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开题报告

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十一五”重点课题

《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

开题报告

由我们课题组申报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课题,经邯郸市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被立项为邯郸市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现由我代表课题组作开题报告,提出课题的研究方案,正式开展研究工作。在此,请各位专家和领导进行评议和指导,也请课题组成员加以审议。

一、课题的提出及意义

(一)课题的提出

1.开发乡土文化校本课程是适应新课改的客观要求

校本课程开发是我国基础教育三级管理的重要内容,是高中新课改的重大变革内容之一。其基本定位是:按照国家新课程计划发展精神,根据本校实际和学生发展需求,充分利用本地和本校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并促进其个性化发展的特色课程。目的是为了满足全体学生成长及个性化发展的需要。从国际比较看,实践中的校本课程开发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校本课程”的开发,另一种是“校本的”课程开发。”本课题的研究是将两者整合为一体,在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中,既要突出新课程改革理念,又要体现家乡乡土文化特色,使二者珠联璧合,使校本课程开发具有浓厚的“乡土味”,“家乡气”,使教师树立起乡土文化和生活中处处有课程资源的观念,以便创造性运用家乡乡土文化课程资源进行教学的新课程观,从而不断使课堂教学充满新意,让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2.挖掘社区课程资源,是传承乡土文化的迫切需要

中国的乡土文化源远流长,而峰峰文化独具特色,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载体。我们峰峰乡土文化有千年悠久的历史,名胜古迹星罗棋布,享誉中外。峰峰有全国、省、市级文物23处,是我省的文物大区之一。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1处,第二个王看苇子灯也已入选国家级,也即将成为又一处国家级的非遗。如众所周知的磁州窑文化,历史上就享有“南有景德、北有彭城”的美誉。千年窑火,生生不息,孕育出古老灿烂的中国磁州窑文化;她不仅在国际上有影响,而且它还是双料的“国保”,即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又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单位,这在全国也不多见。其中大师刘立忠,2006年入围“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项目第一批候选名单。2007年,他的磁州窑烧制技艺被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响堂山石窑集中国石窟雕刻艺术之大全,也驰名中外。这些古老丰润的乡土文化资源为本课题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了丰富课程资源,需要像开采煤炭一样去开发去挖掘,去发展,让这些乡土文化重放异彩。正如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刘立中所说:“任何民间工艺,如果没有传人就没有一切,人心就是民间文化的自

信心。”因此,要让乡土文化代代传承下去,就必须从娃娃开始抓起。要让乡土文化走进校园,走进校本课程,走进学生心中。

3.开展乡土文化课题研究,是拓展学校文化和丰富校本课程内容的重要举措

只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乡土)文化,才能守住中华民族的根。学校文化、校本课程也只有融入乡土文化,才能根深叶茂。在经济全球化,文化一体化的影响下,民族文化受到冲击,甚至有些民族传统文化、乡土文化几乎面临失传或濒临灭绝的危险。根据课题组的调查,在互联网上,虽然有“峰峰文化”5980多相关网页,2005年本区举办了首届磁州窑文化节,还出版《磁州窑史话》《峰峰民间文学》等一些书籍都对磁州窑文化进行专题介绍,但是作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大部分中学生,对自己的家乡了解少之又少,大部分同学知道有磁州窑、南北响堂石窟,但对磁州窑的科学构造、制作技艺、历史影响等知之甚少,对磁州窑文化了解也不够全面、深刻;对其他一些家乡文化,比如苇子灯、大社面塑等,同学们简直是闻所未闻。而且本区至今也还没有一部完整的适合中小学生阅读学习的《峰峰乡土文化读本》。

针对上述问题,为了大力弘扬和继承本区乡土文化,让后代了解家乡的历史,了解家乡的文化,激发起本区学生从小热爱家乡、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热情,同时,为了提高教师课程开发能力,提升学校办学理念,让乡土文化有机地融入学校文化之中。我们课题组拟通过以乡土文化为课程资源,开展“把学校文化建设与乡土文化相融合,学科教学与乡土文化相整合”的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课题研究,使得峰峰的乡土文化后继有人,代代相传。

(二)国内外现状综述

国外的校本课程开发起步较早。各国教育管理体制的差异和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各不相同,使校本课程开发各有特色。英国、美国、澳大利亚等地方分权的国家,国家只是提供统一的课程标准,课程开发的主体在学校,学校的所有课程都可以称之为校本课程;而法国、俄罗斯、泰国等中央集权的国家,国家一级制定严密的计划,地方和学校执行计划,在课时安排上只留出一小部分,给学校自主设计课程。另外,各国在教育面向世界过程中,越来越注重乡土文化的培植和熏陶。如日本在初中开设乡土语言文化课,加拿大开设了爱斯基摩语言与文化课。开展乡土文化教育,不仅能继承一个传统的语言文化感受乡土的亲和感,而且能重温前人的生活方式,重新发现先辈的智慧、典范和价值。综合来看,国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有如下突出的特点:

1.课程开发的过程、程序和环节得到重视,表明课程开发的实践性特点;

2.注重研究课程开发和教学设计之间的联系,教学设计构成课程开发的组成部分;

3.学校和教师在课程开发中发挥着比较重要的作用;

4.任何一种课程开发都必须有明确的教育理念作为指导,注意课程设计的教育哲学;

5.学生、学校、教师、社会等各种需求评价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依据;

6.知识的特性,认知方式和学习模式的研究是课程开发的基础;

7.注意不同学段课程开发的不同特点。

在国内,校本课程开发的起步较晚。近几年来,随着学校在课程决策方面自主权的增多,特别是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的决定》发布后,

各地、各校根据《决定》提出的“建立新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精神,进行了校本课程开发的探索和实验。较典型的有江苏锡山中学、上海七宝中学等学校。我省校本课程开发做得也是丰富多彩。其中比较突出的有保定市新华区、邯郸市丛台区等学校。这些学校在校本课程开发的主体、内容、程度及评价等方面作了大量的研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大力推进了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令广大教师、学生、家长和社会瞩目的成就。自此,校本课程作为一种与国家课程相对应的课程形态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校本课程的蓬勃发展。

