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
农业基础设施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我市深入实施城乡统筹、“四位一体”科学发展总体战略,全面建设世界现代田园城市先行区,整体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一年。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要紧紧围绕贯彻落实市委十二届九次全会提出的“四二一一”发展战略,加快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总体奋斗目标是:实现农业增加值增长5%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2万人;蔬菜种植面积80万亩,产量达19亿公斤,生猪出栏100万头,小家禽出栏1570万只,引进3000万元以上农业产业化项目3个。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一)抓好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

1、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

按照“一流的基础设施、一流的生产基地、一流的产出水平”的产业基地建设标准,充分利用财政资金,吸引民间资金,实施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农业产业园区建设。重点推进现代农业及农产品物流功能区、彭白路——汉彭路统筹城乡发展示范轴建设,进一步完善路网、水网、电网齐备的规模化、良种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实施粮经产业“双创双建”示范工程,加强优质粮食生产基地建设,推广“稻—菜—菜”和“千斤粮、万元钱”粮经产业种植模式,抓好“菜蓝子”工程。完善濛阳等镇10万亩国家现代农业绿色蔬菜产业示范区基础设施,在示范区外建设8个万亩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1.4万亩有机蔬菜基地,巩固6万亩标准化川芎生产基地和万亩川芎苓种生产基地,加快“猕猴桃基因库”建设,建成猕猴桃无公害种植基地3万亩,推进农业产业高端和高端产业发展。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惠农政策和农业保险等工作,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养殖小区。力争全年冷水鱼总产量达到800吨以上,全市水产养殖总产量达到4000吨以上。

继续抓好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做大规模、做强品牌、做优特色”的理念,重点培育4个林产业基地和扶持建成3个销售上亿元的林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积极开发有机林产品。

2、抓好农业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推广。

加快推进基层农业综合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年内全面完成服务站基础设施建设任务,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推行规范化服务,提升硬件和软件服务水平。大力发展以农技、农机服务、劳作服务、信息服务为重点的专业社会化服务组织。深入推进农村扶贫开发。

采取农民职业教育培训、实用技术培训、农民需求性培训、订单培训等形式,培育一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与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的紧密合作。

围绕现代农业优势产业生产、加工和市场流通,鼓励生产企业、合作社和规模种植农户加快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新材料和新模式的推广应用。鼓励设施农业发展,积极推广工厂化育苗,加大农技人员为灾后农业产业发展的服务力度。

加大农机购置补贴力度和范围,不断提高我市的农机拥有量和农机装备水平,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4个百分点。

3、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

加大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和扶持力度,按照“五统一分”模式,重点培育内部管理规范、市场开拓力强的合作社10个。积极推动条件成熟的区域发展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或合作社销售联盟,实现更高层次的合作。

鼓励合作社开展工厂化育苗、农产品田间采后处理、贮藏和品牌包装销售,积极扶持合作社产品进社区、进超市、进工厂、进学校、进机关。

积极探索通过合作社落实农业项目资金的新途径,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争取国家和省上涉农项目。引导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和“专合组织+基

地+农户”的模式,与农民建立长效利益联结机制,完善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实现市场牵龙头、龙头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濛阳农产品加工园区为核心,集聚一批实力强、市场前景好的精深加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强农产品气调保鲜库建设。鼓励宣源、百信、广乐、一胜肴、永辉、欣康绿等企业加大投入,扩大产能,帮助舞东风、盈棚等新引进企业尽快开工、建成、投产。

以四川国际农产品交易中心与南京雨润集团合作为依托,总投资40亿建设3000亩全球农产品采供中心,2011年完成二期投资,并在三年内建成优质农产品的“集散中心”、全国知名的蔬菜产业“会展中心”、全国的农产品“信息中心”、蔬菜“价格形成中心”。

加快推进农产品物联网、冷链体系建设和电子商务发展。以百信农业和种都种业为依托,二年内建成“西部一流”的工厂化育苗和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示范基地,形成菜博会常年展示基地。

(三)着力实施农产品品牌战略。

以办好第二届中国·四川(彭州)蔬菜博览会为契机,着力打造“四川蔬菜,天然生态”和“北有寿光,南有彭州”的蔬菜品牌,推进我市农业农村工作特别是蔬菜主产镇镇域经济全面发展。

尽快出台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年内建成农产品标准化示范基地10个;完成“三品一标”(有机、绿色、无公害、地理标志)认定、认证13个,成都市放心鸡标准化认定2个,申报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认定1个。

积极打造“大地菜”品牌,支持蔬菜产销协会逐步统一彭州蔬菜包装,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天天然然”集体商标。平坝区蔬菜生产大镇全面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加大农业投入品监管力度,始终保持高压态势,确保全市不销售、不使用违禁农药。

加强农资龙头企业、配送中心、农资放心店、庄稼医院等经营网络服务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全省农药集中配送安全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帮助农业产业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交易中心建成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测体系,建成市监督检测站1个,镇检测室14个,蔬菜市场检测室2个,村或专合组织、生产企业检测室28个。

(四)加大农业招商力度。围绕“项目年”建设,各镇及相关部门要认真梳理农业资源,瞄准中央、省、成都市十二五规划项目,积极推动产改成果运用,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包装工作,抓好“短板”招商,引进规模化种、养殖业、农产品加工、采后处理等企业。重点抓好“一三”产业互动、农业循环经济、土地整理、城镇改造等项目。积极筹办各种节会,抓好会展招商。

二、加强新农村建设

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加强对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提升。按照“宜聚则聚,宜散则散”的原则,通过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拆院并院、拆迁安置等项目的实施,大力推进新村(聚居点)建设,引导农户适度集中居住。加快大楠村和宝山村省级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建设,促进各镇新农村综合体示范点建设工作,启动人民渠北岸集中安置点建设,实施5个林盘保护点的整治工作,抓好石化生态屏障建设和城市绿化工作。

围绕彭白路—汉彭路统筹城乡发展示范轴建设和浅丘高效生态农业带建设,打造一批一、三产业联动项目,加快生产方式适应生活方式的转变,鼓励合作社、业主经营和农户适度规模经营。重点推进猕猴桃基地、食用菌基地、笋用竹基地、葛仙山农业主题公园及湔江河谷冷水鱼餐饮产业发展,在已建成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基础上,新打造蟠龙谷世外田园、猕猴桃基因库基地、大学生创业园等一批新的现代农业示范点。结合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积极发展农家乐、乡村酒店等,鼓励发展特色农庄经济。

