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背部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背部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背部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背部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背部神经疼痛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有时候背部某个点或者大范围的出现类似肌肉酸痛的情况,有些人是感觉到有刺痛或者钝痛、发紧、发麻等等,这些都是背部神经受到压迫引起的疼痛症状。偶尔的疼痛可能引不起注意,一般经过休息或者简单的处理就能够缓解,但是如果经常性的出现或者持久疼痛的,应该警惕是不是疾病引发的。

★背部神经疼痛的原因

后背神经痛是常见的一种症状,在日常生活当中引起后背神经痛的原因非常多,例如长时间的固定坐姿会引起后背神经痛,这都是由于工作的需要造成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都会引起后背神经痛的症状,无论哪一种因素引起的后背神经痛,都会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有时候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所以出现了这种症状之后,就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和控制,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下后背神经痛的治疗办法。

★背部神经疼痛的治疗

如果是因为长时间的固定坐姿引起的后背神经痛,那么这个时候就要必须改变一定的坐姿,不要长时间地坐在那里,中间要多站起来活动活动,多进行腰部运动,多做一些背部的锻炼,这样能改变一下坐姿,多进行活动,对于治疗后背神经痛有一定的效果。

如果是因为颈椎病,或者是腰间盘突出而引起的后背神经痛,这个时候可以应用推拿按摩的方法来缓解后背神经痛的症状,每天坚持推拿按摩,要通过正规的按摩店让专业的按摩师来进行推拿按摩,可以缓解后背神经痛的症状。

一些其它疾病也会引发后背神经痛,所以出现后背神经痛之后,应该及时的到正规医院去就诊,要经过确切的检查,如果是

有某种疾病而引起的后背神经痛,那么就要对这种疾病进行控制和治疗,通过治疗之后,后背神经痛才能得到缓解。

造成后背神经痛的原因不同,所以采取的治疗方法和控制方法也不同,要根据自己后背神经痛的原因,采取针对性的治疗和控制,无论用哪一种方法来治疗,在治疗的期间,不要进行剧烈的运动,注意多休息,等恢复正常之后,在进行加强锻炼。

后背上半部分中间疼痛背上疼痛原因

后背上半部分中间疼痛背上疼痛原因 在日常共工作生活中,有的人会在不经意间感觉到背上疼痛,这有可能是某些疾病引起的。那背上疼痛是怎么回事?下面是精心为你的背上疼痛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1、肌肉拉伤引起的 左后背之所以会产生疼痛感,通常是因为肌肉拉伤等原因导致。可是据临床统计数据显示,七成人所患的“后背痛”毛病最终被确诊为腰椎疾病,而且 __甚至因劳损过度而致残,由此可见后背痛可不是简单的小事。左后背疼是怎么回事 2、心脏方面疾病导致 而且肺部、心脏方面等疾病,也是导致左后背疼痛的罪魁祸首。当后背疼痛表现较为轻微时,患者常常会忽视它的存在。但是,疾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程度,就需要认真对待,如胸椎的外伤骨折、结核、肿瘤等。 3、肋软骨炎引起的

左后背疼痛在患者出现左后背或右后背疼痛后,一般医生会建 议患者做一个简单的检查,看看肺部是否有感染,胸膜是否有炎症,或是有无肺结核、心肌缺血等疾病,另外,肋骨间神经炎、肋软骨炎等,甚至包括胃溃疡、十二直肠溃疡等疾病,也会导致后背疼痛的。 风池穴是治疗颈项部及头部的常用穴位,当颈项不适时,此处常常会有压痛。取穴方法为双手掌心贴住耳朵,十指自然张开抱头,拇指往上推,感觉在脖子与发迹的交界线左右各有一凹陷,重按时鼻腔有酸胀感。点按手法:用拇指末节的掌侧着力于穴位进行反复按压。每次按压时间10分钟左右,可由轻到重点按。长按此穴位可通过改善颈项的供血,加速局部血液循环,缓解颈项肩背部的疲劳,可作常规保健穴位,对眼疲劳,鼻炎,头痛等都有很好的治疗作用。 ·天宗穴需他人配合治疗。天宗穴是治疗肩背部疼痛的重要穴位,当外受风寒,颈肩背酸痛时可以取天宗穴能够达到通经络,行气血,散风寒,止痹痛的临床疗效。取穴方法:上半身保持直立,左手搭上右肩,左手掌贴在右肩膀二分之一处。手指自然下垂,中指之间所碰触之处(天宗穴位于肩背部肩胛岗中点下窝正中,与第四胸椎相平处)。点按手法:采用拇指点按或掌揉天宗穴,手法由轻到重,以耐受为度,每次治疗时间10分钟左右,颈项部转头时疼痛明显者可按压穴位同时活动颈项部,以达到宣通气血,通络止痛的作用。

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看完吓一跳

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看完吓一跳? 后背疼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生理问题,尤其是如今的白领族,由于长时间坐在电脑旁,一天8 个小时几乎都在敲打着键盘,后背肌肉疼痛成了此人群的健康“杀手”。 明明又没有撞击到,就算坐着不运动也是腰椎出问题,为何后背也会疼呢?其实,很多人都曾经被后背疼痛的问题所困扰过,但是一般太严重的情况下,稍稍多活动一下又恢复正常了。 但是要注意,如果后背疼痛变得持久且更加严重的话,就值得警惕了。后背疼痛究竟是怎么回事,此类疾病究竟什么原因导致的呢 ?别着急,且听小编为你一一道来:后背疼痛的原因 1颈椎病引起的后背疼痛 颈椎病发生在颈椎,怎么会引起后背疼痛呢 ?殊不知,颈椎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向背 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皮肤肌肉。 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如果牵拉到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就会导致出现背痛。 事实上,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都是颈椎病 的症状表现。 2肩周炎引起的后背疼痛 肩周炎会引起肩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范围会不断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 3 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后背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腰背痛,棘突有压痛感,晨起后后背腰部僵硬,后仰时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劳。 患者多表现为下背和腰部活动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棘突压痛,脊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驼背畸形。 4 呼吸系统引起的背部疼痛 不少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粘连、肺癌与结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后背、侧背或肩胛部。 5内脏疾病引起的牵涉性痛 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肌瘤、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 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预防背部疼痛的常识 有统计显示,一半以上的背疼症状会反复发作。近日,美国《家庭健康手册》刊文指出,只 要注意生活中的某些细节,就能有效预防背疼。 1 选择合适的寝具 后背健康和寝具的关系密不可分,传统的硬板床早已证实不利于人体S 型曲线,发病人群可尝试替换为乳胶床垫。另外枕头的选择也以乳胶枕(建议产自泰国的乳胶枕头)为佳,因其乳胶纯天然且柔软富有弹性,对人体头颈肩部都有较好的支撑。另外由于乳胶枕品牌繁多, 可以在 JD 上选择 CCTV央视报道过的LAYTEX泰国乳胶枕,以免买到假货。 2背部、腹部锻炼同样重要 体操和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背部健康。可以多做一些低强度运动,散步和游泳等运动,但是蝶泳也会对背部肌肉造成压力,不适合背疼的人。举重、篮球等,也不适合背疼的人。另外,锻炼时除了要注重强化背部肌肉,还要加强腹肌锻炼,从而为背部提供更好的支持。 3弯腰、举重物要屈膝 弯腰时,背部受力最大。拾东西或举东西时,最好弯下膝盖,这样受力区域主要集中在腿部,