伴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全国各地形成了开展校本课程开发的新热潮,并且涌现了一批较有影响的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如北京东城区的《中国共产党在东城的足迹》,大兴地区编写的乡土教材《大兴———我的家》;广州市教育局编写的乡土教材《广州地理》;浙江省衢州二中的“南孔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编写的面向中学生的乡土读本《贵州读本》。钱教授认为:“现在的青少年有一种整体倾向:逃离乡土,对乡土有认识上的陌生感、情感上与心理上的疏离感。这就是失根,会最终导致一代人民族文化的缺失。在这个层面上,乡土教育不仅是爱家乡的教育,也是人与土地的关系的强调。”“人的精神就是立足大地,仰望星空。要想立足大地,先得认识脚下的土地,保持住自己的根。”这也正如鲁迅所说的那样:“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我们认为:“校本的,才是更有发展价值的”。这充分说明,近来利用乡土文化促进学校教育研究已经得到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认同。但却不可否认,这类研究还十分泛化、笼统,只有粗线条的原则、内容,缺乏有效的措施、方法等。有的只是就乡土文化而“教”乡土文化没有对乡土文化所包含的全面的教育价值加以挖掘,没有对此进行深化和辐射,更没有把乡土文化与课程融合一体。

三、课题核心概念界定

1.乡土文化

乡土文化资源,就是指我们出生、成长的地方的地域特色、自然景观、文物古迹、地名沿革、历史变迁、社会发展以及民间艺术、民俗风情、名人轶事、语言文化等。它包括自然地理资源、人文历史资源和社会发展资源等。这是狭义的理解。广义的乡土文化还包括学生所在学校的校园环境、师资状况、校风学风、学生特长以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生活等。本课题所研究的乡土文化资源包括社会资源、学校资源、家庭资源三个方面。

2.校本课程开发

“校本课程开发”一词最初是由富鲁马克(A.M.Furumark)和麦克墨伦(I.McMullen)等人于1973年7月在英国召开的国际课程研讨会上提出并加以阐述的。它被称作学校中心课程规划,或叫学校中心课程革新。

校本课程开发是与国家课程开发相对应的一种课程开发模式,这种课程开发模式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盛行于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台湾学者黄政杰指出:“校本课程开发,是以学校为中心,以社会为背景,通过中央、地方与学校三者权力责任的再分配,赋予学校教育人员权力与责任,由他们结合校内外资源与人力,主动进行学校课程的计划、实施与评价。

本课题研究的本课程开发是指在国家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内,以学校为课程开发的场所,依据学校的性质、特点、条件以及学生的需求和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由学校教师独立或与校外团体、个人合作进行的,旨在满足学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课程开发活动。

3.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

它就是学校依托峰峰——我们的家乡,以家乡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优美的自然景观为资源,根据“以家乡的文化为基础,与学校文化建设相结合,以师生为课程开发主体”的办学理念,进行课程的规划,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辅导、评价与研究成果展示,使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搜集、讨论、制作等诸多方式去进行活动,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综合课程体系。

四、课题依据

1.多元智力理论

美国哈佛大学教育研究所发展心理学教授加德纳(Howard Gardner)博士提出:多元智力是指个体用以解决自己遇到的真正难题或生产及创造出有效产品所需要的能力,其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如它们都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多元智能理论是本次新课改的重要理论依据之一,也是本课题研究重要的理论依据。

2.构建主义理论

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普遍认为学习是学生内在的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并不把知识从外界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间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其构建机制含四大要素:情景、协作、会话(包括讨论)和意义构建。因此,构建主义理论是本课题的理论依据之一。

3.政策依据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新一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不仅设置了包括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的框架,而且强调学校和教师要创造性的实施新课程,形成具有良好适应性的丰富的教学模式。这些课程改革目标的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程资源的状况。

4.实践依据

我校是河北省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校本课程开发的教育实践研究》的实验校。在“为立身打基础,为报国做准备”办学目标和“科研先导,文化强校,打造魅力春光”办学思想指导下,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以“高起点,高品位,慎重实施,逐步推进”为基本原则,以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学业的提高有直接或间接帮助的课程为主要内容,以“人文与科学”讲座课程为龙头,开发出了培养“四有”+特色人才的“A.学校文化特色课程,B.学科拓展特色课程,C.兴趣小组活动课程, D.课题引领课程”四类校本课程。为本课题的开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

五、研究目标(子课题)

1.依据校本课程理论,通过本研究,开发《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读本》

2.依据行动研究等科研方法,建构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3.依据新课程理念,探索实施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教学案例

六、研究内容(子课题)

1.家乡乡土文化社会调查研究

首先,对实验年级学生进行民俗文化问卷调查;其次,组织学生到磁州窑文化博物馆、遗址、作坊和响堂石窟、民俗农村等地方进行社会调查;最后,分别写出调查报告作为阶段研究成果。

2.编选歌颂峰峰10首古代诗词校本课程

第一,雕刻在校园醒目处,供师生欣赏;第二,高一语文课第一学期要讲学,做得人人会背会写;第三,期中期末试卷要出适量题考试;第四,师生要仿写一首《峰峰赞》诗词;第五,学生撰写一篇《峰峰在我心中》散文。

3.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与学科整合教学方式的研究

主要开发以下校本课程:

(1)音乐美术教学与磁州窑文化整合的校本课程;

(2)化学课与磁州窑文化整合的校本课程;

(3)政史地学科与磁州窑文化整合的校本课程;

(4)创作磁州窑文化专题网站。

4.响堂山石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途径的研究

研究内容主要包括:

(1)制定响堂山石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2)举办响堂石窟文化专题讲座;

(3)参观调查响堂石窟文化发展历史与研究状况;

(4)创作响堂石窟文化专题网站。

5.峰峰地名文化校本课程开发案例的研究

一是收集峰峰地名来源的历史资料;二是通过地名了解民俗文化;三是收集峰峰名人资料,撰写建立峰峰名人小档案。

6.峰峰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个案的研究

主要收集和村香醋、和村羊汤、大社面塑等具有悠久历史的特色饮食文化资料,制作峰峰地方特色饮食文化网站。

7.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与评价的总体方案研究

第一,制定峰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总体实施方案;第二,制定峰峰文化校本课程开发的激励评价方案。

七、研究方法

(一)课题研究的技术路线

(二)研究方法

1.调查法。在研究前、中、后期采用问卷、谈话、比赛等方法进行调查,为研究提供科学依据;

2.文献研究法

搜集和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论证资料和研究方法,对新教材有关体现民族文化的内容进行挖掘、分析和归类;

3.行动研究法

这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针对课题研究不断提出改革意见或方案,提出新的具体目标,以提高研究的价值。构建乡土文化与学科教学、学校文化之间联系的桥梁,研究一条适合课程改革的校本课程开发新途径。

4.经验总结法

对在实践中搜集的材料全面完整地进行归纳、提炼,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得出能揭示教育现象的本质和规律,确定具有普遍意义和推广价值的方法。

八、实施步骤

准备阶段(2008年2月—5月)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开始。所以必须充分做好课题开题前的准备工作,要打有把握有准备之仗。具体做好以下工作:

1.召开课题组人员总调动会,给每位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4月底一次、5月初一次)2.组织课题组成员查阅相关文献,了解校本课程开发的信息,掌握校本课程开发的理

