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与变化1

九年级化学物质性质与变化1

九年级化学上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重点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化学变化的特征及两种变化的判断。 难点 能正确区别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1.物理变化 演示实验1-1(1):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1-1(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讨论:列举生活中常见的物理变化的例子。 (瓷碗破碎,潮湿的衣服经太阳晒后变干了,夏天从冰箱里取出的瓶子外壁迅速附着一层水雾等。) 2.化学变化 演示实验1-1(3):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1(4):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反思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教学反思关键字:教学过程,教学反思 要想让学生化学学得好,老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九年级化学是学习化学的启蒙阶段,如何在这个阶段中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提高教学质量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九年级化学非常关键的第一个课题,在教学中,从开发非智力因素入手,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认真组织好每堂课的教学,从现实生活中选取一些典型、生动、有趣的事例补充教材,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让学生感到学习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能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在教学中,我还深深地体会到,学生在学习中最大的兴趣、最持久的兴趣在于教师的教学方法是否有吸引力。以求学生对所学问题是否弄懂、学会,只有老师的教学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又能弄明白,他们对学习才有兴趣,课堂的教学才能得到顺利进行,老师的主导作用才能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才能调动,才能收到较好的实际效果。因此,我在教学中很注意每一节课的引入,从复习旧课导入新课,使学生有一个温故而知新的感觉,使新旧知识衔接好,让新知识能自然过渡,为学生接受新知识作了铺垫。同时,在教学中,我坚持面向全体学生,紧靠课本讲课。 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作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获得知识和实验技能,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我与学生的接触中,我发现学生对化学实验非常感兴趣,只要课堂上一做实验,兴趣骤升,如何利用学生这种心理,引导他们去观察、分析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发挥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优越性,认真组织好实验教学。引导学生有目的的观察实验现象,让学生在实验中观察和思考,引导学生我还结合教材内容,对实验进行增补,增强实验的效果,加强实验内容的实用性和趣味性,激发学生对实验的兴趣,进而发挥学生的主观性,增强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 1、教学环节分析 设问质疑、呈示目标--通过视频(生活中的几种物质及其变化,如钢铁制品生锈、冰雪融化成水),引出教学任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将学生的注意力都吸引到学习任务中来。通过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入手,使学生对此产生困惑,并对学习产生积极的兴趣和动机,激发学生的思考。 互动交流--教师是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者,是善于归纳问题的指导者,更是教学活动的调节者和组织者。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学生在问题情境中去"发现"问题,提出解决方案,从探究和讨论中掌握知识,获得发展。教师适时的激发学生的思考,让问题的讨论环环相扣,步步深入。 实验探究--新课标倡导的探究学习,是引导学生深入学习的关键环节。本节课采用引导-发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观察、分析、研究,从而"发现"知识,探究规律;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通过设计,用实验去探究,从而使问题获得解决。 得出结论-- 学生通过亲身经历的科学探究活动,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到正确的结论。教师帮助学生将在探究阶段所构建的陈述性知识重新组织成有利于运用的知识形式(师生共同归纳总结,把一般性知识概括成),建立并加强其与其他知识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将来的提取和使用。 总结与反思--在这节探究课的最后,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总结与反思。总结从两方面进行:一方面是学生在完成一阶段的探究活动后,反思这节课所做实验的严密性,还有哪些方