加强灾后重建点小区物业规范化管理,鼓励发展家庭车间型家纺等其它产业发展。强化配套设施建设、公益性服务能力建设、九年制义务教育和农村合作医疗,鼓励和引导农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体育活动。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鼓励新建农村户用沼气池,严格大中型养殖场畜禽粪便处理,切实抓好秸秆禁烧工作,大力发展农业循环经济,强化农作物秸秆、食用菌菌渣、畜禽粪便等废弃物的综合利用。

三、深化农村改革

深入推进农用地产权制度改革,完成土地承包经营权暂缓确权的处置工作。各镇及市级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试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的改革和完善,推进村级经济职能与自治职能分离。在全面完成确权颁证工作的基础上,加强城乡产权交易平台运用,完善流转配套政策,加快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农用地、林地、房屋等资源流转,促进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

进一步探索产业发展的新模式、新机制,抓住土地综合整治契机,提高资源的有效利用率,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有序进入农村市场,实践和推行土地股份合作社、土地股份公司、家庭适度规模经营、“土地银行”、业主经营、“大园区+小业主”、“两股一改”等土地规模经营模式,带动标准化规模生产基地建设。加强农村社保、就业、户籍制度改革。

四、加强对农业农村工作的领导

建立密切配合的工作联动机制,明确部门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结合农村工作“四大基础工程”和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建设,相关部门和各镇尽快制定完善工作计划,抓好试点示范,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统筹推进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同时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广泛吸引外来资本和民间资本。金融部门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和推进现代农业发展。

相关部门要认真落实并争取已出台的各级扶持政策,发挥好政策的导向作用,建立完善考核办法,分解落实加快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加大督促检查力度,确保工作任务和责任落实到位。

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要点

2012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做好今年的农业农村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2012年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

统筹,深入推进“三化同步”,着力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努力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68万吨左右,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3%以上。

一、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一)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以东至县和青阳县现代农业示范区为抓手,集聚生产要素资源,严格建设标准,确保建设效果,大力推进现代生态农业建设。做好贵池区现代农业示范区项目申报和争取工作。继续实施水稻产业提升行动,认真组织实施省政府部署的“十二五”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点建设25万亩水稻核心示范区,8个部级万亩水稻示范片。组织开展棉花、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建设沿江棉花优势产业带,建立2个万亩优质棉、2个万亩优质油菜高产创建示范片。

(二)抓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力发展设施蔬菜,推进蔬菜标准园建设,新增专业蔬菜基地1000亩,完善蔬菜基地的产、供、销体系。实施畜牧业升级计划和水产跨越工程,着力提高规模养殖比重,发展生态健康养殖,新增畜禽水产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5个。

(三)加快发展特色产业。加快茶产业发展,新建及改造无性系良种茶园1万亩,新建无性系良种繁育基地3个。

切实加强自然生态保护,推进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积极发展林特产品,加快培育食用菌、蚕茧、中药材、苗木花卉、烟叶、瓜萎、菊花、黄精等区域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休闲农业、旅游农业等新兴业态。

(四)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563”提升行动,制定并启动“411”转型倍增计划,以梅里省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区建设为抓手,以农产品加工业为重点,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着力提升天方集团、国润茶业、秋江棉业、梅里米业、龙溪麻油、皖江水产、康迪种猪、鸿亮竹业、汉东农业等龙头企业的规模和实力,全市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20家,实现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产值50亿元。加大品牌开发和宣传力度,继续组织参加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以及北京、上海、合肥产业化交易会等“四大农展”。以“四大农展”为平台,强化农业招商引资,重点引进一批大集团、大企业。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和示范社建设,新增20

家市级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五)建设农村现代流通体系。继续实施“万村千乡”、“新网工程”、家电下乡等市场工程,推进县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引导大型商场、超市、农产品批发市场与农产品专业合作社实施农批对接、农超对接。全面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

色通道政策,规范和降低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支持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区建立直供直销点。

(六)切实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严格种子、化肥、农药、饲料、兽药、添加剂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开展农资市场专项整治行动。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体系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定点例行检测制度,扩大农产品例行检测范围。加快农产品标准化认证,新增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证15个,积极推进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工作。

(七)加快农业科技创新与推广应用。稳定和强化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和队伍,加强基础条件和能力建设,加快发展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分行业成立农业专家组,加强对技术推广、农业应急指导和支持。强化关健技术集成推广,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和农机农艺结合,继续实施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加强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新一轮种子工程,加快沿江地区油菜、棉花种子基地建设。建立和完善农业气象灾害监测预警服务系统,提高农业防灾减灾水平。

二、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八)推进水利设施建设。全面实施水利八大工程,完成除险加固重点小型水库48座,加快5个万亩圩堤达标续建工程建设,开工清溪河、九华河等5个中小河流治理工程,扩挖当家塘1000口,疏浚灌溉除涝沟渠100公里,加固堰

坝100处,更新小型泵站3000千瓦,全年完成水利投资5

亿元。

(九)建设高标准农田。严格保护耕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用途不变、质量提高。按照统筹规划、分工协作、集中投入、连片推进的要求,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围绕沟、渠、田、林、路、井综合治理,加快中低产田改造,推进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整治、土壤改良、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和田间工程配套设施建设。

(十)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深入实施农业机械化推进工程,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着力优化农机装备结构,重点发展技术含量高,适应性强,复式多功能作业的大中型机械。加快发展水稻栽植和油菜收获机械化,水稻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6%。积极推进茶叶和山特产品生产机械化,重视发展营造林、畜牧业、水产业机械化。

三、努力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

(十一)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完善农村公路养护机制,完成县乡公路升级改造100公里,新开工农村公路危桥改造项目40个。加快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工程。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任务,加快推进村庄整治工程,提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实施农村沼气工程建设,建设户用沼气池2000口、大中型沼气工程1个。