后上背疼痛是什么原因

后上背疼痛是什么原因 有部分人群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有后背疼的情况,虽然如此但大部分人对于后背疼的原因却了解的不多。其实生活中导致后背疼的原因有很多。下面由为大家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后上背疼痛的原因 1、强直性脊柱炎 可以说强直性脊柱炎是导致部分人群出现后背痛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这种病症的致残率非常高。因此专家提醒患者,一旦发现有后背痛以及其他的异常情况,就必须要立即前往医院进行详细的检查以及治疗。患有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经常会出现有坐骨神经痛反复发作以及左右轮换痛的现象,这些都是这个病症最常见的症状,因此患者在平时应该提高警惕。 除此之外这部分患者在平时生活中还经常会出现有背腰疼痛或僵硬感的症状,而且骶髋关节x线片有轻微改变,通过这些症状都可以确诊为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症状。 2.功能性原因 还有部分患者的背部疼痛原因是功能性原因所致,在医学上又称作为物理原因或原发性病因,这是最容易导致患者出现有后背疼痛的原因。通常情况下人体背部结构的损坏是最不容易被察觉的,而一旦有所察觉的时候通常病症都已经比较严重了。而导致后背功能性损坏

的原因有很多,多半以生活方式、姿势不当或是心理压力引起的。 我们人体的背部伸肌在一个人一天的运动中几乎没有主动用力的动作,而很多时候都处在被动拉长中,在这种情况下起着维持人体运动平衡和协调的作用。可以说人体的背部肌肉是工作时间最长的,因此很容易出现有酸、胀、痛、麻等不适症状。 3.早期强直性脊柱炎 还有就是一些患有早期强直性脊柱炎的患者,在平时生活中经常会出现有不同情况的背痛情况,因此这部分患者在平时生活中一定要特别的注意,一旦有后背疼的情况就应该马上引起重视。这部分患者的症状有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背腰痛,除此之外还存在有棘突压痛的现象,如果症状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会出现有散在性压痛以及晨起后背腰部僵痛的情况。 而在后仰时后背以及腰部疼痛的症状更加的明显,而在适当活动后这些不适的症状基本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在久站或行走易疲倦,并且还会伴有绞锁痛的症状。 4.器官性原因 还有一方面因素就是器官损坏所导致的后背疼痛,通过x光照射以及扫描可以发现,这部分患者多半都存在有器官受损、肿瘤等因素,这些都是导致患者后背不适的原因。还有就是传染、器官退化等,这些都会影响脊柱的结构。 有的背痛症状较轻,往往是由于背部受凉,姿势不良引起。平常一定要避免长期保持一个姿势工作和学习,尤其是长期弯腰工作学习,

右边背部疼痛的原因

右边背部疼痛的原因 每个人都有生病的时候,生病的时候真的很痛苦,有很多人有过这样一个疾病,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右边背部疼痛,贴上膏药吃药也不管用,也不知道是过度疲劳还是什么原因,右边背部疼痛让人们无法再正常上班工作,也让家人跟着担心,右边背部疼痛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大家平时要多注意身体,多注意身体的调养,右边背部疼痛不要担心。 1.不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肩背疼痛,一般在后背,侧背或肩胛部,较常见的有胸膜粘连,肺癌与结核. 2.心血管疾病伴胸痛者以心绞痛,心肌梗塞常见.

3.胆绞痛,胰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肠肿瘤等也可引起肩背部疼痛. 4.骨肿瘤或肾,膀胱,子宫,肺等罹患肿瘤转移至肩胛骨,椎体骨,肋骨. 5.颈椎病分型较多,症状也复杂,其引起的颈肩背部疼痛,除了颈肩背部酸胀,坠疼,颈部僵直等不适感外,还有肢体麻木,无力,甚至头晕,头痛等.病史相对较长,头,颈,肩,背,臂疼痛反复发作,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6.颈部扭伤和落枕往往由于颈部活动不当,或睡眠 体位不良导致局部肌肉被扭伤.病史较短,压痛点固定且位于肌 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肌肉痉挛,可触及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部活动受限明显. 7.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在肩关节周围,疼痛范围较广,多数患者起病缓慢.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多无明显异常 8.肌纤维组织炎则有风寒,潮湿,劳累,扭伤等明显 诱因.局部肌肉僵硬,以酸痛为主;范围较大,多无固定压痛;按摩,热敷有效

