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最终版)分析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最终版)分析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最终版)分析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最终版)分析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为什么要学?意义?

食品原料学也可称为食品资源利用学,是食品学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

学习和研究食品原料学意义在于:1)满足现代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2)保障食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

2)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

3)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

4)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

5)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4、三群分类法:(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脂

肪和砂糖等。【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物质为: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肪】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食品、植物蛋白等。(功能性元素)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

菜、海藻类等。(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5、四群分类法:【由上到下】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

动物性食品、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

食品品质基本特征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

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

嗜好性:色,香,味,形

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

5、食品的品质标准

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

②商标保证

6、HACCP管理

HACCP即:危害分析与关键点控制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7、危害食品安全的主要因素

1)生物因素可引起食物中毒的各种病原菌、传染病细菌、病毒、寄生虫和某些生物原料本身的毒素〔毒蘑、河

豚〕

2)食品生产因素农药、食品添加剂、包装材料容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等。

3)环境污染因素工厂排放污水,汽车、飞机排废气,农药对地下水、空气、工厂用水的污染,有害物质通过食

物链在生物产品中的积蓄。

4)操作亊故误用化学药品,制造过程中操作失误,卫生管理失当等。

8、危害食品卫生的主要物质

1)造成生物危害的物质

2)造成化学危害的物质

3)造成物理危害的物质

9、食品原料的利用与开发(可考论述题)how?(P20)

1、食品原料的选择与利用

(1)家庭烹饪用食品原料(也称生鲜消费用原料):有些食品内在品质常难以准确判断,因此需建立食品原料的品质保证体系和标准化、规格化流通体系

(2)快餐店、连锁饮食店:关键是对原料的严格要求和规范化、标准化服务

(3)食品工业用原料:现代食品越来越趋向于工业化制作,其对原料要求较严格。对于这类原料,不仅制订了较严的品质标准,而且还开发了相应的测定仪器。近年许多先进的无损伤测定方法也大量引入食品原料的品质测定中。

2、食品消费合理化:从营养学角度了解各种食品原料的成分、作用,科学搭配,合理饮食,保护健康,节约资源。

3、食品原料生产合理化

两种形式的加工系统:(1)食品原料加工基地:在食品原料主要产区附近的交通枢纽地区,建立食品原料生产企业集群;(2)生鲜食品原料集散中心:减少中间流通环节,加强市场调节功能

4、食品资源的开发

(1)提高产量的同时更要重视质量的提高:提高质量,保证食品规格化生产是开发食品资源的重要途径。

(2)扩大可利用食品资源的生产:1)发展秸秆养畜,增加食物转化率

2)发展食用菌和微生物食品

3)发现和开发新的植物性食品资源:在寻求新的食物资源时,一般首先需要分析其开发价值。判断其价值主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a.安全性(可食性);

b.合理性

c.嗜好性:感官对食物的判断取舍,风味、口感

4)海洋资源与水产资源的开发:开展水产养殖,提高产出效率,保护自然资源,提高水产质量,将是水产资源开发的方向。

(3)提高食品的利用资源:1)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提高食品中有用成分含量

2)食品原料的综合开发利用:将副产品(废弃物)加以综合开发和利用,不仅可以做到所谓的“零排放、无污染生产”,还可以得到经济价值更高的副产品,提高企业效率。

另外,清洁能源、可再生能源、无公害工业材料也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开发关键:成本和效益问题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1、谷类的特征

1.营养丰富;2.常食不厌、供应充足;3.成本较低、便于流通;4.可以转化为动物性食品

2、谷类的构造与成分组成

1.构造与组织1)胚芽;2)种皮;3)胚乳

2.成分组成与营养

(1)蛋白质(2)脂肪(3)碳水化合物(4)矿物质与维生素

3、必需氨基酸

人体八种必须氨基酸为:缬氨酸,异亮氨酸,甲硫氨酸(蛋氨酸),色氨酸,苏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亮氨酸。

口诀:甲携来一本亮色书

4、必需脂肪酸

必需脂肪酸是指人体维持机体正常代谢不可缺少而自身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慢无法满足机体需要,必须通过食物供给的脂肪酸。包括两种:一种是亚油酸,另一种是亚麻酸,缺一不可。

5、限制性氨基酸

是必需氨基酸的一种,且是该食品原料中所缺乏的。

6、淀粉的糊化、糖化、液化

淀粉在充分加水并加热时,在50~70℃时颗粒发生不可逆膨胀(形成均匀糊状溶液),也称作“糊化”或“α—化”,糊化了的淀粉成为α-淀粉,与此相对应的天然状态淀粉称作β-淀粉。

糊化实质上主要是以氢键紧密结合的淀粉分子多晶组织发生破坏,水合为溶胶状态的结果。糊化是吸热反应。

糖化是淀粉加水分解成甜味产物的过程。是淀粉糖品制造过程的主要过程。也是食品发酵过程中许多中间产物的主要过程。

淀粉液化:利用淀粉酶将淀粉转化为糊精和低聚糖,使淀粉的可溶性增加,此过程称“淀粉液化”。

7、小麦的可食用部分——胚乳

大豆的可食用部分——种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由种皮和胚组成)

8、豆类化学成分的主要特点

1)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2)一般含B群维生素比较多

3)豆类特有的皂角苷、单宁和卵磷脂含量丰富,一些豆类还含有丰富的黄酮、低聚糖、α-亚麻酸、核黄素等

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

9、直链淀粉的含量是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粘性越低;相反,支链淀粉高的米饭软黏可口

10、小麦的化学、物理性质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P54)

小麦的物理特性

②容积重

容重是指单位容积中谷物的质量,以g/L或kg/m3为单位。容重的大小取决于小麦的比重和麦堆的孔隙度。一般子粒长宽比愈大,子粒愈细长,则孔隙度愈大,容重就愈小。

③千粒重

千粒重是指粮食和油料籽粒大小,饱满度的重要标志之一

11、什么叫面粉的陈化★

面粉在储藏一段时间后,由于半胱氨酸的巯基会逐渐氧化成双硫基而转化成胱氨酸,加工品质会因此得到改善,所以这一过程也叫面粉的熟成(也叫陈化)。

12、小麦面粉

小麦面粉水分含量一般在13%——14%之间,否则不易储存。

13、DT:面团形成时间:即从揉面开始至达到最高黏度的时间。(P60)

第三章油脂原料

1、什么叫油脂,油脂的分类,构成

可供人类食用的动、植物油叫作食用油脂,简称油脂。液态的叫油,呈固体状态的叫脂。在食品加工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从化学上讲,油脂是指甘油与脂肪酸所形成的酯,也称为真脂或中性脂肪。

(一)按原料分类油脂油植物油干性油;半干性油;不干性油

动物油海产动物油;淡水动物油;陆地动物油

脂植物油

动物油乳脂;体脂肪

(二)按脂肪酸组成分类1月桂酸型;2油酸、亚油酸型;3芥酸型;4亚麻酸型;5共轭酸型;6羟基酸型(三)商品分类天然油脂和加工油脂。

油脂的构成:从化学上讲,油脂是指甘油与脂肪酸所成的酯,也称真脂或中性脂肪。油脂中还含有油溶性维生素、磷脂、糖脂和固醇类。

2、什么叫加工油脂、起酥油、人造奶油

加工油脂主要指以植物油或动物油为原料经氢化、交酯反应、分离、混合等化工操作得到的具有一定性状的油脂。

起酥油是指精炼的动、植物油脂,氢化油或上述油脂的混合物,经急冷、捏合制造的固态油脂或不经过急冷、捏合制造的固态或流动态的油脂产品。起酥油具有可塑性、乳化性等加工性能。

人造奶油人造奶油系指精制食用油脂中添加水及其它辅料,经乳化、急冷捏合成具有天然奶油特色的可塑性制品。

3、食用油脂的性状与成分(概念与应用)

其分子是由一分子甘油和三分子脂肪酸结合而成。除了三酸甘油酯外,还包括单酸甘油酯、双酸甘油酯、磷脂、脑甘油酯类、固醇、脂肪酸、油脂醇、油溶性维生素等。通常所说的油脂就是甘油与脂肪酸所成的酯,也称为真脂或中性脂肪,而把其他的脂质统称为类脂。

4、油脂的物理特性p149

1.颜色:大部分的颜色受所含胡萝卜素系列色素影响,带有黄红色,其他还含有绿、蓝和茶色成分。空气、光线、温度都会使油色变浓,尤其加热后油会发红色,变浓。

2.比重:所有的油脂都比水轻,相对密度在0.9~0.7之间。油脂的比重与脂肪酸构成有关,一般不饱和脂肪酸、低级脂肪酸、羟基酸的含量越大比重越大。油脂越陈旧比重稍增加.