九年级化学原子的构成练习题11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5 分钟训练(预习类训练,可用于课前) 1.原子是____________中的最小粒子,是指在____________中不可再分,不等于原子不可再分。通常原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三种粒子构成的。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概念和基本组成。 答案:化学变化化学反应质子中子电子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原子的结构、组成和各种粒子的带电性质 & 答案:(1)负电一个单位负电荷正电一个单位正电荷不带电 (2)1/1 83611 3.已知每个电子的质量约为每个质子(或中子)质量的1/1 836,所以在科学上计算原子的质 通过此表,可总结出“在原子里质子数等于电子数”。还能总结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总结的过程是一个观察比较的过程,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一个规律。本题可通过观察比较横行数据和纵列数据找出原子构成的一些规律。观察比较每一横行数据不难发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原子核内不一定都有中子;原子核内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观察比较纵列数据可发现:质子数决定原子种类;核外电子总数可间接推理原子种类……答案: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二升初三化学第1次课 授课老师: 授课时间: 授课内容:1、化学引入(生活常识与化学对接) 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第一部分认识化学 教学目标 1.了解化学的研究对象 2.记忆重点元素符号 教学重点 元素符号与名称的准确对应(技巧的讲授) 教学过程 1.虽然对于化学比较陌生,不清楚化学到底是研究什么,但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到了许多化学现象。先讲述化学与生活的联系物质之间的相互反应1)食醋除鱼刺(化学符号,物质间的相互作用) 2)食醋除水垢 2.化学与生活联系,生活处处有化学,但是化学究竟是什么,它究竟研究一些什么,回到前面讲的物质之间反应从而引出化学研究的是物质,不仅研究自然界已经存在的物质,还研究自然界不存在的物质创造新物质。 阅读下面的资料深入的理解化学(并完成后面的练习) 化学并非从一开始就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的,化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在远古时候,人们为了生存与大自然抗争时,发现了火。对火的利用,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后来人们又发现了铜,又通过炼铜,制得了很多青铜器。再后来,人们又发展到了炼铁,烧瓷,制陶,染布,酿酒等等,但是人们一直都是在使用化学,却对物质变化的本质并没有了解。 直到近代18世纪的时候,出现了两位伟大的科学家:一位是英国的道尔顿,一位是意大利的阿伏加德罗。他们经过研究,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就是物质是由原子和分子构成的,分子的破裂和原子的重新组合是化学变化的基础。

原子和分子是极其微小的微观粒子,我们只有借助高精尖的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但是通过这两位科学家的结论,我们知道,化学变化中分子是会破裂的,但原子不会,而原子又可重新组成形成新的分子。这个就像我们在堆积木。每个小木块是不会再被切分的,但是小木块组成的图形我们是可以拆开,也可能组合成其他图形的。 同样,在生活中我们总会听说到“补铁、补锌、补钙”,铁、锌、钙,我们在化学上称其为元素,物质就是由元素组成的。但是就像英文单词一样,虽然有成千上万个英文单词,但是却只有26个英文字母,只是它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列,化学物质成千上万,组成它们的元素也只有100多种,这些在我们将来都会细致学习。 我们来看,鸡蛋壳、贝壳、大理石,三个看起来好像没有任何联系的物质,在化学上它们就有联系,组成它们的元素中都含有钙,而且这种物质在化学上我们称为碳酸钙。同学们有时吃的钙片,也是碳酸钙。 还有,像我们熟悉的,我们呼吸时,吸入的是~(氧气 O 2),呼出的是~(CO 2 ), 还有我们常喝的水(H 2 O),这些英文符号是我们将来会学到的,从这些符号我们也能看出,它们都含有O,在化学上表示的是氧元素。 可见,相同的组成,也会形成不同的物质;不同的元素,更会相互组合,形成丰富的物质世界。 其实,对于元素的发现和认识,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直到1869年,俄国伟大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了元素周期很和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就是我们书后的附表,我们将来还会对它进入细致的学习,到时候再看这张表就不再像看天书啦~这张小小的表格中蕴涵了丰富的规律,这就是元素周期律。在元素周期律的指导下,我们就可以分类地来学习物质的性质,这样就使化学的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 分类的思想,在我们化学学习中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多留心总结。规律,说白了就是张法,每个人的学习也有自己的学习方法,希望同学们也能尽快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根据资料填空 1.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

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1)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知识链接】 什么是化学?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与______________的科学。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3.学习对实验现象观察和分析的方法。 物理变化 1.阅读课本第6页实验1-1(1)“水的沸腾”。 ①介绍实验1-1(1)有关仪器名称,拿出仪器让学生说一说。老师做演示实 验。 ②实验前观察水的颜色是 ,状态是 。然后将水加热至沸腾看到 试管内的现象是 ,试管口的现象是 ,玻璃片上的现象 是 。 ③实验1-1(1)中水由液态变成了 态,最后又变成了 态。 ④完成第7页的表格(1)中的填空。 2.阅读课本第7页的实验1-1(2),完成下列填空: ①教学生认识实验1-1(2)中的研钵和研杵,让学生知道该实验的操作过程 叫研磨。 ②实验1-1(2)中,反应前胆矾的颜色是 色,形状是 状,经研磨后胆矾的颜 色是 色,形状是 状。 ③完成第7页表格(2)中的填空。 1.在实验1-1(1)和1-1(2)中,反应前后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2.这两个反应是不是物理变化?为什么? 3.得出结论:什么叫物理变化? 实验 序号 变化前的物质 变化时发生的现象 变化后产生的物质 有无新物质生成 (1) (2)

