开始,至2016年04月01日为止。期间共进行了10次观测。 该工程共布设12个观测点。 观测结果:沉降量最小的观测点为C2,沉降量为4.100mm,沉降量最大的观测点为C1,沉降量为4.600mm,平均沉降量为4.4mm;速率最小的观测点为C2,速率为0.022mm/d,速率最大的观测点为C1,速率量为0.025mm/d,平均速率量为0.023mm/d。相邻两点沉降差最大点为C1-C2,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精选】 建筑物沉降观测规范 5.1 一般规定 5.1.1 各类沉降观测的等级和精度要求,应视工程的规模、性质及沉降量的大小及速度进行设计而确定。同一测区或同一建筑物随着沉降量和速度的变化,可以采用不同的观测精度。 5.1.2 布置和埋设沉降观测点(变形点)时,应考虑观测方便、易于保存、稳固和美观。 5.1.3 沉降观测宜采用几何水准测量方法,也可采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 5.1.4 观测记录和成果应清晰完整、准确无误,并符合本规程9.1节的规定。每一周期观测完后,可提供周期或阶段性成果。整个工程结束后,应提供综合性成果资料。 5.1.5 对于深基础建筑或高层、超高层建筑,沉降观测应从基础施工开始,以获取基础和主体荷载的全部沉降量(该建筑的总沉降量)。 5.5 建筑物沉降观测 5.5.1 建筑物沉降观测应测定建筑物及地基的沉降量、沉降差及沉降速度并计算基础倾斜、局部倾斜、相对弯曲及构件倾斜。 5.5.2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应能全面反映建筑物及地基变形特征,并顾及地质情况及建筑结构特点。点位宜选设在下列位置: 1 建筑物的四角、大转角处及沿外墙每10,15m处或每隔2,3根柱基上。 2 高低层建筑物、新旧建筑物、纵横墙等交接处的两侧。 3 建筑物裂缝和沉降缝两侧、基础埋深相差悬殊处、人工地基与天然地基接壤处、不同结构的分界处及填挖方分界处。

4 宽度大于等于15m或小于15m而地质复杂以及膨胀土地区的建筑物,在承重内隔墙中部设内墙点,在室内地面中心及四周设地面点。 5 邻近堆置重物处、受振动有显著影响的部位及基础下的暗浜(沟)处。 6 框架结构建筑物的每个或部分柱基上或沿纵横轴线设点。 7 片筏基础、箱形基础底板或接近基础的结构部分之四角处及其中部位置。 8 重型设备基础和动力设置基础的四角、基础型式或埋深改变处以及地质条件变化处两侧。 9 电视塔、烟囱、水塔、油罐、炼油塔、高炉等高耸建筑物,沿周边在与基础轴线相交的对称位置上布点,点数不少于4个。 5.5.3 沉降观测的标志可根据不同的建筑结构类型和建筑材料,采用墙(柱)标志、基础标志和隐蔽式标志等形式。各类标志的立尺部位应加工成半球形或有明显的突出点,并涂上防腐剂。标志的埋设位置应避开如雨水管、窗台线、暖气片、暖水管、电气开关等有碍设标与观测的障碍物,并应视立尺需要离开墙(柱)面和地面一定距离。隐蔽式沉降观测点标志的型式可按本规程附录D规定执行。当应用静力水准测量方法进行沉降观测,观测标志的型式及其埋设,应根据采用的静力水准仪的型号、结构、读数方式以及现场条件确定。标志的规格尺寸设计,应符合仪器安置的要求。 5.5.4 沉降观测点的施测精度应按本规程第3.0.4条的规定确定。未包括在水准线路上的观测点,应以所选定的测站高差中误差作为精度要 求施测。 5.5.5 沉降观测的周期和观测时间应按下列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确定: 1 建筑物施工阶段的观测,应随施工进度及时进行。一般建筑可在基础完工后或地下室砌完后开始观测,大型、高层建筑可在基础垫层或基础底部完成后开始观测。观测次数与间隔时间应视地基与加荷情况而定,民用建筑可每加高1,5层观测一次,工业建筑可按不同施工阶段(如回填基坑、安装柱子和屋架、砌筑墙体、设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高层建筑施工测量施工方案 1 施工测量 依据设计图纸和甲方给定的坐标点,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建立施工测量控制网。控制网点必须留在便于施工复测而又不易破坏的地方,应用混凝土包裹以防施工中扰动网点,造成测量误差。 1.1平面控制网的布设 平面控制网由甲方和中冶集团沈阳勘察研究总院提供,3 号楼由○B 、○J 、○1 、○37 轴、4 号楼由○D 、○L 、○1 、○35 轴方向构成矩形平面控制网,依据矩形平面控制网控制建筑物地下室轴线,地下室放样依次为依据。详图见后附图。