3.熔点:成分不单一,熔点不是一个定值。即它是在一定温度范围内软化熔解。熔点可规定为透明熔点和上升熔点。透明熔点为按规定方法加热时,油脂熔化为完全透明液体时的温度,上升熔点是开始软化流动

时的温度。含不饱和脂肪酸多的油脂越多,熔点越低。

4.凝固点、脂肪酸凝固点与雾点:凝固点:是指熔化了的油脂冷却凝固时,因产生熔解热使温度上升的最高点

或静止温度点。油脂的凝固点比熔点稍低一些。

脂肪酸凝固点:是指按规定方法使试样皂化分解所得脂肪酸的凝固点,试样

中含高熔点脂肪酸比例越高,凝固点就越高。

雾点:也称浑浊点,它是指按规定方法试验时,试样开始变得浑浊不透明的

温度点。雾点是判断油脂中含有的甘油脂、蜡质、高级醇类、长链烃

类等在精制时是否被除去的指标。雾点以下油会失去流动性,因此它

也是对要求流动性的油脂的一个特征值。

5.粘度:流体在流动过程中的阻滞力。液体油的粘度随着存放时间增长而增加,而且与温度有关系,温度越低粘

度越大。

6.稠度与固体脂指数(SFI:Solid Fat Index):稠度是测量固体脂的硬度的指标。影响稠度的是固体脂指数,SFI

的值就是在固型脂中含有固体油脂的百分比。

7.比热容: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油脂的比热容约为水的1/2,1.84~2.15J/(g·K).

8.发烟点、引火点、燃烧点:当油加热到200℃左右,由于产生的热裂解物或不纯物挥发显著可见,开始冒烟,这

时的温度称为发烟点;如果继续加热,油表面挥发物浓度大到当接进明火时,开始点

燃的温度称为引火点;当温度再升高,在无火点燃,自己燃烧时的温度为燃点。6、油脂的贮藏

(1)温度对各种油脂氧化有很大影响

(2)储藏场所应没有异味,因油脂易吸收异味。

(3)应特别注意密闭,不使之接触空气,避光保存。

(4)天然油脂自身含有一定的抗氧化成分

(5)避免与铜、铁等变价金属接触,添加增效剂。

●酸败:油脂暴露在空气中会自发进行氧化作用而产生异臭味和苦味的现象称作酸败。

●酸价(A V):指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中和价(NV):中和1g油脂中游离脂肪酸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碘价(IV):也称溴价,指卤化100g脂肪或脂肪酸所吸收的碘的克数。

●皂化价(SV):皂化1g脂肪所需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过氧化物价(PV):每1000g脂肪中成为过氧化物的氧的摩尔数。

●羰基价:每1000g试样中含羰酰基的摩尔数或%、mg/g等表示。

●硫氢价(TV):对100g试样按规定的方法以硫氢基作用,把作用后被吸收的硫氢基的量换算成碘的克数,以此

数表示硫氢价。

●乙酰价:中和1g按一定方法乙酰化了的试样中醋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毫克数。

●影响酸败的主要因素:①氧的存在;②油脂内不饱和键的存在;③温度;④紫外线照射;⑤金属离子存在。

●ω3型脂肪酸与ω6型脂肪酸:如果把脂肪酸碳链中与羧基相反的末端碳位称为ω1位,那么不饱和键从ω3位

开始的脂肪酸称为ω3型脂肪酸;不饱和键从ω6位开始的脂肪酸被称为ω6型脂肪酸。ω3型脂肪酸有花生四烯酸、EPA(20:5)、DHA(22:6)

●人造奶油与起酥油最大的区别是:含有较多的(20%左右)水分,也可以说是油包水型乳浊液。

●果实中的色素物质:类胡萝卜素类、黄铜色素类、花色苷。

7、简述EPA、DHA的生理功能

主要有几个方面:(1)降低血脂、胆固醇和血压,预防心血管疾病;(2)抑制血小板凝集,防止血栓形成与中风,预防

老年痴呆症;(3) 预防炎症和哮喘;(4) 降低血糖,抗糖尿病;(5)抗过敏;(6) 抑制促癌物质前列腺素的形成,能够防止乳腺癌,直肠癌等的发生;(7)增强视网膜的反射能力,预防视力退化;(8)增强记忆力,提高学习效果。

第四章果蔬原料

1、果蔬原料的特性

果蔬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具有引起人们食欲最良好的感官性状;

新鲜果蔬是活的有机体,属易腐性商品;

果蔬生产季节性强,为了延长市场供应期,需要发展贮藏加工产业;

2、蔬菜的营养价值

蔬菜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纤维素;对维持人体生理酸碱平衡具有重要作用。

3、菜的营养功能

1.维生素的来源

2.热能的来源

3.矿物质的来源

4.纤维素的重要来源

5.中和胃酸

6.其他方面的作用。

4、蔬菜保鲜因素及防止措施

保鲜因素:(1)防萎蔫(2)防变色(3)防发芽与抽薹(4)防霉烂(5)防后熟和衰老

5、水果的营养价值:

(1)水果中含有丰富的糖分、有机酸,具有补充人体热能,增进人体健康的作用。

(2)水果具有独特的色、香、味,使果实色美、味美。增强人们的食欲。

(3)补充人体维生素。

(4)补充人体所需矿物质,维持人体生理酸碱平衡。

(5)是人体纤维素的来源

(6)果品是食品工业重要原料

第五章畜产品原料

1、什么叫畜产品★p221

畜产食品从广义上讲,是指所有能被人们作为食品而食用的畜产品,包括肉品、乳品和蛋品等。

2、肉的形态结构p229 需要对照书本看

肉的四种组成部分比例大致是:肌肉组织占50~60%,脂肪组织20~30%.结缔组织9~14%,骨骼组织15~22%。

3、影响鲜肉颜色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①放血不良使肉呈暗红色而湿润,其保存性较差。

②肉在成熟过程中表面干燥浓缩,使肉色变暗变深。

③各种病理原因,如白肌病及PSE肉、牛黑腿病、嗜伊红性肌炎等,使肉苍白、发黑、发绿等。

④腐败使肉发灰、发黑、发绿等。

⑤冻肉的胴体表面肉色不变,砍开面常呈淡灰红色,融冻后又呈鲜红色,二次冻结的肉呈暗红色且脂肪及骨髓

被染红。

⑥气封装的各种气体对肉色有影响,如纯C02对肉色有损害,纯N2则对肉的呈色有利等。

4、肉的理化特性,PSE,DFD,肌红蛋白衍生物p233

PSE肉:俗称灰白肉,其颜色暗淡(灰白),pH值及系水力较低,肌肉组织松软并伴有大量渗水症候,嫩度和风味较差。

DFD肉:如果肌肉中糖原含量较正常低,则肌肉最终pH会由于乳酸积累少而比正常情况高些(pH约为6.0)。由于结合水增加和光被吸收,使肌肉外观颜色变深,产生DFD肉。

5、多汁性p233

是影响肉食用品质的一个重要因素

多汁性的评判四个方面:

●开始咀嚼时根据肉中释放的肉汁的多少

●根据咀嚼过程中肉汁释放的持续性

●根据咀嚼时刺激唾液分泌的多少

●根据肉中的脂肪在牙齿,舌头以及口腔其他部位的附着给人以多汁性的感觉

6、肉的嫩度p234

又叫肉的柔软性,指肉在食用时口感的老嫩,反应了肉的质地,由肌肉中各种蛋白质的结构特性决定

7、肉嫩度的评定p234

根据柔软性,易碎性和可咽性

8、宰后僵直的过程p240

宰后僵直过程可分为三阶段:僵直迟滞期、僵直急速形成期和僵直后期。屠宰初期,肌肉内ATP的含量虽然减少,但由于此时肌肉中含有磷酸肌酸,可将能量传给ADP再合成A TP,因此ATP的含量在一定时间内几乎恒定,正是由于ATP的存在,使肌冻蛋白细肌丝在一定程度上还能沿着肌球蛋白粗肌丝进行可逆性的收缩与松弛,从而使这一阶段的肌肉还保持一定的伸缩性和弹性,这一时期成为僵直迟滞期。随着宰后时间的延长,磷酸肌酸的能量耗尽,肌肉ATP的来源主要依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致使ATP的水平下降,同时乳酸浓度增加,肌浆网中Ca2+被释放,从而加速引起肌肉的不可逆性收缩,使肌肉的弹性逐渐消失,肌肉的僵直进入急速形成期;当肌肉内的ATP 含量降到原含量的15%~20%时,肌肉的收缩性几乎丧失殆尽,从而进入僵直后期。

9、什么叫尸僵、肉的成熟、肉的解僵p240

畜禽在屠宰之后,开始肌肉很柔软,保水性很高,肌纤维呈松弛状态,但随着糖原酵解的进行,肌肉失去弹性而变得僵硬,这种状态叫做尸僵。

尸僵保持一定时间后,肌肉又逐渐变软,解除僵直后的肉类放在低温下贮藏,使其增加风味的过程称为肉的成熟。

肉的解僵:是指肌肉在宰后僵直达到最大程度并维持一段时间后,其僵直缓慢解除,肉的质地变软的过程。

10、成熟对肉质的作用:p242

①嫩度的改善:随着肉成熟的发展,肉的嫩度发生显著的变化。刚屠宰之后肉的嫩度最后,在极限PH时嫩度最差,成熟肉的嫩度有所改善。

②肉保水性的提高:肉在成熟时,保水性又有所回升。

③蛋白质的变化:肉成熟时,肌肉中许多酶类对某些蛋白质有一定的分解作用,从而促使成熟过程中肌肉中盐溶性蛋白质的浸出性增加。

④风味的变化:随着成熟,肉中浸出物和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增加,多种游离氨基酸存在,但谷氨酸、精氨酸、亮氨酸、缬氨酸和甘氨酸较多,这些氨基酸都具有增加肉的滋味和改善肉质香气的作用。

11、原料肉的贮藏保鲜:p253

①冷却贮藏保鲜

②冷冻贮藏保鲜

③辐射保鲜

④气调包装保鲜

⑤天然防腐保鲜剂

12、K值及其意义

是以核苷酸分解物作为指标的判定方法,这种方法可以从数量上反映出鱼的鲜度。K值(%)=(HxR + Hx)/(ATP + ADP + AMP + IMP + HxR + Hx)×100%

K值大小实际上反映鱼体在僵硬至自溶的阶段不同鲜度。因为鱼死后至僵硬这段时间,ATP迅速分解,K值增加很快。因此测出K值比测出挥发行盐基氨更能准确的反映出鱼体的鲜度,如果鱼体处于腐败阶段,去测K值就失去意义。