1.下列变化中,是物理变化的有哪些?。 A.铁铸成锅 B.葡萄酿成酒 C.木头制成桌椅 D.汽油挥发 E.气球爆炸 F.灯泡发光 G.花香四溢 H.蜡炬成灰I.滴水成冰J.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2.(多选)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牛奶变酸 B.灯泡通电 C.酒精挥发 D.蜡烛燃烧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木炭燃烧 B.食物腐烂 C.矿石粉碎 D.火药爆炸 4.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化学变化 1.阅读实验1-1(3),按照书本要求做实验。做实验的过程中,认真观察,完成下面的填空: ①胆矾溶于水形成溶液是变化,澄清溶液是色,氢氧化钠溶液是色的,滴加 氢氧化钠溶液后,看到的现象是生成,该沉淀是氢氧化铜。在1-1(3)这个 实验中,变化后新的物质生成。 ②完成第7页表格(3)中的填空。 2.阅读实验1-1(4),然后做演示实验完成下列填空: ①向盛有大理石的试管中加入盐酸时,试管中的现象是,把生成 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时,烧杯内的现象是。 ②完成第7页表格(4)中的填空。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发生的现象变化后产生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 实验 序号 (3) (4) 3.得出结论: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4.化学反应现象: 化学反应中,常表现为颜色改变﹑﹑等,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这种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发光等。 1.变化中有颜色改变、放出气体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吗? 2.发光、放热的反应一定是化学变化吗? 发光、放热、变色、有气体、有沉淀不能作为判断发生化学反应的依据。例如:灯泡发光、无色的气态氧气变为淡蓝色液态氧等。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最根本的区别:看有没有新的物质生成。 1.下列变化是物理变化的有,化学变化的有。 A.玻璃破碎 B.蜡烛燃烧 C.酒精挥发 D.钢铁生锈 E.冰雪融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优选.)

最新文件---------------- 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 --------------------- 方便更改 初中化学物质用途归纳 气体: 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N2——保护气(焊接金属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保护气、灯泡中制成各种有色光源。 H2——清洁能源(热值高、无污染、原料来源广)、还原剂 CO——用作燃料、炼铁 CO2——灭火、光合作用、化工产品原料、气体肥料、干冰用作制冷剂。 CH4——用作燃料 液体 水——最常用的溶剂,配置溶液;实验室清洗试管;维持生命活动。 乙醇C2H5OH——饮用、做燃料(与汽油混配成乙醇汽油) 乙酸CH3COOH——食醋中含有的成分,用作调料。 固体 金刚石——镶嵌在刻刀或钻探机的钻头上,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钻凿坚硬的岩层;制成钻石。 石墨——制铅笔芯、用于电极电刷、作润滑剂等。

木炭——吸附剂、燃料。 活性炭——吸附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中脱色)。 焦炭——冶金工业(炼铁原料)。 酸 盐酸HCl——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帮助消化。 硫酸H2SO4——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做干燥剂(浓硫酸有吸水性)。 碱 氢氧化钠NaOH——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做干燥剂(固体吸水而潮解)。 氢氧化钙Ca(OH)2——用作建筑材料、波尔多液、改良土壤酸性、中和酸性废水。 盐 氯化钠NaCl——重要调味品、配置生理盐水、农业选种、工业原料、腌渍咸菜、消融积雪。 碳酸钙CaCO3——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 碳酸氢钠NaHCO3——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 碳酸钠Na2CO3——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化学肥料: 氮肥(含N)——使植物枝繁叶茂。 磷肥(含P)——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新课标(RJ)2020中考化学复习方案主题三物质的化学变化课时训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试题