(十二)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组织实施农民收入倍增计划,促进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加。继续落实粮食直补、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农机补贴等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覆盖面。实施新型农民培训1.35万人,实施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劳动者就业技能培训0.9万人。扎实推进新一轮扶贫开发,确保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十三)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服务体系。继续抓好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体育、文化体系建设,逐步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提高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加强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巩固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筹资标准和农民受益水平。改造中小学危旧校舍,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推进农村综合文化站、农家书屋、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农村文化体育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文化体育事业。

四、深化农村改革发展

(十四)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加强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加大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和农村土地整治力度。加强农村土地流转政策指导和服务,完善农村土地流转服务体系,强化农村土地纠纷排查调处。加快土地确权颁证步伐,今年基本完成覆盖农村集体各类土地的所有制确权登记颁证。

(十五)深入推进各项农村改革。健全“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试点工作长效机制,继续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强化农民负担监管,坚决防止农民负担反弹。加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健全农村“三资”委托代理服务制。

五、强化农业农村投入保障

(十六)完善农村金融服务。落实金融机构支持农村发展各项政策,引导工商资本、金融资本和社会其他资金投入农业农村,不断扩大“三农”信贷投放。探索开展农民住房、林权、水面承包经营权、农业机械等抵、质押贷款试点。推进贵池民生村镇银行、东至村镇银行挂牌运营。新增亿元担保公司3家、亿元小额贷款公司3家。支持有条件的农民专业合作示范社创办资金互助社,开展信用合作。

(十七)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按照“总量持续增加,比例稳步提高”的要求,进一步完善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强化农业投入考核机制。全面落实和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健全补贴资金发放“一卡通”机制体系。加大支农资金整合力度,保障涉农资金向主导产业和重点区域集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及对策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和今后发展的思路及对策 ***地处城郊,是**区蔬菜、制种、养殖的主产区,多年来,我乡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一直不足,政府财政对农业基本建设的投资力度也有弱化的趋势。由于投入不足,农业基础设施普遍落后、老化陈旧,很难对农业生产提供持续的保障和促进作用,农业生产能力很难有大的提高。尤其是水利、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欠账太多,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已经成为制约果园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瓶颈。 一、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在调查考察中,我们发现尽管近年我乡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作出很大的努力,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仍然很多,现就群众急切需要改善的水利、道路基础设施做以下分析: 1、水利基础设施老化陈旧配套设施不全,灌渠建设发展滞后。目前,我***村和***村部分片区采用河水浇灌,其他均采用机井浇灌,全乡共161眼机井,每眼机井应浇灌耕地250亩,其中116眼均于上世纪70年代修建,设施老化严重,已远远超出使用期限;全乡灌渠多以土渠为主,因斗渠和农毛渠年久老化,树木杂草丛生,渗漏、淤塞严重,水资源利用率低,浇灌出现严重困难,部分耕地出现无法浇灌的问题。据2011年底全乡末级渠系调查,全乡渠系共计公里,其中土渠公里,U型渠公里,干砌渠公里。我乡各村从

2011年至今借助一事一议财政奖补项目已修建近80公里U 型渠,但覆盖到全乡,还是远远不够当前所需。正因为水利基础设施陈旧老化,建设发展滞后,不能充分发挥作用,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 2、农村道路建设政策有限、资金严重不足,难以实现计划目标。 尽管我乡近几年来积极实施“村村通”工程,但由于资金严重短缺,各村很难实现修路目标。据各村干部及群众反映,按照规定的质量标准修一公里公路,最少也得需要40万元以上。现在市、区、乡级财政补贴有限,差额部分要以行政村予以解决。因此,我乡的“村村通”规划只能停留在纸上,难以付诸实施。根据调查,我乡乡通村,村通组公路共计公里,能覆盖到全乡百分之九十地域,但部分路段已破损严重,已经给农户出行造成极大的不便,并且影响到了村容村貌,例如中所沟村委会通往四组路段,小坝沟村主干道通往二组路段。还有部分村主干道与居民点连接处还是砂石路,待修建。 另一方面随着城区快速的发展,车流量增加,城市交通消化不了的车辆转移到城郊乡镇,尤其是作为交通要塞的果园乡,大型车辆来往频繁,对路面破坏严重,我乡部分路段至今难以补善。

2017-2018年国家农业扶持政策一览表

2017-2018年 国家农业扶持政策一览表休闲农业项目: 1)现代农业园区试点申报立项目 补贴额度:省级1000-2000万元、国家级1-2亿元 申报时间:6--9月; 2)一县一特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300-500万元申报时间:10月; 3)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发展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500-800万元申报时间:10月; 4)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的30% 申报时间:5月; 5)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现代农业领域项目

补贴额度:80万元申报时间:6-7月; 6)扶贫项目 申报时间:1月 种植农业项目: 1)资源节约与环境保护中央预算内投资备选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申报时间:6月; 2)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补贴额度:200万-2亿申报时间:6月; 3)生物质能综合利用示范项目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申报时间:6月; 4)国家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申报时间:9月; 5)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补贴额度:300万以内申报时间:7-8月; 6)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植项目)

补贴额度:100-500万申报时间:12月之前;7)2015-2017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植机械)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30%左右申报时间:12月;8)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补贴额度:项目总投资10%左右申报时间:6月;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农作物种子项目 补贴额度:800-1500万元申报时间:2月;10)农业综合开发林业专项 补贴额度:120万元; 11)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 补贴额度:每亩补助1100元申报时间:3月;12)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 补贴额度:500万元申报时间:6月; 13)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 补贴额度:不超过2000万元申报时间:8月;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休闲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1、切实做好生态保护,在农庄及其邻近范围内,禁止毁林毁草、乱采滥挖野生植物、开山取石、挖土采沙、改变自然水系等破坏生态的行为。 2、在农庄及其邻近范围内,禁止建设污染环境的工业设施和对环境有害的项目;禁止露天焚烧秸秆、枯枝落叶、生活垃圾等;控制使用农药、化肥和畜禽养殖规模;采用生态化处理方式,减少废弃物与排放物对环境的影响。 3、因地制宜地建设消烟除尘、污水处理和垃圾收集、分类、清理、处置设施,增强污染物处理和达标排放的能力,所有能源及物质不应对周围的生态环境和景观产生污染。 4、尽可能采用节能、环保、轻型、可回收利用的材料与设备;建筑物以方便简洁为主,形式不影响视觉景观,符合当地文化特色;基础设施、接待服务设施、农业生产设施等建设方式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最小化。 5、使用绿色能源,如利用太阳能、沼气、风力、生物能、浅层地能等可再生资源,减少污染和能耗。 6、合理减少用品洗涤次数,减少洗涤剂和水的使用量;对污水进行生态化处理,中水回收利用;建立雨水收集系统;采用喷灌、滴灌、管渗等先进灌溉技术解决绿化用水。