由于3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四段施工,所以控制网要加密,在-0.9m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以此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距○2 、○18 、○36轴1m 平行线和距○D 、○J 轴1m 平行线的交点A、B、C、D、E、F 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四段放样。整个建筑物的控制点上层留臵300mm×300mm预留洞,传递各轴线位臵。 由于4 号楼在地下室以上分成三段施工,在-0.9 的板依据原有的控制网放样,依次为依据,重新建立平面控制网,

距3、11 轴1m 平行线和距B、J轴1m 平行线的交点A、B、C、D,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段放样。距12、25、33 轴1m 平行线和距D、L 轴1m 平行线的交点E、F、G、H、L、J,构成矩形控制网,控制一、二、三段放样。 1.2高程测量 标高控制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水准点,利用水准仪、塔尺、钢尺传递至底板来控制标高。注意结构与建筑标高的不同。对于建设单位所提供的水准点应就近引测一较为永久的标高复测点,标注其绝对标高值。建设单位所提供水准点及标高复测点应有书面记录,并应有建设单位及监理单位现场代表签字认证。 水准点及绝对标高由加方提供,位臵在迎宾路的四川天府酒店对面路桥栏杆台上。绝对高程为8.078m。3 号楼、4 号楼±0.000 引测在售楼处和营房墙上,并用红油漆标注,用来控制地下室高程测量。

沉降观测报告样本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 星河城南区6#楼沉降观测报告 一、工程概况 星河城南区6#楼位于国粮街以南,建筑面积11906.74平米,地下一层,地上九层,剪力墙结构。本工程由运城市星河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开发,运城市博博设计院设计,山西万瑞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承担监理任务,河津市小梁建筑工程有限公司负责施工。为保证该工程的正常施工和安全,对该工程进行沉降观测。 二、观测目的 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监测建筑物在施工期间以及后续各个阶段的沉降状态和工作情况,并为建设单位、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提供准确可靠的建筑物动态沉降数据,以便在发生不正常现象时,使各方能及时分析原因,采取措施,防止事故发生,确保工程质量安全。 三、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在沉降观测的作业过程中,严格按照下列规范执行: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T-2007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施工图纸

四、基准点和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4.1、基准点的布设 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为保证观测值的高可靠性,在施工区附近(变形区外)共埋设沉降观测使用的2个水准基点,编号分别为BM1,BM2。其中BM1高程值为甲方提供的绝对高程,BM2高程值是以BM1为基准,用水准仪引测计算而来。 4.2、沉降观测点的布设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沉降观测点根据设计院的图纸要求及建筑物主要受力位置,沉降观测点布设于地上首层位置,共布设8个观测点。各点位置详见观测点平面图。 五、沉降观测 5.1、仪器与观测 仪器采用DS-3型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2m条码水准尺,同时配合水准测量专用的钢尺施测。基点与工作点按照观测周期进行检验。现场采用闭合水准路线,最大限度减少误差。 5.2、观测级别及精度 观测过程中定期对基准点进行检测,基准点满足精度要求。每测站观测中误差最大0.32mm,小于《建筑变形测量规范》 JGJ8-2007观测精

沉降观测总体报告(竣工必须检测的报告)

车间辅楼建筑物沉降观测总体报告 工程名称:二期项目车间辅楼 建设单位:上海有限公司 施工单位:中国有限公司 检测类别:沉降观测 观测人员:张炜 审核人员:吴浩杨剑 检测日期:2015-08-04~2016-03-05

目录 一、工程概况 (1) 二、观测目的 (1) 三、观测依据 (1) 四、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方式 (1) 五、观测方案 (2) 六、观测成果 (3) 七、结论 (5)

一、工程概况 ****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二期项目车间辅楼由****有限公司武汉分公司投资建设,受********有限公司的委托,拟由湖北省**测绘院承担该工程的沉降观测任务。 二、观测目的 工程建筑物从施工开始到竣工结束以及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内,沉降变形是不可避免的。在一定的沉降限度内的变形属于正常现象,一旦超过了某个限度,就会危及建筑物及周围人员的安全。因此,为了更好地了解施工及使用期间建筑物的沉降变化情况,必须要对建筑物进行长期持续的沉降观测,测量其沉降量、沉降速度,为建筑物施工安全提供有力保障。 三、观测依据 1、《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2007) 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 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四、观测仪器设备及观测方式 本项目采用徕卡DNA03精密数字水准仪进行观测,采用aBFFB的测量方法。