课时训练(十一)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认识几种化学反应 |夯实基础| 1.[2019·重庆A]我国下列古代发明或技术中,主要原理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矿石炼铁 B.水车灌溉 C.活字印刷 D.雕刻石像 2.[2019·深圳]下列实验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测定空气中O2的含量 B.验证浓硫酸的腐蚀性 C.比较合金与纯金属的硬度 D.判断溶液的酸碱性 3.[2019·岳阳]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下列成语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刻舟求剑 B.滴水成冰 C.钻木取火 D.掩耳盗铃 4.[2019·南充]下列变化中,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的是( ) A.冰雪融化火药爆炸 B.木条燃烧酒精挥发 C.矿石粉碎衣服晾干 D.葡萄酿酒牛奶变酸 5.[2019·雅安]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由其物理性质决定的是( ) A.酒精作燃料 B.铁锅作炊具 C.二氧化碳灭火 D.氮气作保护气 6.[2019·温州]银是一种银白色金属,密度较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长期放置会被氧化而发黑。其中属于银的化学性质的是( ) A.银白色 B.密度较大 C.导电性良好 D.能被氧化 7.[2019·赤峰]下列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 A.金刚石的硬度大——刻画玻璃 B.氢气密度小——填充探空气球 C.CO具有还原性——冶炼金属 D.干冰有制冷作用——人工降雨 8.[2018·天门]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工业用盐,人若误食会中毒。下列选项中给出了亚硝酸钠的性质,则有关亚硝酸钠性质归类的判断错误的是( ) A.NaNO2有咸味——物理性质

B.NaNO2的水溶液呈碱性——物理性质 C.NaNO2为白色固体——物理性质 D.NaNO2有毒——化学性质 9.[2019·邵阳]已知化学反应2NO+O22NO2,该反应属于( )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 A.NH3+H2O+CO2NH4HCO3 B.2Al+3H2SO4Al2(SO4)3+3H2↑ C.2KMnO4K2MnO4+MnO2+O2↑ D.CuSO4+Ca(OH)2CaSO4+Cu(OH)2↓ 11.下表所列的各基本反应类型对应的化学方程式实例正确的是 ( ) 选项基本反应类型化学方程式实例 A 化合反应CO2+H2O H2CO3 B 分解反应 2KClO22KCl+3O2↑ C 复分解反应KOH+NaCl KCl+NaOH D 置换反应Zn+H2SO4ZnSO4+2H2↑ 12.[2019·长春]ClO2是一种高效的水处理剂,其制备反应为2NaClO3+SO2+H2SO42ClO2+2X。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SO2的名称为二氧化硫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X的化学式是NaHSO4 D.ClO2中氯、氧元素的质量比为71∶64 13.[2018·贵港]凡是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化学反应都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下列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 A.Zn+H2SO4ZnSO4+H2↑ B.2H2O2H2↑+O2↑ C.2NaOH+H2SO4Na2SO4+2H2O D.4P+5O22P2O5 14.[2019·常州]用符合要求的物质的序号填空。 ①磁铁矿②铝土矿③金刚石④活性炭⑤稀硫酸 (1)常用于切割玻璃的是。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原子的构成》教案-新版

第一节原子的构成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原子的构成、原子核外电子是分层排布以及原子质量的计算。 2、了解原子结构的表示方法,知道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 3、了解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元素化学性质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想像、猜想—探索、证明—归纳和学生间相互讨论、交流,增强学生归纳知识、获取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微观世界学习的乐趣,初步体会物质构成的奥秘,培养抽象思维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2.树立“结构决定性质”、“物质的微粒性”等辩证唯物主义观。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原子的结构、离子的形成、原子质量计算。 2、教学难点:核外电子的排布。 3、[教学过程] 一、原子的构成 1.提问:(1)什么是分子、原子?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和原子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成原子,而原子不能再分。 2. 发挥想象,说说你对原子的最初认识,原子的外形可能是什么样的? (1)猜想:原子不能分。 1)、原子可能是一个实心球体。 2)、原子可能像一个乒乓球。 3)、原子可能像一个樱桃。 …………

