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联系实际说明,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式下,如何借鉴消费理论扩大消费需求

一、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

强调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其实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力计算的收入,因此,扩大消费需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如城市居民每隔一年一次的加薪,但如何提高农民的实际收入却始终没有切实的措施,这是我国总消费始终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

消费已相对收入为函数。相对别人—示范效应,向高消费看齐。我国称之“攀比效应”。相对自己过去—习惯效应,收入水平变化后消费有滞后性。

三、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

消费与生命周期有关,与财产收入有关。如下公式:

C=Awr+Byl

Wr为财产收入;a为财产收入的消费倾向;YL为劳动收入,实为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或不同年龄的收入;b为劳动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表明消费取决于财产收入和个人生命周期不同阶段劳动收入。

四、费里德曼的持久收入理论:消费以持久收入为函数。

C=bYp

Yp为持久收入,如下公式:

Ypt=θYt+(1—θ)Yt-1

Ypt为现期持久收入,Yt为现期收入,Yt-1为上期收入,θ为加权数。表明,现期持久收入等于现期收入与前期收入的加权平均数。

五、我国采取的消费政策、效果、原因和建议: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消费政策。所谓扩大内需政策,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调整经济结构(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结构)拓宽国际市场,培育消费热点,以拉动经济的增长,简言之,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

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策。

以上的消费理论认为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均衡的重要因素,收入是影响消费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但收入具有多种形式,不同的收入形式对消费的影响有所侧重,我国要扩大消费需求,必须采取合理的消费政策,为此,必须借鉴西方经济学者对消费理论。

依据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可以通过理顺收入分配机制,努力提高城乡居民(尤其是中低收入居民)的收入水平。因为收入与边际消费倾向是稳定的函数关系,中低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比高收入者的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由此,对国民经济中的消费扩大贡献比高收入者更大。同理,农民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对比较高,应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现金购买能力。

依据莫迪利安尼的生命周期假说理论,应加快建立社会保障新制度, 树立消费者信心,引导消费者的支出预期。因为人们是依据其预期寿命来安排消费与储蓄的比例,社会保障制度越完善,则消费的比例会越高,从而刺激现期的消费,反之则减少,我国的国企改革、医疗改革和住房改革加剧了我国这几年的储蓄额增加,消费减少,就说明了这个问题。

依据以上的理论,还可以采取鼓励性的消费政策,拓展新的消费领域增加消费品的品种,刺激消费;加大有利于促进消费的基础设施投资,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环境;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加快个人信用体系建设。

借鉴上述消费理论,在我国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消费需求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坚持发展经济,认真贯彻执行好发展经济的各项政策,因为只有经济发展,国民收入才会增加,消费水平才会提高,消费需求也才能扩大。只有坚持发展经济,国民收入才会坚持增长。人们的持久收入才会稳定,持久消费才能持久。

在国民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生产效率不断提高的前提下,制定适宜的劳动报酬政策。当期所执行的“最低工资制定”,推行的“年薪制”等均有利于劳动者收入的增肌,进而推动消费的扩大,产生积极的“示范效应”。

继续推行有效的信贷措施,前几年几次降低利率,对减少储蓄,增加消费,扩大需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是效果不明显,目前的各种个人消费信贷,相对

增加了人民的本期收入,扩大了住房,汽车和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但是应该引导人们在贷款消费时,做到量入为出和预期收入有保证,否则将来对个人和社会都会带来诸多不利问题。

经济发展老年经济,随着社会进步,科技发展和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平均寿命越来越长,我们已经开始进入“老龄化”。针对这一现代,借鉴生命周期理论,在不断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保证和提高老年收入的同时,积极发展老年经济,促进老年人的消费,使之成为扩大消费需求有效手段。

扩大就业面:要千方百计创造就业机会,扩大就业面;特别要针对目前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所带来的下岗失业人员多的现状。制定优惠政策,指导和帮助其实现再就业,更要鼓励和扶持其自谋职业,以保证更多的人有稳定持久的收入,保持社会消费水平的提高,扩大消费需求。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及对策

