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行业并购战略致胜

跨行业并购战略致胜

跨行业并购战略致胜
跨行业并购战略致胜

——访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委员会主任肖金泉

并购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成功,只是一个企业新的开始。所以,新的董事会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的现状、行业的地位或者是行业的状况制定出适合企业切实可行的一个发展规划,这是最重要的

全球性金融危机发生至今,各种类型的公司并购行为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热闹非凡。而在形形色色的并购案例中,考虑到并购的难易程度和战略决策等方面的因素,尤以跨行业并购更加吸引人们的眼球。

跨行业并购中究竟存在哪些风险?导致并购失败的致命原因是什么?如何完成整合提升公司价值?9月中旬,《董事会》杂志记者专访了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经济委员会主任、资深投资并购专家肖金泉先生。

肖先生是第一位被邀请到美国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大学商学院讲课的中国律师,他在投资并购方面实践经验丰富。在跨行业并购问题上,他尤其强调规划的重要性。

失败往往因为缺少规划

《董事会》:您怎样看待在金融危机后中国企业频频并购的现象?

肖金泉:金融风暴发生或是说全球经济进入衰退后,中国企业的并购面临着非常大的机会。因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本身就需要进行一些产业结构的调整,金融风暴加速了这种调整的步伐和速度。在这个过程当中,如果运用好并购手段,对于更多的企业来说是机会。

当然,投资也好,并购也罢,不是对每个企业都适用,对于有准备的、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企业来说更多的是机会,被并购的企业也要保持平和的心态,有些企业到了走不下去的时候,被并购本身也是走出困境的有效办法。

我认为,后危机时代的并购将会在中国更加频繁、更大规模地发生,并购本身是市场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对于优化社会资源配置、促进社会经济发展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董事会》:很多人其实并不赞成跨行业并购,因为可能涉及并非自己擅长的资源整合,并且成功的案例不多,您对此怎么看?

肖金泉:首先,跨行业并购也叫做横向并购,横向并购与一个企业的战略有关,它也要看不同种类的投资人,不管是战略投资人还是财务投资人,他们投资本身就是一种多行业的投资,投资的目的就是为了获取回报。其次,跨行业并购的动因是企业在本行业已经做到了非常强大,在本行业的投资或上下游的产业链已经非常完善,有这样的资源或资本对另一个盈利好的行业进行投资,这也是一个正常的现象。当然,很多中国企业(包括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缺少长远的规划,它们在进行并购时往往仅看到哪个行业获利比较高就追进去,目前这种情况还是比较多的。因为跨出一个熟悉的本行去并购,看到的是盈利的方面,至于风险,考虑得就比较少一点,所以跨行业并购失败的案例就高一些。

《董事会》:您是说跨行业并购失败往往因为缺少规划?

肖金泉:企业的并购投资一定要有规划,自己的企业未来要做什么,要怎样发展,一定要有一个规划,在科学规划的前提下,还应该有一个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这是非常重要的一点。第二,在跨行业并购之前,一定要对这个行业进行充分调研,对这个行业的现状、前景以及未来,包括盈利模式、盈利要素进行分析。第三,一定要请专业人士,请专家来帮助制定规划和并购方案,这样规避风险就会做得好一些。

《董事会》:那么,为了提升

绩效

,在跨行业并购和同行业并购两种方式之间,应当如何权衡?

肖金泉:同行业并购,取决于企业身处市场或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发展现状或者行业地位究竟如何,所以,不见得本行业并购就一定会成功。具体地说,要看它所在的行业本身是高度竞争性还是垄断,企业发展是否充分,市场空间有多大。比如家电类企业,现在的同行业并购就很多,因为竞争非常激烈且行业利润微薄,如果仍通过简单地扩大规模,或者进行上下游的并购,实现较好的盈利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同时,我们看到一些专业投资机构基本上都是进行跨行业投资的。例如一些高科技产业虽

然存在风险,但跨行业并购很常见,因为项目本身往往具有非常好的技术领先性,或者在一定时期内具有独占性,所以,即便跨行业并购也会取得非常好的收益。

投资并购是非常专业化的事情,任何一个行业都有它的盈利特点、盈利模型、市场表现等本身所具备的一些特点。不论国企还是民营企业,做投资或者并购的时候,应该聘请专业机构进行充分调研、咨询和风险分析,同时确定具体的操作方式。

让最专业的人去整合

《董事会》:跨行业并购完成之后,您认为公司董事会首先应当做好什么,怎样防范失败的风险?

肖金泉:并购完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并购的成功,只是一个企业新的开始。所以,新的董事会最重要的是要根据企业现状、行业地位或者是行业状况制定出企业切实可行的发展规划,这是最重要的。虽然收购之前也做过一些考虑,但进入企业以后各方面都有一个进一步熟悉的过程。

在我的实践当中,有规划的企业成功的概率就比较高。也就是说,如果企业的发展是摸着石头过河,随意性很强,没有长远规划、中期规划和短期规划,包括实施的具体步骤,一旦碰到一些不可预测的因素,就缺少必要的准备措施,企业就容易陷入困境。

《董事会》:跨行业并购之后,新公司董事会成员很可能组成复杂,您认为背景完全不同的董事会成员对新公司有何影响?

肖金泉:跨行业并购结束只是完成了股权转移。按照比较通行的办法,投资人和管理人在某种程度上应当分开,投资人并不一定要当管理人,因为投资人可以聘请包括职业

经理人

在内的更加专业的团队。尤其是当新公司规模较大的话,一定要由最专业的团队来管理。

《董事会》:河北冀中能源重组

华北制药

是跨行业并购的一个新近案例,选择跨行业并购的原因考虑到冀中能源董事长擅长

资本运营

这一点。您怎么看待资本运营

在并购中的重要性?

肖金泉:国资委是国企的终极股东,或者是大股东,它跨企业调动管理者能否起到积极作用,需要考虑多重因素。因为华北制药本身也是

上市

公司,具有融资功能,因此对上市公司和非上市企业的管理,肯定是有区别的。

企业经营改善或者持续盈利不仅仅依靠资本运营

。比如华北制药,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研发能力、新产品储备、

等方面如果很完善,就缺专家进行资本运营

,这时候资本运营

就弥补了企业的短板。反之,如果企业搞不好是因为产品本身、产品开发、

销售

策略等问题,那么请资本运营

高手过来也没有用。

能不能起到重要作用,关键要看企业现在发展最缺少的要素是什么。

《董事会》:您认为并购完成后的公司怎样才能更好地提升公司价值?