五、观测方案 1、观测级别及水准观测技术要求 根据设计图纸及《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建筑变形测量精度级别的选定,确定本工程建筑沉降观测等级为二级,观测点测站高度中误差不大于±0.5mm,观测指标及技术要求如下:闭合差:≤2,L表示线路总长度;前后视距:≤50m;前后视距差:≤1.0m;前后视距累积差:≤3.0m;视线高度:≥0.3m;水准仪精度:不低于DS1级别。 2、基准点及观测点的布置 基准点布置:根据《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的具体要求,基准点布置在变形影响范围以外且稳定、易于长期保存的位置。结合本测区实际情况,为便于沉降观测作业以及基准点间的互相校核,在测区周边区域共布置3个基准点,标志规格及埋设按照水准测量规范执行,点位选定后独立埋设。 沉降观测点布置:为了防止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受到外界的破坏,保证观测的效果和质量,将观测点布置在承重柱距离地面0.5m 的位置,并做好保护措施。 二期项目****车间辅楼沉降观测点平面布置示意图见图1

建筑物沉降观测标准

建筑沉降观测技术的应用 摘要: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关键词:沉降观测

前言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物质文明的极大提高及建筑设计施工技术水平的日臻成熟完善,同时,也因土地资源日渐减少与人口增长之间日益突出的矛盾,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越来越多。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 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根据本人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的应用,在此对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沉降观测工作浅谈管窥之见。

一、沉降观测的基本要求 1、仪器设备、人员素质的要求 根据沉降观测精度要求高的特点,为能精确地反映出建构筑物在不断加荷作下的沉降情况,一般规定测量的误差应小于变形值的1/10——1/20,为此要求沉降观测应使用精密水准仪(S1或S05级),水准尺也应使用受环境及温差变化影肉小的高精度铟合金水准尺。在不具备铟合金水准尺的情况下,使用一般塔尺尽量使用第一段标尺。 人员素质的要求,必须接受专业学习及技能培训,熟练掌握仪器的操作规程,熟悉测量理论能针对不同工程特点、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观测方法及观测程序,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够会分析原因并正确的运用误差理论进行平差计算,做到按时、快速、精确地完成每次观测任务。 2、观测时间的要求 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对时间有严格的限制条件,特别是首次观测必须按时进行,否则沉降观测得不到原始数据,而是整个观测得不到完整的观测意义。其他各阶段的复测,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必须定时进行,不得漏测或补测。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准确的沉降情况或规律。相邻的两次时间间隔称为一个观测周期,一般高层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按一定的时间段为一观测周期(如:次/30天)或按建筑物的加荷情况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三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属于下列情况之一者应进行沉降观测: 1)、重要的工业与民用建筑物; 2)、20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3)、造型复杂的14层以上的高层建筑物; 4)、对地基变形有特殊要求的建筑物; 5)、单桩承受荷载在4000KN以上的建筑物; 6)、使用灌注桩基础而设计与施工人员经验不足的建筑物; 7)、因施工使用或科研要求进行学降观测的建筑物。 沉降观测即根据建筑物设置的观测点与固定(永久性水准点)的测点进行观测,测其沉降程度用数据表达,凡一层以上建筑、构筑物设计要求设置观测点,人工、土地基(砂基础)等,均应设置沉陷观测,施工中应按期或按层进度进行观测和记录直至竣工。 随着工业与民用建筑业的发展,各种复杂而大型的工程建筑物日益增多,工程建筑物的兴建,改变了地面原有的状态,并且对于建筑物的地基施加了一定的压力,这就必然会引起地基及周围地层的变形。为了保证建(构)筑物的正常使用寿命和建(构)筑物的安全性,

并为以后的勘察设计施工提供可靠的资料及相应的沉降参数,建(构)筑物沉降观测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愈加明显。现行规范也规定,高层建筑物、高耸构筑物、重要古建筑物及连续生产设施基础、动力设备基础、滑坡监测等均要进行沉降观测。特别在高层建筑物施工过程中,应用沉降观测加强过程监控,指导合理的施工工序,预防在施工过程中出现不均匀沉降,及时反馈信息,为勘察设计施工部门提供详尽的一手资料,避免因沉降原因造成建筑物主体结构的破坏或产生影响结构使用功能的裂缝,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法

高层建筑工程施工现场测量放线法 工程测量是工程施工中控制工程质量,做到精确施工的一大重点。 随着测量手段的不断更新,如何使测量工作又快又准,是我们不断 研究的一个课题。高层建筑施工经验汇总。 1.工法特点 (1)操作简便,数据准确,可操作性强。 (2)在施工中分三个阶段(控制网测设、±0.000以下、±0.000以上)对测量进行控制。 2.适用范围 本工法适用于多层及高层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的测量放线。 3.施工工艺