Enterprise Management 企业管理 案例集?2012? 274 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需求 的关系及对策探究 □文/付长江 摘要: 可支配收入水平是影响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本文以科尔沁区1990—2010年的统计资料为样本,通过回归分析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分析了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研究表明,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对科尔沁区居民消费需求具有决定性的影响。针对科尔沁区经济发展的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以进一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优化消费需求。 关键词:居民可支配收入 消费需求 恩格尔系数 消费作为社会生产循环的起点和终点,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一切经济活动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根据微观经济学的消费决定理论,在供给充分的情况下,主要由需求决定消费额。而需求的决定因素又主要是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及消费价格,在消费价格变动不大的情况下,收入就成为消费者需求和消费行为的主导因素。换句话说,收入是制约消费的决定因素。收入不仅影响居民的总体生活消费水平,而且直接关系到居民消费结构的合理化。另一方面,消费又是经济活动的起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动力。正因为如此,关于消费行为的研究,即消费理论,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重视,出现了各种消费理论,也产生了各种消费函数模型。本文以消费函数理论、相对收入理论、持久收入理论、预期收入理论、恩格尔系数理论和回归分析的线性相关显著性检验理论为基础,分析科尔沁区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一、收入与消费需求理论概述 凯恩斯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消费也会增加,收入水平是影响消费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他的绝对收入理论还认为,消费是由收入惟一决定的。消费与收入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函数关系,但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消费增量占收入增量的比例趋于递减。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莫迪里安尼的生命周期理论等学说也都认为,收入对消费具有重要影响。卢和宇和赵海荣(2006)通过对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分析以及“ 格兰杰因果” 检验, 建立了内蒙古自治区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ECM模型,得出内蒙古地区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之间存在着长期的均衡关系,增加收入可以提高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的结论。1孙海涛(2010)基于计量经济学的协整理论,以我国1978至200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的动态数据为样本,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的数量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之间存在长期均衡的单向因果关系,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将引起人均消费支出的增加。2曾江辉(2010)利用2008年中国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每年消费支出和城镇居民人均年可支配收入的横截面数据,建立线性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个人可支配收入,提出我们可以通过减税、增加转移支付等措施来提高个人可支配收入,进而增加消费,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3权立波(2010)根据1996年至2006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的基本数据,应用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消费性支出之间数量关系的基本规律,得出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和消费支出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线性关系。4 1 卢和宇,赵海荣.内蒙古城镇居民收入与消费的协整和因果性关系研究[J].北方经济,2006(4):9-10 2 曾江辉.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对消费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经济观察,2010(5):20-21 3 权立波.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性支出的关系[J].区域经济与产业经济,2010:27-28 4孙海涛.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与消费支出关系协整分析[J].商业经济,201(30):26-28

(完整版)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宏观经济学题库及答案 1.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是(A)。 A.斯密; B.李嘉图; C.凯恩斯; D.萨缪尔森。 2.宏观经济学的中心理论是(C)。 A.价格决定理论; B.工资决定理论; C.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D.汇率决定理论。 3.下列各项中除哪一项外,均被认为是宏观经济的“疾病”(D)。 A.高失业; B.滞胀; C.通货膨胀; D.价格稳定。 4.表示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的总量指标是(A)。 A.国民生产总值; B.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5.一国国内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所有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根据价格变化调整后的数 值被称为(B)。 A.国民生产总值; B.实际国内生产总值; C.名义国内生产总值; D.潜在国内生产总值。

6.实际GDP等于(B)。 A.价格水平/名义GDP; B.名义GDP/价格水平×100; C.名义GDP乘以价格水平; D.价格水平乘以潜在GDP。 7.下列各项中属于流量的是(A)。 A.国内生产总值; B.国民债务; C.现有住房数量; D.失业人数。 8.存量是(A)。 A.某个时点现存的经济量值; B.某个时点上的流动价值; C.流量的固体等价物; D.某个时期内发生的经济量值。 9. 下列各项中哪一个属于存量?(C)。 A. 国内生产总值; B. 投资; C. 失业人数; D. 人均收入。 10.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利息率的灵活性使得(B)。 A.储蓄大于投资; B.储蓄等于投资; C.储蓄小于投资; D.上述情况均可能存在。