肖金泉:企业的并购目的千差万别,有的并购是为了消灭目标企业,消灭企业也能提升价值;有的并购是为了补充销售网或是产业链中的一个要素;有的并购是为了加强企业的研发能力。所以,并购目的不同,提升公司价值的方法和评价标准也就不同。

《董事会》:很多时候,并购后整合失败的关键原因在于

不能融合,您怎么看?

肖金泉:确实,的不同或的差异是造成并购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能否融合到一个新的里面是投资者或并购者在并购之前就应该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跨行业并购,并购任何一个新的企业都会存在的差异问题,这种差异除了行业差异以外,还有地域差异,有时候甚至还有国别差异。我们的企业到国外并购,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对当地企业的国家文化、以及法律文化都缺乏足够的准备,这是跨国并购或者跨行业并购中失败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随机读管理故事:《责任》

五岁的汉克和爸爸妈妈哥哥一起到森林干活,突然间下起雨来,可是他们只带了一块雨披。爸爸将雨披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汉克。汉克问道:为什么爸爸给了妈妈,妈妈给了哥哥,哥哥又给了我呢?爸爸回答道:因为爸爸比妈妈强大,妈妈比哥哥强大,哥哥又比你强大呀。我们都会保护比较弱小的人。汉克左右看了看,跑过去将雨披撑开来挡在了一朵风雨中飘摇的娇弱小花上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真正的强者不一定是多有力,或者多有钱,而是他对别人多有帮助。责任可以让我们将事做完整,爱可以让我们将事情做好。

企业并购的融合策略

企业并购的融合策略 企业文化并购融合的具体实施要由物及人,由下至上,循环往复, 评估改善。 (一)、企业文化的营销在并购前就已经开始了并购是企业成长过程中的重要举措,并购的目的是获得优质资产、资源或者能力,由此让企业更具生命力。然而,正如我们所看到的很大一部分的并购行为并未达到预期目的,其中,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并购主体未从并购企业中获得预期的竞争力贡献,同时,起初看来并购企业的亮点也不知去向。经常性地,我们都会把并购的不成功归结为并购双方之间的文化融合问题。刨去正常经营行为中遇到的大经济环境、产业及行业环境变化对并购结果带来的不确定影响外,企业文化在并购中到底发挥一个怎样的角色,是不是正如大家所认为的那样:并购成败的关键在于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成败。 企业文化的营销在并购前就已经开始了尽管目前的金融危机加快了企业间的并购重组,但事实上,在并购前双方就已经严格审视了彼此的文化。因此,在并购实现过程中,就会出现并购企业选择的并购主体往往不是出价最高的企业。那么,如果想成功实现并购,并购双方进行各自的企业文化营销就是必要和首要的。 一个企业是否具备深刻鲜明并持续坚守的文化,决定着企业本身的 能力及发展前景。尽管企业文化存在产品及服务的外在表现,但更 为核心及真实的文化仍然蕴含在企业内部。所以,并购双方在寻求并购机会之前就要进行有意识的针对企业文化的营销。

这个阶段最有效率的企业文化营销,即为企业文化展示。所有并购主体与并购企业之间关联的界面都是展示的舞台。并购主体的领导者风格、谈话方式、团队关系,甚至衣着、名片及文本文件等等都是展示的介质。这种展示就像两个新认识朋友之间的相互打量,本文来源于公务员之家范文中心:/ 尽管半个脑袋负责信息收集,理性判断和思考,但另半个脑袋给出的才是最终的感性的判断,当然这些感性来自无法明确指出的不经意的多个细节积累。 企业文化营销,对并购双方来讲,营销的结果是获得彼此的信任,彼此的坦诚,彼此融为一体的意愿。只有基于这样的一个平台,才可能建立起日后双方沟通的语境,行为的概念,也才可能并购后在大企业发展理念下进行真正意义上的实际改变。 (二)、并购企业的中高层是并购企业文化融合的缓冲和桥梁无论并购前期做好了怎样的并购后企业文化融合的铺垫,当并购消息一宣布的时候,并购企业员工多半还是要下意识地表现出恐惧、茫然甚至失落。这种第一反应不区分并购主体是谁,起初的动机如何,只是一个类似在对自身界定范围发生质变时的本能反应。这种反应即便是企业内部在进行某种大的变革时也会出现。正因为这样,并购主体此时不需要急于去扑灭这种紧张感,忙着给予各种各样的承诺,重要的是给并购企业时间,让它自适应调整。 现在的情况是,企业并购的行为对于某些行业来讲频次之高似乎 可以看作企业的日常经营行为。管理者之外的一般员工甚至对并购行为不以为然,并购初期对并购企业的情绪促动对象更多集中在企业中高层。此时与并购企业的高层在并购后战略方向调整上要沟通彻底,保持理解一致。要明确,再明确并购企业在大企业中接下来的定位、使命和

最新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 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并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集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并购活动日渐频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以期给中国企业并购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模式并购策略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是一种最基本的企业产权、资产变动的形式,它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Mergers &Acquisitions,缩写为“M&A”。其中,Merger译作“合并”,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合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存续(或新)的公司承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司。”Acquisition译作“收购”,是指获取特定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通过该项行为,一方取得或获得某项财产,尤指通过任何方式获取的实质上的所有权。 企业并购中的一方通过市场购买、交换、或其它有偿转计方式,达到控制另一方股份或资产,以实现企业控股权转移。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市场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途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并购从规模和层次上都进一步扩大且不可避免。 二、企业并购条件及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发生了5次大的并购重组浪潮。当前,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过去5年内中国企业并购额以年7%的速度增长,中国正成为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活跃的国家。 去年中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总额为世界各国之最,表明中国正成为世界投资热点。但中国目前以并购方式引进外资只占5%。因此,中国通过并购方式吸引外资的潜力很大。通过收购兼并、重组上市、关闭破产等多种形式,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2003年中国企业联合会推出的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共368家,占总数的73.6%,资产占总数的96.4%,利润占总数的85.4%。随着时间的推移,跨国公司越来越适应中国的市场,呈现全方位进入的态势。在这种背景下,中国企业应该有紧迫感,应该在战略策略上积极应对,主动参与竞争,并通过并购重组来加快自身的发展。我国需要的战略并购和兼并收购是通过转移企业所有权或控制权的方式来实现企业扩张和发展的经营手段。可以说,国民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为兴起战略并购浪潮提供了前提条件。战略并购又为国民经济战略调整提供了方式和渠道。由此可见,中国企业需要并购,尤其需要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战略并购。 并购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要调整国有经济结构,就必须对社会资源进行重新优化组合。目前我国企业并购的动机主要有:其一,现代企业并购的直接动机在于利润的最大化。其二,优势互补、风险共担是企业并购的另一动因。其三,企业并购有利于国家金融整顿、处理呆账坏账问题。其四,调整产业结构,防止和消除重复建设。