论;收集、整理家乡乡土文化资源,汇编成学习包,完成申请论证;(3月底)3.与顾问团交流沟通,确定讲座、访谈、参观、指导课题研究等事宜。(4—5月)4.对课题组成员进行科研方法培训,是课题组成员掌握使用科研方法的要领;完成开题论证报告和制定课题实施工作计划。(5月初)

5.填写《教科研活动手册》。

实施阶段(2008年6月——2009年10月)

这是课题研究的重点阶段、重要过程,决定着课题研究的成败,必须高度重视,做实做好。本阶段主要确实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1.课题领导小组和课题主持人完成制定本课题校本课程总体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5月中旬)

2.围绕课题目标,针对课题内容,各个子课题主持人完成撰写子课题实施方案;(5月下旬)

3.完成撰写《峰峰乡土文化校本课程读本》初稿及校稿(6月底),7-8月请顾问团领导、专家协助审稿修改完善,定稿印刷。9月发放给师生开始研究实验,期末(12月)写出调查报告、子课题的研究报告;

4.实施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完成收集文献资料,专题讲座,参观调查社会实践,制作《我爱磁州窑》网站、诗文、手抄报,撰写磁州窑文化校本课程开发行动研究中期报告(4-5月)和工作报告(6-7月);

5.各子课题举行开题论证会(6月中旬),全部进入实施阶段。课题领导小组加强督导协调,及时总结课题研究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完善研究方案,确保各个子课题研究顺利开展。完成撰写中期报告、典型案例、网站初建、校本教材读本初稿等(2008.6-2009.10月)

6.探索校本课程的有效评价机制,制定出本课题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激励评价方案(2009.10)

7.填写《教科研活动手册》

结题阶段:(2009年10—12月)

课题研究重在过程,妙在解除好的成果。否则,就会竹篮打水一场空。因此,必须做好以下工作:

1.组织各子课题对校本课程成果进行评价及展示活动,各子课题写出结题报告;

2.收集课题研究的各类资料,按市规划办结题要求,把资料分主件、附件装订成册,准备结题;

3.总结课题成果,撰写课题工作报告,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4.举行结题会,接受市课题专家组评审、验收。

5.填写《教科研活动手册》

九、预期研究成果

十、研究基础与课题管理

(一)研究条件

我校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汉语文母语教学环境的人文透视与改善对策研究”实验基地,全国中学语文教学艺术研究实验基地,同时又是河北省普通高中自主学习自主发展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研究实验学校,河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河北省创新教育先进学校。在“十五”期间,承担国家(子课题)、省、市“十五”规划立项课题共25项,于2006年底全部顺利结题,共取得国家级研究成果10项,省级62项,市级45项,发表有关课题研究论文400多篇。每年在学校各项经费支出中专门为教育教学科研提供一定的经费支持。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组织和经费保证。

学校图书馆有藏书30000余册,期刊、杂志200余种;信息中心有学生机房3个,有各种音像资料和图片资料,联通了校园网和互联网,可以随时查阅资料;另外作为教师专业发展学校,教改风气浓厚,教师人才济济,教育教学案例丰富,这些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保证。学校领导大力支持,每年都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课题研究和学校教科研成果奖励,可以为课题研究提供丰富资源。

课题组成员都具有较高的课题研究经验和理论研究水平。在“十五”期间承担省市各类课题6项,获得国家、省、市教育科研成果10多项;在近几年内相继在全国各级各类刊物中发表论文20多篇,为本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及分工

1.顾问团

河北师大教育学院教授:(提供理论指导)

市教科所领导: (提供政策方法指导)

区教育局领导:

矿区文物所所长:(提供学术研究指导)

磁州窑文化艺术研究会会长:(提供专业讲座指导)

组长:(负责课题全面组织领导及经费使用)

副组长:(负责统筹协调课题组研究工作,制定研究计划总结和检查)

课题主持人:

(三)课题的经费预算与经费管理

本课题是市重点课题,学校将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抽出3万元作为课题研究经费,本着节约、高效、合理的使用原则,确定下列预算:

小型研讨会务费:1500元

图书资料费:2500元

调查费(含劳务、交通等):1500元

专家咨询:(含开题论证、中期检查、结题鉴定等)2000元

数据处理(含网页制作):2500元

印刷、版面费:25000元

合计:35000元

经费开支将在主管领导的监督下开支,合理科学实用,确保课题顺利进行。

十一、主要参考文献

[1] 杨平,周广强.谁来决定我们学校的课程——谈谈校本课程的开发[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 崔允漷.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开创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文件汇编[M]. 北京:团结出版社,2002.

[4] 杨章宏.教育科研过程[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

[5]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6] 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

[7] 王云岩.峰峰文史资料[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06.

P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研究》研究报告 一、引言: (一)问题的提出 1、从课程资源理论与政策的角度进行分析:1999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以后,我国确立了国家、地方与学校三级课程管理政策。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与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与学生的兴趣与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要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而课程改革的现实也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实际就是在走向决策分享,而我国中小学课程长期采用集中统一的国家课程开发方式,使得学校按照自己的教育哲学与办学思想设计与开发符合本学校特点的课程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2、从教师本身的角度进行分析:教师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就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成功的重要因素。由于繁重的工作量,使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不够。通过座谈、讨论、问卷调查等形式,大部分教师不再将教科书、教学参考书、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课程资源在来源、范围、形式与采用方式上都得到了扩展与再认识,但仍然发现教师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理解存在偏差,为数不少的教师认为课程资源主要就是指条件性课程资源或显性的课程资源,她们经常不自觉地把校本课程的资源等同于校本教材或教学用的材料。因而在开发中往往只关注这一类课程资源的开

