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自主学习参考答案基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自主学习参考答案基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自主学习参考答案基训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自主学习参考答案基训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付信刚

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第一单元微小生物 第一课病毒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生对病毒资料的搜集学习活动,使学生学会查阅、整理从各种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与交流研究结果。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愿意合作交流,愿意参与和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讨论与活动,尊重他人意见,能积极地参与评议,敢于提出不同见解,知道对别人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也认识科学探究的一部分。 3.通过学生学习活动,使学生知道病毒是一类特殊的生物,了解有关病毒传染性传染病的防治措施。 二、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搜集整理资料认识病毒病了解病毒传染性疾病的防治措施的学习活动。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六年级科学知识点姓名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 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4、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5、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 6、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7、在日常生活中,使衣物、食品等发霉的霉菌,用来发酵的酵母菌、味道鲜美的蘑菇,都属于真菌。 8、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9、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10、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新的物质。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3、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 14、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 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5、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6、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7、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8、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19、牛奶中加入醋、啤酒或柠檬等酸性物质都不能喝,加入盐和糖可以喝。 20、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21、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 22、物体具有保持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 23、物体的运动方式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的方式之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最新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一、填空题: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 物质组成。 2、病毒可分三类: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 3、细菌有三种形态,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4、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目前已经发现的真菌约有8万种。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8、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 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的物质,叫化学变化。 9、像食盐、白糖、高锰酸钾等物质,溶解于水中之后,再通过蒸发去掉水分,使其恢复到 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逆的变化。 10、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 可逆的变化。 11、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2、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 13、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 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当没有外力作用时,运动着的物体有保持原来运动状态的性质。 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 16、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是相互联系的。 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17、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18、所有的物体都具有惯性。 19、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

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姓名:

全册备课 一、教材特点: 1、以小学生生活经验的发展为主线,以科学探究、情感态度价值观为辅线进行构建,使整套教科书形成综合化、立体化和序列化的结构体系。 2、以科学探究为核心,结构模块化,过程活动化,更具整体性、结构性和探究性。 3、目标弹性化,内容综合化,评价多元化。 4、以学生的自主体验学习为手段,落实“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的基本理念,力求使教科书成为“学材”。 5、突出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为宗旨。 6、背景和空间广阔,教科书更具开放性和发展性。 7、科学、技术与社会有机结合,教科书更具人文性。 二、教学内容: 本册教材以主题单元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每个单元围绕主题安排了4~6课文,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和不生成新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状态和运动方式、生物与环境及其适应性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

三、各单元课时安排 单元课题课时备注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病毒 1 细菌 1 馒头发霉 1 食用菌 1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蜡烛的变化 1 食盐和水泥 1 铁生锈 1 牛奶的变化 1 第三单元物体的运动 静止和运动 1 距离和时间 1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 1 物体运动方式 1 动物运动 1 第四单元 太阳、地球和月亮白天和黑夜 1 昼夜与生物 1 四季更替 1 玩玩的月亮 1 日食和月食 1 登上月球 1 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 蚯蚓找家 1 变色龙 1 植物向哪里生长 2 密切联系的生物界 1 珍惜动植物 1 生物的启示 1 研究与实践儿童常见疾病调查 1 观察月相 1 当地生物群落研究 1 期末考试

最新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第一课石头 一、教学目标: 1.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 2.在教师指导下,利用多种感官、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3.愿意倾听,乐于表达、讲述自己的观点。 4.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准备: 材料的实物照片。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知道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质地坚硬,不同石头的光滑程度、软硬程度和表面纹理不同。初步了解石头材料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教学难点:能利用多种感官或者简单的工具观察石头的特点。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课件展示:以石头作为材料的制成的物品图片。 2、教师提出问题:生活中这些物品都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 3、师生总结:它们都是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 教师引领: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有关石头的知识。 (二)活动过程。 观察石头,有什么发现? (一)认识石头是一种常见的材料。 1、学生交流自己知道的以石头作为材料制成的物品。

