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学课件】最新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农学课件】最新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名词解释植物病害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稳态流行:指在某地区早已存在,年年或经常发生而波动不大的流行状态。 3 突发流行:是指在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蔓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4 大区流行: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广的状态。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5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及其作用机理的科学。 6 系统理论定义:指相互依赖的若干事结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 7 生态系统:一定空间范围内,所有生物与非生物的环境要素通过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生态学单元。 8 农业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地区内,人类利用农业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按社会经济需求进行物质生产的生态系统。 9 植物病害系统定义:指由病原物和寄主植物两个种群通过寄生作用构成的开放的和动态的生态系统。 10 主导因素:在诸多病害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病害流行的主导因素。 11 垂直体系和水平体系。即系统中存在着特异性的互作或分化性互作,即为垂直体系,另一类无此互作,呈现出抗病性和致病表现的恒定等级,即为水平体系。 侵染链和侵染环 12 侵染链:侵染物体在寄主一个生长季节中,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3 已被侵染的寄主称为散布体,将被侵染的植物称为接受体,而侵染链中的各个环节称为侵染环。 14 侵染环,即指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个阶段所组成的一个周期,为侵染链中的一个环节。 15 单年流行病: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16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17 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18 季节流行曲线:是病害在单一生长季节内病害流行动态的形象表示方式,因病原物致病性、品种抗性和环境因素而变。 19 这种先后出现的不同形态结构,流行学上称为状态。 20 速率:在侵染过程中,病原物从一个状态至下一个状态所需的时间的倒数称为发展速率。 21 传播单位:指病原物能被视觉识别和计数的传播和存活的结构。 22侵染单位:当传播单位与适宜的寄主植物部位接触,并给以适当的环境条件,传播单位就变成侵染单位。 23 侵入概率(侵入率):指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侵入寄主的概率。 24 侵染概率(侵染几率):指病原物的一个传播体着落于寄主体表后,在一定条件下得以侵染成功,引致发病的概率。 25 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子代病情的概率,称为相对侵染概率或病害日传染率。 26 重叠侵染定义:在一个位点上就可以发生多次侵染。

植保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

植保第二章植物病害的基本知识测试题(试卷) 一.填空题 1.植物病害的病原按其不同的性质可分为二大类,即()和()。 2.引起非侵染性病害的主要原因有()、()、()、()等。 3.植物病原生物主要包括()、()、()、()、()、()及()等。 4.生长在寄主细胞内的真菌,由()直接从()吸收养分;生长在寄主细胞间的真菌,则以()上产生的特殊结构——(),伸入细胞内吸取养分。 5.真菌具有维持其生长发育需要的( )和繁衍后代的( );真菌繁殖的基本单位是()。 6.真菌性病害的症状有()、()、()。 7.细菌中的生理小种一般称(),病毒中的生理小种称()。 8.寄主植物对病原物侵入的反应,依据其抗性的强弱,分别有()、()、()、()四种表现。 9.植物病害的侵染循环主要包括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 )1.青枯病是属于植物病状中的______。

A.变色 B.斑点 C.萎焉 D.畸形 ( )2.在植物病害中,______ 引起的病害最多。 A.真菌 B.细菌 C.病毒 D.线虫 ( )3.在真菌生活史中,产生孢子数量最多的是______。 A.有性孢子 B.无性孢子 C.无法比较 ( )4.鉴定病毒病的可依据______。 A.植物的症状 B.植物的病征 C.寄主细胞内的内涵体 D.传染性 ( )5.过敏性坏死反应是典型的_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6.金桔的气孔分布稀,数量少,中隙小,很少生溃肠病,这是由于金桔具有_____。 A.避病 B.抗侵入 C.抗扩展 D.抗病 ( )7._______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繁殖体产生,有利于病害流行。 A.高温高湿 B.适温高湿 C.适温低湿 D.低温低湿 ( )8.防止病原物侵染的有利时期是______。 A.接触期 B.侵入期 C.潜育期 D.发病期 ( )9.同一病害影响潜育期长短的主要因素是______。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新

广东省园林植物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一、花卉苗木类 (一)、虫害类: 1.蚧壳虫: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虫体表面有蜡质层,一般药剂难以接触到虫体本身。 (2)防治方法:每年的五一前及十月份左右重点用药预防。建议使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120公斤喷雾。对一些大树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600公斤根部浇灌,防治时间长达40多天。 2.蚜虫、粉虱、木虱、网蝽: (1)危害性状:种类繁多,繁殖超快,要缩短用药期。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攻尔(200ml)1瓶+国光“甲刻”(1kg)1/4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用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防治蚜虫间隔期就3到4天一次。 3.秋枫叶蝉: (1)危害性状:刺吸式口器,成虫白色,迁徙传播速度快,危害后,新叶蜷缩畸形,老叶失绿黄化。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甲刻”(1 kg)1/4袋兑水280斤后喷施叶面,并可以使用国光“甲刻”(1kg)兑水800公斤根部浇灌,可避免1-2个月内被叶蝉危害。