发。且不太注意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经常就是一些知识与活动的机械拼凑。 3、从学校发展的角度进行分析:我校座落在胶南东部新城区,临近胶南市政府、新华书店、教师进修学校,濒临美丽的大海,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但我校2001年10月刚刚建校,一方面,社区群众对优质教育具有较高的需求,另一方面,学校的办学条件、教师素质、家长素质等不能很好地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而学校校本课程开发,正就是发挥学校优势,促进学校发展的一剂良药。 4、从当前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现状进行分析:在课题前期论证过程中,我们发现对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存在下列问题。 ①教师课程资源意识与开发能力欠缺,缺乏对课程资源的识别、开发与运用能力。 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仍然倾向于结构单一化。注重国家与地方规定好的的课程资源,忽视人力资源的开发。 ③教师课程资源的整合、开放意识缺乏研究,学校周围及社区的课程资源利用率低。 ④校内的硬件资源作用不能发挥最大限度,被闲置与浪费。 ⑤已开发的课程资源未能在教学中得到很好利用。 ⑥课程资源开发没能与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结合起来。 (二)、研究目标 1、理论层面的目标:从校本课程设计与学校课程资源扩展与开发的角度,通过对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设计进行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研究,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校本课程实施纲要 一、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 校本课程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为学生终身幸福奠基”的教育理念,搞好校本课程的开发是落实新课程的需要,其开发与实施,给学校的发展,给教师专业的发展,给学生个性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舞台。 我校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国家课程实施计划,根据学校的办学目标,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学特色及本地区丰富的资源优势,认真做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 二、具体目标 我校的校本课程以兴趣性为主,与语文、数学、音乐、美术、体育、科学等多门学科整合的综合形态出现,融汇德育、美育、智育、体育为一体,以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合作精神为目标,提高教师的课程改革意识,努力形成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 1.通过开发校本课程,充分挖掘学校人文、自然环境资源,整合校内外资源,促进具有传承性的办学特色的形成。 2.通过开展校本课程,让学生感受我们莒县深厚的文化底蕴,感受祖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和参与合作、进取创造的精神,提高整体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和谐的发展。 3.通过开设校本课程,发挥校本培训的功能和优势,全面丰富教师的知识历史文化知识,提高组织学生探究知识的能力,提升教师课程开发、教学改革的水平,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教学内容 我校把校本课程分为必修课和选修课, 1.必修课:《古诗文精选》)、《写字》。必修课在1—6年级全部开设。 2.选修课:选修课在2—6年级开设。 人文素养类:走进名著、中国传统节日文化 科学素养类:科技小制作、科学实验

健康素养类:象棋王国、围棋世界、球类 艺术素养类:手工、绘画、舞蹈、合唱、书法 学科拓展类:数学小课题、数学故事、快乐ABC、电脑绘画、电脑打字 四、校本课程申报程序 学校每位教师都有申报校本课程开发的权利和义务,并履行以下申报程序:1.填写校本课程项目开发申报表,于每学期开学前一周报到教导处。 2.向学校校本课程评审部门递交本人开发校本课程的课程实施纲要。学校开发校本课程审议委员会要进行评估审议,并下发审议意见。 3.选修类课程每门学生参与人数不少于30人。 4.如果选择某一校本课程的学生人数过多,学校将考虑同时安排两个班上课,从而保证校本课程开设的质量。 五、校本课程的评价 1.对课程开发实施者的评价。包括:学生选择的人数多少;学生实际接受的效果;领导、教师听课后的评价;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教师授课方式及适用现代教育技术的情况。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小组要从以上五方面入手,制定不同权重标准,最后综合考虑,形成对开发者的最终评价。 2.对学生的评价。一般采用等级制。一是看学生学习校本课程的学时总量;二是看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三是看学习的客观效果。三者结合,对学生进行综合评定。③对课程本身的评价。课程是否科学、合理,受学生欢迎,有无实际意义(如对学生发展的帮助,对教师成长的帮助,对学校文化建设、特色建设的帮助等等。) 六、校本课程开发的保障措施 1.组织保障: 要做到人员落实,职责分明,团结协作。 2.课时与设施保障 以年级为单位组织实施校本课程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都在原有班级上课;选修课的实施,需要学校根据学生兴趣和需求,在学生自愿报名的基础上,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吴市中心小学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 课题实验方案 常熟市吴市中心小学课题组一、问题的提出 1.学生的未来发展不仅需要具有科学素养,也必须具有劳动技术素养。学校中开展劳动技术教育,无论是从传统教育思想的视角,还是从现代教育思想的视角,都是培养科学素养和技术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学校劳动技术教育始终面临着如何面向生活,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体系的问题。我们以为,开放而有活力的劳动技术教育课程,应该从学生成长需要出发,从学生的劳动技术生活体验出发,积极重视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根植现实,面向未来,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关注学生新的学习方式的呈现,关注相关学科知识的整合,努力把课程与生活融为一体。通过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不断地丰富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的内涵,为学生劳动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同时,对于学校而言,通过建设有地方特色和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实现提升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水平的有效的实践策略。 2.我校自1996年开始,开展了“培养跨世纪新型农业后备人才的研究”、“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造就新型劳动者途径和方法的研究”、“农村小学劳动教育中加强“动手做”的实验研究”和“面向苏南农村发展特色的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验研究”等课题实验,学校的研究课题层层深入,课题选取劳动技术教育为切人口,结合本地农业经济形势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改革劳动学科教学内容、教学结构和学生劳动素质的综合评估方法,积极

开展农业种养殖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农业,热爱劳动的思想,在动手实践中学习劳动技术,提高实践能力,培养创新意识。通过课题实验,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认为,在新课程改革日益深入的广阔背景下,对学校劳动教育的研究需要有一个继续深化的过程,尤其是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层面上需要有一个新的突破。为此,学校重新确立了“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为学校的实验课题。 二、理论假设 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是指有利于小学劳动技术教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校本教材建设,也包括教师队伍建设、劳动基地建设、学校劳动技术教育活动、校园劳动技术教育文化、地方现代科技成果等。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校本资源建设实践研究就是通过加强对课程资源问题的理论研究,强化课程资源意识,提高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因地制宜地建设和利用贴近时代、贴近师生、贴近学校的各种课程资源,进行深入的校本教学研究与交流,打造特色课程,弘扬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特色,提高教师专业化素质的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 本课题作为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的一个崭新课题,与同类课题的区别在于把课题研究的重点放在既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又凸现地方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的建设实践上,并通过对教材开发、地方课时设置、课程校本化管理、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家校教育辐射等一系列的研究,不断深化对学校新课程改革的研究实践。通过学校课题研究重心的下移,积极追求课题研究的实效,凸显校本研究的积极意义。 三、研究目标 总目标:

校本课程足球教学

足球六大训练方法,也可以一并参考。 力量坐姿转腰 多年前,足球的发展仍以技术和速度为主。但随着足球的发展,身体间的对抗逐渐加大,因此涌现了一批身材高大,力量强劲的球员。尤其是腰腹力量,在射门、头球、铲断、曲线跑动中,都运用得到。日常生活对腰腹力量的要求也是处处可见。比如我们搬举重物时,并不是只靠双臂,腰腹力量才是关键。而且加强腰腹锻炼,能让人在各项活动中,表现得更敏捷。 坐姿腰部旋转 腹部是上下肢连接的节点,这个动作能有效地锻炼到腰腹部肌肉。坐在地面上,手持实心球,至腰高度,双脚离地大约6英寸(15厘米),且双腿要稍微弯曲。开始双手握球在身体左右侧旋转,转动双肩,同身体其它部分垂直。动作要求有力度,不能走形。 速度冲刺跑 我们时常看到足球运动员以高速带球,长途奔袭,他们跨出的每一步都体现了骨骼的稳定性和肌肉的弹性。其实,在足球等竞技项目中,高速度是一个基本素质。速度训练应及每个运动员的力量及爆发力相协调。练习得当,神经系统会得到更多刺激,提高肌肉的弹性和关节的稳定性,使其场上发挥更出色。对普通人来说,速度练习可以提高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反应,以应对各种突发事件。而且能保持肌肉耐力,使其不易疲劳。