2、教师出示典型的塑料物品,如石头雕塑、石头台阶等。 3、师生归纳总结:石头可以作为材料被广泛使用。 (二)观察石头,认识石头的特点。 1、师生交流,明确探究的方向:主要探究石头的坚硬程度、表面纹理、光滑程度、软硬程度等。 2、教师提出探究思路。 3、学生分组探究。 4、师生交流探究发现,得出结论:我们刚才通过研究知道了石头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三、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1、提出活动指向:这块石头可以用来做什么? 2、学生分组交流。 3、师生交流。 4、总结:石头更多的特点和用途。 板书设计: 1、石头 石头是一种常见材料 石头的特点:质地坚硬,不同种类石头的表面纹理、光滑程度和软硬程度不同。 课后反思:

青岛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五四制)二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通过一年级一年的学习,对科学知识有了一些认识,掌握了一点观察方法,本学期还要遵循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选择教学内容,注重内容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加强生活、生产、社会实际的联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处理好内容的深度广度,做到难易适度,分量适当。注意发展儿童的智力,培养儿童动脑和动手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是青岛版2018教育部审的五四制二年级上册科学。共五个单元16课。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观察认识动物的眼睛、耳朵、鼻子。学习认识动物是如何感知环境的。认识观察蜗牛的生活习性。 第二单元太阳和月亮 学习认识太阳与我们的关系,认识月亮,观察月亮的变化。感受春夏秋冬的不同季节特点。 第三单元植物与环境。 学习简单的种大蒜,观察生长情况,做好记录。认识植物与阳光的关系,水对植物的生长有哪些影响。 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 了解我们吃的食物,了解家乡的特产,衣服的材料,动植物为我们的

生活提供了什么资源。 第五单元常用工具。 学习用常用工具组装小书架,修理自己的玩具,培养动手能力。 三、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6、在能力培养方面,主要培养以下几种能力: 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探究能力、分析综合能力、推理能力、想象能力、动手能力。 四、主要教学方法: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新课标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汇总 1、观察洋葱表皮细胞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使用显微镜对洋葱表皮细胞进行认真观察,知道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二、实验器材: 学生显微镜、洋葱表皮细胞切片 三、实验步骤: 1、将洋葱表皮细胞切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使切片的中心处在 通光孔的中心位置。 2、左眼看目镜,调节显微镜至看到的细胞切片清晰。 3、把看到的图像在纸上用笔画下来。 四、实验结论: 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五、注意事项: 调节准焦螺旋时,切忌用力过猛或调节幅度过大所导致的显微镜损坏、细胞切片损坏。 2、斜面实验 一、实验目的: 1、能用木块、木板、小车等简单器材做斜面省力的观察实验。 2、能用测力计等简单测量工具对在不同斜面上拉动的小车等物体所 用力的大小进行定量观察。

3、知道利用斜面提升物体时的省力规律。 二、实验器材: 测力计、长方形木板、小木块若干块、小车。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论: 竖直提小车用的力最大。斜面坡度越小,用的力越小;坡度越大,用 的力越大。斜面有省力的作用。 五、注意事项: 在斜面上拉小车,要使其匀速运动。这样测得的拉力才准确。 3、杠杆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设计控制变量的探究实验,知道杠杆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杠杆尺、钩码 三、实验步骤: 1、把杠杆尺组装好后,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2、在杠杆尺的左右两边10厘米小孔处各挂一个钩码。 3、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四个钩码。

4、在杠杆尺的左边10厘米小孔处挂两个钩码,右边5厘米小孔处挂一个钩码。 5、自由组合钩码数量到支点的距离,使杠杆尺平衡。 6、比较左右两边钩码的数量和钩码离杠杆尺中心的距离。 四、实验结论: 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大,用的力越小,到杠杆尺中心的距离越小, 用的力越大。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大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省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小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费力。 当支点到力点的距离等于支点到重点的距离时既不省力也不费力。五、注意事项: 把杠杆尺组装好后,首先调节两边螺母,使杠杆尺平衡。 4、滑轮的作用实验 一、实验目的: 会组装滑轮并进行实验,知道动滑轮、定滑轮、滑轮组的作用。 二、实验器材: 铁架台、定滑轮、动滑轮、滑轮组、细绳、钩码、测力计。 三、实验步骤: 四、实验结论:

最新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全册备课

青岛版小学科学全册教案(二年级上册)

执教: 2018年9月 第一单元动物感知环境 教学内容:动物感知世界的器官各项功能及生活习性。 教学目标: 了解几种小动物感知世界的习性,培养探究小动物生活习性的兴趣。 2、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体验人与动物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精神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丰富 生活阅历,增长见识。 教学准备:各种动物图片、课件。 第1课动物的眼睛 教学背景: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自身活动,对周围世界进行感知,观察,操作,发现问题,寻求答案的探索活动。他不等同于单纯的知识教学。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掌握科学的方法,实现科学素质的早期培养。 教学设计思路: 《动物的眼睛》是一堂蕴含着丰富的科普知识的活动。通过观察动物的眼睛,了解其有趣和奇特,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还可以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一些事物与动物眼睛之间的联系。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 望。 活动准备:ppt、视频 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出示ppt,请幼儿进行观察? 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三、马牛羊的眼睛及其特点。 1、马牛羊的眼睛长在什么位置,这种特点对他们的生存有什么好 处。 2、了解猫的眼睛,观察它随光线强弱的变化,为什么会有这种变 化。 3、青蛙、比目鱼、猫头鹰的眼睛。 四、了解青蛙和比目鱼他们的眼睛和他们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 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 ——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老鼠等)

2019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19年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本学期六年级学生52人,其中男生28人,女生24人,主要来自学校附近的5个自然村。虽然农村学生在动物、植物方面的知识和视野虽然相对比较开阔,但是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学生整体学习习惯较差,习惯于死学硬记,习惯于被老师牵着走,很少主动去观察身边的各种现象并去产生疑问并思考或实验从而获取知识,更不用说在生活和学习中灵活运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往往只停留在了解上,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但通过上学期的科学实验学习,大多数学生对科学课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经具备了初步的探究能力,他们对周围世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乐于动手,善于操作。农村学生由于各种条件的限制,科学常识极为缺乏,科学探究能力和意识不强。特别是家长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有多少时间和机会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但是在小学阶段的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些因素表现在在科学课堂特别是实验课上,看起来很活跃、很热闹,但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方面却非常缺乏,动手实验时,常常是在为了玩而玩,而不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去玩,想出办法了再玩。学生在课堂上基本是玩完后,一问三不知,因此针对这种只顾玩不知学习的情况,本学期的科学课要对学生进行科学素质教育,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

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同时要对学生主动探究科学知识的能力进行专门的训练,发展学生们的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在本学期中要从抓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入手,在小制作、小种植、小实验、小调查、小操作等小方面入手,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学课的新课程标准落实到科学教学中,给学生探究科学、创新科学的启蒙种子。 二、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遵循《课程标准》的要求,在内容的选编上,力求注意选择贴近儿童的生活实际、基础性、适于开展探究活动的内容;在能力培养上,注意了层次上的变化,比三年级上册的要求有所提高,针对儿童科学学习的进一步深入,侧重于引导学生设计对比实验、进行定量观察、分析数据等方面的训练。 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微小的生物》、《物质的变化》、《物体的运动》、《太阳、地球和月亮》、《生物与环境》、《研究与实践》六个单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以生物体的外部表象及内部结构、物体与物体的运动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进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借助学生不断丰富的间接“生活经验”,切入到科学探究活动之中。