11.古典宏观经济理论认为,实现充分就业的原因是(C)。 A.政府管制; B.名义工资刚性; C.名义工资灵活性; D.货币供给适度。 12.根据古典宏观经济理论,价格水平降低导致下述哪一变量减少(C)。 A.产出; B.就业; C.名义工资; D.实际工资。 13.在凯恩斯看来,造成资本主义经济萧条的根源是(A)。 A.有效需求不足; B.资源短缺; C.技术落后; D.微观效率低下。 14.下列各项中不是流量指标的是(D) A.消费支出; B.PDI; C.GDP; D.个人财富。 15.在国民收入核算账户中,下列各项中除了哪一项外均计入投资需求(D)。 A.厂商购买新的厂房和设备的支出; B.居民购买新住房的支出; C.厂商产品存货的增加; D.居民购买股票的支出。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我国的消费需求和消费结构的现状 [摘要] 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具有拉动作用, 决定着经济增长速度的快慢和质量的高低。而我国目前的消费需求处于不足状态,这与利率等因素有关,同时消费与投资又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互相影响和促进。 一、中国消费需求的现状 消费需决定一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消费需求占国生产总值比重偏低且增长缓慢,因此扩消费,把经济增さ闹饕У愦由煊蜃频较研枨罅煊蚴且院罄 梅⒄沟墓丶? 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均消费水平为78%~79%,而我国1996年~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 3.体制性障碍导致居民收入与支出预期出现明显反差。原来由政府和国有企业向城镇居民提供的就业、住房、医疗、养老、子女教育等保障,转变为居民自己承担。因此,增加储蓄就成为居民的选择。 4.边际消费倾向呈现下降趋势。有资料表明,我国边际消费倾向自1995年以来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导致了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削弱。 对扩消费的建议:(1)提高居民收入。(2)控制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3)积极发展消费信贷。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居民消费倾向。 二、利率对消费的影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利率下调对于降低企业的利息负担,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增加投资需求,肯定是有积极作用的,同时也会刺激居民的消费热情,减少储蓄。反之,利率上升则会抵制需求的增长。降低利率能从消费和投资两方面扩大需,把经济带入“扩大消费需求——带动投资回升——促进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继续扩大”的良性循环,增添启动经济新的拉力。 不能否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率是一个有用的宏观经济调控手段,但是,在我国目前的条件下,利率调整在改变城乡居民的储蓄—消费决策方面的作用却很有限,我们不能寄厚望于 降低利率以刺激消费。但是利率调节作用,在不同的经济背景下,其作用方式、作用力度和传导机制是迥然不同的。在经济过热的情况下,实际利率往往较低,中央银行通过较大幅度提高存款名义利率,对于提高居民储蓄倾向、保持储蓄稳定增长、抑制消费膨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在调节通货紧缩时,调低利率只能是劝导性的,人们储蓄收益减少,并不足以产生强制的作用,还得看其他因素。我国前六次利率大幅度下调,从效果来看,并未对居民消费需求产生预期的刺激作用,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居民消费增长幅度加速下滑的势头,减轻了国 有企业的利息负担。相反,降息却可能使人们进一步对前景看淡,越发要把钱存入银行来买一个安全。由此可见,利率杠杆是有缺陷的,应用也是有条件的。 三、投资与消费的关系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与消费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推进的互动关系,是以消费引导投资为前提,以投资和消费的良性循环为基础,通过投资和消费的互动来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首先,消费需求增长受到投资需求增长的制约,要以投资需求的相应增长为保证。其次,投资需求的增长受到消费需求增长的制约,只能在消费需求所限定的空间围得到实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投资需求的增长最终仍然需要依靠消费需求的增长来实现,其自身不可能成 为经济增长真正和持久的拉动力量。没有消费需求增长的支持,投资需求增长形成的新增生产能力将会大量闲置,不论是投资需求拉动的经济增长还是投资需求增长本身,都不可能持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详解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详解 知识,感谢您的关注。 一、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 与税收保全措施只适用于纳税人不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对象既包括纳税人,又包括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及其他当事人。 (一)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1、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这里有两种情况:一是未按规定期限缴纳税款的(第40条);二是在税务机关依法进行检查时,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收入的迹象的(第55条)。 2、未按照规定期限解缴税款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扣缴义务人(第40条)。 (二)未按照规定期限缴纳所担保税款的纳税担保人(第40条)。 (三)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履行的当事人(第88条)。 《税收征管法》既有针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处罚款,也有对其他单位和个人违反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处罚规定。因此,上述当事人的范围是非常广泛的,而不仅限于纳税人、扣缴义务人。 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范围包括应纳税款、滞纳金和罚款。 新《税收征管法》明确了税务机关对应纳税款、滞纳金、罚款都可以实施强制执行措施,但执行的程序和时限有所不同。与税收保全措施不同的是,强制执行措施无论在征收管理阶