倾斜—前倒—冲刺跑 专门针对足球运动员的速度练习包括冲刺跑、变速跑、曲线跑等。对普通老百姓来说,倾斜—前倒—冲刺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练习开始时,双腿合拢站立,身体保持平直,眼睛向前看。双臂放松,垂于身体两侧。踮起脚跟,重心最大限度向前移。这时,身体开始失去平衡。当你无法阻止身体倒地时,就开始向前迈步,迈步时身体应处于足部向下且位于臀部后方的身体姿势,起步前,身体倾斜约45°。开始练习时,可以向前迈步,之后可通过真正的全速起步来提高练习水平。 平衡单腿下蹲 1986年世界杯上,马拉多纳的世纪进球,连过5名英格兰的防守队员。可以说,没有高超的平衡能力,马拉多纳是无法完成这样的动作的。平衡是控制身体的能力,平衡性越高,意味着对肢体的控制越强。足球运动员及对手展开激烈对抗,无论是带球突破、还是争顶头球,良好的平衡能力都是关键因素。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球员们练习颠球,这不仅能提高球感,另一方面就是训练其平衡能力。老百姓若能加强平衡训练,可以在意外跌倒前,迅速作出反应,防止损伤。 单腿下蹲 普通老百姓没有经过专业训练,难以“玩好”颠球。但可以通过单腿下蹲,提高自身的平衡能力。单腿站立,膝盖稍微弯曲,另一只腿弯曲卷起,膝关节及髋关节都成90度角,身体尽量往下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规划课题暨 武汉市教育学会“十一五”科研重点课题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课题结题研究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999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首次提出“学校课程”的概念,在2001年6月7日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要求“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现状,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校本课程从此走入我们的视野,落实国家教育方针,推进校本课程建设成为学校管理者的责任。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是一项课程革新任务,是目前我国教育改革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的解决具有以下五点意义: (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创国家级山水园林城市”是武汉市政府向全体市民提出的一项重要工作目标。我校与东湖风景区近邻。东湖风景区以其独特的地理自然环境、楚文化的特色和现代科技文明风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为中小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研究天地。因此以东湖风景区为依托研究开发与实施我校特色校本课程,对推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落实武汉市政府工作目标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二)“实施素质教育,规范教学内容,严格课程管理,将德、智、体、美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是《义务教育法》对中小学办学行为和育人方向总的规范要求。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校本课程以学校教师资源为中心,以学生需求为重点的兴趣校本课程初具雏形。整合学校与地域教育资源,规范开发与实施行为,形成具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摆在了我们面前。因此这一课题的研究,对规范办学行为,创建以东湖文化为载体的教育特色,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培养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是新时期的教育目标,本课题的开发与实施,基于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需求,对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具有广泛而深远的教育实践意义。

足球校本课程教材

足球校本课程教材 南京市梅山第二中学 二〇一七年六月

基础知识 一、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足球运动是一项古老的体育活动,源远流长。经历了古代足球游戏和现代足球运动两大历史阶段。 中国古代把脚踢球叫“蹴鞠”。在我国两千多年以前的文字记载中,当时的足球就叫“蹴鞠”,蹴就是踢的意思,鞠就是球。当时的球是用皮子做的,里面装有毛发之类的东西,用来进行踢球游戏。蹴鞠活动在我国经历了汉、唐、宋、元、明、清多个朝代。 在西方,公元10世纪以后,法国、意大利、英国等一些国家有了足球游戏。到15世纪末有了“足球”之称,后逐渐发展成现代的足球运动。1863年10月26日,英国的11个足球俱乐部在伦敦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足球运动组织——英国足球协会,并统一了足球规则, 人们称这一天为现代足球的诞生日。从1900年的第2届奥运会开始,足球被列为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但它不允许职业运动员参加。1904年5月21日,国际足联在巴黎成立。1930年起,每4年举办一次世界足球锦标赛(又称世界杯足球赛),比赛取消了对职业运动员的限制。现代足球运动是世界上开展得最广泛、影响最大的运动项目,有人称它为“世界第一运动”、“运动之王”,深受人们喜爱。 二、足球运动的特点 足球运动是以脚支配球为主,两个队在同一场地内进行攻守的体育运动项目。 它是世界 上最受人们喜爱、开展最广泛、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足球运动的主要特点是: (一)参加比赛的人数多、集体性强 足球比赛由两队共22人参加,每队有11名队员。场上的11人思想统一,行动要一致,攻则全动,守则全防,整体参战的意识要强。只有形成整体的攻守,才能取得比赛的主动权及良好的比赛结果。 (二)争夺激烈,对抗性强 足球运动是一项竞争激烈的对抗性项目,比赛中双方为争夺控制权,达到将球攻进对方球门,而又不让球进入本方球门的目的,展开短兵相接的争斗,尤其是在两个罚球区附近时间、空间的争夺更是异常凶猛,扣人心弦。一场高水平的比赛,双方因争夺和冲撞倒地次数多达200次以上,可见对抗之激烈。 (三)比赛场地大、时间长、运动负荷大、技战术复杂、难度大 足球比赛中,运动员要在近8000平方米的场上奔跑90分钟,跑动距离少则6000米,多则10000米以上,而且还要伴随完成上百个有球和无球的技术动作,因而运动员的能量消耗是很大的。足球运动在技术上种类繁多、战术上变幻莫测,比赛中运用技、战术时要受对方直接的干扰、限制和抵抗。技、战术是依临场中具体情况而灵活机动地加以运用和发挥。 (四) 趣味浓厚,容易开展 除正规比赛外,场地和球门可大可小,参加比赛的人数可多可少,足球竞赛规则比较简练,器材设备要求也不高,而且不受季节和气候变化影响。因而是全民健身中一项十分易于开展的群众性的体育运动项目。 足 球 蹴 鞠

