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们的财产权利,教案

我们的财产权利,教案

我们的财产权利,教案
我们的财产权利,教案

《我们的财产权利》教案

徐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个人财产权利及其法律保护,了解合法的财产和智力成果是受法律保护的,理解财产继承的方式和继承权的有关规定,懂得合法继承受法律的保护。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对个人合法财产及其继承的认知能力,提高学生依法维护个人财产继承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正确认识个人财产及其继承问题,树立依法维护自身权益意识,敢于与侵权行为作斗争。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个人财产权、财产继承的方式。

教学难点: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财产权和智力成果权、财产继承及其方式。

【教法和学法】

阅读指导法、讨论法、案例分析法等教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法等学法。

【课的类型】新授课。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教学过程】

导入: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财产。对于个人财产,我们拥有对它权利。那么,我们的财产究竟有那些权利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

第二节我们的财产权利

一、财产的拥有与支配

1.个人财产

请同学们想一想?(让学生写一写)

我们的家庭有哪些财产——房子、汽车、电视机、电冰箱、电脑、床、锅碗瓢盆、存款、现金、国库券、股票┅

我们的个人有哪些财产——衣物、现金、储蓄卡、自行车(电动车)、手机、电脑(台式、手提、平板)书籍、钢笔等学习用具、我的已发表的作文┅。

个人的财产——凡是属于公民个人所有的合法的全部财富就是个人财产。可以分为:有形财产(有体物),如金钱,物资;无形财产(无体物),如债权(借出去的钱或物),知识产权(专利),虚拟财产权(股票、国库券、基金、股权证┅)等。公民家庭财产也属于个人财产。

公民的个人财产包括:公民的合法收入、房屋、储蓄、生活用品、文物、图书资料、林木、牲畜和法律允许公民所有的生产资料以及其他合法财产。

2.合法个人财产受法律保护

案例1 P47: 刘仁的要求合法吗?为什么他会受到批评的谴责?

(学生交流后,教师要作出正确的引导)

合法,刘家小院的萝卜属于刘仁个人合法财产,它要受法律保护。他的合法财产受到了损害,有权利要求得到赔偿。在这里他会受到他人的批评是因为警察行为在除暴安良、维护治安,以避免更多公民的更多合法财产受到损害,警察不是故意损害它的个人财产。刘仁应该从大局和道义上去理解警察行为,在个人财产损害不大的情况下,可以放弃索赔。

在维护个人财产权利时,特殊情况下,可以道德与法律兼顾。

3.财产所有权

财产所有权,不是单一的某种权利,而是一束(一组)权利。它是财产的占有权、使用权(实际控制权)、处分权(支配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的总和。

举例说明:

占有权:我买了一部手机放在我的身上或家里备用;

使用权:我正用它来打电话、接电话、发信息、接信息、照相、摄像、玩游戏、听音乐等;

处分权:我可以把它送给朋友用、借给别人用、租给别人用、或捐给“希望工程”

收益权:把我的手机租给别人用,我要收租金。

议一议:

6月初,张三花3600元买了一架数码相机。三个月后,他发现相机不见了,经再三追问,他儿子张明说他将相机以1000元的价格卖给了同学。张三找到那位同学和他家长,表示愿以1000元赎回,但那位同学家长认为,张明是14岁的中学生,不是小孩,说话是算数的,买卖已成交并写有字据,双方出于自愿,哪有反悔之理,不同意退回.

讨论:你如何看待张明的行为?

张明的要求是合理合法的,因为数码相机是张明花3600元钱买的,它属于张明合法的个人财产。他儿子在没有经过他知晓情况下,擅自卖给他的同学,是不合法的,因为,数码相机不是张明儿子的个人财产,他无权处置它。同学和同学的家长应该支持张明的行为。

我做一回法官:

P48 郭小磊是否可以追回邮票?为什么?自行车的损失该由谁负责?

4.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法律保护公民以合法的方式、方法、内容取得的财产。对于非法财产,法律不仅不保护,还要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试一试 P49

下列财产是否受法律保护?

小军购买他人偷窃的摩托车(不受法律保护,偷窃属于非法侵占他人财物行为)

购买福利彩票中的50万元大奖.(受法律保护)

在路上拾到的现金2万元(不受法律保护,根据我国民法,拾到到他人钱物不归还失主,属于非法侵占行为)

张明在机关工作时来历不明的12万元.(不受法律保护,有可能是侵占或贪污得来的)

取得房产证后所拥有的住房(受法律保护,它属于公民合法个人财产)

二、智力成果权也受法律保护

智力成果权,又叫无形财产权和知识产权。

案例4 P50,曾娅的起诉请求合法吗?她能否复到补偿?

吴加琪对这一记忆方法付出多年劳动,应当享有一定的权利,比如他有权决定是否允许他人整理其发明创造,是否允许他人应用其记忆方法来教学等。但这些权利并不是吴加琪以著作者的身份所享有的,吴加琪的智力成果没有整理出来,也未形成一部作品,因此,吴加琪不是作者,著作权无从谈起。

三、财产的继承

1.为什么我国要制定《继承法》?