段还是在检查阶段实施,都是对已超过纳税期的税款进行追缴,因此,都是税款与滞纳金一同执行。而对罚款的强制追缴必须等复议申请期和起诉期满后才能执行。 三、税收征管过程中可以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的环节 在征收、管理、检查三个环节,税务机关均可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在征收、管理环节,可按照新《税收征管法》第40条、68条、第88条第3款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在检查环节,可按照第55条的规定采取强制执行措施。 四、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 根据新《税收征管法》,税务机关可以采取的强制执行措施有两种: 一是书面通知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从其存款中扣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二是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其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以拍卖或变卖所得抵缴税款、滞纳金或者罚款。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实施程序 (一)税款、滞纳金的强制执行程序 1、一般程序(第40条) 第一,责令限期缴纳。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在规定的期限未缴纳或解缴税款或提供纳税担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责令其限期缴纳。 第二,县以上税务机关批准。责令限期期满,仍未缴纳的,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审查批准,可执行强制措施。 第三,实施前述两项措施扣缴或抵缴税款、滞纳金。在强制执行措施中,扣押、查封、依法拍卖或者变卖等行为具有连续性,即扣押、查封后,不再给纳税人自动履行纳税义务的时间,税务机关可直接拍卖或者变卖,以其所得抵缴税款。 需要注意的是,税务机关实施扣押、查封时,必须有2人以上在场,并通知被执行人或者他的成年家属到场,否则不能直接采取扣押和查封措施。但被执行人或者成年家属接到通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有效需求(Effective Demand),是指商品的总供给价格和总需求价格达到均衡时的社会总需求。有效需求不足,是因为货币购买能力不足,并由此导致了萧条。 凯恩斯革命 30年代大危机无论在西方经济史还是在经济学说史上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长期处于支配地位的经济自由主义由此退潮,经济学家纷纷转变立场,鼓吹政府干预。大危机以后,早在1926年就发表了《自由放任主义的终结》的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在“罗斯福新政”的背景下,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批判传统理论,系统提出了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和政策,并立即在西方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通论》的出现被称为“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否定了传统理论的重要基础,即“供给自行创造需求”的萨伊定律,认为在自由放任的条件下,有效需求(即社会总需求)通常都是不足的,所以市场不能自动实现充分就业的均衡。 1929年至1933年,西方国家爆发了一场无法阻止的经济大危机,而传统经济学却无法解释这一生产过剩的现象。1936年,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发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创立了一整套崭新的经济学理论体系,给传统经济学理论画上一道休止符。凯恩斯提出:需求才是重要的,现实中,由于有效需求不足导致了生产过剩的危机。他主张用扩大总需求的方法来扩大就业来带动经济总量的增长。这种与以往经济学家们的不同的观点和主张被称为是一场革命,史称"凯恩斯革命"。 凯恩斯的需求管理 有效需求 凯恩斯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有效需求不足"用来解释失业和经济危机。那么,什么是有效需求呢?所谓有效需求,是指商品的总需求与总供给相等时的总需求。总供给=消费+储蓄+税收+进口。因为本国的进口表示国外厂商的供给。总需求就是一定价格水平下的总支出,因为支出代表对一定产品的购买。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本国出口。凯恩斯认为,在现实经济中,总需求往往小于总供给。 凯恩斯将这种现象称为"有效需求不足"。那么,为什么会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凯恩斯的分析是:在市场经济运行中,存在三条永恒的心理规律,抑制着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的增长:1、消费倾向递减规律,虽然消费随着收入一起增加,但消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复习重点 第一章导论 1、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答:宏观经济学以国民经济活动或宏观经济现象为考察对象。 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的差异和联系。 答:差异: ①表现在研究对象上不同;②表现在研究的变量不同;③对待政府的态度不同。 联系: ①首先,微观经济分析是宏观经济分析的基础,离开了微观分析这一基础,宏观分析 将成为空中阁楼;; ②其次,从根本目标上看,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也是一致的; ③再次,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虽然分析的侧重点不同,但二者是不能分开的; ④最后,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在基本分析方法上也存在一致性。 第二章国民收入核算与方法 3、在宏观经济学中,考察经济总量的各种指标中,最重要和最常用的有国民生产总值(GNP)、国内生产总值(GDP)、国内生产净值(NDP)、国民收入(NI)、个人收入(PI)、个人可支配收入(DPI)等。 4、GDP核算的方法。 答:对于一国一定时期内的国民收入的核算可以通过三种方法来得到:①产品法,即计算已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②支出法,即计算最终产品和劳务的购买者的总支出额;③收入法,即计算要素所有者得到的所有收入。 5、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的划分问题。 答:最终产品和劳务是指作为整个生产过程的最终结果而进入人们的消费或使用领域的产品和劳务。中间产品与劳务则是指已经生产出来,但在同期中就在其他产品的生产中被用掉的产品和劳务。(注意:在GDP的核算中,资本品和存货投资都视为最终产品) 6、净利息是指个人从商业和国外渠道得到的利息收入减去为借款所支付的利息。 7、名义GDP与实际GDP。 答:在宏观经济学中,以现期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名义GDP;以在一个特定的基年或基期盛行的市场价格计量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称为实际GDP。名义GDP=实际GDP×物价指数;实际GDP=名义GDP/物价指数。 8、价格指数。 答:对于一个特定的商品和劳务组合,相对于一个特定的基期,计算其报告平均价格水平的变化即为价格指数。现期价格指数是现期某些物品的价值与基期同样物品的价值的比率,并乘以100%。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与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注意:国内生产总值平减指数=名义GDP/实际GDP×100×100%) 第三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产品市场均衡 9、两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模型。 答:两部门经济是指只有厂商和居民的经济。总需求与总供给的恒等关系为:AD=AS或者C+I=C+S(AD代表总需求,AS代表总供给,C代表消费,S代表消费,I代表投资)。

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对策

扩大消费需求的思路与 对策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崇信县“十二五”期间扩大消费需求的 思路与对策研究 “投资、消费、出口”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近年来,崇信县经济的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消费需求一直处于疲软状态,“十二五”期间要实现加快建设和谐富裕新崇信和全省经济强县目标,就必须着力扩大消费需求,充分发挥流通引导生产、指导消费的功能,促进城乡居民消费扩大和消费结构升级。 一、基本思路 “十二五”扩大消费的基本思路是: 1、继续以扩大汽车、住房消费为重点,促进汽车、住房消费热点不断扩散,切实改善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 2、着力培育和扩大服务性消费,包括旅游、交通通讯、休闲、健身、社区服务等发展型和享受型消费,尤其要重点发展旅游和社区服务,把扩大服务性消费作为“十二五”乃至今后一个时期新的消费增长点,以满足不同层次消费群体和个性化消费需求的需要。 3、适度鼓励投资型消费,把房地产市场、汽车市场和股票市场联动作为扩大投资型消费的重点,发挥财富效应对扩大消费需求的积极作用。 4、培育和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要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在继续普及家用电器、交通通讯、摩托车等一般耐用消费品消费的基础上,把住宅、汽车、电脑等信息产品以及休闲旅游等作为“十二五”扩大农村消费的着力点,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普遍由生存型逐步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