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 校本课程实施方案

校本教研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为指导,调动学校自主开发课程和自主管理课程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我校和社会的课程资源,通过与外部力量的合作,采用选择,改编,新编教学材料或设计学习活动的方式,研究、开发校本课程并逐步形成适应地方、学校和学生特殊需要的,体现学校办学特点的学校课程体系。 二、前期论证 (一)多元智能理论 美国发展心理学家、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已经成为上个世纪90 年代以来许多西方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指导思想,也是我国当前进行课程改革的理论支撑,现在也应成为我们实施个别化教学的理论基础。该理论认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每个人至少存在着的7 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 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音乐──节奏智力、身体──动觉智力、交往──交流智力、自知──自省智力。加德纳认为这7 种智力在现实生活中错综复杂地、有机地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序组合在一起,正是这7 种智力以不同方式、不同程度的组合使得每一个人的智力各具特点。 (二)自我评估 我校始终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全面提升学校品牌,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为宗旨,优化学科课程,强化活动课程,开发隐性课程,已基本形成了富有特色的课程体系。 学校办学条件优越,内部设施完善,微机室、多媒体室、实验室、图书室、等功能教室齐全,图书、音像资料完备。 现有任课教师19名,大专学历达标率100%,40岁以下教师占88.8%,且素质较高。经过理论培训,外出学习,课题研究,教师思想观念先进,具有较强的改革创新意识,教学管理、科研能力、业务水平居全县上游,具有初步的课程开发实施能力。教师的科研意识和研究水平逐渐增强,学校特色日渐突出。在信息技术、科研教育、创新教育、研究性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英语教学、语文读写同步运行等方面,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为课程实施奠定了基础。. 三、开发的目标 根据校本课程的意义和本校实际,制定本校校本课程的开发主要目标如下: 1、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学会珍惜时间,学会感恩, 培养学生自强自立的优秀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2、能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3、初步学会进行人际沟通和交流,发展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策划、组织、 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4、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5、从小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习惯,磨练学生的意志,使学 生形成知难而进的品格。 6、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尊重每个人的个性发展,因势利导,促使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知我杜庄-爱我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知我杜庄,爱我家乡》实施纲要 杜庄中学红侠 一、指导思想 以“一切为了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学校的实际状况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为前提,以有利于学生能力培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办学特色的形成和强化为目标,发展学生特长,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我校教师综合素质,打造“个性化”学校形象。 二、课程背景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家乡的变化更是大,作为当代的中学生应该感受到这些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变化,并能分析出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建设家乡的责任感。 而学校所在地市海港区杜庄镇,位于市北部工业园区附近,属城乡结合部,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丰富以及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的盲目追求,导致学生厌学、失学的情况屡屡发生,因此,学校必须利用校本课程开发这一良机,寻求学校办学特色的长足发展、学生的长久发展,以帮助学生树立将来为杜庄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做出自己的贡献的理想。 我教师队伍整体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专业知识丰富,年富力强,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合作能力,并经过多年的努力,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改善,大胆进行新课程改革实验,大力开发校本课程,这也为学校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三、基本理念 (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差异 学生的发展是课程的出发点和归宿。课程目标的设定和课程评价、课程

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都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的思想,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自主活动为主,放手让学生去探索和研究,教师少讲甚至不讲,重在研究的方法指导,研究过程的引导,尽量让学生自主完成,主动探究,给学生以尽可能多的实践时间与探究空间,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同时,课程实施应成为学生的有效指导下进行的构建知识、展现个性、发展能力和拓展视野的过程。 (二)整体设计目标,体现灵活开放 课程的目标,从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出发,整体规划,实行目标递进。教学容、方法应以学生实际情况而定,教师应从学生的能力、效果等差异出发,因材施教,灵活地作容、形式、时间等方面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这种设计旨在体现基础教育循序渐进的过程和课程的有机衔接。同时,各册教材,在目标渐进的基础上,风格各不相同,保证了课程的整体性、灵活性和开放性。 (三)用实践活动,倡导体验探究 本课程是以活动为载体,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为要目标。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感知、体验、参与、合作等方式,实现目标,在活动过程中,掌握方法和情感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学生的发展。 (四)注重过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建立能激励学生参与研究兴趣和促进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由形成生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构成,重视研究过程和结果的评价,注重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和发展。有利于学生健康人格的养成和能力的不断发展。 四、课程简介

足球校本课程教案

1、足球球性教学教案(课时计划)

足球技巧――颠球 颠球的方法用于颠球的部位很多,大致有:用脚尖拉挑球,脚背正面颠球,脚内侧颠球,脚外侧颠球,大腿颠球,头颠球,肩颠球及胸部颠球等,技术超高的运动员 还 ... 颠球的方法 用于颠球的部位很多,大致有:用脚尖拉挑球,脚背正面颠球,脚内侧颠球,脚外侧颠球,大腿颠球,头颠球,肩颠球及胸部颠球等,技术超高的运动员还可以用脚后跟颠球。 (1)脚尖拉挑球 就是用脚的前脚掌往后拉球,然后用脚尖将球挑起来,其具体动作是:一支脚站在地上作为支撑脚,另一只脚的前脚掌踏在球上,先轻轻用力将球向后拉,待球向后滚动时,踏球的脚迅速插到球的下方,脚掌着地,当球滚上脚背时,脚尖稍翘起,用力向上将球挑起。 (2)脚背正面颠球 当球落至膝关节以下时,用一只脚的脚背正面(系鞋带的前半部位)击在球的底部,将球向上颠起。 (3)脚内侧颠球 就是用脚弓部位连续接触球。这种颠球方法与民间“踢毽子”的方法相似。其动作方法是:当球落至膝关节高度时,用一只脚的脚弓部位轻击球的底部,将球向上颠起。 (4)脚外侧颠球 支撑脚的膝关节微屈,上体向支撑脚一侧稍倾斜,重心落在支撑脚上。当球下落至膝关节稍下时,颠球腿屈膝,小腿向上向外摆起,脚腕向外翻,使脚外侧向上,几乎成水平状态,用脚外侧轻击球的中下部,使球向上颠起。 (5)大腿颠球 用大腿的前面平面颠球。其动作是:支撑腿膝关节微屈,身体重心落在支撑脚上。当球下落至接近髋关节高度时,颠球腿的大腿屈膝上摆,当大腿摆到成水平状态时,击球的下中部,将球向上颠起。 (6)头颠球

两腿左右分开或前后分开,膝关节微屈,两臂屈肘自然张开,头微微向上抬起,两眼注视球。当球下落至额正面高度时,两腿微微蹬地,伸膝,颈部轻轻向上用力,用前额正面击球下中部,将球向上颠起。 (7)肩部颠球 两脚自然左右分开,两臂自然下垂或微屈肘,头微微向上抬起,两眼注视球。当球下落至接近颠球一侧肩部高度时,肩部上耸,击球下中部,将球向上颠起。 易犯错误 l.脚击球时踝关节松弛,造成用力不稳定。 2.击球时脚尖向下或向上勾,造成球受力后向前或向后触碰身体,使球难以控制。 3.颠球时身体其他部位不够放松,以至于动作僵硬 4.头部颠球时腿部、躯于、颈部配合用力不协调,仅靠颈部。 练习方法示例 1.一人一球颠球:体会触球的时间、触球的部位、触球的力量和整个动作的协调配合。 2.两人一球颠球:用脚背、大腿、头部以及身体各部位触球,掌握好触球的力量,尽量不让球落地。每人可触球一次颠给对方,也可触球多次互颠。 3.四五人一组,围圈用两球颠球:可规定每人触球的次数与部位,也可自由掌握触球的次数与部位。颠传时要注意观察,防止两个球同时颠传给同一伙伴。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衡东五中谭振武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 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的家乡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报告