青岛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全册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及答案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手足口病是小学生常患的一种疾病,它是由引起的疾病。 2.夏天,衣服、鞋子等在潮湿的环境中容易发霉,是由引起的。 3.狂犬病主要是通过传播的。 4.我们常见的食用菌有、、等。 二、珠海拾贝: 1、你认为预防禽流感病毒比较科学的方法是()。 ①把病死的家禽加工成食品②扔进河里 ③穿防护服对病死的家禽进行消毒处理。 2、在蘑菇组成结构中,生有孢子的结构是()。 ①菌伞②菌盖③菌褶 3、下列菌种中可以用来发酵造葡萄酒的是()。 ①酵母菌②青霉菌③霉菌 4、蘑菇是一类个体比较大的()。 ①细菌②霉菌③真菌 5、小时候,医生让我们口服的糖丸,是为了预防()的发生。 ①流感②腮腺炎③脊髓灰质炎 三、明辨是非: 1、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它对人类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有害的一面。 ()2、细菌和病毒一样,是单细胞生物,形体十分微小,要借助于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3、夏天,鲜肉容易腐败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4、细菌能使人致病,因此,细菌对人类有百害而无一利。() 5、所有的蘑菇都是可以食用的。()

四、填出蘑菇各部分的名称: 五、猜想与探究 馒头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 六.自然揭秘 把鸡或鱼的内脏埋到树下的土壤中,过段时间发现鸡或鱼的内脏不见了,你能解释其中的科学奥秘吗?

一、查漏补缺:(每空1分,共6分) 1、病毒 2、霉菌 3.被动物咬伤 4、金针菇木耳银耳 二、珠海拾贝:(每题2分,共10分) 1、③ 2、③ 3、① 4、③ 5、③ 三、明辨是非:(每题2分,共10分) 1.对 2.错 3.对 4.错 5.错 四、填出蘑菇各部分的名称:(5分) 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五、馒头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容易发霉?写出你的猜想与研究方案(10分) 我的猜想: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条件下容易发霉。 我的方案: 1、将两块干馒头用塑料袋包好,同时放在冰冷的环境里,几天后,观察现象; 2、再将它们同时放在干燥的地方,几天后观察现象; 3、将其中一块馒头上滴上几滴水,变成潮湿的馒头,再分别用塑料袋包装并同时放在温暖的环境里,几天后,观察现象。 六、自然揭秘(9分) 答:鸡或鱼的内脏被腐生细菌腐烂分解生成了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所以看不到了。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演示实验2个分组实验10个 实验1: 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材料:四片馒头、塑料袋。 实验步骤:(1)选四片馒头,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2号放在窗台上,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现象: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结论:馒头在温暖、潮湿的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2: 蜡烛的变化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材料: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步骤: 1、检验试验用品是否齐全。 2、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3、试管夹夹住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4、整理器材。 实验现象:蜡烛开始燃烧,火焰下方蜡烛由固态变成液态,玻璃片上变黑。 实验结论:蜡烛燃烧,一是形态发生了变化,二是生成新的物质——烟。 实验3: 食盐和水泥实验类型:分组实验 实验目的:用学生熟悉的两种物质认识可逆变化与不可逆变化。 实验材料:食盐的变化材料:烧杯、玻璃棒、蒸发皿、三角架、石棉网。 水泥的变化材料:烧杯、盘子、水泥、玻璃棒、酒精灯、蒸发皿、石棉网、锤头。 实验步骤:实验一:把食盐放入水中搅拌,让食盐完全溶解,观察到食盐看不到了。 再取部分食盐溶液放入蒸发皿,用酒精加热,观察到食盐又变成原来的样子, 是可逆变化。 实验二:把水泥放在盘子里,加水搅拌,观察到它成了水泥浆。 把水泥浆放入蒸发皿,用酒精灯隔石棉网加热烘干,得到了水泥块。 然后,用小锤敲碎它,又得到了水泥块粉。 最后再加水搅拌,不能变成水泥浆。 实验结论:水泥加水变化后不能恢复成原来的样子,是不可逆变化。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试题