一,肝胆疾病 右侧后背部近肋缘除疼痛,大部分情况下是由于肝胆疾病所致的情况的,因为胆囊炎症等可能会导致右后背的放射性疼痛的,但是此时胆囊应该有明显触痛症状。 二、肾部疾病 肾脏疾病如肾炎等的,可以有明显的右后背肾区的叩击痛,及隐痛。此时建议肾脏检查。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 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与运动纤维,就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与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与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与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就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就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 (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穿刺成功后,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5ml。5~7d治疗1次。 (2)病人坐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在C↓2棘突(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风池穴),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45°缓慢推进,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则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抽无回血,注入配制的合剂5ml。为取得长期的效果,也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液2ml,再注入95%酒精1~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故在做枕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枕小神经阻滞疗法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1、解剖自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出现后,沿该肌后缘向上,穿过颈深筋膜与跨过胸锁乳突肌止点到头颅外侧浅筋膜,在此分出耳支、乳突支与枕支,管理耳大神经与枕大神经中间区域的感觉。枕小神经自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起点处穿筋膜浅出,受嵌压时,可产生枕后外侧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治专家共识 一、定义及分型 国际疼痛协会将神经病理性疼痛( neuropathic pain)定义为周围和(或)中枢神经系统、原发和(或)继发性损害、功能障碍或短暂性紊乱(tranaitory perturbation)引起的疼痛。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照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而仅指周围神经痛如三叉神经痛、肋间神经痛、舌咽神经痛、坐骨神经痛等,也归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常见类型见表1。 二、诊断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询问、全面细致的体格检查,特别是包括感觉系统在内的神经系统检查以及必要的辅助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分为自发性和(或)诱发性疼痛。自发性疼痛常被描述为持续的灼热感,但也可为间断的刺痛、撕裂样痛、触电样疼痛或表现为感觉迟钝(dysesthesias)、感觉异常(paraesthesias)。诱发性疼痛由机械、温度或化学的刺激所引发。痛觉过敏( hyperalgesia)是指对正常致痛刺激的痛觉反应增强。痛觉超敏( allodynia)是指由正常情况下不能引起疼痛的刺激所引起的疼痛感觉。 神经病理性疼痛其异常感觉区域应该符合神经解剖的分布,与确定的损伤部位一致。 对于疑似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系统检查应该对感觉、运动和自主神经功能进行详细的检查,其中感觉神经功能的评估是十分重要的,建议最好进行量化分析。推荐使用视觉模拟量表(V AS)、数字分级量表(NRS)来测量持续性或阵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程度。此外还可以应用McCill疼痛问卷( MPQ)、简式McGill疼痛问卷(SF-MPQ)等工具帮助评价疼痛的程度。由于神经病理性疼痛常伴有焦虑,影响睡眠、情绪、功能及生活质量,可选择相应的心理学量表如SF-36、Nottingham健康概况(Nottingham Health Profile,NHP)或生活质量(QOL)指数等进行检查。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较复杂,应选择性地进行一些实验室检查以明确病因,如血、尿、便常规;腩脊液常规及生化;血糖、肝肾功能检查以及微生物、免疫学检查、可能的毒物检测。必要时进行神经影像学检查(如CT及MRI检查)和皮肤神经活检。 神经电生理检查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断尤为重要,神经传导速度和体感诱发电位等常规的电生理检查,对证实、定位和量化中枢及周围感觉传导损害方面很有帮助。如电剌激三叉神经反射(瞬目反射和咬肌抑制反射)有助于鉴别经典三叉神经痈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继发于神经病变、桥小脑角肿瘤和多发性硬化者常为异常。激光诱发电位( LEP)检查特别是延迟的LEP能较可靠的评估周围神经病、经典的和继发性三叉神经痛、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硬化、Wallenberg综合征及脑梗死等疾病中伤害性感觉系统的损伤。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PET)和功能性磁共振(fMRI)可显示慢性自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时丘脑功能降低,而诱发性神经病理性疼痛时则丘脑、岛叶和躯体感觉区域的活动增加。它们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的深入了解具有一定意义。 三、治疗 神经病理性疼痛首先应尽可能探明病因,进行有效的对因治疗。对于疼痛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针灸,理疗,心理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首先选择无创治疗特别是药物治疗,结合神经阻滞等非药物治疗手段。必要时可进行其他微创或手术治疗,如神经毁损、神经减压、神经调制或功能神经外科治疗。 (一)药物治疗 充分利用循证医学证据,选择安全有效的药物。

神经阻滞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阻滞疗法在慢性疼痛治疗中的应用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或慢性组织损伤所引起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现代疼痛治疗中应用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神经阻滞、脊髓电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等。其中神经阻滞疗法是指在颅神经、脊神经、交感神经干、丛、节、末梢的周围应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阻断和调节神经传导功能,改善神经营养状态,消除神经周围的水肿和炎症,解除疼痛的一种治疗方法。常用的物理方法包括温控射频疼痛治疗等,化学方法包括止痛复合液(利多卡因配合少量类固醇)和臭氧的注射等。神经阻滞疗法要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必须通过三个重要环节,即正确的诊断、有效的药物组成、精湛的注射技巧。 在实际临床治疗中,有些慢性疼痛用药物等保守治疗无效,而又不适合或不能耐受手术治疗。以神经阻滞方法进行治疗,则可以获得药物治疗无法获得的效果,对患者来说比手术治疗损伤小、见效快、可耐受。也就是说,神经阻滞疗法是介于药物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之间的一种治疗措施。 目前有些非疼痛治疗专业医生,甚至一些护理人员,由于缺乏系统的知识和训练,热衷于在疼痛点、穴位或神经末梢处注射多种药物来缓解疼痛,他们自称为“封闭疗法”。也有一些社会的闲散人员,以赚钱为目的,“一针走天下”,到处“封闭”,使“封闭”一词增添了不良色彩。这种“封闭疗法”的称呼流传甚广,使某些医务人员和一些患者对正规的神经阻滞也产生误解,甚至存有惧怕心理。神经阻滞疗法与“封闭疗法”的区别如下: 1、使用药物不同“封闭”一般使用较高浓度的麻药以镇痛,而神经阻滞复合液一般只使用浓度较低的麻药就可以达到消炎止痛的治疗作用,所以不会有肢体功能障碍发生。 2、部位不同“封闭”注射药物的部位是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而神经阻滞是按神经的走行和支配规律进行原发病灶的药物注射,如临床常用的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部位是在颈部,但可治疗神经衰弱、失眠、交感型颈椎病、高血压、面瘫等十几种疑难症。 3、技术操作难易和疗效高低不同“封闭”只是把药物注射到病变部位的近端或附近就达到目的,甚至“哪疼打哪”,精确度要求不高。而神经阻滞是必须经过长时间的专业培训才能正确实施的技术操作,治疗前必须明确诊断,找准引起疼痛的原发和继发病变部位,把治疗药物准确地注射到病变组织内或其周围,才能达到治疗的预期效果。 4、对疼痛病因诊断的要求不同一般认为,“封闭”的作用是暂时阻断疼痛弧的传导,注射前诊断不一定明确,注射部位也不一定是原发病灶,往往疼痛减轻了但原发病灶仍可有继续发展。而施行神经阻滞前,必须明确诊断,了解原发病灶所在,药物必须注射到原发病灶处。如同救治一棵枯萎的大树,其根源是树梢枝叶的虫害、树干树皮的破坏、还是树根枝蔓的腐烂,施治前必须诊断明确,有的放矢。神经阻滞疗法的特点是“用最需要的药物,以最直接的方法,准确的送到最需要的地方”。 5、对疼痛病因的判断不同“封闭”是围绕患者主诉疼痛的部位进行治疗,对于神经传导痛的病因和原发病灶无从判断。而神经阻滞疗法是寻求病因并针对原发病灶的治疗,对疼痛的病因具有诊断作用。如患者主诉的腹部疼痛,病因是