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课题开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课程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思想品德课程资源就是对我们思品课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是达成课程目标的重要保证,能否合理有效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直接关系到课程实施的成效。新的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课程资源的概念,强调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课程改革的作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规定:“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要增加用于思想政治课活动和社会实践的课时,积极开发并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同时要求:“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应鼓励教师和学生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课程资源。”“教材在达到课程标准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应考虑地区和城乡的不同特点。”就人教版《思想品德》教材而言,有很多内容并不适应农村思想品德课教学的要,如在教材编写上没有处理好城市和农村的关系。同时思想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探究性和实践性的特点要求教师补充大量的课外资料用于教学,但是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资源极度缺乏,就影响了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不利于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实施。所以从实际出发,发挥地区优势、因地制宜,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思想品德课程资源,有利于增强思想品德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是开展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重要的途径,是落实新课标的内在要求,是有效推进新课程发展的重要形式和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研究的目的:通过课题研究,改变以往认为农村校本课程资源贫乏的认识和目前课程过 于注重书本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及当地文化传统的联系,关注学生的个体体验和学习兴趣,拓展学生学习的时空,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和学生的适应性。在研究中紧密结合地方及学校实际,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本,通过引导学生有效利用校本课程资源,积极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都得到发展,并以此为契机,力树学校品牌,争创学校特色、大力提升教学质量,最终促使学校、教师、学生共同发展。和科技创新 2、研究的意义:因地制宜地开发与利用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是思想品德课程实施的重要 组成部分,这对于改革思想品德教学理念、提高思想品德教学效率、保证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实施有着重大的影响,特别是与城市学校相比,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资源相对匮乏,因此,开发与利用农村初中思想品德校本课程资源尤为重要,它有利于农村学校落实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和贯彻思想品德课程标准,建立和完善具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新模式;有利于推动农村学校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资源开发与思品课堂教学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农村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有利于加深农村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与能力,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利于激发农村中学生对思品学科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探索德育新途径,达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内化作用,帮助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

小学陶艺校本课程纲要

《熠尘陶艺》课程纲要 一、课程简介 课程名称熠尘陶艺 18 课程类型才艺培养总课时适用年级三到六年级“熠尘”意为“我让泥土闪光,陶艺为我添彩”。小学生于每学年初自愿报名参与,课程内容按单元以陶艺基本技法的提升为编排顺序,以物品陶艺制作、文化欣课程简介赏为主要载体,引导学生初步了解陶瓷文化,学习并运用手捏、盘条、拉坯、上釉、烧制等简易的工艺制作、创作陶瓷器物。活动中,结合地方文化,以陶瓷器型及诗文欣赏、个人与同伴成长评价为辅,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及活动效果。 我校将“培养阳光自信的学生”定为校本课程开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制订了阳光校本课程开发方案,确定了健康生活、艺术审美、趣味益智、学科拓展四大体系40多门课程,每周固定两节上课时间,学生打破年级、自主选课参与学习。熠尘陶艺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思想品德、行为习惯为目标,帮学生确立了“启慧敦品”的学习目的。现已实施三年多,每学年有30多名三到六年级的学生参与活动。 有着悠久的陶瓷制作历史,现代的陶瓷生产、销售十分兴盛,地方性的陶瓷教学资源非常丰富;学校为本课程配备了150多平方米的展室、活动室,装配了两台高温电窑及大宗拉坯机、烘干机、练泥机、泥工工具、展示橱、操作桌等设施;在平时活动中,师生搜集的陶瓷器物、自制的“倒流壶”等模具、教具达三四百件。背景分析 这些都为课程的开设提供了充足的保障。任课教师从事小学教育二十多年,在校本课程实施中,基本上把握住了校本课程实施理念,向陶艺专业人员学习陶艺技艺,努力做到以陶艺活动为载体,以立德树人为课程实施最终目标。这几年,多次得到教育部、华东师大、省、市、区等校本课程教育专家的现场指导与鼓励。在去年市、省教研室组织的优质校本课程评选中均获一等奖。本课程实施以来,学生积极参与,不只是提高了陶艺制作水平,拓展了陶艺文化视野,更重要的是在活动过程中学生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校阳光育人理念的落实。1.了解浅显的陶瓷知识,感受家乡及祖国在陶瓷方面的灿烂文明,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之情。 2.学习简单的陶瓷制作技艺,动手、动脑制作、创作较精细、有意义的作品,逐步提升勤劳整洁的品性,初步树立敢于猜想、尝试、创新的科学意识,培养专注课程目标深入的品质。 3.观察、欣赏、品评他人陶瓷作品及同伴行为习惯,提高审美情趣及能力,升自己善于合作、乐于助人、阳光向上的品格 4搜集陶瓷器物及相关文化,拓展陶瓷文化知识视野,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验实践的快乐与意义1 二、学习主题

足球校本课程教材1

新津小学足球校本教材(试用) 新津小学 二〇一二年二月

一、少儿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背景 新一轮课程改革,将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并列,作为课程三大板块之一,这意味着原来属于国家享有的课程开发的权力部分地下放给学校和教师,从而使课程开发不再是学科专家和课程专家的专利。国家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也为创建特色化学校和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提供了大好机遇。我校以“为一生奠基”为办学理念,“快乐足球、健康成长、运动强身、文化修身”为办学特色。校园文化氛围浓郁,积淀深厚。特别是学校体育教育,每年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类体育比赛。 二、少儿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宗旨、实施原则和目标 (一)少儿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宗旨 增强国民体质,提高国民素质,是国家体育工作和学校体育教育的根本目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决定》中指出:“学校体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近年来我国喜爱足球的人越来越多,城乡足球热在不断升温,青少年中喜爱足球,乐于参与的人也在不断递增。邓小平同志曾指出:“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足球后备人才的培养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我们学校体育工作者的努力。 我校开展少儿足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践是基于推动足球运动,因地制宜推进特色教学的需要;加大全民健身工作的力度,努力