(1)公民能依法按自己的意愿处分自己的个人财产;

(2)遗产的继承有法可依。

2.遗产继承方式

(1)遗嘱继承

①概念:被继承人生前可以立遗嘱将个人合法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的一人或数人继承的一种继承方式。

我问你答:P51

一问:爷爷生前给小华留下作为教育费的5万元钱,在法律上称作什么?

答:遗产(公民死亡时遗留下来的个人合法财产。

二问:小华要继承爷爷的财产,这里是一种什么样的继承方式?

答:遗嘱继承。

三问:小华和去世的爷爷在法律上分别是什么身分?

答:继承人和被继承人

四问:财产继承应从什么时间开始?

答:被继承人死亡时

遗嘱形式: 公证遗嘱.代书遗嘱.自书遗嘱.录音遗嘱和口头遗嘱

我来当一回法官:

事例一:王某有一儿一女,不幸,他最疼爱的女儿因病去世,王某受了打击,思维混乱,经常语无伦次,被诊断为精神病患者。他立下一份遗嘱决定由他死去的女儿继承,这遗嘱有效吗?

事例二:篡改过的遗嘱、伪造遗嘱、威胁、强迫或者欺骗下所立的遗嘱生效吗?

事例三:某遗嘱人有两个儿子,他生前立下遗嘱,两个儿子谁能养男孩就能继承他的财产。如果他死前两个儿子都生养男孩,则可均等分他的遗产。

法官判决:

事例一:他立的遗嘱无效。因为立遗嘱人必须具备立遗嘱的能力。精神病患者没有立遗嘱的能力。

事例二:不生效。因为这些遗嘱都不是立遗嘱人真实意思的表示。

事例三:不生效,因为此遗嘱违反了我国宪法、民法规定男女平等原则,应当无效。

②遗嘱人立遗嘱必须具备的条件:

第一,订立遗嘱时的遗嘱人必须具备民事行为能力;

第二,遗嘱必须是遗嘱人的真实意愿表示;

第三,遗嘱内容不得违反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

第四,遗嘱只能处分遗嘱人的个人合法财产。

(2)法定继承

①概念:按照法律直接规定继承人范围、继承顺序、遗产分配原则的一种继承方式。

②继承人的顺序和范围(P50):

③遗产分配原则:

案例分析:

王某和弟弟从小父母双亡,后被李某夫妇收养。长大后,王某娶妻张某并生有二子一女,女儿王甲出嫁后,经常回娘家料理家务,照顾老人生活,大儿子王乙婚后另过,对父母从不尽孝道,二儿子王丙是弱智人士。1997年,王某因病去世。在分配遗产时,李某夫妇、张某、王甲、王乙、王丙、王某之弟均提出继承要求

(1)对王某的遗产应适用哪种方式继承?法定继承

(2)哪些人可以继承王某的遗产?为什么?

可以继承王某遗产的有:李某夫妇、张某、王甲、王乙、王丙

因为这些人都属于第一顺序继承人,而王某之弟属于第二顺序继承人。根据《继承法》,继承开始后,当有第一顺序继承人继承时,第二顺序继承人不参加继承。

3)在分配王某遗产时,你认为谁应该多分,谁应该少分或不分?为什么?

王丙应该多分。因为根据继承法,他是弱智人士,生活有特殊困难,缺乏劳动能力,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女儿王甲可以多分。因为根据继承法他对王某尽了主要扶养义务,分配遗产时,可以多分。

李某夫妇应当多分。因为根据继承法,他们年老体弱,缺乏劳动能力,分配遗产时应当予以照顾,可以多分。

王乙应该少分或不分。因为根据继承法,他有扶养能力,却从不尽孝道,所以可以不分或少分。

法定继承与遗嘱继承有什么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我们的财产权利 一、财产的拥有与支配 1.个人财产

2.合法个人财产,法律要保护

4.公民的合法财产所有权受法律保护 二、智力成果权也受法律保护

智力成果权——无形财产权、知识产权 三、财产的继承

1.为什么我国要制定《继承法》?

