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调漂

调漂

台钓调漂何时调灵调顿 (2014-04-26 09:47:43)转载▼
标签: 台钓 休闲 分类: 钓鱼技巧
垂钓者都希望将自己的漂调得很“灵”,只要鱼在水下索食,信息就会迅速地传递到漂上,漂就有反应,上浮或下沉,提竿得鱼。我曾有过一段时间追求把漂调得很灵,认为调得越灵越好,费了不少劲。经过几年时间的实践认识到,一味追求调灵是片面的,调“灵”与调“钝”,应该根据具体环境具体条件而定,就是应该根据季节(气温、风)、水域(静水、流水)、鱼种(鲫鱼、鲤鱼、草鱼、鲢鳙鱼等)、人员(年轻、年老)来确定。分述如下:
一、季节(气温、风)的区别
(1)初春、深秋和冬季钓鱼,天气寒冷,水温低,鱼儿游动缓慢,不爱拿食、摄食时嘴张得小,动作轻微。漂应调“灵”。
(2)夏天天气闷热,水中缺氧,鱼儿不爱吃钩,摄食时吞吞吐吐。漂应调“灵”。
(3)鱼最适宜的水温为20~30℃,此时鱼儿活跃食欲旺盛,漂不要求灵,调“钝”一点没关系。
二、水域的区别
(1)在静水、清水、浅水和无风时垂钓,漂应调“灵”。
(2)在流水混水、深水和有风时垂钓,漂应调“钝”。
(3)在水草中垂钓,漂应调“灵”。
(4)在经常有人垂钓的水域(鱼塘),鱼被钓滑了,常会出现小漂现象,漂应调“灵”。
三、鱼种的区别
(1)钓鲫鱼、小白条等小鱼时,漂应调“灵”。
(2)钓鲤鱼、草鱼、鲢鳙鱼等较大的鱼时,漂应调“钝”。调“钝”时还可以隐去小鱼、虾抢食的轻微反应。
四、人员的区别
(1)年轻人的动作反应敏捷,眼快手快。漂应调“灵”。
(2)老龄钓者,动作缓慢,视力不佳。漂应调“钝”。
漂的“灵”与“钝”的简便转换。
调漂都是漂坠相匹配,重力归零。钓“灵”时,调目等于钓目。钓“钝”时,可采用延长水线长度的方法,把漂调整到一小半在水中,一大半在水上或略斜着即成。当漂平躺在水面时(或下沉),提竿便可得鱼。

台钓三步调漂法 (2014-04-26 09:45:31)转载▼
标签: 钓鱼 休闲 分类: 钓鱼技巧
第一步;调好“调目”
1、把大坠加上钓鱼,重力稍大于漂的浮力。然后,把竿打入窝中,同时不断调整水线长度(漂到8字环的距离),如果漂被坠入水中看不到,说明水线短了,要加长,直至漂露出水面为止,多少不限。
2、把漂往下移二个漂身距离,即缩短水线约30--50厘米,目的是确认漂离底。然后用剪裁的方式把大坠一点点的修剪减轻重量(开始可以剪裁多些,当漂下沉开始变慢时,就要细剪大坠),使漂目在双钩离底(半水)时,漂目露出水面5(或4)目

。这样,调目就调好了,这就叫“调5或4”。
第二步;调“钓目”找底加上大于漂浮力的坠(可以是橡皮、铅片、饵),正常情况下,以加正常大小的饵上钩调漂为宜。这时,漂应该因重物而沉没水中,此时,要把水线加长,一步一步的调,直至双钩触底后漂目露出1--5目来。这就叫“钓1--5”。假如是把钓目调成2,这时,就叫调5钓2或者调4钓2。
第三步;实战调整。跟椐每次下钓时,例如;以调5钓2为基础,无鱼讯或动作极小,看不清漂动作时,可以把漂调成调5钓1,即改钓“灵”。如果调5钓2有吃口提竿不中鱼,那就改钝,调成调5钓3,此时如果还不中鱼或经常滑脱鱼时,继续把漂调成调5钓4,即把钓目往上升,即把漂目露出水面越来越多,如再不中鱼,就再把漂往上升至最高5目,即调5钓5,特殊情况下,可以调5钓6或7。此时,只要是在不断调整钓目过程中,有一个目点起鱼而不脱鱼的话,那说明钓目就调对了。要想成为钓手,一定要会应变,即要根椐不同每次出钓时候鱼的不同程度的吃口来确定当天应调几钓几。

台钓感触和调漂心得!请指正! - 台钓竞技钓户外钓鱼 (2014-04-23 20:59:32)转载▼
标签: 杂谈
台钓适用范围(个人感觉)
台钓最大的好处是漂相清晰,扬竿时机很好把握!主要适用于钓位高、水深(1米以上)、水流小、水底平坦(相对)、风小(4级以下)的池塘或小型河流。
对于浅水(30公分到1米之间)、水库、水流大的河流、水底复杂的水域、大型湖泊还是传统好(本人长期在这些水域钓鱼)。当然在池塘用台钓常常丰收(一般都是一上午10几斤,鲫鱼一般都是4、3两,每次都能钓到8两以上的鲫鱼1到2条)
以上说的都是手竿!当然两种钓法线组不同,也可以互用!
装备
因为不时遇到大鱼(2斤以上)和网箱的影响,一般我用1.5号透明主线、0.8号透明子线、子线长15公分左右、伊豆4号钩、4.5米钟道硬调手竿、鱼漂根据水深、水流、鱼情选择(本人有水之峰4号孔雀票、1号芦苇漂、2号大肚芦苇浮钓漂等)
鱼饵
窝子饵就用泡发的颗粒、少量酒米、少量菜籽饼、少量东俊、面粉。
钓饵大部分用小蚯蚓蘸糖水(鲫鱼、鲤鱼、草鱼、鳊鱼多上),偶尔用泡发的颗粒 (或918野战、或918 2#)、虾粉(或冬鲫、或菜子饼)、白糖、拉丝粉,用6:3:0.5:0.5的比例来调,效果还好。加糖是因为要钓鲫鱼(鲫鱼钓饵是先甜后香、窝子是先香后甜)。这样鲫鱼、鲤鱼、草鱼、鳊鱼都钓到过,鲫鱼、草鱼为主。钓草鱼直接用水边的青草!
调漂心得
说的是台钓,调漂假设每粒饵是2目重量,调目

都是带子线、不带饵(个人习惯,休闲没必要太复杂)。
钓浮:先用重坠找底(坠在底钩),最上的太空豆标记水深(这样可以精确离底多少公分),去掉底钩坠,半水在铅座上调9-7目,挂饵看钓目,调水线长短(即找钓层),开始垂钓。(只要看到漂到调目必是没饵了)
调灵钓灵:冬季、杂鱼少、刚开始钓鱼少的时候用。典型的“调4钓2”,带子线、不带饵、半水调4目,挂饵找水深,钓2目。这种情况底饵触底,上饵悬浮或刚触底(由于饵的大小不一样)。
不灵不顿:双饵触底。典型的“调几钓几”,带子线、不带饵、半水调4目,挂饵找水深,钓4目。这种情况底饵、上饵都触底,铅坠悬浮。这是钓灵、顿的分界点(钓目小于调目则灵、钓目大于调目则顿)。
调灵钓顿:杂鱼太多才用(我很少用,杂鱼多了就“调几钓几”)。铅坠触底。典型的“调平水钓2目”,这时候要注意不带子线、不带饵、半水调平水(关键是找坠、水线、8子环等水下装备的重量与漂的全部浮力相等),再装子线、挂饵找水深,钓2目。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底饵、上饵、子线都触底,铅坠立在地面。
挂蚯蚓的调法:由于台钓是诱、钓一体,老是要上饵,本人怕麻烦,用蚯蚓较多。但是蚯蚓重量轻,没办法将浮漂拉下水几目。所以蚯蚓用“调平水钓2目”,带子线、不带饵、半水调平水,挂蚯蚓找水深,钓2目。这和“调4钓2”道理一样。
有一点需要说明,调漂不一定非要“调4钓2”,它只是一个道理,如果视力不好,完全可以“调6钓4”、“调5钓3”、“调8钓6”等,浮漂的灵顿点可以忽略(因为是休闲钓,钓鱼太复杂反而累)。
我们不是职业钓手,基本知识要了解就可以,复杂了就失去钓鱼乐趣了。
以上是我的一点心得!请广大钓友指正!