第六章水产食品原料

1、什么叫水产品资源及其特性

是天然水域中具有开发利用价值的经济动物种类和数量的总和,又称渔业资源。

特性:再生性、不稳定性、共享性

2、什么叫水产品加工

以水产动物为原料,采取各种机械、物理、化学、微生物学的方法,进行食品加工的生产技术过程。

3、水产资源的特性p293

再生性;不稳定性;共享性

4、鱼类的特点p295

多样性;易腐性;捕获量的多变性;鱼体成分的变动

5、鱼类低温保鲜方法p313

冰藏保鲜;冷海水保鲜;微冻保鲜;冷冻保鲜

6、冷链p314

7、鱼新鲜度检验的方法有哪些?P311 -312 一定要结合书本看

1)物理法;2)微生物法;3)化学法;4)感官鉴别方法

第七章香辛料与调味料

1、香辛料的定义p336

香辛料是指以植物的种子,果实,根茎叶花等为原料,添加到食品中使其具有刺激性香味和辣味的一类调味品。

2、香辛料的性质和功能p337

香辛料具有促进食欲,防腐的作用,有的还具有抗氧化,杀菌,杀灭寄生虫,健胃,调理肠胃,助消化等众多药理作用。

3、香辛料的利用形式p339

完整香辛料;粉碎香辛料;香辛料提取物

4、调味料的定义p351

调味料是以调和食品风味、使之更迎合人们的嗜好,促进食欲的一类物质的总称。

5、调味料的分类p351

6、分解型调味料p354

食品原料学复习资料

1、为什么说食品原料学是食品科学类专业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 因为食品原料学是由众多的学科体系所组成的,比如说:生物学、化学、农学、食品商品学、食品贮藏学、营养学、安全学、医学。 另外它与邻近学科在营养学、市场流通、品质评价、食品加工学、生物生产科学这些方面有密切关系。 2、为什么说食品质量的保证首先要求食品原料的规格化和标准化? 因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原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基本都是作为商品流通的。按照商品的销售对象,大致可分为两类:直接消费品和商务用品。直接消费品的特点是购买者范围广、、人数多、小单位量交易,购买的动机往往受随机情绪、宣传或习惯的影响较大,因此这种商品要求对它的性能有较为详细和易懂的标注。商务商品也称为工业商品、产业商品或工业原料等。它和直接消费品相比有如下特征:购买者范围仅限于特定的企业,交易批量较大,购买动机由一定的规格要求和生产计划而定。我国在过去经济比较落后的时代,大多食品及其原料属于定量分配物资,因此对此只有物量上的要求,即仅注意其基本特征;然而,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食品的商品特点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农业要向产业化、现代化迈进,作为食品原料的农产品就必须符合规格化、标准化和商业化的要求。2.谷类和豆类的种子结构有哪些?主要供食部位是什么?谷类:种皮与果皮愈合—谷皮;种皮下有糊粉层:胚乳表面的多角形细胞组成;胚乳发达(80%);贮存物质以淀粉为主,其次为蛋白质。主要供食部位:胚乳。豆类:种皮单独存在;无糊粉层;胚乳退化,子叶发达(占96%);一类是含淀粉较高的种类,如:豌豆、蚕豆等;一类是含蛋白质、油脂较高的种类,如:大豆。主要供食部位:子叶。 3.谷类和豆类的化学成分、营养特点是什么?谷类的化学成分:碳水化合物,尤其是淀粉为主要成分;其次是蛋白质;再其次是油脂。营养特点:谷类原料成分丰富,营养价值高。豆类的化学成分:粗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粗纤维、灰分。营养特点: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一般含B族维生素较多;豆类有较多生理活性物质。 5.什么是毛稻、糙米、白米?毛稻:稻谷脱粒后得到的带有不可食的颍壳的籽粒。糙米:稻谷经砻谷处理,将颖壳去除,得到的籽粒。白米:糙米经过碾米加工,除去部分或全部皮层得到的籽粒。 6.稻米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分类方法有:植物学;生长条件;淀粉构成;米粒形状;特征和用途;加工方法和用途;生长期和外观。 7.为什么要加工预蒸煮米(蒸谷)?因为蒸谷经高温杀菌杀虫,贮藏期长,蒸煮可使玉米表面的水溶性营养成分向米粒内部扩散,增加精白米营养;同时,处理还可使脱壳容易,减少碾米时碎米发生率。煮饭时间长,米饭黏性小,硬度大,不易变黏变酸。 8.简述稻米的主要化学成分与品质特点的关系。关系是:两种淀粉含量不同,米质有差异。直链淀粉被认为是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含量越高,出饭率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黏性越低;相反,支链淀粉易糊化,含量高的大米饭软黏可口。 9.籼米、粳米、糯米的品质特点是什么?籼米:直链淀粉为主;质地疏松,硬度小,加工易碎,胀性大,糯性小,口感较干而粗糙。粳米:支链淀粉多于直链淀粉;米粒坚实,硬度高,胀性小,粘性大,口感滋润柔软。糯米:支链淀粉为主;胀性最小,粘性最大。难于消化。 13.小麦的分类方法有哪些?分类方法:植物学;商品学。 15.简述小麦粉的化学成分与品质特点之间的关系。 关系是:粗纤维多的面粉加工和口感较差,但能增强面团强度,防止成品老化的功能。蛋白质中的麦胶和麦谷蛋白遇水相互黏聚在一起形成面筋,使面团具有弹性、韧性、延展性。脂质中的卵磷脂使面包柔软。矿物质越少,面粉越白。越是精白面粉,维生素含量越少。17.如何用感官方法判定面粉的品质?品质鉴定:一般可从水分含量,新鲜度,杂质含量等方面加以鉴别。 优质面粉:色白;新鲜度高;面筋质含量高;水分含量低;杂质少。 21.以小麦为例,简述粮食的品质特性与利用的关系。1)小麦中的硬质小麦含蛋白质、面筋较多,质量也较好,主要制面包,高级面条。2)小麦粉蛋白中含有半胱氨酸,它的存在使面团发黏,含植物蛋白,遇水能相互黏聚在一起形成面筋,因此可用小麦粉做面条饺子类,馒头面包类。3)软质小麦适于制饼干、糕点、烧饼,我国中间质小麦最为普通,适于做馒头面条。 2.食用油脂的作用是什么?是食品和烹饪加工中良好的传热介质;赋予食品、菜点独特的质感、风味和色泽; 油脂的加工特性起到丰富食品的种类,改善食品的质感,形成独特的工艺等作用。 3.举例说出常用的植物性油脂、动物性油脂和加工油脂的种类及其加工特性。 植物性油脂: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的加工特性:低温时固体脂析出;气味芳香;橄榄油的加工特性:稳定性高、抗氧化性强;风味独特。动物性油脂:乳脂的加工特性:较大温度范围内具有可塑性、通过改变温度调整其软硬和延展性、口融性好;猪油的加工特性:熔点较低,在口中易融化;起酥性好;香味独特;融合性差;牛脂的加工特性:熔点高(35~50℃),融和性较好,可塑性差,起酥性不好;鱼油的加工特性:稳定性差,易酸败生成鱼腥味并引起变色。加工性油脂:起酥油、人造奶油。加工特性:起酥性好,可塑性高,稳定性高。 4.食用油脂在食品加工方面有何应用?用于烘焙食品的生产(润滑作用、改变质地、可塑性)、传热介质、形成独特风味、工艺特点。 5.食用油脂在烹饪加工方面有何应用?作为传热媒介;调节菜肴质感;作为调香料使用;作为面点配料;作为烹调润滑剂;保温作用。 1.果蔬有何营养价值?含有大量水分,蛋白质,脂肪含量低,含有一定量的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某些维生素含量丰富,含有各种有机酸,芳香物质,色素和膳食纤维。果蔬中常含有各种芳香物质和色素,使食品具有特殊的香味和颜色,可赋予果蔬良好的感官性状,对增进食欲,帮助消化,维持肠道正常功能及丰富的膳食的多样化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果蔬原料的特性是什么? 1)、具有良好的色、香、味,具有引起人们食欲的良好的感官性状;2)、新鲜果蔬属易腐性商品; 3)、生产季节强,要加强贮藏和加工。 3.果蔬的贮藏流通特点是什么?1)防止萎焉;2)防止变色;3)防止发芽与抽薹;4)防止霉烂;5)防止生理老化。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1 2、按生产方式分:)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2)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3)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4)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5同时热能较高的谷类、淀320%,、按食品的营养特点分类:1)能量原料:能量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小于 粉质根茎类、油脂类及糖类等。的豆类、花生瓜子20%2)蛋白质原料:蛋白质原料是指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不小于类、畜禽肉类、畜乳类、蛋类、鱼类、虾蟹类、软体动物类、菌藻类及其他类等。矿物质和维生素,3)矿质维生素原料:矿质维生素原料是指热能和蛋白质含量均较低含量相对较高的瓜果类、蔬菜类、茶类和木耳海带类等。,特种原料:特种原料是指营养素含量全面、合理或具有多种医疗保健功能的食品4) 包括全营养食品类和药食两用食品类。向食品中加入的起特殊作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是指食品加工或食用过程中5)包括维生素、矿物质、合成氨基酸、调味剂、防腐剂、,的少量物质发色剂、抗氧化剂、增稠剂、乳化剂、疏松剂、凝固剂、品质改良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抗结块剂、香精香料单体及其它等。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晤、三群分类法:(1)4 舫和砂糖等。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性(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 食品、植物蛋白等。建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蔬(3) 菜、海藻类等。、四群分类法: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 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动物性食品、5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基本特征食品品质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嗜好性:色,香,味,形加工性:加工处理的难易程度,对加工工艺的影响、食品的品质标准5 制定的国家标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保证品质的方法①法律保证:依据《食品卫生法》、《产品质量法》SN LZBQBSCNY”””和行业标准。比如“GB、GB/T、、、、、Y、②商标保证:生产企业或生产者的商标是确保其品质的重要依据。因为商标作为证明产品的制造者或销售者的标志,除了要向消费者保证产品质量责任外,还可以此取得消费者的信任,而使自己与消费者之间建立起比较稳定的联系。. 6、HACCP管理 HACCP卫生管理步骤:(1)成立HACCP管理机构;(2)制定产品说明书;(3)设定消费者可能的使用方法; (4)构建工艺流程图,分析潜在的危害物 第二章粮谷类原料

214年小测题有答案(食品分析期末复习资料

1 2 3、 4、罗紫-哥特里法是乳及乳制品中脂肪测定的公认标准方法。样品需先用浓氨水和乙醇处理,氨水的作用是破坏胶体分散系,使包裹脂肪球的酪蛋白钙盐溶解,释放出脂,乙醇的作用是沉淀蛋白质,并溶解醇溶性杂质,然后,用乙醚并加入石油醚提取试样中的脂肪,加入石油醚的作用是降低乙醚极性,减少水溶性组分溶出。 5、样品中的还原糖与过量的碱性酒石酸铜溶液 KMnO4氧化生 KMnO4的消耗量计算和查表即可得还原糖含量。 6、正常全脂牛奶的相对密度为1.028~1.032。现用20?/4?的乳稠计测某一奶牛场的牛奶的相对密度,读数为26.3?,此时牛奶的温度为25?C,换算成相对密度值为??1.0273?????(已知乳温高于20?C时,每高1?C乳稠计读数应加上0.2?);该值?低??于正常全脂牛奶的相对密度,表明该牛奶可能加入了??水??。 7、对于含磷脂较多的鱼、贝、肉、蛋等,测定其脂肪含量应采用的方法是 甲醇提取法。 8、双指示剂甲醛滴定法测定食品中的氨基酸,样液分2份,一份加入中性红指示 标准溶液滴定至红色变为琥珀色,另一份加入百里酚酞指示剂和 NaOH标准溶液滴定至淡蓝色。 9、2,6-二氯靛酚法主要用于测定2,6-二氯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呈粉红色颜色,被抗坏血酸还原后