19世纪末前的科学家,如道尔顿。当时人们都认为原子不可分 其实,原子不是一个个简单的、实心的球体,而是一个空心球,几个小粒子围绕着一个大粒子运动。但这些粒子是什么呢? 其中居于原子中心的大粒子就是原子核,原子核带正电;小粒子就是电子,电子带负电,它们在原子核外的一定范围内作高速的运动。 原子是由居于原子中心的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的。 原子的构成示意图原子结构模型图 (2)原子核还能不能再分呢? 想一想原子弹的爆炸? 原子弹爆炸正是利用原子核裂变时产生的巨大能量,这说明原子核还能再分。科学研究表明:原子核也不是简单的、不可分割的,它由质子和中子两种粒子构成。 科学研究还发现,质子带正电,中子不带电。 构成原子的粒子的电性和质量(表1)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 1、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收二氧化氮 B、从粗盐制精盐 C、工业上用分离空气法制取氧气 D、二氧化碳溶于水 2、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碘的晶体经加热直接变成紫色的碘蒸气 B、铁在温度1535℃时变成铁水 C、焦炭跟氧化铁混合经高温加热最后有铁水生成 D、蒸气锅炉爆炸 3、下列是描写事物的一些诗句,其中可能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A、白玉为床,金做马(引自《红楼梦》) B、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引自《红楼梦》)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引自明朝—于谦词) D、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引自毛泽东诗词) 4、生活中的下列实例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玻璃破碎 B、牛奶变酸 C、铜器生锈 D、木柴燃烧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淇淋融化 B、干冰升华 C、水结成冰 D、钢铁生锈 6、当你在复印社复印时,经常能闻到一股特殊的气味,这就是臭氧的气味。氧气在放电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臭氧。下列与此相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B、该变化是化学变化 C、臭氧与氧气是同一物质 D、臭氧与氧气完全相同 7、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凉干 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 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 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 M、火山爆发 N、酸雨形成 O、苹果腐烂 P、露水消失 Q、海水晒盐 8、下列成语或俗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归纳

常见化学物质基本性质1. 固体的颜色 2. 溶液的颜色 3. 沉淀的颜色及性质

4. 物质的俗名和主要成分

【物质和元素之最】 1. 物质之最 (1)人类使用最广、年产量最高、合金中使用最多的金属、地壳中含量仅次于铝的金属元素的单质。 (2)生物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人类赖以生存的无色液体、最常用的溶剂。 (3)最理想的燃料。 (4)最简单的有机物。 (5)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单质。 (6)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 (7)相同条件下,密度最小的气体。 (8)易与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气体。 (9)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 2. 元素之最 (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最多的金属元素。 (2)相对原子质量最小的元素。 (3)组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特殊反应】 1. 通电条件下的反应:电解水。 2. 点燃条件下的反应:一般都有氧气参加,个别特殊反应不涉及氧气,

如镁在二氧化碳中燃烧,钠在氯气中燃烧。 3. 高温条件下的反应 4. 催化剂条件下的反应,一般是MnO2作催化剂制氧气, 如:①双氧水和MnO2制氧气;②氯酸钾和MnO2制氧气 5. 加热条件下的反应 【物质的用途/性质】 1. 常用于灭火的气体是。 2. 参与大气循环的物质是氧气、二氧化碳。 3. 最清洁的燃料是。 4. 可用于冶炼金属的是碳、氢气、一氧化碳。 5. 可用于建筑材料的是碳酸钙、氢氧化钙。 6. 可作补钙剂的是。 7. 胃液的主要成分,能帮助人体消化的是。 8. 可作干燥剂的是、氢氧化钠固体、碱石灰。 9. 能治疗胃酸过多的是、氢氧化铝、氢氧化镁。 10. 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的是。 11. 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 12. 常用作调味品、配制生理盐水的物质是氯化钠。 13. 焙制糕点、发酵粉的主要成分是碳酸氢钠。 【常见的物质】 1. 常见的酸:H 2SO 4 、HCl、HNO 3 。 2. 常见的碱:NaOH、Ca(OH) 2、Ba(OH) 2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习题(含答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含答案) 一、单选题 1.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成该物质的气体,这种变化属于() A. 一定是化学变化 B. 一定是物理变化 C. 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 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2.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变化中“新物质”的解 释正确的是() A. “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不同的物质 C. 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有“新物质”生成 D. “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 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易挥发 B. 具有可燃性 C. 熔点?114℃、沸点78℃ D. 具有特殊香味 4.判断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属于化学变化的依据是() A. 发出强白光 B. 放出大量的热 C. 镁条减少 D. 有白色固体生成 5.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干冰降雨 B. 水分蒸发 C. 煤的分解 D. 药品研碎 6.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在古代就有许多发明和创造。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到化学变化的 是 A. 制作石器 B. 烧制陶瓷 C. 粮食酿酒 D. 使用火药 7.物质的下列性质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还原性 B. 状态 C. 硬度 D. 导电性 8.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胆矾受热时容易分解而成为白色的硫酸铜,工业上精炼铜、 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 物理性质 B. 化学性质 C. 制法 D. 用途 9.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金刚石切玻璃 B. 氢气冶炼金属 C. 天然气作燃料 D. 稀硫酸除铁锈 10.下列物质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 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B. 金属铜能导电 C. 纯净的氮气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的气体 D. 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 11.太和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著名的汉族小吃,也是面食代表之一。下列制作板面过程 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 擀面 B. 切条 C. 扯面 D. 煮面 12.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 铜用于制作导线 B. 氮气用于食品防腐 C. 天然气用作燃料 D. 氧气用于气焊 13.在日常生活中,同学们常常见到下列一些变化,其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白菜腐烂 B. 煤气燃烧 C. 轮胎爆炸 D. 牛奶变酸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导学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知道二者的区别,,并能正确加以辨别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3.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之间的关系 4.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学习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与判断。 学习难点:性质和变化的区别 自主学习: 1.日常生活中水的常见状态有、、三种。 2.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水加热会变为水蒸气、在冰箱中的水会变成冰;铁钉被锤子打弯、钉子在潮湿的空气中会生锈;纸张既容易被撕碎也易燃烧等现象。你能否再举一些类似的变化实例呢?并把这些例子进行归类。 合作探究: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阅读P6~P7 课文内容及有关插图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仔细观察教师演示的几个实验,并将实验现象纪录如下表: (1)以上四个变化在本质上有什么不同之处? (2)试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并把你在课前预习中列举的例子进行正确分类,说出你的分类依据。 (3)在化学变化中常常伴随着一些明显的现象,请回顾刚才所做实验总结在化学变化中伴随着哪些现象?是不是具备上述现象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请举例说明。 2.实验探究: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有没有联系? 实验步骤:(1)点燃一支蜡烛并固定在桌面上。(2)仔细观察蜡烛燃烧时产生的现象。 问题思考:(1)蜡烛燃烧属于什么变化?该变化中是否伴随其他变化?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有何联系? 3.归纳小结:结合你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然后从以下方面比较物理变化与化学