2.遗产继承方式

概念

继承人的范围和顺序

继承原则

概念

条件 处分权 收益权

3.财产所有权 占有权 使用权

遗嘱继承

法定继承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

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教学目的】 1、掌握消费者权益概念及消费者享有的几项权益。 2、了解“消协”概念及“消协”保护消费者的五条途径。 3、培养学生的法律意识,提高学生学法、懂法、护法的自觉性。 【教学重点】 消费者享有的几项权益。 【教学难点】 如何运用所学的法律知识,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教学流程】 用“问题”贯穿课堂:用“问题”导入→用“问题”支撑课堂→用“问题”结束; 【课堂理念】“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力”。 【基本设想】 (1)积极推动和引导学生参与。运用课前搜集案例、课中自学、讨论、思考回答、课后踪迹、练习等多种方式,推动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2)注重学以致用,培养探究意识。在教材知识学习完了以后,利用最近发生的“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 (3)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体现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教学用具】多媒体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1-2则消费者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案例,教师进行分类评议,并选取3则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教学流程】 导入: 人一出生,就是一个消费者,每个人为了生活离不开消费,可是大家知道:顾客是“上帝”,而这个上帝有时受到商家的愚弄——从毒大米到注水肉,从黑心棉到到水货手机,从缩水商品房到缺斤缺两的商品,从“OK”镜不“OK”到“纯净水”不纯净……这真是“假货打不尽,暴利吹又生”,生活中你遭受假货的侵害吗?(学生相互交流)。继尔播放《雾里看花》歌曲。 大家受假货坑害之苦,可是怎样才有一双“慧眼”呢,在这琳琅满目的商品中,分清真假?同时又能讨个公道呢?关键一点要了解《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以下简称《消法》) 师:你们昨天买东西了没有?买了你就是消费者,那个卖东西的就是经营者,你和那个卖东西之间就建立了一种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买卖关系,在此后一段时间内,你应该得到的和有权做到的权益。 所谓消费者权益:就是指消费者在与商品的出售方建立买卖关系时以及此后一段时间内(有时间限制),他应该得到的和有权做的。 消费者有哪些权益呢?(学生可结合书,概括出九点(常用七点)。) (一)安全权(二)索赔权 某消费者买了一个压力热水瓶,一次使用时,热水瓶突然爆炸,飞溅的碎玻璃碴儿,将男主人左眼刺伤,导致失明.经有关技术部门鉴定,该压力瓶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消费者向销售者要求赔偿,未获结果.后又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经过审理,判生产厂家除了赔偿受害人的全部医疗费用外,还赔偿消费者3.8万损失费. 据《宁波晚报》报道:一顾客在宁波一家宾馆住宿,夜间被一耗子咬了一口,该顾客越想越气,找该宾馆论理,但宾馆人不承认,经过有关方面的处理,他得到了一定的赔偿,并让该宾馆经理向他道歉. 思考:上述两例侵犯了消费者什么权益? “鸣谢”中的那位顾客炸了白炸吗?住宾馆的顾客被咬了白咬吗?这说明了什么? (这说明消费者有享有安全权和索赔权)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1)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2019人教版部编道法(1)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能展现祖国建设成就的图片,可以联系实际谈谈现在的科技发展情况,激发学习兴趣。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认识自己中国公民身份,并了解我们祖国的建设成就,而且一定要知道身为中国人,我们应该为祖国的繁荣富强感到骄傲和自豪。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利用课件教学: 1、了解祖国的建设成就,激发民族自豪感。 新中国成立以来,无论是科技还是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经济方面,中国GDP超10万亿美元,是世界上10万亿俱乐部成员,是日本GDP的2倍。高铁2万公里,占世界6成。钢铁产量,世界16亿吨,中国占

8亿吨;中国高速公路12万公里,占世界的52%,力压美国占世界第一;有六个世界之最的港珠澳跨海大桥。 科技方面的成就:中国天眼,世界最大的望远镜;北斗卫星,世界排名第二位;神舟飞船,载人航天;我国是世界第三个把飞行员送入太空的国家;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太空进行试验;神威·太湖之光计算机,计算能力世界第一。 体育方面的成就:成功举办北京奥运;男足曾实现历史性突破,闯入2002年韩/日世界杯赛;跳水从梦之队时代到里约奥运会中国队的金牌第一的超级梦之队;中国横扫世界乒坛;中国女排东山再起,两夺世界冠军,更夺得了里约奥运会金牌。 …… 这一些,都是我们中国公民共同努力的结果 2.看到这些成就,你有什么感想。(激发民族自豪感) 3.我能为祖国做些什么? 看到这些成就,内心真的是很激动,那作为小学生的我们,能为祖国做些什么呢?我们不能像科学家叔叔那样搞科研,也不能像解放军叔叔去保家卫国,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从学好每一个知识做起。谁愿意来说一说你想怎么做? 4.小结 同学们的答案让老师特别欣慰,老师仿佛看到了在你们的努力下,我们祖国更加灿烂的明天。那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努力学习,锻炼好身体,加油吧!孩子们。你们一定会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材,成长为我们国家最优秀的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第十三周教案第一节李海霞2015 11 25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一、教学目标 1.正确理解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树立宪法权威; 2.了解公民的八项基本权利和六项基本义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现实现象; 3.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的特点。 二、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形象化、具体化。 三、教法引导:小组讨论、案例研讨、讲授分析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以及其特点 教学难点: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悬念,导入新课 多媒体出示图片:《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看材料,思考问题: 1、物权法高调保护合法私产说明了什么?(小结过渡到新课) 2、杨武和妻子吴苹杨武和妻子吴苹不是来清理房子迎接大限到来后的拆迁,往屋里搬些液化气钢瓶、桶装水、炒锅、床板等生活用品,这样子,是准备与小楼共存亡,抵制法院的强制拆迁。他们的做法对吗?为什么?对此你有何看法? 3、你认为开发商、房管局、法院、杨武夫妇怎么做才是最和谐的? (二)新课教学 一、宪法——国家的根本大法(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多媒体显示宪法的根本内容) 国家性质——人民民主专政 政权组织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国家结构形式——单一制 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基本权利和义务——八项权利和六项义务 [教师点拨] 板书1:宪法规定国家生活的根本问题 [展示材料] 《义务教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刑法》第一条为了处罚犯罪,保护人民,根据宪法,结合我国同犯罪作斗争的经验及实际情况,制定本法。 《体育法》第一条为了发展体育事业,增强人民体质,提高体育运动水平,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学生思考]:《义务教育法》、《刑法》、《体育法》等普通法律制定的依据是什么? [教师点拨]:普通法律的制定必须以宪法为基础和依据。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居于首要地位,是其他法律的母法。它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板书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教案