关于精确找底的一写认识《新手》 - 台钓竞技钓户外钓鱼 (2014-04-23 20:57:00)转载▼
标签: 杂谈
就目前有些钓友就怎么精确好底有许多疑惑,在实际垂钓中上鱼不好,心中老是认为自己没有找底反复的加减铅皮来调漂,找来找去把自己也搞糊涂了。我是一个新手也犯过同样的错误,就这个问题我反复的琢磨,认为其实找底没有那么复杂,我的认为是:先带钩挂大铅皮找出实际水深,再把浮漂向下30公分《子线加10CM》,调整浮漂到你想调的目数〈如5目〉,再挂饵〈自己习惯挂饵团大小,但是每次要一样大小〉找底,调的几目〈如5目〉挂饵时浮漂露出水面几目〈5目〉,这时底基本找到。这时开始调钓目,如想钓3目就把浮漂向下慢慢的拉动两目的距离,使浮漂露出水面3目,开始施钓。

因为我自己也是新手讲的只是我自己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希望各位看后给予批评指正。

漂相与饵态综合分析 (2014-04-23 15:00:39)转载▼
标签: 杂谈
钓组的饵、钩、坠、漂之间的连结,主要是柔性连结。在这种状态下,钓组中的某一元件的位移,并不等于整个钓组的位移。因此,如果孤立地分析浮漂的长短粗细、饵钩对水底的压力大小,得出的结论一定有误。同是调四钓二,钓一漂深的钓组和钓十米深的钓组的灵敏度是不一样的。同是脑线弯曲,弯曲的程度不同,钓组的灵敏度也会不同。在许多情况下,钓组的灵敏度与饵钩的大小、饵钩对水底的压力大小是没有关系的。
去年夏天,一个远隔几千里的钓友出差路过我处,我们在水库边一起讨论半水调漂问题。这个钓友半水调目后,又放长水线去确定钓目。在这时候,我说:请你检查一下,你现在的调目是多少。他去掉钓饵一试,调四目变成了调二目,这个钓友好不奇怪,不知这是怎么回事。我说,这是因为你的调漂方法有问题,你没有注意调目的水线长度。
现在以调四钓零为例来分析。在调四目的时候,钩与水底的距离必须精确确定。正确的方法是,第一步,在铅坠的重力小于浮漂浮力的前提下,先在长脑线钩上挂一铅皮,让长脑线钩触底,调整浮漂,让浮漂的漂尖与水面齐平。第二步,保持浮漂在水线上的位置不变,调整铅坠,让漂尖露出水面四目。
在单粒饵重能压沉二目漂尖的情况下,钓组在调四目后,长脑线钩与水底的距离必须是漂尖四目的长度。如果小于四目,下一步的钓目会大于零目,无法实现调四钓零。如果大于四目,挂饵后的饵重稍大,哪怕是大万分之一毫克,漂尖就会沉入水中,不会与水面齐平,也无法实现调四钓零。
有些人在调四目时,只是让双钩不挂饵,悬浮于半水就行了,这样调出的调四目太不准确了。在实验室的条件下有时也许可以将就,一旦到了野外,调出的四目就会出现大的变化。
钓目可以多于调目,这是钓界在浮漂有灵敏点之后闹出的又一个笑话。空钩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调目,有饵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钓目,只要饵的比重大于水,就绝不会实现钓目可以多于调目。
你可以说,我的调目只以半水调出的那个调目为调目,或者说,我把水线、脑线的重浮力差忽略不计。是的,我们可以设想一种情况,不计算水线、脑线的重浮力差。但是,在调漂时,钩与铅坠的重浮力差却万万不可忽略。铅坠、双钩落底,不就等于调漂时去掉了铅坠、双钩吗?如果调漂时去掉了铅坠、双钩,调目不会发生变化吗?还会是调四目吗?
脑线的长度

,决定着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的范围大小,脑线越长,饵钩运动盲区的范围越大,钓组越迟钝。水线的长度,决定着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中心的高低,水线越长,钓组的饵钩运动盲区中心越低,钓组越迟钝。
钓组在钓一标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要等于一标的长度,否则,就不是钓一标深的调目(或钓目)。钓组在钓一米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要等于一米,否则,就不是钓一米深的调目(或钓目)。钓组在钓十米深时,如果要确定钓组的调目(或钓目),其水线、脑线的总长就等于十米的长度,否则,就不是钓十米深的调目(或钓目)。
同是调四钓二,钓组钓一标深的调目和钓十米深的调目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首先是水线的长度不同;同是调四钓二,钓组钓一标深的钓目和钓十米深的钓目也是不同的,其不同之处也首先是水线的长度不同。
在确定调目的时候,要首先精确确定水线的长度。其原因不只是因为一般情况下钓线比水重,有时能明显影响标尖沉浮。在钓线在水中的重浮力差为零时,我们还是要先确定钓线的长度。水线的长度,是确定调目、钓目的必要条件。这就和我们穿的鞋子一样;它不但分左右,还有大小号码的区别。鞋子的左右之分,等于调目、钓目之分,鞋子的号码大小,等于水线的长度不同,如果把鞋子只分了左右,而不管号码大小胡配对,穿在脚上就不一定合适。一些人说的“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就是把调目、钓目“配错了对”。
所谓的“调四钓五”(或“调四钓六”),是在半水调四目后,又放长水线,使一钩或双钩落底。在钩的重力不对标尖发生作用时,标尖露出水面五目或六目。这就象人的一双鞋。调四的水线长度与钓五(或钓六)的水线长度不同,这样胡乱搭配,一定会出现错误。
人们一提起调四钓零、调四钓一、调四钓二、调四钓三、调四钓四,就知道调四是说钓组在无饵时标尖显示四目。而钓零、钓一、钓二、钓三、钓四,是说钓组在有饵时标尖显示零目、一目、二目、三目、四目。可在钓组在“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后,钩上无饵时标尖显示多少目呢?能显示四目吗?
钓组在“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后,如果继续放长水线,只要铅坠不触底,标尖不会有明显变化,可以调出无数个“调四钓五”、“调四钓六”。如果不确定这些调目、钓目的水线长度,就无法区别它们,无法比较它们的灵敏度。
因为铅坠落底,我们常用的传统钓法钓组可称为底坠钓组。钓组的主线和脑线一般较细较