论我国企业并购研究

论我国企业并购研究

论我国企业并购中融资问题的研究 摘要:并购是企业进行资本扩张的重要和有效手段,而融资问题是企业不断壮大自己、加快自身发展速度 的重要方式之一,是企业并购成功与否的关键,进入21世纪,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方式越来越多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关键字:企业并购;融资;问题研究 1.引言 兼并与并购,简称并购,是社会资源再配置的重要方式,在西方已发展了近百年。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存量调整和产业结构优化的攻坚阶段,并购对国有资产战略重组、提高企业经营者管理水平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而融资是并购的关键环节,虽然我国企业并购已发展了十多年,但并购融资的渠道并不顺畅,阻碍了并购的发展和并购规模的扩大。 企业并购是指收购方企业用现金支付或股票置换、承担债务方式,取得被并购方企业的股权或资产,从而达到对被收购方企业的控制,收购包括股权收购与资产收购。 在企业并购中,融资是决定并购能否成功的一个关键因素。融资,顾名思义是指资金的融通,一般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资金的动员能力。即企业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通过各种渠道如内部积累、向投资者和债权人筹集等形式,组织资金的

供应,以保证企业正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进行,资金的使用效率。 我国企业并购的历史不长,金融市场和金融服务还不够完善,尤其是受到法律法规等的制约使得企业并购融资的工具单一,渠道不顺畅,限制了并购的大规模发展。随着我国企业并购逐渐由财务型并购向大规模产业并购发展,企业的并购融资需求将迅速扩大,因此,根据我国企业并购融资的现状、剖析问题和原因,探索提出拓展我国企业并购融资渠道的策略显得日益重要。2.企业并购的分类 1、按并购双方所处的行业分类 公司并购可以分为横向并购、纵向并购和混合并购。 (1)横向并购 横向并购是指生产同类产品的企业之间的并购。横向并购可以迅速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有利于实现专业分工,改进设备,提升技术,也可以降低管理费用,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规模经济。 (2)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指一个企业向上下游企业所实施

并购重组-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我国民航重组成功 精品

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确保我国民航重组成功 20XX年10月11日,中国航空集团公司、中国东方航空集团公司、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公司等三大航空运输集团和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中国航空油料集团公司、中国航空器材进出口集团公司等三大航空服务保障集团在京正式宣告成立。应该讲,六大集团公司的成立,并不意味着中国民航业的联合重组工作宣告结束。相反,它刚刚拉开民航企业重组和变革的序幕。这是因为,产权关系的调整仅仅解决了竞争主体地位问题以及一定程度上的资产优化的问题,它还并没有解决企业的动力机制问题,也就是说,资产的优化仅仅是一种静态的优化,要想使资产优化的效力真正释放出来,还必须努力激活民航企业的人力资源,从而使“活”的资源来撬动“死”的资源,强化中国民航业的国际竞争力,最终达到民航企业重组的根本目的。事实上,中国有很多的企业改制以及企业重组最终并没有实现当初的设想,其主要原因就是尽管公司可能换了块牌子,但是在管理上却仍然是换汤不换药,结果,尽管资产被整合了,但是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却依然是原来企业的那种模式,由于没有人力资源来激活这些已经被整合的资产,重组的预期目的自然也就会落空,更为可怕的是,如果没有有效的人力资源来撬动这些资产,这些目前还算优良资产的东西很可能不久之后又会变成不良资产。到那个时候,难道我们还要继续依靠进行下一轮重组来谋求生存?类似的重组到底还能做几次?民航业是一个资本和资金占用非常庞大的产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能让运用这些资本和资金的人充分发挥出效能来,这些资产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 借鉴其他行业以及国际和国内一些企业重组的成功经验,我们认为,中国民航业在重组以后,必须运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思路来对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系统进行同样的“重组”,才能确保资产重组的力量充分发挥出来。当然,我们所说的这种人力资源“重组”并不是指下岗或者裁员,相反,我们所指的是民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战略的调整以及相关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改革与重新设计。事实上,民航业在重组之后将面临这样一些关键问题:如何保证民航企业主营业务的效益确实能够因重组而有所改善?在对三大航空公司进行主辅业分离后,如何保证辅业能够继续生存和发展?如何妥善处理在重组和转型过程中的人员安排?如何统一思想,保持民航企业职工队伍的稳定和士气的提高?如何克服民航企业特有的封闭文化氛围,培育和强化符合现代企业要求的以市场和绩效为导向的企业文化?等等。而所有这些任务的完成,都必须用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思路来加以引导。 一、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的总体思路与一般模型 战略性的人力资源管理与仅仅扮演润滑剂角色的一般意义上的人力资源管理不同,它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也就是其战略性,即围绕企业的发展战略、竞争战略以及具体的战略性经营目标来设计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展开人力资源管理活动,并通过人力资源管理活动来调动整个组织中的所有经营单位、部门以及个人的积极性来确保企业战略和经营目标的达成。一旦企业的战略发生变化,则其整体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的导向也必须随之相应发生改变。 二、战略性人力资源管理在我国民航业重组中的运用 从中国民航企业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中国民航企业的经营战略必然要发生调整,因此,上述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的每一个环节可能都必须跟过去有所改变。 首先我们要来看一看中国民航企业的战略问题。说到中国民航业的调整,就必须谈到价格战的问题。尽管国家民航主管部门一再制订各种政策来约束航空公司之间的价格战,但是各家航空公司在最近几年来大多都以或明或暗的手段搞过战。然而,事实上,其实每一家航空公司可能都害怕价格战。然而,我们必须看到,如果没有国家的干预,几乎任何一种行业、任何一种产品和服务,到发展到成熟阶段的时候,最终都不可避免地会陷入价格战。我们过