1、食品分析实验产生的系统误差可以用校正的方法加以消除。(√) 2、卡尔费休法可以用于测定鲜枣等水果中的水分含量。(×) 适用于颗粒细度较小的物质,面粉、砂糖、可可脂 3、邻二氮菲比色法测定铁的含量,其原理是利用三价铁离子在pH为2~9的溶液中能与邻二氮菲生成稳定的有色络合物的性质。二价铁离子、微酸条件下(×) 4、凯氏定氮法测定食品中蛋白质含量实际上包含了一些含氮的非蛋白化合物,故这种方法测定的只是粗蛋白。(√) 5、测定香蕉中淀粉含量可以采用酸水解的样品前处理方法。(×) 6、当食品的相对密度异常时,可以肯定食品的质量有问题;当相对密度正常时,则食品质量无问题。(×) 7、采用重量法测定食品粗纤维含量时,样品先经酸处理,目的是去除糖、淀粉、果胶、半纤维素等物质,过滤后再用稀碱处理是为了中和酸。(×) 碱是为了除去蛋白质溶解、脂肪皂化 8、一般来讲,物质溶液的折射率随着浓度的增大而递增。(√) 9、镉柱测定食品中硝酸盐方法中,镉柱的作用是去除样品中的杂质。(×) 10、测定糖精钠含量的操作中,样品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使糖精钠转化为糖精,以便于用乙醚提取。(√) 三、简答题 1、设计一个曲奇饼干中淀粉含量测定的实验,包括样品前处理和分析测定二个程序中主要的步骤。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第一章绪论 1、什么叫食品原料学为什么要学意义 食品原料学也可称为食品资源利用学,是食品学的重要基础。它主要研究食品原料的生产、流通基本知识,理化、营养特征和加工利用方法等内容。 其目的是通过对食品原料知识的正确理解,使食品的保藏、流通、烹调、加工、利用等更加科学合理。 学习和研究食品原料学意义在于:1)满足现代食品越来越高的要求;2)保障食品安全;3)原料的保障性和经济性。 2、食品原料的分类及其概念 1、按来源分类:植物性食品和动物性食品 2、按生产方式分:1)农产品:指在土地上对农作物进行栽培、收获得到的食物原料。 2)畜产品:指人工在陆上饲养、养殖、放养各种动物所得到的食品原料。 3)水产品:指在江、河、湖、海中捕捞的产品和人工水中养殖得到的产品。 4)林产品:主要指取自林木的产品。 5)其他食品原料:还包括:水、调味料、香辛料、油脂、嗜好饮料、食品添加剂等。 4、三群分类法:(1)热能源:指可提供热能的食品材料,也称为黄色食品,它包括:粮谷类、坚果类、薯类、 脂肪和砂糖等。【给人体提供能量的三大物质为:碳水化合物(糖类)、蛋白质、脂 肪】 (2)成长源:即提供身体(血、肉、骨)成长所需要的营养的食物.亦称红色食品,包括:动物 性食品、植物蛋白等。(功能性元素) (3)健康维持源:即维持身体健康、增进免疫、防止疾病的食物.亦称绿色食品,指:水果、 蔬菜、海藻类等。(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元素) 5、四群分类法:【由上到下】①乳酪类;②肉、鱼、蛋类;③果蔬类;④粮谷类。第②层的果蔬类和第③层的 动物性食品、坚果花生类,还可再分为:水果群和蔬菜群,及乳制品群和肉、鱼、坚果制品群。 因此总共可细分为六小群。 3、食品原料学研究的内容 (一)食品原料的生产、消费和流通 (二)食品原料的性状、成分和利用价值 (三)食品原料的品质、规格和鉴定 (四)食品原料的加工处理及其可加工的主要产品 4、食品的品质构成 食品品质基本特征营养特征:热量,脂肪,蛋白质,糖等 安全卫生性:霉变,变质,农药残留 商品特性流通性:鲜度,性状,贮藏性,运输性

食品原料学复习思考题2012

食品原料学复习思考题总汇 第一章粮油食品原料 1.什么叫毛稻(稻谷)?什么叫糙米?糙米由哪几部分构成?各占多少比例? 2.栽培稻品种是如何进行分类的? 3.试述粮油原料中淀粉酶的种类和对淀粉的作用方式。 4.简述稻谷的加工适性。 5.淀粉的糊化和回生的概念及在粮食原料加工中有何实际意义? 6. 什么是米粒的垩白现象? 7. 为什么小麦粉遇水后能形成面筋? 8.大米、小麦、玉米和大豆4种原料中蛋白质有何特点? 9. 小麦籽粒、玉米的籽粒由哪几部分组成? 10. 玉米有哪些类型? 11. 大豆蛋白的组成? 12.大豆中的低聚糖和异黄酮各有哪些种类? 第二章果蔬原料 1. 简述果蔬的化学组成及其特性。 2. 简述果树的种类和形态结构。 3.罐藏青豆的品种以哪种为好?为什么? 4.果胶物质根据其结合状况和理化性质可分为哪三类? 5.为什么果蔬加热后经常出现酸味增强的情况?

6. 如何评定果蔬品质? 7.植物的组织主要分为哪些类型? 第三章畜禽原料 1.简述猪、牛、羊、兔及主要禽类的经济类型、品种、分布及其产肉性能? 2.什么是畜禽胴体,它有哪几部分组成? 3. 从宏观角度上看,肌肉是如何构成的? 4. 肌肉中的蛋白质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性? 5. 脂肪的组成如何?影响其特性的因素有哪些? 6. 肌球蛋白和肌动球蛋白的特性有何异同? 7.简述肉的物理性质和影响因素。 8.何谓PSE肉和DFD肉 9.牛乳的主要化学成分包括哪些?影响牛乳成份的因素有哪些? 10. 简述牛乳的分散体系? 11. 简述乳脂肪在乳中的存在状态?乳脂肪球膜的构造如何影响乳脂肪的稳定性? 12. 试述酪蛋白在乳中的存在状态?影响酪蛋白胶粒稳定性的因素有哪些? 13. 简述牛乳中无机物的种类及存在状态? 14. 乳中的酶类主要包括哪些?对乳制品的质量有何影响? 15. 试述乳的物理性质及其对判断牛乳的质量好坏。

食品原料学题库

一类课程建设课程组--题库 推荐单位食品学院 所属教研室食品科学 课程名称食品原料学 课程组负责人谢宏 沈阳农业大学教务处制 二ΟΟ一年十一月八日

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共计12分,每小题3分) 1.豆类:豆类作物包括一些双子叶植物,其特点是种子无胚乳,却有两片发达的子叶,子叶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20%-40%)和脂肪。 2.淀粉的糊化:淀粉颗粒不溶于冷水,将其放入冷水中,经搅拌可形成悬浮液。如停止搅拌,淀粉粒因比水重则会慢慢下沉。如将淀粉乳浆加热到一定的温度,则淀粉粒吸水膨胀,晶体结构消失,互相接触融为一体,悬浮液变成黏糊的糊状液体,虽停止搅拌,淀粉也不会沉淀,这种黏糊的糊状液体称为淀粉糊,这种现象称为淀粉的糊化。 3.果蔬品质:是指果蔬满足某种使用价值全部有利特征的总和,主要是指食用时果蔬外观、风味和营养价值的优越程度。 4.小麦面筋:将小麦面粉加水和成面团,静止后,把面团放在流动的水中揉洗,面团中的淀粉粒和麸皮微粒都随水渐渐被冲洗掉,可溶性物质也被水溶解,最后剩下来的一块柔软的有弹性的软胶物质就是面筋。 二、单项选择题(共计20分,每小题2分)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 A ) A.清蛋白 B.球蛋白 C.胶蛋白 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胚乳 B.糊粉层 C.胚芽 D.子叶(A)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A.有机酸 B.蛋白质 C.矿物质 D.糖分(C) 4. 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a) A酒石酸 B.柠檬酸 C.水杨酸 D.草酸 5.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 C ) A.小麦 B.大米 C.大豆 D.玉米 6.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 C ) A.α-淀粉酶 B.β-淀粉酶 C.葡萄糖淀粉酶 D.异淀粉酶 7.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C ) A.水分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纤维素 8.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 A ) A.二硫键 B.氢键 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9.果蔬中有机酸含量通常以果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酸表示,如柑橘以柠檬酸表示,葡萄以何种有机酸表示?( B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苹果酸 D.草酸 10.粮油籽粒中占全粒重量最多的是( C ) A.皮层 B.胚 C.胚乳 D.胚芽