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公民享有广泛而平等的权利,明确公民要依法正确行使权利。 能力目标:(1)初步培养学生划清是非界限的能力,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越权。(2)培养学生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正确指导行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感受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培养国家观念,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 (2)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增强权利观念,学会正确行使权利。 (3)指导学生做一个合格公民 教学重点: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难点:(1)公民权利是广泛而平等的(2)公民应该正确行使权利。 教学过程: 第二框我们享有广泛的权利(板书) (一)、公民权利的广泛性(板书) 1、公民享有广泛的权利(板书) 谈话式导入 活动:田甜的权利 目的: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鼓励学生畅所欲言,在信息交流中实现资源的共享,形成对"公民权利广泛性"的深刻认识。 要求:学生阅读材料(见教材第8页),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主人公田甜享受到了哪些权利?(填充书中的内容) (2)你认为我们在日常生活、学习中还应该享有哪些权利? (3)公民享有的这些权利于己、于人、于国家、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有什么益处?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在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政治、经济、文化、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公民都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 2、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板书) 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宪法规定的9点见教材第9页),请学生们齐读,老师做简单解释。 (二)、正确行使权利(板书) 我们已经知道公民的权利是广泛的,但是权利多并不意味着可以滥用权利,不正确行使,可能就会做出违法甚至犯罪的事情。那么怎样我们要正确行使权利哪?先让我们来看一个案例。 学生阅读书本冯某养狗的案例,教师提问: (1)在都市生活的冯某由养狗的权利吗?(有) (2)冯某不文明养狗侵犯了邻居和其他居民的哪些权利?(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 (3)你认为文明养狗应注意什么?(冯某养狗不应该损害他人的休息权、环境权、人身权。进而提升为公民在行使权利时,不得损害他人的权利,对他人权利的侵害,就是对自身权利的侵害。应该在不损害他人合法权利的前提下,行使自己的权利,满足自己的需求。) (4)这一案例给我们什么启示?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复习课教案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复习课教案 (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识记: (1)记住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平等性的表现。 (3)知道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的表现。 (4)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的表现。 (5)懂得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一致性的表现 (6)知道公民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的要求。 理解: (1)联系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广泛性。 (2)联系实例,说明我国公民权利的真实性。 (3)联系实际,说明公民要依法行使自由权利。 (4)列举实例,说明公民要依法履行应尽的义务。 运用: 结合身边的实例,从权利和义务密不可分,互相依存等方面,对公民应有的公民意识 进行分析和讨论。 2.能力目标 (1)通过教学,提高判断分析能力。即判断我国公民权利的优点和特点,分析我国公 民权利的平等性、广泛性和真实性。 (2)通过教学,提高划清界限的能力。即分清什么是正确行使权利,什么是非法和越杈行使权利;哪些行为必须去做,哪些行为不能去做。

(3)通过本课教学,提高学生辩正分析权利和义务的关系的能力。理解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对立统一,初步增强分析二者的区别、联系等关系的能力。 (4)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初步的联系实际的能力。特别是在行使权利和履行义务中, 根据所学的知识,正确地指导行为。 3.德育目标 (1)通过教学,了解我国公民权利的特点,增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的情感,培养国家 观念。 (2)通过教学公民依法行使权利的内容,增强权利观念和依法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观 念。 (3)通过教学公民权利与义务一致性内容,增强义务观念,克服不愿履行义务或想多 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等思想。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公民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法定义务。 教学难点:我国公民权利和义务的一致性。 三、教学方法 本课时可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即采用学生回忆,教师串讲知识框架体系,从而进一步强调重点、突破难点,最后通过学生练习达到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 四、教具及教学手段 多媒体。 五、教学过程设计(见下表)

我们享有是上帝的权利 教学设计

我们享有是上帝的权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和应该履行的义务,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水平目标:能够使用关于消费者的九项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消费者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2、难点:增强学生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水平。 三、教学方法 本节课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主要采用案例分析法、情景讨论法、活动探究法。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促动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教学中使用多种手段拓宽学生视野,协调教材与社会实际的联系,注重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在较为宽松的氛围中自我体验和感悟新知识,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 四、学情分析 通过前面的学习,学生对法律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日常生活中,学生看电视、购买消费商品、参与经济活动、接触一些经济现象,对侵权行为有一定的思考,对经济活动有感性的理解,所以学生对学习本课内容会感兴趣。但八年级学生只参与一些简单的消费活动,分析判断水平不强,对消费者的权利知之较少,所以要求他们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难度。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视频播放2013年《3.15晚会》的相关内容。 设问:3.15是个什么日子?(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有哪些企业被曝光?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消费,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时常受到侵犯,我们有必要知道消费者应该享有的权利,做到依法维权。今天我和同学们一起来探究学习第八课消费者的权益第一框《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新课教学:一、我们都是消费者