一、填空 1、早晨起来,太阳升起的方向是(),傍晚太阳落下的方向是()。 2、磁铁吸铁最多的部位是()极,磁铁有()个磁极。 3、磁铁,相同的磁极会相互(),不同的磁极会相互()。 4、()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世界上最早指示方向的仪器是(),后来又发明了()。 5、我知道的天气现象有()()()()()等。 6、画一种自己知道的天气符号() 7、用()()()()等说出自己所处的位置就是在描述。 8、根据观察到的磁铁吸铁的现象,总结出不同形状的磁铁都有()个部位吸铁最多,就是在()。 9、磁铁的S极指向()方,叫“”;指向北方的磁极叫“”,用“”表示。 10、磁铁的性质有吸(),指示()方向,同极(),异极()。 11、为了证明天气变化对动物有影响,找到猴子等动物在不同天气中的活动实例,就是在()。 12、根据蚂蚁搬家等现象想到可能要下雨,就是在()。 13、写两句天气谚语(),()。 14、动物皮肤表面生长着鳞毛甲等是为了保护(),适应()。 15、猫足的特点是爪子(),足部有(),肉垫的作用有()、()、()等。 16、青蛙的后肢比前肢()。 17、鸟的翅膀特点有羽毛很()、()、剖开羽毛()。 18、青蛙等动物冬天缩进洞里,不出不动的现象叫“”,而角马等动物由于季节变换等原因进行长距离的迁移的现象叫“”。 19、动物冬眠或迁徙的原因是(),(),()。 20、动物的运动主要靠()或(),运动方式主要有行走,爬行,(),(),(),游泳,攀援等。 21、圆珠笔分为(),(),()三部分。主要部分是(),它的前端有滚珠,写字时滚珠与纸发生摩擦带动滚珠转动,从而将笔芯里的油墨带出来,就看到我们写出的字了。 22、看到玩具悬浮的现象,想到玩具里可能有磁铁,就是在()。 23、磁悬浮笔架就是利用了磁铁()的性质。 二、选择 1、磁铁上吸铁最多的部分叫()A、磁力B、磁极C、磁性 2、磁悬浮列车利用了同名磁铁相互()的原理。A、吸引B、排斥C、摩擦 3、使用指南针观察方向时要避免()对指南针的影响A、大风B、铁器C太阳 4、采用磁铁摩擦钢针的方法制作磁针()。 A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来回摩擦20---30次 B、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沿一个方向摩擦20--30次 C、用磁铁的磁极在钢针上来回摩擦200--300次 D、用钢针在磁铁上沿同一方向摩擦20---30次 5、如果把地球看做一个大的磁铁,根据指南针北极的指向可以判定,地磁体的