5、发展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反对奢侈、浪费型消费,促进和谐消费、绿色消费。围绕提高居民消费能力,改善居民消费预期,改善消费环境,加快改革和制度创新,清除制约消费增长的体制性障碍。 6、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城乡居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完善消费政策,尽快形成与经济发展战略转变相适应的消费模式和消费环境,从而实现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 二、对策建议 扩大内需已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性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投资与消费的扭曲结构,使消费增长进入长期持续的快速上行通道,更需长期的努力,但必须采取措施,下大力气解决。 1、政府管理部门要转变观念,把扩大内需的重点从投资转向投资与消费并重 拉动消费,扩大内需,是近年来每次经济工作会议上政府提出的要求。扩大内需已经到了必须高度重视且非解决不可的地步。我们必需改变在经济发展中“重积累、轻消费”的传统办法,改变百姓“重储蓄、轻消费”的传统观念,把思想和行动集中到中央扩大消费的精神上来。目前社会再生产环节的主要矛盾已由生产转为消费,消费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引擎,政府的主要精力也应随之转换,从研究生产和供给,逐步向研究消费和需求上转变,重新调整“三驾马车”驱动姿态。着力从体制上和政策上去调整消费结构,启动不同层次的消费需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稳定收入预期,提高消费信心

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讲解学习

税收保全措施与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区别 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 ①税收保全措施是指税务机关对可能由于纳税人的行为或某种客观原因,致使以后的税款的征收不能保证或难以保证的案件,采取限制纳税人处理或者转移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的措施。 税收保全措施有两种主要形式:一是书面通知纳税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冻结纳税人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二是扣押、查封纳税人的价值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商品、货物或其他财产。 税收保全措施的实施应经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范围之内。 ②税收强制执行措施 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范围仅限于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经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实施必须坚持告诫在先的原则。 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程序包括:(1)税款的强制征收;(2)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以拍卖或者变卖所得抵缴税款。 采取税款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必须同时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罚款。 对于被执行人必要的生产工具、本人及其所供养家属的生活必须品应当予以保留,不得对其进行扣押、查封、拍卖或者变卖。 首先,强制执行措施与税收保全措施之间只有可能的连续关系,但没有必然的因果连续关系。也就是说,强制执行措施之前不一定有税收保全措施做铺垫,而税收保全措施的结果也不一定就是强制执行。 另外,还要注意比较记忆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关系和异同点:主要相同点: ①批准级次相同,都是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 ②个人及其所抚养家属维持生活必须的住房和用品,不在税收保全措施和强制执行措施范围之内。 主要不同点: ①被执行人范围不同。税收保全措施的使用范围只涉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强制执行措施的使用范围除涉及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之外,还涉及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所以从被执行人角度看,强制执行措施比税收保全措施的涉及面要广。 ②执行限度有差异。税收保全措施执行限度应当以应纳税额为限;而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时,对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纳税担保人未缴纳的滞纳金必须同时强制执行,但不包括罚款。这里体现的政策精神是:滞纳金是纳税人未按规定期限履行纳税义务而被课以的新的给付义务,是税款的正常延伸 税收保全和强制执行措施新思考 一、征收环节税收保全措施与检查环节税收保全措施的区别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笔记(第8章-消费理论)