活动一:小调查 设问:最近你和家人有过哪些消费行为? 展示一些消费的图片,有购买食品、购买服装、购买住房、购买日用品、交通工具、购买通讯工具等吃、穿、住、行、用的方面的消费(物质消费);还有欣赏音乐、看电影、唱卡拉OK、旅游、阅读文艺作品等生活性精神消费。 当我们购买商品或享用服务时,我们便成了消费者,在座的每位同学都是消费者。 分析课本88页两个漫画,并思考在现实生活中顾客就是上帝吗? 我们选择、购买商品,等于对市场上的商品及其经营者投票,消费者决定着商品及其经营者能否被认可,因而对于经营者来说,顾客就是“上帝”。但是在现实生活中经营者处于有利地位,消费者往往处于不利地位。 活动二:郁闷的上帝 出示李冰买运动鞋的故事,地沟油,苏丹红等图片资料 合作探究:为什么“倒霉”的总是消费者呢? 1、从选购商品的难度:消费者难以从直观上了解商品的性能和质量,从而在选购上处于被动地位; 2、从双方的实力:相对于有高度组织和强大实力的经营者来说,消费者往往势单力孤,容易发生店大欺客的现象 3、从经营者素质:个别经营者见利忘义,利用自己的有利地位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活动三:悲惨的上帝 图片一:安徽阜阳劣质奶粉事件;图片二:地沟油 看了之后,你有何感想? 消费者需要保护,谁来保护我们的权益? 知识链接:消费者运动的兴起 (1)每年的3月15日为“国际消费者权益日”,(2)消费者协会 (3)《消费者权益保护法》。(4)消费者投诉热线:12315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3.1《公民基本权利》教案复习课程

《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核心素养】法制意识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教材第二单元第三课的第一框,本单元逻辑架构十分明显,先讲权利后讲义务,有助于帮助学生形成权利与义务相统一的概念。本框内容详细介绍了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以及行使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本框内容教学安排一课时,主要目标是帮助学生知晓权利的内容,理解其内涵及其价值,增强权利意识。 【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对自己所享受的权利略知一二,但权利意识模糊,对于自己究竟享有什么权利知之甚少,法治观念及公民意识淡薄。另外,由于中学生是弱势群体,有可能面对侵权受到伤害,而不知道如何去保护自己。因此,对他们进行权利教育,使之明确如何正确行使公民权利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课程标准】 课程依据标准是“我与他人和集体”中的“权利与义务”。具体的课程内容标准是“了解宪法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懂得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知道公民的人身权利受法律保护,任何非法侵害他人人身权利的行为,都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知道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学会运用法律维护自己受教育的权利,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 【教学目标】 1、通过探究“小云一家的权利”“选举人大代表”等案例,结合教材,知道公民的基本权利是宪法赋予的,及公民的基本权利的内容和涵义。 2、阅读教材,结合案例探究,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个人价值与社会意义。 3、列举自己享有的基本权利,养成和增强权利意识,感受宪法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及涵义。 难点:理解公民的住宅权和财产权的内容与含义,能够准确指出宪法中的住宅权

八年级政治: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示范文本)

( 政治教案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案设计 / 精品文档 / 文字可改 八年级政治:我们享有上帝的权 利教案(示范文本) Studying politics can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society earlier and establish a correct worldview, outlook on life, and values.

八年级政治: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教案(示 范文本)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消费者依法享有的合法权益,理解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必要性。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能够运用关于消费者的基本权利的知识来指导实际消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保护自身合法权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树立诚信的道德观,提高对自觉履行义务的重要性的认识,自觉做一个文明的消费者。 教学重点 消费者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学难点 增强保护消费者权益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 1、指导学生查找“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的有关材料。 2、指导学生查找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颁布实施的时间、内容、意义及历年我国3.15的主题 3、指导学生收集身边的消费者权益被侵害的事件 4、有关恩格尔系数 5、自制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提到3?15 同学们能想到什么? 一、我们享有“上帝”的权利 什么叫消费?有人说:只有成年人才是消费者。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举例说明。 1、我们都是消费者 教师问:结合上述图示举例说明消费者、商家、厂家之间有怎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教案 教学目标 1、树立权利意识,能够正确行使权利。 2、了解我国公民享有的基本权利,理解我国公民享有权利的广泛性。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的权利意识,公民的权利如何才能得到有效保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他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他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二寒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320元收入。2003年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刚满18岁的刘斐对自己满意的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师:刘斐享有法律赋予的许多权利,大家都说说刘斐都享有什么权利? 生:选举权和被选择权、出版权、劳动权、受教育权、姓名权、荣誉权。 师:这些权利是由宪法规定的。宪法所规定的公民享有的最主要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权利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今天我们就来研讨公民的基本权利问题。 二、讲解新课 活动一:致小泉的一封公开信 背景材料:2006年8月15日,日本首相小泉纯一郎在东京悍然第六次参拜了供奉有二战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八年级(1)班的同学对“小泉拜鬼”一事,深感气愤。 活动内容: 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就小泉参拜靖国神社一事,写一封致小泉首相的公开信,以示中国人民对小泉这一行为的强烈抗议。 学生列出提纲,小组内交流。 教师引导:针对学生写的内容进行引导评价。我们进行的这个活动,都直接或间接的行使了哪些政治自由权利呢?