提高国民身体素质的需要;帮助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终身运动观念的需要;进一步把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让所有学生有兴趣、能力参加体育活动,促使体育教学走向主体性、快乐性的需要;改变长期以来运动员培养和输送重训练轻学习,“一条腿”走路现状的出现;争取我校足球项目成为市定点学校,实现区域推进,促进本地整体办学水平与社区居民的健身意识和健身技能的提高。 (二)少儿足球校本课程的实施原则 1、快乐性原则:注入式教学模式变为以诱导、启发为主的现代“快乐体育”教学模式,引导学生由被动吸收向主动领悟感知的方向发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个性化教育。 2、激励性原则:热情是个体对探究的事物带情绪色彩的认识倾向,探究的热情是内部动力,是决定成效的重要因素。足球教学亦如此,对学生的一点一滴的提高都要给予激励,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形成反复成功的循环体系,形成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学习内部动力机制。 3、科学性原则:足球教学与足球运动要充分尊重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足球教学的本身规律,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兴趣为重,以培养健身意识为重,不超重,不加压,不偏执,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 4、层次性原则:把握好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的区别,把握好队伍训练与普及教学的不同;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存在的差异以及发展的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利用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衡东五中谭振武 [内容摘要]: 校本课程的开发是新课改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学校课程的实施,使学校对课程的开发有了一定的自主性和灵活性,为校本课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时,学校要结合学生特点、学校实际、地域特色创造性地进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本文将从学生的需要、具备的条件、具体的策略等几方面对本校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探讨。 [关键词]:家乡地域特色开发校本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在充分挖掘学校课程资源的同时,要研究和分析地方条件,充分挖掘地方自然条件、经济文化状况、文化传统等方面的课程资源,体现课程资源的地方特色。下面我就谈谈如何利用衡东县的地域特色,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一、了解学生需要,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找准目标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资源,还需要对学生开展综合实践资源需要评估,明确学生究竟需要哪些基本的课程资源,主要是对学生进行需求分析。《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指出本课程的目标是帮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实践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经验,提高学生对自然、社

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为了更好地了解我们的学生各方面的实践能力,我们采用问卷调查(学生问卷调查、教师问卷调查、家长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的认识能力、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社会责任感、个性品质这几方面进行调查,通过这些调查我们发现:因为我们学校是一所农村中学,家庭教育资源也不够丰富;学生吸收信息的渠道不是很多;家长的观念虽然近几年来因为所在地的经济有了快速地发展而有所改变,但还是跟城市里的家长有着一定的距离——只注重孩子成绩单上的数字却很少去关注孩子的其他各方面的能力;也因为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学生也越来越多,使得学生、家长的素质更加参差不齐。总之,学生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能力、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社会责任感与我们的要求有着很大的一段距离。所以我们急需通过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各种实践能力。 二、盘点家乡地域资源,为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奠定基础 我们的家乡衡东县人杰地灵,物产丰富,风光旖旎。衡东具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素有“皮影戏之乡”、“花鼓戏之乡”、“剪纸之乡”、“龙舟之乡”、“龙狮之乡”和“农民画之乡”的盛誉,也是全国唯一的“中国土菜名县”。 衡东山奇水秀,峰险洞幽,文化源远流长,是旅游观光的好去处。山有四峰山、杨山、灵山、二童攻书山,山林深处,斜阳阡陌,

文明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纲要

小学 《文明礼仪伴我行》校本课程纲要 一、基本项目 1、课程名称:文明礼仪伴我行 2、授课教师:本校校本课程教师 3、教材:选编 4、课程类型:人文素养类课程 5、授课时间:16课时 6、授课对象:1-5年级学生 二、课程的目标: 通过礼仪教育,学习礼仪知识,训练规范的举止言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懂得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友好相处,为全面育人 奠定基础。 1.使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常规礼仪,与家人加强沟通,消除代沟,建立上、下辈之间朋友式的关系,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2.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常规礼仪,使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和睦相处,团结协作,互助互爱;建立朋友式的师生关系,使师生间交往自然亲切,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3.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从而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了解社会,学会感恩。 5.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常规礼仪,使自己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让自己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自己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 从而培

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三、课程的内容 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单元(后附部分选用内容):课程内容包括四个单元:“文明校园从我做起”、“家庭文明从小做起”、“社会文明靠大家”、“学会感恩”。(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有选择的进行教学。) 1.文明校园从我做起 “校园规范我知道”、“同学之间”、“尊敬老师”、“学校是我家”等方面,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校园礼仪,同学之间能够以礼相待、团结协作,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形成良好的校风校貌。 2.家庭文明从小做起 “亲亲一家人”、“百善孝为先”、“文明礼仪从小事做起”、“邻里之间”等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家庭礼仪,家庭成员和睦相处,享受温磬的家庭生活。 3.社会文明靠大家。 “礼貌用语我会说”、“文明习惯我养成”、“公共文明我牢记” “社区文明我参与”等内容,让学生了解、掌握并使用社会礼仪,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生活中,处处受到欢迎,得到尊重,使他们的社会生活充满快乐,培养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 4.学会感恩 “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张海涛伯伯”、“感恩社会”等四个方面,让学生了解每个人的成长离不开他人的帮助,必须学会感恩,回报社会。具体见下:(课程内容虽然分为四大单元,但具体实施时可根据实际情况交叉进行。)

足球校本课程

足球校本课程 (试用) 建平县第二高级中学 体育组

目录 常识篇-------------------------------------------------- 1 一、足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 二、足球运动的特点-------------------------------------- 2 三、足球运动的锻炼价值---------------------------------- 3 技术篇-------------------------------------------------- 5 一、脚内侧踢球------------------------------------------ 5 二、脚内侧停地滚球-- ----------------------------------- 5 三、脚内侧踢空中球-------------------------------------- 6 四、脚内侧停空中球-------------------------------------- 7 五、脚背内侧踢定位球------------------------------------ 8 六、脚背内侧踢弧线球------------------------------------ 9 七、脚背正面踢球---------------------------------------- 9 八、脚背正面踢空中球------------------------------------ 10 九、脚背正面推踢球-------------------------------------- 11 十、脚背正面弹拨球-------------------------------------- 12 十一、脚背正面弹踢球------------------------------------ 13 十二、脚背外侧踢球-------------------------------------- 13 十三、脚背外侧踢弧线球---------------------------------- 14 十四、脚背内侧和外侧运球-------------------------------- 15 十五、脚背外侧停地滚球---------------------------------- 16 十六、脚尖和脚跟踢球------------------------------------ 17 十七、搓踢过顶球---------------------------------------- 18 十八、大腿和脚背停高球---------------------------------- 19 十九、脚内侧扣球突破------------------------------------ 19 二十、脚外侧拨球突破------------------------------------ 20 二十一、假停突起摆脱防守-------------------------------- 20 技术动作分析-------------------------------------------- 21 防护篇-------------------------------------------------- 25 规则篇-------------------------------------------------- 28 主要参考文献-------------------------------------------- 36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