食品分析考试试题及答案

食品分析 1、熟悉食品分析的研究内容 食品营养素分析;食品中的有害物质分析;食品添加剂分析;食品的感官评定。 2、熟悉试剂纯度和溶液浓度的表示方法 纯度:一级纯(优级纯或基准级试剂G.R)> 二级纯(分析纯A.R)> 三级纯(化学纯C.P)表示方法:体积分数→指100ml溶液中含有液体溶质的毫升数。(%) 质量浓度→指100ml溶液中含有固体溶质的克数。(g/L) 质量分数→指100g溶液中所含溶质的克数。(%) 3、掌握采样的概念和了解样品的分类,熟悉样品的分数、用途及保留时间 采样→指为了进行检验从大量物料中抽取得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样品。 样品分为检样、原始样品、平均样品三类。 样品应一式三份,用于检验用、复验用、备查或仲裁用。保留时间一个月。 4、掌握样品预处理的目的 消除干扰因素;使待测组分完整地保留下来;浓缩待测组分。 5、掌握样品的保存方法 冷冻干燥法(先冷冻至冰点以下,再高真空使冰升华为水,从而干燥样品。133-140Pa;-10℃-- -30℃);冷冻法(使样品在-10℃-- -30℃下呈冷冻状态保存);冷藏法(在0—5℃保存,适合于易腐败变质样品,时间不宜长);干燥法(样品放在有干燥剂的干燥器内保存的方法→变色硅胶、无水Cacl2)。 6、了解准确度和精确度概念,熟悉回收试验 精确度高不一定准确度高,但精确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确度低,准确度必然低,而且说明结果不可靠。 回收试验:就是在样品中加入已知量的待测标准物质进行对照试验,实际中以回收率表示准确度。 7、掌握风干样品、干物质、可溶性固形物、回潮、恒量的概念 风干样品:指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时的样品。它所含水分主要是束缚水。 干物质:指除去水分后的样品。 可溶性固形物:可溶于水的干物质。 回潮:指粉状干物质或比风干样品含水低的样品,铺成不超过1cm的厚度,置于大气中吸水,直至与大气湿度建立平衡为止,这一过程称为回潮。 恒量:指一份样品先后两次烘干(或灰化)后的质量之差在允许范围内,就算达到恒量。是衡量样品烘干(或灰化)是否完全的指标。 8、掌握与水分有关的物质含量的表示方法及换算 计算公式:以脂肪为例 脂肪% (干)脂肪% (鲜) 脂肪% (风) ---------- = ----------- = ------------- 100% 1-水分% (鲜) 1-水分% (风) 9、了解为什么说减压干燥法测定结果最接近真实的水分含量,熟悉减压干燥法的适用样品因多数样品都含有胶态物质,直接干燥法完全除去束缚水较困难,而减压干燥法可以顺利地除去,所以该法是水分测定中最准确的方法。 适用样品:适用于糖、味精等易分解的食品中水分的测定,不适用于添加了其他原料的糖果,如奶糖、软糖等试样测定,同时该法不适用于水分含量小于0.5g/100g的样品。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三种热分析方法综合介绍 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的条件下,测量物质的物理性质随温度变化关系的一类技术。该技术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其一,物质要承受程序控温的作用,通常指以一定的速率升(降)温。其二,要选定用来测定的一种物理量,它可以是热学的、力学的、声学的、光学的以及电学的和磁学的等。其三,测量物理量随温度的变化关系。 物质在受热过程中要发生各种物理、化学变化,可用各种热分析方法跟踪这种变化。表1中列出根据所测物理性质对热分析方法的分类。其中以差热分析(DTA)和热重分析(TG)的历史最长,使用也最广泛;微分热重分析(DTG)和差示扫描置热法(DSC)近年来也得到较迅速地发展。下面简单介绍DTA、TG和DSC的基本原理和技术。 表1热分析方法的分类 (一)差热分析(DTA) 差热分析是在程序控制温度下,测量物质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度差与温度关系的一种技术。差热分析曲线是描述样品与参比物之间的温差(ΔT)随温度或时间的变化关系。在DAT试验中,样品温度的变化是由于相变或反应的吸热或放热效应引起的。一般说来,相变、脱氢还原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吸热效应;而结晶、氧化和一些分解反应产生放热效应。 图1为差热分析装置示意图,典型的DTA装置由温度程序控制单元、差热放大单元和记录单元组成。将试样S和参比物R一同放在加热电炉中进行程序升温,试样在受热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着焓的改变,从而使它与热惰性的参比物之间形成一定的温度差。差热分析中温差信号很小,一般只有几微伏到几十微伏,因此差热信号经差热放大后在记录单元绘出差热分析曲线。从曲线的位置、形状、大小可得到有关热力学和热动力学方面的信息。

食品原料学汇总题库

食品原料学思考题 一、选择题 1.广泛存在于虾、蟹、牡蛎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为。 A、血红素 B、叶黄素 C、虾青素 D、虾红素 2.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直链淀粉含量 B、脂类含量 C 、游离脂肪酸 D 、蛋白含量 3.愈伤处理的温度是。 A 、20℃~25℃ B、26℃~30℃ C 、31℃~35℃ D、36℃~40℃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游离脂肪 D 、脂肪酸 5.肉质又面有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的是。 A 、红色番茄 B、粉色番茄 C 、黄色番茄 D、青番茄 6.四季豆有毒,需充分加热,是因为含有。 A 、挥发油类 B、硫化合物 C 、芥子甙 D、皂苷 7.粮食是以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在主食的谷类、豆类、薯类原料食品的统称。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矿物质 8.谷类的保藏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稻米蒸煮食用时,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是。 A 、碱消法间接测定 B、米胶延伸法测定 C、碘比色法测定 D、淀粉粉粒仪测定 10.对于肾脏病人应食用较好。 A、巨胚米 B、高谷蛋白米 C、低球蛋白米 D、低谷蛋白米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 B、米饭的黏度与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 C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少,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多 D、游离脂肪酸测定是判断大米新陈的指标 12.下列有关豆类的形状和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种皮内侧栅状组织所含的色素决定了种子的颜色 B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食品原料学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题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A)A.清蛋白B.球蛋白C.胶蛋白D.谷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______3个部分构成。( A )A.胚乳B.糊粉层C.胚芽D.子叶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______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C )A.有机酸B.蛋白质C.矿物质D.糖分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 B )A.15%B.20%C.25%D.30% 5.乳牛分娩后最初______天所产的乳称为初乳。( A )A.3-5B.5-7C.7-10D.10-12 6.猴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______含量最多。( B )A.半乳糖B.葡萄糖C.甘露糖D.果糖 7.鱼贝类死后肌肉在______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A )A.僵直B.解僵C.自溶D.成熟 8.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 B )A.脂蛋白B.磷蛋白C.单一蛋白D.结合蛋白 9.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 A )A.酒石酸B.柠檬酸C.水杨酸D.草酸 10.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______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B )A.淀粉B.纤维素C.胶体D.黏多糖 11.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C)A.小麦B.大米C.大豆D.玉米 12.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C)A.蔗糖B.麦芽糖C.乳糖D.纤维二糖

13.下列淀粉酶中能将支链淀粉水解成葡萄糖的是(C)A.α-淀粉酶B.β-淀粉酶C.葡萄糖淀粉酶D.异淀粉酶 14.下列色素类物质能溶于水的是(D)A.叶绿素B.胡萝卜素C.番茄红素D.花青素 15.酪蛋白的等电点是(B)A.pH3.5B.pH4.6C.pH5.0D.pH5.5 16.下列属于正常纯鲜牛乳的是(C)A.乳酸含量0.20%B.酸度20°T C.密度为1.030D.pH6.2 17.下列关于鱼死后肌肉僵硬过程说法不正确的是(D)A.磷酸肌酸降解B.糖原大量消耗C.蛋白酶水解作用加快D.pH增加 18.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____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D)A.10mg/100gB.20mg/100gC.30mg/100gD.50mg/100g 19.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B) A.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B.猴头菇多糖体是由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等组成,其中以甘露糖含量最多 C.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D.人参皂苷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20.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C)A.水分B.蛋白质C.碳水化合物D.纤维素 21.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A)A.二硫键B.氢键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22.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的是(D)