打印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总结

青岛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知识点 1、病毒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 质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能在活细胞中才能活。 2、病毒分三类:动物病毒(乙肝病毒)、植物病毒(番茄花叶病毒)、细菌病毒(大肠杆菌噬菌体)。 3、细菌有三种,分别是球菌、杆菌、螺旋菌。 细菌对于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起着重要作用。 4、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的生物,个体微小,必须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5、食物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发霉。 6、真菌是既不属于动物也不属于植物的一类生物。如霉菌、酵母菌、蘑菇等。 7、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蘑菇的各部分名称为: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 8、常见的食用菌有:银耳、木耳、金针菇等。 9、像蜡烛熔化、纸折叠、铁熔化,这样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叫物理变化;像蜡烛、木头燃烧这样的,不仅是形态发生了变化,还产生新物质,叫化学变化。 10、像食盐、白糖、等物质,溶于水中之后,通过蒸发,使其恢复到原来状态的变化,叫可 逆的变化。水泥和水搅拌在一起,凝固以后,水泥再也不能恢复原来状态。水泥的这种变化叫做不可逆的变化。 11、铁在有水、空气、酸碱、盐的环境中容易生锈。 12、生活中很多方法都可以防锈,人们常用的方法有涂油、喷漆、镀金等。 13、我们所说的物体的运动,是指这一物体相对于另一物体来说,它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14、物体具有保持它原来运动(或静止)状态的属性,这种属性称为惯性。 15、所有物体都具有惯性。静止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的物体也有惯性。 16、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 17、运动和静止具有相对性。 18、醋与牛奶混合后出现混合物凝结,啤酒与牛奶混合后成絮状,食盐与牛奶混合后无变化。 19、物体的运动方式主要有移动、转动、滚动、摆动等。各种运动方式这间并不孤立存在,往往是相互联系的。一个复杂的运动可能包含多种简单的运动。 20、蜗牛的运动方式是蠕动,它的运动器官是腹足。兔子的运动方式是跳跃。 21、动物在水中运动方式是游泳,在陆地上是爬行、行走、奔跑、跳跃,在空中是飞行。 22、古希腊学者托勒密认为地球处在宇宙的中心静止不动,是地心说。波兰科学家哥白尼提出了不同的见解叫日心说。哥白尼所著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内容是太阳是宇宙的中心。 23、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 24小时。 24、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四季变化的原因是地球的公转。 25、昼夜的变化是有规律的,生活在地球上的动植物因此出现了规律性的变化。 26、植物科学家林勒阿斯对植物进行观察,发现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是不相同的,编制了一个花钟。 27、受天气影响,各种花开放的时间可能会发生变化。 28、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而且方向保持不变。地球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称为地球的公转周期。方向也是自西向东。 29、我国劳动人民根据经验,把四季分成了24节气,并编写了节气歌。 30、月球是地球的卫星。月球总在不停地围绕地球公转,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一个月。 31、日食发生时,太阳被遮住的部分总是从西开始,向东边移动,这说明挡光的天体是自西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及答案完整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试题及答案 集团标准化办公室:[VV986T-J682P28-JP266L8-68PNN]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________的变化。 2、像蜡烛熔化、纸折叠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的。 3、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的。 4、铁钉在、或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5、喝牛奶时要注意、等。过期的牛奶可以用来、等。 二、明辨是非: 1、将蜡烛点燃和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 2、蜡烛熔化后,不仅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而且产生了新物质----蜡烛油。 ( ) 3、小麦磨成面粉属于形态的变化,面粉做成馒头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属于可逆变化。 () 5、废铁熔化成铁水属于形态变化,而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6、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变化。 () 7、金属中只有铁才能生锈。 () 8、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 三、珠海拾贝: 1、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通过一定方式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A、破碎的玻璃。 B、面粉做成的馒头。 C、水泥加上水后的水泥块。 D、加入柠檬汁的牛奶。 2、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玻璃杯碎了 B、火柴燃烧 C、铁钉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E、汽油燃烧 F、纸折飞机 G、水结成冰 3、下列物质不能与牛奶混合食用的是()。 A、醋 B、柠檬汁 C、味精 D、橘子汁 E、食盐 F、啤酒 4、家中最好用()来装醋。 A、铝罐 B、铁罐 C、玻璃瓶 D、铜罐 四.巧分变化: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分一分。 ①冰融化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海水晒盐⑤食物腐败 ⑥煤气爆炸⑦木材燃烧 可逆变化:不可逆变化: 五、我的研究: (一)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方法: 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发现蜡烛。 熄灭蜡烛,发现熔化的蜡烛遇冷后。 3.点燃蜡烛,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发现在烧杯里有;在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发现蜡烛燃烧后石灰水变。 实验说明: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上发生了改变;蜡烛 燃烧时,不仅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二)食盐加水的变化属于可逆变化还是不可逆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六、怎样防止铁生锈? 一、查漏补缺:(12分) 1、不同。 2、形态,可逆

(完整版)青岛版二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打印版)

第一课动物的眼睛 课型:新授课 课时:1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动物眼睛的有趣和奇特。 2、初步感知动物眼睛的特点与其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3、初步了解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的工具,萌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动物的眼睛特征,感知眼睛的特点和生存能力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利用动物眼睛特点发明的工具。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上边毛,下边毛,中间一颗黑葡萄。——(眼睛) 二、猜猜这是谁的眼睛? 提问:谁能用好听的话,说说这些眼睛的样子? 谁能猜到这些眼睛分别属于哪些动物? 揭晓答案,“你们猜对了吗?” 三、你知道动物眼睛的本领吗? 师:动物们都来介绍自己眼睛的本领,谁先来介绍了自己呢? 1、看视频,了解越黑越灵敏的眼睛 提问:猫头鹰的眼睛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猫头鹰的眼睛能在黑暗中看的很清楚呢? ——像猫头鹰这样的动物还有谁?(猫、老鼠等) 2、看视频,了解动物的复眼 提问:我们人只有一双眼睛,可有的动物不止一双。你们知道是哪些动物吗?