2.蓟马: (1)危害性状:成虫黑色,叶面卷曲叠合,需选用渗透性强的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200ml)1瓶+国光“崇刻”(10g)5袋兑水120公斤后喷施植株,连续用药2-3次,间隔10天左右喷一次。 5.红蜘蛛: (1)危害性状:群集于叶背和嫩芽上吸食汁液,叶片失绿无光泽,后期大部分焦枯脱落。(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乐圃”1瓶+国光“攻尔”(200ml)1瓶兑水300斤后喷施叶片,重点是反面,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6.食叶害虫(毛毛虫,青虫、苏铁曲纹紫灰蝶等): (1)危害性状:咀嚼式口器,大量啃食叶片,可选胃毒性药剂。 (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金美泰”(500ml)1瓶+国光“攻尔”(200ml)3瓶兑水1000斤后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注:水生植物虫害的防治可以国光金美泰1瓶+国光乐圃3瓶兑水1000斤防治,对水生生物(鱼、虾等)无影响 7.卷叶、潜叶害虫: (1)危害性状:大多寄生于叶片或吐丝结茧,造成叶面凸变或卷曲,可选渗透性强的药剂。(2)防治方法:建议用国光“必治”1瓶+国光“乐圃”1瓶兑水300斤喷施植株,连喷2-3次,间隔7-10天用一次。

植物病害流行的病害流行的因素

植物病害的流行受到寄主植物群体、病原物群体、环境条件和人类活动诸方面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决定了流行的强度和广度。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最重要的有: 1、感病寄主植物存在感病寄主植物是流行的基本前提。感病的野生植物和栽培植物都是广泛存在的。虽然人类已能通过抗病育种选育高度抗病的品种,但是现在所利用的主要是小种专化性抗病性,在长期的育种实践中因不加选择而逐渐失去了植物原有的非小种专化性抗病性,致使抗病品种的遗传基础狭窄,易因病原物群体致病性变化而丧失抗病性,沦为感病品种。 2、寄主植物大面积集中栽培农业规模经营和保护地栽培的发展,往往在特定的地区大面积种植单一农作物甚至单一品种,从而特别有利于病害的传播和病原物增殖,常导致病害大流行。 3、具有强致病性的病原物许多病原物群体内部有明显的致病性分化现象,具有强致病性的小种或菌株、毒株占据优势就有利于病害大流行。在种植寄主植物抗病品种时,病原物群体中具有匹配致病性(毒性)的类型将逐渐占据优势,使品种抗病性丧失,导致病害重新流行。 4、病原物数量巨大有些病原物能够大旦繁殖和有效传播,短期内能积累巨大菌量,有的抗逆性强,越冬或越夏存活率高,初浸染菌源数量较多,这些都是重要的流行因素。对于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传毒介休数量也是重要的流行因素。 5、有利的环境条件环境条件主要包括气象条件、土壤条件、栽培条件等。有利于流行的条件应能持续足够长的时间,且出现在病原物繁殖和侵染的关键时期。 气象因素能够影响病害在广大地区的流行,其中以温度、水分(包括湿度、雨量、雨日、雾和露)和日照最为重要。气象条件既影响病原物的繁殖、传播和侵入,又影响寄主植物的抗病性。不同类群的病原物对气象条件的要求不同。例如,霜霉菌的孢子在水滴中才能萌发,而水滴对白粉菌的分生孢子的萌发不利。多雨的天气容易引起霜霉病的流行,而对白粉病却有抑制作用。 寄主植物在不适宜的条件下生长不良,抗病能力降低,可以加重病害流行。水稻抽穗前后遇低温阴雨天气,稻株组织柔嫩衰弱,易感染穗颈稻瘟病。同一环境因素常常既影响寄主,又影响病原物。例如,高湿对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有利,这是因为一方面对病菌孢子的萌发和侵入有利,另一方面又因增大马铃薯叶片细胞的膨压而使之趋于感病。 土壤因素包括土壤的理化性质、土壤肥力和土壤微生物等,往往只影响病害在局部地区的流行。 人类在农业生产中所采用的各种栽培管理措施,在不同情况下对病害发生有不同的作用,需要具体分析。栽培管理措施还可以通过改变上述各项流行因素而影响病害流行。 在诸多流行因素中,往往有一种或少数几种起主要作用,被称为流行的主导因素。正确地确定主导因素,对于流行分析、病害预测和设计防治方案都有重要意义。 地区之间和年份之间主要流行因素和各因素间相互作用的变动造成了病害流行的地区差异和年际波动。对于前者,按照病害流行程度和流行频率的差异可划分为病害常发区、易发区和偶发区。常发区是流行的最适宜区,易发区是病害流行的次适宜区,而偶发区为不适宜区,仅个别年份有一定程度的流行。病害流行的年际波动以气传和生物介体传播的病害最大,根据各年的流行程度和损失情况可划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和不流行等类型。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常见20种植物病虫害 1、叶片出现斑点或斑块 如果叶片的斑点或斑块起皱变褐,可能是缺水造成的。若斑部软化、呈黑褐色,可能是浇水过冷、水溅到叶片上、化学药品的伤害、日灼病或病虫造成的。若斑点湿润有水疱状或干燥而凹陷,这是病害造成的。有几种害虫能刺吸植物的叶片为害。 2、突然落叶 叶片没有褪色就萎蔫,突然脱落,往往是由于植物受到了突然的袭击,如温度骤然的大幅度升降,白天日照强度的急增,或强冷风的吹袭;土壤的过度干燥, 特别是木本植物更易落叶。 3、顶部叶片小而黄,严重时出现褐斑 喜酸性土植物和对钙质敏感的植物在北方浇含钙质多的水(硬水)和用含钙质比较多的培养土容易出现的现象。 4、叶片卷曲脱落 由于温度低,顶部喷水或吹冷风造成的。 5、叶片黄化脱落 偶尔有老叶片脱落是正常的。大量的叶片同时黄化脱落则表明浇水过多,室内温度骤然降低或局部冷空气对流所致。 6、叶片呆板无生气 可能是光线过强或红蜘蛛为害的结果。健壮的叶片积满灰尘,也会缺乏生气, 注意清洗。 7、叶片出现损伤性裂口和孔洞 通常原因是:宠物或人为的机械损伤(刚萌发的叶芽受伤)是昆虫为害。 8、花蕾脱落 导致叶片脱落的原因同样可以引起花蕾脱落。花蕾脱落最常见的原因是空气干燥、缺水、光照少、开花前盆的位置变动或昆虫为害。 9、花很快枯萎 最可能的原因是缺水、空气干燥、光线太弱或温度太高。 10、叶片萎缩 要么是土壤干燥,要么浇水太多或盆底排水孔堵塞,以至使根系腐烂。也可 能是阳光太强(特别是中午)、空气干燥、温度太高,根系长满盆或虫害。 11、新植株落叶 刚换盆,新购买的植物或植物从一房间移到另一环境稍有变化的房间,掉 1-2片叶子是正常的现象。注意换盆时用稍大一些的盆,买植物拿回家时要小心 保护植物渐渐从阴处移到明亮处,尽是减少对植物的刺激。 12、底部叶片干燥脱落 有三种原因:缺乏光照、温度过高或缺水。 13、植物生长缓慢或不生长