教师小结:我们行使了言论、集会、游行、示威的政治自由的权利。 活动二:小剧场 我们的新朋友刘斐遇到这样一件难事,请你帮助他她。 开学的第一天,刘斐和小周到文具商场选购文具。文具店里熙熙攘攘,购买文具的人很多。她们反复挑选后,觉得没有合适的,准备到别处选购。这时商场的女经理和保安走过来,对刘斐说:“请跟我们到办公室。”“为什么要到办公室?”“我们怀疑你偷东西。”“我没有……”不容刘斐分辨,经理和保安已经连拉带推的把她拉到办公室。这时刘斐委屈的哭了起来。经理叫保安在门口守着,然后恶狠狠地对刘斐说:“怪不得商场老丢东西,原来是你们这群小毛贼做的好事。”说着便强行搜身。这件事给刘斐带来了很大的心理伤害,整天忧心忡忡,无心学习。 探讨: (1)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刘斐的什么权利?为什么? 教师归纳:商场工作人员的行为主要侵犯了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因为非法搜查公民身体,是侵犯公民人身权利的行为。我国宪法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的身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2)假如你是刘斐,你准备怎样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 教师归纳:要懂得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向法院提起诉讼,依法追究商场的法律责任。要求商场赔礼道歉、消除影响、赔偿精神损失。 (3)从这一案例中,你受到了什么启示? 教师归纳:宪法保障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因为公民的人身自由权利是公民最基本的权利。是公民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先决条件。公民只有具备人身自由,才能进行正常的学习、生活和工作。要懂得运用法律维护自身的合法权利。 活动三:漫画赏析 爷爷:“二丫头,女孩能看懂这个就行了!你今年已经14岁了,要早点外出打工挣钱了。” 师:请评析爷爷侵犯了孙女的哪些权利? 生:我国宪法规定妇女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公民享有文化教育权利。 师:假如学校让你去做爷爷的工作,劝说他让孙女读书,你会怎么说? (提示:从受教育对于个人和国家的意义来说) 活动四:论坛是与非 奥运会上,刘翔夺冠,女足失利,小刚等奥运迷在互联网上对女足教练张海涛肆意辱骂,

(最新)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 公民的基本权利》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1.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 2.体会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二、能力目标 能够尊重他人合法权利,学会自觉规范自身行为。 三、知识目标 1.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 2.知道我国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重点: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难点:公民人身自由不受侵犯。 【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她参加勤工俭学,获得 1 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

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了庄严的赞成票。 提出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答案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讲授新课】 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1.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针对刘斐趁假期回乡参加选举一事。 思考:(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答案提示:(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2.教师: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3.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P33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及下图。 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答案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

我们的人身权利教案.doc

我们的人身权利教案  考点梳理一、对应考点1.知道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和健康不受侵害,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生命和健康的特殊保护,学会运用法律保护自己和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不得侵犯和危害别人的健康、生命和权利。 2.了解法律保护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能够自觉尊重他人,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 3.知道法律保护公民个人隐私,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披露未成年人的个人隐私,能够自觉地尊重别人的隐私。二、常见考点问答1.公民的人身权利(1)公民的人身权利包括人格权和身份权。(2)什么是人格权?人格权包括哪些内容?享有人格权的意义。人格权就是做人的权利,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格权包括生命健康权、人身自由权、人格尊严(肖像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隐私权)等。2.公民的生命健康权(1)在公民的人格权中,生命健康权居于首要地位(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基本的人身权)。(2)我们怎样积极行使生命健康权?①积极锻炼身体;②在患病时及时医治;③当自身生命健康受到非法侵害时,有权依法自卫和请求法律保护;④永不放弃生的希望(决不轻生或自残); ⑤努力延伸生命的价值;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远离诱惑等。3.人身自由权(1)人身自由权的定义、意义?人身自由权是指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公民的人身和意志完全由自己支配和控制。人身自由权是我们参加各种活动,充分享受其他各种权利的基本保障。没有人身自由,其他的自由也难以享受。(2)侵犯人身自由权的行为:非法逮捕、拘禁、搜身等。 4.人格尊严权的含义?作为“人”的最起码的社会地位和受到他人与社