任保平《宏观经济学》 第四篇宏观经济学模型的扩展 第八章消费理论 复习笔记 跨考网独家整理最全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解析资料库,您可以在这里查阅历年经济学考研真题,经济学考研课后习题,经济学考研参考书等内容,更有跨考考研历年辅导的经济学学哥学姐的经济学考研经验,从前辈中获得的经验对初学者来说是宝贵的财富,这或许能帮你少走弯路,躲开一些陷阱。 以下内容为跨考网独家整理,如您还需更多考研资料,可选择经济学一对一在线咨询进行咨询。 一、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及消费之谜 1.有关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 边际消费倾向是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概念之一。边际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增量在收入增量中所占的比例,即当可支配收入增加1元时,消费支出增加的数量。可用公式表示为: =?? / MPC C Y 凯恩斯基于对人的基本心理规律的把握,认为随着收入的增加,人们的消费也会增加,但消费增量一定小于收入增量。因此边际消费倾向介于0~1。凯恩斯所提出的边际消费倾向理论是认识消费与收入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2.有关平均消费倾向的理论 平均消费倾向是指消费在收入中所占比例,它反映了消费在家庭总收入中所占份额大小。可用公式表示为: = APC C Y / 凯恩斯认为平均消费倾向递减,认为储蓄是一种“奢侈品”,富人收入中用于储蓄的比例会高于穷人,即与穷人相比,富人具有更高的储蓄倾向。 3.有关消费决定因素的理论 (1)凯恩斯的消费函数 凯恩斯认为收入是消费的主要决定因素,而利率并没有重要作用,古典经济学认为,消费与利率负相关。凯恩斯承认,在理论上利率会影响消费,但他认为从经验出发所得出的结论是,真正对消费起决定作用的是收入。所以,凯恩斯的消费函数可以概括为以下形式: =+ C a bY a>,为自主性消费,是不依存于收入的消费,而取决于生存的基本需要;bY为引致 消费,是随收入的变动而变化的消费,01 <<,为边际消费倾向。如图8-1所示。 b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宏观经济学原理名词解释 一、 1、宏观经济学:以涵盖国民经济整体的宏观经济总量为考察对象,研究经济总量的决定方式、相互联系与变动规律,分析并应对通货膨胀、失业、国际收支、经济波动等问题,以实现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目标。 2、国民经济核算帐户:用来定义基本宏观经济变量关系,观察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统计账户,是学习宏观经济学的前提知识。 3、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经济核算帐户基本概念,度量一定时期一国生产并通过市场交易实现的总产出价值。 4、名义GDP:采用现行物价衡量总产出价值。 5、实际GDP:采用不变价格衡量总产出价值,用物价指数对名义GDP进行通缩。 6、支出法:通过对一定时期内购买各项最终产品的支出进行加总,计算这一时期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7、收入法:把各种生产要素得到的收入——工资、利润、利息、租金加总得到国民收入。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生产税费-生产补贴)+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8、部门法、生产法:依据提供产品与劳务各部门增加值计算GDP,从生产角度反映了GDP来源。政府部门劳务按其收入计算。 9、国民生产总值:统计利用一国国民拥有的劳动和资本等要素所提供的产出总量。 10、个人收入:个人从各种来源得到的收入总和,即国民收入中不包括公司利润等的部分。 11、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指个人收入中进行各项社会性扣除之后(如税收,养老保险等)剩下的部分。 12、劳动生产率:一个单位的劳动在一定时间内能够生产的产出量。一个国家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经济增速的高低,决定一个国家的经济状况。 13、社会生产函数:生产理论研究资源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可表述为具有以下一般形式生产函数:Y= AF(L,K)。 二、 1、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从短期看问题”分析角度,体现在简单收入决定模型中,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扩大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发展 (经济形势专家谈) 尹世杰《人民日报》(2009年7月20日07 版)当前,在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我国出口疲弱的情况下,我们不仅要深刻认识消费需求的拉动作用,而且要充分发挥消费需求的导向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市场经济是需求导向型经济,而市场需求中最重要的是消费需求,因为它是最终需求。马克思指出,如果没有消费,生产就没有目的。英国经济学家马歇尔认为,一切需要的最终调节者是消费者的需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研究经济发展,必须首先考虑消费需求问题。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衰退、我国出口疲弱的情况下,尤其应重视发挥消费需求的作用,努力扩大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的目标。 扩大消费需求作用重大 消费需求是拉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最终力量。扩大消费需求,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能够提高消费力,进而提高生产力,促进消费力与生产力之间形成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直接体现社会生产目的。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实现社会生产目的,促进人的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从而真正体现以人为本。 直接拉动经济增长。只有扩大消费需求,才能提高消费水平和质量,促进消费结构优化升级。消费结构优化升级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而形成消费需求与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促进经济不断发展。

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扩大消费需求,对经济发展不仅有拉动作用,而且有导向作用;改善消费需求,不仅能引导消费合理发展,而且能引导投资方向;重视消费需求,不仅能避免盲目投资、无效投资,而且能根据消费需求的新变化,及时发展相应的产业和产品,提高产品科技含量、文化含量,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从而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效益和水平。 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消费需求扩大了,就能使居民消费由以生存消费为主逐步转变为以享受和发展需要为主。这就要求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发展文化、教育、科技和生活服务等产业。第三产业大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发展了,就能吸纳大量劳动力,缓解我国的就业压力。同时,这些产业的发展还有利于提高人的素质,促进社会文明。 当前消费领域存在的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需求不断扩大,消费水平和消费质量逐步提高。但也要看到,消费领域还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在我国经济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严峻形势下显得更为突出,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投资率偏高,最终消费率偏低。我国最终消费率(总消费在GDP中的比重)2000年为62.3%,2005年为51.8%,2007年为48.8%。最终消费率之低,是世界上少有的。2003年,低收入国家最终消费率为79.7%,中等收入国家为71.7%,高收入国家如美国为86%(2002年),世界平均为79.1%。我国比这些国家要低20—30个百分点。最终消费率偏低,意味着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偏小,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不足。 产业结构不合理,不能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要求。例如,我国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几年来一直在40%左右,而世界平均为67.9%(2003年),其中美国为75.3%、法国为72.8%、英国为72.4%。我国相差20—30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就难以适应消费结构优化升级的要求,就会制约消费需求扩大。 消费环境存在不少问题,消费成本偏高。在生态环境方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还较为严重;在市场环境方面,假冒伪劣商品和服务还不时危害消费者;在

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税务局(稽查局) 税收强制执行决定书 (扣缴税收款项适用) 税强扣〔〕号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经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决定从 年月日起从你(单位)在的存款帐户(帐号:)中扣缴以下款项,缴入国库: 税款(大写):(¥) 滞纳金(大写):(¥) 罚款(大写):(¥) 没收违法所得(大写):(¥) 合计(大写):(¥) 如对本决定不服,可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六十日内依法向 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自收到本决定之日起三个月内依法向人民法院起诉。 税务机关(签章)