植物常见病害及特征

根腐病:病菌侵染部位:根部、茎基部、嫁接口、茎结处等。 生产中实际发生的病害有: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拟茎点霉根腐病、枯萎病、蔓枯病、白绢病、菌核病、疫病。 根腐病:其中腐皮镰孢菌根腐病是非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诊断特征一是地下茎基部腐烂,缢缩不明显;二是茎基部导管变褐色;三是茎基部后期导管变褐色,但不向上发展,即地上部茎的导管不变色。而拟茎点霉根腐病是当前嫁接黄瓜的主要根腐病种类。 镰刀菌枯萎病:黄瓜枯萎病又叫蔓割病、萎蔫病,属世界性病害,在我省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保护地黄瓜,由于连年种植,土壤中菌量逐年积累增多,发病日趋严重。其诊断特征是病株呈萎蔫状;严重时剖开根、茎部导管,见到变黄褐色或黑褐色,其它病害没有此症状。 白绢病:被害部位主要发生在植株茎基部,在病部上面长有呈白色绢丝状的菌丝体,呈辐射状,边缘明显,所以叫白绢病,同时还生有茶褐色的小菌核。 疫病:诊断特征为,茎基部软化缢缩、植株萎蔫枯死,但是,导管不变色,这点和枯萎病不同。枯萎病与黄瓜疫病的主要区别为,黄瓜枯萎病一般不为害叶片。有时叶脉发黄,成网纹状。为害叶片,开始呈水浸状,暗绿色小斑,后扩展为近圆形大病斑黄瓜枯萎病不为害瓜条,疫病为害瓜条,开

始水浸状凹陷,后皱缩软腐,表面生有灰白色霉状物;黄瓜枯萎病呈萎蔫,严重时枯死,疫病呈萎蔫,很快枯死;黄瓜枯萎病地上部茎基部纵裂,疫病地下茎基部软腐缢缩、腐烂;导管黄瓜枯萎病致使导管变黑褐色,疫病不变色。 黄瓜蔓枯病:黄瓜蔓枯病除为害黄瓜外,还能为害冬瓜、南瓜、西葫芦、甜瓜和西瓜等。黄瓜茎、叶都能被害。其诊断要点,一是叶子病斑大,呈半圆形或“V”字形,同时病斑上面长有许多小黑点;二是茎被害多发生于节部,病斑白色,有琥珀色胶质物流出,散生有大量的小黑点,严重时造成蔓枯。 菌核病属于土传真菌病害,塑料棚、温室或露地黄瓜均可发病,但以塑料棚黄瓜受害重,从苗期至成株期均可被侵染。主要为害果实和茎蔓。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及答案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一)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植物保护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本试题一共3道大题,共1页,满分5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一、名词解释(4×2.5=10分) 病害三角侵染梯度传播速度相对侵染率 二、简答题(3×10=30) 1、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哪两大类,并分别说明其特征?(10分) 2、何谓ID-DI曲线?曲线可能的形式?(10分) 3、简述寄主抗病性和植株密度对植物病原物传播的影响?并回答影响植物病原物传 播的其他因素?(10分) 三、计算题(1小题6分,2小题4分,共10分) 1、设病害初始病叶率为0.001%,20天后病叶率发展到3.8%,再经30天病叶率增至86.4%,试用逻辑斯蒂模型计算前20天和后30天的病害日增长率。 2、某病虫测报站在调查病害的严重度时,共取200个样本,按严重度分级标准(0级无病,1级<25%,2级为25-50%,3级为50-75%,4级>75%=统计,0级样本40个,1级30个,2级50个,3级70,4级10个。求:(1)普遍率;(2)病情指数。