九年级化学上册高频考点专训教案原子的构成

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原子的构成 ★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原子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 (2)、初步了解相对原子质量的概念,并会查相对原子质量表。 2.过程与方法: (1)、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图、表等资料,借助模型、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化抽象为直观,初步学会运用类比、想像、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 (2)、通过讨论与交流,启发学生的思维,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对微观世界的探究欲和学习化学的兴趣; (2)、对学生进行世界的物质性、物质的可分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教育。 教学资源分析 ★ 本课题包括“原子的构成”、“相对原子质量”两部分内容。此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分子、原子的概念,初步探索了物质构成的奥秘,但他们并不满足,还想知道原子是否可以再分?原子的质量有多大?等等。本课题学习原子的构成,就是回答这些问题的。 由于本课题教材的特点是内容较抽象,远离学生的生活经验,故教材编排简洁扼要,内容浅显,而且较多地穿插了图、表等资料,既增强了直观性,一目了然,又便于进行类比、分析,启发学生的想像。 ★教学策略分析 对于“原子的构成”这部分,由于微观粒子看不见、摸不着,学生缺乏感性认识,所以教学时尽可能使用模型、多媒体动画片等辅助手段,以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教材中穿插了多张图、表,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进行分组讨论与交流,既可以初步培养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的能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重点:原子的内部结构、相对原子质量。 难点:对“原子不显电性”的理解。 ★教学准备 1.将教材中P68—P69的图、表复印放大、剪下; 2.原子结构的发现史的资料、原子结构的放大模型、原子内部运动的动画片; 3.投影片:附表1、附表2。 ★课时建议 1课时。 ★ 教学过程