并购基金背后是这样运作的-终于明白了

并购基金背后是这样运作的,终于明白了! ▼并购基金概述 并购基金(Buy out Fund)是私募股权基金的一种,用于并购企业,获得标的企业的控制权。常见的运作方式是并购企业后,通过重组、改善、提升,实现企业上市或者出售股权,从而获得丰厚的收益,经常出现在MBO 和MBI中。并购基金一般采用非公开方式募集,销售和赎回都是基金管理人通过私下与投资者协商进行。投资期限较长,通常为3—5年,从历史数据看,国际上的并购基金一般从投入到退出要5到10年时间,可接受的年化内部收益率(IRR)在30%左右。 在投资方式上,并购基金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绝少涉及债权投资。投资标的一般为私有公司,且与VC不同的是,并购基金比较偏向于已形成一定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 并购基金投资退出的渠道有:IPO、售出(TRADE SALE)、兼并收购(M&A)、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等。 ▼并购基金的常见运作模式 并购基金主要分为控股型并购基金模式和参股型并购基金

模式。前者是美国并购基金的主流模式,强调获得并购标的控制权,并以此主导目标企业的整合、重组及运营。后者并不取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而是通过提供债权融资或股权融资的方式,协助其他主导并购方参与对目标企业的整合重组,是我国目前并购基金的主要模式。 (1)国外模式 在欧美成熟的市场,PE基金中超过50%的都是并购基金,主流模式为控股型并购,获取标的企业控制权是并购投资的前提。国外的企业股权相对比较分散,主要依靠职业经理人管理运营,当企业发展出现困难或遇有好的市场机会,股东出售意愿较强,并购人较易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控股型并购可能需要对标的企业进行全方位的经营整合,因此对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要求较高,通常需要有资深的职业经理人和管理经验丰富的企业创始人。 国外并购基金的运作通常采用杠杆收购,通过垃圾债券、优先贷款、夹层融资等多样化的融资工具提高杠杆率,使得投资规模和收益率随之获得提升。 夹层融资也是杠杆收购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收购方自有资金的出资比例通常大约只有10%—15%,银行贷款约占60%,中间约占30%的是夹层资本,即收益和风险介于债务资本和股权资本之间的资本形态,一般采取次级贷款的形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研究 【摘要】企业并购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快速集聚资本的有效途径是企业发展、扩张的重要手段之一。和内部资本积累相比,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性结构调整的背景下,并购活动日渐频繁。本文通过系统分析企业并购的模式和策略,以期给中国企业并购提供些许借鉴。 【关键字】企业并购并购模式并购策略 一、企业并购的涵义 在西方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并购是一种最基本的企业产权、资产变动的形式,它是兼并与收购的简称,即Mergers &Acquisitions,缩写为“M&A”。其中,Merger译作“合并”,指两家以上的公司合为一家公司,原来公司的权利和义务由存续(或新的公司承担。《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对Merger一词的解释是:“指两家或更多的独立的企业、公司合并组成一家企业,通常由一家占优势的公司吸收一家或更多的公 司。”Acquisition译作“收购”,是指获取特定财产所有权的行为,通过该项行为,一方取得或获得某项财产,尤指通过任何方式获取的实质上的所有权。 企业并购中的一方通过市场购买、交换、或其它有偿转计方式,达到控制另一方股份或资产,以实现企业控股权转移。它是企业实现资本扩张、占领市场、实现本土化市场经营、降低经营成本,促进企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方式,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调整产业组织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途经。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企业并购从规模和层次上都进一步扩大且不可避免。 二、企业并购条件及重要性 从20世纪60年代至今,全球已经发生了5次大的并购重组浪潮。当前,以并购为主的产业整合正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上的一个新热点。 近年来,中国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日益频繁,过去5年内中国企业并购额以年7%的速度增长,中国正成为亚太地区并购交易活跃的国家。

某某公司并购重组及发展战略

并购的终极状态 ——论行业整合与长期战略 《投资与合作》 2003年8月科尔尼公司 企业并购的步伐已快到了令人目眩的程度,并且在可预见的未来没有丝毫放缓的迹象。 一个又一个的行业开始新一轮的合并狂潮,刮起重组的旋风。然而,科尔尼公司的研究表明,50%的并购是不成功的,并未能够创造股东价值。尽管兼并和收购看起来混乱无序,但是我们的分析同样表明,这些趋势并非偶然事情。恰恰相反,如果我们更仔细地研究一下,就会发现行业合并其实有章可循。 从分散到合作 科尔尼公司的研究表明,不论什么行业的整合行为都遵循着一个清晰的模式。整合一般要经过四个长短不同的阶段。并且,并购的数量与整合的规模呈现出负相关关系。 根据科尔尼公司的“价值增长数据库”(包含了53个国家24个主要行业的25,000家上市公司信息),我们对1988年至

2000年的合并行为进行了分析。这一研究确定了 HH(Hirschmann-Herfindah1)指数的变化,该指数反映了CR3的情况,即行业内最大三家公司的市场份额总和。 兼并和收购行为混乱无序的表象下隐藏着一个清晰的S型曲线模式(见图1)。 每个整合中的行业都会经历以下四个阶段: ?起步阶段 ?积累阶段 ?集中阶段 ?联盟阶段 在这个基于时间的框架中,行业从比较分散的第一阶段,到呈现出显著联盟状态的最后一个阶段,这中间的跨度约为20年。一个行业开始时集中程度很低,通过不断兼并和收购

直接达到饱和为止。接近周期的最后阶段,联盟的形势最终出现在显著的位置。在接下来的部分我们将分别详细技术各个阶段的特点和驱动因素。 起步阶段:分散 在行业集中的第一阶段,分散的市场中充斥着各种规模的参与者。通常,最大的三家公司只能占领10%~30%的市场份额。 新企业的出现或管制的取消常常是市场供应者分散化的原因。银行业、航空业、公用事业等待业就遵循这种趋势。电信业也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大多数工业发达国家的电信市场还受到严格管制。但是随着电信业务的管制放松和自由化程度加深,从前的垄断企业失去了它们作为市场惟一运营商的地位。随着市场进入壁垒的降低,越来越多的竞争者涌入了市场。接着随着手机的普及,出现了更多的竞争者。不久,整个行业变得高度分散。 对电信业来讲,最大的兼并还尚未到来。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的需要很有可能成为推动合并大潮的主要动力。电信行业的固定成本非常之高,基础设施费用就占整个电话成本的50%。相应的,全球电信行业已经迈出通向积累阶段的第一