标准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1分,共10分) 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侵染梯度:又称病害梯度或传播梯度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 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1分,答错者不得分。 二、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植物病害田间传播图式分为:中心式传播和弥散式传播。(4分) 特征:中心式传播的病害,多为单年流行病害。当每年初侵染源来自本地菌源,初始菌量小而繁殖率高或外来菌源传入的时间有限,菌量也小的情况下,病害在田间会经过中心病株(叶)、发病中心、点片发生期、普发期和严重期等阶段。其发病位点之间存在着世代关系。早期田间病害呈奈曼分布或负二项式分布。(3分)弥散式传播的病害,多为积年流行病害。处于同一年度发生的病害位点是病原物的同一世代。发病位点之间往往没有太多的联系,所以,它们的分布格局常符合二项式分布或普瓦松分布特征。外来菌源,特别是菌量大而时间集中的远距离传播的气传病害,和初始菌量大、侵染时间集中的本地菌源病害,其本田发病过程一般只有普发期、严重期。(3分) 评分标准:见各要点,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 2、ID——DI曲线:是指以接种密度为横坐标,发病量为纵坐标绘制的发病率随接种密度增加而变化的曲线图。(1)、呈直线形式:(2)由于重叠侵染增多,侵染概率逐渐降低,直至水平。(3)、曲线升到最高点后,再增加ID,曲线反而下降。(4)接种体密度很高的情况下,DI继续增加。(5)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最低限度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评分标准::曲线可能的形式各点2分(共10分),不完整者酌情扣分,答错者不得分。3、寄主抗病程度高低影响流行速度,也影响病害的传播距离和速度。相对而言,抗病品种和感病品种相比,抗性品种上的流行速度较低,发生病害较少,因此.产生的病原物数量较低,从而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传播距离较短,传播速度减缓。已证明,尤其在多循环病害流行过程中,随着侵染世代的增加,相对抗病的品种和感病品种由于在菌量上的差异越来越大,两者传播距离之差异也就越明显。(4分)寄主植株密度对传播也有相当大的影响,即密度效应(density effect),是指寄主植物密度对病害传播和流行的影响结果。这种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的变幅内,植株密度越大,病害流行的速度越快、越有利于传播,这是

《植物病害流行学》

协同进化(co-evolution):寄生物的进化是紧跟着它们寄主进化的。反之,寄主的进化也受它们寄生物进化的某些影响。两种生物互相施加选择压力,使一方的进化部分地依靠另一方进化,这种相互关系称为协同进化。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汇编

目录 一.植物病害 (2)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2) 2.植物病害的原因 (2) 3.植物病害的类型 (2) 4.植物病害的症状 (3) 二.植物病原物 (3) 1.植物病原物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3) 2.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3) 3.病害循环 (4) 三.植物病原真菌 (5) 1.真菌的分类 (5) 2.真菌的一般性状 (5) 3.真菌的繁殖 (5) 4.真菌病害的特点和诊断 (5) 三.植物病原原核生物 (6) 1.病原细菌的形态结构 (6) 2.病原原核生物的侵染和传播 (6) 3.植物病原细菌的诊断 (6) 四.植物病原病毒 (6) 1.病毒的组成及形态 (6) 2.植物病毒的复制与增殖 (6) 3.植物病毒的传播 (7) 4.代表性植物病毒 (7) 五.植物病原线虫 (7) 1.植物线虫 (7) 2.植物病原线虫的习性及传播 (7) 3.线虫的寄生性和致病性 (7) 4.主要的植物病原线虫 (7) 六.寄生性种子植物 (8) 1.寄生性种子植物的一般性状 (8) 2.寄生性种子植物的繁殖与传播 (8) 3.常见的寄生性种子植物 (8)

一.植物病害 植物由于受到病原生物或不良环境条件的持续干扰,其干扰强度超过了能忍耐的程度,使植物正常的生理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在生理上和外观上表现出异常,这种偏离了正常状态的植物就是发生了病害。 1.植物病害对植物生理功能的影响 (1)水分和矿物质的吸收与积累; (2)水分的输导; (3)光合作用; (4)养分的转移与运输; (5)生长与发育速度; (6)营养产物的积累与贮存; (7)营养产物的消化,水解与再利用。 2.植物病害的原因 病因:引起植物偏离正常生长发育状态而表现出病变的因素。 如:植物自身的遗传因子异常; 不良的物理化学条件 由病原生物参与的“病害三角” 病原物:引起植物发生病害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其中病原真菌、病原细菌简称病原菌。它们都是寄生物,被寄生的植物叫寄主。也可惯称为寄主植物。 病害三角与病害四面体 病害三角:寄主植物病原环境 三角形的高度或面积代表病害严重度,各边的长度影响三 角形的面积。 病害四面体:农业生态系内除了寄主、病原物和环境外, 应加上人类干预这个重要因素,从而形成植病害四面体学 说。 3.植物病害的类型 (1)侵染性病害: 由生物因素引起的植物病害,具有传染性,所以称传染性病害。