3.1 施工测量的基本准则与要求 (1)测量工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及施工规范DBJ 01-21-95的各项规定。 (2)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即先测设精度较高的场地整体控制网,再以控制网为依据进行建筑物各局部的定位、放线。 (3)严格执行审核原始数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工作步步有校核,坚持自检、互检制度,合格后交主管人员验收。 (4)测量记录要求数字正确、内容完整、字体工整,记录中数字的位数反映观测精度,如水准读数应读至毫米。 (5)测量人员必须持证上岗。 3.2 测量仪器与量具

(1)测量所使用的仪器与器具必须经检定,并合格。仪器与器具按《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要求进行检定,要求对仪器及器具及时检定、封存、报废。 (2)计量员负责仪器及器具的检定、检效和维护,保证仪器的可操作性及准确性。 (3)一般工程测量主要使用的测量仪器及器具主要有:经纬仪、水准仪、钢卷尺、水准标尺。根据工程测量精度的要求,有些还使用激光经纬仪及光电测距仪。上述仪器必须进行周期检测。 3.3 测量准备 (1)施工测量准备工作包括:设计图纸的审核、测量定位依据点的交接与校测、测量器具的检定与检校、测量方案的编制与数据准备、施工场地测量等内容。 (2)施工测量前,根据工程任务的要求,收集分析规划、勘察、设计、及施工等有关资料: 专业测绘设计研究院提供的测绘成果:工程水准测量成果、高程测量成果、规划放线测量成果。勘察设计研究院提供的岩土勘察报告

住宅小区沉降观测总结报告

1、工程概况 受某有限公司的委托,我公司对某小区进行基坑变形监测。拟建的某小区(高层部分)场地位于某处。场地地貌属湟水河南岸Ⅰ级阶地后缘。地形南高北低,场地南段最高点高程:1978.45m左右,北段最低点高程:1975.10m。场地最大相对高差达 3.35m。场地不受泥石流及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影响,无其它不良地质现象。 2、场地岩土工程条件 依据地勘报告,场地与基坑支护有关的岩、土层类型: 本场区勘察深度范围内,地基土自上而下分为5层,其中5个主层2个亚层,场地上部为①层耕土,②层黄土状土,③层饱和黄土,中部④层为第四纪全新世(Q4al-pl)冲洪积形成卵石, 下部⑤层岩性为第三系早更新统(E3m)吗哈拉沟组的泥岩组成,各层岩性特征如下: ①耕土(Q4ml): 黄褐色,成分以粉土为主,含有植物根系及碳屑等成分,腐植质成分含量高,稍湿-湿。该层厚度:0.30~0.60m,平均0.39m;层底标高:1974.60~1978.15m,层底埋深:0.30~ 0.60m,平均0.39m。 ②黄土状土(Q4al-pl):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混少量粉质粘土,土质较均一,孔隙发育,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稍湿—湿、可塑,该层具有湿陷性,该层分布连续。厚度:

1.40~3.20m,平均 2.29m;层底标高:1972.45~1976.45m,层底埋深:1.90~ 3.50m。 ③饱和黄土(Q4al-pl): 黄褐色,以粉土为主,混少量粉质粘土,土质较均一,孔隙发育,无摇振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饱和、可塑—软塑,该层分布不连续,水平方向分布不均匀。厚度: 0.70~2.60m,平均 1.74m;层底标高:1970.35~1974.15m,层底埋深:2.90~5.70m。 ④卵石(Q4al-pl):灰色—青灰色。卵、砾石主要成分为石英岩、花岗岩,灰岩及片麻岩等。据颗粒分析计算各粒级评均值为:漂石、卵石含量占52.20~65.50%,一般粒径2--20cm,最大漂石长轴直径达60cm以上。砾石占28.6%,粗砂占5.56%,中砂占4.95%,细砂及泥质占3.97%。卵石、砾石多为次圆状,少量为棱角状,磨圆度中等,分选性较差,大小混杂,颗粒表面微风化-中等风化。由卵石,漂石组成骨架,砂砾石充填于骨架空隙之间,该层局部夹有0.1~0.4粗砂透镜体。该层不易钻进,无胶结,属稍密—中密的卵石层,该层分布稳定,顶面分布有起伏,厚度:3.10~6.80m,平均4.47m。层底标高:1966.37~1969.90m,层底埋深:6.00~10.50m。 ⑤-1强风化泥岩(E3m):砖红、青灰色,夹少量石膏及芒硝,泥质结构,层状构造,具水平层理,岩体风化成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节理、裂隙间泥化程度强烈,岩心破碎,部分地段上部0.5-1.0m 左右为全风化,具有粘性土特征,可塑,很湿。岩石坚硬程度为极软岩,岩体完整程度为极破碎-破碎,岩石质量指标(RQD)为25-50。