并购重组的六大原则

在西方发达国家,并购重组由来已久,并随着工业革命、互联网技术、金融创新、管理制度变革和经济结构调整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高潮。如何顺应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运用并购重组手段,加快发展步伐,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已成中国企业的当务之急。 并购重组既可能是企业做大做强的利器,也可能是企业走向深渊的噩梦,企业只有掌握好其中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方能趋利避害,最终取得成功。 01.强化战略竞争优势,增大市场垄断势力 垄断理论认为,并购重组主要用于获取特定市场的垄断地位,从而获得强大的市场势力。强大的市场势力就是垄断权,有利于企业保持垄断利润和原有的竞争优势。垄断理论还认为,并购重组可以有效地降低进入新市场的障碍。 【案例】雀巢并购辉瑞营养品公司 2012年4月23日,瑞典食品巨头——雀巢公司宣布斥资118.5亿美元,以现金方式收购美国知名制药商——辉瑞公司旗下的辉瑞营养品公司,以扩大其在全球婴幼儿食品市场,特别是新兴市场的份额。同日辉瑞发布公告称,已与雀巢就出售营养品公司达成协议。 雀巢首席执行官保罗·巴尔克表示,自1866年公司成立以来,婴幼儿食品一直是其核心业务。辉瑞营养品公司与公司战略契合,此次收购能够强化公司在全球领先地位。 根据辉瑞提供的数据,其营养品公司在2011年 销售 收入达到21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15%,雇员遍布全球约60个国家,其中在中东、非洲和亚太市场占有较大份额。另据市场监测机构Euromonitor的统计,2010年辉瑞是全球第五大婴幼儿食品供应商,仅次于雀巢、美赞臣、达能和雅培。该机构还预计,2011年至2016年全球婴幼儿食品销量将年均增长6%。 在获得大多数市场监管机构批准之后,雀巢于2012年11月30日完成了此项并购交易。由于辉瑞营养品业务85%来自新兴市场,此项并购进一步扩大了雀巢婴幼儿食品在新兴国家的市场份额,并巩固其在全球市场的龙头地位。此项并购交易是2012年全球规模第二大的资产并购交易,也是过去三年全球营养品领域最大规模的并购交易。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并购重组前,企业应该量身定制战略规划,统领其并购重组行为。企业并购重组战略的核心是围绕主营业务,发挥比较优势,获取品牌、渠道、技术、原料等,创造企业价值。 02.选择紧密关联企业,实施同类并购重组 罗曼尔特(Rumelt)的研究报告(1974年)揭示,在资本回报率上,并购重组紧密关联型企业最高,并购重组相关关联型企业次之,并购重组无关联型企业最低。罗曼尔特的研究报告(1982年)进一步指出,关联型企业一般存在于具有较高进入门坎、较高盈利水平的产业,产业影响力较大。巴迪斯(Bettis)和荷尔(Hall)同年使用罗曼尔特的样本研究产业对企业绩效 的影响后指出,多元化 矿业 公司是一种典型的紧密关联型企业,矿产业向来以它的较高盈利水平而着称。1987年赛因(Singh)和蒙特哥玛瑞(Montgomery)对1970~1978年间203家样本企业进行案例研究后得出结论,关联型多元化企业比无关联型多元化企业具有更高的超额回报。1988年谢尔顿(Shelton)对1962~1983年间的218宗并购重组交易进行研究后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并购重组关联型企业能够获得巨额回报,而并购重组无关联型企业对企业绩效有负面影响。 【案例】嘉能可并购斯特拉塔 2012年2月7日,嘉能可宣布并购斯特拉塔。2012年11月22日此项交易获得欧盟有条件批准。 嘉能可总部位于瑞士,在伦敦证交所和香港联交所 上市 。嘉能可是全球最大的有色金属及矿产品供货商,拥有成熟的全球营运经验和

最新并购基金的含义、特点及业务优势、运作模式

并购基金的含义、特点及业务优势、运作模式 一、并购基金的含义 并购基金(Buyoutfund),是指专注于从事企业并购投资的基金,是20世纪中期从欧美国家发展起来的一种基金形式。其通常的运作模式是以控股或参股的方式获得目标企业股权后,对目标企业进行一系列的业务、管理整合和重组改造,待其盈利提升后再将所持目标企业股权出售,获得增值收益。 并购基金目前多出现在成熟市场,属于私募股权投资(PE)中的髙端,也是目前欧美成熟市场PE的主流模式。与天使基金和成长型基金不同,并购基金选择的对象主要是成熟企业,而天使基金和成长型基金主要投资于创业型企业;传统的并购基金旨在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谋求对企业的管理权,而天使基金和成长型基金则以参股形式存在、较少参与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 二、并购基金的特点 根据欧美市场目前并购基金的运行经验,可以总结出并购基金通常具有如下特点: 1、具有髙收益、髙风险的特点。并购基金通过重组和改造目标企业,为市场提供优质企业。由于并购基金具有价值发现和价值创造功能,因此一旦目标企业盈利提升并成功出售,将为投资者带来较髙的投资收益。但另一方面,由于改造企业和提升企业价值需要一定的时间(3至5年或更长),而且未来能否改造成功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因此也具有较高的风险。 2、在资金募集方式上,投资资金小部分来源于自有资金,大部分来源于非公开形式募集的资金、债券市场资金或者银行并购贷款以及有较强资金实力的个人。在投资方式上也是以私募形式进行,一般无需公告交易细节。 3、在投资方式上,一般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很少涉及债权投资,并在目标企业的决策管理上获得一定程度的表决权。 4、在投资对象的选择上,并购基金一般选择产业稳定、已形成一定规模和能产生稳定现金流的被低估的企业进行投资。 5、机构设置方面,投资机构多采取有限合伙制,因为这种企业组织形式有很好的投资管理效率,并避免了双重征税的弊端。 6、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包括首次公开发行上市、股权转让、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等。 三、券商系并购基金的业务优势