《植物病害流行学》

侵染概率infection probability: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重叠侵染:当寄主植物有限的侵染位点遇上大量的病原物接种体时,在一个发病的位点上,同时或先后遭受接种体不止一次的侵染,但最终只形成一个发病点,在这个发病点上即发生了重叠侵染。 遗传稳态(genetic homeostasis):当寄主—病原物系统在协同进化中建立的病害平衡状态因受到遗传因素或外界条件的干扰和破坏时,寄主—病原物系统可进行自我调节,仍保持或恢复平衡状态,生物群体这种使本身遗传组成保持平衡并抵制突然变化的倾向称为遗传稳态。 水平的抗病性(horizontai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的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菌的所有小种的,这种抗性是水平的,不属于基因对基因系统,其抗性是催化作用和催化产物决定的。 侵染单位:当一个传播单位与一个适当的植物感病部位接触,并有适当的环境条件,使其侵染成功,这样一个传播单位就变成一个侵染单位。一个侵染单位占据一个侵染位点并可识别和计量。 垂直抗病性(Vertical resistance):当一个品种是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小种而不抵抗其它小种,这种抗性是垂直的,也称专化性抗性,存在基因对基因的关系,是由蛋白质的聚合作用决定的。 ES(expect system):是一个(或一组)能在特定领域内,以人类专家水平去解决该领域中困难问题的计算机程序。广泛的ES应包括专家知识、统计模型、模拟模型集合为一体。IPM:它从生态学和系统论的观点出发,针对整个农田生态系统,采用尽可能相互协调的有效防治措施并充分发挥自然抑制因素的作用,将有害生物种群控制在经济损害水平以下,并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内外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EIL:经济损害水平相当于经济损害阈,是指造成经济损失的最低害虫种群密度(病害水平)。侵染链infection chain:由多个侵染环构成的链,是病原物传播体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系统分析system analysis :系统分析是一种研究方略,它能在不确定的情况下,通过对问题的充分调查,找出其目标和可行方案,并通过直觉和判断,对这些方案的结果进行比较,帮助决策者在复杂问题中作出最佳的决策。 稳定化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的选择压力叫稳定化选择。即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基因的选择优于毒性基因,不利于毒性基因突变,使之在后代中出现的频率下降。 单年流行病害(monoetic disease):是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天”为单位。 积年流行病害(polyetic disease):积年流行病害是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度量病害流行进展的时间尺度一般以“年”为单位。与单利病害(simple interest disease)同义。 微梯拂利亚效应(The Vertifolia Effect):植物抗病性是一种复合性状,水平抗性和垂直抗性是混合存在的,在培育垂抗品种的过程中丧失水平抗性。这种现象称为Vertifolia效应。突发流行(Explosive epidemic):某地区以前没有,出现不久就迅速漫延成灾的流行状态。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植物病害的流行与预测 一、名词解释 1 植物病害流行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一定的环境下诱发植物群体发病,并且造成 严重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2 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研究病害数量随时间而增长的发展过程。 3 植物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是指病害的传播发展的过程,研究病害由点到面的发展变化。反映了病害在空间的发展规律。 4 积年流行病害:指病原物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菌量积累,才能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 5当年流行病害:指在作物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菌量能不断积累、流行成灾的病害。又称多循环病害、复利病害。 6中间型病害:有许多病害介于上述两类病害之间,或兼有上述两类病害的特点,故称之为中间型号病害,如油菜菌核病、土传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小麦纹枯、玉米纹枯病等。 7定向选择: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应用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会大量繁殖增多,形成优势小种,最终导致品种抗病性丧失。 8稳定化选择:感病品种面积扩大时,强毒性小种适应性差,竞争不过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而使频率降低,无毒性或弱毒性小种频率升高,不能形成优势小种。 9 S形曲线:S形曲线指病害发生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初始病情很低,其后病情随着时间不断上升直至饱和点而病情不再增长的病害曲线,如马铃薯晚疫病的流行。 10指数增长期:由开始发病到发病数量(发病率或病情指数)达到0.05(5%)为止,此期经历的时间较长,病情增长的绝对数量不大,但增长速率很高。 11 逻辑斯蒂增长期:由发病数量0.05开始到达0.95(95%)或转向水平渐近线,从而停止增长的日期为止。在这一阶段,植物发病部位已相当多,病原菌接种体只有着落在未发病的剩余部位才能有效地侵染,因而病情增长受到自我抑制。随着发病部位逐渐增多,这种自我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大,病情增长渐趋停止。逻辑斯蒂增长期经历的时间不长,病害增长的幅度最大,但增长速率下降。 12 基因对基因学说: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原物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反之,对应于病原物方面的每一个决定致病性的基因,寄主方面也存在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 二、问答与论述题 1 试举出1或2个植物病害流行及对生产造成危害的例子。 答:①小麦秆锈病,1950年造成我国小麦减产60亿kg,相当于单年夏粮征购量的总和及3千万人口的口粮。 ②马铃薯晚疫病,在阴雨潮湿气温偏低的地区与年份发生严重,流行年一般减产30%。19世纪40年代爱尔兰马铃薯大量死亡,减产一半,使100多万人饿死.200万人移居海外。马铃薯晚疫病在中国马铃薯产地都有发生,以西南地区较为严重,东北、华北与西北在多雨潮湿的年份危害较重,如1950年为大流行年份,造成这些地区的马铃薯损失30%-50%。 2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学? 它的研究范畴包括哪些方面? 答:植物病害流行学是在群体水平上研究植物病害发生规律、病害预测和病害管理的综合性学科,它是植物病理学的分支学科。植物病害流行的时间和空间动态及其影响因素是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重点。