软,铅坠、饵钩入水落地后,如果推动一下饵钩(只要推动的距离不超过2倍的脑线长),铅坠一般不会运动。钓组的这种连结方式,我们称为柔性连结。在分析钓组灵敏度的时候,我们把钓组的这种连结方式理想化,不考虑钓线在纵向推力作用下的支撑力。
如果把漂相与饵态综合分析,我们可以用如下方法提高台钓钓组灵敏度:
1.尽量缩短脑线。
2.让钓组中的脑线尽量拉直。
3.将调目调多些,钓目调少些。

野钓中选用什么样的立漂比较合适

以前我曾经追求过灵敏度高,选用漂尾直径0.5毫米左右的立漂。后来才感觉到不妥之处,慢慢找到了比较合适的漂。我现在选用立漂,以漂尾直径1.5毫米左右、中档漂为宜,原因有六:

1,漂尾粗且醒目,不费眼力,尤其是钓远的时候,对老年人比较合适。

2,漂尾较粗,调漂比较容易。

3,漂尾较粗,漂相比较沉稳,有利于看漂和把握提竿时机。

4,漂尾比较粗,但在野钓时,灵敏度已经足够。

5,野钓比较适宜钓钝,正需要稍粗的漂尾。

6,野钓环境复杂,常常遭遇水草、树枝,容易断线丢漂。丢失几支亷价浮漂不会心疼。我不参加竞技比赛,又不是收藏家,没有必要在野钓中使用名贵的高档漂。

当然,在特殊情况下,例如严冬近钓轻口鱼,如果要用立漂,当然需要用超细漂尾。

野钓调漂的原则和调漂的简单方法

在野钓中,立漂悬坠钓法应该力求做到:简单实用。

很欣赏一位朋友的一句话:“差不多就行了”。用不着太讲究、太认真,不需要去追求高灵敏度。

实践证明,野钓最适宜钓得比较迟钝,而不是钓得很灵敏。当然,这个迟钝是相对而言的,是在悬坠前提下的迟钝,这种迟钝比较卧底坠灵敏多了。

为什么野钓要钓得比较迟钝呢?我认为有几个原因:

1,一般说来,野生鱼比较池塘的饲养鱼警惕性要高 。钓得灵敏,钩饵悬浮多,子线绷直绷紧,鱼儿呑饵时拉动坠子和浮漂,感觉到坠子和浮漂的反作用力,“心存疑虑”,吞吞吐吐,甚至弃而逃之。钓得迟钝一点,钩饵卧底比较多,子线弯曲松弛,呑饵障碍减小,鱼儿感觉到的反作用力减弱,呑饵就比较大胆一些。所以,野钓更适宜钓钝。经验证明,钓钝中鱼率更高。

2,自然水域的鱼有大有小。比较大的鱼,见多识广,老奸巨猾,尤其需要钓钝,“迟钝钓大鱼”已经在很多钓友中形成了共识。

3,自然水域里白鲦、麦穗等小杂鱼特别多。如果钓得很灵敏,浮漂上蹿下跳,把你忙个不亦乐乎。钓得比较迟钝一点,

浮漂就沉稳一些。

4,野钓最普通、最常用的钓饵是蚯蚓之类虫饵。鱼儿吞食这类饵料,时间比较长,呑得比较深,钓钝恰好与之完美配合。

5, 钓钝的漂相比较沉稳,可能缓慢下沉或者缓慢上送,便于看漂和把握提竿时机。

6, 钓灵敏适合钓快鱼,勤抛钩,打频率,两眼紧紧盯住漂尾,时刻捕捉瞬间的信号,显得十分紧张。钓钝节奏慢一些,更适合休闲。

适当的钓钝,我觉得是野钓调钓的一个基本原则。有了这样的思路,调漂的方法就比较简单了。

空钩,半水悬浮状态,调平水(浮漂漂尾刚刚平水,稍微露出一点也可以,不必特别讲究)。然后,挂饵,放长水线,使漂尾露出1目。这样就可以钓鱼了。实际上可以根据鱼情水情灵活应变,钓得更钝些或者更灵些,例如调1钓2,调1钓3,调1钓1.5,调1钓1(悬浮状态)等等。水底不平整,多钓少钓一两目,何尝不可,“差不多将行了”。宽松的钓法,轻松的心情,真正的休闲。

这样的调漂方法,只有两步,比较5步法还要简单,容易掌握。不必在家中调漂筒中进行,也不需要反复精确找底。因为,钓目大于调目,已经说明钩饵受到了地面支撑,钩饵肯定已经到底了。漂尾露出水面不多,说明钩饵卧底不是很多,不会过于迟钝。

可能有人认为“这样调漂不够精确”。追求调漂“精确”恰恰是一个误区。鱼情变化万千,对于每一种鱼情都有比较适宜的钩饵子线状态。而且,鱼情经常在变化。哪一种子线钩饵状态是“标准”?或者说哪一种调漂是“标准”?任何人(包括大师)也说不清楚。既然“标准”不确定,又怎么能做到“精确”?用这样的简单的调漂方法,既能够使钩饵到底又能够实现稍微钓钝而又不是很迟钝,当然已经适用于野钓了。

上述一些想法,对一些初学钓友可能有一些参考价值。那些酷爱竞技钓、技术高超的年轻人,在野钓中要玩得更精,当然又是一种情趣了。

小钩细线操控大鱼的方法与技巧
随着台钓技术的普及,朋友们所使用鱼线越来越细,特别是在钓鲫鱼方面使用细线更是为大家所认同,但是,一旦遇上了大鱼,尤其是超过线组所能承受的大鱼时,要想擒获它就要掌握相应的技术才行。 其实方法并不复杂,有经验的钓友都能在提竿的一瞬间就基本知道下面鱼的大小,2斤以下的鱼提竿后会跟着来,0.8---0.4的线组控制它并不难;如果提竿后鱼不动(感觉),那么它肯定在4斤以上,这时你必须要沉着,做好与之搏斗的心理准备,因为你的线组拉力值对付这么大的鱼已完全不足。只能运用技巧,耐心的与之周旋。有

了这样的心理素质,才能正常运用操控技术 。
提竿中大鱼后,可分为两个阶段,首先,鱼主动阶段,大鱼中钩后不会马上回头游起来,它没有这样灵活,多数是在竿的作用力下向岸边游进一点,这是你的唯一机会,必须抓住,起身后退1--2米,这期间动作要轻,不要在竿上再加大力量,不要试图控制它,而是等它先起动。这一过程中始终给竿一个稳定的钓力。这段时间最多不过10秒,大鱼会凭借体力游出去,如果延岸游走,可稍加力把鱼向岸边带跟着它即可。如果鱼向池心逃去,这时最为关键,应立即向右(左)倒竿加力,鱼受到你向右(左)的拉力的刺激时它会本能的想挣脱,而尽力向左(右)用力,这时就利用开始时争取到的一点距离,向水边靠近,同时顺势把竿向左(右)倒向水面,这样顺鱼的力量把鱼领回来,然后马上积极准备应付鱼的下一次冲击。 到鱼基本在你的控制之下就到了人主动的阶段,就是控制鱼在你的面前横向游走,如果有障碍物或空间不够就重施此法,比如,鱼向左游走,你想让它回头向右,首先向鱼的右侧加力,而后向鱼的左侧切换,它一定会回头的。如此往复直到遛翻。
抄鱼时最好有同伴,一定要抄鱼头,同时低竿松线,鱼会一头栽进抄网里,如果孤身一人,还有个办法;找岸边缓坡处,带鱼贴向岸边,鱼浅住后会最后一搏,在你向岸上用竿带的力量和鱼挣扎的力量共同作用下,鱼会自己跳上岸来,下面的事就是兴奋的心情了。