食品分析期末复习题目

第四章 1 、减压干燥装置中,真空泵和真空烘箱之间连接装有硅胶、苛性钠干燥其目的是( ① )。 ① 用苛性钠吸收酸性气体,用硅胶吸收水分 ② 用硅胶吸收酸性气体,苛性钠吸收水分 ③ 可确定干燥情况 ④ 可使干燥箱快速冷却 注:干燥瓶(内装硅胶起吸收水分的作用,内装苛性钠起吸收酸气的作用); 2 、在实验中观察干燥器中硅胶的颜色;若硅胶变红,说明什么应如何处理 答:干燥器内一般用硅胶作干燥剂,硅胶吸湿后效能会 减低,故当硅较蓝色减褪或变红时,需及时换出,置135℃左右烘2-3小时使其再生后再用。 第五章 1 、称取一含有%水分的粮食 ,样品放入坩埚中,灰化后称重为,计算样品中灰分的百分含量:(a)以样品标准重计, (b)以干基计。 (a) 灰分= ×100 % = ( —)÷ ×100 % = % (b) 灰分= ×100 % =( -)÷ [ ×(1-%)]×100 % = % 2 、蔬菜中含有酸不溶性灰分,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含量是多少 酸不溶性灰分的百分含量= ÷ ×100 % = % 3 、假如想得到100mg 以上的谷物灰分,而谷物的平均灰分含量为%,那么应该称取多少克谷物样品进行灰化 谷物样品 = 100mg ÷ 1000 g/mg ÷ % = 4 g 4 、以下是对汉堡包灰分含量测定的数据:样品重;干燥后重;乙醚抽提后重;灰化后重 。求灰分的含量:(a)以湿重计,(b)以除脂后干重计。 (a)灰分的含量= ÷ ×100 % = % (b) 灰分的含量= ÷ ×100 % = % 第七章 1 、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半干食品中的脂肪含量:首先用真空烘箱干燥食品,样品的水分含量是25%。再用索氏抽提法测定干燥后样品的脂肪含量,干燥食品的脂肪含量是%,计算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原半干食品的脂肪含量= ÷[100 ÷ (1 ﹣25% )] ×100 % = % 2 、牛奶脂肪和牛奶的密度分别是和,牛奶中脂肪的体积百分含量是%,计算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 牛奶中脂肪的重量百分含量=×%÷×1×100 % =% 第八章 1 、称取某食物样品,经过处理后用水定容至60ml 。用浓度为ml 的葡萄糖标准溶液滴定10ml 费林试剂,消耗10ml 。 用经处理后的样液滴定10ml 费林试剂时,消耗样液6ml 。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葡萄糖标准溶液中的葡萄糖= ml × 10ml = 2mg = 10ml 费林试剂所反应的葡萄糖 ∴6ml 样液中含有2mg 葡萄糖。 ∴60ml 样液中含有20mg 葡萄糖。 ∴计算样品中还原糖含量(以葡萄糖计)= 20mg ÷1000 g/mg ÷ ×100 % = 1%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一样品的粗蛋白含量,根据下列记录的数据计算: 水分含量=%,1 号样品重量=,2号样品重量=,用于滴定的标准HCl 浓度=L ,1号样品所用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2号样品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空白的HCl 溶液的毫升数=,分别以样品的干基和湿基计算粗蛋白质含量,假定该蛋白质含有%的氮。 31 21 m m m m --31 21 m m m m --

食品原料学 复习题 个人整理

填空题 1.粮油食品原料中的简单蛋白质能溶于水的是(清蛋白) 2.大多数粮油籽粒的基本结构是一致的,一般都由皮层、胚、(胚乳)3个部分构成。 3.果蔬在储藏过程中(矿物质)含量变化不大,而且多以弱碱性有机酸盐的形式存在。 4.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 5.头菇的多糖体组成中(葡萄糖)含量最多。 6.鱼贝类死后肌肉在(僵直)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生物化学变化是磷酸肌酸和糖原含量的下降。 7.牛乳中的酪蛋白是典型的(磷蛋白)。 8.葡萄中含有的主要有机酸是(酒石酸) 9.甲壳质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丰富的生物聚合物。 10.作物中蛋白质含量最高的是(大豆) 11.牛奶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乳糖) 12酪蛋白的等电点是(pH4.6) 13.挥发性盐基氮(VBN)是用来判断鱼类新鲜度的指标之一,当VBN达到(50mg/100g)以上时被认为是腐败鱼肉。 14.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碳水化合物) 15.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二硫键)密切相关。 16.乳脂肪中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油酸) 17.粮油籽粒中占全粒重量最多的是(胚乳) 18.粮油蛋白质中不溶于水和中性盐而溶于70-80%乙醇的蛋白质是(胶蛋白) 19.猴头菇含量最高的有机物质是(碳水化合物) 20.冬虫夏草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21.果蔬中有收敛性涩味且对制品风味具有重要作用的物质是(单宁) 22果蔬中的花青素极不稳定,在(碱性)pH下呈蓝色 23.牛乳中蛋白质含量约为(3.0%) 24.微冻保鲜鱼类通常温度约为(-3℃) 25.我国对粮油作物根据其化学成分与用途分为(4)大类。 26.核果类果实(纤维)的多少与粗细是果品质量的重要指标。 27.肌肉中的蛋白质含量约为(20% ) 28.鱼贝类肌肉中的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在(ATP)存在下形成肌动球蛋白。 29.海藻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占其干重的(50%)以上。 30.蜂王浆中的(乙酰胆碱)具有扩张动脉血管,使犬股动脉血流量暂时增大的作用。 31.果蔬的酸味是由(果蔬的pH)决定的。 32.变蛋加工是利用禽蛋在一定pH条件下发生凝固的原理进行的,那么变蛋加工pH一般范围是(pH>12)

最新10月浙江自考食品原料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浙江省2018年10月自学考试食品原料学试题 课程代码:03284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面粉中含量最高的成分是( ) A.水分 B.蛋白质 C.碳水化合物 D.纤维素 2.面筋的弹性与面筋蛋白质分子中的___________密切相关。( ) A.二硫键 B.氢键 C.盐键 D.疏水作用力 3.变蛋加工是利用禽蛋在一定pH条件下发生凝固的原理进行的,那么变蛋加工pH一般范围是( ) A.pH<3 B.pH8-10 C.pH>12 D.pH5-7 4.下列关于特产食品原料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银杏叶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酮类物质 B.人工培养的虫草与天然虫草化学成分基本一致,并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 C.虫草及发酵菌丝体中的主要活性成分是核苷类化合物 D.黄酮类物质是人参中最重要的一类生物活性物质 5.果蔬中有机酸含量通常以果实中含量最多的一种有机酸表示,如柑橘以柠檬酸表示,葡萄以何种有机酸 表示?( ) A.柠檬酸 B.酒石酸 C.苹果酸 D.草酸 6.下列属于碱性食品的是( ) A.面包 B.鸡蛋 C.苹果 D.牛肉 7.弹性蛋白是肉结缔组织重要蛋白质,弹性蛋白组成中哪种氨基酸最多?( ) A.甘氨酸 B.脯氨酸 C.色氨酸 D.蛋氨酸 8.在果酒酿造时,利用果汁中的蛋白质与何种物质形成不溶性物质而沉淀,消除酒液中的悬浮物质而澄 清?( ) A.单糖类物质 B.糖苷类物质

C.有机酸类物质 D.单宁类物质 9.下列不能 ..使肉制品的持水性增强的是( ) A.降低pH到5.4左右 B.添加3%左右的食盐 C.添加少量三聚磷酸盐 D.除去肌肉中的钙离子 10.下列关于果蔬及其制品色泽变化不正确 ...的是( ) A.果蔬中还原糖与氨基酸会发生非酶褐变,使产品变色 B.酪氨酸会在氧化酶作用下使果蔬颜色变褐甚至变黑 C.果蔬罐头在杀菌时形成的硫化物容易引起罐壁及内容物变色 D.果蔬制品中的叶绿素在碱性介质中容易形成脱镁叶绿素而使制品呈褐色 11.乳脂肪中最主要的不饱和脂肪酸是( ) A.油酸 B.亚油酸 C.硬脂酸 D.软脂酸 12.鱼贝类中含有较多的n-3系多不饱和脂肪酸,DHA便是其中之一,其全称是( ) A.花生四烯酸 B.二十碳五烯酸 C.二十碳六烯酸 D.亚麻酸 13.甲壳素是自然界仅次于纤维素的第二大多糖资源,它的重复结构单位是( ) A.N-乙酰基-D-氨基葡萄糖 B.D-葡萄糖胺 C.N-乙酰基-D-氨基半乳糖 D.D-半乳糖胺 14.下列不属于 ...食源性致病菌的是( ) A.大肠杆菌 B.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 C.空肠弯曲菌 D.肉毒梭状芽孢杆菌 15.下列关于植物原料中天然毒素说法正确的是( ) A.发芽或绿色马铃薯中含有的天然毒素成分是龙葵碱 B.未经处理的黄花菜中天然毒素成分是生氰糖苷 C.苦杏仁中的天然毒素成分是秋水仙碱 D.豆类植物中含有外源凝集素,适当加热(如80℃)半小时可以破坏其活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1.食品工业中常用的转化糖浆是由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组成的混合物。 2.果胶物质是植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多糖类物质,通常以_______________、果胶和_______________等三 种形式存在于果实组织中。 3.牛乳中含量最多的双糖是乳糖,它是由两个单糖分子(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通过α-1,4-糖苷键连接而成。 4.肉呈现红色主要是由肌肉中的_______________决定的。 5.家畜自身不能合成而要从植物中获得的必需脂肪酸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模拟题