九年级化学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

专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化学反应类型【课标要求】 1.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能判断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3.能根据信息分析归纳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初步认识常见的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 5.能用金属活动性顺序对有关的置换反应进行简单的判断。 【教法学法建议】 本节可先采取以下教学过程:1、做检测题(10分钟),要求学生独立完成,做到练习本上,标记出不会的题。2、教师出示答案,学生对改并以小组形式讨论做错的题或不会的题,教师注意巡视发现哪些题学生做的不好 ,进行第二次备课(约5分钟)。3、点拨:对多数学生做错的题,,教师再做针对性讲解和拓展,(10分钟)。4、学生记忆不会的知识点或问仍不懂的题(5分钟).5.做检测题(做到卷子上,15分钟),教师课下批改,对做得差的利用课余时间进行日清。 【当堂检测题】 1.下图所示物质的用途中,主要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用玻璃刀裁玻璃 B.定向爆破拆除楼房 C.用石墨棒作干电池的电极 D.天安门华表 2.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上的精彩表演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焰火表演B.霓虹灯表演C.音乐喷泉D.气球升空 3.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电解水 B、木炭吸附色素 C、瓦斯爆炸 D、食物腐败 4.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呼吸作用B.活性炭吸附冰箱内的异味C.海水晒烟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 5.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铝箔发暗 C.烧碱变质 D.镁带变 黑 6.下列质量增加的变化有一种与其它三种存在本质的区别,这种变化是 () A.长期放置在空气中的氢氧化钠质量增加B.久置的生石灰质量增加C.长期敞口放置的浓硫酸质量增加D.久置的铁钉生锈质量增加 7.下列俗语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火上烧油 B.百炼成钢 C.玉不琢、不成器 D.死灰复 燃 8.下列做法,与物质的化学性质无关的是() A.利用点燃的方法辨别棉毛织品 B.利用镁粉燃烧产生的强光照明 C.根据气味不同区分酒精与白醋

最新人教九年级上册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知识点总结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形式:破碎、扩散、蒸发、凝固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常伴随的现象:发光、放热、变色、变味、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仅是形态的变化。 化学变化:变化时都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化学反应)。 水的沸腾; 将蓝色块状的胆矾磨成粉末;汽油、酒 精挥发;铁水铸成 木柴燃烧; 铁的生锈;往石灰 石中加盐酸有气体

特征:①有其他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变化、放出气体、生成沉淀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两种变化的本质区别:变化中是否有其它物质生成。 分析蜡烛燃烧的过程 蜡烛融化物理变化同时 蜡烛燃烧化学变化发生 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同时进行着融化,但融化的过程中却不一定燃烧 你认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是什么? 联系: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注意:判断物质变化的种类不能单单依据是否有明显的现象,而应该看是否生成了其他物质,或者判断原物质的构成微粒有没有发生变化。有些化学变化是没有现象的,如一些中和反应,物理变化也可伴随有明显的现象如氧气液化时变成淡蓝色、电灯通电时发光也放热。 (二)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 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熔点、沸点、溶解性、挥发性等。 物理性质确定:由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或仪器测知 物理性质内容: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溶解性,挥发性等 化学性质: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酸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练习及答案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1课时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物理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外观特征:常表现为物质的形状或状态的改变。) 2.化学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之一是有其他物质生成。外观特征:常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生成沉淀等。化学变化还伴随着______的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3.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 联系:发生化学变化时一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发生物理变化不一定同时发生化学变化。 注意:发光、放热、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现象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发生化学变化,但不能作为判断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依据。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是() A.有气体放出B.有颜色改变C.有新物质生成D.有沉淀产生 2.(南充中考)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雪糕融化B.汽油挥发C.高粱酿酒D.矿石粉碎 3.(娄底中考)成语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下列成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聚沙成塔B.死灰复燃C.破釜沉舟D.滴水成冰 4.下列关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几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一定有化学变化B.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会同时发生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不会同时发生 D.不加热就发生的变化一定是物理变化,需要加热发生的变化才是化学变化 5.(铜仁中考)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C.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化学上把“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下面对化学 变化中“新物质”的解释正确的是() A.“新物质”就是自然界中不存在的物质 B.“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颜色、状态等方面有所 不同的物质 C.凡是变化过程中有明显现象产生,说明此变化过程中一定 有“新物质”生成 D.“新物质”就是与变化前的物质在组成或结构上不同的物质 8.如图所示是探究有关物质变化的实验,回答以下问题。 (1)装置A中的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装置B中,将一块大理石用锤子凿成小块,放入试管中,再向试管中倒入少量盐酸,可观察到大理石表面有气泡冒出,并逐渐减少,烧杯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上述实验过程中,物理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变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装置A和B中都有气泡,其本质区别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课时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九年级化学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复习习题