左边肩胛骨处后背疼痛原因【医学养生常识】

左边肩胛骨处后背疼痛原因 文章导读 左边肩胛骨的地方出现疼痛的原因是比较多的,集合可能是因为呼吸系统疾病的原因造成的,也可能是一些心血管疾病原因引起的,另外胆绞痛疾病也可能会引起的一种症状表现,所以说,出现这种疼痛的时候,因为发病的原因比较多,一定要及时进行检查,有些病因是比较严重的,要加强这方面的预防。 左边肩胛骨处后背疼痛原因 1.不少呼吸系统疾病引起的肩背疼痛,一般在后背、侧背或肩胛部,较常见的有胸膜粘连、肺癌与结核。2.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会引起对于方位的疼痛。3.胆绞痛、胰腺疾病、胃及十二指肠肿瘤等也可引起肩背部疼痛。4.骨肿瘤或肾、膀胱、子宫、肺等罹患肿瘤转移至肩胛骨、椎体骨、肋骨。5. 颈椎病分型较多,症状也复杂,其引起的颈肩背部疼痛,除了颈肩背部酸胀、坠疼、颈部僵直等不适感外,还有肢体麻木、无力,甚至头晕、头痛等。病史相对较长,头、颈、肩、背、臂疼痛反复发作,并伴有相应的压痛点。 6.颈部扭伤和落枕往往由于颈部活动不当,或睡眠体位不良导致局部肌肉被扭伤。病史较短,压痛点固定且位于肌肉损伤部,以肩胛内上方多见,且伴肌肉痉挛,可触及压痛明显的条索状痉挛肌束,颈部活动受限明显。 7.肩关节周围炎疼痛在肩关节周围,疼痛范围较广,多数患者起病缓慢。表现为肩关节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多无明显异常。 左边肩胛骨处后背疼痛怎么办因为过度劳累、睡姿不对等引起的后背疼痛,医生一般是建议患者尽量的去纠正自己的姿势,每天要保证充足的睡眠等等,这样左后背疼痛的情况才能会有所好转。但是,如果你的身体最近来说,并没有什么过度劳累或者坐姿不正确的现象,也没有拿过什么比较重的东西,那么你就要小心了。普通百姓常认为,左后背之所以会疼痛,肯定是因为肌肉拉伤等原因导致的,熟不知,有时候肺部、心脏等疾病,也会导致左后背疼痛的。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2013年

? 指南与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共识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专家组 doi:10.3969/j.issn.1006-9852.2013.12.001 △ 通讯作者 樊碧发(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疼痛科,北京 100029)Email :fbf1616@https://www.doczj.com/doc/9813841040.html, 一、定义及分类 国际疼痛学会(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ain ,IASP) 于1994年将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 ,NP )定义为:“由神经系统的原发损害或功能障碍所引发或导致的疼痛(Pain initiated or caused by a primary lesion or dysfunction in the nervous system )。 2008年,IASP 神经病理性疼痛特别兴趣小组(NeuPSIG )将该定义更新为:“由躯体感觉系统的损害或疾病导致的疼痛”(neuropathic pain is de ?ned as pain caused by a lesion or disease of the somatosensory system)[1]。 新定义发生了如下重要变化:①用“损害”或“疾病”取代了“功能障碍”。 ②用“躯体感觉系统”取代了“神经系统”,使其定位更加明确[1]。 以往中文名称有神经源性疼痛、神经性疼痛、神经病性疼痛等,为了确切反映以上定义并兼顾中文语言习惯,建议将其统一称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分为周围性和中枢性两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疼痛具有相似或共同的发病机制[2]。常见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类型见表1。 以上表内疾病的定义和分类并非毫无争议, 例如,交感相关性疼痛如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I 型(CRPS-I )、纤维肌痛症(FMS )、内脏痛等,按新定义不属于神经病理性疼痛范畴,但在临床上仍然参照神经病理性疼痛来治疗。 二、流行病学和疾病负担 NeuPSIG 认为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约为3.3%~8.2%[3]。 另一项来自欧洲的研究资料显示,一般人群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患病率高达8.0%[4]。以此数据推算,我国目前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约有9000万。尽管国内尚无针对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生存质量的系统性研究数据,但神经病理性疼痛对患者的生活质量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长期疼痛不但会影响患者的睡眠、工作和生活能力,还会增加抑郁、焦虑等情感障碍的发病率。有研究表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分约为正常人群的1/2。 三、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产生有很多原因,包括从物理、化学损伤到代谢性复合性神经病变。 尽管患者的临床症状相似,但其病因却各不相同。外伤、代谢紊乱、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营养障碍、肿瘤、神经压迫、免疫与遗传等多种病因均可导致神经损伤[5]。常见病因包括:糖尿病、带 状疱疹、脊髓损伤、脑卒中、多发性硬化、癌症、HIV 感染,腰或颈神经根性神经病变和创伤或术后神经损害等[6]。 四、机制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病机制复杂,包括解剖结构改变和功能受损,常由多种机制引起。包括外周敏化、中枢敏化、下行抑制系统的失能、脊髓胶质细胞的活化、离子通道的改变等[7]。可能涉及的病理变化包括:神经损伤、神经源性炎症、末梢神经兴奋性异常、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神经可塑性的变化。 1. 外周敏化与中枢敏化 外周敏化是指伤害性感受神经元对传入信号的 表1 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类型