7、道路应采用采用绿色环保的材料建设,高标准做好道路两侧的绿化和排水设施,农庄内要使用绿色、环保的交通工具,提倡徒步、自行车以及畜力等无排放的交通方式。 8、农庄绿化与农业种养要以当地物种为主,防止引进外来入侵物种;对景观水体采用微生物、水生植物、岸生植物、鱼类等构成生态水体,达到水体自我净化。 9、鼓励将当地的工业品、农副产品、土特产品、手工艺品作为旅游购物商品;杜绝经营、销售野生动物活体、器官、皮毛或标本;推广绿色食品,提倡餐饮适度消费,提供“打包”服务。 10、合理划定功能分区,确定合理的环境游客容量,合理设计游览区域和线路,并通过游客服务中心、科普知识讲解标牌、乡土文化读物等开展生态环境教育。 壹贰叁农业规划服务有限公司张好记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了解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探求对策,向有关部门提出合理的建议意见,我利用假期时间,在村领导的帮助下对我村的住房状况、水利设施、公路交通、供电、通讯和卫生、文化教育、休闲娱乐设施等情况开展了调查,同时,我也走访了一部分村民,对村民提出的意见,问题认真统计并进行了认真的分析研究,形成了调查报告。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一)、农村住房 进入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村里住房面貌出现了历史性改变,绝大多数村民都住上了新房。村民的住房很早就基本实现了土坯变砖瓦、砖房变平房、平方变楼房的新面貌。村民里约有95%以上的百姓住进了旧房翻新,新基建房的平房或楼房,有将近40%的村民住进了自己新盖的楼房,村里的住房设计模式也越来越向城市居民住房靠近,大多数村民也在自家辟设了卫生间、洗澡间等。农民的住房条件还有其他方面很大的变化,空调、冰箱、洗衣机和彩色电视机再也不是有钱人的专利,村里80%的人家也都购买了这些家用电器,村里住房情况展现了明显的改善变化。

(二)、水利设施 水是生命之源,对农民百姓来说,水有两大重要用处:一是灌溉;二是饮用。 1、农田水利 本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几乎为零,因为灌溉用的水渠和水井都是六七十年代修的,现今早已不用了,而村民种植粮食基本靠天吃饭。 2、农民饮水 村民的饮水很早就基本实现了每户家里有一口井,由人力打水到电力水泵打水的转变,而就在去年,村里建了一个小型水库,家家通上了自来水,生活用水更加方便。 (三)、公路交通 村里在几年前是真正的土路,晴天走在路上便是尘土飞扬,雨天或是下雪天的路上便是坑坑洼洼、泥泞难行。后来用沙石大致把路铺了一下,使路面不至于像以前那么糟糕。就在去年,政府和村里共出资一百多万,把原来的毛坯路修铺成了现今的水泥路,这条路连通了周边的村子,宽阔平坦的水泥路蜿蜒四方,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地方便,并且也沟通了村与村之间的联系。唯一可惜的是村里没通公交车,去远一点的地方实在不方便。 (四)农村电力设施 农村供电顺畅,居民用电得到保障。2004年,全村完成电网改造。在完成改造以后,村里各组都安装了独立变压器,各户安装了独立电表。记得以前我村的变压器还是和邻村共用的,那时电网一出现

关于财政对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探讨

关于财政对现代农业支持政策探讨 新华网浙江频道(2006-05-29 16:33:37)来源 要按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进一步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公共财政投资重点向农村转移的机制;按照建立城乡地位平等的国民收入和分配体系的要求,以更大力度、更多的投入来支持和推进现代农业的发展。 一、财政支农的客观必然性和现代农业的科学内涵 尽管随着近现代经济的发展,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比例日趋下降,但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是其他任何产业所无法替代的。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研究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深刻阐明了农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科学提出了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的重要思想,认为“食物的生产是直接生产者的生存和一切生产者的首要条件”。从近现代发展史看,农业不仅通过支持工业化为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而且能够直接为经济发展作出多方面的贡献,农业部门在为现代经济的发展提供农产品原料、沟通城乡联系、提供工业扩张所需要的资本和劳动力、换取外汇等各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如果农业发展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必然会严重遏制工业化和整个经济的发展。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是在传统农业的格局下进行生产和经营的。随着现代工业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农业已经出现向现代农业转变趋势。那么,怎样来理解和认识现代农业呢?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现代农业的内涵不尽相同。综合国内外的现代农业建设的经验,对我国的现代农业可以作如下概括:现代农业是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以专业化分工、社会化协作和