会最起码的尊重的权利。这一权利表现为自尊与他尊两个方面。人格尊严权是人格权的核心权利,集中体现为名誉权、肖像权、姓名权、隐私权。 5.公民的名誉权(1)名誉权是人们依法享有的保护自己所获得的客观社会评价,防止他人侵害的权利;名誉权主要表现为名誉利益支配权和名誉维护权。(2)侵犯他人名誉权的主要表现公然谩骂他人、讽刺、嘲笑、挖苦他人、往他人身上泼脏物等侮辱行为,无中生有,捏造事实中伤他人等诽谤行为 6.公民的肖像权(1)肖像不仅指照片还有绘画、雕塑、剪纸、摄像等。肖像权是公民依法享有的对自己肖像的支配权,包括肖像制作权、使用权和获酬权。(2)侵犯公民肖像权的主要行为有:未经本人同意,以营利为目的使用公民的肖像;恶意毁损、玷污、丑化公民的肖像,或利用公民的肖像进行人身攻击等行为。注意:新闻记者采访时所用的肖像及对生活中违背道德和法律的行为加以曝光的不属侵权行为。 7.公民的姓名权姓名权是公民依法享有决定、使用、变更姓名,并且排除他人侵害的权利。姓名包括正式姓名、笔名、艺名等。侵害姓名权的表现:干涉他人使用姓名、盗用、冒用他人姓名。 8.公民的隐私权(1)什么是隐私?公民一些不愿为人所知、侵扰的秘密;与公345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公民基本权利教案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享有公民权利在个人成长及参与公共生活中的作用;体味公民权利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的价值 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知识目标知道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懂得享有这些权利的重要性;知道公民基本权利的具体内容,了解其实现的具体方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人身自由。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材料中体现了刘斐享有的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活动一:小云家的一天 设计意图:通过描述小云一家的基本情况及家庭成员一天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思考其中体现的公民基本权利,并初步认知这些权利,体会这些权利对于一家人幸福生活的意义,帮助学生从具体生活中了解权利的广泛性,感受公民基本权利的价值。 1.指导学生在阅读材料基础上对人物具体行为所体现的权利进行自主思考,加深对公民权利的理解。 2.学生在自主思考的基础上,将自己的答案在全班分享,提出认知疑惑,展示思维过程,开展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对话与交流。 3.教师适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提炼,特别是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具体行为中加以提升,准确概括和表述基本权利名称,了解其具体内容。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二: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提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学设计 执教者:张振东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三、教学难点 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四、教学过程 1、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你们的习惯,因

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3、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4、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5、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6、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7、巩固升华 最后送给同学们几首关于法律的小儿歌(课件出示)指名读。

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我们是公民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让学生初步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2、普及相关的法律知识。 3、提高学生法律意识,初步建立运用法律维护自身权益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了解相关法律法规对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规定 教学难点:明确权利和义务的关系,构建法治意识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师:《闻鸡起舞》《中流击楫》 师:祖逖、刘琨的英勇行为让我们敬佩不已。同学们,你们已经年满十周岁了,相对于一二年级的小弟弟、小妹妹,你们长大了,长高了,也更加懂事了。你们有自己的道德要求,让“学法、知法、守法、用法”成为你们的习惯,因为法律就是无论做什么事情都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师:这节法制课我们来学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二、公民、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看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引导理解概念)

学生自由发言讨论,师总结解释概念。 师: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三、权利的范畴 你们生活在家庭、社会和学校中,每一个成年人都有责任保护你们。了解自己的权利,知道权利被侵害后如何保护自己,是十分必要的,相信学习了本课之后同学们会有所收获。 师:描述案例1情景 课件演示《宪法》中密切联系小学生的权利的条款。 四、义务的范畴 说完了权利我们再来看看我们的义务。请先看案例2, 课件出示案例2。 师:从中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学生自由交流。 师:义务是我们必须去做的事情,宪法中对公民的义务也做出了详细的规定:(课件出示)指名读。 五、知识拓展 不仅我们国内的法律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的规定,就是国际上也出台了许多法律法规来保护少年儿童的权利。 课件出示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指名读。 六、知识梳理 本节课我们学习到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知道了小学生也是公民,也具有和成年人一样的法律赋予的权利,就是在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中都有明确的规定。涉及保护我们少年儿童的法律还有很多很多,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等等,我们会在今后的学习中慢慢接触,希望法律改变你们的生活。 板书设计 做合格公民,做国人骄傲

公民基本权利教学设计

公民基本权利 【教材分析】 课程依据标准: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内容解析: 通过活动引入一个新的概念“权利”,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公民有哪些基本权利,了解这些基本权利的含义。 2.能力目标:结合具体案例理解公民基本权利的重要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增强权利意识,进一步感受宪法与每个人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教学难点】 人身自由。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搜集关于基本权利的视频资料或者文本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对疑问和困惑做好记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生互动: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刘斐,一个很可爱的小姑娘,大家想不想和她做朋友?别急,我们先看看刘斐的介绍。 一个女婴降临人间,父母给她起名叫刘斐。小斐在父母的呵护下健康成长。她6岁上小学,12岁步入中学校园。刘斐喜欢绘画,升入初中后,她的两幅作品被一家出版社采用。刘斐品学兼优,获得优秀共青团员的称号。高中毕业的暑假参加勤工俭学,获得1000元收入。在人民代表大会换届选举中,年满18周岁的刘斐给自己满意的代表候选人投下庄严的赞成票。 问题:请说说刘斐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提示:姓名权、被抚养权、受教育权、著作权、荣誉权、获得劳动收入权、选举权。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政治权利和自由 (一)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活动一:投上宝贵的一票 “我这次回家,主要是来参加村委班子的换届选举。选好村委班子,是搞好村建设的关键。我要珍惜这神圣的一票,选好村里当家人!”从外地打工回家的某村民杨某真诚地说。为了这宝贵神圣的一票,在外打工人员有的按规定写委托书,委托他人代投,有的则借机回乡参加选举。 1.思考: (1)公民享有选举权应同时具备什么条件? (2)公民行使选举权有什么意义? 提示: (1)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必须年满18周岁;没有被剥夺政治权利。 (2)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二)政治自由 知识识记: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公民享有政治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三)监督权 活动二:探究监督权的行使 (阅读教材的第二个“探究与分享”) 2.思考:罗先生实名举报是在行使什么权利?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提示:罗先生是在行使监督权。他在举报时应该注意:自觉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要对举报内容的真实性、客观性负责,不得捏造事实、制造假证、诬告陷害他人;等等。 3.归纳总结: 政治权利和自由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政治权利,行使这项权利是公民参与管理国家和管理社会的基础。 政治自由:我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有助于公民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充分表达自己的意愿。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