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七章神经阻滞及注射疗法 第一节概述 2008-10-23 【字体:大中小】【打印】 疼痛是一种由急性组织损伤或潜在组织损伤引起的或以这些损伤来描述的不愉快的感觉及情感体验。疼痛治疗的方法很多,包括药物治疗、脊髓刺激及心理治疗、手术治疗、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治疗。神经阻滞术又称为神经阻滞疗法,它是在痛症患者的脑、脊神经的节、根、干、丛或末梢等处的神经内或神经附近注入化学药物或以物理方法阻滞神经传导功能,切断“疼痛——肌肉痉挛——缺血——疼痛”的恶性循环,以达到止痛、治痛治疗目的手段。注射疗法是指在诊断明确的前提下,将合理组合的治疗药液注射到炎症灶的局部区域,通过直达局部的、相对高浓度的少量药物,取得控制甚或消除局部病灶效果的注射方法。 自大约200年前劳动人民发现古柯叶汁有伤口止痛作用,到1936年Rovenstin首次利用神经阻滞术治疗痛症,神经阻滞疗法经历了局部麻醉药的发现、发展,注射器的发明使用及神经解剖、生理学的现代研究,特别是在近20~30年,神经阻滞疗法更是以其独特的手法、戏剧性的疗效促成了一个临床医学专业学科——疼痛(诊疗)科的新生与成长。 神经阻滞疗法既不同于神经阻滞麻醉,又不同于俗称的“封闭”。神经阻滞麻醉要求所阻滞神经辖区手术操作时必须无痛,肌肉松弛,亦即大多数情况下要求同时达到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交感神经的完善阻滞。所用药液绝大多数为单纯的局部麻醉药,且局麻药的浓度远高于神经阻滞疗法所使用的浓度。而神经阻滞疗法使用的局麻药仅需较低的浓度,多不影响运动神经功能。注射的药液除局麻药外,多伍用抗炎、营养神经或活血化瘀药;以及毁损神经组织的药物,如乙醇、酚甘油、多柔比星等。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通过阻滞痛觉冲动的神经传导通路和交感神经的反射性反应,改善局部血供,清除炎性致痛物质以消除炎症,调理引起疼痛的局部环境,达到止痛、治痛的目的。 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具有应用及时便捷,镇痛效果确切,阻滞范围随意可控,阻滞时效相对可调,阻滞操作可重复性强等特点。 作为一种介于有创手术疗法与无创药物疗法之间的一种治疗方法,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全身药物治疗常见的副作用和手术疗法常出现并发症且不易为患者接受的缺点,成为现代疼痛治疗中的一个重要手段。随着医学基础研究的深入,机械电子技术的发展,药物研究开发成果的不断涌现及对疼痛机制的更新认识,神经阻滞疗法和注射疗法在现代疼痛治疗中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 第二节神经阻滞疗法分类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神经病理性疼痛诊疗规范 概述 神经病理性疼痛(NP)是十分常见的一类慢性疼痛,与许多影响周围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有关,除了熟知的三叉神经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糖尿病痛性神经病(DPN)、酒精性神经痛外,也可见于脑卒中后、各类脊髓病变、各类周围神经病、帕金森病(PD)及多发性硬化(MS)等疾病。法国2008 年对 23 000 余例普通人群进行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约31.70% 存在慢性疼痛,6.90% 具有符合神经病理性疼痛特点的慢性疼痛 1994年国际疼痛学会定义神经源性疼痛为“起源于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障碍或短暂的脏器损伤所致的疼痛”,而其中去除“短暂的脏器损伤”一条即为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一亚型。2001年,神经病理性疼痛重新简化定义为“来自外周或中枢神经系统的病变或功能紊乱所引起的疼痛”。 最近,国际疼痛学会(IASP)神经病理性疼痛学组对神经病理性疼痛疾病进行了重新定义:“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躯体感觉神经系统的损伤和疾病而直接造成的疼痛。” 一、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病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原因众多,包括从物理损伤到代谢性的复合性神经病变。它与临床症状之间关系复杂,大多数患者存在神经损伤时并无病理性疼痛,少部分患者却会在发生中枢或者外周神经损伤后出现极为严重的疼痛,并且长期存在。神经

病理性疼痛可因神经系统受无伤害的或有伤害的刺激及许多疾病所诱发,包括:①末梢或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如神经受压,截肢,碾碎伤及脊髓损伤;②带状疱疹感染后或有关HIV(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人免疫缺陷病毒)的神经疼痛;③神经受压,如肿瘤压迫,腕管综合征;④代谢紊乱,如糖尿病性神经痛或尿毒症所致;⑤缺血,如血管梗死,脑卒中。神经病理性疼痛是由一组病因和表现不尽相同的疾病混合形成。表1-1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常见原因;表1-2为常见的导致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一些病症。目前对于神经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个体敏感性的认识还不够,很难预测何种神经损伤的患者会发生异常的神经病理性疼痛。因此也无法清楚解释为何临床症状相似的患者,其疼痛程度和性质却各有差异。 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分类 不论病因和病灶局部解剖如何,许多患者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主要的特征有:①继续存在的自发性疼痛;②疼痛出现于感觉神经病灶所破坏的区域;③阈下(温柔)刺激引起疼痛;④呈高兴奋性,对超阈刺激反应增强;⑤可有牵涉痛和刺激停止后持久