商品化生产为前提,以企业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不断提高的土地产出率、科技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为标志,广泛应用现代产业理念、现代设施装备、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管理方法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现代产业体系。现代农业至少有八个方面的本质特征;一是现代农业是市场化、国际化程度比较高的开放型农业;二是现代农业是生产专业化、规模化程度很高的集约农业;三是现代农业是以农民知识化为基础、科技贡献率相当高的科技密集型农业;四是现代农业是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标准化程度相当高的绿色农业;五是现代农业是以发达农产品加工业为支撑的高附加值农业;六是现代农业是产业化经营的一体化农业;七是现代农业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八是现代农业是由政府实施科学管理和依法加强支持保护的基础产业。 浙江提出的高效生态农业,是具有浙江特色的现代农业。进入新世纪以来,浙江农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一是从农产品供求关系看,已从过去的供不应求转向了供过于求;二是从人们的消费方式看,已从过去的追求温饱向吃讲安全美味、穿讲漂亮式样的高档消费转变;三是从产业发展看,已从过去的传统种养业向产前产中产后和非农产业延伸;四是从农业经营看,已从过去的以生产初级产品为主向产加销、农工贸一体化经营演进;五是从农村劳动力就业情况看,已从过去主要集中在农业领域向主要集中在非农产业领域转变。高效生态农业就是顺应这一时代发展趋势提出来的。高效生态农业是现代农业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它既不同于偏重高投入高产出的集约化农业,也不同于偏重维护自然生态平衡、放弃高投入高产出目标的自然生态农业,而是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兼有高投入高产出高效益与可持续发展双重特征、集约化生产经营与生态化生产有机耦合的现代农业。高效生态农业具有五个基本特点:一是以绿色健康消费需求为导向,体现农产品的绿色化、特色化和品牌化的统一性;二是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总结篇一: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XX年**县农业环保工作总结 XX年,我县农业生态环境监测管理工作严格按照省市业务部门的总体安排和统一部署,强化领导,健全机制,严格措施,狠抓落实,以农业环境监测、农环项目建设、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农业行政执法为重点,全力转变工作方式,科学定位工作重点,进一步推动了全县农环工作的健康稳步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报告如下: 一、工作成效 1、农村清洁工程示范村建设扎实有效。集中力量,大力推进了硬件建设。紧紧围绕田园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和农民生态文明意识提升的主题,在通行便利且不妨碍机械作业的地方,修建农田废弃物收集池2个,就地收集堆放农业投入品包装袋(瓶)和残膜,定期收集、清运;结合秋播和复种,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推广秸杆还田技术各1000亩,施肥“明白卡”发放到户率达95%,作物秸秆实现了直接还田、还土,禁止了秸秆焚烧污染;结合新农村建设,根据农户自主自愿,进行了农村改水、改厨、改厕配套设施及生态庭院建设,完成“四改”配套建设100户,修建生活污水集中净化处理池1座,公共垃圾收集池2个,沿村道两边购臵安放固定式分户生活垃圾30个,行走式垃圾箱4个,

购臵农村废弃物发酵处理池4个,大型无机垃圾中转箱4个,购臵推拉式垃圾清运车6辆,配备必要的卫生工具。同时,筹集资金硬化村内道路公里,入户道路公里,修建排水沟公里,排污管道260米,确保村道及入户道路通畅快捷,进一步改善了农村家庭卫生条件,建成了清洁家园。在示范村农户村前屋后完成绿化美化面积4000平方米,沿道路安装太阳能路灯18座,栽植法桐、云杉、雪松、油松、龙柏、国槐等绿化树和连翘、鸢尾、芍药等药材苗木共万余株。通过项目实施,生活污水资源化处理利用率达到了90%,利用量达到了232吨,生活垃圾处理利用率、秸秆资源化利用率、农田废弃物收集率、人畜粪便处理利用率均达到了95%以上。 2、废旧地膜回收利用工作稳步开展。结合上级部门的发展政策和扶持支持措施,针对多年来地膜等塑料制品造成的农业环境“白色污染”难题,我们把扶持企业收购、加工、转化作为根本目标,全力扶持建成了2处废旧地膜加工利用企业,为有效解决县域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其中灵台县森源废旧地膜加工责任有限公司位于灵台县西部片区所在的黑河川区的梁原乡横渠村,企业总占地10亩,有办公用房5间120平方米,晒场3000平方米,加工设备12台套,总资产80万元,主要承揽县域西片及崇信、千阳等地废旧农膜和塑料制品的回收加工,服务半径100公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

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报告(1)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20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20XX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20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四级公路587公里占%,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 “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新建35kv线路公里,新建和改造10kv线路522公里、400/220v线路1316公里,更换高耗能配电变压器476台,

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方案

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农业发展方案 市农办 统筹城乡发展既要加快发展城市经济和工业经济,通过以城带乡、以工哺农,解决小马拉大车问题;又要注重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代农业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增强马车的内动力,实现城市与农村和谐发展、并驾齐驱。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胡锦涛总书记“314”战略部署,全面落实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等重大战略决策,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重庆“三农”实际,就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制定此专项方案。 一、总体思路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市第三次党代会精神,以胡锦涛总书记“314”总体部署为总纲,通过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农业产业体系、农村土地制度、公共服务管理以及相关配套制度的建立,进一步形成新的体制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实现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统筹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与管理,努力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

建设。 二、发展目标 (一)水利建设方面。积极探索建设统筹城乡水利水务发展试验区,力争在西部地区实现四个率先:2009年底前全面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2012年全面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2012年基本解决县级以上城市和重点集镇防洪安全问题,2015年基本建成西部领先的防汛抗旱应急指挥系统。此外,在2012年完成统筹城乡水利发展试验区框架体系建设,建成适度超前的城乡供水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城镇防洪体系,2015年初步实现城乡水利水务统筹协调发展,基本满足饮水安全、防洪安全、工农业用水安全和水生态安全需要。 (二)农村交通方面。以城乡交通统筹水平西部领先为目标,力争到2012年,100%镇乡公路和55%的行政村公路实现硬化,到2015年全市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达到西部领先水平,到2020年全市统筹城乡交通发展达到全国先进水平。 (三)配套设施方面。电力供应巩固完善农村“户户通”,卫生厕所普及率显著提高。村用水普及率达到50%,村生活污水处理率、生活垃圾清运率达到30%,村清洁能源普及率达到30%。到2020年,逐步形成以市域重大基础设施为骨架,以大中小城市基础设施为节点,以中心镇和一般镇基础设施为依托,以中心村和一般村基础设施为主体,覆盖到村、延伸到户的城乡基础设施网络。村用水普及率、卫生厕所普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进步