新手调漂,五步调漂法 (2014-04-23 08:54:27)转载▼
标签: 钓鱼 体育 分类: 钓鱼
很多刚刚接触垂钓的朋友经常会问:“钓鱼要从哪方面开始学起呢?”通常我都会回答:“先学调标吧!”在垂钓过程中,调标找底是一项很重要的技术,直接关系到鱼获的多少。 笔者把找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粗找底、细找底和精找底,现介绍如下。
一、粗找底
1、在8字环上绑好双钩以后,在铅皮座上缠绕铅皮,铅皮的重量要大于浮标的浮力,也就是钓组入水后,铅皮能直接拉黑浮标。缠好铅皮后,钓者需要反复将钓组抛向钓点,并慢慢调整标座可以挂饵施钓了。这时钓者对钓点的水深已有了初步了解,但是掌握的信息不够精确。接下来,钓者就需要进行细找底了。
二、细找底
细找底是一项功夫活儿,如果在钩子上挂重铅找底,铅坠会深陷淤泥,导致找底失准;而在钩子上挂重饵找底,虽然可以边找底边打窝,但对于初学者来说不是很好掌握,因为饵料的雾化速度会直接影响到找底的精确度。所以,笔者建议大家准备几块0.5厘米和1厘米见方的无味深色软橡皮,用它来找

底不仅不会被小鱼抢食,而且橡皮的比重相对较小,不至于完全陷入淤泥中。所挂橡皮的分量以刚好能把浮标的调目缓缓压入水中为宜。
挂橡皮找底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挂下钩找底,一种是挂上钩找底(挂双钩找底也可以,但这基本等同于挂上钩找底)。挂上钩或挂下钩直接决定了钓者将采用何种钓法施钓。挂橡皮找底时,浮标会出现以下三种状态:
1、浮标并未浮出水面,在水面上看不见标尾:
2、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明显高出预计的调目,甚至横卧于水面(如果粗找底操作到位的话,应该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3、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正好等于钓者调坠时预计的调目,这正是我们期待看到的。
对于以上情况,笔者作如下解释:
1、水面上看不见标尾,说明水线不够长,钓者应继续向上拉动浮标,反复调整至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等于调坠时预计的调目;
2、浮标露出水面过高,说明找底过头,钓者还需继续往下拉动浮标,反复调整至标尾露出水面的目数等于调坠时预计的调目。
经过细找底后,准备工作基本完成。可以说,钓者此时已经准确地掌握了钓点的情况,可以开始挥竿施钓了。不过,在精准度方面仍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水底淤泥的厚度、软硬及水底酱层情况还是未知数。如果想弄清楚这些问题,在垂钓过程中更有效地因地制宜,钓者就要学会精找底。
三、精找底
通过细找底,钓者虽然能够掌握钓点的具体情况,但误差还是存在的。这是因为橡皮的比重比饵料大,在钩子上挂橡皮要比挂饵料抛得更远一些,而且橡皮多多少少会陷入淤泥里一部分。因此,钓者可以通过反向精确找底来实现精益求精。这也是十分关键的步骤,想要提高钓技的钓友千万不能忽视。
首先,在细找底的基础上,取下橡皮,再将空钩抛向钓点,看标尾露出水面几目。如果露出的目数稍微高于调目一些,但差距并不明显,那么恭喜你基本找对了!如果露出的目数正好等于调目,那就要继续验证,因为在没找到底之前标尾露出的目数也正好等于调目。此时钓者只需把浮标上拉1目并抛入钓点,标尾可能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标尾露出的目数比调目多1目,这说明之前的找底过程绝对精准,钓者只要把刚才上拉的1目再拉回去,就可以安心施钓了;
2、标尾露出的目数仍然等于调目,此时钓者需要将浮标继续上拉1目并抛入钓点,重复此操作直到标尾露出的目数比调目多1目。
在精找底的过程中,钓者要仔细观察上下拉动浮标后标尾能否及时呈现出拉动的目数,如果钓者拉动1目,标尾就反应1目,那么精

找底即宣告成功。此时钓者便可放心大胆地挥竿施钓了。
本文提到的找底方法均以调目为基准,这只是笔者的个人习惯。调目并不是唯一的基准,钓友们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对这种找底方法加以改进,开发出更加精准的找底方法。

最简单明了调漂法 (2014-04-22 15:46:44)转载▼
标签: 健康
双钩不带饵半水调漂:

1.卷好铅皮

2.测水深,铅皮比浮漂浮力要重,所以下沉,提杆后不停将浮漂往上移,直到抛杆入水后,漂目能露出水面.此时水深已测出.

3.测水深时的水底状态,肯定是铅皮躺底,依家要调漂的话,就要将漂往下移,移动距离,一定要超过子线长度.(如果不是点叫半水调漂)

4.完成上面3步后,再抛杆入水,浮漂肯定再次沉没,次时可以用剪刀减铅皮了.

5,剪到你想要的目数即可.(记住新手剪铅,还是剪少点为妙)

6.调完肯定是钓啦.双钩上饵后,抛杆,漂肯定再次沉没,依家不需要剪皮了,慢慢将浮漂往上移到露出钓目啦.(记住第6步每次移动漂都要上饵)
顺便附一副钓铒配方:
钓饵的配方也很简单,1.番薯(土瓜),要把它烤熟,这样没那么多水份,2.花生芙(最好是刚榨完油的,新鲜热纳)3.蚕豆(也叫胡豆)把蚕豆炒熟至外皮脱落,后放凉辗碎,最后把三样东西.混在一起即可,比例为4.3.3或可以自由搭配。。。。。。。 
一、窝料的选择
鲫鱼属于杂食性鱼类,但成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常见的窝子料有:大米、小米、麸皮、菜子饼、豆饼、鱼塘颗粒、小鸡饲料等等。
窝子的配制应该遵循“实虚兼备”的原则,即在窝子料中要有粗一些的颗粒让鱼儿有的吃,又要有细粉状的诱饵让鲫鱼想吃又很费力,这样进入窝子的鱼就会不愿离去,可以更好地聚鱼、留鱼。大家常用的曲酒泡小米的方法则更简便易行。具体做法是:选用曲酒为首选用酒,如果没有曲酒,也可改用其他的低度酒。把小米装入塑料瓶中,倒入曲酒直至没过小米,然后拧上盖子密封保存。有的钓友在曲酒泡小米的时候,往往喜欢加入丁香、山奈、麝香等中药材,个人认为应该适量,不能添加的太多。
二、做窝
窝子的大小、窝点的多少。要根据实际情况而定。我们在野钓的时候,可事先选择好几个不同的钓位,分别做上不同的窝子。在大水面钓鲫鱼,做的窝子要相对集中一些。
打窝子可以采取手抛或者用打窝器,使用打窝器则比较有优势,一是使窝子料打的更加集中、紧凑;二是可以做到精准定位;三是用诱饵入水声音小,不易惊鱼;四是一次打窝或者补窝的诱饵用量固定。用手抛窝子的时候,由于窝料在空中沿抛物线运动后入水,即使