并购基金行业分析报告

2016年并购基金行业分析报告【最新资料,WOR文档,可编辑修改】

并购基金的内涵 并购基金,是专注于对目标企业进行并购的基金,通过收购目标企业股权,获得 对目标企业的控制权,然后对其进行一定的重组改造,持有一定时期实现企业增值后, 再出售获益。 主要特点为: 1)基金的资金来源于向少数投资机构或者个人的非公开方式募集,基金的赎回 也是基金管理人与投资者协商进行; (2)基金多采取权益型投资方式,较少涉及债权投资,基金管理人对。被投资企 业的决策管理享有一定的表决权; (3)基金一般投资于私有公司即非上市企业,绝少投资已公开发行公司,不会涉 及到要约收购义务; (4)基金主要投资于具有规模和产生稳定现金流的成形企业 ,这一点与VC 有明 显区别; 并购基金属于主题投资范畴,投资策略以事件驱动策略为主; 基金投资期限一般可达 3至 5年或更长,属于中长期投资; 基金投资退出渠道多样化,有IPO 、售出、兼并收购、标的公司管理层回购 等等。 并购基金的基本运作模式 从并购基金的投资策略来看,并购基金主要分为控股型并购基金模式和参股型并 购基金模式。 1. 控股型并购基金 控股型并购基金的运作模式强调获得并购标的控制权,并以此主导目标企业的整 合、重组及运营。控股型并购基金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并购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具有 三个重要特征: 1) 以获得并购标的企业控制权为投资前提 投资者对标的企业的控制权的市场化意识非常强,如果标的企业控制权的流动性 空间较大,当企业发展出现困难或遇有好的市场机会,股东出售意愿较强,投资者将 较易获得目标企业的控制权,从而拥有实施并购后整合的决策力。 2) 以杠杆收购为并购投资的核心运作手段 控股型并购基金主要融资工具为次级债券、银行贷款等多样化的并购金融工具, 收购杠杆率得以数倍甚至数十倍地释放,投资规模和收益率随之获得提升。 3) 以打造优秀整合能力的管理团队为安全保障 控股型并购意味着需要对标的企业可能进行全方位经营整合,因此需要具有资深 经营经验和优秀整合能力的决策管理团队主导标的企业的一系列整合重组,提升企业 经营效率和价值。因此控股型并购基金的管理团队通常包括资深职业经理人和管理经 验丰富的企业创 6) 7)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资料讲解

中国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 中国内地公司并购十多年来如火如荼地展开,但与美国五次公司并购浪潮及中国香港公司并购实践比较,在并购效能、企业整合及公司文化沟通与融合方面存在较大差距。为充分发挥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效益,实现公司并购的公正与效率,我们试就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特点、问题与对策作一系统深入探讨,以期有利于上述问题的解决。 一、中国内地公司并购的特点 1、目标公司分布广 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按行业分类有:公用事业、电子通讯、纺织服装、化工、建材建筑、交通运输、金融房地产、能源、食品酒业制造、农林牧副渔、轻工产品、商贸旅游、冶金工业、医药卫生、重型工业、综合加工17大类。中国内地2003年上市公司并购的目标公司在以上行业均有分布。 目标公司分布在17大类行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宪法修正案保护个体经济与私营经济的法制因素,又有加入世贸组织后快速发展的形势所逼因素,还有私营与外资经济强盛的因素。 一是向私营与外资开放的行业增加。如为适应加入WTOR的需要颁布的《外商投资民用航空业规定》,使中国民航率先对外资公司开

放,此外,市政公用事业、燃气、热力、供排水亦相继对私营经济和外资公司敞开大门。 二是对并购公司而言,加入世贸组织后可利用比较优势,策划公司并购策略,结合国外及港澳台市场开拓公司并购业务;对目标公司而言,人世后各行各业都存在投资机会,都可能被兼并、收购。 三是宪法修正案规定保护公民私有财产权和人权,促进私营经济、个体经济与其它非公有制经济加速发展。在这种形势逼迫下,公有制经济迅速退出原有领域,如中国一汽以14.21亿元并购天津汽车。随着私营经济的发展,私营经济并购公司规模也在日益扩大,如上海复兴以16.5亿元并购南钢股份。 2.公司并购主体变化快速 一是外资公司并购快速,二是MBO并购流行;三是私营并购大幅增快。 (1)2003年第一件外资公司并购就是美国花旗银行海外投资公司并购浦发银行5%的股权。该年外资公司并购加快了50%。 外资公司并购中国内地上市公司有以下三个特征:一是收购公司多系港资;二是以产业兼并、收购为主,有70%的并购公司与目标公司的主营业务一致;三是并购溢价率较高。如华润轻纺,并购溢价率为75.39%。

企业并购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定稿)

企业购并完成后的战略整合 hexingui 摘要 (2) 一、战略整合的原因 (4) (一)战略演进的需要 (5) (二)战略整合是并购后其它要素整合的先导 (5) (三)战略整合是企业获得战略协同效应的保证 (5) (四)战略整合是企业适应环境变化的实现途径 (5) 二、战略整合的主要内容 (6) (一)企业使命与目标整合 (6) (二)企业总体战略整合 (7) (三)企业经营战略整合 (7) (四)企业职能战略整合 (8) 三、新企业的环境分析 (8)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 (8) 1.宏观环境分析 (9) 2.微观环境的分析 (10) (二)内部环境的分析 (12) 1.对生产要素数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12) 2.对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进行分析 (12) 四、企业并购后战略的制定及实施 (13) (一)制定基本战略导向 (13) (二)战略的调整与重新定位 (14) (三)对目标企业执行战略 (14) 1.加强双方的沟通 (14) 2.对目标企业适度控制并适度放权 (15) 3.建立一个自组织部门 (15) 总结: (16) 主要参考文献: (17)

摘要 随着全球一体化的进行,企业间的并购行为已经越来越普及了,但并非所有的并购都能取得预想的效果,经过研究表明,缺乏并购的战略整合是失败的主要原因。本文先介绍战略整合及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分析战略整合的主要内容,其次对新企业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进行分析,最后是战略整合的制定及实施过程。 关键词:企业并购战略整合战略管理