后背酸痛缓解治疗方法

背部酸疼锻炼方法 后背酸痛是怎么回事?原因有以下几种: 1、后背酸痛可能是风湿引起的。 2、胃十二指肠疾病可以引起后背酸痛,有些骨科疾病、肝胆系统的疾病也会引起后背痛,另外有些泌尿生殖系统疾病、骨科疾病也会引起腰痛。 3、有颈椎病和颈椎劳损的情况也可造成后背酸痛。 4、后背酸痛常见的是球后溃疡,食道疾患等,胆囊炎背痛的同时一定要有右上腹痛。应检查胃镜排除胃,食道疾患后,应注意维生素B1缺乏所致的疼痛。 另外,专家指出,后背酸痛可能和体质有一定的关系,注意加强营养和锻练,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平时注意饮食,不要过食辛辣刺激和鱼腥食物,注意均衡营养。多饮水,可以吃些健胃消食等药物,以调理脾胃,改善食欲和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人的疼痛信号都是由神经传导的,如果没有了神经就不会出现疼痛,而且只有神经出现了异常,信号的传导出现了问题,才会有疼痛的产生。 人的脊椎就像糖葫芦一样,一个个的椎体通过纤维、韧带连接起来,只是脊椎的中间是脊髓,而不是竹签。人的神经就是从脊髓上发出,从两个椎体之间穿出,然后与血管、肌肉一路相伴,分布到人的皮肤等处。如果这些神经出了问题或者受到不正常的刺激,就会出现疼痛。负责支配肩膀的神经就是从颈椎发出来的,肩膀的疼痛多数都是因颈部的神经出现了问题,而大多数的问题都是出现在神经从椎体之间穿出来的地方。医生让小张去做核磁共振检查就是为了看清颈部神经的情况,看看是不是受到了挤压或别的有害刺激,然后根据所受刺激的不同给予不同的治疗。 学电脑、用电脑曾经是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憧憬,而长期的面对电脑正是使许多年轻人患颈椎病的原因。 老年人患颈椎病是一个衰老过程的体现,而年轻人患颈椎病的“元凶”则多是自己的不良习惯,其主要是长期保持错误的姿势,加上缺乏适当的锻炼。长期低头或扭着脖子看书,或者长期紧盯着显示屏,使脖子处于一个姿势,会造成两个椎体之间的压力不平衡,或颈部肌肉过度牵拉出现炎症。这些都会使局部的神经受到刺激,引起相应区域的疼痛等症状。 我们的老祖宗有句话叫“坐如钟,站如松”,是教我们如何坐和站的,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因为如果你做到了“坐如钟,站如松”,你的脊柱就会处在一个平衡的位置上,这样就不会刺激或压迫神经,也就不会出现相应的疾病了。另外一点就是要注意休息,工作时间长了别忘了站起来活动一下,伸伸腰,活动一下颈椎,给自己一个放松的机会,相信一定会有助于你的健康。 1、腰肌锻炼保健法仰卧保健法患者取仰卧位,首先双脚、双肘和头部五点,支撑于床上,将腰、背、臀和下肢用力挺起稍离开床面,维持感到疲劳时,再恢复平静的仰卧位休息。按此法反复进行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锻炼一次。 2、俯卧保健法患者采取俯卧位,将双上肢反放在背后,然后用力将头胸部和双腿用力挺起离开床面,使身体呈反弓型,坚持至稍感疲劳为止。依此法反复锻炼10分钟左右,每天早晚各一次。如果长期坚持锻炼,可预防和治疗腰肌劳损和低头综合症的发生和发展。 3、腰背部叩击按摩保健法患者采用端坐位,先用左手握空拳,用左拳在左侧腰部自上而下。轻轻叩击10分钟后,再用左手掌上下按摩或揉搓5分钟左右,一日两次。然后反过来用右手同左手运动法。自己感到按摩区有灼热感,则效果更好,运动后自觉舒服无比。此运动法能促使腰部血液循环,能解除腰肌的痉挛和疲劳,对防治中老年性腰肌劳损效果良好。

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收费的说明

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麻醉及其收费问题的说明 *****省/市社保部门有关领导及医院财务部、经管部: 关于疼痛治疗过程中神经阻滞治疗、神经阻滞麻醉及其收费问题有一些疑虑,我们在此作一些必要的说明,恳请有关领导予以审核。 1.疼痛诊疗是临床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疼痛不论作为一个症状还是一种疾病,都给患者带来程度不同的身心损害,这一点近年来逐渐得到社会公认,因此疼痛治疗已逐渐得到医界相关人士的重视。美国疼痛学会认为疼痛是人的第五生命体征,临床上每天都应该象监测体温呼吸一样监测病人的疼痛情况。消除疼痛是病人的权利,是医生的职责。国际疼痛协会把每年的10月11日定为“世界疼痛日”,中国也把10月11日所在周定为“中国疼痛周”。发达国家综合医院里皆有专门的疼痛治疗科室,也有许多专门的疼痛诊所。国内近年来疼痛诊疗发展也非常迅速,卫生部甚至规定,三甲医院必须有专门的疼痛诊疗部门。2007年7月17日卫生部发文[卫医发(2007)第227号]批准疼痛科为一级临床科室,代码为:“27”。因此疼痛诊疗是临床工作的基本组成部分。 2.疼痛与神经阻滞: 疼痛产生的最基本原因是人体在创伤之后感觉系统出现功能异常,持续疼痛的最基本的机制之一是来自于创伤部位疼痛信号持续“轰击”神经中枢—脊髓和脑,使人脑持续地感觉到疼痛,而且如果这种状态得不到干预,长此以往,脊髓和脑内这一部分感觉神经系统的功能会发生异常性变化。神经阻滞就是将药物注射到神经末梢、干、丛、节甚至硬膜外腔和蛛网膜下腔等部位,达到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因此其作用有:(1)快速控制疼痛;(2)也是最重要的,终止疼痛信号持续“轰击”神经中枢,预防脊髓和脑内感觉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性变化。这两点是神经阻滞治疗疼痛最基本的原理。由于神经阻滞所用药物在时间上的有限性,这种神经阻滞必须反复进行,一个疗程甚至有数十次之多。 3.麻醉科与疼痛科/神经阻滞麻醉与神经阻滞治疗: 由于神经阻滞技术的特殊性,只有经过专门训练的医师才能很好的掌握这门技术,麻醉医师由于专业的原因通常能熟练的掌握这门技术,因此传统的疼痛科医师大多为麻醉医师出身,疼痛科在建制上也多半隶属于麻醉科。随着疼痛临床的发展,疼痛治疗需要系统的综合治疗,疼痛科也逐渐独立于麻醉科,我科是四川省内第一家独立的疼痛科,有麻醉医师背景的医师占人员构成的1/3,神经阻滞技术仍然是我科的主要治疗技术。 神经阻滞技术用于手术中麻醉即为神经阻滞麻醉,用于疼痛治疗即为神经阻滞治疗术,不管是那种用途,某一种具体的神经阻滞技术在操作过程、风险及所需要的人力物力方面都是一致的。 4.疼痛治疗及神经阻滞的收费问题: 疼痛诊疗虽然已成为临床工作的基本组分,但由于其发展相对较晚,相应地管理工作也相对不匹配。比较突出的问题是,目前全国都没有一个统一的疼痛治疗收费标准。 好在疼痛治疗大多采用一些现有的技术,因此使得参考有关项目收费有理有据。当然,这几年我国疼痛事业蓬勃发展,出现一些高新技术,其收费标准呼吁有关部门早日定夺。 就神经阻滞用于疼痛治疗而言,我们参照神经阻滞麻醉标准收费。这在于神经阻滞治疗与神经阻滞麻醉在操作过程、管理过程、人力物力消耗方面的一致性,我们认为这种收费方式是合情合理、有理有据的。国内同行均采取类似做法,如北京、深圳、广州、贵阳等,都得到当地社保等有关部门的积极支持和认可。