进入水中还受惯性影响继续前行。我们在手抛窝子的时候要有一段“提前量”。通常控制在离窝点半米左右让诱饵入水,以便保证使诱饵更加接近钓点。
三、发窝
一般窝子做好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让窝子发起来。发窝的时间快慢与季节、水温、鱼情等有很大关系,早春和初冬的时候发窝子的时间比较慢,夏季窝子发的比较快。如果发现窝子范围内的水面有鱼星泛起,说明已经有鱼进入窝子开始觅食了,这时正是下竿的最好时机。如果窝子做了很长时间仍然没有鱼儿光顾,则说明附近鱼儿稀少应及时更换钓点。
四、补窝
当钓点的窝子发了以后,基本可以频频上鱼。但是钓了一段时间后就会感觉上鱼速度减慢,上鱼间隔时间逐渐拉长,说明窝子里的鱼越来越少了。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补窝。补窝子的时候要做到“勤补少量”。不像刚开始做窝的时候用量较大,但是要勤补窝子,一旦窝子重新恢复生机,就可以安心继续垂钓了。


调漂总汇
双钩触底,还是一触一悬,或者是双钩悬底,都能有所判断。
以调四钓二为例:
第一步:绑主线的时候,在漂座上方穿两个太空豆,在漂座的下方穿两个太空豆。第二三个太空豆是为了固定漂座,第一个太空豆是为了标记最钝点,第四个太空豆是为了标记最灵点。
第二步:不带钩,不带子线,用较重的铅皮找底。直至漂有目数显出。
第三步:浮漂下调40厘米左右,然后开始剪铅皮,每次一点点的剪,千万不要一次性剪多了,之后不好加铅皮。还有就是每次抛竿,要求要准确,不要东一竿,西一竿,不要近一竿,远一竿。剪铅皮剪到浮漂显出4目或者5目。显出目数为这只浮漂,这个钓点的最钝点。请大家记在心中。因为在垂钓过程中如果目数超过这个目数,则铅皮已经到底了,和传统钓一样了。
第四步:穿上子线,带钩子。(假设长子线长度在30厘米,钩子是在半水状态,并没有到底)入水观察目数变化。如果浮漂显出3目,说明钩子自重为一目,如果浮漂显出2目,说明钩子自重2目。如果浮漂显出4目及4目以上目数,说明钩子已经到底,需下调浮漂。
第五步:带上饵料,入水观察目数变化。因为饵料比重有大有小,这个环节不同的饵料可能出现不同的目数。(假设钩子是在半水状态,没有到底)如果小比重的饵料可能出现得目数是2目,3目。如果大比重的饵料可能出现的目数是1目,或者黑漂。带饵料出现的目数者为这支漂,这个钓场的最灵点。
假设带上小比重饵料,出现的目数为2目,则最灵点为2目,真正垂钓的时候,浮漂目数必须超过2目,不然钩子有可能

没到底。钓了半天的鱼,钩子没到底,可能造成渔获不理想,所以带钩带饵出现的目数,要大家记住。
假设带上大比重饵料,出现的目数可能为1目,或者为黑漂。也就是说这只浮漂在这个时候的最灵点为1目,(带钩带饵黑漂的话,最灵点为半目)也就是在垂钓过程中,浮漂要超过1目,或者半目。
第六步:在带钩带饵的情况下,在测出了最灵点之后,假设最灵点为1目,用第一步给大家说的第四个太空豆标记超过1目的位置,1目半即可。同样是带钩带饵,然后把浮漂往上移动,一点点移动,直至调出第三步中的目数,假设最钝点为5目,则用最上面的第一个太空豆标记低于5目的位置,4目半即可。
也就是说在第一个和第四个太空豆之间的距离为你的任意钓点,可以调钝调灵,直至给你真信号,钓上鱼为止。
友情提示:
因为你知道了最钝点和最灵点位置,最灵点时,你的钩子应该是刚刚触底,最钝点时,你的铅皮应该是触底,你可以大致知道你的钩子在水底的状态,需要一定得经验。想要出现顿口,就要采用悬坠钓法,即我们通常说的台钓或竞技钓,传统钓的铅坠到底几乎是不会出现顿口的,其次,决定钓鲫鱼的话,线要尽量细,钩子用细钩条的小钩,这两样是为了让鱼很轻松的把钩子吸进嘴里,细线还可以放大浮漂的动作。之后就是调漂了,原则上是上钩触底下钩子线微微弯曲。
其实调漂的方法种类很多也很灵活,为了方便你调漂,我可以给你个“死办法”,按照这个方法去调你的漂应该就会有顿口出现了。当然,首先是钓组要符合上述的要求,现在我们就可以调漂了。第一步:带钩半水调漂,也就是双钩不到底的情况下加减铅皮使浮漂露出3到5目。大漂3目,小漂5目,一般4目比较常用。以4目为例,反复抛几竿、压水线、确定调好漂后就可以找底了。第二步:找底,在前面的基础上单钩挂饵,看看浮漂沉入水中几目,比如还剩1目(类推),那么双钩上饵开始找底,不断的抛竿、不断的一点点上拉浮漂,直至浮漂露出1到3目就找好底了,记住,此时一定要小于4目,大于等于1目(类推),一般钓轻口鱼,可以调1目加一个小边,便于看清轻微个小动作。
浮漂的调整及入门
一些初学钓鱼的朋友向我讨教钓鱼之道,我总说一句话:“要教你钓很多鱼容易,但要教你比别人多钓一条鱼难!”君不见钓王、大师们为了比别人多钓一条而吃尽苦头,钓得两眼发花,满头冒油,直拚个你死我活!调4钓2是萧春平、廖心阳两先生在推广“台钓”时没有办法中的一个办法,只是廖老先生将他写的台钓入门书改了一个书名,叫《台钓