Abstract With the ongoing globalization, M & A between firms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opular, but not all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can achieve the desired results, after a study showed that a lack of strategic M & A integration is the main reason for failure.This article emphasizes the strategic integration and the relevant theoretical knowledge.Further analysis of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the main content, followed by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for new business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 analysis, and finally the strategic integr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mergers and acquisitions strategic integration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

国内外企业并购研究文献综述TimesFinance2011年第6期中旬刊总第447期时代金融TimesFinanceNO.62011CumulativetyNO.447企业并购这一 经济现象由来已久在西方发达国家这种经济现象随着新技 术的出现、产业的更新和结构调整以及经济制度的变革掀起一次又一次的并购高潮。在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的形势下企业并购已成为各国资本运营的有效方式。我国现已加入WTO 这种经济现象势必对我国企业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企业同发达国家相比无论在规模上还是质量上都相差很远。面对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如何运用并购的手段来增强我国 企业的经营实力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已成为目前相 当迫切的问题。一、国内外研究现状一传统并购理论研究1.效率理论。目标企业并购理论的发展和并购实践一样随着时代环境的变化而变化.传统的效率理论认为并购可以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率即225。协同效应包括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又可以分为经营协同效应、管理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和多元化协同效应。并狗实际上是寻求一种优势互补。横向、纵向、混合并购都能产生协同效应。2.交易费用理论。科斯1937提出了企业存在的原因是可以替代市场节约交易成本企业的最佳规模存在于企业内部的边际组织成本与企 业外部的边际交易成本相等时并购实际上是企业意识到通 过并购可以将企业间的外部交易转变为企业内部行为从而

能节约交易费用时自然而然发生的。交易费用理论可较好地解释纵向并购发生的原因。3.代理成本理论。现代企业最重要的特点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 在委托———代理关系企业不再是单独追求利润最大化。代理成本是詹森和麦克林1976提出的。二企业并购动因研究1.规模经济动机论。企业并购的规模经济通常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技术方面的规模经济。即由生产技术所决定的最佳产量规模。二是管理经营上的规模经济。主要表现在企业并购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和销售成本、增强研究开发实力等。很多规模较小的企业通过并购实现了规模经济。2..战略动机论。战略驱动并购的原动力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或者是股东价 值的最大化及企业盈利能力的持续稳定上升。新古典经济学从利润最大化的传统假设出发将并购看成是企业追求利润 最大化或成本最小化的行为在现实并购中管理层的并购决 策应该符合股东利益最大化。具体战略动机表现在一是能力转移动机。威斯通等认为兼并是为了转移或获得行业专署管理能力横向兼并或相关兼并转移或获得一般管理能力及财 务协同混合兼并。二是战略重组动机。通过兼并实现分散经营同时扩充管理技能。K.D.Brouthers等1998认为在并购的战略动因中包括提高竞争力、追求市场力量和获取稳定的利润增长率等。3.协同动机论。一些经济学家 Arrow1975AlchainCrawfordandKlein1978Williamson1975

并购基金风险要点分析

“上市公司+PE”模式并购基金风险要点分析在与私募基金合作过程中,如何将上市公司熟悉自身及上下游产业、私募基金较强的资本运作能力在并购基金运营中形成合力,是并购能否最终实现双赢的关键。 从目前上市公司与私募基金合作设立并购基金的情况来看,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合作进行优化: (一)决策机制 风险要点: 目前大多数并购基金参考了传统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内部合作模式,但由于上市公司的参与、上市公司收购标的公司为主要备选退出渠道等特点,并购基金过于依照传统私募股权基金模式,各合伙人相关权利、义务的约定是不足以保障各方权益以及防范风险。因此并购基金应当在决策机制方面进行更有针对性的约定。 虽然《合伙企业法》并未强制规定有限合伙企业必须设置合伙人大会,但对合伙人职责以及合伙企业解散、清算或者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等事项,应当由合伙人大会作出决议。 优化方式: 不少并购基金参考有限公司股东会的表决机制,即按照出资比例来决策所议事项。而上市公司在并购基金中的出资比例往往很低,无法实质影响到合伙企业解散、清算或者改变合伙企业的名称等事项。另外,有些基金的合伙协议约定,经认缴或实缴出资额占合伙企业财产份额比例超过三分之二以上的合伙人同意即可修改合伙协议。如果上市公司认缴或实缴出资额不足三分之一,则投资决策委员会决策机制可能被基金管理人和优先级资金提供方通过修改合伙协议的方式废止。 不同于一般性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上市公司方虽然仅为有限合伙人,但并购基金之设立目的,很大程度上是围绕上市公司需求开展并购。所以,基于防范对上市公司可能存在的不良影响和潜在风险,在合伙人大会表决机制上,上市公司应当在某些特定事项上具有特别表决权。 (二)上市公司优先收购权、有条件的回购义务 风险要点: 目前大多数并购基金都会设置上市公司优先认购标的企业的条款,从上市公司角度出发,设立并购基金的目的是围绕上市公司有意发展的产业进行投资,因此,并购基金收购目标企

企业并购模式与策略

企业并购模式与策略 一、四种维度下企业成长路径及其所产生的并购模式 (一)市场的不断拓展——横向并购 产品从点对点供应,到开拓区域市场,再到覆盖全国市场,最后开发国际市场,这种外延式增长方式是企业成长的选择之一。虽然发展路径十分清晰,但是仅靠公司一己之力就想走完全程并成为国际大公司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由此需要借助资本市场的外力,进而引出上市公司横向并购的需求。 横向并购是企业扩张的一个传统路径,企业本身就熟悉业务、洞悉市场,比较容易找到标的资源,议价能力较强。通过并购将对方的客户、资源、渠道收购过来,进行内部整合,才可能达到1+1>2的效果。 但横向并购常常遇到的困难是,如果自己的渠道和市场尚未饱和,产能还未完全释放,渠道利用率只有百分之七八十,此时通过横向并购新的渠道,此举看似消灭了竞争对手,但实际上会大大打击自己的生产和销售效率,固定成本也会大幅上升,更不用谈及大幅度的利润增长。 (二)产品的推陈出新——内涵式并购 通过技术创新驱动,不断用新产品满足市场及客户消费升级的需要,从而不断推动企业发展,延伸企业的生命周期。这种增长方式除了通过内部人才机