六种常见的植物病害

六种常见的植物病害 一、霜霉病 (一)症状 霜霉病是由真菌中的霜霉菌引起的植物病害。病害多生于病叶背面。 病状:坏死斑、少数萎蔫 病症:由气孔伸出的白色至紫灰色霉状物。 (二)菌属 霜霉菌都是寄生在植物上的专性寄生菌,属于为鞭毛菌亚门。 主要菌属及代表性病害如下。 1、霜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锐。引起病害:板蓝根霜霉病、大豆霜霉病、白菜霜霉病、大黄霜霉病、延胡索霜霉病和附子霜霉病等。 2、假霜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主干单轴分枝,然后作2~3回不完全对称的二叉状锐角分枝,末端尖细。引起病害:啤酒花霜霉病、丝瓜霜霉病、黄瓜霜霉病等。 3、单轴霉属 形态特征:孢囊梗单轴直角分枝,末端平钝。引起病害:葡萄霜霉病、苍耳霜霉病等。 (三)发病规律 1、病原物越冬场所 (1)田间病株 如白菜霜霉病菌在北方以休眠菌丝体在采种株内越冬,第二年就在病株内继续生长发育。 (2)种子、其他繁殖材料 如洋葱霜霉病,病原物是在鳞茎内越冬,并且是第二年生长季节的初次侵染来源。 (3)病株残体 以卵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 2、传播方式 霜霉菌主要靠气流或雨水传播,有的也可以靠介体昆虫或人为传播。 3、发病时期 北方一般6月即可发病,8~9月为发病高峰期。 4、发病条件 偏低温、高湿情况下容易发生。如田间种植过密、定植后浇水过早、过大、土壤湿度大、排水不良等容易发病;春未夏初或秋季连续阴雨天气最易发生。 5、侵入途径 真菌主要从自然孔口侵入,较少从伤口侵入。 6、病害类型 (1)局部性的侵染:产生点发性病斑,生长季中不断产生孢子囊频繁地再侵染,病害流行速度非常快。大多数霜霉病属这种类型。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何谓流行速率?流行速率的计算公式?在进行病害预测中,流行速率的选择需要遵循哪些条件才能得到可靠的结果?

最新植物病虫害防治基础知识

植物病理学基础知识 一、植物病害的概念 植物受不良环境重要条件和病源的不断刺激,其新陈代谢受到持续的干扰,在生理上和组织结构上产生一系列变化,因而在组织解剖上和外部形态上表现“反常”的状态(即是病态),并在经济上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称为植物病害。 植物病害的重要特点就是植物和病源相互作用的持续性,即有一个病理变化的过程,伤害是特发的,没有一个持续变化的过程,不能称之为病害。病害可分为非侵染性和侵染性病害。 非侵染性病害:是不能传染的,其发生主要是二方面的因素:即不利的环境因素和植物本身对这些因素的反映。 侵染性病害:是可以传染的,主要是由其他生物寄主引起的,也可称之为寄主性病害,引起该病害的的生物称为病原物,主要有:真菌细菌、病毒、类菌原体、线虫、寄生种子植物等。其中真菌引致的病害约点整个植物病害的80%以上,而真菌中,半知菌这类的高等真菌又占整个真菌病害的80%以上。 二、植物病害的症状类型 (一)、症状 变色:植物感病后,局部或整株失去正常的绿色。常见的有:褪绿和黄化、红叶、花叶和斑驳。 坏死:植物细胞和组织感病死亡,形成各样的病斑,是局部的。 常见的有:叶斑和叶枯、疮痂和溃疡、立枯和猝倒。