秘笈》。现在大家都在进步。浮标种类及可调性、可钓性都在改良,标尖长23厘米,15-16目标长,还有的是长9厘米,只有6目,还怎样“调4钓2”?
每支浮标的浮力大小不同,标尖的目数有多有少,所表达的残余浮力也不同。“调4钓2”已不够用,但鱼要钓,标要调,怎么办?以我设计浮标的理念及长期施钓的体会是,不管你用一支什么类型的浮标,必须调整出浮标的灵敏状态和表达稳定的鱼讯信号。其方法是:在当天钓鱼的水域,先将鱼饵拌好,然后开始调标。
步骤一:空钩半水不到底首先,将铅皮慢慢剪去,一直到标尖露出水面半目或呈水平。然后,在双钩中的任何一钩挂粒鱼饵,再往钓区抛出。此时你会发现浮标往下沉没,之后修剪铅皮,重新挂一饵抛出。如此反复,修剪铅皮,直到量出一粒鱼饵悬停在半水的状态,标尖露出水面呈水平状为止。但要切记,你用的鱼饵大小要估计到它是不是就是在水底的大小。因为鱼饵从水面下沉到池底的过程中肯定会溶化掉一部分,一粒正常的鱼饵从水面到池底大概溶得只剩2/3左右。所以,调标时只能将要用的鱼饵取出一小团搓粘,使它不容易雾化才对。以正常施钓鱼饵的2/3左右半水调标,是一重要环节,一定要恰到好处才行,因为这粒鱼饵的大小决定了今天调标的目数。如果你选用的浮标浮力偏小,或标尖的长度偏长,可以从修剪铅皮中使浮标标尖露出1目或1目半。假使标体和浮力偏大,标尖又短(如空心尾),可以调整标尖露出半目或平水。
步骤二:两饵轻触底调标完成后,再将不带鱼饵的空钩抛至钓区,可见浮标下沉到某一目就不再下沉了,这露出的目数就是今天适合你使用鱼饵的调目。以这种方法调标,完成双钩挂饵抛出,浮标一定会缓慢下沉,接着再将浮标往上移动,一直至双饵到底露出2目就可施钓。我认为,这种方法比较科学,因为“台钓”的浮标功能主要是控制鱼饵在池底的状态(许多争论文章都忽视了这个最基本的内容)。发生鱼讯时,是以鱼饵在水下保持轻触底状态的信号为准。这种调标法绝对保证鱼饵到底,两粒鱼饵的重量既不会因浮标的浮力不够而由池底大部分承托负担造成迟钝现象,更不会因为盲目的调几目而造成浮标的浮力过大,出现鱼饵不到底和找不到底的事情发生。这种调法的目的是鱼饵重量的一半由浮标的浮力向上牵引,另一半由池底来承托负担.
解密悬坠钓组
了解了悬坠钓组的特征,让我们来亲手调试一下浮标!从调标的步骤到灵钝的调整。在水底承接坠重的平衡关系中,浮标纵然反映为抬标,

也只表示长度起了变化,与浮标的上浮力无关。而悬坠的钓组状态下的抬标就不同了-----首先,浮标自身具有的上升机制是抬标的主要原因;其次,鱼咬钩即使不作用于铅坠,饵重的减少和消失也会使铅坠的位置发生变化。所以,悬坠钓组的二力平衡是围绕着两个核心---浮标和钓饵展开的。 悬坠钓组的调标程序让坠悬起来非常简单,只要浮标的浮力大于铅坠的重量就行。悬坠不是最终目的,只有在饵重配合下达到合理的状态,并能在浮标上反映出来才是调标的目的。
调标有空钩和带饵两种,还有精确到先调一钩.后调两钩.再分调一饵和两饵的。其中最简单实用并在实际操作中得到肯定的是空钩半水调标。调标第一阶段为空钩悬底,使标尖露出水面若干目。其过程是:先将大于浮标浮力的铅片卷到铅片座上。然后估计水深,在子线加水线长度小于水深的位置上定位浮标,抛钩后铅坠沉底,水线因浮标牵引而保持垂直。如果实际水深超过字线.水线加浮标的高度,是看不到标尖的;反之,水深若低于字线.水线和浮标的高度,浮标就会斜立或平躺在水面上。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应将浮标大幅度向下调整,或换个位置到深水区去调标。由于铅坠太重,浮标不能浮出水面,所以要修剪铅皮,让浮标逐步升出水面,但不要一次剪的太多,应分多次进行。待标尖浮出水面,并且多次抛钩都停留在同一位置,调标的第一步就完成了。
标尖露出水面的目数,称为调目。至于浮出水面多少目才合适,是不能用公式推定的。虽然约定俗成的是调标尖目数的一半再加或减半目,但具体应用的时候,必须综合浮标性能.水面环境.鱼情.风浪等因素。比如,用7目空心标钓鲫鱼,我习惯调4目;改用11目的实心标钓鲫鱼时,我会调6目,钓大鲫鱼和鲤鱼就调7目,甚至会调10目。确定调目后还要进行复核,然后根据水深和饵重的变化确定合适的钓目,这是调标的第二阶段。
复核包括三个内容:一是设定的调目是否合理,可向下移动浮标,抛钩后看调目有没有变化。二是验证两钩是否离底,办法是将长子线钩挂铅片,使其能将标尖压下,调目若减少,说明两钩离底。三是检查浮标的性能,可分两步进行:第一步,在铅坠中加入微量铅片,观察调目变化,掌握浮标的灵敏性;第二步,将标尖压入水中一段时间后看他重新浮出水面是不是仍停留在原来的位置。如果不出现异常,就可以选择钓目了。标尖浮出水面.两钩离底,表示浮标的上浮力与坠钩的地重量处于平衡状态。加上钓饵后,平衡打破了,两钩下沉,浮标也跟着下降。到两饵或者一饵触底时,饵钩重量被水底承

接,浮标就停止下降了。这时标尖停留的位置,就是钓目。看不到标尖,意味着水线太短,需将浮标向上移动至标尖浮出水面并低于调目。钓目低于调目(如调4目钓2目)是悬坠钓组的基本法则,适用于一般情况。但若水深增加,调目时水线较短,就必须使水线延长许多才能让两饵触底,在这种情况下,钓目的确定就应该考虑水线重量的影响。另外,钓饵的溶散性过强.饵重在下沉中损失太多时,也应该考虑调整钓目。悬坠钓组的灵与钝
通常,我们对灵敏的理解是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动作做出迅速反应。迟钝,当然就是反应慢。但将灵钝移到钓组上就复杂了,因为除了解释浮标,还必须兼顾钓饵状态。
调标时,标尖浮出水面的目数多,称调灵敏;调目越少则越迟钝。而在钓的时候,浮出水面的目数少,称钓灵敏;钓目越多则越迟钝。调的时候钩上没有钓饵,露出水面的目数多是因为铅坠的重量轻。如果加一个很小的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这是说他灵敏谁也不会反对。可有些浮标加一点或减一点铅皮都没有反应,再称灵敏就勉强了。浮标调的低,比如7目调3目.2目,表明铅坠的重量大,稍加一个外力或添一点铅皮标尖就会下沉,而这在调6目或5目时是反应不出来的,因而,把标尖调的高和低定名为“调灵敏和调迟钝”是值得商槯的。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定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标运动规律。 
但钓目就不同了,钓目越多越迟钝,这个“多”是针对两饵状态说的。7目标尖调4目,既说不上灵敏,也说不上迟钝,而钓目取5目则意味着水线长度的增加.铅坠与水底接近.子线弯曲.两饵重量完全被水底承接;改为钓6目后,铅坠与水底更加接近了.子线平底.两饵失去重量.浮标也没有反应。这种状态下,鱼咬钩必须拖动铅坠才会出现鱼汛,浮标则失去了反应微弱外力的能力,故而称之为“钓迟钝”。如果将浮标下移,钓1目,则水线缩短,浮标的上浮力就得到充分体现,即使不能将一颗饵提离水底,至少也会把短子线拉的更直,并使沉于水底的一部分饵重转移到浮标上。若饵重继续减小,导至浮标的上浮力把短子线钩提离水底时,鱼触饵的细小动作就会在标尖上反映出来。两相比较,调1目显然比钓5目灵敏多了。因此,认识悬坠钓组不宜在调目上比较灵敏与迟钝,应该从钓组的全部内涵去理解它,至少不能撇开钓目与两饵状态的联系。灵敏与迟钝的实质是钓组在一