蜻蜓有多少双眼睛?请你们想一想为什么蜻蜓有这么多眼睛? 3、看视频,了解能变方向的眼睛 提问:如果我们头不动,能看到后面的东西吗?要想看到后面的东西,有什么办法吗?有种动物不用转头,照样能看清前、后、左、右的东西。你们知道它是谁吗? 看视频,引导幼儿观察蜥蜴的眼睛。蜥蜴的眼睛是鼓出来的,可以自由地转来转去。 提问:为什么蜥蜴要有这样的眼睛呢?(躲避敌人,捕捉食物) 除了蜥蜴,还有谁的眼睛也会变方向呢?(变色龙、螃蟹等) 4、看视频,了解其他动物的眼睛 提问:从视频中,你还了解了哪些动物的知识? 小结:大自然真是奇妙,动物们的眼睛不仅形态各异,为了生存,他们的眼睛都有了不同的本领。 四、小小发明家 师:我们科学家很聪明,利用动物们眼睛的特点发明了很多工具,来帮助我们生活和工作,我们来看看都有什么? 1.如果请你当科学家,你会利用动物眼睛的特点发明什么样的工具呢? 课堂小结:希望你们长大后能够用自己学到的本领,发明出许许多多有趣有用的工具。 案例反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题及答案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试 题及答案 Last revision date: 13 December 2020.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试题及答案 学校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同一物质在不同的条件下会发生________的变化。 2、像蜡烛熔化、纸折叠这样的变化,仅仅是发生了变化,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的。 3、像蜡烛燃烧、木块燃烧这样的变化,不仅仅是发生了变化,还会产生这种变化是____________的。 4、铁钉在、或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5、喝牛奶时要注意、等。过期的牛奶可以用来、等。 二、明辨是非: 1、将蜡烛点燃和熔化后,它们发生的变化是一样的。 () 2、蜡烛熔化后,不仅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而且产生了新物质----蜡烛油。 ( ) 3、小麦磨成面粉属于形态的变化,面粉做成馒头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 4、水在自然界的循环属于可逆变化。 () 5、废铁熔化成铁水属于形态变化,而铁生锈属于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 6、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变化。 () 7、金属中只有铁才能生锈。 () 8、自行车上涂有各种颜色的漆,主要是为了看起来漂亮。 () 三、珠海拾贝: 1、下列哪些物质的变化通过一定方式可以恢复原来的样子()