腐烂:植物组织细胞受到病原物的破坏和分解而成。植物任何部分都可发生。常见的有:软腐和干腐、流胶和流汁。 (腐烂和坏死区别是:腐烂是整组织和细胞受到破坏和消解,坏死则多少还保持原有组织和细胞轮廓) 萎蔫植物的叶片因缺水而下垂的现象。 畸形常见的有:簇生和丛生、矮缩和皱缩、卷叶和缩叶、瘤肿和徒长、叶变。 (叶变是指植物花器各部分转化为绿色叶状结构的症状)(二)类型 1、植物病原真菌 在真菌分类中,很多学者认为真菌是属于菌物界真菌门,真菌门分为:鞭毛菌亚门、接合菌亚门、子囊菌亚门、半知菌亚门和担子菌亚门五个亚门。较通俗的说法可以认为鞭毛菌亚门属低等真菌,半知菌亚门、担子菌亚门属高等真菌。 原核类—原核界(细菌等) 鞭毛菌亚门:营养体单细胞或没有隔膜的菌丝体,有性孢子为卵孢子,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主要以水传播。 接合菌亚门:营养体是菌丝体,典型的没有隔膜,有性孢子是接合孢子,无性孢子是孢囊孢子,主要是以气流传播。 子囊菌亚门:营养体是有隔膜的菌丝体,极少数是单细胞,有性孢子是子囊孢子,无性孢子为分生孢子,主要以气流传播。

植物常见病害

园艺植物菌物病害 黄瓜霜霉病 (一)发病概况:整株叶片迅速干枯、死亡,造成减产,严重时绝产。露地、温室和塑料大棚均可受害,还可危害南瓜、冬瓜、丝瓜、甜瓜等葫芦科。 (二)典型症状:幼苗和成株均可发病,偶尔危害茎、卷须及花梗。病势由下而上逐渐蔓延,严重时全叶片干枯卷缩。正面出现多角形褪绿斑。潮湿时背面出现紫灰色霉层。(三)病原:古巴假霜霉[ Pseudoperonospora cubensis ],卵菌门假霜霉属。 (四)发病规律:南方:终年发生。北方:孢子囊为主要侵染源,随气流、雨水及昆虫传播。 辣椒疫病 (一)发病概况:轻则落叶,重则全株枯死,造成绝收;毁灭性病害之一,以大棚栽培受害最重。 (二)典型症状:幼苗初呈暗绿色水渍斑,逐渐扩大,茎叶迅速萎蔫。成株期多危害茎秆分枝处,病部凹陷缢缩,上部萎蔫枯死,维管束不变色。果实受害始于蒂部,潮湿长出白色霉层,干燥时形成僵果。 (三)病原:辣椒疫霉(Phytophthora capsici)卵菌门,疫霉属。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选栽抗病品种避免连作高奎或高垄栽培,清洁田园。出后中心病株或雨后高温高湿为关键喷药期,甲霜灵、疫霉灵、乙磷铝等。 瓜类白粉病 (一)发病概况:全生育期均可发生,以中、后期危害最重。黄瓜、西葫芦、南瓜、甜瓜、苦瓜等均可被害。 (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叶片正面或背面产生白色近圆形的白粉斑。病斑连在一起布满整个叶片,叶片枯黄发脆。秋季病斑上散生黑褐色的小点(闭囊壳)。 (三)病原:瓜白粉菌(Erysiphe cucurbitacearum),白粉菌属,子囊菌门,专性寄生。(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抗病品种和加强栽培管理为主,结合药剂防治。 梨锈病 (一)发病概况:梨树的重要病害之一,我国梨产区均有分布。转主寄生桧柏、刺柏(二)典型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和新梢,初期叶片正面形成橙黄色有光泽的小斑点。扩大为圆形病斑,外围有黄绿色晕圈。表面密生橙黄色小粒点(性孢子器)。背面隆起,正面微凹陷,隆起部位长出灰黄色毛状物(锈孢子)。 (三)病原: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haraeanum)。担子菌门胶锈菌属,整个生活史上产生4种类型孢子:性孢子、锈孢子、冬孢子、担孢子。 (四)发病规律: (五)控制措施:清除转主寄主——砍掉梨区5公里范围内的柏树;喷药保护 茄科蔬菜灰霉病 (一)发病概况:露地栽培,田间潮湿及多雨季节,发病严重;保护地栽培,管理不善,低温多雨,发病严重。 (二)典型症状:全生育期均可发病,以苗期和储藏期发病为主。叶片、茎、枝条、花和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