定状态下的变化趋向,是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并被鱼的咬钩动作所反映的浮标运动规律。
钓组是灵敏好,还是迟钝好?如果鱼情未知,应该是始于不灵不钝,然后才有偏灵偏钝的变化。当然,一出手就钓灵或钓钝,而后再调整也不是不行,但在鱼情未知.鱼的咬钩规律还没有被完全掌握的前提下就采取极端的手段,未免太草率了。不灵不钝是指长子线钩拖底.钓饵卧底.子线前段平底.整体成低垂的跨步,而短子线是垂直的.钓饵触底.钓饵重量的一部分由水底承接.一本分被浮标的向上牵引力所平衡。这时,浮标上调目与钓目之差就相当于高低两钩间的距离。如空心标调4钓2,两目约2.2厘米,两钩距离是2厘米。实心标尖出现后,调目与钓目的距离增大,如标尖长13目,调7目钓4目,钓目与调目之间相差4.2厘米,但两钩的距离仍然是2厘米。同样饵重将实心标尖压下3目时,短子线仍然保持直线,只是长子线的弯曲度增加了,所以,使用实心标应将两钩的距离稍稍拉大一些。
悬坠钓组的调整
在不灵不钝状态下,浮标上移钓组趋向迟钝,下移则变为灵敏。由浮标升降引起的钓组趋钝趋灵变化还可以从水线的长度调整和浮标的牵引力大小两方面去认识。趋灵,水线缩短,浮标的牵引力得到进一步发挥,子线的松垂状态得到改善,鱼对钓饵的微弱作用会在标尖上得到反应;趋钝,则水线延长.铅坠下降,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得到释放,长子线更加松垂,短子线开始弯曲,鱼对钓饵的微弱作用只限于子线,若不能影响铅坠,标尖就反应不出来。因而,相同的鱼讯反映在不同钓组中的中鱼率是有差异的。反之,鱼施与钓组的力相同,不同状态的钓组,体现在标尖上的信号也会有很大差异。
一种状态下的钓组不能正确的反应鱼讯------动作有幅度.有速度却钓不上鱼,或鱼讯表现的非常勉强,常常被水波掩蔽,视觉感到吃力。这时,浮标就需要调整了。特别是原来钓不灵不钝时信号确实,抬标有幅度.下挫度,但一段时间后,同样的信号却钓不上鱼,或信号起了变化,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时,就需要改善钓况了。简单方法就是依*浮标实现灵钝转换。
1. 调整钓目。
标尖动作挺大.上窜下跳.信号频繁,很可能是来了一群小鱼,嘴不大冲击钓饵的力却不小。这与浮标的牵引力太大有关,也可能是短子线钩上的钓饵太大.太硬,鱼轮番冲撞钓饵,一旦钓饵晃动起来更刺激着鱼不断的对饵发起攻击。对策是钓迟钝,可按1/3目为一个阶梯,将浮标渐次向上调整,极限是上推不能超过两钩距离。
2. 改变调目。
调目取浮标目数的一半,并

不意味着这就是标准。比如,钓100克---200克的鲫鱼,可以用2号袖钩搓小饵调4钓2。若钓300克---500克的大鲫鱼或鲤鱼,钩换成4号,饵搓得大了,调目就要提高到6目或者7目。因为饵重增加了,再调4目,短子线钩不是触底而是卧底,钓组已偏向迟钝,信号得不到体现,空钩率必然增加。改变调目应该遵循鱼越大.调目越高的规律。
3. 更换浮标。
钓鲫鱼用2号或1号浮标是因为钩小.饵轻,即使调的高了,也可以用搓大饵的办法来改善钓组。但一支浮标的浮力是有限的,用钓鲫鱼的浮标钓罗非鱼就肯定不行。钓罗非鱼不能太灵,两钩间距由2厘米扩大到5厘米,*浮标的向上牵引力,在饵被吸入鱼嘴时,让钩尖主动刺入。浮力有限的小号浮标是做不到这一点的,因为它钓灵时反应太快,钩不着鱼;而钓钝了,钩又吸的太深。
4. 增减铅片。
只有一支浮标,钓灵.钓钝都到了极限仍不在状态时,调标就要打破常规。比如气压降低使底层鱼抬高泳层,钓饵下沉到一定位置时会出现截口。但鱼的密度不高,如果那个位置没有鱼截饵,钓饵下沉到水底就没有鱼咬钩了。对此,可以减铅皮调标顶出水,用增强浮标上浮力的办法来延缓两饵的下降速度,使两饵摆动到坠下后,下降速度变慢,滞留时间变长,鱼就容易将饵截住了。
5. 改善子线。
除了标尖体现钓组的灵敏和迟钝外,钓小鱼时,子线的长短.曲直.软硬都会对钓组的灵顿产生影响。打浮的子线硬一点没关系,钓底却马虎不得,因为两钩以怎样的动态出现.摆幅大小.两饵静止后的状态都与子线的长度和柔软度密切相关----子线越长,摆幅越大;子线愈硬.愈曲,钓组越趋于迟钝;反之,则钓组趋向灵敏。所以,选择子线要服从钓组的需要 
台钓调漂新说 
 台钓的调漂理论由“调”和“钓”两部分组成,概括为“调灵敏,调迟钝;钓灵敏,钓迟钝”。其中,“调”是“钓”的基础,是关键所在。“灵敏”与“迟钝”是描述灵敏度的简单术语,“灵敏”是灵敏度高的意思,“迟钝”则是灵敏度低。毫无疑义,调漂的核心是灵敏度问题。注意到“调”的实施对象是钓组,而“钓”是挂饵的钓组,二者的物质基础不同,但都打上了“灵敏”与“迟钝”的印记。由此产生的问题是,不同的物质基础能有相同的“灵敏”与“迟钝”吗?还有,“灵敏”的上限是什么?“迟钝”的下限是什么?都应该界定。否则,“灵敏”与“迟钝”不着边际,似乎可以随心所欲地延伸。因此,正本清源,正确认识灵敏度的客观规律,克服“调”“钓”中的弊端,使之科学化,乃是理论和实践的要求。

 
一、 灵敏度之本
钓组通过饵与鱼发生作用。挂饵的钓组,即由线、漂、坠、钩、饵五要素和返捻环等附件组成的完整系统,称之为钓系。垂钓中的灵敏度指的是钓系对鱼讯反应的敏感程度,而漂是其显示元件。不言而喻,钓系是灵敏度之本,灵敏度是钓系的固有属性。因此,钓系是认识和论述灵敏度的基本出发点。这是个大前提,不能含糊。
钓组也有自身的灵敏度,并影响钓系的灵敏度,但它不能取代钓系。从整体原则上说,钓组是钓系的一个子系统,二者是部分与整体,局部与全局的关系。这里饵是关键因素,钓组和钓系的区别就在于此。“调灵敏,调迟钝”用钓组论断钓系的灵敏度,是认识上的颠倒,同时意味着否定了钓组和钓系的区别,混淆了大前提。
如果说,混淆大前提是认识上的糊涂,那么,在糊涂基础上建立理论,必然要借助绝对观念。即把“灵敏”与“迟钝”普遍化,使之成为独立于钓系之外的绝对观念。然后把绝对化的“灵敏”与“迟钝”强加在钓组上,反过来论断钓系的灵敏与迟钝。其结果无不漏洞百出。“调的目数越多,越灵敏”,等于说漂尾的目数越多越灵敏。“调的目数多,坠子轻,故灵敏”,等于说无坠最灵敏。事实上,钓系半水平衡最灵敏。 
二、悬坠条件下灵敏度的上下限和灵敏度规律的定性描述
1.钓系的悬浮点.灵敏度上限 钓系半水平衡时,漂显示的目数称为钓系的悬浮点,记为漂点A。众所周知,半水平衡时,钓系水中部分的总重力被水的总浮力相平衡,处于最灵敏状态。因此,漂点A又称为钓系的灵敏极限,是钓系灵敏度的上限。饵重的变化影响上限。漂点A对应于初始饵重。半水是几何条件,指钓系的水中长度(由漂显示的目数到长脑线钩底)小于、极限是等于钓点水深。
2.坠子的悬浮点?灵敏度下限 为叙述简便,返捻环并入坠,不单设项。使线、漂、坠组成的系统半水平衡,漂显示的目数称为坠子的悬浮点,记为漂点B。该点是坠子悬浮的最低条件,意即漂目趋过该点坠子沉底,否则悬浮。放长水线,使坠子即将沉底,此时双脑线、钩和饵都完全沉底,钓系处于悬坠的极限状态。与此相对应的灵敏度称为悬坠条件下钓系的迟钝极限,是钓系灵敏度的下限。从漂点上说,因为坠子尚未沉底,故灵敏度的下限含在漂点B内。
3.灵敏度规律的定性描述 实践表明,在悬坠钓法中,钓目离漂点A越近越灵敏,并以漂点A为界点;反之,钓目离漂点A越远越迟钝,并以迟钝极限为界点(从漂点上说,以漂点B为界点)。可见,在悬坠钓法中,漂尾上的AB段是钓系灵敏