“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和能力: 识记:如何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理解:①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②公民权利与义务的统一 ③坚持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运用:公民如何正确履行义务 过程与方法:通过视频的演示、资料的分析,结合学生的讨论和调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辨证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遵纪守法、维护法制的观念,培养崇高的集体主义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教学难点: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统一性原则; 知识结构: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 我国公民享有哪些政治权利和自由?又应履行哪些义务? 导入新课: 通过前两节的学习,我们已经懂得了公民享有的政治权利和自由和所应履行的义务,这就要求我们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处理好二者的关系。 三、正确对待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板书) 1、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板书) 观看视频资料:成克杰受贿案 胡长清案 请同学们议论、分析这三个材料。(同学讨论,教师归纳)以上事例说明,在我国,无论你的官衔有多高,在法律面前没有特殊公民,我国在适用法律上坚

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基本内涵。(板书) 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指公民平等地享受权利,平等地履行义务和平等地适用法律。 第一,任何公民都平等地享有宪法,法律规定的权利和平等地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板书) 这就是说,虽然公民之间在民族、种族、性别、年龄、职业、宗教信仰、受教育程度、财产状况等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在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方面都有一律平等。 比如说,我国除汉族以外,还有55个少数民族,在我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中56个民族都有自己民族的代表。 又如,选举是实现公民基本政治权利的方式。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成年公民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受过高等教育的成年公民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就是文盲也同样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又比如,法律规定公民有向国家纳税的义务,普通公民要依法纳税,国家主席、国务院总理同样要依法纳税。 第二,任何公民的合法权利都受法律保护。(板书) 例如,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为保证适龄儿童、青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国家又制定了《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云南省文山苗族自治州的领导,在财力十分困难的条件下,全州却千方百计增加教育经费投入,1993年教育事业支出占全州财政支出的22 .5% 。 北京市各级政府为了让山区孩子能在良好的条件下学习,从1988年至1944年,投资2亿元,用以改善远郊区县的办学条件,并建立多所寄宿制学校,使家住深山的孩子不用每天翻山越岭上下学。 第三,任何公民的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制裁。(板书) 结合前边的例子,说明国家在依地实施处罚方面对任何公民一律平等,任何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世界上存在着两种特权:一是法律上公开确认的特权,这种特权在我国是不存在的;二是事实上的特权,即法律和制度以外的特权。尽管我国宪法有明确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以外的特权,但在现实生活或多或少,或明或暗还存在着某些事实上的特权。 例如,有人“以权谋私”,“以权代法”,“以权压法”或以权干预司法活动,或“官官相护”等都是事实上存在的特权。我们要维护法律的尊严,就必须同这种特权作斗争。国家要从制度、法律上保证各地机关都能独立地行使审判权,根本上杜绝特权的滋生蔓延。正如邓小平所讲:克服特权,要解决思想问题,也要解决制度问题。这就是说,国家要制定相应的制度,以杜绝各种“以权谋私”,“以权代法”等现象的滋生。对于在职的干部应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觉悟,增强法制观念,增强公仆意识,真正做到处处以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为官一任,造福于民,从而杜绝特权思想的滋生。 2、坚持公民权利和义务统一的原则(板书)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板书)

(完整版)道德与法治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教案共2课时

4.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①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②知道一些基本法律的内容。 2.能力目标 明白权利不是绝对的,而是有界限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能在生活中合法使用权利,并自觉履行个人义务。 课前准备: 学生课前完成《课前预习案》。 准备课件、《课堂练习案》和《课后拓展训练案》。 教学过程: 一、目标解读、预习反馈 1、导出新课,解读《导学案》的学习目标: 课件出示图片,引出主题----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解读目标: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认识一些基本法律法规,让我们做一个知法懂法的好孩子。 2、检查《课前预习案》的“预习自测”部分,学生汇报。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疑难问题”合作探究,交流展示:小组内合作,解决不了的问题,老师精讲点拨。 (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宪法也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借助课本32.33页的活动园,小组讨论公民有哪些权利。 1.公民的权利 (1)平等权,即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2)选举权与被选举权,即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3)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 (4)宗教信仰自由,包括信仰宗教的自由和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5)人身自由、人格尊严、住宅不受侵犯和通信自由; (6)劳动权、休息权、退休人员生活保障权和公民在年老、疾病或者丧失劳动力时获得物质帮助的权利; (7)受教育权,进行科研、文艺创作和其他文化活动的自由; (8)妇女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家庭生活等各方面享有同男子平等的权利,婚姻、家庭、母亲和儿童受国家的保护;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