改革开放以来湖南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调查分析(资源环境与旅游管理系 08级地理科学二班刘云鹏 08160216 ) 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定义 《辞海》对农业的定义是:利用植物和动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培育以取得农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通常分为种植业和养殖业两大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它为人们提供粮食、副食品和工业原料。 中国理论界普遍认为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为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及农民生产和生活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各种要素总和,包括物质性基础设施、金融性基础设施以及服务性基础设施。其中,物质性基础设施包括农村公路、水利灌溉、通讯设施、电网系统、自来水和沼气工程等;金融性基础设施主要是指金融系统网络的空间布局和网点分配;服务性基础设施主要包括私人提供的服务和由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如会计、审计、新闻监督、医疗卫生、教育文化、社会福利和娱乐等设施。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对农村基础设施的定义是:与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发展密切相关的各类基础设施,是支撑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也是衡量农村发展水平的重要方面。 二、湖南农村主要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及成效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湖南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提出的关于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部署,紧紧围绕富民强省的战略目标和农民最关心、最急需、最现实的农村公路、农田水利、农村教育等基础设施问题,大力推行“三化”和“一化三基”工作,不断加大各种投入,全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2008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649.97亿元,比1978年增长279倍,比2003年增长2.6倍;全省农村固定资产投资654.35亿元,比1978年增长160倍,比2003年增长84%,现代农业水平大大提升,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城乡和谐进一步发展。 (一)农村公路建设成效显著 到2008年底,全省公路总里程达184605公里,公路通车总里程和密度比1978年增长2.1倍;农村公路总里程达168892公里,是改革开放前的3.8倍,

农业扶持政策资金申请报告

农业扶持政策资金 申请报告 1 2020年4月19日

农业项目补贴概览 近年来,国家对粮棉补贴力度加大,对种植类项目扶持力度也不断加大,特别是对于大田示范项目,当前政府的扶持资金众多,这对鼓励农民积极从事农业生产,保证粮食持续稳定增产意义重大。,中国农业补贴力度更大,当前各个部委也已发布相关的农业种植类政策。 我们列举出这些种植类的补贴项目政策,以方便大家申请。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种植类扶持项目只是中央财政扶持种植类的一部分,国家对种植类的项目扶持只增不减,只多不少,申报时间每年也略有差异。 农业综合开发产业化经营项目、土地治理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供销合作总社、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支持范围:种植、养殖基地和设施农业项目;棉花、果蔬、茶叶、食用菌、花卉、蚕桑、畜禽等农产品加工项目;储藏保鲜、产地批发市场等流通设施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80-16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3月 2 2020年4月19日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项目发布单位:各省科技厅、科委 支持范围:现代种业、食品加工、饲料、生物农药、农业机械装备、生物质利用与生物能源、林产加工、乡村环保、乡村物流等涉农产业的重大技术成果转化。 资金补助数额:100-30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4月 农产品促销项目资金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主要用于组织农产品海外市场促销、开展国内市场产销对接、网络促销、市场开拓等方面。 资金补助数额:10-80万元往年申报时间:6月 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3 2020年4月19日

支持范围:选择国家新增千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确定的800个产粮大县(场)以外的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旱涝保收标准农田示范项目。 资金补助数额:600元/亩,单项不超过1万亩 往年申报时间:5月 扶持“菜篮子”产品生产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支持范围:重点扶持蔬菜(包括食用菌和西甜瓜等种类),适当兼顾果、茶,每个设施基地200亩以上(设施内面积,下同),每个露地基地1000亩以上。 资金补助数额:5000元/亩,不超过300万元 往年申报时间:7-8月 种子工程植保工程储备项目 项目发布单位:农业部 4 2020年4月19日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代服务业需求报告

2010年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工作会议材料 现代农业、生态环境建设、现代服务业调整与振兴及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报告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编 二〇一〇年三月 北京

目录 1.发展现代农业及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需求 2.生态环境建设及对教育培训的需求 3.发展现代服务业及对技能人才培养的需求 发展现代农业及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需求 一、大力推动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近年来,我国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总要求,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努力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进步创新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城乡一体化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农业生产率、资源利用率、劳动生产率逐步得到提高,农业抗风险能力、国际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逐步得到增强,有力地推动了我国现代农业发展。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城乡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要求,把改善农村民生

作为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内容,把扩大农村需求作为拉动内需的关键举措,把发展现代农业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任务,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推进城镇化作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持久动力,按照稳粮保供给、增收惠民生、改革促统筹、强基增后劲的基本思路,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继续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新的贡献”。 一号文件提出了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五项主要任务: 1、健全强农惠农政策体系,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 2、提高现代农业装备水平,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3、加快改善农村民生,缩小城乡公共事业发展差距。 4、协调推进城乡改革,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5、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二、发展现代农业对新型农民培养的需求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大力办好农村教育事业。发展农村教育,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农民科学文化素质,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普及成果,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完善义务教育免费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保障经济困难家庭儿童、留守儿童特别是女童平等就学、完成学业,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农村高中阶段教育,重点加快发展农村中等职业教育并逐步实行免费。健全县域职业教育培训网络,加强农民技能培训,广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大力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农村教育。增强高校为农输送人才和服务能力,办好涉农学科专业,鼓励人才到农村第一线工作,对到农村履行服务期的毕业生代偿学费和助学贷款,在研究生招录和教师选聘时优先。保障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

2020年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现状调研报告 (三)集中力量对农村基础设施进行整体规划。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大,建设周期长、涉及面广,对新农村建设乃至整个区域经济的布局具有导向性作用。鉴于目前农村基础设施的实际,当前,有必要对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现有状况和未来发展项目进行全面的勘查和适度超前的总体规划,并制定量力而行、重点突出、分步实施的建设方案。 (四)突出抓好重点设施建设。由于资金和要素的约束,不可能同时发展所有的基础设施,尽管这些基础设施都是短缺的,并且短缺程度都比较大,对农业和农村的经济发展都有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从实际出发,根据各个基础设施建设对经济和社会的贡献因素大小,从群众要求最迫切的农村基础设施入手,突出重点,择优扶持一批关系农民群众生产生活,诸如水、电、教育、文化、卫生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集中力量进行突破,力争取得新的更大的进展。 (五)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引入利益驱动机制,强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管理体制,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提升其对农村各项公共事务和公共财产的管理能力。从农村各项基础设施建设的实际出发,分类制定相应配套的管理办法,提高基础设施

建设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地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任何一个社会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离不开城乡的协调发展,城市现代化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向农村扩展,而良好的农村基础设施恰好是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的桥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有助于推进农村现代化,有助于缩小城乡差距,为广大农村居民参与经济发展过程,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创造必要条件。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将使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长期受益,农村经济的发展进而可以扩大全国的市场规模,不断为全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空间,提升经济发展水平。 这是篇好范文参考内容,涉及到基础设施、农村、建设、发展、资金、城乡、供给、农民等方面,觉得好就按()收藏下。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农业基础设施服务体系