年月日 使用说明 1.本决定书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第四十条、第五十五条、第八十八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实施细则》设置。 2.适用范围: (1)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已采取税收保全措施,但纳税人逾期未缴纳税款时使用; (2)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或者解缴税款,纳税担保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所担保的税款,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缴纳,逾期仍未缴纳时使用; (3)税务机关对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以前纳税期的纳税情况依法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纳税人有逃避纳税义务行为,并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者应纳税的收入的迹象时使用; (4)当事人对税务机关的处罚决定逾期不申请行政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时使用。 3.本决定书抬头填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的具体名称。 4.“经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横线处填写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规定具有审批权限的税务局(分局)局长所在税务机关的具体名称。 5.“在的存款帐户(帐号:中扣缴以下款项)”横线处填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或者纳税担保人开户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具体名称。

综合练习题(宏观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习题 期末考试题型为:单项选择(15个,15分),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3个,30分),计算题(2个,20分),论述题(1个,15分)。以下是题型及范围。打*号的题目不在补考复习范围中。 一、名词解释 1、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 价值。 2、国内生产总值:经济社会(即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 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3、国民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用于生产的各种生产要素所得到的全部收入,即 工资、利润、利息和地租的总和。 4、个人可支配收入:一个国家一年内个人可以用来消费或储蓄的收入。 5、名义国内生产总值:用生产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 场价值。 6、实际国内生产总值: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 的市场价值。 7、边际消费倾向:指增加的1单位收入中用于增加的消费部分的比率。 8、平均消费倾向:指任一收入水平上消费支出在收入中的比率。 9、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 的政策。 10、货币政策:是政府当局即中央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 求的政策。 11、功能财政:根据权衡性财政政策,政府在财政方面的积极政策主要是为实现 无通货膨胀的充分就业水平。当实现这一目标时,预算可以是盈余,也可以是赤字。这样的财政为功能财政。 12、失业率:劳动大军中没有工作而又在寻找工作的人所占的比例,失业率的波 动反映就业的波动情况。 *13、交易动机:个人和企业为了应付日常交易活动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14、谨慎(预防)动机:人们为预防意外风险支出而持有一部分货币的动机。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精)

关于扩大我市消费需求的几点思考 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要充分认识到世界经济和金融危机的复杂形势,全面理解和准确把握中央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重民生的政策,要针对当 前扩大消费需求难点,理清思路,积极应对,找准扩大消费、促进消费、创新消费的切入点,切实发挥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作用 面对当前日趋严峻复杂的国内外经济环境,中央政府果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扩大内需措施,各省、市也相继推出了刺激经济增长的若干举措,力求稳定经济,拉动增长。结合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立的把扩大内需作为保增长的根本途径的重要思路,和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所提出的“立足扩大国内需求的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的规划要点,分析我市近十年的消费需求变动,笔者认为,消费需求规模的扩大和结构升级是经济增长的原动力,认清扩大内需的实质,找准促进全市消费需求的切入点,让消费在我市经济增长中唱好“主角”,既是目前我国宏观调控的主要方向,也是保持我市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内需是我市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 拉动现代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是内需的重要组成。扩大内需,就是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启动投资市场,通过信贷等经济杠杆启动消费市场,从而拉动整个经济增长。其中,消费拉动又是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内在动力。从我市1998——— 2007年的投资、出口、消费三大构成数据分析,投资、出口、消费对全市gdp平均贡献率分别为52.4%、9.2%、44.5%。可以说,投资和消费是保持全市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其中投资消费更是占据主导地位,十年间投资消费对gdp平均贡献率高于消费贡献率7.9个百分点,两者贡献率之比为6:4,这表明提升消费需求大有文章可作。 分析国家当前出台的“一揽子”扩大需求政策,既含应时之需、也有长远之计、必要之策。从我市分析,由于全市出口规模较小,出口依存度不高,虽然国家提高出口退税率,并将退税品种扩大到3700余种,出口拉动对全市经济影响仍将微乎其微。相比之下,随着新型工业化的逐渐深入,城市化建设将逐渐加快,投资拉动仍将是全市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但要看到,从经济活动成果的最终使用讲,投资的目的是为带来更多的生产和消费,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如果投资没有消费引领,那么投资必然具有盲目性。因此,消费因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较高的抗风险性,将是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真正持久动力。