食品分析期末考试模拟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实验员用等臂天平称量10g的样品来实验,实验有5个平行样,但是由于实验员的粗心大意,称量前没有校正,结果称量结果偏低,由这个引起的误差应该属于误差。 2 原料中淀粉含量的测定一般要先用乙醚和乙醇对样品进行洗涤预处理,然后在进行测定。其中乙醚洗涤的目的是,乙醇洗涤目的是。 3 液态食品相对密度测定方法通常有、等方法。 4 折光仪是利用原理测定物质折射率的仪器,食品工业中最常用的折光仪有 、等。 5 化学分析法是以为基础的分析方法,主要可分为、两类。 6 食品分析样品预处理处理方法主要包括、、 、等。 7 水溶性灰分反映的是的含量。

8 双缩脲比色法测定重金属的原理是:样品经过消化后,在一定的酸性或碱性溶液中,重金属离子与双缩脲生成有色稳定络合物,然后用合适的有机溶剂萃取,采用比色法测定。其中铅、镉离子测定是在性质溶液中进行,锌、汞离子测定是在性质溶液中进行。 9 比旋光度定义为 ;比旋光度和旋光度的换算公式为。 二、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采样一般分三步,依次获得。 A 原始样、检样、平均样 B 检样、原始样、平均样 C 检样、平均样、原始样 D 检样、原始样、试验样 2( A 准确度好,精密度好 B C准确度不好,精密度好 D 准确度不好,精密度不好 3()ISO是指。 A 国际标准 B 行业标准 C 国家标准 D 地方标准 4()下列不属于干法灰化法优点(与湿法消化相比)的

是。 A 试剂用量少 B 空白值低C不需工作者经常看管D 时间短,温度低 5()用pH计测定某样液的pH值,该酸度为。 A 总酸度 B 有效酸度 C 外表酸度D真实酸度 6()下列测定脂肪含量的方法中,哪个不是专门用于测定乳脂肪的? A 氯仿-甲醇提取法 B 罗素-哥特里法C巴布科克法D 盖勃法 7()薄层层析法测定瓜子中糖精钠含量时,在提取过程中加入盐酸的目的是。 A 增加糖精钠在水中溶解度 B 增加糖精在水中溶解度 C 转变糖精钠为糖精,使其溶于乙醚 D 以上都不是 8()过氧化值是测定的重要质量指标。 A 脂肪 B 淀粉 C 维生素 D 蛋白质 9()某物质与染料2,6-二氯靛酚在酸性溶液中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使染料溶液颜色消失,氧化的染料量与该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正比,故可比色测定,该物质为。 A 氨基酸 B V A C 葡萄糖 D V C 10()某物质与三氯化锑可生成蓝色可溶性络合物,在620nm 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峰,其吸光度与物质的含量在一定的范围内成

食品原料学选择题

食品原料学选择题 选择题 1.广泛存在于虾、蟹、牡蛎体内的天然类胡萝卜素为。 A、血红素 B、叶黄素 C、虾青素 D、虾红素 2.影响大米蒸煮食用品质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直链淀粉含量 B、脂类含量 C 、游离脂肪酸 D 、蛋白含量 3.愈伤处理的温度是。 A 、20℃~25℃ B、26℃~30℃ C 、31℃~35℃ D、36℃~40℃ 4.油脂的主要成分是。 A 、磷脂 B 、甘油三酯 C 、游离脂肪 D 、脂肪酸 5.肉质又面有沙,生食味淡,宜熟食的是。 A 、红色番茄 B、粉色番茄 C 、黄色番茄 D、青番茄 6.四季豆有毒,需充分加热,是因为含有。 A 、挥发油类 B、硫化合物 C 、芥子甙 D、皂苷 7.粮食是以为主要营养成分,用于制作在主食的谷类、豆类、薯类原料食品的统称。 A、蛋白质 B、脂肪 C、淀粉 D、矿物质 8.谷类的保藏一般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A、50~60% B、60~70% C、70~80% D、80~90% 9.稻米蒸煮食用时,糊化温度的测定方法是。 A 、碱消法间接测定 B、米胶延伸法测定 C、碘比色法测定 D、淀粉粉粒仪测定 10.对于肾脏病人应食用较好。 A、巨胚米 B、高谷蛋白米 C、低球蛋白米 D、低谷蛋白米 1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一定范围内,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的口感越硬 B、米饭的黏度与淀粉细胞的细胞壁强度有关 C 、蛋白质在胚和糊粉层含量较少,越靠近谷粒中心越多 D、游离脂肪酸测定是判断大米新陈的指标 12.下列有关豆类的形状和成分说法错误的是。 A、种皮内侧栅状组织所含的色素决定了种子的颜色 B 、蛋白质和脂肪含量丰富

(完整版)食品原料学问答题及答案

1食品原料学的概念,自然属性与使用价值有何关系? 答:食品原料学是对各种食品原料在生产加 工、利用流通中所表现出的性质,进行 综合研究的科学。 2、食品原料学的研究内容有哪些? 食品原料学是研究食品原料的种类、生产流通、理化性状、营养卫生、品质检验、贮保鲜及加工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3、简述粮油原料的化学成分有何规律? 答:粮油原料的品种不同,其化学成分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在同种原料的不同组织结构中分 布也是不均匀的。但其化学成分均由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有机物包括: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淀粉、可溶性糖和粗纤维等)和维生素等;无机物包括水和矿物质。 一般禾谷类和薯类作物淀粉含量较高,而豆类作物的蛋白质含量较高,油料作物的脂肪含量较高。 4、淀粉的糊化和回生的概念在粮食加工中有何实际指导意义? 糊化:一般较小的淀粉粒因内部结构比较紧密,所以糊化温度比大粒的稍高一些,直链淀粉分子间的结合力比较强,含直链淀粉较高的淀粉粒比较难以糊化。最突出的例子是糯米的糊化温度(约58°C)比籼米(70°C)以上低得多。因此可以根据糊化温度的高低来鉴别淀粉的种类。回生:回生后的淀粉糊,和生淀粉一样,都不容易消化,因为它不易被淀粉酶水解。因此有必要防止回生。在生产方便面时,采用油炸等快速干燥的方法,急剧减少水分,可保持淀粉的α型结构,加乳化剂液可防止回生。 5、粮油原料有几种分类法?一般如何分类? 答:其分类方法有两种:一是根据其植物学特征采用自然分类法分类;二是根据其化学成分 与用途的不同分类。 7、粮油原料的加工适性分别是什么? 大豆:生产豆制品的原料大豆要求新鲜、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无蛀虫、无霉烂和变质颗粒及未经高温受热和高温烘干。榨油用的大豆则以脂肪含量高的为宜。碳水化合物多的大豆吸水能力强,容易得到质地柔软的蒸豆,适用于生产豆酱和豆豉。 稻谷:稻谷的加工适性主要指稻谷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特性。这些特性对碾米的工艺效果有直接的相关性,对碾米设备的选择、工艺流程的制定都有密切的关系。 小麦:小麦的加工适性主要指小麦的形态、结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研究小麦粒的这些特性对小麦制粉的工艺效果有直接的相关性,对制粉设备的选择、工艺流程的制定都有密切的关系。 8、.果蔬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成分? 答:果蔬的化学成分主要有水和干物质两大部分。干物质包括水溶性物质如糖、果胶、有机酸、单宁和一些水溶性的矿物质、色素维生素和含氮物质等;也包括非水溶性物质如纤维素、 半纤维素、原果胶、淀粉、脂肪及油溶性的维生素、色素、含氮物质、矿物质和有机盐类等。 10、简述果胶、单宁、有机酸的加工特性? 果胶:高度粘度,亲水性胶体,果汁澄清 单宁:涩味,变色,与蛋白质产生絮凝氧化酶 有机酸:酸与杀菌,金属腐蚀,食品品质的关系,酸味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