都市现代农业经营与管理 第七章农业生产环境与保护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条件,以种植业、养殖业和水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在生产过程中过度施用化肥、农药造成土壤污染,焚烧秸杆造成大气污染,不当处理畜禽粪便造成水体污染,农业产生废弃物造成对环境污染等。 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环境问题,保护农业资源,改善农业生态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必须依法治农,加强农业生产环境保护建设,发展循环农业、生态农业,推进都市城乡环境保护一体化,走农业可持续发展道路,打造高效、生态、低碳的都市现代农业。 第一节种植业污染及防治 种植业是农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以土地为重要生产资料,栽培各种农作物以及取得植物性产品,是一切以植物产品为食品的物质来源,也是人类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种植业污染主要指与种植业关系密切的,在生产过程中不可避免产生的农药污染、化肥污染、农膜污染以及农作物秸秆。通过标准化生产规程的推行,可有效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量。通过环保行动计划的实施,提高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减少农田污染物的残留。 一、农产品的污染及形成 农产品污染总体分为生物污染和非生物污染两大类。 生物污染:主要指农产品受到能使人致病的细菌、真菌、病毒或寄生虫等生物源污染物的侵蚀,这一类农产品如果没有得到妥善处理,人们在食用之后可能会受到致病生物的感染而得病。 非生物污染:以化学污染最为普遍,蔬菜、瓜果、粮食等农产品容易受到污染的主要有三类物质,它们是农药残留、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 其中农药残留是食用农产品受污染的最重要来源。农产品生产中由于受到病、虫、草的危害而造成很大的损失。通过使用农药,能够将病、虫、草害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但是,各种作物施用农药后,在一定时间内有部分农药残留在作物体表或果实、子粒上。有的还渗透到作物表皮蜡质层或组织内部。残留在作物体内外的农药,在光照、风雨、气温等外界环境以及作物体内酶的作用下不断分解消失,但在收获的农产品中仍不可避免地残留微量或超量的农药,若在农作物接近收获期,使用农药量过多,浓度过高,就会造成农产品中农药超量残留,可能会导致急、慢性中毒,危害人体健康。因此,防止农药残留超标污染,是保障人体健康极为重要的措施。 二、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化 1、化肥减量替代 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秸秆还田、水肥一体化的施肥新技术等有效措施,达到化肥减量,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推进都市现代农业发展。 绿肥,用作肥料的绿色植物体,是我国传统的重要有机肥料之一,可以有效改良土壤结构,改善农作物的品质,提高农作物的质量,减少化肥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普及推广绿肥种植,可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和供肥能力,改善农业生产环境。绿肥翻压入土后,土壤速效氮、速效磷、速效钾、有机质和腐殖质的含量都有大幅度的提高,能有效地

种粮大户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种粮大户补贴政策2020

种粮大户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种粮大 户补贴政策2020 为了推动农村城镇化的发展,国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或流转土地,让有能力的种植大户把农村土地集中起来从事规模化农业种植。WTT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种粮大户是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种粮大户补贴政策20XX 一般来说作为农村合作社或是家庭农场形式的,都符合种植大户的要求,能领取补贴,不受户籍、地区限制。通常情况下每亩的补贴比当地普通农户略低,且设有最高的补贴限额。此项补贴需要提前申请,根据地区的不同,时间上也有差异。另外在申请时,需要符合以下申请条件: 1、既然是种植大户,面积是不能太小,不得低于50亩。 2、其中至少有一种是以小麦或是水稻为种植作物。 3、在申请时,需要出具相应的种植相关费用支出以及土地流转费用支出凭证。 4、涉及土地流转费用的合同,要统一定制,并加盖相关公章并备案。 对于种粮大户而言,去年种粮赔钱主要是因土地流转成本高、粮食价格低迷、种植结构不合理等原因造成的。20XX年国家