《植物病害流行预测预报》试题 一、名词解释(5×2=10分)评分标准:每小题满分2分,答错者不得分。 1.发病率:发病植株或植物的器官占调查植株或器官总数的百分率。 2.病害日传播距离:是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起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 3.侵染梯度(infection gradient):又称病害梯度(disease gradient)或传播梯度(gradient of spread),是指传播发病后,子代病害数量(或密度)随着与菌源中心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少(递减)的现象或状况。 4.ID—DI曲线:以接种密度(inoculum density)为横座标,发病数量(disease incidence)为纵座标作图,就可绘出发病数量随接种密度的增大而变化的曲线,简称ID-DI曲线。5.传播速度(rate of spread):是指单位时间内病害传播距离的增长量。时间单位可以是日、周或月,也可以是一个潜育期的天数(p)。 6.初次侵染:植物在新的生长季节中受到从越冬、越夏场所来得病原物的侵染。 7.病害循环:一种病害从寄主前一生长季节发病到后一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 8.多循环病害: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能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病害。9.基因对基因假说(Flor,1956):对应于寄主方面的每一个决定抗病性的基因,病菌方面也存在一个致病性的基因。寄主-病原物体系中,任何一方的每个基因,都只有在另一方相对应的基因作用下才能鉴定出来。 10.侵染性病害:由病原生物侵染所形成的病害。 11.预测:根据病害流行规律,利用经验或系统模拟的方法来估计一定时限后病害的流行状况。 12.微梯佛得亚效应:指在进行垂直抗性育种中,水平抗性丧失的现象。 13.病害三角:病原生物、寄主植物和一定的环境条件相互配合才能引起侵染性病害的关系。14.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15.病害日传染率:也称相对侵染率。指一定数量的亲代病情在一日内传播侵染引致的子代病情数量的比例。日传染率=子代发病位点数/亲代发病位点数/日。 16.逻辑斯蒂增长期:由发病数量0.05开始到达0.95或转向水平渐近线从而停止增长的日期为止。 18.侵染链:由多个侵染环构成的链,是病原物传播体从一个寄主到另一个寄主的一系列传播。 19.水平抗性:当其抗性是普遍一致地对病原物的所有小种的,称它的抗性是水平的。20.垂直抗病性:当一个品种只抵抗一种病原物的某些而不抵抗其它小种,则称它的抗性是垂直的。 21.潜育期:从病原物侵入寄主到寄主开始表现症状所经过的时间。 22.盛发期:逻辑斯蒂增长期,从病情0.05发展到0.95的一段时间,或转向水平渐近线病情停止增长的时期。 23.传播距离(distance of spread):是指病害从菌源中心向四周扩散蔓延的距离,病害传播距离是病原物传播体的有效传播距离,不仅包括传播体的物理传播,还要考虑传播后,受各种生物、非生物因素影响,引致侵染发病的概率。 24.衰退期:流行末期。病情0.95以后,曲线水平或下降。 25.定向选择:垂直抗病品种大面积推广后,相应的毒性小种便能在其上得天独厚地发展,连年种植该品种,该毒性小种就愈繁殖愈多,这就叫定向选择。 26.侵染概率:又称侵染几率。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的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侵染概率=发病点数/接种于寄主体表的传播体数。 侵染概率=萌发率×侵入率×显症率。 27.稳定化选择:和定向选择方向相反的选择压力叫稳定化选择。 28.病害大区流行:是指流行过程中自然传播很远的状态,也称泛洲流行或泛域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测报复习题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流行病都有哪些类型 指:植物病原物大量传播,在短时间内诱发植物大量发病并导致一定程度的损失的过程和现象。 类型:大区流行,稳态流行,突发流行。 ?植物病害流行学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观察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系统分析与系统模拟发。 ?什么是植物病害流行系统病害三角病害四面体 流行系统:包含病原物,寄主,病害,环境,人类干预五个子系统 病害三角:植物,病原物和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对病害发生,发展的综合作用。 病害四面体:在植物,病原物,环境,加上人类干预 ?病害流行的基本条件有哪些,其中什么是流行主导因素 ?基本条件: ?主导因素:特定时间,地点, ?简述病害流行的遗传学基础有哪些 ?病原物和寄主在侵染与被侵染这个系统下能到达一个平衡,寄主会在长期进化中形成一个防御机制,病原物和寄主是共同进化。 ?垂直抗病性、水平抗病性、定向选择和稳定性选择的概念 ?垂直抗病性:即寄主品种对病原菌某个或少数生理小种免疫或高抗,而对另一些生理小种则高度感染。 ?水平抗病性:即寄主的某个品种对所有小种的反应是一致的,对病原菌的不同小种没有特异反应或专化反应。 ?定向选择: ?稳定性选择:意指在病原物同一位点上对无毒性基因的选择优先于毒性基因,

是定向选择的反面。 ?病害循环、侵染环的概念 ?病害循环:病害从植物的前一生长季节开始发生,到下一生长季节再度发生的过程。 ?侵染环:病原物周期性侵染过程中的一个周期,即病原物由一次侵染到下一次侵染之间各阶段所组成的周期。 ?什么是侵染概率如何计算(计算公式,计算题) ?侵染概率:接触寄主感病部位的一个病原物传播体在一定条件下能够侵染成功引起发病的概率 ?公式:侵染概率=萌发率*侵染率*显症率 ?简述ID-DI曲线的几种形式解释重叠侵染现象 ?几种形式:5种,1是呈现出正比的直线,随着接种体的增加发病率成正比增加。 ? 2是重叠侵染,直线先增加然后在出现下降,是由于感病位点有限而发病位点数与接种体数的比率逐渐减小。 ? 3协生作用:指病原物接种体在高密度下,相互协助促进侵染侵染率提高。 ? 4拮抗作用:有些接种体过大时,孢子间相互抑制侵染概率下降。 ? 5侵染数限:曲线不从原点开始,只有当接种体数量达到某一个底限时,病害才开始发生 ?何谓病害日传染率 ?何谓流行速率流行速率的计算公式在进行病害预测中,流行速率的选择需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