背部疼痛的原因内脏

背部疼痛的原因内脏 背部疼痛的情况在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不仅会对患者的身体健康造成一定的伤害,同时还会严重影响到他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所以了解病因、找到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引起背部疼痛的原因可能是颈椎病、肩周炎、强直性脊柱炎以及呼吸系统疾病。 ★一、后背疼痛是什么原因 1、颈椎病引起的后背疼痛 颈椎病发生在颈椎,怎么会引起后背疼痛呢?殊不知,颈椎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向背部延伸,支配上背部的皮肤肌肉。当颈椎发生退行性改变时,如果牵拉到第四、五、六颈椎的脊神经后支,就会导致出现背痛。事实上,颈背疼痛、上肢无力、手指发麻,头晕、恶心甚至视物模糊,吞咽模糊都是颈椎病的症状表现。 2、肩周炎引起的后背疼痛

肩周炎会引起肩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疼痛范围会不断加大,部分患者会出现后背疼痛。 3、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后背疼痛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腰背痛,棘突有压痛感,晨起后后背腰部僵硬,后仰时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劳。患者多表现为下背和腰部活动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棘突压痛,脊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驼背畸形。 4、呼吸系统引起的背部疼痛 不少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粘连、肺癌与结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后背、侧背或肩胛部。 内脏疾病引起的牵涉性痛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J瘤、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二、预防背部疼痛的常识 1、背部、腹部锻炼同样重要 体操和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背部健康。可以多做一些低强度运动,散步和游泳等运动,但是蝶泳也会对背部肌肉造成压力,不适合背疼的人。举重、篮球等,也不适合背疼的人。另外,锻炼时除了要注重强化背部肌肉,还要加强腹肌锻炼,从而为背部提供更好的支持。 2、弯腰、举重物要屈膝 弯腰时,背部受力最大。拾东西或举东西时,最好弯下膝盖,这样受力区域主要集中在腿部,而不是背部。另外,两腿最好分开,后背挺直,让重物尽量靠近身体,减少背部压力。如果平时总背比较重的背包,应注意经常调换受力的肩膀。 3、少穿紧身裤 经常穿紧身裤会造成腹部肌肉比较松懈,不利于支持背部。还有高跟鞋会增加背部负担,女士应该减少穿高跟鞋,鞋跟不超

背肩胛骨疼痛是什么原因

背肩胛骨疼痛是什么原因 肩胛骨痛是很多上班族比较头痛的事情,很影响工作,然而造成肩胛骨痛的原因有很多,下面是精心为你整理的背肩胛骨疼痛的原因,一起来看看。 引起肩胛骨痛的最常见的原因是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坐着,给肩胛骨的负担比较大,过度劳累也会造成肩胛骨痛,特别是长期做重力活的人,使肩胛骨附近肌肉拉伤,肩胛骨就会疼痛,有时人体受凉或者某些疾病,也会引起肩胛骨痛,所以我们平常还需要加强运动。 背肩胛骨疼痛怎么办1.避免过劳,矫正不良体位. 2.有剧痛时可卧床休息,也可用围腰制动,或用宽腰带加以保护.工作时可配围腰,以减少腰肌牵拉,但每天必须解除腰围,作腰背肌及腰肌锻炼. 3.理疗,按摩等舒筋活血疗法.中频电疗配合针灸按摩最有效 .针灸和中药:针刺,拔火罐有一定疗效,可缓解疼痛,中药以祛邪扶正为主 4.药物治疗:主要为消炎止痛药(芬必得,一粒,每日两次,氯唑沙宗2片,每日三次,陈香味片4片,每日三次)及舒筋活血的中药(舒筋活血片).上药可以同时服用,副作用是对胃有刺激,患胃病或伴有神经衰弱可以改服健脑补肾丸,壮腰健肾丸,小活络丹.人参归脾丸.中药制剂,无副作用,口服1个月. 5.封闭疗法:有固定压痛点者,可用0.5-1%普鲁卡因5-10ml加

醋酸强地松龙或醋酸氢化可的松0.5-1ml作痛点封闭,效果良好. 或用支川疗法,效果也不错.(具体可咨询当地疼痛科医生) 6.手术治疗,对各种非手术治疗无效的病例,可施行手术治疗(小针刀等). 7.预防:三分治七分养!!! 加强腰背肌锻炼,以促进气血流通,增强腰部筋肉的力量.面朝下趴下,双手抱头,固定下肢,上身向上起,就像仰卧起坐,但是力量相反,和倒走都是锻炼腰背肌的方法.也可作前俯后仰,左右侧屈,,仰卧举腿,等功,并可结合广播操,太极拳等. 背肩胛骨疼痛的预防1、加强锻炼 最佳的干预是加强常规锻炼,这可以改变你的坐姿,加强对疲软臀部肌肉的锻炼。 2、使用壶铃 不少想练肌肉的健身爱好者都会选择使用哑铃锻炼,因为哑铃小巧轻便,随时随地都能练习。 但其实,壶铃也有同样的好处,并且能练到平常不太使用的肌肉组织。用壶铃进行健身锻炼时,可以做各种推、举、提、抛和蹲跳等练习,通过锻炼可以有效地增强上肢、躯干及下肢等肌肉的力量。 3、优化工作环境 电脑的高度和椅子类型的小变化可能会改善你的舒适度。 4、不要久坐 许多证据已经表明,久坐不利于背部和人体健康。捷克神经学家