建筑物沉降观测记录

一、依据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 ?《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10 ?《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 ?《建筑基础工程施工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 二、适用 ?记录建筑物施工过程直至沉降稳定的变化情况,为工程验收提供质量安全保证依据。 三、填写 ?根据测量得出的每个观测点高层及其逐次沉降量的成果表(单位工程沉降观测记录》 ?根据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平面图绘制的观测点的位置图; ?绘制沉降量、荷载与延时间三者的关系曲线图(要求每一观测点均应绘制曲线图) ?建筑物沉降观测测量汇总表(总沉降量、最后100d沉速率、总沉降量汇总曲线图) 四、要求点埋设 ?建筑物四角或沿外墙每10~15处或每2~3根基上,一般观测点少于6点 ?裂缝或沉降缝或伸缩缝的两侧;新旧建筑物或高低建筑物以级纵横墙交接处

?学人工地基和天然地基的接壤处;建筑物不同结构的分界处。 ?烟囱、水塔和大型储藏等高耸高低位构筑物的基础轴线的对称部位,每一构筑物不得少于4点 五、次数和时间 ?沉降观测应在基础施工完成后开始,首次测量(即零周开始)应连接进行两次独立观测,关取观测点结果中的中数作为测量初始值。?施工阶段的沉降观测频次应根据建筑物的地基类型和加荷情况确。 一、装配式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砌外墙的单层或多层的工业厂房,按不同施工阶段(应至少在增加荷载的25%,50%,75%和100%各观测一次)分别进行观测。 二、多层民用建筑及其他工业建筑物,每施工完毕1~3层后观测一次,停工期间,可每隔2~3个月观测一次。 三、建筑物和构造物封顶后,应每三个月观测一次,观测一年。 四、沉降观测必要委托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

高层住宅施工测量施工方案——【施工测量】

1.编制依据3 2.工程概况3 3.施工准备3 3.1场地准备3 3.2测量仪器准备4 3.3技术准备4 3.3.1施测组织 4 3.3.2技术要求 5 3.3.3施测原则 5 4.主要施工测量方法6 4.1座标及高程引入6 4.1.1座标点、水准点引测依据 6 4.1.2场区平面控制网布设原则7 4.1.3引测座标点、水准点,建立局域控制测量网7 4.2.1轴线控制方法10 4.2.2高程传递方法10 4.2.3轴线及高程点放样程序10 4.3基础测量放线12 4.3.1轴线投测12 4.3.2标高控制12 4.4主体结构测量放线13 1

4.4.1楼层主控轴线传递控制13 4.4.2楼层标高传递控制14 4.5安装工程标高控制15 4.6测量注意事项15 4.7细部放样的要求16 5.质量标准16 6.沉降观测与变形观测16 6.1建筑物自身的沉降观测17 6.2护坡桩的位移观测18 7.测量复核和资料的整理18 8.施工管理措施19 8.1保证质量措施19 8.2安全技术措施19 9.仪器保养和使用制度20 1

1.编制依据 1.1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1.2北京市第一测绘分院提供的工程测量成果2004普测0668号 1.3**家园住宅小区施工图纸 1.4**家园住宅小区施工组织总设计 2.工程概况 北京市**家园住宅小区工程位于北京市朝阳区**桥路**号,地处四环以外。总建筑面积109271m2,分主楼和裙房(裙房主要为地下车库),主楼地下二层,车库地下一层,结构形式为全现浇框架、抗震剪力墙结构,地基为CFG桩复合地基,基础为筏板基础,埋深-10.55m。 地上结构:1#楼地上21层,建筑檐高为65.3m,主楼长57.98m,宽25.2m。2#、3#楼地上20层建筑檐高为62.4m,长70.5m,宽34.9m。 标准层高均为2.900m。 ±0.000相当于绝对标高35.10m,室内外高差0.3m。 3.施工准备 3.1场地准备 本工程施工时拆迁工作已基本结束,现场地势基本平担,定位测量施工前先进行场地平整、清除障碍物后并可进行施工定位放线工作。 3.2测量仪器准备 根据本工程的规模、质量要求、施工进度确定所用的测量仪器,所有测量器具必须经专 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