继续调减玉米种植面积,提倡种植多样化,以应对市场供求关系。相信在一系列优惠政策、补贴资金的助力下,种粮大户的春天不在遥远。 1,观光类农庄:可以向旅游局申请旅游专项基金,旅游扶贫基金等,贫困村建设项目:申请旅游局贫困村扶贫项目资金。自由基金发展餐饮的农庄;申请三品一标的认证及相关补贴优质农产品基地。 2,蔬菜种植水果产业茶叶产业等可申报:农业部的园艺建设项目,每个项目补贴50-100万元,要求:设施200亩以上,陆地1000亩以上。 3,林业产业可申报:林业局的名优经济林示范项目,项目补贴:每个项目200万元以上。 4,扶持菜篮子产品项目申请补助额度:5000元一亩,300万以内。 5,农业综合开发农业部专项(良种繁育,优势特色种植项目)申请补贴额度:100-500万元。 6,20XX-20XX年农业机械购置补贴(种植机械)申请额度:项目总投资的30%。 7,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申请额度:120万元。 8,农业综合开发存量资金土地治理项目申请额度每亩1100元。 9,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申请额度500万元。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生态家园建设是一项开发式扶贫项目 类型:示范建设 【打印】【关闭】 生态家园富民计划是多年来我国农村能源建设、特别是沼气建设的完善和发展,是一项以民为本的工程,对于解决贫困地区的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及生态环境建设,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生态家园是我国近千个贫困县脱贫的最佳选择 我国约有1000个县位于中西部的山区和丘陵区。它们集生活、文化、生态贫困和县级财政贫困于一身。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点和难点。现行体制的九龙治水,单项治理,是这些县久治不愈的关键所在。我以为,生态家园建设内容丰富,具有综合效益,应是这类地区脱贫的切入点。以此入手,先使群众摆脱贫困,群众有有了信心,各项建设副业就能逐步进行,这正是生态家园富民计划的时代意义所在。 生态家园是接口工程,应与多部门通力合作共同完成 生态家园富民工程的实施对封山育林工作,小流域治理和开发工作,解决山区居民饮水工作、扶贫工作,发展少数民族区域经济工作,生态环境建设工作,农村卫生工作,山区建设工作等都有推动作用。广大山区居民的生态家园建设好了,上述各项工作自然也就好解决了。 如果各方面的人财物力能有计划地协调起来,分工合作,生态家园建设就能加速进行。比如,我国许多城市都在郊区建设了奶牛场、猪场 和鸡场等,以满足城市居民的生活需要。但大量粪便成了污染源,如果与建设沼气池结合起来,既得沼气又得有机肥,不仅可以形成一个新兴产业,而且还是一项重大的农村卫生建设工程。又比如,水利部门为缺水山区居民建设饮水工程,如果在此基础上,帮助建设生态家园,使他们富裕起来,不就更完美了吗。林业部门年年在山区造林和封山育林,另一方面山区居民则年年毁林开荒和砍伐树木作燃料,一个沼气池一年相当于减少3亩森林砍伐量,封山育林的成果也就保得住了。我看生态家园富民工程是接口工程,可以和许多工程接轨、配套,使许多工程更加富民和便民。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一届届政府接着干 要在十几年内在广大山区完成这件大事,除国家支持和保证资金投入外,更重要的是把这批县领导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这是能否完成任务的关键所在。 从县领导讲,生态家园建设是发展县域经济的千载良机。从实际存在的问题来看,必须为他们解决几个实际问题,一是县级领导应相对稳定,最好一干就是五年;二是县领导应协调和组织县级各部门的人财物力;三是应制定一个科学的综合发展规划,在一定时期内,各届班子必须执行,不得另搞自己的“政绩工程”。这些正是我国生态农业县的建设经验,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农业部环境监测总站 版权所有 生态农业的基本内涵与特点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调研报告 农村基础设施,是提升农村生产力、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当前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已成为农村发展最为突出的制约因素。 根据中共**县委办公室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XX年经济社会发展重点课题调研的通知》文要求,我局牵头组织了交通局、水利局、农业局、畜牧局、扶贫办等相关部门人员组成调研组,于XX年3月12日开始,对我县XX 年末的有关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开展了调查研究。具体做法一是由职能部门综合分析提供XX年末我县相关基础设施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思路,二是由各乡镇在本乡镇的范围内开展调查研究,根据实际情况形成本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调研材料提供给我局参考,三是调研组深入有关部门和乡镇去实地查看、召开座谈会,听取有关情况及建议。在此基础上,调研组综合总结了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现状,分析了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中央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扶持力度和我县所面临的形势,讨论提出了部分关于加强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对策建议,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XX年末我县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现状

1、交通方面。全县通车里程达到1867公里,公路网密度为0.85公里/万平方公里,按人口总数统计为61公里/万人。其中一级公路7公里占0.36 %,二级公路36公里2%,三级公路34公里占1.8%,四级公路587公里占31.45%,等外级公路1293 公里占69.25%。其中有油路140公里,水泥路48公里,弹石路579公里,实现60%的乡镇通油路,98%的行政村通弹石路,93%的自然村通公路,100%的乡镇和65%的村民委员会开通公交车。全县境内“三横三纵”的公路主骨架和“连县、连乡、连村、连景”的公路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2、农田水利方面。全县现有中型水库2座,小型水库4座,小型水库64座,小库塘2316件,水窖3.6万个,抽水站141座,机井155眼;“三面光”沟渠640多公里,占全县引水沟渠总长的35%,整修加固河堤146公里,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62.7平方公里。全县可控水量达1.07亿立方米,水利化程度达54.9%。完成农村人畜饮水工程60件,共解决全县11.15万人的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建成稳产农田25万亩,拥有大中型拖拉机87台,小型拖拉机31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602台工,农业机械总动力达9002万瓦特,机械耕耙面积达7.1万亩。 3、能源方面。已建成110KV变电站1座和35KV变电站4座,第一、二期农网改造和完善西部地区农网改造项目后,

如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1— 对如何加强麻栗坡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思考 (2011年1月日) 当前,全县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时期。围绕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快转变传统农业生产发展方式,有效改善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全县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县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围绕转变农业生产发展方式,结合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发展现状,我就“十二五”期间如何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全县农业生产持续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谈几点想法。 一、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概况 “十五”以来,县委、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农村工作,充分利用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中央扩大内需、国家关注边境地区、原战区发展的历史机遇,克服多种不利因素影响,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稳步推进农田水利、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设,有效改善了全县农业生产条件,促进了全县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十五”期间,全县累计投入资金2.61亿元,改造中低产田地3.66万亩,实现农田水利、饮水安全工程件,新修农田灌溉沟渠公里,架设人畜饮水管道243.5公里,建设小水窖、水池4106口,建设烟水工程项目个,顺利完成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作,全县有效灌溉程度由“十五”期间的 %提高到2010年的%,有效解决了万人万头(匹) —2— 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总体上看,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对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农业增产和农民增收起到了强大的推动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生活条件。“十一五”期间,全县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建设、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建设工作,有效加强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区域内水土流失状况,建设了一批高产稳产基本农田,农业生产条件得到了有效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整体效益有了较大的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显著增强。“十五”期间,全县农业生产在遭受冰冻干旱等严重自然灾害的情况下,依然实现了较好收成,部分农田地实现了稳产高产。2010年,全县粮食总产量达9806.1万公斤,比“十五”期末增长13.2%,年均增长2.5%;农民人均产粮386公斤,比“十五”期末增长11.9%,年均增长2.3%。 (二)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田间配套基础设施,提高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创造了有利条件,特别是通过中低产田地的改造,建设了一批高产稳产的基本农田,不仅有效减少了农民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降低了生产成本,而且还降低了农业的市场风险,让农民掌握了结构调整的主动权和多种调整方式的选择权。全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中低产田地改造等工作中,注重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先后建设成了杨万香蕉基地、大坪烤烟基地、八布咖啡基地等基地,这些基地的建设较好地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并且为农业结构调整、蔬菜产业 —3— 化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目前,全县生态农业经济、山区特色农业经济等综合开发效益正逐渐显现。 (三)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通过多年来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县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不断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201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了2580元,比“十五”期末增加1260元,年均增长达14.3%。全区农村经济发展取得这样的成绩,农业综合开发、基本农田、中低产田地改造等项目在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上功不可没。 二、全县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