制产生技术创新以外,还可以通过对外部技术企业的兼并,来达到技术升级的目标。由此引出上市公司的内涵式并购需求, 即为了补充自身在技术创新方面的短板,利用并购重组方式收购技术公司。不过这种收购方式要求上市公司的专业度更高,对技术的识别能力更强。此种并购一般规模较小,是快速对接开发人才的手段。 比如技术集中型的苹果公司经常使用内涵式并购,把行业内所应用的信息科技技术购买后并入自己的体系内并消化吸收,逐步做大做强。苹果公司在内部设立了一个十分严格的原则:只做5个亿以下的项目,这对于拥有大量现金的苹果公司来说微不足道。可见苹果公司在实现内涵式并购的同时,还具备一个严格的规模限制。 (三)供应链的持续延伸——纵向并购 纵向并购是产业链延伸的重要手段,通过上下游的合作关系,可以有效地增强供应链的控制力。纵向并购的优势显而易见,但上市公司往往会忽视并之购后的管理风险。 比如,当上市公司收购上下游公司以后,原以为可以直接将标的公司的良好业绩直接并入表中,可后来发现:原本质量良好的标的公司在并购后,出现客户流失、利润缩水的情况。因为上市公司的竞争对手可能因为原有供货商所有权的易主,而选择不再购买标的公司的产品。

企业并购的发展战略整合

战略一词源于兵法,指战争、战斗,策略、计划。《左传》和《史记》,用战略一词指军事指挥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不同利益和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虽无硝烟,却很激烈的战争。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相互之间争夺顾客、抢占市 “战略”一词源于兵法,指战争、战斗,策略、计划。《左传》和《史记》,用“战略”一词指军事指挥活动。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不同利益和企业之间的商业战争,实际上也是一场虽无硝烟,却很激烈的战争。具有法人地位的企业,相互之间争夺顾客、抢占市场、超越对手,形成市场竞争行为。在民企与国企的兼并过程中,发展战略整合更加凸显魅力。 企业并购战略说些什么事? 1.战略分析。主要目的是评价影响战略主体和今后发展的关键因素,确定战略步骤中具体影响因素的过程。战略分析,通过对自身内部环境及外部环境的分析,制定企业愿景和使命,指明未来业务范围和发展方向,最终为企业提供长期的发展目标。 2.战略制定。在了解分析企业内外环境,确定本身优势和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后,拟订、制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经营战略方案,进行评价,做出决策。同时,围绕经营战略的要求,开展实质性规划,完成企业战略目标;获取持续竞争优势;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毕业 3.战略实施。通过一系列行政、法律、制度、经济的手段,为达到战略目标所采取的各种行动。核心在于正确性,关键在于有效性,成败取决于战略实施所具备的组织、人员、资金、技术等资源,各项管理功能有机组合,加以合理配置。 4.战略评估。战略的真正价值,只有经过实践才能得到验证。战略评估,将进一步辨明对外界环境的分析是否正确,制定的战略途径和手段是否有效,从中发现战略差距,分析偏差原因,根据变化环境,修改变化目标,使战略行动更好地与环境达到目标协调。 对于民企收购国企而言,战略整合显得至关重要。 双方并购过程中的战略整合,就是对原民企和国企拥有的优势进行整合,提高并购后企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企业取得优势的支柱,没有核心竞争力,企业的竞争优势和发展是不可能的。从另一个角度看,企业竞争力的培养,不仅可以通过企业内部有关专长的培养来实现,也可以从外部获得核心竞争力的要素,这是非常有效率的一条途径。 如果被并购的企业战略,不能与收购企业的战略相互配合、相互融合,那么两者很难发挥战略的协同效应。只有在购并后对目标企业的战略进行整合,使其符合整个企业的发展战略,才能使收购方与目标企业配合、融合,使目标企业发挥出比以前更大的效应,促进整个企业的发展。因此,在并购以后,必须结合整个企业的战略,规划出目标企业在整个战略实现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然后对目标企业的战略进行调整,使整个企业中的各个业务单位之间,形成一个相互关联、互相配合的战略体系。 企业并购战略整合分析 国企在制定和执行发展战略过程中,常常存在几个误区:1.发展战略常常无法执行。问题的关键在于:制定的企业发展战略,仅仅是领导者个人的蓝图,只是强权领导短期政绩的途径。2.战略目标制定得过大。国企老总喜欢把战略做得很大,没有摸清楚企业自身的实际情况,战略与资源、能力的衔接出现脱钩。3.战略一味追求多元化。把十个鸡蛋放到

并购理论国内外研究

并购理论国外研究 1 引言 从19世纪末英、美等西方国家发生的第一次企业并购高潮算起,历经五次企业并购高潮,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企业并购理论也成为目前西方经济学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在该领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并购动因研究和并购绩效研究两方面,两者共同成为理解企业并购经济合理性和制定公共政策的基础。本文总结了国和国外学者关于企业并购动因理论的研究,并对两者的动因理论进行了比较。相对于国外发达国家的理论,我国的并购动因具有浓厚的中国特色,但另一方面,表明国外关于并购动因所提出的理论已逐渐适合中国的企业。 2 国学者对并购理论的研究 由于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所发生的企业并购,是在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形成的,因而我国的企业并购及其理论早期带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要理解中国的企业并购动因,应先了解中国企业的并购历史。严格来说,自1949年新中国成立至20世纪80年代以前的中国并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并购应是在市场经济的体制条件下,两个或更多的企业根据特定的法律制度所规定的程序,通过签订一组市场合约的形式合并为一个企业的行为。依据这一定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并购可以看成不同的两组市场合约的对接和叠加过程。然而,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企业产权起源和产权结构是因战时的动员经济体制和1949年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产品经济体制对私人工商业的私有产权的剥夺、赎买和分封的结果”。因此,研究改革开放以后国企业的并购动因将更具有现实的意义。我国企业并购的过程分为起步阶段(1984-1987)、第一次并购高潮(1988-1989)、低落阶段(1989下半年-1992年初)、第二次并购高潮(1992至今)。由此可以的出我国企业并购动因有如下: 2. 1 消费亏损理论该理论 该理论认为企业并购是消除亏损的一种机制。由于我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却受着长期的、涉及面广的、规模庞大且不断膨胀的企业亏损问题的困扰,并购是消灭亏损企业的一个有效办法。同时,由于传统的行政方法和经济补贴方式未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