A、破碎的玻璃。 B、面粉做成的馒头。 C、水泥加上水后的水泥块。 D、加入柠檬汁的牛奶。 2、下列变化中物质的形态、大小发生变化的是(),产生新物质的变化是()。 A、玻璃杯碎了 B、火柴燃烧 C、铁钉生锈 D、水变成水蒸气 E、汽油燃烧 F、纸折飞机 G、水结成冰 3、下列物质不能与牛奶混合食用的是()。 A、醋 B、柠檬汁 C、味精 D、橘子汁 E、食盐 F、啤酒 4、家中最好用()来装醋。 A、铝罐 B、铁罐 C、玻璃瓶 D、铜罐 四.巧分变化: 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学过的方法分一分。 ①冰融化成水②钢铁生锈③酒精挥发④海水晒盐⑤食物腐败 ⑥煤气爆炸⑦木材燃烧 可逆变化:不可逆变化: 五、我的研究: (一)探究蜡烛的变化 实验方法: 1.用小刀把蜡烛切割成小块。 2.把小块的蜡烛放在铁片上,用蜡烛火焰加热,发现蜡烛。 熄灭蜡烛,发现熔化的蜡烛遇冷后。 3.点燃蜡烛,把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发现在烧杯里有;在烧杯内壁涂上澄清石灰水,发现蜡烛燃烧后石灰水变。 实验说明:蜡烛切割和熔化时,仅仅在上发生了改变;蜡烛 燃烧时,不仅在上发生了变化,而且产生了。(二)食盐加水的变化属于可逆变化还是不可逆变化?写出你的猜想和实验方案。 六、怎样防止铁生锈? 一、查漏补缺:(12分) 1、不同。 2、形态,可逆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1)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上册 第一单元微小的生物 1、病毒 1、家庭成员中有一人得了流感,其他人很快也会患上流感,你能用所学的科学知识解释一下是什么原因吗? 2、如果不小心被小狗咬了,不及时打狂犬疫苗就会得狂犬病,为什么? 3、小明的班级中有一位同学得了腮腺炎,不久班里就有好多同学都得了腮腺炎,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4、人受到病毒感染,会出现高烧、头痛等现象。试想一下,植物受到病毒感染,会出现什么想象?为什么? 2、细菌 1、大自然界中,动植物的遗体会不断地腐烂、分解,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2、如果不小心吃了发霉变质的食物,就会生病是什么原因? 3、我们在蒸馒头发面时,放上一点酵母粉,不久面团就膨胀起来是什么原因? 4、大豆长有一些根瘤,这是怎么回事? 5、碗筷要经常放在开水里煮一煮,为什么? 3、馒头发霉了 1、天热的时候,馒头、衣物、食品等容易发霉,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2、真菌对人类的生活既有有利的一面,又有有害的一面,你知道的有哪些? 3、天气晴朗时,妈妈将衣柜中的衣物放在室外晾晒,为什么? 3、你知道防止物品发霉的措施有哪些? 4、你知道人们在蔬菜保鲜方面采取了哪些方法吗?试着写一写? 4、食用菌 1、雨后的清晨,更容易采到蘑菇,你知道这是为什么? 2、你知道如何识别有毒的蘑菇吗? 3、你知道生活中常见的食用菌有哪些吗? 4、从野地里采来的蘑菇都可以食用吗?为什么?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 5、蜡烛的变化 1、蜡烛冬天时硬硬的,夏天却会变软,为什么? 2、晚上停电时,点燃蜡烛,会看到有什么现象发生? 3、木柴燃烧后有什么现象发生? 4、你知道在夏天,铁会生锈,为什么? 5、你知道市场上卖的面塑和泥塑各属于哪种变化吗?为什么? 6、你知道把鸡蛋放入醋中会发生哪种变化? 6、食盐和水泥 1、炒菜、做饭时放入里面的食盐有什么变化? 2、溶解在水里的食盐,经过加热蒸发后会有什么变化,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3、水泥溶解在水中后会有什么变化?还能通过其它方式让它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为什么? 4、玻璃破碎后经过加工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为什么? 5、木材变为桌椅后、木材燃烧后还能恢复到原来的样子吗?为什么? 7、铁生锈 1、我发现我们家里用来晾晒衣服的铁丝生锈了,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青岛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作为二年级的小学生来讲,学科认识尚没有形成,更无从谈起科技活动兴趣和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故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技活动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二、教材分析 1. 本册教材的基本结构(主要内容) 本册教材教学内容有:一、常见的材料;二、太阳和月亮;三、植物与环境;四、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五、常用工具。 2. 本册教材的主要特点 本教材的整体设计有三个核心概念:生活中的(物质、材料);地球物质的特性(太阳、月亮、水);常用工具。科学探究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年级高低,探究的水平有高低。本册教材侧重的技能:观察、描述、记录、简单实验、测量、维恩图比较、分类、交流和表达等。 三、教学目标 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

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4、学生在独立操作中观察、思考,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有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志趣和能力。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和谐发展。 四、重点难点 重点: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难点:使学生以自主体验为手段,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亲历科学探究的过程。探究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及科学知识各有侧重,且由易到难,逐渐上升。 五、教学措施 1、首先加强教师自身的科学教学基本功的训练是最主要的。平时要充分利用空闲时间,认真学习科学教学大纲,科学教材,认真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