最新1-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3

1-消费需要与消费需 求3

主题一: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需要(1) 百度百科名片 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名词 需要:个体对内外环境的客观需求在脑中的反映。它常以一种“缺乏感”体验着,以意向、愿望的形式表现出来,最终导致为推动人进行活动的动机。需要总是指向某种东西、条件或活动的结果等,具有周期性,并随着满足需要的具体内容和方式的改变而不断变化和发展。 就是有机体在内外条件刺激下,对某些事物希望得到满足时的一种心理紧张状态。 经济学名词(西方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需要是指欲望,是指对某种物品的渴望。欲望是现代经济学的动力,所有经济学分支都默认人类是理性人,他们对资源有需要,有欲望,并且这种无限的需要直接推动了经济的不断发展。同样,需要的无限性和资源有限性的矛盾直接促成了经济学的产生。经济学是研究如何配置有限的资源满足人类无限欲望的学科。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需要(2) 姜彩芬《消费经济学》中 所谓需要是指人体和社会活动中所必要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他是产生一切消费行为的原动力。 复习----什么是消费 消费是人类通过消费品满足自身欲望的一种经济行为。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消费需要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一书中认为 消费需要是人类为了实现自己的生存、发展和享受而产生的一种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及服务的内在欲望和意愿。 实现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理想化修正-《金融教育研究》2008年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通过物品和劳务使自身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得到满足的需要。 MBA智库 消费需要是指消费者为了实现自己生存、享受和发展的要求所产生的获得各种消费资料(包括服务)的欲望和意愿。 姜彩芬《消费经济学》中 只给出了需要的定义,并没有给出消费需要的定义。并没有给出这两者定义的明确区分。所有前人研究的定义中并没有对需要和消费需要的定义进行严格的区分。 从语义学上说,需要可以通过消费活动满足的部分被认为是消费需要。 消费需要与消费需求的定义---举例区分需要(need)与需求(demand) 我的需要(need) 我的需求(demand) 百度区分 在经济学中,必须区分需要不等于需求,这是两个不同的概念。需求是指既有愿望,又有支付能力的需要。如果没有支付能力,则不能将需要称为需求。 需求是对应供给而言的,供需关系是研究市场经济的核心工具。 需要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就是为满足需要形成的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并且,迄今为止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为最有效率的配置方式。 尹世杰《消费经济学》区分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宏观经济学原理》知识要点 第23章一国收入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5、8、11) 基本要求掌握四个基本概念:GDP、名义GDP 、实际GDP 、GDP平减指数; 掌握一个恒等式:Y = C+I+G+NX GDP——某一既定时期一个国家内生产的所有物品与劳务的市场价值。 名义GDP衡量的是市场价值——用货币衡量 真实GDP衡量的是数量——用“不变价格”(基年价格)衡量 通常用Y代表GDP因此,Y既代表总支出也代表总收入。由于一个国家的所有产出都参与了交易(剩下的——即“存货”,假定被老板自己买下了),因此,Y也代表一个国家的总产出。 GDP平减指数——衡量的是从基年到现年物价水平的变化。 计算方法:(名义GDP/真实GDP)×100。 Y = C+I+G+NX ——用“支出法”表示的国内生产总值 一个国家的总产出被分成四类:家庭支出C、企业支出I、政府支出G、外国人的支出NX 。 —1—

第24章生活费用的衡量(问题与应用1、4、6、7、9、10) 基本要求三个基本概念:消费物价指数CPI、名义利率、真实利率 两个关系: CPI与GDP平减指数、名义利率与真实利率 一个计算公式:$现在=$T年×(现在的物价水平/T年的物价水平) CPI定义为:(当年一篮子物品与劳务的价格/基年一篮子的价格)×100。 其中“一篮子”的物品与劳务典型消费者经常消费的那些物品与劳务(我国大约是700余种),不是全部的物品与劳务。其“种类”和“数量”是固定在基年的,而不管“当年”的实际消费的种类和数量。 消费物价指数CPI和GDP平减指数,都是衡量物价水平的。 不同的是。CPI只按基年已经固定的种类和数量计算物品与劳务;而GDP平减指数是按照当年实际生产的物品与劳务数量计算的。 名义利率是银行挂牌的利率,是用货币衡量的 ——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钞票数量变化的比例。 真实利率是购买力变化比率,是用产品数量衡量的 ——当一笔存款到期后取出来的时候,能够购买的产品数量变化的比例。 两者的关系:真实利率 = 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 —2—

国内消费需求状况及建议

从需求的角度来看,一个开放经济的增长取决于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三个因素的共同作用。消费、投资、出口共同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和质量,被称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从一定意义上讲,经济增长和发展的最终目的是要提高居民的社会福利水平和生活质量,消费需求才是最终需求,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更为永远和相对安定。因此,从长远的角度看,扩大消费比增加投资和刺激出口对经济 发展具有更为严重的意义。 党的十六大报告详尽提出了要“逐步提高消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这一新的决策,是针对以往消费比重低所做出的巨大调整。扩张消费,把经济增长的主要支点从生产领域转移到消费需求领域,是以后拉动经济发展的关键。这既是过去长期实践经验的总结,也是中国经济继续保持较高速度增长的迫切需要,具有十分严重的意义。 一、我国消费需求不够的主要表现 1、消费在经济增长中所占比重偏低,比例平衡。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平衡消费水平为78%~79%,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的总消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更高达80%以上。而在我国,1996—2002年各年的年均最终消费率仅为50%多,大大低于世界平衡水平。尽管我国自1998年以来一直实行扩大内需的积极宏观经济政策,也取得了积极的效果,但这种效果主要是靠投资拉动。相对而言,消费“启而未动”,消费和投资的不协调非常突出。消费需求的不够,也使得投资的高增长缺乏持续的基础,成为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严重原因之一。消费不够的另一个严重表现是消费品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平衡,部分产品的相对过剩和供给不够并存。 2、居民收入增速放缓、城乡差距拉大。1992—1997年,我国城镇居民年平衡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0.0%,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达 25.4%。而自1997年起,城乡收入增速下降,差距也逐年拉大。城镇居民在1997—2002年5年间的年均每人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下降为7.8%,而同期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仅为3.1%。200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47元,同比增长9.5%,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