3eud 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11091859.html, 百万教学资源,完全免费,无须注册,天天更新! 3eud 教育网 https://www.doczj.com/doc/9811091859.html, 教学资源集散地。可能是最大的免费教育资源网!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下作业 1.使用材料的变化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下列用品的材料不是通过化学变化制取的是 ( ) A.铁器 B.青铜器 C.塑料器具 D.石器 2.某固体物质受热后变化为该物质的气态,这种变化属于 ( ) A.一定是物理变化 B.一定是化学变化 C.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D.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3.胆矾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 CuSO 4·5H 2O,胆矾受热时容易失去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 水硫酸铜,在工业上精炼铜、镀铜等都要应用胆矾。上述对胆矾的描述没有涉及到的是 ( ) A.制法 B.物理性质 C.化学性质 D.用途 4.①酒精是一种无色透明、具有特殊气味的液体②易挥发③能与水以任意比例互溶④并能溶 解碘、酚酞等多种物质⑤酒精易燃烧,⑥常作酒精灯和内燃机的燃料,是一种绿色能源。⑦ 当点燃酒精灯时,酒精在灯芯上边汽化边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上述叙述可归纳出: 酒精的物理性质有_____(填代号),化学性质有_____(填代号)。点燃酒精灯的全过程中酒精 发生的物理变化是_________(填文字),发生的化学变化是__________(填文字)。 5. (2007·重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红纸剪成窗花 B.泥土烧成瓷器 C.冰块制成冰雕 D.木板制成模型飞机 6.(2007 ·南京市)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课下作业答案: 1. D 解析:石器是磨制的,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而铁器和青铜器需要矿石进行 冶炼制锝。而塑料制品也需要经过化学变化才能制取。 2. A 解析:某固态物质受热后如果变为该物质的气态就是物理变化。但是如果变为别的物 质的气体则为化学变化。如果只说变为气态,则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此题 要抓住关键性词语。 3. .A 解析:蓝色晶体是物理性质;受热容易失去结晶水是化学性质;用来炼铜和镀铜是用 途 4. ①②③④ ⑤⑦ 酒精气化 酒精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B 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 6.B 解析:根据是否产生其它物质来判断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复习进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物质的性质与用途归纳

初中化学物质用途归纳 气体: O2——供给呼吸、支持燃烧 N2——保护气(焊接金属用氮气做保护气、灯泡中充氮气延长使用寿命、食品包装中充氮气防腐)——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 稀有气体——保护气、灯泡中制成各种有色光源。 H2——清洁能源(热值高、无污染、原料来源广)、还原剂 CO——用作燃料、炼铁 CO2——灭火、光合作用、化工产品原料、气体肥料、干冰用作制冷剂。 CH4——用作燃料 液体 水——最常用的溶剂,配置溶液;实验室清洗试管;维持生命活动。 乙醇C2H5OH——饮用、做燃料(与汽油混配成乙醇汽油) 乙酸CH3COOH——食醋中含有的成分,用作调料。 固体 金刚石——镶嵌在刻刀或钻探机的钻头上,用于裁玻璃、切割大理石、加工坚硬的金属、钻凿坚硬的岩层;制成钻石。 石墨——制铅笔芯、用于电极电刷、作润滑剂等。 木炭——吸附剂、燃料。 活性炭——吸附剂(防毒面具里的滤毒罐、制糖工业中脱色)。 焦炭——冶金工业(炼铁原料)。 酸

盐酸HCl——金属表面除锈、制造药物、帮助消化。 硫酸H2SO4——生产化肥、农药、火药、燃料、冶炼金属、精炼石油、金属除锈、做干燥剂(浓硫酸有吸水性)。 碱 氢氧化钠NaOH——化工原料,用于肥皂、石油、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生活中去除油污(炉具清洁剂中含有氢氧化钠);做干燥剂(固体吸水而潮解)。 氢氧化钙Ca(OH)2——用作建筑材料、波尔多液、改良土壤酸性、中和酸性废水。 盐 氯化钠NaCl——重要调味品、配置生理盐水、农业选种、工业原料、腌渍咸菜、消融积雪。 碳酸钙CaCO3——用于建筑材料、补钙剂。 碳酸氢钠NaHCO3——焙制糕点的发酵粉的主要成分之一,治疗胃酸过多症。碳酸钠Na2CO3——用于玻璃、造纸、纺织和洗涤剂的生产。 化学肥料: 氮肥(含N)——使植物枝繁叶茂。 磷肥(含P)——增强作物抗寒、抗旱能力。 钾肥(含K)——增强植物抗病虫害和抗倒伏能力。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归纳 1、氧气O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