度的有效区间;该区间的大小取决于双钩和双饵的重量之和,而与坠重无关;区间中的漂点从A到B灵敏度依次递降;各点的灵敏度都是可确定的,但影响因素较多。
三、虚无飘渺的“调灵敏,调迟钝”
钓组半水平衡时,漂显示的目数记为漂点C,称为钓组悬浮点或调目。漂点C到漂点A的距离取决于双饵重,到漂点B取决于双钩重。按“调灵敏,调迟钝”的说法,调四目比调三目灵敏,比调五目迟钝。那么,四目是由灵敏到迟钝的转折点,应是非灵非钝的中性点。推而广之,漂尾上的点都是中性点。事实并非如此。作为AB段内的漂点C不可能是中性点,而有自己的灵敏度。例如,钩轻饵重,C点靠近B点,灵敏度偏低,等等。出现这样错误的原因是,以调目作为灵敏度的标准,划分“灵敏”与“迟钝”。而调目并无客观标准,凭经验任意选择,于是形成了灵敏度的多标准。多标准其实是无标准。漂尾上的点都变成了中性点,还有什么“灵敏”与“迟钝”之分呢?
设想将漂点C向下移动,相当于减小坠重,增大调目。对已定的饵重,漂点间的距离AC和CB保持不变,漂点A和漂点B随之下移。这就是说,增大调目只是改变了区间AB的起止目数,并不能改变有效区间及其表示的钓系灵敏度。反之,漂点C上移,也不会改变钓系的灵敏度。 
通过以上正反两方面的论述,可以得出结论:“调灵敏,调迟钝”是虚无飘渺的不实之说,应予以否定。
四、调漂新说
“钓灵敏,钓迟钝”来自实践体验。随着人们对悬坠钓法认识的深入,“钓灵敏,钓迟钝”显得浅薄空洞。试想,对着漂尾上的AB段,指手划脚地说:钓漂点A比钓漂点B灵敏,钓漂点B比钓漂点A迟钝。岂不幼稚可笑!在这种背景下,调漂新说应运而生。“调”是为了“钓”。不同的钓法有不同的调法。从悬坠钓法上说,无非是:①钓浮;②钓“上饵悬浮,下饵沉底”;③钓“双饵沉底”。若要兼顾三种钓法,需要掌握三个关节点。这三个关节点是:钓系的悬浮点(漂点A),坠子的悬浮点(漂点B),及上饵悬浮点(记为漂点D)。下面定义漂点D。挂上饵的钓组半水平衡时,漂显示的目数称为上饵悬浮点。漂点D是上饵悬浮的最低条件,意即漂目趋该点上饵沉底,否则悬浮。
三种钓法的区分是:漂点A是钓浮的标记。调节水线长度可进行不同水层的钓浮。漂尾上的AD段是上饵悬浮的有效区间。把钓目控制在此区间中,就是钓“上饵悬浮,下饵沉底”。漂尾上的DB段是悬坠条件下双饵沉底的有效区间。把钓目控制在此区间中,就是钓“双饵沉底”。这种建立在钓系的灵敏度规律上的调漂

法简称“三点、三钓法调漂法”。
钓浮我很少用,但也用过几次,主要是钓小野鱼。
1、钓浮首先要确定垂钓水深,确定水线长度。粗定铅坠,让漂的浮力稍大于入水钓组的重浮力差。
2、水线长度确定后,挂同钓鱼时用的同等大小的双饵抛钓组入水(含部分风线,用竿尖挑着),调整铅坠,让漂尖露出水面合适的目数。如此时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N目,可称钓组为钓N目。
3、去掉双饵,再将钓组同样抛入水中,此时如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为M目,可称钓组为调M目。垂钓用饵的原则是因鱼用饵,因饵的大小已定,此时的铅坠大小不可再变,否则能引起钓目变化。这一步只是钓手心里明确一下而已。钓浮时,M>N。
在垂钓深度接近水底的时候,明确调目时要注意将水线挽起后打活结抛入水中,以防水底接触钓组。
在钓线较细或长度变化不大时,调漂可粗线条,不必精确确定水线长度,相差不多即可,少有误差,不必再去调整,钓手心里有数就行了。
钓浮时一旦调漂完成,调目是不变的,钩上无饵,漂尖露出水面的目数就应是M目,而钓目却随着饵的大小变化(小鱼的啃食、化散等原因)而变化。空钩上饵,调目可转化为钓目;钓饵化完,钓目可转化为调目。
同是钓浮,同是调M钓N,钓组可以因水深不同,调出无数个调M钓N。水线长度可影响钓组灵敏度,水线越短,钓组灵敏度越高。
寻找最佳平衡点——灵钝新说
在钓鱼的活动中,有许多的钓友经常会问到:“如何调漂为灵?如何为钝?”我相信,他们的本意是指:如何才能更多、更快的上鱼!而与“单纯”的调灵调钝有着质的区别。我之所以加上“单纯”二字,是指:抛开上鱼率而言,有鱼触饵即出漂相为灵敏,反之为迟钝。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气候、水温、饵料、钓点、钓手的状态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只靠漂相灵、钝来钓鱼已经不可取了。比如:漂相频繁而屡屡空竿,灵敏的弊端呈现无遗,若此时改钓迟钝(增大钓目),或有斩获。但也有时鱼口生猛,何不适时钓灵(减小钓目)以求多获?至此,不知大家注意没有,到底是什么在影响你频繁调漂?又是什么在使你为漂讯苦恼?对!就是鱼!鱼才是决定如何调漂的关键所在!
现在的调漂方法有很多种,如带饵调漂、空钩调漂、不带钩调漂……等等等等。其间的利弊优劣先不去谈,我所说的“灵”与“钝”也与它们没有任何冲突。只是让大家去换一个角度来考虑和看待人、漂、鱼之间的相互关系。首先说说漂儿,漂子本身的灵敏度在它一经做成,就即成了事实,一般情况下,其自身的语言是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