左侧背部疼痛的原因

左侧背部疼痛的原因 很多朋友有时候会出现背部疼痛的现象,大部分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生活习惯不好造成的。背部疼痛的原因多种多样。那么,左侧背部疼痛的原因是什么呢?怎么办呢?接下来,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方面的内容。 左侧背部疼痛的原因有哪些 第一,强直性脊柱炎引起的后背疼痛。强直性脊柱炎患者会出现慢性泛发性或持续性腰背痛,棘突有压痛感,晨起后后背腰部僵硬,后仰时背腰部疼痛加重,活动后好转,久站或行走易疲劳。 患者多表现为下背和腰部活动受限,体检可发现腰椎棘突压痛,脊椎旁肌肉痉挛,后期可出现肌肉萎缩,甚至驼背畸形。 第二,呼吸系统引起的背部疼痛。不少呼吸系统疾病如胸膜粘连、肺癌与结核等,也可能引起肩背疼痛,但一般在后背、侧背或肩胛部。 第三,内脏疾病引起的牵涉性痛。妇科盆腔疾病,前列腺疾病等可引起下腰痛,肾脏疾病如结石J瘤、肾下垂、肾盂肾炎及腹膜后疾病如脓肿,血肿等可引起腰背涌,肝股和心脏病可引起背部疼痛。 左侧背部疼痛怎么办 第一,尽可能早地在您受伤的背部放置冰块,每隔一小时放10到15分钟。冷敷可以防止水肿的发生、减轻疼痛并促进康复。 第二,腹部朝下平直俯卧,胳膊放在身体两侧,头侧向一边。如果这个姿势使您感到背部疼痛,就调整一下姿势从而使自己感到舒适,保持这种姿势并放松共1到2分钟。 第三,做骨盆倾斜运动以活动下背部,并轻轻地活动脊椎骨。平躺在地板上,曲起膝盖两脚平放在地板上。慢慢绷紧您腹部的肌肉并向地板方面压迫下背部。保持正常的呼吸,并将这个姿势保持10秒,然后放松。 以上便是小编为大家介绍的关于左侧背部疼痛的原因的一些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哦。背部的保护是非常重要的,背部不好,对我们的生活和工作都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还有,我们要注意自己的坐姿,在办公的时候要好好注意身体。

神经阻滞疗法

神经阻滞疗法 一.枕大神经阻滞疗法 枕大神经为混合神经,有感觉和运动纤维,是第二颈神经后支的最大一分支。 1.解剖由C2神经之后支纤维构成,通过C (1、2)之间并紧靠寰枢关节的后外侧出椎管,绕头下斜肌下缘向上斜跨枕下三角并穿过半棘肌和斜方肌及其腱膜达皮下,并支配该肌运动。感觉纤维经过上项线中点之外2cm处紧贴枕骨上升,与枕动脉伴行,走在动脉之内侧,最后分布于枕后和顶部的皮肤,司颅后半部皮肤的感觉。 2.病因由于以上解剖特点,枕大神经在其行程中既接近寰枢关节,又多次发生曲折而绕穿枕下的肌层和筋膜,因此寰枢关节及枕下肌肉、筋膜的病变就会使该神经遭受刺激或压迫而产生继发性病变而产生症状。因此,枕大神经病变可由外伤、颈椎疾患、上颈部软组织劳损性等引起,也可由传染病如感冒等所引起。 3.临床表现最突出的症状是疼痛,多呈针刺或刀割样放射性痛,主要位于一侧的枕下,并向枕上、头顶部放射,甚至可波及前额及眼眶区。疼痛常呈发作性出现,或自发或因旋转头部,尤其是向对侧旋转而被诱发。有时颈部活动、咳嗽、打喷嚏等也可诱发或加剧疼痛。多数病人在疼痛间歇期仍感到患区钝痛或酸痛。此外,在疼痛发作期常伴有颈肌痉挛,多数病人平时也有颈部僵硬感。 4.检查可见颈肌紧张乃至强迫头位,如头微后仰并向患侧倾斜,患侧枕大神经出口处(C2棘突与乳突连线的中点,相当于风池穴)及顶结节、上颈椎棘突或椎旁等部位可有压痛,并可向头顶及前额部放射。有的在枕部头皮下可扪及痛性小结节。枕大神经支配区皮肤也多有感觉过敏或减退,少数病程较长者甚至可显示脱发现象。 5.操作 (1)两乳突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点(即上项线之中点)旁开1.5~2cm,在上项线下用手指触摸枕动脉搏动,枕大神经位于枕动脉的内侧。此处从内至外的排列为神经、动脉、静脉,即枕动脉内侧为枕大神经,外侧为枕静脉。如枕动脉跳动摸不到,可令病人俯卧,使动脉跳动更为明显。触及动脉搏动后,在其内侧垂直进针,深约2cm,刺中神经时局部有明显酸麻感,并向头顶部放射。穿刺成功后,注入常规配伍的合剂5ml。5~7d治疗1次。 (2)病人坐位,头部端正微前屈,在C↓2棘突(枕下第一个突出的棘突)与乳突尖连线的中点处(相当于风池穴),先以拇指尖或棉签深压,以找出向头顶乃至前额有放射感的痛点,并标记之,此点就为进针的穿刺点。在此点上穿刺,针进入皮下后使针尖朝上约45°缓慢推进,当出现放射性痛感时示针尖已刺中或接近枕大神经。若针尖已触到骨质仍无放射痛,则将针退至皮下,向左、右稍加调整再重新进针,直至出现放射痛为止。抽无回血,注入配制的合剂5ml。为取得长期的效果,也可先注入2%利多卡因液2ml,再注入95%酒精1~2ml。 因为椎动脉就在枕大神经稍外方,约在乳突尖与C↓2棘突连线的中外1/3交界处,故在做枕大神经多次调整方向的穿刺时,勿靠外方,以免损伤椎动脉。 二.枕小神经阻滞疗法 枕小神经( lesser occipita nerve)为感觉神经,来自第二颈神经的前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